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4-01-25 17:53: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地对人们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以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在各个领域日益广泛的应用,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理念,以及生活习惯、审美情趣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已经身处数字化时代,并即将迎来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时代就是信息产生价值的时代。信息化是当今时展的大趋势,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它为传统的生产、经营领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也必将进一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在这个新时代的大环境下,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视觉传达设计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视觉传达设计的教与学也面临着新理念、新方式的转变,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新要求。
一、信息化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新变化
视觉传达设计是以某种目的为先导,通过可视的艺术表现形式传达一些特定的信息到被传达对象,并且对被传达对象产生影响的设计,体现着审美的时代特征以及丰富的时代内涵。其所涉及的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一个与其他视觉媒介相关联并相互融通的设计新领域。
视觉传达设计包括了“视觉符号”和“传达”两个方面。“视觉符号”是指可以表达事物一定特性的图形化符号;而“传达”则是指设计者利用符号向受众传递信息的过程,而这种 “视觉符号”的“传达”必须借助媒介载体来实现。
信息化时代,借助电脑和多媒体技术的强大功能而制作的各种新形式、新形态的图形、文字乃至声音,丰富了视觉传达的符号种类,使设计作品信息含量更丰富,呈现的形态更多样,时效性和交互性更强,成本更低。同时,帮助“视觉符号”进行“传达”的媒介,也由传统的纸质媒介拓展到网络、手机、电子显示屏等数字化多媒体平台。这些新兴的传媒领域也大大增加了视觉传达设计的需求量。媒介的发展促进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同时也改变了“视觉符号”的“传达”方式以及人们接受和传播信息的方式。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视觉传达设计发生了从内容到形式的变化,而信息时代的到来,必将加快这种变化的进程。
二、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新要求
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培养,要根据信息化时代对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的需求,确立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重点和方式方法:
(一)要始终坚持求新与求实并重
传统的设计教学指导思想偏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在全社会呼唤创新、鼓励创新的大气候下,一些学校和培训机构提出要打破“专业至上”的观念,提倡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这无疑是正确的。可是,务必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恰如前些日子,当我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斩获冠军之后,全社会都齐声大赞“女排精神”时,女排教练郎平却十分冷静地说:光靠女排精神,没有过硬技战术赢不了球。同理,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当我们都一致倡导“创新”时,别忘了无论那一项创新成果都需要较高的专业素质,务实的作风。若只强调创新而忽略或降低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必然е禄本功薄弱,而专业低水平的设计者不可能“创新”出高水平的设计作品来!因此,教学指导思想既要求新,也要求实。强调创新,首要的是鼓励学生敢于破除创新思维枷锁,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激发创新潜能;强调专业,首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自觉吸纳更多的专业知识、刻苦训练自己的专业技能。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体或群体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状况,提出不同的、针对性强的要求,适时调整侧重点,才会收到实效。
(二)要特别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更确切地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而创造力来源于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绝不能满足学生对艺术基础知识和信息化技术的掌握,而必须在掌握的基础上,在运用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好的设计首先要有好的创意,有异于常规思路的设计想象力,才有独一无二的好作品。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必须改变教师按着既有教材“照本宣科”地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吸纳当值教师在课堂上所教内容的模式。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利用信息高速传播、广泛共享的便利条件,通过网上“精品课”听名师授课的视频,同时还可获取自己更需要的学习资料。而后,把课外自主学习遇到的问题带到课堂,和师生共同探讨研究,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这种教学模式显然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另外还应注意对学生“原创意识”的培养。原创应杜绝抄袭,而模仿往往是原创的一段经历,这一经历也可能是原创的基础。基于信息化时代的信息共享之便,鼓励学生多看、多学、多思考国内及国外的优秀设计,在模仿中提高自己,在参考中寻求灵感。为自己的原创作品奠定具有一定审美水平和社会共识的基础。
(三)要切实强化教学的实践环节
篇2
视觉是人类获取外部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视觉传达原理与方法在商业化进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与发展。视觉传达设计所实现的是各种视觉元素的整合、沟通,在这一过程中,传递的不仅仅是符号,还有创作者的思想。文章主要针对目前视觉传达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解决的建议。
关键词:
视觉传达;教学现状;革新
一、我国视觉传达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认识存在偏差由于视觉传达在行业领域的运用十分广泛并形成了相应的商业宣传文化,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中引入的商业文化符号比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视觉传达的实用价值,但也在另一方面造成一些高校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出发点存在偏差,往往造成学生对视觉传达相关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入,过度倾向于商业因素,从而造成对视觉传达整体的把握不够。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轨目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但社会需要的是兼具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实践教学应当成为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市场需求面前,实践教学的地位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视觉传达设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当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并不多,在已经开设实践教学内容的高校中,实践教学项目也大多围绕着比赛、虚拟项目进行,真正结合社会需求的实践项目少之又少。只有将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实际项目引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才能确保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出符合要求的专业型人才。
3.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目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还面临着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队伍年轻化,教学经验不足。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建立历史不长,其教师大多较为年轻。年轻化的教师队伍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提供了足够的活力,但是也存在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开展教学工作。第二,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不足,这是与教师队伍年轻化相对应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师社会工作时间不长,实际进行视觉传达设计的时间也不长,对社会的发展变化缺乏足够的敏锐性。
二、视觉传达设计实践教学改进方法
1.专业实验室建设专业的视觉传达实验室应该将从图像捕获到宣传性输出的整个流程都囊括进去,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用于实践,更有助于学生提高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论认识与动手能力,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学校要改变教育观念,更加注重学生实践素养的培养,从制度和财务上对实验室建设进行有力保障,严格规范实验室管理制度,对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从而使实验室硬件设备得到良好维护,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2.以固定的设计比赛来加强实战训练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决定一门课程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创造力方面,参与竞赛评比无疑是一项很好的举措。设计比赛可以开阔师生的视野,在比赛中学习,在学习中比赛,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学生不断自学,提高设计能力。因此,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要在这方面给予政策、经费的支持和鼓励,建立持久有效的激励机制,组建一支水平过硬的专业教师团队。
3.探究设计性课题的开展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既要重视理论知识,又要重视实践技能,可以采取设计课题的方式进行实践,即在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教师结合行业发展和典型案例设计课题作业。要完成这个课题作业,学生必须完成相关的社会考察、调研、讨论、实验室操作、课题研究等一系列步骤,锻炼分析、创造、设计能力,还包括与人沟通、团队合作等能力,探索出一条从问题的提出、展开,到方案的寻找、优化,再到最终解决的有效途径,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三、结语
视觉传达是现代传媒与商业推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尤其在自媒体时代下,视觉传达技术的运用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传播手段。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增加实践演练的教学内容,在硬件设备与资金方面予以充分保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之路。
参考文献:
[1]赵红玉.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设立工作室制的探究.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5).
[2]张学忠.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理性价值和意义.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4).
