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培训范文
时间:2023-04-05 17:31: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书法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手好字成就美好人生。
传承民族文化,培养书画人才。
弘扬中华艺术,陶冶高尚情操。
一笔一划练楷书,一招一式学硬笔。
梦想就在前方,让艺术成为您飞翔的翅膀。
用书法美塑造心灵美!()
靓丽人生,有我相伴,心动笔动,翰墨飞翔。
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学练书画,受益终身。
篇2
听了洛阳市书法培训讲座,我感到书法教学的艰难与重要。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我们的国粹,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感受到了肩上的压力与重任。
书法指文字的书写艺术,特指用(圆锥型)毛笔写汉字的艺术。人们常说,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哲学,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是书法。
书法艺术在我国源远流长,自汉字出现以来就长盛不衰,历朝历代出现的书法大家不胜枚举。如秦代的李斯,汉代的蔡邕、张芝,晋代的王羲之,唐代的“欧、虞、褚、薛”、“颜、柳”,宋代的“苏、黄、米、蔡”,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文征明,清代的何绍基、吴昌硕等。他们留下的书法作品更是推陈出新,光耀汗青。作为炎黄子孙,当代学生有责任继承;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使书法得以传承。
然而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兴起,键盘的运用使手写意识变得越来越淡。对现代人来说,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已是不容易,更何况毛笔字呢?为了使书法这一优秀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我觉得上好书法课已是迫在眉睫。
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教好书法呢?这次培训会给了我很好的启示。教好书法应遵循书写规范,关注个性体验。这里的书写规范就是临帖,临帖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临帖分对临,背临,意临三个层面。对临即将范本置于眼前,须看一笔,写一笔;背临即不看范本,只凭印象将诸字临写下来;意临即临写范本时追求原作的意境和神韵。我想,小学书法教学可以先教会学生对临,然后层层拔高,一步步接近意临。
于是这两周的书法指导课,我下载了《九成宫醴泉铭》原帖,准备先从遵循书写规范开始。上课时我先把要临得内容放在多媒体上呈现出来,然后引导着学生欣赏,同时强调间架结构和笔划特征,最后让学生照着多媒体临写。在临写时,用《米芾学书》的这段话提醒学生:“学写字不只是动笔,还要动心,不但观其形,而且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这两次,尽管学生写的差强人意,但是我感觉自己在书法指导教学上迈进了一大步,自己的教学正在沿着科学的方法前进,我一定要坚持下去!
篇3
上午好!
我是电子系的新聘辅导员——蒋翅辉,非常感谢学院给我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有幸和大家一起分享暑假辅导员培训的心得。在为期5天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听专题报告、参与案例研讨、大会交流、分组讨论等形式,对当前高校学生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学习和探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思索着辅导员工作的重心与责任,同时也享受着活动带来的启发与乐趣。
这次培训让我们感触最深的是培训方式灵活多样。既有各位领导和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又有部分专题首次尝试采用“沙龙”形式展开,以嘉宾交流、现场提问互动为主要形式,以开放的形式来探讨学生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这些专题报告水平很高,具有非常强的实务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既有点又有面,既有政策宣讲也有个案分析,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践经验的介绍与交流,让我们对如何在全面实施学分制条件下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如何进行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与管理等问题有了新的认识,这也必将提高我们预见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沙龙活动中,与会的嘉宾不仅和我们分享了担任辅导员期间的点点滴滴,还将多年来从事学生工作的经验拿出来与我们一起交流,这些宝贵经验的倾囊相授让我们如获至宝。
这次培训对我们来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更是一次重新认识自我、定位自我的契机,通过听取专题报告和参与沙龙活动,我们真切感受到了辅导员工作所承载的使命,对怎样做好一名辅导员也有了更深的认识。特别是李斌副院长在《努力提高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的专题报告中提出辅导员工作要积极推行“四化”,即表格化、职业化、标准化和精细化,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给我们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要想顺利、有效地开展学生工作,就需要将这“四化”的理念切实贯彻到学生管理工作中来。“标准化”要求我们辅导员在开展学生工作时,做事有章法,效果可衡量。“表格化”需要我们辅导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计划,以进程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严格执行,确保工作有序进行。一个人没有表格化,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表格化可以提高执行力。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可以化解很多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因此我们在进行学生管理时,需要对工作目标、对象、任务等进行细分,以求达到更好的效果,这就需要认真贯彻“精细化”的理念。通过辅导员职业化建设进一步弘扬高尚师德,提高辅导员业务能力。辅导员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不计得失,当好培养学生的引路人和社会风尚的引领者,既要做“经师”,又要做“人师”。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目的才能真正地达到,教育学生既会做事,更会做人。
