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奖励机制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26 17:27: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生奖励机制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加快天城教育综合改革的步伐,促进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根据省、州关于教育综合改革的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结合天城实际,县委、政府制定并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县直属中学校长公选方案》、《乡镇中小学校长公选方案》、《教师聘任制和绩效分配制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教育改革文件。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明确任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推进我县教育综合改革。主要情况如下:
一、改革的基本情况
(一)积极实施工程,突破高中“瓶颈”制约。
我县按照“合理规划,统筹全盘,重点突破,兼顾一般,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高效管理,提质增效”的高中教育发展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拓展发展新思路,调整结构,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完善体系,充分利用好现有教育资源,挖掘办学潜力。采取以下措施,加快高中教育发展。
⒈积极扩大现有高中办学规模,盘活现有教育资源。
在稳定天城一中个高中教学班规模的基础上,扩大县属中学办学规模。一是天城二中扩征土地亩,动工建盖一幢建筑面积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撤销竹园镇一中、竹园镇二中并入天城二中办学。二是天城三中扩征土地亩,动工建盖幢建筑面积平方米的教学楼,撤销虹溪中学并入天城三中办学。三是西山民族中学扩征土地亩,建盖一幢综合楼,为下一步招收高中学生打好基础。四是天城四中建盖一幢教学楼,以扩大高中学生容量,目前教学楼已开工建设,从××××年月起,停止招收初中学生,增扩高中班级。五是在职教中心积极开办综合高中班,到年办学规模可达到个班。
盘活现有资源后,我县高中每年可招收个班余人。天城一中年招生个班,天城二中年招生个班,天城三中年招生个班,民职中年招生个班,西民中年招生个班,天城四中××××年停招初中办成高级中学,年招生个班。
⒉积极协调社会力量,走多元化发展高中的路子。
认真贯彻“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年协调配合红河烟厂兴建了庆来学校,并招收高中学生个班人,××××年高中计划招生个班余人,学校完成建设后高中部最大规模可达年招生个班余人,滇南文武学校职业高中规模可达年招生个班余人。两所学校为我县突破高中教育“瓶颈”制约增强了发展后劲。
⒊新建天城中学,扩大高中办学规模。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新建天城中学的工作,成立了天城中学建设规划领导小组和建设指挥部负责学校筹建工作,安排了万元的前期工作经费。目前工作顺利推进,编制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地质初步勘测报告》和《地质方案评价报告》。《天城中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于×月×日经州环保局审批通过。项目计划上报相关资料已备齐,于×月×日上报州发改委审批。完成了用地丈量、树木、坟墓清查、迁坟用地规划相关费用补偿标准核定等项工作。天城中学占地余亩,建成后办学规模可达个班余人。
××××年我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年预计可达%。上述措施全部落实后,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到年可达%,到年可达%。,
(二)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激活用人机制。
××××年州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以来,我县按照州委、州政府的要求,把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作为改革的中心任务,在全县学校积极试行校长公选制,推行校长奖励制、教师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极大提高了校长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全县教育事业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⒈校长公选制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和核心,选好校长是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我县结合天城教育的实际,制定出台了《天城县直属中学校长公选实施方案》和《天城县乡镇中小学校长公选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教育的副县长和组织、人事等相关部门的领导,以及教育专家、教师代表组成的校长遴选委员会,由校长遴选委员会提出公选校长的具体实施步骤,并组织实施。通过向社会公告、发动报名、资格审查、公开演讲、答辩测试、综合考核、组织审批、公示任职个程序,每个环节都充分体现了校长公选的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原则。××××年,在校长岗位空缺的西二镇中学和管理薄弱的天城三中试行校长公推公选,产生了位公选校长。
⒉校长奖励制
我县从实际出发,全面推行校长目标考核奖励制。通过对校长本学年德、能、勤、绩的综合考核,县属中小学(含教办幼儿园、民办学校)奖励前名,第一名万元,第二名万元,第三名万元;乡镇中学奖励前名。第一名万元,第二名万元;乡镇中心学校奖励前名,第一名万元,第二名万元,第三名万元。
⒊教师聘任制
我县的教师聘任制坚持六个原则。一是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做到秉公办事,任人唯贤;二是定编定员原则,学校对教职工的聘任只能在县编委和县教育局核定的编制内聘任,超编聘任的人员,其工资由学校自行解决;三是科学考核,客观评价原则,聘任以考核为依据,对年度考核为称职以上者予以聘用;四是因需设岗,因岗定员原则,根据岗位需要和学科需要设置岗位,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五是评聘分开,因岗定酬原则,受聘人员在聘期内按所聘专业技术职务等级享受相应的工资档次;六是合同管理,依法聘用原则,校长对教职工的聘期为年,在聘期内,对年度考核不称职的教职工,校长有权解聘。
在聘任的方法和程序上,首先由校长根据岗位设置情况,制定出各岗位人员的《任期目标及工作职责》、《考核奖惩办法》、《聘任方案》和《绩效分配方案》提交教代会讨论,讨论通过后报县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实施。实施教职工聘任由校长公开招聘,教职工申请应聘,经考试或考核,公开竞争上岗确定受聘人员后,由校长与其签订合同,颁发聘书。
⒋绩效分配制
我县各学校从××××年月开始建立并实施了重实绩,重贡献,薪随岗定,优质优酬的绩效分配制。学校对教职工的工作实行月考制和学年考核制,把工作目标、工作过程、工作效果有机统一起来,全面客观地对教职工的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以考核结果为依据发放绩效工资。绩效工资的经费来源分为三个层次,城区县直属学校由教职工工资收入的和学校的预算外收入的一部分组成;乡镇中学及地处乡镇的县直属学校由教职工工资收入的%和学校的预算外收入的一部分组成;乡镇小学由教职工工资收入的%和学校的预算外收入的一部分组成。绩效工资的核发,%用于月考核分配,按考核成绩每月发放一次;%用于年考核分配,按考核成绩每学年发放一次。目前,各学校的绩效工资分配运行良好。
(三)继续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夯实教育发展基础。
××××年,我县“两基”主要指标完成较好,小学入学率达,辍学率为,初中入学率达,辍学率为,扫除文盲人,周岁人口文盲控制率为零,小学扫盲提高班结业人。为继续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夯实教育发展基础,在教育综合改革中,我县把发展基础教育的着力点放在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普及质量上,主要措施如下:
⒈加大教育投入,继续改善教育基础设施。
××××年,全县投入资金万元,完成危改项目个,排除危房平方米,新建校舍个,新建校舍建筑面积平方米。××××年,县财政安排万元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主要用于支付历年教育欠债、在建校舍工程、天城中学等新建工程、校舍危房改造、购置教学设备。
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育人队伍素质。
按照数量足够、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我县采取引、培结合的方式,充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年引进本科生个,招考聘用师范类大专以上毕业生人。全方位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培训中小学教师人,选派教师外出培训人,邀请教育专家到县内培训教师人,各校举办校本培训,培训教师余人。××××年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人,开展新课程理念培训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课件制作培训人,选派位教师参加州举办的义务教育工程教师培训。
⒊调整学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
实施教育综合改革以来,学校布局调整步伐加快,教育资源配置日益优化,极大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全县撤并初级中学所,调减小学所,小学校点个。
(四)开展扶贫助学,全力控辍保学。
保证入学,控制辍学是实施义务教育的两大难点。为了克服这两大难点,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我县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⒈继续加大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贯彻力度,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做到依法治教,依法管教,依法执教,家长做到子女依法入学。
⒉实行控辍保学的目标责任制。县、乡、校三级层层签定教育目标责任书,把控辍保学工作纳入对各级各校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标准,增强控辍保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⒊建立完善助学保障机制,切实对贫困学生给予扶持和帮助。我县主要采取“免、减、补、助”等办法,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一是坚持贯彻执行农村独生子女“三免费”政策。从××××年月至今,享受教育“三免费”政策的农村独生子女人,给予教育“三免费”万元。二是坚持财政扶持不动摇。每年财政拨款万元补助名半寄宿制民族高小班学生生活费,对民职中和西山民族中学招收的个山区乡镇和坝区村委会少数民族学生每月补助生活费元,每年拨款万元补助名民族高中生生活费和杂费。三是对困难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年来,共免除余名贫困生书杂费万元。四是多方筹措资金,帮扶贫困学生。县教育局领导带头扶贫助学,局长每年扶持名贫困生,其他局领导每年至少扶持名贫困生,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开展了“一帮一”助困活动;协调社会力量捐资助学,据不完全统计,××××年,社会捐赠和个人捐资万余元,补助贫困生人;××××年月,红河烟厂工会、残联等组织捐资近元,有位贫困学生获得补助。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年以来,我县加大教育综合改革力度,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基础教育的硬件基础设施薄弱,危房改造面大,教学设施设备不配套,整体办学水平偏低。教育历史欠债大,再加上扩大高中容量,突破高中“瓶颈”制约,硬件建设要投入上亿元的资金,仅靠县级财力难以解决。
三、今后的工作打算
(一)千方百计拓宽办学融资渠道,积极筹措教育建设资金,进一步加大教育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努力夯实教育发展基础。
(二)创新办学体制。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公共化,切实加大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多元化,鼓励独资、合资、股份制、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多种形式办学,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