篇3
关键词:现代艺术;视觉传达设计;艺术流派
现代艺术毫无疑问对传统艺术是一次全面的颠覆改革,不管是从创作手段还是表现形式上,甚至在思想表现方法上都是全面的、革命性的变革,毫无疑问它对视觉传达艺术的影响是从肌肤渗透到骨髓的。现代艺术虽然没有传统艺术那样极其注重表面的精准,色彩奢华,它更注重的是人性内心灵魂深层的探索与发现,并且将新思想新观念不加过多修饰,甚至的表达出来。时至今日,随手提起一本关于艺术的杂志或者书刊,都会有关于现代艺术的激烈讨论与探索性论述。风靡世界的现代艺术对设计的影响尤其深远,贡布里希曾说:“二十世纪的所有美术运动均对设计产生过影响。”现代艺术的流派众多,并争奇斗艳,从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表现主义到风格派、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形形的艺术流派。虽然这些流派中多数的产生犹如昙花一现,但是它们同样对当代的视觉传达设计产生了无法磨灭的影响。以下主要探讨达达主义、立体主义、风格派、超现实主义对视觉传达在版面设计、插图创作甚至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影响。
1达达主义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达达主义从它在苏黎世诞生的那一刻起,都带着戏谑、玩世不恭的感彩。不管是从它在卡巴耶·伏尔泰咖啡馆里,被一群热血年轻的艺术家用餐刀随便插到一本德法词典指到了“DaDa”,就这样来给它定下了玩具木马意思的名字那一刻,还是后期它被许多评论家批评说从垃圾堆里捡来的物件的自行车轱辘和小便器也成为饱受争议的作品时,它其实已经达到了对世界影响的目的,颠覆人们对艺术理解的传统观念的目的。因此以色列美学家齐安·亚菲塔有这样精彩的说法: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了这么一种情况:艺术真的需要美学知识,而美学却无能于提供这种拯救。更糟糕的是,不去严肃地问问一个小便器、或者把颜色泼在画布上、或者经过扭曲的废品究竟是不是艺术品,某些美学家却默不作声,另一些去找定义艺术的新路子,其方式是,任何什么东西都能够捏弄成艺术品。不是把陷入杀人狂状态的一群艺术家带往新的福地,美学家们却亦步亦趋,对艺术家留下的那堆废墟啧啧称奇。
不去净化艺术的神庙,他们倒对恶俗顶礼膜拜。正是这样,批评与赞美双方的激烈较量下,达达主义甚至其他现代艺术流派虽然稍纵即逝,但是在世界艺术史上留下深远的影响。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个极其注重视觉的吸引力的学科,当然不会少了对达达主义这个“香饽饽”的借鉴。例如《绝对伏特加》的广告招贴中,把布鲁塞尔家喻户晓的撒尿小男孩形象换成了伏特加的酒瓶,从中不难看出杜尚的影子。杜尚最重要的贡献是“现成品”艺术,这直接促使观念艺术的日益风行。他把“现成品”或者“添加现成品”当作艺术品的行为不仅是对传统艺术观念的颠覆,更以其机智的反讽对“自由意志原则”、“艺术的本质”等问题提出了质疑与挑战。有人认为达达的风格是无聊的而且充满愤怒的、破坏性的,但是毫无疑问,达达的成就不在于其艺术作品的本身,而在于它带来许多颠覆性的新思想、挑战性的新观念。它重新质疑艺术的本源,探讨艺术的思想趋势,以更直接的表现方式,彰显艺术的魅力,启迪了后来者的思潮,深深影响了设计界。
2立体主义拼贴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当立体主义打破了传统绘画的标准,用柱体、球体、椎体,把事物抽象成几何形时,透视的三维空间让位于二维的平面模糊移动,创造了无限可能性的造型,代替了描绘物象的外貌。立体主义艺术家们成功获得这个“新的表达方式”迅速成为国际艺术和设计中各种不同的发展的一个出发点。当时的设计师从立体主义中受益,西班牙设计师帕雷特便是典型。他根据立体主义的特点,从各个不同试点分析题材的各个面,借助这种语言创造高度结构的艺术作品。法国设计师卡桑德也深受其影响,在他这幅招贴设计中,整个画面通过严格的分析和组织,将线条聚集在画面中的右侧,与向右上方伸出的一条文字构成了动势上的延续。毋庸置疑,立体主义在视觉传达设计上的影响广泛,在设计的各个领域上都能看到其影子,而在拼贴这种表现手法上,设计对这种方式情有独钟。
自1912年后,毕加索、布拉克放弃放弃了前一阶段将形体完全分解的单一造型方法,转而使用明快的色调,创造出一种全新的造型手段——拼贴。这种以实物来拼贴画面图形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进一步加强了画面的肌理变化,并向人们提出了自然与绘画谁是现实,谁是幻觉的问题。根据这种表现手法,视觉设计汲取其营养,将彩色的纸片、印刷品及各种不同的材料,组合在画布上,再经过艺术加工,使绘画与与保持着各自特性的物体有机结合在一起,创造了大量的拼贴作品。自此,拼贴艺术便一发不可收拾,它完美演化出各种思考艺术的新方式,在之后的发展上,几乎每十年都被重提和重新时间。这种媒介在视觉传达中具有魔一般的魅力。诚然,拼贴艺术将粗暴、不和谐的元素巧妙并置,正伴随着大众文化蓬勃兴起,无休止地拉扯着我们的注意力。
在更深的层面,唯有这种创作方式依靠一种破坏性的行动,从语境中断章取义,横加扭曲,正是动荡的20世纪现代艺术之绝妙表征。在此拿理查德·汉密尔顿的作品《究竟是什么令当今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来说明拼贴艺术的影响甚巨。这幅被认为是第一幅波普艺术的作品,继承了立体主义的表现方式,勾勒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以及代表各种意义的符号。随之科技的发展,电脑技术发达的今天,视觉设计拥有更先进的作画工具,使拼贴随手拈来,并发挥了无限的想象力,完成了一个个以前无法完成的任务。
3风格派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被当代网迷们戏称“Excel”小达人的蒙德里安作为风格派的代表人物,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用各种方块画着画,他的这些小方块的表达了他的艺术思想,他认为形体不是表示特殊的状况和特征,而是还原于自然所具有的、自然永恒的要素。在他的画中,运用纯粹的色彩,创造出表与里平衡、物质与精神平衡。他创造这种平衡宁静的艺术,企图安慰当时战争中人们不安的心灵。毫无疑问,这些用各种方式组合起来的方块,对当时的艺术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视觉设计也迅速吸取其精华,创造出秩序性的理性的画面。20世纪20年代起,风格派的思想超越荷兰国家,成为欧洲前卫艺术先锋,它在艺术实践从家具到建筑,从服装到雕塑,诸多领域都留下了足迹。而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瑞士的平面设计先锋理查德·保罗·洛斯极有代表性。洛斯从风格派的精神中认识到,用具有一定尺度的绘画单元,以集群的方式互相重叠,或者用数理的方式来分割和组织画面,并以规则的方式排列色彩,可使画面充满节奏与美感。他用无数次实践总结创造出标准的作图方式,根据色彩的数量、位置以及形体大小的安排,类似于连续的音乐,遵守预先决定的法则来展开主题和副主题。这种创作手法和风格始终贯穿在他的设计作品中,并赢得大众的认可。
4超现实主义对插图与招贴的影响
超现实主义者沉浸在无意识或潜意识的世界,并致力于突破合乎逻辑与实际的现实,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糅合,从而达到一种绝对的真实,超越的真实。正是这样的思想观念激发了设计师们的灵感,创造了许多夸张、奇幻、不可思议的绘画与设计。可以说,有了超现实主义这面大旗,视觉传达设计才得以朝着越来变化无穷梦幻般的美丽形态。超现实主义与达达主义不同,它打破了那种否定一切的恶性循环,达达主义是消极的、破坏性的,而超现实主义则致力于通过画家去影响社会。与此同时,超现实主义创新了设计传达可借用的技巧,如通过结构再拼贴重组其特点的插图形象。他们还直接将印刷品图像转移到画面上,用意想不到的方式把多种形象组合到他们的作品中。超现实主义这种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广告招贴设计、书籍插图等各领域设计中。
强调梦幻的万能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们认为梦幻能够到达生命永恒的彼岸,只有梦幻的东西才能改变现实,才能够到达奇妙的超现实境界。擅长“做梦”的达利用超乎现实的扭曲的事物,表现战争、死亡等非理性主题,成为超现实主义的代表。插画艺术借鉴这种梦境般的绘画技巧,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画面,梦一般的色彩让观者进入一个非现实的世界。在招贴设计领域中,许多作品都借鉴了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如经历了许多年的“绝对伏特加”招贴设计,其中涵盖的艺术手法众多,我们不难从中找出具有超现实主义色彩的作品。可见超现实主义对商业设计的影响深远,并将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手法继续影响下去。现代艺术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作为艺术史上意义深远的一次艺术运动,它包含了众多艺术流派和艺术理念。
视觉传达设计也是一个涵盖很广的概念,它不仅仅包含传统意义上的平面广告招贴设计,还包括插图设计、书籍版式设计、影像设计等,并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读物设计、多媒体设计也逐渐扩大视觉设计领域的疆界。本文的论述只取了现代艺术众多流派中重要的几个,还有许多对设计影响极其重要的流派,如构成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等等。可以说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全面受到现代艺术的影响,在许多设计作品中我们不难找出现代艺术的影子。正如前文提到的,达达主义的拼贴手法、立体主义的形式、超现实主义对插画和版面的影响,都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起到了不可获取的作用。现代艺术在思想上给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可参考的理念,在形式上提供了可借鉴的先例,这些对视觉传达设计总体来说都是为它向更深远更广阔的方向发展提供无穷的动力。而现代艺术的影响并没有随着时间而消失,它将继续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产生更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孙燕侠.新时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5(24):169.
