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业环境污染范文
时间:2024-01-25 17:53: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浅谈农业环境污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农村;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现状;原因防治对策
一、农村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的现状与原因
1、农村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的现状
目前,农村畜禽养殖业主要集中在养猪、养鸡鸭、养羊等种类上,尤其以规模化养猪和零散养鸡鸭大棚占的比例较大。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对区域环境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部分区域流域的空气、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程度已相当严重。现阶段农村畜禽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情况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在:
(1)粪便污染
畜禽养殖产生大量粪便,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氮、磷和有机污染物等。由于以往畜禽养殖场(户)环境意识差,畜禽粪便随意堆放,并随雨水进入水系。因此,畜禽粪便成为继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垃圾污染之后的第三大污染源,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2)水质污染
畜禽养殖场排出的污水,严重污染地下水。高浓度的污水排入河中,造成水质不断恶化。污水对周边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有些已对集中饮用水源地构成严重威胁。
(3)大气污染
畜禽粪便经过发酵后会产生大量的氨氮、硫化氢、粪臭素、甲烷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不但会破坏生态,而且还会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在畜禽养殖过程中,由于对粪便处置不当,相当部分养殖场周围紧靠公路、村庄,设置的粪场散发出非常难闻的气味,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老百姓苦不堪言,过往行人怨声载道,养殖户自己也深受其害。
2、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1)畜禽养殖场(户)无统一规划,选址不合理
有些养殖场(户)是依河两岸的溪流河沟而建,分布散乱,并且大部分未办理有关手续,污染处理设施未建设或不完善即投入养殖,产生的废水、废物直接通过溪流河沟汇入较大流域中,对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甚至直接威胁城市集中饮用水源的安全。
(2)污染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理跟不上
目前大部分畜禽养殖场基本属于粗放型的管理模式,无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在消毒、粪便管理等方面污染防治设施不完善,对水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3)农牧脱节,粪便综合利用率低
由于受土地资源的制约,绝大多数畜禽养殖场(户)没有相应的配套耕地,即使有耕地消纳畜禽粪便的,也因面积不足,而无法全部进行消纳处理,粪便资源未得到有效综合利用。
二、农村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
1、大力推进畜禽养殖企业标准化改造工程。充分利用畜牧部门的标准化建设资金,在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中大力推广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和设施化处理技术,实行清洁养殖和生态养殖。大力推进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充分利用农业部门沼气工程扶持资金,在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发挥农村沼气工程在处理利用人畜粪便、生产清洁能源和优质肥料方面的作用。大力推进畜禽养殖企业限期治理工程。充分利用环保专项资金和农业源减排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大力推进畜禽养殖企业限期治理,每年支持30~40家企业建设污染治理工程,每年还从排污权有偿使用费中拿出部分资金支持15~20家企业建设具有防雨、防渗功能的规范化储粪场。
2、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着力减少和控制畜禽养殖行业污染物增量。坚持新、老企业环境管理并重,在强化现有畜禽养殖企业污染治理的同时,严格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着力提升新建畜禽养殖企业污染防治水平,减少和控制畜禽养殖行业污染物增量。一是提高畜禽养殖项目准入门槛。二是严格核实辖区内畜禽总量。三是积极谋划和实施了一批专业化有机肥生产项目。
3、强化环境监督管理,着力提升畜禽养殖治污工程的减排效益和环境效益。市、县两级环保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坚持每半年对辖区内规模化养殖企业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情况、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维护管理情况,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等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确保畜禽养殖企业减排设施的长期稳定运行、污染物达标排放。对畜禽养殖企业未批先建、擅自闲置治污设施、污染物超标排放等问题,应做到“零容忍”,做到发现一起、严厉查处一起。
4、依据《“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核算细则》中畜禽养殖减排核查核算的有关规定,研究制定了《焦作市畜禽养殖污染减排项目档案资料清单》,明确了畜禽养殖减排项目档案资料的内容、标准和要求。结合畜禽养殖企业减排工作实际,区分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五种不同的养殖类别,区分不同的减排模式,包括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后农业利用,粪便做沼气、粪便在本厂内做有机肥、粪便送专业有机肥厂处理等,精心制作畜禽养殖减排档案资料模板,供各畜禽养殖企业在准备减排档案资料时参考。
5、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在对畜禽养殖业进行规划时,必须避开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教区、城镇居民区。必须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和城镇发展规划,符合环境保护和动物防疫要求。养殖场应设在环境敏感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并远离河流、水库等上下游主干流和支流,远离村庄集中饮用水源地,远离村民居住区。其中距离河流、水库等上下游主干流和支流、农村集中饮用水源地和村民居住区均不得少于500米。采用多种技术对畜禽粪便进行处理,场地的选择必须远离公路主干线、远离居民居住区(村庄、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环境敏感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治理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要把治理畜禽污染的决心、原则、方式和法律法规向养殖户进行宣传、解读;要在摸索中不断前行、总结经验,加快沼气池、沼液池和干粪池的建设,组建和完善抽施粪服务队,建立健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台账和相关配套制度。同时,因地制宜,标本兼治,对农村养殖业产生的污染情况加强管理控制和规范化治理,除引导养殖户要坚持道德自律、遵守《环保法》,确保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根本性治理。
参考文献
[1] 周国彬. 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系统开发及污染防治对策研究[D]. 大连海事大学 2004
篇2
[关键词] 农业环境保护 污染 现状 措施
[中图分类号] X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1-0296-01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的基础,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切实解决农业环境问题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举措之一。总理曾经强调,农村环境保护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切实利益,事关全国人民的福祉和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切实把农村环境保护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因此,进一步认清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找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仔细研究分析农业环境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
一、 目前农业环境问题的现状
1.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
