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产发展范文

时间:2024-01-25 17:54: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生产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绿色生产发展

篇1

今年,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牢牢把握新常态下农业发展的机遇,以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大力实施农业机械现代化、农田水利现代化、农业科技现代化和农业绿色工程的“三化一绿”发展战略,积极筹措资金,整合项目投入,集中力量建设,全面提高生产装备、基础设施和科技支撑水平,推进粮食生产绿色化进程,促进粮食生产发展方式转变。

一是围绕生产装备水平提升,全力推进农业机械现代化。充分发挥县财政补贴和上级补贴资金的杠杆作用,优先发展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加快常规机械更新换代,新增投资1.5亿元购置新型农机具,促进农机装备整体升级。积极培育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组织跨区机耕机收作业,提高农机利用效率和经营收益。目前,全县农机保有量5.1万台套,总动力226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7%以上。

二是围绕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全面推进农田水利现代化。通过开展水网和农田排灌网络建设,大力发展以管道输水工程为主的高标准节水灌溉工程,建立网格化、系统化灌排体系,全县126万亩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70%以上,30万亩粮田用上了“田间自来水”,做到了智能取水、节水灌溉。规划建设7座平原水库,解决黄河来水与灌溉季节用水时空不匹配的问题。同时,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建设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提高智能化、信息化服务水平。

三是围绕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全面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加快推进乡镇(街道)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县、乡、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网络。实施农业科技提升工程,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小麦、玉米良种覆盖率达100%,小麦生产“八统一”和玉米生产“六配套”技术到位率达100%。全力打造“两院三站”科技平台(与省农科院合作建设小麦科学研究院、与隆平高科合作建设玉米科学研究院,建立玉米院士工作站、小麦院士工作站和食用菌生物技术院士工作站),形成了“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速通道。

四是围绕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实施农业绿色工程。每年安排资金500~1000万元,用于深耕深松、统一植保等关键技术、关键环节补助。通过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程,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深耕深松、增施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秸秆还田率达90%以上。以社会化服务组织为载体,大力推广绿色植保技术,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用药量减少20%以上,防治效果提高10%以上。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8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小麦、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制定质量安全生产和社会化服务两大标准县市规范,全力打造以高产、高质为特征的“华夏第一麦”品牌。

篇2

全国发展绿色食品的优势在黑龙江,黑龙江发展绿色食品的优势则在森工林区。黑龙江森工林区是全国最大的国有林区,总面积1005万公顷,占黑龙江总面积的近四分之一,是一座绿色的宝库。林区山青、水秀、土净、天蓝、群山环绕、空气新鲜、四季分明、风光秀丽,犹如一块绿色的宝石,镶嵌在祖国的东北角上。

黑龙江森工林区地上、地下资源十分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除红松、柞树、水曲柳、核桃楸等名贵树种外,还有多种寒温带植物2200多种,其中人参、刺五加、五味子、平贝、黄芪等药用植物600余种,松茸、黑木耳、榛蘑、元蘑、猴头、榆黄蘑等食用菌30余种,蕨菜、猴腿、刺嫩芽、黄瓜香等山野菜300余种,松籽、榛子等油料资源20余种,东北虎、黑熊、鹿、山鸡、林蛙等野生动物500余种。地下有锂、锶、偏硅酸等多种类型的矿泉水,甘甜可口,清爽怡人。森工林区自然景观优美,闻名遐迩的亚布力滑雪场、镜泊湖、大沾河、双丰雪乡等都坐落在黑龙江森工林区内,以森林为主体的原始生态群落中的旅游山庄令人留连忘返。在优越的大自然生态环境中,土壤、大气、水质、生物等要素都基本上达到了生产绿色食品所需的本质要求,环境优势明显;各类山特产品,以其源于自然,取于自然,返璞归真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黑龙江是全国著名的生态省份,而黑龙江森工林区是黑龙江这块绿色宝藏上的一颗耀眼明珠。它是开发绿色食品的重点生产区域,是真正拥有“绿色”的地方。

近年来,黑龙江森工林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在保护天然林、实施森林管护经营的同时,以林冠下经济植物、经济动物资源开发为重点,绿色、特色产业有了长足发展。截止到2001年,以绿色、特色产品为主的多种经营总产值达66.6亿元,占森工总产值的50%以上,成为森工林区重要的新兴主导产业,支撑起黑龙江森工林区经济的半壁江山。

近年来,黑龙江森工林区精心实施绿色食品总体战略,抓龙头、建基地、上规模,迅速走上规模化、系列化、特色化的产业化之路。目前,全系统已有五味子饮料、元蘑、榛蘑、刺嫩芽、黄瓜香、矿泉水等7种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标识。目前,森工林区已建立AA级绿色食品基地2处,A级绿色食品基地14处,生产加工绿色、特色产品5万吨。以山野菜、山野果、森林鸡、绿色大豆、食用菌、绿色水稻、林蛙、矿泉水、果酒及杂粮等为重点,发展十大系列绿色食品。加强了西洋参、鹿业等5个省级特产和优质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绿色食品的龙头企业发展到12户,有2户企业列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为保证和提高产品信誉,黑龙江森工注重绿色+品牌的推进战略,2000年以“黑土地”、“大森林”为重要标志,为6大类、60个品种的产品注册了“黑森”商标,以整体优势来开拓市场。虽然“黑森”产品进入市场时间不长,但却以“绿”、“特”两大优势引起广大客商和消费者的极大关注,尤其是黑木耳、榛蘑、五味子饮料、鹿鞭补酒等产品倍受青睐。目前,已有9大系列、53种产品,实现了统一标准、统一质量、统一包装、统一商标、统一品牌、统一价格。“黑森”以其优良的生产环境和上乘的内在质量,成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品牌,在市场上享有较好的声誉。

篇3

关键词:绿色食品;体系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 F426.8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22.003

1 产品认证工作坚持从严把关

严格把好准入门槛,严把认证审核关,认真落实各项认证审核制度,加强现场检查,降低认证风险。

1.1 绿色食品认证

注重规范,强化服务和管理,提高绿色食品发展的质量和效益。2014年,由于世行项目资金的带动,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截止到2014年末,获得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56个,已考察新申报的企业产品118个。2014年应续展企业68家,产品126个,已续展的企业46家,产品86个,续展率与全国持平。

1.2 有机食品认证工作

2014年初对再认证企业的生产企业进行统计排序,按进度表的排序,督促企业及时上报认证材料,并制定合理的检查计划,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2014年,新认证企业2家,2个产品。后认证企业19家,59个产品。

1.3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及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工作

