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制度范文

时间:2024-01-25 17:52: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经济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经济制度

篇1

我国正处于传统产业农业经济向新型循环农业经济转变的历史时期。只有始终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与协同进化,才能推进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一、体制障碍

1.增值税

企业增值税是我国现行税收制度中的主要税收来源,增值税的计税依据是增值的比例。虽然现行增值税法规定,对利用三废产品生产的产品免征增值税,对废旧物资回收企业也实行其他税收优惠政策,但是我国涉及环境保护的增值税税种过少,征收范围也过小,很多企业均享受不到国家的这些优惠政策。

2.消费税

消费税是对特定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征收的流转税。目前,我国消费税包括的11个税目所涉产品的消费大多直接影响环境状况,消费税的征收起到了限制污染的作用。其中,对汽油、柴油和小汽车、摩托车征收的消费税对环境污染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总的来说,消费税对环境保护的程度非常有限,许多容易给环境带来污染的消费品尚未被列入征税范围,如电池、一次性用品、煤炭、化肥、农药等。我国的消费税还没有起到引导公众绿色消费的作用,还不能适应循环农业经济对消费环节的绿色要求。

3.完善措施

税收制度上。与国外相对完善的生态税收制度相比,我国缺少针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或产品课征的专门性税种,即生态税收,这就限制了税收对环境污染的调控力度,也难以起到环保作用。

结合我国实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1)资源税:扩大征收范围,对某些虽可再生但速度缓慢及对国计民生有较大影响的资源也征收资源税;完善计税依据,只要自然资源被开采,无论资源是否销售或自用,开采企业都要纳税。(2)增值税:扩大涉及环境保护的增值税税种,让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资源的企业享受到国家的增值税优惠政策,也可以参照日本采取退税政策。

二、农业经济核算制度上存在的问题

1.会计制度

我国传统会计只反映了企业主体与企业主体内部的农业经济关系,只承认那些能以货币计量的并且能用价格确认和交换的东西,未将资源和环境的消耗计入成本,仅计算了微观的农业经济成本,而没有计算宏观的社会成本,变相鼓励了以牺牲环境、透支未来而取得短期利益的做法。

2.审计制度

传统审计制度重企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情况、轻企业的农业经济绩效审计,对于环境绩效审计更是一片空白。根据环境审计具体内容的不同,还可以将环境审计的具体目标细分为以下四类分项目标:(1)评价环境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帮助有关部门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环境规划。(2)评价环境投资项目的农业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为改善环境投资提出建设性意见。而当前我国的审计制度设计上,无论是国家审计还是独立审计或者内部审计,这一方面都很欠缺。(3)评价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和工作效率,揭示影响其工作效率的消极因素,提出改进建议。

3.完善措施

3.1会计制度设计:应逐步构建和完善绿色会计理论体系。绿色会计把视野扩大到主体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将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相应的生态循环都反映到会计模式上,来计算和揭示会计主体的活动给社会环境带来的农业经济后果。它或表现为社会资源的增加,产生“社会利益”,或表现为社会资源的减少,形成“社会成本”,并将社会利益与社会成本加以比较来评价企业的社会贡献。

绿色会计应克服传统会计的缺陷,其基本目标就是在促使企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努力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具体目标是充分披露有关的环境信息,为决策者实施农业经济和环境决策提供信息帮助。

3.2审计制度设计:对应于绿色会计,我国还应该进一步健全发展绿色审计。绿色会计提供企业在履行环保责任方面的会计信息,此信息是否真实有待于绿色审计的监督、评价与鉴证。绿色审计是一种控制活动,通过检查企业的环境报告,对其受托环境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从而实现对企业受托环境责任履行过程的控制。其目的是促进环境管理系统的积极有效运行,控制社会农业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篇2

第二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农业机械作业的驾驶、操作人员及与农业机械作业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条例》和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农业机械,是指用于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和农田基本建设的动力机械、作业机械及农用运输机械。

第三条市人民政府农林办公室是本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行政部门;市和区、县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以及受委托的乡、镇农业机械管理服务站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农机安全监理员队伍应当保持稳定。监理员须经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培训、考核合格后,颁发监理员证和执法检查证方可上岗;调离工作岗位的,应当交回监理员证和执法检查证。

农机安全监理员应当加强农业机械安全执法检查,依法纠正和处理违章。

第五条购置使用农业机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领取号牌、行驶证或者作业证。

农业机械的号牌应当安装在规定位置。行驶证、作业证应当随身携带,不得转借、涂改和伪造;遗失的,使用者应当及时到原发证机关补办。

领取牌证的农业机械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年度检验;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可以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进行不定期检验。

第六条拖拉机和其他自走式农业机械在领取正式牌证之前,需要移动或者试车的,有关人员应当先向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申领临时号牌或者试车号牌,并按照规定的要求驾驶。

第七条转卖或者报废农业机械,应当到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办理过户、转籍或者报废手续。

报废的农业机械不得继续使用、转让或者买卖。

第八条改装运输机械安全系统,应当报经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核准,按照国家有关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要求,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九条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

(二)具有初中以上或者相当于初中以上的文化程度,掌握一定的农业机械专门知识;

(三)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驾驶证或者操作证;

(四)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应当经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指定或者认可的专门培训机构培训;经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机构考核合格的,发给驾驶证或者操作证。

