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考评细则范文

时间:2024-01-26 17:28: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垃圾分类考评细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垃圾分类考评细则

篇1

一、基本情况

(一)领导重视,规范管理

一是健全了机构,切实做到了有人管、有人做。成立了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垃圾分类指导队伍,由各村保洁队长担任指导员,并加强保洁员培训,在日常保洁中指导村民做好垃圾分类。二是健全制度,切实做到规范管理、有序运行。为保障垃圾分类工作有效推进,制定了《BB镇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制度》《BB镇生态乡村垃圾分类管理办法》

(二)宣传有力,氛围浓厚

一是动员机关干部职工、全体社区专职人员深入到街辖内各社区居民家中开展入户宣传,派发垃圾分类宣传单张、居民垃圾分类手册;二是充分利用街道和社区宣传栏、宣传橱窗等传统宣传载体进行广泛宣传,制作垃圾分类宣传栏、宣传橱窗。三是开展垃圾分类“进小区、进校园、进公共场所、进机关”四进宣传活动。根据不同场所,制定不同的传宣计划,制作了垃圾分类宣传视频、动漫短片、宣传彩页、指导手册、校园四分类卡通人偶、中小学生垃圾分类宣传图书等,让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

(三)加强措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1、垃圾分类从机关、单位做起。在我镇行政范围内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推行垃圾分类活动,配备分类垃圾桶,要求镇干部做好垃圾分类进袋。

2、小区、学校、农户家配备垃圾分类设施。发放分类小型垃圾桶11000多套,中、大型分类垃圾桶300多套,较好提高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效率。

3.从“小”抓起。坚持“垃圾分类,从孩子抓起”,利用校园广播定期垃圾分类活动信息,开展垃圾分类小游戏,组织垃圾分类知识竞赛、设立垃圾分类积分荣誉榜等多种形式,提高中小学生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识,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意识,促进我镇垃圾分类工作深入开展。

三、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是宣传范围不够广,村民垃圾分类知识及参与度不高,二是对垃圾分类处理能力不够。垃圾回收处理设施还不够完善,且没有形成产业链。

四、下一步打算

篇2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提升农村居民文明素质为根本,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传统,着力开展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激发广大农村居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为“发展、平安、幸福、美丽”提供坚强保障。

二、主要工作内容

1、加大环卫设施建设维护。每个行政村根据地域面积,配备垃圾池,垃圾池应覆盖全村;创建村每户配备好2个垃圾收集桶(筐),一个用于装可焚烧垃圾,一个用于装不可焚烧垃圾;3-5户配备一个垃圾沤制池、户用垃圾焚烧炉。对已损坏的池(炉)要及时撤除或维修;所有户用焚烧炉要调整布局,切忌一味搞“路边花”,按方便投放和便于清运的原则合理布局。

2、落实农户分类减量措施。由农户对垃圾进行初次分类处理,利用宣传手段引导农户对瓦砾砖块、煤灰土渣等无污染垃圾就地填埋,对菜叶果皮等有机垃圾就地发酵堆肥,对可回收垃圾通过废品回收机制有偿回收。加强指导和监督,真正做到能填埋的填埋,能回收的回收,能焚烧的焚烧,能沤制的沤制。

3、完善垃圾处理网络体系。以行政村为单位,迅速确定和优化保洁员队伍,组织进行上岗培训,明确工作职责,将公共区域和路段的管理责任细化到保洁员,确保农户垃圾不出户,村内垃圾不出村。公共区域和单位的保洁员要实施常态化保洁,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建立健全保洁员报酬保障体系,采取政府补助、各村自筹的办法筹集保洁员工资。并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保洁制度和考核办法,实施严格考核,奖罚兑现。

4、扎实开展清洁评比活动。驻村干部要每月下村组织开展好“清洁日”卫生清扫整治活动。各村要开展好每季度的卫生评比活动,由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制作红、黄、绿三色评比标志,分别为最清洁、清洁、欠清洁,按评比结果悬挂到农户。清洁评比活动结果纳入每月农村清洁工程各村的评比当中。

三、保障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各村要逐组组织群众观看垃圾分类处理的科教片。以乡为单位,统一制作入户宣传标示,垃圾分类处理操作办法示意图等,张贴到农户的显眼位置。各行政村要制作一批永久性的公益宣传栏、宣传墙、宣传牌,其中永久性宣传牌10块,农村清洁工程宣传栏1个,广泛持久的宣传农村清洁工程。

2、强化工作责任。各行政村和乡直各部门要按照谁管辖、谁负责的原则,全面负责管辖范围内的农村清洁工程。乡党委将成立由党委书记、人大主席郭环球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包片负责督促全乡清洁工程工作,联村干部负责督促村上的清洁工程。明确村党支部书记为农村清洁工程的第一负责人,联村干部实行包片责任制,纳入对干部的目标管理考核当中。联村组长包村,其他干部分别负责各片区卫生。分管村干部为直接责任人。乡直有关部门(国土所、派出所、林站、电管所、信用社、中心校、卫生院、动检站、渠管站)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搞好本单位和门前责任区域内的清洁卫生。各村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方案,组建专门的保洁队伍,保证平均1000人有一名保洁员,保洁员待遇不低于500元/月,其中100元进行绩效考核,并要求保洁员制度上墙。各村要有真实有效的保洁员合同,作为半年度检查内容。乡村两级共同对保洁员合同进行考核,并制定考核细则。

3、加强宣传监督。各村要建立宣传监督员队伍,宣传监督员由各村有责任心、有威望、热心公益的村民小组长或党员担任,其职责在于参与每月卫生评比工作,督促落实农户家庭门前“三包”。开展各辖区宣传工作,宣传卫生常识,制止农户不良的卫生行为及乱扔垃圾的现象。

篇3

关键词:桐子林水电站;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M622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概况

桐子林水电站是国家2010年西部大开发新开工23项重点工程之一,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境内,系雅砻江下游最末一个梯级电站,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兼顾下游综合用水要求。大坝采用混凝土重力坝,河床式厂房,最大坝高69.5m,水库正常蓄水位为1015 m,总库容0.912亿m3,具有日调节性能,属二等大(2)型工程,电站装机容量为600M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29.75亿kW・h。

2精细化管理是圆满实现环保水保管理目标的必然选择

桐子林水电站工程紧邻攀枝花市区和省道S214线,交通便利、地理条件优越,做好工程建设中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以下简称“环保水保”)工作尤为重要。环保水保工作贵在管理理念,重在策划与落实,“细”、“末”之处见真功,不管多么好的管理理念,要达到多么高的目标,其管理最终都要落实到每个具体环节上,这必然要求我们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找准每一个管理要素,控制好每一个管理环节,把每一项工作、做细、量化、落实在行动中,用精细化的意识、观念、态度,狠抓细节管理,精益求精。“细”是精细化的必经途径,“精”是精细化的自然结果。只要我们全方位、全身心地投入到精细化管理中,统筹兼顾,所有的环境因素才能得到有效控制,目标才能圆满实现。

3电站建设期的环保水保精细化管理

3.1明确环保水保目标,制定环保水保工作规划

工程建设之初,建设单位即确立桐子林水电站建设期环保水保工作“树环保形象”的管理目标。根据环保水保工作整体要求,结合工程进度,建设单位编制了《桐子林水电站工程建设期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规划》,确定了电站建设期的环保水保工作指导思想、管理目标、工作重点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并将工作内容按年分月进行细化,明确相关工作控制目标及参建各方职责,按照规划中的各项工作要求和节点进度进行落实。每年初召开环保水保管理专题会,制定年度环保水保工作计划,并有序推进实施。

