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相关法规范文

时间:2024-01-26 17:27: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耕地保护相关法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耕地保护相关法规

篇1

关键词:耕地保护;可持续发展;制度改革

前言

在新《土地管理法》中,具体规定了耕地总量平衡、耕地的占补制度、基本农田保护等制度。但今后我们仍需要建设,需要占用耕地,因此要真正保护耕地必须解决好耕地保护与建设的关系,以促进我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各项环节问题之中,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其主要问题,因此本文仅就耕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讨论。

1 耕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现状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耕地作为土地保护的重中之重,对其保护更应该得到重视,给予其特殊的保护。根据我国国土资源部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除了这一问题之外,我国耕地资源还面临如下几点困境,第一,我国耕地现存面积不断缩小,后备资源数量严重不足。第二,耕地使用不合理,利用效率低,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第三,由于人们不科学的使用,造成了现存耕地资源质量逐渐变低。为保障广大农民的利益,防治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对农用地的侵占,缓解经济社会的发展中不断激化的社会矛盾,国家制订了许多法律规范,调整土地使用关系,规范土地利用行为,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各种违法使用土地的事件不断发生,在法律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一些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状况仍有发生。那么,问题又出在何处?

首先,相关法律规定过于简单,笼统,法律对相关行为的处罚力度过轻,急需进行修改,并且缺乏一部系统的法律规范。关于耕地保护问题,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都有规定,主要集中在《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土地管理法》第36条第2款明确规定:“禁止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沙、采石、采矿、取土等”。通过对该条的梳理,我们似乎可以进行这样的理解,严禁一切在耕地上进行建窑、建坟的行为,无论该所有者或使用者是否同意,而对在耕地上进行建房、挖沙、采石、采矿、取土的行为,只要土地的所有者或使用者同意即可进行,因此,这款规定似乎就成了某些人随意破坏耕地,取土买卖,这些本来是违法行为的“避风港”,导致了农村有大量的耕地被浪费与破坏。

其次,监督机制不健全,相关执法部门监督力度不够,对破坏耕地进行违法建设的行为缺乏相应的监督。我国《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按照“占多少,开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相同数量与质量的耕地,无条件开垦或开垦不符合规定的,有关单位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一定数量的耕地开垦费。这一制度为我国耕地保护提供了相关的法律依据,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自然资源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也导致的该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困难重重。此外,相关机关执法人员的不足以及其职业素质底下也是导致国家对土地尤其是耕地的监督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在资源利用的同时,人们缺乏保护意识,仍然热衷于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不能正确认识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介绍土地买卖的“中间人”还是取土烧砖的单位、个人。抑或是有关村领导,在处理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之间,所有人都只看到了经济利益,忽视了生态利益,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忽视了长远的利益。经济的发展与资源保护并不总是冲突的,那种经济发展必须要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观点已经受到广泛的批评。

2 促进耕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2.1 文化保护

现行的政策、法律、法规属于文化内容之一,属硬性措施,具有表现的直观性、方法的单纯性、目的的明确性、效果的明显性。健全我国法制建设,建立相关领域的法律制度,不断扩大法律的调整范围,细化相关法律规定,做到耕地保护有法可依。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制度也包含了有关耕地保护的内容,但其规定过于简单,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产生各种分歧,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因此,要想更好的调节耕地保护关系中各方主体的行为,应当建立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做到依法办事,综合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使我国的耕地保护工作不断完善,不断向前推进。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透明度的同时,也应该通过对我们的传统文化的呼唤,提高国民整体素质。自觉的形成一种保护耕地意识与可持续发展意识。

2.2 生态保护

耕地保护需要林地及绿色植被的防风固沙的保护,需要水域的滋养,需要山水相依所形成的适宜气候。所以,保护耕地的现实意义还在于,保护耕地与其它地类的依存与制约的平衡关系。

2.3 城市化建设与耕地保护

2.3.1 挖掘城市存量土地的潜力

更多地通过实施旧城改造,确定以内涵为主的城市方针,充分挖掘城市存量土地的潜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容积率、产出率,增加城区容量,搞好城市规划工作,坚持城市建设不求最大,只求最佳的原则,利用市场机制不断调整区域城市结构、城市用地结构和用地布局,考虑城市、集镇相互协作、取消重复设置,减少城市化过程中不必要的耕地浪费。

2.3.2 改革现有不利城市化发展和土地集约利用的制度和政策。

制定出一系列发展城市化建设的政策,改革F有有关制度政策,以利于技术、资源和人才的流动。如改革城市户籍制定。凡是基本上放弃农业生产、脱离农村,在城市做工、经商、经营企业,并成为自己和家庭的生活来源;长期居住城市有自己住房,或有能力长期租住房屋的农村居民,应该改变户籍关系。变农村户口为城市户口,对于已获城市户口的原农村居民,脱离同土地,特别同耕地的直接联系等。

2.3.3 宣传保护

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借助“4・22地球日”、“6・25土地日”、国土资源相关会议等契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和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大力宣传保护耕地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保护耕地意识。同时对各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及科室人员进行系统培训,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意识,增强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的观念。

结束语

总之,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切入点,这恰恰为耕地保护创造了有利条件和指明了方向,使得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有机结合,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三统一”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2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各乡镇和有关部分要进一步进步对砂石资源治理工作重要性的熟悉,以高度负责的立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河道治理、耕地保护及砂石资源治理的各项工作措施,实现全县砂石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一)县水务部分牵头负责县境内河道及河道治理范围内的砂石资源治理及开发的监管工作。要加强对现有采砂河道、河段的监视治理,加大对各类非法开采行为的查处力度,特别对禁采河道、河段要重点巡查,严肃打击偷挖盗采行为。

(二)县国土部分负责河道外非法开采砂石或占用农用地作为砂石堆料场等相关监管工作。河道外严禁开采砂石,砂石堆料场必需按有关划定设置。

(三)各乡镇要实行网格化治理,将责任落实到村、组;要加强信息收集排查工作,及时、果断制止村组干部、群众非法与企业或其他个人私自签订各类砂石开采协议的行为;要加强巡查,及时向有关部分通报信息,配合有关部分制止和打击属地范围内的各类违法违规采砂行为,并做好不乱工作。

