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方式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4-01-25 17:52: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铁路运输方式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铁路运输;运输结构;演进趋势;分析;建议
作为惠国惠民的铁路运输工程建设,对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交通运输理论研究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运输结构与演化、运输的经济适应性等则是其研究重点。为了使铁路交通运输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应对其运输结构的演进趋势进行仔细研究和系统分析,保证铁路运输系统安全高效的工作状态。
一、铁路运输结构分析
铁路作为我国运输的中坚力量,其运输结构的组成主要包括服务对象、功能结构、区域分布等三方面内容,现针对其内容进行以下详细分析:
1.服务结构:根据其运输对象的不同主要分为旅客运输结构和货物运输结构。铁路货物运输结构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货运运输中发生改变,由于改革开放前,我国对铁路政策的重视,当时铁路货物运输是最为重要的运输结构,但随着公路运输和海洋及河流运输的发展,货物运输结构发生微调,铁路运输量逐渐减少。
2.不同运输方式间的结构:随着各种运输方式的形成与发展,铁路运输已面临严峻挑战。由于运输货物的性质不同,各种运输方式所占比例也有所变化。公路运输近几年飞速发展,在我国交通运输中所占比例逐渐扩大,这是由于其运输具有灵活性和通达性等优势。但对于木材、煤炭、粮食等传统的大型货物,铁路运输仍占有明显优势,这是由于铁路运输结构具有运输量大、经济适应性强等优点。
3.区域分布结构:根据国家对区域的划分,将最早进行改革开放政策和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划分为东部,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地区划分为西部。如下表二显示,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铁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逐步加快,各地区间的差异已逐渐缩小。
二、铁路运输结构演进趋势分析及改进措施
1.运输结构演进趋势分析
(1)运输结构趋于合理化:根据经济发展的需求不同,多元化运输方式的发展也趋于合理化。铁路运输对于中长途客运和货运有着重要作用,而公路运输具有灵活性,在短途和特定运输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但两者在一定范围内也存在着较大竞争关系。因此,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合理规划各个运输方式的结构比例,对提高我国运输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2)铁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趋于激烈:高铁作为铁路运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也影响着各种运输方式间的竞争性。针对现有的各种运输方式,其中航空运输具有舒适度高、运输速度快、运输成本高等特点,公路运输具有通达性好、污染程度高、运输成本大等特点,铁路运输具有能源消耗低、运输量大、运输速度快、污染程度低等特点,根据需求不同选择运输方式也有所差异,各种运输方式间的竞争也随之增加。其中,高铁的轻便性优势更为适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完善铁路运输结构的改进措施
(1)改革运输服务结构,优化服务质量:首先,实行票价改革。根据铁路运输季节的不同,在运力充沛的情况下,适当降低票价,吸引客流;运力紧张时,适当调高票价,降低铁路运输压力。其次,根据顾客对象的实际需求,调整服务重点,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其竞争优势。如针对学生群体,应将服务重点调整为票价和时间;针对家庭群体,应将服务重点调整为舒适度、安全性等方面。(2)建立高铁运输网络,完善各地区间的联系:随着高铁的飞速发展,其在交通运输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但高铁的建立并没有达到全面化,部分地区仍然没有分布,因此,建立完善的高铁网络迫在眉睫。完善的高铁网络可有效增加铁路运输在短距离运输中的竞争力,可替代部分航空运输,优化运输业的运输质量和效率。(3)改革运输方式,提高运输速度:合理组合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提高运输速率。如公路-铁路联合运输可根据铁路运量大的优势进行干线运输,根据公路通达性的优势进行分发和汇集,提高运输效率;铁路-航空联合运输是指将高铁和枢纽机场进行整合,提高货运效率。
三、结语
正确分析其运输结构演进趋势是保证其在交通运输中优势的必备条件。在铁路运输过程中,我们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从其功能结构、服务定位、区域结构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各部门间相互配合和共同协调,通过高标准的团队合作和高效率的工作状态,完成高质量的工作任务,将铁路运输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以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常雯.对我国运输结构变化及其演进趋势的分析[J].物流技术,2013(15):11-13+27.
篇2
关键词:运输;合理化
一、常见的物流运输方式
(一)公路运输
使用汽车或者其他车辆在公路上运输客货一种方式。公路运输的特点是近距离、批量小。公路运输较为灵活,可以实现“门到门”运输,因此,在铁路和水运不便的地区,较长途的大批量运输也会采用公路运输。同时,公路建设投资较铁路要少,收费站点设置也较容易,因此,公路运输常常作为其它运输方式的衔接环节。
(二)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是利用列车运送客货的一种方式。铁路运输的特点是长距离、大批量运输。当前铁路运输速度提升较快,运输量大,不容易受天气等自然条件约束,运输成本较低。但与公路运输相比,铁路运输灵活性差,铁路线路一般是固定的,也不能实现“门到门”,因此需要和其他运输方式衔接。
(三)水运
水运是指使用船舶运送客货的一种方式,水运的特点是批量大、距离长,是干线运输的一种主要方式。水运最突出的优点是成本低,缺点是速度慢,容易受到天气、港口、季节等因素的影响。水运一般分为沿海运输、近海运输、远洋运输和内河运输这四种。
(四)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是指利用飞机或者其他航空器运送客货的一种方式。航空运输的特点是速度快、单位货物成本高。因此航空运输一般适合两种货物,一是价值较高的货物,二是需要迅速送达的货物。
(五)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是指利用管道运送货物的一种方式。使用管道运输的货物形态比较特殊,仅限于气态、液态、浆状和粉末状货物。运输时利用压力推动货物在管道中输送。管道运输的主要优点是,管道是密闭设备,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不易丢失,且运输量大,可以长时间连续运输。
二、我国企业运输的现状
(一)运输效率低下
物流活动需要各环节的顺畅衔接,我国物流活动个环节衔接能力较差,货物在途、仓储时间都较长。首先以货运汽车的生产率为例,美国汽车的每车年产量约为66万吨公里,而在我国这一指标仅为3万吨公里左右;再以运输速度为例,我国铁路货车的平均速度仅为46.4公里,水运速度更慢;再从装卸搬运时间来看,由于货物集装化水平较差,导致装卸搬运时间较长。
(二)基础设施不足
我国运输基础设施设备较为落后。以运输工具为例,我国企业使用的车辆70%以上是普通货车,而现代化的箱式货柜和集装箱拖头及冷链保温车辆等特种车辆占比却很少。企业信息技术应用较少,运输车辆GPS等信息技术还未受到重视。
(三)标准化工作滞后
运输方式有多种,各运输方式装备标准尚未统一,例如,海运与铁路集装箱标准不一,在海铁联运业务中会造成衔接不畅的问题,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现行的托盘标准,各地区或者各国有各自的托盘尺寸标准,也会造成国际运输的衔接不畅,从而影响了托盘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有效使用。
三、企业运输合理化的方法
(一)减少车辆空驶,提高运输效率
车辆空驶是最不合理的一种运输方式,会造成实载率的大幅下降。当前车辆空驶的原因大都是因为车主和货主之间的信息缺失,货主找不到合适的运输车辆,而车主找不到合适的货物。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搭建车主和货主之间的桥梁来实现空驶的减少。例如,中运网这样的网络平台,为车主和货主提供各自所需信息,帮助他们订立运输合同,减少空驶。
(二)大力发展直达运输
这种方式是指尽量减少仓储、运输中转等中间环节,把货物从生产地或起运地直接运到消费地或者消费者手中一种运输方式。这种运输方式的优点是中间环节大大减少,节省了运输时间,降低了运输成本。但是对企业各部门的衔接、协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企业内部计划、会计、业务、仓储等各个部门应加强联系,并且通过企业设立联系制度来保证其实施。
(三)进行配载运输
这是一种提高技术装载的运输方式,发车前要充分利用运输工具的载重吨位和装载容积,对不同的货物进行搭配运输或组装运输。具体在操作中,可以将较重的货物和较轻的货物搭配装车;将体积较大且笨重的货物进行拆解,和较轻的货物搭配装车并做到重不压轻;还可以依据货物形状的不同进行组合搭配,进行合理堆码,以保证货物的稳固。
(四)加强运输基础设施设备建设
运输基础设施设备直接影响运输活动的效率和效益,因此,针对我国运输基础设施设备不足的现状,应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例如,加大公路铁路建设资金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公路、铁路运输网络;促进运输工具标准化,以实现托盘、集装箱等尺寸的统一;积极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力宣传信息技术的应用案例,对企业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予以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全面提升运输企业信息化水平,以适应电子商务和跨境贸易的发展。