随着我校学分制改革的深化,行政班级功能越来越淡化,这给我们的学生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促使我们必须面对新的挑战,反思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如何有效地进行学生管理,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我们达成了以下的共识。
1、切实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
辅导员要秉着“以学生为本”的宗旨,竭诚地为学生服务,用自己的“爱心、热心、细心和责任心”去感化和影响学生,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引导者、教育者和管理者。正如刘洪宇副院长所说“用力做事只能做到合格,而用心做事才能做到优秀”。
2、积极探索学分制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方式。
作为学生在校期间有三分之二时间度过的学生公寓,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生活区域外,现在它越来越成为最重要的思想教育阵地。因此我们的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要牢牢抓住这块阵地,积极推进党建工作走进学生公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把广大学生团结在组织的周围,让他们有强烈的归属感。
3、进一步完善文化管理的聚合机制,促进竞争力创新力形成。
近年来,文化管理促进了我院学生竞争力与创新力的形成,取得了丰硕成果: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达800多人次;在2010年沙盘大赛中我院学生获得了全国高职组冠军;在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中,我校学生与知名大学学生同台竞技、不惧强手,获得一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团队凝聚力和创新力的具体体现。因此,学生工作必须抓住推行文化管理的机遇,围绕学分制改革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学风校风建设、特殊群体学生管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援助、心理健康教育、学团组织建设、学生社团管理、学生媒体建设、网络德育、学籍管理、学生事务工作等具体工作中贯穿文化管理的理念,通过文化内涵的阐示与建设提高学生工作的层次与水平,较好地培养更多更好的具有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高职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
篇4
[关键词] 项目教学 蔬菜栽培实训 运用
《蔬菜栽培》是园艺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在课程设计时注重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课程开发体现职业性、实用性及开放性原则。为此,我院将蔬菜栽培分为《蔬菜栽培》与《蔬菜栽培实训》两门课程来完成整个课程的教学任务,《蔬菜栽培》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蔬菜生物学特性,掌握蔬菜生产的相关理论知识,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而《蔬菜栽培实训》,主要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注重实践技能和方法能力的掌握。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如演示、单一技能操作、参观等已不能适应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因此在蔬菜产业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蔬菜栽培》作为我院首批重点资助建设的院级精品课程,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精品课程,通过课程组教师的共同探索与实践,将项目教学法引入《蔬菜栽培实训》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对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根据蔬菜栽培实训教学大纲,结合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具体条件,教师提出蔬菜栽培实训项目内容,项目任务必须是具体的、可操作的,蔬菜栽培实训一般由5个实训项目共30学时完成,每个技能项目都具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和学习目标,见表1。每个项目可以成为独立的项目来完成,全部项目过程又构成蔬菜整个生产过程,是一个由单一到综合循序渐进的实训过程,体现了实训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理念。其主要实训过程包括茬口安排、蔬菜育苗、定植及田间管理等,师生共同参与完成,教师指导、督查为主,学生负责整个项目的实施,全程参与,将教学融于技能培训当中,使学生在全真的环境中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蔬菜生产与管理的基本技能,培养同学团队协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参观一些科技示范园,了解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在科技园的应用情况,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
二、制订计划
