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1-25 17:53: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医学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环境艺术;手绘;电脑辅助设计;教学
1 环境艺术教学中手绘的教育现状
社会的发展,推动了高校教育的发展,环境艺术专业也成为了比较热门的专业之一。在信息社会的今天,数字技术、电脑辅助设计给环境艺术设计带来了不少便利,不管是小工程项目还是大工程的投标项目的招标投标图纸都离不开电脑的辅助设计,相对于传统手绘图而言,电脑制图有其他一定的优越性,如电脑效果图其空间、材质、灯光的真实反映是传统手绘效果图无法比拟的。虽然电脑时代给我们带来了种种视觉感官效益,但它在设计过程中的种种弊病是无法取代手绘的,电脑毕竟是一种辅助工具,在环境艺术设计活动中,对设计的思维主要还是依靠手绘来完成其设计构思,思维的闪动只有手绘这种方式才能配合出节奏。记得曾经有位老师说得好:“当你在开机的那两分钟,我的草图已经绘制在纸上了”。因此,手绘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具有它的特殊性及重要性。它在推动专业教学、专业设计上有一定的意义,尽管现代社会电脑蔚然成风,但手绘一直是一个好的设计师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手段。正因如此,手绘的复兴成了当下较为重要的事情,也正是看准这种市场需求,社会教育机构正如火如荼的开展了手绘复兴的教育运动,如社会办学的“庐山手绘营”,“南京手绘营”,“厦门手绘营”等等机构的出现,他们为手绘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相比于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手绘方面的课程教学显得更加专业,更加投入,更具影响力。而高校一味追求和迎合社会的需求,把电脑辅助设计教学的力度提高到较高的位置,而忽略了传统手绘的魅力。据了解,除了几所比较知名的美院对手绘教学稍加重视以外,其他有相关专业的院校重视程度变得越来越低,以至于学生在手绘方面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差,面对这种局面,有眼光有智慧的社会人士抓住了这种机会进行传统手绘的复兴之路,在这方面,庐山手绘营的组织者兼负责人余静赣先生是最具有眼观光且做得最好的一个,他不但成立起了这种以传统手绘的民办教育机构,而且规模之大,影响之深、成效之巨让艺术教育乃至社会市场都为之惊叹。出现了这种现象也真需要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者值得深刻反思的。
2 手绘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的主导性
艺术设计教学主要的任务是启迪学生思维得到拓展,除了理论的学习外,课题设计是实践教学较为重要的手段。在设计活动过程中,草图是十分重要的,设计草图的绘制离不开手绘的表现。当然,在此过程中有些学生也直接运用了电脑进行绘制,其结果虽然也能完成设计任务,但相对与手绘而言,在设计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阻碍了思维的发展,众所周知,电脑在完成一个想法需要一定的时间,速度的缓慢成了灵感的“杀手”,而手绘与大脑的结合速度最快,灵感的闪动,设计者可以很快的利用手绘的形式点点滴滴地记录下来,相比电脑繁杂命令地输入必定是阻碍了思维的拓展,并且手绘可以不停的、快速的进行多方案的绘制、推敲、修改,然而电脑如果需要修改显然要麻烦太多。故利用手绘做草图方案,确定方案后再用电脑辅助完成最终效果无疑是个较为明智的选择。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手绘起到了主导性地位是不可否认的。
3 手绘增强了师生教学的感流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电脑没有普及,环境艺术教学基本还是以传统手绘教学模式为主。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在教学中案例的分析基本是纸笔交流。到了九十年代后期,学校扩大招生引起生源猛增,学生总体的专业基础能力有所下降,而且电脑基本普及,种种原因学生对电脑产生依赖,动手能力减弱,往往在完成课题任务的时候,学生个个埋头摆弄电脑,速度缓,成效慢,与老师交流的次数下降,师生之间的感流方式发生了变化,由以前的纸笔交流变成了鼠标、屏幕的交流,师生间的交流形成了阻碍(在电脑上修改方案不方便)。如果学生有较好的手绘能力,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就相对便捷,也能比较快速而方便的表达不同的设计方案理念,从中进行比较,这在电脑上是无法方便实施的。故手绘不但加强了学习的便捷,同时也加强了师生在教学上的感流。
4 手绘在将来工作中的社会地位
手绘能力较强的学生,在以后进入社会工作时也有会产生一定的优越性。电脑制图虽然是工程项目的最终依据,但在面对客户,承接到任务(项目)之前,手绘的魅力是无可比拟的,拿家居工程项目来说,在与客户交流拟接项目时(俗称谈单),手绘体现出了它较高魅力,大家都知道,图形语言是最好的表达方式,有时再好的语言表达也不可能表达出设计意图,在与客户交流过程中边写边画,设计师可以快速的向客户展现自己的设计构思,让客户在图形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到设计师的设计意图,跟着设计师的思路完成整个设计构想,不但可以体现设计师灵活的设计思维及精湛的专业水准,签单的成功率也会增强,同时在交流方案的时也会让客户体验到参与在设计过程中的喜悦心情。其次,好的手绘图纸也会成为客户产生收藏的欲望,或成为装点房间用的装饰画作品,
殊不知,尽管电脑绘图成为设计公司承接项目最重要的应用手段,但设计师以“笔杆打天下”的格局一直没有变,地位越高,年纪越大,手绘越能体现出它的重要性,设计地位高的设计总监,主创设计师主要是笔杆定位方案,而年纪越大也越干不了电脑的活了,因为手脚的灵活程度是永远赶不上年轻人的,而相反思想却越来越成熟,手绘表达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不仅如此,还有些好的设计公司对手绘的重视程度比一般的公司要高,公司应聘的时候就已经分出了设计师与助理设计师的关系。如果是应聘设计师,公司会要求受聘者利用手绘形式绘制方案草图,做出基本设计构想。如果是应聘助理设计师(实际上指市场上所说的绘图员),公司则要求你上机操作你对电脑绘图的技巧及熟练程度。同时,设计师和设计助理的待遇也会有所差异。往往设计工作的方式是设计师带一两个设计助理去完成设计任务,设计师的几张草图交给设计助理,然后让设计助理去完成后期的制作过程。从这点可以看出来,项目设计的本末还是以设计为本表现为末,二者的关系不能本末倒置前后不分了。再者现在好多以设计为主的设计公司甚者把一部分电脑图纸发包给专业的制图公司去完成,如专业的效果图公司就是很的例子,他们专门与这种公司合作,为承接定制其效果图,做得更专业,效果更理想、快捷。相对于设计公司来讲也节省了培养绘图人员开支,精简了公司人员。
5 结论
手绘作为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种专业技能,我们有责任维护它的地位,作为一个设计专业的学生或将来设计公司的设计师,这种基本的技能是必须要掌握的,而且还要较好的掌握和发扬,它不仅能提高我们的专业技术能力,同时也会提升作为一名设计者的人格魅力,它为我们的设计思维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也有助于我们在设计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 夏克梁.手绘教学与表现[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2] 幺冰儒.室内外设计快速表现[M].上海: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2004.
