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型企业的股权激励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26 17:28: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创型企业的股权激励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创型企业的股权激励方案

篇1

关键词:企业 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机制

一、引言

股权激励是企业通过股权的形式来分配收益,借以激励企业员工,使员工与企业结成稳定的利益统一体,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利益的一种长期激励方式。股权激励作为一种有效的激发人力资源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管理方式,对改善企业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凝聚力等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下面从股权激励基础理论入手,对企业股权激励进行讨论。

二、股权激励基础理论

(一)股权激励理论

股权激励机制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人力资本理论、委托理论和契约理论三种:首先,人力资本是企业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本,是能够带来现在或未来收益的存在于人的知识技能与健康等综合价值存量,是企业维持与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人力资本是财产的一种特殊形式,存在着产权问题,其所有者属于个人,因此需要依靠激励机制来调动。企业是一个特殊市场合约,由众多独立要素所有者所拥有的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共同订立,企业通过经营者股权激励机制设计,使经营者拥有一定的剩余索取权,经营者的人力资本价值得以认可。其次,委托理论由米契尔・詹森与威廉・麦克林于1976年首先提出,该理论认为,任何满足人参与约束及激励相容约束而使委托人预期效用最大化的激励合约中,人都必须承受部分风险;如果人是一个风险中性者,那么就可以通过使人承受完全风险,即让他成为惟一的剩余权益者,来达到最优激励效果。委托理论中,由于委托人无法观察人的私有信息,也不能观测到人的行动选择或者观测成本太高,只能观测到企业的业绩,因此委托人需以激励契约来促使人采取有利于自己的行为。第三,现代企业产权关系的两权分离管理方式,促使委托关系的产生,而委托关系是通过契约的形式建立的,在激励机制方面,股权激励可以弥补不完全契约的不足,企业高管人员的自身素质与经营能力决定了高管人员获得的股权激励的收益多少,因而具有自我激励作用。

(二)企业股权激励常见模式

按企业股权激励的表现形式,常见模式有管理层收购(MBO)、经理层股票期权和员工持股三种;按基本权利义务关系则可分为现股激励、期股激励和期权激励模式三种。管理层收购模式是指管理人员通过举债融资来收购所在的企业,改变本企业的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与资本结构,从而达到本企业重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一种股权激励模式。管理层融资收购真正实现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完全结合,企业管理层不仅包括企业的董事长、董事、财务主管等高级管理人员,也包括子公司的相应高级管理人员。经理层股票期权模式是指有条件地授予企业高层经理人员和部分有突出贡献的员工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一定的价格购买本企业股票的权利的一种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员工持股模式是指企业内部员工出资认购本企业部分股权,并委托一个专门机构作为社团法人代为管理和运作,委托机构以法人形式进入董事会参与管理、按股分红的一种新型企业财产组织形式。

三、企业股权激励的几点讨论

(一)结合企业生命周期选择企业股权激励设计方案

企业在进行股权激励设计与策略选择时,应根据企业的生命周期特点,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个阶段制定符合现状的方案,妥善解决员工的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的问题。如在企业的初创期,由于企业现金量相对不够充裕,因此应采取长期激励尤其是首先考虑股份,激励对象最好是全体员工,尤其是企业关键人才,应给予一定的实股,使每一个员工与企业紧密相连。但在企业衰退期,由于员工存在对企业的信心不足,股份激励作用相对较小,反而现金激励员工会觉得更实惠。因此,企业应考虑生命周期,选择适合企业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考虑激励对象、激励方式、员工持股总额及分配等关键因素进行方案设计。

(二)经理人、股东利益与企业股权激励关系问题

实践中企业股价的变动不仅取决于经理人本身努力,还与经济环境、行业发展状况等因素有关。在企业股权激励中,经理人往往关心的是其股票市场价格而非企业的长期价值。尤其当受激励成本与经理人投资能力限制时,经理人持有股份的数量是有限的,这样经理人可能会为了自身利益在股价相对高位时减持股份,经理人持份数量和时间的改变,会使公司股价与公司长期价值并不一定完全一致,将制约股权激励的效果。

四、结束语

文中从企业股权激励理论、企业股权激励常见模式、如何进行企业股权激励方案设计等方面进行讨论,提出应结合企业生命周期选择企业股权激励设计方案等建议,供企业股权激励机制研究借鉴。

文献参考:

篇2

“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经历了初创期的艰难,不少中小企业主发现,持续稳健地经营企业并不是易事。

2005年储先生在上海创办了一家食品加工企业,主要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大卖场供货。“这几年公司经营的状况持续向好,却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让储先生有所担忧的是经营团队的不稳定。储先生说,现在又到了年末,正是一年中人才流动最活跃的时间。据储先生了解,一些竞争企业也看中了储先生公司的员工,正欲伸出“橄榄枝”。

储先生觉得,一方面高薪固然是留住人才的最有效手段;但他也希望通过长期持续的福利机制来维持人才的稳定性。“让员工们感到安心与稳定。这才是最重要的。”不过储先生也坦言,中小企业的实力毕竟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提并论,过高的福利成本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负担。

这几年,一些适合中小企业进行人才激励的市场手段也不断推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不妨采用“金字塔”的方式逐层建立激励机制,在不花费过高成本的前提下,大大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稳定性,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金字塔底层:为员工买团险

值得一提的是,由企业出面为员工购买团体险的方式门槛并不高。记者了解到,对于风险较低的行业来说,团体投保的最低投保人数通常为5~8人,风险高一些的团体投保,最低投保人数为20人。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这一基本设置与企业的规模也是大致相符的。

同时,与员工自行投保相比较,企业为员工购买团体险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处。“首先在于保险费率优惠。”保险公司介绍说,相对于个人购买保险来说,购买团险的费率较低;同时,保险公司对于投保、核保的手续也比较简化。通常来说,只需要一张保单就可以承保多人,对于企业来说,也无需为此花费额外的精力,在理赔时员工只需要按照保险公司的要求填写相关材料,定期交付到理赔人员的手中即可。值得一提的是,团险可供选择的产品范围更广,一些无法单独投保的产品,往往可以通过团险来进行购买。

团险专家介绍说,一般来讲,意外伤害、意外医疗保险和定期寿险是保障的基础,在购买团体保险时应首先考虑。这类保险保费较低,可为员工提供基本保障。如果要进一步为员工提供更周全的福利保障,还可在此基础上加上住院(门诊)医疗保险、重大疾病保险、住院津贴保险等。后一类保险保费较高,但更能体现企业的员工福利,适合预算充裕的企业投保。

金字塔中部:为骨干建立企业年金

如果说,投保团体险更加侧重于为员工提供意外、医疗方面的保障,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则更多的是作为员工的养老计划做长期的准备。因此,作为一种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企业年金也是企业主可以考虑的一种“留住人才”的手段。

尽管企业年金制度推行已有一定的时间,但是相关调查也显示,不少中小企业对于企业年金制度往往知之甚少,即使一些企业愿意花费成本为企业增加福利。也很少会想到“企业年金”这一工具。