3.2引进环保水保管理中心,建立健全环保水保组织体系

为做好桐子林水电站建设中的环保水保管理工作,建设单位成立了安全环保部,负责统筹环保水保管理工作。通过招标引进专业环保水保管理机构,组建环保水保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环保中心”),负责提供满足合同要求的环保水保技术服务;在施工区代表建设单位行使环保水保管理职责,督促落实各项环保水保措施;协助建设单位与国家各级环保、水行政主管部门沟通和联系等。实行环保水保监理制度,由环保水保监理具体负责环保水保措施的施工进度、质量、投资控制、日常检查等。引进环境监测和水土保持监测单位,在施工区开展环境监测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施工单位成立了环保水保管理领导小组,设置安全环保部,负责本单位环保水保相关工作。

按照“建设单位主导、环保中心管理、监理单位监督、施工单位主体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建设单位的主导和环保中心的管理作用,强化环保水保责任落实;高度信任并依靠监理,树立监理工程师的权威;认真开展环境监测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及时反应施工区环境质量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充分调动施工单位的积极性,主动落实各项环保水保举措,建立齐抓共管的管理体系。

3.3制定环保水保管理制度

为做到环保水保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建设单位严格按照环评报告书和水土保持方案及批复意见的要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先后组织编制、印发了《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办法》、《环保水保定期检查考评与奖惩细则》、《合同项目完(竣)工环保水保验收细则》、《环保水保技术实施细则》、《环保水保信息管理细则》、《环保水保措施费管理规定》等制度并严格执行,从环保水保职责、检查考评、完(竣)工验收、信息管理、措施费管理等多方面规范了环保水保管理行为。其次还编制了《环保水保工作手册》及《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汇编》,通过摘录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有关环保水保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技术标准,归纳环评、水保报告书及批复文件的具体要求等,指导环保水保管理人员更好的开展工作。

3.4狠抓环保水保日常管理,实行月评季考

年初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过程中精心督促落实、严格把控。日常工作中,形成了环保水保月度检查及例会制度、现场巡查制度、定期报告及考核制度。每周现场检查2到3次,对于检查发现的问题,督促责任单位及时落实整改,对于整改不到位或未按要求整改的单位,按照有关制度严肃处理。每月末建设单位组织环保水保工作月度检查,并按监理单位组织月度考评和建设单位组织季末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季度考评,对考核成绩优异者进行奖励,对考核成绩不合格者实施处罚,奖惩实行季度兑现,并将季度考评结果纳入年度综合奖励。

3.4积极组织开展环保水保宣传教育

建设单位非常重视环保水保宣传教育培训工作,通过组织开展“6.5”世界环境日活动,“地球一小时”活动,宣贯环境保护“三同时”实施方案、环保水保管理制度、工程建设期环保水保工作规划,举办环保水保知识竞赛,要求各承建单位按季度编制环保水保宣传简报,在施工区设置环保水保宣传栏、宣传标语等对参建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在施工区营造了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环保水保的良好氛围。

3.5 深入开展 “花园式施工区、花园式工厂及生态营地” 建设工作

建设单位围绕“树环保形象”管理目标,组织开展“花园式施工区、花园式工厂及生态营地”建设工作。结合工程实际,编制完成《桐子林水电站“花园式施工区、花园式工厂及生态营地”建设总体要求》和《“花园式施工区、花园式工厂及生态营地”建设考核细则》。施工单位按要求编制《“花园式施工区、花园式工厂及生态营地”建设实施方案》,经审批后有步骤、有计划实施,重点打造坝区左、右岸道路及边坡绿化,上、下游围堰堰顶及进场道路绿化,混凝土拌和系统,砂石骨料生产系统和生活营地等区域。

4环保水保精细化管理成效

4.1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实现零排放

导流明渠、围堰防渗墙、帷幕灌浆施工过程中,施工废水采取三级沉淀池处理后用于场地冲洗,废渣清至围堰内侧干化后运至渣场堆放;新建施工营地生活污水采取成套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后用于营区绿化浇灌;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经二级沉淀并加药中和处理后用于施工区洒水降尘;砂石系统骨料生产废水通过刮砂机进行石粉回收,溢出水流入辐流式沉淀池,经加药沉淀,上清液溢流至清水池后全部回用,底泥经刮泥机进入废渣沉淀池干化脱水,运至渣场。施工区生产生活废(污)水实现“零排放”。

4.2施工区空气质量良好

混凝土生产系统中粉煤灰、水泥等粉状物资采取封闭式运输;枢纽工程施工区采取两辆洒水车对围堰道路,左、右岸沿线公路,渣场进行洒水降尘;砂石骨料生产系统骨料入料口、中碎、细碎车间安装了喷淋设施,进场道路及交通洞内安装洒水降尘设施,专人维护管理,料场无用覆盖层清理过程中采用洒水降尘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了对周边空气环境的影响;施工区道路由施工单位专门组建文明施工队伍进行日常清扫维护。

4.3声环境控制有效

料场开采和基坑开挖通过采取控制单响爆破药量、单次爆破总药量、修建隔音墙等措施,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工区运输车辆严格限载、限速、禁止高音鸣笛。

4.4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

通过与当地环卫部门签订垃圾处理协议,各施工现场、生活区及主要办公区设置垃圾桶,施工区由环卫部门收集,业主营地由实业公司收集,运至盐边县垃圾处理站集中处理;建筑垃圾按要求运至指定渣场堆放。

4.5.人群健康保护

参建人员进场前进行健康检查,并每年定期体检,建立人群健康档案,实行动态更新;工区作业人员劳保用品配套齐全;食堂制定卫生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餐饮服务人员一律持健康证上岗,员工宿舍不定期消毒等。

4.6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有效

枢纽工程区左、右边坡实施永久防护,二期上游围堰迎水面采取挂网喷混凝土护坡,下游围堰迎水面采用干砌石护坡,堰脚采用钢筋石笼防护,左岸坝肩边开挖边支护,左坝肩和料场边坡开挖后立即进行支护处理,开挖弃渣全部运至指定地点堆放。渣场相继实施沟水处理工程、拦渣堤、排水系统及进场道路硬化措施,并实行封闭式管理,堆渣过程中采取先拦后弃、分层堆放和碾压。及时对施工区排水沟进行疏通、完善,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有效。

4.7绿化效果显著

枢纽工程区左、右岸边坡支护完成后随即实施绿化,边坡支护设计时提前谋划,预留种植槽,临空面砌混凝土块挡墙,种植槽内回填种植土,种植油麻藤、爬山虎、炮仗花、迎春花、三角梅、黄连翘、小叶女贞等植物,采取下爬上挂工艺,为防止因混凝土坡面温度过高烤伤植物,坡面布设竹条网辅助攀援植物向上生长,并全部安装滴灌系统,立体绿化效果明显;右岸临江侧公路沿线全部实施绿化,种植黄花槐、桂花树、三角梅、美人蕉等,精心挑选绿化植物,达到花色搭配,行距整齐美观效果;砂石骨料生产系统沿线公路种植小叶榕,废渣沉淀池周边栽种芭蕉树,料场坡面播种银合欢实施绿化,植物长势良好,绿化效果显著。

5结束语

水电作为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可再生能源的主力军,是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需要,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管理水平提升的必然选择。建设单位在开发水电能源的同时,对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推行精细化管理,着力提升管理水平,深入开展“花园式工区”建设工作,践行 “流域统筹,和谐发展”的环保理念,取得了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局面,对其他水电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管理工作具有较好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永东,水电站环保水保工作管理与实践,科技风,2011年第14期;

篇4

开发区管委会,商务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各办局,区各直属单位,驻区各条线单位:

为进一步推进锡山城管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太湖杯”、“锡山杯”城管创优考核等各级各类创建,加强城管职能和队伍建设,提升机关作风和执行力,全面完成2009年度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现对2009年度锡山区城市管理创优和镇村创建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市容环境质量、改善城乡环境为目标,以优化城管体制、创新工作机制为基础,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资源整合和平台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大城管队伍建设力度,提高城市管理工作服务水平,为打造整洁美丽、和谐有序的锡山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目标任务