虽然各级政府已经加强了农作物秸秆处置管理,但是每年仍然有大量的农作物秸秆被焚烧,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产量约616亿吨,将近一半没有被有效利用,在东部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和大城市,秸秆的利用率非常低,将近80%的未被利用,一些地区仅仅将一小部分粉碎还田,大多数直接进行露天焚烧或者丢弃在河沟里,严重污染了大气和地下水资源,造成大量氮元素的流失。每年夏秋两季是空气污染最为严重的时期,由于部分秸秆潮湿无法全部烧尽,产生大量的烟雾粉尘弥漫在空气中,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含量上升,形成严重污染。空气的污染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烟雾严重刺激人们的眼睛和喉咙,造成流泪、呼吸困难,甚至呕吐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呼吸道疾病。
2.畜禽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养殖业迅速发展起来,在带给人们经济利益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据相关统计,每年我国畜禽养殖排出的粪便以及粪水高达17亿吨,加上稀释水,总量远不止如此。污染面比较广,治理难度非常大。对于畜禽养殖污染物的处理效率很低,广大养殖户直接将污染物清除进行堆积,几乎没有经过专业的处理。农业水污染中,来自农田和畜禽污染物中的磷、氮比重为44%和54%,已经接近工业和城市生活的点源污染,对广大地区的水资源构成严重威胁,成为主要污染物之一。
3.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加速农村环境污染
目前我国城市污染转向农村的主要有三类:一是工业污染转向农村;二是城市生活污染转向农村;三是旅游污染转向农村。随着我国对城市环保监管力度的增强,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的许多污染企业无法在城市中生存,大多数企业逐步转移到郊区或者农村,造成严重的工业污染,加上城市绿化环保工作的加强,城市垃圾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大片郊区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料的存放地。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由于工业固体废弃物大量堆积而造成的农田、耕地的损失面积达13万hm2。一些地区乡村旅游大量兴起,其带来的生活污染和交通污染给农村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大量人文景观和基础设施的开发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二、 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的措施
1.发展生态农业
各地区要进一步加强和坚持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防治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积极调整本地农业产业结构,扩大和巩固防护林建设,防治沙化蔓延。要突出植被保护和建设工程,加快生态恢复工程进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惩乱砍乱伐乱垦、破坏植被的人或单位。加大畜禽养殖污染物以及固体废弃物的集中管理和处理利用,将能作为有机肥的进行还田处理,减轻污染物对农业环境的污染,减少面源污染与解决农村地区能源相统一,推广以沼气工程为代表的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农业产生方面要减轻对化肥农药的过度依赖,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推广机械粉碎翻压还田技术、留高茬还田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等生态技术,改善土壤结构,维持微量元素的动态平衡,增强土壤肥力,从而逐步减少秸秆的粉碎和胡乱堆弃,尽可能的发展绿色农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监管
要加强各地区大中型养殖场的监督管理力度,科学指导其选址、规划、建设,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容量决定养殖场的规模,科学设立禁养区域,积极引导养殖户使用生态养殖模式,提高畜禽粪便的利用率,尽可能的扩大经济效益。对于现存的养殖场要加强卫生防疫、改造整治管理,规范养殖行为,引导其正确处理废弃物。
3.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农户环境保护意识
当前,我国农业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这与广大农民群众的农业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密切相关。因此,增强农民群众农业环保意识,优化农户行为是解决农业环境保护问题的关键。作为农村经济结构中最基本的生产单元,农户在农业生产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农户生产经营行为直接影响着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农户对农业环境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增强广大农户的农业环境保护意识。
4.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污染监管机制
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加强监测质量,提高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对于农业生产集中地区、重要饮用水源地区等重点保护地带要加强监查力度,制定限制性生产技术标准,加大对这些地带的农业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规范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完善其生产安全标准、生产环境质量监测、污染物排放监测,努力推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
5.实施农业清洁生产
逐步实现农业生产施肥技术升级,大力推广适合我地区农业生产特点和规律的养分管理技术,结构肥料使用,增加有机肥的施用,加大对土壤结构的改善,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降低养分的流失,减轻对环境的影响。大力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科学使用化学农药,选择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替代传统的高毒性农药,并结合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技术,降低化学防治的比重;要建设完善排水生态沟渠,通过在沟渠内种植一定的绿色作物,吸收径流中的氮元素等养分,降低养分的流失,进行循环再利用。
参考文献
[1] 黄晓江. 2007.浅谈现阶段我国农业水资源问题及科学管理.农业技术与装备, (12): 7-8.
篇3
1.1 广泛性
农业面源污染没有固定的污染源,随着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超过了自然自身的承载能力,而且会随着地表径流进入到水体中,在地表层广泛分布,给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
1.2 潜伏性
农业面源污染的潜伏周期长,例如,农药和化肥的过量使用会造成水体污染,随着降雨和地表径流影响水体安全,而且农药和化肥在农田中存在的时间长短决定了农业面源污染形成具有潜伏性。
1.3 随机性
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因素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除了受区域降水过程及气象因素有关外,还与土壤结构、地质地形地貌、农作物类型等众多因素密切相关,这就导致了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也是其難以治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1.4 模糊性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农药、化肥的施用,但导致农业面源污染除了农药化肥外,还有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农作物的类型、生长季节、土壤的性质,使用方式和降水条件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又会导致农药和化肥养分的流失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判断农业面源污染的总体状况具有较强的模糊性。
2 农业面源污染来源分析
2.1 农药污染
我国是农药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每亩耕地年均施用农药的有效成分约为0.8kg,喷洒的农药中约有六七成进入到环境中,其中仅有30%左右的农药被农作物吸收,其他会直接降落到地面或飘游于空气中,农药的过量施用和较低的利用率导致了土壤水体以及农作物的污染,导致了过半数的水体和大量城市地下水发生污染。
2.2 化肥污染
为此,我国的化肥施用量每年都呈大幅增加态势,2014年达到了6 800万t,较2013年的5 912万t,增长了15%,而化肥的利用率却处于较低水平,其中,氮肥的利用率为30~50%,磷肥的利用率为10~20%,钾肥的利用率约为35~50%。部分化肥会随着降雨、灌溉以及地表径流进入到河、湖、水库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2.3 养殖场污染
2013年,我国的水产品总量达6 172万t,人工养殖占73.6%。畜禽养殖中排放的粪便中含有大量氮、磷化合物,会使生物耗氧量BOD和化学耗氧量COD流失量逐年增加(仅2010年,COD流失量就达728.25万t,BOD流失量达498.83万t)。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体污染,水产养殖中投放的饵料、鱼药也是加剧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3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对策
3.1 积极倡导科学生产
