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的社会效益范文
时间:2024-01-25 17:52: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乡村的社会效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休闲作为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的部分,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体现出人们的一种新的生活态度。美国专家弗瑞戈比提出:“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的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张惠娣(2004)指出“休闲文化是将休闲上升到文化的范畴,指人在闲暇时间内,为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而处于的一种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构建的一种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乡村休闲旅游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通过渗透、融合、凝聚、熏陶、感知等多种形式影响人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及经济的动力源泉。张祺等(2009)提出休闲文化在大多数农村尚处于自发萌芽状态,但农村休闲文化蕴涵着强劲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因此应重点发展农村休闲经济,其包括休闲农业、休闲旅游、休闲体育三个方面领域。吴建华(2009)认为乡村旅游文化可以分为健康的饮食文化、特色的田园文化、民俗文化及乡村市场文化。林雪涤(2013)认为农村休闲文化主要有四种类型:民俗民乐型、休闲娱乐型、农庄采摘型、主营经济型。因此,众学者认为通过各不同的休闲方式,激发并提高人的生活热情和意志,促进身心健康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休闲文化就是人们在休闲时间所创造出的休闲观念、态度、方法和休闲方式。乡村休闲旅游能够强身健体、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农村健康稳定的发展、推动农民回乡建设以缓解城市就业压力都有巨大的作用。乡村休闲旅游文化的研究还可以从主体、客体与介体的角度来分类,从主体来看,包括旅游者休闲旅游的行为文化、消费文化、参与文化等;从客体来看,旅游产品文化、企业及经营文化、生态文化等,如浙江富阳的龙门古镇孙权故里,有老街文化、厅堂文化、弄巷文化、宗祠文化、古镇庙会、砚池文化等;从介体来看,包括民俗文化等,因此,在研究休闲旅游文化过程中,尤其是浙江省,不得不考虑的因素还有城市文化的冲击、杭派文化的熏陶、浙商文化的影响等。
二、智慧乡村休闲旅游文化的构成要素及特征
我们的社会正从信息时代步入智慧时代,新的应用技术与新一轮技术革命使对旅游者旅游信息与文化有更高层次的需求。游客获取旅游信息的方式、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乡村旅游文化的体验都得以改变,因此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契机。对于游客来说,作为旅游吸引物的乡村和乡村休闲旅游文化,包括乡村的方言、着装特点、生产生活方式、老的建筑、特别的饮食、不同的节庆与礼仪、千奇百怪的禁忌等等,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是最具的潜力的旅游资源。比如浙江桐庐的环溪村,作为三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坐落在著名的天山岗山麓,清澈的天子源和青源两条溪流汇合于村口,其素有“门对天子一秀峰,窗含双溪两清流”的风貌写照,作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古村落之一,拥有著名的爱莲堂、尚志堂、安澜桥、保安桥等众多古建筑。休闲旅游文化在智慧旅游时代将更深刻地影响着乡村休闲旅游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而旅游文化是乡村旅游业的精髓与核心,是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强大引擎,也是乡村旅游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随着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乡村居民和旅游者也日益感受到文化要素在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乡村休闲旅游的整个过程中,无时不渗透着文化因素。旅游的宗旨是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不断追求与满足,没有文化介入、没有真正参与休闲旅游活动的休闲旅游不能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休闲旅游。乡村休闲旅游文化不再是乡村旅游的附属品,而是决定着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和成败的关键,同时也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点,对于缩小城乡文化差距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乡村休闲旅游文化的建设与宣传可以弘扬中华传统、传承优秀的乡村文化。
三、智慧乡村休闲旅游文化的宣传的重要意义
随着大众休闲旅游时代的到来,在对乡村休闲旅游需求多样化、层次化、个性化的潮流下,游客越来越需要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和文化服务,更多的乡村自驾、散客、个性游客将成为潜力较大的旅游市场,旅游产业本身就是一个信息相对密集型的产业,对信息查询和信息共享有着根本性的需求。智能移动客户终端的APP应用如客房预订、机票预订、线路预定已经十分普遍,随着现代无线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云技术、数据处理已经被运用到旅游产业的之中且越来越普遍,可见,信息技术是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实现可持续、智慧化发展的关键力量。随着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悉知,智慧乡村的概念也应运而生。智慧化的文化宣传不但有利于乡村休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更加方便于休闲旅游地形象的传播与文化的传承,对于休闲旅游地的形象产业属性定位与价值提升有着不可低估的巨大潜力。
四、智慧乡村休闲旅游文化的宣传平台建设
最早是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率先引用数字化技术在古迹保护上,使用数字化产品,包括图片、文化场景展示、3D情景体验、互动游戏等。数字化是将各种信息转换成计算机可以读取的数字数据,这样一来,存储和处理数据变得既方便又容易,从而大大提高了数据管理效率。乡村休闲旅游文化的数字化,不仅能够方便了行政管理部门对文化资源的管理利用、也方便学者们的挖掘与研究,最方便的是能够促进乡村文化的本土性保护与传播。信息采集过程中其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为了准确地采集乡村休闲旅游文化信息,必须建立本地专家团队和独立专家团队,以确保休闲旅游文化的真实性与科学性,对各类乡村休闲旅游文化进行归类,包括主体文化、客体文化及介体文化。遵循保护文化原始性、科学性的原则来建立休闲旅游文化资源库,同时也必须明确这些文化要素的变化规律。乡村休闲旅游文化宣传平台的建设,首先要体现在设施设备方面,各乡村旅游地要建设乡村基础网络工程,包括无线宽带网络工程、室内WIFI覆盖工程;架设气象、交通、信息等旅游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电子宣传牌。基次是在软件技术方面,各景区及所在乡镇、村要建设乡村休闲旅游门户网站、并开通官方微信微博平台,除传统户外宣传牌、指示牌,配以电子显示器、电子讲解平台。官网应主要展现乡村地方历史文化、休闲旅游设施文化、特色乡村景观文化、休闲饮食文化、休闲娱乐文化等信息,其中节庆活动影像资料应该注意原创性、真实性,而景区景点文化介绍视频与音频资料要注意科学性、应用性。核心是打造乡村旅游地形象口号标识并配以图文介绍。民俗活动项目和相关文化性旅游项目的内容建应建立专门的链接网站,并做到网页内容实时更新。设计开发乡村休闲旅游App应用,支持微博、微信等视频信息的共享,让游客都能感受到智慧旅游带来的全新休闲旅游文化体验。通过引进人才、统筹规划、科学管理、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拉动文化资源信息共享。
五、乡村休闲旅游文化的价值取向及功能
(一)休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休闲旅游文化保护要突出乡村特色和当地民族特色。发展智慧乡村休闲旅游,就是要协调乡村文明、城市现代文明的和谐。文化宣传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重视自然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休闲旅游文化保护是是智慧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也是休闲旅游文化利用与共享的重要前提。休闲旅游文化保护性开发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和战略措施。智慧乡村发展也要秉承“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构成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的理念。使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让人类更加理解智慧旅游能给环境和经济带来的好处,在感受高质量的休闲旅游体验同时保护后代的资源。借助智慧旅游发展的新模式,以保护文化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首要原则和根本前提。智慧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减少游客对文化要素的不必要的破坏。
(二)休闲旅游乡村形象的传播与文化的传承