其实,企业年金的很多原理和基本养老金非常类似。如企业年金所需要的费用,由企业和员工共同进行缴纳的。对于缴纳年金的额度,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对员工的激励程度自行进行规定。企业年金分作企业缴费和个人缴费两个账户,其中对于个人缴费部分,全部计人员工的个人账户;而企业缴费的部分,则是按照各个企业的年金管理方案。按照一定的比例计人个人的账户,在确定比例时,员工的职位、贡献、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年龄等都是重要的决定因素。通常在企业的年金管理方案中,会做出较为明确的规定。同时,企业缴费计入个人账户后。也将按照一定的比例逐步划归到个人归属的部分。通过这样的操作模式。属于员工个人的年金将不断地进行积累。记者了解到,出于成本控制的考虑,很多建立年金的中小企业往往是把企业的骨干作为激励对象。

同时,随着年金市场的发展,针对中小企业特点的年金产品也不断推出。像工行今年就推出了一款“如意养老2号”年金产品。与之前推出的年金产品相比,“如意养老2号”有许多针对中小企业客户的特点。工行介绍说,“如意养老2号”企业年金计划是一款专门为中小企业客户量身打造的标准化企业年金产品,不对申请加入计划的企业设立规模限制,只要符合建立企业年金条件的企业均可申请加入,使得更多中小企业都能获得年金管理服务。同时,“如意养老2号”延续了1号产品的管理模式,由工商银行发起设立并担任受托人和账户管理人,中国银行担任托管人,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中国人保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担任投资管理人。在产品设计上。“如意养老2号”设立了五个投资组合,可供不同人员结构、不同风险承受水平的企业和受益人选择。

金字塔顶端:管理层激励计划

作为一种仅限于对核心管理人员的激励计划,管理层激励计划无疑是留住人才力度最大的方式之一。事实上。在中小企业群体中,实施管理层激励计划往往有着其两面性。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的股权结构不像上市公司那样清楚和明晰,实施起来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中小企业多为民营企业,企业中的家族色彩往往比较浓厚,因此,针对管理层的激励计划往往吸引力并不大。但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如果中小企业能够成功地实施其管理层激励计划,就能够非常有效地起到留住管理人才、保持企业经营持续性的作用。

篇3

近些年随着创业的兴起,一大批初创公司诞生。那么在这些公司运行的同时是需要遵守法律的。有不少的创业朋友在创业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那么你知道创业公司常见的法律问题有哪些吗?小编就给大家解答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1】创业公司常见的法律问题有哪些

1、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和法人代表必须是同一人吗?

答:《公司法、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和法人代表必须是同一人吗?》第十三条规定:“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长、执行董事或者经理担任,并依法登记。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应当办理变更登记。”

由此可见,法定代表人不一定是执行董事,可以是不同的人担任。

2、执行董事跟董事长又有什么区别?

答:《公司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设董事会,其成员为三人至十三人;但是,本法第五十一条另有规定的除外。……董事会设董事长一人,可以设副董事长。董事长、副董事长的产生办法由公司章程规定。”

第五十一条规定:“股东人数较少或者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设一名执行董事,不设董事会。执行董事可以兼任公司经理。”

简单的说,一般有限公司都要设立董事会,董事会要设立董事长,而人数少规模小的公司可不设董事会,只设一个董事,就是执行董事。同一家公司是不可能同时存在董事长和执行董事的。

3、同一个自然人是否只能担任一家公司的法人代表?

答:我国《公司法》并未限制同一个自然人担任多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4、同一个人 100% 持股的法人身份是否可以存在于多家公司?

答:个人100%持股即一人有限公司。

《公司法》第五十八条规定:“本法所称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指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第五十九条规定:“一个自然人只能投资设立一个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该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不能投资设立新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由此可见,一个自然人不能以100%持股法人的身份存在于多家公司。

5、公司一般用到哪些印章?它们的作用与法律效力如何?

答:公司印章主要包括公章、财务专用章、合同专用章、法人私章这集中,需根据相关规定到工商、公安、开户银行备案或预留印鉴。

公司公章,是功能较全面的印章,税务登记,各种行政文书,证明与合同都可用此章用印。

财务专用章,用于银行的各种凭据、汇款单、支票等的用印,及财务相关文书材料中。

合同专用章,用于合同签订。

法人私章(非公司印章),通常用在注册公司、企业基本户开户、支票背书的用印。

在效力方面,公司各印章的效力都是一样的,都代表公司意志,但是如果某种专用印章出现在不属于其使用用途中,如合同专用章用于支票用印,则效力会产生瑕疵。

6、开办一个电子商务网站需要什么样的牌照?

答:如果是B2C网站的话只要是普通网站的备案号就可以,不是强制性要ICP的,按照国家的法规解读,网上卖东西属于线下交易,所谓经营性是指网站本身是否有收费服务,B2C网站本身是免费的。如果本身具有收费服务的经营性网站,则需要办理ICP,否则属于非法经营。申请ICP经营许可证需注册资本达到100万以上。

7、几个朋友合伙创业,如何分配股权?初创公司几个投资人,各占多少股份合适?

答:法律上并没有强制性规定,可自由协商确定,这种情况下的共同创始人之间的股份分配,大多数时候并不是按照出资额、技术和智慧成果来进行权衡的。这些技术性因素不是全部,甚至是次要的。

有的团队非常注意这些分配股权要素,事后依然出现了分崩离析;有的团队是拍脑袋决定的股权分配,但是一直团结到胜利的最后一刻。由此可见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团队分配股权,根本上讲是要让创始人在分配和讨论的过程中,从心眼里感觉到合理、公平,从而事后甚至是忘掉这个分配而集中精力做公司。这是最核心的,也是创始人容易忽略的。因此提一个醒,再复杂、全面的股权分配分析框架和模型显然有助于各方达成共识,但是绝对无法替代信任的建立。希望创始人能够开诚布公的谈论自己的想法和期望,任何想法都是合理的,只要赢得你创业伙伴的由衷认可。

8、有限责任公司多人出资建立,股东之一与其他股东发生分歧,希望退出,其余股东应该如何处理?

答:首先,公司法规定,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因此一般情况下可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实现退出。《公司法》第七十二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同时公司法还规定,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对股东会的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

(一)公司连续五年不向股东分配利润,而公司该五年连续盈利,并且符合本法规定的分配利润条件的;

(二)公司合并、分立、转让主要财产的;

(三)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股东会会议通过决议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续的。

9、天使投资、VC、PE 介入企业的节点是什么样的?分别起什么作用?

答:天使投资:公司初创、起步期,还没有成熟的商业计划、团队、经营模式,很多事情都在摸索,所以,很多天使投资都是熟人、朋友,基于对人的信任而投资。熟人、朋友做天使投资人,他的作用往往只是帮助创业者获得启动资金;而成熟的天使投资人或者天使投资机构的投资,则除了上面的作用外,还会帮助创业者寻找方向、提供指导(包括管理、市场、产品各个方面)、提供资源和渠道。

VC:公司发展中早期,有了比较成熟的商业计划、经营模式,已经初见盈利的端倪,有的VC还会要求已经有了盈利或者收入达到什么规模。VC在这个时候进入非常关键,可以起到为公司提升价值的作用,包括能帮助其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为后续融资奠定基础;使公司获得资金进一步开拓市场,尤其是最需要烧钱的时候;提供一定的渠道,帮助公司拓展市场。

PE:一般是Pre-IPO时期,公司发展成熟期,公司已经有了上市的基础,达到了PE要求的收入或者盈利。通常提供必要的资金和经验帮助完成IPO所需要的重组架构,提供上市融资前所需要的资金,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帮助公司梳理治理结构、盈利模式、募集项目,以便能使得至少在1-3年内上市。这个时候选择PE需要谨慎,没有特别声望或者手段可以帮助公司解决上市问题的PE或者不能提供大量资金解决上市前的资金需求的PE,就不是特别必要了。

10、天使投资人一般占创业公司多少股权?

