大学生村官现状范文

时间:2024-01-26 17:28: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村官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村官现状

篇1

是什么,让他们处境窘迫?是什么,让他们难以施展?是什么,让他们前途迷茫?

核心提示

1998年和1999年,64名风华正茂的阜宁籍大学生怀揣梦想,回到家乡当上了“大学生村官”。他们分布在阜宁县的各个乡村,计划生育、调解纠纷、农技辅导等无所不能。七八年过去了,如今的他们,已有33人离职,留守的31人,仍拿着七八年前的工资,且“仕途”无望,无一人升迁,连身份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

凄凉窘迫的现状

9月17日下午3点,阜宁县硕集镇大学生村官崔立功踩着一辆旧电动车去县城。还没到县城,老化的电动车很快就没电了,崔立功只能用脚去蹬车。

记者在崔立功工作的村做调查时,一个村民说:“(他)自己都养不活,怎么养活老婆孩子?”

不过,在这批大学生村官中,崔立功的状况还不算是最糟糕的。在另外一个村里当村官的一名大学生,由于父辈跟他的“上司”发生了矛盾,他在村里几乎无法开展工作。为了生活他不得不到一些建筑工地上干些翻沙拌水泥之类的体力活。他很消沉:“就这样混混日子算了,没其他办法。”

在公兴镇,大学生村官裴成正忙着到处借钱,因为再过一个月,他就要做父亲了,但他的工资8年来几乎没长过。“生孩子要准备4000元,我只能去借了。”

看到即将做父亲的裴成,33岁的曹红兵很是羡慕,因为他仍是单身。“谈过两次恋爱,人家开始很热情,后来一听工资这么低,还没有编制,就不干了。” 一个朋友建议曹红兵去盐城一家生产混凝土的公司打工,因为那样可能会增加点收入。

在阜宁县人事局以及阜宁县组织部下发的相关文件中,对大学生村官的待遇标准进行了规定,“财政每人每月补助300元,统一参加养老保险。”另外享受与村干部同工同酬待遇。

据了解,由于阜宁县大部分农村经济欠发达,与村干部同工同酬待遇很难完全落实。不仅他们,其他村干部也有不少工资无法完全落实。板湖镇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干部说,“镇里赤字都快1000万了。”一位村干部也说,村里几乎没有企业,农户除了种田,就是养猪了。

同时,“统一参加养老保险”最初也没有得到执行。2004年,政府为大学生村官办理了农村社保,并补缴了过去几年的保险。

孙昌成做村官时每月只能拿到300元,2000年,他离职去苏南打工。2002年,也就是工作满三年后,大学生村官们的离职形成了一个。到2006年9月,阜宁县大学生村官还剩下31人。

篇2

【摘 要】 本文阐述了连云港“大学生村官众创空间”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制约“大学生村官众创空间”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大学生村官众创空间”的发展路径。要积极营造创业氛围;建立“大学生村官众创空间”创业导师队伍;设立“大学生村官众创空间”专项资金;完善“大学生村官众创空间”创业服务平台,优化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体系。

【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众创空间;模式;发展路径

作为国家人才战略的需要,自2008年3月起,我国全面启动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担任大学生村官。近年来,不少基层组织通过营造创业氛围、出台优惠政策、搭建创业平台等方式鼓励和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作为服务农村的一种方式,大学生村官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进行创业,是大学生村官项目的一部分,对大学生村官有效融入农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具有推进作用。

党的十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4年9月,总理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2015年3月,国办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随着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的研究制定,“互联网+”的深入推进,智能化社会的迅速到来,新形势新常态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给当前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本文分析了“大W生村官众创空间”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大学生村官众创空间”发展的路径。

一、连云港“大学生村官众创空间”的发展现状

1、“大学生村官众创空间”的概念

根据相关文献,在“众创空间”概念的基础上,将“大学生村官众创空间”定义为:在创客空间、创业咖啡等孵化模式的基础上,具备创业的法治、文化、市场环境以及社会生活的专门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服务的新型开放式综合平台,更多的是一种创业文化、氛围、环境和社区的概念,注重的是为大学生村官创业综合服务的能力。

2、“大学生村官众创空间”的发展现状

为响应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推动本市创业工作发展,连云港市出台了《连云港市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方案》,整合全市资源,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众创空间蓬勃兴起,目前,全市已经建立了连云港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众创空间,淮工大学科技园“山海经创客家园”、市科技创业城“港城创客之家”、“乐业空间”等包括国家、省级和市级多维的众创空间,为全市创新创业者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连云港市在全省率先创办了服务大学生村官创业、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学院,通过开展在岗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工作,提升大学生村官创业能力,实现稳定队伍、留住人才、致富农村的多重效益,已经成为具有连云港特色的创业品牌。部分街道也在不断完善“大学生村官之家”阵地,设立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工作室和创业成果展示中心,培育“众创空间”。但是对照“大学生村官众创空间”的概念,连云港市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村官众创空间”。

二、制约“大学生村官众创空间”发展的主要因素

连云港市“大学生村官众创空间”在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制约因素:

1、获得创新资金难或金额少

大学生村官创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创业资金问题,如果仅依靠自筹资金支撑创业是非常困难的,能低成本、方便的获得资金支持对大学生村官创业取得成功极为重要。虽然各级政府协调银行、信贷部门等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向大学生村官创业倾斜,但是得到政府资金支持的申请门槛过高,或者贷款申请程序较为复杂或金额较少。

2、创业专业化培训水平低

连云港处于江苏苏北地区,经济服务水平较苏南水平整体偏低,现有服务能力不能很好满足大学生村官创业需求,不能很好的给大学生村官提供专业化的创业培训指导。同时,连云港高校也缺乏针对性的创新创业研究和教育,高校的创新资源尚未完全融入当地的创新系统,给予大学生村官的支持力度仍然有限。

3、创业阵地分散,空间各类社交功能不完善

大学生村官主要创业阵地在新农村各个乡镇街道,较为分散,不像其他创客一样可以聚集在众创空间。而目前不少众创空间入住率低,对大学生村官的吸引力较低,没有完善的各类社交功能,缺乏大学生村官之间的创业思想碰撞及沟通互动,没有人才、技术、资本和专业服务等信息的交流,难以促进创业成功率的提高。

4、资源整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资源整合能力是众创空间着力打造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众创空间具备的基本能力。连云港不少众创空间都提供了很完善的物理空间,甚至提出了创业导师培训、融资对接等创业服务,但真正在执行层面上仍不能满足大学生村官创业急需的培训、融资、社交等要求。

三、“大学生村官众创空间”的发展路径选择

1、积极营造创业氛围

要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弘扬创业精神,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和支持大学生村官创新创业。营造宽容失败、敢于开拓的氛围。要及时总结各地好的做法和经验,树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典型,推荐创业项目,真正形成政府鼓励、社会支持、大学生村官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2、建立“大学生村官众创空间”创业导师队伍

邀请成功创业者、知名企业家、投资人等建立“大学生村官众创空间”创业导师队伍,通过导师教学与学员互动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灵活开展培训,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各方面的针对性辅导。设立大学生创业导师服务热线,及时帮助大学生村官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3、设立“大学生村官众创空间”专项资金

加大“大学生村官众创空间”建设的财政投入,对市级以上认定的众创空间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引导资金,对进入众创空间创业的创业者,对具有市场潜力的创业项目给予支持,按规定给予一定的创业担保贷款,大力推广“苏科贷”、“人才贷”等科技、人才金融产品,其中部分按规定给予贴息。

4、完善“大学生村官众创空间”创业服务平台,优化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体系

进一步优化办公场所与社区配套等硬件基础设施,鼓励“大学生村官众创空间”以零租金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创新创业场所或对众创空间的房租给予适当补贴,对众创空间孵化的成效给予一定奖励。对于大学生村官相对分散的问题,可以尝试逐步建立互联化、数字化的众创空间。积极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建立信息对接、项目选择、经验推介、资金扶持、智力支持等方面的服务体系,系统提升众创空间软实力。

总之,我们应该营造良好的环境,大力发展“大学生村官众创空间”,进一步激发大学生村官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参考文献】

[1] 查佐明等.2010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2] 郑文范,崔明浩.创客模式与战略变革契合及实现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9)27-30.