(三)创新用人机制。加大推行校长公选的力度,把德才兼备的教育管理人才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办法推选到校长岗位上;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增强教师竞争意识和工作责任心。
(四)创新分配机制。全面推行校长目标考核奖励制,试行校长年薪制;全面实施教职工绩效分配制,增强忧患意识和工作责任感。
篇2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学音乐;时效性;策略探讨
中学音乐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激发中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中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中学音乐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中学音乐教学对于素质教育的发展的意义
中学音乐教学对于提升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文化修养有着积极的作用,首先中学音乐教育能够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让中学生在音乐的陶冶中感受到音乐的艺术魅力,有利于其健康个性的塑造和养成。其次音乐教育还能够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中学音乐教学重要是针对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培养,其实质就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通过对音乐作品创作背景、主题思想及情感的讲解,引导学生积极阐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探讨,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进而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中学音乐教育最大的作用是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现代素质教育理念相符合,中学音乐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能够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培养出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人才。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学实效性提升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素质教学方法
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点内容,教师是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者和执行者,需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此中学音乐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需要音乐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应试教育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尤其是音乐专业知识,即教师自身所具备的音乐理解能力、音乐赏析能力、音乐表达能力等,只用教师具备了扎实的音乐教学能力,才能更好的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最终目标。
(二)创新教学模式,改革中学音乐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案
部分教师受传统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较深,在教学中形成了“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学的内容主要围绕教材,忽略了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因此中学音乐教师要主动的学习和了解教育部出台的各种最新教育方针,并根据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创新教学模式,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最佳教学方案。一方面中学音乐教师可以通过音乐作品创作背景、过程的讲解,让学生探讨音乐作品蕴含的丰富主题和情感思想;另一方面,在进行音乐作品演唱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进行演唱,丰富学生的情感教学。
(三)改革课堂教学内容,创设丰富的教学模拟情景
中学音乐教师要了解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的内容要围绕学生开展,以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活跃性。中学音乐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活动流,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有着充分的了解,选择学生当下感兴趣的题材进行音乐教学,并引导学生抒发和阐述个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学习心得,让学生充分了解到音乐的魅力所在,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引入合作教学方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水平
合作教学是指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布置学习任务,利用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探讨,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目前合作教学在我国各学校进行了广泛的推广和普及,并在实际法的教学活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方面在音乐教学中引入合作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激发学生音乐的兴趣,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共同努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的集体意识,营造出良好的班级学习气氛;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合作教学模式,同时也是提高教师素质教育水平的重要表现,合作教学的主题设置要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并能够适当的拓展;班级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人之见的差异性,实现各小组间整体水平的相近;做好课后总结评价工作,通过教学信息的反馈工作,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并以此为基础对教学方案进行深入的改进,因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五)建立教学考核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热情
由于音乐课程属于“课外性”课程教学,因此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敷衍教学现象,为此中学需要建立对音乐教师的考核制度,将学生的音乐学习侵情况、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严格的考考核,同时完善奖惩制度,对于表现优异的教师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于工作懈怠的教师进行头口批评或者记过处罚,充分调动音乐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中学的音乐教学整体水平。
三、结语
随着现代素质教学理念的深入发展,中学音乐教学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提升中学音乐教学的整个水平和效果,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提升中学音乐教学的实效性,进而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文文.对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教学的结合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
[2]刘翠珍.刍议流行音乐对中学音乐教学的影响[J].音乐时空,2015,17.
篇3
[关键词] 高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资助机制
从2007年秋季学期起,国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按照“加大财政投入,经费合理分担,政策导向明确、多元混合资助、各方责任清晰”的基本原则,逐步建立健全了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较为完善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至2012年秋季学期,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在广西实现了全覆盖。每一项资助政策的出台,都充分体现了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党坚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切实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使更多人分享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公平和民生改善,让广大学子真切感受到了教育公平阳光的温暖。目前,在普通高中阶段,建立了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体、减免学费等为补充、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普通高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在我区现有的普通高中学生资助政策中,国家助学金、特定学生免学费、社会团体或个人助学金、学校学费减免等属于保障性资助。虽然普高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滋蕙计划”助学项目资助对象是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但因此项目资助不能与国家助学金重复,实际上仍属于保障性资助且获得此类资助的人数很少。以桂林市为例,自治区教育厅下达给桂林市的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滋蕙计划”助学项目2012—2013学年度的名额为840名,占全市普高学生人数1.2%,奖励金额168万元;2014-15学年度的名额为781人,占全市普高学生人数1.15%,奖励金额156.2万元。极低的奖励比例,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激励作用非常有限。纵观现行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虽然在不断完善,但依然是以“教育机会均等”式的保障性资助为主,缺少适用于学生个体能力提升过程扶持的资助方式。随着国家资助力度加大,教育公平已迈出了重大步伐,党和政府向全社会做出的“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已基本实现。在不断完善保障性资助政策的同时,增加和完善适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体能力提升过程扶持的资助方式,引导、激励他们提升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成长成才,成了目前高中阶段资助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的内涵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是一种过程资助,通过一定的经费支持,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其实现能力提升、充分发展与全面发展。具体是指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为导向,以学年为单位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申报发展目标项目,经学校审核通过后给予学生一定经费支持与指导并进行结果考核,促进学生发展目标实现的资助。[1]
