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素质教育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26 17:27: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素质教育经验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教师发展;素质提升;校本研究
一、校本研究的思考与主张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创新型人才,这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的共识。因为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高水平素质教育的保证,所以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已成为当下中小学教师校本研训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向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提出了新的紧迫的要求,国内对教师作用的认识也逐步深化,对于提高教师素质内涵的理解也在相应的丰富而深化。但是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策略校本研究,在国内北方却相对淡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探究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策略研究将成为本区域教育的一个重要校本课题。怎样才能让中小学教师真正地融入新课改之中,让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原有业务素质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升,以提高本校教师整体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成为我校校本研究的重要任务。
本校教师素质提升校本研究的主张,就是依据本校教师目前已有的业务素质现状,针对教育信息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针对课程资源学习意义建构能力,针对课堂教学理念与方法等,组织调研选题。在教育信息化应用实践中,包括物化形态的有形信息化应用和观念形态的无形信息化应用,为创构中小学自身素质提升对策和考量机制,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并通过开展校本研修实践,以有效提高本校(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研究,是研训转变本校教师的业务职能:变教书匠为研究型教师;变权威型教师为引领型教师;变科任型教师为综合型教师;变传统型教师为信息融合型教师。本校教师素质提升策略校本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教师继续教育研训实践的一致性,是指向于义务教育健康发展和均衡发展。因此,无论是校本研究还是校本培训,理应关注学校的教学改革实践和教师专业发展实践。中小学教师是现代义务教育校本建设的主体,同样须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和师德素养,因其决定着义务教育的发展资质、办学特色、教育质量及管理水平。中小学教师需求身正学高。只有其自身达到高标准,才能有效用其高标准来培养后代新人;本校教师需求严谨治学,勇于创新;以自己的学识、才能和师德修养来影响一代代后生;中小学教师的劳动成果,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智慧的结晶,且成果测评和专业评价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很难完全科学予以定性量化。由此,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提升策略的校本研究,同样显得尤为重要。
二、校本研究的措施与环节
教师素质提升校本研修对策及途径,理论上追求新见地,实践中追求新举措。具体着眼于五个“落实”:一抓教师素质提升校本研修活动计划落实;二抓教师素质提升校本研修常规管理落实;三抓教师素质提升校本研修考量标尺落实;四抓教师素质提升校本研修要求达标落实;五抓教师素质提升校本研修发展目标落实。
校本研究是解决本校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问题的自主性研究,它与教育经验总结研究和教学课例研究相互结合,构成本校教师素质提升实践(问题采撷、反思诊断、总结积累、反复研修的螺旋式循环)模式。校本研究的第一个环节,是基于学校各教研组自主实践,说明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的基点是各研训小组,其研究应针对各个小组教师素质自身实际,并应以本教研组教师所面临的研训实际问题为研究的出发点。第二个环节,是研究的对象为了本校各位教师,研究内容是本校教师素质提升策略的实施手段和研训实践对策,研究过程是本校教师积极建构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实践模式。第三个环节,是为了教师素质提升创建校本研训特色,提高校本研训质量,提高本校教师专业品位,提高教师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具体表现在三种校本活动形式:一是学校与研训部门一体化素质提升建设活动;二是学校组织层面上主张的素质提升研修活动;三是教师专业发展自觉参与的素质提升学习活动。研究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校本活动形式,针对不同研训内容和任务,不同成果和目标,实施不同的校本活动方式,同时也辅助于校本管理经验总结和教学课例研究。
篇2
2013年3月,我校确立了几个校级课题,我申报了课题“寓素质教育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在各位领导的指导下,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在将研究情况作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研究理论和实践价值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适应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旨在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主动学习,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学生为主体,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由此可见本课题的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
二、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1.数学课堂教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学生全面发展整体提高。
研究内容:1.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2.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三、课题研究方法
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四、课题实施的具体过程及活动方法
第一阶段:立项申请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运用调查法、文献法和行动法,组织实验教师进行素质教育调查和学量的关于素质教育方面的理论,认真研读大量素质教育和课改方面的文章,通过学习和研讨,我们确定把“寓素质教育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作为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从而形成课题,书写立项申请书,在我校申请立项。
第二阶段:开展论证阶段
1.课题获准立项后,我们召开了开题论证会,会上宣读了开题报告,会后对研究方案进行了修正。
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和计划,确立人员分工和实验班级。
第三阶段:研究阶段
本阶段的工作任务是:根据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在实验班开展数学学科课堂教学素质教育改革试验工作,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分层进行教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符合素质教育理念,重点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并丰富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具体实施步骤和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边学习实验边反思总结,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各种实验记录及调查问卷,撰写论文、反思、教学案例、叙事、课堂教学实录等相关材料。主持人根据实验情况撰写调查报告和中期阶段性总结。
主要活动:2013年4月2日,设计问卷,调查聋校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现状及学生学习方式现状,然后分析和研讨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结果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数学学科实验方案。
2013年4月13日,组织课题组会议,指导实验教师在课堂开展素质教育的操作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素质教育,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结构,全面分层实施素质教育,倡导小组合作学习,科学分配小组,根据特殊学校班级学生人数少的特点,建议每个学习小组以3-4人为宜,每个小组的成员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办法来确定,小组内的人员应有一定的分工,要定期更换组员。合作探究问题设计要合理;教师要参与指导小组学习,注重实效性;要运用多维评价机制;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2013年6月6日,开始教学实验,实验教师在实验班采用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实验,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反思总结经验,科学改进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调查分析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2013年9月,组织实验教师开展听课研讨活动,两名教师讲了“引路实验课”,听后进行了研讨。
2013年10月28日,召开课题组会议,汇报调查结果和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原因以及改进措施等,并介绍成功经验,使课题组成员互相借鉴成功经验。根据研究出现的问题,制定二期实验研究计划。
