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市场现状范文

时间:2024-01-25 17:54: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光伏市场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光伏市场现状

篇1

【关键词】技术创新 因果关系 光伏产业

一、引言

目前,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越来越快,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巨大,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的技术、环境和市场等不确定性因素,低水平的发展将导致更少的光伏投资,这将延迟光伏技术的进步以及降低成本。一旦出现这个恶性循环,许多私人公司可能会退出光伏产业。此外,可再生能源政策激励措施,如健康和直接在一些国家的补贴,将进一步降低,鼓励私人公司进入循环。如果不考虑这些风险,政府和私人公司可能会造成更大大的PV投资损失。因此,考虑的关键因素和风险包括成本,研发投资,政策,应该分析光伏技术影响因素,为更准确地做出更好的R&D投资提供决策技术。

二、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规模经济特征

规模经济是指随着规模的扩大带来经济效益的增加,通过生产要素的集中程度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其优越性在于:由于产量规模的增加,随着产量的增加,导致企业成本的下降,然而规模经济追求的是最佳经济效益,而不是简单地追求产量规模的扩大;规模经济可以通过加大研发支出,提高技术水平,提升产能的同时提高产品品质。

2015年,全球M件产量大概是60GWp,而我国组件全年产量超过43GW,同比增长20.8%,产能利用率分化趋势明显,晶硅电池仍为主流,大多数企业盈利据统计显示:我国排名前11名的光伏组件厂家均为晶桂电池组件,其产量为26.5GWP的组件,占全国产量的61.6%,PV产业的规模化经济已经形成。

2015年,我国多晶硅产量约16.9万吨,同比大幅增长25%,比2013年增长了约一倍。2015年季度产量逐步提高,一季度产量3.7万吨,二季度产量4.1万吨,三季度产量4.3万吨,四季度产量4.8万吨。单就总产量和总产能而言,2015年国内全年多晶硅产能利用率达到90.9%,其中第四季度产能利用率超过100%。预计未来几年内,随着我国光伏组件产量持续增加,中国光伏市场将会成为世界光伏市场的主体。

三、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干中学特征

干中学,是指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随着生产经验的增加,获得到的知识技能,知识积累的外部性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外溢。近几年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快速,光伏产业链和产量不断发展和完善,但是,与国际光伏产业发展相比,目前我国光伏产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产业的发展一直受到技术和市场的阻碍。

2013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已占到全球总产量的40%,成为名副其实的光伏产品制造第一大国。由于政府的扶持及企业对研发投入的加大,使技术水平大大提升,专利申请也大幅增加,2014年的专利申请数相较是2000年申请数的23倍,这些研发使光伏发电成本大大减低。

四、我国光伏产业技术因果关系图

如前所述,通过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因果关系图,阐释了我国光伏的产业技术评估内外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在系统动力学模型中,系统的状态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因此在研究光伏发电产业系统动力学模型中,需假设其系统状态改变不少随机,而是连续性的趋势变化,是其他变量的因果循环关系导致的。

专注于光伏技术评价,本文建立明显的因果关系图,如图3-1所示。环境因素,包括CO2(二氧化碳)的排放,补贴,税收优惠,政策确定。由于在单位发电成本的差异决定着全国总能耗的比例,进而改变其大小和能源增长率。宏观经济学经济变量是受到这些变化的影响,从而导致不断变化,R&D投资与政府支持的更新,累积研发投资作为光伏的技术评估的一个内生变量。累计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支持。内部变量与外部变量通过反馈回路如图3-1所示。传统的方法不考虑这些因素,因此高估或低估的技术价值观,本文的方法减少这种偏见。

五、小结

本文在可再生能源相关学术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政策讨论等研究基础上,选择我国光伏产业作为研究的对象,考虑我国光伏产业技术创新不确定影响,应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构建出光伏产业因果关系图。通过我国光伏产业的技术特征描述。可以通过专业的因果关系图清晰的分析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与光伏发电产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其关系循环将为今后我国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及实施提供有力的政策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Kouvaritakis N,Soria A,Isoard S.Modelling energy technology dynamics:meth odology for adaptive expectations models with learning by doing and learning by searching.Int J Global Energy Issues 2000;14(1e4):104-105.

[2]Cody G,Tiedje T.A learning curve approach to projecting cost and performance in thin film photovoltaics[J].Record of Photovoltaic Specialists Conference,1996:1521-1524.

[3]HarmonC.Experience CurvesofPhotovoltaic Technology.http://iiasa.ac.at

[4]Isoard S,Soria A.Technical change dynamics: evidence from the emerging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ies[J].Energy Economics,2011,23(6):619-636.

篇2

瑞士嘉盛莱宝银行可持续投资总监MatthiasFawer表示:“除了2011年年初极短的时间之外,2011年对光伏产业几乎就是毁灭性的一年。大家都希望光伏行业能有一个大繁荣、大发展,但这个希望在2011年4月底就被彻底扑灭了。此后的一切事情都在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相比2010年新增光伏装机量170%的增长速度,2011年绝对称不上成功的一年。2011年新增装机量预计为23.8GW,较2010年的17.7GW增长34%。但是,2012年可能不会再出现这么快的增速。预计2012年新增光伏装机大约为25GW。

除此之外,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光伏市场状况也是导致2012年光伏市场需求疲软、投资大幅萎缩的主要原因。2012年1月,德国削减上网电价补贴,美国现金补贴计划也将于2012年12月31日到期,澳大利亚和中国台湾地区的补贴削减都将影响2012年的光伏市场状况,而受欧债危机和财政紧缩措施的双重影响,意大利和希腊的光伏补贴将出现大幅削减……对此,业内专家分析指出,新兴光伏市场和对太阳能的其他应用将保证新增光伏装机量到2015年维持18%的年增长率。

难题(1)市场转移

光伏产业2012年面临的第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市场的多元化问题。据悉,尽管中东、北美、亚洲等国家的光伏产业刚刚兴起,但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光伏市场的地位在2012年将变得愈发重要。研究机构PVResearch分析师SamWilkinson表示,2012年欧洲光伏市场预计只增长6%,但这种剧烈下滑将被全球43%的增长率抵消。由此可认为,光伏市场转移也将有助于全球市场的整体增长,目前光伏市场转移已对印度、中国等国的需求产生有效影响,此外,大型太阳能光伏企业也有望扩大在欧洲、亚洲和美国三个主要市场的经营活动。对此,瑞士嘉盛莱宝银行可持续投资总监MatthiasFawer表示:“2012年,光伏产业在市场转换和增长方面将出现巨大变化。从绝对数字上看,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等老牌市场依然非常重要,但是美国、中国及印度等新兴市场的作用也不可小视。

与很多竞争对手一样,美国第一大太阳能公司――FirstSolar近日也宣布,FirstSolar将不断开拓市场多元化发展模式,以后也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这些新兴市场培养上。FirstSolar首席执行官MikeAhearn表示:“从2012年开始,我们将把收益来源从补贴向可持续市场转变。我们的目标市场就是那些在宏观层面上持续增长、但在微观层面发展不完善的市场。”

尽管光伏市场的中心会远离欧洲,但欧洲大陆内部也将发生一系列变化。在占据了数年全球最大光伏安装量的宝座后,2012年德国将首次被意大利赶超。因为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意大利安装了6.9GW的光伏系统,位居世界第一。而德国则以5.9GW的安装量紧随其后,美国以2.7GW的安装量位居第三,其后分别是安装了1.7GW中国和分别安装了1.3GW和963MW的日本和法国。由此可见,意大利在新任总理MarioMonti的领导下,在光伏产业发展上,丝毫没有“放慢步伐”的表现。

难题(2)企业兴衰

从业内企业的视角观察,2011年光伏市场状况对行业巨头也造成了不利影响。包括Solyndra、EvergreenSoiar、BeaconPower和SpectraWatt在内的不少美国太阳能巨头纷纷宣告破产。最近,德国的太阳能巨头SolarMillennium、solon也分别向政府提交了破产申请。而诸如SolarWorld、PVCrystalox、Day4Energy、SunLink、Conergy和REC等美国知名光伏企业也相继宣布减产裁员。

瑞士嘉盛莱宝银行表示:“鉴于目前光伏产能超额过剩,越来越多的企业注定要面临倒闭。目前在这条产业链上存在的硅片企业约有250家,太阳能电池制造商约有250家,而光伏组件制造商竟然超过了400家。”因此,对于大型光伏企业来说,2012年将是丰收的一年。中国的尚德电力、天合光能、英利绿色能源,美国的FirstSolar、SunPower,德国的SolarWorld也将从中脱颖而出。