篇2
关键词:黎族民族;造型;环艺设计;手绘;教学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大力开发和建设,黎族民居的独特造型越来越被发掘出来,应用于各种现代设计中,将黎族民居引入环艺设计手绘教学中,对于手绘教学的创新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对于训练学生的表现能力、技法的娴熟度、色彩搭配能力、线条运用能力、材料的综合运用、质感表现力、设计审美水平都具有非常大的益处,同时,手绘效果图的表现力对于黎族民居造型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传承也是有益处的。
1 黎族民居造型
(1)黎族民居造型的特点。黎族人将树的枝干进行有序的排列,其间用有茅草的泥浆覆盖做成非常原始的土墙,上面用茅草做成拱形的屋顶将墙与门遮盖住一部分以便遮风挡雨,从外形看,形似一只倒扣的船支,因此而得名船型屋,也是黎族主要的民居造型形式。船型屋的来历,一个出自黎族传说雅丹公主的故事,是雅丹公主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利用身边的仅有的一条小船和木桩创造出来的,与船型屋的命名方式有关联;另一个是黎族先民远古时代居住于沿海周边有关,以及黎族先民由大陆内部迁徙来琼的过程有关,为了适应自然环境或者以船作为模仿原型创造出来的。
黎族最原始的船型屋属于干栏式船型屋,在平整干燥的地面上呈方形立上立柱,称为檐柱,中间立较高的立柱,俗称中柱,中柱支撑由竹条编织成的方格垂于檐柱顶端继续向下延伸甚至覆盖整个墙面,其上再覆盖以多层茅草形成屋顶。屋的底面用较短的立柱埋于地下,纵深方向保持水平,上面铺设竹条或藤编做成楼板,楼板下面一半饲养牲畜。船型屋的门开于两侧山墙,不设窗户,门一般朝向当地的主风方向,整个船型屋的建筑形制从侧面看类似于“”字形。
黎族民居还有其他的造型,如黎族的谷仓和隆闺,以及后来与传入的或者由船型屋演变而来的金字塔形屋等,这些民居的建筑形制基本上与船型屋的建筑形制是非常相似的。
(2)黎族民居造型的手绘表现。房屋的结构表现是手绘表现得重中之重,所以在绘制之前应充分做好房屋框架的理解工作,在以后的绘制过程中才能做到使画面有骨有肉。在手绘表现中将透视感加强可以将黎族船型屋的立体感和船只的流线型造型特征更加鲜明的表达出来;黎族民居的手绘色彩表现倾向于来自于泥土和木材的土黄土红颜色,以及竹条藤编的些许绿色为主。周边环境主要以植物的草绿或黄绿色为主。因为黎族船型屋不留窗户,所以在表现室内场景时对于光源的来源不宜把握,暗部的颜色不宜用得过于生硬,应较多的运用微妙渐变性颜色,使画面更加透亮。室外场景中,屋顶的茅草质感不宜表现,可考虑利用彩铅用短而富有张力的笔法表现,房顶的末端应表现出茅草尖部毛糙的质感。
2 环艺设计手绘教学中对民族建筑的侧重性
(1)环艺设计手绘教学中对于民居元素表现的必要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手绘效果图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电脑效果图的兴起,手绘教学越来越不受重视。手绘效果图的绘制过程是对绘画基本功的运用与体会的过程,这种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物体体积、色彩、明暗、虚实、主次、质感、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的表现能力。
手绘表现教学中加入民族建筑的表现能够有效的锻炼手绘表现得技法娴熟度,民族建筑的表现不同于其他建筑物的表现,民族建筑的建筑形式,特别是黎族的民居造型是十分考究的,在讲究实用性的前提下加入了民族风格特色,能准确表达出民族特色的手绘效果图是十分难得的。在理解研究民族建筑结构形式方面,通过动手绘制的加入,使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不得不对于民族建筑结构加以理解,这种知识对于以后的设计工作也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在民族建筑的保存和其精髓的继承和发展方面都是十分有益和有必要的。
(2)黎族民居造型对于环艺设计手绘教学的影响。黎族民居造型的表现手段过程是十分繁复的,所以,在手绘教学中加入对于黎族民居造型的表现可以十分有效地锻炼学生掌握表现的技巧和对于技法的娴熟程度,以及对于各种绘制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黎族民居造型的很多特点能在手绘效果图中表现出来是很复杂的,在绘制过程中,要表现出黎族民居特色的建筑结构,就必须要深层次的了解其构造,这个理解的过程就是学习黎族民居建筑形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就自然的丰富了学生的设计知识,开拓了视野,甚至对于以后非手绘的专业教学都是有良性影响的。
黎族民居的手绘表现对于色彩的运用也是很需要深入研究的,原生态的黎族民居所用的材料是就地取材,所以本身的色彩构成只有几种土系的红、黄、绿色,可以说相对比较单调,将这几种看似很简单的几种色彩进行不同比例的组合形成变化十分微妙的色彩对于色彩的表现能力要求是很高的,所以,将黎族民居造型的色彩表现加入环艺手绘教学对于色彩的运用程度和对色彩的感知能力的训练非常有帮助。线条的流畅度对于黎族民居流线型造型的匀称美感的表现起着决定性作用,线条的运用是手绘表现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也是手绘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熟练的运用各种线条表达出对象的质感、层次、虚实变化等无论是在纯线条的手绘表现还是上色手绘的表现中都是需要学习得非常扎实的。所以,将黎族民居的兼具繁复的结构和匀称流线美感的特点带入到手绘教学中对于训练学生对于线条的表现力是很有益处的。
3 黎族民居造型对环艺设计手绘教学的带动力
黎族民居的独特造型手法独具魅力,在环境艺术设计手绘课程中的运用十分具有研究价值,对于训练学生的表现能力、技法的娴熟度、色彩搭配能力、线条运用能力、材料的综合运用、质感表现力、设计审美水平都具有非常大的益处,在环艺设计手绘教学中的带动作用是十分明显的,黎族民居建筑形式所带来的新鲜感能有效带动课堂上学生学习手绘表现的主动性,同时其复杂的建筑形式也对于学生的耐心和设计思维的敏感程度的锻炼起到有效的带动作用。在学习表现和塑造黎族民居的造型的过程中,学生也在无形中的学习了黎族传统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装饰设计风格,以及黎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欣赏水平,对于以后学生的设计学习生涯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钟旭晖,徐蕾.手绘效果图课程在环艺设计教学中的作用[J].包装工程,2005(04).