[2]詹朋伟.地方高校“校企合作”发展模式研究——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J].大众文艺.2016(01):231.
[3]陈莉.再谈汉字形意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实践应用[J].大众文艺.2015(24):135.
[4]路庆敏.视觉传达设计中受众审美心理分析[J].大众文艺.2015(24):63.
[5]吴通达.谈网络广告中的视觉传达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4(10):100-101.
[6]沈磊.数字化时代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创新性[J].美术教育研究.2014(13):120-121.
[7]蒋杰.论新媒体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4(20):123-124.
篇4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能源消耗问题日趋严重,人们在消耗能源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加剧着生态环境的恶化。面对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保护环境生态平衡已成为了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平面视觉传达设计产业如何从设计入手,融入低碳理念,开拓低碳发展路线,把低碳环保理念传递给社会大众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可见,文章从低碳发展理念的内涵出发,通过对当前的平面视觉传达设计发展形势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谈谈低碳发展视角下的平面视觉传达设计的战略构想,以供相关读者参考。
关键词:
低碳发展;平面设计;研究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视觉环境物质。为了迎合人们所追求的精神价值,现代平面视觉传达设计也开始进行风格的转变,并逐步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占据不可忽视的作用与地位。平面设计将进入新的视觉传达时代。然而,在全球各国都在倡导低碳环保发展的大环境背景下,平面视觉传达设计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顺应时展潮流,设计师开始引入时代设计新理念——低碳设计与人性化设计,以满足人们对视觉传达设计的需求。新时期下,只有把低碳环保理念作为设计的最基本文化理念,开拓一条全新的设计路线,才能进一步提高平面视觉传达设计质量,顺应环保时代的发展要求,谋取平面设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低碳发展理念的内涵概述
低碳理念,是以低碳环保为主题,以保护生态平衡为核心的现代设计理念,其在社会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生活等领域都有一定的涉及,以低碳理念为基础衍生出来的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等新概念已经被社会大众逐步接受。事实上,低碳的关键在于环保科技、节能科技的加强和推广,以达到促进环境恢复、森林增长,以及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低碳也是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比如我们上班的时候,如果不使用汽车,而用自行车或者跑步替代,这样的生活也可以称之为低碳。而基于低碳发展视角的平面视觉传达设计,是指在开展设计工作的实践过程中,不仅要做到“三低”(低排放、低耗能、低污染),还要达到环保与开发、理念与内涵的完美统一。
2现代平面视觉传达设计产业发展形势
现代平面视觉传达设计是一种极具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设计行业,其不仅在文化艺术、艺术设计产品中凸显了人类的设计天赋,同时也代表了人们对视觉艺术追求的精神价值。就我国来说,各大城市,尤其是地区经济发达的城市,现代平面设计产业正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近年来,我国的平面设计产业在社会经济的催化作用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迅速在经济市场占据了优势,其所衍生出来的各种设计形态正在经济的支持下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在这股力量的推动作用下,平面视觉传达产业为社会创造了不可估量的财富,并迅速在社会发展、设计产业的关系格局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随着世界人口规模不断剧增以及全球经济不断增长,大量的能源开发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气候变暖、土地干旱、海平面上升等问题的出现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对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降低污染、低碳发展已成为了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为了满足环保发展态势,我国的平面设计行业,纷纷根据地区发展实际,推出有关鼓励低碳设计的理念,以进一步推动平面视觉传达设计产业绿色发展。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我国的平面视觉传达设计产业正逐步从设计层面入手,实现绿色设计、低碳发展,以进一步实现平面设计的低碳、节能、环保转型发展。
3低碳发展视角下的平面视觉传达设计的战略构想
3.1融入低碳环保设计理念
以特有发展主题的理念为基础,将其融入产品之中,对于设计一个创新产品是极其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产品所反映出来的形象比该产品带来的使用功效显得更加重要,它能够帮助企业在经济市场中占据一定的优势,深深地吸引着消费者。为此,设计师要完全打破传统,打破传统设计理念的禁锢,树立一种全新的、符合平面创意设计思想的良性视觉理念,并将其融入作品设计中,进一步升华作品的情感表达,让作品贴近低碳环保发展的主题,在消费者群体里引发共鸣,带给消费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从而在设计产业市场占据一定的发展优势,提升自身所营造的经济效益。在低碳环保理念深入发展的大环境背景下,只有从时展视角出发,不断地把低碳、环保、绿色元素融入其中,并将其通过合理的构造使之独具特色,开拓产品创新设计,才能够取得成功,给观众带来眼前一亮的平面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才能在开辟新的市场激发连环引爆点,从而积极推动平面设计产业的发展。
3.2选取低碳环保设计材料
图形视觉作为平面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最基本元素,其能够有效体现作品的感染力和冲击力,从而吸引消费者的眼光。视觉作为一种图形语言,其无法脱离感官的辅助作用。只有在设计中把作品的设计理念与内容融合起来,才能把设计推向更高的层次,才能准确定位作品的表达效果与艺术气质。然而,部分设计师都缺乏时代认识,他们过于追求作品的档次,认为档次上去了,就能带给别人气派的冲击和感受。为此,他们在设计时,都会选用一些昂贵的、高档次的材料,最后设计出来的作品虽然在外观上看起来十分的奢华,但是也会导致设计成本的提高,这与低碳环保理念是相悖的。因此,设计师在设计作品时应重视外在内容的择取,即设计材料的选取。选择一些可以凸显低碳环保主题、纯自然的材料,并把这些设计材料和图形、文字完美搭配起来,让整个作品画面融合为一体,从而带给人们更强的视觉冲击。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材料资源的利用率,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现象,还可以使设计更加符合低碳发展要求。观众在欣赏作品时,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领悟其中的象征意义和艺术内涵,环保意识也在此过程中的得到进一步强化。
3.3采用低碳环保视觉风格战术
平面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项以视觉环境为体现的设计活动,设计师在设计时往往会过于重视表面,绝大多数的设计师都趋向于表面的表达方式,喜欢追随潮流的设计方式,而忽略了视觉传达设计的真实意义。这种过于表面的设计方式不仅使人产生视觉疲劳,还进一步导致作品生命周期过短。针对这一情况,设计师在设计时应加大对视觉风格的关注力度,进行更多的低碳环保风格创新与完善,通过对图形视觉的艺术特征进行改变,让整个作品风格变得更加的丰富多样,更加地贴近低碳发展理念。同时,设计师在进行风格设计时,还可以把地区环境的实际情况考虑进去,在明确设计目标的基础上,让自己所创造的作品能够更准确地传达出其所代表的意义和艺术张力。
4结语
能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国内经济繁荣发展的瓶颈,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将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希望之路。在此背景下,低碳设计也将会成为平面设计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平面视觉传达设计只有实现设计与理念的融合,开创一条以“低碳发展”为主题的设计路线,才能紧握时展脉搏,满足环保事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王亚萍.计算机技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J].电影评介,2010(05).
