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4-01-26 17:27: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职业学校 教师 充电 素质 提高
一、 教师充电的必然性
当代职业教育理论在教育研究中提出来了“教师发展”这样一个概念,根据这一概念,教师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前期发展阶段,指进入高等院校之前耳濡目染的学习体验;第二阶段:基础发展阶段,指他们在高等院校接受专业教育阶段,这是他们为从教工作做准备的最重要的阶段,他们学习了大量的专业知识、技能及相关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第三阶段,持续发展阶段,这是指教师毕业之后开始从教的全部发展过程。这一阶段将决定他们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科研能力的强弱。如果前面那两个都是准备阶段的话,这一阶段的持续发展对教师素质的提高将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在从教一段时间后进行充电及至再充电在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 教师充电的内容
充电之前,首先应对充电对象的需求和当代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教师的要求进行认真分析,这是充电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保证。然后确定充电目的、制定出充电计划、具体的操作过程和充电的课程,并做出动态调整,以调动学员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充电活动取得更佳的效果。教师对充电的需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的更新和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已经陈旧,需要更新和提高。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新加工方法的不断涌现,许多职校教师在几乎全新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面前显得力不从心,穿新鞋走老路的教学模式既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结构的需求也满足不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这不但影响了教师自身的发展也制约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技能和方法的提高。现代职业教育应打破以教师为主动、学生为被动,理论与实训教学完全分开的传统模式,取而代之为以学生为主体,理论与实训一体化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和仿真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让老师在更新中求教;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技能的提高,也是一个教师能否获得成功的主要条件之一。因此,应特别重视教师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的充电。
3.教育创新和自主发展的能力。由于长期实行的应试考试和单一评价模式造成了我国职业学校学生缺乏创新能力(思维过于严谨,思维形成定势,从众心理强,信息饱和等),缺乏实践能力。21世纪是充满激烈变革的世纪,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知识体系在不断产生,要在这变革的世纪提高应变能力,就需要培养教师的自主开发能力。因此,继续教育应该为教师在教学领域的自主拓展提供专业性的方法和工具,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技能,为他们的继续发展注入新的推动力。
4.进行现代技术教育,提高教师们教学的“技术含量和信息素养”。计算机的出现、,网络的建立和在教学中的经常使用,正在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知识和软件的开发是未来社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因为它们能为我们教学提供最优的手段和方法、低廉的教育成本和最优的教学环境及最合适的教学活动模式。在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扩大教学规模方面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技术使老师难以讲清的抽象事物具体化,又能使具体的事物抽象化,能使学生在有形、有色、有声、人机互动的过程中去获取知识,它们更直观、更有效,使教学和学习变得比较容易和有效,从而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因此,对老师们的计算机知识充电,应成为主要内容之一。
5.教育科研能力。优秀教师需要有很强的科研意识,参加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充电期间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操作技能的强化及科研课题的开发等有益于提高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
6.对教师进行教材修改、编辑与开发充电。校本课程开发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是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也能为学生的充分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然而,很多教师不知道如何去开发、实施和评价。因此,对教师进行这方面的知识充电也是当务之急。
三、充电的方法
为了取得最佳的充电效果,采取何种形式的充电方法很重要。
1.采用专题报告的形式,请一些符合当代社会需要的企业专家、知名学者给教师作专题报告。这种方法能迅速扩大教师的眼界,拓宽他们的思路,使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很多的东西。
2.进行教育教学专业理论 动手操作技能的系统学习。利用寒暑假,借助培训班的形式让老师定期深入高校或特定的培训机构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让动手操作能力稍差的老师深入企业一线车间,了解新设备、新工艺、新加工方法,同时锻炼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让每一位老师达到“双师型”教师的标准,从而切实提高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
3.个案研究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国外培训学院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可以让充电教师提出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充分的讨论,最后整理成有价值的文字材料,进行理论的加工,汇集成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案并加以推广,这样既提高了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员学有所获,同时又起到了辐射作用,推动了教育水平的提高,达到了培训的目的。
4.现代技术的充电。计算机知识的充电不要只停留在黑板上。应改变“一支粉笔加教案”那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边讲解、边操作,培养学员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员们在充电期间真正学会操作和使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回去能应用于课堂,展现充电的效果。
