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家长教育心得范文

时间:2024-01-26 17:27: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家长教育心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家长教育心得

篇1

所谓情感障碍,是指学生的一种错误的情感体验。这种错误的情感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生活本身的错误情感,表现在对各习均缺乏兴趣,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情绪;另一种是有指向性的,即对学习某门课的错误情感,表现在对学习某门课或某门课教师的恐惧感。这在职业学校的学生中比较普遍。

形成情感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有的,也有家庭的原因,但更多的恐怕是学校的原因:紧张枯燥的学习生活对青少年缺乏吸引力;某些教材过难,要求过高,或者教师教学不当,学生难以完成学习任务,成绩不理想,经常“红灯高照”,受到教师的批评指责,甚至遭到家长的打骂,久而久之,不仅会使学生怀疑自己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对学习产生自卑情绪和恐惧心理,而且这种情绪又会严重影响其思维活动的开展,使他们变得更加呆滞,造成情绪与成绩间的恶性循环。

所谓认知障碍,一般是指智力障碍和行为障碍。表现在学习上,不仅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较差,更主要的是缺乏良好的科学素质,阻碍了参与学习活动积极性,阻碍了新知识的继续获取,阻碍了各种能力的继续锻炼。

认知障碍的形成也是复杂的,主要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缺乏合理、适时的指导和严格要求,严密训练。

要克服情感和心理障碍,我的做法是这样的:

第一.转变教学观念,立足全体学生。

要想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对学习的情感障碍,道德作为教师本人要克服对学生的情感障碍,通俗些说,就是首先教师要对这些学生有正确的看法和态度,有正确的情感。不仅要理解他们,而且要真诚爱护,热情帮助、教育他们。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教师在教育上实现三个观念的转变:

1.转变人才观念。解决好两个,一个是怎样的人才算人才?另一个是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才中承担什么任务?要真正认识到人才是多层次的,多类型,多样化的;职业教育是为各行各业培养中、初级实用型人才的。不能认为只有升入普通高中及大学的学生才是人才,升不上学的都是“蠢才”。

2.转变质量观念。就教育质量而言,要注意德智体美全面,即使就教学质量而言,要看全体学生的提高率、转化率和合格率。

3.转变教学观念。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适应于学生的学习,要“教服从于学”,改变那种“学生的学服从于教师的教”的那种习惯,以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二是教学不仅是“授业、解惑”,而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有利于学生以后学习,受用一辈子。

笔者之所以首先强调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因为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深切体会到教师的教育观念,总是直接支配着教师全部的教育和教学活动,而且是教师自学消除对职校学生情感障碍的思想基础。

第二.重视情感因素,帮助学生克服情感障碍。

1.给予信任感,消除自卑感。

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自感不如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就觉得低人一等,前途渺茫,有自卑情绪;看看自己学习成绩,又长期不理想,丧失了信心。如何帮助他们克服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形成新的心理定势呢?既要“晓之以理”,也要“动之以情”,更要“付之以行”,“晓之以理”。即从道理上说清楚,打好攻心战。可以,而且应该向他们明确指出:根据科学的和现实生活中种种表象证明,他们的智力水准跟被认为优秀生的同龄人相比,虽然在某些方面存在些微小差别,但从总体上说,是属于同等级水平的。脑子并不笨,智力并不低,能力并不弱,即使有些差别,那也仅仅影响些学习的速度,但并不影响学习的深度。说得通俗些,就是别人能掌握的,他们也一定能学会的,至多比别人多化些时间。这是科学家们经过科学得出的结论,我们应该完全相信这一科学的断定。但是也应该承认,以前在学习方面还不如别人,这并不在于智力,而在于自己的行为。即一方面是不能正确地分析和评价自己,自控能力差,自抱自弃,叫做“自己不相信自己”,“自己不尊重自己”;第二方面是惰性较强,懒于思考,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叫做“自己管不好自己”,第三个方面是学习法不对头。不重视自学,不重视理解,这叫“自己用不好自己”如果“知疾乐医”,及时克服定能迎头赶上,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境界。

教师若能在说理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对学生的满腔热忱,充满信心,充分的信任,必然在他们的自卑心理上引起强烈的共鸣。不仅能有效地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而且也增强了师生感情,对建立和谐、融洽、活泼的学习气氛大有益处。当然也应该充分认识和估计到,这种靠教师用“道理”使学生情感处于“激发态”,是不稳定的,短暂的;要使其在心理上形成“定势”,不仅要多次的反复强化,还要在以后的实际教学中始终对他们充满热情、信任;更重要的是在其以后的学习中确使其获得成功感,使其通过自我验证,深信以上结论的正确性。

篇2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 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四、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篇3

关键词: 微信 课外互动 小学英语教学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通过英语学习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英语学习需要大量的视听输入,为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和思维习惯、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让学生更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努力提高小学生英语视听能力显得十分必要。

2013年8月,笔者在手机上申请了微信,与本班学生和学生家长建立了班级的微信群。在此期间,笔者将微信这个新的网络交流平台运用到教学中,进行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探索,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收获与启示。

一、微信在小学英语课堂外应用的可行性

(一)微信的特色功能

首先,微信具有独特的语音功能。与手机短信不同的是,微信不仅支持文字、图片、表情符号的传达,还支持语音发送。其次,微信具有便捷的信息推送功能。微信可以完成精准的音讯推送,不但可以群发文字、图片、语音三类内容,而且能推送专题信息。最后,微信具有组论坛功能。微信基于朋友圈可以建立相应的讨论小组,针对自己感兴趣话题,组织用户发起讨论,实现在不同地点随时对相同话题进行实时探讨等。

(二)微信的移动学习平台

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在移动设备帮助下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将微信平台打造为教学的第二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教师可以在课后通过微信平台随时一些学习资源,让学生可在家长的带领下随时进行短时间学习,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及时巩固知识。

