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管理范文
时间:2024-01-26 17:27: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经济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数字化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3-0062-02
1 前 言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推进,数字化医院也是应运而生,不断发展壮大。医院进行信息化的管理,有利于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经营战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近些年来,我们国家很多医院都是紧密结合网络的飞速发展,依托于信息化平台,并兼顾我国卫生经济管理的特点,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数字化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模式。实践表明,由“可视化”、“精细化”、“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等优势聚合而成的管理新模式,有利于提高我国医院经营决策的能力和经济管理水平,也可以促进我国医院数字化的可持续发展。
2 数字化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模式的研究背景
我们都知道,在数字化模式推行以前,单纯的粗放式卫生经济管理模式不仅理念陈旧方法单一,而且效率低下。对于医院卫生经济管理事业发展存在不利的影响。医院的改革与创新给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数字化医院的推行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到90年代末数字化医院得到了一个快速的发展。近些年来,诸暨市第三人民医院也是贯彻执行“以跨越式发展引领信息化技术革新,以信息化管理模式推进医院现代化管理的进程”的理念,大力推进诸暨市第三人民医院的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建设,范围广,覆盖面积大,涵盖了医疗、科研、教学、后勤等各个部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此基础之上,医院也是以国家所要求的医疗卫生体制与保障制度的改革作为数字化建设发展的依据,创建了数字化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模式下的新管理方法,主要是医疗和护理分开进行核算、全天候的数字化医疗服务、多维全过程后勤保障等为主要内容的卫生经济管理的新模式,同时包括绩效管理、成本核算等一系列配套措施也在积极地开展之中。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卫生经济管理中去,需要医院建立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管理体系,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解决医院的战略决策和医疗服务的问题,深入把握自身框架结构,建立完善的数字化现代管理模式。
3 数字化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模式结构具体分析
在医院卫生经济管理中运用数字化信息化的技术,实际上就是一个技术创新、体制改革、管理模式创新的过程,随着我国数字化医院建设的推进和信息化的改革深入,在数字化的背景下,数字化医院的卫生经济管理模式具体结构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3.1 患者医疗付费和服务评价的一卡通服务
该模式的推行,主要理念就是“患者不动,信息流动”,从而更好地提高医院挂号和门诊等的运行效率,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方便患者就诊。另外,也根本上简化了就医流程,提高了医院整体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了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患者可以根据就医情况,通过电子数字化系统对医生进行服务的评价和打分,从而为绩效考核确定一个基础和参考对象,也对广大医疗工作人员起到鼓励的作用,是医院、银行和患者多赢的局面。
3.2 物流资源的可视化管理
可视化的目的就是医院通过网络数字的可视化管理新模式来加强医院每年大量物流资源的管理。管理者通过信息系统能对物力资源的整个流程状态、库存状况了如指掌,对问题针对性的采取控制措施,并对每项控制措施的实效进行评估、不断优化,明确告知工作人员应该做什么,做到早期发现异常情况,使检查有效;防止人为失误或遗漏,并始终维持正常状态;通过视觉,使问题点和浪费现象容易暴露,事先预防和消除各种隐患和浪费。减少了中间环节,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误差,强化了监督机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3.3 成本控制的精细化
成本的核算是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成本核算主要的功能就是根据医院的战略目标,清晰准确计算出医院的各项工作的成本情况,通过建立系统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案,落实全面的成本核算。对于科室的所有成本要严格预算管理,加强预算的约束,争取在支出之前就精打细算,立足现有的财力物力,处理好重要和一般的关系。科学合理的控制成本的变动,以及成本和收益率的控制,实现医院的“精细化”管理。
3.4 绩效考核的数字化评价
绩效工资的考核方案应该是根据医院的不同发展时段处在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中,在对于绩效工资考核的全过程的跟踪评价过程中,及时修正考核的方案,才能使得考核方案更好地适应医院的发展需要,形成“数字化的绩效考核”体系,这符合现代医院发展的要求。科学完善的考核体系是医院绩效工资考核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管理人员和考核体系制定人员要充分考虑到医院的战略目标,并将其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具体责任人的身上,从而更好地确定每一个职工的具体责任和绩效目标,将其量化,并制定科学的审核方法,对各个科室和各个岗位进行科学合理、公正公开的考核。
3.5 经营决策的智能化
主要就是建立数字化的信息平台,对于卫生经济管理进行数字化的处理,利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实现轻轻松松掌握医院的投入、产出、效益、效率等情况,提升辅助决策的水平。
3.6 卫生经济管理一体化
管理信息化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而是建立一个高度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诸暨市第三人民医院将先进的数字化管理和现代化管理模式结合,将卫生经济与医疗活动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将医疗、供应、耗费、财务等各子系统进行有效集成,把有限的实物活动转变成资金活动,提升诸暨市第三人民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提升管理水平。
4 数字化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模式评估
4.1 信息化和现代管理的结合
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和现代管理的改革是相辅相成的,现代化的改革离不开数字化的发展,数字化的发展最终也要落实在对医院管理模式的改革上。离开医院的现代化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就没有用武之地;离开了信息化的发展,医院的现代化的发展也就没有了基础。
4.2 数字化卫生经济管理模式的效能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的深入,现代医院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就是要针对目前自身管理上的问题,对症下药,做出相应的改进方式,努力提升自身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完善相应的制度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现代医院平稳健康的长远发展。精细化、网络化、系统化是数字化的管理模式的核心思想,只有多种思路手段的紧密结合,才可以为医院的现代化改革和发展提供更加准确、及时、系统的信息,提高医院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能力性。
参考文献:
[1]张英丽.如何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研究[J].财经界,2011(2).
[2]梁万年.卫生事业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朱丰根,徐新隆,严志汉.论信息技术优化医院药品管理流程[J].中国医院,2007(10).
[4]李卫平.我国医院成本核算研究方法比较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7(3).
[5]吴昊,李书章.数字化医院的概念和系统结构模型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04(8).
