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计划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4-01-25 17:54: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行动计划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行动计划的概念

篇1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颅内动脉钙化的发生率及其发生与腔隙性脑梗死和脑白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539例老年人头部CT片,观察颅内动脉钙化情况,并同时观察腔隙性脑梗死和脑白质疏松的发生情况。结果 539 例中,有460 例存在脑内血管钙化,其中前循环379例,后循环81例。303例为腔隙性脑梗死,331例出现脑白质疏松。脑内未见钙化 79例,24例为腔隙性脑梗死,24例出现脑白质疏松。经χ2检验,除90~102岁组之外,有无钙化脑内缺血性疾病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

【关键词】 老龄;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系统粥样硬化与脑缺血性疾病有密切关系。颅内动脉钙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晚期表现。本文通过高分辨头部CT扫描,清晰显示颅内动脉钙化程度,探讨老年人颅内动脉钙化的发生率,以及钙化部分及钙化程度与腔隙性脑梗死及脑白质疏松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应用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网络,随机抽取1999年4月至2010年4月老年人门诊及住院患者的539例CT片,男289例,女250例,年龄60~102〔平均(78.6±11.9)〕岁。其中60~69岁212例,70~79岁167例,80~89岁110例,90~102岁50例。

1.2 仪器与方法 所采纳的CT片均为GECT speed 16,SIMENS 16扫描机,用层厚5 mm螺旋扫描,扫描范围自颅底至颅顶。Demo公司提供的竖屏显示器,像素2 560×1 600。观察的颅内血管为远端椎动脉,基底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

1.3 钙化的评定标准 调节窗宽、窗位以观察颅内血管钙化情况及动脉走行区,见到动脉壁出现比动脉区及周围实质更高密度的致密区为钙化。CT值60~330 HU。取CT断面显示最大钙化为观察层面,狭窄分为三个等级:轻度狭窄(0~29%),中度狭窄(30%~69%), 重度狭窄(70%~99%)

1.4 统计学分析 应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数据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 果

2.1 各年龄组颅内血管钙化检出率 539例受检者,有460例发现颅内血管钙化,检出率为85.34%。前循环钙化379例(70.31%),后循环钙化81例(15.03%)。其中60~69岁组168例(79.25%)钙化,70~79岁组146例(87.42%)钙化,80~89岁组100例(90.91%)钙化,90~102岁组46例(92.00%)钙化。可见,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管钙化检出率逐渐提高,60~69岁组,70~79岁组之间及与80岁以上年龄组存在统计性差异(P

2.2 颅内钙化的发生与出现脑内缺血性疾病的关系 两者呈正相关。除90~102岁组之外,各年龄组之间有无颅内动脉钙化发生脑内缺血性疾病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 论

颅内血管是脑供血的通路,其血流的通畅与脑缺血疾病密切相关。随着扫描机器的空间分辨率加大、显示器分辨率的提升及窗宽窗位的自由调节,使颅内血管钙化在早期即能被发现,并能清晰显示钙化的部分及狭窄程度。本组检查结果显示,颅内钙化严重程度随着年龄增大而加重。脑缺血症状的严重程度与钙化的严重程度以及累计范围呈正相关。

动脉粥样硬化造成长期脑供血不足,远端小动脉出现血流速度缓慢,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腔隙性脑梗死多发生在脑底动脉环前半部,供血区由大脑前、中动脉支配,腔隙性脑梗死时变化明显。尤其大脑中动脉出现钙化,患者多出现大面积的脑梗死。 椎基底动脉主要支配大脑后循环,变化不明显〔1〕。脑室周围深部白质主要由穿支动脉供血,导致脑室壁周围3~10 mm范围内成为白质区域的“远端供血区”,即动脉供血的分水岭区。因此,在脑缺血或发生低灌注时,该区域易发生缺血性改变,造成相应的影像学改变〔2〕。目前对脑白质疏松尚无特效疗法,主要是在临床检出脑白质疏松和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以前,对引起动脉硬化、大脑低灌注的相关疾病积极治疗和干预,以延缓或减少脑白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阻止血管性痴呆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缺血疾病的关系密切。但是,病人要进行单独的CT血管成像(CTA)或者颈部彩超检查来确定颈动脉的狭窄程度。既然动脉钙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晚期表现,病人如果出现颅内血管的钙化,就提示体内存在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诸多危险因素〔3〕。所以,在平时审阅头CT片时,要注意调节窗宽窗位,就可在一次CT检查中,发现较小的钙化迹象,为临床提供防范和治疗依据。对于没有出现颅内血管钙化并出现脑缺血症状的病人,可以考虑其他引起脑缺血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颅外血管改变、高血压、高血糖、生活习惯等〔4,5〕。

参考文献

1 赵福兰.腔隙性脑梗死150例临床观察与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2):155.

2 刘 杰,刘若卓.脑白质疏松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10):9778.

3 张菊美.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8;8(5):3823.

篇2

关键词: 信息技术;智慧城市;发展脉络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13)13000503

0 引言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居住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病”越来越多,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影响公众的居住在城市里的幸福感,为了让城市变得更美好,城市管理者尝试运用技术的手段来改善城市的管理,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智慧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并开始了智慧城市的建设。进入“十二五”以来,智慧城市建设受到越来越多城市政府的重视。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20多个城市的政府在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上海、广州、宁波等一些大中城市已经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中国智慧城市(镇)建设行动纲要(建议案)》中明确,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争取在国内发展100个智慧城市(镇)、200个智慧城区建设示范区,使基础设施先进、信息网络畅通、科技应用普及、生产生活便利、城市管理高效、公共服务完备、生态环境优美、惠及全体市民的智慧城市(镇)不断推广普及。本文通过查阅和检索大量国内外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文献资料,试图对智慧城市发展的脉络进行梳理,并对目前智慧城市的实践情况进行介绍,为今后建设智慧城市提供经验借鉴。

1 概念内涵

智慧城市作为新兴的城市发展模式,概念外沿宽泛,至今并无权威和统一的定义。欧盟2007年10月发表的《欧盟智慧城市报告》中从六大维度来界定智慧城市,包括:智慧经济、智慧流动,智慧环境、智慧公众、智慧居住和智慧管理。Caragliu(2009)认为智慧城市是这样的城市:通过参与式管理,在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智慧管理的同时,对人力和社会资本以及在交通和信息通讯技术的投资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Harrison等(2010)将智慧城市定义为广泛连接物理、IT、社会和商业等基础设施,并充分利用集体智慧的城市。除了相关学者对智慧城市理念的研究外,IBM公司(2009)依据其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认为“智慧城市”(Smart City)是城市发展的一种新型策略,即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其管辖的环境、公共事业、城市服务、本地产业发展中,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地方政府在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职能过程中的相关活动和需求,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环境。

