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演讲的技巧范文

时间:2024-01-26 17:27: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众演讲的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众演讲的技巧

篇1

造成怯场心理的原因多种多样,往往也因人而异。但下面几点原因却带有极大的普遍性:

1、评价忧虑。

这是造成怯场心理的最主要的因素。现代心理学认为,在任何存在评价的场合,人们一般很难发挥自己原有的水平。大多数人对自己在初次约会中的表现不十分满意。在演讲中,由于评价是单向的,也就是说听众在“裁判”演讲人,所以演讲者的忧虑更多,心理负担更重。

2、听众的地位。

如果我们面对的听众比我们的地位高,或者我们认为比我们重要,我们讲话时便感到特别紧张。求职者在评估小组面前的表现往往很不自然,这一方面是因为评价忧虑,另一方面也无疑是因为评估小组“大权在握”。

3、听众人数。

一般人都愿意在“小范围”内讲话。如果听众人数很多,演讲者便会倍加谨慎。因为他们觉得一旦出错或表现不佳,“那么多人”一下子都知道了。过分的小心谨慎加大了怯场的可能性和程度。

4、对听众的熟悉程度。

大多数人在“熟人”面前讲话比较自然。面对陌生的听众我们之所以紧张是因为我们对他们几乎一无所知,而他们在几十分钟甚至十几分钟内便会对我们作出评价。

5、听众的观点。

如果你知道听众或大多数听众所持观点和你的观点一致,那你便会信心十足。反之,你便会有很多担心。

6、准备是否充分。

若演讲者自己心里觉得自己对演讲准备得不充分,觉得有“出丑”的可能,那他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可能出卖他。

上面我们分析了造成怯场心理的主要原因,下面是几种“药剂”。

1、充分准备。

对付怯场心理最有力的武器是诚心实意地告诉自己你对本次演讲准备得十分充分:你的选题不仅对自己而且对听众很有吸引力;你对该题目已深思熟虑,而且收集到了所有所需资料;你的演讲稿紧扣主题,安排有序;经过反复演练,你已能恰到好处地把握演讲时间;你对自己的仪表和临场表现有充分信心;你有能力很好地对付讲演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

2、适应变化。

如果你原计划给二三十人作演讲,到场后发现听众有二三百人,你会怎么办?你准备了一份非常正式的演讲稿,走上演讲台你却发现大家都穿着牛仔服和t恤衫之类的衣服,你将如何想?你准备了长达两个小时的内容,可上场前主持人告诉你你只有十五分钟的演讲时间,你又该怎么办?诸如此类的情况在演讲中绝非偶然事情。所以,如果你被邀去演讲,不要忘了事先收集如下信息:

1有无固定论题?论题范围?

2听众成分(包括人数、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工作性质以及参加演讲的原因等);

3演讲地点(包括其地理位置、场地大小、有无话筒等内部设施),如果有可能,最好亲自去演讲地点看一看,作到心中有数;

4演讲时间;

5有无听众提问。

3、练习放松。

演讲前,如果你仍感到紧张,下面几种方法有助于你放松:

(1)深呼吸。

作深呼吸的目的是供给你充分的氧气,帮助你在演讲中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声音。这里所讲的“呼吸”当然指的是腹呼吸而不是肺呼吸。歌唱家和演员们都知道腹呼吸在控制声音方面的重要性。

(2)肌力均衡运动。

肌力均衡运动是指有意识地让身体某一部分肌肉有规律地紧张和放松。比如你可以先握紧拳头,然后松开;你也可以固定脚掌,作压腿,然后放松。作肌力均衡运动的目的在于让你某部分肌肉紧张一段时间,然后你便不仅能更好地放松那部分肌肉,而且能更好地放松整个身心。

(3)转移注意力。

演讲前要积极听取主办人和听众意见,这样你便可以暂时转移注意力,更好地放松身体和思想。

4、带点幽默感。

篇2

关键词:高速公路 桥梁施工 注浆技术

在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桥梁工程是一个重要的施工环节。在进行施工时,要全面考虑高速公路和桥梁的整体性、耐久性和舒适性。而使用注浆技术可以保证桥梁结构的连续性,提高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在高速公路桥梁工程中应用广泛。

1.工程概况

某公路桥梁工程总施工长度为234.3km,为双向四车道公路。设计车辆行驶速度为110km/h。公路中央分隔带的宽度为3m,行车道宽度为2×7.5m。合同段(K81+179.2~K89+300.3)段为一座特大桥,桥梁的总施工长度为531.2km,全桥左幅和右幅各自独立,两幅桥的总宽度为24m,全桥按照直线进行布置,桥面设置了2%的双向横坡。本文重点对公路桥梁施工中注浆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

2.注浆施工的基本原理

注浆施工指的是使用气压、液压以及电化学原理,通过机械注浆管将提前配置好的浆液均匀的注入到指定地层中。在此过程中,受浆液压力的影响,会有水分和空气占据一部分空间,经过反应后浆液可以把施工位置中较为松散的裂隙胶或土粒粘结成整体,组成一个化学稳定性、防水性均比较好的结构整体。一般可以将注浆技术分为高压喷射注浆、静压注浆两种类型。从浆液的运行方式、浆液对土体的影响原理,又可以将注浆分为劈裂注浆、渗透注浆、喷射注浆、压密注浆四种类型。

3.注浆施工技术

3. 1注浆设计

在进行施工之前,首先要进行注浆设计,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的内容:(1)配合比的设计。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对填充土体空隙浆液的要求不高,但是浆液的析水率不能过大,要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水泥和粉煤灰的比例要保持在3∶1~4∶1之间,一般情况下水泥和粉煤灰的比例按照3∶1进行设计,水灰比要保持在1.0。(2)注浆压力。按照以往的施工经验,注浆压力不宜过小或过大,一般要保持在0.8MPa~1Mpa之间,施工时,不要对原有的底层结构进行改变。(3)扩散半径的设计。在设计扩算半径式,需要结合地质构造、浆液材料、设计压力对浆液的注浆半径进行设计,良好的注浆半径对工程施工造价和工程施工量均有比较大的影响。