二、微信在小学英语课堂外应用的有效实施策略

微信公众平台对广大微信用户打开了门户,为小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学习资源。社会、学校、家庭如果用好微信这个法宝,自然能在孩子的英语学习方面起到不可小视的推动作用。

(一)微信作为信息平台

教师可以利用微信进行每次考试成绩的。有了微信客户端,老师可以在微信上检查学生作业,学生也可以在微信上完成作业,非常方便快捷。

(二)微信作为交流互动平台

老师、家长、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自由交流讨论各自的心得、困惑等,随时沟通交流分享借鉴,微信平台的气氛显得更加轻松愉快。通过微信平台,学生可以随时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疑惑。在完成合作式作业时,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建立英语学习互动小组。

(三)微信作为资源分享平台

当今时代正是信息爆棚时代,信息纷繁随处可见,每个人都可以作为传播和信息的人。热衷关注微信公众账号的人,随时都会收到各类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和激情的链接资源。老师、家长可以转发推送给全班。通过积极有效的引导,加以丰富的资源浸润,学生定能在英语学习上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三、微信在小学英语课堂外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可能面临的问题

微信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孩子英语学习提供广大天地的同时,也会传播不良思想,或者网络游戏容易使学生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作为家长,如何有效地监督孩子切实有效地学习英语,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家长应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和学习观,严格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间和次数,提高学生自主自觉学习的能力。

(二)教师可能面临的问题

微信所代表的新型教学模式向传统教学模式发起挑战,教师自然而然是应战者。一方面,微信平台会占用老师额外工作时间,老师要牺牲自己休息时间来管理微信账号,及时反馈交流指导等。另一方面,微信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有较强的科技应用能力。

(三)学生可能面临的问题

篇4

【关键词】农村 体育教育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05-01

小学生的年龄出于7-14岁之间,是各项体能与心理自然发展的敏感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是对学校体育的基本要求。据统计,农村小学生占全国小学生的74%左右,这种比例结构说明抓好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对提高我国体育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发展现状

1.1城乡差异

由于历史、经济、文化等因素制约,我国城市乡村体育教育存在较大的差异,相比之下,农村的小学体育教育质量较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小学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3-6年级每周有3节体育课。但是研究表明,被调查的县级小学只有32.8%按标准要求开设,乡镇小学仅有13.2%,农村小学进本没有按照标准执行,而且仅有21.4%安排每周有一个课时。即便是处于城乡结合部的高新区,课时安排也没有达到足课足时开设。

1.2中外差异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教育部有关部门对15个省份的129个县(市、区)监测显示,四年级校园体育课及体育活动不足率分别高达56.5%。教育部有关部门另一项调查显示,只有22%的小学能够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2007年一项对8000所学校的调查显示,我国专职体育教师配备率只有38.8%,大量的教育投入,并没有向体育教育倾斜。国外孩子:在美国,普遍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体商”,有80%以上的孩子每天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日本孩子在学校每天都有体育课,体育好的孩子更让大家尊重。新加坡小学生学业负担并不轻松,但学校都会在每天下午两点后安排课外活动时间。

2.农村体育教育发展滞留的影响因素

2.1 思想陈旧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农村学校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并以此来衡量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水平。基于这一个思想,体育教育变成了教育中的附属品。在学校、老师甚至学生的心目中认为,体育教育是可有可无的,体育课的质量基本是无人关心。目前,农村小学的体育课基本有班主任自行安排,或者被其他课程代替。我们喊了这么多年的“体教结合”,然而在农村教育中却显得那么淡薄。

2.2器材、场地、经费缺乏

教学条件是学校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是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物质基础,一般来说,农村小学现有的器材场地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新课改的要求,有些偏远地区的小学甚至连足球场地都没有,往往仅有一个操场,角落里几个乒乓球台,两边只有两个篮球架……陆克珠在《甘肃省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设施的调查研究》中显示:该地区体育设施严重不足,对体育的投入非常少,大部分学校没有正常的体育基本经费,人均投入只有可怜的1.67元;体育经费的投入在真正落实上也面临各种问题,导致体育经费被挪作他用。从此类研究文献中得出,当前我国农村小学体育,体育设施短缺,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都是影响我国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2.3 师资力量匮乏

统计表明,在年龄结构方面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很不合理,以青年教师为主,其中 22-30 岁之间的体育教师占到所调查教师总数的 84%;31-39 岁的教师占 16%,40 岁以上的体育老师更少,这说明了农村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年轻化,缺少老、中、青的合理梯队。

2.4 家长对于体育教育认识的缺失和偏差

在农村,家长的主要思想还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仍然占有主导地位,认为参加体育锻炼就是在浪费时间,家长仍然愿意让孩子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也不愿意让孩子参加体育锻炼。

3.发展对策

3.1 有关部门提高重视

为保障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应该提高对农村小学对体育活动的认识,激发小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爱好,国家相关部门应该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技术指导等保障。制定相关的法律条文,切实保护体育课的实施。

3.2建设相关设施

学校应该拨出经费加强体育教育建设,增加学校体育投入,保证专款专用,减少体育教育资金的挪用现象,同时要加大体育投资,保证小学体育器材的质量。

3.3加强师资培训工作

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教出一流的学生,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经常与其他优秀教师交流教育心得,学习最新的教学方法。

(二)通过体育教育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给予鼓励、肯定、赞扬,从中教育孩子在生活做人的道理。

3.4加强学生家长沟通

家长是少年儿童的监护人,家长对与孩子的影响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加强学生家长对于体育教育的认识,提高家长对于体育教育的理解,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和物质保证,从而可以让孩子得到参加体育活动更多的保证,真正意义上让少年儿童能够完成体育锻炼的任务。