篇3
社会医学是医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其教育目的是宣传社会医学的新思想、新观点及新方法,培养医务人员正确的医学观,认识疾病和健康的本质,提高专业素质和技能;倡导人群积极的健康观,促进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强化社会医学教育研究,对医务人员转变思想观念、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1]。
1问题和原因
1.1落后工作模式影响医疗服务的效果部分医务人员将医疗服务单纯的定义为诊病治病,没有将患者看成完整的、全面的人去对待,致使工作中见病不见人、重治病轻防病、重局部治疗轻系统保健,甚至只关心治疗技术,不注重服务态度和沟通意识,导致医患矛盾和纠纷等问题。主要原因是医务人员服务观念落后,仍沿用生物医学模式,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了解或在工作中贯彻不够,使医疗服务的整体效果受到严重影响。
1.2不良生活方式降低人员的身体素质较多的医务人员的行为生活方式与自己从事工作的性质相矛盾,存在嗜烟、酗酒等不健康行为;平时工作中存精力体力透支而导致的过度疲劳,因工作繁忙缺少体育锻炼等,亚健康现象比较常见。主要原因是部分医务人员将健康概念错误地等同为没有疾病,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和迅速变化的社会形势,以及医疗工作的快节奏、高风险的特点,采取积极主动态度保证和促进自己健康的少,而被动应对的比较多,使一些医务人员的健康受到很大影响,成为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1.3人际关系矛盾干扰人才队伍建设部分医务人员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工作生活中日益复杂的各种社会关系和矛盾,同事之间相互轻视,缺乏信任、交流、学习、共享的氛围;上下级间存在技术垄断、隔代培养、压制别人开展技术创新等现象,技术增长缓慢;医患之间缺少沟通的渠道和艺术,导致医患纠纷频发等等[2]。这些矛盾使医务人员难以集中精力开展业务建设,甚至有的医务人员采取不理智的手段解决矛盾,造成严重后果。主要原因是部分医务人员没有意识到社会关系对个人健康和事业发展的重要性,缺少正确处理社会关系的技能,严重遏制了医务人员的创新能力。
2对策
2.1以现代医学模式指导工作服务人群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和思考,并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概括已知的影响人类疾病与健康的全部因素,综合分析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综合作用,突出社会因素的决定性作用。因此,要使医务工作者以现代医学模式指导医疗服务工作,把疾病既看做一种生物学现象,同时也看做一种社会现象,既要治病,更要治人,全方位的对病人进行诊治。在面向人群的基础上,更深入地理解社会大系统对预防医学的作用[3]。
2.2以整体健康观念完善自己保障健康现代医学认为,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身体虚弱,而且还要有健全的身心状态和完满的社会适应能力。评价健康状况不仅包括体重等生物学指标,还包括了情绪与情感等心理学指标,以及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等社会学指标。面对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医务工作者必须全面理解健康的含义,采取积极的态度,以乐观的、稳定的心理状态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尽可能的消除各种不利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以健康的身体为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2.3以全面能力协调人际关系促进工作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中心课题,是人与人之间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极其复杂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对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也对其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作用。医务人员工作本身的人际关系复杂,因此,必须正确认识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掌握人际关系的处理方法,积极处理并正确引导各种人际关系,化解矛盾,建立融洽的工作环境,使人际关系成为维系健康和推动事业成功的有力工具。
3思考
从以上影响医务人员健康和业务发展的问题看,加强社会医学教育意义重大。国外的经验证明:社会医学的发展不能仅仅局限在本门学科的范畴内,还要贯穿到整个医学领域和卫生保健事业里去。通过对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研究生、公共管理和临床医学本科的教学,开拓了学员的视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1拓展教育对象范围现代医学模式是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的行动指南,对所有的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需要将社会医学教育开展到所有的医疗卫生专业,由培养技术型人才向培养创造型人才转变,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得培养出的新一代医学工作者更加适合于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扩大医疗卫生服务的效果。
篇4
随着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的发展及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的崛起,医学模式已由疾病为中心模式向群体、保健、预防和主动参与为特点的以病人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治疗模式转变,这种转变给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广泛、更人性化的职业内容。而要适应这种特定的职业,完成其特定的职业责任,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而建立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前提是医患之间必须构筑一个良好的思想情感和知识上的沟通交流平台,意识上的共鸣,行为上的一致。从而,实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根本转变。
1医患沟通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医患沟通是在医疗和卫生保健中,医患双方围绕伤病、治疗、健康及相关因素等为主题。以医方为主导,通过各种有特征的全方位信息的多途径交流,科学的指引诊疗患者的伤病,是双方形成共识并建立信任合作关系,达到维护人类健康、促进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的。
1.1医患沟通是实现医学模式转变中解决医患矛盾的剂为医患间构筑一个合理的沟通平台,为医方告知医务和患方知情同意权之间搭建了一座人性化、个性化的桥梁。在沟通中让患者看到医务人员的服务、听到医务人员的服务、感到医务人员的服务,从而拉近了医患双方间的距离,逐步建立起互相尊重、信任、平等、配合的医患关系,促进医学模式转变。