2013年11月10日,开展集体备课和观摩实验班的研究课并进行研讨,提出改进措施。
2013年12月6日,验收研究成果,实验教师上交论文、反思、教学设计等资料。
2013年12月10日,召开课题组座谈会,汇报实验进展,研讨课题研究成果,拟确定最终研究成果。
2013年12月12日,聘请特教专家到我校指导课题研究,专家听了一节实验课并进行了点评,专家对课题研究成果给予了积极的肯定性评价。
2014年1月2日,召开会议,学校领导全部参加,确定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结果研讨商定出聋校新型的数学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第五阶段:总结阶段
2014年2月,召开课题结题会议,整理研究成果,对研究过程中形成的资料进行整理,按照开题卷、过程卷、结题卷、成果卷装订,写出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促使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有效转变了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2.课题研究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发展
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和发展,数学成绩全面提高,学习方法全面优化,学习兴趣浓厚,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索数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交流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成功体验;师生关系和谐,民主;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成长,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成果的物化形式
课题组成员已有多篇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发表获省、市级奖励,还形成了优秀教案集、论文集等。
4.成果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1)研究出的“数学素质教育教学模式”适合所有聋校的数学课堂教学,为聋校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真实可靠的实践理论。
(2)我校的研究成果为其他的特教学校教学提供了实用的经验材料。
(3)此成果有利于教研员对聋校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解,调研和指导。本研究结果会给教研员的工作提供依据,更科学的了解聋校教学中问题。
综上所述,课题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
六、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个别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没有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只停留在表层,不能及时总结反思,教学效果不明显。
2.由于时间短,只在数学教学中重点试验优化教学设计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其他方面有些弱化。
七、今后设想
篇3
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的一年级教师经验总结资料,仅提供参考,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一年级教师经验总结一
上学期,我担任一三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学生刚刚由幼儿园升入,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再加上家庭及学生智力的差异,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小结如下: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学期初,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及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批改作业
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4、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
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5、做好测试评估工作。
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错误较多的类型依次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
二,积极落实素质教育
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改变"以知识为本"的传统认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紧紧围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活动展开,呈现出"乐,实,活,新"的教学情境。例如:找规律;动物拼图;我当小医生等活动,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解放了学生的眼睛,嘴巴和手,创造了让学生操作,实验的机会;独立思考的机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始终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去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三,参加教育教研活动:
1、改变教育观念。明确教育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的。阅读教育期刊,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2、积极参与全国教师专业培训和学校的接力式教研,摸索教育教学特点,为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3、"走出去,请进来"。到其他学校听课,自己上公开课,大家交流,讨论: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各种适宜的,开放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明确方向,促进教学。
四,不足之处
对教材的钻研深度还不是很透彻,对数学教学工作还缺乏经验,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掌握规律还不是很明了,对学生的要求还不是很到位,更重要的是没有充分调动家长参与教育,学校家庭的教育不能形成合力,以致于成绩上不去。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努力逐步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去实施,以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
一年级教师经验总结二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要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学以致用。如脱离生活而只知盲目计算,就会变成纸上谈兵,变成书呆子,闹出大笑话。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先介绍常见的电冰箱、粉笔盒、墨水瓶等实物后问:谁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在此同时也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索长方体跟正方体的特征,一下子说出了很多,最后,我要求学生用硬纸分别做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这样,学生对抽象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感性的具体认识容易记忆,懂得运用,为学习它们的表面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把学习与生活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同时,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很强,而小学生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为此,本学期我在教学新知时尽量利用生活中的感情材料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学“简单减法应用题”,我先拿来5块糖,把其中2块送给一个同学,再让学生根据我的做法用两句话表达出它的意思,此时学生能说:有编一道5块糖,送给__同学2块,还剩3块。在这道题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物品,自由地编写题目,学生很快就编出了很多,抓住机会告诉学生像这样的题目在我们的数学里叫做应用题,从而初步了解了应用题的概念,同时也体会到了数学的美丽。
一、知识完成情况: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真做数学练习和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主要成绩:
三、不足方面:
a)多数学生的理解能力差,计算及应用题的出错率高。
b)动手操作能力欠缺,不善于合作和思考。
c)知识的融会贯通及运用不是很灵活。
四、今后的主要措施:
a)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善于合作,善于探索,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修养。
b)做好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练习,加大检查力度及改错意识。
c)及时做好优生的培养及转化工作,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一学期的工作,有收获,中国教育总网文档频道同时也不足。当然,工作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同志们的帮助、关怀。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将及时找出差距,积极弥补不足,力争使自己的工作在新的一学年里有更大的起色。
(根据数学的这些特点和每个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为达到教学目的,我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并能掌握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用心感受数学的美丽。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总之,数学教学就是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让学生知道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归纳和总结,是一门有着无限美丽之处的学科。