发展性资助坚持资助与发展相结合,励志与强能相结合,管理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以学校为单位统一组织实施,通过开展以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为载体的项目活动,培养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以及诚信感恩意识。
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意愿的调查分析
当前,普通高中的资助项目主要是国家助学金,其覆盖范围:市区普通高中资助面约占市区在校生总数15%;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民族自治县普通高中资面约占全县在校生总数40%;其他县普通高中资助面约占全县在校生总数30%。资助标准为平均每生每年1500元,具体分为二档,一等为每生每年2000元,主要用于补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二等为每生每年1000元。由于申请国家助学金的学生数多于资助比例,学校主要依据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来确定资助对象。受助学生对资助功能的认识又是如何的呢?为此,我们在广西各选择3所自治区示范性高中和非示范性高中进行随机问卷调查,问卷由填选择题构成,采用李克特量表的五点分方法,分别赋值为5、4、3、2、1,5表示非常赞同,1表示非常不赞同,分数越高,说明表现越积极,即1、2表示否定态度(简称不赞同),3表示中性态度(简称中性),4、5表示肯定态度(简称赞同)。若某项目平均值是3,则表示对该项目持中性态度;若平均值小于3,表示对该项目持否定态度;若平均值大于3,表示对该项目持支持态度。[2]
调查对象为享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卷600份,回收有效率100%。
2.受助学生对资助功能的认识
调查问卷中的1、2、3、4分别代表“资助的目的主要是帮助贫困学生解决生活困难问题”、 “资助的最大功能应体现在激励、促进发展上,让优秀的学生获得资助”、“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生活困难的同时,应发挥资助的激励、促进发展作用”、“资助应突出其对贫困学生发展的激励、促进作用,生活困难问题应由贫困生自己解决”等问题。
从表二可看出,三个年级的P值大都是0.00( P<0.01),表明不同年级受助学生对资助功能认识的差异是极其显著的。从均值来看,不论是从4个项目维度还是从总体水平来看,高一年级总比低一年级的高。当代高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7-19岁之间,正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年龄、知识的增长,他们的心智也逐渐走向成熟,对自我认识、目标追求越来越清晰,迫切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到了高三,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更渴望在公平的环境下凭自己的才干和努力赢得大家的认可。在各维度的标准差中,也只有高三年级问题“3”的标准差最小(0.489)。标准差反映的是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标准差越小,表明数据越聚集。可见,受助学生对资助功能的认识随年龄的增长而越多元、深刻,渴望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去完善、发展自我。
三、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机制构建的理论基础
根据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层次理论”,即人的最为核心的需要 有三种:基础需要(生理和安全需要)、心理需要(归宿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成长需要(自我实现需要)[3],应针对学生不同的需求层次,采取不同的措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基础需要是可以通过保障性资助予以满足的;心理需要是经济资助所无法解决的,必须借助相关教育帮扶措施;成长需要,不是单有经济资助就能满足的,它更需要通过教育引导解决内动力问题。在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既要将保障性资助落实好,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依法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又要根据不同学生个体不同的需要层次采取相应措施,最大程度地提供满足他们各种层次需要的帮助,尤其是发展过程的扶持,保证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获得的资助金额与家庭经济困难程度、个人的努力和发展状况相匹配,从而实现资助能够保障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四、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机制的构建
(一)资金来源。项目资金主要由资助管理部门划拨的专项资助资金、学校按规定从事业收入中提取的3%—5%的经费以及来自于社会、个人的资助资金构成。对于获准立项的发展性资助项目,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
(二)项目构成。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项目、学科竞赛项目、校园文化创建项目、社会实践项目等。研究性学习项目: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研究,研究成果包括调查报告、研究论文、实验报告、标本或模型制作等;学科竞赛项目:必须符合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的相关文件规定,参加“三模一电”、机器人比赛、发明创造大赛等活动,或参加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五项竞赛活动;校园文化创建项目: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项目:参加寒暑假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其他:素质和能力提升的其他项目。
(三)管理策略。组织管理:发展性资助项目由学校负责组织实施。学校成立由学校领导、资助办主任、班主任、学科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的发展性资助项目评审小组,评审小组负责制定发展性资助项目管理办法,组织、协调项目的开展,负责项目的申报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以及效果分析评价等日常管理工作。每个项目须配备指导教师1~2名,指导教师由责任心强、热心学生工作的学科教师、班主任或资助办管理人员担任。过程管理:由立项申报、项目评审、项目实施和结题验收四个环节组成。立项申报阶段,学校指导学生填写项目立项申请书撰写项目实施方案;项目评审阶段,学校评审小组对申请立项项目进行评审筛选,通过公示后即给予50%的资助经费;项目实施阶段,项目立项获批后,负责人组织项目组成员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开展各项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指导老师要及时指导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或困难,学校资助办对资助经费的使用情况要进行检查,防止学生挪作他用,切实发挥资助资金效益;结题验收阶段,项目课题组向学校评审小组提出结题验收申请,提交项目结题申请书、成果报告及相关佐证材料,评审小组对申请验收的项目进行评审,评审验收通过公示后即下达项目剩余的50%资助资金。
(四)成果推广。一是编印课题优秀项目成果集,并通过网站、成果报告会等形式进行项目成果推广交流,二是点面结合,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项目。
五、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的实施效果及意义
2013年秋季学期,我们选择两所不同类型的高中学校开展发展性资助项目的试点工作。学生申报并获准立项项目28个,涵盖研究性学习、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内容。项目小组的活跃活动,成了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
实施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既可以解决学生的发展可能与发展条件之间的矛盾,又能激发学生的成长成才愿望和主动性,引导他们为实现目标而不断努力;既兼顾学生群体和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又能满足学生的发展性资助诉求;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具体发展目标实现作为资助效用的评价尺度,克服了保障性资助中重“输血”轻“造血”的弊端,是对现行普通高中资助方式的重大突破。
(一)突出了资助过程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统一。《水火箭实验研究》项目小组,申请到项目经费后,运用动量知识和流体力学原理,开展了水火箭实验研究,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二级火箭与一级火箭连接问题、气密性问题,小组成员在老师指导下认真研究出现问题的原因,反复修改实验方案,最后实验取得了成功。在学校举办的科技活动月活动中,“水火箭”的发射展示,赢得了师生的一片赞叹。可见,将资助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和手段,不但是对现行普通高中贫困生保障性资助方式的突破,而且有利于强化资助的“输血”与“造血”功能并重,充分发挥资助的导向、激励和调控发展功能,促进学生发展。
(二)有利于实现资助方式的创新。本课题研究总结出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管理目标、组织结构、运行机制、评价方法,填补了目前广西普通高中贫困生资助体系的空白。在优化当前以国家助学金、免学费等为主要内容的保障性资助体系的同时,学校并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争取更多的资助经费,设置既有共性、又能体现个体发展差异性的资助方式,将学生所获资助金额与其本人发展状况结合起来,兼顾公平与效率,有利于确保资助工作真正以学生利益为最高目标,确保学生资助工作真正为促进贫困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三)有利于与我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相融互促。广西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才开始高中课改,广西普通高中新课改方案明确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每一个学生的必修课,学生每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3年中学生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3年中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必修学分必须达到23个学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仅是课程规定的要求,更应是学生成长的自身需要。实施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有利于激发受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受助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而获得相应的学分,变单纯的受资助为主动的参与实践活动,使贫困学生在助人、服务社会、传递社会关爱的过程中, 用自己的付出获得相应的回报,这不仅给贫困学生带来了锻炼机会,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综合技能,又很好地回馈了社会,锻造了自强之才。正如《住房装修的市场调查及预算方案的编写》项目小组负责人在“项目成果展示会”上所说的:“通过社会调查活动,我们不仅初步了解了装修行业的运作及市场状况,而且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收获了比金钱要贵重得多的东西,体验了团体合作精神的力量,在为小组成员家庭住房装修出谋划策的过程中分享了学以致用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刘世勇,王林清,马彦周.学生激励的新视角:发展性资助[J].湖北社会科学,2010(11):178-181.
[2]曾军.广东地区企业员工心理弹性结构维度及相关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3]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69-171.
篇4