2014年,组织实施认证补贴,确定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经费补贴申报主体18个,产品113个。对通过国家中心审核的全省36家无公害农产品申报主体,给予标识征订补贴,有力推动了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工作。2014年,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57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工作继续推进,申报的“舒兰大米”和“黄松甸灵芝”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已经通过部中心专家评审。

2基地建设工作继续规范管理

积极引导有条件且有意愿的县(市)申报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并向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上报了我省12个单位申报的24个基地清单,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复我省2014年4个基地计划指标。我省全年完成了4个新申报原料基地的现场检查、环境评价和材料审查工作,1个基地的续报工作,18个原料基地年检工作。

积极与省农发办合作,并下发做好基地示范项目推荐暨认证工作的通知,共有160余个单位申报了世行的基地项目,每个立项基地可得到10万元的无偿补贴,解决了认证与基地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3 质量监管工作继续有序进行

3.1 企业年检

2014年初及时下发了年检通知和工作计划,部署年检各项工作。2014年,我省应年检企业137家,产品237个。除部分放弃标志使用权的企业外,实际完成年检企业117家,产品218个。严格落实年检企业100%实地检查制度,年检率达到100%。

3.2 标志使用专项检查

开展了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标志使用专项检查工作,共检查了167家企业291个产品,其中包括绿色食品企业157家,产品266个;有机食品企业10家,产品25个。结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专项检查工作,共出动检查人员510余人次,对全省124家超市、农贸市场进行了检查,同时发放宣传资料2.3万份。

3.3 产品抽检

制定并下发了抽检通知及工作计划,安排国家抽检企业16家,产品23个;省内自行抽检企业44家,产品51个;4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及4个产品。所检结果均为合格,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达到100%。

3.4 市场监察

组织开展了2014年绿色食品标志市场监察工作,全省共采集省内外绿色食品样品112个,规范用标产品103个。

4 品牌创建工作持续扩大影响

在第八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和中国绿色食品2014上海博览会中,有机食品博览会共有23家企业参展,设6个标准展位。各市(州)、县(市、区)政府、农委(农业局)主管领导、绿办主任、绿色有机食品重点龙头企业负责人和采购商联系组建吉林展团。博览会中,吉林展区设精装展位26个,参展的重点绿色有机食品龙头企业59家,展出的吉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200多种。签订合作意向和销售合同56项,金额达9.8亿元。吉林省展团获得大会颁发的优秀组织奖2个,有机食品金奖1个,有机食品大米食味优奖1个,绿色食品畅销产品奖13个,“优秀商务奖”4个,参展获得奖项综合排名全国第三的优异成绩,深受农业部、国家有关部委、参展省和采购商的好评以及当地百姓的欢迎。

5 世行项目工作积极协调

吉林省世行贷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已完成了调研、论证、立项、可研报告的审批、项目任务大纲初稿编制工作。确定了项目软件开发咨询机构,省农、畜、水三部门组织管理并配合进行软件开发,经多次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会议,研究解决软件开发中的问题,提出相关意见建议,制定了工作意见,成立了组织机构,安排了具体人员,建立了项目专家组,对需求规格书发出了修改意见函,基本完成了系统平台软件设计和机房设计。

6 各项基础工作不断夯实完善

举办了“全省无公害农产品检查员和企业内检员培训班”。培训人员近400人,其中有165人通过检查员考试,获得检查员证书;有234人通过内检员考试,获得内检员证书。

篇4

一、发展现状

官渡区目前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3家,获得有机产品认证6个、绿色食品认证19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4个,形成一个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的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特色产业。华曦公司作为农业龙头企业的典型代表,充分利用其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资源、技术、管理、人才和文化等方面优势,在坚持现代农业发展方向,集成利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带动农户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就业增收方面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具有行业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

(一)单打独斗艰难起家,21年奋斗建成产供销一体化特色产业

昆明华曦牧业集团1992年创建,从饲养800只肉鸡起家,当时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凭着对农业产业是关系民生的产业、是绿色产业的执著,凭着单打独斗的不懈努力,21年来专注生态产业,打造健康食品。目前发展成为注册资本金3800万元,从业人员360人,集种植、饲料、蛋鸡、种鸡繁育、商品鸡生态养殖、茶叶种植等加工、配送、销售为一体的云南省最大的蛋鸡产业化集团公司。有养殖、加工基地约1万亩,销售网点3000多个,带动种养殖户5000多家,公司及农户年存栏蛋鸡130万只,公司蛋品生态特色中国第一,商品代蛋鸡综合规模中国前四位。

(二)发展规模经营,形成相互配套、功能互补、发挥配置资源作用的集群

华曦公司在“公司+农户”探索、发展中逐步创新发展形成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2007年1月开始在昆明小哨建设蛋鸡标准化养殖园区,2009年开始建设昭通昭阳区布嘎525亩养殖园区,2012布嘎养殖园区成为农业部蛋鸡标准化示范场。目前已建立完善了玉米种植、种鸡养殖、商品鸡养殖、有机肥加工、饲料加工、鸡屠宰加工、蛋品加工、包装物流、市场品牌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控制。经过21年的发展,华曦公司旗下有子公司:云南老家生态食品有限公司,昆明老老家经贸有限公司,昆明华曦饲料有限公司,昭通华曦生态牧业有限公司,鲁甸丰源生态牧业有限公司,文山华晨生态牧业有限公司控股公司华曦红河弘坤种禽有限公司,控股公司黔西南州华曦生态牧业有限公司等公司。形成真正的以鸡蛋为主营产品的产业核心,改变了初期发展时传统的、分散的、没有品牌、没有产业核心的单打独斗的农户家庭式经营模式,发展成为企业集团,形成自己的规模化的、专业化的生产、加工、销售产业基地,完成现代农业产业化升级,突出完成了从土地到餐桌的无缝产业链对接。通过产业积聚、辐射使产业面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三)荣获多项荣誉

近年来,华曦公司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农业部加工创新机构,云南省农产品加工重点企业,云南省科技创新型企业,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三级政府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云南省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型企业,华曦技术中心为云南省、昆明市企业技术中心。

(四)创建中国驰名商标和获食品认证

“华曦huaxi及图”商标2011年12月被中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华曦牌鸡蛋、鸡肉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鸡蛋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鸡蛋被北京爱科赛尔认证中心有限公司认证为有机产品、欧盟有机食品鸡蛋认证。

(五)严格质量管理,做中国最生态、最安全、最好吃的食品

华曦公司通过中国中经科环质量认证有限公司的质量体系管理认证,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等。有自己的产供销一体化体系,如饲料公司、华曦小哨养殖园区(为农业部蛋鸡标准化示范场),全部生产流程实现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有效保证了食品安全,成为云南省乃至全国最受老百姓喜爱食品之一。