一年级教师经验总结三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学方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教学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一、备好课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备好电子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认识人民币》的时候,这课教学难度比较大。一年级儿童年龄小,对于用钱买到东西这等价交换的方法不是很明白。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我在这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如出示了主题图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的画面,即只要进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等等。另外,新教材还多处精心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数学课,就连以前极讨厌数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三、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难点,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习功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四、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欲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先要有一桶水,尤其是在当今知识更新非常迅速的年代,为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我明白: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工作,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就是为了更好地干好教育工作。教到老,学到老,才会永远站在教育领域的前端。在教学中,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五、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同事学习,争取进步。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与各位老师共同参研教学工作,力争取得更好成绩。
篇4
自2007年走上教师岗位以来,作为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的我,深感自己肩头责任重大。为更好地适应工作教育好学生,自己一开始便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拜老教师为师,并结合学生实际和自身特点,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多年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现将自己任现职以来的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一、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更是学生离开父母进入学校的最离不开的人。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必须做到为人师表。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学生学习的榜样,我时刻注意自身的形象,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加强个人修养的提升,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使自己真正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具体经验做法如下:
1、不断学习,提高自己专业水平和知识面。
首先,从走上讲台的第一天起,自己就深入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尽快充实和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和水平,并内化成自身的素质。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为了提升自己的化学教学专业素养,我始终坚持自学,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学习与化学教育有关的书籍,自学了教育学、心理学等各种专业学科知识,补充自己在教育教学知识上的不足,这也使自己在化学教学上如虎添翼。自任职以来,自己还积极、认真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年年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并参加了计算机、班主任等知识培训,使自己在综合素质上有了很快发展。
同时,我连年订阅教育类的期刊杂志,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学科教育》、《中小学管理》等,及时掌握教育动态,以期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并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实践。从中我学到了很多教育教学和班主任管理的经验,掌握了很多教育教学方面的技巧和其他方面的知识,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很好地适应了教育教学的需要。
2、理论联系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不断给自己“充电”的同时,我还积极参加市级、县级和校级的教研活动,认真听课、评课,从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积极主动上公开课,认真听取同行们和专家们的评价意见,使自己尽快得到提高。另外,通过师徒结对活动,拜高级教师王克茂老师等老教师为师,向其他老教师学习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又很快地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3、积极反思,及时总结,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及时反思教学中的不足,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自任现职以来,我积极撰写论文,
二、抓好班级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班级生活氛围。
工作后不久,我就担任了班主任工作,我认为班主任管理工作是教师在做好日常教学工作同时的又一项重要工作。可以说,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我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积极学习班主任管理知识和经验,时刻注意抓好班主任管理工作,在班内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具体做法有:
1、积极开展素质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我坚持启发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目的,高效地上好每一节课,使每一个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能力,并适时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拓宽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还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运动会、春游、诗歌朗诵比赛等等,使学生得到了健康、全面地发展。
2、宽严并济,加强班干部培养工作。
在班级管理中,我坚持“严”、“宽”并举的原则,对学生在学习上热心帮助,生活上悉心照顾,而纪律上严格要求。另外,注意加强对班干部的培养,在不影响学生自身学习的前提下,让他们民主管理班级。一方面,提升我的班级管理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对自身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自己的努力,我班的班务管理井井有条,在班内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受到了任课教师及家长的好评。
3、坚持德育为主,以德促智。
篇5
关键词:素质教育 重要性 基本素质
1、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有精彩论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对国家富强有着强烈的渴望,他把国家富强之希望寄托于少年,倾注了很大热情。主席也对青少年寄予厚望,他曾对青少年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青少年是未来不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未来,这也不错。但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拥有的是什么样的青少年,这个青少年的面貌也不决定了未来的面貌。如果我们中国的青少年是坚强的、有思想的、有创造力的、有责任心的、有爱心的、有健康体魄的、有理想、有斗志的,那么我们的未来也会是有希望的,是美好的、富强的、充满活力的。但如果我们中国的青少年是懦弱的、守旧的、冷漠的、麻木的、自私的、软弱多病的,那么我们的未来就是灰暗的、落后的,中华的崛起就很难实现,受人欺辱凌迫将难以避免。所以我们要塑造的是有思想、有责任心、有坚强意志、有健康体魄、有崇高理想的青少年。那么这样的青少年从何而来呢?源自教育。我们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少年。这就如同我们有什么样的模子,就会造出什么样的玩具一样。故小学素质教育至关重要,它肩负着培育合格青少年的光荣使命。我们之所以强调小学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高素质的青少年,培养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育中华民族立足世界之林的根基。
2、当前小学素质教育的是与非