篇5
关键词:茶艺文化;新媒体时代;视觉设计;美学形态研究
引言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成熟,如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理念已经实现了实质性改变。视觉设计对人们的吸引力也进一步增强,而传统的视觉设计方式不仅无法满足人们的兴趣,同时也不能满足信息传达的具体需求和内涵。在技术创新发展日益成熟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对媒体传播形式和内涵实现了重要突破。正是传统媒介逐渐被新媒体所取代,需要我们在进行视觉设计时,要注重形式到内涵的创新和发展。新媒体时代,视觉设计艺术日益朝着综合化、多样化、内涵化方向发展。
1茶艺文化的内涵和形成过程分析
我国是传统茶文化国家,随着饮茶习惯与传统文化融合性不断加强,逐渐形成了内涵独立、体系全面的茶文化。通过对茶艺文化进行体系化认知,可以看到茶艺实际上是在人们饮茶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现象。茶艺作为当前一种文化体系,其形成基础是汉族文化,同时在形成过程中,也充分有效融入和借鉴了其他文化体系的内容,尤其是对其他文化艺术形式进行了有效融合吸收。茶艺文化中包含了茶叶品尝以及用艺术手段操作泡茶过程,同时也有对品茶环境的有效品味等。而选择不同的背景,其都有风格完全不同的茶艺形式予以展现,想要领略到茶艺文化的内涵,必须选择合适的环境,因此茶艺文化实际上是精神内涵与文化表现形式的全面统一。茶艺文化中融入了人们的精神寄托和美学理念,在茶艺文化形成过程中,其全面完善的融入了人们的审美价值观和精神寄托。因此,如果想要全面了解茶艺文化,就需要在了解其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了解其中所包含的价值理念。实际上,总体来说,茶艺文化主要包含以下内容:首先,茶艺文化是将茶与艺术的体系化融合。茶艺文化的基础就是人们通过使用茶道规范,结合艺术加工,从而将普通的饮茶习惯展现为一种技巧,从而将普通的饮茶习惯发展成为一种艺术,从而有效丰富了饮茶的内涵,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整个饮茶过程中所具备的美感。其次,茶艺也是一种生活艺术,整个茶艺文化体系内容多样,充满各种情感,其不仅向我们展现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客观上提升了我们生活的艺术化品质。此外,茶艺文化,还是一种具有独立魅力的表现艺术,想要给予品茶人具体的艺术情感,就需要借助一定表演,通过视觉上的吸引力,增加人们的具体了解。当然,我们必须认识到茶艺文化中更重要的在于其中融入了丰富的情感理念,可以说茶艺文化就是人生品味的过程。对人们来说,想要感受到茶艺的内涵,那就必须细细品味感受其中所具备的价值理念,通过品味茶艺,从而实现自身心灵的有效升华。最后,我们必须认识到茶艺文化是一种独立的文化体系,其在形成过程中,通过充分有效融入传统民族文化内涵,同时也对其他文化艺术体系进行了有效借鉴,并且随着发展应用不断完善,茶艺文化体系逐渐成熟,其也对文学创作和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2当前新媒体时代对视觉设计的全新要求
不可否认的是,新媒体时代正在到来。实际上,新媒体只是一个相对于传统媒体的统称,其内涵是不断变化的。当然与无线、移动技术和计算机、互联网媒介相关联的技术都可以成为新媒体。可以说在新媒体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新媒体。新媒体时代具有以下四个特征:其承载容纳的信息极其丰富、信息传播过程倾向碎片化、整个信息传播是在虚拟化环境下实施,以及其信息传播过程极其迅速及时。而在新媒体影响下,无论是消费者的视觉需求,还是其视觉影响都有着重要创新。在新媒体时代,其对视觉设计有着重要突破,可以说新媒体时代的视觉设计已经成为新一种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新媒体视觉设计过程中,其主要通过的是数字技术和电子媒介,因此要想赋予整个设计应有的生命力和内涵,就必须结合时代特点,赋予其应有的价值。因此,需要我们先弄清设计美的具体内涵,从而有效指导新媒体时代的视觉设计工作。事实上,我们通常认为设计是一个创造性活动,通过围绕某一目的,从而制定相应设计理念和方案思路,进而实现具体设计。根据设计的具体内涵,可以认为设计实际上就是一种思想情感的有效表达。而整个设计活动,不仅要满足应用目的,也有融入人们的情感内涵,同时随着人们对设计的期待值不断提升,赋予设计活动的艺术价值和美的内涵也极为必要。在设计活动日益细致成熟的今天,人们关于设计美学内涵的认知也更加完善。关于设计美的认知,事实上是在设计理念不断成熟、持续发展的表现。所谓美感,实际上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主观认知。设计美不能割裂来看待,其美感是在设计活动不断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在设计活动开展的初期,其更在意的是实际应用,一直到当前注重设计形式美与内涵实际应用之间的有效融合,可以说人们对设计美的认知也进一步成熟,设计美的细节也进一步成熟。随着新媒体时展不断成熟,加上设计活动日益完善,人们对设计美的期待从简单的形式美感发展为整个设计功能属性应用过程中所带来的具体美感。同时,人们也在尝试去挖掘和探究这一设计美感背后所具备的价值和情感,探究设计美的本质和内涵。设计活动不仅是一种创造,更是一种将实用性需求与艺术性特点相结合的艺术形式。设计活动作为艺术形式的展现方式,其有着自身独立的境界内涵。总体来讲,设计境界中包含了满足应用需要,具有形式之美和情感内涵等。而这一内涵与茶艺文化的美学内涵实际上是一致的,无论茶艺文化如何展现,其基础是品茶,这一根源不能背离。而整个茶艺文化中也具有相应的观赏形式,同样,在茶艺文化形成过程中,也融入了丰富而成熟的价值理念。随着新媒体时代进一步发展,人们对是整个视觉设计美学形态的期待进一步加强。因此,将茶艺文化融入其中,不仅符合时展特点,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视觉设计美学内涵的期待。
3新媒体时代茶艺文化视觉设计美学形态的具体内涵
我国有着丰富而完善的茶艺文化,尤其是在人们对茶文化认识进一步成熟的今天,应用茶文化,融入茶文化,极为必要。而在新媒体时代,随着各种技术发展应用不断成熟,如今人们对视觉设计美学有着更高期待。茶艺文化与视觉设计有着融合上的可行性,其不仅符合新媒体时代对视觉设计美学形态的要求,同时也将有效提升视觉设计的整体水平。当前整个社会在科技迅猛发展推动下,其整体正在发生变化。技术创新发展直接催生的是新事物,直接影响的是设计理念的丰富和完善。可以说现阶段新媒体艺术设计形式不仅出现,而且逐渐发展成为社会主流。整个新媒体时代视觉设计中,不仅要注重的是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结合,同时也需要将新技术与整个设计活动相结合。而且,还要让人们通过观赏设计内容,产生实质性感受。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其视觉设计美学内涵的感知更多是设计者与观赏者之间的互动,因此设计不仅要有视觉美,还要有真实感受。在新媒体时展日益成熟的今天,整个社会的物质元素也实现了极大发展,而茶艺文化的展现形式也可以更为直接。相对于以往的文字记载或者图片阐述来说,在新媒体发展应用日益成熟的今天,可以通过更为全面和体系化的方式来引导人们感受整个茶艺文化中所包含的美学内涵。而对于视觉设计美学形态来说,茶艺文化其不仅要展现出茶艺技术的美,还要融入必要的观赏美和艺术内涵的美。而每一个环节中都有其独立的价值内涵。也就是茶艺文化可以展现三种美学内涵的层次性融合,从而在展现其观赏效果的同时,整体提升其设计境界内涵。当然,通过新媒体途径所展现的茶艺文化,还需要展现出茶艺文化体系中所包含的情感内涵,这是其美学内涵最深层次的表现。基于新媒体时代特点,评判茶艺文化的视觉设计美学形态的标准有很多。尽管新媒体时代正在迅猛发展,但是在认知其美学形态时,仍然会使用一些传统的观念,而在新技术、新工艺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审美理念也会出现全新变化。其中不仅会融入新的价值理念,同时也会对历史、文化内涵以及自然环境等等一系列因素进行有效考虑。在新媒体时代,整个社会赋予视觉设计全新价值内涵和美学理念,尤其是整个视觉设计认知更注重人性化。通过对茶艺文化进行认知和理解,可以有效融入观赏者的情感,从而形成美的共鸣。因此,可以说,在新媒体时代,通过茶艺文化展现形式更加注重体验,其表现途径更加丰富,其美的情感内涵更容易被人们认知。
4结语
随着当前新媒体逐渐替代传统媒体,整个社会媒介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而在这一过程中,其整体视觉设计和人们的美学期待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于人们来说,不仅对色彩搭配应用有了更期待,同时也希望整个设计过程中,具备相应文化内涵。因此,结合新媒体时展趋势,探究视觉设计美学形态研究极为必要。实际上,在新媒体时展过程中,人们对美学内涵的认知和理解从以往的实用性发展成为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体系化内涵。但是当前多数视觉设计并没有适应这一需求。因此,将茶艺文化融入到新媒体时代,整个视觉设计将更具有内涵,同时也会吸引消费者感受到相应价值情感。
参考文献
[1]杨东娜.新媒体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发展趋势研究[J].包装工程.2012(12):176-182.