篇3
[关键词]大件设备;运输方案;研究
[DOI]10.13939/ki.zgsc.2017.15.228
1 大件设备运输方式选择分析
1.1 铁路运输
大件设备进行运输时,选择铁路运输所具有的优势有:不受时间限制、连续性较高、能源消耗低、运输速度快、运载量大、运输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较低、电气化程度高、受自然环境的限制较少、运输过程中的运输成本较低等诸多优势。然而,由于铁路运行地点的限制,不是所有的地点都能通过铁路运输到达,此外,受到铁路设施的影响与制约,选择铁路运输对大件设备进行运输时,对大件设备的要求较高。
1.2 公路运输
公路运输作为我国交通运输方式中使用最多,机动灵活性最好的运输方式,在对大件设备的运输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公路运输因为其能够直接把大件设备通过相应的交通运输线路转运至目的地,能够很好地做到其他运输方式不能直接将大型设备运送至目的地的特点,能够做到点对点的运输,能够很好地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转运装卸成本。即使部分大件设备能够通过水路或者铁路运输方式进行运输,然而在水路或者铁路欠缺或者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也只能够使用限制条件较低、困难易于克服的公路转运来实现,部分地区即使使用了铁路或者水路运输方式,然而目的地几乎都不是铁路沿线或者港口,最后还是需要使用公路运输才能实现。
1.3 水路运输
水路运输是当前运输方式中承d能力最大且运输费用最低的运输方式。若目的的地区有航道、港口时,通过水路对大件设备进行运输是成本最低的运输方式。水路运输往往几乎不会受到大件设备的长、宽、高以及重量等条件的限制,并且水路运输的船型选择比较灵活,在对大型设备进行转运时,水路运输是最经济最主要的运输方式。该运输方式的优点是运输能力大、投资少、占地少、运价较低。该运输方式的缺点是受自然条件和季节限制较大、连续性较差、速度慢等。
1.4 联合运输
所谓的联合运输方式就是使用水路、铁路以及公路运输方式中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组合。联合转运的方式能够很好地避免其他单一运输方式的缺点,可以在一次运输过程中兼顾其他运输方式的优点。联合运输方式不受地域的制约,能够构建综合运输体系。虽然该种运输方式具有较多的运输优势,以及所受到的限制较少,但在联合运输转换运输方式时,要综合考虑转运过程中的装卸难易情况,在联合运输中,所使用的转换运输方式越多,则装卸费用就越高,对总体运输过程中的费用也就影响越大。这种联合运输的方式,对人力与物力的占用与消耗较大,在对大件设备采用联合运输方式进行运输时,要全面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对大件设备的运输,以及运输过程的经济性。
2 大件设备运输路线选择分析
对大件设备进行运输时,在选择运输路线时,要全面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不同的运输形式,在选择运输路线时会出现较大的不同。在选择铁路、公路、水路运输方式的时候,水路运输同陆路运输比较,水路运输具有更好的通行条件,运输途中的船舶往往只对航道的宽度、深度、弯曲半径等有着相应的要求,所以水路在大件设备的运输路线的选择时困难较低。对于铁路运输方式来说,铁路的限宽、限长、限高以及限重都是确定运输路线的限制条件,运输大件设备时,只有在相关的限制条件以内才可以正常的通过,所以,运输路线的确定也相比公路运输方式比较容易实现。公路大件货物运输在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存在多条可行路径,但并不是每条路径都是适合运输的,而且运输路障较多,如何选择最优路径来减少运输成本和运输时间,以期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存在诸多困难。
3 大件设备运输的安全影响因素
3.1 铁路大件运输的安全影响因素
铁路运输作为大件运输中常用的运输方式,也存在着较多的安全影响因素,一般情况下能将这些影响因素分为两种:确定性因素与随机性因素。建筑限界规格是铁路运输中的安全影响因素中主要的确定性因素;而动态性位移距离是主要的随机性因素。
建筑限界规格。由于铁路在建设过程中所采用的尺寸标准是确定的,因此,在对大件设备进行运输中,只要能够满足这些标准的要求,就能够有效地避免建筑限界规格对大件设备运输中的安全影响。
大件运输车辆的重量和高度。在对大件进行运输的过程中,装载货物的重量以及整车的重心位置也会对车辆运行中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保障大件设备在铁路运输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运输装载时,必须考虑大件运输车辆的重量和高度,从而更好地减少大件设备运输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公路运输方式作为大件设备运输中机动性最高,灵活性最好的运输方式,在运输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也较多,因此,在对大件设备进行运输的过程中具有较为复杂的安全性影响因素。
运输车辆的安全性问题。在对大件设备进行运输的过程中,在使用车辆运输时,必须考虑车辆的安全性问题,必须保证在装载大件设备后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由于大件设备具有形状特殊性和重量较大等特点,在对大件设备采用车辆装载时就必须考虑路面负载能力。大件设备往往载荷会超限超重,所途经道路的载荷应该加强,因此选取路径时,勘测工作必不可少,通过勘测数据才能进一步核算对比。
轿梁通过能力。要安全通过桥梁,大件货物的实际载荷要符合桥梁设计、建造的载重强度,使得桥梁的实际负荷不超过载重限制,不然的话就要制订可行的加固和改造方案。
3.2 水路大件的运输安全影响因素
水路运输是大件设备运输中使用最多,最为经济的运输方式,使用该运输方式对大件设备进行运输时不安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所使用船舶的种类、运输航线、航道的水位、运输过程中的自然环境以及天气因素等方面。若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极端天气,运输船舶的大幅度晃动也要进行相应的考虑,使用水路运输形式对大件设备进行运输时,风浪的出现很难避免,会影响运输船体的稳定性,船体出现一定的摇摆,这就要求在对大件设备进行运输时必须进行相应的固定措施,严禁大件设备在船舶晃动时发生移位,严重影响大件设备甚至船舶稳定性,如果位移严重,且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甚至会造成翻船的发生。另外,对于部分大件设备,晃动也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在采用水路对大件设备运输时,进行相应的捆绑是必需的。
4 结 论
大件设备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国防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大件设备的制造与转运也能体现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水平,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保证大件设备的安全运输至预目的地,是确保发挥其作用的关键。在大件设备运输中,常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与限制,对大件设备运输过程中安全性与经济性至关重要。因此,在对大件设施运输时,制订合理运输方案,选用恰当的运输方式与运输路线对于大件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输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整体路网;铁路货运;产品开发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商品供应和交流日益丰富,现代物流业呈现高速发展的现状。交通运输工作作为商品的重要载体,在运输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铁路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运量大、速度快、安全性能高等特点著称,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在产品运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1.整体路网条件下铁路货运产品分析
在整体路网的背景下 ,铁路货运承载运输货物的责任,为了保证运输量,需要了解货运产品的特性。以下将对铁路货运产品差异性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1.1整体路网条件下铁路货运产品差异性分析
差异性是市场商品最大的特征。产品的差异性指的是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服务或者销售过程中与其他企业相比,产品的款式、质量、性能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由于不同商品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每种商品都是不可替代的,在市场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企业可以通过增加产品的差异性,扩展市场占有率[1]。
1.1.1货源
铁路运能紧张,货源主要集中在大宗物物资运输方面,要求铁路根据自身特点和在战略市场中的地位,确定货源的类型和价格。当前大宗货物主要包括:煤炭、石油、粮食、建材等,铁路运输价格低廉,货运产品价值性能较低。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货物种类不仅包括大宗货物,小批量产品应运而生。就当前工业体系来说,工业结构不仅以原材料为主,而是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中心,对原材料依赖度明显减少。
1.1.2运输需求