项目任务确定后,教师在学期初带领学生到校内实训基地――相城科技示范园,让学生了解蔬菜基地的基本情况,包括基地面积(设施面积、露地面积)、上茬蔬菜栽培种类,土壤肥力等。将项目任务落实到地块,分解成各个学习情景,制定各学习情景的工作计划、工作步骤和程序,此步骤由教师提出,学生可参与讨论。计划制定包括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6个方面。如学习情景2,蔬菜育苗技术的安排具体如下:
三、计划实施
总的项目任务确定后,在项目实施时,一般都采用分组进行,通常5~6人编为一组,便于同学查找资料,展开讨论,完成报告。小组成立后,由学生自行推荐组长,组长负责协调各项工作,并负责与指导老师联系。
蔬菜栽培实训每组需要完成5个实训项目,分别为蔬菜生产计划的制定、蔬菜育苗技术、蔬菜定植技术、蔬菜田间管理技术、丰产栽培技术调查。每个项目单独实施并考核,最后形成蔬菜栽培实训的综合考核成绩。
首先,蔬菜生产计划的制定,必须进行基地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了解基地的情况,旱田面积与水田面积各多少,旱田面积中,设施面积与露地面积各占多少。设施的种类,怎么合理安排,达到周年生产蔬菜。其次,了解各种蔬菜的栽培季节,包括露地栽培和设施栽培,这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蔬菜的生物学特性,适宜栽培季节。第三,学会安排茬口。季节茬口一般分为5种类型,早春茬、春夏茬、伏茬、秋茬、越冬茬。长江流域蔬菜栽培一般采用三主作。为了达到周年均衡供应,如何优先考虑淡季品种,非常关键。第四,合理运用轮作、间作、套种、混作等栽培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减少病虫危害。第五,合理安排水生蔬菜栽培,补充淡季的供应。各组完成生产计划制定后,通过筛选确定最佳种植方案,落实到地块。每组安排一定的地块,组织春季蔬菜生产。
蔬菜育苗是蔬菜栽培的关键技术,根据地块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育苗;从种子的采购,种子的播前处理,播种及苗期管理由学生全程参与,每组安排一位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育苗。育苗成败直接影响后面的蔬菜生产,学生接受任务后,非常努力,采用不同的方式如育苗盘育苗、营养钵育苗、穴盘育苗等,平时注意观察苗的生长状况,发现问题及时与老师商讨对策,有些学生还采用了嫁接育苗。
定植技术也各显神通,有设施定植、地膜定植、露地定植等多种形式,定植过程中,人人动手,分工合作,顺利完成了任务。
田间管理,学生轮流值班,关键技术,教师指导,小组成员共同参与。产品上市,学生积极参与销售,了解产品市场行情。
丰产栽培技术调查,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按照计划的要求进行实地参观、调查,尤其对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学习兴趣更浓。
四、检查评估
项目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点在于对学生的评价贯穿于学生管理的全过程。在进行每一单项技能训练时,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先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根据自己在项目中所起的作用、知识掌握程度、能力提高等方面来评价自己的成绩;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评估,比较不同组之间结果的差异,找出各自的成绩和差距;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项目教学法在蔬菜栽培实训教学中运用一年多来,成效显著,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实践技能,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具体表现为:
1.有效地解决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利用项目教学,学生全程参与蔬菜的生产,从生产计划的制定直至最后采收等技能一切都得靠自己动手,整个过程教师只起指导作用,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把学过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实践充实理论知识,提高了专业技能,增强了学生适应岗位的实际工作环境和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克服了传统的实践教学中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些肤浅、零碎的感性认识,一到真实的环境中就无所适从的状况。
2.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任务”为载体来引导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的,因而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它在让学生成为积极参加者的同时,又能使学生毫无顾忌地大胆展现个人才华和发表个人见解。“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获得了在传统教学方法中得不到的自主感、责任感和成就感。项目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精神
项目教学法强调在实施过程中要通力合作,即每个学生在实践中,都必须关注别人的观点,与他人共同探讨。这样,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既扩大了个人认识问题的视野,又增强了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一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学会了怎样与人交往、合作共事,而这些正是学生步入社会所需要的从业能力。
4.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项目教学的实施,学生不仅仅掌握了蔬菜生产管理的基本内容,更重要的是在一学期的锻炼中,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蔬菜生产是一种精耕细作的农活,由于管理不当,经常会出现问题,如播种后,不出苗,出苗质量差,定植后出现死苗,病虫危害等。首先,同学们要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再实施,效果不行,还需反复试验,这就要求同学善于观察。实践证明,凡是参与到项目教学法中的学生,对运用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均很强,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徐国庆.项目课程开发的核心技术[J].职教论坛,2005.