乡村旅游地的形象是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每一个乡村有其生命周期和发展阶段,旅游形象是向游客传达乡村品牌描述性和说服务性信息的高度概况,是用于向大众传递乡村信息和资源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所以对于在发展期、成熟期的乡村旅游地来说,有必要进行旅游地形象的定位和形象的传播,促进乡村旅游地得的发展。乡村旅游地形象是旅游者首先接触到的有关休闲旅游的信息,在目的地宣传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更是乡村营销活动组织过程中所离不开的中心。在旅游竞争日益激、旅游信息海量增长的今天,一个特色鲜明、意境优美、过目不忘的优秀乡村旅游形象,对乡村的休闲旅游发展来说有着十分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三)休闲旅游乡村产业属性定位与形象价值提升
篇2
11月15日,在中科院遥感所主办的“2007遥感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报告会”上,作为成果转化的市场化产物,天津中科遥感公司举办了开业庆典。“天地一体,拓展遥感事业。”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述彭给中科遥感公司的简短精辟的贺词。
中科遥感公司位于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致力于将遥感与空间信息技术应用规模化、产业化,建成这一领域的龙头企业。
中科遥感的业务范围包括遥感数据获取与高级数据产品加工; 空间信息技术软硬件产品开发制造; 项目策划、咨询与培训等。主要产品有数字城市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数字乡村信息服务系统、智能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手机公众地图服务等。
遥感所副所长赵忠明在会上做了“遥感信息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发展报告”。赵忠明表示,在庞大的市场需求和技术的双重驱动下,遥感的产业化进程加速,遥感的产业化方向包括开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遥感应用,如国土、灾害、农业等; 还有面向区域的遥感空间信息产品开发与产业化。中科遥感公司就是在这样的需求下成立的。
中科遥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由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海泰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山西山阴县北祖煤矿三方投资组建,注册资金3500万元。中科遥感公司的三方股东均将发挥各自的优势: 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作为研发技术领军机构,掌握着关键技术和核心竞争力; 海泰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管委会项目投资的委托方,将充分发挥专业投资公司经验,帮助新公司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明晰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 北祖煤矿也将充分利用其社会资源、资金优势和市场化运作的手段,尽快帮助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可以看到,这一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模式是充分开放的。
篇3
关键词:金溪县;明清古建筑群;“三雕”艺术;数字影像博物馆
江西省境内地理环境复杂,文化差异形成的不同的文化区。据考证北部开放地区在历史上最先接受来自中原的文化,由此衍生出了其独特的民俗形式,奠定不赣俗的基础。赣文化经长期发展又派生出一系列自己的文化分支包含了浔阳文化、豫章文化、临川文化、庐陵文化、袁州文化、赣南客家文化等诸多子系统。临川文化以临川古治属为核心,涵盖现今抚州市十余县区,生成于秦汉,兴盛于两宋,延绵于明清,影响于当今,是赣东江右民系创造出来的区域性文化,是江右文化的重要支撑部分。临川文化区地形的北部抚河冲积平原与丘陵区就包括金溪县大部地区与临川、东乡共同组成临川文化核心区。金溪县保存的最具中国特色的古村落建筑群及依附于古建筑的民俗“三雕”艺术是临川文化的活化石。80余古村落,920处古建筑,村落中大量明清时期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戏台、庙宇、古道、水井、古桥梁保存完好,并留存着明清时期古朴的生活气息。建筑外观平直平实,被建筑专家称为“印斗人家”。
近年来提倡的城镇化建设,使得传统村落正在逐步消失。北京大学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平均每天有300个自然村落在消失,乡村古宅的消失更难以计数。据统计,我国65万个传统村落中,现在仅存3000个左右,比例为0.5%,这意味着99.5%的古村已经消失。民居建筑消亡导致其所承载的活态的传统文化也随之失踪。古村落文化艺术的发掘与拯救工作是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拯救工作的重要项目,对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挑战。将古村落文化研究深化为古村落民俗艺术这一分支,古建筑及“三雕”艺术考证是民俗艺术学科的一项重要的专业研究课题。
金溪县古建筑群翘脚飞檐、青墙黛瓦,是赣派建筑的典型代表,其保存完整程度甚至超过了江西流坑,其中建筑群内大量的“三雕”艺术是中国雕刻艺术发展的“活化石”,保有明清雕刻的完貌,是赣明清雕刻艺术考证的有力证据,为民俗“三雕”艺术的技艺传承和人文思想渊源提供了宽阔的研究空间。赣派建筑风格以青砖灰瓦、马头墙、双披屋为典型特征;格局为二进三开间,堂厅各一,面阔三间,明次间分为厅堂、臣室,一般都是左右对称,木构穿斗式梁架;人文环境布局中则采取厅堂宝壁两边侧门的上方设神龛的方法,狭小的天井都在堂前,既可采光通风,又有四水归堂之意,布局中蕴含“天人合一”思想,是赣派建筑及儒家文化的重要体现,是中国古建筑文化中极其华美一章。
金溪县等江西古村落中依附于古建筑的“三雕”艺术风格、工艺、图案、古村落的自然环境布局是赣派建筑的宝贵遗产,其营造出的自然美与艺术美相结合相融洽环境空间都是江西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但由于相当部分古村落中建筑装饰、材料等缺乏有效的保护,其中一些具有重要艺术文化价值的木雕、石雕、砖雕、门窗等构件被暗地买卖;因缺乏有效的监管控制,使得部分具有突出文物价值的村落构筑物,人为损毁的现象严重。以金溪县陆坊乡上李村为例:整个村庄规划齐整,四通八达,村边沟渠、水塘(池)纵横清澈且道路平坦整洁。各具特色的古建筑群散落在规划整齐且崭新的现代式高楼中,其原有的古风遗韵还存在:青砖黛瓦马头墙、古戏台、古祠(庙)与古绣花楼等。但是人为撬盗,损失严重使得部分古屋的木雕、石雕、砖雕和匾额陆续遗失。遭到人为破坏部分古建筑其形状可谓千疮百孔、惨不忍睹。文字与花纹的砖石、围墙窗棂,门角,壁板与室内雕刻了精美物象的木板和匾额,均遭到不同程度地被撬损断裂,这些情况的出现是对金溪县古村落文化艺术的重视度的低估、对古建筑“三雕”艺术价值的忽视所导致的保护措施的不力原因造成的。要加大对古建筑及“三雕”艺术的保护、使赣民俗文化艺术得到弘扬和发展,构建金溪县本土民间雕刻艺术数字影像资料馆迫在眉睫,数字博物馆的建立及后期的宣扬工作,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引起民众的关注,对促进赣民俗文化的传播和赣“三雕”技艺的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增强地方政府对古文物的保护意识,可以为江西省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提供可借鉴的地理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氏族风俗、古建筑科技、“三雕”艺术、工艺传承等多方向、多层次的、多专题图片和影像资料。
数字博物馆建设技术人员将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把古建筑群及依附于古建筑的民俗“三雕”艺术借助数字媒体艺术多媒体属性打造成具有现场感、可与参观者进行交互、可在网络上进行下载,并可重复使用的视频、游戏、图片、模型。可为更多的人了解金溪县古建筑风貌及“三雕”艺术及工艺制作技法提供便利,可避免不断往复两地造成的时间和财物的浪费。这些宝贵的资源在数字化平台的开放,服务于社会,让更多的人了解江西省临川文化的重要部分金溪县古建筑群及其民俗“三雕”艺术的艺术魅力,领略古文化的精髓所在,对赣文化的传承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突出数字博物馆在信息社会中的传媒功能,也有利于金溪县旅游文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提高。从艺术与科技的角度来说,十三.五期间,互联网+项目、数字媒体技术、影像互动技术对古村落民俗文化艺术开发项目、非物质文化申遗工程、传统文化保护工程都提到日程上。用影像视频纪录金溪县建筑群布局、建筑风格格局;用图像影像纪录建筑群内部“三雕”风格、工艺、图案、内涵;用图像影像纪录金溪县民俗“三雕”技艺传承历史、渊源及雕刻艺术特色个案。从文化传播、民俗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向出发,运用影像等数字媒体手段纪录、从艺术学角度出发、对金溪县明清古建筑群及“三雕”艺术进行系统、专业、多层次、多项目的考证研究可以为江西省古建筑遗址数据库和国家住建部的“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平台提供数据资料、可以为地方志提供影视资料、为旅游产业、为江西传媒产业、为江西文化创意设计方向产业提供影视设计和研究资料。对金溪县古建筑群保护工程办公室与旅游产业公司、M民俗三雕艺术研究机构:提供实例、史实资料、学术研究、展示与传播宣传、经济项目研发提供了具象的史料集;为金溪县古建筑群工程办公室的古建筑群复原、融造,为住建部的“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平台的构建提供研究资料,落实赣派民俗三雕艺术的保护;为学界、业界提供古建筑群浏览图像、视频作为历史价值学术的研究依据。
从以上角度表明,金溪县明清古建筑群及“三雕”艺术数字影像博物馆的建设可以通过内容、技术与数字化展览相结合的手段,充分体现赣民俗文化艺术保护的意义与价值,突出应用创新性,引领江西省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切实做到合理把控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在汲取现有考古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实数字化展示内容;提升观众数字化观展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参考文献:
[1] 叶若琛,王金平.传统民居石雕装饰艺术特征分析[J].工业建筑(增刊Ⅱ),2016.