篇2
关键词:图书馆;危机管理;数字环境;策略
现代社会危机频繁发生,各种突发危机事件威胁着人类安全,并影响到社会稳步发展,这使危机管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图书馆作为社会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当然也需要重视危机管理。并且随着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图书馆的服务功能面临着各种危机,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应强化图书馆的危机意识,加强对图书馆的危机管理研究。本文正是基于此开展的一项研究。
1数字环境下图书馆面临的危机类型
1.1资源危机
这里的资源包含了基础设施资源、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具体是指馆舍建筑、文献信息资源、服务设施、馆员队伍。图书馆馆舍建筑是读者利用图书馆获取信息的公共空间,馆舍面积的不足、设计的不合理,不但影响馆藏资源的收藏,而且影响读者利用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提供文献信息保障能力的物质基础,也是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根本所在。缺乏完整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将导致图书馆失去吸引力,从而进一步失去竞争力,逐步被其他信息情报机构所替代,逐渐地失去存在地价值,导致生存危机。数字环境下的图书馆需要配置相应的设备,网络设备建设的滞后、服务设施建设的不完善,进而影响图书馆各项服务工作的开展。人才是图书馆系统存在与发展的关键,数字时代对图书馆人力资源提出了更高的综合素质需求。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和缺少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地制约和限制了图书馆地发展。
1.2服务危机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到图书馆地读者越来越少,面对面地交流相应地减少,服务更多地强调服务内容和手段地多样化,能否满足读者的需求是服务的关键。通过调查和分析数字网络环境下读者对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的需求与资源供给方面存在的矛盾,对图书馆存在潜在的危机。
1.3信息安全危机
随着图书馆信息网络的蓬勃发展,图书馆信息安全保护格外受到重视。病毒、木马传播感染以及黑客攻击破坏、用户非法访问和下载而导致的设备损坏与数据丢失,严重影响了图书馆的网络信息服务开展。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给图书馆版权的公共豁免权带来了挑战,诸多数据库商要求图书馆将服务范围控制在一定的区域或限制一定的流量。个别读者不间断地连续下载某些数据库,结果导致数据库商断开链接,中止数据库查询与下载服务。图书馆、数据商、著者与用户存在着一定的版权纠纷,图书馆也屡屡被告上法庭,甚至不得不进行赔偿,这给图书馆形象、声誉、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带来了巨大影响。
2数字环境下图书馆危机管理策略
2.1树立危机意识,增强危机防范能力
只有对危机形成统一认识,树立良好的忧患意识,才能居安思危,防患未然。在数字环境下:一要,加强图书馆网络舆情收集,分析图书馆潜在的危机。成立危机信息监测部门,系统地收集与图书馆相关的网络舆情信息,并进行分析、研究和处理。建立高度灵敏的危机信息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或现实的危机因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起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将危机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如图书馆可收集网络上与图书馆相关的新闻评论、BBS论坛、博客、播客、聚合新闻、新闻跟帖及转帖等舆情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及早地发现图书馆潜在的危机,采取应对措施,及时化解危机。二要,超前决策,预先制订危机管理计划和处理预案。在掌握及时、准确、可靠信息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引发危机的因素,预先制订详细的危机处理预案,及时排除全部或部分危机因子,以减少危机对图书馆带来的不良影响,控制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和恶化。如图书馆可利用官方微博对读者反映的图书馆资源建设、服务内容、服务手段等方面的意见进行解答,尽可能消除读者对图书馆的抱怨情绪、抵触情绪,减少图书馆服务危机事件的发生。
2.2推动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优化馆藏结构
针对信息用户资源需求日益多元化与馆藏资源数量、结构失衡的供求矛盾,图书馆应经常对本校的信息用户阅读倾向、文献需求层次进行分析研究,以信息需求为导向,适时、适度地对图书馆的馆藏配置比例进行有计划、有方向的优化与调整,提高馆藏文献的质量。如根据信息需求随时调整印刷型资源与电子型资源、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学科收藏比例,建立合理的分级典藏制;图书馆应根据发展目标、馆藏资源、人员知识结构等情况,建立特色数据库,为读者提供全面新颖的相关文献。应积极开展与其他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共建共享学科数据库,通过优势互补避免重复建设。
2.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图书馆能否提供优质服务的关键。针对目前图书馆因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而造成的人才外流和专业人才紧缺等危机,图书馆应抓住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给图书馆人才利用带来的契机,构建图书馆信息服务人才资源数据库,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学科骨干队伍,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第一,图书馆要破除传统的封闭式人才利用模式,大胆引进一批应变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既懂得专业图书情报理论知识又具有较高的专业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并擅长将馆藏信息资源与网络资源进行整合加工的复合型通才。第二,针对本馆文献信息服务人员的实际情况,加强馆员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完善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结构体系,提升馆员的信息素质和信息服务能力。第三,图书馆要制订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灵活运用不同的激励手段,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结束语
在充满竞争的时代,图书馆危机的发生难以避免。只要图书馆管理者及馆员能树立危机意识,采取科学的危机管理措施,图书馆危机就能成功化解,并且可利用处理危机的契机,广泛宣传图书馆的作用,以吸引大量潜在读者利用图书馆。
作者:程璇 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参考文献:
[1]王祎.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危机管理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4(5):15-17.
篇3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用户激励信息
[中图分类号] G2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4)01-46-2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及网络的普及,数字图书馆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用户的期望值也随之提高,这就需要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要以用户的需求为己任,改变过去传统的服务模式,采取适合用户的服务形式,依据用户的信息需求特征,开发新的服务项目,增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实现信息的增值与创新[1]。
1 数字图书馆用户激励的概念
激励是属于心理学的范畴。激励就是鼓励,激发人的行为动机,发掘人的积极因素,调动人的创造性的方式、方法,以达到管理目标的行为过程。
数字图书馆的用户激励是指数字图书馆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和方法,依据不同层次用户的需要和用户的信息需求及信息行为,选择有效的激励措施,对用户的心理和行为系统施加影响,最大程度地实现图书馆服务的目标与个体用户的意愿的行为过程。
2 数字图书馆用户激励的特点
2.1 用户需求多样化、层次化
传统图书馆注重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关注到馆用户的需求,对用户的服务形式为单向的信息传递。数字图书馆注重用户需求多样化并能与用户之间展开知识信息的交流,深层挖掘用户的需求。