但与此同时,那些“小型”、“没有竞争力”和“缺乏资本”的光伏企业最终会被淘汰出局。其中,具备“微弱竞争优势”的中小型企业面临的风险最大。著名光伏市场研究机构――Solarbuzz总裁CraigStevens表示:“尽管2012年年初众多企业的主要策略是占据市场份额,但是它们当务之急要做的,则是改善财务生存能力,否则这些企业将面临着被主要市场淘汰出局的危险。”

难题(3)贸易战

尚德电力首席商务官AndrewBeebe表示,2012年大型太阳能企业的战略取决于德国SolarWorld的贸易诉讼案件的结果。“全球太阳能贸易战将增加硅料、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等太阳能产品的价格。”

虽然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6票对0票的结果认定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对美相关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但对德国SolarWorld及其他美国光伏企业来说,这个结果只不过是个“小小的胜利”。由此可见,太阳能贸易战目前已经波及到了全球范围,很多光伏公司和业内人士也对此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近日,印度表示拟对美国和中国的太阳能产品发起调查;中国也已经宣布将对美国可再生能源出口展开调查……究竟哪个国家可以一统光伏产业的天下,目前尚是个未知数。

难题(4)产能过剩

对很多光伏企业来说,产能过剩现象也是制约企业自身发展的一大瓶颈。瑞士嘉盛莱宝银行可持续投资总监MatthiasFawer认为:“对很多太阳能企业来说,2012年将是验明正身的一年。其中最大的压力来自产能过剩。”

著名光伏市场研究机构――Solarbuzz预计,同时,2012年对众多光伏企业来说也将是极具挑战的一年。“制造商准备将太阳能电池的产能提高50%,而终端市场需求的增速至今还未达到25%。由此得出,大量的产能过剩将导致众多太阳能光伏企业被迫停产,而太阳能电池和光伏组件制造商也不得不申请破产。数据显示,2010年美国光伏企业Hemlock所占市场份额比重为22.4%,是当之无愧的“全球多晶硅之王”;德国瓦克化学(WackerChemie)紧跟其后,占据了19.8%的市场份额;第三名为韩国OCI,占据了8.9%的市场份额;第四名为中国保利协鑫,占据了8.7%的市场份额。以上四家企业共占据了世界光伏市场60%的份额。对此,瑞士嘉盛莱宝银行预计此四家企业2012年将继续将市场占有率提高至70%。此外,鉴于目前太阳能市场的产能过剩现状,此四家光伏企业也不会面临销售困难,相反,它们可以利用自身的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等诸多优势为自己打开销路。

美国光伏企业――FirstSolar总裁Ahearn表示,多晶硅光伏组件产业在尚未进入贸易壁垒之前就融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拼,将给自身施加更多的压力。而光伏市场的供过于求以及处于游离状态的低价也预示着,2012年必将出现光伏企业大整合的现象。只有对新兴市场定位合理的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光伏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难题(5)价格之争

光伏市场供过于求的现状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光伏产品价格的迅速下降。

篇3

【关键词】呈贡新区;太阳能;光伏产品

0 绪论

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资源。太阳能利用主要包括两大重点:一是,太阳能热利用,即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如太阳能热水、供暖和制冷等;二是,太阳能光利用,即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主要是太阳能光伏发电。近年来,国内光伏产业发展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有效拉动了国内市场的光伏应用需求,由此带动了光伏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及应用[1]。光伏产品主要用于三大方面:一是,为无电场合提供电源,以及微波中继电源、通讯电源等,另外还包括一些移动电源和备用电源。二是,太阳能日用电子产品,如各类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路灯和太阳能草坪灯等。三是,并网发电,这在发达国家已经大面积推广实施。

云南地处高原,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大部分地区处于太阳能较丰富区域,对光伏产品的应用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不但在原料、能源、生产设备和技术上占有优势,市场空间也有相当优势。呈贡新区作为昆明重点建设的现代新城,其低碳城市建设的绿色发展理念为光伏产品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因此,呈贡新区光伏产品的应用前景研究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1 光伏产品国内外应用分析

1.1 光伏产品

光伏就是光生伏特的简称,简单来说就是光转变为电的一种现象,即利用光伏效应,使太阳光照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光伏产品就是通过太阳能硅光电池来发电的应用产品,也可以这么说,只要是配备了太阳能电池作为发电系统的产品,都可以统称为光伏产品。

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2]。太阳能光伏产品的应用领域和范围很广,涉及的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1)用户太阳能电源,(2)交通领域,(3)通讯/通信领域,(4)石油、海洋、气象领域,(5)家庭灯具电源,(6)光伏电站,(7)太阳能建筑,(8)其他领域,如卫星、航天器、空间太阳能电站等。

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称为光伏产业,包括高纯多晶硅原材料生产、太阳能电池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相关生产设备的制造等

1.2 光伏产品国外应用现状

目前全世界共有上百个国家投入普及太阳能光伏产品应用的热潮中,大规模研制太阳能电池,并积极开发使用效率更高的太阳能光伏产品。欧洲占全球光伏发电应用市场份额的80%,其中以德国和意大利最为突出。国外光伏产品应用现状以德国为例。

德国光伏产品的应用主要为屋顶光伏发电系统,而地面光伏电站和光伏建筑一体化占的份额比较少。德国政府提出的“10万屋顶计划”从根本上反映出德国光伏产品的应用领域主要在屋顶光伏发电系统。但是,在光伏发电成本还不具备与传统能源竞争优势的情况下,光伏发电和光伏产品的应用还需要政府的财政支持。德国政府通过调整光伏发电补贴政策来实现对光伏发电总量的控制。此前,德国宣布在2022年前停止全部17座核电站。按照德国2010年600TWh电力消费、其中23%为核电进行计算,核电全部停止需要大约150GW的新能源装机,其中光伏发电将占据较大的比重。

屋顶光伏发电系统不占用土地面积,适合在建筑物集中的城市和地区推广应用,可以减少建筑物的用电量从而缓解电网的压力。随着太阳能光伏玻璃幕墙等一系列能与建筑完美结合的光伏产品的不断完善,光伏建筑一体化也拥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3]。

1.3 光伏产品国内应用现状

中国光伏产业起步较国外晚。目前,中国光伏发电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对光伏产品的应用也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是,中国的光伏制造业却飞速发展,已成为世界主要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国。2010年,中国太阳能电池的产量占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的1/2。因此,中国光伏产品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远远滞后于光伏制造业。这也给国人敲了一个警钟,必须转变光伏产业的发展模式,加强光伏产品的应用研究。

从产业布局上看,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已形成一定的聚集态势,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中西部地区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太阳能电池产业集群。然而长久以来,中国光伏产业面临核心技术和光伏产品需求“两头在外”的困境。一方面,中国太阳能行业使用的高纯度硅材料绝大多数依赖进口;另一方面,中国生产的光伏产品大部分出口国外。

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光伏产品应用市场潜力非常大。一方面,中国国土资源辽阔,年平均太阳辐射强,年日照时数大部分在2000h以上。另一方面,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当有限,“雾霾中国”就足已警示国人重视环境保护和对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因此,更有必要推广和使用光伏产品。

近年来,伴随“太阳能屋顶”和“金太阳”工程等国家扶持政策的出台,以及《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的调整,将引导中国光伏市场由生产型转向消费型,通过扩大内需来带动中国光伏产品在国民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随着中国无电地区和用户的逐年减少,光伏产品也开始逐步从户用光伏产品转向公用光伏产品,如太阳能路灯,太阳能道路交通指示灯等。与此同时,中国并网发电示范工程开始有了较快发展。

篇4

关键词 太阳能光伏 政策扶植 制度保障

中图分类号:TM914.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民营资本在光伏产业中的发展困境

能源问题制约着一国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光伏发电因其清洁、便利、高效、安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新兴产业。在技术进步和政策法规的驱动下,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也得到了巨大发展,民营资本纷纷涌入该领域,但由于缺乏先进的技术和充分的经济实力,同时存在较多的环境、市场和政策等方面的问题,民营资本在该领域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

(一)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程度低。

虽然我国已加大了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力度,但光伏发电的应用比例仍十分低,据统计,到2011年底,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装机达214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436万千瓦、地热能发电装机2.42万千瓦,海洋能发电装机0.6万千瓦。这些清洁能源的发电形式在电力结构中的比重几乎可以被忽略不计。截至2011年底,包括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及生物质能等主要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电力总装机的比重仅为27.5%,同比增长0.9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清洁能源在我国“十二五”开局阶段的发展形势并不容乐观。截至2011年底,国内各主体清洁能源发电的基本情况为:常规水电装机达2.3亿千瓦,核电装机达1257万千瓦,风电并网装机4505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比重分别为21.8%、1.19%和4.27%。由此可见,清洁能源在我国的应用程度尚属于起步阶段,而太阳能光伏发电所占的比例则更是少之又少。