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已经多年。我们在教学中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学生的上些过生负担明显比过去应试教育减轻了很多;学校开设的音乐、体育、劳动等课程明显增多;教师教学方法有较大改进,更加重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优化,学习举有所提高。但是随着社会转型期伴随的明显的浮躁情绪、急功近利的情绪极大的影响着教育的进一步的发展,加上我国特殊的独生子女特定环境,"三法"对学校家庭的约束,教育改革上各种理论层出不穷。社会、家庭、学校,正处在改革的迷惑期,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其根本的育人观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了。
在我国,关于教育有很多经验总结,如"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等。但是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这些闪烁着智慧的言论被部分的否定了,没能在今天再放光芒。遗憾的是,我们虽然否定了旧的,但在确立新的教育模式上做得并不够好,还很不完善。当前进行的素质教育也喜忧参半,让人始终不能放心。努力提倡搞素质教育,提倡创新教育,从学习技能这一单方面上看,部分学生确实得到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社会上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如"再苦也不要苦了孩子"、"再穷也不要穷了孩子",本意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结果适得其反,对于当今独子来讲,实际上是老子奋斗、儿子享福;老子打天下,儿子坐享其成的封建思想在现时期的变异。对我国社会,对家长,对学生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结果是家长生怕苦了孩子,生活上一切包办,尽量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小养尊处优,促使他们中的有些儿童渐渐养成不思勤俭、好吃懒做的不良习惯。少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劳动上、自理等方面陷入困境。目前我们学生的人文素养问题、思想行为习惯问题,意志品质的发展方面有很大欠缺。表现在,生活自立能力较差,十分懒惰,怕苦怕累,特别怕动脑筋,少有耐心,由于缺少足够的动手动脑的磨练,智力能力发展逐渐滞后,部分学生以我为中心,张扬个性,组织纪律观念十分淡薄,团结合作意识较差,有的学生已经形成了走一路脏一地的坏习惯。有的学生读少爷书,放学一出校门,书包就给保姆或家长。这种种不良现象值得我们警示,如此素质的青少年是无法承担起振兴祖国的重任的,也无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如此素质的青少年只能给中华民族丢脸,只能给我们带来遗憾和耻辱。
3、素质教育下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是时展对我们的新要求,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人才。一所学校拥有一支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才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出类拔萃、才智过人的学生。同样,一个学生有幸得到高风亮节、学识渊博的教师悉心指导,就会张开智慧的翅膀,飞向知识的海洋。
① 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
教师首先要热爱事业,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关心学生,像陶行知先生所说:"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作为教师,最大的过错莫过于对学生没有爱,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失去学生对自己的爱。教师惟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以及人格魅力可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并对学生高尚道德修养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素质
21世纪是高科技信息时代,教师必须掌握新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半使自身的知识结构得到不断完善、更新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居高临下,透彻地理解教材,在教学上运用自如,左右逢源,进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篇6
从我国目前小学德育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着教育方法单一的问题,德育教学活动没有趣味性与实效性。小组工作方法是一种社会工作方法,就是指在诸多社会工作者的支持与帮助下,有目的地进行小组编制,通过小组成员的互动去完成德育教育。让小学生在小组互动学习中规范自己的个人行为,养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小组工作方法在小学德育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有利于德育教育成效的提升。
1.小组工作方法的应用,有利于德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运用小组工作方法,有利于德育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落实,更有利于理论在实践活动中的检验。小组工作方法在小学德育教育活动的应用,是对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一种创新,有利于弥补传统德育教育中的不足。与此同时,利用小组工作方法,结合德育教育目标开展的游戏与课堂活动,正好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小组工作方法的应用,会让德育教育工作寓教于乐,让小学生乐于接受德育活动,成为德育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将小组工作工作方法与传统的小学德育教育活动结合起来,能够让教学模式更加完整,也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全面进步。
2.小组工作方法的应用,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
德育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通过师生互动去传递德育知识,给小学生更多的德育信息。受到年龄的影响,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持久集中,传统的授课式方法也无法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效果。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传递更多的德育知识,需要获得小组工作方法的支持。在小组工作模式中,小学生通过活动参与到德育学习中。学生需要表达自己的看法,为小组德育学习成果的优化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加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合作性,让德育学习的氛围更加良好。
3.小组工作方法的应用,有利于德育教育矫正作用的发挥
德育教育,是一种影响性的教育,并不是命令型的教育。在小组工作方法的支持下,小学生可以在小组德育学习过程中观察其他人的言语与行为,更可以在隐形的情况下习得一些为人处事的方法。小组工作方法的实施,能够极大地提高小学德育教育活动的干预性与疏导性,让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得到矫正。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小组工作方法就是一种治疗模式,小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自主找到解决自身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德育教育效率的提升。
二当前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个人素质直接关系着未来的社会生产力。不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是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但是,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小学阶段的教育过于关注文化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德育教育。德育教育落实时间的不充足及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广泛存在,更不用说将小组工作方法应用到德育教育中去了。目前,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德育教育重视力度不足。在传统教育模式的长期影响下,我国大多数教育工作者仍然较为重视智力开发,而忽视了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我国教育改革实施的近些年来,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存在的矛盾一直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没有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绝大多数教师与家长比较关注学生的成绩,认为提高学习成绩就是在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学校开展的德育教育,没有引起学科教师的重视,更受到了许多家长轻视,认为这是对孩子学习时间的一种浪费。重智轻德教育理念的存在,影响了德育教育质量的提高。第二,德育教育形式化问题严重。德育教育已经在我国推行了多年,但德育教育成果不足,极大地影响了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在当前的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教育过程过于简单,形式化严重的问题仍有存在。许多学校会利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开展德育教育,要求小学生按照行为规范做到某些事情。而对于小学生德育学习成果的评价,是通过书面考试来完成的。一张试卷能全面地反映小学生道德水平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教育问题。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很难在生活中体验正确的道德规范。流于形式的小学德育教育,让小学生的日常行为缺少监督,“灌输式”的德育教育,更让小学生无法将正确的道德观念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观点。第三,德育教育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德育教育工作是服务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的,在社会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之间的交流愈发频繁,社会信息的传播途径也越来越多。社会矛盾增多,让当代小学生的生活环境更加复杂,他们需要处理更多的问题,教师应当通过正确的德育教育活动帮助小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让小学生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与判断。然而,在当前小学德育教学活动中,教材内容往往比较空洞,与小学生生活相距较远,不能服务于小学生的生活。