4.展望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确实存在许多客观不足,但是国家、学校、教师们只要付出努力便会使这一现状得到改善。 身为农村小学一线体育教师,应该发扬体育人的拼搏精神,发掘和合理利用体育教学资源,发展特色,推动学校的体育教学不断向前发展。关注相对落后的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只有农村体育教育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张艳波,制约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发展因素的调查[J].高师理科学刊.2010.01

[2]郝作杰,浅谈鲁西南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0

[3]于子初,浅析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出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1

篇5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小学生阅读现状策略思考

阅读是学生当前学习与后续学习的重要方式,是以智力活动为主的活动,阅读中智力品质的迁移,也促进了听说能力与作文能力的形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越早,对智力发展越有益。”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它承担着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一旦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这将为自己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所以阅读使学生能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拓展视野,汲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从而起到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发展人的语言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作用。同时阅读也是孩子相伴终身的精神家园。著名学者朱永新老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遵义县一、二、三小和镇小都是属于城乡结合部,学生来源有两大类:一类是县城里的学生,这些学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精神营养匮乏,家里闻不到书香。这类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40%左右;另一类60%左右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这部分孩子的家长作为个体商贩和打工的居多,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甚至居无定所,父母养家糊口已不容易,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在教育子女方面对学校的依赖性强。

怎样在城乡结合部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本人想谈谈自己开展近一年的培养城乡结合部小学生阅读能力策略研究课题,提出看法。

一、学生阅读现状

活动开始,我们首先在县城一、二、三小通过访谈和问卷的形式进行了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问题涉及学生的家庭情况、父母职业、年龄、文化层次、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认识,家庭娱乐休闲方式,家中藏书情况,学生阅读过的课外书的种类、数量等。调查结果显示:90%的学生家中没有图书柜(箱),75%左右的学生的课外书多是一些《故事会》、《故事大王》、《作文精选》和一些注拼音的低幼读。60%的学生喜爱阅读课外书;对于阅读课外书的态度,25%的学生家长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支持、鼓励,30%的学生家长反对,45%的家长不管不问,国家规定小学生必须读的读物,有83%的家长根本没听说过;98%的老师支持和鼓励;每天课外阅读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学生有13.4%,低于30分钟的有65%;拥有50本以上课外书的学生占8.9%,10本左右的占53%,低于10本的占46%;78%的学生表示课外书是买的,7%的学生表示经常到书店看书;95%的学生喜欢看漫画类书籍,98%的学生喜欢看童话、故事书,60%的学生喜欢看作文书,10%的学生喜欢看经典名著,35%的学生喜欢看文学类书籍,23%的学生喜欢看科普类、历史类书籍;3%的学生经常写读后感(主动写的,非老师布置),20%的学生经常会摘抄优美词句(主动)。

通过调查,发现不同性别在阅读倾向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爱看科幻、侦探、动漫、探险、军事、战争等题材的书,女生则倾向于选择童话、动漫、文学、小说、散文等。且女生钟情小说和散文类的程度分别是男生的9倍和7倍,女生较之男生在情感上更为细腻丰富。中外名著、人物传记、历史等其他书籍在男女生中的阅读率都不高。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童话和寓言,中年级学生喜欢科幻、小说、文学、侦探类书籍,高年级学生偏爱儿童文学、中外名著、古典文学、历史类书籍。

面对当时的调查结果,我们真的很替这些学生担心,就目前现状,这些学生如何完成语文课标规定的“五六年级不少于10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

二、现状形成原因分析

1、在学生读课外书家长及老师的态度。通过谈话发现,作为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已经充分的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持支持、鼓励的态度,但大部分教师没有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资料,只局限在所学课本内容上。在方法的采用上教师只注重对阅读材料表层信息的讲解,忽视了阅读文化方面的熏陶,在阅读过程中,轻视对阅读活动过程的监控,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更谈不上对教学和学生的评估。但学生家长中,绝大多数家长却反对孩子读课外书,认为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本人通过与部分学生家长的交流,发现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语文、数学、外语等主要学科上,读课外书耽误学习时间,对学生没有好处。由此可见,家长在认识上有误区,出现这种认识的原因主要是大部分家长普遍是农民出身,学历较低,文化素质不高,对课外阅读的作用不了解。也有少数家长因为孩子经常读课外书有时作业没完成或者写得马虎,有时读书姿势不正导致视力下降,因而反对孩子读课外书。

2、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方面。通过调查,喜欢阅读的学生超过半数,但还是有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读课外书。究其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在兴趣上大部分孩子把精力放在打游戏、看电视和玩耍上;其外是部分家长的思想意识不够,不让孩子看课外书,怕影响学习;再次是在学生生活中和学校给学生的动力不够,氛围不浓,缺少榜样这股无声力量。二是在阅读习惯上不好,学生不能坚持每天看书、在阅读时不喜欢写读后感、也没有意识的去积累优美词句、在时间上没有保障等。这与老师的引导和家长的督促力度不大有很大关系。

3、图书的拥有量和阅读来源。通过了解,城乡结合部孩子的图书拥有量很低,主要原因是城乡结合部小学没有图书馆(室),学生无法借阅图书,只能自己出钱购买图书。而这里的孩子家庭经济条件大部分都不好,有的家庭甚至生活艰难,没有足够的钱用于购买图书。

4、阅读结构。通过调查,城乡结合部孩子93%的学生家中没有图书柜(箱),70%左右的学生的课外书多是一些《作文精选》等“功利性”图书和漫画、《故事会》、《故事大王》等,多为故事等趣味性图书,和一些注拼音的低幼读物。文学类、科普类图书读的少。这种局面的出现除了与小学生文化积淀不够有关以外,还与家长、老师对学生的引导不够有关。学生没有读经典书籍、文学书籍等的氛围,对文学、科学的兴趣不浓。