3.2施工测量

(1)测量高程。要对水准基点进行测量,并控制好闭合差;

(2)测量导线。使用水准仪、全站仪、经纬仪对测量数据进行复核,完成复测工作后,要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控制点,并再次进行二级导线精度测量工作。

(3)保护测量标志。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在施工时,要保护好测量控制点,定期测量各个控制点。发现问题立即进行补救。测量工作结束后,要进行复核,并做好记录。

(4)组建施工测量控制网。利用首级导线点对引道和桥梁的测量工作进行控制,对于特殊地段的施工,要加大导线点的密度,保证100m范围中区域可以得到控制。

3.3钻孔施工

在对岩层和土层进行冲孔时,冲击程度要控制在6m以内,避免出现卡钻、孔壁不圆等情况,为了提高锥冲冲程的正确性,要在卷扬机的钢丝上做好标记,作业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根据标记的位置进行施工,钻孔施工图见图1。冲孔过程中,要及时将土渣掏干净。一般情况下,每钻0.3~0.5m进行一次掏渣,每一次掏1~2筒。当泥沙浆含量降低,比重逐渐正常后即可停止。钻进过程中,每班最低掏一次。进行掏渣后,要及时将清水或泥浆添加到孔中。投放粘土时,为了防止出现卡钻、粘钻的情况,不要一次性投放过多。

在钻入到易缩孔土层或者钻入4~6m后,要使用检孔器对钻孔进行检查。一般使用钢筋制作检查孔器,设计长度为5~6m,孔径要和设计孔径保持一致。首先将检孔器放入到孔底,然后将新钻头放入,不可以使用冲击、加重压、强插检孔器等对钻孔进行检查。

当检孔绳从孔位中心偏离或则检孔器不能达到钻孔深度时,要考虑缩孔、斜孔、弯孔、扁孔等情况,要对钻头的位置进行调整,进行补救以后才可以进行钻进。为了防止出现卡钻的情况,不允许使用钻锥对孔进行修理。

进行钻孔时,要平稳起吊,避免对孔壁和护筒造成触碰。钻头进孔时,为了避免出现钻锤伤人的情况,不要在钻孔的四周站人。因事故造成停钻时,需要使用保护盖对钻孔进行保护。为了避免出现埋钻的情况,需要将钻锥从口外提出。

钻进施工时,结合地质构造将不良地质构造的位置确定出来,快钻到溶洞构造区时,选用0.2~0.5m小冲程钻进施工,避免因“打空锤”或卡钻导致钢丝绳和钻架受到过大荷载出现钻架被破坏或者钢丝绳被拉断的情况。钻机冲穿到溶洞后,要先回填钻洞,然后进行钻进。

3.4 灌注施工

注浆施工之前,要先进行压水试验,分析地质是否具有灌浆的可能性,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注浆工艺参数进行调整,保证注浆工艺参数可以达到要求。此外,利用压水试验,可以分析管道是否有漏水和堵塞的情况,确保注浆施工可以顺利开展。在对渗水严重的钻孔桩进行施工时,使用水下灌注的方法进行施工。为了确保混凝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浇筑,需要根据混凝土浇筑速度、浇筑设备情况等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浇筑桩基之前,先将临时支架架设到桩顶上,并使用储料漏斗设置在支架上。在进行第一批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时,选用储料漏斗进行施工。在储料斗的下部设置导管,导管要和桩底保持0.4m以上的距离。使用钢管制作导管,导管桩底段的长度为5m,中间节段长度为2m,使用法兰盘对导管进行连接,要对导管进行闭水试验。安装过程中,为了避免钢筋笼挂歪,要稳步居中沉放。使用卷扬机提升导管,要求提升力可以满足全部灌满混凝土后导管的总重力。在进行首批灌注施工前,要重新检查一次孔底沉渣厚度,当超出规定要求后,使用喷射法使孔底沉渣保持悬浮状态,然后即可进行第一批混凝土的灌注。开始灌注后,随着混凝土浇筑工作的不断开展,要对埋管深度和混凝土顶面进行测量,并核对浇筑混凝土数量,提拔导管并将导管拆除,要求埋入到混凝土中的导管深度要控制在2~4m。提升导管时,要保证导管竖直、居中,并稳步对导管进行提升。如果钢筋骨架被卡住,需要转动导管,使导管从钢筋骨架脱离后移动到孔的中心位置。拆除导管时要尽量快,混凝土浇筑快要完成时,要将拔管速度控制好,避免泥浆进入到导管中。混凝土浇筑好后,对其浇筑高度进行测量,并对比实际浇筑数量,避免出现短桩的情况。浇筑混凝土时要对施工进行统一指挥,合理的分工,安排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对施工进行支护,避免浇筑过程中出现事故。浇筑混凝土时,要对混凝土的坍落度进行检查,处理发现的问题,并抽取试件,将记录工作做好。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后,将桩头凿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做好养护工作。桩基混凝土的龄期达到规定要求后,要根据设计要求,检查桩的施工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一直是施工重点和难点,对工程质量有比较大的影响。在进行施工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注浆作为一项重要的施工内容,进行施工时,要综合考虑水文、施工环境、地质情况等方面的因素,对浆液的配合比进行合理的设计。做好施工中的管理工作,认真检查施工质量,保证施工质量可以达到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黄亮.注浆技术在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的运用研究[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3(19):246-247.