篇4
摘 要:乡村旅游作为社会服务业末端的一环,对于地域与地方的品牌宣传推广存在其自身的明显不足;在信息传播规模和传播手段空前飞跃的今天,利用大众传播的优势弥补现阶段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宣传和推广的不足成为推进乡村旅游进步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以陕西省宝鸡市眉县为例,研究了大众传播下乡村旅游现状与发展方向。
关键词:信息传播;大众传播;乡村旅游;旅游主体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0-0173-02
乡村旅游将具备乡村性质的自然和人文元素塑造为旅游产品,以地域环境的景观、建筑和文化等资源为依托,开发了建立在传统乡村休闲游和乡村体验游的基础上的新兴旅游方式。地处秦岭主峰太白山脚下的宝鸡眉县,依托自然优势和文化优势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将乡村旅游作为拉动经济的重要马车。然而当地在打造乡村旅游市场的过程中,对旅游产品的对外宣传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在现代信息传播规模和传播手段空前飞跃的今天,借助大众传播优势推动乡村旅游的对外宣传推广,值得我们站在乡村旅游自身和传播的角度进行思考。
一、眉县乡村旅游内容系统构建
眉县古称“眉坞”,处于“关中-天水”经济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地带。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是西周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乡村风光旅游方面,当地猕猴桃、草莓、板粟、大樱桃等的大规模种植,结合现代田园风光建设,将农业生产销售与观光相结合,将农业生产与游客体验相结合,构成乡村观光游和乡村体验游。同时依托太白山国家级旅游产业新区的优势推广农家乐建设,将乡村特色美食与特殊环境相结合,在统一的管理模式下进行经营,打造乡村休闲游;将乡村观光游,乡村体验游和乡村休闲游三者紧密结合形成眉县乡村旅游的新形式。在乡村文化旅游方面,当地的民间艺术形式多样,种类繁多,脸谱、剪纸、皮影和泥塑等都是眉县民间艺术的精品。当地农民画以其独特的反应视角成为眉县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式元素,它以反映农民田园生活内容为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根据石头的形状,以鸟兽、植物、人物、山水为主要内容进行艺术创作的石头画是眉县的艺术门类精品之一。在戏曲艺术上,源于明万历年间的眉县曲子,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著名眉户剧《梁秋艳》的演出影响了几代中国妇女的婚姻观;当地大力打造和保护张载文化,将“横渠书院”和“张载祠”纳入文化旅游的重要部分。对于乡村旅游的政策支持上,《国家旅游局农业部关于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提到,为了能够将“三农”资源充分利用发展旅游业,拓展提升农业功能和发展领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大力推进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国家旅游局农业部给出了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服从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坚持按农村实际和旅游经济规律办事,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把加强服务放在工作首位;并且要求加大乡村旅游扶持力度,积极促进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乡村旅游调查研究,解决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性因素,做好乡村旅游市场开拓工作,探索各种类型的乡村旅游模式,组织实施乡村旅游“百千万工程”;同时将乡村旅游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成立了乡村旅游工作领导机构,实行分级、分工责任制,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和政策扶持。眉县政府部门在乡村旅游的建设过程中,将地域文化与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紧密结合,打造出具备乡村旅游特色的旅游品牌。以政策为导向,积极为眉县的县域经济发展开创了新的道路,同时也为其他地方的乡村旅游开发和推广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二、乡村旅游的主体意义
在乡村旅游的市场化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在全县范围内借助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特色农业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全面的乡村旅游样式。完整意义上的旅游主体包括旅游开发、经营者以及旅游者三个方面的一个群体[1]。眉县乡村旅游内容的系统构建下,开发者,经营者,旅游者三者处在一条结构链的不同位置,因此必然有着不同的主体价值意义。
对于开发者而言,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构成的乡村旅游资源,上升为乡村旅游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和条件;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依赖着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直接影响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程度和水平。在打造乡村旅游过程中,旅游目的地眉县形象从历史、文化及精神文明建设中对外体现,同时,乡村旅游资源是打造乡村旅游业最基本的生产力要素和农村经济增长的新鲜元素,又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环。旅游资源被旅游业开发利用形成对应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环境效益,是打造旅游产品的基础所在。从开发者而言积极发掘乡村旅游资源并且充分利用对于乡村旅游的持续成长极为重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对于农村经济社会生活有着极大的调节作用,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的进步都具有积极意义。
对于经营者而言,在对乡村旅游开发有了全面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调查和评价旅游资源,掌握旅游资源的形成、建设和发展演化规律,并实事求是的进行推广营销。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吸引功能”的最大特点和价值所在就是旅游资源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其所普遍具有的特定美学价值,娱乐、文化和科学价值等使其具备吸引功能的原因。经营者如何利用旅游资源的特定功能,对于价值意义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乡村旅游的推广既是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也为农村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乡村旅游的存在对于拉动农村级地方经济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
从旅游者的角度,在选择旅游目的地的时候,从自然景观、历史古迹、民俗风情、人造景观和生产场所、生态观光、文化感受以及娱乐设施等诸多的旅游资源类型中,占据主动选择权的旅游者对旅游资源的判断和选择有其自身的价值衡量标准,因此瞄准旅游者的选择目标是占据乡村旅游市场的优势地位的重要手段。然而眉县的乡村旅游在对外宣传上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
在网络宣传方面,眉县政府网站和眉县旅游网是两大主要网络平台,对眉县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城市建设等进行了简单的图文介绍,囊括吃住、出行、游览、购物、娱乐在内的部分信息;但是存在形式单一,内容简陋的缺点。在电视宣传上,眉县电视台涉及到旅游介绍推广的电视节目包含《乡村》和《旅游总动员》两大栏目;走农家路,进农家院、下农家田,说农家事,采访报道,倡导新农村文明生活理念, 以节目的参与性和趣味性打动观众,传播当地乡村旅游资源,塑造“山水眉县”品牌。但是节目的受众面过于狭窄,无法达到宣传的目的。
从市场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可以将受众定义为特定的媒体或讯息所指向的、具有特定的社会经济侧面像的,潜在的消费者集合体[2]。受众既是传播活动的参与者也是市场活动的参与者;电视宣传局限性过大,乡村旅游的宣传活动无法直接刺激到目标受众的选择。
从信息社会的知识沟或数字鸿沟的现状来看,还有许多人不能利用网络媒体。从我国的社会发展现状来观察,网民随意浏览的居多,有针对性的使用网络尚未形成。目前眉县的乡村旅游开发力度和开发速度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由于宣传的不足导致其旅游客源市场相对闭塞。
三、乡村旅游发展的大众传播路径
乡村旅游的发展应当充分利用大众传播的“地位赋予”功能,通过大众传媒的广泛报道使乡村旅游的旅游产品信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而提升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在扎尔斯菲尔德和默顿看来,“地位赋予”功能能够使大众传媒支持的事物产生一种正统化的效果。大众传播下的乡村旅游如何利用“现代性增长的推进器”,大众传播进行专业的旅游信息生产和传播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信息传播媒介多样化。旅游产品的信息推广传播需要多样化的传播媒介进行支撑。旅游产品的价值产生需要参与市场活动,作为价值产生来源主体的旅游人群需要对旅游产品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多样化传播媒介自然成为外界对旅游产品了解的直接途径。埃默里说:“电视的经济力量是惊人的”,电视以其独特的传播手段占据着庞大的受众范围和普遍的影响力。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电视以其特有的传播优势成为重要的媒介手段。同样具备大众传播功能的互联网以强大的信息容量包含了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众多的信息形式,并进行文本式的组合进行信息的交互性传播;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普及和快速更新使得信息播有了更为便捷的途径,新媒体的发展衍生了各样的APP对于信息传播和交流活动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2.传播信息的文化属性。作为生产信息的产业,大众传播的信息具有其相应的经济属性,作为旅游产品的推广,文化属性超越经济属性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部分。旅游产品作为信息对外传播使信息作为一种商品具有经济属性,现代消费活动在注重物质性的同时更加注重文化即精神内容意义上的消费。对此,旅游产品的信息传播在内容上应该围绕文化属性进行精致的设计,形成旅游产品的“议程设置”将信息进行选择传播,增强信息的文化属性为旅游者提供导向选择。