伴随着IBM《智慧的城市在中国》(2009)的,国内学者开始关注智慧城市的建设和理论的研究。国内对智慧城市概念的界定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狭义上的智慧城市就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以物联网、云计算等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企业和人们相互交往的方式,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快速、智能的响应,提高城市运行效率,为市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广义上的智慧城市不仅仅是技术的,更是涉及空间、经济、社会、制度和管理等全方位革新的新的城市发展模式,是尽可能优化整合各种资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城市。

2 战略和方法

2.1 基本战略

依据智慧城市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可以简单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1:传统城市管理改造提升与智慧城市培育和发展的项目相互适应阶段;

阶段2:智慧城市培育和发展的项目逐步孕育出新的管理方式,两者之间培育和发展形成良性互动、相互融合;

阶段3:智慧城市培育和发展新兴项目和产业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态势。

发达国家智慧城市的崛起一般都是在传统产业发展进入相对成熟阶段之后才出现的,因此之间衔接比较容易,而发展中国家还处于传统产业的发展阶段,对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承接问题尚未真正提上议程,是在传统产业发展不充分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智慧城市建设,工业化、信息化在很多城市还有一段路需要走。

在这过程中,地方政府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策略也应因地制宜,目前有三种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战略以供选择:

(1)缝隙型战略。尽管智慧城市是未来的潮流,也对城市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一些城市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尚不能全面推开;可以采取缝隙型战略。政府根据当地的情况,选择一些适合的项目,使这些项目融入整体城市管理中,为全面推开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基础。

(2)圆弧拱顶战略。在这个战略中,智慧城市提供一个新型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传统产业、即将孕育的产业尽可能地共享信息价值,使信息对称,使沟通畅通。因此实施该战略的城市政府不仅仅要致力于价值创造,还要致力于构建并维护一个平台,使新旧两个模式能够很好地交融,从而使智慧城市更好地发展。

(3)主宰型战略。支配主宰型战略是指政府通过横向一体化(Horizontal Integration)或者纵向一体化(Vertical Integration)智慧城市平台直接控制和管理整个运营系统,将传统的产业和智慧城市孕育的项目很好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化战略。一体化战略可以主宰、引领其他利益相关者将为智慧城市建设贡献力量实现自己的价值,这种方法可以减小成本,提高效率。

这三种战略,并不互相排斥,可单兵推进,也可混合使用。地方政府在使用过程中,可自发的组合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一定机制组合的过程中成的战略。

2.2 诊断和评估

国外对智慧城市的诊断和评估方面,欧洲智慧城市的评价体系分为六个方面,六个方面分别是指智慧经济、智慧流动,智慧环境、智慧公众、智慧居住和智慧管理。其中每个维度包括了33个要素,具体细分共有74项指标,其中48项为国内指标,26项为国际指标。另外,国际智慧社区较早定义了智慧社区的五个关键成功要素,即:宽带连接、知识工作者、数字包容、创新、营销与宣传。它认为通过这五个方面的努力,可以提升一个城市或社区在宽带经济社会中的竞争力。按照评选程序,国际智慧社区要求申报“年度智慧社区”的城市或社区就以上五个方面的努力和成果提供相应的材料和说明,更加偏重于定性的说明。

国内方面,2011年5月,上海浦东新区率先对智慧城市概念进行了系统梳理,提出“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1.0”,主要是基于城市智慧化发展理念,统筹考虑城市信息化水平、综合竞争力、绿色低碳、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指标体系”主要可分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等5个维度,包括19个二级指标、64个三级指标。如果一座城市的两项指标达标率超过80%,那么它将迈入“初级智慧城市”的门槛;如果核心指标100%达标,那么将被称为“成熟智慧城市”。

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诊断和评估指标上,尚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体系。

3 国内城市的实践情况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解决城市发展中日益严重的交通、耗能、污染、安全等问题已成为关键。智慧城市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是新一轮城市发展和转型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途径。目前,我国正逐步迈进智化发展的快车道,上海、北京、广州、宁波等国内城市已纷纷启动“智慧城市”战略,智慧城市渐行渐近。

(1)上海。

上海凭借自身的经济优势和国内较为领先的信息化水平,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智慧城市的建设,而且《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的为其智慧城市的未来建设提供了更为详细的指导。目前,在“光纤到户”、无线互联网覆盖密度、城域网出口宽带等方面,上海领先全国。在卫生领域,市民在家能通过互联网、电话预约全市34家三级医院的专家门诊;交通领域,由于有了覆盖全市的路况信息采集系统,市民出行前能通过手机、网络、电话等规划行程,尽可能避开堵车;在教育领域,正在建设覆盖全市高校、中职学校和区县教育机构的教育网络,它将把原本分散在各学校的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IPTV、数字电视等,输送到百姓家里,帮人们实现终身学习的愿望。

(2)宁波。

2011年4月19日,宁波市出台《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2011-2015)》,根据已排定的实施路线图、计划书、时间表,未来5年,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共包括31项工程87个项目,总投资约为407亿元 。截止到目前,宁波已斥资100多亿元启动智慧交通、智慧健康、智慧公共服务等十大应用体系建设。其中,智慧健康保障体系是宁波智慧城市十大应用体系的首个试点项目,已建成“区域影像集中诊断系统”,覆盖了宁波八成以上的乡镇卫生院,与此同时,宁波还建立了统一的预约挂号平台,患者可在网络上直接预约挂号全市16家二甲、三甲医院,并通过手机实时付费。宁波已在全国率先建起生猪、水产、蔬菜、牛肉、家禽等10类大宗食品的数字化“购销路线图”,至今年底,将完成建设宁波肉菜流通追溯系统。

(3)北京。

2012年3月16日,北京了《智慧北京行动纲要》,提出了城市智能运行行动计划、市民数字生活行动计划、企业网络运营行动计划、政府整合服务行动计划、信息基础设施提升行动计划、智慧共用平台建设行动计划以及应用与产业对接行动计划、发展环境创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同时,作为拥有全球家喻户晓的著名旅游景点如故宫等的城市,北京在智慧旅游领域也上马了一批示范工程。5月10日《北京智慧旅游行动计划纲要(2012-2015年)》,同时“智慧景区”、“智慧饭店”、“智慧旅行社”和“智慧旅游乡村”四个建设规范也即将启动。