[2]黄靖龙等.项目教学法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3]冷淑君.关于项目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江西教育科研,2007,(07).
[4]壮国桢.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5]杨米沙.金融营销“项目教学法”实践与探讨[J].高教探索,2004,(4):60-63.
[6]曹军.项目教学法在测量学教学中的应用[J].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2004,6(3):5-7.
[7]郭朝霞.项目教学法在5遥感基础与应用6教学中的尝试[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7(3):77-79.
[8]卜庆雁等.“项目教学法”在《果树栽培》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42-43.
篇5
一、技术培训的范畴
由于油品装卸存在很大的危险性,安全与技术是不可分的整体,没有达标的技术水平,保证不了安全,脱离了安全就谈不上技术。因此,技术培训是安全与技术的有机结合,不能互相孤立地进行。
二、明确培训目的
在制定培训计划前,必须明确培训目的,好高骛远只会浪费人力、物力资源。企业内部培训不同于院校的教学,其目的在于规范员工的行为,在于告诉员工做什么,怎么做,不可以做什么,仅仅依靠有限的培训来提高员工素质是不现实的。
基层员工技术培训无论是技术工种还是熟练工种都可分成两个阶段,一是上岗、转岗培训,二是本岗的继续培训。对于上岗、转岗培训重点应放在质量管理体系、制度、规程、管理规定上,目的在于使其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不可以做什么。对于本岗的继续培训重点应放在设备、设施的结构、运行原理、故障分析上,目的在于使其明白为什么文件要规定应该如何做,不能如何做。
应该注意的是对于本岗的继续培训教学应侧重广度,而不是深度。培养操作工勤于思考是对的,但如果深度大到较难理解时,就会有一些人不知所措,难度一定要适当。现场操作需要的知识面是很广的,机械、工艺、消防、土建等专业都应有所了解。比如,维修工液压系统培训,我们的培训目的在教会维修工查找液压系统故障点,需要将机械传动、液压原理图、油品知识、密封原理进行介绍,内容广但浅显易懂,培训后大都可以看懂原理图,进行常规故障分析。
深层次的专业问题是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来解决的。专业技术岗位要求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达到较高的水平,专业知识主要靠自学或外委培训来解决,目前,我们的专业技术人员都是大中专毕业,自学能力没有问题,所以专业技术培训不是技术人员培训的重点,内部技术培训的重点在于技术管理,也就是说对于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主要从造价、预决算、监理、档案、控制理论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人手,通过培训使其对于日常技术管理、工程项目管理达到精通的程度,培训的目的是将其训练成为合格的项目经理人。
三、培训的方式、方法
对于操作工的技术培训可以采用集中授课、以考代培、岗位练兵等形式。对于维修工日勤岗位宜采用集中授课方式,倒班岗位采用以考代培、岗位练兵形式。
本年度,我们安排了维修岗位液压系统、机械制图、机件维修等内容的培训,采用集中授课的形式,多名技术人员参与,各有侧重。在培训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维修队伍整体能力很强,但个人知识和技术上的缺陷也很明显;每个人都想学习维修技术,却无从下手等。企业不是技校,有限的培训解决不了全部问题,但可以引导、指导学习。培训中除了介绍技术知识,还介绍了一些书籍,开阔视野的同时引导职工自学,在培养职工一专多能,全面掌握维修技能以及做好师徒传帮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对于倒班岗位,集中授课难以开展,我们采用了以考代培与岗位练兵相结合的形式。岗位练兵不仅仅是考试,平时在操作中由技术人员组织的小测验、提问一些技术问题、职工提问技术人员解答等都是很好的形式,我们综合平时操作应注意的问题和职工提出的问题,再结合书本知识每月组织一次月考,逢季度末组织一次季考,每个岗位排名次,算出每个班组平均成绩,季考第一名奖励,不及格和最后一名予以考核,均予以公布,鼓励先进,激励落后。在目前大范围的工艺改造、新增设备设施较多的状况下,这种培训方式在培养职工主动思考、深入研究现场问题方面起到了启发、督促的作用,效果明显。
四、培训效果的评价
考试是最量化的考评方法,但是员工的责任心、思考能力、判断力、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否提高是无法通过考试来考评的,必须通过日常工作来检验,因此考评应是长期的考察。
考评不应仅仅局限在对被培训人上,培训教师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也应在考评范围内。基层单位技术培训教师通常都是技术人员,他们的知识水平、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在授课当中都可得到提高。我们通过几年的培训实践,技术人员在知识掌握深度上、交流能力上都有所提高。
对培训效果的评价既是长期的又是多方面的,从管理人员到操作工经过培训能力都得到提高才是最佳效果。
篇6
对8名队员正手攻球技术的分析对8名队员进行1次连续性正手攻球数量的测试(给3个球,取最高次数),训练前的成绩是在练习1个月后进行的测试,经过2个月的练习后再进行第2次测试,为训练后的成绩。统计数据反映少儿运动员在训练前及训练后正手攻球技术有了明显的变化,训练前的测试显示队员的失误较多,因为他们的击球节奏控制不好,击球落点不稳定,动作的不固定以及步法移动不到位等问题影响了击球的命中率,而经过2个月的正手攻球单项技术的练习,命中率有了较大的提高。训练中主要是采取多球结合单球定点练习,首先通过不断地重复,使队员们的正手攻球动作得到相对固定,同时在送球的速度上也有快慢的变化,使其对节奏有了正确的认识,另外在单球训练过程中要求队员对落点的处理要正确,并在训练对队员在击球数量上有一定的要求,以此来激励他们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学生掌握好正手定点攻球后,然后进行1/2台的跑动正手击球,主要提高跑动中击球命中率,强调手法与步法的协调配合,训练中穿插2人1组1人击一球的练习,通过不同方法的训练,提高队员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并在训练中安排不同对手的进行练习,使队员适应不同球速、节奏的变化,配合步法或改变线路使技术更好地衔接起来。还采用比赛的形式,激发他们的训练热情。2个月训练后对他们进行第2次测试,大部分队员能熟练掌握正确技术动作、击球节奏、无谓失误就明显减少,队员与队员之间也能控制好击球的时间、节奏、落点变化。大部分队员进步都非常明显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提高了60%以上。