乡村旅游信息的推广传播应充分利用和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属性优势,乡村旅游信息的文化属性能够将地方的文化景观向外界作以展示,从而能够是受众在信息选择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倾向性和求知欲。明晰乡村旅游信息的文化属性应该借助地域文化,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将具备相似性的旅游信息进行整理,突出文化内涵。眉县乡村旅游的文化属性可分为农业、历史、地理等方面,突出文化优势从而为乡村旅游的建设助力。
3.信息传播的分类调整。大众传播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实现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乡村旅游在进行社会化的信息传播的活动中,使旅游者居于绝对被动的接受大量的信息,难以满足大众传播将受众需求用作衡量信息传播效果标志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所以对于旅游产品的信息传播应当进行分类调整完成旅游信息的议程设置,以最为直接、便捷的类型化处理呈献给目标受众,方便受众进行选择以达到相应的传播目的。
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不但拥有广泛的市场也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在乡村旅游建设在需要创新和尝试,也需要经验的累积和共享。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在进行乡村旅游的市场推广时,抓住大众传播的优势将地方丰富的旅游资源向外界传播,以更好的实现经济效益和文化传播功能。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SWOT分析;江西农村电影;战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J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4-0030-04
农村电影,相对于城市电影的影院制或院线制而言,通常是指以广大农民为主要消费群体、以广大农村为发行放映场地的“电影工程”,包括基础设施、制度建设、文化服务、从业队伍、消费市场等诸多方面。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是《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拉近城乡文化发展差距的四大重点工程之一,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是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江西作为中部地区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省,在经济快速转型时期,江西农村电影如何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更加有效率,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拓展农村文化市场,占领新农村文化建设战略高地,是摆在人们面前的新课题。本文从江西农村电影的现状和问题出发,对江西农村电影进行SWOT分析,提出加快江西农村电影发展的战略选择和相应政策建议。
一、江西农村电影发展现状和问题
(一)江西农村电影发展现状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作为中国农村电影的局部,江西农村电影伴随着中国农村电影政策扶持、技术突破和市场发展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98―2002年,“2131工程”的提出确立了江西农村电影发展的目标,农村电影从少到多,从基本停滞到高速发展,农村电影队伍迅速扩大;第二阶段是从2003―2006年。这一阶段,数字电影技术的发展为农村电影的普及和繁荣带来了机遇,江西农村电影规模迅速扩大;第三阶段是从“十一五”初期至今。这一阶段中国农村电影发展进行了机制改革、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数字化电影普及等,江西农村电影发展呈现出整体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同时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现实困难和问题。2006年,江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电影改革发展综合试点省之后,加大中央财政、省财政的资金投入,采购和补贴了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设备,建立了数字电影地面卫星接收站,配备了农村数字电影放映专用授权读卡器等硬件,建立了省数字电影发行放映监管中心,大力推广农村数字化电影放映,不断加快国有电影发行放映企业改革,培育新的市场主体,促进江西省农村电影事业的稳定和发展。全省各级电影公司赴乡村放映电影91 025场次,观众人数达2 209.292万人,农村电影事业得到恢复性发展。目前,江西省已经构建了以乡村放映队为基点、以县级电影发行企业为主干、以数字电影节目发行为纽带、以农村数字电影院线为龙头的农村电影发行放映网络。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数据,截至2014年12月31日,江西省农村数字院线现有江西欣荣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建有地面卫星接收中心站)和南昌市广电校园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两家,占全国0.66%。而南昌市广电校园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主要服务的对象是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实际上,真正面向农村地区的只有欣荣农村数字院线1家。江西欣荣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在2006年10月14日注册并启动放映活动,已申请安装南昌、赣州、吉安3个卫星接收站,设置34个数字节目授权站,安排了61块硬盘进行影片数据的传递,拥有数字电影放映设备633套。现已组建了442个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在招聘的804名农村数字放映员中,各乡镇自有的兼职农民放映员460名,与公司专职数字电影放映员的比例为58%与42%;男女比例为95%与5%;文化程度中专以上占10%,高中占70%,初中占20%;年龄在30岁以下占20%,30~40岁占30%,40~50岁占50%。目前,江西欣荣农村数字院线有限公司结合江西省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条“行政村、学校、农林垦殖场”相结合的特色发展之路。即行政村和农垦场每月放映1场,省内中小学每学期放映两场、每学年放映4场。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学校主要借助礼堂、大教室和放映大篷车白天放映,行政村和垦殖场则采取麦场、广场放映的形式。通过几个市场的深入开掘,江西欣荣院线实现了规模和效益的协调、持续发展,2012年以367 532场蝉联院线总场次订购冠军。
(二)江西农村电影发展存在的问题
启动“2131工程”,进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被纳入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后,江西农村电影得到迅速的发展,2010年全省基本实现了“到21世纪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但同时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现实困难和问题。笔者通过数据采集、现场采访、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相关信息。其中调查问卷发放28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28份,覆盖江西8个地区28个行政村。
1.江西农村电影发展有效供给不足。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的相关数据显示,作为农村电影市场的供给主体,虽然江西省的江西欣荣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订购电影总场次数连续四年都排在全国前列,但是从全省组建的农村数字院线数在中部地区的横向比较来看,数量明显太少,位列中部六省的末尾,与最多的河南省相差19个。具体数据(见下表)。
2.农村电影放映场次存在不足。根据收集问卷的数据统计发现,调查的28个行政村,一年内放映电影场次在12场以上的村8个,6~12场次的村16个,1~6场次的村4个,没有放映的村0个。达到一年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即完成全额任务的村只有8个,占比28.57%。
3.农村放映场所简陋,观看人数较少。根据收集问卷的数据统计发现,在露天放映的村12个,在祠堂放映的村3个,在村支部放映的村6个,在其他屋内场所放映的村7个。可以说,目前农村电影在露天放映的村还是比较普遍,调查统计占比42.86%。观影人数来说,观影人数在100 人以上的村有8个,50 人以下的村有12个,观影人数为 50~100 人的村有8个。究其原因:一是常年在家的人口主要是老人和小孩,青壮年一般都外出务工了;二是晚上交通不方便,放映场所简陋,家里有电视作为替代品;三是放映信息及时传达不到位,有的人不知道村里放电影。
4.农村文化需求强烈,但电影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很难满足农民的需求。根据收集问卷的数据统计发现,“如果村里放映电影,您会去看吗?”“一定会去”的占比71.43%,“可能会去”占比28.57%,“一定不会去”的没有。最喜欢观看电影类型:故事片64.29%,科教片25%,美术片3.57%,纪录片7.14%。最喜欢观看哪个地区出品的电影:内地占比42.86%,港台占比28.57%,日韩占比21.43%,欧美占比3.57%,其他占比3.57%。最喜欢的电影题材内容:都市生活占比21.43%、乡村生活占比32.14%、战争占比17.86%、科幻占比3.57%、戏剧占比14.29%、其他占比10.71%。说明农村对于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故事很感兴趣,乡村题材电影非常受欢迎,但与好的乡村题材电影数量相矛盾。
二、江西农村电影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农村人口文化教育娱乐需求旺盛。截至2013年末,全省总人口4 522万人,农村人口占比51.13%,比全国平均占比高出4.86%。如此之大的农村人口基数仍然为农村电影打开了一片广阔的发展空间。从经济情况来看,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人均消费支出、人均文教娱乐支出都逐年增加,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连续呈下降趋势,可见,江西省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将来会越来越大。