篇3

一、引言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演讲是指演说或讲演。演说是“就某个问题对听众说明事理、发表见解或就某个问题对听众发表的见解。”讲演是“对听众讲述有关某一事物的知识或对某一问题的见解。”王守仁教授指出:“把握英语演讲的特征,可以从演讲与平时讲话的不同之处入手。中文里‘演讲’这个词是用‘演’来修饰‘讲’,十分贴切,我们不妨从”演”的角度来认识演讲。”但是,在现实中,英语公众演讲或英语公众演讲教学,对“演”的把握并不够准确,可以说是较弱的一环,从而影响了演讲或演讲教学的效果。正如全球顶尖商务沟通大师杰瑞?魏斯曼所指出的:“演讲就像链条一样,最弱的一环决定了整体的强度。”本文着重从指导和培训学生英语演讲的实践来论述英语公众演讲教学的“演”能力培养。我们还是按王守仁教授所提出的从演讲的表演性、演绎及演义成分来理解演讲。笔者认为,“演”具有五个方面的内涵。

二、英语公众演讲中的“演”能力内涵

(一)演出。演出是指:“把戏剧、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演给观众欣赏”。这个“等”也应该就包括了演讲。演讲中的“演出”有一定的要求。一是着装的要求。一般来说,公众演讲是在正规场合,衣着打扮一般以正装为宜。不过,最好还要考虑演讲的主题、演讲的语言风格等因素,演讲者的着装与演讲的场景(包括时间、地点场景)、演讲的内容要相协调。二是肢体语言的要求。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表示使用身体运动或动作来代替或辅助声音、口头言语或其他交流方式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的一个术语。它是副语言(paralanguage)的一种类型,副语言包括各种形式的非口头语言的人类交流方式,包括不为人注意的最细微的动作,例如眨眼和眉毛的轻微运动。肢体语言可以与面部表情结合使用。我们知道,完美的演讲=55%形象+38%声音+7%语言,肢体语言在演讲中最重要,这里的“形象”不仅是指演讲者的外表,更不是指PPT的样子,它主要是指演讲者的肢体语言。

(二)演示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演示是指“利用实验或实物、图表把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显示出来,使人有所认识或理解。”演示在英文中对应的是Presentation,多用于商务或其它特定场合,指的是借助有声语言、肢体语言和演示工具(目前主要是多媒体PowerPoint)对某个特定内容予以讲解或展示。Presentation与通常的公众演说主要区别在于多媒体PPT的介入,因此,演示的关键在于演讲者与演示工具之间相协调。首先是演讲者是否选择使用PPT。幻灯片的引入对演示无疑提供了许多便利,但不加节制的过多使用就会喧宾夺主,给演示带来麻烦。其次是演讲者语言和幻灯片资料之间相协调,哪些适合由演讲者表达,哪些适合用幻灯片呈现,哪些可两者结合起来展示,这都是要仔细斟酌的。再次,演讲者面对听众与面对幻灯片相协调。可想而知,演讲者的眼神在听众与幻灯片之间不停游离时,带给听众的将会是什么效果。

(三)演绎。演绎的本义是指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与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是相对应的。演讲中的演绎则是强调演讲的思维逻辑与推理论证,既包括演绎推理,也包括归纳推理。演讲,包括英语演讲,历来被认为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笔者曾提出以英语演讲比赛为手段来融合各门课程,实现思辨能力的综合性和渐进性发展。演讲中的演绎表现在演讲的听、写、讲、演、答、辩六个环节中,从演讲的准备到演讲的进行,再到演讲的总结都需要严谨的逻辑推理和严密的论证。

(四)演义。演义本来是指以一定的历史事迹为背景,以史书及传说的材料为基础,增添一些细节,用章回体写成的小说。而英语演讲中的演义则是指演讲者使用的具体事例(examples),或是演讲者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与真实故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事例,演讲就会空洞无物,缺乏说服力和感染力。可见,采用事例的演讲因此而具有演义性。

(五)演练。演练对于英语演讲而言,就是正式演讲前的练习与排练,类似于文艺演出的走台与彩排。演讲技巧的提高,关键在于练习、练习、再练习。从练习所面对的对象来看,由先自己练习,在熟悉的家人、同学或朋友面前练习,再到陌生的观众面前练习;练习的步骤由带稿练习,到半脱稿练习,再到全脱稿练习;练习的阶段由先独自练习,再向公众预演。

三、英语公众演讲教学中的“演”能力培养实践

笔者长期担任英语演讲教学及演讲比赛选手的指导和培训工作,从学生的实践中能够感受到学生演讲者在演讲中充满着“演”的味道,在比赛的现场也经常能看到参赛选手的“演”味。不可否认,适度的“演”确实能够增强演讲的艺术性和感染力,但是,现实的担忧有两点:一是演讲者的过度表演。许多选手的演讲更像是演出节目,演讲者本人仿佛就是一个演员(actor或actress),而不再仅仅是一个speaker了。我们知道,演讲,演讲,“讲”是第一位的,“演”只是修饰“讲”的,“演”最终要落实到“讲”上面去。二是“演”的单向性。许多演讲参赛选手只注重表演,而对演讲的其它四个“演”(演示、演绎、演义及演练)却缺乏应有的关注。“演”虽然只是“讲”的修饰,但却能影响“讲”的效果。缺乏“演”的“讲”必是无活力、缺乏生机的演讲。下面,我们以历届英语演讲比赛的实例来加以说明:

南京大学的学生多次在“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中荣获冠、亚军,这与注重演讲中的“演”有着紧密的联系。从演绎的角度看,首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冠军刘欣从家人对电视频道节目的选择,自己工作就业的选择述说了选择的重要性(Knowing the Consequences of Choice);第10届“21世纪?外教社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冠军夏鹏以自己所处的城市,以自己与外国学生的对话,以及和图书管理员的对话为例述说了“城墙与桥梁”的故事(Walls to Bridges);第12届“21世纪?联想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冠军陈星讲述的是参加民工子弟学校支教的亲身经历,……六名选手无不例外的都通过讲述自己的故事“演”出了自己的理想与情怀。从表演的角度看,无论是陈星演讲中与小男孩的对话,或是王媛(第8届“21世纪?爱立信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亚军)演讲中与旅行社的对话,还是夏鹏手势的运用和停顿都“演”出了肢体语言的重要性。

四、结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英语演讲是一门艺术,一门涵盖演出、演示、演绎、演义、演练的艺术。通过表演、演示、演绎、演义、演练,加强英语公众演讲教学中的“演”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英语演讲人才,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目标,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应有之义。

篇4

关键词:就职演说,语用策略,面子理论

前言

公共演讲,尤其是政治演讲对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很多学者已对公共演讲进行了广泛研究,如传统语法的研究、演讲内容的研究、与具体语言特征有关的三个元功能的研究,对公共演讲体裁和文本的研究,等等。然而,几乎没有人从语用学的角度对演讲者技巧进行分析过,他们并没有解释演讲者是如何在演讲台上成功的达到交际目的的。

语用学没有独一无二的定义。本文作者引用凯姆普森对语用学的定义:语用学是一种试图发现说话者如何使用句子而达到成功交际目的的理论(Kempson,1975:84)。公共政治演讲是政治家以口头形式向聚集的听众传播信息的活动,在这一交际过程中语言以及元语言是不可缺少的。总统就职演说具有独特目的和显著特征,因此,本文作者以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为例进行分析。“演讲通常被看做是在特定时限内清楚、有趣、恰当地达到传达信息、劝说等特定效果的一种综合策略”(Wilson, 1994:5-6)。 总统演讲的目的在于让全国观众确信自己的投票是正确的,使民众信服总统能够代表他们的广大利益,并得到最大限度的拥护和支持。

作者试图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以下问题:为了劝说听众信服毕业论文范文,奥巴马在演讲中使用了何种语用学策略,以及这些策略产生了何种语用效果?作者发现演讲者使用了多种方式使自己与公众靠近,与公众互动,并得到公众的响应。

一 拉近距离的语用策略

在就职演说中,美国总统无一例外地要与全国观众缩小距离。尽管站在高高的演讲台上,可他们都努力让公众感受,虽然身为总统,但他也是民众的一员,是国家的公仆,是兄弟姐妹,而不是拥有至高权力却无法接近的人。他们通常使用三种策略。以奥巴马为例:

1 称呼的方式

在2009年1月20日的就职演说中,奥巴马致意道:“My fellow citizens(我的同胞们)”。此前的总统也不例外,称呼民众“my fellow citizens, mycountrymen, or my fellow Americans(我的同胞们,我的市民们,我的美国同胞们)”。这种方式涵盖了所有美国公民,并赋予平等的地位。奥巴马总统通过表达自己希望成为公众一员的意愿,缩小了与公众的心理距离,使得演讲像兄弟间谈话一样轻松和谐。

2 复数人称代词

奥巴马避免使用“I, you”等单数人称代词,而是使用复数人称代词“we, us, our, ourselves”。以下是其就职演说中复数人称代词的出现频率:

 

we

us

our

ourselves

64

23

篇5

关键词 演讲能力 人才 思辨 表达 礼仪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演讲是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它需要演讲者提前准备和阅览大量与主题相关的材料、拥有较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大量的语言和材料储备。具备这些能力需要个人提高德、才、学、识等方面的修养,对于个人成才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演讲能力对一个人的成才有很大的帮助。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形,在称赞某人有能力时会这么说“他很会讲话”或者“他真会表达”,演讲能力俨然已经成为衡量个人能力水平的重要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表达能力”逐渐被延伸为“组织能力、思辨能力、自学能力”的范畴。

清华大学演讲课程主讲人颜永平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一种生产力,而口才是良好人际关系的调和剂,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口才是人的首要交际工具,所以,演讲能力就是一种生产力。他关于口才的一句至理名言:时代需要人才,人才需要口才,是人才不一定有口才,有口才必定是人才,人才贵在有口才,有口才的人肯定能成才,而且是改革开放事业所急需的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

演讲能力在个人成长中的促进作用表现在:

1 思辨能力的发展

在我国教育中,学习演讲和辩论不是以培养演讲家和辩论家为目的的,而是为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尤其是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①在西方教育中,演讲更像是每个人的必修课,更是个人成为政治家、外交家的必经之路。

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思维模式是直线型的、逻辑性强的,在他们的文章中每一主题思想大多是直线型层次发展,而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前后迂回的,文章内容呈螺旋上升型的发展方式。所以,演讲能使人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②不同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思维能力和水平也各有差异,这方面的差异可以通过阅读不同领域如经济、政治、科技、环境、能源、生态、时事热点等的文章和书籍。只有日常不断地积累知识,了解某课题的研究现状、理论体系和已得到公认的观点,并能积极思考,举一反三,总结自己对该主题的认识,构建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体系,才能得出对某课题较深刻、较客观的认识,尤其是独树一帜的见解,是符合当今个性化的要求的。

2 表达能力的提升

演讲的形成是一个先厚积而后才能或薄发或厚发的过程,平时勤于积累,及时开拓眼界并修正自身认识的不足,才可能在必要时刻信手拈来而且“拈来的内容”是正确而深刻的。仅仅有丰富的原材料而缺乏良好的加工方式,是难以打制出精良的成品的。在每次演讲呈现前都需要演讲者对相关知识和内容进行必要的归纳、加工,有条理地整理出来,使之清晰而且富有逻辑性,这就要求其能将演讲内容“穿针引线”,同一主题贯穿其中,提起任何一个部分都并不孤立而是有联系的。

