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式范文

时间:2024-01-26 17:28: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式

篇1

关键词 小学生 英语学习 教学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完成英语教学和培养兴趣的根本保证。情感是打动人的心灵秘诀,是打开人的心灵的一把金钥匙,是人行为的内在力,是人际关系的基础。 师生间接触、看法,无不需要包含情感因素。没有师爱生,生尊师,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学习氛围,顺利进入角色。无论是对英语的兴趣还是对教育者的喜爱。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以一种高高在上、一种威严的姿态站在讲台上。让学生对你产生敬畏之情。而这样的教师往往会使你的学生对你执教的科目失去兴趣。教师要改变观念,走近学生。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笔者采用与学生亲密接触的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Let's talk中,教师首先与学生打招呼,T: Hello! I’m Marry。 在说话的同时,伸出自己的右手与学生握手。学生先是害羞,握完手之后,脸上就露出喜悦与自豪之情。从没有老师在课堂上与他握手,所以他感到很自豪、很幸福。此时班级的气氛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由此可见,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了。再如第一册第二单元Let‘s learn部分时,当学生认真地读完身体部位的单词时,教师便开始发指令:Touch your mouth。 Touch your eye。 Touch your face。 接着走到一个学生面前,教师发指令,他做动作。教师:Touch your mouth。 Touch your eye。 Touch my face。 这时学生不知道my的意思,不知道该怎么做。教师就拉着他的小手轻轻地摸脸。这时,小男孩的脸上露出喜悦的神情。他觉得很自豪。因为,他可以摸老师的脸,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就在小男孩自豪与兴奋的同时,他也理解了my的含义是“我的”意思。这样学生感到教师和蔼可亲,学习的积极性也很快提高。

二、活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快乐学习英语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以一副严肃的面孔走进课堂。学生坐的端端正正,整个教室鸦雀无声,死气沉沉。这样的课堂教学压抑了学生。学生很难对你所教的科目产生兴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跃起来。不管上课之前的心情是多么的糟糕,走进教室见到学生,教师总是面带微笑的面对学生,与学生问好。其实,上课的教师都知道,好心情是一堂课好的开端。如果你上课那天心情不好,见到学生就想破口大骂,你怎么能够让你的学生对你的课产生兴趣呢?例如:在教学Let’s chant时,一些对音乐节奏非常敏感的学生就会随着音乐的节奏,自由地舞动,自由的练习。让学生在特殊的气氛唱歌、学习英语。这不是课堂秩序的混乱,而是让“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三、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创设主动的英语学习情境

抽象的语言学习很容易让学生感到疲劳和厌烦,因此,教师要结合多种多样的现代化教育技术,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真实化,增强语言交际的真实感。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多媒体辅助教学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方便,更多的情境。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制作有声有色的动画课件,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前可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CD光盘,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进入课堂,迫不及待的准备上课。利用多媒体为教学服务,不但能创设教学情境,而且还可以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们的审美情操,分辨真,善,美,辨别假,丑,恶。如在教学《New Welcome to English》Book2A Unit9 The helpful children这一课时,让学生观看本课的互动光碟之后,让学生讨论故事中两个孩子的行为,通过讨论,让学生知道了在家里要养成体谅父母,热爱劳动的好美德。

篇2

关键词: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讲解方法

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选择研究

展览馆展示的内容丰富多样,为了在众多优秀的文化当中找寻到适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需要我们把相关内容上升为方法论,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首先是讲解内容要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明主题。中小学的讲解中,应该侧重于对实现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按照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要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需要讲解员在众多的讲解内容中,寻找出适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突出贵阳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采取的举措,促进中小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其次,讲解内容充分结合中小学生的教材实际和接受能力。对于中小学生的讲解,应该是基于中小学教材衔接的基础,与讲解内容融会贯通。中小学生的教材内容虽然相对简单,但是涉及面广。在我讲解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针对中小学生的讲解内容,主要是和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学科的联系较为密切,因此,在讲解中着重讲解家乡的美丽风光和人文风情,关键是培育中小学生对家乡的热爱。结合中小学生的参观特点,主要讲解了贵州省独特的喀斯特风貌、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贵州的历史发展等,这些内容在中小学教材的很多学科都有涉及,能够培养中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思维能力。再次,讲解内容突出专业展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特色。例如在讲到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时候,不仅给大家介绍了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讲解城市的布局、城市道路规划、贵阳城市设计等内容,让中小学生对城市、对自己生活的家乡的发展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激发中小学生的爱国热情,为从小立志做社会的栋梁之才打下良好的基础,让中小学生充分了解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可以让中小学生拓展视野,了解社会。