(四)工商部分要依照《行政许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查处无证无照出产经营行为。

(五)税务部分要依法查处偷(逃、漏)税的采砂企业和个人。

(六)县纪检监察部分要加大对党员领导干部及国家机关工作职员入股介入砂石开采等行为的查处力度。

(七)县公安部分负责砂石开采的治安治理工作,果断依法打击砂石开采和经营过程中的违法犯罪行为,积极协助有关部分执法。

(八)其他部分按照自身职责做好有关工作。

二、加强配合,齐抓共管

(一)拓宽举报渠道。县水务局、县国土局、各乡镇要拓宽群众举报途径,采取建立网上举报箱、在村社区礼聘信息联络员、向社会宣布举报电话、不按期进行巡查和有奖举报等形式,接受对非法开采砂石、非法运砂车辆及破坏道路、耕地情况等系列违法行为的控告举报。接受举报后,如不属于本部分依法管辖范围的应及时移送具有管辖权的单位办理。

(二)建立联念头制。建立非法开采砂石等矿产资源、破坏耕地及河道案件的联动处理机制。一是加强信息沟通。县公安、国土、水务、交通等部分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划定,在依法保护矿产资源和土地使用的过程中,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互通讯息,资源共享,形成有效保护土地及河道所属砂石等国有矿产资源的协力。二是加强联合执法。县公安、县交通、县水务、县国土等部分要强化联合执法,利用天网工程、建立24小时巡查轨制等手段查处利用拼装车、改装车、超载超限运砂石和其它货物的车辆。

三、严格执法,规范行为

(一)严格处罚。对破坏农用地、危害河道安全的无证采砂、盗采滥采砂石行为尚不构成刑事案件的,县国土局、县水务局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同时责令被处罚人对非法开采砂石等矿产资源造成破坏的耕地、河堤管护区予以恢复原状,并依法赔偿损失;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强化责任追究。对工作不力、监管不到位、发现题目未及时讲演和处置,造成严峻后果和不良影响的,县纪检监察部分要严厉追究乡镇和部分主要负责人及有关职员的责任。要进一步严格规范各级干部和河道、矿产治理职员的行为,严禁介入采砂或利用职权、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严禁在采砂治理中徇情枉法。对违背纪律要求的,一经查实,按有关划定严厉处理,触犯刑律的要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三)加强目标考核。县政府目督办要将此项工作纳入对乡镇、部分的目标考核。如发生新的非法采砂行为,乡镇未及时上报的,扣减乡镇目标分;部分未及时查处的,扣减部分目标分。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篇3

全国土地日

市国土局:

根据XX市国土局《关于转发开展第15个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的通知》精神,现将我局开展第十五个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按照省、市国土资源部门要求,我局党组高度重视,认真准备,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和部署开展宣传活动的内容和具体措施,成立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此次宣传工作。并行文下发《关于开展第十五个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的通知》文件到全县各乡镇土管所,要求认真开展紧扣主题、讲求实效、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二、宣传活动形式多样

(一)我局从6月20日起就开始到全县各乡镇督促和指导宣传工作,并根据各乡镇实际情况,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在所辖区的繁华地段、集贸区、村庄交通道张贴和悬挂宣传标语。部分乡镇土管所还组织召开了群众座谈会和村级土地信息员联席会等,充分宣传目前的土地政策和有关规定,在建制镇还设立“6.25”土地日宣传咨询台,接受群众的咨询、做好解释工作。

(二)为了使我县土地管理工作能上一个新的台阶,我局以“6.25”土地日为契机,一是及时编印了《国土资源管理法规宣传手册》500余册,分别赠送给县委、县政府、人大、政协、县直各单位、各乡镇主要领导,使领导干部了解土地管理政策。二是同时印发了旌德县第15个全国“土地日”宣传材料,重点宣传了“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农转用报批手续,什么是建设用地、宅基地的审批,乡镇企业建设怎样用地”等内容。三是在县城繁华地段设立大型土地法律法规及矿产资源法律法规知识咨询台,发放宣传材料3000份,提供法律咨询70余人次,宣传展板8块。四是在县城梓山广场、西马路、和平路悬挂了“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科学发展”等土地日宣传标语。五是集中3天时间利用宣传车到全县10个乡镇及县城主要街道来回循环播放有关土地法律法规知识,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等重要决策性文件。六是通过旌德移动公司发送手机短信,“土地日”宣传标语:“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乱占耕地现象”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促进矿业经济长足发展”。七是通过旌德县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播放有关土地法律法规宣传活动专题片,并在播放赞助电视剧的时间内播放滚动字幕广泛向人民群众宣传。八是为进一步畅通法律法规宣传渠道,扩大宣传面,我局还在网站上将所有行政法规、国土资源法规、政策,各项制度,涉及与老百姓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务公开的内容公开,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以点击查询。确保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深入人心,提高人们对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矿产这一基本国策的法律意识。

篇4

关键词:耕地;现状;可持续利用

中图分类号:F30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11-0062-03

“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人们生存要以食物为基础,而生存所需最基本的食物――农产品,又必须从耕地中获取营养。耕地是具有肥力、能生长农作物的土地,它提供着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须的原料。然而,由于城镇建设用地以及耕地被污染等,使适合农作物生长、可用于耕种的土地持续减少,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将直接危及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一、耕地资源现状及问题

(一)耕地资源不足,且在持续减少

中国幅员辽阔,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耕地总资源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占有耕地资源则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足以体现我国人均耕地资源的占有状况。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土地资源的掠夺性开发,耕地数量还在不断减少。据国土资源部提供的资料显示:1996年至2003年7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已由1.3亿公顷减到1.23亿公顷,7年减少了700万公顷,平均每年减少100万公顷,比2个海南省的耕地还要多。人均占有耕地仅为0.095公顷,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当前耕地以2%的速度下降,人口却以10‰的速度增长,受人口与生产力发展的压力,耕地处于严重超负荷利用状态,土地开垦过度,后备资源严重不足。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为0.7亿公顷,主要集中在人口相对稀少、干旱少雨的部分地区,给土地的开发利用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后备资源中山地多,平地少,质量好的少,中等和劣地多,大多数后备土地只能开垦作为林果、林木或经济作物用地,开垦难度较大,所需投入也较大。2003年全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310.8千公顷,然而占用的耕地中,多数是居民点周边的优质良田,有灌溉设施的占71%,补充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却只占51%。

(二)耕地退化严重,质量不断下降

耕地退化是指人类对耕地的不合理利用而导致耕地地力下降的过程,通常表现为耕地土壤利于农作物生长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等方面特性的下降。

1.耕地水土流失。由于植被被破坏、覆盖率低,使耕地水土流失,导致耕层变薄,形成了日益严重的耕地侵蚀。据不完全统计,每年耕地流失的耕层表土,相当于全国耕地削去10mm厚的肥沃表土层,损失的氮、磷、钾养分相当于4000多万吨化肥的养分含量。