演讲能力所要求的表达能力并非语言流畅、语调适当、用词准确、叙述角度新颖即可,这在英语演讲中的体现尤为突出,单纯靠娴熟的演讲技巧、标准流利的英语和地道的语音语调是难以在演讲台上大获成功地向受众阐明自己的观点的。英语演讲更需要及时的应变能力、快速的语言转换能力和清晰的逻辑思维。事实上,无论是哪种语言的演讲,其效果不仅仅取决于上述方面,更多地还取决于演讲者的语言风格是否简单易懂、让人容易甚至乐于接受。这对于一个人在成才过程中是否受人欢迎,能否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尤为关键。在全球知识、文化、科技竞争的场所,个人在职场参与人际沟通的机会相当多,如果缺乏演讲的能力,将限制个人生活与职场的上升与发展。③

3 礼仪修养的完善

3.1 储备与演讲相关联的知识

这类知识一般涉及到礼仪、体态、心理学、互动原则以及受众群体、受众年龄和演讲主题在受众群体中的观点反应或接受程度。

人们一般通过三条途径汲取知识:一为网络、电视、广播和报纸;二为听报告、演讲和授课;三为与人交谈、讨论和辩论。通过阅读有关演讲的书报(如《演讲与口才》、《教师口才学》等)来提高知识积累,丰富对演讲的理性认识。通过聆听教育专家、特级教师、优秀班主任的报告会,来领悟教育真谛并观摩讲话技巧。通过收看与演讲相关的高品位电视节目(如“挑战主持人”、“国际大专辩论赛”等),感受大家风范,领略演讲风采,揣摩其演讲技巧、气质、语言、动作、眼神等,不断提升演讲素养。

3.2 锻炼口才与思维、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综合素质

演讲有助于培养、锻炼、强化思维的周密性、敏锐性、灵活性、应变性、果断性。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广播、电视、电话、录音等记录、传播有声语言的工具日益普及,许多以往只能采用书面语言记录的资料、传递的信息,正逐步改为采用更准确可靠、简便易行的口语。现代文化和科技成果为进一步发挥演讲的作用,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创造了优越的社会语言环境。

3.3 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教育观

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实现,使国内演讲的受重视程度大大提高。但国内的教育方式使得人们重写轻说,尤其是大学的部分专业没有开设语文课程,这不仅削弱了其口头表达能力,也不利于切实有效地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更不利于全面锻炼、培养青年的思维能力。语言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而语言的工具性就意味着灵活性和多变性,④因此在语言课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要活起来、动起来。

在教育发达的国家,演讲能力是增加晋升、发展的机会,是提高事业的成功率的重要能力,是为人处世、立足社会必备的才能与修养,因此各级学校普遍重视演讲与口才的教育。中、小学有口语课或演讲课。西方的大学不仅有演讲课,还有演讲系、演讲学院,招收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演讲甚至发展为这些国家的服务型产业,社会上有提供有偿服务的演讲公司与职业演讲家。

本文通过在实际生活中的调查和归纳后的理性思考,总结出了演讲能力在人才成长中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和礼仪修养方面的促进作用以及青年人提升演讲能力需要努力的方面。由以上叙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演讲能力在人才成长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其培养的重要性不可小视。

基金项目:2013年度南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实践教学活动创新项目,项目编号:ZB-2013-110

注释

① 白杨,马琴.英语演讲教学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研究[J].科学时代,2012(15).

② 黎陆昕.简论演讲对青年成长特质的促进作用[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6).

篇6

“没有来自外界的压力,不再背负父母期望的我,是否能忠实自我,成为一个领导者?”有学生对着墙很动情地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应聘成功后,他们都回家去了,这时候我感觉特别失落。”不远处的一个学生说,“应聘不应引发身份危机,不是吗?”

“我想带你们进入控制学的世界,”有个男生抑扬顿挫地说,仿佛他面前的白墙是一排听众。

如果你认为他们是在引导自己做心理治疗,就大错特错了。这些学生实际上在做“TED Talk”练习,两周后他们将向公众展示自己时长10分钟的TED风格演讲,今天集中练习的3分钟讲话只是开头部分。

这些学生在完成自己的作业,他们参加了美国密歇根大学名为“成为一个会讲话的人”的迷你课程,用八周时间去完成教师布置给他们的任务。

"TED Talks"你也许并不陌生,但是你是否知道TED是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在英语中的缩写(即技术、娱乐、设计),"TED Talks"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讲话方式,而非普通意义上限制条件较多的演讲。"TED Talks"显然更能激发听众的兴趣,讲话者自由发挥的成分更多,甚至可以将其形容为演讲的对立面,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它会通过网络风靡全球了。

密歇根大学教授英语的荣耀教授安妮・库赞是这门课程的学术带头人,她表示"TED Talks"被描述为“值得传播的创意”,这种表达模型要考虑观赏性、娱乐性,更倾向于充分利用故事展开叙述,有可以遵循学习的表述方式。

一句话,不管你是专家也好,还是菜鸟也罢,都可以就任何话题大谈特谈,重点是你所讲述的内容必须是让你全情投入,想要与世界分享的东西,这就是TED Talk运用的技巧。

两年前,库赞发表了自己题为“是什么让文字真实”的TED Talk,她的视频点击量约有130万次。

1984年,第一届TED大会召开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这种新型的信息共享方式迅速传播开来,随后TED衍生出了TEDx项目,x后面的名称以小组所在地命名。TEDx这种本地化、自发组织的活动把人们聚集到一起来分享类似于TED的经历和体验。在TEDx活动中,演讲的视频和现场演讲者相结合,激发出更深层次的讨论和小组内部更紧密的联系。密歇根大学的TED组织TEDxUofM成立于七年前,负责领导该校的这门迷你课程。

