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市场需求范文
时间:2024-01-26 17:27: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渔业市场需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职业咨询;市场需求;指导发展
引言
我国职业市场需求发展速度快,为了有效的提升就业质量发展水平,努力实现快速就业,针对现有的就业发展,合理的分配职业就业思路,部署良好的就业扩展方向,逐步促进再就业发展水平,明确实际改革发展的重点和稳定标准,提升人民的综合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标准,关注国家重大经济问题和发展水平,合理的完善政治指导思想教育发展标准,实现对之而已咨询市场的拓展,明确职业指导发展情况。
一、职业教育指导思路的需求分析
职业指导教育又被称为职业规划教育,是按照实际就职者的就业需求标准,稳定发展思路,职业发展方向,用人情况进行合理的咨询,指导、分析并帮助整体职业教育过程,逐步开展并推进快速的职业指导发展水平,以全面的考察分析过程进行就业服务的性质分析,强化整体认识水平,明确实际指导工作思路和策略标准,提升改进的实际方式和方法,对各类问题进行实际情况的分析和解决,确保全面的服务质量的提升,强化良好的工作策略改进和实际工作的解决。在个人职业选择上,需要认清实际的自我需求,充分的了解自身的气质、能力、爱好和职员,了解职业工作的标准,弊端、报酬等,按照职业规划、技能条件标准进行预测分析,确定符合实际逻辑判断标准的推断方式和方法,根据实际个人的职业导向标准和相关的作用进行统计合成分析,确保整体显示与概念之间的统一,符合实际自我认识和满足效果,不断为社会提供良好的利益发展要求,提升自我认识的转变过程。
二、开展高效的职业指导措施管理
受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影响,中国的经济往往面临各类改革问题,需要结合实际城市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明确实际增幅和下滑因素。按照高校毕业薪酬标准,合理的分析实际就业率水平,明确实际目标任务水平,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促进职业者的就业、创业发展,实现对职业指导措施的研究。
1.构建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按照企业需求,通过就业发展需求,建立良好的创业实践工作迹地,设立多个职业深化合作模式,借助不同种类的深度合作模式,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企业、不同的汗液标准进行划定,提高职业者的专业技能培训水平,让职业者可以更好的掌握直肠技能,提高其就业竞争实力的发展水平。
2.开展有效的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按照相关就业专业的需求,开展合理的部门负责和教学管理制度,提供良好的改革措施,其中包含组建合理的教学研究小组,重点机构课程小组等,开展有效的就业指导课程,提高职业者的教学满意度和调研水平。
3.构建良好的教学指导体系
按照实际就业指导课程需求,推行有效的课程就业指导模式,以教务、就业指导为组织需求,调整职业者的课程安排,对就业指导的授课模式、授课内容进行调整,确保职业者课程安排的合理性。邀请优秀的教授进行指导分析,为职业者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职业态度。通过演讲,充分讲述个人的经历,结合主题,引导职业者深入的回味和思考,让职业者通过借鉴别人的经验,明确自身的定位标准和职业发展轨迹,提升学员高品质的职业道德发展目标建设水平。
4.开展名人讲座
引导职业者树立良好的职业择业标准,按照职业者的道德就业意向进行调查分析,端正职业者的指导思路和学习态度,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根据自身的能力、特征、兴趣等因素,以正确、有效、合理的价值观念,以良好的符合自身职业发展规划的方式进行学习。
5.开展职业者创业发展论坛建设
按照实际有效贯彻发展的标准,充分落实国家、省、市的就业创业扶持工作,促进毕业实现高品质的就业发展和创业发展,明确人力资源就业创新发展水平的不同,充分开展有效的创业发展措施扶持,以良好的方式,充分提升帮扶政策,不断提升大职业者就业指导的分析过程,结合自身发展职业规划经理,明确大职业者橱创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类困难和不足,从长远角度进行分析,明确实际基层快速发展的经验和分享标准,充分引导职业者合理的利用现有的基本环境和调整,大胆的尝试,找准定位,持之以恒,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识败走婚,摆正心态,以正确的方式谋求良好的快速发展,为职业者树立良好的职业发展认识。
6.建立良好的创业发展基地
为了提升职业人才的培养,创建良好的职业发展创业基地是极其重要的。按照创业发展需求,对创业基地进行选择,以合理的规模进行发展和运营,由学校打造综合性的实训发展平台,为职业者创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思路。按照创业基本需求,对运营管理、财务经济、技术水平、销售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落实,以实在的经营,为职业者提供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充分了解市场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使职业者可以深入的了解各自岗位的不同和技术要求,明确企业发展运作的管理模式,让职业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的专业领域进行特点分析,不断提升实际能力的发展水平建设。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就业解决的关键过程,对职业指导思路进行分析,明确深化实际高校职业服务工作的标准概念,充分的发展政府及社会各界之间的重视水平。按照职业指导发展败走婚进行工作桥梁之间的管理关系的拓展,提升职业高质量、高水平的就业服务发展思路,明确实际供需之间可能存在的各类矛盾问题,以良好的引导方式,提升就业指导的功效,不断提升就业质量水平的服务效果,明确实际就业形势下可能存在的各类矛盾问题。分析高校就业困难与就业服务工作之间可能存在的问题,借鉴优秀先进的指导经验标准,更好的提升高校毕业生实际指导发展和帮助供需效果。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实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廖轶涵.职业与职业指导概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5).
