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环卫一体化意义范文

时间:2024-01-25 17:52: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乡环卫一体化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乡环卫一体化意义

篇1

[关键词]城乡环卫一体化;发展;管理

引言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逐步成为一体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其中农村环境卫生问题首当其冲,是城乡管理水平、社会文明程度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相关部门应按照各地区不同实际情况,以政府主导、以城带乡、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为原则,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建设,合理布局,建立完善的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体系,提高农村环卫水平,缩小其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从而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1、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介绍

城乡环卫一体化是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的工作,其主要内容是城市环境卫生与农村环境卫生并重,通过统一规划和安排,科学合理地治理农村环境,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该工作属于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对于改善农村居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具有直接意义。具体来说,当地环境部门应将该地域范围内的乡镇全部归入当地环卫管理体系,并按照资源共享、区域统筹的要求,在环卫体系涵盖的所有地区配置专业的清扫保洁队伍和生活垃圾收运设备,建立一体化的收运系统、工作网络、处置设施以及保障机制。同时,提高城乡环卫一体化规划建设与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的城乡垃圾管理法规体系、推动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回收,并因地制宜得选择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加大农村环境卫生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建立完善的监督考核制度并维持稳定的环卫工作资金投入,尽最大努力缩小城乡环卫工作差距,建设清洁优美的新农村。

2、一体化面临的问题分析

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农村环卫的极度落后。要想建立城乡环卫一体化,首先需要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水平。下面对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相关管理法规、制度不健全

制度的缺失是农村环卫问题的一大致命弱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生活垃圾的处理进行了规定,然而具体的下行行政规章制度却并不系统和完善,使得乡镇相关环保部门在对环境问题进行处理时难以寻找到针对具体问题的明确规定,使得许多环境问题处于模糊状态,对农村环卫水平的提高造成了一定障碍。

(2)垃圾收运、处理设备匮乏

硬件不足问题是农村环卫管理工作面临的又一难题。例如垃圾收运车和垃圾分类、处理设备的严重不足,这些基础设备的缺乏将会造成农村垃圾的随意倾倒以及垃圾的分类困难,直接导致了农村垃圾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问题的症结在于相关部门对于农村环卫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资金不足。若是直接向农民征集环卫资金,由于农民收入普遍较低,也难以顺利实施。因此,建议相关部门提高对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视程度,主动为周边乡镇补充环卫基础设备。

(3)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近年来政府对环境卫生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在城市和农村中的宣传力度也逐步加大。然而,环卫保护宣传在农村中的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村民还存在“各扫门前雪”的思想。因此,乡镇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并定期组织环境保护各类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环境保护的意识。

(4)城乡垃圾管理脱节

我国环卫一体化正经历着将重点由城市转移到农村的阶段。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均衡,以往的城市垃圾管理方法难以完整的应用于农村垃圾管理,致使垃圾管理出现了城乡脱节的现象。对此,应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寻找适于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方法措施,进而缩小城乡环卫管理差距。

3、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发展前景

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发展需要我们在了解当前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清主要问题与次要问题,逐步解决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问题,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

由上文一体化面临的问题分析可以看出,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和环境卫生管理的专人匹配工作是解决农村环卫问题的首要工作,各村委会应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在主要街道和居民聚集地安装垃圾桶和配备垃圾车定时收运。其次,各乡镇以及村落应建立环卫机构,开展各村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并逐级向上建立完整的考核管理和升迁机制,逐步构建统一的城乡卫生管理体系。再次,在进行新农村规划建设时,加入更大比例的环卫工作规划,为将来开展环卫工作做好铺垫。最后,建立专门的环卫资金管理小组,负责环卫资金的筹措与应用,资金筹措具体可从政府拨款、村民自筹和社会募捐三个途径进行。此外,还应加强环卫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意识水平,让农民自发的对环境进行保护和整治。

4、总结

当前我国城乡环卫一体化面临的挑战颇多,还需要我们共同克服难关,推动一体化进程。建议相关部门对此提高重视,把环卫工作落实到实处,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环卫现状。落实到实处,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环卫现状。

参考文献

[1]巫新.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体系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3,(6):9-10.

[2]苏琴.浅议城乡环卫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3).

[3]马欣,王冬明,刘志生等.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城乡环卫一体化规划研究[C].2013:375-381.

篇2

今年以来,我旗以贯彻落实《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牧区垃圾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为主线,积极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农村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理”工作。

一是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治理因地制宜。要优先将国家和自治区级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新农村新牧区示范点和公路铁路延边的嘎查村、水源地和生态保护区域嘎查村纳入试点范围;充分考虑农牧民居住分布情况、区域地形地貌、清理转运距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安排转运点位及处理模式。要根据不同地域、人口、生产和自然环境,按照“城乡一体、区域统筹、适度超前、分类指导、经济适用”的原则,科学确定农村牧区垃圾的收集、转运和处理模式,推进农村牧区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探索科学的农牧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及资源利用方法;探索建立嘎查村环境卫生管护长效机制。农村和牧区实行不同的治理措施。在农区设立垃圾收集集中点,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处理模式;苏木乡镇要安排专人负责区域内生活垃圾治理的指导、督查、服务等工作;嘎查村要按照服务人口合理配备保洁人员数量。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嘎查村民委员会可以采取购买公益性岗位的方式,优先从低收入农牧户和低保户中聘用责任心强、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为嘎查村配备环卫协管员或者保洁员,组建稳定的农村牧区保洁队伍。要结合实际制定严格可行的垃圾治理管理制度,实行网格化管理,按保洁责任区域和保洁质量要求实施严格监管,确保达到垃圾“日产日清”的作业要求,同时对污损的设施及时进行清洁、修缮。在牧区居住分散、人口规模小、生活垃圾总量少的偏远地区,推行“户分类减量、组回收利用、嘎查村集中处理”的就地处理模式。目前,建成垃圾处理厂1座,达到环评标准垃圾填埋场4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6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0%以上。