(二)“两头在外”的市场格局。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也成为了全球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但大多数处于末端的“电池片生产”和“组件封装”环节,多晶硅的生产十分落后,长期来看,我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形成了“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即技术和原材料、销售和市场在国外,加工制造在国内,进而形成了对全球产业链的“依附性发展”格局。与此同时,随着欧盟国家对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逐步减弱,国外市场的利润不断减少,美国等国家开始对我国的光伏产品加大“双反”力度。2012年3月和5月,美国商务部宣布了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双反调查初裁结果: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2.9%至4.73%的反补贴税;对中国光伏电池及组件征收高达31.14%至249.96%的反倾销税。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新能源行业被征收的最高关税,中国企业将被彻底关在美国市场的大门之外,国内光伏企业面临着新一轮的关闭潮。可见,我国的光伏产品在销路上可谓“内忧外患”,光伏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三)产业技术提升缓慢。

技术研发方面,目前国内的光伏电池生产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光伏电池平均能耗已降到2.5kW·h/Wp左右,多晶硅电池平均转化率已接近17%,单晶硅电池平均转化率接近19%,个别企业的多晶硅电池转化率已达到18.5%甚至更高 ;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国家生产技术标准体系还十分不完善,很长一段时间内,指导生产的将是各企业制定的企业标准,但业界仍在不断努力,如公布并实施了光伏电站并网技术标准GB/Z19964—2005《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此外,我国光伏产业的专利申请保护工作也还处于起步阶段,核心专利大部分是国外企业来华申请的,在少数属于我国的专利中,专利权人为光伏企业的只占很少一部分,其他大都是由个人或科研院进行申请的。

(四)能源布局的国家垄断性明显。

在电力领域,目前我国的能源布局基本上是国家垄断的局面。由于民营光伏项目的发展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国有企业的利益,传统电网对光伏产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制约作用,导致民营企业的项目推进慢,并网、上网难等。虽然近几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上网电价补贴、民营企业准入制度等政策支持,但现实情况却并不近如人意,能源垄断的格局还是严重缩小了光伏企业的发展空间,降低了民间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二、民营资本遭遇发展困境的原因

(一)化石能源的市场占有率居高不下。

在我国,清洁能源刚起步,不可能在短期内动摇传统能源的主导地位,在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水电、核电、风电等新能源所占比重仅为8.9%,而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导的化石能源则占了90%的份额,其中煤炭的比重更是高达68.7%。由此可见,光伏产业发展的最大阻力是化石能源的市场高占有率。化石能源对清洁能源尤其是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影响还表现在,太阳能市场内需不足,进而导致光伏产业的发展受限。虽然我国现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但受化石能源的影响,我国太阳能市场发展仍十分缓慢。与此同时,我国约九成以上靠消耗能源和资源制造的太阳能电池主要应用于出口,而国内需求非常有限,我国光伏产业的现状可以说是有产业无市场 。

(二)技术相对落后。

由于太阳能光伏技术整体水平不高,核心技术多依赖于国外,而且我国至今尚无法自主生产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核心材料——高纯度多晶硅,只能依靠高价进口,导致了我国光伏产业的成本居高不下,超过70%利用太阳能的产品只能出口到国外,这种产业链发展的“依附性”状况,使得生产的成品出口价格受制于国外,国内企业则仅负责了产业链中高污染、高耗能的末端生产环节,这也成为民营资本在光伏产业发展遭遇困境的原因之一。

(三)政策扶植不够与法律制度不完善。

与德国、意大利、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政府对光伏产业的政策激励十分不足,对屋顶计划的扶持力度也大大不够。政府补贴制度不明确,企业是否能拿到国家补贴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种政府执行的不确定性关系到投资成本的高低,进而降低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同时,国家立法的滞后性导致了以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为产品的民营资本企业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可谓是“无法可依”,从而使其不能顺畅地发展。特别是完善的市场保障制度、激励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导致太阳能市场无法有秩序地运行,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无法得到很好的保护。

(四)科研创新能力不强。

光伏产业是一个资本、技术密集度都较高的产业,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对于产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光伏产业创新能力不强,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又少,除少数企业外,产品的总体质量远远不如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科研方面,相关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往往偏重于新型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研究,而忽视了对常规工艺的研发,导致科研经费严重不足。人才方面则主要依靠老企业的退休技术人员、研究所的少量科研人员等开展技术研发工作,能适应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十分少。

(五)国企民企区别对待。

在太阳能光伏产业,我国的民营企业面临着与国企相比不公平的待遇。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企业融资方面。目前太阳能光伏民营资本融资现状是以内源融资为主,银行借贷、融资租赁、股权融资等外援融资为辅,上市民营资本在股权融资方面也投入了相当大的力度。

从内源融资来看,由于太阳能光伏民营资本在自我积累分配中常常留利不足,自我积累意识差,太阳能产业在成本的计算方式上没有将传统能源火力发电的成本和设备的折旧成本纳入其中,且折旧费过低,导致无法满足企业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需要。从而导致自有资金来源有限,难以支撑企业的快速发展。另外,太阳能光伏产业脱离政府补贴的趋势日趋明显,依靠自身发展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但在短期内有限的自由资金及现有的政府补贴制度的禁锢使得资金短缺问题十分容易产生。从外源融资来看,太阳能光伏产业通过银行借贷、融资租赁、股权融资即资本市场公开融资和私募融资等渠道获得资金,但目前这些渠道并不畅通。直接融资方面,绝大多数太阳能光伏民营资本难以承受股票发行的成本费用,而过分追求规模管理更是导致企业债券融资方面比重不足。间接融资方面,民营资本自身负债率高导致了银行借贷中贷款十分困难,银行对民营资本的贷款多采取抵押或担保的方式,这不仅手续繁杂,而且为寻求担保或抵押还要承担如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等相关的费用。有鉴于此,很多太阳能光伏民营资本选择了以民间借贷的方式进行融资,从而导致了民营资本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三、光伏产业民营资本发展的制度创新

首先,政府应加速制定相关法律,及时将现有的扶持政策上升到法律层面,及时修订光伏产业配套的法律法规。政府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调整能源结构,在政策上给予支持,鼓励开发利用太阳能。让民营企业参与到新能源竞争中,经审批的民企应与国企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国家也应提供相同的政策支持。此外,政府应构建统一的政策体系,各部门立法应一致、连贯。各级政府应根据发展规划的要求和资源的区域特点,制定产业发展政策。企业也应根据本区域的特点及政策,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规划。

其次,要制定有效的产业发展政策,提高生产者、投资者的积极性。在产业发展的初始阶段,政府还应关注消费市场的培育,保证供给方的投资回报,引导消费市场做出选择。政府应将市场能解决的问题“放权”给市场,使其在市场中达到竞争的“最效率”,在市场失灵时才介入。应对民营资本投资者进行补贴,加大消费环节的补贴力度,加速消费市场的形成,进而激励投资者技术革新、扩大生产规模,但补贴政策应有一定的标准,对产品质量不高、在低端生产环节盲目扩张的企业,不予补贴。

再次,国家要以税收或其他方式将传统能源的价格加持,使其成本提高、市场需求减少,降低市场占有率。应按不同的类型对民营资本制定价格政策,要求地方电网以最优价格将其并入,使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吸引更多消费者,以解投资者的后顾之忧。对生产企业和民营投资者提供税收优惠,也是我国目前较为主要的经济激励手段,政府应制定强制性税收制度,主要征收对象是消费主体,引导消费市场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太阳能产品的使用比例。

最后,政府要简化项目的审批程序,由发改委制定审批标准,统一进行审批,还应适当放宽对地方光伏发电项目的审批,并将清洁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的审批权下放到省级财政部门,加速项目启动,进而降低运作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让民营企业有良好的投资预期,吸引更多人才、技术、资本投入到光伏产业。

我国光伏产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但民营资本的规模化仍面临着成本、人才、装备、技术、政策及相关体制等问题,要保障我国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使民营资本在清洁能源产业突破发展瓶颈,必须通过制度创新为其发展创造条件,政府为此付出的努力可以有效治理传统能源带来的环境污染,也可以借助对民间资本的融资发展清洁能源,调整我国的能源结构。

(作者:华东政法大学2011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能源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尚德公司 光伏 现状 对策

近年来,太阳能发电由于具有充分的清洁性、资源的广泛性、长寿命以及较少的维护性等优点,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光伏产业成为继IT、微电子产业之后,国际上又一爆炸式发展的行业。据OFweek行业研究中心的数据,截至2011年底,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达到67.4GW,成为仅次于风电能和生物质能的第三大可再生能源。光伏产业的兴起带动了国内发展,截止2012年,我国已经有467家从事光伏硅材料提炼、硅片生产、电池片生产以及组件封装的企业。作为国内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商,无锡尚德公司已走在世界光伏产业的前列,并成为首个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2008年以来,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等原因,这种蓬勃发展的势头有所减弱。在此背景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尚德,研究其从繁荣到衰弱,到如今的破产重组的短短10多年历程,对于我国其他光伏企业以及整个光伏产业有更为微观的借鉴和启示,从而具体地为日后光伏产业的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