(六)名牌产品突出,竞争力强

华曦公司近年来在市场上销售的名牌产品已经形成食品系列,有欧盟认证的“华曦”有机鸡蛋、国家农业部和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等机构认证的“华曦”有机鸡蛋、“华曦”绿色鸡蛋、“华曦”无公害鸡蛋以及“华曦”乌骨土鸡蛋、“华曦”初产营养鸡蛋、华曦生态鸡系列。华曦牌深加工系列产品有:华曦特级松花鸭皮蛋,精选华曦生态蛋品,在松花鸭蛋成熟工艺的基础上,采用无铅工艺,严格按QS食品生产许可证要求精致而成,具有口感清凉、香味浓郁、食后留香、无刺激味等特点;华曦生态熟咸鸭蛋,精选华曦会员农户生态养殖的鲜鸭蛋,按传统工艺及QS要求加工,具有盐味适中、又油又沙等特点;华曦牌卤鸡蛋,精选华曦生态蛋品为原料,采用现代调香技术精心卤制,经现代高温高压工艺灭菌保鲜,具有香味醇厚自然,口感细腻等特点;华曦蛋黄面条;绿色土鸡蛋面条;低盐牛干巴,按照清真食品加工要求,由阿訇主刀,采用昭通传统工艺,结合现代低温技术,严格遵循QS食品生产许可证准则,腌制过程不添加任何色素、防腐剂,具有低盐、味美、健康、安全等特点;生态豆豉,选用滇东北高寒山区优质黄豆为原料,采用乡村传统工艺经发酵、原汁生晒等工序制成,天然、生态、原汁原味;风味蕨菜,根据南方乡村待客佳肴口味,传统工艺腌制而成,淀粉含量高,且保持了蕨菜的原有汁味,风味十足;袋装甘栗仁。以上产品按照专业化、标准化生产,产品原料经过严格精选,有的产品原料就是华曦公司自己基地生产的,从生产原料源头上把关,保证了食品安全、生态,突出绿色食品特色和发展方向。具有非农业产业化非特色产业不能复制的特点,产品在云南市场及省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

(七)建立健全农产品营销网络,新型流通业态突出

有全国销售网点3000多个,是肯德基、吉之岛、家乐福、好又多、百佳城市超市、海克乐有机超市的供应商,其中沃尔玛大型超市是昆明鸡蛋农超对接基地。有连锁店、配送中心和电子商务营销,营销面覆盖全国10多个省市及香港地区。

(八)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强技术推广应用

华曦公司有自己的华曦技术中心——并且为云南省、昆明市企业技术中心。华曦技术中心主要职能是生产监控、标准制定、规范生产、产品研发、技术集成。日常工作是企业网站维护、财务EAS、短信平台、质量追溯、网上营销、生产监控、信息服务。还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模式,常年有科研院所的专家21人为华曦农牧产业提供技术、产品研发指导和人才培训工作。由于近年来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研发机构,为农民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等服务,农业产业化得到持续、良性、快速发展。

(九)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取得成效

建成华曦小哨1484亩标准化养殖园区、养殖园区沼气工程、有机肥生产车间、昭通养殖园区自动清粪系统等,在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中,加强对畜禽粪便集中资源化力度,将畜禽粪便转化生产为有机肥料,提高废弃物资资源化利用。彻底改变传统的农户家庭式经营模式下,畜禽粪便、废水随意排放,污染环境的状况,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

(十)“五统一保”模式带动农户生产和劳动致富

华曦公司标准化养殖园区采用“五统一保”的模式,即:统一规划建设,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处理废弃物,统一安全检测,统一回收鸡蛋和鸡,每只蛋鸡统一保底5元的利润。农户可以只投资,也可以既投资又参加养殖、管理。由华曦公司通过良种带着农民去研究技术、建立品牌闯市场,利用龙头企业的流通网络、信息网络引领农民低风险发展农业产业化。该模式以“政府引导、金融支持、公司担保、农户参与、滚动发展”为工作方针,扶持的农民可以有三个收入:一是出租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收入;二是在园区养殖、管理的工资收入;三是投资分红收入。每家农户投资1千只蛋鸡,每年可增收0.5万元以上。夫妻二人进入园区养鸡,每年可领取工资收入约5万元。

(十一)综合实力增强

2011年华曦公司被福布斯评为中国潜力企业200强中的第88位。福布斯评估公布的主要指标:销售收入增长(三年加权平均%)300+、净利润(三年加权平均%)45.6、总资产回报率(三年加权平均%)9.0、净资产回报率(三年加权平均%)22.5、净利润(三年加权平均%)25.4。

二、未来规划

经过21年发展,华曦公司取得骄人成绩。正如华曦公司提出的华曦的内涵是执著、创新、发展,是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企业。

近期发展计划:

(一)建设都市农庄

依托现有规模化蛋鸡养殖及农业种植,重点发展蛋鸡养殖、蔬菜、苗木、果林种植、生态餐饮住宿、科研培训、农牧企业总部经济等产业。计划在位于昆明小哨矣纳(占地1915亩),构建种养殖、总部经济、商业、商务、科研、办公、居住、循环经济等产业链,建设成集农牧产品展示、销售、物流为一体的都市农庄——华曦庄园。

(二)完善基地建设

建设云南和贵州的13个基地,根据市场拓展在省外建设新基地。

(三)建设产业联盟合作社

针对云南省内存栏规模蛋鸡2000万余只,规模较小,布局分散,技术、标准不统一,环保不到位,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滞后,产品不能与大市场有效对接,养殖户难以获得银行贷款,融资困难的问题。继续推进2013年组建的云南鸡产业联盟合作社,打造存栏1000万只的禽蛋联盟企业。从种源、饲料、养殖设备、动保(疫苗、药品)产品、疫(疾)病监控、养殖、加工、品控、品牌、销售、银行融资担保贷款各个环节为产业合作社各社员提供标准化规范服务。2013年计划整合100万只到200万只蛋鸡,2至3年后计划整合500万只到1000万只蛋鸡,以此保障技术标准统一、产品质量安全可靠的云南高原特色鸡蛋、鸡肉系列产品的供应。目前,合作社有基本达成意向的社员173家。

(四)建设产品联盟,整合特色产品

华曦公司在昆明长水机场5至15公里范围内有4个基地2753亩,目前已整合特色农牧产品185个。下步计划整合100家以上云南民族、特色农牧企业500个产品,形成云南特色产品困难时“抱团”取暖、有商机时“出海”开拓省外市场和东南亚、南亚、中东国际市场。计划通过产品联盟建设,建成云南省农业总部经济的采购中心、物流中心、信息中心、批发中心、特色农牧产品零售旗舰店,电商与实体店并行。