拉莉莎・拉马斯瓦米与索菲亚・斯沃博达均为大二学生,她们一个是政治学与国际问题研究专业,一个是微生物学专业,两人都是TED Talk的粉丝,是TEDxUofM的活跃分子。她们都认为每年一度举办一整天的校园TED Talk大会深受学生欢迎。

但是拉马斯瓦米认为,“我觉得很多学生虽然深受别人灵感的鼓舞,但是却不知道自己参加完大会以后该做些什么。而且用不了几周时间,那些令人热血澎湃的新鲜点子也就从你的脑海里消失了。”

她和斯沃博达凑在一起商议的结果是开办一个讲习班,她们邀请库赞作为指导教员。库赞认为这提议很棒,但是建议将其变为学分为一学分的迷你课程。这门课程对学生没有任何限制,任何年级和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报名参加。你能在这里看见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商业、生物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等专业的学生都有报名。

学生们选择的TED Talk主题无所不包,例如“人们宁愿选择拍照记录一切,也不愿意精心感受此刻”、“被人提问让人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存在感”、“为什么上高中时我们如此渴求完美?”和“站着比坐着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哪些好处”等主题。

库赞说:“学生们思考问题的能力变得逐渐深入起来。”题目可以开放,但是TED Talks的演讲方法却有一定之规,或者说是必须进行相应的练习,这样才能成功获取尽可能多的观众认可,每周他们都会请来特别嘉宾帮助学生达成这一目标。

我去的时候,学生们刚听完戏剧专家芭芭拉・艾伯林的课程,后者教授给大家许多手势,并告诉学生们如何通过语调和呼吸练习,帮助提高语言和非语言表达能力。

之前来的嘉宾分别就TED Talks的目的与目标、将想法转化为语言和怎样做才更有说服力等方面进行过授课。这门课程的描述中承诺学生将通过学习 “获得终身受益的跨学科技能,助力l散思维,提高获得灵感的能力,以及在公众面前表达自我的能力” 。如今课程已经进行了六周,参与的学生都表示大有收获。

篇7

一、演讲的特定目的和内容是决定演讲时限的本质因素

任何演讲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和内容,人们据此一般把演讲分为公务报告、学术研讨、社交礼仪、专业比赛等多种类型。各种类型的演讲对时限的要求也就不尽相同:

人为限制。比如比赛性演讲,”比赛”就是在特定的目的下,机关、单位或者团体、组织为了考核和评价人才素质而集中组织多人参加的演讲活动。为了防止参赛者因信口开河而浪费时间,一般都有”三至五分钟”这样的明确要求,参赛者虽或多或少有”戴着镣铐跳舞”的感觉,但不得不按这个特定的时限要求精心准备。一旦出现超时现象,就会削弱演讲效果从而导致”失分”。又如在一些国家的公众性发言场合,为了防止一些”雄辩家”漫无目的的长篇大论,还采取手拿冰块、打铃警告、单腿站立这样一些”新奇”的办法,这也是人为限制演讲时间的表现。

非短不可。如社交礼仪类中的欢迎辞、贺辞等,主要讲究规范性、程式性和礼仪性,大都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果冗长罗嗦,就会显得”失礼”而贻笑大方。比如在文艺晚会上,观众对精彩节目望眼欲穿,此时若有不识时务的领导或”贵宾”手执话筒就老掉牙的所谓”意义”唠叨个不休,一定会引得嘘声四起,从而影响了演讲的效果。

非长不可。比如学术研讨类的演讲,一般是就某一门类专业知识进行说明和论证,讲法语理论性、逻辑性和科学性,要求把所讲述的观点和所使用的材料、数据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听众,演讲者如果急于求成,一味求”简”,就会降低演讲本身的学术价值。据载,古希腊的一位国王曾要求欧几里德用最经济、最简洁的语言把几何原理讲清楚,尽管欧几里德尽了最大的努力,国王还是不能听懂,欧几里德只好坦率地说:”陛下,乡下有两种道路,一条是供皇家走的坦途,一条是供老百姓走的坎坷小路,但是在几何学里,大家只能走同一道路。走向科学,是没什么皇家大道的。”由此可见,这类演讲是不能用几句话就说得清的。

以上说的是演讲的特定目的和内容是决定演讲时限的本质因素,但是演讲的目的和内容一旦确定,是否就意味着演讲时限被彻底”定格”了呢?实践证明,演讲者还可以根据听众和环境的变化在演讲过程中随机应变地调整演讲内容和演讲时限。这就涉及到了演讲时限的”机变”艺术。

二、演讲时限的机变处理

任何演讲都既是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直接的信息传播过程,又是在特定的环境里进行的社交活动。一般而言,尽管演讲者在演讲前都有较为充分的准备,但由于受演讲中主观和客观诸方面因素的影响,难免会发生一些出乎意料的事。在这种情况下,演讲者就应酌情予以机变处理,调整内容和时限就是一种重要方式,而调整内容和时限通常有两种情况:

篇8

有过公众演讲经历的人都知道,很少有人能心情平静信心十足地登上演讲台。即使如鲠在喉,即使深感荣幸,或毛遂自荐,随着演讲日期的临近,绝大部分演讲人都会心中忐忑不安:我是否已准备充分?听众会喜欢听吗?我会不会一上台便会把演讲的内容忘得一干二净?