数字图书馆用户需求的三个层次分别是信息资源需求、知识交流需求及心理满足需求。信息资源需求贯穿于数字图书馆用户服务的整个过程,表现为用户对信息资源的索取和对信息资源需求的程度。知识交流需求是用户中具有较高层次的需求,这类用户渴望与馆员、学科专家进行知识交流,希望能够给予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服务。这类用户的需求如果被满足后,他们将会成为数字图书馆服务的长期用户。心理满足需求是用户的高级需求,表现出用户对数字图书馆的忠诚度,也反映了用户对自我价值体现的需求。随着用户心理需求逐渐增强,对数字图书馆的利用就会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数字图书馆的目标是达成用户的心理满足需求[2]。
2.2 用户激励复杂性及多水平性
用户激励涉及面广,渗透于各个环节和不同层面,它包括组织、群体、个体,具有构成多样化,关系复杂化的特点。数字图书馆服务的方法、方式、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等都对用户的需求产生影响。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多样化,服务的动态性决定了服务构成的复杂性。
多水平性是指数字图书馆服务用户激励必须同时考虑激励的知识属性、组织层次以及用户行为等多个变量,通过用户系统设计调控,将应用于不同情境的用户行为激励范式清楚地展示出来。用户激励也因为用户对图书馆服务的认知、用户获取信息的能力、用户与图书馆馆员交流中呈现出的差异和用户自身知识水平的高低都不同程度的影响激励的成效。
2.3 用户激励专业化、个性化
数字图书馆专业化激励必须深入到用户的实际课题和研究领域,依据用户的学科专业进行有效的服务,学科馆员在服务中,要充分研究和掌握为其服务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对用户的课题研究的方向、研究的热点和存在的问题有所了解,主动与用户进行需求交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加强服务激励的力度。
个性化要以用户“个体”为研究对象,突出“需求服务”,对用户的需求进行挖掘、分类,提供针对性强的信息服务。在服务中要针对每一个具体的服务用户,实行跟踪服务,重视服务过程中的智力参与,融入用户决策过程并帮助用户找到或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服务,并且要达到每个用户的方案是唯一的、特定的。个性化还必须针对用户的个人需求、环境、心理、知识等特征实施服务。
3 数字图书馆用户激励原则
数字图书馆在制定和实施服务用户激励措施时,要具有针对性,要考虑周全,不要盲目,因为激励有一定的风险性,要把握好原则,如果激励实施的得当就会带来正面影响,反之就会带来负面影响。
3.1 个性化
用户是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最终极的目标。激励决定的是内在动力,在实行激励措施时也要因人而异,实行多样化的激励机制。图书馆要根据不同的用户、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体现出个性化的倾向。在制定和实施激励措施的时候,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掌握用户的信息,对用户的需求加以整合,制定出个性化的激励措施,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3]。
3.2 适度性
激励要适度,就是说功过赏罚要适度,不适度的激励和惩罚都会影响激励的效果。激励的“效价”太高,会使用户产生骄傲和自满的情绪,不利于激发用户的愿望;激励的“效价”太低,用户会认为重视度低,不能激发用户的积极性,达不到激励的效果。惩罚过重,给用户的打击过大,还可能产生不良的后果;惩罚过轻,会无济于事,不能引起用户的注意。所以,激励要适时、适度、讲究方式、讲究策略,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3.3 公平性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表明:作为激励环节的奖酬,能否真正起到激励作用,并不取决于奖酬本身或奖酬的绝对值,而取决于奖酬分配是否公平合理[4]。公平性原则是服务用户激励的一个重要原则。不公平的激励不但产生不满的情绪,而且还会影响图书馆与用户的合作效率以及合作的积极性。如果用户觉得公平且合情合理就会信服,这样就有效地调动了用户的积极性。
3.4 长期效应
数字图书馆对用户的激励应该遵循“长期激励为主,短期激励为辅”的原则,图书馆要坚持对用户的长期有效的服务,与用户建立长期的联系,保持融洽的合作关系,在实现长期激励的基础上,通过短期激励提高关系的黏度水平。数字图书馆对用户的激励,要采用低成本高效益的方针,使激励的效果达到最大化。
4 数字图书馆用户信息期望
激励理论研究表明,需求决定动机,而动机导致行为。以下运用需求层次理论实现激励用户,促进用户主动利用数字图书馆的积极性。
数字图书馆用户的期望由基本期望和潜在期望构成。一个人具有怎么的期望,就会为满足该期望而采取相对应的行为。基本期望是指用户使用数字图书馆时理应得到的应有服务,用户的需求能够获得基本满足。潜在期望是指超出基本期望的数字图书馆用户获得意外存在的需求。用户通过长期利用数字图书馆逐渐提升自己的技能,就会使基本期望和潜在期望一直发生变化。用户在接受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和学习中,熟悉了图书馆的搜索引擎,对检索和获取图书馆文献资源得心应手,用户的潜在期望和基本期望就会越来越高。用户刚开始利用数字图书馆,最重要的特征是不确定性,他们不了解数字图书馆的服务项目,不熟悉检索程序,无法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这时用户的潜在期望就是希望得到图书馆馆员的热情服务和技能指导,希望能够多与馆员沟通,交流和学习。用户的信息期望是随着掌握数字图书馆的熟练程度而逐步形成,在形成时期,用户的基本期望也随之提高,会要求图书馆主动的、长期的为他们提供服务。潜在期望一般表现为用户希望图书馆馆员能够对他们的个人信息和信息需求得到充分掌握并且给予特别的重视。在信息期望的稳定时期,他们能够通过数字图书馆大量获取有效信息,熟练的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解决研究中的难题,使自己得到了基本的满足,这种满足会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研究中,越来越离不开数字图书馆,产生对数字图书馆的依赖性。基本的期望是用户希望图书馆在为他们服务时,能够有较高的水平,发送的文献信息具有较高价值。潜在愿望想获得个性化服务、跟踪性的服务[5]。
数字图书馆对于用户期望初期的用户的激励方法应该采取经济激励为主,因为用户期望初期,其期望层次水平较低,应该多给予一些免费使用卡、免费信息下载,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应该采用“素质提升激励”,要多对他们进行多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自身的信息素质,提升使用数字图书馆的效率。
5 数字图书馆用户激励的途径
5.1 经济激励
经济激励是数字图书馆对用户的一种短期激励的手段,是以满足用户的经济需求为主的激励方式。经济激励的方式一般是采用折扣、促销、奖励和免费使用数字资源等。如免费发放中国知网卡、免费提供一定金额的多个数据库的检索使用权限及下载文献。通过这种经济激励可以直接吸引用户,达到见效快,激励面广等特点,但这种方式不利于长期激励。
5.2 参与激励
参与激励是调动用户积极性的有效方法。现代的用户都是具有较高信息获取能力的人才,他们对于参与数字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有较大的兴趣和愿望,他们渴望在参与数字图书馆服务中提供创造和实践的机会。这种参与激励能让用户亲身体验到图书馆馆员的辛劳,更能产生一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用户的参与加深了馆员与用户之间的情感交流,相互增进了理解,使用户得到了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5.3 素质提升激励
数字图书馆最有成效的激励之一就是素质提升激励。素质提升激励可以为用户提高知识素养、增强利用数字图书馆的技能,提升挖掘信息、鉴别信息的能力。由于网络化、数字化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加快,用户的知识结构也必须随之不断更新,这就要求数字图书馆要对用户进行知识技能的培训,要开展各种知识讲座和业务素质教育,通过培训提高用户的检索技巧和信息素质,加强知识吸收能力防止知识老化,使用户在文献信息检索、选择、处理、整合方面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5.4 情感激励
欣赏和赞扬是最好的激励。当一个人平时取得了工作成绩,富有创造性,科研成果在同行中受到大加赞扬和高度评价,就会有一种振奋和愉悦感。人们一旦自我价值得到了体现,业绩和成果得到肯定,精神上就会得到很大的满足。数字图书馆对用户要善于运用情感激励,在为用户服务过程中,要强化感情交流,用优美的语言、和蔼的亲和力、人性化的工作态度,服务和激励用户,使用户保持愉悦、充满激情,释放出创新创造的巨大潜能[6]。
参考文献:
[1]陈雅,郑建明.我国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管理机制研究,图书与情报[J],2011(1):6-9.
[2]陆志欣.公共图书馆激励机制探讨,新世纪图书馆[J],2009(6):83-84,65.
[3]陈萍.公共图书馆用户激励初探,图书馆杂志[J],2012(3):44-45.
[4]曾雪莲.论图书馆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情报探索[J],2010(4):121-123.
[5]沈旺.数字图书馆用户激励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5.
[6]谭小华.和谐视角下图书馆激励机制研究,生产力研究[J],2010(5):116-117,136.