答:天使投资一般不会要求控股,10%左右是一般尺度,小于5%或大于30%是出现概率较低的情形。

【2】创业公司各个阶段要注意的法律问题

一、初创期

1、合伙协议

创业团队在公司注册前,需要签订“股东协议”,这是未来公司运营的基石。由于初始创业者大多都是关系密切的亲戚、同学或朋友,往往羞于谈及权力、利益、责任分配问题,而且在准备创业时更注重如何在外部开拓业务而不重视内部建构,公司基础打不好,其它都是空中楼阁,微不足道。

在创业初期的激情过后,公司发展壮大后或遭受挫折时,就很有可能会在上述问题上产生纷争,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就会导致创业中途失败。

为了能够有效的规避这类问题的发生,就要求在创业伊始通过合伙协议或公司章程等制度性文件来明确各个创业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划分。这些制度性文件能够有效地避免和解决以后利益分配不公,债务承担不平的问题。

创业者可以就各自占创业事项多少利益比例,各自承担的债务比例,各自的工作内容,如何引入新的创业伙伴和退出机制等问题都做出明确约定。一旦发生法律纠纷,这是保护所有人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在制定协议环节建议咨询专业律师。

2、劳资问题

没有规范的公司制度,容易引发劳资纠纷。创业公司大多机构简单,没有充足的资金,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这些都决定了创业型企业首先面临的不是赚钱的问题,而是能否活下来和活多长的问题。创业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减少成本、创造利润上。恰恰相反,国家制定《劳动合同法》的本意是为了保护工人利益,这正好与创业时期企业降低成本的需求相矛盾。因此,这也决定了企业对法律的需求主要体现在解决员工劳动争议纠纷方面。

二、成长期

企业经历过创始期的艰难,终于存活下来,有稳定的客户,开始步入正轨,进入成长期。这个时期的公司内部管理相对规范,这个阶段公司主要协调对外商业关系,所以对法律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合同事务方面。比如,需要和经销商签订“产品销售合同”或“买卖合同”,服务业需要和客户签订“服务合同”或者“咨询合同”。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公司向银行申请贷款需要签订“贷款合同”,或者从股东处贷款需要签订“股东贷款协议”。

公司在这个阶段可能会引入新的投资者,甚至是VC/PE这样的专业投资者。如果只是一般的投资者,那么只需要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即可但如果是VC/PE,需要签订一系列复杂的“投资协议”并调整公司架构。这个时候需要专业律师来协助公司处理专项法律服务。

三、成熟期

经历了前几轮大浪,能留下的企业已经是百经沙场的高手了,有实力去吞并小公司或者引入大量投资实现规模扩张,这个阶段主要体现在融资投资两个方面,企业融资主要是利用资本市场即股票和债券融资。

企业扩张主要是采用多元化投资、战略投资、并购扩张三种商业模式,会涉及投融资方案设计与法律风险分析,拟定“股权收购协议”或“资产收购协议”,这些合同的条款都非常复杂,而且签约前需要律师和财务人员进行尽职调查,所以公司需要聘请有经验的并购律师,提供关于并购的专项法律服务。

除了外部律师外,公司内部也需要建立法务部处理日常事务,处理商务谈判,法律文件草拟,劳动关系处理等,并做出法律风险预警。

四、上市期

上市阶段需要和投资银行、会计师、律师、公关公司签订非常复杂的专业服务合同,这个阶段公司肯定已经聘请了专业的证券律师,不细说。

【3】创业公司股权如何分配更合理

股权分配时,平均主义是一种不健康的结构。一些创始人富于理想主义,总希望有股权,平均分。比较常见的是3个创始人,每人30%多,或者2个创始人,五五分,但这些都是不健康的结构。原因在于,团队中没有一个说话绝对算数,在面临重大决定时也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在融资前创业公司就需要把公司的结构调整到一个相对健康的状态。

篇4

一、研究背景

(一) 电子商务企业蓬勃发展

电子商务是指在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和增值网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随着全球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互动化成为重大发展趋势的形势,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步伐日益加快,我国电子商务的规模已经超过了20 万亿,占全球首位。如此大的电子商务规模,除了消费群体规模大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得到了蓬勃发展,除了中小企业B2C 电子商务平台之外,我国涌现出了淘宝、京东、当当、国美在线、唯品会、苏宁易购等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占2016年电子商务市场份额的70% 以上。从发展模式上来看,目前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速度前所未有,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正在向农村市场拓展和推进,表明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

(二) 政府大力支持电商企业随着我国电子商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使电子商务成为网络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同时也有力的推动了我国商业模式的创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大力支持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国家明确提出加强商贸流通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并且提出了5%的发展目标,从这一点来看,国家已经深刻认识到电子商务对我国经济的重要作用,因而给予了大力度的政策支持。针对推动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国家还提出了大创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战略,积极改善电子商务投资环境,引导社会资本向电子商务领域发展。从地方政府来看,很多地方政府都将电子商务企业作为重要的发展对象,比如北京市场积极推行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深圳市出台了《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方案》,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企业;杭州市提出了打造全球电商之都的战略,积极推动传统产业电商化长春市以双创基地建设为导向,提出了以电子商务为抓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性举措。

(三) 现阶段财务管理模式对电商企业没有针对性,财经法规和制度不完善电子商务企业作为特殊的企业群体,与传统企业相比有其自我的优势和特点,因而在开展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财务管理模式,但当前我国在财务管理模式方面还没有建立与电子商务企业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财经法规和制度体系不够完善,这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最大的制约性瓶颈。尽管当前我国正在致力于推动网络经济的发展,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但从当前我国财经法规和制度体系建设来看,针对电子商务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还没有形成科学性和系统性,很多都是散见于相关的财经法规和规章制度当中,不仅内容十分有限,而且相关的规定不够具体,无法为电子商务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创造条件。从总体上来看,国家已经对此引起了高度重视,但在具体的推动过程中,相关财经法规和制度的出台相对比较滞后,必然会影响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开展,对此应当高度重视。

二、出现的问题

(一) 观念陈旧,以实体经济的思维

对待电商企业

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来说,在财务管理方面与传统的实体经济不尽相同,最为突出的就是电子商务企业在财务管理模式方面必须执行财务控制,而且各项财务与业务之间还必须具有高度的协同性,通过远程的模式处理和控制财务则更是其特色,因而必须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尽管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与传统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不尽相同,但从政府对待电子商务企业财力管理工作来看,还存在观念陈旧和落后的现象,仍然以实体经济的思维模式对待电子商务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比如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来说,零成本运营是其最为突出的特点,也是电子商务企业开展财务管理的重要创新性理念,但一些电子商务企业还没有建立零成本运营理念,仍然采取实体经济的运营模式,特别是一些电子商务企业为了能够更好的规避风险,因而对短期债务偿还能力给予了高度重视,企业的资本周围率相应的就会下降,这必然不利于电子商务企业更好的开展财务运营、管理和控制等工作,这是需要电子商务企业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