三、对策思考

从遵义县城乡结合部小学生阅读现状来看,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孩子们读书的氛围不浓厚,多数没有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也无书可读。作为学生,更应该多读书,读好书。针对城乡结合部的现状和实际情况,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争取家长支持

学生课外阅读的成功与否,家长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开展课外阅读还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开学不久,我们通过开家长会,家访等有效手段,向他们说明了《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课外阅读的目的意义,作用,书目等同家长广泛协商,以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与配合,鼓励家长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投资,建立家庭图书库,督促孩子完成相应的读书任务,并提倡家长和孩子共同读书,形成“书香”的浓浓的家庭读书氛围,并能为学校课外阅读的顺利开展出谋划策。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出人头地,不再像他们那样。因此,通过家长会和家访使多数家长思想认识上有所转变,表示愿意支持、配合学校开展课外阅读。

2、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使学生享受读书

要想孩子热爱读书,必须形成热爱读书的“大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使其在书中找到快乐,让其觉得读书就是一种享受。

首先可在班级建立图书角,教师可以动员学生吧认为可读性的图书捐献出来。或者争得了家长的支持后,要求家长利用休息日带孩子至少买一本适合孩子阅读的课外读物。把这些图书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组织学生定期借还,实现资源共享。

其次倡导学生自己设计阅读卡片,把阅读的书目列出来,阅读后记录阅读日期,督促自己做到天天阅读。此外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为学生作出热爱读书的榜样。要经常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介绍一些省时高效的读书方法,可将书本上的东西来剖析生活的事和物,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孩子在读书同时学会摘抄优美的词句,勤动手写读后感,把书籍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3、以活动促读书。小学生活泼好动,对许多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应以此为契机,开展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尝试到阅读的乐趣,展示自己的才华,让他们体验到阅读的与成就感,从而使课外阅读真正落实到实处。通过利用丰富多彩的辅助活动满足学生在优越性上的表现欲,使小学生爱动易动的天性得到释放。在日常教学中,在班级开展实践活动。如每周一首古诗、每周一句名言警句、每课前一分钟演讲、每周一堂名著导读(低、中年级为佳作欣赏)、每月一次语文活动(成语、诗词、对联、笑话);学校可以在每学期开展读书节活动,如在班级举办“好书推介会”、“读书心得交流座谈会” “课本剧表演”;在年级范围内举行“读后感征文比赛”、 “手抄报比赛”、“成语故事会”、“古诗文吟诵比赛”、“读书方法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评”、“我当小编辑” 评选“阅读之星”等这些活动对开展课外阅读,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让爱读书的学生受到表彰,会读书的学生成为模范,使各年级的小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逐渐提高他们的阅读量。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并在课余主动与人交流读书心得,从而在班级中形成读书的良好氛围。

4、阅读方法的指导

通过了解,目前这些小学生的阅读倾向模糊,约有20%的小学生对阅读倾向不明,不知道阅读哪类图书,还有一部分学生渴望有人给予阅读指导或需要推荐阅读书目,这就要求教师给予学生对阅读方法进行指导。掌握了合适的读书方法,就好比有了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不仅能使学生少走弯路,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每周的阅读指导课上,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一是学会选择读物;二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学会根据读物特点和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读法;三是学会做读书笔记。

篇6

一、成立组织机构,有效保证创建工作

1、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保证我校创建文明校园工作的顺利开展。

组长:xx

成员:xx

2、建立各班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自查小组

组长各班班主任。

组员由各班班长担任。

二、重视道德教育,营造文明校风

1、坚持以班子会、职工大会、教师例会这“三会”学习贯彻有关教育法律法规,重点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纲要》,使教师牢固树立“三个面向”“以德育人”的思想。确立以“诚信、健康、勤奋、创新”的办学理念;“以德治校,质量强校”的办学宗旨;同时加强教师的思想素质培养,让“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严格严明的组织纪律;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自信自豪的人格魅力”成为我校教师的基本品格;让“吃苦耐劳的精神,团结合作的精神;开拓创新的精神,自觉奉献的精神”成为我校教师的基本精神;为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利用好每周三下午的教师思想政治和业务学习时间,让优秀教师上台介绍教育教学的经验,使先进的、典型的案例成为年轻教师实施德育的参照,为教师坚持依法执教、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奠定良好的基础。

2、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创建工作的开展。在狠抓教师文化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的同时,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开展以“奉献于教育,服务于学生”为主题和以实践师德规划为核心的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召开师生座谈会、班主任工作会议,举办师德辅导报告会等形式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尤其要强化对教师的《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教育,将“教师忌语”和“教师文明用语”作为我校教师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组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实施纲要》,进一步形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风气,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行为。接受学生及家长的监督,切实提高我校教师的师德水准。全体教师要逐步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逐步树立“学生欢迎、家长满意,社会尊重,同行佩服”的双龙小学学校教师新形象。

三、大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有效推进创建工作

1、抓好学生的常规管理工作。①坚持每学期开学初,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一日常规》等,加强学生的自律意识;2、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和班会、主题班会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2、大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举办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有效开展学校德育工作。①3月份开展“学雷锋、做好事”系列活动,提升学生互助友爱的道德意识;②4月份组织少先队员到**街道打扫卫生,开展“敬老、助老、爱老”活动。③5月份开展全校性的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及庆“六一“文艺汇演活动,充分展现青少年蓬勃向上,开拓创新,充满激情的青春风采和昂扬上进、拼搏进取的精神文化面貌。④9月份举办交通安全图片展和交通安全知识讲座,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规。⑤10月邀请派出所警官为全体师生进行安全法制教育讲座,使全校师生接受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

3、结合实际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为提升学生德育的实效,开展师生互助组活动,促进学生思想品质的提升。每位老师确定一名互助对象,给学生创设一个与老师交流的舞台,也对其他同学产生积极的教育影响作用。