2.耕地荒漠化。全国荒漠化面积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陆地面积的27.3%,相当于14个广东省的面积。

3.耕地盐渍化。我国目前盐碱耕地约677万公顷,其有机质含量低,微生物活力差,土壤板结,成为我国主要中低产田类型之一。

4.耕地被污染。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生活垃圾的增加,工业发展和乡镇企业的突起,大量的工业废气、废水、废渣排放到土地中,以及农业生产废弃物处置不当等,造成大量的耕地被污染。

5.使用不合理。在现有耕地中,有相当一部分耕地由于有机肥投入不足,化肥使用不平衡,造成耕地退化,耕层变浅,耕性变差,保水、保肥能力下降,重使用轻养护,产出水平低。中低产田面积大,约占耕地面积的71.3%。

(三)耕地监管不严,闲置率高

我国制定了《农业法》、《土地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并在刑法中增加关于保护耕地的法律条文,部分省区还制定了相应条例、办法,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耕地保护、利用行为,但部分人员对耕地保护意识的淡薄,造成了法律执行困难。同时,由于部分地区国土执法部门监管不严,降低了耕地保护相关法律的权威。建设盲目性造成大量耕地被占用而又未开发利用,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由于城市的发展,全国开发区规划面积已达3.5万平方公里,圈占的耕地有43%闲置,造成耕地严重浪费。

二、合理利用耕地资源的必要性

(一)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是农业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迈入了21世纪,正走向信息化时代,但农业作为原始而古老的产业,有着其它产业无法替代的作用。

1.耕地是食物供应的“基地”

我国85%的食物由耕地提供,95%以上的肉、蛋、奶由耕地提供的产品转化而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粮食生产将仍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体,在21世纪,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目前粮食问题备受中央关注,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1999-2001年粮食连续3年减产,2002年仍是产不足需, 2003年粮食总产4306.5亿公斤,比上年减少264公斤,减少了5.8%,但是粮食需求却不断增加,所以必须要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耕地是作物生长的源泉

土地对于一切物质财富的生产,虽然都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但是在农业生产中却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第一,农业是直接利用植物的生命力和太阳能进行生产的部门,这就要求它必须使用大面积的耕地;第二,在其他生产部门中(除采掘业外),土地不过是一个立足和活动的场所,但在农业中,土地不仅是一个立足和活动的场所,而且农作物还以其自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必须从土壤中吸取营养,供应其生长发育。

(二)耕地是有限、不可再生资源

所有其它生产资料都是人们的劳动可以创造、增加的东西,而耕地则是大自然本身的产物,人们可以改良已有的耕地,也可以把荒山、河滩、沼泽等改造成良田,但不可能创造比土地面积更多的耕地,而且耕地位置不可移动,因此,这就决定了农业生产用地的恢复有很大的地域局限性。所以,耕地是一种特别珍贵、数量有限、不可再生的生产资料,这就要求在社会发展、农业生产中必须特别重视耕地的保护,充分合理地利用好。

(三)耕地是维持农村稳定、社会发展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虽实现了从农产品严重短缺到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跃,然而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问题始终是各级政府应考虑的战略性问题。因此,农业仍然是我国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仍然要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位置。

我国有8亿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土地生产是他们主要就业途径和收入来源,只有农村保持稳定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耕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生活最基本最可靠的保障,减少一亩耕地,农民就减少一亩生存“地”,就减少一份生活的保障,增加一份社会不稳定因素。耕地保护是保障群众生活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必须切实予以解决的一个重大而又现实的问题。

三、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保护耕地数量与提高耕地质量,对于农业生产、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指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说到粮食,必须以稳定一定数量的耕地为保障”。为切实保护好耕地,维护我国的长远发展,必须从如下几方面着手,保护耕地,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耕地保护意识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媒体,多途径、宽渠道的广泛深入宣传《农业法》、《土地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与耕地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及保护耕地对耕地可持续利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让所有人都真正明白耕地是人类之母,是有限资源,意识到当前耕地保护的意义和紧迫性,意识到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耕地不仅是维护社会长远发展的大事,也是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大事。在全社会形成共同遵守保护耕地的相关法律法规的环境以及以各种实际行动加强耕地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加大执法力度,加强耕地监管

1.应加大对国土管理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管理干部的素质,以便及时发现、研究和处理耕地利用与保护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对耕地违法现象进行严格执法,促使国土管理干部成为合格的“国土卫士”。

2.国家加强对耕地资源的统一管理,依法管理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要切实予以保障,防止出现建设用地审批不严、乱占滥用、破坏耕地和不批就用、多批少用、少批多占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3.对潜在的污染企业进行整改,防止耕地污染事件的发生,同时加大对耕地污染事件的查处力度。

(三)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

1.强化土地利用规划。各级政府要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强化规划对建设用地总量的控制,把对耕地占用规模限制在规划数量、范围之内,严禁随意占用耕地行为的发生。因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需调整规划、占用规划外耕地的,必须按法定程序进行,国家重点建设也应尽量节省用地,减少对耕地的征用。同时减少非生产性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审批,比如高尔夫球场等。

篇5

一、我县贯彻实施《农业法》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通过广泛宣传教育,提高了农业执法和管理水平。《农业法》颁布施行以来,我县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标语、宣传车以及送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对群众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学习宣传,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加深了对《农业法》的了解,进一步树立了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增强了农业法制意识。各级政府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运用法律管理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能力明显提高,农民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逐步增强。

(二)通过加大农业投入,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根据《农业法》关于“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的规定,我县省级以上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达*亿元,县财政对农业投入总额*亿元;均大大高于同期我县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农业投入的增加,对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突出重点,注重发挥支农资金使用效益,这些资金主要投向农业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农林水各业生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农村事业公共建设(包括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等)以及农产品流通基础建设等方面,推动着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一派勃勃生机,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今年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元,比去年年增长*%。

(三)通过强化保护措施,较好地实现了保护耕地和集约节约用地目标。我县紧紧围绕《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土地,严格依法保护耕地和节约使用土地。一是扎实开展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工作。完成了*乡、*镇等13个乡镇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目前,全县耕地面积*万亩,其中基本农田*万亩,基本农田保护率为*%。二是较好地完成了省市下达的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至今已完成涉及全县各乡镇、村*个土地整理项目,累计整理土地面积*公顷,建成标准农田*公顷。三是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制度。实行耕地保护动态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和制止土地违法行为,新增土地、矿产违法案件发案率控制在*%以内,查处结案率在*%以上。四是严格执行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加强土地利用总体管理,切实有效利用和消化农转未供土地,采取调整项目等措施,有效提高供地率。规范私人建房审批,严格实行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全面推进危旧房改造,拓展农民建房空间。今年年,我县把农村危旧房改造作为“头等工程”,提出了“改造空心村、撤并自然村、建设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按照“连片拆除危旧房,重新规划建新房,腾出空间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启动了第一期28个村的危旧房改造试点工作,其中5个行政村实施了“整体搬迁、下山脱贫”,有156个自然村实施了“自然村撤并”,拆除危旧房*户,解决了*户农民的建房用地,其中*户农民已搬进新居,完成建设用地复垦项目71个,新增用地*亩。