一、无锡尚德电力公司的发展历程

艰难起步:2001年初,留学澳大利亚的博士施正荣,积累了十多年的太阳能研究技术与经验,归国创业。但辗转辽宁、大连、上海等地,没有一处同意接受这个项目。最终在好友杨怀进的帮助下,尚德电力有限公司在无锡落户。由于创业需要巨额起步资金,无锡市政府协商了8家大型国企分摊了所需要的800万美元。许多海内外高级人才也被引进到公司内部,为日后的发展打下基石。

2001年9月尚德正式建厂。当时国内光伏产业刚刚兴起,技术尚不发达,初始资金基本全部用于从国外进口生产线。2002年9月,尚德第一条光伏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产能接近此前中国光伏电池产量4年总和。然而公司刚刚起步,运营成果仍然亏损。2003年初,尚德开始外寻贷款,通过政府的帮助,以获得国有大股东的担保等方式筹集资金达15700多万元,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转。

急速国际化成长:自成立之初,尚德公司就以建立国际公司为定位。因而尚德严格按照国际化标准运作企业,在企业生产环节,2003年就全面通过ISO900国际质量认证体系,并相继通过ISO14001国际环境认证,采用ERP管理系统。随着产量的增加,为打开国际市场,尚德的产品通过了IEC、YUV和CE的国际认证。由于对国内而言光伏产品价格较高,运用领域有限,国内销量持续低迷。于是尚德积极筹备参加国际性展会,获得大量订单,解决了产品的销售。当年销售额达到1.5亿元。

随后尚德看到了国际市场的潜力,大量购进先进的生产线和原料硅投产。2004年8月建成25兆瓦电池生产线。不久,德国政府出台法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政府补贴,掀起新一轮光伏热潮。在这股浪潮中,尚德公司抓住机遇,通过出口贸易、投资建子公司等方式积极扩大海外市场,一度占据了欧洲市场总销售额的90%。公司逐步形成国际市场多元化的特征。2005年,施正荣率领尚德在美国纽约交易所正式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

利润暴增,危机隐现:市场的急速扩张,带来了需求的急剧增长。各国新增装机量呈爆发式上升(图1)。与此同时,产量更以超过需求之势增长。据欧洲光伏产业协会数据,1996到2009年,全球光伏电池产量持续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达44.9% ,其中2008年和2009年的增长率分别为71. 3%和53. 3%。对于中国而言,大多数企业将重点聚焦在具有优势的电池生产和组装上,尚德也不例外。然而进入门槛低,大量供给一方面满足甚至超过了市场需求和合理容量,另一方面也瞬间抬高了原材料多晶硅的价格,导致生产成本被迫不断上升。在产品价格方面,国内蜂拥的各企业为获取大量订单打起价格战,惊人的低价进一步使利润空间急剧缩小。2006年,尚德在这样的情形下为保生产,与美国MEMC公司签订了10年的长期硅片供货合同,以期以相对低价获取竞争优势。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欧洲各国又相继陷入债务危机,国外政府对于再生能源尤其是光伏发电的补贴大幅缩水,市场萎缩。原料多晶硅的价格跌幅高达200%,尚德损失巨大。除了原料,产品价格也进一步下跌;没有了高额扶持,缺乏核心技术,导致尚德的负债率极高,财务出现巨额亏空。虽然由于时滞效应,国外市场的销售量保持稳定,不断吸引着各企业进入,但危机和隐患已经逐渐显现。

破产重组:过剩的产能无处消化,国内市场发展缓慢,尚德无奈只能以低价争夺海外市场,然而国外政府为促进本国宏观经济的复苏,提高劳动就业,纷纷对我国光伏产品加大监控。2011年11月9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公告,宣布将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展开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2012年10月11日美国商务部公布针对中国太阳能电池的仲裁结果,我国代表型企业中,尚德反倾销税31.73%,反补贴税14.78%。欧盟后续也对我国光伏企业展开双反调查。两大市场的打击,让原本危机四伏的尚德公司遭受严峻考验,并于2013年3月21日,宣布破产重组。

二、从尚德看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状况及成因

产业发展欠健全,低附加值产业链环节偏重高。尚德公司所从事的光伏生产,90%集中在电池的生产和组装方面,而光伏产业链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封装-光伏应用等多个环节。上游多晶硅提纯技术的垄断性以及不可替代性,提高了生产成本,制约着中下游环节的市场供给与需求,是光伏产业链中最关键的一环。目前,该环节生产技术要求高,国际上只有发达国家的少数公司掌握,它们积极实行技术封锁,严格控制技术专利;同时,该环节投资规模很大,投资风险和成本很高,单个工厂每年产能超过1000吨才能显示规模效益,至少需要投资1亿美元,这对我国各大厂商而言,是很难达到的。而下游的应用与售后环节,又由于市场的局限而难以拓展。最终,尚德的主导方向难以逃脱传统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市场发展不平衡,严重依赖外国市场。尚德公司的蓬勃发展,是基于欧美各国的大力补贴,而日后的衰落也与国外财政吃紧,被迫缩减扶持不无关系。光伏产业也不免落入一条腿走路的俗套,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2点:国内出台政策起步晚,缺乏全面性和可行性。现阶段我国的光伏政策大多是支持大型企业、政府、医院等机构使用光伏发电,或是向偏远地区供电,鲜有政策能普及到广大居民消费者,覆盖范围不广。包括《金太阳示范工程》,也需要一个周期;再者,光伏上网电价的收购政策未能落到实处,电价昂贵无法与传统能源发电的上网电价竞争。创新能力缺乏,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由于原料和产品最终都是依赖外国市场,包括中间产品设备、生产线等都是依赖国外,自主研发能力薄弱,造成受制于人。我国光伏企业实质上是“代工车间”。就以多晶硅提纯技术为例,目前国内多数企业几乎都是采用改良西门子法。这种方法耗电量大,生产1千瓦的太阳能电池大约需要消耗3000~5000度电能,加之中国电价较贵,和国外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并不具备成本优势。

产能过剩,非理性竞争过度。作为高科技型新能源产业,光伏产业受到各地政府的强力追捧,尚德得以从早期的无人问津发展到后来的繁荣之势,极大程度上是受政策倾斜的影响。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各地纷纷建立起名目众多的光伏产业园,各类与光伏有关的项目不论可行性和必要性,纷纷批准上马。然而政府扶持、银行出资、企业生产的简单模式造就了大批类似或同质的公司,通过简单引进国外生产技术,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优势,迅速形成巨大产能,使整个行业近似成为一个的完全竞争市场。过去的几年中,国内有20多个省份的50家企业建设、扩建、筹建多晶硅生产线,不成熟的情况下导致纯度普遍偏低,难以与外国竞争,同时还浪费了珍贵的资源。这种出于功绩心理和对名义GDP的过度热情,一经市场和补贴的刺激,便陷入恶性循环。

除此之外,行业缺乏统一的体系标准,没有专门的机构来对产品进行认证和监管,也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光伏产业链上的名词、设计、制造、建筑一体化标准差异较大。

三、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应不断加大科研创新,掌握自主核心技术。有数据显示,尚德公司从创业至今已提交专利数368件,显示出一定水平的研发能力。然而这些专利数呈现出低水平的特点,近80%为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等专利,缺乏高质量的核心基础技术专利。故从光伏产业全局看,应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龙头企业必须全面提升国产技术水平。在关键领域多晶硅提纯技术方面,我国提炼纯度低,导致我国光伏发电成本高于发达国家的成本,但我国硅矿石资源丰富,为进入到产业链中高附加值环节以及降低光伏发电成本,需加快多晶硅提纯技术的自主研发,建立产业联盟,加快企业、政府、高校之间的合作,做到知识要素的流动,联合攻关,降低能耗和产品成本,尽快实现规模化生产,实现产业升级。

合理制定产业政策,扶持光伏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光伏产业作为新兴能源产业,本身就是以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而出现的,因而其本身也应以此为标准。纵观全球,发达国家无一不以大力的国家政策扶持该产业发展。然而美、日、欧等各国皆以市场为依托,实行光伏电价上网政策,保证了光伏发电与传统发电的平等地位;出台大额补贴从企业转嫁给消费者的方案,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类似我国一味补贴生产者而导致的过度发展的局面。值得注意的是,国外对于企业的补贴不失为少数,但政策的调整性和可预见性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规范了企业的经营行为。如德国,上网电价在由监管部门确定之后,将维持20年不变,这可以引导德国供应者有充分的心理预期去安排生产,及时降低经营成本,改进技术,以适应未来市场的需要。我国政府也可以借鉴这些策略,立足现有国情,进行合理的产业调整,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生产布局,促进共同发展。

打开国内市场,为光伏产业的发展奠定稳固基础。尚德的破产,部分原因在于其发展的过程中做了太多无效投资,一味地扩大产能,满足国外市场,未能为日后市场的波动巩固好根基,增强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就我国光伏企业而言,应该转变旧有发展模式,着眼于普通居民,拓展应用领域,除去一体化的光伏安装建筑外大力研发适用于单个消费者的小型发电设备;从政府角度,应着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鼓励单位、社区和家庭安装、使用光伏发电系统,有序推进光伏电站建设。从产业链的中下游靠近市场的一端发起,驱动整个价值链上各方生产地调节。

参考文献:

[1]付静.我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及提升路径[J].商业研究,2013,(2).