积极推广配方施肥,根据农作物的特性、土壤的供肥能力等,确定土壤中使用的氮、磷、钾等其他微量元素的合理施肥量,维持土壤的肥力水平,提升肥料的使用效率。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加大生态农业优化模式和技术的推广应用,鼓励农户积极使用生物肥料,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大力推广低毒、无毒农药的研制和使用,倡导综合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对环境污染。做好水产养殖的污水收集、处理,以及循环利用,减少水体污染。
3.2 加大治理保障力度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涉及到农业、环保等各个部门,需要政府牵头主导,加大治理的外在保障力度。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纳入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求各部门切实履行承担污染治理的责任。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建立和完善合理的投融资体制,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原则,鼓励不同市场主体参与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并从财政和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3.3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加大环保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提高公众特别是普通农户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大农户尤其是农业种植大户和养殖大户的环保知识培训,帮助他们掌握生态种植和养殖的专业技术,并提供后期技术指导和服务,从源头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保护;作用
1前言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主要的社会矛盾,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失衡,环境保护问题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为了使环境保护得到有利地保障,就要在环保工作中加强环境监测,同时培养环保监测人才,提高环保监测技术,使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2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近年来,社会经济在不断地发展建设中,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破坏。工业的发展、城市建设甚至农业发展对生态环境都形成了严重的破坏。随之而来的就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随着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已经危及到人类的正常生活,人类才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针对严重的环境污染,不仅要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同时,还要全面进行环境监测工作。环境监测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为环保工作提供有力地帮助。
2.1有利于提高环保工作效率
在环境保护中全面实行环境监测,能够有效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环境监测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利地保障。那么,在环境监测工作中,为了更好地为环保工作服务,就需要结合先进的监测技术,从而利用监测技术对环境中存在的污染物进行准确地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为了全面提高环保力度,就需要准确地掌握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针对实际的污染程度,有关部门才能够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方案。因此,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监测所提供的数据报告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地提高环保工作效率。
2.2为突发性污染提供有利帮助
突发性污染是环境污染中最难处理的污染问题之一,其主要产生的原因是员工在工作中由于操作不当或是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从而产生突发性的污染情况。尤其是在化工行业中,这种突发性污染是非常容易产生的,在化工行业中,极其容易发生泄漏或爆炸的突发性污染。那么,针对化工类行业中突发的污染情况,一定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措施,这种突发性污染情况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处理,就会导致难以控制的严重后果,导致污染源大面积扩散,不仅增加了污染治理的难度,同时污染源的扩散将会导致周围居民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如果在发生突发性污染时,提前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就能够在环境污染突发的同时,及时掌握污染源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污染情况的及时掌握,就能使有关部门制定出行之有效地治疗方法。并且,对以后的污染事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基于此,在化工类行业中,一定要做好相关的环境监测工作,做好长期持久的环境监测才能使突发性环境污染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从而使环保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为人民的安全提供有利地保障。
3环境监测的对策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同时已经威胁到全球人类的日常生活,近年来环境保护问题得到普遍重视。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影响到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因此,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那么,为了全面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就需要在环境保护中有效地进行环境监测。使环境监测工作在环境保护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环境监测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那么,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环境监测人员的整体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同时还要全面提高环境监测技术,使环境监测工作得到顺利地进行。
3.1培养环保监测人才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由于其工作的特点,因此,对于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度要求很高,那么,只有具备专业技术型的人才,才能够胜任环保监测工作。现阶段在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我国严重缺少环境监测的人才。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国就要全面培养环境监测人才。在人才的培养中,不仅要重视环境监测理论知识的培养,还要重视监测人员的实践能力,能够熟练操作环境监测仪器,并且,还要培养环境监测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从而为环境监测工作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3.2改进环保监测技术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为了使环境监测工作得到顺利地进行,就需要先进的监测技术作为有力地基础。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监测技术是整个环境监测的核心,也是监测工作中的重点。尤其针对一些突发性的紧急情况,更加需要环境监测技术的有力支持。从而使人们的生命安全得到有效地保障。由此可见,在环境监测工作中,不仅需要提高监测人员的综合能力,还要对监测技术进行全面地改进。在实际的环境监测工作中,监测技术与监测效果是成正比的。目前在很多突发性污染事件中,环境监测工作已经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使环境保护工作得到长期地发展,就要全面改进环境监测技术,进而使其在环保工作提供良好地技术支持。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社会中,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因为,环境污染问题已经给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在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工作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就要在环境保护中全面进行环境监测,使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
参考文献:
[1]马瑛,任洁琼,王挺.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意义[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10):99.
[2]李兆斌.浅谈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发展现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07):185.