(4)广州。

广州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力推“无线城市”建设,已建立近万个“第三代移动通信”基站,同时部署“天云计划”,拟建亚太智慧城市。2011年4月17日,广州市政府召开智慧广州“五个一”工程现场工作会,部署加快推进包括一页(市民个人主页)、一卡(社会保障市民卡)、一库(城市海量信息资源库)、一台(公共支撑平台)和一城(天河智慧城)智慧广州“五个一”工程建设。作为广州市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区,天河区将建设63平方公里的“天河智慧城”,目前着眼于低碳、生态、智慧、宜业、宜居五大元素的天河智慧城建设方案也初步确定,按照方案计划,天河智慧城将在一年内建成智慧广州示范基地,三年内完成主要小区、街道和CBD智慧化改造,五年内形成智慧产业聚集区,十年内力争成为国际智慧城典范。

4 总结

通过感知设备的充分感知和数据获取,利用网络互联,在云计算中心的统一指挥调度下,将所获取的信息应用到各个领域,涵盖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是智慧城市的基本内涵。目前国内外对智慧城市的建设如火如荼,但总体来说,没有一个城市能够真正地称之为“智慧城市”,物联网和云计算只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如何实现真正地造福于民才是体现城市管理者的智慧之处。本文仅仅对智慧城市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当前智慧城市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希望能够在接下来的研究中紧跟时代的步伐,继续加以深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 Giffinger,Rudolf;Christian Fertner,Hans Kramar,Robert Kalasek,Nata,a PichlerMilanovic,Evert Meijers “Smart cities:Ranking of European mediumsized cities”[R].Vienna,Austria: Centre of Regional Science (SRF),Vien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7.

[2]Caragliu,A,C.Del Bo,et al.[M].Vrije Universiteit,Facul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2009.

[3]Toppeta,D.The Smart City Vision: How Innovation and ICT Can Build Smart,“Livable”,Sustainable Cities[R].The Innovation Knowledge Foundation,2010.

[4]IBM商业价值研究院.智慧的中国,智慧的城市[J/OL].http:///cn/services/bcs/iibv,2009.

篇3

集团领导:

为实现集团发展目标,推动集团战略的有效落地,快速提升集团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能力,建立公司核心人才培养机制,结合各分子公司培训计划,特拟定集团培训方案。具体如下:

一、培训对象

集团培训主要针对中高层管理人员及核心岗位人员的培训,其他员工业务技能的培养由各分子公司培训部门负责执行。

二、培训内容

结合集团经营管理实际,主要从战略与环境、管理与任务、工作与绩效及发展与成长四个维度出发,紧紧围绕集团发展战略、集团企业文化、盈利与增长、高效团队建设和自我修炼几个方面开设培训课程。所有课程都将基于集团战略与文化的要求,激发中高层管理干部队伍的活力,使管理干部队伍起到文化传承、带兵打仗、发展团队的作用。

三、培训频次

每年根据需求安排3-6次线下培训或分享,其余为线上课程学习。

四、培训形式

1、“请进来”学习

邀请集团高级管理人员等成立内部讲师团队或聘请外部讲师讲授培训课程,促进内部中高层管理人员及核心岗位人员交流学习。

2、“走出去”学习

1)各类型中高层管理者需求存在差异,当内训无法满足经营需要时,可安排中高层管理者参加外部机构组织的短期培训、各类公开课、知识讲座及研修课程等,从而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把握交流机会,拓宽经营管理思路。

2)拓展体验培训

户外体验课程,克服团队协作五项障碍,发掘学员的自信果断、机智勇敢、团队协作等精神

3、e-learning(在线学习)

在线学习起到对线下学习的补充作用,充分考虑到中高层管理人员时间调配困难的问题,做到能够随时学习,有针对性的复习,学习成果也能够及时跟踪。

4、分享式学习

围绕战略发展、经营管理经验等主题,利用专项讨论、读书分享、TED分享或世界咖啡教学等方式开展分享式学习,共同构建知识分享、关系梳理、问题分析等相关学习体系。

五、培训计划及预算

根据集团每年的战略目标及重要重点工作设计具体的培训课程、实施计划及确定培训费用预算。(2020年培训计划详见附件)。

六、培训效果评估与跟踪反馈

1、评估指标和标准

1)学员的反应:课程评估表、培训导师的观察与建议;

2)对主要概念的理解:测验、角色演练、学员培训报告等;

3)行为的改变:个人行动计划—实施—工作业绩提升。 

2、培训跟踪

参加培训课程之后,学员会填写课程评估表并制定行动计划,在课程之后学员实施行动计划的过程中,总部人力资源部组织相关人员将对学员后期工作绩效做出评估,帮助学员实现最佳培训效果。

妥否,请领导批示。

附件:**集团2020年度培训计划

篇4

1 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表明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解决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行动研究,探索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行动计划,以解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优化大学英语课堂中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学效果。

2 翻转课堂及行动研究理论

2.1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是21世纪的最新教学理念。2007年,美国两位高中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最先使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用录屏软件录制PPT和讲解的声音,并将录制完成的视频在网上,以此来帮助缺课的学生。2012年,萨尔曼?罕想在TED发表“用视频变革教育”的演讲,提出可罕学院将参与K11翻转课堂的实践,推动了翻转课堂在全球的流行。

美国富兰克林学院的罗伯特?陶伯特教授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总结。他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有课前和课中两个环节。课前,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观看教学视频并完成相应的课前练习;课中,教师检查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并进行探讨,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并指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

在罗伯特?陶伯特教授提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我国教授张金磊和王颖在他们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一书中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他们在课前阶段的学习中加入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在交流平台上讨论完成知识的学习。课中,教师指出问题并创造学习环境,学生进行探索、协作学习、交流成果、并进行反馈评价。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个性化自主学习提供可行性条件。

翻转课堂并不是对课内课外的学习顺序进行简单的颠倒,而是强调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自主学习,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2.2 行动研究理论

1. 行动研究的起源

1933-1945年间,美国印第安人事务局局长柯立尔在研究印第安人与非印第安人的关系时首次将“行动” 和“研究” 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形成术语“行动研究”。1946年,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在他的《行动研究与少数民族问题》一文中首次对行动研究的基本理念进行具体阐述。20世纪5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科利(Corey)倡导将行动研究引入教育领域,并于1953年出版《以行动研究改进学校实践》,鼓励教师和学校行政人员进行“教育行动研究”,以改进整个学校的课堂教学形式和学校管理形式。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行动研究发展缓慢,英国教育行动研究兴起。在斯登豪斯等人的带领下,“行动研究运动”逐渐形成。随着行动研究在教育领域的逐步发展,行动研究的思想对教育的发展影响深远。1993年,国际刊物《教育行动研究》的出版标志着教育行动研究在教育领域的地位得以正式确立。