[3] 刘志迎等.众创空间:从奇思妙想到极致产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篇3

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社会保障;缺陷;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6-0295-02

0引言

大学生村官是指筛选的本科以上学历应届或往届毕业生(极少省市要求专科以上学历)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或其他“两委职务”的工作者。这里主要针对我国大学生村官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做一论述。

1大学生村官的现状及问题

1.1 村民对大学生村官的态度在对我国部分农村、社区大学生村官的调研发现,广大村民对大学生村官的评价总体不高,但也随之变化。相比于城市,农民对大学生村官的到来抱有很高的期望,普遍认为他们有本事,有文化,能带领村民克服一切困难。然而,随着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展开,专业知识不对口,不适应农村环境等一系列问题逐渐展现,农民对大学生村官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落差,使农民对他们逐渐失望。在调查中,发现他们的组织和协调工作也不轻松,面对村里各种矛盾与纠纷,把村民们协调好也非常不容易。随着政策的推广和大学生对农村环境的逐渐适应,他们开始运用所学的知识带领农民致富,农民看到了大学生村官的价值和作用,并能够理性的认识和评价大学生村官。他们平时跟着妇联主任走访农户,宣传计划生育;为完成村党委选举,挨家挨户宣传选举政策,这点点滴滴老百姓都看在眼里,在现在的农村,广大农民基本能够达成共识,积极配合大学生村官的工作。

1.2 村干部对大学生村官的态度调研中发现,村干部对大学生村官既给予肯定,又对其不足进行了剖析。他们认为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村领导队伍的总体素质,使农村领导队伍年青化、专业化;广大村干部充分肯定了大学生的能力,指出大学生的到来带来许多新思想、新视角,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由于大学生村官一般有较高的政治面貌和思想觉悟,也有较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便于组织管理和落实政策。同时,广大村干部对大学生村官也有不少担忧与期望,即大学生不适应农村的艰苦环境,许多大学生基本没有在农村生活的经验,开始很难适应;大学生不切实际空想,与专业不对口,在大学生村官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学习农学专业的,既缺乏农村生活工作的技术,又缺乏对农村现状的认识,所以在实践中可能会脱离农村的实际情况去思考问题;广大村干部对能不能留住大学生抱有怀疑态度,担心合同到期后大学生村官会各奔前程,不肯留在农村,带来新一轮的人才缺乏问题。

1.3 大学生村官自身的态度不适应农村环境,调查中发现,部分大学生村官由于缺乏农村生活的经验,再加上受年龄、阅历及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短时间很难适应农村的工作和生活,难以渡过角色转换的磨合期,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心理上的不适应。由于刚刚离开校园,依赖心理强、承受心理弱等问题依然存在,加之以前没有接触过农村工作,面对复杂的环境和棘手的事情,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就会心灰意冷。二是环境上的不适应。由于多年在外求学尤其是大学校园生活的经历,部分人已经习惯了都市的生活,因而当村官后,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面对基层艰苦的工作环境和较差的生活条件,还是感到与自己的想象落差太大,一时难以适应,心理准备不足,不能尽快地进入角色。三是工作上的不适应。一些大学生村官工作中被动应付、得过且过,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有效结合起来,使个人特长得不到充分发挥,尤其是面对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虽有热情却方法欠妥,应对能力和策略不足,独立工作能力不强。

1.4 专业适应及政策方面的问题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知识结构与农村发展需求错位,调研中发现部分大学生村官的专业与农村需求错位。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是经济学、农学之外的专业,农学专业的大学生村官只占3%,经管类专业的也只占26%,一部分大学生村官表示,他们的知识很难在具体工作中派上用场。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学生村官适应村官生活,很多县政府都制订了政策措施:比如各镇统一建设大学生村官公寓以提供方便、整洁、舒适的住宿,每人配发一辆自行车从而方便他们的工作……这些人性化措施有效的帮助大学生尽快地适应了当地的工作环境,但总体而言,大学生村官对目前待遇不太满意。

2健全和完善大学生村官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

大学生村官计划作为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创新性工作还处于尝试阶段,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需要一个不断完善和深化的过程,需要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村官的保障机制才能使大学生村官计划得以持续推进。

2.1 加快大学生村官保障制度立法国家必须尽快完善和更新大学生村官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以及社会救济和再就业的相关立法,坚决落实大学生村官失业保险和再就业保险工作,尤其要注重大学生村官失业保险的法制建设。大学生村官失业保险制度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大学生村官失业保险安全网,促使离职者再就业,使农村组织正常运行,在保障失业大学生村官基本生活前提下,确保社会稳定和国家繁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该做出相应的努力,可以将失业保险制度纳入到离职保险、医疗保险、伤残保险、疾病保险和住房保险等保险体系中。

2.2 建立统一的大学生村官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建立由财政、审计、银行等多部门参加的失业基金管理委员会,严格审批大学生村官失业保险基金年度预算和年度决算,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村官失业保险基金筹集、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将失业保险基金营运纳入国家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监督之下,要加快建立统一的大学生村官保险管理机构,管理大学生村官保险档案和大学生村官个人账号,编制大学生村官保险预算决算报告,同时需要社会各界进行广泛的关注,使保险金做到专款专用。及时发放大学生村官保险金,收缴大学生村官保险费用,收集和处理大学生村官保险制度运行中的各种缺陷,保证大学生村官保险基金合理使用和安全运营,为政府修订完善大学生村官保险政策提供咨询服务等。当然,在网络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还要广泛运用电子技术手段,建立覆盖全国的大学生村官保险的技术支持系统,使大学生村官保险管理凸显科学化。

篇4

“冷”“热”不均、“温差”较大的村官现状

从现实情况来看,农村经过这么多年人力资源的单向输出而不输入,人才贫困已是事实,但这并不说明派下去的大学生村官就一定能真正派上用场,目前的大学生村官呈现“三热”“三冷”的局面。

第一是上级热、下级冷。中央政府很热,要选派十万大学生村官下基层,各级县以上政府也层层加码,好不热闹。但你去问一问乡镇领导,不少人会大倒苦水,说编制要五年只减不增,目前还要大大缩减已有的乡镇干部,如何开展大学生村官安置工作?他们心里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其实是冷冷的,挺为难的。

第二是媒体热、家长冷。大学生村官是新生事物,所以要多多宣传,媒体对大学生村官往往重墨浓抹。而与此相对照的是,家长冷得出奇。许多家长,尤其是农村的家长,特别不愿意孩子当村官。因为孩子好不容易鱼跃龙门,通过考大学跳出了农村这个“穷炕”,现在学了几年又跑回农村来了,搞得许多家长在众乡友面前抬不起头。而城里的家长更不愿让孩子到农村当村官,因为农村那么穷,那么苦,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苗苗,从小到大都没有吃过苦,现在大学毕业了,却要到农村吃苦去,城里的家长们哪能放心?

第三是村民热、村干部冷村民热,是村民认为比起原有的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可能更有热情,也更愿意为村民做实事。村民与村干部在很多书情上处于对立的两端,不少村民对大学生村官抱有新鲜的感觉,但村干部的压力就大了,可能会觉得这些大学生村官迟早会抢了他们的化置,所以不少当地村干部表面赞成,但内心却很是惧怕。

过去对大学生村官的岗似没咒不清楚,非官非民,角色很模糊大学生村官既不是民,又不是官,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位置。对村级管理没有监督权,也没有组织管理权工作岗位不明确,基层没有指派具体任务。大学生村官选聘结束后一般也没有多少实际的培训与指导,不少大学生村官被扔进“农村广阔的天地”,让他们自己去摸索。面对农村复杂的工作,不少人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感到一片茫然,不知如何应对。

结合农村实际让大学生村官有恒温、有恒心

让农民满意,大学生村官也满意,其实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由于目前小少事情还处于探索阶段,各种制度不配套,导致许多下到农村的大学生村官成了闲置设备,都快成了闲人的代名词:除了部分被媒体热炒的明星大学生村官外,大部分的村官是不是真正地发挥上用场,如何让他们人尽其才,应该好好地总结与探讨,不能形式主义至上,使大学生村官计划最后成了出力不讨好的面子工程。