当前我国货运市场主体是企业,企业对货运需求的标准是左右市场发展的主导力量。当前各行各业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物流飞速发展,为了控制整体发展速度,需要改变运输方式。从单纯的运输转化为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相关联的物流服务,在选择货运方式时,从物流全过程为考虑基础,认识到物流变化,满足相关需求。
1.2整体路网条件下铁路在货运产品发展趋势
近些年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逐渐形成完善的发展体。当前我国铁路货运逐渐向专业化、制度化、物流化的方向发展,为了提升整体的运行能力,开展多种物流管理方式。具体发展方向如下[2]。
1.2.1集中化
货运业务集中化是当前铁路货运的基本发展方向。所谓集中化指的是路网上货运营业站和部分运输线路的整体布局,将货运作业放置于较大的处理中心办理手续,便于发展重载运输、集装运输及直达运输,进而实现现代化发展。
1.2.2重载化
重载运输是指铁路在大宗散装货物运输领域取得的重大技术成就,铁路重载化已经成为提升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的关键。为了扩展铁路发展路径,需要掌握正确的发展方向。
1.2.3快捷化
在最短的时间内运输大量的货物是整体路网条件下的首要任务。快捷运输在满足了大家对不同商品的需求,铁路具有速度快、费用低等优势,和其他运输方式有一定的竞争压力,提升了列车运行速度,取得令大家满意的实践效果。
2.整体路网条件下铁路货运产品开发策略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及铁路的循序发展,高速铁路网的逐步形成及货运分线运输方式不断优化。当前成为铁路货运的最佳发展时机,我国货运运输将会向集约化方向发展。在技术不断革新的背景下,要求优化发展策略,改变运行方式。具体实践策略如下。
2.1提升货运集约化发展水平
当前小运量的货运站呈现出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引进现代物流观点,将普通物品放入车中运输,多个运输箱进行整合,达到理想的运输效果。其次小运量货运站的整合,能将零散的货物堆积起来,实现统一的发放。特定区域的货物放送是当前战略装车点的发展趋势,在建立区域性在战略经营装车点时,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600多个装车点及200多个直通物流中心的集散能力,形成一个可以覆盖各个行业的运输网络。对货源充足、交通方便的地区开设专门运输在路线,改建专用铁路和其他路线,满足铁路运输的基本条件。其次对货源少,货物去向分散的地区以车站为中心,在路网条件下,建立符合实际运行路线的线路,保证货物及时到达[3]。
2.2开展多元化经营方式
多元化发展方式是当前货运系统整体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客运分线的作用提升货运基本运输能力。合理安排货物列车开行方案,尽量满足多方面需求,吸引更多的货源,为重点物资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其次要创新铁路物流经营方式,利用电子商贸的特点提高货物运输质量,保证运输和生产的一体化。
2.3保证货运设施的现代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铁路运输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科学技术是保证运输速度的关键。因此在实践中要提高仓储设施自动化水平,尽量采用网性大型编制组站,进而体综合性自动化水平。为了保证货源定位的准确性,需要采用列车、机车、实现实时追踪。应该以调度智能化、营销社会化及经营管理现代化为重点,建立完善的铁路信息系统[4]。
2.4利用市场营销手段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如何采用新型市场手段对铁路货运进行整体的监督是摆在当前货运市场面前的重要难题。首先要建立适合当前物流发展的市场营销机制,实现运输方式的多样化。其次为其他客户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建立相对应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利用多种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客户,提升铁路货运的整体发展能力。
3.结束语
整体路网条件下,铁路货运站产品开发是摆在货运交通面前的重要难题。为了提升铁路运输的影响力,需要从当前发展体系出发,加强创新,构建与实践相符合战略合作目标,实现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宗平,张志宇.铁路运输产品生产决策模型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2(23):90-92.
[2]肖建明.西南铁路客运市场需求分析及产品营销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2):190-192.
篇5
【关键词】交通运输运量分析预测
交通运输分析及预测是公路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综合分析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同时也是确定公路建设项目的技术等级、建设规模以及经济效益评价的主要依据。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许多人在进行交通运输分析及预测时一直是站在项目、行业和部门的角度,而不是站在综合运输的角度来从事这项工作,必然导致交通量预测依据的预测结论令人难以信服,严重影响了项目建设必要性论证的质量和说服力。
1从整体进行交通运输分析
整体交通运输分析是利用各种经济分析方法,通过分析交通运输发展规律,来指导交通需求预测,同时也为整体分析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提供依据。整体交通运输分析主要包括四项内容。
第一是运输结构分析。首先分析拟建项目影响区内综合交通运输方式的结构,各种运输方式占运输总量的比重及变化情况,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然后介绍拟建项目走廊内主要相关的各种交通运输线路特点,包括运输线路的走向、长度、等级(包括线路等级和港、站等级)以及历史发展变革等。在此基础上,分析拟建项目走廊内整体交通运输方式的构成、各种运输方式运量占走廊运输总量的比重及其变化情况,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第二是能力利用分析。能力利用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拟建项目走廊内各运输线路是否适应交通需求。铁路运输可以通过计算线路实际运量与设计运输能力的比率来加以分析。公路运输除了采用此方法外,还可利用公路实际路况和交通构成计算现有公路分区段(城镇路段或非城镇路段)的服务水平来进行。通过对拟建项目走廊内各运输线路能力利用程度的分析,可以进一步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三是运量增长分析。为了把握各种运输方式历史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必须对拟建项目走廊总运量和各种运输方式运量,历年或各个历史时期的增长速度进行分析。总运量可以采用运输量或运输周转量统计资料作为分析依据。公路运输可以采用主要相关公路观测站历年交通量观测资料或直接影响区运输量、车辆保有量统计资料作为分析对象。铁路运输可以采用主要相关线路客货运密度、主要车站发送和到达量统计资料作为分析对象。水运运输可以采用主要港口客货吞吐量或水运运输量统计资料作为分析对象。
用最小二乘法计算运量平均增长速度时,是以交通运输量作为被说明变量,以时间变量作为说明变量。参数估计的方程式为:
InTE=a+bt
式中:TE—运量;
t—时间变量(t=1、2、3??);a、b—待估计参数。
系数b就是平均增长速度。
第四是运输特点分析。对运输特点的分析包括各种运输方式的客运特点、货类特点、货类构成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各运输方式的交通区间构成(区间内与区间外、过境运输)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各种运输方式平均运距、客运及分货类不同运输方式最佳分界点里程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可根据实际情况按其交通区间构成情况分类分析);各种运输方式的分工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可能发生转移的主要货类特点(来源地、消费地)及其运量增长态势分析等等。
对运输特点的分析必须建立在拥有各种运输方式资料的基础上,公路运输资料可以通过调查得到,铁路运输资料可以在铁路部门收集或利用铁路站点发送到达量及运输密度资料推算得到,水路运输资料可以利用水运港口吞吐量及平均运距推算得到。
2综合交通运量预测。
第一、运量预测。客运量预测可以采用国内交通规划中经常采用的四阶段法:先汇总各种运输方式基年旅客运输量表,然后预测综合客运量,再通过交通分布得到超未来特征年旅客综合运输量表。根据旅客出行目的、出行时间和费用进行未来状况下有无拟建项目两种情况的交通方式分担,得出将来有无拟建项目状况下的公路和其他方式旅客运输量表,通过交通分配和不同车型构成及实载率,预测出有无拟建项目状况下公路不同车型客运交通量(有无拟建项目状况下公路客运交通量的差值即为客运转移交通量),同时得出将来有无拟建项目其他运输方式客运量。
根据目前我国现状,综合交通客运量预测一般在公路与铁路之间展开。通过对调查得到的公路资料和铁路资料的分析,以及对这两种运输方式运输特点的分析。
第二、货运量预测。总体思路是在综合交通运输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几种可能发生转移的主要货类的综合运量进行交通方式分担分析,再结合各种运输方式运输规划预测。
具体采用以下步骤:
2.1按照目前采用的方法预测出公路无拟建高速公路、其他运输方式运能无质的变化状况下未来公路货运交通量表。
2.2分类汇总基年有可能产生竞争关系的主要货类货物运输量。
2.3根据统计资料、运输规划资料以及与这几类货物有关的产业发展规划资料预测出这几类货物的未来运输量表。
2.4通过运输方式选择模型或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计算无拟建项目状况下其他运输方式运能有无质的变化两种情况的交通方式分担,得到这两种情况下公路运输所承担的货运量表。将这两个货运量表的差值换算成交通量表(代号“B”)AB即为未来状况下无拟建项目情况的公路货运交通量表。