面向21世纪的职业教育正在进行一系列重大的变革,这些变革对职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正适应了这一新的情况。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我们应努力做好教师充电这项长期性工作。
[参考文献]
篇2
1. 初中英语基础差。我现在教的是机电班的学生,有几位连二十六个字母都认不全,音标是一窍不通,更不用说根据音标来拼读单词了。上英语课对他们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
2.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延续初中的学习习惯,缺乏坚韧性、持久性。上课不专心,心不在焉,课后不及时消化和巩固知识,作业不做,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他们从心理上就拒绝英语这门学科。
3. 有些学生有行动,但目的性不明确,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他们学英语只是老师、家长所逼,所以没有动力,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打退堂鼓,导致成绩越来越差。
4. 家庭影响。不少学生家长对英语学习不够重视,认为他们的孩子反正考不上什么大学,也不可能出国,学英语没什么用。家长的这种思想会严重影响学生们学英语的积极性。
5. 教师的影响。有些教师认为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学习专业,英语科无关紧要,老师放松一寸,学生就放松一尺。
如何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困难,重新燃起学英语的兴趣呢?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一、补基础
1.从音标开始抓起。开学初我利用半个月的时间进行完整的音标教学,确保每位学生过关,教会学生能用音标来记单词。由于学生在初中体会到了学英语的难处,现在能从音标入手,很珍惜这个机会,所以学起来格外认真,信心十足。
2.补单词。音标过关后,我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补初中的单词,把初中的重点单词进行归类,规定学生以量化的形式每天背诵,对做得比较好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奖励,学生很有兴趣,因为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3.补语法。有了足够的词汇量后,我就用半个月的时间来补初中的语法,主要让学生了解各种语法的结构、用法,不必进行深度教学,因为语法比较枯燥,学生容易厌倦。
二、补思想
我常把学生分成几个组,利用课余时间以聊天的形式找他们谈心,先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让他们意识到学习与社会的发展、未来自我价值的实现密切相关。英语和电脑一样,在未来的社会里,它们都是一种很有用的工具。其次,强化学习动机,使他们保持进取的状态。我安排每位学生给自己设定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和实现目标措施,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再次,我在平常的教学中尽量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满足学生成就感的需要,只要有点滴进步,就在班里表扬,这是他们在初中时很难享受得到的荣誉。
三、补情感
我常对学生说,学习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学习能给你更多的出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应斥责和冷嘲热讽,相信他们没把英语学好是因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失误过多,长期得不到解决造成的。所以我很关注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尽量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努力培养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情感关系,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四、补方法
1.加强学法指导。强调学习过程:预习听课笔记复习作业。定期检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2.创设问题环境,激发学习热情。每节课我都会设置些问题,给学生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使他们达到一种欲罢不能的状态。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习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差生内部的积极因素,主动愿意学习。
3.个个参与。针对学生的不同英语水平,精心设计,使得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例如:让较差的学生念单词、回答简单的问题;让语音好的学生范读课文;基础较扎实的学生解答知识点;性格活泼的学生进行角色表演等。尽量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
4.灵活运用教材。教材化难为易,精讲多练。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适当回顾、补充、总结旧知识,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在平时的作业、考试中,题目不能太难,要以基础为主,不然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很容易导致他们再一次放弃英语。
5.与专业相结合。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能和就业能力为主要目标,课程设置以专业课为主。因此上课时与学生的专业有联系的内容着重进行教学,让学生们觉得英语与自己的专业是不会脱节的。
篇3
摘要:在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教学实际对在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几条切合实际的建议。
关键词:素质教育语文学科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09)-10-0195-01
学语文学科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我结合本校教学实际提几条建议。
第一,努力加大改革课堂教学的力度,切实加强语文课堂教学。
课堂一直是学校教育全过程的主体,它同样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主要的教育空间,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与主要方式。据统计,学生在校90%以上的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而语文是大学科,占的课时最多,所以课堂教学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但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虽非一无是处,终属小修小改较多,总体突破不大。表现在: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繁琐,跳不出“分析”的框架。局限于“理解”这一层面,缺乏“运用”性质的训练:教学媒体、手段单一;教学节奏拖沓;教学效率不高。