篇5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生产;污染防治;检测
现代工业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方便,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威胁。严重的环境污染对人体产生危害,甚至人民群众的饮食也不能幸免,因此提出了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准的概念。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目前各种论述有机蔬菜生产技术,食用的好处,农药残留蔬菜烦人论文较多,但对于如何在生产过程中防治污染提到的很少。
1.无公害蔬菜概述
“无公害”蔬菜也被称为“干净”的蔬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种植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近几年,我国实施无公害生产技术,全国总站组织植物保护人员,技术人员利用生物防治来生产无公害蔬菜计划,通过合理使用药物等一系列的措施,以实现蔬菜农药残留和其他食品卫生标准,面积超过106000平方千米,无公害蔬菜生产;量达6.4亿吨。近年来,国家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注重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开展生产,重点从基地到市场检测蔬菜中农药残留,无公害蔬菜培育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极大地促进了无公害蔬菜的发展。
2.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污染问题
由于工业和农业的迅速发展,废弃物的大量排放,农药的大量使用,中国的农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受到严重威胁。据统计,中国的重金属污染总面积占耕地的五分之二,目前,中国的化肥,农药使用量居世界第一,受农药污染的农田约十六万平方公里,粮食和蔬菜等农产品受农药,重金属,硝酸盐或亚硝酸盐污染急剧增加,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率百分之二十 。这严重阻碍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发展。
3.无公害蔬菜的检验和检测现状
无公害蔬菜质量监测工具是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至关重要的技术之一,目前国内的各种检测设备,重点是产后产品安全测试,但是在产前产中的生产质量检验过程中,质量检测被忽略了,所以,生产后的检测对无公害蔬菜已经意义不大。我国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永丰建立基于速测工具的蔬菜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每天的蔬菜批发市场中心,无公害蔬菜抽样,测试并及时公告。在20世纪90年代初,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参照省级文件规范,中国已经建立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程序,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进行无公害蔬菜等农产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单位和个人,在证书规定的产品和包装加上统一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这个系统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无公害蔬菜的发展。但也有很多地方,由于不严格,降低了无公害蔬菜的质量。在某些如粮食、蔬菜,两产的地区,种粮农民使用剧毒农药。虽然农民知道有机蔬菜,但不知道在蔬菜上禁止使用剧毒农药,让无公害蔬菜成为主要需求。
4.无公害蔬菜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防治应采取的措施
4.1净化生产环境,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为了满足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发展,自2001年初以来,根据国家的自然气候,地形,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条件,农业部在全国创建200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使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有序进行,同时做好基地环境和产品质量检验工作。证书是有效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内的环境变化,及时组织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估,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产品测试,以确保质量,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蔬菜增加。
4.2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过程控制技术
随着生态农业和农业环境监测,管理的进步,在蔬菜生产过程中,如种植,栽培,施肥,病虫害防治,耕种,水肥管理和病虫害的监测和控制等方面的建设,同时采用物理,生物技术,无公害施肥技术,化学农药低残留技术的使用,提高有机肥肥料技术和使用无害化处理技术,各种有机蔬菜生产更加规范和具有程序,大大提高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控制的高效和安全生产技术支持。
5.结论
总之,通过各种手段,有效地抑制各种污染物留在农业生态环境中,改善了生产环境,使无公害蔬菜生产达到所需的环境质量指标,同时建立蔬菜生产环境污染物快速检测技术和质量环境质量监测技术,加强无公害蔬菜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和城市固体废弃物对农业生态环境和蔬菜基地的污染。以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围绕目标生态环境控制的全过程,逐渐形成一个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领先农业环保产业,促进生态农业建设,从而加快中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湛灵芝,铁柏清.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环境管理,2003,(22):17-20.
篇6
关键词:水环境保护;入河排污量;水环境治理对策
拉萨市是西藏自治区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核心地区,全市辖1区7县,总面积为2.952万km2。由于拉萨市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对水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拉萨市水环境保护较为滞后,严重制约了西藏社会经济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笔者通过对拉萨市水环境问题的实际调查与资料收集,浅谈拉萨市水环境保护主要问题与防治对策。
1拉萨市水资源情况
拉萨市位于拉萨河谷平原,拉萨河自东向西穿过拉萨市,城市规划范围内水系有拉萨河、堆龙河、流沙河(包括北干渠、中干渠)。拉萨河由东向西流经拉萨市城南,拉萨河在市区段总长度为20.76km,既是拉萨市区的排洪水体,也是各种废、污水的受纳水体。拉萨河流量相对较大,市区段多年平均流量为283m3/s,堆龙河是拉萨河的一级支流,位于拉萨河谷平原的西端,市区河段为堆龙河出口段,多年平均流量为22.4m3/s,流沙河发源于拉萨市区北部中低山区,流经拉萨市区北城区和西城区。
2拉萨市水环境质量现状
拉萨市区供水水源主要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大类,地下水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以钻井形式取水;地表水则主要以沟渠引水为主,取水点位于拉萨河市区上游。
根据拉萨河多年水质监测资料[1]表明:拉萨河上游来水水质良好,根据2010~2015年监测资料统计可知,拉萨河达孜断面处各项监测因子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域标准要求;而拉萨河流经拉萨市城区、与流沙河和堆龙河汇合后,在卡林断面处,部分水质因子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尤其在丰水期;在拉萨河市区下游段才纳断面处,同样出现上述超标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区人口及工业规模逐步扩大,而拉萨市区缺乏有效的污水收集和处理措施,导致对拉萨河污染影响较大。
3拉萨市水环境污染源分析
拉萨市水环境污染包含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以及生活污水污染。其中农业面源污染以农牧区面源污染源为主,包含农牧区生活污染源、散养畜禽污染源、农田径流等几种类型[2],目前尚无面源污染截留及治理措施;拉萨市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工业类型主要为矿、机械、电力、建材、印刷、制药及食品加工等类型,大型工业企业较少,工业废水仅经简单处理后直接排入拉萨河及其支流流沙河。拉萨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5万吨/d,然而拉萨市2014年人口56万人[3],按人均生活污水排放量180L/人天,排放系数0.8计算,拉萨市生活污水每天仍有约3万吨无法进入污水处理厂。
根据2015年拉萨市人口(农业及非农业)、牲畜出栏情况等资料,按照农牧区人均污水排放量:100L/人·天×0.8(排放系数)×0.05(入河系数),浓度COD:300mg/L、氨氮:30mg/L;畜禽排放量COD:50g/d、氨氮:10g/d、入河系数:0.01;城市人均污水排放量180L/人·天×0.8(排放系数)×0.9(入河系数),浓度COD:400mg/L、氨氮:25mg/L;工业废水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270升/万元,浓度COD:520mg/L、氨氮19mg/L进行核算。得到拉萨市2015年污染物入河量如表1所示。
根据表1可知,拉萨市污染物排放COD总入河量达70987.092kg/d,氨氮入河量达1910341.14kg/d,其中主要污染源为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
4水环境治理对策措施
由于拉萨市经济发展有限,人口较少,与内陆流域相比,拉萨河流域水质污染物类型较少。但拉萨为高原地区,生态较为脆弱,水体一旦遭到破坏,造成的环境影响较内陆地区更为突出[4]。因此应建立起拉萨市河谷区可持续发展的水环境保护体系,减轻拉萨市水环境污染。
首先,应加快拉萨河市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投运,拉萨市区现有污水处理厂规模已不能满足拉萨市快速发展的经济及人口趋势,急需新建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水收集与治理,使污水处理设施同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相适应。
其次,加强农牧区水环境监测、合理控制农牧区化肥使用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再次,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应合理利用天然水体的环境容量,使有限的水资源更好地为拉萨市社会经济建设和城乡人民生活服务。在开发利用水资源产生供需争议和不同用水功能出现矛盾时,应遵循饮用水源优先,次之为农灌用水、景观用水。
拉萨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对拉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和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制定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定期监督、检查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实施执行情况,及时进行污染管控及治理。
5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拉萨市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综合分析造成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为市区的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废水的排放,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快市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并加强行政部门管理力度,平衡经济发展与水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
作者:凌云霄
参考文献:
[1] 西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拉萨地区水质监测资料[Z]. 2010~2015.