面对河南大学生村官的一项调查显示,有17%的村民认为大学生村官计划是走过场、形式主义,两成多的村民反映所在村的大学生村官很一般,挂闲职。考察目前已有大学生村官的村,很少真正让大学生担任一村的领导职务,多数只是让他们以助理身份“协助两委工作”。不可避免地,在某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村官就此成为“摆设”,成为当地“歧绩”工程的一部分,而不能真正为农业、农村、农民发挥应有的作用。

大学生村官对目前我国社会的积极意义毋庸多言,现实中的困境只能依靠发展的手段来逐步解决:结合我国国情化解村官难题,促进大学生村官合理流动,总体上来说就是要从“农民本位”角度,从农民的实际需求出发,让大学生能够真正在农村地区发挥实际效果,为农民群众服务,成为能够让农民满意的“村官”。具体来说,有三种解决途径:给培训,带项目,给资金。

首先是要加强上岗前培训与前期培训,使大学生村官更能满足农村地区发展的需要。目前对于大学生村官的一个突出批评就是所学知识与农村实际相脱离,未能完全满足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需求。这与我国大学教育重书本、轻实践,重城市、轻农村的现状息息相关,需要从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本身加以改进,在高校层面上改善教学方式,培养出更能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人才。

2008年,河南农业大学创立了全国首个专门培养村官的“农村发展与管理”专业:在河南农业大学新学年的招生计划中,新开设的“农村发展与管理”成了最“吃香”的专业:计划招生60人,而上线人数达到931人。这个专业是为农村培养大学生“村官”而设,在全国尚无先例,受到学子们的追捧。相信这些经过专业培训的大学生将来走上村官岗位后,应该能更加适合农村的“气候”,进而发挥独特的作用。

其次,鼓励大学生村官为农村地区引进项目和资金,切实满足农民要求,带动村民致富。目前,农民最迫切的要求是经济发展和收入提高,大学生村官如果能在这方面给村民带来收益,是最受他们欢迎,也最能体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大学生本身的信息和资源优势,也使得他们在这方面最容易发挥作用。已有的实例显示,在农村地区干得好、待得久、受欢迎的大学生,大多是能够为当地带来项目,引导当地村民致富的人才。

通过引进项目带动农民致富,既能较好地满足农民群众发展经济的需求,帮助他们提高收入,又能使大学生村官有所为,在农村地区发挥价值,并获得农民认可,从而使他们能够真正“用得上”、“留得住”。

最后,仿照“留学生创业基金”模式,为大学生村官提供项目基金和相应政策支持。

篇5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当前我国为建设新农村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鼓励大学毕业生下乡当村官是打破农村人才匮乏局面,搭建农村人才高地,促进城乡人才双向流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项有力举措。但目前的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效果不佳,造成大学生村官胜任力不足急需改革以使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的战斗堡垒作用。

一、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

当前的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具有成本低、产出快、操作简便等优点,但是也存在致命的缺点,不利于培养适合新农村建设的高素质人才,具体来说具有以下缺点:

1.培养主体责任不明。培养主体责任不明确,缺乏沟通互动。在目前的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中,作为培养主体的高校和政府二者缺乏沟通和交流各行其是,致使作为大学生村官的供给和需求严重脱节,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不出真正的能够挑起新农村建设大梁的人才,将会间接葬送新农村建设的前途。

2.培养对象的目标人群没有锁定。目前的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难以精确锁定培养对象。当前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是先无目的培养后大规模选拔形式的典型,在学生毕业之前无法确定哪些大学生是作为村官的后备人才来培养的,大学生村官选拔相对于培养的滞后性致使大学生村官培养的目标人群难以精确锁定,游离分散。

3.培养内容脱离实际,培养方式难以为继。在培养内容上,当前的大学生村官培养的课程设置脱离实际。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除极少数学校外基本上没有专门的村官专业。在校学生无法区分哪些将来会是村官,所以课程根据专业统一设置,没有特别针对性,专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的农村人才培养模式缺失。

二、目前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弊端存在的原因分析

目前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弊端重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宏观着眼剖析了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弊端存在的深层次原因。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目的的误区。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滞后,无法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对口有用的人才,主要原因在于有关当局尤其是地方政府没有明确认识到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目的,其首要目的究竟是为了新农村建设还是大学生就业。

2.部分激励政策和条例的短期化负作用。我国的大学生村官工程培养的应是能够长期留在农村。能够“下得去、留得住”的村官。但是目前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村官激励政策却是与“下得去、留得住”的目标南辕北辙。在这些激励性的优惠政策中,大多是考研加分、考公务员优先录用等“离农”政策,存在方向的偏差,根本就看不出有让大学生“扎根农村”的导向,不能使大学生村官落地生根。

3.扭曲的政绩观。大学生村官弊端重重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方政府扭曲的政绩观-村官质和量之争,随着大学生村官工程在全国推行的如火如荼,大学生村官工程的推行已经成为考察地方官员政绩的一个方面。当然科学合理的整机考察体系表现在大学生村官制度推行上应该包括大学生村官工程的“质”与“量”两个方面,更侧重在“质”的方面。

三、构建大学生村官培养新模式

1.优化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思路

(1)优化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的四大原则。为优化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更好的发挥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四大原则即本地性原则、专业性原则、实践性原则、长效性原则。

(2)优化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划拨巨资打造大学生村官定向培养模式。明确培养主体即中央、省级及地方各级政府的作用;精确锁定培养对象,改革大学生村官的课程设置,为新农村建设输入最优秀的人才。

(3)克服当前培养模式的弊端需要建立大学生村官定向培养模式

新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定向培养”,根据这一特点将新模式定义为大学生村官定向培养模式。大学生村官定向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政府在财政上的大力支持;二是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三是培养对象的针对性加强。

2.构建大学生村官定向培养模式具体步骤

(1)明确培养对象并细化培养主体的责任。为了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培养出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人才,必须在初始阶段明确哪些人要作为村官专门培养,加强培养的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缩短大学生村官上任后着手工作的磨合期,才能使大学生村官很快融入农村赢得农民信任担当起领头人的重任。

(2)明确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及高校在大学生村官培养中的责任。政府和高校作为大学生村官培养的两个主体,其在培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各有侧重。应将政府作为大学生村官培养的投资主体,明确政府的投资主体身份。目前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为提高大学生村官培养的素质和质量,高校应该有效回应农村的现实需要,培养能有效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领头人。

(3)改革课程设置,提高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胜任力。要构建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作为优化培训内容的依据。一个优秀的大学生村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有不可或缺的软特质-吃苦耐劳敢于面对困难的无私奉献精神。

参考文献:

[1]张清国.大学生村官选拔与培养途径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9(01):33.

[2]田巍.如何选拔任用大学生村官[J].江苏农村经济,2009(06):65.

[3]赵光年.农业高校培养村宫的思考[J].农村教育研究,2009(01):35-36.

篇6

截至2012年9月末,海南省共有大学生村官966名,除1名硕士研究生外,其余全部为本(专)科学历,在任1年以内的占比39.23%,1~2年的占比37.47%,3年以上的占比达到23.29%。从创业情况来看,创业项目已启动和有创业计划的仅分别占到大学生“村官”总数的1.97%和19.98%。就金融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情况来看,2012年前三季度,无大学生“村官”申请贷款创业,也未发生贷款发放,前期发放贷款已全部清偿。

二、海南省大学生“村官”创业面临的问题

(一)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大学生“村官”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机制。由于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间缺乏横向沟通机制,地方政府既没有鼓励大学生“村官”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创业,也未能向当地金融机构反馈大学生“村官”这一特殊群体的创业融资需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金融机构开办这一业务的步伐。与此同时,虽然辖区金融机构表示大学生“村官”可以申请助业贷款,但由于缺乏相关宣传和沟通渠道,信息不对称,导致这部分群体迟迟没有申请贷款,信贷投放渠道受阻。