篇2
以市场为导向,适应企业需要,保持自身鲜明特色及其无法替代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所在。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根本特性,在于它对市场利益主体个性需求的针对性及适应性,即职业个性
1、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从瞄准职业个性需求出发。高等职业教育的准确定位是职业,是职业个性的特殊需要。因此,我国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应坚持以适应职业个性需求为目标,以培养职业人才资源为主题,以操作性,应用性学科建设为主线,以改革不适应市场经济个性化需要的职业教育体制机制为动力,采取先培养后录用,先录用后培养,先找出路后招生,先同用人单位签订培训合同后招生,或者定人定向定职培养等多种形式的办学路子。
2、各用人单位,招生院校,招生计划制定部门,组织精干人力深入市场和基层,认真调查和研究,详细摸清各市场利益主体所需职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专业比例,技能构成,变动趋势及总量规模。有条件时,用人单位与相关高职院校或招生计划制定部门签订协议,意向书等,亦可采取由各利益主体根据市场走向及自身未来个性化人才需求上报计划,教育主管部门根据个性需求向各相关职业院校下达招生培养计划的方法,并以这些数据作为高职院校及其主管部门进行准确定位,主动适应积极应变的基本依据。
3、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确定专业设置,进行学科建设。从根本上改变学校按传统思维定势进行学科建设,按现有专业师职力量招生培养的职业教育现状,实行按用人单位的个性需要设置专业,确定课程,进行学科建设,逐步实现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高职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的稳定性与适应性,应变性,灵活性相统一的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根据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类型的需要设置或变更专业,增减课程和增删内容。
4、主动适应个性需求,坚持学以致用原则,科学确定个性和知识结构及其课程设置。坚持学以致用原则,是职业教育的显着特征。学而无用,如同不学。职业教育的卖点,使学生学会做人,胜任职业之事。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以他们在未来职业岗位上有用,够用为宜,同时,还要教会他们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技巧。
5、在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选编,教学内容处理与方法的应用上,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一线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工程,管理等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共同研究商定。对于不适应个性化职业需求的原大纲,教材内容要大刀阔斧删减、调整。不同职业院校不同类型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材。要编写出适合职业特点,针对岗位需要的,反应职业发展变化,以够用为原则的融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为一体的实用型教材。教材要适应学生边学边练的职业要求。
6、对高职院校教师更应突出职业道德责任感、专业技术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鉴于在我国短期内不可能建立各级各类职校各专业师资的培训基地,立足于本校培养,选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或许更符合个性化实际。选派优秀教师去国内外学校,企业进修,聘用有实际技能的一线高级技术骨干,工程技术专家和高管人员作兼职教师,教授等,都是省时省力省费用的有效途径。
二、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权利,激发学生自身潜能与积极实现个人价值,满足用人单位的个性需求
职业高校教学是以未来职业要求为目标,以学生的个性发展、终生发展为主线的教育。高等职业院校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尊重学生个性价值及人格尊严,使之主动完善自我。在实践教学中,兼顾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如请发明者,研制人给学生作报告,引导,鼓励学生重视和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为职业创造打下基础。职业教育实行学分制,鼓励学生勤工俭学,为他们尽早适应社会独立工作提供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更多,更大的个性发展,实践锻炼机会。通过勤工俭学,基地训练与单位实习,培养他们对环境适应能力和机遇意识,职业能力与自立精神,竞争能力与协作精神,职业行为能力和职业法规意识等,以名副其实地反映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
篇3
美观大方、新颖别致的产品外包装是促进产品与消费者之间产生亲和力的有效方法。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很多商家为了使自己的产品能在市场领先于同类的其他产品,都不惜重金,在产品的外包装上大做文章,紧盯市场,将包装与商品融为一体,积极发挥商品外包装在生产、流通、销售和消费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近几年我国乃至世界经济迅猛发展,设计专业人才成为社会的紧缺人才,全国各大专院校也瞄准市场需求,纷纷开设各类设计专业课程,培养适应时展,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类设计专业人才,对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来说,这应该是形势大好,前途一片光明了。然而,近几年设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似乎根本没有受到社会和市场的青睐,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没有经常走向社会,走进企业做全面的市场调研,面对工作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设计作品时仅仅从美术的角度考虑,没有考虑市场需求,没有考虑到自己的专业要与商业接轨,以至于设计出来的作品让企业主看了直摇头。他们根本就不了解商业设计的要求,他们的创作思路还是停留在学生时代,创作出来的作品根本就不能让市场所用,大多数学生都要重新经过社会培训后才能独立工作。
很多应届毕业生走上社会,从事工作后发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着很严格的要求,他们不懂、不会、不了解的东西太多了,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很多知识都是理论性的,现在要将这些理论用于实践,简直是困难重重,很长时间都不能适应社会要求,感觉到工作和生活压力都很大。通过和毕业生的交流,笔者认为商业设计的目标是销售产品并为企业创造价值,建议教师教学时要寻求设计的合理性,而非张扬设计师的个性。包装设计是一项理性的工作,我们要引导专业学生通过参与市场调查来保持这种理性,通过研究产品、消费者和销售环境等来制定设计策略,用明确的策略指导具体的创意和设计,并监控制作流程来实现设计效果。专业教师要结合自己的商业设计工作经历,在包装设计这门课程必须与商业要求接轨的理念指导下,通过将包装设计的商业操作模式引进到教学中,结合设计教学理论,进行探索和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中就能模拟商业项目进行设计思考和执行,对开拓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都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要想使所培养的学生能成为设计行业所需要的有用之材,就必须要让设计教育充分地与社会和市场需求接轨。
包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如何与市场需求接轨
当前,很多高校都将包装设计划分在平面设计专业里,安排4个学年授完全部课程。教师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将所有课程分为3个阶段进行课堂教学,一二年级时主要教授学生学习一些有关包装设计方面的基础知识,而且重于理论教学,在教学中要贯穿讲述关于包装的国内外发展史以及名人传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专业课程有了兴趣,这样就为以后几年的大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学三年级是最关键的一年,这一年主要让学生学习产品造型设计,很多难点、重点知识都集中在这一年授完。到了大学四年级,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系统的包装设计,要求学生灵活地综合运用整个大学阶段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独立完成一个系列的包装设计,并且强调包装设计与市场需求的关系。老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知道设计与商业的关系,注重设计策略,要深知这是整个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我们在做设计策略时不仅要重视商业需求,还要保持操作灵活性,有时是颠覆,有时是提升。例如华丰“魔法士”干脆面的包装设计,我们原来包装强调口味的做法,创造出具有神秘色彩的“魔法士”品牌,并设计出一系列卡通形象,将产品的吸引力导向于趣味性和想象力。当利用包装设计将这种创意充分地传递给目标消费者时,产品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在两年不到的时间里快速跃升为国内干脆面第一品牌,以接近50%的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于对手。现在“魔法士”已经成为校园渠道第一品牌,其干脆面产品年销售额达人民币十几亿元。
“白猫”洗洁精项目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个品牌产品是新包装。客户建议简化“猫头”标志,甚至尝试拿掉猫头将品牌做成字标。然而通过消费者调查我们发现,“猫头”标志几乎是人们认识白猫品牌的唯一要素,产品如果没有猫头标志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风险。最终“白猫”公司决定采取“提升”策略并获得了客户的支持,在不影响原有识别的前提下,优化“猫头”标志、提升品牌形象、整理卖点信息,最终创造出让消费者熟悉但又更新颖的白猫洗洁精新包装。新包装上市后不到3个月,产品销量增长超过20%,给国内最老牌的洗洁精带来新的活力。
据最近的《IMI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年鉴》调查显示,消费者选择产品时的考虑因素依次为价格适中、有名的牌子、产品功用、购买方便、广告影响、有优惠条件、别人推荐、包装吸引人、单位发的、其他。可以看到,“包装吸引人”排在第八位,似乎并不重要。但我们从这个结论中获得的启示是:包装非常重要!因为大部分消费者关心的因素,在终端都需要通过包装来传达。实际上很多企业都有过包装好看但不卖货的经历,通过市场调研,我们发现有很多成功案例表明通过改进包装能使产品销量获得大幅提升,精美的、有创意的包装能吸引很多客户,很多企业在没有充足广告宣传预算的条件下,因为设计了更有竞争力的包装,从而使产品成功摆脱了低级的市场价格战,获得了良性的成长。实践证明有策略的包装设计,能将产品的优势信息更好的整理和开发并通过画面进行有效的表达,让包装具备更好的自我销售力,成为产品最好的推销员!