2.行动研究的定义及主要特点

关于行动研究的定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影响较为深远的是澳大利亚学者凯米斯(Kemmis)和麦克唐哥(Mctaggart)(1982)提出的定义。他们认为:“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式,社会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他们对自身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事业、自己的工作过程及工作环境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

英国学者Mcniff提出行动研究具有参与性、合作性、系统性和实验性这四个基本特征。参与性是指教师参与整个研究过程,提出设计方案,并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与研究。合作性是指教师之间或教师与其他相关人员的合作关系。系统性是指行动研究的研究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实验性是指教师教师通过观察和数据调查等方式进行实验研究,获取实验数据,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形成实验报告。

我国学者张正东在他的《外语教育的研究方法》一文中提出行动研究的四个特点:研究的对象一般是研究者自身和研究者自己的学生;研究内容一般是研究者自身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研究者本身也是设计者、实施者和评价者;研究方法主要是反思。

3.行动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凯米斯与麦克唐哥认为行动研究由计划、实施、观察和反思四个环节构成,这四个环节是一个螺旋式盘旋上升的过程,每一环节都相互联系。

计划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第一个环节。研究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设计具体行动的方案。

行动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第二个环节。研究者按照计划行动,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行动进行调整。再整个行动过程中,完整记录行动的整个过程,并将数据进行整合。

考察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第三个环节。研究者对行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考察。

反思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第四个环节。对整个行动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价,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方案,计划下一步的行动计划。这是一个螺旋圈的结束,又是另一个螺旋圈的开始。

3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3.1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是指“对整个教学系统的规划,是教师教学准备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在分析学习者的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条件以及教?W系统组成部分特点的基础上统筹全局,提出教学具体方案,包括一节课进行过程中的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知识来源、板书设计等”。

教学设计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影响整个教学过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以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为核心,“先学后教,演练展示”,“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从网络自学、互动学习、教学评价等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形成自主、开放的大学英语课堂。

3.2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根据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理念,设计方案如下:

1.教师课前准备阶段

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课前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根据大学英语学科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学情,为学生准备形式新颖的自主学习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准备的学习材料包括听力材料、教学视频、教学PPT。

教学PPT: 教师制作的PPT包含学生需要学习的语法与词汇,将知识点以简单、清晰的方式呈现出来,并根据知识点设计探索性的检测习题,让学生对自己的自学效果进行自我检验。

教学视频和音频: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录制微视频,也可以到国家精品课程网、每日英语听力、爱课程网站、空中英语教室等英语学习网站和学习软件上去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视频,如:TED演讲、特朗普每周电视讲话、VOA、BBC、CNN、名人演讲等。选择的视频应主题突出、情感丰富,避免单调、枯燥与冗长,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引入主题。

2.学生课前学习阶段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老师布置的课前学习材料。通过完成老师布置的相关自测练习,巩固学习成果。将材料中不明白的知识点和遇到的问题做好详实的记录,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将自己在材料中学到的知识记录下来,为之后课前和课上的学习互动积累知识。

3.课前互动阶段

学生通过QQ群或微信群将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老师和同学探讨,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学生在完成了课前的自主学习材料之后,可以在QQ群里或微信群里给老师反馈。通过课前在网络平台的互动,学生可以顺利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老师可以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4.课堂学习和巩固阶段

通过课前学习老师布置的自主学习材料和在QQ群和微信群上的互动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将要学习的知识点。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课前互动掌握的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将知识吸收内化,使课堂成为学生探求真理、学习互动的地方。

①小组活动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给每个小组布置课堂活动安排,让学生交流讨论,练习和应用课前自主学习的知识,用所学语言知识编对话、写读书报告、开展辩论会等。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互相协作,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活动。老师积极参与每个小组的讨论,了解他们的活动进展,并进行指导与点评。

②小组汇报

小组汇报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经过课前自主学习、课前互动和课堂小组讨论,小组成员自由发言,对小组活动的成果及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和逻辑思维。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和点评,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③练习巩固

通过小组活动和小组汇报,师生互动,共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之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学生布置一些问题进行练习,以小组检查或老师检查的方式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了解,巩固学习成果。

④反思总结

翻转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在反思与总结中不断提高,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将知识要点吸收内化。

4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行动

4.1 第一轮行动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制定为期16周的第一轮行动计划。第一轮行动研究的研究目的是尝试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观察并反思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计划

教师撰写第一轮行动计划方案,准备课前学习包括听力材料、教学视频、教学PPT等,制定第一轮行动观察内容。

2.行动

教师根据本轮行动研究目的和行动计划方案,开展第一轮行动研究。在整个行动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前学习材料,在网络平台上与学生互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小组汇报和完成巩固练习,详细记录出现的问题,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

3.观察

经过第一轮行动方案的实施,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和学习态度都有明显的提高。但是,学生在课前学习阶段,不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前学习材料;在课堂巩固和学习阶段,有部分学生不积极参与展示,或在展示者展示的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而且这种现象随着行动研究的深入愈发明显。

4.反思

对第一轮行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如下反思:在课前学习阶段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材料的主要原因是材料难度较大,学生无法自己独立完成;小组讨论时,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由于他们在听展示者展示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课堂展示既可以锻炼口语也可以锻炼听力,并不是浪费时间;小组汇报不积极的主要原因是计划不够完善,没有明确个人汇报的重要性。

4.2 第二轮行动

在第一轮行动研究的基础上,第二轮行动研究为期八周,以完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为研究目的,提高学生课前学习阶段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1.计划

根据第一轮的观察和反思,对第一轮行动计划进行修改,加入访谈活动,制定访谈表,对学生的课前学习互动情况和课堂学习巩固情况进行访谈;制定观察任务,重点观察在行动计划改进之后,第一轮行动中出现的问题是否在第二轮行动中有所改善,是否有新的问题出现。

2.行动

针对第一轮行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在这一轮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按照行动计划方案,开展学生访谈活?樱?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习惯和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认可度;课堂学习巩固阶段,灵活组织课堂活动,并进行及时的调整与改进;重点关注后进生在整轮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3.观察

经过第一轮的反思,第一轮行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在第二轮行动中已得到改进,但在深入观察之后,发现还有以下问题有待解决:有些同学仍然无法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前学习材料;在课前交流过程中,很多学生没有对不明白的知识点做好记录,并解决问题;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主题不够明确;在小组汇报过程中,部分学生不能完整流畅地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4.反思