关键词:探索创新;养成教育;有效途径
针对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提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倡导以“德”服人,“让每个学生都健康成长”的教育思想。学校建立了“校委会——政教处——年级组——班级”和“党支部——团委——团支部”双轨目标责任体系,坚持以“德”为核心,以新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阵地,以活动为载体,以家校结合为辅助的德育教育新机制,积极探索学校德育活动的有效途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逐步形成了良好的文化育人的生命场。
一、编定学生手册,规范学生行为习惯。这是我在南通挂职培训,感悟南通教育的精髓后所做的决定。手册共六篇:前三篇分别是《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第四篇是学生学习、生活规范,共计十八项内容。其中包括课堂纪律、集会纪律、出操要求、教室卫生、文明礼貌等方面。第五篇是奖励条例。主要包括先进班集体、三好生、优秀干部、文明学生、进步学生、优秀指导员等评比条件和方案。第六篇是处分条例,包括学生违规处分条例、考生违纪处理办法、学生处分撤销办法三项内容。手册学生人手一份,要求师生认真研读,班主任具体落实。
二、实施小组合作课堂,构建养成教育的主战场。在新一轮课改中,我校创建了“自主预习、合作交流、展示拓展、检测反馈、归纳总结”的五环节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来构建了我校教书育人的主战场。
1、创建班级文化,营造育人环境。为了营造课堂改革的氛围,我们倡导班级自行设计布置教室,建设学习小组。学生提出了“我的课堂我做主”、“用我的进步回报我的父母”等响亮口号,并张贴在墙面。小组命名,要求学生自己设计,要新颖,有内涵,体现小组的特色与追求。如“昕悦”、“猛进”、“智慧之星”等;每组都要有自己的口号,要求凝聚人心,激发士气,凸显小组特色,如“猛进!猛进!奧耶!”“智慧之星,我最亮!”等。
2、推行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合作能力。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重点推行了“小组合作”和“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引导教师不仅会导学,更重要的是育人。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既学会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学会了沟通、倾听、尊重、包容和欣赏,从而点燃了每位学生的心灵,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3、制定评价机制,健全学生人格。我们制定了小组捆绑式评价机制,就是在个体评价的基础上,将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有机结合进行综合评价。以组为单位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成绩,可以增强伙伴互助的实效性,这样既重视集体的进步,有关注学生的个体成长;既可以避免大锅饭,又可以避免个人英雄主义。同时,同伴之间要讲究交流和表达技巧,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尊重他人,欣赏他人,悦纳他人的品格。在奖励方面,我们加大了进步学生奖,增设了优秀小组奖,优秀小组长奖,并颁发奖杯等。
三、坚持每周“两会”制度,促进学生养成教育。“两会”指星期一上午第三节班主任例会和下午第三节的班会。班主任例会要求校长、教学副校长、政教主任和班主任参加,在对上周的德育工作总结的基础上,重点部署本周德育教工作,确定养成教育具体内容、方法和步骤。班主任根据政教处的学期工作计划和班主任例会的安排,确定班会的内容,班主任要不断创新班会的组织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或演讲,或讨论,或辩论,或表演,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
四、组织每天“两宣誓,一点评”,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每天早操后全校学生集合,由值周班级学生主持全校学生集体宣誓《认真做好自己的每一天》,内容共有十条;每天课间操后全校学生集体宣誓“班级八荣八耻”。宣誓后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组织对学生的做操情况,卫生、纪律、学习等工作进行简短的点评。通过宣誓,促使学生自我激励,挖掘潜能,提升认识,并自觉内化为自己的行动,从而使学生活得充实,活得阳光,活得潇洒,使班级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班荣我荣,班耻我耻”的良好集体意识。
五、实行“三包”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强化班级和学生管理,学校实行以班主任管理为主,领导包级包班,教师包学生的管理制度。领导包级包班,要做到“三个一”即:服务一个班级,引领一门学科,蹲点一个年级;教师包学生,要求每位任课教师至少承包3名后进学生,使每位学生思想有所进步、薄弱学科成绩有所提高。每学年组织考核一次,分基本工作、工作实绩、民主评议、学生评议四个方面,对成绩显著的领导、教师学校给予奖励,并在职称评聘、评优选先方面优先予以推荐。
篇5
一、建立规范的管理激励机制
职专教师是把职校生培养成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新型劳动者为社会造就有用的人才的职业,其任务任重而道远。
首先,制定常规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等,并对照标准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从严要求并正确引导学生,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还应同步把行业规范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为就业做好铺垫。
其次,建立激励机制。出台奖学金、助学金方案,以及进步学生奖励条例等,及时组织各种奖励发放仪式,给每个学生都创造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强化其意志力。
再次,学生活动常规化。在思想方面,聘请法制副校长,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法纪教育,引导学生成长为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利用各种活动实施德育教育。经常组织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创卫”劳动、乒乓球赛、篮球比赛、趣味运动会、跳绳比赛、行为规范板报设计、为贫困地区、灾区捐款捐物等活动,这样不仅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和感恩心理,还使他们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进一步规范了他们的行为习惯。
二、营造“人文、和谐、进步”的校园氛围。
创造丰富、活跃的校园文化,是中职德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德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它对中职学校来说尤为重要首先是因为中职学生有更强的心理需要,他们的学业成绩不为人青睐,但他们在能力,技艺才华或多型个性上,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渴望有足够的机会与场合展示自己,这是一种可贵的积极性,正是我们赖以塑造学生健康心理行为的契机;其次是因为中职学生的课业宽松,他们有更多的业余时间和精力,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需要在课外得到释放,从而获得更多的课外追求和愉悦满足,否则就只好在校内无聊的嬉戏打闹,这也正好是我们寓教于乐,实施行为品德教育的良好契机,因此,职业中学丰富活跃的校园文化就显得格外重要。
学校要加大投入,尽力发掘整合学校文化资源,设计全方位的学校文化,开展百态纷呈,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生活。而且,还要创造条件,让学校与社会文化,企业文化衔接起来,因为,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依托,这就要求学生更早,更多地接触社会,以开放的教育面向社会,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见习,去农村拉练旅行,去社会志愿服务,让学校和社会文化有机融合,相辅相成。我认为,学校因为社会负面影响,而实行封闭管理是不合时宜的,抵制负面影响的关键所在,是提高学生是非好坏的辨识能力,指导学生正确的社会践行。
三、开展一助一“结对子”活动。
在学校实行德育导师制,开展教师和“品德不良”学生“结对子”活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转化工作,帮助他们提高纠正不良行为习惯的意志力,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注意心理健康教育,抓好德育上的衔接。
一个人心理素质的优良与否,直接决定其各项能力和潜力能否充分地得到发挥,从而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勇于接受自己,然后开始一种崭新的生活。
四、班任工作做到“三心”。
首先,要有“爱心”。在教师的心目中学生无论多调皮,教师都应该理解并加以引导。要把调皮视作“活泼”,就能够感到他们的可爱之处。有了这种思想,教师就会主动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就不会对他们有讨厌的神情、挖苦讽刺的语言、粗暴的手段。
其次,要有“诚心”。当他们犯了错误、有了缺点时,教师要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认识不足改正缺点,语重心长地和他们平等交谈,即使批评也要摆事实讲道理。通过几次帮助,慢慢改变他们原来的思想.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再次.要有“耐心”。“差生”在前进道路上反复性是很大的,“差生”之间还会相互感染。忽好忽差,时进时退,是“差生”在前进中的正常现象。教师这时切忌急躁,要耐心地不断变换方式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做学生思想工作要有此毅力。
五、社会实践。
生活是第一课堂,现实更具说服力。通过参加义务植树、义务整理街道、义务照顾孤寡老人、为社会献爱心等社会公益劳动,培养学生不计报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六、正确评价学生。唤起学生的自信
学生们很在乎教师的评价,在意教师能否公平、公正,实事求是,一视同仁地对待自己。因此,班主任必须正确看待和理性评价学生。
一是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位置、环境去看待、理解和处理事情,领悟学生的所思所感所为,给予学生同等的关注。
二是欣赏和信任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个想法、每一次发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尽量给予鼓励和热切的期待。
三是爱心投入。多与学生交心谈心,使之觉得老师在乎、关心、信任他们,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自我管理。
四是因势利导、以情动人。用真诚和鼓励,唤起学生的自信,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长、感受进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提高抗挫折的能力,等等,走出自卑的阴影,体味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愉悦和幸福。
七、坚持严谨制度与恒续培养
中职学生处在青少年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辨析能力差,可塑性大,良好的品质行为容易反复,不易养成,因此,需要严要求,促养成。
首先,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标准,学校在思想道德教育和管理方面,要建立一整套严格而科学的规章制度,具体可行的措施办法,构成完整有序的秩序,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细化、完善,而且要通过集中与日常的反复宣传、教育,深入学生脑海,认真落实行动,每期开学要集中一周时间与军训结合,进行校纪、校规、校风、校训的系统教育。
其次,要坚持反复抓,抓反复,重培养,促养成。在宣传教育上不能怕重复,怕老调重弹,但是,形式方法要有创新,要生动活泼。促养成,重要的是落实践行,督促检查,切忌言而不行,行而不果。通过反复的培养训练,经常的督促检查,定时的评比表彰,全员的互动铸塑,驱动学生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自觉性,实现良好行为习性的定势和巩固,形成严格有序的品行秩序。
篇6
一、政策项目
1.扶持民办以及企事业单位举办幼儿园政策。根据民办和集体幼儿园的办园现状,对照标准,加大经费补贴和奖励力度,探索和启动配齐人员及设备购买服务计划;积极发挥区域内优质公办幼儿园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教师队伍培养、课题研究、教学教研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