深入推进城管体制改革,城乡管理统筹协调机制进一步健全;深入开展“太湖杯”、“锡山杯”城管创优活动和“路长制”管理工作,考评名次稳中求进;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和各项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区生活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继续保持100%;违法建设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完成年度6万平方米的拆违任务;户外广告管理、“三乱”保洁管理、河道保洁长效管理、园林绿化管理、市政设施管理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市场化运作模式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三、工作重点

(一)加快完善城乡管理工作体系

1. 进一步构建全覆盖的城乡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区城管委办公室统筹协调职能,完善和优化区镇村三级工作网络,保证区级日常工作高效运行,推进城管工作向镇、村覆盖和延伸。充分调动块面工作,不断强化对镇、村两级城管机构的指导、联系。抓示范、树典型,以点带面,将管理成效和经验向镇区辐射。加速城乡管理一体化步伐,逐步缩小城乡管理差距,推进城乡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全面配足、配强城乡管理服务站工作人员,促进软、硬件资源投入,确保2009年上半年实现辖区内所有村(社区)城乡管理服务站全面覆盖。完善城乡管理服务平台工作机制,把城管日常工作落到基层、落到实处。

2. 进一步构建强有力的综合管理执法体系。进一步探索实践城市管理和城管执法密切配合、快速反应的联动机制,在现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符合锡山实际的快速高效的新型沟通合作关系,以制度促实效、促发展,真正实现管理与执法无缝对接。强化基层执法力量,推进执法前移。

(二)全面提升城乡管理工作水平

1. 科学化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全面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专业规划的总体要求,指导和督促开发区、各镇(街道)进一步完善全区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建设,同时健全完善监督管理模式,保持生活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处理率达100%。

2. 全方位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以“太湖杯”、“锡山杯”、“路长制”管理为抓手,以整洁美化市容、消除环境脏乱和管理盲点为目标,运用科学、创新的思路,及时制定各类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计划,重点对东亭主城区主次干道及新改(扩)建的道路,实行以建筑立面、店招店牌、洗车点等为主要内容的市容环境综合整治。通过整治不断夯实市容环境基础,提升城市设施功能,优化市民居住环境。

3. 严要求规范户外广告管理和“三乱”保洁工作。加强对市级委托许可项目、大型广告和主干道两侧范围内户外广告的动态监管。根据市区两级工作要求,全力开展好户外广告清理整治工作。对全区主要道路广告资源进行全面排查,对所有未经批准或批准时效已过的户外广告进行统一拆除。推进“三乱”保洁,将镇村主要道路纳入区级“三乱”保洁范围。

4. 大力度实施河道长效管理工作。结合区“河长制”管理工作要求和重点河湖河容河貌整治工作,分段分类推进河道两侧拆违拆临、垃圾清理、河道保洁三大整治工程,探索河道保洁的长效管理措施。加强对2009年度全区疏浚整治后的河道管理,新设置一批河道保洁管理监督责任牌,完善保洁队伍,实行规范管理,确保全区河道保洁率在98%以上,优秀率在95%以上。

5. 专业化推进公用设施管理工作。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抓好市政设施大修计划工程的组织与实施,严格按照“人员到位、设施完好、修复及时、资金控制”的要求,加强对道路照明、市政设施、交通安全设施的管理和养护,确保道路市政设施完好率、交通信号灯亮灯率达到95%以上。以“定范围、定项目、定标准、定责任、定资金”的“五定”原则为标准,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市场管养。继续做好城区道路停车秩序规范工作,继续加强对馨和园市民广场的监管,打造锡山城区靓丽的城市名片。

6. 高水平推进绿化管理工作。结合全区造林绿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制订完善种植计划,优化树种配置,全力做好锡东大道等路段的增绿补绿工作,加大城镇绿地覆盖率,实施“增绿工程”。不断丰富绿化品种,提高绿化档次,优化生态环境。创新绿化管理方法,以林养绿,节约成本,提升效益。

(三)大力开展城管创优活动

1. 加强“锡山杯”城管创优考评。调整2009年“锡山杯”城管创优检查考评方法及实施细则,实行千分制考评,突出简便性、操作性、实效性和刚性。采取明查和暗查相结合的方式。明查,重点对各地城管工作体制、机制问题进行考核;暗查,通过对检查内容的删繁就简,缩短检查周期,提高检查频次,重点对日常管理中显见、多发,群众反映强烈、领导高度关注的突出问题进行考核,对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通报,整改落实情况纳入年度考评范围。严格实施风险金制度,对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单位,扣除相应额度的风险金。全年综合考评成绩低于850分的,扣除20%的风险金;全年综合考评成绩低于800分的,扣除50%的风险金;全年综合考评成绩低于700分的,扣除全部风险金。

2. 加强优胜镇(街道)创建。充分发挥各镇(街道)在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在2008年度考评排名的基础上,巩固管理成果,深入推进2009年度无锡市城管创优优胜镇(街道)评比活动,原则上全年组织两次明查,六次暗查。年终综合评比得分在90分以上(含90分)且列无锡全市前十五位的镇(街道)评为年度城管创优优胜镇(街道)。

3. 加强示范项目创建。加强对无锡市市容管理示范项目(包括道路、小区、行政村、河道、工地、市场等)的创建力度,确保城区、各镇区年内均完成1条以上主要道路整治改造和包装出新,每个镇(街道)至少新创建成2个以上示范项目。全面提升创建品位和档次,争创1~2个无锡市“十个最佳”管理示范项目和1条省级市容管理示范道路。同时,各地要继续抓好村级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力争使每个自然村都能够做到日常保洁到位,确保路面无暴露垃圾、垃圾箱(房)符合保洁要求,河道(塘)无漂浮物和岸脚垃圾,房屋立面无乱张贴、无乱涂写、无乱牵挂,房前屋后无乱堆放。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为了推动城市管理创优和镇村创建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目标任务书管理责任,确实做到提高认识、领导重视,把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真正做到认识到位,制度到位,措施到位。

(二)落实责任,真抓实干。城市管理创优和镇村创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积极参与,互相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把城市管理创优和镇村创建工作做好,取得成效。

篇5

一、综合整治工作推进情况

(一)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情况

1.农村垃圾处理实现常态化。一是由各挂村班子成员带队,对全镇范围内的每个村小组进行了三次全面清理,彻底清除各村陈年垃圾、成堆垃圾和死角垃圾;二是配足农村保洁员和专职河道保洁员,配齐垃圾收集大桶、保洁设备、保洁服和垃圾转运车辆,同时明确了垃圾转运员和保洁员工作责任、工作范围和工作时间,做到垃圾日扫日清;三是实行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分片包干责任制,镇、村两级干部每人挂片几个村小组,对所挂村小组垃圾治理工作进行分片包干;四是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新建集镇和光辉村的两个垃圾中转站,在偏远的光辉、丁路村新增2名垃圾转运员,解决偏远村庄垃圾转运难的问题,实现镇村垃圾收集全覆盖。

2.乱搭乱建拆除如火如荼。一是充分发挥综合执法大队作用,与集镇范围的商(住)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明确责任范围和责任人,对占道经营、乱摆乱放,乱搭乱建的商(住)户发放整改通知书,引导商住户自行整改拆除,对在规定时间内未整改到位的,由镇执法大队依法强制执行。同时对所有商户招牌进行统一设计和规范,制作仿木纹铝合金招牌;二是将集镇拆旧工作由两侧向内部延伸,对背街小巷拆旧工作进行摸底,根据摸底情况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每村确定一个施工队伍,干部负责做思想工作,施工队负责拆旧,每天安排拆旧工人12人以上,确保拆旧每天有进度。截止目前,整治乱搭乱建517处35599平方米,其中光辉村拆除完成98%,丁路村完成100%。