三小学德育教育中应用小组工作方法的尝试策略
在小学德育教育活动中应用小组工作方法,尝试创新的德育教育手段,这是优化小学德育教育内容的重要举措。具体方法如下:
1.利用小组工作方法,因材施教
小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在实施德育教育之前,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首先,教师要摸清楚小学生当前的道德水平状况,了解每一位小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家庭环境以及成长经验、行为习惯等等。结合小学生的具体情况建立个性化的学生档案,帮助学生解决道德问题,规范日常行为。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工作方法,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在日常的小组学习中,教师要聆听每一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在观察中发现小学生的道德问题,并结合之前经分析了解到的原因,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这有利于德育教育中因材施教理念的具体落实。
2.利用小组工作方法,增加信任
小组工作方法的落实,对于小学生人际交流信任感的加强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小组学习之前,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分析小组工作的目标,明确每一位成员的职责,让小学生全面认识小组工作的流程。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其分组,每一个小组在学习过程中都要尊重小学生行为守则。选择权威的组长,利用小组工作去建立坚固的友谊。比如在开展“他人眼中的我”活动的时候,让小学生在小组内对小组成员进行赞扬,使小学生认识到他人眼中那个优秀的自己,促进小组工作效率的提高。
3.利用小组工作方法,总结经验
总结,是小组工作模式的重要环节。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也要重视小组工作的经验总结部分。在德育学习之后,让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有利于小学生深入理解德育学习的主题,将德育学习内容作为自己成长的标准。比如引导小学生在小组讨论了诚信问题之后,可以让每个小组在课堂结束阶段进行经验总结,并派代表汇报小组工作的成果。注重总结,会让课堂教学内容得以丰富,更能让教学过程得以升华,极大地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质量。
四总结
篇7
均衡区域义务教育发展、全面提高学校基础教育办学质量、有效促进中小学教育改革进程、抓好校本建设创办特色办学、关注基础教育的个性化发展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义务,也是校长论坛的热门话题。在省市骨干校长培训的教育叙述和教育管理经验交流中,笔者深深体悟到,现代校本制度建设,学校校长应善于研学,勤于动脑,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用自己长期积累的教育实践睿智,来谱写颇具个性化教育发展特色的素质教育篇章,以充实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本质内涵。
关注校本个性德育,激励健康快乐成长。在一次赴俄教育考察中,笔者被俄罗斯中学生成人节所触动,竟然没有想到,俄罗斯高中学生毕业日,同时又是中小学生的狂欢节,所有青少年参与自己的节日是那样的自觉投入,又是那样的幸福快乐,这是一种什么力量?考察回来后久久反思,常常思索。决定狠抓实效德育必须尊重遵循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将说理德育方法转变为实践体验德育方法。我国虽然没有学生的成年节,但要珍惜儿童节和青年节。以活动为德育载体,以健康快乐成长为活动主题,设置丰富多彩的德育情境,诱导儿童的心灵向善,引导青少年的追求向上。给学生创造自主体验社会的实践空间,让学生感到这种成长的健康与快乐,这种成长的幸福与自豪,令学生体会出从政府到社会,从学校到家庭都在关爱每一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真正从内因实现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和自主性,可谓学校德育亦要抉择内涵式发展之路。“十一五”期间,本校倡导实施的实效德育策略得到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家长的关注和反思,收到显著效果。《盖州教育》期刊编辑采访报道,连载了5期,区域实效德育经验介绍11次,校长论坛教育工作汇报交流3次,接待区域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参观103人次。诸如“学生社会实践体验例会”、“学生汇报欢乐日”、“实效德育班团会”、“爱国主题教育活动日”、“实效德育反思日”、“和学生一起过节”主题团队日、“校园德育博览馆”等无不在思考探究的视线之中。如今,这项教育主题,已纳入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个性化德育有效激励学生快乐成长实践研究》,已拟编校本课程正式实施,受到区域教科研实验部门的高度重视。
关注校本个性智育,追求育人和谐发展。在智育发展上要求每位任课教师都要来尊重学生的个性学习体验,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增进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方式,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和思维情境,多多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联想,注意把握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教学对策意味无穷。学校智育,培养学生不仅仅是掌握多少新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善于思考和刻苦学习成为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针对发展学生个性对教师和家长的重重顾虑和担忧,本校每周召开一次《学生个性成长与学校管理的和谐统一研讨会》。在研讨会上,有学生代表的意愿、有家长代表的意见、有老师代表的实践体会、有班主任老师的经验总结、有课堂个性化活动教学实况录像等。两年实践的成功经验就很快推广开来,直至区域学校。现已由几校联合申请立项,被审批为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并得到省市教科研专家领导的关注,准备更加广泛地加以推广此项研究成果。学校在连续两届《小学生综合知识能力大赛》竞技中,荣获集体成绩第一名;在辽宁省中小学个性化教学课件创作展示大赛中有2名教师荣获优秀奖;有3名教师被评为区域“新课程创新教学优秀课”,有1名教师被评为区域“普通话优秀教师”;有4篇“个性化教育教学论文”被评为辽宁省教育学会一等奖,其中有2篇被发表在《辽宁教育》和《中小学教学研究》刊物上。李波同志被评为营口市个性化教学标兵,并交流《个性化教学之情趣》的教学经验,受到入会者的好评。学校2012年《全国小学生数学个性化学习能力竞赛》有3名学生荣获全国二等奖,实现了“数奥”个性化发展的小状元意愿。另外,在《区域中小学第十二届少儿杯书画大赛》中有4人获得一等奖,有9人获得二等奖。“十一五”立项课题《小学生特长培养实践研究》荣获辽宁省教科研规划课题优秀成果奖。
关注校本个性研究,打造办学特色品牌。培训研讨体认,小学个性化发展不仅要不断积累教育科学实践经验,广泛深入教育实践,而且要成为今后现代化校本教育科学研究的主攻方向和学校教科研的核心主题。于是积极组建个性化培养教研组,成立具有长效机制的校本研究科研小组,并把“个性发展”和“全面贯彻”作为主研课题,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和课外实践活动,营造“个性化培养”的校本研究氛围,真正凸显个性化教育发展的本质内涵,创办出“个性化教育”的办学特色,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社会生存夯实基础。鉴于此,学校班子带头参与省市教育学术团体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撰写交流“个性化发展”的主题论文,已有9篇获奖,2篇获国家教科所基础教育优秀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并公开发表在《中国教育》杂志上,对中小学个性发展教育实践有指导价值,对区域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促进意义。近年来本校班组里有2人被评为营口市创新教育先进工作者,营口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先进个人和盖州市新课程改革先进工作者。2011年副校长邵毅撰写的《现代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论文荣获辽宁省创新教学成果一等奖;又亲自设计发表的《校本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案例》获营口市中小学实验教学设计大赛优秀教案一等奖,并在地区教研会上公开演示交流,得到高度评价。如今,校本个性化发展和社会生存教育,已成为盖州市民和小学的一大办学特色,现代校本制度建设与个性教育发展已成为一大亮点,正日臻完善。
篇8
关键词:课改 小学教学 轻负提质
这些年不断高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利于少年儿童养成勤奋学习的好习惯;还有人担心,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会降低教学质量。有些老师总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反之,减轻了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就必然降低教学质量等等,基于这种情况,本文就自己的经验学习,做出此类问题的探讨,重点描绘了快乐教育的理念,旨在为小学生的教学管理事业提出自己的经验总结。
一、课改的具体内容及实质。
课改具体内容就是从应用教材,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到考核模式所发生的有目的、有标准、有成果的新尝试,新变化。而课改的实质就是唤起老师的教学热情,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唤醒本我,塑造人格,建构人生发展体系,让学生发展走向健康之路。
二、小学教学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的作业均以书面作业为主,少有实践性的作业,部分教师和学生对教辅资料和作业比较依赖,缺少针对性和层次性。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是以主要学科的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评价内容和形式都很单一。