2.电影数字化先进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持。数字电影要取代胶片电影完全没有悬念,因为数字放映设备的优势比较明显,不仅成本低廉,相对于胶片拷贝更便于保存、携带,还能重复使用。同时数字电影具有投资少、成本低、周转快、受众面广,适合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发展。目前,江西省目前拥有数字电影放映设备633套。
(二)劣势
1.消费群体居住分散。由于农村人口居住较为分散,同时劳动生产具有季节性,使得农村电影市场难以产生规模效应。如2012年江西有乡镇1 403个,行政村17 196个,乡镇平均人口约1.6万,如此分散的镇村人口分布使得流动电影放映难度加大。另外,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农村人口对于文化娱乐消费具有很强的时节性,观影人数会有很大的起伏。因此,消费群体的分散性、闲余时间的季节性二者叠加使得农村电影市场难以产生规模效应。
2.放映监督机制不完善。县市区各主管部门、电影发行公司与乡镇之间关系不明确,管理主体不确定,对于电影放映的具体环节并没有责任到人。地方政府起到的作用不大,没有很好地监督、检查、引导、指导工作。比如,笔者在向地方文化部门了解电影放映的情况时,很多乡镇主管电影放映的人员,并不知道电影放映的具体内容,甚至对其漠不关心。
3.市场供给主体偏少。目前,农村电影正处在转型升级的阵痛期,真正走出来在于合理地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虽然,国家正大力扶持农村电影的发展,给予优惠政策和资金补贴,但市场造血机制没有有效形成,还处在输血阶段。想进入该领域的公司比较少,目前江西省农村数字院线只有两家。
4.缺乏先进的营销理念。与城市相比,农村电影的市场化程度非常低,作为一种文化商品,对电影做市场营销的观念还没形成,对先进的、成熟的营销链条几乎没有,几乎都是眼花缭乱、铺天盖地的营销广告。
(三)机遇
1.农村消费结构的改变为农村电影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随着农村居民经济收入的增加,电影作为一项文化娱乐方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农村电影消费者。在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改造的过程中,农村电影也将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吸引更多的商家,农村电影市场必将伴随着相关产业的发展而被重新激活。
2.电影市场日趋繁荣为农村电影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随着电影技术的革新,电影制作的效率越来越高,制作的画面越来越具有视觉冲击力,进一步点燃了消费者的观看热情。最新出炉的统计显示,2014年中国电影票房再创新高。中国电影总票房近300亿元人民币,全年票房过亿影片共计66部,爱情、喜剧和动作三种类型共同撑起了国产片的近70%的票房,中国都市年轻一代正在成为票房主力。
3.政府对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大力扶持为农村电影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十一五”期间,国家有关部委对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给予高度重视,五年共支持资金超过25亿元,用于放映设备采购和放映场次补贴,以及公益版权的购买和农村题材影片的补贴。地方人民政府又将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列入议事日程,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公共财政的覆盖范围和保障体系,要求各地要根据中央、省委的统一安排,落实公益电影放映补贴资金,保证资金投入,政府对工程的扶持为其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
(四)挑战
1.替代品的强烈冲击。广播、电视、网络等电影替代品,凭借着其在消费过程中的家庭化,消费方便快捷的优势,逐渐成为农村文化需求市场的主流。而电影的观影必须到固定的场所才能消费,这些成为其竞争的软肋。2013年末,江西省农村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6.9%,农村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8.15%,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占家庭总户数的比重达到49.58%。可见农村电影逐渐退去了像20世纪80年代那样一枝独秀的辉煌,若想进一步发展农村电影,必定要与新兴的大众文化消费方式电视、影碟机、网络、电子产品以及各种文艺团体演出共同竞争,大众化、平民化、娱乐化则成为未来农村电影的主要趋势。
2.电影消费需求亟待开发。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农村电影最大的受众群体为中年家庭妇女、留守老人、儿童,然而最有消费能力的受众是家庭妇女。通过访问了解到,她们对于电影消费没有明确的概念,在生活中接触电影的机会很少,对这个行业并不了解。因此,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需要通过电影的娱乐宣传效应激发她们隐藏的消费能力。
三、发展趋势和战略选择
充分利用政策的有力支持,优化农村电影供应链,建立农村电影发行放映网络,采用先进营销理念,激发和培育更多的农村电影消费群体是江西农村电影发展的趋势。
(一)创新电影运营模式,引导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竞争
在市场还不发达,消费群体还没有有效形成的时期,通过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去培育和构建市场参与主体是必须的。但是当市场运行到一定的时候,就必须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发挥作用,政府只能做适当的引导和调控,让市场运行得更加健康,让社会效益最大化。目前,江西省组建江西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只有1家,而公益电影的运作模式,大体有两种:一种是全部由政府“包养”,即从放映设备的采购、放映经费到放映人员的工资等全部由政府统筹负责支出,中西部地区大都采取这种模式;另一种是政府把补贴款一次性全额拨付给农村电影院线公司,然后即放手由院线公司统一调配使用。这两种模式都不利于农村电影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因此,必须利用“政府买服务”这只有力的大手,让人更多院线积极竞争,参与到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中来,这不仅会有力地推动“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实施,也对农村电影市场的培育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也将在从公益电影向纯商业化市场过渡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采用先进营销理念,释放市场新主体活力
目前,江西省已按照全国试点方案的要求,建立起以乡村放映队为基点、以县级电影发行、放映市场主体为主干,以设区市地面卫星节目接转为纽带、以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为龙头的农村数字化电影发行放映网络。在试点地区的31个县(市、区)中,虽然已有于都、南康、全南、章贡区、信丰、定南、大余、寻乌、安远、井冈山、泰和、宁都等12家原国有县级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进行了改制、转制,成为了市场的新主体,但是这些新型电影企业,缺少现代企业的营销意识,没有先进的营销理念和很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因此,要积极引导他们学会和采用现代先进的营销手段,去点燃那座表面看似需求冷淡、实际却有旺盛文化娱乐消费需求的农村市场这座活火山。
(三)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进一步优化农村电影供应链
城市电影市场的发展,主要原因之一得益于高效、快捷、成熟的城市电影供应链。农村电影供应链却相对不完善、不成熟,而电影数字化技术的革新,对农村电影供应链的发展起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为农村电影供应链发展并赶上城市电影供应链提供了可能。相比以前的胶片拷贝技术,数字化技术一是避免了片源稀缺,新片到农村已成旧片的尴尬;二是大大降低了发行放映成本。数字电影存储在数字硬盘中,避免了胶片拷贝的昂贵洗印费用以及磨损报废的问题;多部电影可以同时储存在一块硬盘中,避免了因频繁更换拷贝而造成的时间耽搁与运输成本的浪费;数字电影设备相对于购买拷贝又便宜得多;三是灵活便捷、影响范围广。数字电影可以灵活地插入广告,这是农村电影产业创收的一个重要来源;虽然现在农村的主要放映方式为流动放映,但是随着经济的进步与发展,今后的放映方式将为通过网络、卫星直接传输数字信号于各个放映点,这非常适应农村相对城市而言地广人稀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张华.中国农村电影供应链的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 曹春明.江西省农村电影观众消费行为调查――以抚州市临川区为例[J].科技经济市场,2009,(5).
[3] 曹春明.江西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市场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 李瑾,等.基于SWOT分析的农村三网融合发展战略选择[J].中国软科学,2012,(7).
[5] 季洪,等.关于安徽、江西、湖北、河南农村电影工作的调查报告[J].电影通讯,1982,(9).
[6] 刘藩.公共文化服务和产业开发:农村电影的发展模式[J].艺术评论,2008,(11).
[7] 高樱娟.公共服务视阈下的中国农村电影工程[D].北京:中国传媒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8] 黄陆璐,等.政府采购农村电影放映补贴发放机制研究――以上海、江西、甘肃、陕西调研为例[J].新闻大学,2013,(5).
篇6
一、以小水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创新小水建设投入管理机制
针对国家实行税费改革、取消“两工”的新形势,我市认真领会上级小水管理体制改革文件精神,经过深入乡村实际调查研究,从推进小水产权制度改革入手,创新小水建设投入管理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农民群众和其他经济组织成为小水建设的投资主体和管理者。结合我市工程机井数量最多的实际,市政府以农村饮水机井为重点,结合供供水计量改制制率先进行改革试点。
××镇××*村有人口1100人。2005年在水务局的指导下,该村村民共同集资进行了供水计量改制。改制完成后,作为该供水系统的产权所有人,村民们委托村委会把供水系统的经营管理权对外进行公开招投标。经过公正、公开的招投标程序,本村两村民中标。中标人负责全村供水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和供水服务,并根据每户用水量按1.3元/立方米的供水价格向村民收取水费。中标人每月向供电所如数上缴供水电费,每年向村委会上缴××××元供水管理基金(该基金全部用于供水设备部件修理和更新),剩余部分作为经营者收入。一年来,该系统运行良好,全村村民24小时都能用上自来水,彻底解决了多年遗留的吃水难题。村民都十分满意,自觉交纳水费;经营者每人也有了一年近五六千元的可观收入;村委会也不用再为买供水设备和交电费发愁了。作为典型,该村的改革经验在全市得到迅速推广。
