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计划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25 17:52: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力资源计划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力资源计划报告

篇1

今年8月16日,收到省人民政府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浙江省艾滋病防治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议案后,教科文卫委员会即将条例草案印发11个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和14个省级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并专门召开全体会议,听取了省卫生厅关于我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和条例草案调研起草情况的汇报。8月下旬,教科文卫委员会会同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和省卫生厅的同志,赴舟山、宁波等地进行调研,分别听取了当地政府关于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汇报,召开了由当地人大、政府及有关部门、省市人大代表、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和艾滋病防治专家参加的座谈会,就条例草案的立法必要性和主要内容的可行性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在听取了各地综合意见的汇报后,省人大常委会徐志纯副主任于9月4日主持召开省级各有关部门和专家座谈会,听取大家的意见。9月11日,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了审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把它作为关系民族兴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问题,总书记、总理、吴仪副总理分别为此作出重要指示和讲话。我省历来重视艾滋病的防治工作,省政府分别于2003年12月、2005年8月出台《浙江省艾滋病性病防治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意见》,有力地推动了我省艾滋病防治工作。但是,由于艾滋病的传播流行与人的行为密切相关,防治工作复杂而艰巨。近两年来,我省与全国一样,艾滋病疫情呈现快速上升势头,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艾滋病防治形势十分严峻。自1985年首次检出因注射进口血液制品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者以来,截止2005年底全省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288人,艾滋病病人210例,累计死亡100例,根据我省艾滋病防治专家运用国际通用的方法进行估算,我省实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1万余人。2005年全省共检测报告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36例,新报告病人70例,分别比2004年上升51.9%,52.2%,今年1至7月底又新增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51人,比去年同期上升43.9%。目前,我省艾滋病防治工作还存在宣传教育不够广泛、疫情监测不够落实、干预措施不够普及、防治力量薄弱、技术手段欠缺、一些地区和部门对防治工作认识不够等问题。国务院于今年颁布了《艾滋病防治条例》(以下简称国务院《条例》),对艾滋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四免一关怀”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我们认为,随着艾滋病疫情的发展,防治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将更高,为进一步做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制定《浙江省艾滋病防治条例》十分必要。

教科文卫委员会认为,省人民政府提请审议的条例草案,总结了多年来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经验,吸收了各方面意见,内容基本上是可行的,建议提请本次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同时,条例草案在有些方面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修改,主要是:

一、关于政府及部门职责

艾滋病防治不仅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同志说过,如果我们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出问题那将是一场国难。艾滋病防治工作首先是政府的责任,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各级人民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要起主导作用和主要作用。同时,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不能只靠卫生行政部门一家,需要其他相关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建议条例草案在这方面进一步细化,明确政府及相关部门各自的职责,并在法律责任一章中增加相应的规定,即各级人民政府如果未履行领导、组织、保障等工作职责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未履行宣传教育、预防控制职能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社会团体协助各级人民政府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十分必要,建议条例第五条第二款中增加计划生育协会,特别是对农村和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生育协会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二、关于宣传教育

预防为主、宣传教育为主是我国艾滋病防治的一项重要的方针政策,也是艾滋病预防控制的首要环节。由于艾滋病的特殊性,特别是人们对艾滋病认知的程度和社会环境,更加突出了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和重要地位。国务院《条例》将宣传教育作为第二章作了较全面的规定。条例草案将宣传教育放在总则中,只作了二条六款补充规定。调研中,各地各部门普遍反映不够突出,建议将宣传教育单列一章或与预防控制并为一章。大家认为,地方法规对宣传教育应进一步细化,要结合浙江实情,要有浙江特色。一是艾滋病防治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且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宣传教育应当体现针对性、专业性和科学性,要规定宣传、卫生等部门应为其他部门开展宣传教育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二是广大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口由于文化程度比较低,缺乏艾滋病预防知识,对他们进行宣传教育是整个预防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条例草案应增加对农村、进城务工和流动人口加强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具体规定。同时,对外来流动人口集中的企业等经济主体(包括公共场所),规定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的职责,并在法律责任一章中规定相应的罚则。三是学校是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艾滋病防治工作重在未来,重在年轻一代,条例草案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要明确其职责,学校不但要开设艾滋病防治课程,而且应规定相应的课时。四是条例草案要增加对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内容,明确组织人事等部门的职责。应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必须开设艾滋病防治咨询服务电话,并向社会公众公布。