(二)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没有专项贴息政策。一是地方政府没有设立专项扶持基金,用于支持大学生“村官”优质的创业项目。由于大学生“村官”这部分群体人数少,在带领当地农民创业致富方面也不具有代表性,且地方财力有限,无法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扶持大学生“村官”的创业项目;二是金融机构缺乏与大学生“村官”的合作意向。县域金融机构(县市农行、邮储银行和农信社)均表示执行的是上级行的贷款政策,无法自主放宽贷款金额、利率等条件,无法满足大学生“村官”群体低利率(甚至免息)、大额度的创业启动资金需求。

(三)大学生“村官”缺乏创业知识和创业经验。尽管大学生“村官”具有学识禀赋优势,但他们普遍缺乏社会阅历和经验,对项目不具备完整的运营思路,往往找不准项目,同时缺乏种植、养殖的相关专业知识,对创业项目市场前景的分析、预判、处理能力不强。一些大学生“村官”虽有创业想法,但是大部分对创业知识知之甚少,对市场调查、成本核算、营销策略以及创业过程中办理手续、程序流程等了解不够,影响了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有效推进。

(四)当前信贷产品难以满足大学生“村官”的创业需求。虽然县域部分金融机构推出了“青年创业贷款”业务品种,规定乡镇青年只要由所在地乡镇团委推荐,并且有一个领取财政工资的人作为担保人就可以申请贷款。有贷款需求的大学生“村官”可以申请此类贷款。与其他贷款品种相比,借款人如在当地信用社有一定存款,贷款利率可适当优惠。实际上,此类贷款虽然表面上涵盖了大学生“村官”这一群体,但并未专门针对大学生“村官”,因此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村官”而言,并未具备太大的吸引力,对于他们较强的贷款需求和较弱的利息负担能力而言,这类贷款难以满足大学生“村官”的创业需求。

三、进一步推动金融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政策建议

(一)多项政策措施合力,着力解决大学生“村官”创业难问题。一是地方政府要根据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难现状,设立融资担保基金,加强与当地金融机构之间的沟通协调,有效发挥担保基金的撬动作用,着力解决大学生“村官”申请创业贷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二是地方政府要制定大学生“村官”创业奖励和贴息政策。设立专项贴息扶持基金,对大学生“村官”创业给予适当的奖励(如贷款贴息、贷款额度放大、转为公务员编制等);三是各相关部门要相互协调,着力服务好大学生“村官”创业。对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在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在工商管理费及税收等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

(二)加强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技能和金融知识培训。一方面搭建大学生“村官”创业平台。借助再就业中心培训机构,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培训基地,负责创业培训工作的组织协调、技术指导和质量监控;提供创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推介、后续服务,承担示范性创业培训工作任务。结合当地产业发展政策和创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基本知识培训,帮助大学生“村官”掌握好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法律法规、融资理财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可定期举办大学生“村官”金融知识培训班,由县市人民银行牵头,联合县域农行、邮储银行和农信社给大学生“村官”进行授课,宣传当前农村金融信贷政策,信贷品种,让大学生了解相关金融知识及信贷产品。

(三)创新大学生“村官”创业信贷品种,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一是金融机构针对大学生“村官”特殊群体,研究开发创业性的信贷产品,积极进行创新,推出“大学生村官+农户”等贷款模式,将大学生村官创业和农户致富紧紧地结合起来;二是改进贷款管理方式,简化贷款手续,采取灵活、弹性的授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在贷款担保条件、发放和还款方式、期限上给予一定的弹性空间;三是对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信贷品种应单设科目、单独统计、单独核算和考核。着眼于长远利益,将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作为拓展培育潜在优质客户、树立金融企业形象的契机;四是要强化和延伸相关金融服务,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在信息搜集、项目引导、技术创新、利润核算等方面帮助大学生“村官”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证,力争开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主要参考文献:

[1]蔡杨.“大学生村官”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基于北京市百位“大学生村官”的调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7.

篇7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有效需求充分供给长效机制

大学生村官就是通过政府选拔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的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早在1999年,海南省就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从2005年起,北京、四川、等省市先后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四川省近年来大学生村官的流失率高达70%以上,海南省大学生村官计划渐趋停滞。这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大学生村官这种制度安排是不是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1新农村建设对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需求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合法性,《村委会组织法》第十一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因此,大多数地方政府的“空降村官”,多以村支书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形式出现。虽然这些职务的安排有打球的嫌疑,但只要能够得到村民的认可和接受,权且不去纠缠合法性的问题。我们仅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人才交易的方面分析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需求。

1.1大学生村官岗位的事业平台

在对人力资源的激励因素中,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首要因素是事业平台。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农村,乃至三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农村,尤其是西部或欠发展的农村地区,并不具备吸纳大学生这一人才群体的环境和条件。然而,在以行政主导为特色的我国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模式中,农村的领导班子和管理队伍的水平和素质,对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以政府需求的方式,搭建一个村官的事业平台,首先在农村村级领导层中引进具有高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大学生人才,作为农村吸纳人才的突破口,无论从成本与效用的比较,还是从可行性考虑都不失为一种立足现实的择优设计。

目前大学生村官就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优势,协助并村委班子,引导农民认识农村发展的模式与大趋势,传播农业科技,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走规模化、集中化和合作化的农村经济发展道路;着力发展农村的社会和文化事业,推进国家的农村社会事业政策的落实等方面施展才干;大力促进农村的民主政治进程,法治进程,促进农村的和谐社会的形成。

1.2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源交易的报酬机制

作为一种人力资源交易的大学生就岗村官,公平、合理的报酬待遇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情况来看,由大学生村官的使用村来承担其薪酬显然是不现实的,一是一般的村集体收入缺乏,根本无力支付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即使是现任职的村干部的津贴,往往也是由上级财政拨付的。因此,现在的大学生村官的报酬都是由省级政府拨款的。陕西省每年每一大学生村官2.1万元的津贴。除了现金报酬以外,政府对大学生村官还附加有若干非经济报酬的条件,诸如考研加分、考公务员优先等,重庆市规定到农村岗位工作满两年的大学生村官可以直接转正为公务员。

纵观这些对于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和待遇附加,不难看出具有很强的暂时性和应急性的特征。在陕西,每年2.1万元,对于目前就业状况不佳的大学生来说,考虑先解决目前短期的就业问题,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这种一刀切政策,能否长期执行以吸引优秀的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和奉献才能,都是存在疑问的;对于大学生村官所附加的考研、考公务加分或优先的条件,更是与设计大学生村官的实际意义相去甚远。因为如果大学生村官立志于考研、考公务员,他(她)们根本就不会去就应招村官,因为农村根本就不具备考试的学习或复读环境,加那么一点点分数,根本抵不了留在城市或学校复读取得的进步的幅度。再说,到农村去,每天都复习考试课程了,那还有时间和精力承担村官的工作;对于工作几年后能够直接转正为公务员,这倒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如果这种政策能够长期实施,无疑,大学生村官队伍肯定会壮大和发展。

因此,大学生村官的报酬机制必须要有一种长效机制,否则,现行大学生村安排,也就是毫无意义地解决了一些大学生的临时就业,与真正意义上新农村建设中的知识、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去甚远。

1.3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除事业和待遇外,吸引和留用人才的重要因素是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其考虑的主要内容有事业发展前景、职位提升的阶梯、收入增加的预期,以及家庭、婚姻和生活环境。对于受市场经济环境熏陶,越来越讲求现实的大学生来说,这些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必然在其抉择村官的考虑之中。然而,在事业、职位和收入的未来预期不明,个人生活环境明显差于城市的条件下,就职村官只可能是一种短期的或者是权宜的选择。因此,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从长远考虑,必需为他们的事业发展和生活前景设计出适合其预期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大学生人才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1.4大学生村官有效需求的长效对策设计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制度安排,不应该是一项临时的、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权宜之举,而是借此机遇,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应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农村,乃至于“三农”发展趋势和变迁的战略高度出发,以农村基层管理水平提升的一项长远的工程和长效的制度设计。

1.4.1岗位设置法定化

目前的大学生村官岗位只限于村支书和村主任助理,且没有明确、统一的国家或地方法律确认,这些大学生村官,很容易就被只作为临时性的跑腿打杂工来使用。国家或地方可以通过立法或行政法规将大学生村官的岗位,以及岗位职责进行规范,这些岗位不仅仅限于助理,也可以在大学生不是当地村民的情况下,以村官的身份经由村民选举和认可成为合法的村主任或村支书。