(二) 制度和法规不适应当前电商企

业的发展速度,尚无完整的电商企业财会准则

从当前我国针对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的法规和制度来看,还不适应电子商务企业飞速发展的需要。尽管我国已经将电子商务纳入到国家战略层面,而且也不断强化顶层设计,而且新会计准则也对其具有一定的规制作用,但直到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的会计准则,从这一点来看,已经成为一种缺失。从发达国家来看,一些国家特别是电子商务发达的国家,已经建立了针对电子商务企业的专门的会计准则,特别是对于电子商务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给予了细化规定,而我国在这方面并没有建立专门的会计准则,由于电子商务企业的财务模式都依托网络,财务管理的安全性受到极大的挑战。因而,我国应当从电子商务企业快速发展的趋势出发,着眼于完善我国会计体系,尽快制定专门针对电子商务企业的财务准则。

(三) 电商企业股权和股利分配模式不清晰,股权结构单一

电子商务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像淘宝、京东等这样的大型电子商务企业毕竟属于少数,更多的则是中小型的电子商务企业。对于这些小型电子商务企业来说,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股权结构单一,有的创始股东普遍都占100%的股份,有的电子商务企业则没有进行科学的股权和股利分配模式,导致内部不够和谐和团结,特别是一些创始股东为了能够提高自己的控制权,因而不愿意对股权和股利进行科学的分配,这也是当前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方面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比如某中型电子商务企业,在创业发展之初为了能够筹集发展资金,某基层公司创始人给该中型电子商务企业300万元的资金,但在股份的问题上并没有进行明确,这为该中型电子商务企业的后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隐患,最后由于股权的问题,使该中型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甚至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三、构建与解决问题

(一) 更新观念,建立独立的电商企业思维

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来说,要想使自身的财务管理模式更加适应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国际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电子商务企业要放眼未来、科学谋划、积极创新,努力在更新财务管理观念方面下功夫,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符合电子商务实际、符合网络经济发展的财务管理思维。这就需要电子商务企业要从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创新财务管理理念,要加速自身财务流程的改造,建立有利于发挥财务管理效能的财务管理模式,特别是要将零成本运营作为重要的财务管理方法,要将自身企业的流动性比例控制在1 左右,通过提高电子商务企业的资金周转率,强化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要高度重视财务管理业务的线上转化工作,改变实体经济财务管理机制,逐步推动银行汇总、货物托运、收付账款等逐步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要大力培养网络财务管理人员,这主要是由于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介质只是票据,因而一定要提高他们的线上管理水平,为电子商务企业转变财务管理模式奠定人才基础。

(二) 加快建立电商企业的财务会计准则

由于电子商务企业具有自身的特殊,开放性、网络化、智能化越来越成为电子商务企业的显著特殊,这就使得电子商务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必须有更规范、更有效、更健全的法规和制度作为支撑。国家应当从我国电子商务企业规模、数量、层次越来越大,对我国经济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强,电子商务企业已经成为双创重要载体的趋势出发,加快建立电子商务企业财务会计准则。可以考虑两步走:第一步可以对现行的会计准则进行完善,比如可以针对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出台相关的实施细则,使电子商务企业能够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第二则要在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之后,将电子商务财务管理纳入到法治化轨道,制定专门的《电子商务企业会计准则》,使其成为电子商务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转变财务管理模式的规范性文件。

(三) 完善电商企业股权分配的模式

篇5

新型职业农民激励计划

1.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增收能力

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纳入教育培训发展相关规划,支持职业学校办好涉农专业,定向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完善国家助学和培训补贴政策,鼓励农民通过“半农半读”等方式就地就近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继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等项目,启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努力提高妇女参训比例。

2.挖掘现代农业增收潜力

鼓励农民采用节本增效技术,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加快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改进农业保险产品和服务,支持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完善农产品初加工补助政策,促进农产品深加工向优势产区和关键物流节点集中,支持优势产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扶持发展一乡(县)一业、一村一品,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应用企业集群,引导产业集聚发展。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探索农业新型业态。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鼓励农民共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增加经营性收入。

3.拓宽新型职业农民增收渠道

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支持农民工、大学生等人员返乡创业,推进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相关政策和法律规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探索将财政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户。

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多渠道增加农民集体和个人分享的增值收益、股权收益、资产收益。

小微创业者激励计划

1.清除创业壁垒,提升创业参与率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支持各地结合实际放宽新注册企业场所登记条件限制,推动“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等住所登记改革。优化审批流程,推行“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次告知”。

2.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创业成功率

支持并规范多层次、专业化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双创”示范基地。完善通过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评审优惠、预留份额等方式对包括初创企业在内的小微企业加大扶持力度。落实扶持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对创业失败的失业登记人员及时提供各种就业服务。

3.探索创业成果利益分配机制

进一步完善创新型中小企业上市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的制度规则。研究完善商业模式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研究制定文化创意等创新成果保护办法,加大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力度。加快建设全国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金融服务机制。依法查处垄断行为,鼓励龙头企业与小微创业者探索分享创业成果新模式,支持有实力的企业承担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等公共平台功能。支持自由职业者的智力创造和高端服务,使其能够获得与智力付出相匹配的合理回报。

基层干部队伍激励计划

1.完善工资制度

提高基本工资在工资性收入中的比重,落实基本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完善作为激励手段和收入补充的津贴补贴制度。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实施地区附加津贴制度,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物价消费水平等差异,适当参考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将规范后的工作性津贴和生活性补贴纳入地区附加津贴,实现同城同待遇。推进公务员工资调整制度化,定期开展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

2.健全差别化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公务员绩效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工资收入挂钩。完善公务员奖金制度,强化省级政府统筹调控责任。赋予地方一定的考核奖励分配权,重点向基层一线人员和业绩突出人员倾斜。完善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充分发挥职级对基层公务员的激励作用。

3.明确福利标准和保障范围

明确应享有的各项福利待遇名称、发放标准及发放范围。推进公务员职务消费和福利待遇货币化改革,规范改革性补贴,形成以货币福利为主,实物福利为补充的福利体系,实现阳光透明操作,接受社会监督。符合条件的乡镇公务员可以按规定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为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就近提供公租房保障。

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激励计划

1.推进产业扶贫济困

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强化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深入实施电商、旅游、光伏扶贫工程。加大对贫困地区农产品品牌推介营销支持力度。引导和支持贫困地区青年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增收致富。

2.建立低保与就业联动机制

鼓励、引导具备就业能力的困难人员积极就业,增强其就业动力。对实现就业的低保对象,在核算其家庭收入时,可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具备劳动能力、劳动条件但未就业的低保对象,无正当理由连续3次拒绝接受有关部门介绍的与其健康状况、劳动能力相适应的工作的,可减发或停发其本人的低保金。

3.完善相关专项救助制度

加强专项救助制度与低保救助制度的统筹衔接,在重点保障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的基础上,将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低收入家庭或其他有特殊困难的家庭延伸,形成阶梯式救助模式。

技能人才激励计划

1.完善技术工人薪酬激励机制

优化职业技能标准等级设置,向上增加等级级次,拓宽技术工人晋升通道。引导企业合理确定技术工人薪酬水平,促进高等级技术工人薪酬水平合理增长。加大对技能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力度,探索建立企业首席技师制度,鼓励企业采取协议薪酬、持股分红等方式,试行年薪制和股权制、期权制,提高技能人才收入水平。