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讲解方式研究

结合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关注点和知识接受能力等特点,为了取得较好的参观效果,讲解方式具有独特性。一是“提纲挈领、画龙点睛”式的讲解方法。即通过讲解各个展区的重点知识,开阔大家的眼界,适合于人数较多的团队。在讲解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讲解展区的重点知识,能够吸引中小学生的参观注意力,讲出展区的亮点和重点。为了保持中小学生的参观兴趣,避免中小学生的参观疲劳,讲解员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参观的效率和效果。二是“抛砖引玉”启发式的讲解方式,通过讲解员的提问,主要是增强讲解员与中小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增添了参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观热情。这一种讲解的方式,多用在中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内容上。在每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掌握提问的节点和时间尤为重要。讲解员的提问次数在两到三次为宜,并且能够取得良好的互动效果,增加参观的整体效果。结合贵阳市城乡规划展览馆的实际情况,在介绍贵州黄果树瀑布的时候,做出提问,让大家主动介绍贵州省其他具有代表性的美丽风光;在讲到贵州的红色文化板块,以会址的相关内容为引子,让大家讲出自己所了解的贵州红色旅游的地点以及参观的感受;这种讲解方式深受中小学生的喜爱,效果较好。有的在讲解之外,还会和讲解员进行交流和沟通。三是“触类旁通、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即通过中小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的回忆,过渡到要讲解的内容,能够激发未成年人的参观兴趣,取得较好的讲解效果。中小学生总是根据自己熟悉的环境,逐步了解到外部环境的情况,所以,有必要从中小学生熟悉的内容讲起,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这种讲解方式主要是在讲解贵州省的生态文化展区,让中小学生开阔眼界,增强对社会的认知程度,对其人生目标的设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展览馆为做好未成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举措研究

篇3

关键词:原则;方法;孝心教育

一、实施原则

在实施孝心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坚持自主发展、操作性强、三位一体、主体生成、多元激励的五原则,以活动为抓手,逐步让学生在认知上知道感恩、在情感上更亲近父母、在行为上积极尽孝,培养孩子的孝心习惯。下面谈谈前三个原则。

1.自主发展原则

贯彻育人理念,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为目标,让孩子在活动过程中自我教育、自我调整,促进学生不断完善自我,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2.操作性强原则

根据学校、班级实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方法力求灵活简便易行,避免繁琐和形式化,有利于教师、家长将孝心教育生活化、日常化,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孝心品质和良好的孝心习惯。

3.三位一体原则

改变教育各行其是,对孩子教育未形成活力,出现天鹅、梭子鱼和虾拉船的尴尬局面,导致学校教育孤立、家庭教育随意、社会教育无力的现状。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形成合力,提升教育的有效性。

二、实施方法与途径

课题组紧紧围绕孝心教育的“三个维度”:在家庭尽孝心,做孝顺儿女;在学校献关心,做尊师学生;在社会献爱心,做孝老小公民。结合小学生各年段认知特点,利用班队课、校本教材对学生进行孝心认知教育,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孝老情感。通过建立家校联系、在常规训练中强化实践,从而形成知情意行的有效统一。

1.利用班会课召开主题班会

我们课题组在明确孝心任务的基础上,根据孝心教育的内容,有计划、有重点、有目的地开展孝心主题班会。比如,在学生明确孝心要求之后,开展“孝父母,献爱心”“学会和父母交流”等亲近、互动型主题活动,采用以教育为主导,了解学生对父母的了解,包括对他们理解的深度、感情、态度以及在心中的位置等,进而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与引导,让学生了解父母为家庭所付出的辛苦。

2.孝心教育渗透到品德及其他学科

科任教师利用本学科教材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孝心教育。在语文、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进行渗透,结合《我的一家人》《家人的爱》《我为家人添欢乐》等的内容延伸到课题研究上来。在课堂中渗透孝心教育要注意把握“四性”,即渗透准备注意针对性,渗透过程注意自然性,渗透方法注意灵活性,渗透效果注意持续性。

3.社会实践调查

我们在班级开展如下活动:

(1)调查父母的一年收入和劳动时间。让学生充分了解家长挣钱的不易和劳动的艰辛,教育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的良好品德。

(2)调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一星期的生活作息时间安排,了解他们以前的工作与生活情况。以提高学生尊敬老人、孝敬老人的自觉性以及通过他们促使父辈尊敬老人、赡养老人。

我校学生多是三峡库区移民随迁子女,家长受教育的水平较低,多数学生家长外出务工,孩子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婆婆代养,这种隔代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对子女教育的偏离,只求孩子学业有成而舍弃其他而不顾。过分的关爱呵护,反而养成了许多孩子“衣来伸手”“食来张口”“唯我为尊”“目中无人”的性格,这种家庭教育的偏离,必然影响学校教育的成效,也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本义。在班级里建立“孝心教育家校联系卡”制度。具体做法是每月一次由班主任负责填写孝心教育的具体内容以及详细要求,由家长配合学校督促引导孩子完成并及时做出评价。由班级专人负责回收,然后交课题组成员统计。

4.教育合力,实践强化

篇4

关 键 词:声乐 有效教学 途径 方法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学生掌握教学的有效知识量(即新观点、新材料、学生不知不懂的和学生有所得、有所感的内容)的程度达到了有效教学时间和总教学时间的最大比值,这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教学浪费的过程。有效教学对于声乐教学来说,就是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师生双方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的声乐潜能,加大声乐有效教学量,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

在现行声乐教学中,不仅存在着一些教学效率低,学生成才速度缓慢的低效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使学生声乐水平停滞不前的无效教学。更有甚者,导致学生声乐水平倒退和坏嗓的严重的教学失误也时有发生。造成低效教学和无效教学甚至严重教学失误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不外乎三点:一是一些声乐教师没有真正掌握歌唱艺术的真谛,缺乏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因此无法引导学生顺利地进行声乐学习;二是有些声乐教师不懂得或不遵循声乐教学心理,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三是一些学生不具备学习声乐的嗓音条件、乐感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因此,必须迅速扭转声乐教学中存在着的低效教学、无效教学甚至严重的教学失误的不利局面,大力提倡并实施声乐的有效教学。

笔者认为,实施声乐有效教学的基本途径与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重视声乐“选苗”