[2] 关卫星.西藏化肥施用现状及措施对策[J].西藏农业科技,2007, 29(3).
篇7
盘锦市位于辽宁省中部,辽河下游,渤海之滨,地处东经121°33′~122°28′,北纬40°41′~41°28′,是辽河下游三角洲的中心地带。地势地貌特征是北高南低,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型气候。
盘锦市辽东湾湿地属于低平湿地,由海退和河流冲积而成,表层由淤泥质亚黏土组成,质地黏重,湿地平原多属于间歇性积水沼泽[1]。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双台子河口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其划分为3个功能区,即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总体布局为保护区域和合理利用区域。辽河三角洲湿地总湿地面积为31.5万hm2。其中天然湿地面积为16.0万hm2,占总湿地面积的50.79%,芦苇湿地占总湿地面积的21.08%,滩涂湿地占总湿地面积的19.18%。人工湿地面积为15.5万hm2,占总湿地面积的49.21%,水田占总湿地面积的37.74%,占人工湿地的76.66%。
2盘锦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盘锦市有3处重要的湿地资源,分别为辽河湿地公园、红海滩风景区和鼎祥集团苇海蟹滩。2008年8月27—29日,盘锦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对这3处湿地的空气质量和景区水质进行监测。
2.1空气质量评价
3个区域SO2监测值范围0.014~0.017 mg/m3,NO2监测值范围0.014~0.022 mg/m3,2项指标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级标准日平均浓度限值;TSP(总悬浮颗粒物)监测值范围0.176~0.202 mg/m3,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2-3]。
2.2湿地水质评价
对3个区域水质进行监测,主要有7项指标。COD(化学需氧量)监测值范围35.9~39.8 mg/L,氨氮监测值范围0.34~0.54 mg/L,高锰酸盐指数监测值范围8.2~10.0 mg/L,石油类为0.108~0.169 mg/L,监测结果表明各点位各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水质标准。
3影响盘锦市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分析
3.1能源结构与环境空气质量
引起环境空气质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能源的利用如燃料煤和燃料油的燃烧是造成城市环境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4-5]。“十一五”期间,盘锦市环境属于煤烟、扬尘和机动车尾气混和型污染,能源结构以燃料煤为主,燃料油为辅。以燃料燃烧为主的能源结构,给盘锦市的环境污染治理增加了难度。
3.2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必须的要素之一,无论是工农业生产,还是人类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水。近几十年来,盘锦市大力发展经济,过度开发和利用水资源,造成水资源储量日益短缺[6]。由于工业“三废”的排放和处理不彻底,造成不同程度的水质污染,导致区域生态系统功能逐渐降低。
3.3农村面源与环境质量
随着城市和工业环境问题的逐步解决,农村和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逐步显现并日趋严重。农村地广人多,为求发展,最近几年大力发展农业种植、农村养殖,产生大量农村垃圾废弃物,导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7-8]。
3.4人口与环境质量
在影响环境的诸因素中,人口是最主要、最根本的因素。人口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人口增长必然会给资源造成压力。一方面,人口增长使经济再生产从环境中获取的资源大大超过环境系统的资源再生能力,造成资源枯竭;另一方面,经济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排入环境的废弃物远远超出环境容量,造成生态严重失衡和环境严重污染,从而影响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人类的生存条件。
3.5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影响分析
(1)人为开发活动对湿地的影响。一是占用土地,包括建筑道路、停车场、服务区及必要的房屋等;二是环境污染,包括交通尾气、游客消费的固体废弃物等。
(2)农业生产对湿地的影响。进行区域农业开发,导致一些自然湿地转化成人工湿地,使土壤脱盐、潜水淡化、土壤养分发生改变等[9]。
(3)苇田开发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苇田由自然生长向人工粗放管理转化,修建了水利工程、道路,实行了三灌三排,利用了收割机,使芦苇的生产和经营上了一个新台阶,芦苇收割面积总体上为不断增加的趋势。苇田灌溉、全部收割和春季烧荒等影响了鸟类的栖息繁衍。
(4)虾田开发对湿地的影响。虾田开发工程中排放的污染物造成严重的近海、浅海水环境污染。少部分岸段虾田过于集中,使排出的污染物超出海域的稀释自净能力,导致海洋水质富营养化[10]。同时,类似的开发活动破坏了野生动物资源的生存环境,不利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4对策
为改善盘锦市生态环境,须采取一系列对策: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加强对新污染源的管理;继续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削减和预防污染;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继续推广盘锦市解决农村面源污染的生态模式;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状况,控制城市噪声污染;油田钻井采用无毒、无害泥浆,对废弃泥浆进行无害化处理;虾田应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扩大保护区范围,加强对重点区域的保护。
5参考文献
[1] 盘锦市统计局.盘锦市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2] 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中国环境保护标准全书(2007—2008年)[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3] 陈兵.盘锦市沿海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研究[J].中国经贸,2010(24):90-91.
[4] 范洪鹏.盘锦市湿地现状与保护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23):323,325.
[5] 陈兵,李晓红,张万敏.人类活动对辽河三角洲湿地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17-318.
[6] 杨志新,郑大玮,冯圣东.京郊农田污水灌溉的环境影响损失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7,22(B8):121-126.
[7] 李翠兰.浅谈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的环境问题[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9(12):17,20.
[8] 姜涛.经济开发对盘锦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7(22):193-194.