驾驶证和操作证不得转借、涂改和伪造;有变更或者遗失的,使用者应当及时到原发证机关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一条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使用农业机械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随身携带驾驶证或者操作证;

(二)所持证件与准用的农业机械名称、种类、型号相符;

(三)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四)按照规定维修、保养所使用的农业机械设备,保持安全技术状态良好,机容整洁,安全设施齐全有效;

(五)按时参加审验,服从安全检查,接受安全教育。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怂恿、强迫他人违章作业。无驾驶证、操作证的人员不得驾驶、操作农业机械。

第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的,由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按照《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三条除道路运输外,农业机械在乡村道路以及田间、场院发生安全事故,应当及时报告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由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篇3

【关键词】连续性血液净化;间歇性血液透析;脓毒症;急性肾损伤

脓毒症(Sepsis)是感染源引起的SIRS,是导致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和MODS、MOF的常见原因。脓毒症致AKI患者常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存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高分解代谢和容量负荷过重;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克服了间歇性血液透析(intermittent hemodialysis,IHD)的“非生理性"治疗缺陷,是Sepsis、ARF和MODS等危重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本研究运用AKI的RIFLE标准结合APACHEⅡ评分变化,以期选择脓毒症导致AKI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时机,改善患者预后。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对照方法,选取96例脓毒症合并AKI的患者。其中男性62例,女性34例,男女比例1.824∶1,患者年龄18~89岁,平均年龄(58.2±15.4)岁,均符合2001年关于脓毒症诊断的新标准和2004年AKI的RIFLE分层诊断标准。

1.2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价采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 Ⅱ)评分系统。

1.3研究方法

1.3.1分组依据血液净化方式分为CBP组和IHD组;将CBP组依据患者入院48 h血肌酐上升程度分为Ⅰ期(14例)、Ⅱ期(19例)、Ⅲ期(21例),所有患者均于进入ICU 48 h内开始血液净化。

1.3.2患者临床资料见表1和表2,CBP组低血压患者数显著高于IHD组(P<0.01)。

1.3.3观察全部患者不同时点的临床指标和实验室指标、每日尿量、少尿天数、多巴胺和/或去甲肾上腺素使用天数、营养供给、APACHE Ⅱ评分动态变化,对不同预后患者进行评价。

1.3.4治疗方案

1.3.4.1所有患者均按本科脓毒症治疗原则采取基础治疗和早期目标针对性治疗:在初期复苏的前6 h,采用液体复苏疗法达到中心静脉压:8~12 mm Hg、平均动脉压:≥65 mm Hg、尿量≥0.5 ml/(kg・hr)、中心静脉(上腔静脉)或混和静脉氧饱和度(SvO2)≥70%;未达标患者延续其他治疗措施。

1.3.4.2血液净化方法均采用Seldinger技术行中心静脉(股静脉、颈内静脉、右锁骨下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CBP方法:使用Baxter BM25,滤器为poly14聚砜膜滤器,膜面积为1.4 rn2。采用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置换液使用port配方,分为A、B两组置换液同步输入,以前稀释方式输入,置换量4 000 ml/h,血流量250~300 ml/min,净超滤量根据患者容量负荷情况和病情需要随时调整。抗凝使用低分子肝素,首剂3 000~5 000 U,追加200~600 U/h,观察管路堵塞情况,有严重出血倾向或活动性出血者行无肝素治疗,每4 h用生理盐水200 ml冲洗管路1次。IHD方法:采用中空纤维聚砜膜透析器,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液中钠浓度135~138 mmol/L,根据患者血钾情况选择透析液钾浓度;全部采用小剂量肝素化或低分子肝素抗凝,严重出血倾向或活动性出血患者应用无肝素透析;每周透析3次或每日透析,平均每次4~5 h。

1.3.5统计学方法资料用SPSS11.5医学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配对计量资料的检验用t或t'检验;两个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临床转归CBP组54例中26例(48.1%)存活,停止CBP时Cr (276.2±70.2)μmol/L,5例(19.2%)需依赖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21例(80.8%)肾功能恢复,28例(51.9%)在急性期死亡。间歇性血液透析(IHD)组42例中20例(47.6%)存活,停止IHD时Cr(390.6±88.5)μmol/L,7例(35.0%)需依赖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14例(70.0%)肾功能恢复,22例(52.4%)在急性期死亡。2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恢复率CBP组与IH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CBP组与IHD组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显示

2组前2个时点APACHE Ⅱ评分、血肌酐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CBP的APACHE Ⅱ评分略低于IHD,治疗效果优于IHD,CBP较IHD肾功能恢复程度较好(P

2.3CBP组临床资料CBP中Ⅰ期与Ⅲ期患者比较治疗前APACHE II评分、存活率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2.4分析发现死亡患者存在以下特点:①普遍年龄较大;②并发器官衰竭数目多;③慢性基础疾病时间长且多种并存;④营养状态差;⑤男性患者数量略多于女性。