2对8名队员反手推挡技术的分析
对8名队员一次连续性(给3个球,取最高次数)反手推挡训练前后进行数量的测试成绩。数据可以看出,虽然队员提高都在60%以上,当相对正手攻球来说技术掌握得不是太好,击球的连续性、击球点的掌握以及动作的规范程度都没有正手攻好。尤其是2名直拍队员,主要是直拍横打技术对于小队员来说掌握难度较大,手指、手腕力量控制不住拍面,挥拍方向控制不好,击球点难掌握有关。横拍队员在2个月的训练后动作相对来说有固定,在训练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多球单练和教练陪打来进行,多球主要是固定和改进动作,要求拍面稍前倾,手腕也要稍内屈,在来球的上升期击球的中上部,前臂手腕发力,击球后迅速还原准备下1板击球;单球增加队员击球的连续性能力,体会节奏和击球点的变化。通过2个月的反手练习,再次对他们进行1次测试,结果显示,队员反手推挡进步较大,都提高了60%以上。
3对8名队员反手搓球技术的分析
对8名队员进行1次连续性(给3个球,取最高次数)搓球数量的测试。统计得知,测试前大部分队员的搓球数量都较少,这跟他们的技术动作掌握不到位和对旋转认识不够、落点及节奏改变后的调整能力弱有关。队员大多引拍不够、拍面控制角度不好,摩擦切球意识不强,接触球的时间不对而造成出高球或漏球;搓球中动作僵硬用大臂发力、不会使用手腕等问题。在2个月的训练中,采用先让他们做反手搓球徒手动作,改进动作,要求左脚稍前,持拍手臂自然弯曲,拍面稍后仰,击球时用前臂和手腕向右下方摩擦用力,以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接着通过多球练习固定动作,在下降期击球的中下部,击球后迅速还原成击球前的准备姿势。再以多球单练的形式让队员更好地掌握击球时间击球部位。同样利用量化的训练、教学比赛的训练提高队员的搓球技术。从训练后测试的数据看,队员的搓球数量比训练前都有所增加,提高最多的为65%。其中周×、陈××2人搓球掌握较好,手上感觉不错,手腕的力量能控制到位,体会摩擦球那一刹那的感觉较好,在第2次测试中都提高60%以上。
4对8名队员结合技术的测试分析
对8名队员进行左推右攻的测试,进行1次连续性(给3个球,取最高次数)左推右攻动作的测试(左推右攻2个为1个来回)。训练前的数据显示,在训练前队员对左推右攻技术还没有很好地掌握,虽然有些队员正手、反手单个技术动作掌握较好,但是左推右攻技术衔接熟练程度不是很好,这与他们的步法及正反手技术的转换不熟练造成拍型不固定有很大关系,步法跑动不到位,造成动作变形从而导致击球失误过多,同时正反手技术转换不到位导致拍型不够固定,也会造成失误较多的现象。在2个月针对训练中,主要对他们进行下肢力量训练的辅身体素质练习,加强腿部力量,练好步法后再结合手上击球动作,采用多球练习及多球单练形式,从定点到不定点,而且强调击球的命中率,要求每打完一板球后迅速还原、调整重心,双眼紧紧地盯住对方的来球,从对方的击球动作和球的运行路线判断球的方向和落点,及早启动,迅速为下一板击球做好的准备。经过2个月训练,队员对左推右攻技术的掌握都得到有效提高,提高率均达到50%以上,大部分提高幅度都在60%。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球性、球感的练习是作为一种辅助的练习,训练主要通过游戏的穿插和比赛的对抗形式,让队员对乒乓球产生好奇和浓厚的兴趣,提高了队员练习的积极性,效果较好。同时,队员也通过训练提高了手上感觉和对球的控制能力。攻球、推挡、搓球单个技术是启蒙训练阶段中主要的训练内容,量化训练可以强化基本功,提高队员的自觉性以及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大多数队员基本掌握单个技术,但是结合技术的衔接熟练程度还有待提高。结合技术的训练中,对步法的要求较高,训练中由定点到不定点练习。训练2个月后大多队员还不能较好地掌握,还需要通过对基本功的巩固练习和步法的练习,要求队员能手脚协调配合,以提高练习质量及效果。节奏的训练提高队员的击球速度与质量。比赛的训练提高队员的良好竞争意识。大部分队员都掌握了击球时间、速度、落点的变化,并能适应各种不同类型打法的训练。
5.2建议
篇7
一、本专班培训期间自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起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止。
二、乙方参加本专班所需之培训费用(不含膳宿),除乙方应依甲方一般研究生之规定定期自行缴费外,合作企业及政府同意分别提供_________元及_________元之补助经费,并于开训后一个月内,以_________次全额拨付甲方为原则。
三、甲方应于每学期结束后,将乙方之各科成绩汇送合作企业参考。
四、合作企业应于征得甲方同意后,要求乙方共同商定论文研究方向,选择指导教授及定时汇报学习进度。
五、乙方同意于培训期间,遵守甲方下列之修业规定:
乙方录取后不得申请保留学籍,若因非自愿性因素需暂时休学者,得提出申请经甲方及合作企业审核同意后始可办理,休学期间合作企业停止培训补助。
复学后若本专班已停止办理,则由招生系所辅导乙方转修一般硕士班课程,但企业及经济部不再补助,故乙方除应缴交学杂费(含基本学分费)外,另需自行负担合作企业及经济部培训补助款,始可继续注册就读。复学后若本专班尚在办理中,合作企业亦不补助,故乙方除应缴交学杂费基数(含基本学分费)外,另需自行负担合作企业补助款,始可继续注册就读。
凡乙方退学,未能如期毕业(不含同意休学之学生)或毕业后未依约就业,需另负担合作企业之损失赔偿责任。
乙方因故需延长修业期间所需之费用,不列入培训补助款经费补助范围。
六、乙方依本专班规定完成学业及通过学位论文考试后,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七、乙方于毕业后三个月内,不得拒绝合作企业所提之雇用要求,其待遇则比照合作企业同等学历初任待遇,且服务年限至少为二年,如合作企业另提供乙方奖助金或研究津贴者,服务期限依合作企业之规定办理。
八、乙方同意于培训期间,遵守合作企业之下列规定:
修习课程之规划应符合合作企业之发展愿景。
不得有损及合作企业形象之行为举止。(各合作企业得于本条加注特殊需求)
九、乙方有下列事项之一者,甲方得终止本培训合约,乙方不得异议:
违反甲方规定至退训标准者。
受有期徒刑宣告确定者。
乙方所提报名相关资料与事实不符者。
任意或自请离训者。
发生其它重大事件,并经甲方认定有损及培训成效之虞者。
十、乙方违反第七、八条规定或有第九条所列情事者,应负赔偿甲方暨合作企业之责。赔偿金额之计算,系由甲方与合作企业视乙方个别情况决定之,惟赔偿金额上限为_________元整。
十一、关于本合约或因本合约而引起之纠纷,双方同意以诚信原则解决,并同意如有诉讼时以_________法院为第一审管辖法院。
十二、乙方应觅具_________身份且获甲方同意之连带保证人一人。
十三、本合约书乙式四份,由甲乙双方,连带保证人及合作企业各执乙份为凭。
十四、必要时,乙方须征得甲方及合作企业之同意,展延培训期限至多一年,并应完成换约手续。
十五、本合约自签约日起生效。
甲方(签章):_________ 乙方(签章):_____________