1.2医患沟通促进新的医学模式下的行风建设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生理和安全需要是人的最基本需要,而获得他人尊重实现自我价值和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的更高层次需要。医务人员交往最多的社会人群是病人及家属,他们的自身价值只有在治病救人和促进病人康复中才得以实现。抓住并满足医务人员这一需求就容易激发和调动医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医务人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有利于促进行风建设。
1.3医患沟通有利于医疗质量提高适应新的医学模式下人们对医疗的需求医疗质量的提高有诸多影响要素,要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医务人员必须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信任、理解、配合、合理依从及患者自身战胜疾病的信心等方面支持。推行医患沟通,医生在诊疗疾病同时通过病史采集与日常沟通,努力寻找其社会心理因素,并给予说服疏导使之配合治疗,有助于疗效改善,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
2现代医患沟通现状与新的医学模式的不适应
2.1医学科技的发展减少了医患语言沟通机会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医务人员诊治疾病更加依赖设备,重医疗技术轻沟通和解释,不太重视病人及家属的反应感受,另外,医者问的少,患者还没有将自己的身体壮况表述完,医生就开好一大堆检查单让病人去检查。检查回来座位上又换了另外医生,医生却只看检查单,下诊断、开药。纠纷和误诊出现也就不难理解了。
2.2价值观与服务理念不同,致使行为沟通不够新的医学模式重视人的社会、心理、生理上健康。目前,以病人为中心、人性化服务的理念虽然逐步深入人心,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善,硬、顶、推的少了,但普遍存在着对生命与健康的热忱与尊重缺乏,导致医患的地位关系倒置。2.3管理者的思想观念滞后,致使沟通制度不完善,沟通渠道欠缺医务人员自身责任意识薄弱、职业道德缺乏,致使相当一部分临床医务人员人文精神与知识贫乏。另外,受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导致医务人员的价值取向发生偏差,少数收受红包、回扣,造成不良影响使病人不信任等。
篇5
【关键词】医学人文教育 农村医生 医学人类学
随着近现代自然科学的进步,现代医学成为全球性医学体系,并使其源起的西方医学具备了全球性意义。相比之下,传统中国医学面临了近百年的挺废之争,说明医学体系不仅仅以生物医学的普适性规律作为其核心,更以其人文性而有了实实在在的灵性与价值和根植的生命力。故而医学需要在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定义中进行综合考量,并通过医学的地方文化性视角重新审视现代医学的地方性意义。因此农村全科医生培养即要面临此种新视角下的文化挑战而成为医学教育个新的内容之一。
一、医学文化与医学服务
医学人类学的观点认为,不同地方的医疗体系有不同的独特文化现象―某个社会的成员们共享的思考,判断和行为模式,因为引起疾病的原因可能是环境因素或病菌,病人的生理状况或他人恶意加害的行为,然而,起界定作用的却不是病人的身体状况,行为或有害的环境突发事件―这种种可能引起疾病的原因―而是病人自身的主观感受和判断价值。因此克莱曼认为:如果要使人们得到恰当的医学治疗,理解病人对疾病与治疗所持的观念就十分必要。而这种文化的特征,就是地方性疾病解释,需要把病患的主观感受做为医生服务不可或缺的部分来对待,而这就是医学的人文性,即医学以文化的方式对人给予尊重对人身体,精神,心理给予尊重和关照,因此西方希波克拉底强调“医生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上的”,而中国唐代药王孙思邈则强调“大医精诚”。由于病患自身的主观感受和价值判断将直接影响世纪的医学实践和效果,而主观感受和价值判断在不同社会的文化背景中具有主观意识上的文化差异性,因此医学实践将决定不同文化中医学体系将回答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做?既体现医学的人文性,所以医学服务因医学的文化性而必须要在地方性语境中体现价值,即通过医学服务的地方性而达人文化的医学服务。
二、农村全科医生培养与医学人文
农村是固定居住区成员形成的社会网络,不同区域间的文化,生活方式也因此区别开来。农村微环境,形成了一个微小的文化系统,其成员对疾病的解释和观念,防治的经验和技术等所形成的系数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因此社区服务需要以人文的视角展开,着手于不同的文化团体对农村传统文化造成冲击引发医患冲突。农村全科医生即为立足于社区,服务于社区的医务人员,农村全科医生需要掌握跨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极强的文化适应能力和研究能力,以应对不同的身心问题的求助,将医学科学技术及其医学文化融入社区,即自身需要濡化在社区的文化中,并促进社区对现代医学文化与传统观念或社区文化的融合,及促进现代医学观念和文化在社区的涵化,即所谓的将现代医学文化的全球性意义,发展根植为地方性意义,如此才能促进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带入社区,是农村全科医生扎根社区,服务社区,进而“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农村全科医生的医疗活动将面临文化适应的挑战,同时社区成员也会对农村全科医生所持有的医学技术和观念产生不适应和抵触,及产生文化冲突,导致医疗活动失败或者医疗活动减效,进而可能增加纠纷和不信任。农村全科医生在文化和观念上将处于被包围的境地,进而在冲突中成为弱势,使其医疗活动的管理和运转变得极其不稳定。所以医患双方在社区的交互,需要农村全科医生在医学人文领域有较强的处置能力和适应能力,以利于工作开展。
三、如何开展农村全科医生的人文教育
针对农村社区机构面临的困境和农村全科医生工作开展的现状,笔者认为,只能通过农村全科医生的培养和提升才能解决此类问题,即农村全科医生培养必须注重医学人文教育。而这种人文教育并不是现成的教条和规范的灌输,也不是在教师课堂或者实习医院病房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在社会现实文化背景的了解和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深刻的体验式把握,将人文医学教育的场景和文化背景作为农村全科医生除医学技能和理论学习之外的重要部分进行设置并付诸实践。笔者认为课通过以下几点来把握:一,去除医学唯技术主义的偏执,以医学的技术性和文化性双重定义树立人才培养的理念。二,在农村全科医生的培养目标中将人文沭阳作为培养目标的重要一环,在人才规格的顶层设计上确立其地位和重要性。三,将社区文化的融入能力,现场观察能力,现场处置等能力的规训作为农村全科医生培养的实践内容之一,开设医学社会学课程,掌握基本的医学社会学研究和洞察能力,促进农村全科医生医学活动和医学文化传播的技巧和能力。四,将传统文化习俗,传统医学价值观,传统生活方式的了解作为选修课开设,增加其文化适应和能力和融入能力。五,制定教育规训方案和模式,必须以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体验式过程为主要方式,展开医学人文教育,增加社区见习和社区文化相关的学习环节。六,制定相关的非笔试性考核方式,以强化和引导人才培养机制的走向和深度。总之需要在以现场为主的教育环境中,完成对农村全科医生医学人才素质的提升,才能真正促进农村全科医生走进社区,服务社区,扎根社区,解决社区医疗服务人才匮乏,社区医疗服务难以发展的窘境。
总之,众多教育理论和医学实践活动研究中,医学人类学在基层医生人文素质培养中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在当前现代医学突飞猛进的当下,需要增强人文医学素养以便深入社区,扎根基层服务农村居民,解决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些问题。希望此论证对基层医生的培养有些许启发。
参考文献:
[1]张亚斌,石凯,黄义玲,谢莎丽.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意义及对策探讨[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01).