二是落实“政府组织、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全民参与、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工作机制,调动社会各界力量,齐抓共管。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责任落实机制,做到领导到位、组织到位、保障到位、措施到位。各部门各苏木镇深入推进辖区整洁行动,做到责任范围全面覆盖。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保洁队伍建设和垃圾转运站的日常维护管理,建立实施保洁和垃圾收运管理制度。嘎查村民委员会负责制定实施环卫保洁的村规民约,维护环卫设施正常运行,加强对保洁工作的日常管理,并做好对村民的宣传引导工作。要充分发挥村民的自治作用,发动农牧民主动参与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推行院户门前卫生、秩序、绿化“三包”,并定期开展卫生评比,调动农牧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提高农村牧区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倡导文明新风,教育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践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革除陈规陋习,养成文明习惯。各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农村牧区垃圾治理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常识,强化以农村牧区垃圾治理为重点的农牧业面源污染防治科学普及和舆论宣传。及时总结和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大力宣传农村牧区垃圾治理的先进典型。积极组织开展苏木乡镇、嘎查村干部和村民培训教育活动,引导农牧民增强环境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形成“政府主导、农牧民参与、社会支持”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充分发挥嘎查村、社区的组织带动作用,提高全社会对环境卫生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引导农牧民养成文明健康的卫生习惯。积极开展“美丽乡村”、“美丽庭院”评选活动,不断激发农牧民参与垃圾治理的积极性。目前垃圾得到治理的行政村数量占行政村总数量的93.44%。

篇3

城乡结合部综合改造工作开展以来,按照市委工作要求,我镇积极行动、统筹安排、全力推进,坚持“以块为主,块抓条保和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工作原则,突出目标导向,明确工作责任,围绕打造整洁、有序、舒适、愉悦人居环境,点面出击,全域整治,将城乡结合部改造工程工作抓实、抓细。现将我镇城乡结合部综合改造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近两个月以来,共组织机关干部、村组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等7200余人次,出动铲车、挖掘机、自吊车、垃圾清运车等车辆300余辆次,清除大型广告塔5个,拆除违法建设36处52间,覆盖建筑垃圾约13600平方米,清理生活垃圾1476吨,清除积存垃圾153处,清理违章张贴、喷涂小广告2744张(处),清理墙体广告、灯箱广告等310余处,拆除主次干道违章户外广告120余处。各村入市口道路广告牌、乱停车辆、路边堆放杂物等已基本清理,镇村环境得到初步改善。

第一,优化临街道路通行环境。积极动员干部群众,对标创建标准落实各村规划停车点投入使用,对停放不规范车辆劝导告知后下达书面通知,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按现行规划的停车点和所划定区域进行停放,共劝离1670辆(次)、规范2782辆,清理僵尸车67辆,新建停车场6个,增设临时停车位2150个。

第二,提升千古情周边沿线卫生环境水平。结合各村实际,不断优化环卫资源配置,持续加大道路河渠沿线垃圾清运和保洁工作力度,开展“全城清洁”行动,调配行动人员170人次,动用清运车28台次,行动清理垃圾约5吨,清理小广告42处,排查清理死角垃圾20余处,偷倒垃圾22处,更换垃圾桶20余个,清扫路面6600平方米。

篇4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 收运处理体系 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X799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武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已进入“十二五”时期,在这一新的发展时期内,根据“村收集、镇清运、市区处理”的要求,被忽视的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理问题必须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受到足够的重视,给予足够的关注,这也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笔者就武汉市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发表浅见。

一、武汉市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的现状分析

(一)尚未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

从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的高度进行分析与评价,武汉市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的发展显然跟不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也跟不上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需要,城乡二元结构差异明显。全市尚未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全市垃圾收运处理远未实现全覆盖。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环卫设施设备数量不足、分布不合理,环卫设施运行环境影响问题突出,环卫作业效率不高,建设运营经费不足。

(二)分层实施的市容环卫行政管理体系存在问题。

武汉市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和收运处理体系建设必须结合实际,转变垃圾管理思路。首先是重心前移,尽量避免和减少垃圾的产生量,最大化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其次是从源头的垃圾投放、中间的垃圾收集和运输、末端的垃圾处理各环节实施全过程管理。根据“村收集、镇清运、市区处理”的要求,当前要以完善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为重点。武汉市城乡将基本形成政府宏观调控、分层实施的市容环卫行政管理体系与有序、有效竞争的作业(服务)市场体系。中心城区垃圾收运处理“十二五”期间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包括:人均垃圾产生量减量比例达到1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以上,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50%,餐厨垃圾和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处理率达到60%等。远城区2011年实现全市农村地区垃圾收运处理全覆盖(2009年试点;2010年覆盖率达60%,2011覆盖率达100%);2015年建立功能齐全、设施配套、布局合理、机制健全的农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

(三)源头分类是现阶段生活垃圾分类的首选模式。

根据近年来垃圾成分构成和产生量,结合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参考试点城市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重点采取“大类粗分,因地制宜,厨余垃圾可就地处理”的原则,将垃圾按可回收物、纸类或瓶罐、厨余垃圾、可生化有机垃圾、电池(危险废物)、其它垃圾等不同类别,按居住区、单位办公区、公共场、农村地区等区域属性不同,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和分类类别。2015年,垃圾分类收集目标为分类收集率达到50%,分类收取的可回收垃圾量达到424.35吨,需要设置垃圾分类收集桶、有机垃圾生化处理间、分选回收中心等设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主要通过发挥废品回收站和农村社区自治机制的作用来实现。

(四)武汉三镇相对独立的结构及多处垃圾处理设施的现状决定了垃圾收运系统多种方式存在的适宜性。

新老城区、人口分布、道路交通条件的不同,也决定着垃圾收运方式的不同。武汉市垃圾收运系统的发展方向为:(1)垃圾收集方式向分类收集、袋装化、容器化发展;(2)垃圾收集作业向机械化、密闭化发展;(3)垃圾转运站向环保型、压缩化发展,大中型转运站占重要地位;(4)垃圾运输车辆向高吨位、高环保性能方向发展;(5)因地制宜,多种收运方式并存,系统效率高、社会效益显著。首先是建立垃圾分类收集系统;其次是建立中小型转运站与大型分选压缩转运站相结构的垃圾转运系统,满足至2015年需新增中小转运站转运规模为6300吨/天的要求;第三,建立健全远城区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远城区中心街镇完善垃圾收运系统,按照服务半径1~2公里分散设置中小型封闭式垃圾转运站,逐步淘汰破旧板车等落后垃圾收集车辆,垃圾收集与转运实行密闭式、机械化作业方式,减少环境污染;其他城镇地区居民点、社会单位、道路行人垃圾采用沿路设置垃圾桶综合垃圾收集服务系统,每个城镇集中设置垃圾转运站,垃圾收集与转运采用人力交通工具收集、机动车转运的卫生作业方式,实行垃圾收集容器化;建立全覆盖的自然村垃圾收集点和行政村垃圾集中点;第四,完善水上垃圾收捞和清运转运系统。