2.贯通职业资格、学历等认证渠道

统筹考虑技能培训、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建立职业资格与相应的职称、学历可比照认定制度。完善职业资格与职业教育学历“双证书”制度。研究制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的职业发展贯通办法。健全青年技能人才评价选拔制度,适当突破年龄、资历和比例等限制,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使用机制。

3.营造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

定期组织开展全国性或区域性技术大赛或岗位练兵,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和技术创新人才。鼓励地方对重点领域紧缺的技术工人在大城市落户、购租住房、子女上学等方面予以支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支持技能人才分享品质品牌增值收益。

如何保障?国务院也部署了相应的支撑行动。下面择要为您说说。

(一)就业促进行动

全面提升就业岗位创造能力。鼓励新型劳动密集产业发展,引导和支持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鼓励发展家政、养老、护理等生活业和手工制作等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吸纳更多中低技能劳动者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劳动者就业。

有效提升劳动力市场流动能力。推进户籍、住房、教育、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消除制约劳动力流动就业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中心城市、新兴产业带动效应,吸纳更多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劳动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流动就业。

不断提升劳动力市场供求匹配能力。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水平。完善失业登记办法,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提供机制,保障城镇常住人员享有与本地户籍人员同等的劳动就业权利。

(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加强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企校结合,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

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实施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的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以就业为导向对困难人员实施职业培训,把职业技能培训和推荐就业安置紧密结合起来。加大青年就业见习工作力度,帮助青年获得相应工作经验或经历,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托底保障行动

提升精准兜底保障能力。完善多层次的救助体系,积极发展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和临时救助,确保面临特定困难的人员获得相应救助。探索将支出型贫困家庭纳入救助范围。

篇6

一、中国民营企业的挑战与愿景

中国民营企业管理当前面对的突出挑战有三类:

市场挑战:十以来,行业和市场正在随着系列改革而变得几家欢喜几家愁。对于本身走市场化路线的企业而言可能是利好消息,对权力、政策等寻租的企业和投机性企业而言无疑是非常悲观的。市场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和白热化竞争,在微利和同质化竞争中,中国的民营企业如何管理以应对市场竞争?

人员挑战:第一代民营企业家面临着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也面临着团队年轻化难以管理的问题,面临着股东与职业经理人的难题。如何安排接班人计划?如何管理职业团队?

资本挑战:从广义的资本定义上讲,无论是投资入股,合资合作,并购重组,还是上市、债权或股权融资,都成为企业追求发展的一把双刃剑,做的好就能让企业或老板上一个新的台阶,做的不好可能是把辛辛苦苦几十年打拼的事业全部葬送。对于国有企业也一样,过去的提法叫“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现在叫“国有资本管理”,从资产到资本就是从花钱到赚钱的转变,那么如何管理资本运作?

任何度过初创期的民营企业都有一个愿景:如何将公司做大做强而不是做大做垮?

站在这个愿景的时点,我们不禁要问:靠的是什么? 是过去几年的财务报表数字好看吗?是有一帮跟自己创业的团队吗?是服务或技术优势吗?是政府或金融机构对公司的支持吗?是公司现金充裕吗?是公司资产庞大吗?是有了一个或几个好的项目吗?是公司的商业模式独特吗?是公司不断投入的学习和培训吗?

答案是:是,也不是!

上面的每一项都可能成为不同行业的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优势,然而纵观世界500强发展史,企业都是基于实业+资本的发展战略以及管理的系统优势获得长足的发展和长远的成功,过去不等于将来,短期利益不等于长期利益,做了不等于做好。部门优势或财务指标等部分优势都不代表整体的优势,今天的优势有可能成为明天的劣势,部门的“专业”意见可能会将公司带入深渊….

二、价值管理―迎接挑战实现愿景的有效管理方式

如何有效面对挑战,持续强大,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观点和学说,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打造核心竞争力,团队建设,数字管理,差异化,商业模式以及各种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等管理技巧。

就企业价值来说,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有从审计、评估角度谈企业价值的,有从企业管理角度谈企业价值的,有从投资人角度谈企业价值的,有从市场、财务等角度谈企业价值的。主流理论认为价值管理追求的目标是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笔者认为价值管理首先是从企业经营者角度看待企业价值,而后才是股东价值,这样企业价值会自动传递到股东价值,股东才能得到持续的投资价值。基于价值管理的系统优势才是公司价值的保证和根本,这里的价值管理的基础就是系统,以广角镜思维全视角地看待企业的问题,不能是望远镜思维的点对点解决问题。价值管理的核心是以企业和/或股东价值为导向的方案,制度和决策。

对于广大的民营企业家来说,实施价值管理更的第一步是优先选择公司价值,大股东利益,还是全体股东价值的问题,抑或在哪些问题上如何进行价值倾斜,其次才是立足现状建立价值管理系统的问题,否则价值管理的核心无法贯彻到落地实施当中去。当然,非上市民营公司大多被企业家实际控制并经营,价值管理会更多偏好企业价值;对于上市公司或投资人倾向股东财务表现的民营企业,更多的目标被股东价值优先所包围。

三、价值管理的核心要素

不能衡量就无法管理!到目前为止,在价值管理体系中,形成了经济增加值(EVA)、市场增加值(MVA)、折现现金流量(DCF)、托宾q值、价值派(piemodel)等价值管理模型与模式。这些财务标准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MVA法,对非上市企业无法评估资本市场价值;比如托宾q值,从市场角度界定的过去的企业价值与企业的真实内在价值大量不对等,而且衡量市场价值与资产重置成本相对比较主观;又如各种财务模型,实际上带有一定的假设且大部分要求数据较多,模型的导出过程又比较复杂,对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并不适用。所以,企业价值不是数字化的财务价值,主观的市场价值,抑或是按收益法或成本法评估出来的价值,而是多种要素综合的衡量标准。

笔者认为,对企业管理而言,这些价值管理模型仅仅是财务评价标准,并没有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在管理实践中判断并实现价值管理,也就是说,这些价值模型无法指导价值管理落地实施。笔者根据实践经验,对价值管理体系的四项核心要素进行扼要阐述如下:

(一)数字管理

数字最简单、直观、有力,是国际化语言,因此价值表现的衡量因素离不开数字,但数字管理不等于价值管理,而且过分注重数字就会陷入数字陷阱。报表控制属于事后控制,而且财务管理无法表现报表外资源。所以,企业管理者都要有价值管理系统要求的财务意识和知识,用数字管理渗透到日常运营管理中去。对于企业高层来说,运用数字管理的要义在于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对于企业中层来说,数字管理主要是进行财务信息的提取、分析、跟踪与考核。

对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运用数字管理忌讳采用较多的复杂管理,比如对房产的投资,通常的房产投资内部收益率公式为:累计总收益/累计总投入=月租金×投资期内的累计出租月数/(按揭首期房款+保险费+契税+大修基金+家具等其他投入+累计按揭款+累计物业管理费),但里面的数据很多要靠估算而导致数据不可靠之外,还浪费了大量精力。所以我们就采用一个相对简单而通行的测算方法:如果该物业的年收益×15年=房产购买价,则认为该物业物有所值。

笔者经过实践总结,具体来说,民营企业可采用的数字管理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资本管理

资本管理需要解决:钱从哪儿来的融资问题,钱到哪儿去投资问题,回报多少的投融资管理问题。作为股东首先应考虑的自身价值就是资本管理价值。这些价值无一例外都与数字相关,以价值驱动为目标的财务数字主要有:

A:净资产收益率(ROE=净利润/净资产),反映的是被投资企业的赚钱能力和运营水平,这也是最常用的数字之一;一个公司长期保持20%以上的ROE是不可能的,能长期保持在15%已经很好了。

B:投资报酬率(ROI)=利润或年均利润/投资总额×100%。反映了投资的获利能力,一般是用于特定年份的回报衡量,以及短期项目的投资决策,因为该指标并不反映整体或长期利益,而且职业经理人会因为该指标的绩效评价而做出短视的决策和行为,排斥具有战略意义或长期投资的项目;

C:经济增加值(EVA)=息前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调整后的资本成本*资本成本率(WACC)。

对于EVA,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你一定要赚到超过资本成本的钱才算有利润”。这里面对NOPAT和资本成本的调整主要是尽可能恢复企业实际经营真实财务面貌,然后对资本利用效果进行数字评价。

EVA既可以反映职业经理人总体经营情况,也适用于绩效、股权激励等方面。

D:对于上市企业还多用市净率(P/B=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市盈率(P/E=每股市价/每股收益);市场增加值(MVA=公司市值-累计资本投入)等指标。

数字之间也会有冲突,比如股东都想追求高ROI,但有时ROE与ROI并不一致,此时追求高投资回报(ROI)的同时要关注ROE,否则累积多年的利润有可能一瞬间就不见了,减少风险的办法就是既看ROI又看ROE。假设有多个项目选择投资一个,就是在高ROE项目中选择高ROI的项目。ROE较高时需要另外关注负债结构,看企业是否为超额负债经营。一般来说资产负债率超过60%,为经营风险较高,超过80%为经营风险过高。

2、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的数字管理需要解决资产利用效率的问题。笔者接触的不少民营企业有资产情节,即企业资产越大越好越有安全感,或者银行越容易给较高的额度贷款。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笔者观察到这些盲目追求资产绝对数额的企业往往各项利润指标都很低,认真梳理资产后就会发现,或多或少存在着资产效能低下的问题,比如大量承兑汇票留在手中而对外支付现金,应收账款管理不善以致呆账、坏账,为评估品牌价值或对外申请各种证书而知识产权账面价值虚高,库存大量积压,预付账款庞大造成资产和现金利用率低,部分固定资产闲置很久而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资产管理的数字管理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种:

A: 资产净利润率=净利润/总资产

B: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总资产平均余额;以及延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指标

对资产使用效率的分析和改善需要数字管理配合程序管理、效能管理与风险管理进行。

3、人力资源管理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一直在讲人员的选育用留,即HR管理技术和流程,事实上人力资源管理也离不开数字管理。比如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需要让老板知道的是:公司的流程及岗位平台是否已经搭建完成并能有效对人才选育用留,员工的薪酬是否匹配绩效管理的目标,绩效管理是否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人力资源政策和执行是否能跟得上企业发展。

这些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是靠主观性的“好坏优劣”来表达的,最具有说服力和看得见的效果的就是数字。比如营销总监的营业收入与营业利润等同比、环比升降比例是否在预设的绩效目标之内,接下来如何改进,达到考核期限时应如何根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奖惩;又比如对财务总监的考核指标之一是EVA,那么财务总监就会想办法降低成本,提高收益,配比资金投融资,降低税收,这样财务总监就必须深入业务之中打通流程瓶颈,既要提高收入,又要降低成本,控制风险和预算;既要对日常经营负责,又要对投融资及其管理负责。

4、财税管理

对于财税管理,最重要的几个数字就是资产额,负债额,纳税额,营业额,利润额,净现金流量。这些数字很多时候不成比例,比如有资产收入少,有收入没利润,有利润没现金,有现金没利润,收入少税负高等等。当然这跟行业有一定关系,比如制造业是先投入再收入,预收费服务行业是先收费后服务,餐饮行业是现金充裕而利润被房东大量分取。

在笔者看来,企业的财税管理不单单是财税部门的事情,而是全公司的事情,不仅仅要进行制度和表格的完善优化来达到高效流程,又要搜取充分必要信息进行数字提取,分析工作,而后应用于企业决策和日常管理改善。

财务和税务是相联系又有很大差异的两门学科,很多民企让会计管理税务,业务简单还可以,稍微复杂一点需要税收筹划时,财务经理就不能胜任了。有些公司财务经理隶属于税务总监,有些公司是税务经理隶属于财务总监,不管谁进行管理,都要将财税体系打通,对日常各部门业务进行科学有效的财税管理以达到既有效能又能管控风险的结果。

5、产供销管理

产供销管理可能是与数字打交道最多的部门,“产”指制造业的生产或服务业的服务,“供”指产品或服务供应商,“销”指产品或服务的销售。从数字管理上讲,销售是起点,产与供是过程。数字管理的重点是: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管理,产供销数字绩效考核,客户与市场数字分析,供应商分类考核等。

6、合同管理

很多民营企业倒闭是应付账款过多导致的,合同管理的数字管理在于要根据合同的约定,将应付账款时间按照合同进行档案整理,同时对后续数月的现金支出进行配比滚动预算,以免造成入不敷出而导致过大债务压力,当然对于业务部门要求的合同谈判和合同审核也是纳入到合同管理之中的。这样合同管理的数字管理一般是滚动更新当期及后期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营业外收支,对应的现金净流量等预算,控制,分析与决策。涉及的部门一般有财务部,法务部(合同管理部),销售部,采购部等部门。

笔者接触的企业大多之前接受了错误的合同管理模式,以为有个合同管理软件系统或ERP软件系统就把合同管理做好了,事实却截然相反,合同管理没做好的企业借助于管理软件会更加做不好,合同管理是多部门交叉的事情,而非某一个部门的事情,企业管理没做到位指望软件解决管理问题是不现实的。

(二)程序管理

管理的重点是各部门人的管理,管理的难点在部门之间的管理,互相扯皮是最管理最难的地方。所以横向的岗位职责固定岗位,纵向的流程打通部门壁垒,两者靠制度,表格的工具结合起来,以有效的绩效管理为手段,进行有效的程序管理。只有过程控制好,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我们所说的结果导向实际是以程序管理为必要控制手段的。

程序管理的难点其实对于价值管理来说将会迎刃而解,如果说矛盾的各方各自站在自己立场角度而发生争执的话,则价值管理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绑在一起,形成企业价值利益链条上的共同体,则企业通过一个个的利益共同体形成了企业牢不可破的价值管理。实施价值管理的程序管理难点在于用财务、税务、法律与管理的工具和内核作用于部门交叉的每个点以达到整体改善的目的。然而,笔者已经提炼出“四位一体”整体解决方案以达到这个目的。

(三)效能管理

从管理学角度而言,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在《有效的主管》一书中简明扼要地指出: “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即战术),而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即战略)”。

从经济角度,效率(efficiency)指单位时间内的工作量和投入量,而效能(effectiveness)是效率与效果的统一,既重质,又重量,有人总结为效能=效率*目标。

效能管理要求企业管理者在提出方案及进行决策时,从战略、战术、结果、投入与产出等各个角度进行平衡。

举例来讲,比如将要开发一款产品,在开发的前期,需要与市场部一道评估产品价值点,市场容量,客户接受度,预计的实验产品及批量产品的成本及定价,并确定关键技术是否已被解决,开发周期及结果;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就开发前期的预算和目标进行财税控制,绩效管理及市场动态管理,以确定开发按部就班地进行;开发末期要在内部与市场中进行产品及定价测试,与销售部门绩效相联系,以使收益尽量与预算、绩效相匹配。