所以,实施素质教育一定要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切实加强语文课堂教学。这就需要更新教学观念。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如,教师的很多课堂用语、指令式表扬,一 些形式主义的做法等等,都说明教学观念还需要更新。具体如何操作,我个人认为,当前要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还给每一个学生。
1让给学生充分的空间
课堂教学中,保证充分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认真地读书、识字、交流、写作(包括写字、造句、写文章等练习人把现在课堂教学中化在“多余的情节分析,琐碎的谈话,没有思维价值的提问”等活动中的大量时间省下来;而学生懂的,教师则坚决不讲;把握教学的节奏与容量,使教学时间安排得科学合理,保证学生在课堂里,在教师点拨下,能主动积极地学习,能认认真真读书,主动积极地思维,实实在在地训练,学会动手操作等,扎扎实实地掌握好语文这门工具学科,循序渐进地提高语文素质。
2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为了落实教学目标,而直奔“教学结果”,忽视了教学过程,使学生陷入被动局面,反之,教师遵循教学规律,重视过程教学,在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懂得主动学习。如阅读课应该引导学生自己真正读懂,要让学生有一个“读――悟――回”的学习过程。实质上,指导学生能从字里行间找出矛盾,新旧知识之间发现矛盾,能换一个角度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把自己的疑问提出来,那么,语文的学习就会变得积极、主动、有效。
3让学生在课堂上愉快地学习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激励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引起学习的动机,使每个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最佳精神状态,使每个学生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有所收获,有所发展,为其个性、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奠定基矗这就要求以课堂教学力主要渠道,以素质教育为战略目标,加大改革的力度,使语文教学有更大的突破。
第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语文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有一个积累内化的过程,而阅读是最好的积累。何况,多读多写就是学好语文的传统经验。但目前小学生没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与习惯,而课内的阅读量又偏少。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材的篇目减少,识字量减少,作文的次数更少。然而,减轻应是过重的课业负担,其前提则是为了提高质量,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为课外阅读的功能很大,可以丰富词汇,提高读写能力;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吸收信息,储存信息;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质。如果能在课内得到阅读方法的指导,课外扩大阅读面和阅读量,逐步养成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学生将大大得益。
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低估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去搞一些形式化的“训练”。如果能扩大一些容量,加快一些教学节奏、腾出一些教学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扩展阅读,效果将会更好,反之,将“阅览与自习”“语文活动课”都用作补课,恐怕就会得不偿失。中、高年级则要进一步对学生加以阅读指导,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提示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所谓真正的阅读兴趣表现为:喜欢读,集中注意地读。持久地读,有效地读;而阅读的方法可以有精读、略读。泛读……在阅读过程中作些读书笔记等。
第三,作文教学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还其“童心”“童真”“重趣”。
作文教学历来流派众多,研究与争鸣一向十分活跃。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应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结合实际,讲究实效,从素质教育的视角来改进作文教学。
作文主要是运用书面语言来记叙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小学生应以“记真人,叙真事,写实景,抒实情”为宜。但作文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它是一项综合训练,有着双重转化的过程:现实生活,、客观事物转化为小作者的认识,再转化:为语言文字、因此,即使有了生活与思想,但找不到相应的语言文字,也是难以表达的,同时,写作技巧的指导也是语文教育的基本要求。“写什么”与“怎么写”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与个性,还其“童心”“童真”与“童趣”。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就是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更要从小奠定基础,教师进行严而有格、持之以恒的训练,使学生养成一种自觉的、主动的、持久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一个人终身受用,是一个人有教养的表现,是一个人素质良好的表现。对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的培养与训练,首先要严而有格,操作目标要十分明确。
明确目标后,要持之以恒地加以训练,这样循序渐进,就可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五,努力净化语言环境。
篇4
今年四月份,河南省教育厅将组织开展第十届河南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通过评比评选出省级奖项,并从中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全国评比活动。为了组织好此项活动,我市将根据省教育厅和中央电教馆的通知精神,组织开展2009年全市中小学电脑制作评比活动。在各单位推荐作品的基础上,按照有关要求成立市级专家评审组,评选出相应的市级奖项,并从中选拔优秀作品参加全省和全国评比。
一、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此项活动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培养学生信息化素养的重要举措之一,切实搞好组织和宣传发动工作,积极鼓励广大师生参与活动。
此项活动由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指导,市电化教育馆主办。
二、参赛人员范围和项目设置
参赛人员为全市普通高中、初中、小学的在校学生。根据不同学段中小学生的特点,“活动”按照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分学段设置评选类项目。
(一)“评选类项目”作品分类
小学组: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电子报刊、网页
初中组: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电子报刊、网页