三、关于投入和保障

艾滋病防治工作是一项紧迫而长期的艰巨任务,国家和我省近几年来都增加了艾滋病防治经费的投入。但是,随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增多、防治工作进一步的拓展及“四免一关怀”政策的实施,艾滋病防治经费的缺口逐年增大。条例草案第三十四条虽然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经费作了相应的规定,但调研中大家普遍反映,内容比较原则,实际操作困难。建议根据浙江省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和补充相关内容。如,各地各部门均肯定了条例草案第十四条的规定,但同时提出所需经费应由各级人民政府承担,这是花少量的钱办大事,政府应该做,而且能够做。条例草案第三十五条规定减免抗机会性感染治疗药品的费用,但没有明确相关的减免标准,特别是对外来流动人口的减免标准。此外,我省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与外省相比人数非常少,且大多是兼职人员。目前,全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工作专职人员107人,兼职人员128人,距国家要求的每个中心5至7人的标准有较大差距。建议条例草案增加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要确

保艾滋病防治机构的人员编制,加强艾滋病防治队伍建设等内容。同时,明确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加强对艾滋病防治经费的监督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四、关于自愿检测和强制检测

艾滋病自愿检测是艾滋病预防、治疗和关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务院《条例》在规定了艾滋病自愿检测制度的同时,也授权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根据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需要,可以规定应当进行艾滋病检测的情形。目前,卫生部已会同有关部门对一些应当检测的情形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如对监狱、劳教所的羁押、收教人员,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孕产妇等。因此,在地方立法时,要正确处理艾滋病自愿检测和强制检测的关系,既要充分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又要充分考虑到艾滋病防治的需要。在规定强制性检测的人员范围时,要严格按照国务院《条例》的规定,与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规定应当检测的范围相一致,不能随意扩大强制检测范围,建议对第二章预防与控制中的个别条款进行修改、完善。对一些艾滋病防治工作过程中需要增加的检测情形应及时向卫生部及相关部门反映。

五、关于艾滋病病人与感染者的权利和义务

关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检测与确诊后的告知,以及治疗和管理问题。条例草案既应该保护他们的个人权利和隐私,体现政府对他们的帮助,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和不歧视,也应该规定他们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这方面应加强调研、探索,找出一个较好的平衡点。关于艾滋病病人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信息告知和公布问题。条例草案应区分政府内部管理与对外公布,不同的层面应作不同的规定要求。建议条例草案第二十七条改为“……告知其本人或监护人,并给予医学指导。卫生主管部门认为必要时,可将其有关信息告知民政、教育、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第三十条改为“……不得对外公布其姓名、住址、工作单位和病史等信息”。

六、其他问题

篇2

会计 报告的首要作用是将信息反映给信息使用者,使得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可以充分了解企业信息,因而它可以使企业以及其利益相关者关系更加紧密。编制会计报告尤其有利于增加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会计报告的发展应该跟上经济的发展步伐,对于会计报告的改进也引起了会计界的广泛研究。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是产生财富的重要因素,由于高端人才稀少,所以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只有增加人力资源投资,争取人才,方能在日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同样,鉴于人力资源如此重要,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于人力资源的相关信息也希望全面掌握。这样便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以人力资源的相关信息为基础,辨别企业的竞争能力和企业以后的发展情况。但是,当今的会计报告内容反映人力资源的信息不多,使得目前会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不能得以实现。

在很多企业中,人力资源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却不能得到全面有效的披露,这对于许多企业来说会由于报告的不完整性对于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造成影响,甚至带来损失。由此可得,当今会计报告信息披露的内容以及方式已不能满足报告使用者对于人力资源信息的要求。所以,应该把人力资源信息增添到传统会计报告中予以反映。本文以此为背景,研究人力资源会计报告。