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环保理念也是设计人员应该需要重视的一个重要元素,包装设计产品适应环保要求了就有市场销售空间,否则就会被市场淘汰。例如:雀巢饮用水的设计策略并不是将包装豪华化、概念化,而是给包装瘦身—新包装在瓶身的醒目位置标注“力助环保雀巢有心,新包装较旧包装减少熟料22%”。以调整瓶身结构及降低瓶盖高度,来减少熟料的使用,既为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获得利润,也在消费者中提升了品牌形象,获得了效益和口碑的双赢。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笔者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一句话,设计作品时,一定要纵观市场,考虑市场需求,设计出有市场价值的作品来。
为了与商业要求接轨,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设计专业人才,很多大专院校的培养目标都很明确,都有意识地将学生培养成商业设计师。因此,教师要结合商业要求授课,授课时不能偏向工艺美术设计方面,要引导学生知道设计主要是服务于商业的,也就是说,先有商业要求,再有设计师的创作。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意识到追求专业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市场细分的需求,也是一个设计师、一个设计团队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里,能够进行持续提升的需求,要将主营业务锁定在策略型的包装设计上。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懂得专业设计公司不应依赖产品的广告宣传,也不能仅仅停留于画面表现,应该基于广泛的消费者及市场研究,设计目的要符合市场要求,用策略指导出有销售力的包装设计。比如设计师为一个新产品设计包装时要通读产品简报,了解产品的名称、特点、规格大小、预计价位、目标消费群、主要销售渠道、主要的竞争产品等基本信息,这就需要设计师在设计之前花时间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新产品以及相关的市场情况,基于观察研究的结果制定出设计策略,深入考虑怎样利用包装最好地展示产品,然后有的放矢地去精心设计。设计时,除了要考虑色彩、形状、大小、材质等影响外在美观的因素外,更重要的还要考虑到消费者的购物心理。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就能适应市场要求,就有商业价值。社会实际工作经验和国际交流的经历促使我认识到我们要将设计的商业理念引入课堂教学中,引导设计专业的学生要有很强的商业意识,结合市场需求对学生进行设计教育,并且始终贯穿其中,在学校就要培养学生的商业意识,让学生头脑蕴含商业观念,在课堂教学时还引用公司运作模式,有时甚至还邀请社会上的设计师走进我们的课堂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这样不但使学生的社会经验得到了培养,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设计技巧和能力,这样就为他们毕业后从事包装设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
篇4
从我国整体情况来看,我国劳动力的供求基本在一各比较宽松的局面,也就是我国的工作岗位要略微大于求职人数。从现代城市就业情况看,大部分就业仍然面临中严峻的形式,高校毕业生、失业工人、农民工等都面临着求职的困难。毕业生方面,这几年我我国的高校毕业生都维持在700 万人以上;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一部分企业遭到市场淘汰,从而增加我国的待业人口数量;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农民工的数量不断增加。从这方面看,城市就业面临严峻的问题。
2 职业咨询市场兴起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适应市场的需求,咨询市场行业应运而生,并且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职业指导师的发展。职业咨询市场的兴起和职业指导师的出现,对求职者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职业咨询市场与职业指导师行业的兴起,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2.1 求职者的就业压力增大
城市人口不断增多,热门行业的工作岗位竞争激烈,供不应求,偏冷行业不适合个人发展,待遇不好。这些都是造成城市人口就压压力大的原因。在巨大的求职压力下,职业咨询市场可以为求职者提供相应的服务,使求职者能够清楚的看到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结合求职者自身的具体情况,经过分析,引导求职者找到相应的工作,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
2.2 求职者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是驰骋职场的指路灯,是完美职业生活中重要的导航。随着人们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对职业都有着明确的目标,而规划则是达到目标的重要措施,对职业亦是如此,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只有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够一步一步的达到职业目标。职业咨询市场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解决求职者所提出的问题或者顾虑,帮助求职者完善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2.3 社会发展的产物
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人们的工作生活不断扩散,衍生出多个行业。由于行业的多变和复杂,普通的工作者已经不能够有效的掌握各行各业的具体发展状态以及发展前景,从而不能准确的对自身的工作进行定位,这就需要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对各行各业进行分析,从而为更多的求职者进行服务,职业咨询行业由此诞生,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3 职业咨询市场与职业指导师的重要作用
3.1 职业咨询市场与职业指导师
(1)职业咨询市场
职业咨询是指:为包括求职、就业咨询、职业规划等相关提供咨询的服务,咨询问题通常分为选择职业、求职技巧、职业提升等三大类,求职者可根据自身需要询问相关问题。职业咨询市场是指:以提供相关职业知识咨询为主要服务,并且收取相应资费,由咨询者和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构共同组成的一个经济交易环境。职业市场的产生有效的解决了人们的就业问题,为用人单位与求职者提供了纽带作用。
(2)职业指导师
职业指导师是指:为求职者求职、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专业人员。
(3)两者间的关系
职业指导师和职业咨询者是职业咨询市场的主体,职业指导师是职业咨询市场里的卖家,职业咨询者是买家,两者在职业咨询市场中属于知识的交易关系。
3.2 职业指导师主要工作
(1)调查分析社会职业变动趋势和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2)_开展对劳动者个人素质和特点的测试,并对其职业能力进行评价;(3)帮助劳动者了解职业状况,掌握求职方法,确定择业方向,增强择业能力;(4)向劳动者提出培训建议,并负责向就业训练机构推荐;(5)对妇女、残疾人、少数民族人员及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专门的职业指导服务;(6)指导用人单位选择招聘方法,确定用人条件和标准;(7)为在校生的职业指导工作提供咨询和服务。
4 发展职业咨询市场的重要意义
(1)增加我国就业岗位
职业咨询行业是我国新型行业,现代的市场发展使职业咨询行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前景。我国是人口大国,求职者基数巨大,职业咨询市场的发展,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以及大量的职业指导师,根据我国的培养目标,我国职业咨询市场对职业指导师的需求量大概在200 万左右,因此,发展职业咨询行业,能够解决上百万人的就业问题。
(2)促进个人和用人单位的发展
职业指导师为求职者提供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中对职业的问题,同时,职业指导师还能帮助求职者挖掘他们的潜能,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这对个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个人能力与素质提高的同时,在工作中就能发挥了他们的个人优势,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提升了工作效率,促进用人单位的发展。
5 职业咨询市场与职业指导师的发展趋势
5.1 职业咨询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用人单位和企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落后的企业已经遭到市场的淘汰,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稳定发展,不仅要具有先进的设备、完善的管理制度,对用人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我国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失业工人、农民工等求职人员想要获得适合的工作,但对于市场职业的发展、自身定位等都不明确。因此,用人单位以及求职者都依赖着职业咨询所提供的服务,而目前我国这个行业还属于起步阶段,行业的不断扩大是大势所趋。
5.2 职业咨询市场惯例逐步完善