对第一轮行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如下反思: 课前学习阶段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可以和学生定好一个固定的时间在网络平台上交流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堂学习和巩固阶段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该细化小组分工,加强教学评价机制。

4.3 第三轮行动

在第一轮和第二轮行动研究的基础上,第三轮行动研究为期八周,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效果。

1.计划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前两轮行动研究的观察和反思,制定本轮行动计划方案。在之前行动计划方案的基础上,加入小组自评表和学生互评表;设计观察内容,重点观察学生在本轮行动中学习行为的变化。

2.行动

按照本轮行动设计方案开展本次行动,仔细观察,并组织学生填写学生自评表和小组互评表。

3.观察

经过前两轮行动研究,本轮行动中学生的表现进步明显。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前学习材料,认真做笔记,并在网络平台上积极参与互动。课堂学习与巩固阶段,学生能自觉参加讨论并发言,不需要老师和组长的监督。学生的整体表现和水平变化很大,但仍有部分学生表现欠佳。

4.反思

通过学生自评表和小组互评表的督促作用,学生思考并完善自己的学习行为,同时也在互评的过程中汲取他人的经验教训,完善自我。由于学生个体差异,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融入新模式的教学中,但随着行动计划的继续开展,学生还是有提升的空间。

篇5

我曾遇到过一个项目小组,他们要在上一财年的基础上降低设备的维修成本,确切地说,是从公司的整体角度来降低“绝对维修成本”――如果上一年维修成本是500万,今年的目标是450万。这个项目小组根据此目标编制了预算,但由于种种原因,项目小组的精力都集中在降低那些分项成本上,如他们做到了提高维修效率(减低了维修的人工成本),与供应商谈判,得到了更低的配件价格(减低了采购成本),等等,而且他们也都分别达标了。但是年底的账上显示:公司全年的维修成本是560万元,从预算的角度来说就是没达标。原来为了减低人工维修成本,该小组花“天价”从外面请来了顾问公司来做培训;还有配件价格是低了,但代价是必须一次性多买,于是有超过实际需要的备件躺在仓库里!

如果说该公司的问题还比较容易理解的话,下面这家公司的问题就不是那么显而易见了。

有家公司对他们每一批次的产品都进行了合格率检测。根据对上两个财年成百上千批次合格率的统计,他们产品合格率的平均值是70.30%。公司领导对这样的成品率不满意,于是投入了人力物力来提升成品率。等所有行动计划都完成后,第一批成品的合格率测试结果显示是71.23%,似乎真有些提高。但他们的成品率真提高了吗?你可能会说,原来的70.30%是两年所有产品的平均合格率, 而现在只是一批, 还很难下结论。

没错。那么假如他们做了六批,平均值是71.23%,你的结论又如何呢?比如,如果测得六批合格率的值是这样的:

虽然平均值是比原来高了,但你肯定还是没底气来宣布成品率提高行动见成效了吧?但假如那六批合格率的值是这样的:

现在,你是否会觉得有些底气了呢?因为平均值同样是71.23%,但现在每批都高于原来的平均值。统计学上针对这种问题有很完整的理论和计算,要验证合格率是否提高,确实不能靠比较新旧平均值来得出结论,还要看这新测的六批次产品合格率数值间的偏差大小。一般至少得做50批以上,再通过计算它们的平均值、偏差值等来证明出改善行动是否有成果。在统计学中,这叫充分性证明。我们常常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统计学的很多概念都可以成为十分有用的管理指南,帮助我们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做出正确的推断和决策。

就拿KPI改善行动来说,只有对“平均值”这一概念有充分认识,才能兼顾到各指标的平衡。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常常会提到阴阳平衡。在现代管理中,我们也处处看到平衡的重要性。因为许许多多上文提到的KPI都是像天敌般“相克”的,比如针对那些价格敏感度较高的产品,你若想大幅提高销售额,可以通过降价来到达目的,但如此一来,毛利率就会下降。再比如,若想降低库存,就有可能会影响及时交货给客户而降低客户满意度。所以,我们在KPI改善行动中不能顾此失彼。右表列举了一些KPI间的关系:

要避免上述两家公司出现的那些问题,我们在制订KPI改善方案时,就得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改进项目的范围有清楚的定义,范围既不可太大,也不能太小。

二、虽然是针对局部改进的项目,也必须有整体的观念,就像打仗一样, 不能赢了一场战争而输了整个战役。

三、对KPI做改善时,要制订详细的行动计划。这个计划不仅要对该KPI有及时的测量,还要对会受到该KPI变化影响而有可能变化的其他参数进行测量,发现有异动,要及时纠偏。

四、如发现上述测量结果未达预期,要及时加以分析,找出根本原因,采取行动。

篇6

每个人的工作都与别人紧密衔接

业务计划是一个表述、分析和接受任务的过程。

表述。把整个公司的使命、战略表述为每个团队的使命、一系列的战略创新以及与公司愿景、使命等一致的行动计划,以清晰地确定每个团队来年的任务。

分析。根据指派的任务,分析每个团队的优势和劣势,以便找出它们能为目标任务做的工作。

接受任务。基层单位的领导从公司领导那里接受任务。

其中的关键词是“指派工作”和“可评测性”。通过操作计划,我们进入了“可评测性”的领地。这属于组织机构的范畴,而责任感则属于个人范畴。在公司中,当一个人交给另一个人工作的时候,“可评测性”就产生了。与“指派工作”同时的,是对被挑选做此工作的人的信任。对于一个经理人来说,挑战往往在于,他有时并不直接控制那些被指派工作的人,但他也要为他们的工作结果负责。

制订业务计划一般是从在整个公司范围内分发计划文档(也就是使命宣言和战略计划)开始的。基层团队的领导者阅读这份文档,然后确认哪一部分对它的团队来讲是一个挑战。他们可以制订一系列的战略、目标和行动计划,以表现他们的团队对实现公司整体目标所作的贡献。

当最高层的领导者接收到基层员工的反馈时,他们重新阅读,然后在某些方面做出协商和修改,然后把经过协商修改的文件返回到基层领导那里。这份文件就成为今后他们必须依照的任务计划。

然后,在财务预算的基础上,基层团队再计划他们为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资源。财务上的规划也需要同样的步骤。财务规划的作用在于,它能进一步清晰和强化任务,测试战略和计划,以确保它们能对公司提供足够的价值。