4、办好宣传橱窗、黑板报和校园广播。黑板报和校园广播栏目内容要丰富精彩,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小编者、小主持人。组织参加读书征文比赛和小学生讲故事、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推进校务公开,健全民主管理

1、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大力推进校务公开,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对涉及学校改革、发展,师生员工切身利益及其他重大问题实行校务公开,利用会议、公开栏等提高校务公开的透明度和时效性。

2、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要制度化、经常化,职工代表要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3、要发挥工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为教师排忧解难,丰富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五、实施课程改革,提升创建工作的内涵

立足本校,重视校本培训。让教师们更多地在一起探讨教学方法、教育方式,交流教学思想、教育心得,共同提高业务素,力争有多篇论文获奖。进一步规范教研活动,教研组活动要做到“四定”,即定地点、定时间、定中心发言人、定研讨主题。让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成为教师们交流、学习的主平台、主渠道。积极开展公开课教学活动和组内互评课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六、营造安全、优美的校园环

1、学校要把“创建文明班级”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规范学生行为的重点和标准,做好纪律、卫生、出勤、两操等每天的检评和每周的公布,认真落实学校卫生管理制度,坚持每日一小扫,一周两大扫,确保学校卫生无死角。教室环境布置要多样化,提高师生文化品味,为全体师生营造一个环境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

2、加强综合治理,创建“平安校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全面推行安全工作责任制,狠抓校园综治、普法、创安等各项工作的落实,为我校创设优良的育人环境。①完善领导值班制度,每周1名领导带班,每日一名教师值班,有效提高校园的安全程度;②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法制安全报告会,强化师生安全意识;③通过各班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广播站,国旗下讲话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普法教育的实效性;④每学期初学校与班主任、教师、学生家长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给每位学生发放《安全手册》,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提高自救能力;⑤做好汛期的防灾工作,落实应急避险措施;⑥每逢周末、节假日组织好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禁止学生乘坐农用车、摩托车等;⑦在寒暑假时,印发《致学生家长一的封信》,提醒家长要紧密配合学校做好学生假期安全工作,形成家校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

目前,我校正处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刻,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一手抓教育教学,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为建设质量过硬、管理规范、校风严谨、环境优美和谐的市级文明校园而努力奋斗!

篇7

关键词:苏州市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调查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是以苏州市6城区(姑苏区、新区、园区、吴中区、相城区、吴江区)以及4县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部分小学的小学生们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情况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查阅相关方面的论文了解了本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为本论文的研究起到启发和借鉴作用。2.调查访谈法。根据本论文研究的需要,事先设计好了访谈纲要,然后主要以走访的形式对苏州市城区以及县市部分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在学校的开展情况。3.问卷调查法。遵循体育科研方法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进行了问卷的设计,问卷能够给所要研究的课题提供有用数据。调查问卷采用当场发放,当场回收的收集方式。

二、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阳光体育运动进校园”开展情况

1.苏州市各区小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知程度。苏州各区、县市小学生的学业很繁重,每天除了需要完成在学校的学习任务,走出校门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或兴趣班,课外锻炼的时间很少,真正算是锻炼身体的时间就是在体育课上以及阳光体育的时间。阳光体育运动最大的特点就是活动地点在室外,作为面临紧张学业的小学生,能够到走到室外,充分的接触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参加体育锻炼,对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2.学校领导与教师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阳光体育运动能够促进身体健康,提高团结合作意识,并能提升竞争意识。但许多学生家长与学科老师对阳光体育活动有很大意见,认为过多的体育运动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学校针对这部分家长和老师的这一疑问进行了专家论证,并请学生家长代表及教师代表参与,为动员全员参与营造了良好的运动氛围,使全体家长与教师统一思想、更新观念,保证了阳光体育活动的实施。

3.家长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知态度。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教师、家长、学生三者相互之间的配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同样,体育教育也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程,在体育教育过程中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起对小学生身体、心理教育的责任。有许多家长的教育观念错误、落后,对学生的培养仅仅局限于智力的发展,认为只有文化课成绩好才是学生成功的必要条件,孩子参加体育锻炼会影响学习,而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漠不关心,甚至出现抵触心理,高能量的食物摄入无法得到消耗,最终导致了学生体质的下降,出现了一个个的“小胖墩”。

4.苏州市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形式与内容。目前苏州市小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活动方式大多数是由体育课、校本体育特色课、大课间及体育兴趣小组或社团活动等组成。学生们在学校里每周可以上三节以上的体育课,每节课40分钟,其中包括一节校本体育特色课,并且都是由专职的体育教师进行授课。体育课的内容主要以田径类项目为主,包含跑、跳、投,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师资队伍配备完整的学校,还有专职教师进行足球、健美操、武术等项目的教学。

5.苏州市小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是否顺利、有效、完整,除了看活动的丰富性、学生的参与度、教师的组织管理等方面,最重要的是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升仅仅依靠丰富多彩的形式及内容,缺少时间的保证是无法达到的,因此,要想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持续的健康发展,必须要保证学生的运动时间,让学生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及运动密度。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每天中小学生在校的时间是一定的,而文化课的学习时间必须予以保证,因此,留给学校安排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受到限制。

(二)影响“阳光体育运动”在苏州市小学开展的因素

1.运动伤害影响阳光体育运动有序开展。运动中一旦有意外伤害事故,学生家长和学校总会就索赔问题发生争执,学校体育工作就会面临巨大的压力。正常的体育活动开展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比如,对抗性较强的摔跤、体操投掷等项目。学校担心出事故,体育教师不敢教,久而久之,学生的体质可想而知,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2.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及地位有待提高。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但担负有教书的义务,在育人方面同样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体育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理论联系实践多思考多总结,做一名充满正能量的体育教师。