造成怯场心理的原因多种多样,往往也因人而异。但下面几点原因却带有极大的普遍性:

1、评价忧虑。

这是造成怯场心理的最主要的因素。现代心理学认为,在任何存在评价的场合,人们一般很难发挥自己原有的水平。大多数人对自己在初次约会中的表现不十分满意。在演讲中,由于评价是单向的,也就是说听众在“裁判”演讲人,所以演讲者的忧虑更多,心理负担更重。

2、听众的地位。

如果我们面对的听众比我们的地位高,或者我们认为比我们重要,我们讲话时便感到特别紧张。求职者在评估小组面前的表现往往很不自然,这一方面是因为评价忧虑,另一方面也无疑是因为评估小组“大权在握”。

3、听众人数。

一般人都愿意在“小范围”内讲话。如果听众人数很多,演讲者便会倍加谨慎。因为他们觉得一旦出错或表现不佳,“那么多人”一下子都知道了。过分的小心谨慎加大了怯场的可能性和程度。

4、对听众的熟悉程度。

大多数人在“熟人”面前讲话比较自然。面对陌生的听众我们之所以紧张是因为我们对他们几乎一无所知,而他们在几十分钟甚至十几分钟内便会对我们作出评价。

5、听众的观点。

如果你知道听众或大多数听众所持观点和你的观点一致,那你便会信心十足。反之,你便会有很多担心。

6、准备是否充分。

若演讲者自己心里觉得自己对演讲准备得不充分,觉得有“出丑”的可能,那他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可能出卖他。

上面我们分析了造成怯场心理的主要原因,下面是几种“药剂”。

1、充分准备。

对付怯场心理最有力的武器是诚心实意地告诉自己你对本次演讲准备得十分充分:你的选题不仅对自己而且对听众很有吸引力;你对该题目已深思熟虑,而且收集到了所有所需资料;你的演讲稿紧扣主题,安排有序;经过反复演练,你已能恰到好处地把握演讲时间;你对自己的仪表和临场表现有充分信心;你有能力很好地对付讲演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

2、适应变化。

如果你原计划给二三十人作演讲,到场后发现听众有二三百人,你会怎么办?你准备了一份非常正式的演讲稿,走上演讲台你却发现大家都穿着牛仔服和T恤衫之类的衣服,你将如何想?你准备了长达两个小时的内容,可上场前主持人告诉你你只有十五分钟的演讲时间,你又该怎么办?诸如此类的情况在演讲中绝非偶然事情。所以,如果你被邀去演讲,不要忘了事先收集如下信息:

1有无固定论题?论题范围?

2听众成分(包括人数、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工作性质以及参加演讲的原因等);

3演讲

地点(包括其地理位置、场地大小、有无话筒等内部设施),如果有可能,最好亲自去演讲地点

看一看,作到心中有数;4演讲时间;5有无听众提问。

3、练习放松。

演讲前,如果你仍感到紧张,下面几种方法有助于你放松:

(1)深呼吸。

作深呼吸的目的是供给你充分的氧气,帮助你在演讲中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声音。这里所讲的“呼吸”当然指的是腹呼吸而不是肺呼吸。歌唱家和演员们都知道腹呼吸在控制声音方面的重要性。

(2)肌力均衡运动。

肌力均衡运动是指有意识地让身体某一部分肌肉有规律地紧张和放松。比如你可以先握紧拳头,然后松开;你也可以固定脚掌,作压腿,然后放松。作肌力均衡运动的目的在于让你某部分肌肉紧张一段时间,然后你便不仅能更好地放松那部分肌肉,而且能更好地放松整个身心。

(3)转移注意力。

演讲前要积极听取主办人和听众意见,这样你便可以暂时转移注意力,更好地放松身体和思想。

4、带点幽默感。

篇9

小学时,有一次竞选班委,我们班上70多人,大概有一半的人都报名参加。

抽签时,我抽到了倒数第二的顺位,这给了我很大的压力。我坐在下面,听着同学们的演讲,思绪万千。我发现大家虽然此前都没什么竞选经验,但讲的内容竟然都相差不多,我越听越心惊,我以为存在一个标准的格式,每个人都要按此要求来准备,而无知的我完全对这格式没有概念,我准备的演讲稿纯粹是心里有什么就写了什么,就像一封信。

演讲接近尾声,我感觉心都快要蹦出来了,等到老师终于叫到我的名字时,我选择了勇敢面对,我说:“老师,算了,我放弃。”老师一怔,问我为什么呀,我说:“我发现我准备错了,下次有机会再竞选吧。”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当我说选择放弃,本来早就听得昏昏欲睡的同学们纷纷来了精神,大家转过身含情脉脉地望向我,眼神里全是鼓励。“试试啊”“你上去试试呗”“没事儿,害怕啥呀”……

在众人的怂恿下,我僵着身体走上前,生平第一次面对那么多双死盯着我的眼睛,手心的汗水润湿了稿纸,我不安地发表了一段和竞争对手们不大一样的演讲。讲的什么当然已经记不得了,但还记得的是,那次演讲获得了整个竞选过程中最多的关注和最热烈的掌声,就像春晚里赵本山的小品。

最终我的得票仅次于大队委和班长,成为了学习委员。这事让我得到了两点启示:一是投票结果一般不怎么靠谱;二是根本没人喜欢那些人人都一样的表达方式,大家感兴趣的是一个人最独特的那一面。

有一次我采访那个在白宫里做脱口秀的黄西,他跟我说,从前他学吉他,想当个吉他手,一开始学,他自己弹得挺高兴,可给老师一看,说你的手型是错的,要板他,一来二去,他就没了热情。后来过了很多年,他在酒吧里看一支很有名的乐队演出,他发现那个吉他手弹琴的姿势和他一模一样,然后他就陷入了和我一样的沉思。

在我打理的微信公众号后台隔三差五就有人问我,怎么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文章,或许这些提问的朋友是想听一些方法论,但我每一次都会回复相同的建议,我说,最简单的方法是说你心里想说的话。我知道这看起来像是一句无用的话,但它是真的。你心心念念日思夜想的事情说出来一定真挚无比,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最不善于写字的人,写下的情书也往往是令人感动的。