(五)推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营养餐工程

华曦公司从2010年至今努力在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企业,一直在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营养餐工程,先后与10多个县区教育局签订学生营养餐供货协议。2013年1月又与贵州35所中心学校(下辖500余所学校,学生数32余万人)签订《昆明华曦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学生营养餐供货协议书》,合同有效期2年。预计能为贵州32万学生提供安全、生态的营养餐,同时营养餐工程每年的销售收入预计达到亿元。

(六)继续推进生态特色农牧产品联盟食品专卖店增开

目前在昆明及省内州、市、县有3000多个销售网店、50家专卖店、5个网店。下一步计划在省外和昆明及省内州、市、县标准化、规范化开老家食品专卖店,在超市中开店中店、店中柜,2013年在北京和上海各开1个旗舰店,建设系统的老家食品网店平台。在昆明开设专卖店5年,现生态特色农牧产品联盟食品专卖店已分布在昆明市区主要农贸市场。随着农业产业化不断推进及快速发展,销售网络和布局进一步精细化,从2011年初开始,将昆明市销售区域划分为七个销售片区,即东片区、南片区、西片区、北片区、西南片区、东南片区、呈贡片区,以市场承包方式分别承包给相应承包人。此项工作还将在最近两年持续推进,对扩大品牌影响、加强生态食品宣传、加大市场占有率方面成效显著。

3-5年发展规划:

做中国最生态、最安全、最好吃的清真食品。特色永葆中国第一,蛋鸡规模做到中国前三位。在云南省内及周边把市场建到乡镇;在产业联盟方面,通过10年时间,把华曦公司联合打造成为蛋鸡存栏1000万只的禽蛋联盟企业。在产品联盟方面,计划整合100家云南民族、特色农牧企业,形成云南特色产品“抱团、出海”,开拓省外市场和东南亚、南亚、中东国家市场;公司计划3-5年上市。

三、金融支持情况

华曦公司成长历程证明,金融支持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资本来源。华曦公司1992年创建时基本上是家庭式农户经营,资金是自己不多的积蓄和东挪西借来的几千元钱,投入少产出小。1999年与官渡区农村信用社建立信贷关系,获得贷款10万元用于第一块基地——上李其三分场基地建设。2004年在原公司基础上成立了“昆明华曦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年屠宰500万只鸡加工厂,为解决屠宰流水线项目建设资金不足的困难,官渡区农村信用社给予了4500万元的信贷资金支持,用于该项目建设及公司基地建设,从此进入农业产业化轨道,从此拉开金融加大力度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幕布。

2010年贷款12680万元,其中短期贷款8080万元,长期贷款4600万元;2011年贷款21640万元,其中短期贷款13240万元,长期贷款8400万元;2012年贷款17800万元,其中短期贷款4600万元,长期贷款13200万元。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在贷款投向上,将支持农业产业化、特色产业作为重点,积极支持其短期流动资金需要、扩大生产项目及科技创新研发资金需要。金融积极支持是特色产业得到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试举两个例子:①农业产业化的特征就是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在养殖业生产链中,优质的饲料是保证产品安全、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在特色产业发展中,华曦公司感到饲料进货是个大问题,由于是专业化、规模化养殖蛋鸡和肉鸡,需要的饲料量大、品种需求多样、出栏时间有计划等,小的饲料公司供货满足不了需要,不同的饲料公司供货有时质量又得不到保证,并且还受制于饲料供应季节性价格波动影响,建立自己的饲料公司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2006年,华曦公司计划建设自己的年产10万吨的饲料公司,向官渡区农村信用社提出贷款申请,官渡区农村信用社很快进行贷款调查,给予了1150万元的信贷资金支持。②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不断升级及农业循环经济要求不断提高,加快和提高规模化、集约化成为华曦公司又一个发展战略目标。2007年,华曦公司计划筹建“150万只鸡标准化养殖小区及配套粪尿废弃物循环利用”项目。项目选址在山清水秀的昆明小哨,占地1484亩,计划将分散养殖的农户集中到养殖园区,同时进一步扩大华曦公司种养殖基地规模和提升产品品质。官渡区农村信用社很快进行贷款调查,给予了5050万元的信贷资金支持,同时给予大幅度利率优惠。

四、存在问题

(一)贷款周期短,还款压力大

目前银行对华曦公司的贷款多为1年期的流动资金贷款,养殖业一般周期为1年半以上,贷款申请和偿还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贷款周期和养殖业生产周期不匹配,不利于企业加大投资长线发展。

(二)有效抵押物缺少

目前银行对畜牧业贷款相对集中于抵押贷款方式,畜牧业资产主要沉淀在存栏的活禽、活畜上,虽然也是畜牧业的主要资产,银行认为这部分资产较难控制,在考虑贷款时难以作为有效抵押物;另外就是作为固定资产的厂房,价值较低且土地等生产资料多为租赁所得,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即使个别拥有所有权,也因远离闹市区而存在价值较低,以上因素让畜牧业难以提供符合贷款需求的抵押物。

(三)融资手段渠道缺乏

畜牧业缺乏利用资本市场、债券市场融通资金的理念和意识,地方政府对经营实力较强的企业在政策扶持、引导和辅导方面力度不够,企业资金需求较多依赖银行贷款这一间接融资方式。

(四)资产负债率、利润要求高

银行放贷时,要求资产负债率低、利润率高。由于农业投资周期长、投资规模大、行业利润薄,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和利润率难以达到银行要求的理想状态。畜牧业希望银行能在贷款周期、抵押物、资产负债率和利润要求等方面进行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创新,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

(五)优惠利率政策没有得到全面落实

国家政策、金融政策在扶持“三农”、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政策、指导意见方面都提出,要积极扶持,信贷上实行倾斜,利率上给予优惠。在实际信贷操作中,由于政策的条块交错、协调不一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较难获得基准利率或低于基准利率的优惠利率,只能获得比其他企业上浮利率低一些的优惠利率。

(六)企业信用评级考虑因素不全面

目前,银行在对农业产业化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时,使用的是系统评级,在设定好的项目下录入相应指标数据,自动生成相应信用等级。而对于企业获得的荣誉,如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农业部加工创新机构等,未纳入企业信用评级因素考虑,忽视了企业的品牌、质量、社会责任等因素,可以评为A++级的评为A级甚至评为B级,影响企业获得贷款及贷款利率优惠政策。