二、武汉市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武汉市原有环卫体制与城市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环卫管理体制大多还沿袭了传统模式,管理效率不高。推进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是一项全新的事业,针对现在武汉市城乡垃圾收运处理工作中存在问题,提出下列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工作网络。

推进城乡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一体化,需要一个健全的工作网络。区、镇两级必须加强领导,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专门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协调,把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工作目标和考核内容。理顺城乡管理体制,实行区、镇、村三位一体的环卫管理体制,分级负责城乡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处理,打破城乡环卫管理二元结构,走村收集、镇中转、区集中处理的一体化之路,逐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网络,实现长效管理。

(二)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要把优化整合各方面资源,发挥各方面优势,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开展的重要保证。充分利用媒体网络等,大力宣传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意义,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组织文艺宣传队,采取群众喜闻乐见、通谷易懂的形式,进行巡回演出,引导广大群众克服与现代文明不相适应的行为

习惯和生活习俗。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改变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激发群众参与环卫一体化工作的自觉性。

(三)构建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投入保障机制。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经费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各村委会负责垃圾收集点建设和垃圾收集清运,各镇负责辖区内垃圾中转站建设,设备、配套车辆以及生活垃圾运到中转站后的清运、处理等运行、维护经费由区级保障。区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城乡一体化工作,对建成村级垃圾收集点的行政村,经验收合格后,区、镇实行以奖代补。二是运行管理机制。加强城区垃圾收集清运管理,建立垃圾清扫、收集、转运保洁管理责任制。乡镇要以村为单位,做到定人员、定任务、定报酬,不留空白。三是督查考核机制。制订城乡一体化考核办法,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并将其纳入年度考核内容。

(四)加快完善环卫基础设施。

统筹考虑城乡环卫设施发展相对不平衡的实际情意,逐步完善区、镇、村环卫基础设施。要大力提高收集、运输和处理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收集设施上,逐步淘汰简易垃圾堆放点、露天垃圾桶点,实现垃圾收运的分类化、容器化、密闭化和机械化。要继续加强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建设,提高垃圾中转能力,大力完善农村垃圾收集设施,提高垃圾收集能力。在处理设施上,加快垃圾焚烧厂和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新扩建工程建设。参照国内最先进的无害化处理标准,按照“一步到位、分期实施”的原则,解决今后较长时期的垃圾处理问题。

(五)稳步推进环卫市场化改革。

既要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充分考虑环卫事业改革作为城市公用事业改革的特殊性,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要求,以“保证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转移风险”为目标,按照“监督管理与环卫作业”相分离的原则,逐步把环卫作业服务中经营性和竞争性项目推向市场,吸引社会资金投向环卫事业,分阶段有序推进环卫体制改革。首先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和行之有效的考评奖罚体系,防止出现因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而忽视公共利益,使“脏、乱、差”现象反弹。其次是合理引入竞争机制,向社会公开招标,以实现环卫保洁的全覆盖。积极探索,逐步建立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加快形成稳定的收入、投入机制,培育垃圾处理市场主体,推动城乡环卫保洁工作的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经营、产业化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2012年科研计划项目《武汉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系统建设研究》(立项号:B2012890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武汉商业服务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晓霞.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对策.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7,(2):22-23.

篇5

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分工,实行属地管理,建立一个由“县农工部牵头、各乡镇属地管理、各部门分线负责”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管理体系。各乡镇根据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吉办字[2013]103号关于印发县2013年农村清洁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完善垃圾收集体系,完善环卫收集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村清洁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做好所辖范围内的保洁和垃圾清运工作制度的制定、落实、监督和管理工作,并因地制宜地落实好建筑垃圾、生产垃圾处置机制。

二、完善垃圾收集设施

根据我县地理位置情况和各乡镇垃圾实际产生量,分三个点布局建设垃圾压缩站集中收集点,分别为中路片的镇。各乡镇负责每日对农村垃圾进行收集后集中进行压缩,未建设压缩站的乡镇采取就近原则运送到小城镇生活垃圾压缩站进行压缩,由县环卫所定期集中收集到县垃圾处理场处理。

三、落实责任分工

各乡镇负责环卫队伍建设和环卫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村清洁工程长效管理机制。负责辖区生活垃圾压缩站和中转站建设选址和土建工程的具体实施;负责协助有关部门落实设备安装及其他配套建设任务,负责做好项目申报和检查验收工作;负责做好生活垃圾压缩站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负责生活垃圾的集中收集。

1、县城管局负责全县环卫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察检查;负责压缩设备和专用车辆的统一采购和配置。

2、县环卫所为业务管理单位,负责生活垃圾压缩站和中转站建设和管理的业务指导,负责对小城镇生活垃圾压缩站垃圾集中运送处理。

四、时间要求

1、2013年10月底前完成、镇、中转站建设任务。

2、2013年12月底前完成镇生活垃圾压缩站基础工程建设。

3、2014年2月底前完成压缩设备和专用车辆的统一采购和配置。

4、2014年5月底前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和技术人员培训等工作。

5、2014年6月开始试运行。

6、12月前各乡镇按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吉办字[2013]103号关于印发县2013年农村清洁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完善垃圾收集体系。

垃圾处理实行收费制度,由各乡镇按照县物价局批准的收取标准,具体金额参照物价局的收费标准。各乡镇可以面向村居民收取垃圾处理费。,县环卫所按照每车次收取,县财政每年补助各乡镇万,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置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面广量大,各部门要充分运用多种渠道积极向上争取农村环境保护、污染整治、村庄整治、河道保洁等方面的资金补助,加大对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的扶持力度。各乡镇、管理区要发动各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工商业主等积极履行各自的保洁义务,本着多扔垃圾多收费的原则,收取合理的垃圾清运费用,用以弥补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置费用的不足。