2.扶持民办学校健康持续发展政策。依法定位民办学校的事业单位性质;理顺民办学校党建关系;明确民办学校教师聘用、工龄、职称、流动、社会保障的各项待遇;界定民办学校在融资、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细化政府资助和奖励优秀民办学校的办法。
3.在郑创业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政策。探索解决在郑外商子女就学、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和高中段教育问题;完善“绿色通道”服务措施,对招商引资入郑企业高管人员子女入学、弱势群体办事一律进入“绿色通道”,做到重点指导、跟踪服务。
4.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配套政策。借鉴义务教育阶段经验,制定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构建既符合政策、又符合教育教学实际的教师招录、试用和入编机制;争取增设聘任教师编制,探索弹性教师编制管理机制。
5.市区中小学用地规划使用配套政策。建立2010—2020年市区(含中心城市)中小学用地的原则和机制体系;编制中小学用地“橙线图”;完善和明晰中小学建设用地使用程序。
二、实验项目
1.学区制改革实验。将学区制实验的范围向郊区延伸,九个城区中小学学区制覆盖率达到80%以上。建立以学区为基本单位的考试评价机制,表彰奖励5个左右的先进学区。在全市培植10个左右的学区管理和运行模式个案,促进学区制改革成功经验的迁移。
2.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实验。以城乡学校教师交流工作为载体,选派32名校级干部在市直与县区学校交流任职。不断扩大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覆盖面,实施好市直与县区73所结对学校的三年优质共同发展计划。推动城市优质学校一对一托管郊区学校。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模式实验。以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和学分认定工作为重点,建立高中学生成长记录袋。以道德课堂的构建为主线,培育并推广5—10个课堂教学创新模式。建立教育局长、校长听课评课制度。
4.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实验。确定不少于10所的特色高中和项目特色高中并进行模式研究。建设16个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室。建设2个普通高中专题创新实验室和若干创新教育实验班。
5.双语教学实验。鼓励更多学校与海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双语教学试点,全市中外合作办学、办班达到15所(个)左右。鼓励招聘外籍教师并推出更多语种教学,全市聘请外籍教师数量达到150名左右。培训“双语型”学科教师100名。
6.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实验。明确校长职级考评内容,组建校长职级评审委员会,制定建立评审程序,完成市教育局直属中小学校长职级的评定工作。继续建立10个校长工作室。
7.高中阶段招生改革实验。普通高中分配生的比例稳定在60%,完善录取程序和办法。探索职业学校面向进城务工人员、农民、退伍军人、村干部开展教育培训和在企业设立教学点工作。
8.学校基本建设代建制实验。筛选2个以上的市直学校建设项目作为代建试点,抽调专人负责全过程建设,建成后交付学校使用。建立健全学校建设的立项、可研、设计、招标、审批、施工等服务机制。
9.学校教育现代化督导评估实验。在省级示范性高中开展试点,制定和完善郑州市学校教育现代化督导评估方案及实施细则,启动创建郑州市教育基本现代化学校活动,年内争取10%的上等级中小学通过市教育基本现代化学校评估。
10.中小学师德考评机制实验。突出师德教育、师德评价和师德监督等重点环节,调动各方面人员参与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工作和考评机制,切实把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面貌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三、工程项目
1.中小学优质资源倍增工程。完成省第二实验中学、郑大一附中、外语中学、郑州一中、郑州十一中等16个强校托管项目;省实验小学、外语学校、外语中学、郑州二中、郑师附小等17个改扩建项目;外语中学、郑州七中、郑州八中、郑州五十七中等15个联合办学项目,新增优质高中学位1350个、优质初中学位4400个、优质小学学位9685个。启动省实验中学、省第二实验中学、省实验小学等15个一校多区倍增项目。
2.中小学新建改扩建工程。市区谋划40所、力争30所、确保25所中小学校开工建设,新增学位3万个以上。加快106中学高中部、101中学迁建、实验高中新建等重点项目进展,推进外语学校、六十三中常规项目建设。校安工程加固校舍3万平方米,新建校舍15万平方米。启动龙湖宜居教育园区建设。
3.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班班通二期工程。六县(市)921所中小学校11137个班级全部建成并开通。为50所市属中学加装班班通录播系统。开展城区区属初中实验室达标活动。
4.公办幼儿园改扩建工程。全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6所,增加班数1256个。其中市区26所,增加班数281个;农村80所,增加班数975个。
5.民办幼儿园达标升级工程。扶持民办幼儿园达标升级不少于400所,其中市合格园不少于200所、市二级园不少于150所、市一级园不少于100所、市示范园不少于40所、省示范园不少于4所。
6.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加快推进郑汴产业带职教园区建设步伐,启动上街区宜居职教园区规划工作。争创4所国家级、3所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加强市直6个、县(市)4个重点专业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立项建设1—2个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大楼)。
7.校企合作实习工厂建设工程。为市重点招商项目开办2个校内实习工厂和1个工程技术校企班。全市职业学校共确立10家以上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工厂,订单式培养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达到40%以上。
8.地方高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工程。建立地方高校自评和专家评估机制,启动建设5个地方高校专业教学团队。继续建设好13个市级重点专业(示范专业)、5个重点实验室和8个精品课程。
9.教师培养提高工程。梯级培训500名市级中小学骨干教师、105名名师、10名杰出教师和200名学校首席教师。培训200名市级幼儿园骨干教师、100名学科幼儿教师、270名幼儿园园长。建立50个名师工作和20个名师网络工作室。培训500名农村中小学教师。选拔首批100名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10.学校优质化工程。继续加强与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的合作,对我市15所优质化工程项目学校进行诊断、指导,力争取得阶段性成效,并总结推出一批优秀的科研成果。
11.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工程。出台中小学心理咨询室设置标准,市区100%、县(市)区农村50%的中小学建起心理咨询室。新遴选8-10个中小学校外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开展健康教育、体育艺术活动案例评比。
12学生资助工程。加强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金监管。逐步扩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逐步将学前教育纳入学生资助体系。继续做好国家中职生资助及郑州户籍中职生免学费工作。规范用好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办好“天明博爱班”。
篇7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学校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并请各位代表提出意见。
2011年度,我们赵庄初级中学在县教育局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不断优化,内部管理不断规范,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水平逐步迈上新的台阶,社会影响力也进一步扩大。
本年度,我校先后被评为县“职教招生工作先进单位”,“农村中小学四项配套工程先进单位”,“迎奥运·修远杯”全县教职工乒乓球比赛团体三等奖以及徐州市“校校有网络,人人有主页”,主题活动先进集体,成绩的取得凝聚了每一位干部成员和全体教职工心血和汗水,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也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一是内部管理方面:三月份,我们通过反复酝酿、几上几下,充分吸收大家的意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方案,进一步优化了管理制度,“赵庄初级中学课时奖计算与发放办法”“10年中考奖励方案、评优评先方案、职称评定方案、期中期未考试监考阅卷标准方案”等等。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优管优酬的分配原则形成了良好的激励机制,从而形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中公平竟争的良好态势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优化了管理机制,在全校形成了比能力、比奉献、比贡献的良好氛围。
在教研室组织的电教优质课评选中,我校年轻教师孙秀芬荣获县二等奖。在丰县首届“教坛新秀”评选中,我校年轻教师张卫丰荣获“教坛新秀”称号,副校长张旭在丰县第四届“青蓝工程”评选中荣获丰县青年优秀骨干教师称号,8月份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
二、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学校德育处、安保处和团委利用自身优势配合学校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校园十佳歌手评选、文艺汇演、阳光体育锻炼等。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提高身体素质,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大大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同时积极开展安全教育讲座,法制报告会,交通安全图片展,美术作品巡展以及平安校园和廉洁校园的创建等等。运用主体班会、黑板报、升旗仪式,创办手抄报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净化思想,自我教育。努力创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和育人环境。“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校师生积极行动起来,为支援抗震救灾和灾区重建踊跃捐款,前后两次共捐款33646元,向灾区人民献上了全校师生的一片爱心。
三是教育教学质量方面:2010年中考,我校600分以上学生超过50人,36位同学考取丰县中学或民族中学,在江苏省“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中,丁运洪老师辅导的学生刘玉州荣获县一等奖,于世展教师辅导的学生邱文娟、柳林老师辅导的学生孙畅、齐桂香老师辅导的学生张歌、张德领老师辅导的学生于千、侯慎国老师辅导的学生王盼、段玉荣老师辅导的学生魏冬冬都荣获县二等奖。另外,段世周老师设计制作的《心脏血液流动及气体交换》在徐州市2010年度中小学学科教学软件评比中荣获市二等奖,辅导学生作品《环保周刊》参加全省中小学电脑制作评比获省优秀奖,张际社老师辅导学生参加深圳国际少年儿童书法摄影大赛中成绩优异,荣获“一等到园丁”奖。
四、教科研方面
杨文柱老师撰写的两篇论文《新课程下的教学态度》和《欧姆定律》先后发表在省级刊物《中学物理杂志》上。 《1》
袁吉利老师撰写的论文《给学生插上自主参与的翅膀》发表在省级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课题论谈栏目,在全省课改论文评选中,丁运来、董艳云、渠秋侠、孙雪、王梅、袁吉利、崔红英、七位老师获省三等奖。
蒋新莲、刘斌、渠敏、孙翠华、吴香芹、杨文柱、殷秀菊、袁雪梅获省优秀奖。
在市教育学会组织的优美教案评比中,渠秋侠、孙翠华、丁运来、王慧静、殷秀菊都获市三等奖。
在徐州市陶研会论文评比中,王颖颖、渠敏、袁吉利、张旭四人获市三等奖。
在丰县第九届科研杯论文评比中,王颖颖获县一等奖。蒋新莲、渠秋侠、王慧静获县二等奖。袁吉利、殷秀菊获县三等奖。
五、后勤管理方面:强化责任意识,注重精细管理,建设和谐校园环境。