3.乱堆乱放得到彻底整治。一是拆除任务覆盖全镇。各村(社区)根据整治任务进行分片负责,每个自然村和每个整改户都确定一名镇干部和一名村干部负责,责任到人。截止目前,全镇共清理乱堆乱放1148处;二是规范集镇建筑材料堆放。在集镇设置建筑材料堆放点两处,填写建筑材料临时堆放申请表,将建筑材料堆放在指定临时堆放点,否则按照县农村建房管理暂行办法进行处罚;三是整治公路沿线车辆乱停乱放。集中清理公路两侧“僵尸车”5辆,同时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在集镇进口和出口两处修建路肩石和游步道212米,防止车辆乱停乱放,另一方面平整了集镇两处农村闲置空地1200余平方米作为车辆临时停放点,规范农用车辆和农具有序停放。

4.沿线环境提升效果明显。一是进行房屋立面改造。对黎樟线沿线4个村小组和集镇部分房屋开展了房屋改造工作。按照全县统一风格对房屋墙体、屋脊瓦头和墙裙进行了徽派美化改造,将原铁皮屋顶拆除改建灰色琉璃瓦顶;二是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农户房前屋后散水坡排水沟、入户路及生态护坡等。更换集镇桥梁护栏,将原破旧水泥护栏更换为更加安全和美观的大理石护栏,在护栏两侧浮雕著名的“十二景”,保留古镇历史韵味;三是提升镇村品位,在空白围墙绘制政策宣传和风景油画,在拆旧空地修建休闲广场,安装欧式路灯,设置仿古简介牌、路口指示牌和垃圾框,进行绿化补植等。

5.植被恢复全面完成。重点对主干道沿线可视范围区域的山体、火烧迹地、采伐迹地以及坟墓迎视面进行植树或草皮绿化,在黎樟线公路两侧增植了湿地松3500余棵,恢复山体植被2处约3000平方米,坟墓遮挡1处80米。

(二)贫困村丁路村建设情况

我镇十三五贫困村为丁路村,共有村小组13个,农户370户1526人。2016年,我镇按照《市贫困村退出细则》,结合该村实际,制定了丁路村2016—2018年三年建设规划,利用三年时间,整合扶贫、新农村建设、交通等项目资金,将丁路村建设成“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的秀美乡村,实现2018年底脱贫的目标。

自丁路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在村民理事会的带动下,当地群众积极参与配合,同时根据丁路村的实际因地制宜地对建设点进行了科学规划和设计。一是建设工作以贫困村退出标准为切入点全面展开,改水改厕率达到100%;新建村内排水沟3504米,主干道800米,入户路2500米,入户路硬化率100%;新(改)建住房13幢,房屋美化和维修23750平方米,100%农户住房安全,拆除危旧房及猪牛栏9782平方米,无人居住危房拆除率100%;村内实现电力、网络、有线全部畅通;栽种垂柳、桂花、香樟、金果梨、红心柚、石榴、桑树、桃树等风景树和果树300余棵。二是先后建成了绿荫停车场、文化宣传长廊、休闲人工湖、沿河风景路、农家书屋、卫计室等公共文化休闲场所,提升了村庄品位。今年还将完成农村综合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浅水池、河堤延伸等项目建设。三是在综合环境管理方面,成立了环境卫生督导组,聘请了专职垃圾保洁员、转运员和绿化管护员,由理事会对全村环境卫生进行日常监督,还将环境综合管理工作纳入了村干部绩效考评,建立了新农村综合环境管理长效机制。

二、主要成效

(一)农村环境更加整洁有序。通过环境综合整治,化解了农村垃圾遍地、集镇街道秩序较差的问题,提升了镇村农户的居住环境,改善了道路交通和沟河卫生,全镇环境总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通过整治的大力宣传以及取得的实实在在整治效果,群众的自觉意识和文明素质明显增强,不良的生活习惯有所改变,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篇6

为全面落实《省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文件要求,进一步改善全乡农村人居环境,增强农民的环保和垃圾处理意识,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问题,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山清水秀地干净”目标,根据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转发县关于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目标任务。

以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坚持“政府支持、全民参与、因地制宜、讲求实用”的原则,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构建农村环卫队伍,建立和完善“户分类定点投放、村收集转运、乡集中处理”的乡、村环卫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完成农村存量垃圾集中治理。力争用三年时间,使全乡90%以上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并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提升乡村环卫一体化管理水平和运行质量,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为干部群众自觉行动和良好习惯,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建立政府统一领导、公共财政扶持、专业服务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推进体制,实行乡、村、组三级联动,分级负责,协同推进。建立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和引导群众及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农村垃圾处理工作。

2.科学治理,合理利用。注重对乡、村、组垃圾的清扫、清运、处理等治理措施,保持农村的良好环境卫生,重视垃圾分类,按照资源化利用的原则,对可回田复土、堆肥利用、能源转换的垃圾尽可能回收利用。

3.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既着眼当前,又兼顾长远,科学规划布局垃圾处理设施。充分利用现有垃圾填埋场的处理能力,因地制宜,选择经济适用、安全无害的处理方式和技术;建立和健全农村垃圾收集处理长效机制,降低垃圾处理成本,提高垃圾处理率。

二、主要任务

按照省、市、县提出的“今年全面铺开、三年提前验收”总体要求,明确年度工作任务。

(一)工作任务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面:(1)以村为单位,在全乡所有村组开展存量垃圾集中整治活动,彻底清理存量垃圾,清除卫生死角。(2)在各行政村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程,全面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建立健全农村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实现道路沿线、水塘边和村庄可视范围内基本没有垃圾,村庄干净整洁、井然有序。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面:(1)乡启动集镇污水处理建设规划。(2)美丽乡村建设中心村点全面实施农村污水处理工程,积极探索节约有效的技术和途径,因地制宜选择简便易行、生态环保的农村污水处理工艺,严禁生活污水直排直放。(3)水库水质治理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全面取缔或补签水库承包合同,全面实行“人放天养”,坚决打击畜禽养殖污水直排、施肥养鱼等行为,确保水库水质全部达到III类以上。

(二)工作任务

在全乡村组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形成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新常态,实现“六个有”和“六个基本没有”。“六个有”即:有机构队伍,有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及网络,有生态高效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有稳定来源的工作经费,有保洁、管护机制,有考核评比具体措施;“六个基本没有”即:集镇内外基本没有垃圾,村庄内基本没有垃圾和村庄周边基本没有成堆垃圾,水面基本没有漂浮的垃圾,岸边基本没有乱倒的垃圾,公路、通道沿线可视范围内基本没有垃圾,农村生活污水基本没有乱排乱流。

(三)工作任务

在全乡所有区域形成科学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的长效机制,使垃圾污水治理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和良好习惯,营造整洁、优美、文明、和谐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三、运作模式

结合__乡具体实际,采取以下两种方式,对农村垃圾实行统一收集和集中处置,严格末端控制,严禁垃圾进入江河、水库等水体,有效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一)垃圾处理模式

1.乡镇处理模式。乡政府兴建1座(或多座)垃圾填埋场,集镇附近的村负责在辖区各个组内设立垃圾收集点,采取“户保洁、村收集、乡处理”的方式,其中:“户保洁”即各村民小组由农户负责自家房前屋后的卫生保洁,并将垃圾初步分类后投放到指定地点,小组聘请保洁员(一般一个村民小组聘请一人)负责将定点投放的垃圾收集拖运到本组的一个固定场所,同时负责本组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村收集”即由各村聘请的环卫专干负责村庄道路和公共区域的卫生保洁工作,并将各村民小组固定堆放点的垃圾收集清运到本乡的垃圾填埋场。