3讨论

3.1对脓毒症定义及诊断的再认识脓毒症诊断新标准及PIRO分阶段诊断系统:脓毒症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主要包括: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与脓毒症、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毒素及其致病作用、炎症平衡失调与免疫麻痹,针对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基因多态性的机制仍在研究之中,也是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3.2连续性血液净化本研究发现:CBP后APACHEⅡ评分、肌酐值低于IHD,治疗效果略优于IHD,CBP具有更好的溶质清除效果;CBP能使氮质血症控制在稳定水平,其尿毒症毒素浓度较低,而IHD使氮质血症存在峰值和谷值波动,且尿毒素平均浓度较高。可以肯定,有使用CBP经验的临床医生会有同样的体会,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可以放开营养支持和补液治疗,这正是救治危重症患者、改善预后所必需的。

3.3脓毒症导致的急性肾损伤研究认为,脓毒症时过量炎症介质以及神经内分泌异常是脓毒症致肾衰的主要机制;炎症介质通过引起肾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严重肾缺血低灌注,造成多脏器包括肾脏的损害;动脉舒张与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 NOS )表达上调有关,i NOS也造成脓毒症时血管床对升压物质的抵抗;脓毒症时,肾脏的内皮细胞不仅被激活,产生炎症因子;同时也是炎症因子首要攻击的靶细胞之一。AKI概念的提出有望提高对危重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认识,以避免发生ARF,从而降低危重病包括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

3.4CBP与IHD的选择仍存在争议近年来,随着危重病医学的发展,人们将注意力转向血液净化治疗;然而,至于选择何种血液净化方式,尚无定论。本研究认为CBP在AKI,尤其是危重症AKI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具有IHD不可替代的优势;同样,我们决不能将二者截然对立,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选择,切实做到个体化治疗才能真正实现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课题研究的病例数量偏小,而且具有一定局限性,关于连续性血液净化和AKI的RIFLE标准能否确切的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预期效果仍需大规模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给出一个比较客观的答案。

4结论

篇4

关键词:制度约束;农村金融发展;农业经济增长

在我国的农村经济增长过程当中,需要对农村的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关系做出最大限度的研究,金融的发展在我国现代化的经济增长当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并且由于金融的发展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需要对其做出全面充分的研究,对于在制度约束下的农村金融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研究,从而最大限度的促进农村金融制度的约束和农业经济制度的约束,保证农村金融的发展可以对农业经济的增长起到一个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约束效应的制度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当中,我国的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都具备了特殊的地位和性质,因此在两者当中在拥有农村经济共性的同时,在特殊性方面也是具备的,其中在对两者的关系做出探析的时候,需要根据制度变迁的理论,来对我国的整体金融和农经济制度做出分析,通过研究和分析,可以发现在两者当中具备着不同的基本特点:首先,在制度的变迁主体方面存在着不同。在我国的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制度的变迁过程当中,可以分为政府和农村经济主体两大类,其中的主次和内部构成并不相同。在计划经济时期,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主体都主要是中央政府的最高决策层,农村的经济属于一个从属的地位当中。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变迁,对制度的执行者和信息的反馈者也出现了不同的特点,需要进行权力的集中体现。在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体制当中,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中农村经济主体和地方政府的地位显著提高,对于制度变迁也已经参与到了其中,但是需要值得注意的是仍然是以中央政府为主,因此农村经济主体推动的金融制度变迁还处于被抑制状态。其次在制度的变迁过程当中是出现了不同的情况。在计划经济时期当中,我国的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制度变迁都是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变迁,因此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上表现更加严重。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我国的农村经济制度则表现出了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制度变迁的过程。最后在进行制度变迁的动因也存在着严重的不相同。在计划经济的时期当中,我国的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制度变迁都是政府为实现其发展战略而强制推动的结果,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其主体是完全不相同的。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主要是政府推动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在市场化的改革方面仅限于停留在了经济发展战略的初期当中,因此需要对不同的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做出平衡,因此需要逐渐的面向农村经济来进行发展。

二、农业经济和农业金融的关系

在现代化的农业经济和农业金融之间的关系当中,需要对两者的关系做出分析,在本文当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出了分析:1.农业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农业的经济发展当中需要建立在完善的财政补贴制度基础上进行分析。在我国很发达的地区当中,对于农业的经济比重是相当重要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农业仍然对促进经济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但是相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农业经济和农业生产当地的比例中是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的,因此农业而经济的发展和农业金融任然是我国地区当中的重点研究对象。2.农业金融研究在我国的农业研究过程当中,需要对我国的金融体制做出充分的研究,其中农业金融属于对非农业部门金融体制的一种扩展,需要是现在农业部门对资金流动和运转的良好操作。因此在不同的经济体系下,农业经济的增长和农业金融的支持需要保持全面的推动,利用不同的角度来实现不同。在我国的农村金融研究过程当中,通过对金融资产总量和经济金融程度进行研究之后可以发现,我国的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还要低。

三、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业金融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的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的发展过程当中,需要对其在制度约束下的发展做出充分的研究,从而可以实现在相关的制度研究当中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原则来进行分析和研究。第一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建立其对应的模型,其中一般的经济计量方法是以经济理论为基础的计量,但是经济理论并不能详细地说明变量之间的动态联系。第二步,需要进行指标的挑选,在对我国的农村GDP数值进行挑选的时候,需要对农村的金融关系做出分析和研究,对于全部的农村金融总资产来说,需要除以农村的GDP值,就可以得到其发展的数值。第三步,是需要对农村的信用社贷款和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的总和进行统计和计算,其中的农产品进出口的总和是指农产品进口总额和农产品的出口总额,在对数值进行计算的过程当中,需要利用不同的方法来做出分析,方法分别是基于回归系数的检验和基于回归残差的检验。第四步,需要对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金融发展的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来做出研究,其中需要利用模型结构来对其数值做出有效的检验。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制度约束下的农村金融对于我国的农业经济会产生相当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区分,由于在制度约束下的农村金融在资本方面就缺乏一定的配置效率,因此可以通过对制度进行减小约束来做到减少农村金融发展对于农业经济增长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并且可以通过对农村金融的发展途径来不断的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政策,对于不同的地区要进行不同条件的考虑,最终可以从根本上来对约束制度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减少。

参考文献:

[1]殷红霞.我国家村金融发展的制度约束及其化解[J].商业时代,2008(8):71-72.