[2]谭旭红.新媒体时代的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论新媒体艺术对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影响[J].东南学术,2013(4):229-235.
[3]程笑君.论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J].电化教育研究.2013(15):76-81.
[4]陈振平.视觉传达设计的现代化与国际化趋向[J].艺术教育,2014(21):222-226.
篇6
关键词:PPT课件;视觉思维;视知觉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PowerPoint(简称PPT)已经成为教学中的必备工具,技术门槛低,几乎每位教师都能用它来制作课件。本文中的PPT课件,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演讲辅助用的PPT。教师为了高效地传递信息,增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把教学内容视觉化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同时配合教师的讲述,共同传达复杂的思想内容。本文试图从PPT课件设计的角度来认识并运用视觉思维这一理论体系。
对“视觉思维”的解读
美国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在《艺术与视知觉》(Art and Visual Perception)一书中较早地详尽研究和阐明了“视觉思维”概念,他提出“一切知觉中都包含着思维,一切推理中都包含着直觉,一切观测中都包含着创造”[1]的重要思想。20世纪60年代末,阿恩海姆在专著《视觉思维》(Visual Thinking)中“通过揭示视知觉的理性本质,来弥合感性与理性、感知与思维、艺术与科学之间的裂缝”[2],阐明视知觉本身具备思维功能,具备了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针对视觉思维的研究,本文结合PPT课件的设计,仅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解读。
1.视觉的“选择性”功能
视觉是一种主动性很强的感觉形式,是具备选择性的,观看者的注意力总是指向最喜欢最感兴趣最需要的东西,同时也倾向于选择变化的元素。因此,纯粹的色彩、简单的形状,如果与周围环境中的其他元素有着明显的区别,则容易被清楚地辨别。但如果一直重复同一动作,人们的注意力便会削弱。从另一方面来说,静止的或者永恒不变的因素容易被忽视。在课件设计中,视觉的选择性影响着课件页面的信息分布、构图样式、色彩以及交互的表现方式。
2.视觉的“简化”特性
所谓简化,不仅指视觉对象包含的成分少,还指视觉对象的式样结构简单。比如,一个正方形就比一个普通的三角形简单。因为正方形只包含水平和垂直线条,所有的角都相等,整个图形看上去轴对称。而三角形虽然少一条边,但这些边长短不等,方向各不相同,而且互不对称。人眼在观看的时候,“倾向于把任何一个刺激样式看成现有条件下最简单的形状”[3]。在课件设计中,视觉的简化特性影响着页面划分、图形图像的表现方式、点线面的用法。
3.通过“意象”进行思维
任何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都是通过意象进行的,这种意象是由知觉的选择作用生成的意象。当思维者集中注意于事物的最关键部位,把其无关紧要的部位舍弃时,就会见到一种表面上不清晰、不具体甚至模模糊糊的意象。这种模糊的形态代表的是一种“质”的东西,使得心理意象与事物的自然本体从根本上区分开来,是心灵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解释的产物,成为了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首要推动者。“意象”在思维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绘画、符号、记号三个方面。比如,一个三角形,既可以是用来描述一座山的绘画,又可以是代表等级制度的符号,还可以成为表示危险的信号。在设计中,最理想的形态,是那种不太逼真,但又与设计者想要表达的观念相同构的意象。这种意象不仅是对思维活动结果的“翻译”,而且是思维活动进行的媒介,或者说,就是思维活动本身。
PPT课件的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也要借助“意象”来进行。尤其是课件图像素材、动画视频素材的使用,既要形象生动,又要体现画面的主题思想。
4.视觉中心与“图—底”关系
一个画面是否平衡,在某种程度上要取决于视觉中心的确定。而确定视觉中心,要考虑画面上各种元素之间的关系、作为主体的图与作为背景的底的关系、直立的面与倾斜的面之间的关系等,而其中“图—底”关系是关键,人们要判定哪些形从背景中突出出来构成主体元素,哪些形仍留在背景中作为底。在此基础上,为了确定视觉中心,设计者还要根据设计意图,运用平衡原理来编排作为主体的图形。观看者的判断,主要根据某些形的突出程度,但突出程度主要通过加强色彩和轮廓线的清晰和新颖,改变大小、粗细、正斜等途径来实现。
在课件设计中,要在画面中的视觉敏感区域确定视觉中心,同时“图—底关系”也影响到文字和图像的处理方式。
基于视觉思维的PPT课件视知觉对象的设计与编排
视觉思维在课件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视知觉对象的设计与组织编排上。PPT课件页面中的元素按照功能可以分为教学信息、内容导航、功能控制三大部分。从信息的表现形式的角度来看,不管是哪种功能的页面内容,都可以分成文本、图形图像、色彩、声音、动画视频等元素。本文所讨论的视知觉对象主要是指文字、数据、图像三个方面。
1.文字层次分明、醒目形象
根据视觉的选择功能,文字首先要满足阅读需要,同时还要通过各种变化来引起注意。文字能够有序而清晰地排列,正确而快速地传达信息是PPT课件文字设计的基本要求。在课件页面中恰当处理标题、正文、注释之间的关系,是调控文字的层级关系与页面节奏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通常可以通过设置字体和字号来整理文字的层级关系。比如,在PPT页面中,标题采用44号微软雅黑字体,内容用36号宋体加粗,注释用28号仿宋加粗。通过一系列字体字号的规划和区别,我们便可以在页面中形成一个方便读者阅读的文字层级系统。针对具有交互功能的文字,需要采用划线、线框、图标、特殊的排列方式、醒目的颜色等方法,从众多的文字中突出出来,使得观众能够迅速看到。
作为课件设计人员,处理文字除了考虑阅读需要以外,还需要考虑文字更多的形式表现。“文字设计是对言辞交流的视觉化传译,文字设计不仅要便于阅读,也是视觉的表现。”[4]比如,用左右均齐来排列政策文件,用居中对齐来排列法式菜单,用左对齐来排列雪莱的诗歌……不同的文字排列方式会给阅读带来不同的情绪。文字的字体、字号的选择,文字对齐、间距等排列方式的变化,传达着快乐、悲伤、紧张、舒缓、严肃、诙谐等信息。
既然思维活动是通过意象来展开的,那么我们在课件页面上对一些关键的文字要给予恰当的视觉化表达。比如,用公路的零点路碑表示“起点”,用灯泡表示“创新”,用标注云朵表示“思考”,用泰山的十八盘南天门表示“遥不可及”等。如下页图1所示。这些关于文字的视觉词汇需要我们在日常的学习中多加积累。
2.利用图表组织数据
在制作PPT课件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和各种数据打交道,依据视觉的选择功能,PPT中数据的呈现方式首先要满足信息传达的需要,同时还要通过变化来引起观众的注意。恰当地使用图表,可以帮助我们清晰有效地传达观点。在明确信息传达需要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如强调趋势用折线图、强调数据对比用柱形图、强调比例份额用饼图或环形图等。即便是最普通的表格,我们也要通过单元格的颜色、数据的组织方式对数据进行归类,或者突出重点。
根据视觉的“简化”特性,我们在美化图表时,要去掉边框、网格、图例等干扰杂乱的信息,只保留最有用的部分,以保证图表的简洁清晰。采用视觉图像对概念作出的一切解释,都包含着审美的成分。各种图表、文本必须清晰、明确、整齐,形式与内容保持一致。
3.图像重点突出,与主题相关
图像作为一种视觉元素,在帮助观众解读与识别事物的形象特征方面有着难以替代的优势。与文字相比,图像传达信息更准确更迅速更直接。在PPT课件页面中,图像主要指照片和剪贴画,图像从功能上可以分为背景图和主体图两种。
首先,依据“图—底”之间的关系,要体现画面的层次感,可以采用背景图模糊虚化、淡化、主体图加边框、投影等方式。如图2,左图把荷花背景的中间部分做了淡化处理,以增强前景中文字的可读性,同时为了平衡画面,在课文内容的右侧加了灰色的“莲”,突出了画面的层次感。右图,把孔子背景图淡化以突出文字,右侧的四个主体小图具备了一致的外形特征,符合视觉的简化特性。
其次,图像的意象要与课件内容的意象保持统一。以诗词为例,“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皎洁、欢快的;“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是开阔清冷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是沉郁苍凉的,同样是月亮,但意象不同,所包含的意蕴不同,在用图像文字表现的时候,也要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再次,图像要重点突出。依据视觉的简化特性,一方面,可以从图片中裁剪恰当的范围,删除与主题无关的信息,从而更加突出重点,有利于信息的传达。另一方面,可以去掉图像的原有背景,把主体元素从背景中分离出来,既能强调主体信息的传达,又能形成退底图与画面中其他元素互动的自然丰富的效果。
4.把重要信息放在最佳视域
为了使页面中的信息能够顺利快速地传达,整个画面体现一种秩序和平衡,我们需要把重点信息放在页面的最佳视域,也就是页面的视觉中心。视觉中心与几何中心并不重合,视觉中心往往位于几何中心向上偏左或者偏右的位置。一个页面中的不同视域,受到的关注程度是有所不同的,如图3所示[5]。根据这一原则,在右图中,“晨诵 用诗歌开启新的一天”写在交点1处最受关注的位置,小女孩的脸放置到交点4的位置,虽然注目性不如交点1,但图片本身就比文字受欢迎,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注目性。
5.图文对齐和叠放
在PPT课件中,图像常常伴随文字一起出现,因此我们要恰当处理图像和文字的关系,使得页面中的图文配合在视觉传达和形式美感上都能达到设计要求。概括来说,在PPT课件页面上,图像文字之间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对齐和叠放。根据视觉的简化特性,当我们在课件页面上使用方形图的时候,可以以图像的边缘为基线,调整文字的对齐方式。如图4左图,页面中使用了小的方形图,沿中线排列,这种图文关系能够冷静体现观看逻辑,清晰易读,竖排的文字错落在图片一侧,形成了页面的节奏感。文字叠压在图像上也是一种常见的图文关系,根据视觉思维中的“图—底”关系原则,要合理选择叠压的位置,或者对底图和文字做一些处理。如图4右图,背景图上层加了半透明的白底,“背影”二字加了投影和描边,以保证图像和文字信息的顺利传达。
篇7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 视觉传达设计教育 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与各类媒介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设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内涵也日益丰富。目前我国国内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依然以平面设计为主,其设计主要借助印刷设计手段,通过文字、图形等表现设计内容。然而,近年来随着科学艺术的发展进步,扫描仪、网络媒体技术、彩色打印机等设备的应用,创新发展了视觉传达设计软件,媒介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发展。在视觉传达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凸显自己的专业特色,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成效。
一、优化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课堂体系
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课程的内容设置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确保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在实践中。为此,在新媒体语境下,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课堂体系设置必须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从课程的实用性出发,不断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尤其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需要,不断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有序安排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构建新的教育教学体系。比如,教师可以将理论课和实践课分别设计在学期教学的前后,以确保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去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在实践中,进而不断优化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效果。