高中组:电脑艺术设计、电脑动画、网页、程序设计
(二)相关要求
1.作品的主题:探索与创新
鼓励广大中小学生结合学习与实践活动及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创作电脑作品,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作品”形态界定
(1)电脑绘画
运用各类绘画软件或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制作完成的绘画作品。绘画作品可以是主题性单幅画或表达同一主题的组画、连环画。表达同一主题的组画、连环画,每件作品不超过5幅。
创作的视觉形象可以是二维的或三维的,可以选择写实、变形或抽象的表达方式。
作品表现形式可以是运用鼠标或数字笔模拟手绘效果的,即用一定的技术处理手法,用电脑来模拟手绘效果;也可以是根据主题,利用数字化图形、图像处理工具对图像素材的再加工。
作品的存放格式为JPG;适合在通用的电脑显示器上显示。
提交的作品中,除上报JPG文件外,还应提交该作品的源文件,如使用Photoshop制作的作品,需同时提交PSD格式的文件。
单纯的数字摄影画面不属于此项作品范围。
作品(JPG格式文件)的大小不得超过20MB。
(2)电脑艺术设计
运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用电脑原创设计制作完成的静态单件作品或系列作品(每一系列作品不得超过6幅)。可以是:广告招贴设计、商标及符号标志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产品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室内装饰艺术设计、景观艺术设计和工业产品设计等。
作品要表达某一特定的主题或目的,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能够体现设计者的理念。
作品应强调对艺术设计中图形、文字、色彩三大基本元素的综合表现能力。
作品的存放格式为JPG,适合在通用的电脑显示器上显示。
提交的作品中,除上报JPG文件外,还应提交该作品的源文件,如使用Photoshop制作的作品,需同时提交PSD格式的文件。
单纯的电脑绘画、摄影和动态的视频、动画等不属于此项作品的范围。
作品(JPG格式文件)的大小不得超过20MB。
(3)电脑动画
运用各类动画制作软件,通过对角色和场景的绘制、音效处理与动画制作,运用动画画面语言完成的二维或三维的电脑动画作品。
动画作品要表现一定的故事情节。作品中的主要角色和场景要求原创,可用漫画或写实艺术手法来表现主题。
提交的作品中,除上报播放文件外、还应提交与作品制作软件相关的源文件和主要角色、场景、背景音乐等原始素材。
基于数码录像方式制作的画面不属于此项作品范围。
作品(播放文件)的大小不得超过20MB,作品播放时间应在2-5分钟之间。
(4)电子报刊
运用文字、绘画、图形、图像等素材和相应的处理软件创作的电子报或电子刊物。电子报刊主要以文字表达为主,辅之适当的图片、视频或动画。
电子报应该含有报名、报刊号、出版单位或出版人、出版日期和版面数(一般为8个版面)、导读栏等报纸所包含的要素。在导读栏中应设置超链接。
电子刊物应有封面、封底、目录页和刊名、刊号、主办单位、主编和编委、出版日期等刊物所包含的要素。除封面和封底外应有不少于8页的正文页。在目录栏中应设置超链接。
电子报刊应有相应的网址和电子信箱,报刊内容的原创成分应达到60%以上。通过网上下载或其他渠道搜集、经作者加工整理的内容,不属于原创范畴。
(5)网页
使用HTML语言或网页制作工具编制的、阐释某个主题或传递某类专题信息的网页作品,一般在20个页面以上。
网页作品应充分体现数字技术开放性、交互性和共享性的特征。网页内容要紧密结合作者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避免简单的资料堆砌。
在水平分辨率为1024(或以上)像素的电脑屏幕上浏览时,页面保持整齐、美观。
网页作品(非压缩文件)的大小不超过50MB。
(6)程序设计
以各种计算机程序语言编写的程序软件。包括管理系统类软件、工具类软件、辅助学习类软件和益智游戏类软件等。
作品要具有较为明确的设计思想、贴近作者学习生活、并可为社会应用和科技创新服务。
制作完成并提交的作品必须编译成可执行程序,配有相应的安装和卸载程序(免安装的绿色软件除外),应能实现顺利、直接地安装和运行。
提交的作品中,需同时附有该作品的源程序代码清单(TXT文本格式,并加上相应的注释)、程序的流程图和操作使用说明(帮助文档)。
3.作品制作
(1)中小学生应独立进行作品的创意、设计并自己动手实现创作,指导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技术指导,但不能直接动手帮助完成作品制作;
(2)小学组、初中组每件作品的主要作者最多不超过2名,高中组每件作品限报1名作者;每个作者限报1件作品;每件作品限报1名指导教师;
(3)作品中不能以作品以外的任何网站或网页内容的链接方式作为本作品的内容;
(4)网页作品或网页形式的电子报刊作品的各级目录(文件夹)和所有文件的命名须采用通用的小写英文字母命名规则。
三、报送时间和要求
参赛作品于2009年3月25日前报送到市电教馆,逾期不再受理。报送作品时,应同时报送“评选类项目”推荐作品登记表(附件2)。
四、联系方式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率;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283-01
按《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的儿童学习概率知识,从数学活动看,主要应经历如下一些学习:对不确定现象有初步的体验;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并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在活动中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等等。在这些学习内容的教学组织中,一般的看,有如下一些策略可以重点予以关注。
一、关于事件概率的认识
一般说来,事件的概率就是指随机事件的概率。小学教材中所指的事件的可能性和可能性大小,就是事件概率的朴素和简单的理解。在小学教学中,我们不需要掌握概率的精确含义和定义,也就是说只需对概率进行定性的理解,而不需要过多进行定量的认识和计算。如“取到红球的可能性大”、“取到黄球的可能性比取到绿球的可能性小”、“指针落到红色区域的可能性大”等。
1、等可能事件和独立事件
所谓等可能事件是指发生的可能性相同的几个事件。例如掷两枚硬币,共有“上、上”“下、下”“上、下”“下、上”四种等可能结果出现,这四个事件就是等可能事件。在摸球、掷骰子、投标、抓阉等问题中,都存在着等可能性问题。
所谓独立事件是指实验中互不影响发生的几个事件。如射击时,甲是否打中和乙是否打中互不影响;考试时,甲生与乙生是否优秀相互没有关系;破译密码时,几人中谁能译出来相互独立;不同的学生,身体是否健康相互独立等等。
2、互不相容事件与对立事件
互不相容事件是指在一次试验中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对立事件是指一次实验中必有一个发生的两个互不相容事件。如上述掷分币问题中的四个结果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所以它们是互不相容事件。但两个互不相容事件不一定对立,而对立事件一定互不相容。如事件“下、下”“上、下”“下、上”三种情况即“不全朝上”与事件“上、上”是对立的;事件“下、下”与“上、上”“上、下”“下、上”三种情况即“不全朝下”也是相互对立的。从例子可以看出,两个互不相容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但可能同时不发生,两个对立事件则有一个且只有一个发生,这也是两者的根本区别。
二、经历试验的活动过程,体验“可能性”
小学生首次学习可能性时,由于可能性研究的是随机事件发生偶然性中的必然规律,所以如果不经历随机的体验过程,学生是很难建立相关观念的。通过随机试验、数据分析和结论推断,可以让学生体验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不确定性现象,有些事情可能发生,有些事情不可能发生,分析这些现象可以找到规律;渗透随机和概率思想。例如六年级教学“可能性”时,教学过程不妨按此线索设计:
1、合作试验,引导探索
(1)试验前猜想
提问:任意抛一次硬币,猜猜会抛到哪一面?正面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会怎样呢?