1.4.2报酬待遇常态化

借鉴于行政岗位的报酬待遇,对于大学生村官可以按助理、副职、正职等相应地与科员、副主任科员、副科长等级别予以对应。使得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待遇常态化。其它有关大学生村官的考研、考公务员加分等附加措施完全可以不要。

1.4.3组织管理和生活保障双重化

在组织管理上,大学生村官的组织关系保留在县级机关,他们以县派干部的身份,在县城和所工作的乡村拥有和安排生活保障条件。

1.4.4职业生涯通道法制化、正常化

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县乡公务员管理渠道,规定在村官岗位上工作满两年以上的可以经考核和选拔,成为公务员。同时可以将已经被村民选举为村副职以上的正式村官,按相应级别的公务员对待。

2大学生村官的供给机制分析

农村所需要的是大学生村官,而不仅仅是大学生。而目前的情况是只要是大学生,就可以就岗大学生村官,而不论其所学专业与技能。由此而导致的情况是,一些理工科和人文社科专业的大学生村官,由于自身缺乏适应于农村的经济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出现了无法适应农村环境,专业知识技能无处发挥,只能做一些打杂跑腿的零活。因此,作为农村基层管理岗位的村官,并非是只要是大学生都能适应,同样需要与岗位职责相对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大学必须有针对性地培养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培养。

2.1大学生村官岗位的知识、技能

(1)具有一定的农村发展变迁与农业经济的知识和信息;

(2)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的技能;

(3)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

(4)具有农村行政管理,以及农村社会事务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5)掌握党和国家的新农村建设和“三农”政策和法规;

(6)具备基本的现代信息知识和技术的运用能力和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能力。

2.2大学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或专门培训机构的设置

我国现行的大学专业设置并没有专门针对村官的管理专业。从能够真正的培养适合农村工作需要,又能够留在农村工作的现实考虑,让重点大学或外地大学培养当地所需要的村官人才是不现实的。因此,可以在高职学院,地方性的二本院校,或农业院校设置农村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有针对性地为农村村级行政管理培养村官人才。

现在大学并没有针对性村官专业,或不设置村官专业的情况下,对于已经选拔确定的大学生村官,必须指定相关的大学再进行一定时间的专门培训。培训内容是大学生村官的岗位知识、技能要求的内容。并且在培训过程中,适当地安排一些实践性的考察和训练的科目和内容。

2.3大学生村官的培养

由于我国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且不同发展程度的农村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必须以适应当地农村的村级行政管理需要为导向,培养能留得住、用得上的村级干部。在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政策支持方面可以考虑以下内容:

2.3.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适应农村基层行政管理需要的管理人才。

2.3.2专业知识技能模块与课程设计

专业的知识技能模块和课程设计不要求统一,而是根据地方的实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村级行政管理的需要,以及当地农村的特色与优势进行具有特色的课程设计。具体实施时可以在保证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设置具有侧重经济管理、社会事业管理、农村文化的组织管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管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与管理等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方向。

2.3.3实践性教学环节

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应该加大对学生实践性环节的训练力度。采取建立实践基地、校村结合的方式,从入学开始,在各个学期都应设置和安排认识实践、调研实践、问题分析实践和具体的专项管理实践等实践性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农村现实的管理能力。

2.3.4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品格的教育培养

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是为农村村级组织培养管理人才的,因此,必须教育学生具有热爱农村、服务农村和奉献农村的思想和品格。加强学生对农村,以及农村发展的新认识,增强学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与考核

大学生村官作制度安排,只有将其纳入公务员管理范畴,才可能成为一种长效机制。在这种长效安排中,对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和考核必须体现为建设和发展新农村事业,以及为了加快我国农村的转型与变迁选拔农村行政管理人才的初衷。

3.1大学生村官的选拔

在选拔大学生的过程中,首先明确其目的是为农村村级管理选拔行政干部,必须使应聘的大学生清楚,村官岗位设置不是政府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应急举措,同时就岗村官不应成为择业的过度跳板和再选择的镀金过程,它是奉献新农村建设事业的职业选择。其次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必须体现出不同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村级行政管理的人才需求特点。

3.1.1大学生村官选拔过程的政府主导

虽然大学生村官是村级需求,但是就现行的农村,特别是西部或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并不具备对外来大学生的有效需求。因此,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还必须是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计划安排。政府承担大学生村官岗位的全部成本。

3.1.2大学生村官岗位需求的地方特色

由于我国农村发展的极不平衡,以及不同的农村具有不同的地域特点,因此在选拔大学生村官时,不能够进行一刀切式的计划安排。对于不同地区大学生村官的知识、技能要求进行深入的调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大学生村官岗位的职责说明。这样就能够保证选拔到适合于当地村级管理需要的不同专业、不同技能的村级管理人才,也能够确保大学生村官就岗后具有其发挥优势的有效的事业平台,和发展空间与前景。同时,也能够实实在在地为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3.1.3大学生村官选拔过程中的村民参与

大学生村官最终是与村民打交道,对农村的了解、与村民的融合是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基本前提。为了预防所选拔的大学生出现不适应农村、村民不接受情况、难以同村民融为一体的尴尬境地,在大学生村官的选拔过程中,安排由村民参与的大学生村官面试环节,以使村民了解当代的大学生知识、技能和信仰品格,大学生了解农村和农民生活状况,双方进行深入、有效的勾通,确保在随后村官工作中的融合基础。

3.2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和业绩管理与考核

大学生村官,是具有我国特色的村级行政管理的一种制度安排尝试,大学生村官工作具有很强的探索性、适应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是一个不断地干中学的过程。因此,对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评价应形成融管理、培育与考核为一体的评价体系。

3.2.1制定明确的大学生村官业绩评价体系

大学生业绩评价体系应包括目标责任、岗位要求、发展通道,评价方式,以及奖励措施等完整的激励内容。使大学生村官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职业发展前景。同时,业绩评价体系要既能够保证大学生村官的个人发展和个人权益的保护,也要能够确保村官的工作促进农村的发展与建设,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转型与进步。

3.2.2业绩考核与培养提高相结合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评价过程,不应仅仅进行与升迁、奖励等激励相挂钩的单向结果考核过程。由于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探索性,各级政府组织应从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干部知识技能化需要的战略高度出发,对他们更多的进行帮助,培养和促进其农村工作能力的不断提高。业绩评价方式是一个目标沟通、形成共识、支持帮助、结果反馈、不断提高的循环进步过程。

3.2.3大学生村官考评过程中的村民意见表达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考评,必须更多地考虑村民的意见表达。大学生村官的去留、升迁、奖励等,都应以村民的意见作为主要依据。这样,既能够对大学生村官的业绩和作为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又能够促使大学生真正努力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新农村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总之,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不应是一种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临时举措。只有从新农村建设对知识型、技能型村级行政管理人才需要的战略高度出发,以村级行政管理人才的有效需求和充分供给为基础,开展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使用和考核评价工作,才能使大学生村官的安排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赵锦山,《论大学生村官权威的合法性》[J],天府新论,2008年第5期.

[2]李法霞,《大学生“村官”的角色社会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10期(中).

[3]李包庚等,《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思考》[J],青年探索,2007年第6期.

篇8

李家华: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主席、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

找准你的“职业贡献区”

《青年心理》: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很多大学生走进农村做村官。在您看来,村官是对每个人都适合的选择吗?

李家华:大学生做村官是新生事物,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们响应国家号召,到农村奉献青春,实现理想,当然要提倡和鼓励。只是对个体来说,村官未必是适合每个人的选择。

美国的E•H•施恩教授提出了“职业锚”的概念,指的是一个人的动机、需要、价值观、才干等是否适合某个职业。这个职业就像航船上的锚一样,稳定性很强,能够影响你终身的职业选择和成功水平。因此,大学生在选择做村官之前先要考虑一下,村官这个行业是否符合你的“职业锚”,从事它所需要的基本才能你是否具备。否则,如果盲目从众而行,最终只会让自己失去职业兴趣,弱化成就动机,形成负面心态,过早出现职业衰竭。

《青年心理》:您能否简单谈谈如何确定村官是不是自己的“职业锚”呢?