本年度,我校进一步加大校园环境建设力度,按照优化上档次的思想,进一步美化校园环境,对学校花园重新设计、绿化,改造假山和雕塑景点,在主干道和次支道两旁分别栽植三种行道树、弈树、女贞和白杨50多棵,栽植棕松26棵,并移植部分竹林和小叶女贞,紫薇、紫叶素、樱花、腊梅等。校园绿化面积进一步扩大,校园环境更加美化和谐。
同时,我们与丰县华展广告公司联系,在办公楼和学生宿舍楼醒目位置加并点缀铸金标铁皮字,求真楼“以人为本,关注生命”“严谨求实,开拓创新,并放在悬挂学生守则和学校“三风”建设,从而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篇8
【关键词】教研组; 校本教研;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25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093-01
校本教研是立足于学校,以增强教育教学活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目的的研究与改革活动。这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收效最为直接、最为显著的教研层面。它是以教师所面对的实际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者,以课堂为主阵地的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校本教研是教师改善自身行为的反思性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它强调教师在实践中开展研究,把自己的实践行为看作是一个研究的过程,实质是教师反思性的实践;同时教师反思性的实践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研组是教师最基层、最日常、最具研讨性的学习型组织,是学校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校本研究,培养研究型教师的教学业务组织,是把先进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师自觉行为的智慧型集体,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重视并不断强化教研组工作,对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名学科、名教师,构建学习型校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教研组工作形式化、单一化 ,竞争机制不合理 ,工作反馈机制不够健全,教研工作缺失校本关照等问题的存在,使得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根本无法体现出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所以教研组建设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成败。搞好教研组工作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的保证。所以,为了有利于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提升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必须要加强教研组建设,完善教研工作机制。下面就我校在加强教研组建设,提升校本教研实效性的工作中,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1 教研组的内涵建设,是提升校本教研实效性的基础
课题研究是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主要途径,只有让课题研究扎根在课堂教学中,才能调动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课题研究也才更具有生命力,校本教研才能落到实处。学校教务处就充分利用学校教研组的活动时间,指导教师从身边的教学中确定课题,以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将校本教研活动提升为教育科研活动,把行动研究作为开展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小切口的进行课堂教学的应用性研究,让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得以体现。如政治教研组由于多数教师都在从事班主任工作,他们就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出发,选定《“‘问题’学生心理问题的转化教育的案例研究”》、《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作为本组的课题研究,以便更好地做好班主任工作。初中数学组选定《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题学习实践活动课”的实践研究与思考》、初中语文组选定《写字教育如何提高学生艺术审美情趣和综合文化素养》、高中中数学组选定《试卷评讲课教学设计最优化探讨》、高中语文组的《高中生硬笔书法训练》、物理组选定《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及自制教具》、化学组选定《化学教学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信息组选定《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校本研究》、艺术组选定《艺术欣赏中的情景创设》、历史组选定《高中历史问题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这样就形成全员参与、全程反思,教师广泛开展对自己教学实践的感悟与反思活动,逐步形成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相结合的校本教研机制,实施教学、科研一体化战略。目前,学校各学科教研组教师参与应用性教学课题研究热情高涨,在研课题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二个——《普通中学校本教研管理的研究》、《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性评价实施策略研究》;区级课题研究四个——《单亲家庭中学生特殊教育研究》,《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与途径研究》、《高中生物学科课堂有效训练研究》、《普通中学传统文化教育实效性研究》。已结题的重庆市教育规划办实验课题《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在参加课题成果评选活动中获得市级三等奖、区级一等奖;区级课题《中学生自主学习智能化练习及题库的开发与应用》、《开放阅读空间 优化语文教学》结题并获区级优秀课题成果奖三等奖。这些直接针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真正使课题研究活动与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真正使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转化为教育科研活动,这样不但提升了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更有利于促进教师加速从“经验型”向“科研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化。
2 教研组的制度建设,是提升校本教研实效性的重要保证
教研组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地,学校要注重建立健全学科教研组建设网络和相关制度,构建促进教学、教研管理的有效管理机制,规范校本教研的管理体系,促使以学科教研为中心的校本教研活动正常化、制度化。我校根据上级相关部门的文件精神,形成了与自己学校实际相适宜的一系列教研组活动制度。如《沙河中学校本教研管理条例》、《沙河中学校本教研过程管理制度》、《沙河中学校本研究课题申报评审制度》、《沙河中学校本教研课题结题评审制度》、《沙河中学课题管理手册》、《沙河中学教研组长职责》、《沙河中学先进教研组评选细则》、《沙河中学先进教研组长评选细则》、《沙河中学先进教研个人评选细则》、《沙河中学科研教研奖励细则》、《沙河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奖励制度》、《沙河中学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等,并相应建立了领导干部深入教研活动的听评课制度、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的考核制度。通过制度建设,大大提高了学科教研组的管理职能和效果,形成更为开放、有效的学科教研机制。从制度上保障了教研组活动的正常有效地开展。
3 教研组的特色建设,是提升校本教研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教研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质量,决定于其活动开展的内容。如果活动内容一般化,久而久之就会流于形式,无法保证活动质量。学校应加强宏观调控、微观指导,使各学科教研组的活动内容体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指导思想,体现新课程改革实验的理念,更有针对性、层次性、实效性。为此,教务处要求教研组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过程中坚持 “四个必须”的指导思想,即:必须有明确的研究专题;必须以科研带动教研;必须使教研活动制度化;必须突出青年教师的培养。如初中语文组在教研活动中极为重视自己教研组的专题研究计划、主题教研活动方案的设计,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的修改完善,在完成课题《写字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艺术审美情趣和综合文化素养》的研究过程中,经常招集教研组成员和课题研究人员结合日常出现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修改,到课题结题时,研究的对象初一初二的娃娃大面积提高了书写水平及审美情趣,效果明显。重视教研组内老中青的传帮带和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研究;在开展 “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专题研究时,请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谭晓琴老师给大家上示范课,听课教师受益匪浅;重视教研组内青年教师的培养,凡是本组里经验丰富、获得高级职称的老教师们都积极主动与年轻教师结对子,教研组长谭崇元老师就主动接纳刚参加工作的王莹玺、邬德慧二位老师为徒,直接指导他们的教育教学,促进了年轻教师的成长。所以,刚出大学校门的王莹玺承担的片区“创新阅读教学模式的”公开课教学,在李河中学执教的《老王》一课,深受片区全体与会领导教师的好评;重视搭建校本教研的交流平台,初中语文组不但采取了“走出去”,还采取了“请进来”的办法,邀请丁阳中学的余宏老师前来献课,给本组教师提供与之进行切磋交流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示范作用。就这样通过开展名师引领,理论学习,同伴互助,课堂观摩,比武交流,课题带动,总结反思等活动,把教学、科研、培训三者融为一体,切实保证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努力促进教师专业的提升。目前我校初中语文组的教师深受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好评,该组也被评为区级先进教研组。
总之,加强教研组的建设,落实各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深化学科教研组活动的各层面要求,有利于提升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有利于学校内涵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将借助重庆市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抓住我校创建市级重点学校的时机,进一步推进优秀教研组的建设,以创建人文校园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教研组的机制创新与管理创新,使教研活动从形式到内容走进实际教学生活、走进教师的关注视野、贴近教师提高的需求领域。通过创设浓厚的教研学术氛围,为教研活动注入新的活力,使学科教研组真正成为教师汲取教学精华、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组织,以打造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研模式,充分发挥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实现我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贾桂林《创新教研组管理机制,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
[2] 张云洁《以合作为基础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3] 黎炳学 《校本教研要在实效性上做文章》
[4] 朱宁波 张萍 《校本教研中的教师同伴互助》教育科学,2005,(5).