代表人:_______________ 份证编号:_________________
篇8
一、教育培训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的瓶颈
高新技术一般都是综合型的工程科学技术,往往一项技术涉及多门学科,甚至跨越理、工、农、医等大类,尤其与当代新兴的计算机、网络、现代控制、管理等学科联系紧密。高新技术产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技术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要求远远高于传统产业。然而,由于高新技术之新兴特点,在我国,与众多高新技术相应的学科、很多还处于起步阶段或者尚无相应学科,现在大学所设专业很难满足高新技术要求。
与高速发展的产业相比,我国高新技术教育培训明显滞后。例如,由于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不适应产业发展要求,近年我国制造业引进的生产线设备并不落后,但由于技术跟不上,管理水平低,有的企业工艺质量上不去,只能做技术含量低的产品,有的陷入压价竞争的恶性循环;有的企业设备完好和开工率不足,产品质量上不去,投资回收周期很长甚至收不回来……这些足以表明由于教育培训滞后,严重制约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对发展新技术产业而言,建设形形的科技园、开发区,引进成千上万先进成套设备,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等等都很重要,但都不是关键。关键是人,确切说是人才。企业需要人去管理才能发展,资金需要人去运作才能增值,先进的技术需要人去掌握才能变成财富,先进的设备需要相应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的人去管理和操纵才能发挥效益,产品需要人去设计制造才能变成商品,市场需要人去开发才能成为商机。虽然资金、设备都是至关紧要的,但真正的主导者是“人”。高新技术能否提高国家、地区的经济实力,关键是看人的素质。
二、新技术发展的阶段与教育培训
新技术发展一般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这是播种发芽时期,通常介入的企业数量较少。前期只有少量对新技术敏感的研究机构,或对该项技术特别感兴趣的企业进行理论探索和试验,后期有较多的企业进入并进行小批量试验。这一阶段主要依靠资金支撑。
第二阶段为发展阶段,这是长大开花时期,亦即该项技术成为业界热门技术的阶段。前期由于新技术前景看好介入的企业快速增长,技术进入应用研究和批量生产的阶段,企业之间竞争逐步升级,后期随着竞争加剧,在技术经济效益上升的同时介入企业数量减少。这个阶段由于购置设备,投入该技术的资金增加,但起决定作用的是企业的技术实力。
第三阶段进入该项技术成熟阶段,亦即摘果实收获季节。只有少数企业能摘到果子,大批第二阶段投入不少的企业只能望果兴叹。这些享受成功果实的企业,只能而且必定是最具战略眼光、最能把握机遇的企业。
这三个阶段中对企业至关重要的是发展阶段前期,这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期。鹿死谁手,决定性的因素是自身的实力,对高新技术企业而言综合实力的关键是人。企业既需要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也需要高素质的技术蓝领。管理和技术高层,可以通过猎头挖人才,但是企业成功不是少数精英决定的。把握最大,效率最高的还要靠企业的教育培训投入。从技术经济的规律看,这个阶段是教育投资关键时期,将得到最好的回报。
目前我国许多高新技术现在正处于这个关键阶段。这是一个成功与风险,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阶段,更是一个考验企业决策者领导力的强弱,是否有远见卓识的阶段。
三、高新技术教育培训的特点
先进性是高新技术教育培训的指导思想。据业内专家估计,我国的高新技术普遍落后国际先进水平5―10年。我们不能不面对实际,但教育培训中不能拿三、四年甚至七、八年前的技术来培训今天的中国企业。高新技术本身并非高不可攀深不可测,关键在于我们一些决策者的无知。他们可以花巨款购买昂贵的设备但不肯为技术投资,搞企业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持续发展。实际上,就一项具体技术而言,实现技术跨跃式前进是完全可能的,而且不乏前例。坚持教育培训的先进性,请进来,走出去是最有效的办法。
实践性是高新技术教育培训的基础条件。任何一种技术都具有实践属性,高新技术更是如此。任何脱离实际的理论,缺乏实践的学院式教学都无助于高新技术教育培训的健康发展。从事高新技术教育培训必须有基本的学科背景和一定的实践条件,在实践的基础上提高理论水平。鉴于此,培训机构依托相应的高新技术实验室或实践基地,应该成为评价培训机构资质的必要条件。
科学性是高新技术教育培训的精髓。毫无疑问,技术培训必须着眼于市场,但不能急功近利,割裂技术固有的科学规律。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循序渐进是学习提高的必经之路。高新技术教育培训首先要从技术基础人手,从实践应用做起,按照技术发展的规律组织和实施教学。
四、高新技术教育培训发展之路
高新技术教育培训要发展,首先要走规范化的道路。有些培训机构,为了赶风头,在缺乏技术能力和必要资源的情况下匆忙上高新技术培训项目;有些公司单纯为了赚钱,在一无学科背景、二无技术师资、三无办学条件的情况下挤进高新技术培训行列,更有甚者,几个人拼凑一个班子,仅靠一知半解的高新技术概念就敢打出“XX技术培训中心”、“XXX技术认证”的大旗,靠广告轰炸甚至违法传销招揽生源,捞一把就跑。这些都在损害高新技术培训的声誉,应该像禁止不合格产品或打击假冒产品一样规范培训市场,才能保证高新技术教育培训健康有序发展。
高新技术教育培训的发展,不能忽略规模化。发展初期难免乱世英雄起四方,但要上水平、出效益非规模化不可。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才有足够的实力打造品牌,才能集中优质资源推出精品,才能不断提升培训质量形成良性循环。
高新技术教育培训向深层次发展,国际化是必然趋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境外厂商登上国内舞台,国际知名的各种教育培训和学术研究机构陆续在我国亮相,高新技术教育培训直接面临国际化挑战。想避开竞争风险,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田是困难的。唯有与时俱进,审时度势,发挥自身优势,在竞争中求发展才是人间正道。
篇9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馆员;培训;策略
一、“互联网+”的内涵