在为澳大利亚客户工作的时候,格里・福斯特设计了一个简短的练习,以帮助客户关注业务计划。他把公司的战略计划交给部门经理,让他们在公司的战略计划上重点写出他们的部门要达到的目标。等他们完成了这个工作,他就说:“现在,你们去制作一个文档,把你们将要采取的行动计划标注出来(工作由谁来做、什么时候做和如何做)。”他还建议那些部门经理与员工一起去确认重点强调的地方,并改进行动计划。

这些被重点化的公司战略文件与行动计划一起,回到高层决策者那里。决策者再逐字逐句地评估所有部门有战略创新的行动计划是否充分,并能保证成功。如果不是这样,就需要再作计划。高层决策者还得确认哪些战略性的因素没有得到落实。格里指出,这些无人讨论的因素也许会有着4个含意:

1.这些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东西,应该被删除。

2.这些是对董事长或者董事会提出的要求。

3.最好让某人把它们承担起来。

4.有一些完全受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比如说神灵的帮助或者运气等。

这些办法和相关的步骤现在已经非常成熟,成为一个团队的基础,我们经常用这种方法来保证战略和业务计划得到真正的整合。整合计划这个过程 成功的关键就是所有的因素都要具有连续性,能够很好地配合在一起。从最高层到最底层,每个人的工作都与别人紧密衔接。从最底层到最高层,每个人都要保证另一个人的成功。

关键的因素

流程是关键。它应该鼓励所有的人参与进来,鼓励建设性的异议和质疑。如果你要制订一个比单个人制订得更好的计划,那么这些都是核心。

流程计划完成后,你可以用多个不同文档对之进行阐述。首先,制订一个清晰易懂、在这个流程内得到大家认可的文档。其次,为不同的听众做出不同的版本。在制作的过程中,不要担心其他的听众(给他们的版本可以随后再做)。通常情况下,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一些特定的观众,所以计划者会让计划本身比较模糊或者会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事物。先获得正确的概念和文档,然后再制订出可供沟通的版本。

计划应该具有拓展性。它应该涵盖不确定性,同时也涵盖可能性。它应该为那些有创造力、被赋予权力的人提供方向指导和行为框架,允许他们一方面实践自己的能力,一方面保证任务的完成。

计划只是计划,只有行动才能创造结果。很多计划对结果和过程的影响不像我们期望的那么大。如果我们不改变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我们就永远没有时间去尝试新的事物。战略和业务计划要求人们祛除旧的行为和方法,为新的行为和做法腾出空间。领导者、经理人、项目监管者和员工必须准备好按照新的战略重点工作,必须决定如果要实行新的战略,要停止做哪些事情。集中精力让每个人都认识到这个问题,去确定新的重点,在必须放弃哪些东西上达成一致,这些一般是你确保伟大的新计划获得成功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

让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一起

核心价值观能够推动公司的战略和决定,能成为它们成功的主要决定因素。但是它们并不是判断一个公司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还有一些其他的标准―真实的或虚构的,长期的或短期的,在影响着人们是否会对一个特定的公司承担责任。

大多数人都相信,就某种意义而言,一个人或者一个公司的行为是其价值观的反映。人类有通过别人的行为了解其内心动机的强烈倾向。

虽然揣测别人的价值观或者意图往往徒劳无益,但人们总是习惯于此。雇员们常常通过公司的行为来揣测它的价值观,而他们得出的结论往往要让大多数企业家们感到惊讶。

一位容易兴奋的企业家在讨论中很难控制自己。当她对一个观点很感兴趣时,她常常不顾别人正在谈话而来。尽管她的团队成员对其智力、洞察力和领导力有很高的赞誉,但同时他们也说:“她并不真正在乎我们要说的话,因为她常常插话进来。”当然,她的做法是有问题,但团队成员对原因的分析却并不正确。

后来,这位企业家接受了一些小组讨论方面的培训,懂得了一些规则(如一次只谈一个话题等)。于是,她就不再插话了,而且也表现出尊重同事的意见的样子,所以她的同事也认为她真的变了。

作为战略规划过程的一部分,我们经常要让人们清楚地表明他们的价值观,以对他们希望保留、改变或摒弃哪些价值观做出灵活的判断。这既包括影响战略的核心价值,也包括人们信奉的、影响日常决定和行为的其他价值。

一旦价值观被清楚地界定并达成了一致,你就可以知道哪些行为支持价值观,而哪些是与价值观相悖的。负责任的管理者能够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开始为在公司内形成一致的价值观而工作。

在美国富达投资公司,高级管理者努力地工作,以清楚地界定他们的价值观和他们需要的文化。他们制订个人行动计划,以对行动做出相应的承诺,当然这些行动都建立在众人所期望的新的文化价值观基础上。这些计划在制订的时候,就考虑到了个人的差异性。一些经理人从小的任务和承诺开始,经过一段时间,完成了激动人心的大任务。也许最有勇气的承诺和个人力量的最大延伸是公司总裁和首席执行官在一天的时间里分别提升几位分公司经理为分公司总裁,还向他们赋予了权力,减少了控制的层级,并声明:“我们要赋予工作人员权力,我们要珍视创造力和责任感。”

篇7

如今,许多人见面都会互问:你“低碳”了吗?低碳,已然成为现今社会最时髦的流行词之一。在保险领域,各种形式的“低碳”行动正在进行,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投保、投资方式。

“低碳”保险产品整装待发

中国平安集团近日宣布,将响应政府节能减排号召,于近期启动“低碳100行动计划”,推出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以自身的低碳运营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这100项低碳计划涵盖平安集团保险、银行和投资三大业务,包括保险领域的环境污染责任险、车险费率与环保指标联动的绿色车险、针对气候恶劣地区的小额保险,银行领域的绿色信贷及相关中间业务,投资领域的投资环保产业、证券辅导上市的环保审查以及成立绿色产业投资基金。

以环保产品为例,2008年,平安作为首家中资保险公司推出平安环境污染责任险,该险种承保被保险人在被保险场所的区域内从事保单载明的业务时,因突发意外事故导致污染损害而造成的第三者损失,保险周期以一年为单位。据了解,2009年该款保险保费收入约500万元。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一项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能够较为有效地应对环境污染问题的绿色保险。国际经验证明,一个有效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能够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无独有偶,去年11月,天平保险也开始尝试开发环保型车险产品,例如根据行车里程和区域设计产品,给予行车里程少、行车区域固定的客户以更多的保费优惠,意在鼓励多乘公交,引导客户绿色出行等。