每一个行业交易都有着一套自身运转的惯例,而对于起步不久的职业咨询行业来说,行业惯例尚不完善。我国目前的职业咨询通常以职业咨询师为中心,对外进行单个或者多个求职者教学,对咨询费用、课节市场、服务目的等都没有明确的管理规范。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所遇到的问题也将会越来越多,没有相应的解决对策不符合市场要求,完善行业内相关交易惯例规范,是行业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
5.3 职业指导师专业性要求更高
从目前我国职业指导师的生存状况来看,大多数的职业指导师待遇丰厚,没有竞争压力。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职业指导师数量会不断的增加,这导致行业竞争也将越来越大,人们对职业指导师的选择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职业能力,对职业指导师的专业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指导师不仅要具备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哲学等知识,还要随时对市场动态进行分析,而且还要拥有足够的耐力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只有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才能在短时间能有效的帮助求职者解决其对职业的疑问、挖掘其身上的潜能。
篇5
一、高等职业院校新生的特点
(一)高职新生思想和行为方面的特点
由于高校持续扩招和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90后享受高等教育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作为高考录取的最低层次,高职新生的入学成绩差别很大,分别在500多分到100多分的区间之内。但是他们普遍存在着挫折感和自卑感,要么就是从小就是所谓的“差生”,在应试教育的培养模式之下,十几年来生活在“好学生”的阴影之中,很少得到学校和家庭的认同和鼓励,对大学生活和职业规划缺乏信心和憧憬。要么就是在高考中发挥失常,掉入到了专科分数段,以前为自己描绘的美好的前景忽然间破灭,陷入深深地懊恼之中不可自拔。
因此,新生便出现了两种极端的行为模式。一种就是“把大一当高四”,以“升学”作为最终目标,自觉延续高中学习生活,只认课本知识,依然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夜以继日的保持“学习热情”,追求各门“好成绩”,成为所谓的“书呆子”。另外一种就是“放任自流”型,本身就缺乏对学习的热情,进入大学,发现不再有老师的逼迫、家长的唠叨,加之手头有了“生活费”,开始大胆地尝试“新鲜事物”,逃课、网游、抽烟、喝酒……成为“除了学习什么都干”的“挂科”一族。
(二)高职新生学习能力方面的特点
高职新生往往不属于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强的“聪明学生”,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而自控能力差,加之从小就上网,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强,但分析和辨别事物能力较弱。因此,他们往往习惯于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自主拓展全方位技能、素质的意识和动力。在高职教育中,扮演着“等、靠、要”的角色,根本谈不上学习的主观性、能动性。
(三)高职新生职业规划方面的特点
高职教育应该按照企业的标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新生往往不了解社会和行业的现状与运作模式,加之对自身特点适合什么样的岗位缺乏认识,在报志愿的时候,一般是由家长代劳。进入大学后,在接触专业知识时,才发现不喜欢、不好学,产生畏难心理,从而把“考过”当做唯一的目标,更谈不上建立自身的学习和职业规划,为符合企业的要求量身打造自身的职业素养了。
二、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缺陷
(一)新生教育“快餐化”
现在的高职院校往往采用“2+1”模式,要在四个学期内完成所有的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根据上级要求,公共课部分比以前大大扩充,“形势与政策”“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廉洁教育”等成为必修课。而专业课又要求大大增强实训和实验环节,直接造成了从入校开始,高职生的课时非常紧张,周一至周五一天八节课成为常态,甚至周末也被占用。因此,各院校不得不进行“快餐化”的新生教育,在军训的同时,用最短的时间内将校规校纪、学生守则、专业剖析等内容集中灌输,以求尽早“开课”。在如此紧迫的状态下,学生只能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很快就抛置于脑后,根本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新生教育“公式化”
在新生教育的形式上,一般流行的是院校大会动员、系部开会专业剖析、班级小会学习的“会连会”的公式化模式。辅导员往往同时接手多个新生班,入学组织工作本身就已经琐碎、复杂,没有精力深入了解每个新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从而进行一对一的专项辅导,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只需要准备一两场报告即可,而广大的专业教师都与新生教育无关。这种模式,使得新生只能被动地奔波于会场之间,难免产生单调、枯燥的感觉,根本谈不上理解和消化。
(三)新生教育“短视化”
因为高职院校的入学教育往往只持续一周左右的时间,而后就是繁琐的日常教学管理,校方只把这段时间作为过渡期,认为不出大乱子,迅速通过就好。既没有打响第一炮的准备和足够的重视,也没有设计好新生教育和教学工作良好的衔接,造成生硬的过渡。而新生对于学校和大学教育模式知之甚少,绝大部分同学是第一次离开家长的管束和呵护,在彷徨和小心翼翼的行为模式下,还没有暴露自身的特点,也提不出相应的问题和要求。如此下来,双方都存在着“短视化”“表面化”的毛病,使得新生教育很难在深层次取得效果,达不到其应有的真正目的。
三、为适应时展,必须加强的新生教育的要点
(一)明确告知新生大学与高中人才培养模式的区别和原因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的“供应商”是高中,但现今的教育模式,大学不是直接到高中招生,学生也不可以自主申请高校入学资格,而是通过高考分数层层筛选、录取。按照“需求”决定“供给”的市场经济原则,要求高中的“产品”就是会考试的学生,成绩和升学率也就成为评定“名校”“名师”“好班”“优秀学生”的必然标准。在这种应试教育模式下,高中学生必须把“提升分数”作为唯一的学习目标,概念、原理、公式的强记,辅以做大量的模拟试题成为主要的学习方法。
由此引申,大学教育的出口是社会,尤其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产品”主要是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当然不是需要只会考试的“书呆子”,而是拥有“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中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不只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更注意在校生的“岗位实践能力”“社会生存技能”“综合人文素质”的全方位提升。在入学教育过程中,必须使得新生充分的理解迎接他们的新生活与之前的巨大差别,初步建立锻炼全方位能力的目标和信心。
(二)详细讲解本专业对应就业岗位的人才需求
高职新生一直生活在学校环境中,与社会和今后要从事的职业严重脱节,根本没有成为社会新鲜人的任何能力和心理上的准备。因此,在入学教育中,一定要重点介绍现今人力资源市场和本行业人才供需状况,明确阐述本专业毕业生将要从事的初始岗位群和发展岗位群,从而引出这些岗位所需的职业核心能力和所要考取和建议取得的相应职业资格或等级证书。只有这样才能使新生从思想上彻底接受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三)充分解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于提升在校生综合能力的步骤和方法
1.知识目标
要使得新生了解知识目标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这部分内容是要靠传统的课堂教学完成,包括公共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特别要强调如果新生有下一步升学的理想的话,要特别注重知识目标的达成。
2.能力目标
这部分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指的是下一步从事相应初始岗位所必须拥有的实践、动手能力。方法能力包括逻辑感知能力、创新意识与能力;具有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策略设计能力;制定工作计划能力等。社会能力是指具有责任意识、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的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职业道德意识,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能力;诚实守信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等。这些目标的达成主要是靠大量的实验、实训环节和综合项目实现。
3.素质目标
素质目标是指学生毕业后拥有在社会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基本素质。包括高尚的道德品质、优良的科学人文素养、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等。这些素质的提高,学校主要会采取专项培训、专题报告、社团活动等方法进行培养,并鼓励新生利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图书,关注各方面新闻报道,参加社会实践,提升口才和社交能力,努力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姬彦巧.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柔性制造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讨 [J]. 职业・下旬,2012,(1).