其次,就课改工作而言,家长、老师、学校之间都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家长的观念急需转变。有的老师既是老师也是家长,依然存在有应试方面的陈旧观念。由于校长观念的原因,用学生分数衡量教师工作质量、评价学生等情况也不在少数。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改是否落实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败。课程改革,大多停留在表面,在落实的问题上还需要努力。
三、推进素质教育,轻负提质技巧。
1、做出相应的制度改革。
首先,我们可以建立课业负担控制和公示制度,从课程计划、在校时间、违规补课、布置作业、考试、教辅等方面制定学生课业负担控制制度。 在学校显著位置公示课程安排、作息时间、学生作业量、课外活动时间、教辅资料的使用等,接受社会监督,也可以向家长发放《学生减负提质告家长书》。
其次,我们应该重视改革学生学业评价制度,语数学科可以减少考试次数,毕业考试由学校自主命题,自行举行。非语数学科评价以考查学生实践能力为主。学校建立学生特长展示和评价方案,通过提供展示的平台,如组织比赛活动、学生风采展示等将学生特长评价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可以根据学生一日常规要求进行量化,结合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来给学生习惯养成评定等级。
同时,在教师绩效考核制度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革,针对现行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加大学生习惯养成方面的评价力度。增设学生家长满意奖,对学校食堂、学科教师、班主任等方面工作的满意度,并纳入绩效考核。以此了解学生课业负担等方面的情况,做好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工作,以打造家校共同体,形成减负的共识和合力,从而减少考试分数在教师评价中的比重。
最后,我们可以建立减负提质督导制度,学校建立减负提质和师德师风方面的督导制度,特别应建立年级组教师间的互相监督机制。教管中心每学月对片区学校至少督查一次,并将督查结果报县教委,纳入学校绩效考核。
2、浅析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就是通过对孩子天性的透彻分析和妥善驾驭,强调对儿童的教育应当遵循心理规律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从而揭示科学教育最本质的特征。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需求,因势利导,认知心理学家和教师们都格外关心动力和兴趣的问题,人在动力和兴趣非常强烈的时候比微弱的时候更有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会逐渐形成,这种融洽的基础也将会对孩子们今后的行为施加有益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达到我们轻负体质教育的目的。
2.1经常反思自己,多寻求方法。
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一旦出现了问题,作为教师就应该扪心自问了,为什么孩子们对学习不感兴趣,精力不集中,如果孩子们发觉学习的内容非常实用,他们必然兴味盎然,将学生的注意力在趣味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时,教师必须先观察一下学习内容,找出合适的方式来介绍这内容,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找到更好的处理方式。
2.2耐心观察学生,多鼓励和认可。
上课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不经意间,抬头看一看孩子们,他们觉得受人关注远比受人忽视要高兴,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在其他不遵守纪律的孩子身上,忽视他,关注身边表现好的孩子。要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必须建立在了解其心理特征的基础上,而教师没有足够的耐心理解全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2.3尊重每位学生,多欣赏博爱。
学生都有个性差异,作为教师,我们提倡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承认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情和呵护,体现出爱心不论亲疏,教育不分种群,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每个教师都对学生怀着一腔赤诚的爱,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师爱,但爱和有目的的教育是不同的,它更需要一些耐心、技巧,只要我们本着尊重孩子、欣赏的原则,一定能够创造出和谐的育人氛围。
2.4合理的弹性作业。
传统的作业布置有一些弊端的,弹性作业,即对不同学生布置不同份量、不同质量、不同要求的作业,这样,才能确实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在备课时,要精心地设计好弹性作业题,精心设计弹性作业,既解决了学生差异的矛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智力因素,激发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竞争意识,培养了学生各种技能,还减少了学生用于重复、机械或耗尽脑汁也完不成的作业的时间,从而保证了学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四、结束语。
小学生负担过重已引起了国家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减负”早已成了教育界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工作,我们只有通过更加利用科学的方法,用心地对待学生,才能在教育事业上有着更加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璇 小学教学中“少教多学”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 山东师范大学 2013,06:119-7
[2]杨志娟 民族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适切性研究[K]. 中央民族大学 2013(3):12-9
篇9
一、开题活动简况
(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会议时间:20xx年3月15日
会议地点:北顺小学小会议室
主持人:段红芹
评议专家:市区教科所领导和专家
参与人员:课题主持人、课题组全体成员;业务副校长、教科室主任、部分中青年骨干教师
二、开题报告
(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实验研究》开题报告
我校申报的课题是《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实验研究》,经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审批,于20xx年11月被列为省“xx”规划研究课题。为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达到研究目的,今天特邀请市区教科所的领导和专家为我们进行课题论证。下面我就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课题组织、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各方面作简要阐述,请各位专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一、研究目的
1.课题提出背景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面向21世纪所做出的战略选择,但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入,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化的今天,教育评价机制仍然存在着诸多缺陷与不足。在学校内部,传统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无论是校长还是普通教师在社会的压力和功利主义影响下,不得不为学校的“声誉”和单位的“成绩”而忽视甚至放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解决这一顽症的根本途径就是改变“以升学率和成绩评价教育的单一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多方位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引导评价制度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对学生进行综合的素质培养与评价,使学生成为真正健康的人,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担当起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我校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已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为了进一步拓宽评价的渠道与途径,完善评价的方法、内容、形式,彰
开题主要研讨课题研究的可行性,重在清晰思路、聚焦问题和分工落实。开题活动建议由市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或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并尽可能向社会开放
显评价的功能与实效,进一步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等功能,经教科室研究考察,确定了这一实验课题。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改变过分重视量性评价的倾向,对不易量化测验的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
(2)从单一重视主科测验转向全学科综合考察;从只重视结果转向过程的跟踪、观察和反馈记录。
(3)更新拓宽教师观念,改变有些教师对学生素质评价理解不深,无法渗透到日常教学中,甚至把综合评价误以为综合评分等问题。
(4)在操作层面,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细化评价内容,量化评价标准,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全方位落实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二、研究现状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深圳育才小学于20xx年8月参与课改实验以来,在实践中学习、研讨、探索和创新“评价制度”,创建并组织实施了“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对“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作了探索性研究,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为了使评价内容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又将评价内容、方法不断规范和完善,创建了“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分制评价手册”,得到了家长、老师们广泛地认可。