[2]周雪晴,向传学,徐琰玮,等.西部地区农村民间金融发展与政策机制研究--基于贵州省的分析[J].商,2014(8):122-122.

篇5

1.1循环农业经济认识不够由于循环农业经济理念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关于这方面的宣传力度不足,而农村地区缺乏网络信息传播,导致农村地区广大农民对循环农业经济缺乏深刻、全面的认识。农民的农业经济“创富”心理仍然停留在传统农业经济增长模式上,盲目追求近期利益,一味的索取农业资源,造成资源浪费,也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1.2尚未建立完善的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制度虽然我国近年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节约能源”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但由于其中部分条款的概念以及方向较模糊,并不能实施有效的分段治理以及末端管理,与当前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并不能达到协调、一致。

1.3市场反应“迟钝”循环农业经济建设与市场密切相连,消费者目前并不了解农业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农产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等方面知识,导致消费者并没有形成明确、正确的农产品选购判断能力,结果导致循环农业经济发展与市场缺乏联动机制,并不利于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

2循环农业经济体系的内涵

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经循环经济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系统有机融合,通过不断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多级重复有效利用,实现低污染甚至零污染农业废物产生和排放,将农业经济活动与农业生活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共同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循环农业经济体系主要以实现农业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的高度统一为基本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以及绿色GDP为主要导向,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为根本动力,遵循“5R”法则,优化、整合农业生产到产品消费的整个过程,充分挖掘自然资源以及环境容量,提高产品的循环利用率,实现有毒、有害因子的零排放,保护生态自然环境,实现农业经济的自然化和生态化。从经济角度分析,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实际上可以将不同农业产业与生态系统保护相结合,实现多样化的资源共享,使农业经济具有低耗、优质、生态、高效的特点。实践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有效组合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以及废弃物排放等多个环节,最大限度的降低农业成本,使农民农业增收,推进农村经济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循环农业经济体系将所有与农业相关产业的经济活动都以“资源一成品一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形成一个闭环流程,在循环农业中,使能量、营养、水资源等一切投入的资源和能源在整个持续循环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实际价值,提供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的降低农业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因此循环农业经济体系的内涵实际上将农业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高度统一,不仅可以有效弥补自然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同时还可以有效解决生态农业发展过于重视环境保护,而影响农业经济效益的问题。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现状是人口极度“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恶化,生态蜕变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做好农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构建我国循环农业经济体系的思路以及策略

3.1加强循环农业经济的宣传力度为了促进我国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首先应该加强对循环农业经济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农民树立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理念,可以充分利用宣传车、电视、广播以及现代各种网络技术等途径进行宣传,让循环型农业经济理论能够在农村地区广泛普及,转变农民的农业经济增长观念,认识并明确循环型农业对自身利益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好处,从而为推进我国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以及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应该积极引导社会公众树立全新的消费观以及发展观,大力倡导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倡导合理、健康、绿色消费,尽量减少一次性消费,重视人与环境、自然的和谐、和平相处,建立良性循环生态系统。

3.2加强循环农业经济的技术创新科技是循环农业发展的动力,人才是实现创新与发展的根本,因此应重视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循环知识教育以及技能培训。首先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循环农业发展人才培养规划,强调训练的短时、高效,能够在短期内即可快速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专业素养。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循环农业经济科技的推广力度以及投入,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构建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创新、改革农业循环经济技术。其次政府应做好带头作用,凝聚全社会人员的力量积极参与、投入农业循环经济创新工作中,促进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市场化发展。

3.3建立健全的循环农业经济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虽然加强宣传农民以及社会公众的循环经济发展观念非常重要,但实施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制度是落实人们行为、思维的有效手段。比如可以建立《强制回收的产品和包装物回收管理办法》、《绿色农业生产管理办法》以及《食品安全法》等,通过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制度让遵守循环农业经济行为成为一种社会准则,加强人们的法律意识,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应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对于一些违反循环农业经济制度的单位及个人应给予适当的惩处,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制度的严肃性与权威性。

篇6

【关键词】血液净化疗法;急性农药中毒;救治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blood purification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poisoning patients in acute pesticide. Methods: 50 cases with acute pesticide were used as samples in this experiment selected from 2012May to 2013 October in our hospital treated poisoning, 5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each group of 25 people, the control group with routine treatment,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creased blood purification therapy based on routinetreatment, carefully record the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25 patients, 23 cases were cured, accounting for 92%; 2 cases of death, accounting for 8%. A control group of 25 cases, 18 cases were cured, accounting for 72%, 7 cases of death, accounting for 28%. The cure rate and mortality compared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

Keywords: blood purification therapy; acute poisoning; treatment effect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014-02