2.5通过运输方式选择模型或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计算未来状况下有无用拟建项目两种情况的交通方式分担,得到这两种情况下公路所承担的货运量表。将这两个货运量表的差值换算成交通量表(代号“C”),A-B+C即为未来状况下有拟建项目情况的公路货运交通量。
2.6通过交通量分配得到将来有无拟建项目公路货运交通量。其他运输方式未来货运量可根据其规划或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并结合C得到。当预测期内其他运输方式运能不会发生质的变化时,可以省略第四步,此时B=0。
篇6
关键词:集装箱;多式联运;铁路运输
引言
通常我们把按照集装箱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集装箱多式联运承运人将以集装箱为基本运输单元的货物从接管地点运输至交付地点的运输方式称为集装箱多式联运。这种运输方式具有高投资、规模化、高效率、高协作、标准化等特点,客户仅需要与一个多式联运经营者办理托运手续,全程一次计费,只使用一张单据,购买一次保险,整个货物运输过程由多个承运人共同完成。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我国“十二五”时期建设的重点任务,“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按照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化衔接的要求,加强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城市公共交通的有机衔接,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推广先进装备技术应用,提高交通运输信息化水平。优化运输组织,创新服务方式,推进客票一体联程、货物多式联运。”[1]
集装箱运输相对于传统运输方式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是运输现代化、标准化的产物,是现代物流业的重要基础。在现在贸易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集装箱多式联运在国际物流中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其本身的发展非常迅速。在这样的背景的影响下,国内贸易也在更多的采用集装箱这种运输形式。
集装箱铁路运输是集装箱多式联运的一项重要环节,在外贸和内贸运输中担负着重要任务,铁路运输与其他内陆运输相比有着特有的优势,这是铁路运输参与集装箱多式联运的机遇。
1.集装箱班列市场需求旺盛
世界金融危机后的几年世界经济发展趋于缓步恢复,我国集装箱国际运输需求逐步扩大,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持续增长。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国际集装箱吞吐量14500万TEU,同比年增长18.46%;2011年达到16400万TEU,同比年增长13.10%。这为集装箱多式联运经营企业开行包括海铁联运和国际班列提供了发展机遇。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经济发展平稳速度较快,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制造业发展迅速,带动包括纺织品、IT产品、文化相关产品、五金、烟酒副食、汽车电器等货物运输量的提升。这些货物要求安全性高、市场时效性强且运输频次高,这些为集装箱铁路运输提供了丰富的货源,也为速度较高的、小编组集装箱班列提供了可能性[2]。
2.铁路运输与集装箱运输优势结合
铁路运输的优点有运行速度快、运输能力大、运输过程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小、通用性能好、发到时间准确性较高、安全程度高,且从经济的角度讲运输成本较低、能源消耗较低,此外铁路运输占地面积少、污染小,符合建设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设施的要求,其许多优势是公路、航空、水路等运输方式无法比拟的。集装箱运输方便、快捷,可以实现“门到门”运输。铁路集装箱运输可以将这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更具市场竞争力。
3.铁路运输信息化标准化保障多式联运顺利进行
铁路运输系统的信息化和标准化是开展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基础保障。铁路运输企业信息化过程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走过30多年的发展,铁路信息系统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信息网络。全路建成了覆盖铁道部、路局和主要站段的包括传输网、交换网、数据通讯网在内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建立并应用了调度信息系统DMIS,2005年又在此基础上规范为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该系统实现了对列车的实时追踪、调整和指挥控制。2004年建成的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基本上涵盖了铁路货运生产的全过程。车号识别系统等为代表的信息系统,提高了铁路运输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铁路办公信息系统OMIS,实现了机关办公电子化、网络化,提高了行政管理和应急指挥能力。在信息标准化方面,铁道部制订了18套标准体系,覆盖了车辆、通信、运输等各个方面。[3]
4.加快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
面对这样有利地发展局面,必须加快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步伐,建立起与集装箱多式联运相适应的技术装备标准、运输能力和信息化水平等。
4.1 构建铁路集装箱运输通道
集装箱运输对时效性要求较高,这与集装箱运输的货物类别有关,不同于传统散货或大宗货物运输,集装箱运输的货物多为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或高价值的农副产品,这就要求提高运输效率,提高运输能力,加快建设发达完善的铁路网[4]。得益于世界经济危机国家为提振经济加大对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近年来我国铁路发展速度较快,铁路运输能力快速提升,部分繁忙干线已经或即将实现客货分离,形成了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货运网络。根据《国家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建成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12万公里,其中客车速度目标达到200公里/小时以上。建设集装箱中心站,发展双层集装箱运输通道,使中心站间具备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的条件也被列为发展规划。发达的铁路运输网络将为铁路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提供基础保障。此外通过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科学管理和资源配置优化,铁路和其他运输方式从竞争关系转向相互协作,打通货物运输全过程,共同完成整个运输过程,实现货物“门到门”的运输过程。
4.2 提升集装箱技术装备水平
2007年我国铁路发送集装箱仅占铁路总货物发送量的2.3%,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铁路集装箱现有技术装备水平相对落后是制约铁路参与集装箱多式联运的重要障碍。这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集装箱办理站或中心站与港口等交通枢纽衔接不够;二是针对铁路集装箱专用车种数量少,发展速度缓慢;三是办理集装箱运输车站站内设备落后、能力不足,缺少适应的装卸设备。
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快专用车种和集装箱型的改造建设步伐,加快非国际通用集装箱型的淘汰力度和新箱更新[4]。同时,加快铁路集装箱专业车站及网络的现代化建设步伐,加速车站集装箱专用设备升级,加速集装箱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强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此外,集装箱运输集中办理能很大程度提高集装箱运输效率、降低运营管理成本,因此将集装箱专业分离势在必行。
4.3 改革铁路运输管理体制
现行的铁路管理体制制约了铁路运输发展的空间,健全的企业制度,政企分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科学的管理体系是改革的方向。在新的体制中,(上转第82页)
背后所涉及的经济学基本原理进行讨论。
篇7
关键词:运输工具 运输结构 发展趋势
1各种运输方式的产生及发展
运输的产生源于人们对物资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它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进步密切相关。