3.进行体育运动的场地和器材匮乏。各区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最突出的矛盾还是运动场地不足。在许多乡镇学校中,学生的活动场地有限,体育器材破损严重,丧失了可用性,教学活动想要顺利的开展成为一种奢望,这是让体育老师最为头疼的。学校体育活动场地及设施不足成了普遍现象。

三、结论

1.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城区中园区与姑苏区的开展情况最好,新区、吴中区、相城区、吴江区有待提高;县市中,张家港市与昆山市开展情况最好,常熟与太仓有待提高。2.在家长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知程度上,以园区、姑苏区、高新区、吴中区、昆山市、张家港市情况最好,其他地区亟待提高。

3.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形式与内容上,大部分学校基本能够满足学生的基本要求,但也有个别学校只是简单地、单一地组织学生参加广播体操及眼保健操活动,而对于其他的传统体育项目及新兴体育项目没有涉及。

4.在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上,活动时间在60分钟以上的人数所占比例,以园区、姑苏区、高新区、吴江区为最高,大部分学校基本符合国家关于体育大课间活动锻炼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文件规定,这说明大部分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良好。

5.苏州城区及县市中,园区及高新区在场地、器材的充裕性及丰富性上占有明显的优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园区及高新区有很大一部分是新学校,在学校规模及场地的规划上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能够保证学生活动的场地及器材的丰富性,但是最关键的还是学校领导层面的管理及教师的组织工作做得比较到位。6.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师上课不专业、活动老套、素质不高,从而导致了体育课的单调乏味,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慢慢消减,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造成很大的阻碍。

作者:董健 单位: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S].教体艺[2006]6号2006-12-23.

[2]刘菲,周丹.“阳光体育”实施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2,2(28).

[3]刘小俊.阳光体育内涵与发展探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1):25-27.

[4]任朋达.长春市城区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6.

篇8

关键词:家庭教育;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45 文献标识: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0)09-0044-03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的情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种瓜得瓜,和豆得豆”,孩子的许多心理品质得出是在家庭中发展起来的,可见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据广州师范学院骆风教授主持的一项对广州市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分析,指出了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家长渴望子女成才,重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但是对教育子女的“精神投入”普遍不足。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下了一个定义:“健康不但是没有躯体疾患,还要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健康,而且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1]因此,要让孩子获得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就家庭教育而言,家长首先必须要有健康的心态和正确的教育方法与技巧,注意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真正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每个家庭。

一、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一)单亲家庭对中小学生心理的影响

家庭的不完整,家教的不全面,尤其是残缺家庭人际关系的不完整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学生在这种生活环境中,感受不到家庭完整和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感受不到家庭友爱以及父母的关爱和呵护,进而在心灵深处始终有一种压抑的感觉。这种压抑感会影响到他们的言行,影响到他们人格的发展与完善。有的学生还可能在这种单亲家庭中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风气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产生着重要影响。中小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一方面日趋成熟化,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辨别能力和抵抗能力不强的缺陷。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如“拉关系”、“走后门”、“请客送礼”?、“一切向钱看”等已严重污染到学生的心灵。现代大众传媒如电视、广播、书籍、报刊杂志、录音、录像及宣传品等所传递的一些不健康信息无时无刻不在侵扰学生的领地,家长也防不胜防,这对于还没有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中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毒剂,毒化着他们的心灵。由于现在一些人社会公德意识的弱化,导致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习以为常,进而使中小学生产生模糊认识乃至失足现象;而且社会上的某些不良影视节目和屡禁不止的黄色书刊也会使中小学生做出违道德和法律的行为。

(三)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

由于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有的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百依百顺,甚至袒护包庇。在这种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或者性格脆弱,无法接受任何挫折,或者任性、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或者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他们无法形成社会所希望的性格取向,因此,他们无法适应竞争化的社会,反而在欲望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实施违法犯罪。如包头市某学校一位班主任老师曾在全班40多名同学中调查了一个问题:“如果有同学欺负你,你将怎么办?”半数以上的学生回答说:“打他!”或“跟他拼了!”老师问为什么,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学生们回答竟然说完全是父母教的,并且振振有辞地转述父母的意思:人在社会上要厉害些,绝不能受一点窝囊气。这种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的家庭教育,大概就是时下不少中小学生在被同学“欺负”以后所做出的“以牙还牙”吧。

(四)家长的教育观念重智轻德

在应试教育“分数之上”观念的引导下,许多家长对子女的个性、情感、道德等方面的发展不以为然,认为智育发展才是关系子女一生发展的实用能力。当今社会的家教热、各种培训班热、择校热等足以说明了家庭对子女智力教育的关注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在一项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中,当问道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你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及“你最关心孩子哪方面的事情?”时,68%的家长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其次是身体健康,再次才是子女的个性及道德品质。殊不知父母把孩子培育成“人中之龙”的过程中要先成“人”,而人的道德品质是成“人”的首要因素。

二、对中小学生实施家庭心理教育的对策

(一)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需要家长转变教育观念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家长,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只看孩子智力水平,忽略心理健康水平、个性发展水平的陈旧观念。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孩子表面看来好象很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情感淡薄、意志薄弱、性格脆弱,在德智体等方面发展潜力却极为有限。教育实践的大量事实证明:理想、志气、进取心、勤奋等优良的个性品质,对于促进孩子的发展和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人父母者必须把心理健康作为孩子的培养目标和内容加以充分重视,在教育上做到爱而不宠,严而有度。

(二)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意志和品德心理

家长要让孩子学会把握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小主人,学会正确处理理智与冲动,调节与控制挫折与磨砺的关系。逐步引导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学会冷静分析,学会以适当的方式宣泄压力和不良情绪。同时,要指导孩子在遇到问题时,求助于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通过心理咨询,来实现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和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及探究精神。从而逐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并形成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