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首先必须重视“选苗”。为了确保选准声乐“苗子”,首先,必须合理设置考试科目,改革考试内容。一方面在专业上不能过分强调演唱水平、形象和嗓音条件,要重视考生的音乐素质和音乐基本素养;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考生文化成绩的要求,贫乏的文化知识,必定会扼制学生艺术、教育才能的发展。其次,招生学校要把好专业面试关。一是要坚决刹住招生考试中找关系、走后门等舞弊行为。二是要加强对考生思想品质和心理品质的考查,真正选拔出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俱佳、思想品德优良和心理品质良好的考生作为未来的培养对象。三是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院校应严格控制招生规模。近几年来,由于一些学校盲目扩招,导致生源质量明显呈下降趋势,一些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较差,甚至五音不全的考生也进入校园,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声乐有效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二、加强声乐教师的教学能力

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拥有一些好的声乐师资队伍是关键。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莱·泰巴尔迪直截了当地宣称:“歌唱和秘密就是找到一位好教师。”因此,声乐教师要努力学习、钻研,不断探索和积累,努力从以下五个方面切实加强声乐教学能力。

第一,声乐教师要有总的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唱法。只有老师明白了,学生才可能明白,如果教师本人都没有搞懂正确的唱法,教学时难免陷入“盲人骑瞎马”的境地。因此,声乐教师尤其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和提高,形成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尽可能多地掌握多种风格的作品演唱。

第二,要有个好耳朵。声乐这门艺术主要通过听觉来进行,声乐中的绝大多数问题,只能说一个梗概和一般原则,更具体的就要靠听觉去把关了。声乐教师必须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听觉,去准确地判别学生发声和演唱时的音准、节奏、音质、音色、共鸣、气息、读字等情况,并及时对学生的发声和演唱作出调整。

第三,声乐教师必须具有“对症下药”的能力。每一位声乐学生在声乐学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歌唱发声技巧和歌唱艺术表现上的问题,声乐教学实质上就是师生合作,及时发现问题和动用有效的训练手段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不妨把声乐教师比喻为医生,把声乐学生比喻为患者,教师用听觉去判断学生的歌唱发声,就相当于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和运用先进的仪器检测设备,为患者诊断出病因。而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的问题,则相当于“对症下药”。作为一名优秀的声乐教师,训练手段必须是又多又好,以解决好声乐学生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

第四,声乐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舞台演唱能力和一定的钢琴伴奏能力。“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具备示范歌唱能力的教师可以使“言传”与“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更具魅力,更令人信服。一位具有较高的舞台演唱能力的声乐教师必定同时具有很好的范唱能力,而好的范唱不仅是激发学生兴趣最有力的手段,还能使教师从生硬的的理论讲解中解放出来。通过聆听教师的范唱,学生不仅可以直接模仿教师的歌唱方法,还可以体会教师对歌曲的理解和艺术表现,达到对作品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试看国内外一些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意大利的巴拉、吉诺·贝基,我国的沈湘、周小燕等,他们都是集演唱与教学于一身的“双料”大师。较强的钢琴伴奏能力,也是上好声乐课不可或缺的。好的歌曲伴奏可以使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对作品情绪的提示、意境的烘托与情感的交流融合,使学生投入到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中去,完美地表达作品。

第五,声乐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相关科学知识。声乐是音乐、诗歌和演唱技巧完美结合的艺术,好的演唱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技巧、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必须从“重技轻艺”的误区中走出来,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史学修养、语言修养、美学修养和音乐理论修养,同时还必须具备相关的物理学知识、生理解剖知识,并懂得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总之,声乐教师的修养越全面、知识结构越完备,越有可能成为声乐教育家,越有可能培养出大量优秀的声乐人才。

三、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从来都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声乐教学更以其特殊的“师徒”关系,离不开师生间密切的配合,良好的互动。 1987年,美国高等教育协会发表了题为《高等教育教学新动向》的报告,该报告在总结美国高校50年的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良好本科教育的七项原则,其中首项原则就是鼓励师生间的接触。

传统的声乐教学过分地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和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言听计从的被动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得到实现。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必须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在很大程度上,声乐教师与学生是合作伙伴关系。因此,师生之间应该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思想感情的交融,建立良好的合作与互助关系。其次,应建立无权威性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主观、武断、生硬、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在一切可能的教学环节上,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质疑。再次,教师是为了学生而存在的,教师应加强师德修养,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成为学生所期待的良师和益友,学生也应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尊重教师的劳动。

四、遵循教学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所谓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应是教师正确地、恰当地组织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智能活动去探索获得知识、技能,并在探究获取中进一步发展智能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本质决定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则体现在把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一方面,声乐教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范,培养学生对学生歌唱的正确动机、浓厚的兴趣、真挚的情感、顽强的毅力。真正把学生吸引到歌唱中来,全身心地投入声乐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必须按照大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声乐教师就应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引导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或与同学结成学习伙伴进行合作式的声乐学习;大学生的认识能力较强,尤其是思维达到了较高的程度,教师就应该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外探索式地进行声乐学习和研究;大学生的理想大都比较明确而富有社会意义,声乐教师就应该热情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学生的前途。

沈湘教授在处理声乐教学教与学的关系时,就很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他说:“教与学的关系就是教师帮助学生唱,而不代替学生唱,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唱好,千万不能让学生为你的‘学说’和经验服务,这样十有八九要失败的。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地去考虑他们的问题。要替学生考虑呼吸深浅、声音运用、理解作品、音乐处理等,只要把握总的原则和要求,学生怎么唱舒服就怎么办,因为最终是他上台演唱,我们不能叫他上台去受罪。”沈湘教授还极力反对在课堂上对学生强行灌输,他认为有些感觉绝不能用教师自己的感觉和语言去叫学生接受,要让学生自己有所体会后,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

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条件和良好的声乐学习氛围。广大声乐教师要以培养声乐人才为己任,积极探索出更多实施声乐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参考文献:

[1]俞子正.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06.