[2]苏庆义,蒋昇.中国光伏产业快速扩张的原因、对策及启示[J].产业发展,2013,(1).

[3]左显兰.我国光伏产业遭遇“寒冬”的成因[J].经济论坛,2012,(10).

[4]王开科,黄如良,关阳.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路径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10,(10).

[5]王有志;皮宗平,梅伟.江苏光伏产业在发展机遇与对策[J].特区经济,2011,(4).

[6].转型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略研究——以我国光伏产业为例[J].产业观察,2012,(34).

[7]赵艳.光伏产业低谷中寻求新的出路[J].中国集体经济,2012,(25).

篇6

关键词:光伏产业 全面质量管理 新能源 产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b)-0158-01

我国光伏行业由产业大爆发到低迷似乎在产业发展之初已经埋下了“地雷”,产业大多集中在资金、技术门槛较低的产业链中下游环节(硅片、电池片、组件),产业扩张速度远大于技术更新速度,产品质量长期处于无标准状态,包括原材料进料控制环节、关键辅助材料的进料控制、生产过程质量监控、成品检验环节等等都无统一控制标准,甚至有些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还不健全,缺乏系统的有效的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人员大多都是有生产人员兼任,缺乏系统质量管理知识,缺乏质量管理意识,这是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1]。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旨在通过使顾客和所有相关方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2],将全面质量管理运用到光伏企业质量管理的实践中,将有助于提升全员的质量意识,降低影响产品质量的隐患。

本文将结合光伏产业的现状,对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光伏产业现状进行深层次分析和探讨,全面质量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将会助推光伏产业在现阶段集体低迷阶段寻求一种新的突破,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行业由不规范走向规范的必要手段。

1 光伏产业现状

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称之为光伏产业,光伏产业链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5个环节。上游产业为硅料、硅片环节;中游产业为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下游产业为应用系统环节[3]。

光伏产业目前主要问题是光电转换效率的瓶颈,影响转换效率的因素是个复杂和综合的因素,硅片生产原材料中金属杂质含量的控制,原材料生产环节的环境,硅片成品质量的控制,电池工艺,组件封装所使用原辅材料都是质量管理的重点,都是影响光电转换效率及光伏产品寿命的关键因素。而目前由于质量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各个环节的控制都有待加强。

2011年下半年,受欧债危机及美欧双方的影响,光伏行业出现前所未有的危机,企业纷纷出现减产,甚至倒闭的浪潮。

光伏产业除了面临外部市场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外,自身也存在方方面面问题,前几年各企业在纷纷抓住欧洲光伏市场,大搞企业规模扩张,产量至上的同时,却忽略了企业自身技术更新,新产品研发投入相对较少,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曾经一度行业内出现“拥硅为王”的局面,无论产品质量如何,只要有硅料就能赚钱的局面,原材料进料检验形同虚设,企业只是单纯忙于应付订单,质量控制完全处于失控状态。

2 全面质量管理在光伏产业发展中作用

2.1 全面质量管理在光伏企业中的应用

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是通过对产品、服务、人员、过程和环境的持续改进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或各类组织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

上游多晶硅企业,由于其技术多半来自与国外,中下游需求量的巨大缺口,使得企业无暇顾及质量管理环节,诸多产品质量纠纷频发,中下游客户投诉较多,而且终端出现较多低效产品。因此引入全面管理,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管理在各生产环节、质量监控环节的有效贯彻,把全面质量管理在其他行业的经验借鉴到光伏企业中,人人参与企业管理,人人加强质量意识,并有效贯彻,才能有效降低下游企业的风险,降低本企业成本,增加自身竞争力。

处于产业链中游的单晶硅片、铸造多晶硅片、电池及组件生产企业,对于原材料的控制,包括合格供应商的评定,在光伏市场好的时机,只是把更多精力放在抢市场上,企业在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上有时会流于形式,在质量管理中明显存在以下误区。

(1)基层管理者或一线员工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认识仅停留在很肤浅层次,存在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与质量体系无关,而且质量管理属于品质管理部门的事的误区。

(2)有些企业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太过沉迷于理念,以宗教般的狂热去培植它,而不注意创造成果。如过多地将精力投放在产品质量、成本控制、员工培训和改进过程上,而不是关注如何提高顾客满意程度、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上,没有以产品的市场和顾客接受程度作为质量管理的标准,而是盲目追求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在过程和形式。

(3)光伏企业由于属于新兴行业,生产、技术、研发、质量管理各部门对于质量管理存在各司其职,对于产品质量问题存在相互推诿,各扫门前雪的现象。

(4)全面质量管理虽已在各部门,各个环节建立,单个部门各环节对于全面质量管理还存在理解上及应用上的偏差。

另外由于缺乏对上下游产品的了解,没有从本质上去深入研究造成电池片低少数载流子寿命、低转换效率、高光衰减等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首先表现为无法有效对上游原材料进行控制,究其原因固然有检测手段、检测人员的因素、检测方法不完善,无标准可依的因素,但根本性问题还是缺乏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缺乏有效贯彻质量管理体系的意识和手段。因此到了下游光伏电站建设阶段,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都由点积累起来形成线和面,集中凸显出来,但是一旦电站建设完毕,再去考虑原材料质量的问题,已经于事无补,所以光伏产业各环节各链条的质量控制都至关重要。

2.2 全面质量管理促使光伏产业升级

光伏产品质量问题,尤其是光电转效率及寿命问题,属于光伏产品的核心问题,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光伏产业链中的每个控制环节不健全不完善,都会为光伏产品的光电转效率及寿命存在直接或潜在影响,在生产和质量控制的每个环节都要做到零差错,从这点来讲,全面质量管理重要性不言而喻。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开展以质量为中心,以本组织全体成员参与为基础的一种管理方式。它的目标是通过顾客满意和该组织全体成员和社会受益,以达到长远成功。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本质是全员参与,全员获益,因此引入到新兴的光伏产业中,更能规范光伏企业发展的盲目性,更能提升整个产业链产品的档次,从原材料开始控制,而且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达成统一的质量控制目标,以最终建设高质量,高光电转效率,高寿命的光伏发电系统为信念,就会在原料采购、产品生产、出厂检验各个环节各司其职,严格遵守质量管理体系规则,最终促使光伏产业持续升级,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瓶颈;对策

中图分类号:F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1-088-02

一、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具有较长的历史。至2010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太阳电池生产国,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知名度的光电生产企业,已形成具有规模化、国际化、专业化的产业链条。我国已经初步形成光伏产业链,从多晶硅、硅片、电池到组件及系统,其中硅片不管是单晶硅还是多晶硅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河南、江苏、浙江和江西,太阳电池与组件主要是江苏、河北、浙江等地,在产量上居世界前列;比较薄弱的是多晶硅和光伏逆变器产业,多晶硅已经有十多家陆续投产,主要分布在四川、河南、重庆、青海、内蒙、湖北、江苏、江西等地,我国从北到南形成了光伏产业扎堆式、井喷式发展。

在相关政策方面,近几年来,政府对于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也给予了一定程度的支持。如2009年3月23日财政部联合住房城乡建设部《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等,展开了对光伏建设行业的支持,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开展城市光电建筑一体化应用,并对农村及偏远地区建筑光电利用等给予定额补助。2012年8月6日,国家能源局组织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对太阳能专题提出相关规划,并订立“十二五”时期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即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达到4.78亿吨标准煤,其中商品化年利用量达到4亿吨标准煤,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9.5%以上。”

然而,太阳能光伏产业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目前国内光伏市场需求不足,过度依赖国际市场,加大了市场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发展。为了扭转此局面,在过去的一年里,国家有关部分相继出台了一些光伏应用的鼓励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也将大大鼓舞了我国的光伏行业,促进我国光伏市场的启动与发展。据统计我国大约有400亿平方米的建筑,其中屋顶面积40亿平方米,南立面约50亿平方米,如果仅仅选用20%面积安装光伏组件,就可以安装100吉瓦。可见我国仅仅与建筑结合的光伏发电市场潜力就十分巨大。如在我国没有耕种价值的山坡、海滩甚至沙漠地带发展光伏发电,那更是不可限量。从光伏产业井喷式的发展再到目前的产业危机,不难发现,我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一直在跌宕的市场夹缝中艰难发展着。