“低碳”行动正在进行

在无纸化作业中,低碳理念也无处不在。平安集团通过办公和作业的无纸化,每年可在核保、核赔和保全等环节节约用纸逾两亿张,约合8.72吨;同时,通过使用低能耗IT设备与高效能制冷设备,采用虚拟化技术,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了整体能耗,并减少了碳排放。同时,电子保单、电子投保书、电子函件及电子保全等业务的推广,也大量节约了在销售和服务各环节的纸张消耗。以平安寿险的电子函件为例,2009年45万个电子函件用户共减少发送纸质函件100万封。

作为国内惟一一家专业车险公司,天平保险的电话车险是绿色发展模式的重要布局,客户足不出户,在网上便可获得产品报价、在线投保及支付保费等。这些举措均是为了减少中间环节,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和资源,以降低碳排放量。

险资提前布局“低碳股”

除了在保险产品方面做好准备,保险资金还开始提前布局低碳经济概念股。

篇8

[论文摘要]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就有较多人力资源专家和企业培训人员从事培训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培训无论对公司,还是对个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企业而言,培训实质上是一种系统化的智力投资,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培训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培训有利于企业加强自身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培训能够提高企业自身改革和创新的能力;培训是企业吸引人才、培育人才和保留人才的重要手段。对个人而言,培训是员工本文从员工培训的概念着手,分析了员工培训需求,探讨了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价方法设计,优化设计了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价的流程,得出了企业员工培训改进策略,总结了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价设计影响因素,运用科学的设计方案,有效为企业员工培训提供理论依据。

一、员工培训的概念

培训是企业有计划地实施有助于提高员工学习与工作相关能力的活动。这些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或对工作绩效起关键作用的行为。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则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和发展的需要,为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和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及政治理论、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常识等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教育与训练活动,从而使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价值观念等有所改变,使他们在现在或将来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表现达到组织的要求,并发挥最大的潜力以提高工作绩效。伴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和发展,人们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局限性总要受到实际工作的挑战,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往往难以有效地扮演好各自的职业角色。为保证自己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人力资源的优势,提高经营管理效益,就必须对本企业员工进行培训。

二、员工培训需求分析

在企业培训的过程中,培训需求分析是设计培训项目、建立评估模型的基础。培训研究表明,企业组织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需求分析:组织、工作任务和个人。

从组织角度进行培训需求分析,通常可以了解实现企业目标需要的技能、企业人力资源的供需情况、竞争对手等情况。

从工作任务的角度入手,需要确定哪些是重要任务,哪些是属于在培训过程中必须加以强调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

工作分析时,调查者必须了解做好一项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知识一般可分为两大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实的信息:程序性知识指有关技能和解决问题过程方面的知识。技能则指正确自如地做好工作的能力,实际是一种心理能力,在企业实践过程中,主要与工作绩效标准有关。能力是指做好工作所必需的认知能力。能力的形成是以知识为基础的。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分析人员如果已经了解到做好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了解到工作中包含哪些主要任务,那么就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寻求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据此进行培训项目的设计。在实际情况中,找寻任务要求和履行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的对应关系显得特别有意义。

如果从个人角度来进行需求评估的话,分析人员应该关注以下两个问题:企业中谁需要培训?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培训?企业中的绩效评估实践及反馈机制能够帮助分析人员了解企业中的哪些员工需要接受培训,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另外还可以从研究员工的学习动机的角度来了解培训需求。调查培训需求时可以采用的方法很多,如观察法、调查问卷法、面谈法、阅读技术手册和记录、访问专门项目专家等。由于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少公司借鉴竞争对手的培训模式来制定适合自己工作发展的培训类型。

三、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价的流程优化设计

(一)整理学员出勤情况(成绩资料建档)

统计出席人员及原因,分析参加者的成绩并通知其主管,对完成课程的学员建立资料档。

(二)分析课程评估表

对讲师及学员的评估意见加以分析,一方面给予讲师回馈建议,另一方面作为课程设计的改进参考。

(三)撰写课程实施报告

对于课程的规划、执行方面所发生的状况,进行整合性的分析与检讨,提出综合报告。

(四)训练后访查学员

在训练结束后二周内,抽样访查参加学员,追踪其对参加训练的印象及可应用程度。

(五)应用跟踪

在训练后一周内,整理出课程精华摘要,通知各学员的直属主管,以利于主管对学员受训后的应用跟踪。

(六)召开课程检讨会议

针对课程规划、执行及追踪相关人员的意见统计做全盘检讨,以利于行动展开及往后改善。

四、企业员工培训改进策略

企业员工培训改进,就是对培训工作进行追踪、总结和改进。培训改进的流程如下:

(一)追踪训练后的行动计划

对训练时学员所承诺的行动计划,于事后追踪其执行成效,并给予协助及回馈。

(二)追踪配合单位改善行动

对训练时学员提出改善建议及要求相关单位配合的行动计划,加以追踪并掌握状况,将有助于管理改善。

(三)抽样访查直属主管

以抽样方式访查主管的看法与积极性建议,有助于提升训练质量。

(四)对高阶主管的建言

根据参与训练学员的态度及意见,对上级单位做出改善建言。

(五)研讨资料的整理

对研讨资料进行有效整理,并扩大流传范围,或作为自我学习教材,将便于训练效果延伸。

五、企业员工培训方案评价设计影响因素

培训的成效评估和反馈是不容忽视的。培训的成效评估一方面是对学习效果的检验,另一方面是对培训工作的总结。选择什么样的设计取决于几种因素。在大多数情况下,决定恰当设计的因素之一是,能不能得到评价人力资源开发培训结果的合适的数据。因素之二是对工作环境的现实考虑。评价设计越复杂,实施评价的成本就越高(有效性就越大)。另外,还要考虑对照组的获得、随机抽样的难易程度、消除学习之外的其它因素的影响等。如果设计不够理想,那么人力资源开发的专业人士在做出选择时要掌握好如何平衡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熊超群,企业员工选用、培育与考核实务,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年 4月第 1版

[2]郭京生、张立兴,人员培训实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第1 版

篇9

规划工作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需要认真把握以下几个角度:

一是从审时度势的角度,注重把握学校自身发展的形势和机遇。在制订建设计划中,我校用较大篇幅进行发展背景分析,力求把握形势和机遇,以确定学校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事实证明,形势的分析和把握,对学校制订建设计划的准确性和可行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注重形成自身的学校文化和办学思想。学校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此,在建设规划中,我们较多地渗透多年来逐步形成的学校文化和办学思想,其目的是保持学校的鲜明特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两年后,我校在传承和发展学校文化及办学思想的过程中,将总结形成学校文化和办学思想的新内涵。在建设规划制定、实施和总结过程中,注意积淀这种思想和文化,对学校现在和未来的影响是极大的。