二、传统人力资源报告的局限分析

(一)人力资源会计的资产负债表研究

资产负债表是用来披露公司在指定日期的财务情况的静态报表,通过加入人力资源会计账户和会计科目,就可以建立比较完善的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体系。人力资源相关信息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包含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是人力资源成本相关信息,建议把人力资产独立设置一个科目披露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目下,另外可以通过设置“人力资源成本”等科目予以披露企业员工的历史成本。另外一个是人力资源权益的相关信息,建议通过设置“人力资本”科目进行披露企业包含的劳动力方面的投资。

因为人力资源会计科目包含传统会计科目,以此为基础,再在其中加入了与人力资源相关的会计科目,因此就报表格式而言,调整后的传统财务报表格式即为人力资源报表格式。

国家对劳动者权益越来越重视,其重要程度不可忽视本文对资产负债表进行改造时,与他人的有关研究相比,在正式提出了劳动者权益的同时,对其内容进行了细分,即分为了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公积,简化了有关科目,如人力资本,这样可以在总体上与前面的人力资产相对应,这样可以让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

(二)人力资源会计的利润表研究

利润表是用来披露企业在某段时间内生产和经营效果的动态报表。在传统会计利润表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便是人力资源会计的利润表。可以在传统会计利润表的基础上,增加“人力资源成本费用”科目,这可以体现企业在人力资源相关方面产生的费用以及人力资产的摊销,另一方面也应调整“管理费用”科目披露的内容。产品制造成本包含人力资产费用,属于在产品销售成本;由于特殊因素导致的人力资产损失,视为特殊项目,独立披露于损益表中。除此之外,可以通过设置“人力资源投资净增减额”科目反映人力资源的投资收益情况。

从企业的本质来看,企业就是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以及一系列有关的契约而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企业就是充分的利用其拥有的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进行相关的生产和服务,以取得收入,创造利润,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在现有的条件和环境下,很难逐一的区分企业所取得的收入中具体哪一笔是人力资源所创造的收入,哪一笔是非人力资源所创造的,从而据此来编制一个相对独立的人力资源利润表。即使在现有的条件下能够勉强的通过人为地主观判断去区分,所形成的报表的信息也是不科学、不可取的,很难如实可行的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状况。

(三)人力资源会计的现金流量表研究

由于传统的现金流量表并未过多的考虑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状况,因而对于由人力资源的变动所形成的现金流量笼统的归结在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中关于人力资源投资的部分予以包含,然而在我国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的背景下,这么做是不可取的,并且从此经济获得本质来看,再将人力资源的变动所形成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放到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中是不符合经济实质的。

因此,与其他的有关学者的相关研究有所区别的是,本文认为要将这部分的现金流量放到在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中,即在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中增设人力资源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以及人力资源投资所支付的现金这两部分,予以反映相关的人力资源信息,是比较符合经济实质的,并且能够满足相关的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四)传统人力资源会计报告存在的问题

由于企业日常的会计处理中并没有使用传统的人力资源会计报告,因此,我认为,传统的人力资源会计报告虽然有一定的价值,然而同时也存在某些不足。

在我看来,不应该直接将人力资源相关信息加入到传统的财务报表中,应该编制具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会计报告》,以此披露企业的人力资源相关信息。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使报表的使用者运用完整的传统财务报表,而且也能够单独列示人力资源相关信息,从而使人力资源相关信息得到重视,使人力资源信息尽早在会计报表中披露。

三、人力资源会计报告的改进研究

(一)人力资源会计报告改进的意义

就企业的员工而言,编制专门的人力资源会计报告有利于员工更好的认知自己,从而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员工可以明确自身职责与企业的长期目标,制定自身的工作计划和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和能力,形成员工和企业的利益双赢。