篇8
关键词:环境检测;环境治理;环境保护
1 环境检测类型
1.1 研究性环境检测
研究性环境检测的主要目的是科学研究,主要是为了研究某个科学项目所做的检测。例如某个地方需要确认是否适合某种生物制度生存,或者确认某个地方的环境气候对于动植物生长是否会产生影响,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等。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就需要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对该地区进行环境检测,然后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以上问题的答案。研究性环境检测基本上都是环境科研单位进行,这些单位都会有国家认证资格,会出于自身的目的进行研究,还可能是受到了委托进行研究性环境检测。
1.2 监视性环境检测
监视性环境检测主要目的是为环境治理方案提供数据支持,因此监视性环境检测是定期和长期性质的。监视性环境检测通过对环境中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等污染物进行检测分析,确定污染物的成分含量,从而推断污染物的增长趋势,并且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环境治理方案。监视性环境检测使环境污染治理更有针对性,通常由环境监测站进行。
1.3 带有特殊目的的环境检测
带有特殊目的的环境检测主要指的是环境检测的目的较为特殊,例如需要对污染事故进行及时治理,就需要立刻对污染现场进行检测,从而确定污染源和扩散范围,并且采取治理措施。这种环境检测不是长期的,也不是处于研究目的,因此环境检测的方式和技术等都比较特殊。环境检测之后,还需要根据事故严重性进行事故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责任划分,并且对个人和部门进行考核,政府部门也可以据此实施咨询。以上的评估、考核咨询等都是环境检测的特殊目的,针对这些目的采取的环境检测就属于特殊的环境检测。
2 环境检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分析
2.1 智能化检测系统得到推广使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的环境污染越来越复杂,无论是污染物还是污染源以及污染的危害等情况都比较复杂,传统的环境检测方法已经逐渐不能适用于当前的环境污染情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开发出智能化监测系统,这种检测系统可以实现动态化以及即时性的环境监控,对于所在地区的水质、土壤以及空气等污染情况都能够进行监测。并且能够通过智能化系统将监测数据结果及时进行分享,相关的工作人员就可以通过数据信息制定科学的环境治理方案[1]。
2.2 实施区域化环境治理
环境检测工作基本上都是具有区域性质,也就是都是针对某一区域的环境进行检测。针对某个区域采取一定时间的环境检测,能够对该区域环境污染的类型进行确认,并且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同时还能够根据检测结果分析环境污染的源头。这种区域化的环境检测能够为该区域的环境治理提供数据支持,能够根据检测结果制定系统性和可行性的治理方案,并且还能够据此对后续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防治[2]。
2.3 提高环境治理的技术含量
环境治理实际上需要很高的技术含量,如果治理技术落后基本上很难改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现代环境污染情况更加复杂,治理难度更高,传统的环境治理技术的治疗效果不明显。针对这种情况,通过环境检测确定污染源以及污染范围和污染程度,通过分析污染物成分类型以及含量等信息,就能够判定何种治理技术能够对污染进行治理。如果传统的治理技术无法进行有效治理,就需要引进先进的治理技术和设备,这就提高了环境质量的技术含量。而且环境治理技术设备的不断更新也会使我国整体的环境治理水平得到提升。
2.4 为环境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环境治理工作离不开技术的投入与使用,只有依靠科学技术环境治理工作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理效果,才有可能实现环境保护。而以开展技术性检测为核心的环境检测,无疑可以为环境治理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如监测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这些技术在环境治理中,在为环境治理决策提供所需信息的同时,也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为环境治理决策有效性、实用性的提高和检测精度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环境检测在环境治理中所起到了巨大的促进性作用[3]。
3 应用环境监测进一步提升环境治理水平的对策探讨
3.1 提升环境监测的针对性
提升环境监测的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提升环境治理效果的基础。在环境监测的过程当中,区域环境污染状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所使用的环境监测方法也不尽相同,必须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来科学合理的选择相应的监测方法以及环境治理方案,才能使环境监测及治理工作的开展更加具有针对性。
3.2 遵循区域对待性原则
众所周知,各个地区污染源不同,环境污染类型也不同。因此在开展环境监测的过程当中,必须要严格遵循区域对待性原则来展开各项工作。通过准确全面分析监测区域的实际污染状况,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合理选择应用监测方法以及环境污染治理对策,促进环境治理水平的提升。但是,由于环境监测中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监测人员必须要明确检测重点、难点以及主次检测内容等方面的工作,重点做好对严重污染区的监测工作,制定健全完善的环境治理方案和环保对策,有效控制污染源,避免环境污染。
3.3 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合理开展
保障环境监测工作的高效开展至关重要,能够加快环境治理进程。在环境监测之前,首先要对监测区域的污染状况形成一定的认知,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监测方案,并严格遵循该方案展开布置各项监测工作,在确保其合理有序开展的同时,提升环境监测数据的科学性。
3.4 针对人为污染进行重点监测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由于部分人缺乏一定的环保意识,导致在生活中存在乱排乱放行为,其中主要以工业、生活废物为主,这些废物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处理,不仅会导致环境污染,甚至会影响生态平衡。部分企业受到经济利益、资金以及污水处理技术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依然存在乱排乱放行为,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不仅如此,在农业发展中,很多农户过度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给水源及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环境监测部门要重点做好对人为污染行为的监测工作,制定完善的应对措施,有效控制人为污染。通过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对所发现的乱排乱放企业进行严厉处罚,使更多企业及个人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提升环保水平。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不仅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不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对此,就需要相关的管理部门提高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通过采取合理的环境检测措施,为环境治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从而有效的遏制环境污染问题,也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贞宇,路伟,李静,严彦.浅谈环境检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作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7 (10 ):49.
篇9
关键词:煤矿;环境污染;危害;措施
Abstract: as everyone knows our national economy is developing fast, the demand for coal resources is more and more big, and 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f coal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rious, has threatene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safety in mining area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f this problem has th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So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some measures of hazard classification, mine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solving 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f coal.