收稿日期:2013年11月25日。
篇4
关键词:云计算;电子文件管理;关键技术
云计算时代的来临,且伴随着运用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度成为业界人士相继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源于云计算的普及,颠覆了以往支撑电子文件管理实现的技术框架,也促使其电子文件管理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其关键技术的研究并不多见。故而,对云计算环境下电子文件管理关进技术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云计算环境下电子文件管理技术框架
云计算环境下的电子文件包管理同时兼有资源虚拟化(SAAS层次上)与对云平台提供商所提供云服务的优先选择和配置双重特性,而随着私有云的渐次成熟,终究会带动公共云和混合云的发展。因此,其技术构架涵盖如下:
(1)固件或硬件层。交换机、硬件服务器等基础设备,服务于软件的内核层的管理、操作及更新;内核层经操作系统内核、集群中间件、虚拟机监控器等,实现对固件或硬件层的管理。
(2)分布式数据(非结构化)存储。事先配置好存储量大小,常以64MB为以组块,以主服务器提供的形式,在各个组块经索引后,实现不同数据管理服务器的存储,且云计算环境下的全部数据存储,均由文件系统管理。
(3)分布式数据(结构化)存储。包含Bigtable、RDS及HBase等技术,在云计算中,电子文件元数据的存储通常都是在分布式结构化表中,由其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管理。
(4)分布数据处理技术。在云计算中,电子文件管理系统采用以MapReduce为主的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对电子文件进行处理。
(5)电子文件管理基础。电子文件封包、凭证管理、文件完整性校验、数据分布式存取、文件监控等,提供出基础与核心功能。
(6)电子文件管理业务服务。包括信息捕获、系统管理、保管与处置、安全与监控、检索与再现及非电子管理等,负责虚拟化和电子文件管理数据库的实现与形成。
2 云计算环境下电子文件管理关键技术
鉴于云计算环境较之于以往电子文件管理环境具有的特殊性,其技术突破(即关键技术)应围绕数据信息建模技术、结构与非结构数据分布存取技术、电子文件数据溯源技术进行。
1. 数据信息建模技术
要将不同电子文件封装要求不尽相同这一点纳入到数据信息建模技术中,如提交信息包(SIP)、存档信息包(AIP)及信息包(DIP)的信息模型及实现不同信息包之间的转换,同时要结合云计算技术特性,如大文件组块管理、多副本管理、数据分布式管理等。
2.结构与非结构数据分布存取技术
云计算环境下的电子文件管理较之于传统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最大的区别在于数据分布呈现出结构化与非结构、且异构电子文件海量,存取多具复杂性。如
Google文件系统,采用中心服务器管理技术,数据不支持缓存,只在用户端备有专用的接口。云计算环境下的电子文件管理要实现文件分块、多副本管理、MapReduce、加入结点动态等过程具有挑战性。
3.电子文件数据溯源技术
在云环境中,其特殊性为电子文件与其元数据的溯源提供了技术支持。在云计算中,电子文件的回溯基本上可划分为结构化数据表与非结构化数据。在Bigtable中,其数据模型的组成主要包括行、列及时间戳。而且,在云计算中,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通过采用多副本技术,能有效地溯源文件实体对象。然而,并不是云计算中的所有技术都能操作电子文件与其元数据的回溯,因此,在云计算中,凭证性回溯技术的管理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突破。
3 云环境下电子文件管理相关关键技术实现方案
云环境下电子文件管理关键技术的实现,要在对传统电子文件管理环境进行改观的同时纳入云计算这一因素,因而,要抓住和掌握相关实现要点,并在此基础上,渗透到云计算的各个层次中,达到电子文件管理的最优化。
1.实现要点
1.1底层技术与核心技术相平衡
云计算供应商所提供的云服务,应将操作简便性、实用性作为首要特征,电子文件管理关键技术的实现首先要考虑技术的可操作性。新技术的研发固然重要,首先要避免刻意追求新技术的复杂化,注重原有技术的重组,达到底层技术与核心技术相平衡,确保底层技术和核心技术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1.2经济性与稳定性相平衡
云计算环境下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必须要达到经济性与稳定性相平衡目的,事实上,经济性通常会不利于系统的稳定性,在容错问题的处理上尤为多见,因其会涉及到Master、Sever、数据管服务器等部分。在计算与存储能力均等的基础上,搭建云端服务器集群的成本要远远低于对超级计算机购买的成本,而较低成本的云端部署与服务器硬件,避免了集机群更新换代的烦恼,且用户可采用瘦终端来实现加大云服务的功能。
1.3灵活性与安全性相平衡
灵活性涉及到多副本管理、节点动态管理、动态故障恢复、故障动态监测等方面,可使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管理方便化,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可靠性、一致性及保密性等方面更高的管理要求。因此,在云环境下,必须要保证灵活性与安全性的平衡,以保证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方便性与安全性。
1.4针对性与可持续性相平衡
实现云计算中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要通过统一的规划,按照步骤一步一步实现的,并注重部门的协作及部门间的资源共享。而针对性是区别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和各种业务应用系统的主要特点之一,电子文件管理务必要遵循相关功能标准,同时还要注意可持续性。
2.实现方法
在云计算中,实现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方案多种多样,但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商业解决方案与开源解决方案。但由于考虑到文件管理的特殊性与未来不可知性,因此建议采用开源解决方案。现阶段,开源方案的主流方向主要有:Hadoop、Nimbus、Eucalyptus,而Hadoop与Eucalyptus则是通过模仿商业解决方案而来的。通过对现阶段的实现技术的普及度、成熟度、技术公开性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建立在云计算中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应采用Hadoop的编程模式。作为Apache开源组织所提供的分布式计算机框架,Hadoop包括多种编程技术,且具有较大的可靠性与可可扩展性。因此,在现阶段的通用技术框架中,可以采用HadoopHDFS技术实现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采用HBase技术实现结构化数据的存储、采用MapReduce技术实现分布式处理及采用ZooKeeper技术实现锁服务。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关键技术的越来越成熟及应用的越来越广泛,电子文件管理的实现逐渐发展到采用公共云及混合云技术,并渗透到云计算的各种层次中。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必须要对云计算进行充分的分析,以研究出最好的实现技术。
参考文献
[1]薛四新.云计算环境下电子文件管理的实现机理[J].档案学通讯,2013,13(3):65-66.
[2]薛四新,黄萃.云计算环境下电子文件管理研究综述[J].北京档案,2011,12(9):25-27.