(四)通过健全工作机制,加大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一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认真做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定性、定编、定员工作,大力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了科技在农业生产方面的贡献率。二是加强对动植物的疫病防控工作。连续几年未出现重大动物疫情,动物产品按国家规定流入市场,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加强植物疫情监测、普查、清除工作,严格防止有害生物侵入、蔓延、扩散。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加大对检测设备的投入,强化农产品质量日常监测工作,在部分乡镇建立了放心菜检测示范基地。

(五)通过多措并举方式,有效地促进了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近年来,我县把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民异地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松阳县低收入农户科技帮扶增收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以实施“农民增收六大目标”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为载体,针对低收入农户的不同情况,采取“政策扶农、产业富农、转移安农、帮扶助农、实事惠农”五大举措,不断加大对低收入农户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力度,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向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倾斜。引导低收入农户因地制宜发展茶叶、香榧、油茶、水果等产业,并加强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提高低收入农户转移就业和自我增收能力,真正为低收入农户寻找脱贫致富之路。今年年我县有*人(去年年为*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年人均收入超过*元,占*元以下低收入总人数的*%,年人均收入在*元以下的农户(低保户和五保户除外)全部超过了*元。

二、我县在贯彻实施《农业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法学习宣传还不够广泛深入,农业法制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我县在农业法学习宣传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农业法的普及还不够广泛,学习宣传还不够深入,一些干部群众对农业法的内容还不够了解,尚未在全社会真正形成关注农村、关注农民、支持农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少数干部依法治农、依法兴农、依法护农的意识还比较淡薄,运用法律组织和管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水平还不高,还有不少农民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也不够强。

(二)全县对农业的投入总量不足,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一是投入总量不足。近年来,我县对农业的投入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总体看,对农业的投入仍然不足,满足不了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农业的投入与农业发展对财政投入的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另外农业投入资金渠道窄,金融和民间资本向农业投资比重偏小,长效融资机制尚未形成。二是农业配套资金不足。目前中央和省下达的农业项目,大多要求地方配套,由于我县是贫困县,财力有限,很多项目无力配套,既影响了项目的质量和进度,也影响了政府申报项目的积极性。三是投入结构不尽合理,支农投资渠道分散。在农业投入中,大中型重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等投入占了很大比重,小型基本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目前农业投资渠道较多,农、林、水、国土等主管部门都安排有专项资金,不同渠道的支农资金专款专用,不能统筹协调使用,形不成整体合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四是农业资金使用效益不高,资金管理和监督不够有力。近年来利用农业资金的种养项目,部分没有实现预期的效益,资金浪费现象严重,由于财政困难,存在挤占、挪用农业专项资金发工资或充抵办公经费的情况;对部分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设立审批把关不严,存在利用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套取农业补贴资金的现象。

(三)违法用地现象时有发生,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需求矛盾突出。当前我县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需要一定的用地量,但由于我县基本农田保护率高,耕地保护与发展经济建设用地需求矛盾突出,耕地保护难度加大,如西坌、铺门、新溪等3个下山移民小区绝大部分用地位于基本农田范围,难以置换为建设用地,造成“落地难”,项目无法启动,严重影响了松古盆地万人下山脱贫工程的整体建设进度。由于历史的局限,农村村庄布局紊乱,村内宅基地闲置现象突出,土地利用率低。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建新房的愿望十分迫切,占用耕地建房、少批多占和“一户多宅”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四)农技人员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职能有待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后,从实际运行情况看,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减少,农技人员混岗现象严重,主要时间和精力多用于乡镇其他工作,技术推广和服务职能有所弱化。据了解,我县乡镇农技人员真正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只有30%,且农技人员由于缺乏培训,知识更新滞后。我县农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检验检测的仪器设备技术手段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要求不相适应,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经费不足(农产品质量检测属于公益事业,履行政府监督检验职能,对农产品抽检实行免费),影响了农产品质量检测的正常开展。

(五)低收入农户增收渠道不多,脱贫致富难度增大。一是扶贫对象能力弱化。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县那些自身各方面条件相对较好的低收入农户实现了脱贫,目前剩余的低收入农户无论是家庭的经济实力还是自身的素质能力都越来越弱,原来的扶贫办法需要进一步研究改善,扶持标准需要进一步提高。二是特色产业水平不高。据调查,我县低收入农户大多是纯农业户,农业是低收入农户重要的收入来源,但我县低收入农户发展特色产业很少。三是下山移民困难重重。下山移民是地处高山深山农民彻底摆脱贫穷的最有效途径。随着下山移民进程的不断推进,那些自身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山区农民越来越多地走上了异地脱贫致富的路子,而目前想搬迁而未搬迁的农民,自身的搬迁能力十分脆弱。

三、几点建议

(一)深入学习宣传农业法,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三农”问题历来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既是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又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大问题。深入贯彻实施好农业法,对于深化农业改革、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贯彻实施农业法的重要性,采取多种形式,有的放矢地组织学习宣传,重点要面向广大干部、面向基层、面向农民。通过深入宣传贯彻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提高广大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农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全县上下形成重视农业、支持农业、依法治农的浓厚氛围,同时提高广大农民群众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二)努力增加农业投入,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县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全方位多渠道继续加大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投入的力度,大力开辟新的投资渠道,制定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金向农业产业流动。要建立完善支农资金专户管理制度,防止挤占、挪用农业专项资金;严格把关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设立审批,防止利用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套取农业补贴资金;要建立支农资金跟踪问效问责制,制定项目支出的绩效考评办法和项目验收办法,做好项目后续管理的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分级管理、各有侧重的效益评价体系;审计部门要加强对支农资金的审计工作。

(三)进一步做好土地管理工作,合理有效地保护耕地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地。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把严格保护耕地、促进集约用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贯穿于发展和建设的全过程,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认真做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一方面确保上级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标准农田面积不减少、建设用地总规模不突破、耕地占补平衡措施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要做好今后一个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用地的保障工作,使合理的用地项目能够“落地”。规范私人建房用地审批,严格执行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政策,加大对违章建筑、违法占地的执法力度;全面推进破旧房改造,积极拓展农民建房空间,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篇6