篇5

【关键词】技工院校 创新 教学方法

技工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架构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基础场所。为此,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环境背景下,技工院校英语教学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从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推进教学方式的转变,积极推进教学思路和方法的创新,以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科教学成效,培养学生必备的英语素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信息化基础。

一、技工院校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技工院校是偏重于技术性和职业性的学校,相比于普通高中的学生而言,技工院校的学生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文化水平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基础能力不一,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部分学生自身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意识薄弱,对英语学习兴趣低下,英语成绩惨不忍睹,技工院校教育陷入困境,处于为难的境地。再加上,由于受到学校环境条件的禁锢,使得部分英语教师,自身教育理念与时代脱节,所沿用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过于陈旧。在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仍旧无法脱离“教师主体”的影响,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课堂整体缺乏互动性,这种单一的理论解说不仅无法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甚至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叛逆心理,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英语教学水平停滞不前。

二、新时期下适合技工院校学生的英语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学习的真正逻辑起点是从学习动机的产生开始的。“情动于衷而行于言”。所以,诱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让他们产生乐此不疲,产生非学好不可的毅力,是帮助技工院校学生学好英语,提高英语教学成效的重要实施策略。英语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达到实践言语的目的。为此,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相应的生活情景,进行生活化教学,为学生的真实性语言交际做好语言练习准备活动,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在文秘专业的《文秘英语》课程中有一个外企秘书接听电话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在完成章节内容教学后,设计对应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上台表演――扮演外企老总秘书的学生接听扮演外国人的学生打来的电话。真实且符合课程知识点的生活情境设置,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同学参与热情的调动下,个个争先恐后上台表演。平时活泼俏皮的学生利用自身的性格优势,表演得惟妙惟肖,赢得了大家的喝彩。这样一来,学生都能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满足表现欲,同时也在交流加强口语锻炼,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

2.创新教学,增强英语教学成效。基于互联网环境的英语教学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信息科技与现代化英语教学的有效结合,它能够有效地把网络信息资源融合到现代英语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詹里姆・布鲁诺的的研究表明:人类记忆中的60%都是通过视觉和实践获得的。互联网技术所拥有的,融合了文本、图形、影像、视频、音频等一体的教学新形式,有效拓展了学生视听觉通道,对学生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在英语语音语调训练方面:教师在向学生教授单词语音时,除了可以通过自身示范演示外,还可以借助视频影像、光盘等辅助课堂教学,向学生展示单词的发音示位图,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学生通过观察、模仿、训练,自身的语音语调也会获得相应的提高。除外,口语训练方面。通过电脑的人机对话,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枯燥乏味的训练方式,以一种多元化、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

3.评价激励,增强学生对英语的情感。积极的评价,对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为重要。对于技工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来自教师的鼓励和赞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在时间允许的前提基础下,尽可能让更多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并对学生的表现及时使用激烈性语言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老师的尊重和认可。评价内容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参与度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变化等变化进行,对每一名学生都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闪光点,以提供给他们一个发展平台,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

三、结语

毋容置疑,相比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技工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时不争的事实。为此,在技工院校英语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总结经验,反复比较试验,以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战胜学生的厌学情绪,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掌握和运用英语,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英语基础。

参考文献:

[1]冯雪宁,孟.让英语课不再枯燥――浅谈如何培养技工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J].职业,2013(15).

篇6

关注学生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用渊博的学识和人格魅力去影响、教育、感染学生,尊重、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及其个性,珍惜学生的求知欲和情感,并融情感于教学之中,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认知积极性,激发表达欲望,从而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对于学生来说,大学时代是向成年转化的特殊时期,也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曾指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者”,④教师应通过精心设计俄语课堂教学,创造清新、活泼的学习氛围等途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各种合作学习情境,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以及吃苦耐劳的品质。在生活中尊老爱幼,容忍有度;学习上勤奋刻苦,不畏艰难,勇攀高峰,不断增强和提高人文素养。在讨论青年人的业余时间如何渡过的问题时,引用英国学者培根的名言来激励学生:“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⑤建议学生大量阅读哲学、政治、经济、文学、文化、历史、地理、艺术、名人传记等书籍,从中汲取人生的阅历和经验,补充精神营养,用人文素养扩展深化、不断发展和升华外语知识、技能,增强理性思维及明辨是非的能力,实现“教人做人”的教学理念。许国璋强调:“学习外语,从事语言学研究的人不要把自己圈在只读洋文的狭小天地里,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国学基础”。⑥告诫学生在学好外语专业的同时,要全方位拓展自其他领域知识,成为复合型人才,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充分利用俄语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在课文中寻求有关俄罗斯文化的背景知识