篇6
【关键词】动漫产业;教育改革;学生就业;高校动漫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172-02
中国的动画产业虽然远不及日本、美国等动画大国,但如果提到产业的发展和进化,就要深究中国动画发展的兴衰与成败。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动画不乏优秀作品。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那时就让我们看到了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片,无论是制作水准,还是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的中心思想,即便是以当前市场的要求来看,这些作品在各方面也都是符合标准的。在那个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作品成为了中国动画的标杆。不过,那时电脑还没有普及,资料乃至资讯也不丰富,对于动画的学习,只能口传心授,对于动画技术的掌握,也仅仅局限在一小部分核心动画人的手里,很难传播。
中国动画产业真正走向繁荣是在2000年。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个人电脑走进家庭,资料的获取与学习都变得更加容易,同时无纸化的动画软件功能也变得越来越成熟,让人们接触动画制作变得更加方便。一时间,中小型的动画公司、工作室遍地开花,服务于电视台、机关机构,甚至是个人用户。加上国家对于这种高新产业的大力扶持,在全国各地的高新园区都出现了动漫基地,全民真正进入了“动画时代”。
由于发展速度过快,动画公司也过于密集集中化,但是却提供了数量庞大的工作岗位。面对大量岗位空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到这个行业中。高校的动漫教育课程虽然自成体系,但是并没有把学生培养成适应岗位的人才。很多动漫专业的毕业生,其专业技术水准远远达不到公司的从业标准,因此出现了“就业难”等问题。
针对当前动画产业多变的就业情况,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所能做的就是从学生素质方面进行提升,以提高应届毕业生的专业水准为基准,针对整个产业的人才需求来进行“特种”动漫人才的教育。
高校动漫专业的学生,根据自身专业水平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多年学习美术,基本功扎实。针对这类学生,要全面进行培养,重点进行加强。该类学生专业基础较好,对于各类物体的结构把握都相对较好,再加入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速度更快,可以说事半功倍。该类学生其实最应该注重的是学习态度,不骄傲、不自满才能保证这类学生在日后的就业环节中不会出现偏差。对于美术功底较好的学生,比较适合从事动画、游戏概念设定、分镜头设计、插画设计等职位,这些职位强调的是创造性。因此,在学习期间,除了基础教学之外,还要注重最新资讯的了解和最新技术的掌握提升,把培养创造力放在首位,多去开阔眼界,提高自己毕业后的起点,以便在求职的时候能够在动画行业从事相对较高级的职务。
此外,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还可以进行部分游戏策划类别的课程培训,有美术基础作为辅助,再掌握游戏策划和设计的相关知识,日后可以把游戏策划师作为自己的一个职业方向,在这方面会大有可为。同时,对于影视美术方面的课程与资料也可以关注,将来可以从一名动画从业者转为影视剧的美术设计。
第二类,大部分都是经历了高考加试前的冲刺学习,有一定的造型基础,具备一定的应试能力,但是缺乏从小的美术熏陶,或多或少在理解以及创造力方面有所欠缺。这类学生对于动漫方面的兴趣可能并不太强,对于相关的技能知识或者资讯的学习会相对被动。他们通常以顺利就业为目标。因此,一个能够驾驭的职位就相对比较重要了。在对这类学生进行教学的活动中,首先需要培养其兴趣,让他们从心理上接受专业知识,并且能够主动去了解学习。其次,通过拓展性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专业知识的扩展职业,如除了传统动画之外,还可以从事哪些工作,并且待遇还不错。一旦学生发自内心地对专业课产生了兴趣,那么,对于知识的索取会变得更加主动,教学活动的实施也会变得更加轻松。在专业课中,可以引用当前市场比较热门的实际案例,作为虚拟项目来进行实践。通过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社会调研,去了解市场的需求是什么,对于自己的能力要求又是什么。同时,可以在课下时间,带领学生去参加相关的专业研讨会、沙龙,通过与行业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明确自己未来将要努力的方向。
第三类,由于美术高考前的临时冲刺,专业技能可能较为薄弱,造型基础也存在一些问题。这类学生才是我们需要注意以及关心的。美术基础差的学生不等于能力弱,只是练习的时间较短,在进入大学后,他们可能会因为自己的专业能力不如他人而产生自卑感,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他们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会进步缓慢,甚至会出现不爱动手的情况。针对这类学生,首先需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充分发挥自身的优点,再进行专业技能方面的加强。近年来,由于手机APP市场发展迅速,手机APP或者手机游戏已经普及。这种掌上应用成为了目前动漫市场上衍生出来的最热门的产业,对APP策划、UI设计师和动态演示动画的制作人员有很大需求。UI设计对软件以及美术的功底要求并不算太高,通过对AI以及FLASH的学习可以快速上手,不过对于平面设计以及色彩构成方面的要求甚为专业,因此,不妨对美术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相关平面课程的讲授,以及对色彩构成方面的知识进行引导,以便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顺利从事UI设计行业。该行业目前对于从业人员需求量极大,同时薪资待遇不菲。对于不愿意从事纯动画的同学而言,从事这个行业算得上是个不错的选择。
篇7
关键词:高职;工业设计;工科类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市场需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1-0047-02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间的竞争不仅只是表现在价格和质量上的竞争,更主要地体现在工业设计上的角逐。美国、意大利、德国、日本等世界先进工业国家由于重视工业设计,极大地推动了工业与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我国,工业设计引入较晚,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长期以来我国的产品在世界上一直处于“一等质量、二等设计、三等价格”的局面,设计教育的水平和设计师的素质都远远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加强和完善工业设计迫在眉睫。高职教育层次的工业设计教育主要是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设计人才。因此,工业设计高职人才培养必须以就业和市场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把握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深化教学改革,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取舍,加强管理,形成特色,以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型人才。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是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现设有机械工程系、机车车辆系、运输管理系、电子电气系、信息技术系、经济管理系、人文科学系7个系,思想政治课、体育课2个教学部,3大特色专业岗位群、17个专业、26个专门化方向,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含中职生)。机械工程系工业设计专业是学院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为了依托机械制造产业发展,伴随株洲职教园的建立,使人才培养模式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体系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我们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尝试,认为应依托行业特色,凸显工业设计专业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构建以能力为基础的项目订单任务式教学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走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
明确工科高职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我国工业设计各岗位的人才包括高层设计管理人员、策划人员、研发设计人员(高级设计师、设计师)、助理设计人员(二次设计人员、绘图员和市场调研员)、技术人员(产品模型或样机制作人员)等,而助理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是高职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
众多高校开办的工业设计专业多侧重产品的艺术设计、外观设计或造型设计,而市场上更需要机械工科类工业设计人才,即既能够熟练应用Rhino、3dsMax等软件进行产品外观造型设计,又能熟练掌握CAD、Pro/E软件进行产品结构设计,同时懂得如何方便开模、加工制造的现代工业产品设计技术人才(很多优秀工业设计作品往往因为无法加工实现或者开模加工成本太高而成了“概念设计”)。基于机械制造业聚集的长株潭和珠三角地区对小型机电产品、家电产品、列车内饰设计的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充分分析了工业设计人才的结构层次,并结合市场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与我院办学特色,我们将工业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能在小型电器产品行业与企事业单位的设计部门从事家电产品设计和各类产品的创意与制作,具有造型设计、结构设计、人机工程、视觉传达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在产品设计方面,具有较强的创新设计意识和审美能力,掌握产品造型与结构设计应用软件,具有产品结构造型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工业设计专业在教学中力求搭建“专业+设计项目订单+设计工作室+企业指导”式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凸显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构建以能力为基础的项目订单任务教学的课程体系,融入企业文化意识教育,始终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机制,根据相关行(企)业的现实需要和发展趋势,合理设置、灵活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开发市场化的工科高职工业设计专业(机械类)的新型人才培养方式。