篇5
论文摘要:运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了阻碍中国融资制度创新的成本问题,认为有限理性与政府行为,机会主义与正规金融部门的行为,资产专用性与非正规金融部门及民间投资个体的行为是阻碍中国融资制度创新的主要因素。提出应从处理好“强政府”与“弱市场”的关系,摆正政府与市场的位置;重新认识制度创新的“循序渐进”与“平行推进”方式的优劣,走制度创新的最佳路径;树立“资信文化”,构建良好的市场、信用与法律的外部制度环境等改进中国融资制度绩效。
论文关键词:融资交易成本有限理性制度创新
1984年以前,中国基本上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行政力量控制着金融资源,计划行政目标决定了信贷资金的构成和分配方式,金融资源向国有企业倾斜,当时国有企业不必担心融资难的问题。进入90年代以后,非国有企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但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地位并未得到体现,一方面由于历史和体制原因,行政力量控制金融资源的现象不可避免;另一方面,政府不承认民间金融的合法性,民间资本难以流入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民营企业。随着市场改革的深入,政府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全方位的改制,剪断了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的“脐带”关系,国有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在这一现实背景下,要解决企业融资困境,促进经济快速稳定地增长,融资制度成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融资制度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资本动员,为经济提供持续的资本供给;二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因此,有效的融资制度是解决企业融资困境,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需要;创新融资制度成为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升级的关键。从中国当前的情况来看,一方面储蓄率居高不下,超过16万亿(2007年最新统计),另一方面,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中国并不是缺少资本,重要的是缺少一种有效的融资制度。
一、融资制度创新的障碍分析
1.融资制度创新的成本制约
戴维斯和诺斯(DavisLanceE.andNorth,DouglassC.,1971)对制度创新作了系统的论述J:制度创新是指能使创新者获得追加利益的现存制度的变革。它与技术创新有某种相似性,即技术创新是采用技术上一种新发明的结果,制度创新往往采用组织形式或经营管理模式方面的新发明的结果。和技术创新一样,只有预期纯收益超过预期成本时,制度创新才成为可能。制度创新成本成为决定制度创新的主导因素。
从融资制度创新发展来分,制度变迁成本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认知成本,由于中国制度转型的初始条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并存的社会形态、封闭的传统与僵化的意识牢固粘合的文化形态。这种体制与观念影响和束缚着制度变迁,要对新的制度进行认识、觉察与比较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根据青木昌彦的观点,制度变迁容易发生在大规模的战争、经济萧条或动乱中,但是在中国这样很稳定、经济快速增长、福利状况不断改进的社会发生制度变迁,政府的认知成本是长期的而且是很高的。第二,制度设计成本,在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过程中,政府在政治力量与资源配置上处于优势地位,成为决定制度供给的方向、形式、进程及战略安排的主导力量。在制度设计和安排时,“搭便车”是制度变迁固有的行为,政府往往会复制或照搬其他先进国家的制度,但是,制度往往有一定的适用性,失去了一定的具体环境,制度就失去了原来的效率;况且一项制度实施是利益重新调整的过程,这必然牵涉到政府主体利益得失,政府受个人理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使自己利益最大化而歪曲制度供求关系,这说明融资制度创新有很高的设计成本。第三,制度实施成本,任何制度的实施都受到参与者意愿的约束,制度变迁牵涉到利益的重新调整,当政府进行强制性变迁但在实施过程中并不强制时,地方和下属往往就修正上级的制度供给来使这种制度更适合自己利益最大化,修正上级安排的方法有:层层截留,曲解规则,补充文件,改头换面等。从这一方面看,融资制度有很高的实施成本。
2.政府行为受有限理性的制约
有限理性是Arrow(1951)最初提出的,他认为人的行为是“有意识的理性的,但这种理性又是有限的,根据North(1971)的观点”。有限理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环境是复杂的。由于中国企业数目较多(大小企业总共有1000多万个),每个企业的经营状况、信誉等级、财务管理水平等千差万别,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信息源分散;况且,每个企业不可能将自己所有的真实信息完全透露出来,一般来说,在财务报表上或其他方式公开的资料是经过企业自己筛选过的,在这个层面上,政府所掌握企业的信息少于企业实际的情况;二是政府的选择受限于有限的决策技巧,解决企业融资问题时解决方案单一,不能考虑所有企业的情况,融资问题依然难于解决。政府经过各种途径可掌握企业一定的真实信息,但企业的内部信息是不可能掌握的,政府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只知道企业融资难,中央政府想极力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于是颁布法律,出台政策和文件扶持企业融资,但是也未必能真正解决企业融资难题。自1998年起,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分别从改进金融服务、调整信贷结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等方面,提供了一系列政策扶持。特别是1999年的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200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是中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正式走上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的标志,这一法律具有强指导性、针对性和强制性的特征,后来又出台了中小企业担保法、中小企业融资法》等来提高中小企业的地位,促进企业融资,但从近年实施效果来看,目前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依然未变。因此,政府的有限理制约融资制度创新。
3.正规金融机构的行为受机会主义影响
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的第三个假定是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它是指人对自我利益的考虑和追求,意思是,人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的行为倾向。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机会主义动机或行为往往与冒风险、寻找机遇、创新等现象有一定的联系;另一方面,机会主义又会对他人造成一定的危害,如机会主义有时把自己的成本或费用转嫁给别人,从而对他人造成伤害。表现在正规金融机构融资上主要是利益诱导而阻碍融资制度创新,比如明明知道给国企贷款坏账率高,但贷款还是明显地向国有企业倾斜,将一些效益好、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挡在门外。根据Rajanh和Zingales的利益集团理论,来自金融业和其他产业的既得利益集团出于维护既得利益的考虑所采取阻挠金融发展的措施,成为各国金融发展呈现差异的内在原因。制度的创新表现为利益的重新瓜分,正规金融机构包括中国的银行体系、证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影响正规金融机构创新的原因主要在于既得利益集团。目前,中国正规金融机构仍然是一种政府直接控制和国有银行垄断的体制,政府的隐含担保和企业的软约束成为全部金融活动和整个经济行为的基本特征。改革20多年来,经济市场化虽然有很大改进,但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仍然只有市场主体的名分,而没有市场约束和行为能力,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下运作,在信贷市场上,由于借债可以不还,也可以赖账,还可以核销和转移,市场机制不能反映资金需求价格,风险得不到补偿,因而高风险和低风险资金的价格不能有效区分开来,从人性来分析,没有人会承担制度变迁的风险,因而国有商业银行只要有政府的担保和授意,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特定的国企贷款大开绿灯,甚至争相放贷,对其他国有企业也不会拒绝,其行为约束不是源于主体本身,而是来自外部。在证券市场上,利率没有成为资金供求变化的传导和调节机制,特别是当资产收益率大大高于产品收益率和利率的时候,负盈不负亏的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必然会利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通渠道。正是正规金融部门的机会主义行为,缺乏对整个经济环境的思考和分析,不愿意承担制度变迁所带来的风险,因此正规金融部门的机会主义行为阻碍融资制度创新。
4.非正规金融部门及民间投资个体行为受资产专用性的影响
威廉姆森认为,资产的专用性是指资源在用于特定的用途之后很难再移作他用的性质,这种性质在不同的资源和不同的用途中程度不同0资产的专用性有强弱之分,资产专用性越强的资产转移到其他用途的成本越高。由于中国制度转型的初始条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的隐含担保和企业的软约束成为全部金融活动和整个经济行为的基本特征,中国正规金融机构基本上控制着企业的融资,非正规金融部门和民间投资个体被排斥在整个企业融资之外,在这种制裁环境中,非正规金融部门和民间投资个体被迫将资产转移到其他领域,比如地下金融、黑色钱庄等经济的体外循环,形成了很强的专用性,现在若想将这些资本重新积聚,成本非常之高。加之在金融活动领域,政府的行政控制和直接干预相当强大,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结合在一起,使社会经济生活仍是以政府信用为主,不承认民间金融的合法性,有时随意关闭民间信用机构,政府信用的不可预期性为这些资本进入企业融资设立了一道无形的屏障,使非金融机构和民间投资主体不敢轻举妄动,民间信用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由资产的专用性导致非正规金融部门和民间投资个体的行为阻碍了融资制度创新。
二、融资制度创新的对策
1.处理好“强政府”与“弱市场”的关系,摆正政府与市场的位置
市场是依靠价格机制自我实现供需平衡调节,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而计划则能纠正市场失灵,起战略调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计划被用过火了,往往将行政力量普遍运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干预不应该干预的领域,造成资源配置关系扭曲,价格机制失灵,市场经济中计划在唱主角,颠倒了市场与政府的主导关系,政府对许多资源的过度垄断和政府的不恰当战略对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中国是一个资本稀缺、劳动富余的国家,但解放后采取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重点扶持资本密集型企业,将有限的资本投资于国有企业,为了降低国有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其竞争力,人为地压低利率、汇率、原材料价格,造成了资源配置的扭曲。