2.村组处理模式。偏远(离集镇远)的村庄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单位,利用自然沟壑或废弃坑塘、砖场深坑等地形建设小型垃圾填埋场(没有的就在山场上选址新建),通过“户保洁、村收集处理”方式,进行填埋或焚烧,解决近期山村生活垃圾末端处理问题,零星散落农户以户为单位处理为最佳方式。同时,垃圾填埋或焚烧前,也要从源头上进行分类减量化处理。

(二)污水处理模式

各村应根据农村具体现状、特点、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经济与社会条件,因地制宜地采用多元化的污水处理模式。

1.分散处理模式。可在村庄布局分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庄推开。将农户污水按照分区进行收集,以稍大的村庄或邻近村庄的联合为宜,每个区域污水单独处理。污水分片收集后,采用中小型污水处理设备或自然处理等形式处理村庄污水。

2.集中处理模式。可在村庄布局相对密集、规模较大、经济条件好、处于水源保护区内的村庄推开。将所有农户产生的污水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建设处理设施处理村庄全部污水。污水处理采用自然处理、常规生物处理等工艺形式。

四、实施内容

(一)宣传动员,教育引导。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意愿,鼓励、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开展以改善农村环境、转变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新生活”宣传活动,开好乡、村农村清洁工程动员大会,组织开好各村民小组清洁工程动员大会。采用广播和图展、标语、横幅等形式,引导农民群众增强环境意识,教育宣传农民将生活垃圾简单分类,养成定点投放的良好卫生习惯,积极参与农村垃圾集中治理工作。

(二)迅速启动,集中清除。

从8月底开始,利用2个月时间,在全乡组织开展全方位、大规模的农村陈年存量垃圾集中整治活动,彻底清理存量垃圾,清除卫生死角。存放多年、对周边环境影响小的存量垃圾,可对上层垃圾进行清理后覆土绿化。道路两侧、排水沟渠、饮用水源地等区域的存量垃圾,要进行彻底清理,转运到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清理后的区域及时硬化、绿化,及时配套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巩固工作成果。

(三)完善机构,定岗定人。

按照“管干分离,养事不养人”的原则,乡政府安排专人负责乡域内生活垃圾治理的指导、督查、服务和具体操作;各行政村按人口3左右的标准配备保洁人员,优先从低收入农户和低保户中聘用责任心强、有劳动能力的人员,每个村至少配备1名环卫专干、每个自然村至少配备1名保洁员,组建稳定的农村保洁队伍。

(四)摸查情况,合理布局。

各村需摸清本村各自然村基本情况,包括户数、人口数、日产生活垃圾量等情况,做好自然村的垃圾收集点选点工作,利用现有的处理垃圾手段,对收集点的垃圾及时进行填埋或焚烧。对本村各自然村和路网的布局做好梳理,规划一条合理的垃圾清运路网,为实施垃圾长期处理工作打好基础。

(五)配置设施,尝试运行。

乡政府建设好垃圾中转站、建筑垃圾消纳场所。逐步淘汰露天垃圾池、垃圾房等非密闭性垃圾收集设施,集镇和村庄可按10-15户配备1个垃圾桶收集生活垃圾。从垃圾中转站到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当使用密闭式专用车辆运输,从村庄到垃圾中转站可使用密闭式简易车辆运输。环卫保洁员按标准配置“一车、一铲、一钳、一帚”和保洁服。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按照“统分结合、分工负责”的推进机制,乡成立由党委副书记、乡长__担任组长,党委副书记__、常务副乡长__、综治办专职副主任__任副组长,中、小学、卫生院负责人、乡干部、各村村主任为成员的__乡农村清洁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__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日常工作。各村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根据村民小组和人口的多少确定工作人员,村支书和村主任要亲自抓,具体划片分工,将责任落实到人。在乡驻村干部指导下制定村规民约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施细则,层层落实,长抓不懈。

(二)明确分工。

(1)乡政府职责:负责保洁队伍、垃圾转运站和垃圾填埋场的管理,建立实施保洁和垃圾收运管理制度。(2)村组和理事会职责:制定实施环卫保洁的村规民约,管理环卫设施,按“一事一议”要求做好生活垃圾处理费收取工作,做好对村民的宣传引导工作。(3)环卫专干职责:负责村主干道的清扫,村主要活动场所的保洁工作,村组范围内固定投放点的垃圾清运到垃圾中转站或填埋场;协助村干部负责自然村保洁员选聘、监督。(4)保洁员职责:负责自然村公共区域环境卫生打扫清运和农户投放点垃圾收集分类清运处理工作。(5)农户职责:主动做好门前“三包”、垃圾源头分类和定点定时投放工作。

(三)落实经费保障。

按照“村民自治、乡村资助”原则,乡政府承担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理设施设备的建设费用。村、组承担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保洁及环卫专干、保洁员工资等日常运行保障费用。各村民小组通过“一事一议”方式,在乡政府的指导下确定收费标准,主要用于村庄保洁费用,包括垃圾分类减量、收集、清运至本组垃圾固定存放点的费用。

(四)深化宣传教育。

乡、村和村民小组要利用宣传单、图展、标语、会议等多种形式,集中宣传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常识。及时宣传好的经验做法和工作要求,大力宣传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先进典型。组织村组干部和村民开展观摩培训,引导农民群众增强环境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形成“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社会支持”的良好社会氛围。

六、督查考核

(一)建立督查机制。

乡政府将分工作组定期调度、督查、抽查、通报有关情况,制定督查考评方案,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检查、随机抽查与集中督查相结合等多种手段,对各村清洁卫生和垃圾收集处理工作进行考核,重点督查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保洁人员队伍建设、卫生费收缴、农村环境卫生面貌、群众满意度、垃圾收运、人员配备和经费收支等情况。同时,要将考核结果进行排序,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对体制机制不健全、经费收缴不到位、工作迟缓、进展不力的村进行批评并在年终考核时扣除相应分值;对建设工作不力给全乡治理工作带来被动和负面影响的,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乡政府将对各村进行评比表彰,各行政村要在农户中开展“卫生户”、“文明户”、“清洁户”等评比活动,充分调动农户参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积极性。

篇7

(一)区政府对全区农村宅基地自建住宅建设和拆迁补偿管理工作负总责,负责组织联合执法,查处农村宅基地自建住宅建设中的违法行为。

(二)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各自辖区内农村宅基地自建住宅建设和拆迁补偿管理工作负总责,具体负责辖区内农村宅基地自建住宅建设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三)国土资源分局负责农村宅基地用地的审批管理工作。

(四)规划分局负责农村宅基地自建住宅规划管理工作,制定村民宅基地自建住宅的规划管理办法。

(五)区建设和住房保障局负责农村宅基地自建住宅拆迁评估行业管理工作。

城改、公安、质监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农村宅基地自建住宅建设管理工作。

二、严格审批程序,规范村民宅基地自建住宅建设行为

(六)凡申请划拨宅基地新建住宅应严格按程序履行土地、规划、审批手续;在原有宅基地上新建、改建、扩建住宅应严格履行规划审批手续。未办理审批手续或手续不全的房屋,在拆迁过程中一律不予补偿。

(七)村民申请划拨宅基地自建住宅的,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前提下,应当向村民小组、村民委员会逐级提出申请,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报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后,报国土资源分局办理宅基地审批手续。在实施建设前,须经规划分局审查同意并办理规划手续。

规划部门办理规划手续时应当明确用地位置和面积,建筑物层数和面积。

列入城中村改造计划或重大建设项目拆迁范围的村庄建设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不再新划拨宅基地。

(八)村民申请在已划拨宅基地上新建、改建、扩建的,应按上述程序办理规划审批手续。

(九)规划分局应针对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编制农民宅基地自建住宅通用设计图,免费发放给村民,指导村民建房。

三、建立健全拆迁补偿工作的利益导向机制

(十)因城市建设需拆除村民宅基地自建住宅的,由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会同拆迁改造主体编制拆迁安置补偿方案,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由区政府主管部门初审同意后,作为征收集体土地的附件,依法办理审批手续。