成长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去学习,从外部世界习得技巧和经验,还有另一种方法是去了解你自己,形成你自己,你的经历、你的习惯、你的偏好,一定是一个未被开发完全的资源。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语文口语存在问题训练方法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保障和促进学生就业的前提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职业学校各科教学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高职语文教育教学本着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着重于对学生人文精神和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说的能力是目前高职学生应当重点提高的能力,因为从职业竞争形势来看,不善言谈的职业者在同等条件下明显要逊于健谈者。但从高职院校实际情况来看,语文口语教学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甚至于影响到学生职业能力和社会交流能力的提升,增加了就业难度。鉴于此,笔者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解决。

一、高职院校学生语文口语现状分析

1.高职语文课程的现状制约着口语教学发展

高职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虽然是必修课,但相对于专业课语文课程在许多院校并不受重视。而长期的应试教育又使有些教师认为,语文教学只需教好课文,指导好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就行了,因此,“读”和“写”成了语文教学的中心内容。他们认为教学生“说话”太简单,或者没有必要,从而忽略了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教育观念落后,仍停留在陈旧的教学模式中,以教为主、很少和学生课间课下进行沟通,教学内容单一使课堂气氛沉闷,很多学生本来学习就差,学生不能参与其中。很少有教师去注意拓展学生的口语能力,没有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2.学生自身的原因

职校学生大多在考取普通高中无望时才不得不选择了职校。他们在语文方面知识少、阅读量小、词汇积累少,因而口语表达也受阻碍。另外,在一些地方受方言影响,学生普通话说得不好,直接影响了表达效果。同时职校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5—20岁之间,在心理和生理上正趋于成熟,在情感上出现了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的现象,因而普遍存在公众场合“羞于启齿”的心理障碍。

3.生活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许多学生在由于口语能力差,缺乏很好和人沟通的能力,言少木讷,不愿意和人多交往。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经常讲“在外面尽量少讲话,言多必失,多做事,少惹事”。有的家长经常忙于工作,很少和孩子沟通,给他们关怀。这些因素都造成在生活中没有很好的语言氛围,缺乏语言环境的生活必将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学生口语差。特别是许多学生生活中很少到外面和社会接触,进入社会后不知所措,不懂和人交往的礼仪,不知道如何和别人打招呼交往等。

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以教材为依据,加强如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1.倾听训练

倾听是口语交际中的一项必要活动。俗话说听得懂才能说得明白,因为在人际交往中不可能总是你说给别人听,也需要你听取别人的话语,这就有必要学会倾听。学会倾听,首先要解决态度问题。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善于反省、自强不息的人,永远懂得倾听。只有学会倾听,才能打开一扇扇心灵的窗户,走进一座座知识的殿堂。倾听要注意掌握以下方法:首先要精神专注。一要听,即从说话人话语中获得关键信息;二要看,察言观色,捕捉有用的非语言信息。其次要勤于思考。不断分析说话人的观点和意图,调整自己的预测,善于听出说话人通过话语、表情等暗示的隐性信息。另外要积极反馈。对说话人的讲话做出适当的反应,要和说话人交流目光,恰当地调动相关的背景知识,在头脑中形成判断、认识与评价。

2.演讲训练

演讲是最能反映人的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语言实践活动,它要求在运用口语的同时辅以适当的情感、动作,以表达比较系统的看法和认识。演讲是一种宣传鼓动的有效形式,也是每位职校学生应具备的一种表达能力。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演讲的主要特点:目的性、鼓动性和艺术性;要使学生掌握演讲的基本要求:内容充实、观点正确、语言流畅生动、感情浓烈真挚、态势自然得体等。待学生有了一定的演讲知识储备后,教师可布置作业,让学生做好参与演讲的准备,然后在语文课上让学生作5分钟演讲。演讲要求可由易到难:第一步,允许学生预先写出演讲搞,上台后照本宣科,但要求发音准确,声音洪亮,表达清楚;第二步,学生可预先准备好稿子,但必须脱稿讲述,力求做到声音和姿态相结合;第三步是即兴演讲,这要求就比较高了,演讲者必须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音调既要抑扬顿挫,内容又要有真实感,题材更要符合当时的要求。在这三步中,第一步、第二步容易做到,而要做到第三步,则需要平时不断积累知识和锻炼口才。在学生演讲的过程中,教师可作些适当的辅导,还可以结合学校的文艺汇演举行演讲比赛,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辩论训练

辩论集道德涵养、文化积累、知识结构、逻辑思辨、心理素质、语言艺术、整体协作、仪表仪态为一体,是高水平、综合性的口语交际活动,极富魅力和欣赏价值。辩论是检验人的口才,也是检验人的思维能力的一项实践活动,它是站在对立立场就同一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批驳对方观点的一种论争。它既要有立论,又要有驳论,比一般的演讲要求更高。教师在指导辩论训练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结合课文对学生讲深讲透辩论的有关知识。如辩论的特点:立场尖锐对立、思维活跃敏捷、用语严谨激烈;辩论的基本要求:论点鲜明、论据真实、听辩认真、应对灵活、逻辑严密;辩论的准备和辩论的技巧等,以便让学生深入领会。二是让学生分别扮演正反两方,对课文内容进行论辩演示,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的印象,使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教师在辩论后对学生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这样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三是以课后思考练习的形式布置学生准备辩词。辩论的题目可选择如“青春需要偶像/青春不需要偶像”、“挫折有利于成才/挫折不利于成才”等有意义的题目,可以安排8人一组,正反方各4人,进行辩论练习。通过这种练习,可达到促使学生自觉丰富知识、拓宽视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琼.中专生的口语交际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05(2).

[2]江幼华.口语交际的教学方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04(8).

[3]吕仙娇.口语交际课的误区与对策[A].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竞赛获奖作品精选[C].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

[4]严绍国.高职语文口语教学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 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