而扶持的国有企业恰恰又是一些缺乏自生能力的组织,导致了不正当竞争秩序,损害了其他行业的利益,进一步影响了市场的效率。因此,政府权利的集中和对资源的过度垄断,扭曲资源配置关系,阻碍了中国融资制度的创新。所以,转变政府职能,重新划定政府的边界,消除由政府权利的集中和对资源的过度垄断造成的影响,让市场在经济运行中发挥主导配置资源的作用,政府在市场运行中发挥其纠正与协调、战略与前瞻的优势,处理好“强政府”与“弱市场”的关系,摆正好二者的位置,让二者的互补性更好地发挥出来成为顺利实现融资制度创新之必要。
2.重新认识制度创新的“循序渐进”与“平行推进”方式的优劣,走制度创新的最佳路径
制度变迁是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换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嘲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过程。在改革理论和政策研讨中出现了“循序渐进”与“平行推进”的争论,“循序渐进”即改革政策B应当在改革A完成以后才能实行,B体制的实现以A体制的实现为前提条件。它可以图示为:循序渐进:A—B—c;“平行推进”理论认为,改革政策应该尽可能多地开放经济体系的各个方面,无须等体制改好了一个再改另一个。
前者的优点在于它对一种体制改革的前提条件的重视,确认了一种体制的有效性与其他体制之间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但是这是在政府充分理性这一假设条件下的,它忽视了政府有限理性这一现实条件,如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发生的经济危机就是典型的例子,一些国家过早地开放金融市场,过早地开放资本帐户,导致大量游资进入国内进行投资,但是一旦金融预期下降,“游资”抽走,发生金融危机,导致金融早熟的现象,循序渐进改革在政府有限理性的现实下很容易选择错误的路径。后者避免了前者中“过激”或“早熟”的现象,也考虑了政府有限理性这一假设条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协调经济体制改革的各种矛盾,但是事物发展也是事物成长的一个过程,其发展有先有后,正如中国开放国内市场一样,金融市场只能最后才开放,利率市场化也只能逐步放开。因此,平行推进理论也并非融资制度创新的最佳路径。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j,事物的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不是简简单单的按照人为的“循序渐进”或“平行推进”等固定的路径前进,事物的发展有其正常的步骤,只有各体制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发展才是事物成长规律,而相互阻碍和不遵守规律的发展不是事物的进步,中国推进改革也只有在适当的时间才能采取有效的行动,得认真观察融资制度创新的规律,总结其发展的客观事实,走最适合中国融资制度创新的路径,最大效率地推进制度创新。
3.树立“资信文化”,构建良好的市场、信用与法律的外部制度环境
篇6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 信息化建设新经济时代服务理念
新经济时代产生了一系列新的信息、传递手段和认识工具,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知识经济的出现,又对图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管理育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研究图书管理资源建设改革,加强数字化建设,信息化特色服务以及图书管理人员素质能力的培养,将为实现我国新的经济发展战略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知识经济对图书馆传统服务的冲击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电子信息资源将成为未来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主体,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内容也将逐步由传统印刷本馆藏的提供向电子信息资源存取方向拓展。为此,图书馆必须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并改变传统的馆藏模式为数字化馆藏模式,既节省了时间、资金、资源,又实现了高速度、大容量,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
知识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它的发展取决于知识的占有,人才资源的作用将更加明显。它所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多学科知识的,不仅要具备熟练的信息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应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即图书馆员应是多功能、全方位的开拓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而目前大多数馆员知识结构单一,专业技能水平低下。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图书馆应及时调整和优化知识结构,培养新一代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使他们尽早转化成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二、图书馆管理应更新观念
图书馆可以被视为宏观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组成社会的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将对图书馆体制、结构、职能、管理手段提出新的要求。图书馆自身也是一个系统,其内部各部门是互相影响的。这要求我们树立整体观念,使图书馆内部各要素协调一致,形成整体的最佳功能,实现图书馆管理的整体优化。
要树立科学观念,改变只凭经济和行政干预手段管理图书馆的现状,走科学与民主相结合的决策之路,这也是图书馆现代化的要求。同时,图书馆的现代化还要求管理者应该具有社会意识和超前意识,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图书馆的现在和未来。这种思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内开放,把图书馆管理的设想、计划、方案通报给全体职工,让他们积极参与图书馆管理,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二是对外开放,拓宽图书馆的发展空间,吸收国内外管理科学的成果,重视图书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文献共享。
图书馆的现代化还要求其管理者树立创新意识,不墨守成规,要敢于改革传统的方法。在观念上讲创新,在服务中求创新,在管理中抓创新,在为读者提供信息中搞创新。图书馆员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图书馆信息工作具有竞争的活力。根据图书馆发展的客观规律,针对社会各界对文献信息的大量需求,选好突破口,提高服务质量。
树立创新观念,还应认识到知识管理是伴随着知识经济出现的一种创新管理。图书馆的组织必须打破传统的金字塔式架构而趋向扁平化,图书馆的管理者应破除“守摊”思想,改变单枪匹马、闭门决策的模式,营造开放和信任的工作环境,使员工自愿地、主动地去创造、去超越,实现智力和知识的碰撞。应该懂得如何集结人才,创造最佳团队,突出人才配置效益。
图书馆精神是图书馆管理活动中的一种无形的、重要的激励因素,它能激发图书馆员的进取心、责任感、事业心、求知欲与献身精神,而且具有持久效应。在图书馆管理中,我们应大力倡导图书馆精神。
图书馆和信息中心内部的组织管理层均须具备现代化的精神,力求创新,以适应时展的需要。同时,在管理上必须采用新的观念,运用科学和民主的方法,发扬协调合作的精神,完成图书馆的历史使命。
三、改变服务方式,扩大服务范围,实现图书馆管理创新
图书馆管理创新是对图书馆的各类资本的聚集、选择、整合、开发和使用,对文献资源、馆舍与设备、事业经费和预算外资金、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本等的有效管理和运作的创新图书馆的管理创新关键是要改变服务方式,即建立电子化、网络化的信息服务方式,不仅实现馆内资源的电子化、数字化,还要形成用户利用电脑便可远端即取即用与立即传播等超越时空的特性。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对读者提供全天候即24小时的服务,不同的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安排,在自己认为合适的时间在网上利用图书馆,而不必受图书馆开放时间的限制。现在随着图书馆网络技术的发展,跨地区、跨国界的馆际互借也较以往更为方便、更为迅速。这种服务空间障碍的克服,将使全世界的图书馆成为一个互相联系、资源共享的系统。这一切从读者方面来说是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从图书馆方面来说是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
篇7
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我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我是__学校的一名应届毕业生。在经济信息管理及计算机应用专业通过三年的学习,我已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功底。我有信心接受贵公司的任何面试与考核。
在校期间,我始终努力学习,成绩优异(获奖学金),掌握了pascal,c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微机系统,等专业基础知识。同时,通过大量的上机操作,我熟练掌握了dos,windows操作系统,并对unix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独立运用word。photoshop,excel等应用等软件,有一定的语言编程基础,具备了网络操作能力。
作为一名经济信息管理与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我认识到互联网将在未来经济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所以,业余时间我刻苦自学了很多网络知识。首先,在internet基础应用方面,比如浏览网页,搜索引擎的使用,网上查找,下载所需信息等都很熟练 。而且,我还不满足于此,进一步学习了html语言,和frontpage,dreamweaver,等网页编辑软件,firework,flash等网页图形处理软件,可以自如的进行网页编辑。现在我在互联网上,就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个人主页***,并用远程文件传输协议(ftp)进行维护和管理。不断的努力使我的网页日趋成熟。
当然一个高素质人才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我从小热爱文学,广览群书,为我的写作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读书以来,不断参加校内外征文活动,发表过作品数篇。特别在大学期间,被特邀为校报记者,参赛文章多次获奖。此外,在英语的学习方面,我已具备了一定的听,说,写和会话能力,可以用英语进行日常的交流。
未来社会需要的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学习之余,我参加了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做家教,去商场做过促销员,从而锻炼了自己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的工作做风。
鲜花和荣誉只能代表过去,未来的社会于我完全是一个陌生的世界,更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界。年轻的我,有的是旺盛的精力和不服输的信念,但却缺乏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没有您伯乐的眼光,我将无法施展自己所学的知识。因此,我非常希望能够成为贵公司的一员。我将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环境中去,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
愿公司的明天更美好!