三是从量化质化的角度,注重目标管理的实绩实效。制定建设目标和年度目标以及各部门行动计划时,注意量化和质化,并按部门、系部分解目标工作责任和任务。学校行动计划主要涉及要素为:具体项目任务(含量化标准),可行性(含投入核算和经费支出),确定完成时限,负责人和分管人,检查方式,评估方式等。我们在项目建设规划方案的预设目标中,描述办学规模、综合实力、办学形式、专业建设、课程改革、质量要求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内容,都采用了具体的数字和指标。根据目标,学校按年度制订行动计划,确定具体工作目标及实施计划,并将目标任务按四个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和两个特色项目目标,具体分解到部门及相关责任人。在年度和总结性自我评估时,我们较多地引用量化的数字和质化的描述性语言。采用具体化描述,既能解决执行操作问题,又能解决总结评估问题,规划的效果效益也就比较显著。

四是从教育和市场规律结合的角度,注重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示范性学校是个相对概念,各类学校都能办成具有自身特点的示范性典型。职业学校目前发展的决定因素,是要立足效益和质量,规模、结构、效益、质量之间协调发展,这是职业学校制定发展战略目标时必须坚持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学校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特别要研究教育与经济如何结合并寻找其中的结合点,这就要求学校必须由单纯的行政管理型转为经营管理型。在实践中就要用市场的观点审视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问题,用市场分析的方法解释教育问题,将经济智慧、价值规律与教育规律有机结合。

五是从区分主要和次要矛盾的角度,将学校规划重心放在学校所需的优先发展项目上。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不可能一下子完成所有的事情,如只是忙于繁杂事务,找不到方向,使学校工作老是处于应付和低水平重复的状态,显然会降低学校管理的效率。在规划和实施过程中,经常检查学校当前状况,主要目的是了解学校的优势和劣势,确定学校的优先发展项目,明确学校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方向。

篇10

关键词:行动研究;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060-01

行动研究基于20世纪4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的团体动力学理论。上世纪50年代,哥伦比亚大学Corney.S等人第一次系统地将行动研究定义到教育领域。70年代以后,这一理论得到了Elliott和Kemmis等学者的支持、充实、修正和完善。目前,行动研究方法已在包括中国在内得全球教育领域得到推广和应用。

1 行动研究的概念和内涵

教学行动研究就是"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的结合?指教师对自己课堂中的教学现象进行考察和研究,并从中获取知识、改进教学质量的一种探索性活动。

行动研究与传统教育研究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不仅要对教学本身进行描述,提出新的问题,还要通过实施行动方案,力求改进教学实践?行动研究的参与者与研究对象是统一的,即由教学实践的主体――"教师"承担自我反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研究的对象是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直接改进教学?

2 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及应用

2.1 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

行动研究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几个步骤。其核心是自我反思的螺旋式行进过程。王蔷进一步把行动研究过程具体化: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调查研究――重新确认问题――制定行动计划――实施计划-在实施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观察、收集数据-分析、反思与评价效果-撰写研究报告。

2.2 行动研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依据行动研究内涵的理解,笔者对"英语阅读"教学难题做了以下研究:

(1)发现问题:经过2周的观察,发现学生阅读效率较低。对于引导性问题学生反映不积极;阅读时大部分同学出声朗读,个别同学虽默读,但速度较慢;遇到生词大部分同学采用手机查阅;涉及细节问题大部分同学通过小组讨论进行,答案正确率较高,但耗费时间较长。

(2)提出假设: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及学情研究对以上问题提出假设。

①学生词汇储备少,文章生词较多;

②阅读时存在焦虑心理;

③注意力不集中;

④掌握背景知识匮乏;

⑤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讲授。

(3)重新确认问题:为验证假设,笔者对本班56名同学做了关于"英语阅读能力"的调查问卷,从问卷情况看:

①学生词汇量小、背景知识了解较少,其中90%的学生认为词汇量不够是最大的阅读障碍;

②过分依赖小组合作,有滥竽充数的现象。当出现较多生词和长难句时仅有20%的学生感到焦虑,其余学生表示会通过同学帮忙或查阅书籍、词典的方式解决问题,很少向老师寻求帮助或指导;

③缺乏阅读策略,70%的学生表示有时或很少能够避免回读、出声朗读、用手指读等现象;

④70%的学生读缺乏阅读兴趣,学习动力不足,相比阅读,学生对观赏电影、视频节目更感兴趣;

⑤80%的学生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但几乎所有人都不会独立总结阅读方法和经验;

(4)制定行动计划:

①教师介绍单词记忆法(词根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等)拓展学生的词汇量。如在讲到revitalize时,向学生介绍re-这一前缀作为again的意思,并举例refresh, react等单词要求学生通过词根来拓展词汇;

②优化组内合作,组长、发言人、纪律协调员等轮流担当,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避免滥竽充数的现象;

③阅读时教师介绍有效的阅读策略,并及时纠正阅读习惯,如:回读、出声朗读、指读等,训练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④教师补充相关背景知识,例如在"如何做自我介绍"这一单元时,教师可结合实际,补充各工种的英文表达;也可通过案例引入或播放视频的方法,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及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⑤用关键词法引导学生总结与归纳阅读方法。

(5)实施计划:

本学期内积极践行以上计划,期中时,再对学生进行问卷和采访调查,及

时调整计划。

(6)观察、数据收集:

①问卷调查、采访;②学生日志;③教学日志;④课堂活动观察;⑤小组活动录音;⑥学生阅读水平测试。

(7)分析、反思与评价效果:

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学习主动性大大提升,通过优化组内分工,合作探索学习的效果明显,滥竽充数的现象有所减少,阅读能力有所提升。但是,对于小部分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在合作学习中锻炼的机会较少,在基础知识识记及学习策略掌握上仍需要一些指导和帮助。

3 行动研究的意义

"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教学行动研究是一种较为科学的研究方法,也是提高英语教师素质和水平的重要途径,它为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了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的平台。

4 结语

"行动研究"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研究法在职业英语教育中亟需推广和试行,这不仅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我们要看到"行动研究"的光明前途,看到它的重要意义。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夯实理论基础;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观察力,在教学实践中善于观察和积累问题,并积极主动地发现与深入分析问题。着眼于解决英语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立志成为专家型、研究性教师。

参考文献

[1] Hadley,G.2007.Action Research in Action[M].Beijing:People's Education Press.

[2] 丁后银.2009."问题为本的学习"与"行动研究"的整合[J].外语与外语教学,(3):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