[5] 严冰 《关注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云南教育2009年02期
[6] 钟炜《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优化校本教研活动》2011年04月
[7] 牟映雪 《教研组协作文化构建与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教材?教法,2006,
篇9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20*〕2号)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35号)精神,现就2009年本市中等学校高中阶段招生考试(以下简称“中招”)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本市中招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初中阶段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坚持深化课程改革,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深化招生录取办法的改革,促进高中阶段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
完善以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为基础、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考试制度;完善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的命题、评卷和评价等制度,推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健全完善中招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贯彻落实“阳光招生”工作要求,加强监督,确保考试招生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三、报名、考试工作
(一)报名
根据《*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09年*市中等学校高中阶段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沪教委基〔20*〕78号)的要求,本市高中阶段学校的报考实行网上报名方式,报名工作在2009年3月8日前完成。高中阶段各类学校在籍学生不得重新报考。
所有符合报考条件的初中毕业生都应参加本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督促学校切实做好学生报考工作,保障学生合法权益。
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非沪籍应届初中毕业生报考资格的审核工作。不符合报名条件的非沪籍初中毕业生,应回户籍所在地报考高中阶段学校。
(二)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完善*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简称“学业考试”)制度。学业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主要依据之一。
学业考试科目设语文、数学、外语(英语)、物理、化学及思想品德、体育、理化实验操作技能等。其中,语文、数学、外语(英语)、物理、化学、体育考试成绩采用分数制,总分为630分;思想品德和理化实验操作技能考试成绩采用等第制。
1.语文、数学、外语(英语)、物理和化学(理化合卷)等4场考试时间均为100分钟。语文、数学、外语(英语)考试分值均为150分,物理考试分值为90分,化学考试分值为60分。
以上科目考试定于2009年6月20日(星期六)和6月21日(星期日)举行。
2.思想品德科目考试采用开卷形式,考试时间为70分钟。考试成绩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计。考试定于2009年5月23日(星期六)举行。
3.2009年本市继续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体育科目考试分值为30分,计入录取总分,于2009年4月底前举行,具体实施方案详见《*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2009年*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沪教委体〔2009〕3号)。
4.理化实验操作技能考试成绩按“合格、不合格”计。考试于2009年5月底前举行。
5.上述各科目学业考试由市统一命题,区统一组织实施。各科目学业考试的命题原则和要求另行公布。
6.根据《*市教育委员会、*市卫生局关于部分听力残疾初中毕业生参加本市高中阶段学校入学考试免予外语听力考试的通知》(沪教委基〔20*〕27号),经检测认定的听力残疾初中毕业生参加2009年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实行免予外语听力考试。
7.2009年继续在部分区县进行初中毕业生外语(英语)听力与口语能力考试试验。具体方案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报市教委备案,向社会公布后组织实施。
(三)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建立完善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对初中毕业生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1.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按照《*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要求实施。
2.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市和区县“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少先队长”、“优秀共青团员”和“优秀共青团干部”等先进奖励称号,在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表中予以记载,作为各学校推荐优秀学生和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择优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2009年中招工作仍实行奖励性加分政策(具体项目见附件),2010年中招加分项目将进行调整。
四、招生录取工作
2009年本市初中毕业生为9.2万人左右,高中阶段录取率预计达到98%以上,普职比保持大体相当。
进一步健全完善以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成绩为基础,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录取办法。
(一)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
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按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责和工作程序进行。
1.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全市中招计划的宏观管理,加强对本市初中毕业生的生源预测和对各区县中招计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审核和协调。
2.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以及本地区实际,编制本地区中招计划。
3.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班额控制在每班40名左右(中职校艺术类专业限额按相关专业要求设定),由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地区生源和教育资源配置的实际状况确定并公布。
4.各类学校招生计划确定后,应及时向社会公布。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和招生学校应严格按照计划招生,如需变更计划,须经市教委批准后方可实施。
(二)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现代化寄宿制高中和国家级重点中职校、中职校国家级示范专业“提前推荐自主录取”招生录取工作
试行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现代化寄宿制高中和国家级重点中职校、中职校国家级示范专业“提前推荐自主录取”招生办法。在初中学校推荐或学生自荐的基础上,由招生学校根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和推荐(自荐)意见自主择优预录取。
1.计划
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现代化寄宿制高中“提前推荐自主录取”招生计划为学校招生计划的40%,其中推荐生招生计划为学校招生计划的30%(原则上其中的二分之一招生计划面向外区县招生),自荐生招生计划为学校招生计划的10%(面向全市招生)。
中职校国家级示范专业“提前推荐自主录取”招生计划为该专业招生计划的30%,招收推荐生。国家级重点中职校部分招生名额面向全市实行自主招收自荐生,招生人数不超过学校招生计划的10%(其中首次实行自主招收自荐生的学校不超过5%)。
“提前推荐自主录取”计划根据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促进郊区和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原则进行分配。招生学校应根据有关规定和学校的办学水平、特色,制订面向全市推荐生的招生计划,经市教委协调平衡后下达到各区县。
2.录取
(1)本市各初中学校要做好本校学生推荐(自荐)工作。学校要制订学生推荐(自荐)工作要求和操作程序规范,经公示后严格执行。初中学校推荐生人数不得超过本校符合2009年中招报考条件在籍且在读应届毕业生数的7%,推荐生名额应事先公示。被推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各项指标应达到“优良”,其他学生可根据自身特长、发展情况和招生学校招生要求进行自荐。被推荐的学生不再参加自荐,参加自荐的学生,学校不再推荐。经公正程序产生的推荐生和自荐生名单应由学校公示无异议后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审定,由区县报市教育考试院备案后,学生方可按规定填报相应的志愿。
(2)各招生学校要成立“提前推荐自主录取”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并公布“提前推荐自主录取”招生方案。学校按照招生方案,根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经领导小组集体讨论,自主择优确定预录取学生,预录取学生名单应公示。被确定预录取的考生须参加2009年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被高中学校预录取的考生,其成绩不得低于市统一划定的“提前推荐自主录取”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否则不予录取。
(3)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招生学校要建立推荐(自荐)生跟踪反馈制度,不断完善综合素质的评价办法,探索优秀学生培养的途径与机制。
(三)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和现代化寄宿制高中“名额分配”招生录取工作
继续实行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和现代化寄宿制高中将部分招生计划按比例分配到初中(简称“名额分配”)的招生方法。
1.计划
“名额分配”招生计划为学校招生计划的12%(其中2%原则上向市郊区县倾斜)。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将本区县管辖的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和现代化寄宿制高中“名额分配”招生计划数,平均分配到各有关初中学校,招生学校及计划应事先公示。复旦附中、交大附中、华师大二附中、*中学、上师大附中的“名额分配”招生计划由市教委平衡后下达。
2.录取
(1)考生根据分配给本校的高中学校和名额数,自主填报志愿。
(2)考生必须参加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考生成绩不得低于市划定的“名额分配”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由各区县招生部门根据考生志愿和学业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投档录取。
(四)统一招生录取工作
1.“零志愿”招生录取工作
继续实行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和现代化寄宿制高中部分招生名额面向全市(不含学校所在区县)提前录取的办法(简称“零志愿招生”)。
(1)计划
“零志愿招生”人数原则上应不少于学校统一录取招生计划的15%,由各招生学校根据学校办学条件自主确定,经市教委协调平衡后,将招生计划下达到各区县。“零志愿招生”工作应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促进郊区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市回民中学的“零志愿招生”,优先录取少数民族学生;*市久隆模范中学的“零志愿招生”,录取贫困家庭的优秀学生。
经市教委批准的部分区县重点高中和综合高中可划出一部分招生计划,面向外区县招生,但不列入“零志愿招生”计划。
(2)录取
各区县中招办根据考生“零志愿”和学业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以1:1的比例进行投档录取。
2.公办普通高中择校生招生工作
2009年本市公办普通高中(不含综合高中、转制高中,下同)可继续按规定招收择校生(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
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公办普通高中择校生计划管理,各学校择校生计划数不得超过本学校招生计划数的15%。
各区县和学校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基础教育办学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教基〔2002〕1号)的精神,严格执行《*市教育委员会、*市物价局、*市财政局关于调整本市公办高中择校生收费标准的通知》(沪教委财〔20*〕24号)的有关规定。