小水产权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参与小水建设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全市小型水利工程改制数量已达到××××*处,其中承包××××处,租赁××处,股份合作××××处,其它形式××*处。市政府在加大对重点工程项目投资的同时,引导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民自愿投入为基础、其他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一年来,市政府直接投入农村水利基本建设资金××*万元,争取上级支持资金××*万元,引导农民积极投资××××万元、社会民营资金××*万元,有效地解决农村水利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有力地支持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支撑点,创新农村用水自治机制
为了进一步规范农村水市场秩序,提高农村群众取用水效率和自治水平,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我市从今年开始推广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一方面加强政策宣传,向农民发放农村用水户管理知识手册××××余册,让广大群众了解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概念、性质和功能及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意义;另一方面,组织人员摸清本市灌溉水利工程基本情况,为建立协会提供依据。在组建协会过程中,市水务局、民政局为村民提供了全面的咨询服务,帮助村民熟悉协会组建程序,制定协会章程及用水计量、节水管理等规章制度,使农民办用水户协会变得简单易行。一年来,全市已建成农村用水户协会有13个,会员人数达××××人。
(三)以河渠清淤取土为切入点,创新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机制
近年来,随着国家取消“两工”,河道清淤因无农民义务投劳和国家财政投资变成了一道难题;另一方面,农村民建用土量逐年增加,而可用土源越来越少,导致了辖内一百多条干支渠非法取土屡禁不止,河渠管理同样遭遇尴尬。为了化被动为主动,市水务局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己任,大胆创新工作思路,变过去“禁止河渠取土”为“清淤取土结合”,使困扰多年的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用土户经当地村委会同意,通过乡政府向市水务局提出申请,经批准并并交纳少量费用后,在规定河渠段上按规划取土。水务部门负责规划、管理和监督。此举既解决了群众盖房无处取土的难题,也化解了清淤河渠缺乏资金的矛盾,提高了河渠行洪和蓄水能力,受到了广大群众好评。
今年以来,对××排渠、××排渠、××渠等8条渠道进行了清淤,清淤河渠30公里,提供土源9万方,节约清淤资金××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以建设数字水利为着眼点,创新水利信息服务机制
为充分发挥信息管理对农村水利建设的指导作用,市水务局设专人负责农村水利基本建设信息统报工作,及时上报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水务局以推进数字水利建设为着眼点,不断提高水利信息服务水平。一是组建了专业水利信息队伍。今年共吸收局属各部门35名骨干组建了水利信息小组,进行了两期专业信息写作培训,制定了信息奖励制度,对信息员实行了目标考核。二是推进水利数字化建设。发挥多媒体信息中心的功能,对包括农村水利工作在内的所有水利信息进行多媒体采集和制作,初步形成了先进的多媒体数字化信息档案库;开办××市水务网站,向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实时提供水务工作动态信息。三是积极开展农村水利建设理论研讨活动,不断提高水利队伍的专业理论水平。一年来,市水务局共向上级有关部门和报刊杂志报送农建工作信息和理论文章70余篇,其中有25篇被××日报、××水利网、××省水利网等报刊和网站刊登。
篇7
[关键词] 绿化 植物 功能
我国广大农村的环境特点是以聚落形态为显著特征,由分散的农舍到能提供生产和生活服务功能的集镇所代表的地区,是土地利用粗放,人口密度较小,具有明显田园特征的区域。农村的环境特点区别于城市,它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复合体,人类的干扰强度低,景观的自然属性较强,自然环境占主体;乡村是人类发展和居住的重要区域,在发展中国家和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乡村人口仍是人口形态的重要构成。
我国村镇绿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村镇人居环境特点 我国广大农村的环境特点是以聚落形态为显著特征,由分散的农舍到能提供生产和生活服务功能的集镇所代表的地区,是土地利用粗放,人口密度较小,具有明显田园特征的区域。农村的环境特点区别于城市,它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复合体,人类的干扰强度低,景观的自然属性较强,自然环境占主体;乡村是人类发展和居住的重要区域,在发展中国家和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乡村人口仍是人口形态的重要构成。
在我国广大农村中,常住人口仍有7、8亿以上,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9.11%[9](1999年统计数字)。对于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假如不适当地控制城市(特别是大城市)规模,任其发展下去,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因此,适当稳定农村人口,有计划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对于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还应当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为此,应当从改善村镇人口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开始。 (二)村镇绿地类型及绿化情况 1. 村镇道路绿化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道路绿化率低,整体绿化水平不高。道路两旁主要以栽植行道树为主,绿化类型单一,形成“一条路,两行树”的格局。
2. 村镇企事业单位绿化(政府单位、乡镇企业、学校等)。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广大农村的非农产业愈来愈多,规模越来越大,尤其是乡镇企业的兴起,给农村环境带来了一定威胁;因此,对于企业单位的绿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3. 村镇绿地建设。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人口增多,各村镇积极建造公园,为广大群众提供可赏、可游、可娱乐的绿地环境。绿化时,利用村镇现有树种来建造绿化环境,体现乡土特色。
4. 居民庭院绿化。农民喜欢在庭院栽上一些见效快、收益高的果树,已成为农村庭院绿化的主流。比如,枣树、柿树、葡萄等。农村庭院绿化有较高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除此以外,在庭院中种植花木、蔬菜,养植盆花也是绿化美化庭院的重要手段。
(二)村镇绿化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 思想认识上不足。部分村镇干部和居民绿化意识淡薄,对村镇绿化不重视,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2. 村镇绿化水平普遍不高,重视程度不够。北方大部分村镇除了绿色的农田及道路两旁的行道树以外,几乎没有其它绿化面积。3. 缺乏科学性,在绿化规划时,缺少专业技术,不能体现园林绿化的特色。4. 缺乏管理。在一些村镇领导层中,对村镇绿化也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普遍认为搞绿化投资期太长,见效慢。即使搞了这项工作,也往往是“一阵风”而过,没有按照村镇的特点,进行总体规划,致使村镇绿化的整体水平低,质量差,与村镇其它建设不协调。5. 绿化不讲效益或效益不高是我国义务绿化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
绿化的作用
绿色植物是人类生态环境的自然保护者,村镇绿化对于改善村镇气候、美化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一)遮阳覆盖,调节气候。良好的绿化环境能降低太阳辐射温度、调节气温和空气湿度,对村镇的小气候具有改善和调节作用。
(二)净化空气,保护环境。人类生活离不开氧气,绿色植物的叶绿素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时,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同时,树木的叶子能够附着空气中大量的烟尘及飘尘,具有滞尘作用。许多树木在生长过程中能分泌出大量挥发性物质――植物杀菌素,抵抗一些有害细菌的侵袭,减少空气中微生物的含量。
树木能通过根系吸收水及土壤中溶解的有害物质及净化水质和土壤。有许多树木对空气污染十分敏感,在低浓度、微量污染情况下,会发生受污染症状,起了“警报、“绿化哨兵”的作用。绿化区可减弱噪声的强度,对噪声有吸收和反射作用。
(三)安全防护作用。发生火灾时,大块的绿地既能起到隔离和缓冲的作用,还可以防止火灾蔓延,在地震期间可以成为人们疏散、避难的场所。
绿化的功能
村镇绿化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它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民族、区域、村镇的精神面貌与发展成就,也是防止沙漠化、水土流失,维护生态环境的前沿阵地。村镇绿化是村镇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不仅是村镇外在形象的体现,而且可以反映出村镇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在某种程度上还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园林绿化在保护村镇环境、调节村镇气候、提供文化教育和游憩场所,美化村镇景观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一)生态功能。村镇的绿化跟城市绿化一样,首先是为了居民的生态需要,有利于生存,给予健康的保证。绿化在调节小气候(包括降温、增湿、导风、遮阳等),净化空气,减少污染,防止噪声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起到环境保护的功效。乔、灌、草合理地配置会有效地改善空气环境。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当居住的绿地覆盖率达到30%时,空气中二氧化硫可下降90%,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下降60%,夏季气温可降低8%。利用乔灌密植所形成的绿篱声障可以减少20%的噪声量,当绿带达到9 m时,噪声可减少9dB。