(2)学生分组试验,收集并分析数据
试验一:教师抛一次硬币。
体会: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结果的客观存在性。
试验二:等分小组,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每人试抛2次硬币。
引发学生质疑,再次体会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并引发认知冲突,我们的猜想正确吗?怎样才能推测我们的猜想正确呢?
试验三:等分小组,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每组试抛40次硬币。
收集数据,统计数据,计算比值,制成折线统计图。
指导学生看图,初步体验比值(频率)会比高或低,但基本在附近摆动。
2、正确推断,理解概率
(1)出示科学家的数据表,进行推断
出示科学家的数据表、计算比值后,同样制成折线统计图。
进一步体会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比值(频率)就稳定在。
(2)结合意义,理解用分数表示可能性
想一想,任意抛一次硬币,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
引导学生从意义上理解:抛的结果只有两种可能,而且这两种结果的可能性相等,那么其中一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
三、利用游戏,引导儿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大量的实践表明,利用游戏来引导儿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等可能性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策略。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很多时候,儿童是在游戏中体验与建构数学知识的。因为游戏不仅能激发儿童的思维,还能促进儿童策略性知识的形成。
例如,设计一个“摸豆”游戏:预先在布袋中放入有色小豆(如三红七蓝),让两组儿童来做这种摸豆的游戏。每组在地上划一条长10米的线,等分成10格,上面分别标上1到10。每组分别让一个儿童站在5上面。规则是两个组的参赛学生依次去摸一粒豆,并猜豆子的颜色,猜对的,所在组的那个儿童就朝数字大的方向走一格,猜错的,所在组的那个儿童就朝数字小的方向走一格,看哪一组先到10。此外,让每一个组将每一次摸的颜色记录下来,到游戏结束后,再让各组猜袋子里各色豆子的数目,猜对的再得奖。这是概率和数据相结合的游戏,它贯穿课改的精神,让儿童体验和了解“可能事件”、“必然事件”、“机遇”等观念。
四、方案的尝试设计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工学;教学;方法
一、当前高职院校电工教学实践中存在问题分析
(一)选用教材问题分析
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采用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划教材,而编写教师总是有一种编写的容易了怕使用的老师觉得没水平,从而没有很好地考虑到高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里公式的推导使用了大量的高等数学甚至数理分析的知识,这部份电子学教材,普遍是注重理论分析和结论,不注意联系专业或实际,阐述更加简明扼要、概括浓缩,强调从“概念一工作原理、特性一具体应用”,不作深入分析,对具体的公式推导也一带而过,在信息、通讯、控制等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关于现代科技知识在专业技术中的应用涉及得很少,教材中实用例题太少,习题通常停留在单纯计算水平上。
(二) 理论教学实践问题分析
在教师教学态度的问题上,据调查可知,一部分的高职电工学老师认为高职院校层次的学生基础比较差,而且近年来教学计划把课题缩小,造成教学任务相当重。这样老师认为能照本宣科地完成教学计划就很不容易,大学本来就是一个自学能力培养过程,老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因此他们认为教学效果主要责任不在于老师。实际上,持这种观点的老师是因为对我国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学劳动的复杂性、示范性和创造性认识不够,对“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理解不深而导致的。有理论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理论性。多数的老师理论内容驾轻就熟,讲求循序渐进,体系完整,但对于实验重视不足,主要表现在对于内容也大都是验证性实验项目,而且一再压缩实验课时,没有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更不注重引发学生兴趣。
(三)实验实习教学实践问题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的实验实习教学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实践教学资源数量的短缺、质量的低下,使得电工实践教学质量下滑。第二是缺少足够的资金投入,实验条件较差。第三是双师型教师普及不高,难以有效地开展教学。教学质量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高职教育的特点是培养一线需要的应用性、技术型专门人才,特别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条件对高职教育来讲比普通高等教育更为重要。主管部门重视不够,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导致了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条件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发展。
二、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
(一)建立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1、选用合适的教材
在教材内容选择上,要坚持适应性原则,根据职业学生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选用教材内容,力求降低知识的难度。要适量性原则,既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可接受性,又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与专业课程密切相关的知识,所以教学内容应该有很强的弹性。坚持实用性原则,所有教材内容的编写要结合“高职院校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应用技术型人才”这个培养目标进行。
2、设计电工课程模块