教授《Рождество》课文时,教师向学生介绍圣诞节、圣诞树、圣诞老人、圣诞礼物等知识,西方以及俄罗斯人怎样渡过圣诞节,圣诞老人如何给每个孩子邮寄礼物。教授《Новыйгод》课文时,教师讲述俄罗斯人过新年的习俗,在新年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在亲人和朋友之间互相敬酒,祝贺新年快乐,默默祈祷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在新年过后,每年春天来临的时候,2月20日至26日是俄罗斯民间非常有趣的、持续一周的“谢肉节”(Масленица),这是俄罗斯典型的传统节日,是既美丽又具有人文性的节日,人们一周内不吃肉,目的是净化心灵和赎罪,请求亲人、朋友以及所有诚实的人的谅解,俄罗斯人有吃煮“彩蛋”、特制面包、用牛奶和面烤制的薄饼的习俗,里面加盐、糖、油、鸡蛋等,在节日里姑娘们头戴花环,边唱歌,边跳舞,表现出俄罗斯民族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性格。学生了解这些文化后,不仅满足了自己的求知欲,而且丰富了文化视野,自觉地融入到俄罗斯文化中。

2、利用谚语、俗语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俄语谚语既简练通俗,又表达朴实的哲理,包含思想性和艺术性,具有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特点,是俄语语言宝库中一颗颗璀璨的瑰宝,反映一个民族的地理、历史、社会制度、社会观点和态度,蕴涵着广大劳动人民在千百年来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积累的智慧,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便于人们传诵和记忆,使人们形成约定俗成的思想道德规范。首先,谚语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Ктоищет,тотнайдет.(有志者,事竟成。)Подлежачийкаменьводанетечет.(不付出努力是不会有结果的。)Терпениеитрудвсеперетрут.(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Ктонеработает,тотнеест.(不劳动者不得食。)其次,谚语能培养学生爱学习、团结协作的道德品质。Учиться—всегдапригодится.(开卷有益。)Берегиплатьеснову,честьсмолоду.(衣服从新爱惜,而名誉从小珍惜。)Друзьяпознаютсявбеде.(患难见真情。)Умхорошо,адвалучше.(人多智广。)Сампогибай,атоварищавыручай.(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抢救朋友。)Неимейсторублей,имейстодрузей.(朋友重于金钱)。第三,谚语引导学生崇尚真善美。Ниоднодоброеделонеостаетсябезнаказанным(做善事不会受到惩罚。)Добровекнезабудется.(善事一生都不会忘记。)

3、精选写作题目,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篇7

一、构建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经过摸索尝试,不断总结提炼,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归纳一下,大致程序为:发现提出问题―选择探究方向―制订探究计划―自主操作探究―自行获取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1.发现提出问题

这一环节,主要是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或由教师直接提出问题。问题是自然、科学教学的核心,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桥梁纽带。

2.选择探究方向

在学生发散提问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帮助学生对众多问题进行归类整理,筛选出能自主研究并且有价值的科学问题。然后给学生自主的权力,激发探究的欲望。

3.制订探究计划

这一环节,主要是指导学生根据自主选择的内容,

自己或小组制订出科学合理的实验研究方案,在交流评价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完善,最后制订出最佳方案。

4.自主操作探究

这是在自然、科学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学习的中心环节。学生在科学、自主、和谐的环境中,自主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做真正的学习主人。

5.自行获取结论

学生自行归纳整理收集到的信息,在表达交流的基础上,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总结出科学结论。要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的答案有时不是唯一的,要允许学生存有己见,既关注别人的答案又反省自己的答案。

6.解决实际问题

为学生提供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方法,独立判断自然事物、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学生感觉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到处都有科学,运用科学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

二、拓展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

1.由课内走向课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无疑给学校教育注入了活力,为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带来了福音。新课程以不可抵挡的魅力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其中之一就是教学的开放性。

如:讲《桃花》一课时,教师本来是想让学生到室外观察桃花,可在观察过程中意外发现对着饭店排风窗的桃树不仅没有开花,而且还枯死了,这是什么原因?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展开了调查研究,一份报告就这样应运而生了。接着教师又带领学生对四合的水污染对两栖类动物的影响、路灯下的树木衰败的原因等进行了探究,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却被我们忽视或视而不见的事

情,通过探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2.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课程内容和活动内容、材料的生活化,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源泉,这使课程内容不再是静态的,而是可以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课程内容主要是以儿童直接参与的观察活动、探究活动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呈现的,教材不再是为教师讲授提供的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学生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

“科学课应具有开放性。”这是科学课程标准中的重要理念。如:老师带领学生探究的“羊角葱里的气体”“植物的向光性”都是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的学习探究活动。除此之外,教师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活动,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学生们真切地体验到:科学就在身边,就在每天的生活中。从而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篇8

关键词:体育生活方式;体育习惯;终身体育;小学体育教育

前言:

近年来,随着对身体锻炼功能认识的加深,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终身体育对人一生的影响和帮助。明白到终身体育是现代体育教育的必定方向,而小学体育教育做为终身体育的开端和重要时期,良好的小学体育教育将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是终身体育过程中在校教育的最后阶段。大学生的体育生活化,使体育活动的终身化成为可能。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和发展趋势进行调查和研究,对于小学体育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调查问卷和活动意向数据的分析,讨论如何开展小学体育教育,提高小学生体育意识,培养体育行为,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

1.调查分析

通过对四川大学的调查分析,得知参加体育活动、读书、听音乐、上网、看报纸杂志成为大学生业余时间选择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其中参加体育活动排在5大业余生活之首,占被调查人数的80.43%,其中男生占67.38%,女生占32.68%;其次是读书,占被调查人数的74.02%;第三是听音乐,占73.26%;第四是上网,占72.63%;第五是看报纸杂志,占65.9%。