李家华:大学生可以从三个角度考虑自己的“职业锚”,也可以说是“职业贡献区”。

第一是你的价值观,也就是说,你崇尚的价值是什么?有人崇尚金钱,那么村官显然不是适合的道路。有人认为人生价值在于高科技研发和创新,那么IT行业可能会比村官更适合他。而有的人,他把奉献助人、改变社会现状作为自己人生价值的最高体现,并且立志于从事社会公共管理的工作,那么村官肯定能给他提供很好的事业平台,并且让他在工作中如鱼得水,身心愉悦。

第二点影响要素就是你的兴趣和性格。一般说来,每份职业都有与之相匹配的兴趣和性格特征。如果一个人呆板沉闷,不愿也不擅长与人沟通,那么,村官这份职业他也就不适合。当然兴趣可以培养,性格可以逐渐改变一些,但这个过程会比较痛苦。

第三个需要考虑的就是能力。在这里能力分为两类,一类是从事这份职业的通识能力,比如做村官需要的与人沟通能力、演讲能力等等;另一类则是专业能力,比如村官需要具备的农村生活的知识、与农民相关的法律法规等。

《青年心理》:但是目前的确有很多人是因为找不到工作、想解决户口等原因,选择了做村官之路。

李家华:就业压力之下,这些想法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如果把这些东西当成做村官的全部价值,那么未来的发展肯定受影响。

人的一生必须准备三个“业”:学业、职业和事业。不要以为大学毕业,学业就结束了,我所说的学业是终身型的。庄子讲,生有涯而学无涯。尤其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一天不学习就得落后。如果大学生把做村官当成一种学习,在农村的实践中获得技能技巧和人生经验,那么他就多了一份学习经验。第二就是职业,它的特征是满足型的,满足我们的基本生存需求。薪水、住处、衣食等等,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找一份工作就能解决的。而第三个就是事业,它的特征是发展型的。它决定你一生的发展方向和成就水平。

所以,大学生去做村官之前恐怕要想想:我是把它作为一个学业的过程,去练练手就完了?还是把它作为一份职业,赚点钱养活自己?或者把它作为未来事业的一个平台,积累经验。事实上,如果你把它放在学业和事业的层面上考虑,你就不会在意眼前的点滴得失,而且肯定能取得比“为了户口做村官”更大的成就。

提升自己的村官素质

《青年心理》:如果大学生确定了村官就是自己的“职业锚”,那他们需要培养哪些素质以胜任它呢?

李家华:我想,大学生村官首先应该有人文关怀的情怀,是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人。如果对农村毫无感情,对农村生活没有兴趣甚至是厌恶的,那肯定做不好村官。其次,他应该有理想,在基层工作需要一点人生追求。第三,他必须敬业,懂得付出比索取更重要。最后我要强调的是,他必须是个具备现代复合能力的人。

这里的复合能力包括理论能力,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能给农民讲清楚,这样大家才会信服他;实践动手能力,要学习干一些农活,不能做甩手掌柜;还有之前提到的沟通动员能力;最后就是自我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制定并实施计划,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抓住恰当的机会。

所以,一个好的村官应该是清楚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的人,是一个能够在了解周围环境的基础上,有效地管理自我的人,是用一种乐观健康积极自信的心态规划人生的人。

《青年心理》:很多大学生觉得自己具备了这些能力,但是他们的职位多是助理,做的工作比较烦琐,没有实权,让自己有力使不出。

李家华:没有人会把一个村的命运交给毫无经验的人来掌握,大学生必然面临100%期望遭遇10%现状的情况。事实上,要摆脱这种心理落差,大学生可以有两方面的努力。

最容易做到的就是降低期望。这就像你去旅游之前,如果对景区期望很高,那么看了之后很容易觉得“不过如此”,但如果你对它不过分期待,倒容易出现惊喜。现在网络发达,去之前还可以查阅一些当地的相关资料,让自己现实地设置预期,甚至可以故意把预期降得低一点,很可能收获意想不到的喜悦。

第二点就是要通过努力证明自己,这是你获得信任、开展更多工作的前提。很多大学生一去就想:我要做出什么业绩,赢得什么奖励。与其这样不如把眼光放在村里有哪些实际问题需要解决,我自己能贡献的力量有哪些。很多成功的村官都是从修一间破校舍、臭水沟开始做起,赢得大家的信任的。

另外我想给大学生一句劝言:做村官本身就是一种超越,在一定程度上挑战物欲和世俗。村官要走出的第一步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更重要的是为了人生的发展和精神锤炼的需要。

《青年心理》:在做村官的过程中,大学生还常遇到一种障碍,那就是跟农民沟通困难,自己的想法不被大家接受。

李家华:这很正常,双方的知识结构、生活态度和习惯等等都有差异。在工作初期,大学生村官甚至要面对一些误解和排挤。但是,如果你肯付出信心和耐心,那么一定能成就一个出色的村官。

每个人掌控事物的程度可以分三种:

付出100%的精力,能够控制的却是0。如果大学生到了农村,不先了解农民的心理特点和习惯,不先学习一些农业常识,就开始蛮干,那么无论他付出多大努力,所能控制的肯定是零。

付出100%的精力,可掌控的是50%。大学生可能认真做了调研,做出的计划也确实可行。但是农民就是固守传统思想不肯接受,此时你能控制的也只是50%。如何掌控另外一半呢?那就需要你拿出耐心,通过自己做出实效来改变农民的想法。

付出100%的精力,可掌控的也是100%。唯有自信是可以百分百掌控的,只要抱有信心,你就不会急于求成,也不会因为暂时的困难而放弃,而是会先适应环境,伴随环境成长,最终改造环境。

村官的前景与未来

《青年心理》:今年,国家在有关村官的政策上做出了调整:鼓励大学生任满后不要回城,鼓励长期的村官任职。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李家华: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新农村建设无论是从经济、政治还是文化方面,都需要高素质人材。如果三年任期一满就离开,造成村官的高流动率,这无疑提高了人力成本,显然是不符合农村发展需要的。

另外从大学生的生涯规划来看,高流动率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如果大学生村官能够扎根农村,那么就会有一个示范效应,会引导更多的青年选择这条道路;反之,大家会觉得农村就是留不住大学生,这种群体性的心理暗示是非常可怕的,会造成从众心理,让很多原本可以在农村做出事业的人也流失了,与符合自己的职业擦肩而过。

《青年心理》:除了薪酬待遇等相关政策的调整,您认为影响大学生去留的还有什么因素?我们的社会能做些什么?

李家华: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建设“村官文化”。一是社会对村官的价值判断,认为大学生做村官值不值、傻不傻,周围的亲友们是否支持大学生做此选择。这也是我们所说的职业排名、职业声望,它会影响一个人的职业取向。第二是周围人对大学生村官的认可和包容度。大学生,尤其是在城市长大的人,他们没在农村生活过,对农村工作不了解,难免会犯一点错误。大家是否接纳他们的缺点,并且给他们改正和成长的机会,这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大学生村官的归属感。第三点则是对村官的价值判断,也就是说,当地人如何评价他们的村官是否称职。是给本村创造了多少经济利润,或者他升了多大的官,还是他传播了一种文明?这些也会影响大学生的去留。

篇9

今年4月底,北京市大学生村官选聘开始报名。经过这次选聘,将有3000名大学生拥有一个新身份――大学生村官;同时,2800名大学生村官也将因合同期满,可能脱离这个身份。在农村这片热土上,人来,人往,但不管是将要来的、正在的还是离开的,他们都和一个梦想有关――农村信息化。

2010年7月,《中国计算机报》策划选题《新知青下乡》,讲述全国9省12名大学生村官的信息化故事。时隔近一年,他们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中国计算机报》记者再访其中6省8名大学生村官。

“有需求,就有我们”

从三王村到镇里,只有一条8里长的路。每天,安徽省颍上县陈桥镇三王村的村官赵钢钥都要在这条路上骑20分钟的自行车上下班。10个月的时间里,这条路、这个村庄、这名村官都在悄悄地改变了。