3.民办普通高中学校的招生录取工作
(1)计划
民办普通高中学校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向所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当年招生计划申请。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在对学校办学条件(校舍、场地、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食宿和后勤服务设施、师资配置等)和教育教学办学质量审核评估的基础上,核定学校当年招生计划和招生范围。面向全市招生的民办普通高中学校,须具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学生宿舍并配备相应设施设备。
经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确定的民办普通高中招生计划须列入当年普通高中招生计划上报市教委备案,并向社会公布(学校20*年实际招生人数和最低录取分数线,须随学校2009年招生计划一并公布)。
(2)录取
民办普通高中根据本市公办普通高中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自主确定招生录取标准(最低分数线),并向社会公布,在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招生范围内择优录取。
民办普通高中在按考生志愿录取后,仍未完成招生计划的,可在招生录取最后阶段,在市和区县招生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下,对考生进行征求志愿和录取。
4.高中阶段各类学校体育和艺术特长生的招生工作
体育和艺术特长生招生按《*市教育委员会、*市体育局关于20*年本市普通高中学校招收体育特长生工作的意见》(沪教委体〔20*〕3号)和《*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年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招收文艺特长生工作的意见》(沪教委体〔20*〕2号)文件执行。体育和艺术特长生均须参加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考试成绩达到规定标准后,招生学校方可录取。
5.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
(1)本市中等职业学校继续实施新生专业奖励和帮困助学制度
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35号)规定,对选择就读*城市发展急需、紧缺专业的中职校学生,实施专业奖励,满足*产业发展对紧缺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对*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在籍在沪就读的在校生实施国家助学金政策,并对来自农村、本市海岛生源学生和城乡低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帮困助学制度。
(2)中等职业学校艺术类、航空服务专业招生录取工作
本市中等职业学校艺术类、航空服务专业招生报名工作和专业考试于2009年4月进行。考生均须参加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在学业考试成绩公布后,由招生学校根据事先公布的招生计划、招生要求和录取办法,按考生的考试成绩和专业面试成绩,择优录取。
6.*市盲童学校(以下简称“盲校”)和*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以下简称“聋青技”)高中阶段招生录取工作
(1)盲校、聋青技要制订并公布招生计划、招生要求和录取办法,于2009年5月份起受理考生的咨询、报名和资质审定工作。
(2)本市盲、聋哑初中学校的毕业生报考盲校、聋青技,由招生学校组织入学测试,市教委教研室提供命题服务。学校根据事先公布的招生计划和录取办法,择优录取。
(3)本市各初中学校随班就读的盲、聋初中毕业生,在参加本市统一组织的学业考试后,未被各类学校录取,但符合盲校、聋青技招生规定要求的,经本人同意后,可在招生录取后期,由盲校、聋青技根据事先公布的招生计划、录取办法和要求,择优录取。
(六)报考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和现代化寄宿制高中考生的思想品德成绩要达到“合格”以上(含“合格”)。
(七)初中毕业生升学和择业指导工作
健全和完善初中毕业生升学与择业指导的工作体制和网络。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承担对初中毕业生的升学和择业指导工作的管理职能,要全面宣传高中阶段各类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引导初中毕业生根据自身情况和社会需求,合理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升学目标和成才途径。市、区县教研部门要承担对初中生升学与择业指导的研究,指导学校开设好升学与择业指导课。市、区县招生部门要加大招考信息公开、公示的力度,建立专题网站或招生栏目,向考生宣传有关政策法规、招生改革情况,介绍各类招生学校的办学条件、专业设置,介绍社会就业情况的各种信息。学校要开设好升学与择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了解社会对多层次、多规格人才的需求。
五、管理和监督
2009年本市中招工作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切实加强领导和管理,明确市、区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考试部门及学校的职责,规范各项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强化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保证中招工作的顺利进行。
要切实做好中招的信息公开工作。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招生部门、招生学校等应通过本单位网站及其他各种途径,及时公开招生相关信息。
篇10
岗位效益工程是以岗位标准为基础,以岗位管理为手段,以岗位效益为目标的企业微观的系统管理活动。开展岗位效益工程旨在体现“*”的管理理念,精雕细刻的工作作风,质量第一的效益观念。使学校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监督检查、凡事有落实回音”。遵循“岗位选人”的用人原则和“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员工作积极性,建立起精干高效的教职工队伍,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办学效益。
新村20*号文件下发后,学校领导班子首先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分析和思考,我们感到这几年,*中学在内部管理制度上有过不少改革,虽然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过一定的作用,但终因观念陈旧、方法脱节、没有外部大环境的支持,出现了“收入分配拉不开,岗位竞争摆不平,目标考核走过场”的换汤不换药式的改革,很多措施在触及教师根本利益时,不敢也不愿动真格的,而是采取息事宁人的办法找平衡,致使很多改革流于形式、无果而终。归根结底是没有形成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改革机制。现在从全国的大形势、到兖矿的小气候,都在推动管理体制的改革。可以说目前不存在改不改的问题,而是改的快慢和怎么改的问题,物业公司和*新村正是在这一形势下,推出岗位效益工程的。这种“以岗定员”、“按岗取酬”,向岗位要质量、要效益的改革,有效地破除了旧的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树立了“人本化”的管理理念,充分挖掘了岗位效益,激活了岗位主体,抓住了改革的“牛鼻子”。我们认真学习”岗位效益工程“的内涵、目标和原则,通过各种途径向广大教职工宣讲,帮助大家更新观念,树立“岗位靠竞争、工作靠能力、分配靠业绩、生存靠自己”的工作理念,并将改革的方案与学校的具体工作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到职工的心里承受力,找准了切入点,拿出了切实可行、大多数职工满意的操作办法,获得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为全面实施岗位效益工程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二、完善岗位岗位职责和评价标准,构建科学有效的岗位绩效评价制度
我们按照“精细化、制度化、人本化、系统化”的管理目标,牢牢把握岗位效益工程的本质内涵,首先对学校各种岗位要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充分挖掘岗位潜力,按照各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等对每一岗位的职责标准进行了重新界定,赋予了许多符合实际的新内容。本着“精干高效、有利发展”的原则,明确了学校各部门处室的分工和责权范围,消灭了管理盲区,优化组织结构,实行“党群、德育、教学、后勤”四条线管理体制,分别明确由一名副校长领导;合理界定,赋权管理;理顺关系,责权对等,使学校组织机构趋于“扁平化”,减少了管理层次,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次,积极建立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岗位绩效评价机制,激发岗位活力,确保岗位效益工程的顺利实施。建立建立科学高效的绩效评价制度,是做好岗位效益工程的关键。我们通过多次的分析论证,根据学校工作实际,按照层次化管理的办法制定了《*中学教职工业绩考核办法》。根据学校工作按学年计算的特点,我们采取了分阶段考核办法。一是月度考核(侧重于量),主要考核月度工作量、工作态度、劳动纪律。二是学期工作考核(侧重于质)主要考核工作业绩,即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备课情况和作业批改情况。新村对中学当月考核奖金的*用于月度考核,*累计用于学期工作考核。对于兼职人员享受的补贴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奖励由专文执行。这一考核办法贯彻了“固定工资保生活,绩效工资靠成果,奖励工资凭贡献”的原则,为推动岗位绩效与个人收入挂钩的分配制度的最终建立奠定了基础。
三、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确保岗位效益工程的顺利实施
为了保障学校岗位效益工程的顺利实施,取得好的效果,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学校的工作。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建立以下保障机制。
(一)领导机制
学校成立岗位效益工程领导小组,范恩亮、吉孟涛为组长,张宪领、郝轩山、张强宝为副组长,学校处室负责人、工团组织负责人和年级组长为成员。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的岗位工程的检查指导、考核评定和奖惩工作,保证学校岗位工程的顺利进行。学校成立考核办公室,张宪领为主任,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负责人和年级组长为成员。
(二)监督机制
为了公平公开,增加学校工作的透明度,学校成立岗位效益工程监督协商机制。郝轩山为组长,车间工会成员、班组长和教研组长等为成员。监督检查小组主要检查学校实施方案的落实情况、校务的公开情况以及考核的客观性等。每月向学校领导小组汇报一次。
(三)协商机制
考核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必须经常了解岗位效益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好解释和协商工作化解矛盾。同时利用各种机会把学校的处理意见和解决措施及时向职工反馈,让广大职工了解情况,从而支持学校的工作。为此,学校成立协商反馈小组,组长张强宝,成员包括各处室主任、年级组长。协商,一个季度一次;反馈,一般一个月一次。
(四)宣传机制
为了创造实施岗位效益工程的良好氛围,加大宣传力度和密度,学校成立了宣传发动小组。吉孟涛为组长,冯雪亮为副组长,政教处以及工团负责人为成员。我们利用黑板报、广播和各种会议等,积极宣传上级的精神,宣传学校的改革,增强职工的心理承受力,特别是在集团公司“三转”教育期间,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工程的不断推进奠定良好的基础。宣传小组及时宣传上级的精神,表扬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工作,为学校实施岗位效益工程创造了最佳的环境。
四、实施岗位效益工程带来的可喜变化和存在的问题
*中学在全面实施岗位效益工程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公平、公正,效益优先,积极稳妥”的原则,严格考核,及时兑现,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促进了学校工作的开展,考核工作进展顺利。
1、公正考核,叫职工服气。在做好宣传发动的基础上,我们按照实施方案,对照考核标准对全校职工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量化。一是职工日常工作量化,二是劳动态度量化。两项分数之和为职工的实际得分。通过实际考核,有的月度最高分104分,最低分为59.5分。按照要求,将量化结果进行公示,接受职工的监督,对职工不明白的问题,进行了解释,让每位职工心服口服。
2、公平兑现,令职工满意。对量化考核的分数,按照新村考核学校奖金的*,分别对职工进行了兑现,多者拿到1*,少的只拿62元,最大差距*。这一做法从根本上解决了奖金靠职称,工作靠安排的问题,打破了原来奖金终身制的做法,体现了“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原则,绝大多数教师积极拥护,打心眼里感到满意。
3、优劳优酬,让职工牛气。除了对日常工作的考核外,对在工作中做出特殊贡献的人员,我们另外制定了政策,按照优劳优酬原则,实施特殊奖励,更让大家看到了希望。在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中,我校有4名同学进入了济宁市前*,最好名次排列第6,对辅导教师,我们给予特殊奖励,多者奖励*,这对所有教师都是很好教育与鼓励。大家说,这样的奖金拿的再多也没意见,因为他们的付出难以用奖金数量衡量。
- 上一篇:大学生村官的仕途
- 下一篇:农村基本农田征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