恳盼回函
此致
敬礼!
篇8
关键词:测绘档案;技术研究;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01
引言
数字测绘技术的探究是社会科技进步的一项重要体现,将科技事业作为社会建设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是社会发展在生活中的总要体现。结合数字测绘背景,将对数字测绘档案的管理技术进行探寻和研发,是建设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数字测绘档案管理技术主要应用在数字测绘的研究方面,通过对测绘档案管理技术的探究,将数字测绘运用到整个社会建设中。数字测绘是现今科技发展的重要产物,科技进步一直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坚持科技创新推进社会建设将是深入探究测绘档案管理技术的新途径。
一、测绘档案管理的原则
测绘档案管理有着本质上的要求,对于这一要求我们需要通过严苛的技术得以保证。将测绘档案的管理作为发展测绘事业的重要途径,要以测绘档案管理技术为首要任务,加大对管理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要知道,在测绘成果档案管理与测绘技术档案管理之间存在的差别,这是实现测绘技术提升的一项不容忽视的内容。通过对测绘档案管理与研究,深入的发现测绘档案中存在的不足,通过提高技术管理来加速测绘档案在社会建设中的运用。这正挖掘测绘档案管理技术与档案管理之间的不同,加大人们在运用测绘技术中的认知。从而加速测绘档案管理技术在社会建设中的广泛运用[1]。
在测绘档案管理技术中,我们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1.测绘档案管理技术的合理性,对于测绘档案管理技术的运用其合理性在整个测绘过程中是最橹匾的一项体现。合理性通常表现为人们对现阶段技术发展的合理认知,通过对技术的不断创新,来提升测绘档案管理在整个测绘事业中的合理存在。2.测绘档案管理技术的合法性,合法性要求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需要合法的进行,对于法律的遵循不仅体现在测绘档案管理中,更体现在整个社会建设过程中。我们国家一直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社会主义建设,坚持人民民主。所以,合法建设是我国终将坚持的社会发展目标。只有建立健全法律,才能保障社会建设的稳步进行,才能推进测绘档案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3.测绘档案管理技术的合目的性,合目的性是将测绘档案管理技术充分符合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将测绘档案管理技术运用到社会建设中来。合目的性是坚持测绘档案管理技术发展的一项新的目标,我们要一直坚持以技术发展来引领社会经济建设,将科学技术的创新作为社会建设的第一重要方向。始终坚持测绘档案管理技术的合目的性也是坚持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2]。
二、测绘档案技术的多样性
对于测绘档案管理技术的发展有着多样的方向,要通过对管理技术的不断创新来提升测绘档案管理技术的多样发展。对于测绘档案管理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测绘档案管理技术的唯一性、保密性、复杂性。具体分为以下几点[3]:
1.对于测绘档案管理技术的唯一性。测绘档案管理技术是运用在测绘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测绘档案管理技术是唯一的,对这一重要性质主要体现在测绘档案管理的技术研究方面。对于测绘档案管理技术我们时刻关注的都是管理技术的本身,而忽视了管理技术给测绘档案带来的方便与快捷。就测绘档案管理技术的唯一性,主要体现在对测绘档案管理技术的探究中。时刻关注测绘方面的发展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是体现测绘档案管理技术唯一性的重要标志。2.对于测绘档案管理技术的保密性。技术研发的秘密性一直都是科技发展中重要的部分。保证测绘档案管理技术的保密性,是发展测绘事业进步的重要条件。现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随着通讯技术事业的不断推进,很多技术创新都不再拥有秘密性。所以对测绘档案管理技术的保密性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3.对于测绘档案管理技术的复杂性。测绘档案管理技术是整个测绘事业发展中最为繁杂的部分,需要通过不断的创新发展来促进测绘档案管理技术的进步。测绘档案管理技术本身是很复杂且繁多的,这就要求我们对测绘档案管理技术深入的探寻和研究[4]。只有将测绘档案管理技术的多样性充分的运用到测绘事业中,才能体现出测绘技术对于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完善国家社会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发展动力。
三、结语
数字测绘技术对档案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关注科技创新一直是发展社会经济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测绘档案管理技术的探究与分析,将数字测绘的发展推进到生活中,提升社会建设和生活质量。技术发展和科技创新将是推进社会进步的一项重要内容,放眼当下,将技术管理的研究作为现阶段社会发展的战略方向,是实现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我们需要时刻关注数字测绘档案管理技术的进步,将这项技术的创新运用在整个社会建设中。通过对科技的广泛运用来实现社会建设的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徐韬.对测绘成果资料提供量下降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测绘科技通讯,2015(2):73.
[2]赵常红.数字测绘背景下的测绘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6):229.