纳入城中村改造范围的拆迁补偿安置方案,按照城中村改造的有关政策执行。

(十一)给予村民的住房安置,原则上按照规划审批的面积进行安置。原人均房屋面积不足65平方米的,按照人均不少于65平方米的标准补差安置,补差增加的面积收取房屋重置价。

本通知下发前村民已建成的住房,二层(含二层)以下部分的补偿,结合原房屋建筑面积,按照人均不少于65平方米的标准安置。超出应安置面积部分,严格按重置成新价予以补偿;对于临时搭建非正常使用的面积部分,除严格按重置成新价补偿外,须扣除拆除费和建筑垃圾清运费。

对于严格按程序建设,拆迁前未突击加建的村民,其宅基地上未建房的空地,拆迁安置时可以按照不同区域给予一定数额的补偿。

(十二)对于在村民宅基地自建住宅建设及拆迁安置管理工作中成绩突出,未出现突击加建的村庄,由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区政府同意后,按实际拆迁补偿费用(安置房建设除外)的5%予以奖励。

(十三)因城市建设需要,村民自建住宅被拆除超过1/3户数以上且耕地较少的村庄,可以由区政府组织实施整村拆迁安置,剩余土地依法征收后依法纳入储备。

四、规范评估行为,保证国家和社会资金的合理使用

(十四)区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应当加大对宅基地房屋拆迁补偿评估工作的管理力度,进一步规范评估市场行为,尽快制定集体土地房屋估价技术标准和实施细则,完善评估行为的约束机制,按照有关规定对房屋重置价定期进行调整并予以公布。

(十五)评估机构在评估中应严格按照拆迁评估标准对现状房屋及其附属物进行评估,对不符合质量标准、不合理的结构布局、工序工艺不到位的房屋墙体、门窗、粉刷以及附属物和装修等,在相应的评估标准中予以扣减。评估结果应报评估委托单位审核,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

五、加大打击力度,坚决遏制突击加建行为

(十六)对以获利为目的,在农村宅基地房屋拆迁安置过程中,组织村民突击加建的个人或组织,以及因生产、销售、使用伪劣建材和违规施工等造成伤亡事故的个人或组织,由相关部门依法处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刑事责任。

(十七)评估机构不严格执行房屋评估技术标准和实施细则,不按房屋实际质量进行评估,造成国家和社会资金不合理使用的,由区建设和住房保障局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法律责任。

六、落实责任追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十八)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切实加强监管工作,凡发生1次死亡3人以上(含3人)责任事故的,在目标责任考评、表彰奖励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并按相应组织原则处理。

(十九)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本辖区内农村宅基地自建住宅建设和拆迁补偿管理工作,制定具体管理措施,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对不履职尽责、失职渎职者,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二十)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组织对本辖区内宅基地自建住宅现状进行摸底分类,登记造册,保留影象资料,报区政府备案,为今后拆迁安置提供补偿依据。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结合城市规划及辖区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整个区域内村庄的规划建设、拆迁安置实施方案。

(二十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农村宅基地自建住宅建设的日常巡查和管理工作,对违法占用集体土地和擅自在原有宅基地上新建、改建、扩建自建住宅的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并责令自行拆除。不自行拆除的,由相关镇街报请相关职能部门依法拆除,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篇8

第一条 为了切实加强堤防管理工作,落实管理目标,促进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方面发展,依照省水利厅制定的《河道管理实施细则》,结合分局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管理分局的堤防管理工作。

第三条 堤防管理工作实行日常管理与日常养护相结合的原则,取消群众管养员,由各管理段把每公里堤段量化到其单位职工进行管理,实行绩效与人员工资及管养费用直接挂钩。促进管理工作常抓不懈。

第四条 局属各管理段是承担堤防管理任务的主体,平时包片局领导与科室人员负责督促指导管理段工作,但管理段有阶段性、突击性中心任务时,需包片局领导或包片科室负责人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真心诚意地帮助基层开展工作。

第二章 堤防日常管理

第五条 堤面长期保持平坦、无坑槽,无明显的波状起伏,雨后无积水,做到晴雨天都一样,有无检查都一样,车速行驶

50-60公里/小时无明显颠簸。

第六条 堤身、平台无高杆植物和杂草。要求每次杂草清除率达到100%,益草化率达到90%以上。

第七条 堤面、堤身、平台做到无杂物、牛粪等垃圾堆放。

第八条 堤肩与堤脚完整美观,做到无坑槽、无缺损、无吊坎。

第九条 堤身、平台不允许新增上下坡路。坚决封堵车流量不大的坡道,有计划地对翻堤马路进行整治,做到马路平整、无车槽、无切堤筑路现象。经上级审批同意修筑的上下坡路,要求用土帮堤筑路并高标准硬化。

第十条 堤身、平台、禁脚范围内无牛坑、无雨流沟缺。

第十一条 堤身和禁脚地范围内无违章建房、爆破、采砂、打井、挖洞、开沟、埋坟、铲草皮、打草晒粮、搭蓬、堆放物料和垃圾、钻探与开采地下资源、进行考古挖掘、违章种植以及从事其它损害堤身和禁脚地安全的行为。进一步完善划界确权工作,有计划地启动堤防护堤地的土权、林权、管理权“三权”回收工作,“三权”回收率达95%以上。

第三章 林木管理

第十二条 彻底消除内外禁脚空白段块,宜绿化面积绿化覆盖率达95%以上,要有计划积极上报分局,改造“小、乱、稀”和低产林堤段。

第十三条 严格把好选苗关、泡苗关、栽植关。选苗要选胸径2.5cm以上,苗高4米以上,无虫害的优质苗;泡苗浸水深度达1/3以上,浸泡时间一周左右;合理密植,翻耕松土,场地清理平整(含挖老树蔸)之后,采用钎插造林,栽植规格一般按行距4米、株距3米,深度0.8米;按灌一瓢水、填一锹土的方法进行培蔸紧杠;用石灰按高1米刷白进行防虫,新植幼树要横成排,纵成行,斜成线,苗齐苗壮,三沟相通,田间无杂草,定专人管理,确保成活率达到90%。

第十四条 五年以内的林地林间翻耕每年至少组织两次,林地内无高杆杂草。适时进行林木柯枝整形和防治病虫害,提高主材率、优材率。柯枝整形保留树冠的2/3。

第十五条 要做好更新砍伐的各项准备工作,依法处理被盗林木和损坏幼树的行为,成树被盗查处率达到100%,杜绝烧树毁树现象。对监守自盗或私伐林木的管理段工作人员,一经查实,将严格给予行政处理和经济处罚。

第四章 防洪保安与工程设施及河道护工管理

第十六条 为了确保防洪安全,要求各管理段定期对所辖堤段的险工、险段、穿堤建筑物进行徒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分局并协助处理。管理人员日巡一次,管理段周巡一次,工程管理科每月检查一次,同时认真做好徒步检查记载。

【1】

第十七条 防洪责任制措施落实,坚持每月工作22天,休息日有专人值班。防汛物资器材按规定地点堆放整齐、有专人管理,且帐物相符,保管妥善。管理段用房、哨棚和防汛设施无盗损。

第十八条 工程管理设施(如水尺、公里碑、百米桩、分界牌、险工险段牌、工程简介牌)齐全美观,无损坏;拦车卡有醒目警示标识。

第十九条 护坡、护岸等河道防护工程无缺损、无坍塌、无松动等险情;穿堤建筑物无险情发生。各管理段必须坚持日常检查,如有上述情况及时上报分局并配合分局处理。

第二十条 督促沿堤涵闸管理单位加强对穿堤建筑物进行日常管理,确保金属结构及启闭设备养护良好、运转灵活;混凝土无老化、破损现象;堤身与建筑物联结可靠,结合部无隐患、无渗漏现象。