1765年瓦特发明的蒸汽机是机械运输的时代的开端,此时的运输工具种类和数量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在哈德逊河上试航了他发明的汽船,从此开始了水上运输的机械化时代。随着技术的改进,船身由最初的木质变成了铁质,最后又演变了钢质。早期的边轮推动器被螺旋桨推动器所取代,同时蒸汽涡轮应用在轮船上,这些都使功率与速度都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1825年,从斯托克顿至达林顿之间修建了一条43.5公里长的铁路,它是世界铁路的起源。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以当时较为先进的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逐步取代了传统的蒸汽机车,并且在载重、高速和营运管理等方面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它依然是陆路运输的主要工具。1887年,德国人戴姆勒首次尝试将汽车引擎应用在道路车辆上并取得了成功,这次的成功为工业化国家的公路系统形成奠定了基础。如今,各个国家都建有庞大的、经过改良的公路系统,不难看出汽车公路运输已成为陆路运输的中坚力量。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的成功飞行是航空技术发展的开端。随着飞机设计技术的进步和机场设施的完善,航空运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航空运输业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5种运输方式是现代交通运输业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2运输结构的含义与运输结构的演变
2.1运输结构的外延与内涵
所谓的运输结构是指运输部门内外部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和环节的有机比例和构成,大体上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宏观层次是指从国民经济的角度考察运输业的运输能力与运输需求的相适应程度。中观层次的运输结构是指从运输业内部考察各种运输方式的构成比例。微观层次的运输结构,是指从每种运输方式内部的各个环节考察其构成比例的。我国的运输结构主要有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结构构成。这五种运输结构自产生以来,在交通运输业中的所占的比例不同,也影响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2.2我国运输结构的演变
从统计资料可以看出我国运输线路结构的变迁过程铁路运输里程在2007年以来没有过多大的变化,每年虽然呈增长趋势,但是增长的幅度不大。这是因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很快,铁路运输虽然运价相对于公路运输便宜,但是却没有公路运输快捷、便利、省时。对于有能力负担公路运输价格的人来说,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公路运输。这也是我国公路运输里程不断增长的原因,它可以灵活的到达铁路运输不能到达的地方。从近几年的发展状况来看,公路中的高速公路增长很快,这与经济发展迅速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反映了我国铁路的运输供给能力不足,否则公路里程不会以如此大的幅度进行增长。内河运输方面,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变化不是大,甚至到了2008年和2009年还有倒退的趋势,这与我国的地理结构有关。同时也是因为别的运输方式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不断变化,而选择其他种类的运输方式。民航发展非常迅速,这与我国物质生活的改善有很大关系。在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居民的物质生活条件也有大幅度改善。居民支付能力的提高与民航运输线路的快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我国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与日俱增。全球经济一体化既给我国的经济带来繁荣,也使得航空运输有了快速的发展。管道运输的发展在2005年至2007年间快速发展,这与我国的国家政策密不可分,如我国自2004年10月以来的西气东输就是主要采用管道运输的方式。管道运输的发展也反映了国家对低能耗的运输方式的重视和我国所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方针。
从货物运输量和货物周转量这两个指标上分析运输结构,不难看出这两个指标的变化大致与运输线路的变化相似。其中最显著的特征依然是铁路的市场占有率增长变化幅度不大,而公路运输的运输量却大幅度飙升,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铁路在灵活性和通达性上不如公路运输,因此以前由铁路承担的短途运输移向公路运输,还有一些时效性较强、对运输质量要求较高、附加值较高的货物运输也转而倾向于公路运输。但是传统的大宗货物运输如煤炭、木材、矿物、粮食等领域,铁路运输依然保持垄断地位,这与铁路运输的运价相关。航空运输的快速发展,也是影响铁路运输市场份额的原因。一些具有高消费意识的人们,在出行时为节省时间,享受更好的服务质量而去选择民航运输也是常见的。由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可以说运输方式间的竞争局面大致形成,科学生产力的提高使各种运输方式都有个不小的提高,并且各种运输方式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改进运输技术以争夺运输市场。
3运输结构演进的趋势
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业的日渐发达,这些都与生产力的进步密切相关。科技的革新是导致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并且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最终也是由技术的发达程度决定的。所以交通运输业以后的发展趋势必然会朝着科技化方向发展。在管理层面,交通运输业将会朝着综合运输方向发展。对各种运输方式进行管理,发挥其所长,降低运输成本将是将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方向。
3.1运输工具朝着大型化、高速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交通运输结构演进的最终目的是使交通运输以最经济合理的手段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经济的不断发展会给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带来一个推动力,同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需要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交通运输工具的大型化将会使交通运输业提高经济效益,节约运输成本,产生规模效益,从而获得超额利润。高速化是指技术的改进会带来运输效率的提高。人们的需求随着技术的革新在不断的提高,对于快速,可靠,舒适、经济的运输工具将会是人们追逐的目标。
3.2综合运输
对于特定的经济区域而言,铁路、公路、航运、水运、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构成了完整的交通运输体系,各种交通方式相互联系,发挥各自的运输优势。公路运输以其快捷、便利、迅速等特点在不同程度上可以弥补了其他运输方式的缺陷。铁路运输则有运价较低的优点适合大宗货物和长途运输。航空运输的节时,便利有恰恰弥补了铁路运输的效率问题,管道运输则节约了运输资源。总之,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相互弥补运输过程中的缺陷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许庆斌、荣朝和等,运输经济学导论,中国铁路出版社,1995年1月第一版,(P521-79)
[2]李伟达,交通运输结构发展演变规律的理论分析,运输结构,2000年7月
[3]宋迎春、冯雪丽,我国交通运输结构现状分析及调整,科学之友,2008年1月
篇8
关键词:粮食运输;最优路径;地理信息系统;网络分析
中图分类号:F50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ter-provincial grain transpor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grain logistics system. The function of GIS network analyst had been the one of main methods of this kind of actual problem to solve the transport costs and paths. The study built the model of street network combined with railway, water transport routes, freight cost, transfer cost and others under the software platform of GIS. Obtained two kinds of transport route and cost data based on the lowest cost and the shortest dietance by the network analysisi. The study found that, shipping and rail transport occupied the main position in the inter-provincial grain transport of China because of the advantage of low cost. The optimal path through coastal and Yangtze River routes most frequently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lowest cost. Because of the high cost of road transport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province or short-distance transport. The highest inter-provincial grain transport freight segment is Harbin-Lhasa section, the total mileage 5 133km, disposable transport by rail, and the freight is 770 yuan/ton, while the minimum freight segment is Shanghai-Nanjing section, total distance 350km, one-time transportation by sea, and the freight is 6 yuan/ton.