篇9
本文从武警部队资产管理中存在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这一问题入手,利用委托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找出了问题存在的深层原因,并根据博弈论提出了具体解决措施。
关键词:武警部队;资产;委托;博弈论
1.引言
1.1研究背景
武警部队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武警部队赖以生存、发展以及形成战斗力的基础,是武警部队履行职能使命的重要物质保证。当前,武警部队正处于职能任务拓展期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期。而我国是一个有着十三亿人口的大国,财力有限,人均GDP还很低。国防和部队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与经费供应相对不足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因此,要求武警部队各级各部门要增强使命责任意识,切实将有限的经费物资管好用好,统筹好经费和资产资源,在挖掘资产潜力上下功夫,努力提高资产保障效能。
笔者于2011年寒假到武警某支队进行调研,并于2012年4月对在武警某院校进行短期培训的后勤干部进行了座谈及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出,武警部队资产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激励约束机制的问题。因此,认真分析这一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2相关理论
1.2.1委托理论
委托理论是现代新契约理论,授权者为委托人,被授权者为人。在理想状态下,一个或多个行为主体指定、雇佣另一些行为主体为其提供服务,与此同时授予后者一定的决策权利,并依据其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支付相应的报酬。委托人的目标是实现股东的利益、利润最大化;而人的目标则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由于两者追求目标上的差异,为保证委托人的目标尽可能实现,就要求对人进行适当的激励和约束。如果激励和约束不当,就很容易造成“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
1.2.2博弈论
博弈论是研究在策略环境中如何进行策略性决策和采取策略性行动的科学。任何一个博弈都具有三个基本的要素,即参与人、参与人的策略和参与人的支付。根据参与人的支付情况,可分为零和博弈和非零和博弈――区分的标准是在每一个支付组合中,所有支付相加之和是否恰好等于零。当参与人都不再单独改变策略时,达到了博弈中的均衡――纳什均衡。
2.资产管理委托问题分析
武警部队资产管理实质上就是国家委托部队对其所属的资产进行管理,而这种管理是通过多层委托来实现的。全民作为资产的所有者,将资产委托给国家,国家又将资产委托武警总部进行管理;武警总部再通过委托关系委托给部队各部门分级管理。具体来说,武警部队各级财务部门履行所有权代表的职责,事业部门履行资产占有、使用权职责。图1表示武警部队资产管理中多层次的委托关系。
图1 武警部队资产管理中多层委托关系
由于资产所有者与人的目标并非总是一致,再加上链越长,委托问题就越容易发生。但是,目前武警部队资产管理中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导致资产管理不善,难以达到预期目的。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2.1激励不强
由于部队在资产产权管理上存在一定盲点,资产的处置权和收益权规定不明,对于资产管理好坏的奖惩力度不够,造成资产管理好坏一个样,管理效益高低没区别,不能达到表扬先进,鞭策后进的效果,难以调动各级资产管理者用好管好资产的积极性。
2.2约束过弱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人(部队)资产管理的全部信息并不能完全被委托人(国家)掌握,资产分配到事业部门后,常被视为部门“私有财产”,财务部门难以对其进行有效调控,资产留存状况如何,使用效益高低,只有使用单位知道。许多资产因为使用不恰当和处置不规范,导致资产的使用效益不高。这些情况委托人均无从知道,不能对人(部队)进行必要的约束。有的时候即使发现问题,由于惩罚力度过小,也难以达到应有的约束效果。
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很容易造成部队资产流失和低效配置,影响资产的合理流动与盘活。这与总部要求的“提高军队国有资产的军事、经济效益,增强部队战斗力”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3.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抑制武警部队资产管理中的委托问题的关键在于依法界定委托人的地位以及人的责任和义务,并完善对人的约束激励机制,使委托者和者追求一致的目标。若想使武警部队资产的管理者和使用者真正以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为己任,就需要把他们的个人命运(不仅是个人收入,还包括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发展前途)与其所管理的国有资产密切挂钩,使资产的管理效益成为影响他们个人命运的决定性因素。
由于管理的后果(有好有坏,而且有些结果要在较长时期才能显示出来)最终由武警总部(代表国家)承担,这就可能造成某些单位和部门资产管理者的败德行为,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因此,每个委托层次都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使人按照资产所有人的意图去管理资产。完善武警部队国有资产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要做到两点:
3.1加强激励措施
第一,要将各级资产管理人员的个人利益与资产管理效益相结合,对资产管理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从而调动各级管理人员管好用好资产的积极性,发挥各项资产的最大效益。第二,每年要对资产的管理情况进行考评,考评内容主要包括资产使用寿命、资产日常规范化管理情况、资产调剂使用效率和资产编配标准落实程度等指标,并将考评结果纳入本单位主官和资产主管人员年度考核范围,作为晋升职务、评优评奖、实施奖励的重要依据。
3.2加大约束力度
下面引入博弈理论进行分析,这里以“财务部门―事业部门”这一委托关系为例,财务部门和事业部门分别充当委托人和人角色。根据纳什均衡理论,财务部门的纯战略选择可以是监督或不监督,事业部门的纯战略选择是提供高效或低效服务。本文所指的低效服务主要表现为人的权利寻租、滥用权力和工作效率低下等人机会主义。表1概括了财务部门和事业部门对应纯战略组合的支付矩阵。A表示事业部门提供低效服务获得的效用,C表示财务部门对事业部门的监督成本,F表示财务部门对提供低效服务的事业部门惩罚所获得的效用。假定F>C,在这个假定条件下,可得出以下混合战略纳什均衡。
表1 财务部门和事业部门对应不同纯策略组合的支付矩阵
令x代表财务部门监督的概率,y代表事业部门提供低效服务的概率。通过博弈分析(具体数学分析论证过程省略)可知,要使事业部门更加努力工作,提供高效服务,就要加大财务部门对提供低效服务的事业部门惩罚所获得的效用,这样才能有效规避委托关系中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人机会主义。因此,必须加强对资产管理监督力度,健全事后惩罚机制,提高机会主义成本,进而加大约束力度。
当出现管理者对资产管理漫不经心、以职谋私等行为时,要追究其相应的经济责任和行政责任,情节严重者还要给予刑事处罚。通过加大约束力度,防止寻租、滥用权力等行为的发生,最终提高管理效益。
综上所述,要针对资产管理中存在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这一问题,找出其中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洪章 . 军队国有资产管理学.武汉:军事经济学院,2001.215
[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内部资料,2005
[3]《武警部队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办法(试行)》,内部资料,2008
[4]贾来喜,谢茜,肖彬峰.武警部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5]赵敬瑜,谢茜. 武警部队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2010.3
篇10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宫颈管积液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4岁,因小便不畅半月,阴道排液8 d入院。B超盆腔包块86 cm×63 cm×49 cm,以盆腔包块待查收入院。患者2年前曾因子宫肌瘤在本院行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妇科检查:外阴(-),阴道通畅,阴道内有少量血性分泌物,宫颈光滑,宫口闭合,宫颈上唇有一约05 cm×05 cm小孔向外流血性液体,盆腔内可触及一如孕2月大小包块,软,不规则,不活动,无压痛,双附件触不清。阴道涂片查见大量炎性细胞。入院后B超示盆腔内膀胱后方探及64 cm×44 cm×42 cm包块。初步诊断:盆腔包块性质待查。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前次手术残留宫颈6 cm×5 cm×5 cm,双附件正常,切除残留宫颈剖视,见宫颈管内有一腔隙与宫颈上唇小孔相通,术后诊断为残留宫颈管积液。
- 上一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 下一篇:关于乡镇妇联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