就企业而言,通过运用新型人力资源会计报告能够充分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相关信息情况,信息使用者结合企业本身状况,通过分析相关信息,做出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计划,以便在面对重要事项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另外,对

企业利益相关者而言,通过这种报告可以在不改变现行会计报告的基础上提供专门的人力资源报告,既满足了对于人力资源信息的需求又不影响目前会计报告的准确性,使利益相关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相关情况。 总之,新型人力资源会计报告由于不改变现行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加之全面披露了人力资源的相关信息,更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二)人力资源会计报告改进的内容

篇3

关键词:人力资源;规划;管理

人力资源的定义是“在社会或单位里,能推动社会或单位进步的所有体力和脑力劳动者”,根据这个定义,再结合我们目前发展的现状,人力资源分两种情况:一是真正在单位工作的所有员工,另一个是能为单位的发展做出优秀贡献的人。管理范围主要是:人与事的匹配;人的需求与工作报酬的匹配;人与人的合作与协调;工作与工作的协调。

一、人力资源规划在单位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力资源部门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所重视,其在单位中的角色也逐渐由传统的被动救火角色,提升为单位的战略伙伴地位。如果人力资源规划与单位发展战略规划相一致,便可达到以下效果:可提高生产力及质量;人力资源部门可实际上协助直线部门达成单位目标,透过人力资源规划的过程,增进彼此的了解,得知直线部门的需求适时地提供支持,以达成指标;最重要的部分是任何单位的营运规划均需要找到合适的人力来完成。由此可见,人力资源规划对于单位管理以及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二、影响人力资源规划的因素

1.战略因素分析。单位战略执行必将涉及到对单位内部资源的配置和外部资源的利用;其中将对单位人力资源提出更高要求——人力资源必须配合单位业务发展。可能涉及到人员引进、培训、业绩与能力提升等。

2.环境因素分析。单位外部所面临的行业、(产品与人才)市场、区域经济等;以及单位内部的产品、技术、工艺、设备等方面的因素,都会对单位人力资源规划产生影响。

3.外部人力资源状况分析。外部人力资源的数量、能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分布等直接影响的单位外部人员的可获得性以及获取的代价。

4.内部人力资源状况分析。一方面是静态的人力资源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性别结构、性格结构等分析;另一方面是动态的人力资源晋升、岗位轮动、辞职、退休等因素分析。

通过以上四种因素的分析,才能够为人力资源规划奠定科学、合理的基础。

具体人力资源规划编制有以下几个步骤:

(1)制定职务编写计划。根据单位发展规划,综合职务分析报告的内容来制定职务编写计划。编写计划需陈述单位的组织结构、职务设置等内容。制定职务编写计划是描述单位未来的组织职能规模和模式。

(2)根据单位发展规划,结合单位人力资源盘点报告制定人员盘点计划。人员配置计划陈述了单位每个职务的人员数量,人员的职务变动,职务人员空缺数量等。制定配置计划的目的是描述单位未来的人员数量和素质构成。

(3)预测人员需求。根据职务编制计划和人员配置计划,使用预测方法来预测人员需求预测。人员需求中应陈述需求的职务名称、人员数量、希望到岗时间等。最好形成一个标明有员工数量、招聘成本、技能要求、工作类别,及为完成组织目标所需的管理人员数量和层次的分列表。

(4)确定员工供给计划。人员供给计划是人员需求的对策性计划。主要陈述人员供给的方式、人员内外部流动政策、人员获取途径和获取实施计划等。通过分析劳动力过去的人数、组织结构和构成以及人员流动、年龄变化和录用等资料,就可以预测出未来某个特定时刻的供给情况。预测结果勾画出组织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以及未来在流动、淘汰、升职以及其他相关方面的发展变化情况。

(5)制订培训计划。为了提升单位现有员工的素质,适应单位发展的需要,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三、柔性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一是适应外部变化的需要。柔性管理强调跳跃和变化、速度和反应、灵敏与弹性,这种管理方式给员工充分的自由,从而极大地激发员工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能够根据周围的环境变化灵活反应,迅速行动、避开威胁、改变策略,同时还含有忍受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能力。