Keywords: coal min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zards;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引言
在我们国家煤炭是主要的能源,也是重要的基础能源,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资源保证。但由于煤炭环境污染造成的破坏也是大家有目共睹、触目惊心的,因此需要有效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煤矿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2、煤矿环境污染的分类
我国煤矿的主要污染可为以下几类:。
(1)大气污染
①燃烧过程排放的烟尘及有害气体;
②煤炭开采中的甲烷气;
③煤矸石山的自燃。
(2)水污染
①煤炭开采破坏地下蓄水层,减少了地下水、土壤水和地表水,使水文地质和水文条件发生改变。
②煤矿排放的各种废水等。
③洗煤废水是煤矿湿法洗煤加工工艺的工业尾水,其中含有大量的煤泥和泥砂,煤泥水中主要是悬浮物含量高,其他有害物质成分是受选煤加工过程中各种添加物的影响。
④堆放的煤矸石经大气降水和汇水的淋溶和冲刷将煤矸石中的一些有害有毒可溶部分带入水系循环系统中,从而污染水体,造成水污染。
(3)煤炭采出造成地表塌陷
我国煤炭开采以井工开采为主,国有重点煤矿采用的采煤方法基本都是长壁式开采,全部用跨落法管理顶板。由于采动造成上覆岩层移动、变形、跨落,直至地表塌陷。煤炭开采引起地表塌陷,损坏了地面构筑物、民用建筑物,使农田塌陷,灌溉设施损坏,塌陷区积水以及桥梁、铁路、输电线路等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4)煤矿生产中产生的噪声污染环境
目前我国矿井生产中普遍使用局部扇风机、风动或电动凿岩机、地面空气压缩机和矿井主扇等。这些设备都是矿山的主要噪声源,这些噪声有的高达120db,远远超过国家工业卫生标准。这不仅污染井下工作环境,而且易造成事故。
(5)煤矿生产中产生的粉尘污染
井下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及运输转载点和卸载点产生的粉尘,不仅污染井下工作环境,而且给井下安全生产带来威胁,同时粉尘排至地面后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极大地影响了矿区周围的生活环境。
3、煤矿环境污染的危害
煤矿生产活动主要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有:破坏大地资源;破坏水资源;影响大气结构;破坏生态平衡;诱发地质灾害等。
(1)破坏土地资源:在煤矿生产活动中,地下开采造成地表塌陷,露天开采直接破损土地,采出的煤矸石和剥离物排放又压占土地,引起的微地形、地貌和地质、水文等条件的改变,导致地表给排水系统的破坏,以及地表塌陷,地下水位下降沙漠化等。
(2)破坏水资源:采矿工程和采动岩移可改变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储存和循环状态,破坏水资源,造成井泉干涸或水位下降以及地表水流失。采矿和洗煤又要消耗大量水资源,矿井开采又要抽排地下水,使得大量洁净水被不同程度的污染后而排放。
(3)影响大气结构:煤矿区大量燃烧煤以及煤炭加工、运输,造成煤烟和粉尘空气污染,不仅能改变空气的成分结构,使能见度降低,以及有毒有害的成分偏高等不良空气状况,对矿区气温、气流、降雨量等微气候条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大气圈以及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的动态平衡,促进或加剧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形成酸雨、烟雾等气象灾害。
(4)污损自然景观:煤矿环境污染改变矿区微地貌、地表水体,示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遭到污损和破坏。
(5)诱发环境灾害:煤矿环境污染可诱发和形成许多环境灾害,严重威胁煤矿的生产安全和矿区居民的人身安全。如矸石山堆积和采矿岩移可诱发山体滑坡、山崩、泥石流、矸石山滑塌等环境地质灾害;采矿废气中的可燃气体和煤尘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发生爆炸等等。
(6)破坏生态平衡:由于矿区土壤、水体、大气的污染,使得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已有的物质循环被打破,加之有毒有害物质的集聚和煤矿噪声,使得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变迁和恶化,从而导致某些生物的退化、灭亡或逃逸,已有的生物链被打破,自然生态失衡。
(7)危害人类健康: 矿区环境污染产生某些环境性疾病,如:吸肺病等。
(8)制约煤矿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的破坏,导致周围区域缺水;煤层自燃、岩体移动导致某些资源呆滞、缩短服务年限;开采移民等。
4、解决煤炭环境污染问题的措施
(1)发展洁净煤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供需矛盾将不断加深。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洁净煤技术已成为解决矛盾的首选途径。因为洁净煤技术的宗旨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效率即意味着节能和降耗,同时兼获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有害气体二氧化硫等的刺激。采用先进洁净煤技术,从而减少大气污染。
(2)积极开展土地复垦
由于煤矿开采过程造成的地表剥离、土地塌陷、煤矸石堆积,破坏了矿区的生态环境。通过对塌陷区进行充填复垦和非充填复垦来恢复和改善原有土地的使用功能。
(3)积极开展矿井水处理
实现矿井水资源化矿井水作为一种淡水资源,大量外排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更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的危机。对矿井水进行资源化处理,使之复用于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既可减少排污,又可节约水资源,缓解矿区缺水的严重状况。
(4)开发利用煤层甲烷气
将煤层甲烷气预先抽放出来井加以利用,可消除矿井瓦斯的威胁,减缓地球温室效应,同时可得到廉价、洁净、高效的能源。
(5)综合利用煤矸石
煤矸石与煤一样是一种矿产资源,具有燃烧、提炼和制建材等多种功能,应因地制宜、因质制宜,加工利用,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如利用煤矸石制砖、水泥,作土壤改良剂和磁化复合肥,作采空区填充料,煤矸石热电厂的燃料,以高硫煤矸石为原料提取硫磺或制取硫酸的技术等。
5、结论
总之,中国是世界上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多发的国家之一,那么只有有效地加强煤矿环境地质工作才能更好地预测、控制、防止、减少煤矿在生产过程中环境对人类造成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推动矿区健康、和谐、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静云. 煤矿区环境污染与清洁开采的探讨[J].江西煤炭科技,2006,25(9)
[2]宋世杰. 煤炭开采对煤矿区生态环境损害分析与防治对策[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07(3)
[3]陈建华. 浅谈煤矿环境影响的特点及对策[J]. 山西能源与节能,2003(4)
篇10