2.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和趋势

2.1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项目多样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活动的场地和设施的增加和完善,使学生对于体育活动项目有了很大的选择自由。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项目主要以球类为主(其中篮球、排球、足球占18.04%;乒乓球、羽毛球占13.23%),其次是健美操(11.73%)、长跑(10.02%)、散步(10.27%)、旅游(8.28%)等。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项目是多样化的,但又相对集中。1大多数是学校体育课所授内容或大学生经常参加的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2多数是流行的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攀岩、轮滑、台球等。

2.2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模式小型化

大学生参与体育生活的形式主要以个人或与同学一起参与体育健身活动为主,以参与学校组织体育体育形式为辅。如:三人篮球赛;四对四半场;足球的五人、七人小型赛。

2.3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差异

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差异主要有几个方面:1、性别差异;因为男女的差异,大学生对于体育活动项目上的选择和意向有不同的内容和顺序。2、竞技和休闲;因为体育项目的功能和技能要求的不同,大学生选择的意向也随之改变。主要是运动技能要求高,对抗性强的竞技体育项目和技能难度低,运动负荷轻的休闲体育项目。

3.结果与分析

我们了解了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和发展趋势,对开展小学体育教育又有什么帮助呢?我们可以假定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就是未来大众终身体育生活方式,那么可以就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探讨如何开展小学体育教育,才能提高小学生体育意识,培养体育行为,促使学生养成体育习惯。

3.1开展各式各样的体育项目教育

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多样化发展,相信未来的大众终身体育都是多样化的。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是有差异的,而且是每个人都有差异,要做到区别对待和因材施教,只有开展尽量多的体育项目,才能满足小学生兴趣广泛的需求。

3.2注重健康体育教育

大学生对体育功能认知的提高,使他们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得到相应提高,使大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坚持,并形成习惯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小学生也一样,对于自己身体好的事情一定会用心去做。应该用体育的目的、意义、作用、功能促进他们的体育意识。

3.3实施趣味性教学

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是体验克服困难、走向成功。而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主要集中在体育活动的兴趣上,注重的是体育活动中的快乐体验。所以小学体育教学要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参与运动,并形成习惯。

3.4掌握好胜特点

大学生参与的体育项目之中,大多数是学校体育课所授内容或大学生经常参加的项目,说明运动技术的掌握与否,影响一个人参与运动的动机和兴趣。而且没有掌握技能的时候,会产生畏难的情绪,在集体项目的竞技中伤自尊心。所以应利用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让他们个个摩拳擦掌,比试比试,提高运动技能,加强体育活动意识,并形成习惯。

3.5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外体育活动能将体育课教学所传授的知识技能运用到课外体育活动的实践。课外体育活动在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评能力,提高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习惯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要向学生推行课间和课外的体育活动,如跳绳、散步、打羽毛球、跳橡皮等。

4.结论和建议

1、开展多样体育活动,丰富小学生的体育生活。

2、加强运动技能的练习,培养小学生体育行为和体育意识。

3、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和获胜心引导其参与体育活动,增强小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

4、多设计主题课堂,使体育活动和生活紧密结合,促使学生养成体育生活习惯。(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白翠瑾,杨光,梁思雨,黄学诚.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体育锻炼态度的关系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2(10)

[2]苗大培著.论体育生活方式[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

[3]黄恩德.河北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 2011

[4]梁思雨,杨光,白翠瑾.体育行为对改善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作用[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1(04)

[5]梁利民,著.我国体育生活化探索[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6

[6]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57.

篇9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阅读能力

一、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价值

小学生正处于语言能力学习的黄金时期,在小学阶段进行英语学习,对于小学生的整体个性发展、交际技能的培养和对世界的理解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主要价值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扩展文化视野;(2)促进认知发展;(3)有利于小学生语言意识的提高;(4)有利于学生建立对外语语言、文化和其他国家人民的积极态度;(5)有利于使学生的外语水平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因为外语可以将学生领入一个新的声音世界,带来积极的情感和新发现以及激励学习的精神,这远远超过了单一语言和单一文化的教育局限,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和经历。

传统授课方式中强调词汇积累与语法掌握的模式可能限制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还可能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厌恶学习等情况的产生。所以,必须强化小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

二、小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时表现出的特点

(1)有一定的中文阅读经验,有阅读的兴趣;(2)喜欢想象、猜测,喜欢与他人分享、交流阅读的乐趣;(3)对图片的观察能力强,能观察到故事书中的插图里的细节;(4)拼读能力弱,知道部分常见英文字母的发音就能借助模仿,背诵整体认读单词;(5)词汇基础弱,只知道少数英文单词的意思,依据情景进行知识迁移的意识和能力弱,英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少,但理解图片意义的能力强,能根据图片来理解文字意义,推测故事的发展等;(6)注意力维持时间短、表现欲强、喜欢表演,喜欢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者运用自己的想象力,与阅读材料之间产生互动,参与有自由空间的、创造性的阅读活动。