二、太阳能光伏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依赖国际市场

首先,立足全球,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因西方国家削减了光电产品价格补贴,直接导致了中国许多太阳能电池企业的倒闭。近期,欧盟国家对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减弱,国外市场的利润不断减少,我国的光伏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美国等国家开始对我国的光伏产品进行“双反”,光伏产品在销路上受到了严重的限制。此时,一些光伏企业开始尝试开辟新的国外市场,如向日本等国家市场,然而,这种解决方案依然没有触及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瓶颈之根本,受制于人的模式也不会得到改善。

其次,反观国内市场方面,发展受限也是太阳能光伏产业一直将重心放在国际市场的重要原因。我国的能源结构依旧是以煤炭、石油等传统一次能源为主,而居民用电也是由国有五大电力公司垄断,新能源产业根本无法进入。即使国家在新36条。中指出了,要进一步放开电力市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电力建设,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建设。但具体实施方案的缺乏也使得民营资本对于进入公共能源领域只能望而却步。

(二)严重依赖政府补贴

由于目前光伏发电的成本高于传统能源发电,因此各国对光伏发电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贴补,以弥补企业的亏损。今年我国仅金太阳项目一项需补贴94亿元人民币;此外,国家还需对4GW光伏发电补贴近20亿元人民币。而2011年国家的财政收入是10万亿元,仅以上两项补贴就相当于国家财力的0.114%,且尚未将“光电建筑一体化”补贴、光伏发电输送补贴和往年已建成光伏电站发电补贴等计算在内。

毫无疑问,补贴其实又是把“双刃剑”,在推动光伏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是制约其按照市场规律“独立”发展的重要因素。扶持光伏发展是人类探讨新能源过程中必须付出的成本,但是对于这一成本,一个国家只能承担能够承担的部分,并且能够长期、稳定地承担,直至光伏产业完全市场化不再需要承担的那一天。只有合理的扶持,才能加速让百姓用上最清洁能源的进程。

(三)发展产能过剩

我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目前正处于一个非常微妙的时刻:一方面,太阳能光伏产业属于新能源产业,投资炙手可热;另一方面,近年来许多地方盲目建设,粗放扩张,目前已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2009和2010两年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出口量成倍增加,而国外太阳能市场却接连出演企业破产的戏码,其中包括德国、美国著名光伏企业大亨。然而,尽管中国光伏企业全球市场份额的占有率很高,但是中国企业还是不得不直面产业爆炸式增长的严重负面影响——产能过剩。太阳能电池板的产能大大超过全球总需求量,结果导致产品价格直线下降。如今,面对超额的产量,中国太阳能企业挑战“自杀式”价格,为了减轻库存压力,企业一路压低价格。

三、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开拓国内市场

我国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加快规划和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在太阳能资源丰富而有人口稀少的西北荒漠地区,集中建设MW级和10MW级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边远地区,建设小型离网式太阳能光伏系统,解决当地居民的用电问题。还可以效仿德国和日本等国的经验,推进“屋顶工程”,利用建筑物屋顶和墙壁,建设分散式的并网光伏发电系统。通过因地制宜地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使我国保持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大国地位的同时,成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大国。这不仅能有效地利用清洁的太阳能转化的电力来缓解日益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市场在外的格局,提高光伏电池产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自主创新

未来光伏企业要决胜市场,必须拥有“品牌、资源与产品”。首先,应当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行动力。光伏产业的自主创新务必需要每个光伏企业的自主创新。这是一个创新意识和创新行动的双重问题。企业管理者应将企业的自主创新置于公司战略的最前线,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其次,加强光伏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光伏产业自主创新需要专业的光伏人才队伍。光伏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人才储备量相对较少,更应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当前应努力做好人才队伍的培养工作,形成稳定的人才梯队供应体系,缓解产业发展过程中“人才供应短缺”的瓶颈。国家层面,应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政策性贷款和专项资金,鼓励优势企业进行高纯度硅料等核心技术和薄膜电池等新兴技术的研发,使国内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发展逐步摆脱核心技术在国外的格局,从毛利水平低的中下游环节逐步向高利润的上游环节攀升。这将会大大提高国内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中国从太阳能光伏产业大国跃升为太阳能光伏产业强国。

篇8

【关键词】欧盟;反倾销;反补贴;光伏组件;对策

一、欧盟“双反”调查背景

自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持续升级,引发了全球化的经济危机,各国的实体经济受到了强烈的震荡,全球三大发达国家经济体也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为保证自己国内的产业不受金融危机的冲击,相继推出各种强有力的贸易保护措施,即贸易壁垒。由于国外对外来商品的需求量降低,我国的商品出口额也大幅度的下降。该时期,很多国家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出现了货币危机,货币呈现了不同程度的贬值,但人民币却出现升值。两种原因共同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市场的发展。

光伏产业一直以来是中国新能源的优势产业,2012年中国大陆光伏电池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63%,产品对外出口比例达到90%。截止2011年全球累计光伏装机量为69.7GW,其中欧洲累计装机量达到51.7GW,中国在欧洲的出口市场份额达70%,2011年中国对欧盟的光伏产品出口额高达204亿美元。尽管因德国意大利等国光伏发电补贴的大幅削减2012年的装机量有大幅下降,但仍占到全球的50%以上。

2012年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双反”作出终裁,认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对中国输美太阳能光伏电池征收14.78%-15.97%的反补贴税和18.32%-249.96%的反倾销税。美国占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市场分额的20%,对中国光伏产业造成的影响有限,而它带来的对欧盟的示范效应才是最可怕的。2012年9月6日欧盟委员会正式立案公告,对中国企业出口欧洲的太阳能电池及其组件发起反倾销调查。11月8日,又正式公告,对自中国进口的光伏电池产品发起反补贴调查。按照欧盟的规定,立案后60天到9个月时间内,欧盟委员会将作出初裁。而中国光伏电池企业需在37天内对欧盟的调查问卷作出答复,提交其产品输送至欧洲的出口量、收入、销售额等信息。一旦倾销证据确凿,将可能采取贸易保护条款对中国产品征收9个月临时反倾销税。

二、与美国“双反”的异同

欧盟的“双反”调查和美国的“双反”调查相比,既有相同点,也有特殊之处。欧美反倾销案件调查的条件基本都有三点:是否存在倾销事实;是否存在相关行业受损害;行业损害是否由倾销造成。

另外,欧美都把中国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采用与中国经济毫不相干的第三国(替代国)的市场价格,而不按照中国产品的实际成本和价格进行计算。这就不能真实反应出口国经济的现实,导致误判。

除了以上相同之处,欧美“双反”调查也有很大不同。

第一点是调查范围。美国“双反”案的调查范围仅限制在从中国进口的厚度20微米以上的晶硅电池片,因此可以很容易的借由采购海外电池片进行应对。但本次欧盟“双反”的调查范围包含了组件、电池片、硅片以及可能的组件关键部件,因此只要是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几乎都被包含进调查范围,扩大了的范围让中国企业除非在海外设厂,否则难以用之前的方法绕过限制。

第二点反倾销税率的认定方法不同。欧盟没有全面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认为中国是一个转型经济国家,因此对中国有一个特殊规定,即单个企业可以申请企业自身的市场经济地位。如果涉案企业能够证明他们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符合欧盟标准的方式进行市场化运营,就可以申请获得单个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从而就有可能获得相对较低的税率。因此,与美国“双反“相比企业在应诉时,除了配合抽样调查以外,还可以申请市场经济地位。通常来说,欧盟并不会像美国一样有极端的惩罚性关税。欧盟的反倾销措施将设置到倾销幅度和损害幅度中较低的水平,即欧委会会分别计算倾销幅度和损害幅度,并且依二者中较低者征收反倾销税。

第三点应诉对象的范围不同。在欧盟的“双反”调查中,“生产企业”也有应诉资格,只需在律师指导下出具证明材料。而美国“双反”调查中,只有在调查期内对美有出口的“出口企业”才能应诉。

第四点,欧美反倾销的调查期限不同。欧盟的反倾销初审最长时限为立案后9个月,相比起美国商务部反倾销初审的210天,多出了两个月的时间,但追溯期则是相同90天,因此理论上有更长的时间给予国内企业反应。

三、“双反”可能对我国带来的影响

欧盟“双反”调查的启动,对我国光伏产业是雪上加霜,可能的影响有:

一是应诉不利恐丢失欧洲光伏市场。目前欧盟的“双反”正在调查中,如果应诉不利,欧盟可能会施加较高的关税,而当前我国光伏企业的毛利率已经很低,即使施加小额的关税,欧盟市场的进入门槛都会提高很多。