为进一步加强全县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强化耕地保护,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增强土地资源调控能力,依法依规利用土地,预防各类土地违法行为的发生,确保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土地法制意识

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加强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提高广大干部群众保护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识,在行动上增强主动性,在落实上增强责任感,真正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用地观念。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特别是要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利用规划、节约集约用地等方面的法律政策宣传到乡(镇)、到村、到户,把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变成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自觉行为。

二、落实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责任

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明确责任,坚持保护耕地、依法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每年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签订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落实乡镇长第一责任人职责,将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工作列入乡镇年度考核内容。将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把实际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违法用地面积,作为土地利用年度考核、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的依据。辖区年度实际用地超过计划或违法占用耕地面积达到或超过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15%的,要严格按照国家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15号令《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进行责任追究。县国土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认真做好耕地保护目标和责任考核的组织实施工作,会同县监察、审计、农业等相关部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落实县政府对各乡镇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的考核,确保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各乡镇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节约集约用地情况、依法依规用地情况负责。县政府将定期对各乡镇土地管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责令限期纠正或整改,对整改不力的,将依法严格追究负责人的责任,加大对土地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依法规范土地利用行为

土地利用涉及及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服从县政府的统一管理,坚持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为基础,依照法定程序报批和使用土地。对随意圈占使用土地和扩大用地规模的要依法严肃处理。严禁以建设新农村和设施农业等名义违法圈占土地或进行房地产开发。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群众自愿原则,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必须符合规划和计划,依法履行报批手续。对借新农村建设和设施农业等名义占用集体土地变相进行房地产开发或通过以租代征等形式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要依法严厉查处。要依照“先补后占、以补定占”的原则,及时落实农用地转用报批中的耕地占补平衡措施,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严禁建设项目用地占用基本农田,严禁建设项目用地违反国家政策未批先建、未报即用、边报边用现象的发生。各类建设用地必须严格依法办理用地手续,对未经前期用地预审的建设项目,经济发展部门不准办理项目审批、备案、核准手续;环保部门不准受理环评审查。对未取得正式用地手续的建设项目,规划建设部门不准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房产部门不准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市政公用行业不准通电、通水、通气;金融机构不准发放贷款;工商部门不准办理企业登记。对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续的建设项目,违法违规办理有关许可证照、违规办理审批、审核、备案事项的,要严肃追究部门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确保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

县国土部门要按照“有限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原则,确保民生、重大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等方面重点项目用地需求。要遵照节约集约用地的有关要求,对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进行统筹安排,做好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工作。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要提前做好用地报批工作,在依法依规、集约节约前提下,提高报批时效,优先保障用地;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坚决不予报批。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切实增强依法依规用地意识,及时主动申办职责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用地手续,足额缴纳各项用地规费。各相关行政审批部门之间要密切衔接、提高效率,积极配合用地单位规范做好用地征收、报批、审批中的各项工作,保障重点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五、坚持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存量挖潜是解决人地矛盾和缓解建设用地压力的重要途径。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各类建设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省、市规定的用地标准,对超标准用地要严格核减面积,防止囤积土地、供而未用。要坚持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和用地集约的原则,加大存量土地挖潜力度,能使用未利用地的坚决不使用耕地,确需占用耕地的能占少不占多,能占劣不占优,消化闲置和存量用地,促进有限的土地资源高效集约利用。

六、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

县国土部门要充分利用我县有限的土地后备资源,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储备项目,切实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保证耕地占补平衡。各乡镇要高度重视,结合本乡镇实际选准项目区片,组织发动群众积极实施,按照“谁投资、新开发、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群众和农村集体组织积极投劳投资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县政府将把土地开发整理作为各乡镇落实耕地保护措施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乡镇综合目标考核之中。

七、严格执行农村宅基地管理

严格农村宅基地审批政策,规范审批程序,加强批后跟踪监督管理。鼓励农村群众利用村内废旧闲置土地建房,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建设规划,严格控制占用耕地新建农宅。县城规划核心区内禁止审批庭院式住房,边缘区按城镇规划执行。加强公路沿线、集镇附近农宅审批监管,对河道、重要公路沿线附近农宅审批,需由县水务、交通等主管部门提出审核意见。加强农村宅基地动态监管,认真执行现场勘查、批后放线、竣工验收“三到现场”制度,坚决杜绝批非占耕、未批先建、批少占多等农宅违法的现象发生。

八、严肃查处土地违法违规问题

县国土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以县、乡、村三级土地监管网络为基础,加强农村一线土地动态巡查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乡、村一线的土地协管员作用,切实做到沟通及时、移送规范、查处到位,增强打击土地违法行为的合力,建立健全责、权、利相统一的一线土地动态监管机制。扎实开展土地动态巡查,对土地违法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立案、早查处。加大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建立完善由国土、监察、检察、法院、公安共同参与的查处土地违法案件联合办案机制。国土部门在违法违规案件的立案查处当中,当事人触犯相关法律法规、国家公职人员违纪政纪规定、案件处罚措施难以依法落实到位,达到移送条件的,要及时移送公安、监察、法院等部门,并提供规范完整的证据资料;公安部门做好移送的涉嫌土地违法犯罪案件的立案和补充侦查工作,对构成刑事犯罪的移送检察机关,并做好中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人民检察院做好对公安机关移送案件犯罪嫌疑人的批捕、工作;监察部门对涉及违纪违规的国家公职人员严肃进行行政处理;人民法院对检察机关的案件依法审判,对国土部门移交的拒不拆除违法建筑或拒不缴纳罚没款项的案件组织强制执行。对违法违规用地案件有案不查、压案不办、避重就轻、履职不力的,要严肃追究部门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进一步加强土地卫片执法工作力度,对查出的问题,必须依法严肃处理,限期整改,做到既处理事,又处理人。各乡镇政府对本辖区内土地违法行为负有监管责任,对土地违法行为不及时组织查处造成重大后果的,县监察部门要依法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篇7

主题词:耕地现状可持续利用途径

“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人们生存要以食物为基础,而生存所需最基本的食物-农产品,又必须从耕地中获取营养。耕地是具有肥力,能生长农作物的土地,它提供着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须的原料。可以说,耕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食物的“粮食”。然而,当前各地城镇建设的占用、耕地被污染等,使适合农作物生长,可用于耕种的土地持续减少,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将直接危及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耕地资源现状及问题