福建省泉州市实验小学把期末考试的考场安排在学生家里,他们还推行了一种没有“标准试卷”的考试,学生不但不怕考试,还感到其乐融融。同时,该校统一制作了能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素质教育袋”,学生拥有了自评空间,使评价具有了多种维度,并可以有效地跟踪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在教育领域运用“档案袋评价”,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同伴作出评价的相关材料;韩国对小学生逐行评价,强调对学生认知、情感、身体等领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综合地评价学生个人变化与发展。
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预计有哪些突破
本课题与国内外运作的评价模式的联系在于都能激励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区别在于该课题的研究重点关注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期望在以下四方面有所突破:
①试图构建一整套与新课改理念相适应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体系;
②力求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内容趋于多样化,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③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寻求拓宽评价方式的切入点,探索适应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学科活动评价规律;
④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探索扩大评价主体多元化的途径,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
三、理论依据
1.课题界定
小学生素质:把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做为基础发展目标,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引领每一个孩子做自己。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和发展小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运用不拘一格的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培养能力、建立自信,不断获得发展。
实验研究: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通过对小学生心理、认知发展水平的观察、实验与研究,分析制定出准确、公正、科学的评价方案,对小学生反映出的可教育性和实际发展水平进行系统分析及趋向判断,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完善。
本课题是指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全面呈现小学生成长现状,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帮助小学生发展和完善自我。
2.研究依据
1、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性的。应该摈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考核为重点的评价观,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并把由此得来的资料作为服务于学生的出发点,确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使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儿童年龄差异较大,即使处于同一认知发展阶段内的儿童年龄差异也很大。所有儿童按照相同的发展顺序经过各个阶段,但发展速度不同。因此,我们必须承认发展进程的个体差异,在对小学生的评价上,也应如此。
3、人的主体发展理论:人的主体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本体主体性(指人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把握外界与自身的方式)、价值主体性(指求真、求美、求善和求自由的主体性)、实践主体性(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的主体生成、发展和呈现)。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理应注重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1.构建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体系,制定行之有效的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细则。
2.设计科学的评价方法。采用灵活多样、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关注过程评价,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状况。(1)变以往的期末一张试卷评价为设计活泼、全面的综合性评价,全面改进考试内容、考试方式、考试结果处理,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提高。(2)探索出对学生日常评价和阶段评价相结合的追踪式评价流程。(3)为学生创建展示才华、
张扬个性特长的舞台。(4)多元化评价方式。让教师、学生、家长都成为评价的参与者;并把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和学生互评有机结合起来,限度地发挥评价的功效。
3.建立活动教学体系,丰富学生生活内容,评价成绩展出激励。(1)学科素养全面测评。(2)社会性自主活动。(3)创造性群体活动。(4)兴趣小组活动。
(二)研究方法
准备阶段主要采用预测法、观察法、调查法问卷法。
实施阶段主要采用对比试验法和案例研究法。
对比实验法:从学习兴趣、合作意识、接受程度、评价效果等方面对比观察评价实施前后学生的变化,统计并分析实验数据。
案例研究法:在研究中选择一个或多个与儿童有关的某件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观察、调查和追踪,获取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对一个个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寻找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标准、方法及操作步骤。研究过程中辅助使用的方法还有观察法、统计法、谈话法、行动研究法等多种实验方法。
总结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经验总结法,注意积累原始资料,按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总结和研究报告。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多种方法灵活运用,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边总结。
五、课题组织与研究计划
(一)成立课题组
主持人:朱桂青
成员:杨文波郑志芳王秀双朱桂芬徐娟万吉雷王文利
课题主持人任北顺小学副校长,分管教科研工作。先后参加国家、省、市、区级多项实验课题,积累了一定的课题研究经验。课题组成员都是青年骨干教师,有省市级教学能手,有教坛新秀,教学经验丰富,参与活动积极热情,都有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各位成员在各级各类的活动中,课堂教学、优秀论文、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获得过不
同等级的奖励。可以肯定地说,本课题一定能够按期完成目标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二)工作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9-20xx.12)
为开展实验做好思想、人员、组织的前期工作,创设实验的必要条件。
(1)成立课题实验小组。(朱桂青)
(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杨文波郑志芳)
(3)进行评价改革的宣传,使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了解并认同评价改革
的理念。(朱桂青杨文波)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1-20xx.1)
(1)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教育评价理论及课题实施方案(朱桂青杨文波)。
(2)制定、督导、实施小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案。(杨文波郑志芳王秀双)
(3)制定、督导、实施小学生非学业成绩评价方案。(徐娟万吉雷王文利)
3.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xx.2-20xx.8)
(1)收集整理实验资料。(朱桂青杨文波王秀双徐娟朱桂芬万吉雷)
(2)撰写实验总结报告。(郑志芳王秀双)
(3)课题组申报科研成果。
(三)预期研究成果
1.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摸索出具有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方案,制定出具有校本特色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
2.课题实验优秀论文、科研成果汇编。
3.装订相关子课题的个案研究成功案例。
4.整理小学生素质评价资源库。
六、经费保障
学校对本课题的研究经费将予以全程、全力支持保障,保证课题研究所需的全部费用,如:研究设备、工作资料、培训学习、考察交流、专家指导、开题、结题、奖励等项费用,均在办公经费中合理开支,确保不因经费原因影响课题研究进度与效果。
我们期望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进一步拓宽我校教师对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渠道与途径,完善评价的方法、内容、形式,彰显评价的功能与实效,进一步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等功能,努力形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评价体系。