(三)经常与孩子沟通,联络感情

我们很多家长以为,只要给孩子吃好、穿好、玩好,他就应该心满意足了。其实不然,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见解。孩子们最渴望得到的是父母的理解,父母的认可。有时,父母一句简单的话,一个简单的动作,会让他们感动一生,幸福一辈子。家长要想教育好孩子,就要经常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说说话、谈谈心、讲讲故事;陪孩子出去打打球,玩玩游戏;有机会家长还可带孩子去自己工作的地方参观参观,让孩子多了解父母。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的孩子与我们有代沟,太让我们难理解了。其实,家长与儿女有代沟是非常正常的,只要家长多与孩子沟通,多给孩子一些理解,这种代沟就迎刃而解了。

(四)学会欣赏与激励,学会批评与惩罚

在中小学生家庭教育中,从小学到中学,家长对孩子的表扬越来越少,批评越来越多。有的孩子进入中学以后,耳边响着的只有批评的声音,表扬已经跟他们无缘了。这种处境的孩子,往往对自己失去信心,容易产生“得过且过”的想法。所以教育孩子就应该欣赏孩子,激励孩子,就要一点一滴的在“成功”上做文章。当然,孩子也需要批评与惩罚。批评、惩罚也是教育。现在,有人主张把批评与惩罚置于教育之外,是不妥的。[2]问题是如何进行批评与惩罚。缺点错误,应该批评,要分析原因,要讲道理,批评的方式应易于孩子接受,引起反思。家长要学会和风细雨、寓贬于褒、充满期待、同心同理式的批评,而且要与孩子共同讨论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的措施;坚决避免劈头盖脸、暴风骤雨、讽刺挖苦、随便揭短式的批评。适度的惩罚也有教育作用。何谓“适度”,就是以不伤害孩子的自尊、自信,使孩子能够进行自省、自我教育为原则。这需要家长谨慎从事,不可多用,不可滥用。

(五)家长应注意自己的言行,树立榜样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人一生中的所有“第一”都应该是从家庭、父母那里得到的。因此,家长的言行和平时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影响最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为人父母,要教育好自己的儿女,首先自己要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平时,家长在孩子面前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及时检点自己的行为习惯,不要让自己的坏习惯影响孩子,要给孩子留下一个好印象。作为家长千万不能把打骂孩子作为唯一的教育手段,也不能一味地溺爱孩子,更不能放任不管,遇事要跟孩子讲道理,以理服人,为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

(六)及时与老师保持联系并沟通

学生在校期间,家长应抽时间到学校去拜访老师,了解相关情况,如学生在班级的环境情况、同学交往情况、老师交往情况等等。对本学期学校开设的课程、学校的要求、要做的“心中有数”。[3]学生家长应协助老师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和熟悉自己的孩子,如向老师提供孩子在家学习的效果、在家的各种表现、孩子有什么爱好、有什么需要、家庭最近出现的可能影响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各种变化等等,都应该让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知道,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孩子克服各种困难,减少心理压力和困惑。

(七)鼓励孩子积极交往

交往是现代社会生活对人的基本要求,交往能力也是一个人能否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小学生有两种交往:一是与成人的交往,一是与同辈人的交往。在与同辈人交往中,孩子不仅能更好的认识自己,而且学会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关心同伴,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学会在争执或矛盾中,如何协调关系。因此,家长应多鼓励孩子与人交往,多带孩子参加社会活动,鼓励他们广交同学伙伴。有些父母基于“怕孩子吃亏”的心理,剥夺了孩子交往的机会,造成了孩子心理的孤独、焦虑,不利于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八)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

据调查,目前上中小学这代孩子的父母,很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学过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据《中国青年报》5月17日报道:“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座谈会等到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与技巧。使家长了解中小学生正处在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总之,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的经验都告诉我们,在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家庭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他们渴望和家长沟通,也热切希望自己的种种正当言行能得到家长的支持、理解和帮助,更希望心理危机时有来自家庭的亲情安慰。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刘英.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J].新疆社科论坛,2007,(3):89-90.

篇9

本学期政教处常规工作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学生安全为重,养成教育为主”的工作思路,以创建红旗班级活动为载体,以育人为落脚点,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断开创我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1.继续抓好学生的常规管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重点形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一是德育课题研究。二是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研讨会,交流班级管理的先进经验。三是努力提升班会课质量,每周开好班会课,不断提升班主任管理水平和能力。

3.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在校内外不发生安全事故。

4.继续抓好学校体、卫、艺工作,争取在参加的各项比赛中都取得好的成绩。

三、工作措施

1.学期初各班级要对学生开展扎扎实实的养成教育:由班主任带领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及学校的纪律、卫生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做好强化落实,让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短时期内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2.构建德育教育网络,加强学校和家庭以及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发放《告家长书》、开家长会等形式,多渠道与家长沟通信息,取得家长的理解、配合与坚持,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齐发展、共进步。

3.继续搞好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规范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活动,努力把升旗仪式建设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此,各班要挑选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升旗手和护旗手,严肃对待升旗活动;二要精心准备国旗下讲话内容,继续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用高尚的精神塑造学生;九月份继续开展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我校青少年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

4.加强学生常规监管力度,内容包括安全卫生、文明礼仪等,做到日检查,周公布,月评比,把学生的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5.切实抓好少先队工作。一是要继续抓好少先队干部的选拔工作力争把乐于奉献、敢于负责的学生选拔到少先大队中来。二是要落实好红领巾的佩带工作。三是要创新规范少先队员入队仪式。四是开展好“流动的少先队”漂流册活动。五是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小手拉大手绿色促和谐”百校百场论坛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6.抓好安全工作,确保学生健康安全。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保卫组织机构,定期召开安全保卫工作会议和开展安全保卫检查工作。深入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坚持每月一次对学校安全情况进行大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消除隐患。在重大节假日向全校学生家长转发《致家长的一封信》,通过家校沟通联系,共同教育学生注意安全,杜绝事故发生。重视消防知识和法制教育的普及。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加强健康教育的宣传,提高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健全和完善各项报告制度。制订各种工作预案,加强制度建设,组织开展安全疏散演练和防火、防震自救演练。