Key words: grain transportation; optimal path; GIS; network analyst
0 引 言
省际粮食运输是指粮食实体在生产、收购和销售过程中在国内省级行政区域之间的转运和流通,是研究我国粮食物流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粮食流通市场化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随着我国跨省区粮食流通运量的增加,国内粮食流通和进口粮食分流的道路运输已成为影响我国粮食物流体系的主要因素[1]。目前,我国粮食运输主要存在运输散乱、方式落后、损耗较高等主要问题[2]。据调查,我国粮食从生产区到销售区的物流费用占整个粮食销售价格的30%~35%,而美国粮食物流成本大约只相当于我国的40%,由于运输工具落后等问题导致我国粮食运输年均损失800万吨,这些都导致我国粮食物流成本居高不下[3]。粮食物流问题也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目前,有关粮食运输研究主要集中在物流量估算、运输方式转变和主要运输通道建设等方面,但从省际粮食综合运输费用出发,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网络分析功能求算省际粮食运输费用和最优路径的研究方法还比较少见。梁书民、刘小和等,曾于2007年在《我国粮食综合运输费用与最优物流路经研究》中,以国内11个城市为准建立了一套实验数据。获取省际粮食运输路径和成本数据,建立粮食运输最优路径将对我国目前粮食物流体系建设提供重要参考。同时,运用GIS网络分析技术解决粮食运输道路选择和成本计算问题,也将是今后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4]。
1 研究方法
1.1 运输成本涉及因素
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包括铁路、水路和公路三种主要交通方式,散粮运输和包粮运输是目前两种主要粮食运输方式。据2005年全国货运量数据显示,铁路、公路和水路三种主要交通方式中,公路运输所占比重在50%左右,铁路和水路运输分别占30%和10%左右,其中公路运输则主要以短途运输为主,中长途的省际粮食流通则主要依靠铁路和水路两种方式[5]。省际粮食运输费用来源主要有包装费、装卸费、转运费和吨公里运费等几大类,其中包装费、装卸费、转运费是基于粮食运量的运输成本,吨公里运费可以看作是基于运距的运输成本。
1.2 最优网络路径计算方法
作为空间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GIS网络分析功能的主要目的是对地理网络(如交通网络)、城市基础设施进行模型化和地理分析。其主要内容是在网络数据集基础上,依据网络拓扑关系(线状地物之间、线状地物与点状地物之间、点状地物与点状地物之间的连结、连通关系),并借助空间、属性数据对网络的性能特征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计算。在各种GIS网络分析应用中,最基本最关键的问题还是最优路径问题。从网络模型的角度看,最优路径求解就是在网络中的两结点间寻找一条阻碍强度最小的路径,须按照结点的选择顺序访问网络中的所有结点[6]。网络在数学和计算机领域中被抽象为图,所以网络的基础就是图的存储表示,在GIS中的道路网络在具有图理论基本特征的同时也具有一些实际特点。关于最短路径问题,目前为大家所公认的求解方法是由Dijkstra提出的标号法,即Dijkstra算法,算法的关键部分就是不断地从目标点集中找出距离源点最短距离最小的点并加入到已知点集中,同时更新目标点集到源点的新的最短距离。这一过程是最短路径算法的关键,并且与网络的复杂程度有着重要的相关性[7]。
最短路径不仅仅指一般以地理意义上的距离最短,还可以有时间最短、费用最低、路况最佳等测度。粮食道路运输最优路径是具有多因素的复杂性问题,本文为了方便分析对比,是以最低成本和最短运距下的最优路径为目标的,简化了实际物流中粮食道路运输费用问题。
2 数据处理与分析
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是以全国铁路、公路(国道、高速)和主要港口水运航线数据为道路网络数据集,在成本计算和路径分析过程中为了简化模型,将包装费、装卸费、转运费综合为转运费单一费用,即三种交通方式转换时每吨粮食转运成本为50元。基于运距的吨公里运费数据为:铁路0.15元,公路20元,水路0.016元。
为使原始道路数据能实现最优路径网络分析功能,须对路网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和运算,主要步骤如下:(1)制作全国(除台湾、香港外)32个省级行政区域省会城市和大连、青岛、深圳、天津港四个港口城市的点状矢量数据;(2)合并路网矢量数据,对铁路、公路、水路航线矢量数据建立拓扑关系,确保三种交通方式在各站点或港口之间的连通性,并在两种不同运输方式的转运站点添加带有转运费属性的小线段作为转运连接方式;(3)计算出路线长度,添加运费等属性字段,并通过路线长度和吨公里运费相乘运算得出路线运费属性字段;(4)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 Catalog下,用路径矢量数据制作具有拓扑关系的路径网络数据集Network Dataset[8-9];(5)调用GIS软件Arcgis Network Analyst模块下的New OD Cost_Matrix工具,添加路网数据集,并以城市点状数据为起始站点和终止站点,以运费为阻抗,生成两两城市间运费最低的成本OD矩阵图;(6)将最低成本OD矩阵图导出为矢量数据,用工具箱中的Feature Vertices To Points工具,通过选择Point Type将其分别生成为Origin点和Destination点;(7)调用Network Analyst下New Route工具,分别添加上一步生成的Origin和Destination点,仍以运费为首要阻抗,生成最低成本下两两城市间的最优路径图;(8)导出最低成本OD矩阵的属性数据,获取最低成本矩阵表;(9)将首要阻抗参数设置为运距,重复步骤5到步骤8,则可以生成最短运距下两两城市间的最优路径图和最短路径矩阵表。
2.2 省际粮食运输路径分析
最低成本条件下各省会城市间运输方式包含单一水路运输、单一铁路运输、水路――铁路一次转运混合运输、铁路――水路――铁路两次转运混合运输等多种方式。最短运距下各省会城市间运输方式主要为铁路运输(为了方便数据对比,在计算最短运距运输路径时排除公路数据),仅在个别沿海港口城市间航线距离较短时才会选择水运航线,如上海―海口段、海口―福州段等。最低成本和最短路径两种运输路径下的运费和运距在与港口城市或水运相关的运输路段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而在以铁路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内陆城市运输路段则比较一致。自2006年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我国铁路已实现全国省会城市全覆盖,在省际运输下的最低成本路径已经主要涵盖水运和铁路运输两种方式,公路运输则主要集中于省内或短距运输,用于补充和完善铁路、水运不能覆盖的地区。
根据最低成本条件下全国省际粮食运输路径数据,将所有省会城市两两之间运输路径进行叠加,可以得到省际粮食运输路线频次图(图1)和运输路线频次比重(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最低成本下省际粮食运输路线频次在1~15之间所占比重最大,达到46.02%,路线频次最高段为青岛―上海区间段,运输频次高达185。从图1中可以看出,我国省际粮食运输呈现出以东北地区经大连港口外运通道,黄淮海地区经青岛、天津港口外运通道,西北内陆经西安、兰州转运通道,华南地区经福州、深圳、澳门等港口流入通道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沿江转运通道等为主的五大区域运输格局。依据以上运输格局合理建设和分配运输资源对解决我国粮食物流运力不足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3 省际粮食运输成本分析
从全国部分城市粮食运输最低成本和最短路径下的运费/运距数据(表2、表3)中可以看出:最低成本和最短路径下最高运费均为哈尔滨―拉萨段,运费为770元/吨,总里程5 133km,经铁路一次性运输。最低成本和最短路径下最小运距均为北京―天津段,运距132km,运费20元/吨。最低成本下最大运距为海口―拉萨段的6 680km,运费647元/吨,运输路径从海口由水运至武汉,在武汉经铁路转运至拉萨,其中水运航距3 025km,铁路运距3 655km;而在最短路径下此运段运距为
5 077km,运费762元/吨,由铁路经贵阳、成都、兰州沿线一次性运输,同最低成本路径相比运距缩短了1 603km,运费增加了115元/吨。最低成本下最低运费为上海―南京段,运费6元/吨,经水运一次性运输,航程350km;而在最短运距下,此段运距为302km,经铁路一次性运输,运费45元/吨,同最低成本路径相比运距缩短了48km,运费增加39元/吨。