(七)授信额度偏低

《商业银行授权、授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商业银行各级业务职能部门及分支机构必须在规定的授信额度内对各地区及客户进行授信”。由于商业银行授权、授信高度统一,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综合实力等未充分考虑,形成基层商业银行授信额度偏低,一定程度对农业产业化企业支持有心无力。

五、政策建议

第一,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坚持国家发展农业及农业产业化的方向和战略要求,进一步落实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优惠政策,逐步实现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统一。

第二,建议金融机构要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服务,开发和推出适合农业产业化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如仓单质押贷款、存栏活禽质押贷款等,贷款投放与农业产业生产周期期限匹配,继续加大对农业产业化企业支持力度。

第三,建议以华曦企业为代表的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不断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在政府部门扶持、引导下,积极探索和推进利用资本市场、债券市场融通资金的能力,减少对银行贷款过度依赖。

篇5

 

1 引言

 

生猪养殖污染的严重性分析。生猪养殖是南安市一项主要的农业产业,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个有效途径,近年来发展迅速。据调查统计,目前南安市生猪养殖场(户)有2500多家, 存栏50多万头,其中:存栏2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有250家左右,存栏约 40多万头。规模化、集中化的生猪养殖,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生猪养殖每年产生大量的粪便排泄物,如不及时处理,不仅会对周围的环境、水质、空气造成污染,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还会对生猪养殖本身造成一定的危害。环境的承载能力不断下降,不但不利于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而且由于生态环境科学遭到破坏,严重威胁水环境安全、人居环境和老百姓健康。与当前国家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的理念相背离。如何创新养猪废弃物污染防治技术,变废为宝,实现猪粪便的有机利用,对于做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减排,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养殖业转型升级,真正实现生态养殖、绿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实例介绍

 

2.1 益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位于南安市东田镇东田村

 

占地200多万m2,其中林地100多万m2,池塘4万多m2;猪场用地6万多m2,现有猪舍11栋2万多m2,良种母猪300多头,生猪存栏2500多头,添置了固液分离机,配有封闭式的粪便堆场300多m2,建设800 m3的氧化塘,1500 m3的沼气池。是一家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用循环农业模式,就地消纳养猪粪便,实现养殖污染的根本治理。

 

公司治理养殖污染的措施:采取铺置缝隙地板,尤其是现代化高床集约化养猪,从妊娠母猪、产仔母猪、断奶仔猪到育肥猪都采用全漏缝地板或半漏缝地板的铺置,不仅便于粪便的收集,做到干湿分离,同时也能改善猪舍卫生和防疫条件;实行雨污分离,全场的养殖污水通过管道收集,雨水通过明沟排出,实现雨污分离;建立“猪-沼-果(草、林、菜、鱼等)”循环农业模式。粪便干湿分离后,废水流入1500多m3的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用于仔猪保温和生活用气;沼液流入氧化塘,进行多级氧化塘处理收集后,进入固定的输送管道、沟渠或运输工具将沼液尾水回用山上施灌80多万m2的油茶, 10多万m2的速生林及鱼池等;猪粪清理收集后和沼渣集中堆积发酵加工为有机肥料,用于林地;确保粪污处理措施全程落实,实现养殖污染物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做到生态循环型零排放。

 

2.2 龙峰园农场位于南安市洪濑镇谯琉村

 

三面环山,防疫条件良好,拥有山地100多万m2,种植速生林24万株;猪场用地20多万m2,猪舍3万多m2,现有生猪存栏数6000多头,其中良种母猪620头;该场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先后获得“福建省无公害农产品生猪基地”和“南安市副食品调控基地”称号。

 

建设容量为12700 m3的大型沼气池一座,配套全自动高效固液分离机,以及配套沼气发电系统和生化处理设施;购置2台分别为120kw和75kw发电机,利用沼气24h发电,日发电量:1670kw时,基本解决场内用电,月节约用电费3万元左右。

 

养殖废水全部经过处理,回收用来冲洗猪舍,循环利用;用于灌溉周边速生林;在养殖场配套小型有机肥料的生产,聘请专业的技术顾问来指导,年提供5千多t有机肥,多数自用速生林施肥;最大限度实现养殖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达到“达标排放”。提供电力,热能及固液肥料等额外有价值的副产品,实现“双赢”和”绿色养殖”达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

 

3 生猪养殖污染治理的思路对策

 

为促进生猪产业绿色发展,确保通过养殖全过程综合治理,实现养殖污染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经过实地考察,认真总结南安市生猪养殖污染治理的成功事例,综合分析各种治理方式,因地制宜提出南安市生猪养殖污染治理的总体思路:对于规模化养猪场,要大力推广“漏缝地板-干清粪-少冲洗-减排放”, “漏缝管道干湿分离-干清粪-少冲洗-减排放”等模式。同时,在农林地面积较大的地区,重点推广“猪-沼-果(草、林、菜、鱼等)”生态循环型养殖模式,实现就地消纳污染物;在农林地面积较小的地区,大力推广沼气发酵、生化处理等措施;最大限度促进养殖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实现达标排放;对农村家庭散养的小养猪户,指导开展“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圈、改厕、改厨)措施,提倡相对集中饲养,实现污染物集中标准化处理和资源化循环利用。

 

4 生猪养殖中废弃物的处理工艺流程

 

4.1 生猪养殖中废弃物的处理工艺

 

生猪养殖产生的污染物的处理过程,收集干湿粪,清除部分鲜粪从而可以有效减少水冲洗量,降低污水量的产生,在源头上减少污水的排放量,同时将污水通过固液分离机进行处理,从而降低水中污染物的含量,对粪便的氧化效率和厌氧消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沼气池进行发酵处理,经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如果是大猪场,沼气量充足,可以用来发电;如果是家庭散养,沼气量少,可用来日常的烧饭或冬季保温。同时整个工艺流程在全封闭中进行,将杀死大部分污水中所含有的病毒细菌,可以有效降低蚊蝇的滋生,切断寄生虫的生长周期,产生的沼渣和沼液成为农作物的优质有机肥料。如果有一定种植面积,可用作林、果、茶等的有机肥;如果缺少种植需求,可通过生化处理后,在工艺流程中采用生物法进行处理,固定化微生物节能曝气生物池提高了微生物的适应性和活性,同时解决了传统生物处理工艺中由于污水的第二次污染,最大的优点就是除臭确保了污水处理站周围环境不受污染,达到“达标排放”。

 

4.3 污染物处理设施建设技术参数

 

4.3.1 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南安市生猪养殖污染治理的实例

 