(一)加强领导

镇政府要高度重视,把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一体化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的重要措施,作为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行动,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完善制度,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层层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资金,推动试点工作的开展。要及时总结经验,逐步推开,建立起覆盖县、镇、村三级的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网络,实现日产日清、集中收集、统一清运、全部无害化处理。

(二)强化宣传

篇6

一、主要工作

1.坚持上下联动抓宣传

发挥典型引领、模范带动作用,在今年2月份召开的全镇经济工作会议上,采取让在这项工作中积极性高的村干部讲经验、表决心等措施,充分鼓动起全体村干部主动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热情;利用一周时间,镇上组织了3辆宣传车到各村巡回宣传,大张旗鼓地宣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积极意义;同时,各包村干部组织召开村两委、村民代表会议等方式,积极争取群众的了解支持,努力化解该项工作上热下冷的矛盾。通过以上措施,在全镇营造出了人人支持、户户参与农村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2.目前的收集、转运情况。

我乡严格实施“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收运体系,全年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100余次,共清理“乱堆乱放”800余处,乱搭乱建500余处,月平均清理垃圾1000吨,添置垃圾桶950个,落实保洁人员98人。每月就城市管理、垃圾治理开一次专题工作会议,就每个月的工作情况总结并规划改进。

3.坚持调度观摩抓进度。

为给全镇城市管理及垃圾整治工作持续增添压力和动力,分管领导及垃圾治理工作人员去成效显著乡镇实地观摩,学习先进经验,观摩结束后,立即召开调度会,各办事处逐一汇报辖区内各村工作进度,既总结经验,推广好做法,又分析不足,研究制定应对措施,最后分管领导逐个办事处予以点评,在全镇形成了你追我赶,比进度、比质量的良好势头。

二、存在的问题

1.村民思想意识有待提高。

受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大部分村民卫生习惯较差,对农村环境的严重性和整治工作的迫切性认识不足,缺乏基本的公共卫生意识,只顾个人方便,随意乱倒、乱丢垃圾,对于在农村中展开的环境整治活动,表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思想;在环境整治取得初步成效后,总有部分村民仍沿用不良的生活习惯,对于公共设施不予爱护,垃圾依旧按习惯堆放在老地方。

2.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差距较大,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模小、配置不均、经济性差,各办事处缺少大型的垃圾清运车辆,生活垃圾绝大部分未能实现无害化处理,造成某些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多在生活区、农田、河边等处堆积。有的村庄虽然配置了垃圾桶、修建了垃圾池,但运转和维护不到位,导致垃圾清运不及时,离城乡环卫一体化的目标相距甚远。

3.环卫工人因待遇较低难以招到中青年人,目前在岗环卫工作平均年龄较高,工作压力大,健康风险高。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整治目标。

搞好城市管理、垃圾一体化工作既是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提升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性的宣传,努力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形成人人爱护卫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氛围。

(二)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要求。

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亲自部署、亲自指导、亲自参战;分管领导要靠上抓部署、抓指导、抓检查、抓落实。镇政府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全力做好环境整治服务工作。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要负责好日常组织协调、工作指导、督导检查、业务考核等。针对整治工作的推进和开展,要由镇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直接抓,由主管业务部门牵头、会同其他相关责任部门合力抓,切实加快工作推进。

篇7

省委、省当局支撑市加速开展发动大会明白提出力争“十二五”期末市城镇化率要到达75%,这个目标比“十一五”期末的65%进步10个百分点,“十二五”时期城镇化开展速度较“十一五”时期的每年实践进步0.4个百分点凌驾4倍。经过进修和评论,人人遍及以为,城市不时扩容,意味着城市治理义务愈加艰难,责任愈加严重,城市治理程度也亟待打破,必需超凡规展开任务,加速城市治理转型晋级,才干适应情势的需求和知足市民对城市治理及公共效劳的需求。城管局党委要求局属单元和系统广阔干部职工要进一步认清城市治理任务面对的新情势,深入体会加速市开展的主要意义,紧紧掌握省委、省当局全力支撑市开展这一优越时机,进一步进步看法,一致思维,实在加强做好任务的紧迫感、责任感,坚决抓好贯彻落实的决计和决心。将高举“开展、连合、斗争”的旌旗,依照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开展的要求,环绕“加快开展、加速转型、推进跨越”的主基调,从以下几个方面实在抓好落实,全力推进我市城市治理任务完成跨越式开展。

一、具体增强市容情况卫生治理,严治反弹回潮。敏捷接纳有力办法,查遗补缺,具体推进和落实城市治理、情况卫生、市容市貌、市容次序的规范化、常态化治理。从11月4日起,恰当提早和延伸情况卫生清除和保洁工夫,个中:特级和一级路途治理区域每日06:00前完成大扫,保洁工夫延伸到24:00;其他路途和治理区域每日06:30前完成大扫,保洁时限延伸到23:00。实在加大情况卫生的催促和反省力度,从11月份开端,将构成专业反省小组,经过天天电脑随机抽取反省路段的方法,对城区主次干道和背街冷巷进行反省审核。每月对各区反省审核状况进行量化评分,并向市委、市当局传递,确保督察任务的客观性和公平性。还,树立协同治理机制,市、区、乡(办)和社区及有关公共效劳单元要层层落实责任,确保环卫保洁人力、物力的投入,确保治理区域不留空挡、不留盲区,由各区人民当局及各级城管部分组织对区内的情况卫生保洁治理状况进行全掩盖、高密度、全天候的放哨,发现问题,实时措置,并接纳有力办法对情况卫生治理责任不落实的乡(办)和部分追查责任。全市各级综合法律步队继续坚持高压态势,实在加大法律力度,对乱扔、乱吐、乱倒、乱贴、乱停、乱放等违背市容情况治理规则的行为施行严峻处分,严治反弹、回潮,稳固“三创一办”整治效果。