1.1耕地资源不足,且在持续减少。

中国幅员辽阔,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耕地总资源占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占有耕地资源则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它也足以体现了我国人均耕地资源的占有状况。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土地资源的掠夺性开发,耕地数量还在不断减少。据国土资源部提供的资料显示:1996年至2003年7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已由1.3亿公顷减到1.23亿公顷,7年减少了700万公顷,平均每年减少100万公顷,比2个海南省的耕地还要多。人均占有耕地仅为0.095公顷,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当前耕地以2%的速度下降,人口却以10‰的速度增长,受人口与生产力发展的压力,耕地处于严超负荷利用状态,土地开垦过度,后备资源严重不足。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为0.7亿公顷,主要集中在人口相对稀少,干旱少雨的部分地区,给土地的开发利用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后备资源中山地多,平地少,质量好的少,中等和劣地多,大多数后备土地只能开垦作为林果,林木或经济作物用地,开垦难度较大,所需投入也较大。2003年全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310.8千公顷,然而占用的耕地中,多数是居民点周边的优质良田,有灌溉设施的占71%,补充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却只占51%。

1.2耕地退化严重,质量不断下降。

耕地退化是指人类对耕地的不合理利用而导致耕地地力下降的过程,通常表现为耕地土壤利于农作物生长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等方面特性的下降。一是耕地水土流失。由于植被破坏、覆盖率低,使耕地水土流失,导致耕层变薄,形成了日益严重的耕地侵蚀。据不完全统计,每年耕地流失的耕层表土,相当于全国耕地削去10mm厚的肥沃表土层,损失的氮、磷、钾养分相当于4000多万吨化肥的养分含量。

二是耕地荒漠化。全国荒漠化面积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陆地面积的27.3%,相当于14个广东省的面积。

三是耕地盐渍化。我国目前盐碱耕地约677万公顷,其有机质含量低,微生物活力差,土壤板结,成为我国主要中低产田类型之一。

四是耕地被污染。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生活垃圾增加,工业发展和乡镇企业的突起,大量的工业废气、废水、废渣排放到土地中,以及农业生产废弃物处置不当等,造成大量的耕地被污染。

五是使用不合理。在现有耕地中,有相当一部分耕地由于有机肥投入不足,化肥使用不平衡,造成耕地退化,耕层变浅,耕性变差,保水、保肥能力下降,重使用轻养护,产出水平低。中低产田面积大,约占耕地面积的71.3%。

1.3耕地监管不严,闲置率高。

我国制定了《农业法》、《土地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并在刑法中增加关于保护耕地的法律条文,部分省区还制定了相应条例、办法,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耕地保护、利用行为,但部分人员对耕地保护意识的淡薄,造成了法律执行困难。同时由于部分地区国土执法部门监管不严,降低了耕地保护相关法律的权威。建设盲目性造成大量耕地被占用而又未开发利用,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由于城市的发展,全国开发区规划面积已达3.5万平方公里,圈占的耕地有43%闲置,造成耕地严重浪费

合理利用耕地资源的必要性

2.1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是农业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迈入了21世纪,正走向信息化时代,但农业作为原始而古老的产业,有着其它产业无法替代的作用。

2.1.1耕地是食物供应的“基地”。

我国85%的食物由耕地提供,95%以上的肉、蛋、奶由耕地提供的产品转化而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粮食生产将仍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体,在21世纪,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目前粮食问题备受中央关注,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1999-2001年粮食连续3年减产,2002年仍是产不足需,2003年粮食总产4306.5亿公斤,比上年减少264公斤,减5.8%,但是粮食需求却不断增加,所以必须要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今年中央通过粮食直补、良种补贴、降低农业税、保护价收购等一系列措施切实加大了粮食生产力度,力争全年粮食生产总量达到4550亿公斤,为实现这一目标,首要的、最根本的应是从耕地数量和质量上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

2.1.2耕地是作物生长的源泉。

土地对于一切物质财富的生产,虽然都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但是在农业生产中却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第一、农业是直接利用植物的生命力和太阳能进行生产的部门,这就要求它必须使用大面积的耕地;第二、在其他生产部门中(除采掘业外),土地不过是一个立足和活动的场所,但在农业中,土地不仅是一个立足和活动的场所,而且农作物还以其自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必须从土壤中吸取营养,供应其生长发育。

2.2耕地是有限、不可再生资源。

所有其它生产资料都是人们的劳动可以创造、增加的东西,而耕地则是大自然本身的产物,人们可以改良已有的耕地,也可以把荒山、河滩、沼泽等改造成良田,但不可能创造比土地面积更多的耕地,而且耕地位置不可移动,因此这就决定了农业生产用地的恢复有很大地域局限性。所以,耕地是一种特别珍贵、数量有限、不可再生的生产资料,这就要求在社会发展、农业生产中必须特别重视耕地的保护,充分合理利好耕地。

2.3耕地是维持农村稳定、社会发展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虽实现了农产品严重短缺到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跃,然而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食的问题始终是各级政府应考虑的战略性问题。因此农业仍然是我国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仍然要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位置。

我国有8亿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土地生产是他们主要就业途径和收入来源,只有农村保持稳定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耕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生活最基本最可靠的保障,减少一亩耕地,农民就减少一亩生存“地”,就减少一份生活的保障,增加一份社会不稳定因素。耕地保护是保障群众生活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必须切实予以解决的一个重大而又现实的问题。

.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保护耕地数量与提高耕地质量,对于农业生产、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指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说到粮食,必须以稳定一定数量的耕地为保障”。为切实保护好耕地,维持我国的长远发展,必须从如下几方面着手,保护耕地,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3.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耕地保护意识。

我们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媒体多途径、宽渠道的广泛深入宣传《农业法》、《土地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与耕地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及保护耕地对耕地可持续利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让所有人都真正明白耕地是人类之母,是有限资源,意识到当前耕地保护的意义和紧迫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才能维护社会的长远发展,是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大事。形成全社会共同遵守保护耕地的相关法律法规及以各种实际行动加强耕地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

3.2加大执法力度,加强耕地监管。

一是应加大对国土管理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管理干部的素质,以便及时发现、研究和处理耕地利用与保护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对耕地违法现象进行严格执法,促使国土管理干部成为合格的“国土卫士”。

二是国家加强对耕地资源的统一管理,依法管理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要切实予以保障,防止出现建设用地审批不严,乱占滥用,破坏耕地和不批就用,多批少用,少批多占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三是对潜在的污染企业进行整改,防止耕地污染事件的发生,同时加大对耕地污染事件的查处力度。