应注意把握相关技术参数:存栏1头生猪需要配备0.1 m?粪便储存空间,0.2 m?沼气池,0.3 m?污水尿液储存池(储存2个月),1m2养殖舍实际活动占用空间;5头猪的排泄物至少要用667m2地来消纳。

 

4.3.2 养殖废水排放标准

 

执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集约化畜禽养殖业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日排放浓度,主要指标如下表所示:

 

5 结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针对生猪养殖污染综合治理较为经济适用的治理模式,提出了综合治理的新思路,也对综合治理模式的原理和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通过在一大型生猪养殖场进行实施,不仅减少了猪场以及周围环境的污染,具有明显的污染治理效果,实现了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农村创造了更高的经济收益,值得在南安市农村生猪养殖基地推广使用。

篇6

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是废弃物管理战略转变的需要和产业链的有机延伸,近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农业的内在机制和外部环境都呈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以城乡统筹为主要内容的政策导向,已经开启了支持农业、扶持农民政策的新领域,加之城市化进程推进,二三产业反哺农业能力的提高,为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安次区农业局引入循环经济理念,优化农业生态环境,把农业生产与生态环保相融合,拉长产业链条,积极探索具有安次特色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蹊径。在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的推动下,安次区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农业产业化水平加速提升,随着结构调整不断深化,设施农业迅速逐步发展壮大,已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并驶入快车道,区域布局不断优化,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优势产业带逐步形成。已经建成无公害蔬菜专业村88个,播种面积达到16万亩,实现产值6.8亿元。

推进生态新能源的开发和建设,大力实施农村沼气工程,对于农业循环经济、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和改善农村发挥咱那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安次围绕解决农村环境、资源和农民收入等问题,自2006年以来共建成高标准沼气池16295个,沼气在农村成为主要能源之一,户用沼气省柴省电省劳力、增肥增产增效益,并在净化农村环境上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沼养畜、以畜生沼、以沼育田”,解决了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的问题,推广“畜禽—沼气—作物”生态循环经济模式,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实现农业生产减本增效,全区三沼综合利用面积已有4.05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聚龙、碧源、富强、欧华等多个农业产业园实现组团发展,城郊观光、都市休闲等新兴农业业态初具雏形。85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广大农户建立紧密联合体,辐射带动更多农户,农村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扩大了基地农产品销售渠道。既追求设施农业种植面积增加又保证农产品质量,既强调设施农业种植规模,又创建品牌构筑产业链。尽量拓展延伸优势产业,形成规模,获得最好经济效益。通过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和产业链的整合延伸,进行深度开发,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扶持、行政推动等措施,农民科学有序流转土地,推进了高效农业规模化,充分获取农业产业效益。

随着国家对农机具购置补贴工作的力度加大,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役用大牲畜散户被现代农业机械取代,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成为新时期农业发展课题,是循环经济重要的环节。秸秆科学利用可以改善农村能源供应结构、降低农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农民增收。当前秸秆流向大致有五方面,包括直接还田、牲畜过腹还田、秸秆压块采暖、沼气池填充底料、部分燃料等,其中过腹还田主要是用于规模养殖场;今年农机购置补贴新添加了秸秆压块农机品种,实施农户利用秸秆压块炊事采暖项目建设,是提高秸秆利用率把农村剩余秸秆能源化利用的重要措施,将是今后秸秆综合推广利用的趋势;兴建沼气池是改善农村环境,大量消耗秸秆,节约能源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良法,沼渣沼液又能用于农业生产;秸秆直接还田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水抗旱促进作物增收;据统计,秸秆作为燃料用在我区约占不到20%,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会逐年减少。

2006年以来,安次区沼气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跨越式发展。沼气建设带动和刺激了畜牧养殖等相关产业发展,农村各项事业迅猛发展,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采用“种、养、加、沼、肥”五环共举的生态农业良性循环模式,形成畜养业—沼气—设施农业生产,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态势强劲,促进大农业内部结构更加优化,庭院经济、设施瓜菜产业迅速崛起,成为农民增收新基点。坚持走沼气建设与设施农业互助发展路子,推广三沼综合利用技术,农业投入成本不断降低,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提高,如茂雄牌西蓝花、芥蓝、菜心、和廊坊市安次区农工商服务公司生产的金都蜜瓜、番茄等农产品在中国(廊坊)农交会连续四年获河北省名优农产品称号。全区当前粮食作物一般亩产值千元以内,棉花油料亩产值1000~1500元,而露地瓜菜平均亩产值可达2000~3000元,设施瓜菜平均亩产值在5000元以上。从此看来,大力发展瓜菜产业,尤其是设施瓜菜,是我区富民强区的重要途径。我区北部杨税务乡、落垡镇、仇庄乡有多年的瓜菜种植史,群众对瓜菜生产的认识程度高,也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金都蜜瓜基地、茂雄特菜基地、有机芹菜基地已形成一定规模,依托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打造了10个省级蔬菜标准园和大益屯、宋王务等多个区级标准园。如何把品种优势、技术优势和项目优势充分发挥,如何做大做强做优基地规模,提升产业档次,放大示范效应就成为当前重要课题。结合农业生产实际,综合分析现有资源和优势产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生产布局、延长产业链、服务功能拓展、提高科技含量、品牌塑造等手段,就全面提升果蔬产业、粮食产业等多个基础产业门类的综合生产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生态保障能力,农业局在抓好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的同时,根据我区农业生产实际,集聚资源,整合要素,以农业技术与机制创新为突破口,融现代工程设施体系建设、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和生产、加工、营销等管理体系于一体,着重在设施农业上下功夫,重点打造设施农业隆起带,形成纵横交错,村村相连的建设新格局,靠市场带动、基地带动、公司带动、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不断完善服务体系,重点建设落垡、杨税务两条设施瓜菜旅游观光带,打造聚龙现代农业观光园、富强农牧观光园、九天创意农业产业园、东禾开心农场等多个都市农业休闲观光度假园区,实现安次农业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的转型,把绿色生态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点,致力建设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全面推进绿色产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生态旅游建设,努力把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环境改善的绿色和谐发展局面。

篇7

绿色化工指的是在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从工艺源头上就运用环保的理念,推行源消减、进行生产过程的优化集成,废物再利用与资源化,从而降低了成本与消耗,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和毒性,减少产品全生命周期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绿色化工的兴起,使化学工业环境污染的治理,由先污染后治理转向从源头上根治环境污染。

目前,绿色化工已被全球列为21世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是解决资源、能源紧缺、环境恶化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人类生存质量和保证国家与民众安全的核心基础科学与技术。绿色化工和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将向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化学与材料、生命、信息、能源、资源、环境等领域的结合将开辟新的发展方向,为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环境改善提供多种途径。采用无毒、无害原料和溶剂,高选择性化学反应,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的绿色化学过程将得到普遍关注。