二、具体加速市政、环卫根底设备建立,不时完美城市功用。城市根底设备是城市生活、开展和进行各类经济运动、其他社会运动的主要根底,是城市经济效益、情况效益、社会效益的需要前提。受经济社会前提制约,我市市政环卫根底设备建立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前史欠账较多。依照“系统经营、适度超前”的准则,“十二五”时期将重点环绕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开展准则和偏向,拟完成总投资约70.23亿元,加速市政、环卫设置建立措施。进一步加大环卫公厕、渣滓中转站等根底设备的建立力度,从中间区逐渐向城市新建成区域、城郊连系部、郊区、城镇倾斜,知足城市扩容、开展及城镇化建立的需求。探究树立以卫生填埋为主,燃烧发电、沼气应用、水泥制造等其他方法为辅的渣滓多元化处置形式,推进城市生涯渣滓综合应用任务。积极施行城区河流生态景象走廊建立,革新城区一切破旧、残损路途,提拔路途形象等。经过以上行动,不时完美城市功用、推进城乡协调开展,提拔省会城市形象。

三、具体加速城市治理信息化建立,实在提拔城市治理效劳程度。依照我市数字化城市治理系统建立方案布置,将进一步强力推进二期工程项目建立,加速数字化、信息化建立。依据城市治理任务需求,将视频监控、通信批示和挪动法律、城市桥梁平安动态检测、城区防汛综合批示、城市路灯治理、督覆按核等归入系统建立主要内容。“十二五”时期数字化城市治理局限将掩盖到全市一切县、市及社区,经过应用信息化伎俩,完成城市动态、及时治理,实在进步城市治理事情、部件问题从发现到立案、差遣、措置等多个环节、流程的任务效率,缩短问题处置时限,进一步进步治理任务的科学性,确保督覆按核的客观公平性。还,以数字化系统为依托,进一步进步城市治理“12319”效劳热线知晓率,接纳各类有用办法,起劲将“12319”效劳热线打形成一个“朴拙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志愿、真情存眷群众冷暖”的民生效劳平台,实在提拔党委、当局为民效劳的公信力。

四、具体加速市场化运作措施,实在推进市政、环卫公用事业变革。市政设备维护和情况卫生是城市治理的主要根底任务,从我市机场路等五条新建路途环卫打扫保洁和国内其他进步前辈城市的做法看,市场化、民营化是推进公用事业变革、进步治理程度的主要办法和伎俩,下一步要加鼎力度予以推进。共同“两路二环”的建立,在总结试点任务成功经历的根底上,下一年拟在城区新建成路途及云岩、南明两区各试点选择1至2条路途,持续履行市场化运作,今后逐年加鼎力度。并在市政设备维护、公厕治理、渣滓收运及处置设备运营、治理方面,勇敢进行探究,勇于立异,引进一批有天资、有经历、有才能的专业企业参加我市市政、环卫事业任务。经过市场化运作方法,着重处理市政、环卫公用事业体系体例不顺、机制不活、治理缺位、运转低效、投入缺乏等问题,具体提拔效劳功用和效劳程度。

篇8

关键词:农村环境卫生;卫生整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R821.7+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全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加快,人们偏重经济效益,忽视环境卫生问题,一些地方的环境污染严重,已经极大地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束缚了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污染问题与人们自身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已越来越引起有识之士的重视。农村环境卫生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且是环境整治中举足轻重的一大部分。

一、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当前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令人堪忧,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直接威胁和影响到村民的身心健康,对水土资源和空气形成污染,从而也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在农村的广袤土地上,一些水土的污染造成了饮用水的洁净状况令人堪忧,甚至土地上生产出的农副产品也遭受了污染,一些地区由于树木的减少而土壤沙化严重,空气质量下降,环境卫生的恶化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我们必须下大力度整治,且迫在眉睫。

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典型问题

1、长期以来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

绝大多数农民固有的习惯春季多是开工建设的爆发期,农村新建房屋不少,但都缺乏统一规划,零星分散、杂乱无序,私划宅基地、乱搭乱建现象十分严重,与其配套的村间道路、排水、厕所、公共场所、市场及公益设施等极其缺乏,影响整个农村后序建设与发展,影响村容村貌的整洁与美观长期以来,农村村一级的建设都呈现放任发展的态势;基础条件较好的村虽能认识到规划的重要性,有局部的规划,但未能形成科学严谨的规划体系,以致于目前还没有具有可操作性的村级建设规划范本;众多自然村小而分散,改水、改厕、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琐碎、战线冗长而繁重,有限的建设资金很难充分发挥效能,难以形成整体的配套功能,无法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从基础上束缚了农村环境卫生整体工作的开展,极大的增加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难度。

2、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严重缺失

长期以来,城区的市政建设均由财政投人,而农村除了部分主要道路由财政拨款建设之外,其余基础设施建设均由农村自负,特别是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如地下排污管网建设,垃圾他、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场建设,各种卫生容器设置等虽然我国各地制定了环境卫生专业规划,但在管理职能上没有延伸,规划的制定上对乡镇、农村的环境卫生专业编的不是很细致和透彻按照国家环保的要求,在农村垃圾的运转处理上,应实行城乡一体化,即:组保洁,村收集,镇清运,区填埋或资源化处理;由于垃圾资源化处理和垃圾收运体系在阎良区没有正式立项,待运行还需时日;目前,农村垃圾处理处于各自为战的状况,甚至一些行政村,生产生活垃圾无人问津,全部依靠乡镇政府予以解决由于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城乡环卫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目前,农村垃圾处理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集镇办所在地和部分村组的垃圾,在辖区乡镇政府的努力下,被收集后运到其建设或租赁的垃圾填埋场,这方面处理的垃圾仅占农村垃圾总数的50%左右二是大部分农村垃圾仍处于乱倾倒状态,垃圾一般散落于公路边、河道、村组周边、高架桥下等,严重污染了周边生产生活环境,威胁着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

3、村民环境卫生意识较差

由于村民们多年形成的生活习惯,垃圾乱倒、废水无组织排放的现象依然存在。就形成了“倒了清理,清理了再倒”这种卫生整治反反复复的现象,严重影响环境卫生效果的长期保持。目前村民的环境保护态度依然是被动接受村委会的管理,而不是积极的参与——群策群力。村民尚未意识到环境卫生的整洁对自身生活品质、身体健康的意义与重要性,依旧延续着随地丢弃、方便为主的生活方式。

4、经费投入不足

经费投入不足给目前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带来很多现实困难,如环卫设施不够、设置不合理,保洁人员的配置数量少、待遇低。目前各村保洁员月工资都非常低,其工作量却很繁重,超出保洁员的工作能力,因此村民从事保洁员工作的积极性较小。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严重阻碍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长期开展。