在最低成本和最短路径下运费差距最大的为哈尔滨―海口段。最短运距下运输路径为铁路运输,经沈阳、天津、石家庄、武汉、长沙一线,全程3 946km,运费592元/吨;最低成本下运输路径由铁路运输至大连,经大连港口转水运至海口,全程运距4 038km,运费242元/吨。从运费和运距比较来看,哈尔滨―海口段粮食运输选择最低成本下运输路线更为适宜,同最短运距运输路径相比运距增加约92km,但运费减少了350元/吨,减少幅度较大,对控制道路运输费用成本具有明显的效果。最低成本和最短路径下运距相差最大的为太原―重庆段。最低成本下运输路径由铁路运至天津,经天津港口转水运至重庆,全程运距4 282km,运费204元/吨;最短运距下运输路径为铁路一次性运输,经西安运至重庆,全程1 410km,运费212元/吨。从运费和运距比较来看,太原―重庆段粮食运输选择最短运距下运输路线更为适宜,同最低成本运输路径相比运费增加约8元/吨,但运距缩短了2 872km,且不需要转运等过程,极大地减少了时间成本和运输资源占用。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最低成本运输路径主要利用铁路和水运两种交通方式,国道、高速公路等公路运输方式因成本较高而未被利用;近海和沿江港口城市均涉及水运,如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福州、海口、天津等,这些港口城市之间多为单一水运;内陆城市间主要依靠铁路运输,如乌鲁木齐―北京段、成都―拉萨段等;港口城市同内陆城市间则大多会经过两种运输方式转换运输,如海口―哈尔滨段需经大连港口转运一次,北京―上海段需经天津港口转运一次;部分非港口城市间还涉及两次转运,如哈尔滨―广州段,需先经大连港由铁路转水运后,再经深圳港由水运转铁路两次转运运输。由于三种运输方式间运输成本差异较大,铁路成本相当于水运成本的9倍,而公路成本则相当于铁路成本的130倍,所以在最低成本下的最优路径选择上第一优先权为水运,在水运运距较大,或者水运不能直接到达,需转运且包含转运费后总运费超过直达铁路运费时,最低成本路径才会选择铁路运输;同样,只有在铁路运距较大,或者铁路不能直接到达,需转运且包含转运费后总运费超过公路直达运费的情况下,最低运费路径才选择公路运输。故此,在所得结果中会出现两地实际铁路距离较近,但最优路径却选择运距较远的水运或水路铁路转运的运输方式,例如太原―重庆段、广州―重庆段等。
3 结论与讨论
(1)我国省际粮食运输呈现出以东北地区经大连港口外运通道,黄淮海地区经青岛、天津港口外运通道,西北内陆经西安转运通道,华南地区经福州、深圳、澳门等港口流入通道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沿江转运通道等为主的五大运输区域格局,根据此格局可以为合理建设和分配粮食运输资源提供参考。
(2)水路和铁路运输凭其成本较低的优势在省际粮食运输中占据主要地位,公路运输在总体道路运输体系中所占比重较大,但主要集中于省内或短途运输。省际粮食运输应根据在运费成本和时间成本上的不同要求,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提高低成本的水路运输在省际粮食运输中的比重将成为降低运输成本的重要方向,内河航运和深水港口建设将是今后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关键环节之一。
(3)我国省际粮食运输转运、装卸和包装费用一直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多方式联运的应用和发展,建设现代化的散粮运输设施,发展集装箱运输,顺畅多运输方式间无障碍对接,实现多种运输方式间的低成本转运和多方式联运应该是我国物流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袁育芬,唐学军,高兰. 优化我国粮食大流通运输方案初探[J]. 物流科技,2005(9):90-93.
[2] 甄彤,张秋闻. 基于GIS的粮食配送决策支持系统分析与设计[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26(4):1398-1402.
[3] 周新韶,吴砚峰. 浅析我国粮食物流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商贸,2012(17):144-145.
[4] 梁书民,刘小和,等. 我国粮食综合运输费用与最优物流路径研究[J]. 中国粮食经济,2007(4):32-35.
[5] 邹凤羽. 粮食流通市场化的粮食运输问题探析[J]. 粮食问题研究,2004(5):7-13.
[6] 卢云辉,曹健,孙晓茹. 基于SuperMap Object的网络分析研究[J]. 城市勘测,2012(3):53-55.
[7] 黄登峰. GIS最短路径分析中关键算法的研究[J]. 城市勘测,2007(4):68-71.
篇9
关键词 水路 公路 铁路 航空 管道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新世纪的五种运输方式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政治和国防意义。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水路运输、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空运管道运输。五种运输方式在持技术上、经济上各有长短,都有适宜的使用范围。那么本文将分别讨论目前五种运输方式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1水路运输
2010年底,全国内河航道共有4128处枢纽,其中具有通航功能的枢纽2329处,全国港口数量413个,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1050个,沿海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5119个。2010年,全国完成水路货运量29.45亿吨、货物周转量50262.74亿吨公里。完成水路客运量2.03亿人、旅客周转量59.18亿人公里。全国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9.86亿吨,比上年增长7.4%。水运建设投资增速显著加快。2010年,全国沿海及内河建设完成投资987.34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加快9.4个百分点。内河建设完成投资193.85亿元,增长16.5%。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28万公里。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加快港口结构调整,适应集装箱运输快速发展和外贸货物运输需要;新建和扩建以适应我国石油、天然气、铁矿石大量进出口需要的港口等有关项目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对港口作业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2 公路运输
2010年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9086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9.3%,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6539万辆,增长25.3%。民用轿车保有量4029万辆,增长28.4%,其中私人轿车3443万辆,增长32.2%。 2010 年,全社会累计完成旅客运输327.88 亿人次,同比增长10.2%。完成旅客周转量合计为27778.21 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1.9%。全社会完成货运量315.34 亿吨,同比增长13.4%;完成物周转量135169.6 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2.5%。
公路运输仍是全国客运、货运最主要运输方式。2010 年,公路累计完成客运量306.26 亿人次,同比增长10.2%;累计完成客运周转量14913.89 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0.4%。公路累计完成货运量242.53 亿吨,同比增长14.0%;累计完成货运周转量43005.43 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5.6%。公路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为12761.66 亿元,同比增长20.9%,投资额占交通运输投资总额的49.89%。
我国公路运输发展的主要趋向是:
(1)干线公路高等级化,汽车运输高效化。
(2)进一步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公路运输市场细化。
(3)逐步向物流的全过程拓展,以扩大市场,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3铁路运输
2010年,全国铁路客运量达16.76亿人,旅客周转量8762.2亿人公里,货运量36.43万吨,货物周转量27644.1亿吨公里,分别比2005年增长45.0%、44.5%、35.3%、33.4%,年均分别增长7.7%、7.6%、6.2%、5.9%。
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10万公里,居世界第二,比2005年底增加了1.56万公里,增长了20.7%。电气化铁路里程达到4.2万公里,电气化铁路比重由2005年增加了15%,电气化铁路运营里程跃居世界第二。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高铁投入运营里程达8358公里,高居世界第一。
铁路运输除了在硬件方面提升外软件方面的发展也不容小觑。关于运价管理,一定要逐步形成一套符合价值规律,富有弹性,能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运价机制。
4航空运输
截止到2010底,民用飞机达1604架,民航首都机场、上海机场和广州机场等三大枢纽机场初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0年,全国民航共发送旅客2.7亿人,旅客周转量4031.6亿人公里;共发送货物557.4万吨,货物周转量176.6亿吨公里。2010年1-11月份航空运输业完成固定资产完成投资714.15亿元,同比增长39.9%,航空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已有所回落,但较其它运输业仍保持增长最快。个人认为我国航空运输的发展将有很大的空间。
5管道运输
2010年管道运输货物运输量为4.9亿吨,比上年增长%10.3;货物运输量4.9亿吨,比上年增长%10.3;管道运输货运周转量2064.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9.5,2010年为2197.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7。