由于现在农药种植的大规模使用,急性农药中毒已经成为了医院急诊病例中的常客,其中尤其以有机农药产生的危害最大。有机磷进入人体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被抑制,乙酰胆碱分解减少,在体内大量蓄积,使交感神经节、平滑肌等活动异常,进而引起各脏器功能损害,严重者甚至引发死亡[1]。临床通常采取解毒剂应用、导泻、催吐等抢救措施,但中毒程度较重的情况下,因自身毒物清除能力被不同程度的抑制,应用血液净化,实施体外循环方案,将毒物清除可达到较好效果[2]。本次实验对25例患者采用常规疗法与血液净化疗法相结合的治疗,治疗效果比较明显,详细的报告如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25例患者,年龄15-53岁,平均

1.2方法

两组均采取常规救治方案, 彻底洗胃是组织毒物被患者继续吸收的有效方法,一般让用清水与2%碳酸氢钠溶液(敌百虫忌用)或按1:5000与高锰酸钾溶液(对硫磷忌用)对患者进行反复的洗胃,一直到洗清毒液为止。洗胃结束后可以让患者通过口服或在胃管内注入活性炭方式使用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在胃肠道内不易吸收,可阻止毒物被继续吸收,同时降低毒物的代谢频率,增加患者的排泄量,将毒物排除体外。也可以对患者进行药物解毒法,如注射阿托品和解磷定,但是要注意剂量的控制。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血液净化法,通过患者的血液过滤和排毒法来达到解毒的目的。在这个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记录下病人的实际昏迷时间,CHE的恢复速度、需要呼吸机的时间和痊愈所需要的住院时间,将所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软件处理得到结论。

1.3统计方法

利用windows SPSS.15.0版统计学软件来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各组数据的呈现使用(x±s),资料的计量使用t检验法,数据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

2.结果

实验组25例患者中,治愈23例,占92%;死亡2例,占8%。对照组25例中,治愈18例,占72%,死亡7例,占28%。治愈率与死亡率的比较有着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通过关文献发现,在大多数的农药都含有脂溶性的毒性,这种农药极易渗透进入人体的血液中一般的治疗方法无法彻底的清除毒素。血液疗法一般有两种:一个是血液置换方法,这种方法所需要的代价比较大,费用相对比较昂贵,而且风险较高有的患者体质较弱可能会产生生命危险;另一个则是血液净化疗法,通过血液过滤的方式将血液中的毒素在体外进行净化,这种方式费用较少而且效果比较明显。在现有的医疗实践中发现,在进行血液净化是要注意血液的流速和时间控制,只有两者达到相应的最合适值才能有效的清除体内毒素。一般情况向将血液的流量设定为100ml/min而清除的速率为88ml/min,必须要保持这个速率才不会对病人的生命产生威胁。血液的清除时间一般情况下设定为2-3个小时,时间过短则无法达到清除的效果,时间过长病人的血液在外则容易感染细菌,也会造成病人的部分功能产生障碍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通过本院的实验可以发现血液净化疗法的效果要远远好于常规的解毒方式,血液净化疗法可以减少病人的卧床时间、昏迷时间,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具有见效快、成本低的特点,可以大规模应用在临床救治中。

参考文献:

篇7

1.1农业经济制度管理不完善

农村经济的有效发展依赖于廉洁高效的政府管理,廉洁的政府可以促进干群关系的良好发展,高效的政府管理可以为农村社会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我国农业经济当前在政府管理方面还非常不足,农业经济在现代化的发展中基础比较薄弱,需要政府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的现状。但农业管理部门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这一状况,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不作为和无作为现象较为严重,农业设施年久失修、功能缺失,有的农业地区洪涝灾害频发,面对这一系列的发展情况,我国农业经济迫切地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制度,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政府的政策支持,增加资金投入,这才是农业经济的发展之道。

1.2农业投入不足,科技发展落后

我国的农业多元化投入中,政府投入比重大,但其只管投资,很少问津回报率,经营过程中缺乏风险意识,造成许多开发项目只见投入不见收益。农业的发展方式比较传统,还存在单纯追求发展速度的现象,将重点放在农业产值的提高上,忽视了农业产品的生产质量问题及经济效益的健康增长。此外,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比如我国农业中水资源的利用状况,水资源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主要应用于农业灌溉,但由于人们观念意识及科技技术水平的落后,传统的漫灌方式仍占据主导地位,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不利于我国农业经济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引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当前我国每年大约有5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研发成功,但得到实际推广使用的却只有总数的25%左右,多数的科研成果得不到有效应用,阻碍了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2改善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的对策

2.1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综合开发的根本任务,新形势下,农业综合开发改造着眼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首先需要进行农业基础设施的改造,增加政府的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种植者的现代化认识,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在农业经济中的发展,将适合农业经济发展的科技成果运用到农业种植中去,比如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有效改善了传统灌溉方式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提高了农业水源的利用率,节约农业开支,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力量。通过加强农业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的条件,发展对环保有利的绿色农业,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建设农产品的市场发展体制

农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农产品的市场流通与交易,农业市场主要有农贸市场、期货市场等几种运行模式,其在运行方式、规模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在农业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功能。因此,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注重农产品市场经济的发展,集中力量发展农贸市场,促进农产品的流通,活跃经济状态。另外,还应加强城乡结合处农业市场的建设,对农业市场的发展形式进行科学化、有步骤的规划。为了配合农业市场经济形式的发展,政府也应对个体经营农户提供积极的支持,加快对传统农产品供销模式的改革,建设一个成熟的市场发展机制,不断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稳定、持续化发展。