未来几年,我国资源、能源消耗将呈持续增长趋势,面临的环保压力也将越来越大,完成节能减排的任务也更加艰巨。因此要积极引进、推动绿色化工的建设,通过环保、绿色化学工艺过程的开发,使化工行业生产从原料到产品的整个过程实现绿色化。如用无毒无害的原料代替剧毒的光气和氢氰酸等制备中间体,以无毒无害的溶剂代替挥发性有机溶剂等。

据了解,在太湖蓝藻暴发事件后,常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开展环保专项治理活动。对全区范围内排水工业企业,集中式污水处理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染物排放量及去向以及企业立项。建设、三同时等执行情况按照方案进行全面调查。对进入化工园区的企业,严格执行区域环评要求,同时鼓励经济效益和产业发展前景好、管理规范、污染轻的企业做大做强,大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升化工园区的产业层次,较好地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

绿色化工不仅使化工行业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而且还通过绿色化学品以及绿色化学工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推动其他行业实现绿色生产。因此说,绿色化工已成为节能减排的助推器。

篇8

[关键词] 茶叶生产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一、景东茶叶生产发展现状

1.自然环境条件优越

云南省景东县地处热带、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茶园大多分布在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和哀牢山自然保护区边缘的缓坡地段,海拔在1200~2200m之间,植被完好,常年云雾缭绕,土壤pH为4.5~6.5,年平均气温18.3℃,年平均降水量1087mm,夏季雨热同季正是茶树之所求,高温有利于茶多酚、咖啡碱的形成,非常适宜茶树生长。

2.茶叶产业发展服务体系健全

景东县于2004年成立了县茶叶产业办公室,另有茶叶试验站1个。各乡(镇)农工站都配有1~2名茶叶专业技术员,目前全县共有茶叶专业技术人员86人,茶叶专业加工技工184人,茶艺工40人。确保了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有力地保障了茶叶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同时,通过多年的“绿证”工程培训,培育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茶叶生产骨干人才。

3.茶文化积淀厚重

景东种茶历史悠久。唐使樊绰在其所著《蛮书》中写道:“茶出银生城界诸山”。“银生城”就是今天的景东县城,“诸山”指的就是无量山和哀牢山。“银生城”是唐时南诏六节度使之一的驻地,辖今西双版纳及普洱市。2007年5月,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了普洱市普洱茶最佳原料基地商品交易会,出台了加快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主要措施,以推动全县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

4.茶叶生产发展初见成效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的发展,坚持“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倾力打造特色茶产业,重点扶持银生茶厂、无量山茶厂、老仓老厂、兴达茶厂。2011年全县茶园种植面积达21.3万亩,采摘面积达16.8万亩,茶叶产量达6688t,产值约23600万元。全县有茶叶千亩村74个,面积达15.1万亩,百亩组493个。无公害茶叶产地认真面积达13.26万亩。有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8.6万亩,无公害茶园认证面积531亩,茶叶初、精制加工厂146个,有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9个,有8家茶叶企业通过QS认证。

二、存在的问题

1.茶园规划不合理,管理粗放

景东县茶叶生产以千家万户的小农户型为主,全县辖13个乡镇,166个村民小组,涉茶村民小组157个,涉及种植农户达4.45万多户,共23.3万余人。大部分茶园分布在无量山和哀牢山缓坡地段的边远山区,交通落后且茶园管理粗放、生产不便,茶园效益低下,全县需要低改的茶园有8.5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39.9%

2.科技管理滞后,良种茶园面积小

全县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8.6万亩,仅占茶园总面积的39.9%,良种推广速度缓慢。茶乡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导致茶叶生产劳动力短缺;且在家的茶农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科技意识不强,重采轻管,有机茶、无公害茶生产意识淡薄,茶园肥培管理跟不上,大多数茶园提前进入低改期。

3.茶叶加工企业规模小,加工机械滞后

全县现有茶叶初精制加工厂108家,普遍规模小、散而乱、实力弱,大多厂房窄小且破旧不堪;机械设备老化、落后,生产场所环境条件差。

4.茶叶品牌多、无名牌,营销手段滞后

全县现有茶叶品牌38个,虽然也有:银生茶、老仓茶、橄榄茶、华龙茶、无量山茶等一批自主品牌,但各自为阵,小打小闹,不成气候。没有一个叫的响亮的茶叶名牌。茶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人才资源缺乏,坐地销售,等客上门,营销手段滞后。

5.有机茶、无公害茶认证速度缓慢

目前景东还没有茶叶企业通过有机茶园认证,通过QS认证的茶叶企业也只有8家,且都不具备自检能力;企业职工多是当地临时招来的季节性农民工,素质普遍偏低,没有真正建立起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三、发展对策分析

1.整合茶叶产业资源,充分发挥区位优势

整合茶叶资源,优化品种结构,提高良种普及率;扩大茶叶基地规模,建设39个茶叶专业村;突出景东茶叶在历史文化内涵及品质上的优势。围绕市场需求,主攻银生茶、老仓茶、无量山茶、橄榄茶品牌,推进茶叶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分散小规模经营向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转变,由产品向产业品牌转变。集中力量扶持银生茶厂、老仓茶厂、无量山茶厂、兴达茶厂等有潜力的龙头企业。重点抓好无公害茶、有机茶园开发,老茶园及茶厂的技术改造;做好市场营销及科技人才体系、质量标准体系、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茶事活动,巩固提升茶产业的配套产业发展。

2.提高技能培训,努力提高茶叶加工技术

聘请省内外茶叶专家参与多种形式的茶叶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药、新肥料、新标准应用的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一批会种茶、会加工、会管理、会营销的茶叶专业技术能手。县委‘县政府要对全县茶厂引进名优茶加工机械加大扶持力度,加速名优茶机械推广,促进普洱茶加工厂标准化建设,创新加工工艺。提升茶叶加工的科技含量,从而提升名优普洱茶的加工能力。

3.整合品牌,推进高效生态茶叶基地建设

主打普洱系列的“银生茶”、“老仓茶”品牌,紧紧围绕品牌开发,建立有规模、有档次的茶叶基地;整合茶叶专业村,走“公司+基地(茶叶专业村)+农户”的路子,以农户为主建立有机茶园、无公害茶园;以“茶树品种良种化,茶园建设生态化,基地管理我害化”为目标,加快生物多样性立体生态茶园基地建设,提高茶园水利化程度,推行绿色有机茶标准化生产管理。基地突出“天然、绿色、优质、生态”的特点,保证普洱茶优质原料的供给,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