3.3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

由于当前土地征用制度还有一些不完善之处,很多地方不能很好处理城镇化进程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挤占了大量的耕地,为保护好耕地,必须做到:

3.3.1强化土地利用规划。

各级政府都要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强化规划对建设用地总量的控制,把对耕地占用规模限制在规划数量、范围之内,严禁随意占用耕地行为的发生,因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需调整规划,占用规划外耕地的,必须按法定程序进行,国家重点建设也应尽量节省用地,减少对耕地的征用。同时减少非生产性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审批。比如高尔夫球场,在我国内地高尔夫的市场并不见得成熟,但各地却热衷于建设,一个18洞标准杆的球场需地就上千亩。还加上周边房产开发等占用土地将达到几千亩,形成大规模耕地资源的占用。

3.3.2提高征用补偿标准。

在征用耕地时,对农民补偿费用少,征用成本低,一些企业特别是一小部分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和私营老板,看到了土地市场的增值潜力后,在各地巧立名目,变相圈地,形成增值分配的不合理,这样就更进一步促进了一些企业的变相圈占耕地的积极性,大势圈占耕地。

3.4加大投入,提高耕地质量

3.4.1合理利用耕地,提高耕地肥力。

耕地只要使用得当,肥力可以不断提高,其它生产资料如机器设备等,在使用过程中无论怎样爱惜,都会逐渐磨损、陈旧,以致报废,相反的,作为农业生产资料的耕地,只要合理利用,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秸秆还田技术、平衡施肥技术、施用有机肥、轮作、种植绿肥等,不断培肥土壤肥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因地置宜发展生产,提高耕地的产出效益。与此同时增加投入,加强中低产田的改造。

3.4.2改善耕地环境,提高单位产出。

在当前科学技术水平下,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条件,我们一是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等保护自然资源来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二是可以通过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如排灌沟渠硬化、增加排灌设施等,提高防预自然灾害的能力。

3.5加大复垦力度,增加耕地资源。

把全国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都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起来,有计划地开垦荒地,变宜垦地为耕地,提高土地垦殖率,从而减缓因城镇建设、国家重点建设等对耕地征用而带来的耕地下降速度。同时,垦荒是改造大自然,利用大自然的活动,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防止水土流失等生态恶化现象的发生。首先要对荒地资源进行综合性考察和深入研究,然后科学确定利用方向和分期分批的开发利用方案,在垦荒过程中还应注意投资的经济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年发湖南省耕地可持续利用的思考湖南地图出版社2004.221~25

2.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社会主义农业经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59~163

3.中国农业信息网

4.彭星辉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湖南地图出版社2004.2140~141

篇8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文件 农办农【2009】82号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场化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结合常熟市土肥实验室实际条件,常熟市土壤肥料站的建立为本市土壤普查、农业区划、地力监测、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化肥质量监管、作物施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尤其是本市开始实施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以来,化验室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支撑下,化验室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人员队伍得到了锻炼,检测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我们需要更多的进步才能赶上时代的前沿步伐。我们应该加强标准化验室建设,促进土肥测试工作规范高效。

1 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的进步与发展

随着我国土壤实验室标准化模式的逐步改革和全面推广,越来越多的有关于土壤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和管理研究的项目在常熟展开。作为一名助理农艺师,我从2008年入职以来就一直从事实验室化验工作。常熟市土肥实验室为本市第二次土壤普查、农业区划、地力监测、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化肥质量监管、作物施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本市农业的快速发展,土肥站化验室也在不断完善。且看,常熟市土肥实验室人员队伍素质提高与结构优化、检测技术应用与创新、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质量体系建立与运行、肥料质量监管、服务于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质量建设重大项目等方面。

2 针对常熟市土肥实验室的现状的建议和改进

首先,由于我主要从事土壤,植物等方面的化验。本实验室主要针对土壤肥力水平低、养分利用率低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刻的研究。我认为,我们应该建立以土壤养分提升和管理为核心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开展土壤退化防治、有机培肥、养分精准管理、新型肥料检测等技术的研究。将建设土壤退化防治与障碍因子消减技术、土壤培肥与有机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养分精准管理与高效利用技术和新型肥料创制的研发平台及相应的示范基地。我们要有过硬的关键技术,比如:提升研发地力、防治退化、精准施肥等。实现新型肥料检测,实现关键技术产业化。促进相关技术的产业化和推广应用,提升我市土肥高效利用技术水平,为推动粮食增产提供技术支撑。

除此之外,我们应该不断发展和创新并且加强管理。我们应该进一步购置新的高端的仪器设备,更好的促进化验室新进改造的顺利完成。我们应该严格按着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场)化验室建设指导意见"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验室创建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全面开展了实验室资质认定和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验室创建工作。

3 出台相关性文件是实验室更好的建设和研究

我们也应该出台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和技术规程,为基层土肥部门科学认定耕地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具体操作要求。这样,会促使常熟市土肥化验室的不断完善。此外,高标准化验室的建立又为耕地质量验收创造了条件。在耕地占补平衡项目耕地质量验收工作的带动下,我们常熟市应该利用土肥站拥有“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验室”有利条件,开始参与《农业开发项目》中的耕地质量认定,《高标准粮田建设项目》中的耕地质量认定。但由于国家对这些项目设计及最终验收在耕地质量这块没有明确的强制规定,所以土肥部门很难参与过程中,除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外其他项目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常熟市土肥实验室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技术规程可操作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耕地资源越来越紧缺,耕地质量保护迫在眉睫,集约用地要求和千家万户土地承包政策矛盾日显突出,粗放生产和土地撂荒现象时有发生,耕地质量保护缺乏强制性,提高耕地质量工作难度增大。在耕地质量保护上,辽宁、吉林、湖南、浙江、江苏等省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明确了相关主体在耕地质量保护中的责任和义务,规定了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耕地质量管理机构,强制规定了中低产田改造、土地开发、复垦、高标准粮田建设等和耕地质量建设有关的项目在竣工验收时,必须由农业行政部门组织耕地质量等级认定,进行耕地质量验收。比如:政府投资建议的标准粮田和改造中低产田,由县以上人民政府组织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同国土资源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验收。承包地应当明确耕地的地力等级,耕地保养义务和未履行义务所应承担的责任。

4 结束语

为了更好的促进实验室础设施的改善,更好的锻炼人员队伍,更好的提升检测能力,我们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作为一名助理农艺师,我有义务和责任使常熟市土肥实验室加强标准化验室建设,促进土肥测试工作规范高效。