电工课程体系应当充分提高学生对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掌握与提高应用能力,将电工技术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工艺训练和计算机仿真结合,以学生动手操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研究各专业培养目标对本课程的需求,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纳入到整个课程体系中,根据高职院校的培养要求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确定电工电子课程模块化的体系结构,使课程内容体系做到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实用性的完美统一。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职业院校机电的教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电学和磁学理论知识,它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应当注重理论的实际应用,宜采用“从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与能力,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探索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加强理论与日常生活、专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实行“启发式”教育,要努力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民主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牢记自己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与学生的活动是交互的,要让学生凭自己的直觉与经验观察物理现象,分析物理规律,允许学生展开讨论或争论,让学生感到是作为老师的合作者学习的,以此提高学生自信心、责任感与主动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理论和知识和学习掌握电工技能的窗口,电工学课程在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电工学的课程教学改革,应当以社会人才需求为依据,结合培养目标,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和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加以分析,培养、学生学习电工课程兴趣,夯实了学习专业理论课程的基础,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石。
参考文献
篇7
中职学校的美术教育,必须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和陈旧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进行艺术教育体制的创新,拓展教育功能,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与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适应、应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较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现代化人才。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作为实践:
在新学期第一节课“软陶”的讲授中,计划采用模块发教学方式,利用四周的时间完成软陶课的教学,同时也是探索信息教育手段与传统口头授课相结合教学的起步。由于是第一节课,为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动手创新的目的,故采用PPT教学。在实际教学中,首先是对软陶做详尽的介绍,其次采用边看PPT边实际操作,教师通过循环指导的授课模式完成本次教学。针对学生生源美术基础薄弱或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接触过美术的现象,通过新鲜的教学课程,直观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吸引学生眼球,而且还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与创作力。
在公开课“命题画创作”中,由我校的龙头专业学前教育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起上课,进行命题画的创作,其宗旨在于由有美术基础的幼师专业学生理论上带动微机专业的学生,由有Photoshop软件操作熟练的微机专业学生技术上带动幼师专业学生,达到既有思想,又有主题,同时兼顾Photoshop软件庞大的设计和修饰特点,创作出出色的命题画。教学活动以两个专业学生穿插结组的形式展开,通过互动、讨论、实践、反复修改达到最终的创作目的,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专业互补上也实现了学习的最大化。
按照教材和教学计划的要求,手工制作中的纸工部分所占比重较大。通过了解,学生对手工纸捧花的制作学习有着极大的兴趣。在“手工―纸工”一课中讲授手工纸捧花的制作。本节课采用从网络上下载各种花型的制作视频来进行教学,视频通过投影仪呈现既直观又清晰,学生学习起来很方便。在重点、难点环节可以重复观看,反复操作,同时采用循环指导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的。学生对这种几乎没有接触过的教学方法非常认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反复练习,很到位地掌握了关键环节的操作方法,同时还学到了一些课本上没有涉及的扩充知识。
篇8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随着会计学理论、会计法规与制度以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旨在培养实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目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已基本上成为共识。那么如何实现这一教育宗旨呢?具体到电算化会计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电算化会计的实践性教学。这里就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谈几点看法。
一、必须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在专业课课时中安排了各类传统会计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审计、财经法规等,电算化会计课程安排的课时不多。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各个学校都认识到了实训的重要性,在教学计划中逐渐增加了实践时间,但主要集中在纯手工操作上,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等,依靠的还是一张桌子一套资料一支笔,信息化元素很少。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促使会计核算、管理的方法及理念有了很大改变,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是提高相关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前提。
二、根据中等职业学生的现实情况因材施教
在我国目前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学生的主体是初中毕业生。他(她)们年龄不大,学历不高,社会实践很少,接受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还比较弱。这在具体实训过程中应该有所关注和区别。加上课时不足等原因导致授课内容上不得不做一定的限制和修改,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实训的效果。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的学生就业时所面临的工作不会太过于复杂,而且目前能够真正实现管理信息化的企业也不是太多,过分提高实训目标和要求也是不合适的。
三、根据实训目标分步骤实施教学