三、对初学者应该如何培养英语阅读能力

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当前的小学英语在课程设置上改变了传统单词讲授与语法灌输的方法,取而代之以更贴近生活的题材。这种设置使得学习能力相对不足的低年级学生可以在阅读课文内容的同时产生熟悉感,从而帮助他们克服初学语言带来的吃力感,进而使他们能更快、更好地接受教师所讲的内容,真正对英语阅读产生兴趣。例如,典范英语2a第20课,Floppy’s bath,首先通过回忆宠物狗Floppy的习性出发,观察可爱的Floppy平时让人生气又好玩的模样,最后引出今天Floppy病怏怏的表情,把故事引出,从一家人因为Floppy生病而引起的情绪跌落和高涨,体现一家人对Floppy的爱,从而产生对故事的浓厚的阅读兴趣。

此外,必须通过课上课下的共同努力实现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证明了培养阅读兴趣对提升相关能力的重要促进作用。选择一些与学生阅读能力相当的课外书籍、童话故事,让学生观看一些经典的英语动画电影,使学生从重复跟读简单的台词和固定句型进一步发展到对英语文章的阅读产生浓厚兴趣。

2.创设教学情境,丰富学生常识积累

从创设语言环境着手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通过营造轻松而真实的课堂环境,让小学生能在语言学习初期就感受到英语阅读带来的种种乐趣,来实现提高他们英语水平及具体阅读能力的作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的应用还不甚广泛。一方面,部分教师固守原有的授课方式,将小学英语教学变成了单词讲解课,过分强调学生对基础性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对他们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的综合性培养。另一方面,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意识尚未养成,他们对英语阅读的兴趣更是不高,普通的授课模式很难让他们在较长时间内集中高度的注意力。这种情况下,通过创设情境,教师能更好地将学生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当中。例如,在学习“购物涉及有关英美等国家货币”的相关英语阅读内容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拿一些相关的货币到课堂上,让学生切身感受一下这些货币与我们常见货币的不同之处及其自身的特色。通过近距离的接触,帮助学生构建一些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使用货币的画面,并结合课文中的相关内容来看英美人生活中的消费画面,从而让学生形成知识上的迁移,帮助他们更快地融入相关情境。

3.加强课堂交际互动,鼓励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由于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核并不直接表现在应试考试成绩中,于是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在开展相关课程时通常将基础知识作为授课重点,而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放在末位,进而导致课文学习环节转变为分析句法词法的环节。

通过加强课堂互动,学生则能得到更多开口说话的机会。这不仅包括在学习开始前的预习阅读、课堂默读等环节,同时,也包含课文领读、学生互评的部分。通过将学生划分为固定的学习小组,指导他们分角色朗读相关内容,并让学生阅读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知识,会使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激发。

简单来说,将阅读能力的培养从单纯的看书解读能力的培养上升到真正开口朗读能力的培养,不仅能使小学生在学期初期就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也能使他们摆脱“哑巴英语”的学习怪圈,进而从阅读能力中提炼出更高的分析理解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相关英语知识。

4.英语阅读中常见技巧与策略

(1)运用常见的拼读规则,正确读出单词的发音;(2)利用插图,语境等线索来猜测词义,理解文本内容;(3)根据标题、封面、插图和上下文等线索,理解文本的情节或对内容做出预测;(4)丰富常识性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基础;(5)运用skimming,scanning技巧进行快速阅读,准确找到关键信息;(6)运用mind map归纳出文本的主要信息,复述大意;(7)运用comparison,contrast,summary,inference等技巧,对文本信息进行分析等。

篇10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师生关系;障碍;消除方法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它不仅影响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且还影响着师生双方的心理及个性的发展。怎样抓住这些瞬间出现的信息帮助学生正视自我,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关系,既是体育教师面对的课题,又是体育教师的职责。

1 中学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

1.1 单向交往

教师与学生仅保持单向交往,效果最差(图1略) 。

1.2 双向交往

教师与学生发生来回的交往,效果好(图2略) 。

1.3 简单的多向交往

教师与学生保持来回的交往,也允许在正规的基础上学生之间进行交往,效果较好(图3略) 。

1.4 复杂的多向交往

教师鼓励集体中的所有成员(包括教师) ,有来回的交往,效果最佳(图4略) 。

2 中学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障碍成因

2. 1 生理因素(体育运动能力) 引起的师生关系障碍

遗传和生长发育的不同因素造成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从而导致学生运动能力方面的差异。一些学生不能接纳自身过胖、偏瘦、矮小等生理方面的缺陷,产生自卑导致心理失衡,或怨天尤人、或自暴自弃,从而不善于和同学与教师进行交往。

2. 2 恐惧引起的师生关系障碍

个别学生对一些自身不能完成的活动或项目心中存有恐惧,产生逃避心理,如果教师不能发现并提供及时的、适当的帮助,就会使学生产生自卑感,认为教师不理解、不关心自己。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态度也会引起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反应。

图1  单向交往

图2  双向交往 图3 简单的多向交往 图4  复杂的向交往

2. 3 个性因素导致的师生关系障碍

目前的学生,独生子女多。这些孩子在家庭内部与同龄人之间缺乏交往,集体的概念淡薄。有的学生不愿与人为友,不合群,将自己封闭起来;也有的学生具有特别的嗜好,不易被人接纳,从而产生了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交往障碍。

2. 4 逆反心理引起的师生关系障碍

体育教学中,常常出现教材单一,教法单调,内容枯燥乏味的情况,加之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方式方法,只是死板地规定活动内容,机械地组织活动方法,缺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一味地要求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却不注意对学生进行诱导和启发,不善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进而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逆反心理。