4.依据区位优势,搞好茶叶基地的规划布局

到2015年,全县将建成绿色、有机茶园21.5万亩,其中:绿色食品茶园13万亩;有机茶园7.5万亩。具体布局是:锦屏镇绿色食品茶园0.81万亩,有机茶园0.34万亩;文#镇绿色食品茶园1.51万亩,有机茶园0.79万亩;花山乡绿色食品茶园0.99万亩,有机茶园0.4万亩;大街乡绿色食品茶园1.77万亩,有机茶园0.73万亩;太忠乡绿色食品茶园0.86万亩,有机茶园0.36万亩;龙街乡绿色食品茶园0.69万亩,有机茶园0.28万亩;文龙乡绿色食品(下转第56页)茶园1.26万亩,有机茶园1.05万亩;安定乡绿色食品茶园1.06万亩,有机茶园1.48万亩;漫湾镇绿色食品茶园0.71万亩,有机茶园0.29万亩;林街乡绿色食品茶园0.55万亩,有机茶园0.37万亩;景福乡绿色食品茶园0.6万亩,有机茶园0.48万亩;曼等乡绿色食品茶园0.38万亩,有机茶园0.17万亩;大朝山东镇绿色食品茶园1.81万亩,有机茶园0.76万亩.

5.积极推进有机茶、无公害茶认证,应对市场准入

积极引导和鼓励茶叶企业和茶叶专业村进行有机茶、无公害茶认证。参加QS认证的茶叶企业要配备专职检验人员,对茶叶产品实施批次检验,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准出厂销售。要按普洱茶生产标准进行茶叶加工,真正建立质量安全保证体系以应对市场准入,提高茶叶企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按照有机茶、无公害茶生产规程发展茶叶产业。

6.加快茶文化与茶旅游建设,提升景东茶产业形象

充分挖掘、提炼彝族人民的茶食、茶饮、茶礼、茶艺。拍摄1部“彝乡茶情”电视专题片,整理出版1首“彝乡茶歌”,建立1支“彝乡茶艺表演队”,建设1条彝乡茶情街。鼓励开设茶馆、茶楼,从目前的18家发展到40家,引导广大民众爱茶、喝茶、知茶、产茶。定期举办茶事活动,提升茶文化。充分发挥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电视等媒体的宣传作用,利用无量山和哀牢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优异生态资源,推动彝乡茶文化特色旅游的发展,提升“天然、绿色、优质”的茶叶经营理念,使景东茶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篇9

一、在“生产发展”中创佳绩

我们把组织广大农村妇女“学文化、学科技,比发展、比贡献”,提高农村妇女素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科技培训,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农村妇女掌握增收致富实用技术,特别是学会利用网络获取科技信息。树立和宣传妇女创业先进典型,“三八”节期间,评选表彰了20名“十佳创业女明星”和“优秀创业女明星”,3月7日,举行了xx市首届“十佳创业女明星”颁奖晚会,请市领导为女典型颁奖。大力开展示范基地建设,使其示范效应更加增强,巾帼示范基地——金福农业开发公司程香莲成绩突出,被评为江西省“三八”红旗手和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5月10日,为全国“三八绿色工程示范基地”——金鹄生态农业园举行揭碑仪式。该基地的王曼丽董事长多次被省报、省电视台报道,通过她的事迹宣传,带动了广大农村妇女积极投入生产行列。

二、在“生活宽裕”中建新业

组织妇女参加来料加工,广辟妇女增收渠道。近年来,我市民间已陆续承接一些来料加工业务。接渡工艺品厂厂长xxx就是我市从事来料加工较早的经纪人之一。她组织接渡镇的农村妇女进行绗缝被加工,使她们在家中可以赚取手工费。全镇几乎每个家庭的妇女都参与绗缝被加工和虾笼编制中,每人年均收入为4000元左右。目前,我市承接来料加工的乡镇已扩展到镇桥、乐港、众埠、吾口等镇及城区的各个居委会,来料加工已成为妇女从事家庭型创业的主要方式。我们也认为来料加工这类业务对技术要求不高,劳动强度较小,生产方式灵便,不受时间、天气、场地限制,非常适合妇女在家中就业创收,况且加工市场潜力非常大。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将来料加工作为工作重点来抓,引导鼓励全市农村妇女在家中创业致富。4月中旬,市妇联领导带领全市各乡镇妇联干部到浙江义乌考察来料加工,并专门就农村妇女

劳动力转移、输出与来料加工等问题走访了相关人员。

三、在“乡风文明”中做贡献

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3月份xx等4户家庭被评为省“绿色家庭”,xx家庭更获xx省“学习型家庭”和全国“环保型家庭”的殊荣。大力开展妇女群众喜闻乐见、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5月底组织41名小学生参加景德镇市“金色童年摄影杯”少儿绘画大赛,有29名同学获奖;6月2日举办了“明星之夜”爱心联欢会。基层妇女组织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组建了女子腰鼓队、农民铜管乐队等,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妇女健身活动,丰富农村妇女和家庭的文化生活。

篇10

《方案》指出,绿色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建设依托中药材产业聚集发展基地,以大新镇、李兴镇、倪邱镇、宫集镇为中心,建设绿色中药材产业示范园,辐射周边乡镇,推动绿色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逐步打造省级绿色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力争到2020年,带动中药材面积达30万亩。

绿色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建设,必须符合国家中药材产业发展政策,制定完善的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总体规模不少于1万亩;要在科学合理制定好园区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的基础上,配套完善绿色中药材产业示范园的基础设施,增强中药材生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保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够及时入驻。

示范园注重知名品牌创建:坚持市场导向,大力发展名优药材品种及有临床特色中成药原料药材品种,鼓励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识中药材产品,提升中药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示范园加强产业联合体培育:积极组建产、学、研、贸一体化的绿色中药材产业联合体,推行“龙头企业+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能人大户+贫困户”等模式,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示范园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鼓励中药材种植、初加工、营销等大户和企业延伸产业链,培育中药材与创意园林、生态药膳与健康休闲相结合的新型业态。

政府设立扶持资金:县财政每年设立一定规模的中药材园区种植专项扶持资金,对经批准新建的绿色中药材产业示范园进行扶持。

对审验合格的示范园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所需资金,给予补助。

对示范园内中药材种植200亩以上的大户或企业,从当年种植中药材开始起,第1至3年每年每亩补助600元,第4至5年每年每亩补助400元。

对示范园内中药材种植大户或企业参与中药材保险给予每年每亩保险费30%补贴,对其从事中药材生产发展贷款所产生的利息给予50%的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