7.本学期将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庆十一国庆节、元旦庆祝活动,旨在陶冶学生的身心、活跃校园生活,同时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团结合作意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8.继续开展“牢记贺信要求争当四好少年”活动,通过版面、报纸等大力宣传,根据年级特点通过儿歌、歌曲、班会、书信、演讲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理解四好少年的精神,人人争当四好少年。

9.继续开展星级评价制度,通过学生争星活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元旦前夕我校将进行金星少年的评比活动。

10.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建立稳定的、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让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能健康发展,最终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和校风。

「 1

四、具体安排

九月份

1.开学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安全教育。

2.安全应急演练。

3.制定各项计划。

4.民族精神教育。

十月份

1.迎国庆社会实践活动。

2.少先队新队员入队。

2.班主任经验交流会。

十一月份

1.校运会。

2.黑板报评比。

十二月份

1、法制教育

2、庆元旦活动

3.养成教育心得交流

一月份

1.评模范班主任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318-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迫切要求摆正口语交际教学的位置,采取得力的措施,强化口语训练,为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而努力。因此,充分重视小学阶段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通过口头言语的交流,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保证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

1、尚未形成协调统一的学习环境。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但由于课程内容重且难,考试压力大,真正用于口语交际训练的实践机会很少。而小学生的业余时间也被大量的作业和各类补习班、特长班占据,很少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自然也就缺少口语交际的机会。家庭教育是培养良好口语交际能力的关键,但一些家长或因工作忙,或因不懂得如何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甚至自己就有许多不良的说话习惯,从而疏忽了家庭教育。

2、学生的心理障碍影响了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许多孩子存在口语交际的心理障碍问题,主要表现在心理素质差、自卑、胆怯、顾虑、紧张,这些都影响了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其中的原因很多,有些孩子是因为从小胆子就小,或已经具有了自卑的心理定势,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有些孩子是因为自尊心强,怕回答问题出错,别的同学笑话,不敢回答问题。

3、缺乏口语交际情境,训练与生活脱节。语言表达的训练离不开词语的运用,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语言环境,多一点拓展训练,组词、造句等等,但因为时间紧,这些都被压缩掉了,或是只能做片面的引导,以至学生有很多词不会具体应用。最终导致课堂上缺乏真实的交际情境,学生爱说空话、大话、套话,很难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优化策略

1、构建和谐统一的口语交际学习环境。语文作为母语课程,口语交际资源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创造一切机会,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有效资源,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让学生直接接触大量的语文材料,在真实有效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家庭作为影响学生成长的关键因素,也需要教师通过及时地沟通、交流和帮助,传输正确的口语交际教学方法,让家长们充分地认识到“生活处处是课堂”。有一些家长自身的语言习惯不好,教师如果能够适当地提醒使之改正或注意,对孩子的成长可能就有很大的影响。很多家长不从事教育工作,也就不知道在生活中教育孩子的方法,教师可以经常举办家长座谈会,介绍一些经典的教育著作或是让家长们互相交流教育心得。通过多种有效的手段让家长和孩子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在生活中,每一次的家庭聚会、节假日的外出都可以作为训练孩子口语能力的机会。之后教师再到课堂上进行“真实再现”,并对学生的交际过程给予具体的指导。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师应该开动脑筋,根据学校、教材、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将口语交际的课堂延展到社会、家庭,尽最大努力让孩子们在一个和谐统一的口语交际教学环境中成长。

2、创设课内外真实的生活化的口语交际情境。学生可能在生活中接触不到某些口语交际的话题,这些话题可能从内容上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没有太大差距。但在课堂交际情境下,学生无法产生说话的欲望。面对这些课堂教学现实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寻求多种教育手法,借助图片、多媒体、课件等手段生动、形象直观地模拟生活情境,再现生活场景,以激发学生的交际需要,让学生自觉实现倾听、表达和交流的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合理地分析教材,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1)营造和谐氛围,打开学生的口语交际通道。教师只有成为孩子们生活的朋友、学习的伙伴,善于倾听孩子们的想法,才能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以点燃学生的交际欲望,诱发交际的情感。只要学生有进步,就尽量用赞赏的话语鼓励他。这种亲切、和谐、民主的人际交流氛围,能使能言善道的孩子变得更为侃侃而谈,沉默寡言的孩子也能抛开顾虑,尽情交流。

(2)模拟情境表演,点燃学生的口语交际激情。口语交际适合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做到真正生活化的课堂”。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创设多样化的情境来模拟生活,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练、说,以此来实现现实中的交流。如此模拟表演,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更为丰富广阔的生活情境,搭建一个活泼的口语交际平台,点燃学生口语交际的激情。

3、构建规范、科学且统一的评价机制。构建规范、科学且统一的评价机制不但需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情感态度,而且还需要对评价内容进行全面完善。笔者认为,其评价标准需要充分结合“三个维度”,即为: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首先,对于学生的不同想法,教师不应该给予否认,应该从中找出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例如:通过成长记录袋,将学生的各项信息记录其中,包括学生平时进行口语交际时所面临的问题、学生自我反思与总结、其他学生及教师的评价等信息。其次,应该通过随堂即时评价,充分展现出学生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差异性及发展特点,让学生扬长避短,取到完善自我的良性作用。最后,教师应该与学生家长进行密切沟通,通过家长评价,来评估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水平的高低。例如:学生在家里是否对家长礼貌用语、犯错是否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认错等。无疑,上述评价方式的完善,更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水平,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小学阶段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将小学生口语交际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口头言语的交流,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保证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