4月20日,拨通赵钢钥的电话,还未来得及自我介绍,赵钢钥就认出了老朋友(记者)。如果说10月前的赵钢钥腼腆,自信心不足,那么今天的他已然成熟――语速沉稳,意简言赅,这来自他的工作。

2010年7月,那时,他大学毕业才一年,三王村总共有5台电脑,他构想的三王村的信息化困难重重。“很多村民想联网,但是没办法引入宽带”,更让赵钢钥受挫的是,因为三王村地处偏远,村里无法安装光纤,引入ATM的计划不得不搁浅。赵钢钥一直希望得到支援,甚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都不忘“为民请命”:“你们能不能帮忙反映一下,我们这边怎么不能通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及中国移动之间来回奔波成了赵钢钥那段时间的主要工作。终于,去年9月的一天,记者收到了他的短信:“我们村的通网问题解决了,现在我们正向扶贫协会申请电脑赠送。”只字片语间,记者能感受到他编写短信时的兴奋。

万事开头难。通网问题解决了,所有问题也开始迎刃而解。不久,三王村200户村民安装了数字电视,赶了一回时髦;随后,村委会和村里唯一的小学还共同出资,建起村里第一间电脑室。在电脑室建成的那一天,担心孩子们不慎弄坏电脑,赵钢钥给屏幕和键盘都套上了塑料袋。

电脑有了,网通了,该给村民创造点儿直接经济效益了。利用专业特长,赵钢钥开始帮村民在网上购物,不仅价格便宜,还能送货上门,省钱又省事儿。粗略计算,他惊讶发现自己在网上订购的商品总金额居然超过了15万元。

虽然现在很多村民还都不太会用电脑,但已经慢慢养成习惯:每次买东西时,村民都会先让赵钢钥查一下网上价格是不是更便宜。

从开始的质疑到现在的离不开,村民对这个小伙子越来越信任。在三王村村民看来,电脑都快和“小赵”画上等号了。

就在赵钢钥的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时,江苏吴江市盛泽镇里安社区的村官周宏杰也在打造他的“E绸都”。对这里的村民来说,电脑不稀奇,“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如何让村民的电脑发挥更大作用,周宏杰一直在思考。

今年1月,盛泽镇大雪纷飞。周宏杰的办公室电话在响――大雪难行,不少村民咨询,为期一个月的医疗保险缴费期能不能宽限几天。如果错过医疗保险的缴费时间,村民这一年可就无法享受医疗保险了。

这场大雪的来到,让周宏杰琢磨着:村民在家自己缴费,多方便的事儿!说干就干,他便建立了一个医疗保险网上支付系统。看到这个系统受到村民欢迎,领导支持,并被推广到镇里的其他社区,周宏杰决定再建立一个党员网上缴费系统,“社区的流动党员和在职党员比较多,通过这个系统,他们可以随时随地交党费了”。

利用自己懂电脑的优势,建立一个网站,将村子宣传出去,帮助农民走向信息化,是大多数大学生村官进行信息化的主要方式。经过一年的努力,河南省临颍县杜曲镇三朱村的大学生村官付沛沛参与创立的易村网已发展为一个全国性网站,三朱村成为易村网上几百个村庄之一――通过这个网站,付沛沛把村里的特产向外宣传推广。

凭借较高的文化素质、知识技能、开阔的视野以及充足的干劲,大学生村官在便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渐成为农村信息化的主导力量。他们如周宏杰所说:“哪里有需求,我们就在哪里。”

“我们还在努力”

大学生村官在大学校园里经受了很好的教育,信息化视野比较开阔,在信息化方面,他们显现出先天优势。作为新时代的知识青年,他们敢于尝试,以或简单或复杂的信息化手段推动农村的发展进程,但当梦想进入现实,他们却遇到了诸多不曾预想的阻力。

“域名和空间我们都买好了,但网站备案提交了快一年,却一直审核不下来。”王莹无奈地对记者说,“因为这样,网站一直无法上线。”王莹是河北乐亭县胡家坨镇于家寨村的村官。自 2008年来到中国皮影、大鼓之乡――乐亭县,处于对传统文化流失的担忧,王莹和其他大学生村官决定建立冀东文艺网,宣传冀东文艺三支花――评剧、唐山皮影和乐亭大鼓,同时可以为村民创造经济效益。

然而进程却不如他们想象的那样顺利。“按照正常的速度,20天就可以审核下来,但我们网站却迟迟没有通过审核,具体原因我也不知道。”王莹向出售域名的网站公司求助,却无功而返,“有时候,我们开玩笑说,这一年的域名和空间白买了。”

如今,王莹已被调去另一个村子任职,但对冀东文艺网,“我们还在努力”。

在记者采访的大学生村官中,遭遇项目迟迟不能开展的不止王莹一个。

“虽然快一年过去,但我们村没什么变化。”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柳林村的村官郭莉丽表示,她设想打造一个现实版的开心农场――城里人可以租赁村里的土地,种植自己喜欢的果树和蔬菜,如果没有时间照料,可委托村民代为照看。为了宣传项目,她还建立了“我的果树我的地”网站。虽然村里的领导对项目很支持,并委以她网上宣传推广的重任,但“基础设施一直没有建设起来,土地也没争取到,怎么做宣传啊”。

目前这个项目仍在缓慢地进行中。郭莉丽没有放弃:“我们村开展这个项目很有优势,项目一定能够开展。”

“这几年值得”

目前,大学生村官大多属于80后。他们不再是单一的理想主义者,人生选择受明显的利益因素驱动:待遇吸引、优惠政策、未来发展……对于未来,他们有很多考虑,却比较模糊。

时隔一年,当初奋斗在农村一线的村官面临合同期满的困境。或走或留,这是政策和村官双向选择的结果。

在周宏杰看来,在城市发展,做再多事也只是锦上添花,同样的事情对农村来说却是雪中送炭,周宏杰因此选择回到了农村。虽然任期将满,但他已经开始考虑下个任期该做什么了。当然,他连任的前提是政策允许,上级领导支持。

虽然认定农村这片热土,但政策是否允许,付沛沛还在等待。“到今年8月,我的任期就满了,很想留在村子,但能否续签得等政策出来。”离合同期满仅有3个月,如果无法续签,她还得考虑再就业问题。在农村度过三年,能胜任其他工作吗?她不确定。等待的日子是难熬的,“每天都很迷茫”。

郭莉丽已决定离开。现在,再就业是郭莉丽主要考虑的问题,每天她不仅要忙于各种会议,还有各种考试。接到记者的采访电话时,她犹豫不决:“太忙了,可能不能和你聊太久。”

据统计,今年8月,和郭莉丽一样,任期将满的北京大学生村官有2800名。根据北京市政府最新续聘文件,大学生村官只能续签20%。这意味着,北京市招聘的大学生村官中将有80%面临找出路问题。

公务员优先考核录取大学生村官的优惠政策让公务员成为大多数大学生村官的选择。“好几千人争几个岗位,考上的概率太小了。”对于考取公务员,王莹没有太大自信。

去年8月任期已满的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固村镇回龙村的村官谌莎莉已经考上了公务员,再回头看自己担任大学生村官的这几年,她不由感慨:“这几年很值得,自己没有白过。”尽管如此,她依然有很多担忧和遗憾,在她之后,村子再没有大学生村官进入,“之前做过一个村庄博客,离开时我交给村委会的工作人员打理,但真的很不放心。”

“渴望高素质人才”

大学生村官有着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借这个群体来实现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政府推出村官政策的初衷之一。凭借较高的文化素质,他们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有力队伍。和记者采访的8名大学生村官一样,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村官把信息化致富,强化村民的信息化意识当成重要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的烦恼可不少。村民买得起电脑,但不会用,也没有用的意识,即使少数人会用,也是玩游戏消遣。这是受访的大学生村官遇到的最普遍困难,更为深层的问题是:人才匮乏。

“我们还有很多其他工作要做,所以并不能全身心投到网站建设中。”冀东文艺网迟迟无法上线,王莹虽然着急,却分身乏术。未来倘若冀东文艺网能够上线,她也不能保证能投入很多时间。事实上,“我们之前帮助过村民在淘宝上卖特产,但后来没时间打理,最后便不了了之了”。