3结语

篇8

(一)能够实现增长和公平的兼顾

社会生产一定要解决好三大问题,也就是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为谁而生产,而解决这三个问题的方式就是各项具体的经济制度。现代人常常只看到资本对于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却未能注意到制度安排之缺乏对于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一些发展中国家之所以未能很好地实施经济建设,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未能更好地形成保障与鼓励资本积累的相应法律环境。充满效率的制度能很好地促进本国经济实现新的发展。反之,缺乏效率的制度会抑制甚至妨碍经济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不但取决于资源之节约与高效,同时还取决于经济制度对于农民所具有的激励作用。农业的发展除经济的增长之外,农业法治还应当在减少不平等、失业以及贫困等各个方面为我国农村社会作出新的贡献。农村法律制度之设计应当与农业现代化相互结合起来,要将农业经济的增长与农村发展进行更为紧密的结合。事实证明,将发展等同于经济发展,未能给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以全面繁荣,反之还引发出大量繁杂的社会问题。比如,巴西、伊朗等国家就因为片面地追求本国经济的增长,造成了经济的失衡以及通货膨胀的加剧,以至于出现了贫富差距悬殊之恶果。经济的发展只是量的不断增加,而不代表结构之优化,所以并非是真正的增长。

(二)能够推动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合理配置

我国《农业法》通过法律形式明文规定了政府职能、国家应采取的措施,从多个方面积极扶持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以及农业劳动者更加积极地发展农业生产。我国积极引导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以及广大农业劳动者依据市场之需求来调整当地的农业生产结构。农业生产活动一定要做到有法可依。政府在指导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要依据法律规定、程序来进行。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处在起步的阶段,一旦离开了政府的积极组织与引导,农业市场化就会遭遇挫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属于弱质化产业。因此,政府应当全面应用财政杠杆,从而充分地发挥出政府所具有的引导性作用。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组织者,一定要积极面对这一问题,从而确保公共利益得以实现。当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着的经济社会问题就是典型的公共问题。在解决以上问题的过程中,政府具有特别重要的责任。当前,我国农业市场尚处在起步阶段之中,市场理想条件并不具备,而政府管理部门之介入进行监督与调控,则是建设良性农业市场的重要条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中,政府不但要规范市场,而且还应当依法行政,从而很好地限制政府权力。最能合理反映出政府和市场关系当属经济体制。农业经济体制应当适应于我国农村发展的现实状况,这就需要分清何为市场范围、如何实现市场和政府的最理想配置,而选择经济体制之目的就在于找到市场和政府之间最为适合的结合方法。

二、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立法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市场秩序立法不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无法离开公开、公正与公平的市场秩序,而其形成则有赖于我国法律制度之规范。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经济是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农村市场在总体市场份额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然而,我国农村市场秩序中具有农产品交易市场秩序不佳、农村市场中假冒伪劣产品不断出现、地区保护主义频现等问题,这就需要出台专门法规加以规范。

(二)农民权益保护立法不足

为了确保农民群体的权益,一定要从法律法规上明确农民所具有的权利,并且规范各部门涉农收费的行为。虽然各地制定了许多具体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地方性规章,但还缺乏全国性的立法支持。同时,我国农村社保立法相当薄弱,因此,健全完善农村社保制度对提升农民群体的抗风险能力,保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亟需实施法律上的规范。

(三)农业发展立法不足

目前,我国经济立法缺少全盘考虑,具有部门立法不够平衡、立法重点不够突出等不足。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之下,农业发展中的自然和市场等多重风险决定了发展农业无法离开政府所实施的宏观调控以及公共服务,而这就需要运用法律制度加以规范。如今,我国经济立法在此方面有所

不足,政府服务内容的规定显得较为模糊。同时,农业贸易立法有所不足,需要加以强化。

三、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立法的对策

(一)完善农村市场秩序方面的立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也在持续壮大,这些均迫切需要切实规范我国农村的市场秩序。为此,应当制定出一部能够规范我国农村市场秩序的专门性法规。目前,我国经济立法法规对于农村市场秩序只有零星的规定,却没有专门化、规范化法规。农村市场作为综合面相当宽泛的市场,主要有农产品、农村商品、农村劳动力以及农业服务等诸多市场,而以上市场秩序之建立和发展均需专门立法加以规定,以实现我国农村市场竞争的规范化,为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要针对破解一些所出现的地方保护主义进行全面规定,运用经济立法来推动公正、公平的农村市场秩序之建立。同时,良好的农村市场秩序无法离开各级政府部门的监督与检查,而政府机构的这些行为既可能能够促进我国农村市场秩序的规范化建设,也可能对农村市场秩序形成不合理的行政干预,这主要取决于政府行为的合理程度、自身职责权限的明确状况。所以,要健全完善我国农村经济立法就一定要明确政府在维护农村市场秩序上的相应的职责,进而防止出现行政权力扰乱农村市场秩序的行为。