绿化还能起到健康作用。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产生具有生命活力的空气负离子氧,空气负离子氧吸入人体后,能起到镇静、催眠、降低血压的作用。根据医学测定,在绿地环境中,人的脉搏次数下降,呼吸平缓,皮肤温度降低,精神状态安详、轻松。绿色在心里上给人以活力和希望,静谧和安宁,丰足和饱满的感觉。
(二) 景观功能。绿化景观是软质景观,各种建筑、道路等构成村镇的硬质景观,它们共同形成村镇的总体景观。高矮参差、层层叠叠、相态各异的树木花草,在一年四季中变幻着色彩,以其特有的色、香、姿、韵和多姿多彩的布置形式,装扮着村镇建筑、道路河流,丰富了村镇的主体轮廓,为村镇添景增色,给人以视觉美感,让人感到身心愉快。
(三)经济功能。种植经济作物,即可起到绿化的作用,又能增加经济收益。近年来,城市居民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驱车到离城市不远的乡村去体验农村恬静的生活,欣赏村庄的田园之美已成为一种越来越时尚的休闲方式。这为农村经济带来新的活力。发展乡村旅游主要是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创造优美的乡村环境成为这一趋势的主题。村镇绿化与生态旅游的相结合,满足了城市居民的需要,而且美化了农村环境,也造福于子孙后代。
篇8
为什么一项比赛会连续12年在一个地方举办呢?它到底能为主办者带来多大的收益呢?很多人可能只注意到它是有钱人的游戏,参加比赛的选手会获得高额的赢球奖金,然而比这些更有意义的事是,高尔夫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更加让人侧目。
高尔夫世界杯之前的举办纪录是,美国曾不连续地举办了10届;中国却创造了另一个纪录,在北京奥运会前后,连续12年举办高尔夫世界杯。观澜湖高尔夫球会主席朱树豪对此的解释是:“正像奥运会、F1等赛事进入中国,代表了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世界对中国的认同一样,高尔夫是在全球政界,商界拥有极大影响力的项目。高尔夫世界杯进入中国,而且是连续12年在中国举行,其经济、社会效益都是前所未有的。”
事实上,高尔夫是一个涉及所有常规元素的商业模式:人力资源、品牌推广、战略企划,供应链、市场营销等等。以美国名人赛为例,一个纪念棒球帽的价格为16美元,一瓶冰镇啤酒加鸡蛋三文治的价格为3.5美元,停车费每天15美元。一张176美元的名人赛球票可以炒到六七千美金,而且一票难求,连续41年来美国名人赛的门票都提前销售一空。据保守估计,仅伍兹参加的1997那年,售出的门票就达35万张。
然而跟广告赞助和电视转播费比起来,这些只是小巫见大巫。美国名人赛的广告赞助收入以千万美元计算,对于那些想把自己名字和标识挂在球场旁边的企业来说,需要付出近千万美元的入门费。此外,美国名人赛还盘活了一个中等大小的佐治亚州城市的经济。在举办地亚特兰大,美国名人赛孕育了临时租赁业。当地人都将他们的房子租赁出去,以收取数千美元的租金。当地公司们则出租奥古斯塔大厦。即便此,从全球各地蜂拥而至的记者们有时候还是不得不拥挤在最一般的乡村小屋中。那些想找到旅店的人必须开车到90英里之外,而且必须支付平常三倍的价钱。教堂,小商店、以及一些家庭将他们的草坪变成了停车场,而孩子们则支起小摊出售瓶装水。每到比赛的时候,当地的居民更是打着“我爱名人赛”的横幅。
未来12年的世界杯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呢?以莱德杯为例,2006年为举办地爱尔兰当地经济注入的资金已经达到了1.43亿欧元。一位著名的高尔夫运营专家分析,连续12届的观澜湖高尔夫世界杯将为深圳、东莞两地创造300-500亿元的经济效益。
《高尔夫文摘》杂志在1972年就说,高尔夫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官方运动”。高尔夫是美国的“国家娱乐”,因为不管你多大年纪,都可以打高尔夫。“当人们在办公室里工作时,他们就有时间有精力打高尔夫了,因为这是他们能够得到的为数不多的健身机会,即便他们年龄渐高”。
根据央视数字高尔夫·网球频道的统计,在中国收看高尔夫比赛的人数经常能达到100多万。就球场数量而言,中国有300家到400家球场,已然是亚洲高尔夫第二大国,也是世界高尔夫第五大国。《亚洲高尔夫月刊》的斯宾塞·罗宾逊说:“我们估计中国目前有30万高尔夫人口,其中包括在华的外籍人士,但球场经营者和一些相关人士却认为中国的高尔夫人口应该更多。”
和其他比赛一样,高尔夫运动也能缓解城市就业压力。一家18洞俱乐部一般拥有员工500人左右,目前仅珠三角的俱乐部中,共拥有1200多个球洞,大约可安置近3万人就业。另一方面,高尔夫还间接地解决了相关制造业的就业问题。如前面所分析,高消费的高尔夫运动有效拉动球具,球服等相关制造业,而相关生产类型都属于精密型的生产,尤其是高档球具,几乎是全手工制作;加上服装、草坪设备、球车等生产,其制造业解决的就业是其俱乐部内部所解决的就业人数的数倍。
篇9
但是,对于更多依然观望并踌躇难进的企业来说,如何更好地理解这些企业的致力于社会创新的初衷、如何效仿与传递这些积极的理念和模式,是有效地释放“社会创新”中企业群体能量的重要路径。
发挥专业力量参与“社会创新”事业
当很多企业纠结于——如何将公益事业持续下去,如何考量一些资源投入进去之后的成效与反馈时,一些人已经将目光集中在“创新”上。
惯以“用专长服务社会”的IBM正是借助社会创新的驱动,将科技潜能发挥到极致,也比较完整地诠释了身为国际商业机器的铸就过程。
于2009年制定的“智慧的地球”战略就是IBM对于如何使用先进信息技术改善商业运作和公共服务,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这个新的世界运行模型的一个愿景。IBM与许多公众组织和非营利机构共同携手,充分调动技术领先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致力于设计一系列针对特定问题的技术解决方案。以“智慧地球”战略下的“智慧水”管理为例,IBM一直跟合作伙伴一起建立水环境的整个监测系统,在水资源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的时代占得先机。
除此之外,与众多研究机构合作面向全球公众的全球网格大联盟,为从事研究生命科学、环境和健康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数据计算能力,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同研制蓝天基础教育共享开放平台,为乡村贫困人口提供教育机会,等等,都堪称协作创新的典范。
而对于这些,正如《商业价值》杂志评论,“公司的技术优势与公益事业相结合,IBM在对某一领域贡献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经验,这种技术和经验未来也将转化为IBM在这一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与IBM类似,腾讯同样在这个领域发挥着自己的优势。作为中国最大和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之一,腾讯于2010年被民政部评为“智慧慈善合作伙伴”。这家网络企业将“让公益和网友互动,让网友成为公益主角,缔造了人人可公益,民众齐参与的公益2.0模式”作为参与社会创新的宗旨。除了“腾讯月捐计划”之外,腾讯开发推出QQ公益图标、QQ农场“爱心果”、QQ秀“公益徽章”等一系列公益性网络产品,专门用来推广公益慈善理念和文化,传递公益和爱心理念,培育网友公益习惯,以探索公益与腾讯产品和服务的深度整合模式。
一些实践证明,对于很多具有创新理念的企业来说,聚焦于社会公共需求的创新更像是点燃了一盏明灯,照亮隐藏在这个社会中的黑暗角落,同时,也照亮了自己的美好前程。
提供系统支持孵化“社会创新”组织
在社会创新领域,除了人们需要解决的具体社会问题,一个重要角色是实现社会创新的主体——大量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的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其能力的欠缺、资源的不足、专业化程度偏低等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的共识与担忧。虽然,助益这种状况的改善,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很多人眼里,企业似乎力有不逮。但是在如联想这样的企业看来,这个问题理应有更好的答案。
“我们希望通过推动公益组织成为主角,激发他们的创新性和主动性。只有具备了自我展示、自我推荐、并且不断影响别人的能力,他们才能在众多公益组织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公益行动派,解决社会问题。”于2013年1月25日谢幕的“寻找公益行动派”——2012联想公益创投大赛中,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首席市场官魏江雷说。
这个国内首次由企业发起的公益创投行动开始于2007年12月,多年来,这个活动已经从最初的结合联想自身在战略规划、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以及IT技术等方面的专家优势嫁接到公益组织,发展建立成一个由各类慈善、公益基金会、媒体、创投和公益专家组成的生态圈,为新创公益组织的小苗提供足够的养分。
“联想在比赛前,给参加比赛的公益组织举行了很多轮的培训,内容包括如何管理公益组织,公益如何发展以及如何进行宣传等专业问题。此外,联想还提供了专业的导师,为我们进行指导,导师会从专业的角度分析我们的项目,并对那些急需解决的问题给予指导”。着力于推动中国教育均衡发展的公益组织“美丽中国”是此次获奖组织之一,令“美丽中国”宣传总监裴钰感到尤其给力的是,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认识其他的公益组织,可以一起讨论交流经验。我们提供的是师资,而其他机构可能提供像教学器材、教学方法等服务,我们可以和这样的公益机构一起合作,这对所有利益相关方来说都是有益的”。
联想的公益创投计划实现了“创新性的资助”的企业社会责任行动的新探索,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它解决了很多企业非常关心的一些问题,如哪些社会公共需求同自身行业最密切相关?何种公益模式可以使企业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对联想来说,这些都有着一定的必然性。步入国际化之后,借公司的全球优势,“公益创投”策略可以将有限资源的作用放大许多倍,发挥爱心与社会责任的杠杆效应,将公益和企业社会责任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在中国被视为舶来品的公益创投,联想早早地就在国外积累了项目经验,其最终目标是,将有效的试点向全球再推广。其最终的目标无疑服务于联想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纵深,助联想最终朝一个社会化平台企业迈进。
值得关注的是,联想的公益创投计划所集中的缩小数字鸿沟、环保、教育、扶贫赈灾等四个社会创新领域,与其自身的业务发展趋势以及整体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密不可分。而在实际操作上,承诺以公司1%的利润服务社会的联想,将这种资金的有效使用也建立起了另一种能力——调动联想职工的志愿者热情、发挥志愿组织能力及志愿者自身专业能力。
形成独立组织培育“社会创新”生态
2013年1月13日是周末,天气甚寒,英特尔中国北京办公区的一个会议室里却热火朝天地进行着“芯世界”公益创新计划极创48小时活动的部分。下午四点多,慧诚星光、汇智传媒、麦多广告三个爱心企业组建的志愿团队,分别与ABC美好咨询社、北京一砖一瓦文化发展中心、富群环境研究院三家公益机构组合三支团队,将各自的社会创新实践案例作为题材,在过去的48小时内制作简短的公益宣传片,进行比拼,由来自社会创新领域、传媒领域等的专家们的点评,众多专业媒体和NGO组织对活动的全程观察进行评估。“我们并不善于表达自己,我们也从未尝试这样宣传我们的理念和做法”。富群环境研究院的创始人此里农布高唱一曲蒙古歌,表达了自己的激动心情。专业的互媒体与NGO的跨界合作创新,让梦想变成现实。评比之后,评委们进一步讨论的是如何让这种方式长期、持续、制度化地形成公益节目,在电视与网媒中做起来,并推广到全国。