搞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几点对策

1、切实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工作

农村环境卫生工作仅靠农民的自觉性显然不够,只有基层党政领导重视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并将此列人重要的议事日程,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加大行政推动力度,才能形成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的合力,为农村环境卫生工作顺利开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从大多卫生条件较好的村可以看出,乡镇领导高度重视、村两委狠抓不懈是搞好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推力。

2、加快农村建设

规划农村环境卫生要改变,科学规划要先行高瞻远瞩,制定和出台村级建设的中长期规划,从农村实际出发,合理规划、总体布局,因地制宜、科学决策,从根本上遏制村级建设随心所欲的状态,有效领导农村科学发展;突出发展中心村,明确中心村的定位与功能,科学规划道路、绿化、供排水、公厕、垃圾填埋处理等必需的配套设施,坚决杜绝农村圈地建房行为,严格控制土地,建议通过合并自然村,逐步回收宅基地,化零为整、建设上规模的中心村,使中心村成为农村发展的趋势,城镇的补充与延伸,全面小康社会的人居载体,为彻底改变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创造先期条件。

以村民为主体

村民是环境整治工作得以保持的根本,只有村民卫生意识提高了,行为习惯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才算是做到了实处,效果才有可能长期保持。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向村民讲解环境卫生知识,宣传传统陋习和不良卫生习惯的危害性,想方设法提高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改变村民多年的生活陋习。例如,开展评比活动,调动村民参与热情,让讲文明、讲卫生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4、以资金为保障

财政拨款、企业捐助、村民缴费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筹集资金。市、乡镇、村各级财政应设立环境整治专项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奖励、补贴,等等。同时,鼓励当地农村的企业大户捐助一部分资金。可实行村民收费制度,如村民每人每月1元,门市20元/月,不仅能够减轻村委经费压力,更有助于激发村民的自觉意识。

5、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宣传力度

教育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把优化整合各方面资源、发挥各方面优势、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作为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开展的重要保证充分利用农村宣传阵地,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以多样的宣传方式,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形式,引导广大群众克服陈旧的生活习惯,逐步提高群众的自觉性。

深人开展12个“爱卫月”活动,要加大环境卫生宣传教育的力度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如电视、广播、宣传卡册等,对农村中小学生加强卫生和健康知识教育,通过广大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引导和带动学生家庭成员的卫生行为,以此提高全民爱护环境的自觉性对一些条件具备的村,还可制定出台有针对性的村规民约,对乱倒垃圾等不文明行为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以引导和规范个人行为,不断提高农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和行为水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而又繁琐的的工作,因此应必须从各个方面找出其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并采取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来提高农村环境卫生的基本整治工作,通过多方努力,共同加快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1]李万松.衡水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调查研究[J].现代交际.2013年

篇9

一、佛山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2014年11月,佛山乡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全乡干群的共同努力,扎实开展农村环境大清扫、大整治活动,全力治理农村“脏、乱、差”,全乡面貌显著改善,形象大幅提升。全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呈现出“群众得实惠、政府树形象、干部转作风”的社会效应。

1.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乡上成立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抽调专人组建了环境卫生整治办公室,结合实际制定了整治方案,各村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明确了职责。

2.广泛宣传动员,引导全民参与。通过悬挂横幅、宣传栏、散发宣传资料和召开乡镇党代会、人代会、村干部会议、党小组长会议、群众大会等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大力宣传“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性,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深入人心,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推动农村环境整治的深入持久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3.开展集中整治,改善农村环境。(1)加快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在乡整治办的带领下各村组都开展了以垃圾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以“农村是我家,卫生靠大家”和“清三堆”(土堆、粪堆、柴堆)、“治三乱”(污水乱泼、垃圾乱倒、柴草乱堆)、“美三口”(村口、路口、家门口)为整治重点目标的集中整治活动,组织发动群众对村内外的积存垃圾进行集中清理,共组织发动近5千人次干部群众,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清扫活动100多次,清除公路、河道、村庄、乡村道路等区域积存暴露垃圾90余吨。(2)整顿秩序“治乱”。整治乡政府驻地广告牌乱悬挂、车辆乱停放、街道卫生难保持等突出问题。采取统一模式,统一尺度,所有广告牌统一贴墙;对街道实地勘察,定位置、划车位,规范车辆停放;与商家住户签定“三包”责任制,确保门前卫生有人管,门前绿化有人护。(3)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筹集整治资金,共新建垃圾池47个。努力改善农村环卫设施基础条件,为长期搞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4)以植树造林绿化环境为出发点,建设“绿色乡村”。全乡共种植柳树、雪松等各种树木3万多颗,核桃树和油橄榄15647万颗,不仅美化了乡村人居环境,同时也为群众增收致富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发展基础,真正做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齐抓共管的良好效果。

二、对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对策措施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对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德钦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增强群众环境卫生意识。改变农村面貌,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成效,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要把农村环境卫生问题当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事来抓,要改变农民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进一步扩大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影响面,努力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增强公民“讲文明、讲卫生,保护环境、洁我家园”的思想意识,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

(1)要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各级政府部门和环保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经常性地宣传教育,可以以发放宣传单、建立宣传栏、利用板报、宣传标语等形势,进村入户,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目的意义、措施方法的宣传教育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和健康知识的常态化宣传普及,引导群众自觉保护环境,增强卫生观念,使环卫知识真正深入人心,完全把村民“要”的观念转换成“我要干,干得好”的自觉。

(2)要通过制定卫生公约等村规民约,规范约束个人家庭卫生、公共场所卫生行为,对不卫生、不文明行为给予批评教育或一定的经济处罚,并给予公开曝光,有效促进群众规范个人卫生行为,以巩固垃圾处理成效。同时,通过组织开展农户卫生检查评比、文明卫生户创建活动,促进观念转变,影响带动群众自觉参与村容村貌整治,实现全民参与。

(3)以典型促发展。对在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的工作经验、工作成效、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加以宣传推广,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2.科学规划,加快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科学的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长远成果的重要条件和基础,村庄建设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长远成果的重要条件和基础,规划不合理,势必影响农村的后序建设与发展。

(1)要高度重视乡村规划工作,将其纳入政府工作的大盘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真正实现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