2. 5 教师的“霸权”引起师生关系障碍

体育教学中,教师的“霸权”主要表现为:1) 语言霸权;2) 情感霸权;3) 思想霸权。

2. 6 教学评价不当引发师生关系障碍

现代体育教育提倡评价多元化,学生评价不再由教师一个人说了算,而是一个群体决策的过程,这个群体由教师、同学、家长、社会评价机构、学生个人等构成。长期以来,体育教学中形成的以体育教师为单一主体的评价方式,与现代体育教育体制形成巨大反差,难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引发师生关系障碍。

3 中学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障碍的消除

3. 1 克服自卑心理,提高交往意识

体育教学中,各种动作的练习都要通过身体活动来体现,练习中会产生许多生理反应,如疲劳感、疼痛感、酸胀感等,同时引发一系列的情感体验,如怕苦、怕累、怕伤、怕动作完成得不好或速度不快而被同学嘲笑的消极思想。长此以往,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会产生自卑心理,没有了自我表现的欲望。因此,教学中可采用个别对待、因材施教的原则,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同时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参与布置练习场地,在心理上有所准备和适应,并且不断加大难度,在同学的帮助下共同完成练习,最终达到自己独立进行练习的目的。这样做一方面加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2 加强心理相容,促进人际关系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否充满爱意和关切,都会对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影响,其作用直接反映在实际的教学效果中。在遇到难度较大的练习时,教师要加强保护和帮助,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完成动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锻炼热情和积极交往的情感,同时树立自己在学生心目的良好形象和确立威信,靠自身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教育学生、鼓励学生;切实做到尊重、关心、爱护、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就能保证体育教学和育人活动的正常进行。

3.3 提倡合作,避免消极影响

由于体育竞赛本身是竞争性很强的活动,在为了一个集体的共同目标时,几个小组之间可能出现竞争,小组内部成员则会出现高度的合作。体育教育中学生间的相互交往,不仅可以密切同学间的关系,发挥每个人的体育特长和动作技能,还能发挥体育特长生所独具的积极影响和作用。体育教学中,学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除了教师的引导外,还应该注重团体间、小组间、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在不同时期、场合都应强调真正有价值的竞争,强调两者之间的相互补充。针对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选择对学生个性发展有利的一面,避免消极的一面,让每个学生都健康发展。

3.4 拓展教材与教法,培养交往能力

在教师确立各个学习内容的学习目标后,课堂教学就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起主持课堂教学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情感支柱。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困难,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往和沟通。

3.5 消除“霸权”现象,重绘体育教育的色彩

同构师生平等表达的空间,消除语言霸权。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教师都要跨越与学生的年龄、地位、身份、经历、经验的鸿沟,学会“倾听”,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让师生之间在知识和精神方面形成碰撞、接纳、融合的共生状态。托起学生的个性化平台,消除情感霸权。体育教学中要避免学生盲目产生“从师”、“从众”的心理,要敢于挑战教师、挑战同伴、挑战自我;同时还要避免练习、活动形式单一,要通过激励、竞赛、游戏等手段让枯燥的练习内容轻松与快乐。让思想冲破牢笼,消除思想霸权。不仅是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思想要冲破牢笼,走下“神坛”,放弃“权威”,构建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落到实处。

3.6 创建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营造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

体育教师要跳出对学生评价的单一、固定的模式,评价方法向多元化发展,采用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生成长记录等多样、开放的评价方法,了解学生的优点、缺点、潜能以及发展的需要,不断地对原有的评价方法进行完善,并尝试运用成长记录评价、日常行为观察、实践操作等新型的质性评价方法,努力创建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营造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消除师生之间因评价不当而产生的障碍。

3.7 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优化师生情感关系

3.7.1 利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优化师生情感关系一方面要求体育教师具有高超的管理水平。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机制,训练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管理的灵活性,促进体育教学的开放和民主。另一方面也要求体育教师具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还要不断完善个性,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不断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让自己具备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的优秀品质,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3.7.2 选择适宜的谈话地点

心理学家拉尔夫·泰勒著名的试验“居家优势”证明: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与人交谈比在别人的环境中交谈效果好,更能说服别人。对学生也是一样,和学生谈话前,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一个对教师自己有“优势”的地点,这个地点往往就是办公室。把学生找到办公室,这本身就有一种环境优势和心理优势,说服学生不就更容易了吗?

3.7.3 选用良好的教育方法

1) 多用商量的口气和学生谈话。2) 采用先扬后抑的方法,把批评寓于鼓励之中。3) 关注学生的感受。

3.7.4 严禁使用学生厌恶的谈话方式

经过调查,学生厌恶的谈话方式是:1) 唠叨型;2) 迁移型;3) 提审型;4) 揭丑型。

4 中学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障碍消除的心理效应

4.1 有利于改善课堂心理气氛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激励因素,教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学生依赖老师,愿意向老师打开心扉,按老师的指导进行创造性的行动,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应。现代的体育教育更主张师生之间建立双向的信息交流,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4.2 有利于学生的性格发展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如信任他人、尊重他人、宽容、善良、同情、友善、自尊、自信等。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心理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形成社会化水平更高的品质,如助人、有理想等。而不良的师生关系则导致学生孤僻、冷漠、自卑、冷酷、嫉妒等。良好的师生关系将会成为学生今后建立人际关系的一种潜在范式,让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 姚金清. 成功家教50 法[M] . 北京:海潮出版社,1999 ,9.

[2] 耿向东. 教师的科学思维[M] . 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