参考文献

篇9

近年来,我州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政策,严格耕地保护、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依法管理土地,有力地推动了全州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促进了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但是从年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和国家土地督查成都局例行督查我州土地利用管理情况看,有的县在土地利用管理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用地现象还比较严重,突出表现在: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未报即用、未批先用、边报边用、违法占用土地;违法转让、出租、买卖土地;不严格执行土地出让招拍挂政策,不执行土地出让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擅自减收免缴土地出让金和耕地开垦款;违法办理土地登记;制订出台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优惠政策。依法整顿土地管理秩序,规范批地、管地、用地行为,进步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土地执法监察工作

土地执法监察是土地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措施,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管理者依法管地,用地者依法用地。各县要高度重视国土执法监察工作,在当前国家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形势下,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各县要进一步加强土地执法监察队伍建设,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要充实配强人员,改善土地执法监察工作装备,配备必要的监察车辆和通讯工具,切实发挥土地监察在巡回监察和案件查处工作中的职能作用,确保土地执法监察工作顺利开展。

二、强化土地法制宣传,增强干部群众法制观念

各县要广泛深入宣传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有关土地犯罪条款以及国土资源部、监察部、人力资源部等五部委出台的《违反土地管理问责办法》(15号令),要把宣传的重点放在领导层,教育广大干部模范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有关土地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纪检监察、公安、司法机关要主动支持和协助国土管理部门搞好土地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法律和规定的宣传教育,有选择地披露和曝光违法用地责任人的查处情况,提高宣传实效,形成各级政府依法行政,社会自觉守法的良好风气。

三、加大土地案件查处力度

各县要加大土地案件查处力度,土地执法监察工作要贯彻“五个并重,五个为主”的原则,即:农村土地和城市土地监察并重,以城市和城乡结合部土地监察为主;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和查处责任人并重,以查处责任人为主;查处和预防并重,以预防为主;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并重,以内部监督为主;面上巡查和重点区域(工业园区、矿山、重点项目建设区)巡查并重,以重点区域为主。各县对辖区内的违法用地案件,要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重点查处违反规划批地用地、未报即用、未批先用、违法土地登记;弄虚作假,核发土地证书;擅自减免土地出让金、耕地开垦款和非法转让土地的行为。对土地违法行为查处不力或不依法查处的,州国土资源局将实行下查一级,处罚上收一级,土地收益和罚没收入全部解缴州级财政。要建立土地动态巡查责任制,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要提高土地违法案件的发现率、制止率、查处率。

篇10

关键词:林地资源;保护;破坏;生态平衡

1 林地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林地占地面积逐年减少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工程建设的逐渐增加,无论是铁路施工、隧道开发、高速公路的修建、水利电力工程的建设以及石油化工等诸多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大量的征占使用了我国的林地,使征占用林地的面积逐年增加。同时,贵州省陆续开展与林业相关的经济发展项目,如房地产项目的开发,为更好地提高建筑的生态环境,项目的开展往往会选择林地附近。占用一定的林地资源提升经济项目的整体升值空间,在这种原理的应用下,林地的征用面积越来越多,使林地的整体占用面积逐年减少。

另外,林地占地面积减少还由于一些违法人员的非法占用。由于目前我国的耕地资源保护力度的提高,违法人员的不法企图放在了林地方面。例如非法采矿活动,将矿山附近的林地资源大量砍伐,建筑大量厂房,占用林地[1]。

1.2 各地区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分区管理办法

贵州地区林业资源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但是很多地区都没有对所在区域的林地资源进行区分,还是采用统一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在适用性上不能够满足当地的实际情况。例如在征收森林植被恢复时采用的是统一标准,这针对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能够承受,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标准相对较高,并且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没有将经营性项目与公益性项目进行区分,这就会使林业建设项目转为占用,限制公益性项目发展,对林地保护产生负面的影响。

1.3 对林地保护重视程度不够

在我国部分地区对林地保护利用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林地资源的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在部分山区,随意占用林地现象较为常见,对林地保护意识较差,传统的林地观念较深,使得相关林地利用保护部门的工作开展过程较为困难。同时,在对林地保护利用的过程中还存在林地的管理措施不科学,以及监测手段不合理,都使得林地没有得到良好的保护。缺乏一定的林地保护措施与执法力度,对林地任意开采及土建没有严格控制,使林地资源逐渐流失。

1.4 林地经营方式不科学

粗放型的林地经营方式,一方面对林地工程的造林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造林质量降低,另一方面对林地资源整体的结构配置有一定的影响,粗放经营使林木存在质量差异,影响林地整体效益[2]。另外,还存在部分闲置林地或荒地缺乏合理开发现象,使得林地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2 针对林地保护利用的有效对策

2.1 强化宣传相关林地保护法规,降低林地征占用率

我国对林地保护利用方面法规宣传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要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在宣传的过程中要以林地保护利用为主要对象,对不合理征占用林地现象进行充分宣传。在林地使用方面要加大控制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的林地使用程序,使林地保护得到全过程的监管控制,增加保护力度。另外,对林地资源的保护要适当进行刑事惩罚,对恶意占用或破坏林地资源的违法人员,严格进行法律制裁,通过法律这一有效手段从根本上控制林地的非法征占用。

2.2 明确部门之间的工作责任,提升林地监管的有效性

贵州地区基层林业站与生产单位强化合作关系,扩大林地保护工作范围,对非法侵占林地的现象进行坚决的查处工作。并且林业主管部门在管理、技术等方面对基层林业站进行指导与监督,提升林地的控制能力。并且对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改造工作。政府及相关林业、土地管理部门,对当地的土地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掌握,对林地的分布和使用建立相应的数据管理分析,根据有效信息进行土地的规划利用。合理的规划利用包括对具体区域采用具体的改造方案,根据土地使用的现状进行“因地种树”,科学进行林地改造。相关部门应对未利用的土地进行合理的开发资金的设立,保证土地改造中资金运行到位,提高未利用土地改造成功率,增加林地占地面积[4]。

2.3 加强林地保护宣传,提高保护意识

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加大林地保护利用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提高人们对林地保护意识,同时认识到林地资源的重要性。领导干部的林地保护观念要不断加强,从思想上改变以往的观念态度,从根本上做到保护林地资源。加强林地保护工作,建立相关林地管理考核制度,促进林地保护意识的增强。宣传保护林地,人人有责,合理使用林地,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共有资源,实现“中国梦”。

3 结束语

林地资源对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为有效避免林地保护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林地保护力度,从各方面进行有效措施的落实实施,切实保证林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整体森林资源。

参考文献

1 唐才义.林地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绿色科技,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