(二)健全农民权益保护方面的立法

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不仅是政府的重要职责,而且还是维护我国农村社会稳定与加快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一是我国农民权益保护立法一定要以切实减轻农民群众的负担为重心。虽然近年来我国立法机构已经通过了诸多防止加重农民负担的法规条文,但是农民群众的负担还是较为沉重,这不仅有法规执行力度不够的因素,而且还有法规无法适应于各地具体形势变化之要求而造成的。所以,在健全农民权益保护立法的过程中应当继续以降低农民群众的负担为其重心,假如农民负担无法下降,那么保护农民权益自然也就难以实现。有鉴于此,立法机构在实施农业经济立法时在制定涉及到农民权利与义务、涉及到农民负担、涉及到禁止向农民乱收费的具体内容之时,不但要注重让法规条文更具可操作性,而且还应当依据形势的变化确,对现有的法规条文进行合理的修改,从而防止各类变相地加大农民群众负担行为的出现。二是要针对当前我国农村社保制度的不足而对农民权益保护造成的影响。当然,健全农民权益保护立法还应强化农村社保立法,运用立法积极探索如何建立起适应我国农村实际状况的现代农村医疗、养老等社保体系,从而强化对农民权益所进行的保护。

(三)推进农业发展方面的立法

篇9

一、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的转型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对于经济活动的影响越来越深刻。知识型农业,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趋势,相比于传统农业形式具有显著的区别。在知识型的农业经济中,越来越多的可生物工程有关的高新技术和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于农业中。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为传统农业注入了创新发展的新动力。因此,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农业经济管理中,从而促使传统农业的改革。

(二)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信息化应用于农业经济管理中,会使得我国农业进入国际农业竞争环境中,从而有力地提高农业有关企业综合实力,促使相关企业之间强强联合,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借助信息技术,有的农业产业能够开展网上贸易,开拓一条四通八达的经销之路,形成产销一体化,实现农业产业化。

(三)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

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如今,社会贫富差距日益加大,提高农民收入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基于当前社会情况分析得知,我国很多农村的农民均处于增产不增收的恶性循环中,追究其原因在于信息封闭。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善于利用信息化技术,使得农民生产主动性越来越高,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去制定生产计划,从而促使农民收入提高。

二、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优化职能机构,努力提升农业信息服务水平

新型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首先需要统筹规划农业经济发展的有关机构与个人及农业生产新型,构建规范化、统一的信息交流共享的平台,同时进一步健全信息与传播有关的制度,构建起涉及大众媒体、农业生产专家、政府职能部门与信息服务机构、农业及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内的多样化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另外,还需要注重收集相关信息,准确定位农业生产信息相关工作,提高农业信息对农业生产的实际指导作用,并且组织农业科技生产队伍深入农村,进行实地指导。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农业信息下乡活动,提高农民对农业生产信息化的认识,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从而推动现代农业信息化建设,推动农业经济制度的转型升级,提高农民收入。

(二)开展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基地项目

农业信息化发展中可以利用农业经济信息化基地项目,利用基地项目的示范作用开展农业经济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宣传与推广,这一做法的效果比较显著。建设农业经济信息化基地项目要认真考察、筛选,选择基础设施齐全的农业村镇作为信息化基地,利用政府财政补贴、农民个人筹集、当地企业投入等方式,为基地农民配置相应的计算机,并且结合实际建立农业信息共享服务网站,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指导基地农民充分利用计算机获取有效的信息。另外要完善基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人才队伍培养,力求基地发挥出示范作用,带动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步伐,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三)提高农业信息技术人员综合素质

农业信息化过程中,要提高农业信息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还要注意农业信息使用者即农民信息技能的提高,可以通过多样的培训活动提高农民应用信息的能力,在农业生产与发展中充分发挥农业信息的作用。同时还要提高农业信息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体而言,可以采用构建统一农业生产专业信息技能培训平台、网上远程教育,构建有关职能机构对农业信息技术服务人员岗位前培训及持证上岗工作进行全方位监管。另外,由政府引导,构建一支具有丰富的农业生产实践经验的信息化专家队伍,将农业生产与信息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推动农业经济向信息化、现代化发展。

(四)实现传统信息服务与农业信息平美对接

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如有着丰富的信息资源,便于信息交流、共享,但农业信息的受众主要是农民,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相比于互联网在农村的使用人数更多,所以,当前农业信息化建设必须有力地促使传统媒体同农业信息共享平台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农业信息更加高质量、高效地传播。

(五)依靠科技发展创新,发展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篇10

 

1我国农业经济结构现状

 

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对我国农业发展产生了不少积极影响,其不仅促进了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还生产和出口了大量的高附加值农产品。历年来,农业经济结构都是农村经济发展中所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就目前情况看,我国农业经济结构己经有了极大的改善,不仅体现在农业层次和种植层次的提高上,还体现在商场农产品供给上。农业经济结构合理化程度相较之前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这不仅促进了农业的生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使得市场供给有了有效保障。

 

尽管我国目前的农业经济结构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也是不可忽略的。而也正是这些问题和矛盾,要求我国需要对其经济结构进行优化,以促进其实现长远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覆盖率低、深度广度优先、发展不成熟以及农民合作组织制度与经济结构之间的矛盾等都是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而政府的角色认知错误、市场导向作用的不明显、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的缺失以及信息服务和科技支撑的不到位等,都对我国农业经济结构的成熟和完善造成了一定影响。

 

2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

 