缺人,信息化作用发挥不起来;信息化作用发挥后,缺人情况也随之加剧。“我们非常渴望高学历人才加入我们。”赵钢钥表示。虽然他所在的村子信息化程度不是很高,但“发展速度还是很快”。现在,村子有两个村官,但是忙起来时,人手还是不足。

培训村民,让他们成为后备力量,这原本是不少大学生村官设想的解决人才匮乏问题的办法。“这种义务劳动,没有薪酬,谁愿意做?”江苏省扬中市三茅镇明华村的村官吴禾青认为这根本行不通。

她建立明华村网站,对外宣传推广明华村,当初也曾想过培训五六个村民,让他们帮助维持网站,但如今网站维持依然只有她一人。虽然一直强调“不要紧”,但她仍忍不住流露一丝苦闷:“作为村里的信息采集员、网络建设员、网站管理员,我时刻不敢松懈。”

受编制限制,并不是所有村官都能留在乡镇、农村。如果保证信息化持续进行,大部分大学生村官离开时都会思考这个问题。“我和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交接好了,过阵子我们村就会有两个大学生村官进来,接替我的工作。”虽然离开,但郭莉丽很放心把自己策划的项目交给村委会。付沛沛却不放心:“我们村除了我之外,还有一名村官,他是2009年过来的。如果村官期满后无法续签,那等他任期也满后,我们这里就没有村官了。”付沛沛表示,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大多不会电脑,如果他们离开,之前创办的网站可能就荒废了……

记者手记

农村信息化需持续输入人才

不可否认,有些大学生选择成为村官是为了躲避强大的就业压力,但是对于正在进行的农村信息化来说,不失为一件好事。作为农村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大学生村官可以优化农村知识结构,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快新农村的建设速度。

大学生担任村官,村里实现了把“人”引进来的第一步,后面紧跟着的是,如何把“智”引进来,如何创造出合理机制,让他们在深刻了解农村现状之后,激励出更多民生智慧。

在记者采访中,不少大学生村官负责全村的信息化工作,而这并不仅是他们全部的工作,造成大部分村官分身乏术。

篇10

农村社会管理创新

急需生力军

在村民自治的大背景下,农民永远都是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主体。当前,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既有纯农户、亦工亦农的兼业户,也有常年外出务工经商的打工者、自主创业的企业家,农村社会管理主体开始多元化,特别是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也积极参与农村社会管理,成为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力量。但长期以来,农民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观念落后,他们不仅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不够,而且多数对农村社会事务漠不关心,尤其是留守在农村的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即所谓的“386061”现象,是农村社会管理不确定因素。因此,培育一大批新型农民带领广大农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使农村社会管理成为农民的自我行动,显得十分迫切。

与此同时,作为农民带头人的村干部也是农村社会管理的主角。但目前,农村基层组织的职能定位还是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三位一体”,村干部是无所不管、无所不包,显得力不从心以至无力关心。很多村干部表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占用了自己约80%的工作精力,对党建和其他村级事务性工作就很少有时间过问。尤其是不少村干部普遍存在着本领和能力的“恐慌”,有的村干部思想保守,缺乏创新精神,不能根据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突破个人的局部经验和思维定式,分析形势没有新观点,研究情况没有新见解,发展经济没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没有新办法,特别是对农村出现的新矛盾、新情况,深感力不从心,与农村发展的新形势不相适应。

针对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近年来中央在全国范围开展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含社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一大批大学生村官充实到村级组织。目前已有20万名大学生

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一线干事创业。虽然大学生村官较快融入了农村工作,得到了基层组织和群众的普遍欢迎和认同,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大学生“村官”社会实践经验欠缺,独立处理问题较少,同时经受挫折磨炼不够,心理调适能力相对较弱,很多大学生“村官”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特别是面对农村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利益关系、家族势力关系,他们难以及时做出准确的判断,驾驭能力明显不足。新老交替,青黄不接,管理“真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急需生力军。

积极培养大学生村官填补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真空”

填补农村社会管理的“真空”问题,必须从新村官、新村干入手,不断拓宽选人视野,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结构,真正把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解决处理复杂问题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级领导班子中。目前,选拔村干部眼光不能只局限留在农村里的人,要从原来片面强调致富带头、致富能力的作用转向既能带头致富、又善于协调管理,把善于处理农村社会事务的人才补充到农村基层组织。

大学生村官是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生力军。除了当好宣传员、技术员、辅导员外,大学生还要当好农村矛盾纠纷调解员,应时刻心系群众,情牵基层,多看多听多想,在蹲点调研、挂联帮扶、乃至日常生活中及时发现不安全、不稳定或影响群众生产生活、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情况信息,能解决的马上调解,不能解决的及时反馈给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机构,做到安全隐患早发现、矛盾纠纷早化解、存在问题早整改,有效促进农村的和谐稳定。另外,大学生“村官”受过严格的教育,有一定知识,是农民心目中的“知识分子”,要有意识地去影响群众,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提高素质,逐步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形成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新村风。

为引导和激励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面参与村级组织社会管理事务,不断提高做好基层工作、服务农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一些地方积极创造条件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平台。江苏泗阳县依托民事纠纷调解、便民服务、劳力调查推介、远程教育管理、留守人员关爱等“十大平台”,结合镇村实际和大学生村官专业特长,围绕创业富民和社会管理两大方向,为每名大学生村官明确具体岗位职责和年度目标任务,促进大学生村官全面参与村级组织事务管理。其中,该县引导大学生村官进行民事纠纷调解,让他们深入村组、深入农户,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急所求,拓宽村情民意表达渠道,协助村支“两委”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促进农村的和谐稳定,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为农村留守人员提供关爱,针对任职村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的现状,积极开展各类关爱活动,让他们力所能及地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家庭特别困难的留守老人和儿童,通过照顾家庭生活、辅导孩子学习等方式,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倡导文明新风,他们积极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庄创建工作,推动村居环境治理,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努力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江苏扬州市引导大学生村官特别是法科毕业的大学生村官担任人民调解员或调解志愿者,将大学生村官打造成基层维稳的生力军。该市针对商业用地、客商建设发包工程矛盾、涉农劳资纠纷、干旱缺水纷争以及农村承包地纠纷邀请大学生村官发挥专业知识特长,参与纠纷调解。在司法所设立大学生村官调解专席,制定大学生村官调解值班制度,通过调解实践提升大学生村官的调解能力和水平。同时,引导广大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感情优势,利用治安巡逻、走家串户等时机,主动到群众中去,通过开展“一进百户知民情”和“再进百户谋福祉”活动,引导全市大学生村官深入农户和企业,听取社情民意,撰写民情日记和调研报告,认真梳理排查矛盾纠纷隐患和社会不安定因素,为及时消除社会不安定隐患做出了贡献。此外,组织大学生村官开展涉农、拆迁宣传消除隐患。

而作为较早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的北京市,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参与农村社会管理,如有的大学生村官办起了法律学习班,每个月组织村民学习两次,为村民进行普法教育,讲解相邻权关系处理、违章建筑问题等多个专题,由于与村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受到了村民们一致好评。在此基础上,他们还探索农村社会纠纷和矛盾解决的新机制,已建立起法律咨询室、法制宣传窗和普法工作室,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引导激励新农民参与农村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重在参与。主体就是新农民。其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在外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技术和经验的回乡创业农民工就是新型农民的典型代表。他们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农村经济社会建设,是新农村经济建设的推进者、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新型村民组织的建设者,对农村社会管理创新起到了促进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老人、妇女、儿童留守农村,导致农业科技推广不力,公用事业无人兴办,基层组织严重削弱,新农村建设人才匮乏。而农民工的大批返乡,不仅带回了资金、技术和信息,更重要的是返乡农民工经过市场这所“大学”的培育,丰富了见识,更新了观念,接受了开放的思维方式,具备了较强的市场开拓意识和创业能力,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建设的人才瓶颈。尤其是农民工返乡,不仅带回了先

进的生产技术,还带来了崭新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使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得到提升,有助于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如农民工返乡较多的村庄,村民的文化卫生意识、生育观念、娱乐活动、交往行为等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为农村社会管理注入了崭新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