二是整合竞争优势的需要。柔性管理注重平等和尊重、创造和直觉、主动和文化、远见和价值控制,它依据信息共享、虚拟整合、竞争性合作、差异性互补等,实现知识由隐到显的转化,创造竞争优势。

三是调整组织关系的需要。随着人力资源已成为组织中的决定性的战略性资源,组织与员工之间、组织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原来的强制与命令将越来越难以奏效,管理者的权威越来越难以凭借权力来维系,双方的关系由原来的雇佣关系转变成了现在的合作关系,传统的层级制组织关系以难以满足这一需要。

四是提高管理效率的需要。柔性管理方式由原来的多层管理转变成了扁平管理方式,由于对每个员工的要求有不同,这样可以给每个员工或每个团队获得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独立履行职责的权利,避免管理层多而出现层层汇报,耽误时机。从而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

篇4

“员工就是我们的全部。”

“我们的优势在于员工。”

我们已经听了太多美国的CEO在不同场合重复类似的说法了。由于有太多这样的论调,以至于这些说法已经变得毫无意义了。

有多少公司真正的相信这些话并在公司经营中遵循这些方法呢?又有多少公司能够给予人力资源部门像财务和市场营销等部门同样的地位和重视程度?好消息是:越来越多的公司已经开始这样做了。坏消息是:它们做得还很不够。

人力资源部门承担着管理人力的职能,该部门在一家公司中扮演着同财务、市场营销和IT部门同样重要的角色。

那么创建和管理成功的人力资源职能的秘诀是什么?公司管理层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有很多,人力资源部门必须向公司证明对人力资源的人力和财力投资是值得的。人力资源主管们必须融入到管理层,成为管理层一名真正的商业和战略合作伙伴。

但如何做到呢?以下是建立和发挥有效人力资源职能的方法。

招聘新人

保持公司员工配置的稳定性一直是未来也将是有效的人力资源部门的一项基本职能。

很少有公司对招聘项目中最基本和最必要的一个环节进行投资:制作员工总数预测报告。该报告包括对公司在未来5―10年的用工需求所做的深入分析。

只有在完成员工总数预测分析后,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才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招聘,并协助进行公司资源的分配和预算的使用。所有的招聘部门经理都应该将保持公司的低职位空缺率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达到这一目标的最好方法就是将招聘部门经理们的工作表现同他们的薪水挂钩。

员工教育

投资于员工。一旦进入一家公司,员工必须立刻沉浸到一个不断学习的公司文化中。

以新式招聘项目为开端,员工需要感受到公司对员工教育和持续学习的重视。类似学费返还政策,获得资格认证同加薪紧密相连的做法都是公司推进员工教育和不断学习的公司文化的有效途径。一些创造性和革新性的员工教育方法可能使公司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沟通

打造及时和经常的公司内部沟通机制。在建立一只忠诚的员工团队方面,沟通的作用无可替代。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在员工沟通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公司经常把隐藏公司机密作为不与员工沟通的理由。然而,事实上公司有许多不涉及保密的内容可以同员工分享。为了取信于员工,同员工之间的沟通需要有开放、诚实、实事求是和谦逊的态度,并且尽可能透漏各种好坏的消息。

进行有效的沟通没有秘诀。说易行难,如果一家公司能够像信任公司股东那样信任自己的员工,那么它将会更容易实现有效沟通。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是在公司内部建立起实现良好沟通的意愿和基础,然后在双向沟通中发挥协调的作用。

认可员工

让人力资源部门发挥强大职能的第四步就是建立一项系统和合理的员工表彰计划。许多公司相信他们已经设立了奖励计划,因为他们每年有一次服务奖励午宴和年度公司野外聚餐。

这些方法如果作为整个计划的一部分将会起到一定效果,但是假如只做这些却不会起什么作用。公司的员工知道他们每时每刻都受到公司的重视。

总之,虽然是老生常谈,但人确实是公司组织最重要的资产。作为人力职能的管理者,人力资源部门理应成为公司的商业和战略合伙人,并且一定要在人员招聘、员工教育、沟通和员工鼓励方面发挥职能。在这四个方面表现都出色的人力资源部门将会获得成功,同时对于促进企业的成功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篇5