篇6
1预防医学的概念及特点
预防医学是从医学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研究预防和消灭病害,讲究卫生,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学科。它是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预防为主要思想指导,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和方法研究环境对健康影响的规律,制定预防人类疾病发生的措施,实现促进健康,预防伤残和夭折为目的的一门科学。预防医学的特点是: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工作重点是健康和无症状患者,对策与措施更具积极预防作用,更具人群健康效益,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研究重点是环境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3]。
2预防医学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性
2·1加强医学继续教育是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不少疾病的病因或致病因素先后被阐明,为主动预防疾病创造了条件,加之经济、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的进步,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们对疾病预防的需求越来越急切和强烈,这就要求从事预防医学的专业技术人员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不断储备能让自身从容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知识和能力,不断更新知识体系,积极学习心理学、社会医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等等,从而不断掌握新的诊疗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应对因疾病谱的变化,诊断、治疗疾病等新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挑战,不断提升预防医学在促进现代医学发展中所发挥的效益和水平。而继续医学教育正是促使医学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提升自身学识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2·2继续医学教育是预防医学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知识更新周期加快,知识的内涵扩大,深度增加,学科间出现交叉、融合与综合化趋势,医学科学的工作量不断增加,复杂程度提高,出现了许多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预防医学已经成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目前,在我国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重大疾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乙型肝炎和结核病防治形势不容乐观,性病、艾滋病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地方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慢性非传染病的危害日渐突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队伍的专业技术力量薄弱,学科带头人短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现状尚不适应社会的需求,这些困难和挑战都要求我们要加强预防医学继续医学教育。
2·3预防医学发展前景广阔,继续医学教育能够为预防医学的毕业生提高职业竞争能力
知识就是力量,人力资本已成为当今医学发展的核心要素,而这一核心要素的根本就是教育和学习。21世纪,面对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医学知识量的迅速扩张,仅靠一次性教育所掌握的知识显然不能满足医疗卫生事业的实际需要,“本领恐慌”反映了人们唯恐落伍的内心感受,要不落伍,不被淘汰就要将一次性教育延长为参加医学继续教育,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预防医学是高瞻远瞩,面向未来的医学,预防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只有持续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提高未来的职业竞争能力。
2·4加强预防医学继续医学教育是广大医学工作者成为终生的积极学习者,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新贡献的需要
随着社会发展和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人们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要求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广大的老百姓对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教育和卫生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提出坚持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更新教育理念、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这就要求广大医学工作者必须不断学习,终生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新的贡献。
SARS是21世纪首次全球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新发传染性。在SARS流行之初,许多预防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对其流行特点和规律知之甚少,为防止SARS,大家通过医学继续教育,如自学、查阅资料、办班培训,在电视媒体、网络上交流信息等途径进行学习,了解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防治经验,在实践中边干边学边总结,不断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防止SARS做出了重要贡献。SARS防治的经验充分证明,加强预防医学继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3预防医学继续医学教育的形式
根据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预防医学继续医学教育的形式主要包括:
3·1有针对性的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公共课程及医院感染等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卫生技术人员对传染病防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使卫生人员掌握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3·2聘请知名专家、教授进行业务知识讲座和现场病例讨论,一方面加强了专业技术人员新知识、新技术的更新;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充分利用知名专家知识优势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医疗水平。
篇7
关键词:医学心理学;心理治疗;神经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427-02
心理学家曾统计出了这样一个惊人的数字:在人群中,80.0%的人都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甚至一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人格缺陷和习惯性不良行为。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成熟的心态,是现代人类面临的人生及社会问题。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人(包括我们自己)都已切实感到,在经济、文化、价值观等社会因素急剧变化的时代,人际关系、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关系以及病后产生的抑郁、焦虑、恐惧、悲观……等我们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已愈来愈突出。
作为二十世纪后期我国现代医学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复合的医学模式转变的具体表现形式,医学心理学康复医学是我国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体现。这一现代医学新贵的出现对于解决日益严重的社会心理问题和患者康复治疗有着显著地积极效果。
1 临床心理学与心理治疗
1.1 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研究是利用心理学的研究理论及方法,对临床疾病进行分析、治疗的一门学科,也是心理科学乃至脑科学的重要部分。在21世纪的今天,多学科合作研究已成为当今世界科学研究的潮流,临床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神经病学、康复医学以及神经生物学和电生理学的新技术、新方法相结合,为各科临床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拓宽了研究空间。但不管临床心理学如何发展,其心理学基本理论仍将是临床心理学研究的基础,而心理治疗是临床心理学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需要我们掌握的一门实用性临床技术。