截止到2010年底,管线总里程从“十五”末的4.4万公里增加到7.8万公里,比2005年底增长78.4%。2010年,管道输油(气)能力为49189万吨,比2005年增长58.5%。对于具有易燃特性的石油运输来说,管道运输有着安全、密闭等特点。管道运输建设占地少、运输损耗少、无“三废”排放、可全天候连续运输等明显优势,将成为中国未来的热点建设。
6结束语
通过对五种运输方式现状的发展趋势的研究,可以看出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基础设施网络系统框架已经基本完成。在今后还应多发展新技术,靠科技进步,而非靠砸钱堆起来。同时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必须协调发展,不能只注重发展某一种,要科学的规划。
篇10
【关键词】铁路货运;铁路物流;经营管理
进入我国社会发展新时期后,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对运输的需求也随之增长,近几年来我国的运输行业进入了快速、高效的发展阶段,尤其是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速度更是名列前茅,不断改革我国的经济体制、调整经济产业的结构,有利于各大运输方式的良性竞争。铁路运输方式作为一种传统的运营方式要想满足当今的市场需要,就应整合传统的货运方式、改革经营体制、调整运营战略,形成适应现代运输发展的新铁路运营模式。我国加入了WTO后,铁路运输行业承担着重要的运输任务,并面临着更高、更新的机遇和挑战,货运物流成为了铁路运输重点发展的环节,同时铁路运营由原来的运输企业转变成现代化的物流企业,成为了我国目前运输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一、我国铁路货运向物流发展面临的挑战
(1)市场需求不同。经过30年的改革历程,我国的市场经济在宏观调控下稳定的进步,受这一变革的影响,运输行业也在进行日新月异的改变,大宗的货流的运输逐渐减少,而小批量、高价值的运输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对于货物的运输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铁路运输应向快捷化、准确化、安全化、机动化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铁路运输在满足新货运的运输要求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展快、公路密度大的城市,公路运输以便捷、灵活的优点在很大程度上分流了铁路的运营量,造成铁路货源不足,在运输市场的占有率呈下降趋势,这大大冲击了铁路物流在运输行业中的地位。(2)运输对象不同。我国的运输产业结构在进行着不断的调整,同时一些高新技术产业也在快速兴起,铁路运输对象发生了改变,组装工业、电子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的产品在运输上具有 “轻、薄、短”的特点,消费者更加追求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服务,对市场的需求呈现出“小批量、短周期、多批次”的趋势。顾客更多要求运输市场能提供储存、打包、上门配送等一条龙服务,这对我国的铁路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跟上现代物流发展的步伐,就应及时的调整产业结构,创新出新的发展道路,从而提高铁路货运的市场占有率。(3)管理体制不同。随着铁路货运向物流的逐渐发展,我国的铁路管理部门已经过多次的经验总结,从服务的内容、价格、标准、合同等方面落实政策,进一步修改管理制度,明确了有关部门的责任,提出适应铁路货运发展的改进策略,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对于物流运输的服务理念和经营模式上定位不清晰,使得铁路运输发展滞留在一个模糊体制阶段,出现“吃大锅饭”的现象,严重的阻碍了铁路物流的进步,因此进行有效的体制改革和深化是关键目标。(4)信息标准不同。在铁路运输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信息交流,可以说没有信息化管理平台,就难以完成现代化的物流运输,物流的信息化体现在将数据、代码以及要传递的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进行传递,从而提高物流运输的工作效率,实现信息的标准化、实时化、数字化等特点,近年来,我国的铁路运输行业也在快速的发展,并进行了6次规模提速,达到集装箱的海铁联运、五定班列等运输体系。
二、铁路货运向物流的发展思路
(1)转变服务经营理念。物流是产品由供运地流向接收地的实物运输过程,以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为准,实行运输、装卸、储存、包装、加工、配送等功能的全面结合。打破了传统铁路运输单一的仓储、运输范畴,我国运输应不断创新出更优的服务模式、开拓更广的服务空间,从而引导我国的铁路运输向物流方向的转变,这里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坚持先进的物流理念,充分发挥铁路货运灵活性的优势,集合多种服务项目,实现货物的门对门配送。二是扩大铁路货物的运输功能,可涉及货物的保价、保险、索赔以及报关等多个流程的办理,提供更多的软功能。明确铁路运输在市场中的定位和物流经营中存在的制约因素,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2)完善运输组织体系。铁路物流具有便捷、快速、准时、安全等特点,我国的铁路货物的运输形式由粗放型经营转向了集约型管理,在方便上,要做到承运、手续、窗口、服务等程序的完善,并与其他运输的企业密切联合;在速度上,对于货物的运输速度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建立速度机制为准的运输组织;在实效上,对于机车、工电、作业等方面进行及时的考核;在安全上,以保证货物的运输安全作为铁路货物运营的基本前提。同时,铁路货运应与空运、公路、海运等其他的运输方式进行密切合作,建立有效的上门运输体系,更好的实现铁路运输向铁路物流的发展。(3)设立货运机构。铁路货运要不断的开拓运输市场,通过货运的方式在全国各地设立经营机构,这样可以将加强货主与铁路之间的合作,铁路与用户建立长期的关系,使得铁路有了稳定的货源和客源,货运可以有效的提高铁路运输的市场占有率、节约了用户的办理时间;货运在各地建立了分支办事点和客户网,把小批次的货物进行集合,再成组的打包运输,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4)提高服务品牌效应。随着我国市场经营模式的转变,国内的多个领域的市场不再停留在产品竞争的阶段,更把焦点放在品牌的竞争上,物流服务产品的品牌具有无专利性、无形性的特点,用户考量服务质量的标准往往取决于品牌,我国的铁路物流要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实现货运与物流管理的统一,物流管理的品牌策略是营销的重要手段。因此要通过提高物流服务品牌的知名度,来扩大物流营销的规模,实现物流服务的低成本化,并能保障铁路物流的服务质量。(5)加强网络信息化。运输过程中分散的客流、物流、信息流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才能达到网络信息的传播,即货流、信息流、采购、商流、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的资料,从而通过网络形成一个完善的供应系统,这与物流发达、快捷、灵活的特点有密切的关系,涉及到整个系统信息的整合和调配,因此要增加对信息网络建设的成本投入和管理力度,并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讨,力求开发出更加适应行业发展的运输系统和资源计划,满足现行市场需求的功能软件主要有仓储管理系统、物资计划系统以及电子网络系统,这些软件系统有利于企业更好的为客户提供全面、强大的信息源头,由于目前我国运输产业信息的网络发展速度慢和信息平台落后,导致铁路运输系统的信息共享率低,在信息的管理上缺乏完整的供应链,物资流与货流没有同时得到衔接,严重阻碍运输行业发展的速度,更难以达到门对门的服务要求。因此,要想做好铁路货运输向物流的高效转变,应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成本,设立综合的铁路物流信息化系统,开发出更多先进、效率高的功能软件,形成网上统一的交易、查询、支付、提取、仓储、商、个性化服务等信息平台,使得铁路运输信息达到最大的共享率,有效的提高资源利用力度,加强智能化、信息化的仓储管理质量,借鉴国际上高端成熟的物流技术,提高铁路物流技术和行业研究效益。
中国经济领域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并没有“物流”这一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后,物流一词从日本进入中国,并在随后的日子中被经济研究领域所重视,在理论环境中完成实践。经过20多年的进步与发展,物流作为我国的第三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为企业创造了源源不断的利润源泉。铁路货运在时代的发展需求中不断向物流方向发展。铁路部门在面对这样的机遇与挑战时,应该以自身优势为基础,运用符合时展的物流理念,让铁路朝着快速、健康、便捷的方向发展。我国传统的铁路货运朝着现代物流的方向发展,是促进铁路改革的需求,是时展的趋势,也是运输市场开放的要求。通过完善铁路货运系统的标准化体系和加快其物流信息化建设,实现铁路货运向物流服务的改革,是铁路货运发展的重要改革途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