第二十一条 熟练掌握和运用水法规,用法律法规来维护河道堤防工程的完整与安全,依法治水、依法行政,打击违法行为;严格项目审批制度。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的任何项目建设以及采砂取土等,必须按河道管理权限审批,不越权审批;河道管理范围内阻水生物或建筑物的数量、位置、设障单位等情况清楚,及时提出清障方案并督促完成清障任务,无新设障现象。

第五章 内业管理

第二十二条 庭院内外环境整洁明亮、美观大方,规章制度完整齐全。

第二十三条 庭院内外宜林宜草绿化率达到95%以上,“五小”经济确保达到人均年利3000元的目标(用于职工13个月工资、年终福利和再生产)。

第二十四条 室内卫生整洁,各类生活用品摆放有序,办公室各类资料规范齐全,分类清楚,装订美观,保管妥善,有上墙的各项制度和学习专栏。

第二十五条 严格坚持日考勤制度和请销假制度,做到无旷工、迟到、早退等现象,否则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六章 检查考评办法

第二十六条 检查办法。每月由分局检查考评专班分堤外、堤内、堤面三个组进行检查。检查时间为当月底至次月初,专班由工程管理科牵头,有关科室参加。分局进行半年和年终检查考评时,由工程管理科组织各管理段段长、机关各科室负责人及相关局直单位负责人参加,按考核评分表打分,评出名次。

第二十七条 考评办法。每月5日前各管理段上报当月堤防管理工作计划,工程管理科依据各管理段当月计划和分局堤防管理百分制考核标准在月底或次月初组织专班对照量化打分,合格分为93分,要求透明度高,有评分理由。当月考核结果记入各段档案,对合格〈含合格〉以上的管理段由工程管理科出具考核证明经分管局长签字后到计财科按规定发放月包干堤防管养费用。对有限期整改不到位的单位,视其情节扣发该段当月30%以上堤防管养费用,并予以通报批评。

第七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八条 对落实本制度合格以上等次的管理段,按年度累计分数第一、二名上报省**局,由**局奖励和表彰;第三、四名由分局给予奖励和表彰。

第二十九条 各管理段正副职负责人的工资要直接与考评的等次挂钩,对局、分局连续两次堤防管理考核评比均落后者(合格分以下最后一名),取消其管理段负责人当年评优,并酌情扣减其管理经费并在全局通报批评。

第三十条 维护单位资产和防洪器材安全,如发生林木、防汛器材和其它固定资产等被盗现象,将按国家和分局有关规定执行,追究单位负责人和分管人员的责任,并全额赔偿所受损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按国家和分局有关规定执行。《2》

第三十一条 对不服从本制度安排,消极怠工、贻误工作、出现差错的工作人员,按照堤防管理百分制考核办法,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经济处罚。对越权审批,发生重大事件后缓报、漏报、不报的将对责任人和所在单位领导予以纪律处分,视其情节追究责任。

第三十二条 严格按照省**局的有关规定和分局制定的年度“三定”方案中规定的项目按月进行考核,堤防内外禁脚年亩均收入不少于100元,水利经济工作在每季度末与堤防管理同时考评。

第三十三条 各管理段当月考评分,按基础分(合格分)计奖罚。即每高出1分奖300元,每低1分罚堤防管养费300元,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各管理段必须按奖罚数分解到职工。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附《堤防管理百分制考核标准》。

第三十五条 本制度解释权在****管理分局工程管理科,分局制定的其它制度与本制度相抵触的,以本制度为准。

篇9

(征求意见稿)

 

各行政村(社区),各办(所、线、中心)及有关单位: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加快推进我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经镇政府研究,提出如下政策意见:

一、提高规划建设水平

1、村庄建设规划有序。推行农民集中居住小区(居住点)建设,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基础设施配套,按照规划居住户数,对单地块一次性安排4户以上联排建房给予2000元/户的补助,用于公共配套建设资金(含居住小区<点>内外的道路建设配套经费)。积极推行空壳自然村改造,做到“科学规划,适度超前,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对根据村自身发展需求进行村庄规划编制及调整的给予50%的费用补助。

2、为进一步改善行政村的办公和公共服务场所,切实提升基层基础保障水平。对各村新建、扩建办公用房,要坚持节约土地、控制面积、履行勤俭的原则,在办理相关土地、规划手续基础上,控制在项目申报额度内按审计核定价的30%给予补助,最高补助限额(含装修)在28万元以内。

3、根据年初镇政府确定的道路建设任务,对各村建设的村级道路实行资金补助,建设标准行车宽度必须2米以上。对行车宽度2米-6米,按路面上部结构造价的30%给予补助;6米-8米的,按路面上部结构造价的50%给予补助;危桥维修、改造、重建的主体工程建设经费,按工程最终审计价的70%给予补助。道路砌浇、桥梁建设所需土地、拆迁等政策处理均由各村负责。

4、扶持各行政村的菜市场升级改造,根据年初确定的建设任务,经镇工贸办审核,具体以招投标、验收、审计资料为依据给予适当补助。

5、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单体式处理、集中统一纳管和分散式处理三种治理方式,竣工验收且审计后按接入农户数、户均分别给予400、400元和500元的政策补助。

二、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6、加大特色林果发展与特色渔业等方面扶持。对当年度发展特色林果、稻田生态综合养殖,带动农户成效明显的,经审报并通过相关验收的,镇给予适当配套扶持。

7、加大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扶持。对当年度新发展休闲加工渔业和现代水产品加工、畜禽养殖向畜禽产品加工转型提升、订单农业、农业品牌建设的,经审报并通过相关验收的,镇给予适当配套扶持。

8、加大精品观光农业、休闲渔业旅游、家庭农场等方面扶持。对依托马渚农业主导产业特色基地、新发展或对原有基地进行改造提升的,形成地方特色突出、示范辐射明显的休闲观光农业精品,按基础设施等建设实际投入,经审报并通过相关验收的,镇给予适当配套扶持。

9、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根据年初确定的建设任务,经镇农办审核,对各村新建的农田主要机耕道路、进水渠道、排水沟和机埠等设施,工程最终审定价在耕地保护资金额度内的进行全额补助,超出部分按50%给予补助。

三、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10、文化阵地建设。按照余姚市级以上当年文化阵地建设创建要求,经验收、审计合格后,按照市里配套补助,最高补助不超过10万元。

11、新建体育场地。新建标准球场(灯光篮球场、门球场、地掷球场、气排球场)、健身房、宣传窗、综合活动室(含老年活动室)等符合市级规定要求,经过有关部门验收合格的项目给予适当补助。其中,对门球场补助3万元,篮球场、地掷球场和气排球场各补助2万元,综合活动室、健身房等各补助1万元,宣传窗补助0.5万元。

12、业余文体团队。对一年内开展活动频繁、活动效果好、参加镇级以上比赛获奖的业余文体团队给予一定的奖励。企业、单位出资组建业余文体团队,投资额度较大,有一定影响的给予单独的奖励和补助。该年内配合镇级层面相关工作积极主动,参加市级以上的由文体部门主办、组织的文体比赛获得前3名的文体团队或个人,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奖励(市运会青少年组除外)。

13、一村一品。对各村具有地域特色的“一村一品”文艺项目,该年内配合镇级层面相关工作积极主动,在全镇乃至全市有一定影响的,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或奖励。

14、传统民间艺术。鼓励各村(社区)、团体充分挖掘民间艺术,对有传统文化内涵的经文化部门或相关专家鉴定认可的,符合当地文化需求的传统民间艺术,每一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或相当的设备、设施的添置,影响力大,档次高的给予特别奖励。