又比如,公司要对上游某企业进行纵向并购,前期就要对并购战略及预期投入进行分析并与被收购方进行充分交流,中期要对被收购企业进行财税、法律与经营的尽职调查,安排交易方案,确认预期盈利的必备条件与人员计划,后期进行交割前要对并购后整合事项进行预先安排,以确认交割后能够完成整合达到预先设定的并购战略。

(四)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作为企业价值衡量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企业运营的效能与企业运营的风险共同构成了价值管理需要特别衡量的因素。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税务风险,法律风险,政策风险,金融风险等共同构成了企业风险。然而,我们可以对财税风险,法律风险以及经营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与评价,确认风险的保留,规避,转移。当然这里的风险管理的前提条件是确认企业决策层的经营意识和战略是风险偏好型还是风险规避型。对于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风险管理方式。

目前所流行的全面风险管理,实际上靠某一个部门是不能完成的,与绩效管理等管理手段一样是企业从上到下全员的事,全面风险管理必须使用必要的法律技能,财税技能与管理技能进行科学而专业的风险评估。当然,在大多数民营企业家眼里,处处都是风险显然无法经营,投资就是冒险,然而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是,关键风险必须可控,而且企业价值管理中的关键风险必须予以管理,否则企业效能及其他价值将会受到重大影响。

四、结束语

企业有制度和流程还远远不够,关键是有效的系统化制度和流程;公司能聘请优秀人才还远远不够,关键是建设一个能让人才操作的优秀的管理平台,毕竟大部分人是企业平台的“操作手”而非“建设者”。管理和商业没有完美无瑕的,只有最接近企业目标的有效管理路径。问题和形势发生变化,管理也应当顺应而变,管理也在管理人的风险偏好与风险规避之间游走,管理中存在问题很正常,不断地以广角镜思维解决问题就会逐步趋近目标,如果以点对点的望远镜思维或孤立地看待问题很可能会导致解决一个问题又冒出来N个问题。

当管理者希望推动一项变革时,无论是建立一套新的价值管理系统还是修正现有的管理体系,最好在局部进行测试后再推广,这样不但能让参与各方在前期充分磨合不断调整方案和期望,而且使企业的变革成本最小化,毕竟大部分非患重症的企业是不能接受外科手术式的代价或不可控制的结果。

另外,笔者所接触的太多民营企业在错误的学习上走的太远,接受了大量形而上的培训,激励类的,灵修类的,营销技术类的,以及各种工商管理研修培训等,然而太多实践证明了大多这种培训仅仅是短期有效或回到公司便无法落地,问题还在那里,现实与理想不断博弈的场景不断上演,然而却支付了不菲的成本。同样,谈企业培训或学习本身是否有益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学错比不学更可怕,把错的事情做的很好简直就是灾难,只有把企业的针对式培训和绩效管理结合起来去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从结果看清楚培训是否有益。那些空洞的,概念性或宏观性的培训只适合于基本理念、概念还不到位的部分中小民营企业经营者。新型管理咨询则能够通过外部诊断-方案-培训-效能的过程为企业打造一套价值管理柔性平台。

作者简介:李涵:执业律师,英国威尔士大学MBA,国际会计师AAIA,注册税务师,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客座教授。

李涵已为多家国内、外企业提供法律与管理服务10年,拥有丰富的企业法律与管理实务经验。李涵具有良好的商业背景,能将资本运作、企业管理、财税与法律相结合,从而为国内外企业提供高附加值的综合性专业法律与管理咨询服务。

篇7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为契机,坚持科技创新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科技创新面向企业、面向市场,促进政产学研金相结合,突出主体、整合资源、优化环境、跨越发展,增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吸引重大科技成果和高层次人才,建设创新创业载体,攻克一批产业核心技术和战略产品,推进高技术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努力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主导产业,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惠民生提供科技支撑。

总体目标:通过实施科技创新计划,推进科技创新三大支柱产业和九条产业链建设,打造具有*产业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加速高新技术产业新一轮发展,到2012年,全区科技研发投入(R&D)占GDP的比例超过3%,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产学研合作技术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完善,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在2008年基础上实现翻番,使高新技术产业真正成为全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全区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经济发展素质显著提升,为建设创新型新市区奠定坚实基础。

二、科技创新的战略重点和基本布局

(一)科技创新的战略重点

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石油化工、轻纺服装三大支柱产业和数控机床、船舶制造、节能环保、专业设备、粘胶纤维、服装玩具以及乙烯、醋酸、氯碱九条重点产业链,主攻产业高端发展的关键技术,促进产业向高端环节延伸,培育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尽快形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产业集群,为先进制造业、高效生态农业和*都市圈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科技创新的基本布局

按照突出重点、各展所长、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思路,着重从产业领域和区域两个方面进行统筹布局。

1、产业布局。(1)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依托在宁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骨干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在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领域,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基地和研发平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2)以发展优势产业为重点,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石油化工、轻纺服装三大支柱产业,依托行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建立若干个行业性工程中心和骨干企业技术中心,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拉长产业链条。(3)以发展现代循环农业、高效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为重点,以省农科院、高等学校、龙头企业为依托,建设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和示范基地,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2、区域布局。结合我区产业布局和创新资源的地域分布,形成“四带六园区”的区域布局,即沿江产业带、沿江北大道产业带、沿金江公路产业带、沿西部干线产业带和以新材料、新能源为主的*化学工业园区,以汽车及零部件、水处理设备为主的*经济开发区,以节能环保产业为主的中山科技园,以船舶制造产业为主的龙袍船舶工业园,以高效生态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实验区,以休闲旅游产业为主的金牛湖风景旅游度假区。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主导产业建设

1、现代装备制造业

依托瓜埠、雄州数控机床产业基地,以数控机床、精密设备等产品为核心,成立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国内最大的数控机床制造基地;依托美国钻采、煤矿机械等企业,以采油(气)井口装置、矿用防爆电器、乳化液泵等产品为核心,加速矿用装备制造业向规模化、高端化发展,促进产业集聚,增强研发能力;依托中大金陵客车、变速箱厂等企业,以绿色能源公共车辆和关键零部件等产品为核心,充分发挥品牌优势,重点在产品核心技术研发方面取得突破,形成新的支柱产业。

2、节能环保产业

依托蓝深制泵集团、ITT、贝特环保等企业,发挥在宁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人才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水处理装备、水环境监测装备,形成国内影响较大的泵类产品和水处理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力争建成国家级环保装备制造中心和研发中心。

3、生物医药产业

依托长澳制药、亚东启天等企业,扩大生物医药的产业规模,引进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产品生产企业,充分利用*市医药研发资源优势,促进我区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的高端化发展。

4、石油化工产业

依托*化学工业园区和红山精细化工园,加快发展一批化工类高新技术企业,利用园区基础化工行业规模大的优势,大力促进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化工产业发展。

5、新型材料产业

依托诺尔泰、大华织造等企业,重点发展碳素纤维、特种织带等产品,培育支柱产品,打造优势品牌,同时推动产业向高档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成为江苏省和长三角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新型材料产业基地。

6、化纤轻纺产业

依托兰精公司、法伯尔、林茨等企业,开展粘胶纤维等相关产品关键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吸引科技含量高的下游产业入驻我区,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化纤轻纺产业园。