1.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即精神治疗,是指应用心理学理论及方法对心理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人类所具有的一切亲密关系,如理解、同情、支持等心理反应都能起到“心理治疗作用”,就是生活中的“心理药师”。狭义的心理治疗,是在确立了良好的心理治疗关系的基础上,由经过专门训练的施治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求治者进行帮助,以消除或缓解求治者的心理问题和人格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方向发展的过程;广义的心理治疗泛指一切影响人的心理状态、改变理解行为的方式和方法。心理治疗的目的在于解决患者所面对的心理困难和心理障碍,减少焦虑、忧郁和恐慌,改善病人的非适应,使患者能以较适当的方式来处理心理问题,以更好地适应生活。
心理治疗的方法已经有数百种,多数治疗方法是短程、整合的治疗手段,如认知行为治疗和认知分析治疗。心理治疗最初仅限于精神病人的应用,发展至今,已扩展为各个领域的心理障碍、社会人际关系、婚姻家庭等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的处理。
2 康复医学与神经康复
2.1 康复医学:康复的定义,即综合地和协调地应用医学、社会、教育和职业等各方面的措施,对患者进行指导性训练和治疗,使患者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其自身潜力,逐渐从生理、心理、社会和职业等各方面恢复正常生活能力。
正所谓“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生命活力的表现形式,也是康复治疗的核心。许多疾病临床治愈出院时已经形成了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脑血管病、脊髓损伤所造成的后遗症,骨伤疾病的致残等),还有一些现代文明病、老年病、身心疾病的功能障碍也与缺乏运动有关,光靠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不能达到满意疗效。康复医学不仅强调主动的功能锻炼,而且强调在生理功能无法恢复的情况下,应该采用代偿或替代的途径,增强患者的适应能力,以利于患者逐步恢复实际运动及生活能力,并建立起战胜疾病、顽强生存的自信心。康复医学的出现和发展弥补了传统临床医学的不足,从某种意义上讲,康复医学就是临床医学的一种扩充和延伸。
2.2 神经康复:神经康复是康复医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而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脑血管病、脊髓病变)是康复最重要和治疗最早的适应症。另外,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进程也在加快,有资料显示,我国的老年病患者中有超过一半需要康复医疗服务,而脑血管病是老年病的常见症状,其致残率相当高。这些情况都体现出了神经康复治疗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神经康复是神经瘫痪、各种脑病、老年病最关键的医疗服务之一,它的实施和应用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幸福、安定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心理治疗与神经康复治疗
一个人的思想、行为、情感、认知、社会活动等都对临床治疗有很大的影响。神经疾病中由于残疾发生、身体功能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使日常生活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婚姻与家庭的责任难以完成,而且患者病后长期脱离与社会的交往,家庭、社会支持不良,易使患者自我评价偏低,产生心理、情感方面的障碍。这些患者出院后在进一步的神经康复治疗中,如果能辅以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生物反馈疗法、支持疗法等一系列的积极心理治疗,对于减少患者由身体功能障碍带来的心理负面影响,并提高他们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功能有着显著地积极意义。不仅能使他们在挫折中能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而且有利于患者自我调整,产生足够的战胜疾病的信心。如此可见,心理治疗对神经康复的潜在影响是其它治疗方法所替代不了的。对神经系统瘫痪病人进行恰当的心理干预,引导他们接受现实,并积极、主动地配合医师进行心理治疗及康复训练。随着患者神经功能的逐渐恢复,各种心理障碍会逐渐消除,神经抑制也会逐渐的解除,从而使得神经-肌肉调节达到最佳状态,使他们完全恢复社会功能,融入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心理治疗与康复治疗的结合,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而且还可减少医疗费用,节省大量的卫生资源,提高病床的周转率,这对国家、集体、个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易法建、彭剑飞、杨丹燕.《心理医生》.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
[2] 朱镛连.《神经康复中的运动疗法及现状》.《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17(1)
[3] 张海霞、乔天梅、高萍.《浅谈医学心理学在临重的重要性》.《当代医学》,2009(09)
篇8
关键词:医学;化学;共性;区别;交互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7-0069-02
众所周知,自古医学与化学的关系密不可分。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主要任务是对人体的生理、心理和病理等现象进行规律的探索,发现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方法,以更好地保障人类健康。而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主要任务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应用。两者存在显著差异的同时,彼此之间又相互融合和相互渗透。医学的基础少不了化学,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化学。而化学又可以通过医学的发展来推动自身的进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将有利于运用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进而推动时代的进步。
一、医学与化学起源
纵观人类医学的发展史,医学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逐渐积累救护经验而形成并存在的,历史上经历了五种医学模式:(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在科技水平落后的古代,人们依赖祈祷和巫术,同时用植物药进行简单的治疗,对创伤进行简易处理。(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对宏观宇宙万物有了粗浅的认识,出现了中国的阴阳五行的病理观和古希腊的“四体液学说”。(3)机械论的医学:文艺复兴,一些科学家把复杂运动简单归纳为机械运动或物理、化学变化,疾病就是生物体这种机器某部分故障。这种机械的自然观和实验方法当时促进了自然和医学的发展。(4)模式生物医学模式:19世纪后半叶发现了几十种致病菌,人们就认为环境、宿主、病因三个相互作用的因素维持着生态平衡,如果失调就会导致疾病,这是从纯生物角度进行理解的。(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们发现抑郁症、高血压病、胃溃疡病、心血管病等与人的心理和社会因素有关。疾病的调控需要生物―心理―社会的相互作用。医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在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化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五个时期:(1)远古的工艺化学时期:该时期人们从制陶、冶金、酿酒、染色等工艺中累积化学知识,但系统的化学知识还没有形成。(2)炼丹术和医药化学时期:人们记载、总结炼丹术,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这一时期积累了许多物质间的化学变化,为化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3)燃素化学时期:随着工业不断进步和实验室经验不断积累,人们认为燃素是可燃物燃烧的必需条件,燃烧的过程就是可燃物在燃烧中释放燃素的过程。(4)近代化学时期:这一时期不少化学基本定律被建立起来,例如:提出了原子学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发展了有机结构理论。这时期为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5)现代化学时期:即是现代科学相互渗透的时期。例如量子论的发展使化学和物理学有了共同的语言;化学向生物学渗透,逐步发现了蛋白质、酶等生命物质的结构。医学与化学在不断发展中相互交融、相互渗透。
二、医学与化学共性
由于医学与化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其间自然存在错综复杂的联系。从大的方向来看,医学的研究旨在促进健康之完美,而身体机能的稳定与相对平衡即完美,与化学中常常追求的反应平衡有相通之处。从小处着眼,二者的原理、基础乃至研究所需的技术与精细程度要求也时常相差无几。医学的合理实践需要其他相关基础学科的综合理论,而化学可以推动建立一个完整的医学知识体系:许多疾病要从分子水平上加以探究与解释才能明晰发生机理,化学研究分子在体内的调控表达过程和反应就成为了解和认识疾病的发病机制、演变过程和临床治疗的基础与热点。因此,医学可以说是化学在生命方面的应用,化学又是医学从基础学习到理论实践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门学问。
人体是医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人体各种组织主要由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和水等相关化学物质组成,含有数十种化学元素以及大量的微量元素。在人体中不断有化学反应的发生、能量的转化来维持人的生命进程,当人体内的化学反应向不良的方向进行时就会出现病理现象,这就需要用医学来解决。医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预防疾病,在预防疾病时离不开化学,例如:环境的检测、消毒剂的使用等。血液、尿样等成分的化验更与化学知识密切相关,通过化学检验查出人体的异常。在治疗疾病时,药物的合成以及结构、性质、应用的鉴定,中草药成分的提取、用途的鉴定,新药的开发研制,都需要丰富的化学知识来解决。医学科学日新月异,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中的广泛应用,临床治疗中使用的人造皮肤、人造器官、人造血管、人造血液等先进医疗方法不断取得新进展,更是化学与医学密切联系的结果。在医学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化学不断的更新。医学中新的化验方法的出现要求新的检测方法,新药物的研发要求发现可用于医学治疗的新物质。医学的发展依赖于化学提供的平台,化学的进步依靠于医学的更新。