(2)县级相关职能部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科学的规划配置各乡镇的环卫基础设施,可以由县环保局牵头,对各乡镇的农村环卫基础设施情况进行一次摸底检查,并绘制区域环境卫生设施散布图,科学考量,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分级管理。

(3)在新农村建设规划时,县级的主管部门要帮助各村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综合考虑道路、水沟、公厕、公共场所、公益事业设施、绿化美化等多种因素,派专业人员进行建设指导,使村庄建设科学公道,整洁美观。

(4)对已实施的不符合要求的乡、村建设应尽快制定整改方案,以弥补规划滞后带来的种种弊端,规划实施时,城建部门及乡、村两级要加强指导,强化服务,使村庄建设科学公道、整洁雅观。

(5)尊重村民意愿,号召全民参与,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效性。村庄的整治与规划必须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使整治规划成为广大村民的共同熟悉。在整治规划与方案中,要广泛了解村民的需要,只有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设计出村庄整治的最好规划与方案。

3.拓宽资金渠道,建立整治投入机制。

(1)政府主导。县委县政府继续积极争取省、州政府对实施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项目资金支持补助,以弥补乡镇资金运转难的空缺;

(2)财政倾斜。提高财政投入新农村建设、环境建设资金的倾斜比例,安排量化的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以物代补等有效形势,确保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转。对经济薄弱村,要增加村庄环境整治专项资金补助力度,全力打造“干净、有序、优美”的城乡环境。

(3)部门帮扶。县委各级各部门,特别是环保、农业、林业等职能部门,要积极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和垃圾处理工作,除提供资金外,还可以提供项目、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帮助联系村解决环境“脏、乱、差”的问题。

篇10

数字城管建设是一项立足长远、创新体制、适应现代化城市管理需要的全新工作模式。根据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年前,我市数字城管建设方案已经通过了专家论证,*年将全面启动全市数字化城管工作,力争在5月份投入试运行。

一是加快数字城管建设步伐。在市数字化城市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及建设单位紧密协作,加快建设步伐。要严格按照建设部《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等有关行业标准,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城市管理资源,构建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络平台。完成地理编码系统,科学划分城市管理的物件和事件,实行网络化管理。组建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按照实际需要聘用监督员。形成上下贯通、信息共享、科学高效、精细快捷的数字化城管新模式。

二是建立数字城管运行机制。首先要建立受理机制。明确流程和责任,特别是“12319”热线等受理工作;其次要建立沟通机制。通过定期沟通制度,保证信息对称,确保运行高效;第三要建立协调机制。加强疑难问题的协调,保证问题的及时和高质量解决,特别要重视解决群众呼声高以及紧急事件的处理。同时,要构建高效明确的责任体系,在提高问题解决率和及时率上下功夫;

三是健全绩效评估考核体系。编制数字化城管《工作手册》,制订数字化城管工作考核制度,实行考管分离。要加强监督员队伍管理,提高监督员素质和责任心,发挥他们在快速发现问题上的作用。要按照定人、定岗、定责的“三定方案”,对各自辖区进行切块划片,落实管理责任,构建执法队员、环卫职工、协管员、沿街单位“四位一体”的网格管理责任体系,真正实现人人有责任、个个受监督、事事有人管。

2.突出精品亮点打造,进一步推动“三化”建设。

城市管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就是要求我们在“细”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下功夫,自我加压,精益求精,全面推进城管工作,从而实现城市管理无缝隙、全覆盖。

一是推动“精细化”管理。要结合“数字城管”建设,做好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工作。对辖区内所有设施摸底调查,及时了解和掌握设施的运行和使用情况,建立统一的城市管理信息平台。要精心制定精细化管理考核标准。推进精细化制度建设,组织编印《城管行政执法精细化管理手册》,对各项工作进行细化,明确岗位责任,细化工作标准,量化考核目标,规范执法流程。要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继续推行徒步执法,强调处理问题的时限,树立快速反应、雷厉风行的过硬作风。要精心制定各级应急处理预案,详细制定应对措施,建立应急人员、应急装备、应急措施档案。

二是推动“规范化”建设。我们必须通过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队容仪表,严格按制度工作、按制度管理、按制度执法,坚持依法行政,切实提高行政执法效能。要规范工作方式,把规范化建设与即将实施的“数字城管”工作对接起来,根据“数字城管”的要求和管理工作的实际,提出规范化建设的工作目标。要规范执法管理制度。从案件办理程序入手,规范在执法培训、执法监督、责任追究等环节上的工作制度。以制度保障执法办案,以制度促进队伍形象的提升。

三是推动“人性化”执法。“城管无小事,事事关民心”。实行人性化管理是解决城市管理中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的有效方法。要牢固确立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执法的工作理念,在强化管理、严格执法中,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要畅通为民排忧解难的渠道,成立城管服务中心,开通城管服务热线电话,热心热情接待每一位群众,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执行“一敬礼、二亮证、三指违、四纠正、五处罚”的执法程序。要坚持管理前的宣传教育,管理中的讲法守法,管理后的回访征求意见。在执法言行上做到文明礼貌,严禁粗暴执法,野蛮执法,积极使我们文明执法、规范执法的队伍形象得到群众和社会的肯定和认可。

3.突出市容环境整治,进一步强化市容市貌管理。

市容市貌是一个城市的“脸面”,是我们工作的第一要务。它的好坏直接反映出一个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要开展市容环境整治活动,精心组织,谋求合力,动真碰硬,取得实效。

一是坚持提升品位,加强广告管理。要认真制订重点区域、重要建筑群和主干道的广告设置规划。以市区十二条主要道路为重点,组织“百日会战”,开展户外广告专项整治。控制审批大型户外广告,减量治乱;强力拆除未经审批、擅自设置的违法违规广告,拆违治乱;统一设置部分广告、店招底框,出新改造陈旧破损的门头店招广告和霓虹灯广告,提档治乱。按照《城市容貌标准》相关规定的要求,严格规范店招店牌的设置,实行新设店招店牌规格、材质、色调、亮化设施、艺术风格的全面控制,逐步淘汰平面喷绘和普通亮化工艺,采用铝塑板、亚克力等优质材料、立体镶嵌字体,辅以霓虹灯亮化,确保白天美化、夜晚亮化。督促新建一批体现城市特色亮化设施,提高市区美化亮化效果。继续大力开发城市无形资产,将户外广告经营权等公开拍卖,为城市管理可持续发展筹集更多资金。