二、设置视觉设计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实际设计能力,为此,视觉传达设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设计视觉设计竞赛,可以给学生创造锻炼自己设计能力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校内校外的设计赛事中。比如,对参加视觉设计竞赛的学生可以不设置专业限制,让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其中,以激发各专业学生的竞赛热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则可以将具体的教学内容与视觉设计竞赛的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让课堂内容更丰富多样,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这种教学模式也是适应新媒体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视觉设计竞赛中,评委、设计师对学生的设计评判要比教师的评价更具有综合性和全面性,其中包含了艺术素养的要求、市场需求等诸多层面,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的设计思路,并不断改进自己的视觉设计形式。为此,在新媒体语境下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视觉设计竞赛,一方面不断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准和市场竞争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类国际赛事的题目,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以适应新媒体语境对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三、视觉传达设计教育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
项目化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是教师将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式交给学生独立设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学习项目。项目教学内容包含信息的收集、具体实施工作、方案设计等等。在国内设计学院中,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都在书籍设计、包装设计以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中存在,而借助项目化教学模式,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成效较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除此之外,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还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更积极主动的教学理念参与到教学设计中,适应新媒体语境下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新要求。
四、视觉传达设计教育采用工作室教学模式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大都比较有自己的个性,而且不乏设计天赋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在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教学中,应该以更加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来引导他们。比如,教师可以为热爱视觉传达设计的学生设置工作室,以培养设计精英为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下,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设计优势。工作室本身是一个更为开放的教学平台,在此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有所改变,教师在其中主要负责策划和引导学生,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在一个类似设计公司的环境下,采用师傅带徒弟的“传帮带”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视觉设计专业技能。通过师生共同完成教学设计任务的工作室教学模式,可以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诸多弊端。比如,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陈旧滞后,无法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学生的视觉传达设计内容也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为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可以借助工作室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视觉设计中以工作室为自己的荣誉,不断创新自己的视觉设计内容,同时,推动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不断发展。
五、结语
新媒体的发展给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也因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教育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视觉设计水平,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思路,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并根据本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寻找适合本校学生的特色教育教学模式,以不断提高相关专业学生的视觉传达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梦豪,黄斌.新媒体语境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探讨[J].科技传播,2015(12):99-101.
[2]王金凤.新媒体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发展趋势研究[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10):43-44.
篇8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多元;开放;跨界
近年来,大规模的扩招使中国设计教育无论是在招生数量、教育规模,还是教育理念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然而从人才培养的现状看,数字庞大的设计专业毕业生依然没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今日中国设计教育仍未走出西方强势设计文化的影响,也仍未建立起“有机”设计教育体系。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与外延随时代变迁而“自然”改变。就视觉传达设计来说,就曾经历了从工艺美术、装潢设计、艺术设计、平面设计等不同学科名称的更替。虽然这属于顺势易名的行为,但即使作为一个称谓,视觉传达设计与平面设计、艺术设计等在本质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尽管“拓宽专业面,增强适应性”是我们易名的主要理由,然而,如若仅仅停留在名称的更新层面,不与时俱进地改进人才培养模式,那么,这个易名的行为将势必成为误人子弟的托词。
1 多元化――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现实
设计是人类走向更先进的生命形态的手段,一如远古时期第一件打制石器的诞生对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与意义一样。在今天,我们能够说出任何一种事物所具备的设计特征,但却说不出我们身边还有什么不是设计。显然,设计与人类的生存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或者就是一种生存方式。
21世纪科技的飞速发展作为一种强大动力把人类带入了“数字化生存”阶段,这种生存方式的变迁不仅使社会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消费文化。对于视觉传达设计而言,一方面在数字化媒体技术的支撑下,视觉观念开始呈现多元化的特征,视觉传达的方式日益丰富,这使得视觉信息的传达由传统的、静态、平面化的形态逐渐向动态、多维度空间的转变;另一方面新能源、新材料的涌现也将必然不断拓宽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20世纪主要依靠印刷技术支持的视觉信息的传达借助网络、数字影像等视觉传播媒介以更加迅速的传播速度、更加广泛的传播区域渗透。我们必须看到,目前整个发达社会的经济,在服务经济的基础上,工业、农业、旅游业、商业、娱乐餐饮等各行各业正借助数字技术大张旗鼓地步入体验经济时代。对此,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做出回应,才能真正推动视觉传达设计及其教育体系的发展。
设计学科是艺术与科学相融合的学科,这就决定了设计既不是纯粹的艺术,也不是纯粹的科学,而是艺术化的造物设计,是涉及艺术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哲学等不同领域的交叉性学科。在本科教育阶段,设计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造型设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以及社会实践与人际沟通等基本技能。然而一直以来,尽管具有工科背景的教师是视觉传达设计学科建设中必要的良性因子,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师资队伍中多没有此类教师。同时尽管有不少学校希望能在招生时吸纳理科生,但这一状况至今仍未发生质的改变。
从目前国内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多数院校仍在延续“平面设计”学科概念下的课程。虽然有些院校加上了影像设计、网页设计等以示区别。但培养方案并未真正体现数字时代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特色。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这种延续平面设计学科课程设置的做法并非只是因为对视觉传达设计学科认识不足所造成的,而是由目前我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现实所决定的。例如,从教师层面上来讲,我国现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师多出身于美术或工艺美术,实战经验不足。这也是国内设计教育重“艺”轻“技”的根本所在。尽管绝大多数的设计专业教师都能清楚认识到“技”的重要性,但由于个人实战设计经验的严重匮乏,反映到实际的设计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时便表现为对“艺术标准”的过分强调和对脱离市场目标,所谓的“设计创意”的过度苛求。殊不知,对于视觉传达设计而言,只有先掌握了“技”才有可能实现“艺”。而缺少了“技”的支撑,再好的“创意”恐怕也难以付诸实施。
2 开放――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立足点
高等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不可能脱离社会这个大系统而存在,所以作为社会系统一部分的高等教育,其目标的制定必然会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并反作用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而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人类创造性的活动,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时代性、功能性、创新性等特征。其本质就是创造,是人类生命意识的体现。所以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目标也必将是以围绕人类社会进步发展为主题的创造性人才培养为基本的目标。