三、医学与化学的区别
尽管医学与化学间存在很多的共通之处,他们的差别依然存在。这首先体现在本质及定义上。化学,即“变化的科学”,旨在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如今已发展出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二级学科,成为公认的“中心科学”。医学,跨越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领域,成为深深扎根于众多学科之中的综合性科学。医学在于协调人体生理、生理良好状态及其相关问题,目的是治疗预防疾病,保障人体生理机能的健康。其次,化学和医学分别呈现不同学科层次、内容及形式。最后,两者在研究方法上存在差别。化学讲求实验出真知,它以现象和数据为阶梯,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石,最终抵达问题的实质,是一种形式化的方法;它遵循的便是这种形式化的方法,把实验作为研究的工具,遵循演绎的特征,是以抽象到一般的发展规律,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索,能准确地用概念来表述一个问题的约束条件,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一般方式。医学则更加强调实践出真理,对已经发生和存在的情况进行调查、观察,其研究目的明确,研究因素客观存在,是一种实证性的方法;它遵循的这种实证性的方法,把仪器作为工具,以生命体为研究对象,讲究以证实,通过实践获取经验,再归纳、统计达到一般共性。相比于化学,医学不企求认识研究对象的完整的方面及其全面的相互关系,而是以焦点为中心,从认识的目的出发限定认识的主要方面,得到一个实用的解。最后,医学和化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化学从物质的原子、分子出发,研究单一的物质个体,从个体出发研究整体,就是从局部到全面的研究过程。而医学主要使用生命体这个整体,要从整体出发,再来研究某一方面,就是从全面到局部的研究过程。
四、医学与化学交互促进作用
社会与自然环境的迅速变化决定了一些重大发现必须依赖学科的交叉。化学作为基础学科,其发展水平足以为其他相关学科研究提供发展平台,医学也同样需要借助此平台继续发展。例如麻醉剂的诞生与发展,早在1800年英国化学家Dov y H 就发现一氧化氮具有麻醉功效,不久之后,人们发现了具有更好的麻醉功效的乙醚,这对实现无痛外科手术及牙科手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接着陆续发明的更加实用有效的麻醉剂成为现代的外科手术的基石。1932年德国科学家Gerhard domagk使用偶氮磺胺染料用于治疗一位患细菌性败血症的孩子并使他得以康复。由此,化学家研究发现并制备了许多新型的磺胺药物,因而开创了今天的抗生素领域。
现代化学和现代医学有更加紧密的联系。例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生理学不断融合并发展出现了一门新的学科――生物化学,其主要是研究生命活动和生理。它就是利用化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生物的化学组成、生物中亚细胞结构和功能及生命过程中的物质代谢和能量变化等生命活动进行研究。近年来,随着化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化学在生物高分子的研究领域中取得了突破,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由此形成了一门新学科――分子生物学。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生命的了解也逐步深入到分子水平,对医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例如,化学家通过分子层面研究发现了生物遗传因子的基因是脱氧核糖核酸分子(DNA)。从化学研究方法中发展起来的各种色谱分离技术,在中草药成分的分离提纯上有很大的应用,也给医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方法。化学对医学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而在化学为医学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和理论基础的同时,医学也在化学孕育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医学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化学的发展状况。医学在发展中遇到的任何新的临床问题对医学、化学乃至所有的科学技术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并大大促进了化学的进步。
总之,医学与化学相互促进并相辅相成,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学的发展将越来越依赖于化学的进步,而医学也促进了化学的深入发展。他们之间日益大程度的借鉴及相互渗透将更好地造福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姚刚.医学与化学的哲学思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9).
[2]何法信.医药化学学派初探[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8,(2).
[3]魏祖期.基础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4]朱浩,华陵莉.关于医学与理工科学的比较及其结合[J].医学与哲学1999,(1).
[5]袁婉清.为文科学生开设化学选修课的探讨[J].大学化学,1994,(2).
篇9
【关键词】护理责任素质
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句话虽然并不十分准确,但却反映了护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护理人员对病人体贴入微的精心护理,细心地观察,并及时地发现病情变化,采取有效措施使病人转危为安,与医生密切配合,运用护理程序加速病人康复的进程,以及不为名利,“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的老护士身上随处可见,表现出了老一辈护理工作者高尚的职业道德,由于对人民的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从而受到了社会的尊敬,被誉为“白衣天使”。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中,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医疗水平的高低,当今护理学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已经形成一门综合性多学科的应用科学。
一、护理工作的意义
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客观上对护理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作为现代医学领域中的一门学科,其理论体系,功能任务,工作内容,活动空间等各方面都在发生重大变化,护理模式的转变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大变革,将涉及到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和临床护理等各个方面。
护理人员常说的“医生的嘴,护士的腿”概括了这种特点。在这种模式下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一定的制约,造成将护理工作局限在以疾病为中心,处于从属地位,以协助医生完成医嘱为目的,束缚了护理专业的发展。因此,要使我国护理学科有一个质的飞跃,必须更新观念,使我们的思想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到以病人为中心树立整体护理的观念。
在整个卫生保健系统中,护士与其他卫生人员共同承担,保证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及照顾病人和残疾人的健康。从定义上可以看出,护士职能不仅是照顾病人,而是要与其他人员共同为人民的预防保健的大目标而共同协作。因此,现代护士的角色是多方位的。
整体护理是要使护理的水平提高,不但要医他的人、医他的病,而且要医他的心。人是身体、心理、社会的整体,又是社会中的一员,护士既要关心整体的人,又要注意人所生活和休养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使人能安全、健康地生存于环境之中。护士对病人应作全面了解,在实施疾病治疗的同时,帮助病人及其家属获得有关疾病自我监控和健康促进的知识,使之最大程度达到积极的心理状态,提高生命质量,早日回归社会。
二、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医院是病人聚集的场所,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医院感染工作涉及面广,复杂且繁琐,每一小环节做不到位就有可能酿成不良后果。医院感染是伴随着医院的建立和发展而存在的,同时护理工作也是造成医院感染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护理工作在医院管理中具有本身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护理质量的核心则是医院感染控制。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包含着诸多方面的内容。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才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同时也能提高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所以护理质量管理与控制医院感染应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