二是“双反”将加速我国光伏产业整合的步伐。根据行业研究机构NPDSolarbuzz的分析,2012年已经量产的全球光伏企业总产能超过60GW,年度有效产能43GW,其中一线光伏电池厂商2012年的年度有效产能将达到26GW,中国和台湾厂商在其中占据21GW。而2012年全球光伏装机量仅为32.6GW,换言之,仅全球一线光伏企业的产能就足以满足现在的市场需求,其过剩程度不言而喻。因此欧盟“双反”调查过程,也是我国光伏产业整合的过程,势必有一批企业将在此次调查后被整合。

三是迫使我国光伏产业向国外转移。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已占据全球半壁江山,但仍有90%以上产品依赖国际市场,较大的对外依赖性极易遭受类似于美国“双反”或“特保”等贸易保护挑战。光伏产业在遭受此次危机之后,将会加速国内光伏产业向外转移的速度,实现原产地的多元化布局,以规避国际贸易风险。

四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由于此次欧盟“双反”,主要针对来自中国大陆生产的晶硅电池片及组件。若欧盟对我国光伏企业征收反倾销税,无疑极大地抬高了我国光伏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门槛,也有可能引发中欧之间光伏产品贸易战,导致两败俱伤。其他东亚地区的光伏企业如日本、韩国等将会渔翁得利,加快崛起,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四、应对建议

我国相关光伏企业此时要积极应对欧盟的调查,尽量争取低税率。此外,政府还要加快启动中国国内市场,在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提高认识,努力争取让欧美国家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主要由民营企业和一些外资企业带动,市场运作程度较高,因此,即使当前在争取“市场地位”较难的情况下,也应积极争取让欧盟相关部门承认我国太阳能电池的成本和价格是由市场所主导的,该产业属于“市场导向产业”。

二是积极应诉。一方面要争取欧盟内部光伏行业上游多晶硅和下游系统集成商的支持。另一方面,光伏企业要做好应对“双反”调查的准备,及早了解反倾销、反补贴的相关程序,在不泄露公司机密的情况下,积极应对欧盟的调查。

三是适当施压。据统计,2011年中国仅从德国就进口价值3.6亿美元的银浆,进口多晶硅更是高达7.64亿美元。近年来,中国累计从德国和瑞士等欧洲国家采购约108亿元的生产设备。这些产品严重挤压了我国相关企业的空间,导致我国相关企业大批停产,许多工人下岗,我们也应通过法律途径给对方施加压力,作为应对其双反的有利筹码。11月1日,商务部公告,决定对原产于欧盟的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5日商务部又正式将欧盟光伏补贴歧视性措施诉至WTO。以上措施将有效的牵制欧盟对华光伏“双反”的结果。

四是扩大内需。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但市场启动较慢,90%以上的产品依赖国外市场。因此,政府应加快启动国内光伏市场,提高对国内光伏产能的消化能力。截至目前,中国光伏发电“十二五”规划已经做出了四次调整。最早目标定为5GW,此后上调至10GW,在今年5月再度上调至15GW,7月对该目标再次做出了调整,到2015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GW以上,年发电量达到250亿千瓦时。尽管如此,目前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总装机量在15GW,两轮金太阳工程总装机量在4.54GW,再加上大规模光伏电站10GW,总量已经接近30GW,近期又传出“十二五”装机目标可能上调至40GW。可见未来的三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将有一个飞跃式的增长。

美国和欧盟之所以相继对我风电、光伏等企业展开“双反”调查和诉讼这不仅是针对我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能源发起的战争,更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各国关于新能源的一场纷争。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开始大力推行贸易保护主义,这使我国的出口贸易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面对此现状,我国外贸企业不应再以规模求发展,而是应以核心竞争力来发展,这样才能健康发展下去,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贸易战,去抵抗外贸保护主义对我国外贸经济带来的压力,坚持维护公平、公正、公开的外贸环境,同时,外贸企业要随时洞悉国际市场的动态变化,根据国际经济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各项产业的结构,力争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持续发展,进而实现我国经济健康、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勃华.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概况[A].北京国际太阳能研讨会,2012年12月.

篇9

一、引言

自次贷危机以来,美国的经济持续低迷,其贸易保护主义也时有抬头,导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2011年的当地时间11月8日,美国商务部在华盛顿对德国光伏巨头Solar World在美分公司以及其他六家美国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提出的,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反倾销、反补贴联合调查申请举行首次听证会,决定对此案进行立案调查。此事件将影响中国国内75家主要光伏企业的对美出口。据悉,在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组织下,14家中国光伏企业已经联合抗辩美国“双反”,并委托美国盛德律师事务所为应辩事宜。由于我国光伏企业的产品90%以上用于出口,因此,对此次事件处理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光伏企业的长期发展。在目前国际不可再生能源的日渐枯竭的情形之下,大力发展光伏能源更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二、美国对我国光伏产业采取“双反”调查的现状

受债务危机的影响,欧盟光伏产业大国削减了对光伏产业的扶植力度,而来自多家权威市场研究机构的最新数据均显示,因为欧洲市场萎靡及国内市场启动乏力的影响,2011年以来,国内光伏市场全产业链产品价格均呈一路下滑态势。在2010年12月,2011年5月和11月多晶硅料的价格分别为80美元/公斤,67美元/公斤,40美元/公斤;光伏电池片的价格分别为1.3美元/片,0.95美元/片,0.55美元/片;多晶硅片(156mm)的价格分别为3.6美元/片,2.7美元/片,1.5美元/片。

价格下跌的同时,是众多企业节节攀升的库存量。眼下国内的产能估计已经达到30GW-40GW,而2011年全球光伏装机量预计才达到24GW,也就是说,即使全球都用中国的光伏电池,中国还是有1/3-1/2的产能要放空。

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的4大巨头英利集团、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赛维LDK太阳能有限公司陆续了第三季度财报,4家公司共亏损2.9亿美元。一度风光无限的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产能过剩,市场需求萎缩。受基本面的影响,在美国上市的天合光能、英利绿色能源、无锡尚德等中国光伏龙头企业,2012年以来连连亏损,股价下挫了70%以上,无锡尚德目前股价只有2美元左右,而它的股价最高曾经达到过85美元。

三、可能产生的影响分析

(一)从世界光伏产业发展状况以及太阳能的优势可以看出光伏产业是一个未来极具增长潜力的产业

在能源形势以及生态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可再生能源产业蓬勃发展,而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是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2000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为561MW,而2010年全球光伏太阳电池产量达到了27.2GW,比上年增长了118%,该增长率创下历史新高。在各种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方案中,光伏并网发电的增长势头最为迅猛。从2000年到2009年,并网光伏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60%;并网光伏发电在所有太阳能电池发电应用中的份额也由2001年的50%左右增长到2009年的90%以上。

据IMS研究收集的数据,2011年全球太阳能光伏系统安装增长了24%,总装机容量达到了24GW。其中欧洲仅增长3%,美国和亚洲加速了全球安装量的膨胀。去年,意大利取代了德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市场,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安装量占全球的78%。

从我国可开发的资源蕴含量来看,学者和专家比较公认的数字是,生物质能1亿千瓦,水电3.78亿千瓦,风电2.53亿千瓦,而太阳能是2.1万亿千瓦,只需开发1%即达到210亿千瓦,我国2010年总的电力需求为41.92亿千瓦时;从其比例看,生物质能仅占0.46%,风电占1.74%,水电占1.16%,而光电为96.64%。根据欧洲JRC的预测,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将在世界电力的供应中显现重要作用,占比达到10%以上,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比例达到30%;2050年太阳能发电将占总能耗的20%,可再生能源占到50%以上,到本世纪末太阳能发电将在能源结构中起主导作用。下图为光伏发电和常规发电的比较,更可说明光伏发电这一产业发展的必要性、迫切性及未来价值。

从图1可看出,截止2010年,我国光伏发电量占总电力的比例尚不足0.5%,而该产业在2010年的年产值已经超过3000亿元,吸纳的就业人数超过30万。由此可见,光伏产业若遭受打击而导致的社会经济损失将是十分巨大的。

(二)从世界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光伏产业的政策来看,光伏产业作为应对能源危机而诞生新能源产业,已经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从全球的光伏发电市场来看,其本质是一个政府政策驱动的市场,目前光伏发电的成本仍是传统能源发电的8倍以上,如果完全依靠市场驱动,光伏产业的发展将举步维艰,所以政策扶植成为当前推动光伏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政策突变不但使本国光伏市场立即陷入低谷,对全球光伏市场也产生了巨大冲击,这充分说明了光伏市场对于政策的敏感性。日本和德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也证实了政策引导的力量。持续稳定的政策支持是光伏产业向前发展最有力的保障。