二是坚持维护规划权威,加强违章建筑查处。我们一方面要认真总结查处违章建设行为的经验,加强宣传引导,以求营造守法环境,降低违建意欲,减轻对抗压力。另一方面,要从重从严查处违章建设。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组织开展拆除违章建设专项整治活动,全面取缔占用人行道和有碍市容的沿街破旧亭棚。要充分发挥“城管进社区”的功能和基层组织的作用,确保老城区、住宅小区、城乡结合部的违法建设逐年减少。特别是对市区控制区域内的违章建筑查处工作上,要坚决执行城市规划法,坚决予以,着力维护建设秩序、社会公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三是坚持标本兼治,加强治理市容“顽症”。认真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治理“乱拉挂、乱贴画、乱挖占、乱洒漏、乱堆放”等市容顽症。要加强对“小广告”的治理和清理,组织执法人员按照责任区分工,实行“同色覆盖”。建立昼查夜伏、错时整治、分类管理等制度,针对动态性、反复性等问题,有计划、有目的科学开展集中整治、专项整治、重点整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年各类整治不得少于12次。制订12分考核方法,建立违章档案,实施扣分累积考核,分级递进执法。扎实开展“城管进社区”、“市容环卫责任区”活动,实施整治工程向社区、后街后巷的延伸,让整治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四是坚持打造精品亮点,开展示范路创建。以建设路、世纪大道等主干道“示范路”创建工程为重点,实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管理,采取“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步推广”的工作方法,进一步制定详细的路段管理标准,强化市容市貌管理,努力打造精品示范路段。做到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晴天与雨天一个样,节假日与平时一个样。拆除违法设置、不符合设置标准、影响城市形象的设施。严格规范行政许可,积极组织沿街单位对户外广告、招牌进行更换新建,高档优质建设。对沿街装修出新要提前介入,加强指导、服务和监管,提升街景容貌的档次和品味,打造特色亮点,提升城市品位。

五是坚持长效管理,科学完善考评机制。城管办要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各部门、各单位参与城市长效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居委会和社区的社会辅助管理作用,提高市民参与度。要加强监督和考评,要对“数字化城管”未涉及区域的市容环境加强监管,组织、督促、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治理。要继续深入开展“卫生周”活动,巩固发展国家卫生城市成果,落实城市长效管理机制。

4.突出环卫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探索环卫市场化运作机制,逐步形成以市场调节为主、行政管理为辅的运作方式。

一是改革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对已形成的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公厕管护五大块的作业模式加以相关形式明确。逐步实行市场化运作、绩效挂钩考核的模式。将道路清扫、保洁、公厕保洁维修等部分权限发包给环卫内部人员,实行内部竞标。

二是实行环卫保洁全覆盖。根据市里的要求,逐步实施主次干道与街巷保洁一体化作业制度。将街巷、绿地等保洁纳入环卫专业队伍保洁,实行“一把扫帚扫到底”,切实改善市民群众的卫生环境。

三是强化环卫设施建管。切实提高环卫作业机械化水平。努力争取增添扫路机、高压冲洗车,填补道路清扫机械率的空白,力争机械化清扫率40%以上。努力争取增添移动电瓶保洁车,在城区重点地段增设移动公厕。要加强环卫设施的日常养护,逐步取消主干道暴露垃圾桶。组织环卫设施总量普查,建立“定岗、定额、定标、定考”的保洁网络和环卫作业机制。积极建立和培育设施维护、公厕养护的内部竞争机制,实行公开竞聘,择优养护。

四是切实加大环卫保障力度。落实环卫工人基本保险,逐步提高一线环卫工人的工资福利待遇。改革创新垃圾费征收管理办法,积极推进居民垃圾费与其它收费平台捆绑收费方式,探索垃圾收费市场化运作新模式,提高征收率。

5.突出宜居城镇建设,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的质量

建设宜居城镇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年三项重点工作之一。城管部门作为牵头部门,要加强领导,强化指导,扎实推进。

一是要认真制订工作标准。本着标准化、系统化、个性化的原则,重点围绕督促加快健全管理机构,建立环卫队伍,明确管理职责,科学制订镇容镇貌、环境设施、机构建设、环境质量等管理工作标准,突出硬性指标。要完善城镇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城镇管理网络体系,构筑城、镇一体的城市管理组织机构框架,明确各镇、各有关职能部门宜居城镇的管理责任。

二是要积极指导开展工作。制订具体工作方案,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各镇进行检查指导,通过与各镇党委政府、管理机构、街道办(居委会)开展调研、座谈等多种形式,听取介绍、查看资料、实地检查,全面了解集镇管理现状,研究管理的对策措施。重点帮助解决各镇在开展“宜居集镇”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修订完善城镇管理办法,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文明执法水平。遣派执法人员配合各镇开展综合整治,确保实实在在的创建效果。

三是构建农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按照“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输、市处置”的模式,构建农村垃圾清扫、收集、处置运行机制。指导各建制镇、村建立保洁队伍,实现农村保洁网络的全覆盖。扶持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全市每个镇都有垃圾处理能力,做到农村垃圾有人管、有设备运、有地方处理。

四是加强创建工作考核。进一步加强对建制镇城管创优工作的督查力度,增加巡查频次。在结合各建制镇年中调研情况的基础上,组织对建制镇创建活动的考核。按考核得分评定宜居集镇创建工作星级单位。对在宜居集镇创建活动成绩突出的建制镇进行授予通州市“宜居集镇”创建活动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奖牌。对五星级镇申报南通市集镇管理创优单位。以促使“宜居集镇”创建工作全面、深入、均衡的开展。

6.突出队伍建设管理,进一步提升队伍形象

一是强化能力素质培养,着力增强队伍执法本领。要切实加强一线队伍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执法队员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要构建科学规范的培训体系,今年局将分别举办中层干部、一线人员培训班,每次集中培训不少于2期,分批组织执法人员为期一个月的封闭训练。从实际需要出发制订教材教范,革新培训内容,强化培训的针对性,通过执法典型案例的剖析,辩明是非,掌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