作为“芯世界”公益创新计划的一部分,这个活动的操作过程、成果以及后续的跟进诠释了英特尔通过公益创新推动社会创新的理念。2012年英特尔正式形成了“芯世界”公益创新计划。这个包含奖金支持(“芯世界”公益创新奖)、能力建设、交流合作、案例梳理、公众参与、志愿服务等多个模块的计划,旨在联合政府、企业、公益组织、学术机构、培训机构和媒体各方力量,整合更多跨界专业资源,共同搭建跨界合作平台,促进互动性公益生态系统的形成,通过推动公益创新,助力社会创新。
这一行动所对应社会创新领域的现实是:鉴于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公益组织仅凭一方之力无法解决,而需要引领政府、公益组织与企业三方的通力合作去推动社会创新。
在“芯世界”公益创新计划中,包括公益组织发展态势在内的整个社会创新的大环境被当做是一个整体的研究、推动的对象。最重要的是,“芯世界”尝试将“创新”基因移植到这个领域之中。一个成形的模式是:NGO组织通过认识、了解、认可企业家精神,树立成功的典型、榜样,提供可行的方式方法,帮助找到同行者,跨界平台提供多元资源等被称为“芯世界”环节设置的内在逻辑等5个步骤,实践创新,在解决相应的社会问题时产生一定的突破。以“芯世界”公益创新奖为例,它并非锁定某些具体的创新领域和公益主题,而是通过设置“芯世界”的三大奖项——先锋倡导奖、技术应用奖、协同合作奖,它们分别对应21世纪需要掌握的三大技能——创新性思维、数字素养、协作能力,引导NGO逐步地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建立起来,成为有创新力、有活力的组织,并且通过奖项征集与案例整理和推广进一步启发、鼓励、倡导NGO按照这个模型去实践。另外的一个创新是,对于社会创新中更强大的一群力量——公众,“芯世界”公益创新计划也有比较多的尝试。除公益创新日外,“芯世界”与雷励中国携手打造“芯世界一雷励少年营”,并且面向公众发起影响广泛的“小创意、大变化”活动。
羽翼逐渐丰满的“芯世界”在渗入到社会创新领域的同时,也渐渐发觉了自身的变化。“我们正在做机构注册,想成立一个独立的机构来支持‘芯世界’公益平台。这几年我们也慢慢发现‘芯世界’公益已经成了社会资源,它不再是英特尔公司一家的项目。当我们发现其它社会资源希望介入的愿望越来越大,就希望它能够由一个第三方的独立机构来运营”,英特尔“芯世界”公益创新计划负责人周茜表示。
篇10
【关键词】流动科技馆;实体科技馆;对比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对科技馆建设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不论是流动科技馆,还是实体科技馆,都得到了蓬勃发展,也发挥了很大的社会效益。通过对山东省内流动科技馆与实体科技馆多年来运营情况的调查,深入分析了他们各自的特点,获得了有益启示,并进行了对比研究。
1 科技馆效益的内涵及其特殊性
要制定科技馆评估标准,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科技馆效益。效益代表投入与产出、投资与收益之比,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为高效益,反之,则为低效益。这是评判一般项目效益高低的基本依据,但是,科技馆与一般项目既有共性又有很大区别,因此,不能单一的用衡量一般项目的评估方式来衡量科技馆的效益高低。
评估科技馆效益时,需要考虑以下两点特殊性:
1)科技馆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公益性组织
无论是流动科技馆还是实体科技馆,都是以提高公众科技文化素质为目的,是我国科技和科普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功利性机构。科技馆虽然也收取一定的费用,如门票、动感影院观影票等,但因其不是直接生产物质财富的部门,所以不能用利润和利润率的指标去评估其效益高低,而应当根据其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情况,根据其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进行评估。
2)大众教育功能是科技馆的基本属性
科技馆向社会提供的是教育服务,教育投入与物质生产不同,不能立即转化成劳动成果,具有长期、潜在的属性,因此,在对短期效益、直接效益进行评估的同时,不能忽略其长期、潜在效益的评估。当然,在实际操作中,计算教育的投入与产出比例是较为复杂的,无法直接用货币进行换算,而只能借助效果分析法即评判项目价值的方法来进行评估。
以上特殊性表明,评估科技馆的效益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因其无法具体量化,所以在进行流动科技馆和实体科技馆效益对比评估时,所以就应该将效果分析指标做细致,尽量将二类科技馆的指标数据标准统一,以期达到最准确的结果。
2 科技馆效益评估方法
1)定性定量集成法
这是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系统的一种方法,其实质是将专家群体、数据和各类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和综合优势。应用这种方法把大量分散的定性认识都汇集到一个问题的整体结构中,达到定量的认识。它是从不完整的定性到比较完整的定量的飞跃。借助这种方法可以将科技馆的效益问题从定性到定量,将一些分散的效益指标汇集到一个整体的系统结构中去进行评估。
2)价值分析法
这是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之一。此处的“价值”不同于政治经济学中有关价值的概念,在这里价值是作为一种“尺度”,价值越高说明有益程度高,好处多;价值低则说明益处不大。此类评估用价值系数来体现,价值系数高,价值就高,效益就大,反之价值就低,效益就小。价值系数可由下式求得:
价值系数(v)=功能(F)/费用或成本(C)
可借助于价值工程的价值系数,将科技馆的功能系数转化为价值系数,从而对科技馆的整体效益进行评估和研究,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效果―费用分析法。
本次评估就是选取山东省4个地市的流动科技馆和实体科技馆的数据为例,运用以上两种分析方法,将一些定性的认识通过打分的方法给以量化,或者将一些不能相互比较的量值给予分值统一计量,最后汇集到一个整体中进行比较以及分析。
3 流动科技馆与实体科技馆效益对比指标
1)科技馆效益评估分类
(1)社会效益
科技馆的社会效益主要是通过对社会公众的科学普及教育来实现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倡导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经济效益
一个机构的经济效益就是它的投入产出比,如果将劳动和各种资源都折算为资金的话,则可以说是投入资金与它所得经济回报的比例。投入的资金作为分母,产出或者经济回报是分子,二者比值越大,就说明其经济效益越好。虽然科技馆是公益性质的,不直接产生利润,但它也是有经济效益的。
2)实际考察对比的主要评估指标
(1)单位展览面积利用率。是指每平方米每天接待观众的人数,即人/平方米/日。
(2)展览面积系数。是指展览面积与总建筑面积之比。
(3)展品更新率。是指一定时间内展品更新的数量。
(4)单位培训面积利用率。是指每天每平米培训场地培训人员数,即人/平方米/日是衡量培训功能的一项综合指标。
(5)经费系数。是指主要功能年耗费经费与年开支全部费用之比。
(6)单位观众耗费系数。是指每接待一位观众所耗费的费用。它反映出科技馆的经营管理水平。
3)对比评估的实施
根据统计好的山东省4个地市的数据情况,计算出每个指标的数值,将各个地市的流动科技馆和实体科技馆的指标分别取平均值,然后再加上定性测算,即问卷调查的评分(问卷调查分为专家、观众、工作人员三类)得出一个综合分数,此即定量测算和定性测算的综合分数。
(此为采集的原始数据)
(由于流动科技馆项目在巡展过程中无需新建展览场所,因此建筑投资未计入对比数据。)
实体馆拥有面积较大的展览场所,其展品在展示效果、展览内容、互动方式等方面均有较高要求,投入较大;流动科技馆为保证流动性强的特点,展品的配置更倾向于小型、轻便、易搬运装卸,相对价格较低。实体馆大多数是在被动的等待观众前来,参观群体大部分居住在其辐射范围内,超出范围的公众往往因交通、气候等因素影响而选择了放弃;流动科技馆的展览模式更为主动,可在各基层区域巡回展出,较短的展览周期决定了流动科技馆可以短时间雀哺墙洗蟮那域,而且其巡展站点多集中在偏远的乡村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公众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受众人数较多。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很明显的发现实体馆的价值系数要大大低于流动科技馆。
4 流动科技馆存在的效益分析
1)弥补科普资源空间差异,提升基层民众科学素质
流动科技馆项目有效发挥了展览形式灵活多样、便于流动的特点,拓展和提升了全省科普服务能力,促进了科普展教资源的集成和共享,提高了展览资源的社会实效,统筹了基层区域科普设施发展,优化形成了“哪里最需要,哪里最先流动”的科普格局,把科技知识、科技信息送到基层公众身边,让他们也能近距离感受科技馆展品的魅力,接受现代科学知识的熏陶。
2)引发各级党政部门重视,促进基层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流动科技馆项目的实施,成为公众对政府绩效评估的一面镜子,不但直接推动了各基层科技场馆建设的进程,加大了优质科普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带动了全省科普展教资源开发水平的提升,对分散于各部门、各系统、各行业的科普资源产生了整合作用,通过提高科普活动的市场化程度等方式,促进全省科普产业成型,形成了共赢互利机制。
3)实现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促进科普多元化协调发展
以山东省为例,山东省县域流动科技馆项目由山东省科协、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联合主办,建立了省级科协、财政、教育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省、市、县三级科协、财政、教育部门的工作联动机制。省、市、县三级科协、财政、教育部门与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力量协同参与,重视科普、支持科普、共推科普,坚持“大联合、大协作”方针的一项重大举措。
4)与传统科普工作有机结合,促进科普工作的有机创新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民群众参与科普、享受科普、提升科学素质的热情逐渐高涨,传统的科普工作所依赖的科技培训、科普报告、科技咨询、发放科普宣传资料等单向式的科普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公众日益高端化、多样化的科普需求,这就决定了科普工作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公众的主体作用,需要从满足群众的科学需求出发确定科普内容,从群众接受程度上选择科普工作的方式。
流动科技馆具有机动性、灵活性,它将科普展品互动、数字科普体验、特效影视放映、科普宣传展示融为一体,以功能强大的科普宣传教育手段和互动式的参与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公众参与科普、走近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不仅丰富了传统科普工作的手段和形式,还实现了各项传统科普工作的有机整合,形成了集合效应,发挥了传统单项科普工作达不到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带去科学种下梦想――中国流动科技馆走西部[N].人民日报,2012-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