根据最近一份对300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调查的企业中,90%的企业开展了会计电算化,但是66%以上没有丢掉手工账或手工账与电脑账并行。企业不敢丢掉手工账的主要原因是怕丢失会计资料、有关人员的计算机运用水平低和管理不规范;同时软件公司售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这样可以打消企业会计资料丢失的顾虑。综上所述,在开展电算化实训过程中需要更加合理全面地考虑。第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时机。目前不少学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所占比例很小。为适应课程需要,老师还要传授部分管理学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要更好地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学生,可以对部分相似课程进行整合,腾出课时满足实训的需要。第二,实训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完善十分重要。作为学历教学和证书培训结合的中职学校,系统合理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会计软件的操作使用(应掌握至少两种软件的使用);excel操作和使用,学生应掌握使用excel表格和动态图表的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企业财务信息电算化仿真案例实践。第三,我们还要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会计电算化是一种思想,而不是一种简单操作。电算化实训教学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很多实训由于时间、理解不同、老师业务水平或其他原因,会演变成为某一个财务核算软件的简单操作练习。其实就是把一套数据按照顺序输入电脑,经过反复练习,但学生到最后也只是知道这个软件的基本操作。重基本会计核算而轻视了核算的目的——监督和管理,这不可取。会计电算化的真正优势不是简单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而是更加规范、系统、快捷地参与企业相关监督和管理。如果这种认识或做法不转变,就会出现一个有会计证上岗证的同学到了单位连一张内部生产所需的下料单都不会开的情况。由于涉及较多的计算机和网络的知识,还需要加强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训练。
2.软件供应商和学校联合搞培训。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社会职业培训相辅相成,通过社会培训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完善,并推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新专业的设置。学历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可以不断提高社会培训的职业教育层次,使学生不仅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而且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3.解决实训教材的问题。会计电算化是一种思想,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借助软件平台来实现。如何理解这种思想必须借助良好的实践课教材并保证充分的操作时间。这是决定实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市场上电算化会计实训教学教材很少,高质量的更少。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立足“自编为主,购买为辅”。
篇9
关键词:电动机结构原理;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实施电动机结构与原理教学,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具体来说,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一是能够看懂常用电动机原理电路图;
二是熟悉常用电动机在机床电器及电路中的作用;
三是能够链接典型机械设备电器控制线路;
四是具有初步分析和解决常用机械设备电路故障的能力;
五是能设计简单的机床电气控制线路;
六是了解直流电动机、变流电动机的速度控制方法;
七是了解磁路与变压器及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八是了解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
九是掌握直流电动机工作原理及应用。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故设疑问,激活学生思维
教学中教师有时故设疑问,露出破绽,反而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使之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相关知识。如学习单相电动机时,教师可结合之前学习的三相电动机反转知识设问:“要想使该电机反转,是不是把插头两端在电源插座中的位置换一下电机即可反转呢?”有的学生可能会仿照三相电机的反转方法错误地回答:“是。”此时教师可结合实例,如家里的电扇并不因为插头两端在电源插座中的位置不同而改变方向,引导学生合作探讨此问题,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并记住单相电机反转的两种方法。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演示
多媒体集声、像、图、文于一体,具有直观性强、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在讲解电动机结构与原理时,教师可将事先拍摄好的现场电动机维修过程及常用类型的电动机结构图制成课件在课堂上播放,并结合课件向学生讲解电动机的基工作原理,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相关知识。
三、电动机应用实例解析
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单相交流电动机和三相换向电动机的应用。
单相交流电动机一般可分为两大类(见图1):一类是不带离心开关的单相电动机,另一类是带离心起动开关的单相电动机。单相电动机的功率虽然略小,但是却是市场占有量最多的,因此研究单相电动机的调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可通过调压调速的方法对其进行调速。而用这个方法(就是改变电动机的转差率),稳速性能差,调速范围小,一般在70%与100%之间,但是加上了转矩的特性差,却总是无法满足使用的需要。
三相交流换向器电动机(见图2)一般在电线、塑料制品和橡胶这类电缆行业中使用较多,其所有调速的功能都集中在电动机本身,并且电气控制设备也很简单,能在规定的调速和接近恒定转矩的情况下从零调速至高于同步转速,尽管这种电机的结构复杂,电动机维修量较大,换向比较困难,但因其具备上述种种优点,大多现场技术人员都觉得用于塑料挤出机、橡胶时,三相交流换向器电动机优于滑差电机和直流电动机。
需要注意的是,电动机运行时虽然允许在边缘有轻微的火花,但是火花却不能过大,万一发现火花太多应马上调查原因,过大的火花会烧坏换向器片的表面,且温度的升高也易使换向器片与调节绕组脱焊。教师在讲解相关电动机知识时,必须提醒学生这一点。
图1 图2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动机应用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其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努力跟上新时代的步伐,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以寻求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优化电动机结构与原理教学,使之迈上一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王旭元.电动机结构与原理教学改革尝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3).
2.杜新峰.电动机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0).
3.肖桂寿.高效率电动机的应用和节电效率[J].节能技改.2012(6).