农业的产业化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动力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市场机制在农业资源配置中气(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正是因为如此,所以需要建立起一种经营机制,将生产、加工和销售以及农户和市场这三个部分衔接起来,以帮助农民将本地优势利用起来,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顺应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化的实现对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发挥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不仅为其提供了市场引导,还提供了技术和资金支持。另外,在资源配置的优化方面,也起着重要促进作用。

 

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则可以说是农业产业化得以实现的基础。就目前看来,我国的粮棉油的生产己经能够满足基本需求,增长逐渐放慢了,而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类水果、蔬菜、水产以及畜牧的发展则(需要)相对加快。将这样的产业结构调整联系起来看,可知我国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最先是从畜牧业开始的,是随后才扩展至其他领域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约有百分之八十的产业化组织都集中在蔬菜和水果等收入需求弹性系数高和市场开放时间早的产业当中。

 

3农业经济结构优化路径

 

3.1树立联动意识与全局观念

 

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能仅仅只是为了调整而调整,必须要树立起联动意识和全局观念。要将着眼点放在调整环境优化和调整机制建立之上,坚持以调整促进产业,再以产业带动调整。我国目前还正处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关键时期,所有的方向调整和区域布局都应该与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结合起来。当前的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不仅要以因地制宜为原则,还要注重区域特色。要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通过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经济结构的优化。“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是一个极为不错的区域特色发展方向。各地需要对农产品进行一个统筹性的规划,使主导产品在符合本地特色的基础上向规模化和区域化方向不断发展。就目前而言,农产品之所以会出现难卖现象,主要是因为低档次的农产品的生产过剩,真正优质的农产品的市场空间还是极为广阔的。所以,当前的农业经济结构优化应当要抓住各种机遇,使各种“名特优新”品种的作用得到最大发挥。

 

3.2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要实现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及其产业化之间的联动,就必须要发挥正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但是,这并不同于传统经济体制下政府大包大揽的行为,而是为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实现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与之相适应的市场经济制度。仅靠市场本身的力量是很难调整市场缺陷的,这就对政府作用的发挥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政府一定要以广泛调查和科学论证为基础,利用比较优势原则对各区域加以比较,并结合当地的市场需求状况,对主导产业加以确定,并制定出相关的产业政策,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形成规模经济,而后便逐渐提升其从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以实现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的产业化发展的有机结合。

 

3.3发挥市场导向作用

 

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农业的产业化之间的有效联动离不开市场的导向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市场不仅仅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动力,还是进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导向。在市场经济条件背景下,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和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必须要使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必须坚持以市场为主要导向,还要将农业产品能否适销对路作为具体检验标准。在对市场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之后,需要对流通渠道进行开拓,积极在各地发展“订单农业”,通过销量确定产量。如此一来,就需要对合同制加以全面推行,用法律的形式对合法合同法律效力进行维护。购销合同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农产品与其他加工品销路,先进的农业科技的运用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优质率。

 

3.4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对农业经济结构优化的影响其实非常明显,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在农业经济结构的优化过程中,并没有非常看重龙头企业的作用,其本身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也没能够得到响应程度的发挥。龙头企业不仅仅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组织者,还是相应农业产品市场的开拓者,更是农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在整个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着关键性的枢纽作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现必须依赖于那些科技力量和经济实力强大以及市场开拓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所以,对工商企业加以引导,逐渐使其进入农业的开发领域就显得尤为重要。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之后,对其的培育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将那些有实力的企业朝着龙头企业的方向进行培养。在整个过程中,龙头企业与当地的基地农户之间是平等合作的利益共同体,不仅优势互补,还互惠互利,二者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各自面对自然灾害和市场变化所造成的损失,更关键的是,能够保护农民的利益,进而调动农民进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使农业的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3.5发挥信息服务作用

 

信息的引导服务作用也是农业经济结构优化中不可忽略因素,要确保所做的调整能够适应市场,就必须要保证其是在市场基础上所进行的调整,而要实现二者的沟通,就必须要使信息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正是因为如此,政府就应当改变原有的生产计划制定和行政命令形式,实现典型示范和信息引导。当然,所开展的信息服务不仅要准确全面,还要及时,制度化、社会化和现代化也是信息服务的重要标准。

 

3.6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要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科技也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点。所以,需要采取更多的优惠政策,以鼓励更多的民营科技实体、大专院校以及科研单位积极到农村建立农业开发基地,进行农业成果引进和加快农业的科研攻关,增强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积极在育种过程中应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培育出更多高产优质的多抗性动植物新产品。此外,还应该在农业综合开发中加强农业科技的应用,以尽可能多的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增添更多的新项目。同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也是极为重要的,应将这一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县级农业技术推广能力的提高之上,将实验和示范、培训与推广有机地结合起来。

 

4结束语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甚微紧密,二者相互依存,要想实现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就得将其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而我国现阶段无论是在农业产业化还是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都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进程,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实现造成了重要影响。而通过树立联动意识和全局观念、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以及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等措施,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农业经济结构进行优化,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完善和成熟。

 

参考文献

 

[1]王天喆.湖北省农业经济产业结构优化路径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3.

 

[2]曾伟.农业经济增长中的土地资源约束的影响效应分析一一兼论农业经济结构优化J].昆明学院学报,2012(01):62-66.

 

[3]赵晓芬.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与县域特色经济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15):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