依据市场对工业设计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需求进行专业课程开发 根据对国内外的调研,市场上对工业设计人才职业技能的需求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与良好的沟通能力、草图表现能力、对产品从设计制造到走向市场的全过程熟知能力、计算机辅助软件设计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与工作经验。而我院工科类高职教育的本质就是适应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教育。所以,教学体系的研究应该紧紧围绕如何培养这些职业能力进行。针对工科工业设计高职人才的职业能力,应实行综合化的模块式教学(即将相互关联的课程组合成若干教学模块,以利于相近课程的融合),可将其分为如下几类:(1)工业设计基础类课程模块。讲授视觉思维与要素的基本理论,分析工业设计的基本形式法则和构成、装饰、风格等视觉语言表现及在设计中的应用等。为此设置了《工业设计理论》、《视觉传达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图形设计》课程。(2)工业设计材料类课程模块。讲授工业设计材料学的基本常识及各种材料的基本性能,材料与视觉形态、结构、功能的关系,材料的热处理、加工制造技术等。为此设置了《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并开设了相关讲座。(3)工业设计表现类课程模块。讲授制图的基本原理、规范与方法,各种材料的设计效果表现技法与效果图的绘制方法等。为此设置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素描与色彩》课程,删除了申报专业之初设置的《逆向工程》课程,增加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Rhino+3dsMax+Pro/E),进行产品结构与模型制作,且进行Pro/E软件考证。(4)工业设计方法与创意类课程模块。讲授工业设计方法的主要理论,设计元素、程序、调研、实验方法及设计评价的基本方法,经典设计作品创意案例分析等。为此设置了《产品设计程序、方法及效果图实训》课程,并开设了相关学术讲座。(5)机械加工与制造类课程模块。讲授机械加工与制造,掌握产品设计与实现结合技法,促进设计理念向真实产品转化。为此设置了《机械制造技术与机电设备控制》和《塑性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6)工业设计管理与实务类课程模块。讲授设计管理的基本理论及典型案例,设计市场开发、设计品牌战略和设计批评,设计事务所的有关业务知识,设计市场与消费观念及相关法律知识等。为此,开设了企业专家讲座,并开展了设计调研与实习。此外,还针对市场对人才综合能力的结构需求,整合课程结构与功能,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进行职业素质和技能训练,同时,加强学生机械加工与模具成型能力的培养,促使设计理念向真实产品转化。
改变传统教学环境,建立“设计工作室”,提升学生实训技能,丰富设计经验 我院为确保学生实训教学环节的落实,更好地开展工学结合,在校内建立了“纯隆工业设计工作室”等实训基地。其中,纯隆工业设计工作室(校企合作建立)始建于2009年,下设素描设计实训室、色彩设计实训室、计算机数字化设计中心、产品模具设计与制造分析中心、模型手工制作与快速成型中心、经典设计作品展厅等。除了承担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外,还有针对性地承接各种设计业务,并将其穿插在教学体系中,摆脱过多的虚拟设计,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特色,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和技能。教学在工作室中开展,力争创造与企业或事业单位设计部门相同的工作环境,提前锤炼学生的设计经验,凸显学生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能力。同时,依托株洲职教园的建设与学校的大力支持,计划在2~3年内投入注册资金建成工业设计校办企业。
进一步加强合作企业群的建设,接受“设计项目订单”,开展项目任务式教学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工业设计综合能力,我院与多家企业有合作式订单业务(如广铁集团、南车时代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广东纯隆实业有限公司、上海艾汐设计咨询、佛山市南海坚尔电器有限公司等),已经完成列车座椅设计2项,列车内部装饰设计4项,并设计完成投产电磁茶炉外观与结构设计8项,承接4项家用电扇产品设计项目以及20余项平面设计任务,年均企业横向项目进账金额20余万元人民币,并与企业达成了长期合作意向。在订单任务式教学中,利用学生团队设计出各项目方案(项目任务式教学的成果),由企业挑选、定案,并由企业生产推向市场。同时,设立了工业设计奖励基金(由合作企业群出资),奖励优秀作品学生设计团队。今后将继续开辟一定数量的合作企业群,接受工业设计项目订单,力争每位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完成3~5项企业工业设计项目。
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企业设计师对工作室进行“企业指导”的长效机制 结合工业设计能力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我院与合作企业构建了设计师进课堂教学的长效机制,除了每学期的现场专家讲座外,还聘请专业设计师进入课堂给学生讲授一门专业课程(“百名技师进课堂”项目),讲解最新设计作品的剖析与任务教学,介绍产品由设计到面市的全部过程,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现场作业经验,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实际技能。此外,还定期开展学生赴企业进行项目设计、顶岗实习等校企互动,强化学生的现场实践技能,结合项目“订单式”的培养人才要求,广泛参加国内外工业设计竞赛、机械(结构)设计大赛,提升专业形象与品牌地位,进而提升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紧密围绕市场需求培养人才,融入企业文化教育,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机制 国务院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第十条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并规定高职院校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时间不得少于半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提出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工学结合教育将是今后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方向。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最基本途径就是走出校园,到企业中去,与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实际相结合,实施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工学结合能使学生接触到企业第一线的真实情况,能感受到企业的文化氛围,使学生获得对企业文化的感性认识。通过这个渠道,既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又能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有利于增强高职学生对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在实施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努力探索,比如,发展更多的合作企业、开展合作项目研究将是下一步的重要工作;如何使学生在设计项目中充分发挥创意思维;纯隆工业设计工作室作为商业化设计公司如何进一步运作,更好地利用它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如何拓展校企合作的途径,开展更广泛的校企合作教育等等,都需要认真研究,勇于探索与实践。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工业设计高职教育市场化学习的理念,应包括以教师为中心的职业教育思想。首先,在引进教师方面,应确立能力强的教师是市场化工业设计办学主体的观念,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重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创造开展各项学术交流活动的条件。其次,教师本身必须进一步了解和钻研工业设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特征和前景,提高对高等工业设计职业教育的认识,增强责任感,自觉地在实践中学习,全面发展自己,更好地胜任教学工作。学校可以吸引国内外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加入到高等艺术设计职业教育的队伍中来;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再培养,为青年教师定方向、定目标、定措施,并根据教师的发展状况及时加以调整,使之成为工业设计职业教育的主力军。外聘教师是工业设计高职教育不可缺少的师资队伍的组成部分,也是缓解“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的有效方法之一,应加强兼职教师的管理,建立外聘教师信息网,保持兼职教师的相对稳定性,以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马树超.强化市场导向意识,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德国“学习领域”改革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0):6-7.
[3]林晓亮.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主线的高职课程体系[J].职业技术教育,2006,27(29):47-49.
[4]桂元龙.关于高职高专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33):91-92.
[5]骆沙鸣.创办设计专业大学,助推我国工业转型[J].教育与职业,2011(19):6-7.
[6]倪江忠,王力夫.高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体系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7(6):49-50.
[7]王凤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本建设的任务[J].职业技术教育,2008(2):58-59.
[8]缪宁陵.国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J].职教论坛,2004(12):62-64.
[9]余克泉,彭泽立,李洁.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专业+项目+工作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7):39-42.
[10]卢小平,童遵龙.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及建设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31):49-51.
[11]柏育红.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双师建设比较研究[J].高教探索,2008(4):57-61.