篇10
【关键词】教学设计 实用性 灵活性 英语听力 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078-02
实训教学是职业院校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主要实践课程。在《教育大辞典》中“实训教学”指的是“职业技术学校中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包括实验、实习、设计、工程测绘及社会调查等。旨在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独立工作能力”。本文主要论述在职业院校中英语听力实训课程的教学,旨在为教师上好听力实训课提供一定的帮助,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听力理解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过程首先是领悟一个系统的信息,即识别连续不断的语流中的一个系统信息。听者通过认知此系统,在理解句子的过程中将已理解的命题存入短时记忆中,将接收到的新信息经过处理,将获取的命题与已储存于记忆中的命题相互作用,经过综合处理后听者连贯地理解所听内容的过程,就是听力理解的过程。学生进行良好的听力理解的前提之一是教师对实训教学周密的设计,教师在做英语听力实训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课程设计的特点和师生“双主体”教学思想。
一 实训听力课程设计的特点
1.设计的整体性、系统性
在为期一周的听力实训课程中,对整体教学进行合理的设计,还要为单元课时目标的设计、单元课时的重难点做出合理的布局与规划。整体性体现在课程的教育目标、教学目的及每节课的目标,形成由总到分、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划。系统性体现在系统了解教学对象、了解学科内容、了解教学方法等。对每一个牵涉到教学效果的因素都要系统分层考虑,在教学中,系统性还体现在教学目标的阐述、教学内容的呈现、
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效果的评估方面等,对实训听力课程的设计考虑得越全面,教师的教学效果越好,学生的学习效果越显著。
2.学习的情境性
在听力实训教学中,学习的情境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听力材料的预测与理解。学习的情境性指的是情景语境,决定着讲话者在某一具体语境中实际说的话。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语言的情境各种各样,如教师在教室授课、病人在医院门诊部检查住院、在银行、在邮局等。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通过熟悉的场景和相关情境词汇的积累,增强了学生对所听内容的预测与理解能力。情境教学与建构主义理论中的支架式教学方法相类似,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使学生把情境知识与自我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建立非人为的联系,教师通过为学生提供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线索,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
3.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在实训课程中,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或与未来工作的相关匹配度是所有实训课程设计的根本目标。以石化职业学院的英语专业为例,在石化方向的英语人才培养中,基本指向是石化企业外事或翻译岗位需求,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时达到与其岗位相匹配的专业技能标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就体现在与岗位要求技能的一致性,实用性教学内容的构建就是以岗位任职能力培养为主线。因此,构建实用性的教学内容是听力实训课程开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在未来职业岗位应具备能力的关键。
4.教学策略的灵活性
在听力实训教学中,学生对教学策略的掌握及灵活的使用也是影响其听力能力的重要因素。如在教学前,对情境知识的复习,英美人士语音、语调的了解及之前的所有英语学习,如词汇、基本句型及结构、语法知识等都影响着听力的理解。在听力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对主要信息或关键词的记录,掌握适合学习主体自身的速记符号等。在听力录音结束后,对相关信息及时处理,根据情境准确预测,迅速选定最合理的答案。教给学生不同的策略,使学生从知晓、应用到熟练形成自己的听力学习方法。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对教学策略的灵活应用直接影响着对听力材料的理解程度。
二 实训课堂应充分凸显教学“双主体”的思想
所谓双主体指的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有人认为,英语的听力实训课堂无非就是教师播放录音,学生通过听录音完成习题的过程。如果教师仅仅是起播放录音的作用,那么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听力练习,既能节约时间又能节约资源。显然,这种结论不仅窄化而且误解了英语听力实训课程设计的概念及初衷,而且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听力实训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教学策略和学习效果的评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
实训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主要体现在听力技能及策略的教授,使学生熟悉场景词汇,注重讲授内容与口语的结合,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心态。教师在实训中只有通过恰当、合适的输出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输入。如在教师组织问题的策略中,对学生提问的难度应和学生的能力水平相匹配。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包括引导学生投入,提问时问题的多样化,用复述等方法获取信息,进行整合,从而建构对听力材料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回答,做出积极反馈,合理组织小组活动,使用表扬、鼓励及频繁检查任务的进展情况等手段提高学生对学习的投入程度。教师在听力过程中给学生教授的知识及策略和积极引导都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判断一堂课的有效性通常是通过学习的主体――学生来体现的,听力实训课程也是如此。在鲍里奇的有效教学中,提出了课堂的有效教学应包括:吸引注意、把目标告诉学生、激发学生回忆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呈现刺激材料、引发期待行为、提供反馈、评估行为。在课堂教学的这七种行为中,每一步都离不开学习主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每一步都是学生与教师的交互行为。在吸引注意阶段,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引起学生对教学的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体现在对课程内容的关注。尤其要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让学生知道课堂目标,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清晰明了。对先前知识的回忆和复习会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对新内容的呈现建立某种联系,便于对新知识的掌握和系统知识的形成。在引发期待行为中,它寻求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投入,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回答,此阶段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提供反馈和评估阶段是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肯定或否定的客观判断,在这个阶段体现了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听力学习策略的掌握程度、学生先前知识水平的高低程度和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是教师发现学生是否对问题完整理解和教学效果是否有效的关键阶段。评估学生学习效果更是学生主体地位的最终体现,如果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充分体现,则既反映了教学效果,又可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 结束语
英语听力实训教学对于每个教师而言都容易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这个看似简单,但实施起来又颇为复杂的教学过程,对于想要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师们来说,每堂课都充满了创新与挑战。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公司股权激励员工方案
- 下一篇:演讲稿的注意事项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