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全过程中,护理管理者及护理人员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力。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检测效果评价。这些无一不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实际上这些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手段,就是护理工作的基础。
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医院新技术新疗法的开展,各种新发传染病流行并扩散,非规范使用抗生素而显得日益突出,大量介入性诊断、微创手术及治疗技术的普遍应用,放疗、化疗等免疫抑制剂、抗菌药物的不断更新换代与广泛应用,伴随我国疾病谱的改变和老龄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病原体的变异,导致医院感染在感染源、感染途径和易感人群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使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三、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一)崇高的奉献精神。这是我们护理工作者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和出发点,也是做好护理工作的思想基础。众所周知,护理工作是高尚的,但也是很辛苦的,一年365天,一天24h,每时每刻我们都应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辛勤劳动帮助病人解除病痛,使其尽快恢复健康。所有的节假日也毫不例外,这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特点。
(二)熟练的技能。只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愿望而缺乏专业技能,是无法完成护理工作任务的,因为护士从事的工作不只是打针发药、生活护理等简单的劳动,而是包括护理学在内的医学工作,对象是人,这就赋予了护理工作神圣而重要的地位。由于护理要体现在临床医学的各个方面,各种临床工作,尤其是一些治疗性工作,都必须通过护理实现和完成。在日常工作中护士要配合医生做好对病人的各种检查和治疗,同时要按时做好各项护理工作,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通过精神抚慰,可使病人顺利地接受治疗,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做好护理工作需要娴熟的护理技能。
(三)勤快而细致。一个护士进入病房,从观察病情,处理医嘱,打针,发药,乃至病人的生活照顾等各项工作都包含着护理艺术和技术,因为无论做哪项事情都必须轻巧而细致。必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地工作,同时要求护士要有“慎独”的修养,因为多数时间护士是独自进行操作的,因此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决不可马虎从事。
(四)热情和蔼。护理人员的态度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绪和治疗效果。一般来讲,住院病人往往都会有些思虑,如焦急、忧虑、甚至猜疑、悲观等心理现象,护理人员与其接触时,说话声音的大小、声调表情、态度、动作姿势等都会对其心理状态产生影响,病人希望从护理人员的言行中获得安慰、依赖和希望。护理人员应该重视自己日常工作中的言行态度,这是对病人心理护理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护士穿上工作服,跨进病房,就是进入“角色”,对病人的照顾和关切,都通过一启齿、一举手、一投足而自然表达出来,绝不能带着情绪上班,如果带着情绪甚至往病人身上发泄是非常错误的。
四、护理工作中的压力及调节
护士被人们称为“白衣天使”''''呵护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对于急诊护士而言,院前急救工作社会性强,急救活动涉及社会各个方面,跨出了纯粹的医学领域,除了专业技术,对护士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工作性质紧张,设计疾病多样复杂,现场急救环境差,干扰因素多,人力物力有限,急救护理工作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需要护理队伍的相对稳定。随着急诊医疗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缘于特定的工作性质和强度,护士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往往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从而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人际关系敏感化、躯体化、焦虑、敌对。
居于第一位的当是工作量太大,倒班多、工作量饱和。夜班使人体生物钟紊乱,长期熬夜,缺乏休息和睡眠,造成人体生理机能失调,及易发生疲劳,对人的神经行为影响也是很严重的。
随着护龄的延长,许多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也随之增多,但工作时间越长,越担心出现差错事故;在指导护生时害怕出现问题而产生心理压力。
面对这种实际存在的状况,医院及护士长应做好护士的宏观调配,合理排班。在工作中尽力以“人本原则”为基础,做好“以人为本”的管理,护士是“关怀者”,同时也是“被关怀者”。同时作为护理人员自身应加强心理素质训练,提高心理素质及心理耐受力。护士应学会从容面对压力,积极采取放松技巧,给自己创造一个轻松的工作氛围,有利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病人是我们生存的基本来源,护理人员应该有相当的生存意识,最大限度地争取病人的认可和接受,最大限度地争取社会的承认。护理工作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而社会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在某种程度上说,护理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
参考文献《护理论文写作大全》
篇10
(一)理论考试评价
统一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测试,成绩以百分制评分。与传统教学比较,P<0.05
(二)开题报告评价
对两组学生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开题报告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以优秀、合格、不合格表示。与传统教学比较,P<0.05
二、讨论
(一)循证医学指导下CBL教学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GreenML将循证医学描述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的结合制订出患者的治疗方案”。现代医学教育因为循证医学的出现而出现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循证医学应用于临床教育时,会提供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自我教育学习方式,其基本的解决步骤包括:依据临床病历资料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依据提出的问题寻找最好的临床证据;评价证据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实用性;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和临床专业知识将现有最好的成果应用于病人的诊断及诊疗决策中。循证医学可为多因素疾病的预后及有效治疗提供有力的指导,众多研究者认为循证医学是临床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必将逐步取代传统的经验医学。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learning,CBL)模式是基于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模式发展而来的全新教学方法。1969年Barrows教授首先创立了以学生自学为中心,老师为引导者,自我指导学习及小组讨论为教学形式的PBL教学法。循证医学和CBL教学都强调:寻找发现问题、查找参考资料、解决问题的循环式学习方法。因此循证医学导向下采用CBL教学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二)循证医学指导下CBL教学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仍然沿用的“理论学习、临床见习再临床实习,最后直接接触临床”的模式。这种模式有它循序渐进的道理,但是却忽略了理论和实际结合思维能力培养以及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目前我们的教材大多落后于实际医学前沿发展,传统的理念固然重要,但是接受医学最前沿发展动态对于医学生,特别是研究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只有了解和掌握了最新的知识才能激发其创造性思维。缺乏创造性这也是目前我们的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在神经外科专业而言其医疗技术和理念更新很快,如果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那将永远不可能有自己的创造性成果和独特的见解。因此而对于神经外科研究生来说重要的是要学会查阅并运用最新的医学证据来验证并给出最佳的治疗方案,而不仅仅是对传统经验积累的思考。这正符合循证医学的理念和要求。而对于导师,也不能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要运用更为开放和互动的教学方式,例如CBL、PBL等教学法进行授课,这样才能“授之以渔”。有学者在本科临床教学中运用循证医学取得了良好效果,也说明了循证医学对于医学教育得重要性。而在我们的前期工作中在本科生实践教学中引用CBL教学法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循证医学指导下CBL教学更易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互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