课题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三、专家意见
(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1000字左右。)
评议专家小组在听取了该课题的开题报告后,进行了认真的全面论证分析,观点综述如下:
课题选题能够立足实际,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课题的实施推进能够发挥促进学校发展、学生提高的功效。该课题的研究旨在努力实现评价是激励、评价是指导、评价是教学相长的作用,引领学校教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客观地承认学生差异,尊重差异,并因材施教地发现、发挥、发展学生特长,扬长避短,发展个性。
研究中要多关注、多借鉴其他国家和先进学校的已有经验,结合相关研究理论思考总结,形成具有自己校本特色的小学生素质评价体系,在实践中边思考、边补充完善。勇于实践,勤于实践,才能实现从感性认知到理论升华的跨越。要注意随时留下学生成长的足迹,用客观、公正、发展的视野处理和对待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实事求是,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我们教师的责任是留给孩子成长的快乐,而不是成长的失落和颓废。
需要指出的的是该课题要进一步明确课题界定范围,规范课题表达语言和填写格式,重视过程性研究资料的积累,建立起多层次的课题研究立体网络,明确每一年度的工作目标和行动计划,从调查分析——整体方案——活动记录的各个方面都要有专项档案材料。坚持在做中提升,做中完善。
要注意报告设计中保持研究目标、内容与预期成果的前后一致性。研究过程还要更加细化,以校本研究意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课题工作的主动性和紧迫感、责任感,力争形成一套比较完善、操作性强的课题工作实施方案,按计划严格落实。
希望课题组能够明确本次开题论证会的工作要求,在课题界定严密性、设计一致性、研究路线一致性三个方面再动动脑筋,想想办法,下下功夫,把课题开题报告做得更加精致规范,祝愿大家“研得科学、教得高效、活得幸福”。
评议专家组签名
年月日
四、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科研管理部门盖章
年月日
五、市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篇10
【关 键 词】校本科研;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1)06-0014-02
“十一五”期间,我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校本科研活动,经历了艰辛的求索历程,走出了一条追求“高、低、准”目标和突出“短平快”效应的校本科研新路,使我校的校本科研工作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探索总结出了一批在县、市、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科研成果。我校5次承办县市现场会,先后被评为吉林省“十一五”校本科研先进单位、中小学校本科研基地、继续教育工程先进集体、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优秀实验校、优秀家长学校示范校、学习型学校、最佳明德小学、教育管理改革品牌学校、中小学文明礼仪示范基地、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一、关注当下,认准以校为本解决实际困惑的科研方向
目前,教师的科研方式多数是情境体验式的,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随时进行的,得出的结论多数是个性化的,获得的成果也多数是经验型的。因此,中小学开展校本科研,并不一定非要教师再去发现教育规律或构建教育模式,而应该是为了解决常态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中小学开展校本科研不同于高等院校,它应该是本土化的,是切合本校实际的;它应该是常态化的,是扎根于教育教学始终的;它应该是生活化的,是以群体参与为基本特征的;它应该是以追求本真、平实有效为根本目的的。中小学开展校本科研既要源于课堂,又要服务于课堂,并通过教学中实际问题的研究,促使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者”的转变。
鉴于此,我们赋予教师课题选择的自,鼓励他们以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从中筛选发现自己感兴趣、乐于去研究的课题,经学校科研领导小组把关,确定哪些适合教师个案研究,那些适合上升到教研组和学校层面开展研究。
二、立足校本,开展扎实有效的科研活动
1. 校本科研始终追求“高、低、准”的目标。所谓“高”就是“高起点”,着眼于科研的前沿性和长远性,使科研成果对学校的发展起引领作用,对教师的教育生涯产生积极影响。所谓“低”就是“低重心”,着眼于科研的基础性,是远离“象牙塔”式的科研,是和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密切联系的科研,是来自课堂、来自教师、来自学生的科研。所谓“准”就是“准落点”,着眼于科研的实效性,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矛盾和困惑,缩小理想教育与现实教育的“剪刀差”,使科研能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找到结合点和生长点。
为了达成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高效益师资培育新模式的实验目标,课题组成员按照分工,从课题研发、方案制订、开题实施、经验总结到成果推广,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遵循全员参与、理论联系实际和因地制宜的实验原则,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其间,我们将校本通识培训、学科培训和以理论学习、主题教研、课例研究为载体的校本研修等加以整合,立体实施。与此同时,我们针对本校实际,又创造性地将专题文献研究、走近名家两项研究融入其中,实施校本化的专业引领,进而形成了“塔座”研修与“塔尖”研修相结合,学校研修、小组研修和教师个体研修交互进行的实验路径。并在这一过程中实施例会交流研讨、调研反思,完善和创生新的实验计划和教师素质培育模式。
2007年10月17日,白城市教育局和教育学院联合召开了“全市中小学校本培训通榆明德现场会”,与会领导、专家、校长和骨干教师一同听取了刘校长作的《小学教师素质培育模式与实施研究》的成果汇报,查阅了我们的校本研修资料,观摩了课堂教学和教学沙龙活动。同年11月25日,这项研究成果在教育部师资培训办公室和中央教科所举办的“教育部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第七届年会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经验交流会”上获一等奖,是白城市唯一获得一等奖的成果;我们的骨干教师教学沙龙“关于预设与生成的讨论”的实况录像在大会播放展示,并制成光盘在全国发行,是吉林省以校为单位,唯一入选的团队成果。
2010年11月,总课题组组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卢元锴教授携专家团队,在结题验收时对这项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他们在成果鉴定书中写道:“这项课题研究打破了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和培训方法,探索和构建了基础教育新课程背景下的真正让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的校本培育新模式,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几年来,我们既立足课改前沿,又直面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开展了《小学教育教学叙事研究》、《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研究》等9项省级以上课题研究。其中,“教育振兴计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校本化研究》被评为吉林省校本科研优秀项目一等奖,这项研究实现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领跑全市的目标,国家级子课题《小学生文明礼仪普及研究》,成就了我校“全国中小学文明礼仪示范基地”的殊荣。
2. 校本科研不断突出“短平快”效应。所谓“短”,就是科研源于学校教育的点点滴滴,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所谓“平”,就是在教研中生长科研“因子”,让教研向科研延伸拓展,形成科研与教研的兼容并蓄;所谓“快”,就是让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的课题成果,快速地指导与促进学科教学改革,进一步优化教学行为。
2008年10月,白城市教育局印发了《中小学教学常规》。我们在反思常规教学工作的同时,把《关注并提升常态课质量》做为校本科研的一个主题,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群体性、草根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研究。
深入一线调查后,我们感到:新课程理念在实践过程中被形式化、表面化,“课堂热闹”的背后,教学的本义、学科的特质被忽视,这使得学生的能力难以提高的同时,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也弱化了。究其原因:一是备课脱离学情,二是教学模式僵化,三是课堂组织乏术。
经过充分论证,我们启动了常态课改进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思想是关注全体、关注常态、关注实作、关注质量;其主要措施是以“学科课堂教学改进意见”引导行为改进和效率提高,并用“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 “教师自(互)评表”和“学生评教表”推进常态课改进计划的实施。
在整体推进常态课质量提升的研究中,我们一方面采用走班听课、跟踪听课、抽签听课、互相听课,以及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座谈、交流、研讨等途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我们每学期都利用不同时段,组织学科教师连续一周听常规教学标兵邵秀艳、田丽荣、刘大军等老师的常态课,课后集体品评,并与自己的课进行比较研究,写出改进措施。这种形式的听评课,意在学习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的课堂组织艺术和面向全体、关注学困生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
由于我们关注并研究常态课的质量提升,既发展了教师,又惠及了学生,不折不扣地实施了新课改最本质的价值追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随着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陆续进入我们的视野,一些立竿见影的小课题研究也就相继展开了。比如,《人文化作业评改研究》、《我与名师同成长》、《探问理答研究》等,其中《公寓精细化管理的实践研究》可谓全员参与,经历了两个实验周期,其研究成果,刘校长在今年2月21日的全县中小学校长会议上做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