>> 谈谈畜牧业污染及治理 各类污染源及其造成的危害与畜牧业污染治理对策 畜牧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措施 浅议畜牧业面源污染的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 畜牧业面源污染的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 对畜牧业污染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的探讨 探析畜牧业生态养殖技术 降低畜牧业环境污染的营养调控技术 河南畜牧业 提升畜牧技术 促进畜牧业发展 浅谈现代畜牧业养殖技术培训 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情况介绍 浅谈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浅谈畜牧业教学 浅谈畜牧业发展 减少畜禽粪尿污染 促使畜牧业健康发展 结合畜牧业的实际 正确认识面源污染 新洲区畜牧业养殖污染现状及对策建议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牧业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畜牧业的环境污染及其生态保护方法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经济法律 > 微藻技术治理畜牧业污染 微藻技术治理畜牧业污染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宋明霞")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微藻能够让氨氮转化为蛋白,具有光合效率高、繁殖快、适应环境性强等优点,近年来开始在污水处理领域应用。
国庆前夕,大成食品集团、万科集团、华大基因及凯达环保宣布合作,这4家在各自领域内堪称翘楚的公司,联手跨界进入环保产业。4家公司共同成立绿倍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绿倍生态”),试图通过微藻技术为畜牧业提供生态环境解决方案。
雾霾、PM2.5、碳排放……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这类污染热词几乎妇孺皆知。然而,畜牧业污染也不容小觑。一项来自养殖业的权威调查显示:我国现有7亿头猪、1500万头牛,一年的粪污就有31亿吨。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这些排放物中相当大一部分未经处理。
大成食品集团董事局主席韩家寰表示,与因“冒烟”而备受瞩目的钢铁业、煤炭业相比,畜牧业污染可谓悄然无声,但实际上已成为国内仅次于钢铁、煤炭的最大污染行业。他呼吁,“畜牧业污染治理不能再退让了,不能再抱有一丝侥幸了”。
畜牧业已成生态环境高危杀手
据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表明:畜牧业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的排放量分别为1268万吨、106万吨和16万吨,分别占全国总排放量的41.9%、21.7%、37.7%。化学需氧量越高,就表示水中的有机物污染越严重,仅从这一指标对比来看,畜牧业化学需氧量是农业总污染的95.78%,是工业污染的2倍。
而来自卓创资讯的一组研究报告显示,畜牧业占与人类有关的一氧化二氮排放量的65%,而一氧化二氮全球暖化潜能是二氧化碳的296倍,其中大部分来自畜牧业产生的粪便。
“畜牧业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水源污染、点源污染、土地污染、排放污染、空气污染等几大方面。这些污染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理,不仅会制约畜牧业发展,还将加剧环境污染。”9月29日,在绿倍生态成立仪式上,韩家寰如是说。
众所周知,养殖业的发展离不开种植业,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料,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充足的有机肥,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农牧分离、种养脱节,无法实现西方发达国家土地与养殖场结合的大农场粪污还田模式,加剧了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大多数养殖场对粪便污水未经处理而直接排放。畜禽养殖业未经处理的废水中氮磷含量很高,这种废水一旦排入河流和池塘中,会造成对氮磷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渐死亡,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如果废水渗入地下水中,会使地下水溶解氧含量减少,有毒成分增多,当超出水体自净能力时,便会造成永久性污染,并难以恢复。
一直关注环保的万科集团董事长、阿拉善生态协会原会长王石也注意到这一危急现状。与近几年鲜有亮相地产活动不同,王石全程参与了绿倍生态成立活动,他表示,治理畜牧业污染刻不容缓,每个人都有责任去面对。他称自己虽是外行,但愿意为此站台。
四强联手研发微藻废水处理系统
“畜牧业不仅涉及三农,更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畜牧业污染的治理,需要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共同来推动,即一方面需要国家意志的顶层设计,另一方面也需要利用经济手段,动员市场的力量共同治理,在达到抑制畜牧业污染目的的同时,还能推动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业内人士称。
大成食品集团是一家有着58年历史的食品企业,韩家寰告诉记者,“我们日常在尽力减少污染的同时,也在关注整个行业的现状,我们认为,既然畜禽养殖的消费量越来越高,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行业,那从业者唯有主动做出改变。”
该怎么改变呢?韩家寰的思路是,凝聚有核心竞争力的合作伙伴,通过开发新技术实现突破。最终,大成食品集团联合华大基因、凯达环保、万科集团,成立绿倍生态,将关注点聚焦在微藻科技上,试图通过微藻技术解决畜牧业污染的问题。其中,华大基因是全球最大的基因组学研发机构;凯达环保拥有15年农牧业废水治理稳定达标经验,已建成遍布全国十几个省市的200余座废水处理工程;万科则在环保社区生态方面有着卓越的实力。
据介绍,微藻至今已伴着地球走了30多亿年,能够直接让氨氮转化为蛋白,实现有机生物的逆转化;有阳光时以自养模式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在黑暗时则以异养模式进行呼吸作用从而生长。
“了解到这一特性后,绿倍生态通过独有的微藻技术、强大的基因研发落地能力以及专业的运营团队,协助养殖、食品等相关企业设计及运营微藻废水处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克服传统污水处理方法引起的二次污染,同时还能够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有效去除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有机物质。”华大基因研究院执行院长徐迅表示。
根据绿倍生态的布局,未来将通过微藻处理系统,借助食物链的循环利用系统,以沼气、有机肥和微藻系统为纽带的生态链,将畜牧养殖生态、人类社区生态以及食品加工生态联系在一起,从而做到资源再循环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绿色高效的目的。
对此,业内专家指出,生态养殖,发展循环经济,是推动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而无论是比较领先的微藻技术,还是目前其他制造有机肥等技术创新手段,都在朝这一方向发展,是市场的良性探索。
微藻治污费用
比所有传统方式都要低
“目前畜牧行业的现状是,很多畜牧业企业对于节能减排工作都觉得‘心有余力不足’。”有专家告诉记者,“不断压低甚至忽高忽低的产品价格和一再上涨的节能减排成本形成了一个剪刀差,令企业处境艰难。”
记者了解到,尽管市场上也出现了很多养殖、种植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但在农村以及很多养殖场最后应用不了,因为很多养猪户、种植户觉得成本太高。那么,这种状况下,微藻技术创新怎样才能落地,获得更大的市场呢?
对此,凯达环保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建勋表示,用绿倍生态的微藻处理系统治理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运行费用比所有传统的方式都要低,无论大型养殖场还是小型养殖场都有望达标。
不过,胡建勋也坦言,新技术的应用还需要政策面的支持,比如标准要统一、公平,不仅要求大养殖场达到排放标准,对小养殖场也应一视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