所谓“互联网+”,指的是在传统行业当中充分融入互联网或者是基于互联网这一平台,依据网络模式,让传统行业不断更新和换代。当今时代,“互联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说已经贯穿于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而在此大背景下,就高校图书馆而言,也要充分应用互联网,从而实现数字化的馆藏、信息化的服务以及自动化的管理。“互联网+图书馆”管理自身优势有很多,最直接的就是它能够直接便利读者,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势必会解放管理人员的劳动力,进而让我们的图书管理者有更多的时间去创新管理思路和管理方式。而当下的大数据时代,对于数据管理者的需求是非常高的,而这些都离不开具有较高专业技术、较强信息推介能力及综合素养的图书馆员。
二、“互联网+”对高校图书馆和馆员的影响
图书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其可以为教育、文化以及科研方面等社会各种领域提供文献服务和智力支持。为了将更优质的服务提供给高校读者,在“互联网+”背景下,就高校图书馆而言,要顺应时展的潮流,不断创新自身意识及思维。当前,基于“互联网+”,不少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已经有着较大转变,在用户方面,由被动服务转型至主动服务,同时,思维也在不断转型,不论是馆藏亦或是推广,都十分重视新技术的应用,将更灵活而方便的服务模式及时提供给了高校读者。另外,在交互信息模式上,也充分体现了针对性,同时也更加灵活,基本能够给与高校读者提供智能化的服务。而在这个过程中,就馆员而言,其作为一个纽带,有效连接了用户和馆藏文献资源,并有效地将文献价值凸显了出来。为了更好地推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作为高校图书馆馆员,要分析读者需求,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水平,为其提供更为快捷而方便的服务,从而推进“互联网+图书馆”的共赢。
三、高校图书馆加强馆员培训的必要性
当前,在高校图书馆中普遍存在馆员队伍结构失衡的现象,主要表现在馆员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专业人员比例较低,年龄结构有明显断层,学历结构从研究生学历到高中学历都有,高学历人才欠缺。难以适应于“互联网+”下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需求。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诸多高校图书馆没有提升对馆员素质的要求,也没有重视对馆员综合素养的提升,同时缺少相应的考核制度监督。对于图书馆而言,需要建立长效培训机制来保障馆员培训,并将激励机制和沟通机制充分结合,比如,将馆员培训的成绩在个人档案中体现出来,如果成绩优秀,可以将其作为馆员晋升或者聘任职称的指标,由此来保证机制的有效性。有些图书馆认为不需要具有较高专业能力的人员,因而,图书馆管理水平自然可想而知。总结而说,当前在高校图书馆中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点:第一,图书馆缺乏对馆员系统的培训,缺乏图书情报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技术的复合型馆员,难以开展深层次的研究管理工作和创新服务。第二,部分馆员针对网络知识以及计算机技术相关应用掌握的较少,难以在“互联网+”背景下较好地胜任图书馆管理工作。第三,缺少外语专业的馆员,当有国外留学生在高校图书馆寻求服务的时候,语言障碍已经成为外国留学生利用图书馆的主要制约因素。如此,高校图书馆要想在“互联网+”下有较大发展将会很难。可见,加强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培训,提升馆员综合能力势在必行。
四、高校图书馆馆员培训与发展策略分析
(一)建立长效培训机制,保证培训质量。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并将其列为工作重点,制定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方案。培训馆员的时候,要有着开阔的眼界,以推进馆员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标,重视培训资源及渠道的不断开拓,关注培训网络系统的不断完善,将高效率及高质量的培训平台建构出来。另外,要基于长久目标,将完善的培训机制建立起来,比如,采取老馆员带新馆员的培训机制,基于日常生活中的传帮带,切实保证馆员的培训质量。当然,仅仅基于培训点的培训力量是远远不足的,还要保证好相应的合作力量,诸如相应的配套措施要健全、投入机制要有保障等等。如此,才能为图书馆每个岗位的高效运行提供保障,进而提升馆员整体能力,推进图书馆的稳定高效发展。(二)采用分层培训模式,细化培训管理。为高效提高馆员整体能力及专业素养,就高校图书馆而言,基于馆员的现状,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不但要重视培训活动的持续性,还要重视活动内容的科学设置,最好选择专业性较强的、和网络信息技术关联性较大的、利于提升馆员综合能力的相关内容,而就活动类别而言也要科学的做好设置。一般来说,最好采用分层模式:一是新进馆员培训,为其可以较好地适应工作环境提供相应辅导研修。二是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为其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及服务水平提供相应的专业研修。三是学历教育培训,基于馆员学历层次偏低的现状,进行更高层次学历的研修。四是图书馆专业课程培训,针对非图书馆专业的馆员提供相应的研修。五是信息技术课程培训,针对信息技术薄弱环节,强化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运用相应的研修。馆员分级培训,针对馆员各个阶段和层次做不同的培训工作,实现图书馆人才梯队建设,从而全面提高馆员整体专业素质。(三)打造学习型馆员团队,提升综合素质。高校图书馆只有不断加强馆员教育培训,打造高素质馆员队伍,才能适应学校发展建设,为教学科研提供优质服务。就馆员而言,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自查自身需求,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有目标地进行自我学习。就图书馆而言,要重视对馆员自我学习的引导,为其创造学习的环境,为馆员提供对内培训、对外交流、深造学习等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学习教育方式,开展学术讲座、计算机及外语等技能培训、文献检索及学科服务等岗位培训活动。将集体学习与馆员自主学习有机结合,可以有效提升馆员的专业水平以及综合能力。(四)构建馆际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基于互联网时代,就高校图书馆而言,要充分应用现代网络技术,将相应的馆际交流平台建立起来,进而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提供条件。同时,还要科学利用网络资源,将优质的培训信息及时提供给馆员,从而更好的提升其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构建馆际交流平台,不但可以增加馆际间的互动、开阔馆员眼界、实现资源共享,还能将一些较好的管理经验提供给馆员,为他们提供更多沟通交流的学习机会,对于其长久发展和进步有着较好的推动作用。