篇8
关键词:行业需求调研;素养和核心能力;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2
通过短短两个多月的专业行业调研活动,三亚学院全体营销专业教师积极利用自己的资源,联系近50家国内企业,发放和收集问卷,进行行业需求实地调研,随后,又开展了进一步的更广泛的行业需求调研、对近200家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了文本调研,通过对这些企业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解了市场营销专业行业用人标准,明确市场营销相关岗位任职资格和任职标准。通过以上的调研,得到了许多宝贵的信息,对于下一步的课程体系的改革、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确定,有了比以往更为明确的把握,对于企业要求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核心能力有了较清晰地认识。
一、调研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收回180余份调研问卷,由于时间原因,进行数据分析的问卷总数156份。与企业高管进行多次访谈和座谈,使得调研结果数据可靠性大大提高。
随后,对近200家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了文本调研,通过对这些企业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进一步明确了行业需求;通过招聘网站和其他平台,了解了市场营销专业行业用人标准,收集和分析了市场营销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明确市场营销相关岗位任职资格和任职标准。
1.调研目的
通过行业人才需求的调研,不同高校的尤其是同类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情况,以及通过对于市场营销近800名往届毕业生的走向的了解,通过招聘网站和其他平台,了解了市场营销专业行业用人标准,收集和分析了市场营销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明确市场营销相关岗位任职资格和任职标准。由此初步确定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素养和核心能力,进而为进一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编制课程地图打好基础。
2.调研范围
本次专业行业调研包括几部分。第一部分是企业实地调研和问卷调研等。其中海南本岛企业有20家,岛外企业21家。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企业规模不等,50人以上的居多。企业类型包括制造业,贸易运输行业、通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传媒业、房地产、汽车服务以及新兴的互联网+企业。本次企业调研问卷分部门主管和企业高管组以及员工组,主管组设置更多的开放性题目,员工组主要以客观选择题目为主。主管组收回有效问卷20份,员工组160余份,由于时间关系,录入数据136份。
第二部分文本调研,其中调研企业通过查看前程无忧网,智联招聘网,中华英才网,应届找毕业生网等,将企业分为了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等5种类型;分为了互联网/电子商务、传媒、地产、电器、电信、服装、机械、基建、教育、金融、零售、能源、汽车、日用品、食品、物流、生物制药和综合等18个行业类型来对市场营销专业进行分析。地域上,包括珠三角、长三角、西南、东南、华中、华北、东北和西北以及海南省。文本调研企业200家。
3.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取访谈法、问卷法和座谈会以及文本调研等方式。企业实地调研采取访谈法面对部门主管和企业高管,问卷法面对员工组。座谈会是利用管理学院与中粮海南可口可乐合作的机会进行,与该企业总裁、人力总监以及营销区域经理进行座谈,探讨企业对于三亚学院学生的看法,毕业生素质和能力等内容。通过企业实地调研,获得了行业需求的宝贵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查看招聘网站和其他平台的文本调研方式,了解了近200家企业市场营销相关岗位任职资格和任职标准,了解了市场营销专业行业用人标准,收集和分析了市场营销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明确。毕业生走向采取了问卷调研方法。
4.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企业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以及文本调研等,包括对于部门主管和企业高管的行业需求问卷访谈和对于营销部门员工的行业需求问卷。问卷调研内容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对营销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情况,企业管理者关于人才培养的观点(人才规格与标准等),营销专业应该具备基本素养与核心能力,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重要程度排序等。通过查看招聘网站和其他平台的文本调研方式,了解了近200家企业市场营销相关岗位任职资格和任职标准,了解了市场营销专业行业用人标准,收集和分析了市场营销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明确。
二、调研结果分析
总结而言,通过调研,企业要求的任职资格和标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要求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和实践工作经验。通过调查发现,企业选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时,不仅注重学历与理论知识,更注重其实践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以及对所在行业是否了解。很多企业都希望市场营销人员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包括个人抗压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与组织能力,甚至能长期出差等。
2.熟练地掌握英语及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这一点,对于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外向型企业尤其突出。出于海外市场开发的需要,为顺利开展相关业务,市场营销人员须用外语与外方人员进行一定程度的沟通,因此众多民营企业均要求市场营销人员须具备一定外语水平。其次希望营销人员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技术,部分企业建立起比较完善的ERP管理系统,供应商与分销商业务全部使用信息化管理,部门与部门之间很多业务都是通过信息化沟通,因此信息化操作要求企业市场营销人员必须掌握良好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3.有较强的组织与沟通协调能力。企业对市场营销人员不仅要求能销售产品,还要求具备其它才能,比如客户关系管理、市场开拓、商务谈判、把握商机等能力,有的企业还希望市场营销人员拥有广泛的客户资源。这就需要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该注重实践锻炼与经验的积累和沟通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快速建立人际关系网络并能顺利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4.市场营销人员须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在调查的访谈部分,很多企业谈到了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都遇到过毕业生离职带走并泄露企业机密的情况,部分营销人员离职时违反当初协议带走企业客户资源,甚至把原来企业的市场推广方案照搬到新企业里去。因此大部分企业都希望市场营销人员能长期稳定,安心在企业工作,并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调查结果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启示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培养方案的确立,课程体系的改革,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优化以及考试方法和内容的改革,实践环节的优化等方面,为行业更好地接轨以满足行业人才需求,都需要整体地进行改革。
1.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国内许多高校,包括独立学院的市场营销专业都有进行模块化教学的安排,这样可以适应学生多样化的职业生涯安排。
根据调研结果,结合国内以及台湾地区其他同类高校的经验,拟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核心课程进行精炼,其他课程进行模块化安排,使教学内容适应多样化的岗位要求,使学生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发展自己的核心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
2.教学过程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教学各个环节进行有效设计,以满足行业对于人才的基本素养和核心能力的要求。还需要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
应该更多地接触实际,这是许多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反映。教学方法改革应包括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作业、考试题、毕业论文等环节。针对90后学生的特点,思维活跃,但不稳定,探索适合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参与,同时对于互联网教学进行有益的探索。
3.专业教学与行业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通过此次调研,企业普遍反映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学生的实习和实践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增强实践经验,是这次调研企业人士的普遍诉求。提高校企合作,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许多企业提出的药方。关于实践环节的优化,本专业将强化与海南省内外有意愿合作的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在日常教学环节中尽量使教师及学生及早接触实际工作现场,提供学生暑期实习便利的实习场地。
参考文献:
[1]柯晓玲.国外高校课程地图探析[J].高教探索,2012(1):59-62.
[2]Timothy G Willett.加拿大和英国医学院校的课程地图[J].复旦教育论坛,2010(3):90-93.
篇9
高校扩招后,随着在校生人数的增加,大部分高校开始开设英语专业,除了综合性院校,还包括很多理工类高校。1995—2013年,全国高校英语专业从200多个扩展至1000多个,在校英语专业学生从5.5万人猛增至70万人左右。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实际就是英语+教育教学能力的复合专业。这对于同学们来说,学习任务会更重。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英语专业开设了多样化的教育方向,比如旅游方向、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方向、商务英语、翻译英语、教育英语等。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更倾向于报考多样化的英语专业。
英语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很大部分从事贸易公司、跨国公司、金融国贸、外商投资企业、涉外机构等单位的翻译、文秘、业务人员或行政管理人员等工作,还有一部分通过事业单位招聘或公务员招考进入有海外业务的企业或公司以及银行、政府涉外部门、保险、边防海关、学校及科研部门。
2北京人才市场英语专业需求分析
2014年12月9日,笔者对智联招聘北京市场针对英语专业应届毕业生的人才需求进行了提炼和分析,并提取其中100个样本进行量化分析。
(1)英语专业就业行业分布广泛。以当天的数据来看,英语专业的目标行业分布在教育/培训(8269条)、销售业务(主要是涉外销售)(4801条)、翻译(口译与笔译)(3335条)、行政/后勤/文秘(3301条)、软件/互联网开发/系统集成(3221条)、市场(3061条)、采购/贸易(2210条)、销售管理(2010条)、客服/售前/售后技术支持(2003条)、销售行政/商务(1667条)十个行业(如图1所示)。由此可见,英语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岗位总量多达33878个,分布在各行各业。而教育和培训的需求量是最大的,占据了整个人才需求市场的24%。