德国于1991 年首先提出了“1000光伏屋顶”计划,开创了政府支持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先河。在2001年1月颁布实施了与“全网平摊”相配套的《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法》。2004年1月实施修正后的上网电价。在《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法》拉动下,德国的光伏产业健康快速地发展,使德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发展最快的市场。

日本于1994年开始执行阳光计划,把光伏发电作为国家电力未来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到2006年,日本住宅用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总装机容量达到了137.4万千瓦,规模比之制度开始时1994年的0.2万千瓦扩大了数百倍。虽然日本在2004年底累计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为113万千瓦,是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国,但由于在2005年停止了对太阳能产业的辅助政策,到2011年,其新装机容量占全球新装机容量的比例只有4%。从已有数据可以看出,这两个国家出台的光伏发电政策取得了预期效果,是有效使用政策工具的典范。

美国法律中促进太阳能产业发展的主要有颁布于1978年的《公共事业政策管理法》、1990年的《清洁空气法修正案》、1992年的《能源政策法案》,其中2005年布什政府签署的《2005年能源政策法案》一直沿用至今。奥巴马政府2009年经济刺激法案中,适用于太阳能光伏的政策主要有:可再生能源项目享受30%的初始投资补贴,代替原来的税收抵免;可再生能源贷款担保计划;可再生能源相关制造业可享受30%的税收抵免。2010年,美国参议院又通过“千万太阳能屋顶提案”,计划在2020年之前安装1000万个太阳能系统。

相对而言,中国的光伏产业起步要晚得多,相关政策与法规的颁布与实施也相对滞后。中国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可再生能源法》,但很多发展规划尚属于理论范畴,并没有确立具体的实施内容。2007年,国家电力监管会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2008年4月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开始施行。2009年3月,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7月,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1月27日,中国政府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的通知》。在这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一些扶植政策的激励下,在2007年我国光伏系统安装量为20MW,占全球总安装量的比例为0.8%,到了2010年的时候,我国光伏系统安装量达到500MW,占全球安装量的比例为3.1%。

世界不可再生能源已经处于日渐减少的趋势,而随着世界总体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耗的能源趋于增加。由此,光伏产业作为最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将是保证国家持久发展的长足动力。而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对传统能源的过渡依赖必将成为我国发展的绊脚石。由此,如果美国“双反”不能打赢,势必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在能源上再次制约于别人。

四、政策建议

1.组织一支精通WTO规则和相关法律的人才队伍。我国自加入WTO以来,频频遭受外国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而国内欠缺应对此类案件的相关人才,往往需要依靠国外的相关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应对此类事件的处理能力。

2.加强光伏产业链的整合。目前,我国光伏企业数目众多,产能严重过剩,必须引导优质光伏企业通过收购、兼并、重组以提高我国光伏企业的竞争力,同时淘汰大量落后光伏生产企业,使供需平衡,促进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建立健全光伏发电应用的相关体系建设。包括产品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研究制定、并网管理办法的研究制定等,为光伏发电的市场化奠定基础。

4.加大政策扶植力度。研究主要发达国家针对太阳能发电产业的财税政策, 结合我国发展太阳能发电产业的总体规划,拟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一揽子财税补贴、信贷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 并积极进行落实,增加我国国内对光伏产品的需求,降低对出口的依赖。

参考文献

[1]赵玉文.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概况及思考[C]. 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论文集:迎接光伏发电新时代, 2008.

[2]张耀明. 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现状与前景[J]. 能源研究与利用, 2007(01).

[3]朱玉知,孙海彬,李国荣. 光伏发电政策工具与政府选择――基于德国、日本和中国的比较. 生态经济[J], 2011(08).

[4]朱震宇. 国外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政策借鉴及启示[J]. 中国市场, 2010(13).

[5]罗如意,林烨. 美国太阳能扶植政策解析[J]. 能源技术, 2010(02).

[6]徐永邦,王彬. 中德光伏发电发展对照[J]. 山西能源与节能, 2009(03).

[7]刘益君. 国内外光伏产业政策比较研究[J]. 生产力研究, 2010 (12).

[8]何晓萍. 光伏发电市场,政策仍需发力[J]. 新能源,2011(17).

[9]黄颖川. 工信部:光伏产业要警惕国际贸易保护主义[N]. 南方日报,2011.

[10]李少卿, 陈晓平. 中国光伏产业寒冬:一个靠天吃饭行业的困局[N].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1.

[11]曾卫锋. 国际经济学(微观部分) [M],2版.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0.

[12]胡润青. 国际光伏发电激励政策的变化和启示[J]. 中国能源, 2009(11).

篇10

【关键词】 光伏产业; 融资; 对策

被喻为21世纪“金色产业”的光伏产业代表了新能源的发展方向,世界各地纷纷把光伏产业作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宁夏自治区政府根据国内外发展形势和区内实际,将太阳能光伏产业等新能源产业,确定为宁夏自治区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在这一政策指导下,近年来,宁夏自治区光伏产业迅猛发展,成为全国发展最快的省区之一。但发展光伏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现阶段,资金已成为制约宁夏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如何解决宁夏光伏产业的融资难题已成为其发展中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宁夏光伏产业发展及融资现状

(一)宁夏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当前,宁夏发展光伏产业已具备了众多有利条件,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 974小时,无霜期168天,最高气温38℃,是全国光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境内硅石资源储量大,品位高,赋存条件好,是生产工业硅、多晶硅的优质原料;全区电力供应充裕,输变电系统完备,可以满足光伏材料生产的电力需求和光伏发电上网的配套需要;人口相对集中,可利用的荒漠、荒地较多,为发展光伏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土地条件。

据了解,宁夏目前涉及光伏产业的企业有30余家,其中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企业20家左右,建成、在建的电池组件生产企业4家,其余为光伏材料生产厂家。现在,宁夏光伏产业已初具规模,截至2011年底,已形成年产多晶硅约1万吨的规模,建成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约20万千瓦,预计到2015年将建成6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项目,到2020年将建成200万千瓦;同时形成了从硅石、多晶硅、单晶硅、切片、电池生产、组件封装一直到太阳能电站的完整产业链。

(二)宁夏光伏产业融资现状

1.投融资缺口大。光伏产业链是一个跨度很宽的内部各环节复杂、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而且还处于高速成长的行业,发展光伏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宁夏发电集团为例,即使该公司拥有从硅矿石到光伏发电完整的产业链,“十一五”末光伏产业项目资金缺口仍然达10亿元,“十二五”初步规划的光伏产业项目资金缺口高达40亿元以上。作为宁夏光伏产业龙头企业的宁夏发电集团融资尚且如此之难,其他涉足光伏产业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程度更是可想而知。面对企业大量的资金需求,金融支持光伏企业仍显不足,资金短缺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2.银行贷款为主要融资渠道。由于区内光伏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盈利能力有限,能够提供的内部资金主要是资本金。然而受资金短缺所限,区内光伏企业的资本金到位率只能达到相关规定的下限,即光伏材料生产企业30%,光伏电站20%。且资本金提供的资金也仅占企业资金来源的15.27%,83.74%的资金需求要由银行贷款满足(见表1)。

3.政策性银行抵押贷款为主要融资方式。调查显示,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提供的项目收益权及资产抵押组合方式贷款是区内光伏企业(特别是光伏发电企业)项目建设资金唯一的融资方式。

二、宁夏光伏产业融资问题分析

(一)融资环境有待优化

1.国际市场不容乐观。当前欧美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主要光伏市场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再次消减补贴,加上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出口美国的太阳能电池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光伏出口形势艰难,国际多晶硅、光伏电池组件价格持续下跌。2012年2月国际多晶硅价格维持在28美元/公斤至32美元/公斤,多晶硅光伏组件跌破6.3元/瓦,这意味着处于产业链中上游的宁夏光伏企业的亏损将继续增大而现金流将进一步减少,并最终导致企业偿债能力下降、财务风险增大。

2.国内相关政策有待完善。现阶段光伏市场仍是政策市场。国际经验表明,国家能源政策和发展战略的支持是光伏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为此国家和自治区政府相继提出了一系列扶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一方面为宁夏光伏产业发展提供了清晰明朗的政策环境,对宁夏光伏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区内光伏产业的融资能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光伏产业的部分政策还存在不尽合理之处,需要不断完善。如,按接受太阳能辐射量的大小,全国太阳能资源大致上可分为五类地区,每一类地区的光伏发电成本是不同的,一类地区最低,五类地区最高。光伏电站所在地太阳能辐射量不同,成本就会不同,价格就应有区别。但国家发改委于2011年8月1日的《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明确规定对非招标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实行全国统一的标杆上网电价,这明显不合理。仅就宁夏而言,北部属太阳能一类地区,光伏发电成本低于属二类地区的南部,那么,在上网电量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宁夏北部建光伏电站的企业具有更强的融资能力,因为其所得利润和现金流肯定会大于在南部建光伏电站的企业。

(二)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