五、结语
篇10
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传播新知识,推广新技术,需要组织一支文化科学知识全面,劳动生产技能精湛,热心工作、乐于奉献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目前,裘村镇成校有专职教师4人,他们具有大学学历,热爱成教事业,既有文化知识,又有劳动技能,更有一种服务“三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外,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聘请市、镇相关农业专家、示范户、专业户、保健医生、企业老总、大学教授,共16人担任兼职教师。邀请本地能工巧匠加盟志愿者队伍。让先富人讲先富“经”,让先富“经”带后富人,正是由于建立了这样一支专兼职教师队伍,保证了新知识、新技术源源不断传送到广大农户,落实到田边地头,并开花结果。
二、选准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培训项目,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裘村镇地处沿海,海洋资源丰富,山地土质肥沃,服装和旅游业颇具潜力,因此,培训项目的选取要针对本镇这些产业实际。
(1)海洋养殖技术网箱养殖和海塘养殖是传统项目。近年来,学校邀请专家到裘村勘测气候、海水等特点,认为横江一带是海水和淡水交汇地,水质咸淡适中,特别适合南美白对虾养殖,并且每年可以养殖两茬,经济效益看好,于是在宁波大学水产学院专家指导下,大棚养殖白对虾试验获得成功,作为当今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品种之一的南美白对虾落户裘村镇。该项目经济价值高、科技含量重、是农民增收的项目。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通过科技推广网络开展理实一体培训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新成果。根据网箱养殖的特点和石斑鱼的生长要求,投资800多万元,在横江腹地建成了石斑鱼养殖基地,采用高科技、工厂化室内池塘养殖,通过控制水温和室温,使平常需要一年多才能上市的石斑鱼提早到5个月就能上市,经济效益看好,每千克售价在400元以上,该技术为养殖户每年带来上千万产值。目前全镇已有网箱1000多个,围塘养殖10000多亩(1亩=667平方米),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2)特色农业栽培技术裘村镇党委政府把开发特色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头戏来抓,成人学校主动应对,科学接轨,按照“立足市场找项目,围绕项目搞培训,搞好培训促发展”的思路,在引导特色农业品位化、生态化、健康化上做文章。一是猕猴桃栽培管理技术的推广;二是传统水果水蜜桃的品质改良技术推广。这些新技术的推广,有助于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如吴江村优质猕猴桃,其价格是普通猕猴桃的2~3倍。
(3)转型技术根据裘村经济发展转型的需要,以建设“现代化海滨生态镇”和开发“海滨休闲旅游”为契机,以建设宁波服装产业基地为平台,狠抓转型性技术培训。一是与黄贤森林公园景区联合,挖掘景区文化内涵,开发休闲旅游路线,做好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文章。成人学校负责师资,景区提供实习场地,开展导游、餐饮等转型性技术培训;二是与服装企业联合,开展服装技术培训。对关联度大,产业链长,科技含量高的好项目进行跟踪培训,助推企业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成校先后与大通、银山、爱之嘉、兴华、波亚博公司等20多家服装骨干企业建立培训用工关系。2008年至今,共开设培训班10余期,每期培训80~140学时,现有2500名职工取得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此外,为使农民更好地吸收和运用科技知识,从2006年开始,裘村镇开展了以“双证制”为主要形式的学历教育,每年有约50位农民成人高中毕业,同时积极与市社区学院联合招收大专学生,满足了农民在家门口上学的愿望,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
三、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为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发展之路
(1)新技术项目,务必要和乡镇经济发展对接服务于裘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我们成人教育的重要职责与使命,我们不能为教育而教育,为培训而培训,必须要按照镇党委、政府全力打造“品牌服装制造基地,精品农业服务基地,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和滨海生态人居基地”的发展思路而创新工作,把服务裘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筛选确定与党委政府工作目标高度“契合”的培训项目,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才会形成培训推广的气候和动力。通过具体项目来传播新知识、推广新技术,来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增产方式,来推动裘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如南美白对虾、石斑鱼等项目,通过建立示范基地、抓好技术推广、创建优质品牌,推动了海洋特色经济发展,不仅已经成为本镇效益农业的亮丽名片,而且也已成为成人学校服务“三农”特色品牌。
(2)新技术务必要和广大农民致富愿望相结合随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广大农民群众要求改变家庭生产生活和自身发展的愿望更加迫切坚定,在生产实践中,已经体会到科学技术,特别是农业科技成果,对于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他们认识到,要使自己尽快富起来,不仅要有文化,而且还要掌握一项或几项新技术,由此可见,新技术、新知识一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效益农业转型升级就会提速,农民增收成效越发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