(2)从北京人才市场来看英语专业毕业生能力需求。从提取的100个样本中进行分析和归纳,各单位对于应届生毕业的任职要求根据岗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当时相对集中的能力要求主要有专业八级、沟通能力、团队精神、相关实习实践经历、计算机及办公软件、文笔好、英语口语流利、普通话标准(如图2所示)。比如,有84.75%的企业认为,相关实习实践经历是很重要的能力。这与我们传统中认为应届毕业生就是一个完全的新手的概念不同。76.27%的企业认为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相比较之下,对于专业的要求也是更看重口语流利(67.80%的企业提出)而非专业八级(8.47%的企业提出)证书。另外,对于计算机及办公软件的使用也是企业很看重的一项能力。
(3)关于薪酬。从抽取的100个样本来看,81.2%的企业提供的招聘信息显示“面议”,其他企业显示的平均薪酬范围是4000~6000元/月,一方面说明了根据个人能力的不同,将会带来巨大的工资差异;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英语专业应届毕业生在北京人才市场上的平均薪酬范围。
3面向北京人才市场需求的英语专业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就业指导工作应该面向人才市场的需求,从上述对北京人才市场关于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从北京人才市场需求的英语专业人才需求来看,教育、培训行业需求比较强势。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可以对学生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判断自己的就业方向。
(2)从北京人才市场来看,企业对于英语专业毕业生来说,反倒不会过多强调英语的能力,更多是对于沟通能力的要求。就业指导应该是全方位的素质指导,应该贯穿在整个大学阶段,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锻炼沟通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薪酬观念,对于英语专业应届生在北京人才市场上的大致薪酬做到心中有数,使目标期望合理化,有助于他们选择合适自己的工作。
(4)从北京人才市场来看,尽管是应届毕业生,对于英语专业学生的实习经历还是很感兴趣的。这就要求我们指导学生的时候,要尽早地引导他们树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并有针对性的积累相关实习、实践的经历。
篇10
【关键词】高职教育 转型升级 专业结构设置 产业结构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高职院校培养的专业技能人才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又是推动高职院校建设的动力源泉。广东省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正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使命。因此,对广东省的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广东省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设置和珠三角劳动力市场供需的现状分析,力图找出广东高职专业结构设置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对接的方向,以促进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使命顺利完成。
一、广东省高职专业结构设置现状分析
今年5月,教育部公布2013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在粤高校中,具备招生资格的学校一共137所,包括本科院校41所、高职院校79所、独立学院17所。高职招生占高校总数的57%,高职院校占领了广东高考招生的半壁江山。在现有的这些高职院校中,位于广州市的高职院校有45所,占到了57%。
广东省2013年高职院校招生人数超过26万人,占今年高等教育招生总数的一半以上,高职教育在广东省经济发展中担任着重要的任务,尤其是基层一线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更是占领着无本科院校无法比拟的地位。因此,加大力度发展高职教育是广东省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也是顺利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必备要素,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政策支持。
2013年,在广东省79所高职院校的招生计划中,财经、电子信息、制造、文化教育四种大类专业规模最大。在三大产业中,与第二产业相关的开设专业差不多占36%,招生人数占到总招生数的27%;第三产业达到62%,招生人数占到72%,基本符合广东省“三二一模式”的产业结构。
上述数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广东高职教育在专业结构设置上与广东省产业结构的发展基本相符,但由于最近几年来广东省经济快速发展,并进入转型升级期,广东省高职教育专业结构设置也呈现了突出的问题。
(一)增速过快问题
由于缺乏全省性的统一布局与合理规划,高职院校在开设新专业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这些年来各大高校争相扩招,使得新增专业不断增加以及各专业在招生数量上快速扩张。根据数据显示,自2006年以来,广东省高职招生人数增加了近34%,在校生人数增加了近39%。由于过度扩张,学校人均办学资源相对减少,使得教学质量水平有下降趋势,最终导致毕业生在就业上出现“毕业等于失业”等问题。
(二)特色专业不明显问题
近些年来,学校间为了争夺生源,新增专业缺乏专业论证的比比皆是。许多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以“人有我有”作为指导思想,缺乏长期利益的考虑,过度追求数量规模,最后导致学校间专业过度重复,并且缺乏特色。办学标准在不同的地区和学校间缺乏统一性,在办学硬件上差异较大,导致同一专业在不同地区的学校培养的学生在质量上差异较大,这不仅使得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也影响毕业生的就业,造成有限的社会资源极大的浪费。归咎原因:第一,对发展观的误解,扩大办学规模成为学校发展的唯一标准,校舍、专业、招生的规模扩张带有盲目性;第二,对教学质量的误解,由于对高职教育的评价监控机制的不完善,学校为了赢得认可,只在规模上扩大,以吸引公众的眼球。
(三)专业建设资金投入不合理问题
广东省多数高职院校都设置都以文科占比例居高,而文科专业的投入成本相对人均较少。与之对比,工科类投入成本相对较高的专业,只有少数几个重点高职院校开设,招生人数也较少,比例偏低。现实的劳动力市场上相对紧缺的高技能人才往往都是工科类专业,这种局面的形成与高投入专业本身的特点和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定位有关。高投入专业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昂贵的设备、较系统的实训基地的开发运营与维护,其人才培养往往也需要较长的周期,这就使得很多高职院校望而却步;而低投入专业则与此相反,具有灵活、容易控制、周期较短、易见效益等特点,相对容易赢得高职院校的青睐。
二、珠三角区域劳动力市场供需现状分析
由于产业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企业劳动力需求改变,而教育改革却跟不上步伐,加上各种制度限制劳动力的流动,目前广东劳动力市场出现了结构性失衡,其突出地表现为技术岗位缺口大与部分新增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这种失衡导致企业生产水平下降甚至停产,更有可能导致劳资关系不和谐的社会后果,最终导致产业转型升级缺乏适合的劳动力支持,无法顺利转型。广东省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产业转型升级使得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发生改变
广东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首要窗口,以出口型制造业为主的民营企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成为全部经济大省。民营制造业的发展对劳动力地需求规模巨大。大规模的劳动力需求市场吸引了无数的外省劳动力进入广东,而这些劳动力绝大部分的水平都相对较。广东省到了转型升级期,面临着产业结构重新调整,材料、技术更新换代以及消费需求的改变,新的产品不断涌现,许多产业日益衰退。改革开放初期所发展起来的传统产业的衰退导致某些行业整体性失业。而这些失业者短期内很难被其他产业所吸收,而劳动者本身的技术比较单一,再加上新产业的进入壁垒,如果没有良好的新岗位技术培训,这批早期为广东经济发展付出巨大贡献的劳动者可能就会一直失业。而另一方面,广东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为方向,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因此劳动力的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高新技术和装备的应用需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支持,但目前的人才供应情况显然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化。
(二)高职教育不符合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
产业转型带来的大量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但近年来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暴露出高校教育的专业设置问题,大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劳动力市场不能对接。广东省高等教育也不例外。一方面,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缺乏统一规划,在发展速度、发展层次、特色办学等方面缺乏长期规划,成人高等教育泛滥严重,重学位轻岗位培训。另一方面,专业设置缺乏统一规划,其比例和经济结构比例不协调,人才培养结构失调,培养质量得不到保证等。其结果是,大学生毕业后不能顺利就业。
(三)中西部崛起使得广东省高技能型人才流失
随着我国中西部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一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在中西部落户,这些企业一方面能够提供优越的待遇水平,另一方面能够提供新时代的发展平台。广东的高技能型人才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中西部地区,他们企盼回到家乡发展,渴望以自己的知识能力为家乡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因此,中西部的崛起必然导致广东省高技能型人才的流失,使得原来较缺乏技能人才供应情况更加严峻。
三、结论
综上所述,产业结构与高职专业设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高职专业设置应以产业结构调整所催生出来的人才需求作为出发点,高职专业设置的方向和思路应以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来决定;另一方面,合理设置高职专业,是高职院校成功培养出社会急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也是产业结构发展目标能够实现的基础条件。因此,在广东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背景下,广东省高职教育的重任是研究如何实现产业结构与高职专业设置的高度融合,以培养出能够适应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所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实现广东省经济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建会,2008:《广东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探究》.《当代经济》第9期.
[2]王伟华,2013:《广东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问题调查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第23期.
[3]叶萍,2012:《广东省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动态适应性研究》.《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报》第9期.
[4]王一群.2011:《基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对接的思考》.《高职论丛》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