四、改善公共环境卫生

15、卫生设施建设。各村申请新建符合卫生标准的水冲式公厕,经社务办核实,镇政府同意,按验收审计总造价的50%补助到村,补助最高限额控制在每座8万元以内。对旧公厕按标准进行改造,且改造金额控制在5万以内的,经社务办核实,联村组同意,按总造价的60%补助到村,补助最高限额控制在每座3万元以内;对旧公厕进行拆除的,且村级公厕总数减少,每减少一座按1万元补助到村。各村购置符合要求的垃圾分类设施、垃圾终端处理等卫生设施一次性费用在5000元及以上的,由村事先申报,经社务办同意,并经实物清点核实后,按总价(以正规发票复印件为准)的50%标准补助到村。

16、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和垃圾分类工作奖励。按镇农村环境卫生和垃圾分类考核细则要求,镇社务办采取季度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保洁和垃圾分类效果进行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并结合村大小,分别给予2—6万的补助。对积极创新环境卫生长效保洁和垃圾分类机制且效果显著的,经综合评定后,再给予1—5万的奖励。

17、公共卫生。根据市政府规定,镇财政配套专项经费按预算比例分别拨给各级组织机构。

18、加大农村水环境提升项目扶持。根据年初确定的建设任务,经镇农办审核,对各村当年度实施的水环境整治类项目,根据工程最终审定价进行补助,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10%。

五、强化社会综合治理

19、鼓励各村(社区)加大技防、物防、人防的投入力度,对安装电子监控系统,建造治安岗亭的村(社区),经镇政府登记核准,按招投标额度并经审计的50%予以补助。红袖套小喇叭工作按照专项进行补助,网格化考核以奖代补方法另行补助。

六、打造特色亮点村庄

20、美丽村庄创建。对当年度创建宁波市级及以上美丽村庄,经验收合格,创建成功美丽乡村合格村的,镇政府按市政府1:1配套奖励;创建成功宁波市级及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和美丽宜居示范村的,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励。

21、文明村(社区)创建。经文明委考评获文明村(社区)称号的村(社区)按不同级别给予奖励,宁波市、省级、国家级分别为6万元、10万元和20万元的奖励。

22、卫生(健康)村创建。对当年度被授予余姚级一次性补助1万元;宁波级一次性补助2万元;省级卫生村称号的一次性补助3万元。

23、民主法治村创建。对当年度民主法治村创建成功的,按不同级别给予奖励,余姚市、宁波市、省级、国家级分别为1万元、2万元、3万元和10万元的奖励。

24、党建全域亮显。鼓励村社开展党建公园、党建示范带、党建综合体等综合性项目建设,对市内外影响面广、实际效果好的村社给予3-5万元经费补助。

25、对兴办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经上级验收合格的村一次性补助3万元。

26、积极举办特色性旅游活动,并且宣传力度大、市内外影响面广、实际效果好的村给予1—5万元奖励。

七、其他

27、各村实施项目建设应量力而行,严格控制债务规模。

28、本政策与上级相关文件精神有冲突的,遵照上级相关文件执行。项目符合多个奖补政策的,择优选择其中一项,不得重复申请补助。具体实施项目由各相关办公室负责登记、报批、核实。

29、本意见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马渚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马渚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马政发﹝2016﹞1号)自本意见实施之日起废止,原由镇政府出台的政策与本意见不一致时,以本意见为准。

 

篇10

一、以人为本——让城市管理与市民利益紧紧相连,通过激发广大市民的主观能动性,弥补城市功能的不足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抓住了城市管理的根本。城市居民不仅是城市管理的工作对象,也是城市管理的参与者。在城管工作上,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把解决居民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突破口,让居民能切身感到城管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家都动手,齐维护,就能无形之中调整城市功能。去年以来,我们重点抓了环卫工作,通过环境卫生的创建,拉开了打造城市品牌的序幕。一是加大环卫设施建设。两年来,共投入资金250万元,城区主干道安装了250个果皮箱,新建了4座公厕、3个垃圾中转站,新购置了一台8吨吊装车,在距县城20多公里外的太子庙镇新建了一个可供使用30年以上的垃圾处理场。在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城区的机关事业单位自费添置了一批密闭式的垃圾盆,临街的门店自备小型密闭垃圾容器,在社区居委会,改制企业院落,由居民筹资新设置了垃圾盆,垃圾池。二是完善环卫服务体系。我们推广了上门收集垃圾办法。在主街道由环卫所定时上门收集,在小街小港由城关镇社区居委会采取有偿服务的办法,定时上门收集垃圾,在城乡结合部,由辖区乡镇政府按市场运作方式,组织民间私营清洁公司保洁。三是提高居民环卫意识。城区全面推行居民垃圾袋装化,组织机关干部职工、社区居民定期开展市容卫生执勤活动,城区中小学生走上街头,一方面开展清除街头“牛皮癣”活动,另一方面向市民宣传环卫知识,城关镇社区居委会还组织开展评选“文明院落”、“文明小区”、“文明家庭”、“文明市民”的活动,县电视台还开辟了市民卫生曝光台,定期对“门面四包”进行公开曝光。通过这些工作,较好地解决了因县城基础设施脆弱而带来的城市功能不足,县城的环境卫生状况明显好转,又进一步激发了市民积极参与城区文明创建工作的热情。

二、依法行政——让城市管理与人居环境紧紧相连,通过抓城管目标的实现,弥补城市规范的不足

城市管理的根本目标是为居民营造最佳的安居环境,只有依法行政,才能确保城市管理工作达到预期目标。长期以来,城管执法由于多种原因,容易在执法过程中与被执法的对象发生纠纷。其主要原因是城管执法过程中,消极行政执法意识成份多。为此,近年来,我们强化了积极行政执法意识,将制裁与教育相结合,法治与德治并举,更多地注重执法者的自身素质修养,尊重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和意愿,让管理方与被管理方的目标一致,即都是为了创建一个最佳的人居环境,使城市化与人居环境协调一致。在积极行政执法方面,我们一是提高执法队伍的法律水平。由有关部门组织编写了《城管行政知识读本》,该手册收集了有关城管执法的26部法律、法规,要求城管执法人员熟练掌握并能恰当运用,采取定期考核制度,凡考核合格者,持证上岗,不合格上岗学习,待下次考核合格再上岗。二是对城管执法队伍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制订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包括《出操制度》、《城管队员十不准、十严禁》、《城管执法人员行为规范》、《城管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等。三是将管理重心下移,推行路段包干责任制。将城管队员固定在城区的具体路段,城管队员按照城区市容市貌的管理标准,对路段包干负责,主管部门组织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抽查,兑现经济奖罚,同时实行现场纠章与处罚分离的办法,促使城管执法人员“亲商”、“亲民”,有效地防止了“大呼隆”带来的执法弊端。

三、长效管理——让城市管理与条块责任紧紧相连,通过健全城管工作机制,弥补城市系统的不足

长效管理,就是要制订一整套切实可行而又长期有效的管理模式,要求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具体责任人,形成条块结合,分级管理,逐级负责,时时负责,事事负责的工作效果。为此,我们一是科学界定城管创建职能部门的工作责任。按照“精干、权威、高效”原则,建立了城市管理指挥机构、工作部门及执法队伍“三合一”的县城管理体系,组建了县城管局,将城区市容环境、城管、绿化等职能揉合在一起,有效地实施街面秩序的监控与管理。对几个部门都可以管的事,交给一个部门为主管,对没有主管部门管的事,明确一家管,对涉及城市管理方方面面的工作,全部界定到各个职能部门,并制定了《城管创建职能单位工作考评细则》,由城管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定期抽查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全年岗位责任制总分。二是强化城管社会监督体系。县委、县政府从各单位抽调一批专业人员,对城区的市容市貌及部门管理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县城管局设置了市容环境卫生举报电话,县电视台抽调专人专门设备,配合专项督查,对督查的情况及市民举报的情况进行公开曝光。同时,在社会上聘请了一批责任性强、敢于坚持原则的离退休干部为市容市貌及城管执法义务督查员。这些监督办法构成了完善的监督体系,促进城市管理的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