2001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第十一条明确提出了打破学科界限、实现开放式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高等学校要重视本科教学的实验环节,保证实验课的开出率达到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标准,并开出一批新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文科学生要按专业要求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要根据科技进步的要求,注重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提倡实验教学与科研课题相结合,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学校的各类实验室、图书馆要对本科生开放,打破‘学科壁垒’,加强统筹建设和科学管理,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使用效率。要建立和完善校外实习基地,高度重视毕业实习,提高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质量”。[1]
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活动。对视觉语言的敏感度、掌握和操控视觉语言表达的能力、市场认知与沟通能力的培养等是视觉传达设计教学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立足市场需求,强调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必须强化教育服务社会的理念,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此方面,国内部分设计院校已借助设计工作室、设计公司等和企业展开广泛的合作,切实推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多数中西部设计院校仍沿袭着封闭的“学院式”的教学模式,这其中固然有实战项目匮乏的原因,但最根本的还是由滞后的设计教育观念和僵化的设计教育管理模式所造成的。
3 跨界――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方式
学科是按照学问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也指学校教学的科目和功能单位。[2]“学科”是科学知识发展的结果,由研究领域、研究对象、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构成。视觉传达设计属综合性学科,要求采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相综合的方式进行研究。但“综合”不善便会导致“水果拼盘”似的结果,看似热闹好看,彼此却无内在的关联。
量子力学的主要创始人、著名的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曾指出:人类历史上许多重大成果都是建立在两条不同的思维路线的交叉点上。[3]历史的经验证明,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但要做到学科交叉与融合就必须突破“学科壁垒”,即学科之“界”。“界”在汉语中的解释既有名词性的,也有动词性的。所谓边界,通常是指进行差异划分的界线,有自然的边界、历史的边界,以及人为的边界。例如,陆地与海洋之间的界线、国界线,以及社会阶级的划分等。对应在我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上时,“边界”也表现在各个不同的层面。首先,沿海城市、一线城市与中西部城市所拥有的教育资源就分属于不同的优劣立场,这二者之间的边界是显见的。其次,因不同的文化传统、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科技水平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中西方设计教育边界的形成则更加复杂。再者,专业设置的集权化管理,与跨学科人才培养不相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等,这些人为制造的“界”使视觉传达设计学科研究的跨界和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跨界在具体实施时困难重重。
4 结语
如同个性与实用性是衡量设计作品优劣的核心标准一样,特色与人才培养质量也是衡量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准。中国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特色取胜是高校视觉传达设计学科建设的重要策略。尤其是地方高校,与一流高校相比,其在自身的建设与发展中有诸多的先天不足,如若不着力于建设特色学科便意味着放弃竞争,学科结构和教育模式也将呈现“趋同化”。而人才培养质量取决于学科的多样化、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的开放度,以及跨界设计教育的能力。因此,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必须走个性化的发展道路,树立适应市场、适应社会、适应时代需求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全局出发积极主动地“破壁突围”,以建立“有机”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DB/OL]http:// . 国家教育部网站.
篇9
【关键词】视觉传达艺术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 创新 设计理念
所谓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即设计人员利用视觉媒介为人们传递的艺术创新设计理念。
顾名思义,主要涵盖了两方面含义:其一,视觉传达。也就是人们利用眼睛所看到的所有事物与景象;其二,艺术设计创新。视觉传达在现代传播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彰显了不同信息的传播与交流。现如今,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十分普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视觉传达设计为大众传递优质的设计理念,进而收获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一、视觉传达艺术设计
视觉传达艺术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新兴艺术形式,所谓视觉传达,从字面层次理解即人们通过眼睛观察到所有物象传递与接收的过程,这一过程并不仅仅代表了个体之间的信息传递,同时也是对于个体内部信息的体现,这一过程就好似自然与人进行的信息传递。
视觉传达艺术在应用方面,更多是围绕商业服务而言,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其设计面极为广泛,设计要素也更加丰富、新颖,由于视觉传达艺术的创新设计是以视觉形象传达为前提,也就是将视觉传达形象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因此不仅在消费者群体中得到了极大的信赖与支持,在店铺与企业群体中也受到了追捧。视觉传达艺术的运用,可以将商品、企业与消费者很好的进行整合,利用文字、图形与色彩的形式,为创新设计提供设计要素,同时也为其带来精神与文化方面的影响。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在,尽管视觉传达艺术属于新兴领域,然而却经历了诸多波折,迄今为止,视觉传达艺术已经从商业美术逐渐发展为平面美术。进入21世纪后,创新也被当作人类发展与进步的阶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视觉传达艺术的设计方式也在逐渐创新,尤其是传达信息方面,已经可以利用视觉符号实现预期效果[2]。针对视觉传达艺术的创新设计而言,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实现图形、文字与色彩的结合,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凸显设计创新的效果。
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创新设计理念的运用
(一)凸显设计风格的大众化
将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在大众化领域中进行运用,重点凸显大众化与多样化的特点,这是体现艺术设计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大众化与多样化这两点也是对立的有机整体。要想实现视觉传达艺术在国际范围内的发展,必须要突出其个性化,比较有特点的便是在设计时融合中国特色元素。其一,设计师要对当下中发展环境进行了解,通过对多样化设计风格的了解,突出个性化设计特色,同时也凸显独具匠心的理念,具备多样化的设计特点。其二,设计师要善于使用合理的图片[3]。由于图片本身便蕴含着不同程度的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理念,所以对于图片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丰富视觉语言的一种。其三,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之于艺术设计而言,不仅要对大众认知水平进行考虑,同时也要通过良好的设计体现中国特有的民族图案文化内涵,梳理色彩的特殊功能以及民族色彩之间的联系,通过与民族特色文化设计思维的有机结合,在同时结合现代与传统风格的基础上,设计视觉艺术作品。
(二)凸显设计风格的个性化
进行视觉传达艺术必须要彰显现代化设计风格。基于此,设计师必须要对社会中的不同层面进行深刻认知,了解生活,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对设计基础进行补充,不仅要进行个性化设计,同时也要彰显自我价值和设计定位。设计师为了凸显设计的个性化,一方面要充分了解消费者需求与消费特点,在创新理念的基础上,确定设计的主要方向,重点体现设计风格的个性化,使产品凸显个性化的同时也能够满足艺术、科技提出的需求,能够为大众带来特殊的审美体验。另一方面,近年来人们的环保观念逐渐加强,设计师务必要认识到绿色设计理念的重要性,在环保设计理念的基础上科学分析,使大众能够从深层次中体会到设计中所体现的和谐性。
(三)凸显设计思维的创新性
现阶段,人们的审美需求逐渐上升,这也在传统审美方面体现了差异性。所以,设计师所作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必须要在思维上体现创新性。当前社会下,人们的生活节奏越发加快,在商品属性上也更加要求快捷性。所以,设计师所设计的商品,必须要体现方便性与便捷性,以满足人们对于生活节奏的需求,使其可以有焕然一新之感,全面提升商品的销量,为其赢得更好的口碑,有效扩展宣传渠道。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师只有了解了人们的实际要求,才能获得更为优秀的设计作品。
(四)凸显设计思维的敏锐性
设计师的创新理念必须要与生活实际相贴合,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设计,不能仅凭借想象设计。设计师可以深入人民群众,根据设计主题展开全面调查,从社会实际生活中获取设计的灵感,只有如此才能设计出符合人们日常需求、广泛联系生活实际的视觉传达艺术作品。设计师如果体现商品的艺术性,一方面,设计师必须要运用敏锐的眼光洞察社会生活,掌握所设计商品主要受众群体,针对性的展开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另一方面,对这一受众群体所具备的审美观与心理需求进行了解,经过全面的调查分析之后,按照最后所得结果对这一商品进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只有如此才能有效设计与大众审美观、实际需求相符合的商品,并实现我国视觉传达艺术水平的提升。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当前社会下,人们的审美观逐渐提高,这也为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设计理念需要不断创新,只有如此才能满足时展提出的要求。文章中从大众化、个性化、创新性与敏锐性四个方面,对创新设计理念进行了分析,通过设计为企业、商户、消费者提供更具艺术性的艺术商品,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从而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a雁.论新媒体艺术时代的栅格与自由版式构成设计[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13-17.