7、现代循环农业与旅游观光农业

依托省农科院和相关高校,加快引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整合止马岭、大泉湖自然资源,实施生态农业大开发。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打造特色蔬菜、经济林果、规模养殖、特种水产和观光农业等五大农业产业链,形成具有较强科技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产业集中度的现代农业实验区。重点建设科技示范推广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区、品牌农产品加工区、农产品贸易区、生态旅游区和综合服务区等六个主体功能区。

8、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

利用富硒农产品自主知识产权,进一步延伸富硒产业链,重点建设沿滁圩区为主的20万亩无公害富硒稻米生产基地,推进富硒农产品深加工,提升富硒大米优质、营养、保健水平,开发富硒胚芽米、富硒杂粮、富硒饼干、富硒系列饮品及调味品,打造龙头企业,力争培育成为我区第一个农业上市公司。

(二)创新机制体制,建设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把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创新体系建设的中心任务,实质性推动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项目为纽带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要大力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机构和能力建设,积极发展企业技术中心。引导和促进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比例达100%,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研发合作关系比例达100%,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专利比例达100%。大中型企业技术研发费用占销售额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开发费用总体平均占销售额6%以上。鼓励企业实施技术股权激励制度。推进企业专业研究院(所)、博士后工作站建设,争取用3-4年时间培育一批有实力、上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企业自主创新的主力军。

(三)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以三大支柱产业发展为导向,把企业的技术需求作为科技计划项目的主要来源,把企业的人才和创新需求作为科技工作的发展方向,切实把研发和人才培养转移到产业技术创新的目标上来。形成主导产业发展、重大技术研发、重点人才培养协调配合、互动发展的新格局。吸引在宁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的科技力量以多种形式进入企业,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合办研究开发机构。引导企业通过联合攻关等方式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研究开发行业和产业领域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探索建立以产权为纽带,以企业为投入主体,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新型产学研联合体。

(四)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通过组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强*化学工业园、*经济开发区、中山科技园、红山精细化工园等创新基地建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集群化,形成创新密集区。进一步发挥民营科技企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的生力军作用,加大对民营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搭建为民营科技企业服务的技术创新平台。支持民营科技企业采取联合开发、委托研究、自建或与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共建研发机构、技术开发基地,形成稳定的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机制。对新创建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分别一次性奖励100万元、50万元和10万元;对新创建的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新认定的国家重点新产品和省级高新技术产品,每个产品分别奖励20万元和10万元;对新认定的国家、省、市知识产权示范单位,分别一次性奖励30万元、20万元、10万元。

(五)充分依托*技术人才优势,强化技术创新源头建设

以*高校、科研机构为依托,组建由相关企业联合出资为主的行业技术研发中心或企业创新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和利益共享。积极支持转制科研机构来我区创办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鼓励和支持在宁高校、科研机构来*转化科技成果,创办科技型企业;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发挥优势,为我区培养中高级创新人才。认真落实技术、管理等要素作价入股参与分配等有关优惠政策。以技术、资本为纽带,通过资产重组、产权转让等多种方式,实现科研机构产权的多元化。支持企业参与科研机构产权制度改革,收购转制科研机构的产权。鼓励转制科研机构通过产权置换等形式进入企业,成为企业的技术研发中心。

(六)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和科技人员,重点围绕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点,推广农业及农村先进适用技术等,创办社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发展科技评价、咨询、知识产权事务、技术产权交易、人才中介等科技服务机构。鼓励科研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人才、信息和技术服务优势,整建制转为中介机构。凡是市场和科技中介机构能够解决的事项,都应加快改革,尽快交给市场和中介机构去承担。设立科技中介机构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科技服务机构,建设公共信息技术服务平台,支持行业协会发展等。对主要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可以认定为非营利机构,享受国家非营利机构的有关优惠政策。

(七)建设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平台

加强区科技创业中心、*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江北分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构建系统的服务平台,强化服务能力,充实服务内容,完善服务手段,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企业诊断、信息咨询、市场开拓、投资融资、人才引进、技术支持等系列化服务。对科技型企业从初创到发展中有关工商登记注册、税务登记、高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认定、立项,以及优惠政策落实等提供“一站式”服务。采取切实措施鼓励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及其他投资主体创办科技企业孵化器。根据我区支柱产业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重点发展一批专业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利用各种类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聚集科技成果和科技创业人才,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高素质的科技企业家。

(八)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大幅度增加投入

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作用,积极开拓科技创新的投资渠道。在财政预算体系中设立研究与发展(R&D)政府预算收支一级科目,加强政府科技投入的统筹协调。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长速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的速度,并逐步提高科学技术投入的总体水平和所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尽快达到全国县、市(区)科技进步考核规定的比例。

进一步落实相关财政、税收等政策措施,引导企业成为创新投入的主体。鼓励科技型企业采用会员制组建信贷互助担保机构。加快建立市场化的高新技术创业投资体系,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创业投资进入和退出机制和通道,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科技型企业通过创业板IPO融资,为创业投资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技术与资本的融合。

(九)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促进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技工作方针,支持高校和企业科技人才双向交流。设立企业科技人员高校访问学者补助资金,支持企业科技人员到高校访问,参与科研和教学等工作;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人员来我区创新创业。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人员转让科技成果,可从技术转让所得的净收入中提取70%一次性奖励科技成果完成人;采用股份形式实施转化的,可将成果形成股权的70%奖励给科技成果完成人;实施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引进计划和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设立后备人才联合培养补助资金,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中后备人才的培养。

(十)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科技创新中的导向作用

把知识产权作为衡量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把获取专利的数量和质量、专利技术产业化的规模和效益作为评价一个创新团队、机构和地区技术创新的重要标准。支持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及其发明人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对于有巨大市场空间、有利于抢占国际科技竞争制高点的重大专利,区专利申请专项资金可以全额资助其专利申请和维持费用。对知识产权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实行政府补助,给予适当奖励。引进1-2家科技项目咨询公司,对引进机构实行政府补贴,每或咨询1个专利或科技项目,根据服务内容,政府给予适当补贴。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按照“增加投入、保障重点、调整结构”的原则,加大财政对上述领域的支持力度,全面落实国家、省、市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各项政策。调整我区财政科技投入结构,优先支持重点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技术和重点平台建设。2009—2012年,争取国家、省、市、区四级联合投入2亿元,并引导带动企业及各类社会资本投入5亿元以上,用于各项科技支撑措施的实施。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对我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支持,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二)推广应用自主创新产品和技术

加大落实现有科技政策的力度,支持使用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落实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支持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充分利用已有财政政策予以消费补贴,鼓励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对使用节能环保、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的项目,在科技计划中予以优先安排和支持。

(三)加大对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

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对科技企业的融资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对符合信贷条件的科技项目和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完善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机制;建立“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引导资金,引导创业投资机构等股权投资基金的设立和发展。

(四)加大科技人才集聚力度

充分利用与发挥*科技人才集聚的优势,按照推进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的要求,创新机制体制,组织、动员和激励广大科技人员面向经济建设第一线,深入企业开展创新创业和技术服务;鼓励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入股的方式,参与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引进海内外高层次领军人才,支持企业科技人员到高校进行工作访问,促进人才资源向企业的合理流动。规划建设海外留学生创业园,努力把*打造成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