篇10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 形象设计 图形认识
视觉是人的主要感知觉,据研究表明,通过视觉输入人脑中的信息占人脑处理信息的70%以上。随着社会信息的不断丰富和发展,视觉信息的内容与表现形式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视觉传达包括视觉信息的制作、视觉信息的表现和传达。它得益于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各类视觉信息需求扩张,视觉传达在理论发展和实践发展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从我国社会的整体水平上看,我国的视觉传达水平不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甚至在面对泰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在视觉传达方面的创新创意也有所差距。因为视觉传达作品涉及到各类教育、广告、宣传等方面,为了保证宣传的话语权和巨大的经济市场,我国视觉传达专业需要通过教育改革,以期更好地培养优秀的人才、更好地发展中华文化,满足国家面对国际社会竞争的需要。
目前我国视觉传达专业的相关内容中,最为突出的是广告设计。通过公益V告对国家的政策、思想进行讲解,对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进行谴责,对法制进行宣传,可以提高社会的整体文化素质水平。通过商业广告对产品进行宣传,可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告设计在国家改革开放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从面对的发展任务上看,还存在着吸引力较低,消耗资源较多,宣传效果不足等缺点。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网络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类新式的平台层出不穷,在巨大的市场推动下,我国视觉传达方面的工作总量在不断地提升,但是相对地能够以经典称著的作品却较少,这反映了视觉传达在市场方面的落后。培养优秀的视觉传达人才,不断地提高现阶段的视觉传达水平成为新的目标。总结当前在视觉传达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就具有了重要的意义。
一、?视觉传达在理论基础上存在的不足及对策研究
传统的视觉传达技术多以纸张为载体,以静态的图片、文字为主要宣传材料,通过颜色、形状、质地等图形或者文字的组合与变化来实现宣传效果的内容,一旦定型就难以更改,且更换内容费时费力周期长。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视觉信息的载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视觉传达的信息种类与形式得到了增加。同时在新载体的支持下,与视空间有关的信息,比如:速度、位置、方向等;与语音有关的信息,比如:语音、语调、背景音等,均可以进行有效的交流。在这种发展状态下,传统视觉传达的理论渐渐无法解决新媒体下视觉的传递遇到的新问题,呈现出落后于时代需求的现象,因此需要加强动态视觉信息制作与信息传递的视觉传达理论研究。此外,在信息技术时代下,视觉信息的受众已经由以往的单纯接受信息向提供信息的方向发展,视觉媒体也开始向交互式方向发展,而当前的视觉传达对此的相关理论极为缺乏[1]。
针对视觉传达的理论不足问题,需要加强对动态视觉的研究,做到以动促静,动静结合,以意为先,形意结合。传统的视觉传达理论对静态信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只是对随着新媒体技术出现的动态视觉无法进行有效的解释和指导。这需要视觉传达研究者对动态视觉进行信息表现、信息传递等方面的研究,完善视觉传递的动态理论。在动态理论形成体系之后,通过理论的指导要能够做到视觉传递的静态和动态相结合,自由设计与把握。但是,无论静态还动态只是视觉信息的表现形式,视觉传递的核心是意义的传达,没有意义作为核心,所有的视觉表现形式就没有任何价值。对于意义传达,不同的意义内容其适应的形式也往往不同,不可同一而论。具体的形式确定还需要结合受众的信息,如年龄、文化、地域等,通过不断地调整形式表现的细节实现意义和形式的有机结合。而当前,在图片加工过程中,单纯地追求美感,采用过度的美化手法,片面追求渲染而忽略内容与表现的有机结合是错误的发展方向。同样,仅仅重视内容,忽略表现,无法引起受众兴趣与注意也是错误的发展方向。采用有效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做到简约而不简单,绚丽而不花哨,需要一定的美学基础。
二、作品的抽象和创新水平不足及对策研究
当代的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的极大丰富使人很容易得到自己所需求的信息,但是,随之而来的信息污染也降低了人们获得有效信息的效率,这就造成了人们对信息的厌倦,对视觉传递设计以及内涵的更高要求。而目前视觉传递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作品缺乏吸引力,原因有多个,首先是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与创作时间有限的矛盾。当前的信息社会以效率为先,为保证创作和制作的作品数量,作者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内要求被创作多篇作品,为达到数量,作者在制作时往往按照流程进行,造成了作品缺乏创新性。其次是视觉传递创作的高昂代价与作品价值无法对位的矛盾。以往视觉传递的作品是手工制造,载体成本高昂,价格自然高,作者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继续进行创造。现在视觉传递可以依靠计算机辅助制造,载体成本较低,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创作性。而优秀的作品在信息化的时代极其容易被模仿甚至盗版,导致创意极容易失效,这就使作者面对巨额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却无法得到正常的回报。第三,创新与抽象水平要求不断提高与知识学习能力有限的矛盾。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交流方式的不断进步,社会对视觉传递的创新和抽象水平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促使制作者不断地从新的思路、新角度出发进行创新,而稳定创新除灵感外,必须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知识,增加知识的种类。随着对创新和抽象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稳定创作需要在理性思维指导下,需要更多的知识。而知识增长的幅度和程度是由时间、个人天赋等决定,需要较大的时间、精力投入,在要求的增长超过知识的增长时,矛盾就产生了[2]。
解决抽象和创新能力不足问题的主要方法有两个:首先,可以从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着手,通过提高学习效率,调整学习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能力提高。采用这种方式对教育资源的要求较高,时间消耗相对较长。其次,可以通过组成工作小组,充分发挥不同组员之间的知识,通过讨论不断地完善和整合思路从而解决问题。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使各人员专攻某一方面的知识,节约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并且小组合作可以通过不同的人员组合实现对不同任务的解决,这是现如今一个非常适合社会发展的高效模式。
三、作品的接受性不足,缺乏对受众的考虑及相应对策研究
作者要提高视觉传达的作品品质,除创新创意外,还需要具备有效的表达方式。如果一个作品,作者的抽象表现为受众所不能接受,那么无论在理论方面有多么先进,专家评价有多高,其艺术价值均无实际意义。我国视觉传达作品在设计时,作者的主观意向决定了作品的风格和表现形式。作者的这些意向是否能够为受众所接受,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需要作者自身进行取舍和判断。如果作者缺乏判嗍苤诮邮苣芰Φ木验,缺乏相对应的信息交流渠道,就造成作品设计出来后才发现存在较多问题的局面。我国视觉传达作品的品质不高,重要原因在于作者缺乏实践经验,导致作品过于理想化,脱离受众接受范围。这种不足表现在进行制作、专家评定、甚至委托方评定时,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投入市场反馈后,效果相当不理想。除了作者实践经验缺乏造成这种现象外,对作品的评价方式和效率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缺乏客观、准确、科学、系统地作品评价方式,导致作者无法得到有效的信息反馈,从而无法进行改进。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改变视觉传达工作者的工作模式,做到边做边查,查做结合。在进行作品创作时,需要按阶段进行,在每个阶段寻找一定数量的受众进行调查,每个调查确定在该阶段是否存在的问题以及哪里存在问题。在调查时,要注意受众的客户体验,让其能够准确反馈自身的感受,总结受众感受中的共性,进而不断地改进作品。在改进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受众感受与作者设想相冲突的情景,此时就需要作者进行客观的判断和取舍。
视觉传达的制作与品质提升,需要从理论到实践多个方面的改进才能取得成功。在改进过程中,社会的需求和受众的感受是衡量改进成功与否的第一标准。为取得更佳的改进效果,应当有效利用多门学科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多种尝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