【关键词】劳动定员 测算 应用

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要求供电公司必须全面提高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水平,为建设智能电网和现代公司提供坚强的组织和人力保障。要深化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科学评价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效率、效益和效果,必须突出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评价从实施方案、工作过程和实施效果三个方面进行,从方案、流程、制度、绩效、亮点及综合角度,全面评价人力资源管理对转变公司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和有效配置资源等方面的成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评价的先进性和指导性,细化评价指标,突出评价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1.定员管理工作目标及范围

1.1管理目标

执行网省公司分解的定员,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实现按定员定额组织生产。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劳动定员工作评价办法(试行)》要求,定期组织开展劳动定员测算与核定工作,为供电企业配置人力资源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统筹优化用工配置,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劳动定员管理工作机制,结合公司实际,细化管理要求,加强劳动定员工作的组织实施,推进劳动定员管理规范化。

1.2管理范围

供电企业劳动定员人员。

2.县供电企业定员管理的主要做法

2.1完成工作的组织机构

为加强定员测算工作的管理及应用,保证测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明确职责分工,落实管理职责,公司专门成立了定员管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和党委书记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成员为各相关科室的部门负责人,工作小组由人力资源部主任任组长,成员由人力资源部、发展建设部、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安全运检部(检修(建设)工区)、客户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的专工组成。

2.2岗位设置、岗位职责及岗位人员能力说明

人力资源部设劳动人事管理岗位。相关部室在定员及评价工作中由相应专业领域的专工负责,发展建设部设计划统计管理岗位,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设绩效与综合事务岗位,客户服务中心设供电所管理、绩效与综合事务岗位,安全运检部设输电运检管理、变电运检管理、配电运检与带电作业岗位。

2.3流程过程控制方法说明及节点工作的做法描述

(1)劳动定员测算工作

劳动定员测算工作由定员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具体设备台帐的统计工作由人力资源部负责牵头,根据台帐内容和设备管理权限将任务划分到各部门负责人,由部门负责人落实到具体专工,各专工按填报要求统计并经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后上报,最后由人力资源部对各上报数据进行汇总整理。设备统计中产权归属及统计期间根据上级部门的通知要求确定。

(2)劳动定员贯标评价工作

劳动定员贯标评价工作由人力资源部劳动管理专工根据公司设备及人员状况进行数据分析,并形成分析报告,定员贯标评价报告以人事部主任审核后,组织工作小组成员对报告内容进行论证,认证通过后报领导小组审批。工作小组成员负责分析报告所列整改项目的组织落实,人力资源部负责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3.特色亮点

3.1发展建设部依据农电统计系统相关数据对安全运检部、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客户服务中心等专业部室上报数据进行审核,各专业部门将台站数据分别报市公司对口部门进行审核。这两个节点的设置是将所有数据分为生产和营销两大部分,由发展建设部和市公司共同负责对数据进行第二把关,结合农电统计住处系统的相关数据,对提高数据质量有非常大的帮助,弥补了人事部劳动管理专工在装备管理中的不足。

3.2由于工作小组成员是公司管理部室的负责人,有能力对劳动定员评价报告中提出的整改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组织工作小组成员对定员贯标评价报告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审核,并提出修订的合理化建议,这一过程是对劳动定员贯标评价报告工作内容的再认识、再协调的过程,需要协调的工作在论证会就可以得到解决,为下一步的组织落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3领导小组成员对劳动定员贯标评价报告的内容已经非常了解,所以人事部只负责将审批后的评价报告下发到领导小组成员范围内,领导小组成员根据报告精神组织落实。这样做一方面满足了劳动定员贯标评价报告的保密性,一方面为各部室负责人合理安排工作、采取相应措施达到目的、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防止事态扩大都有很大好处。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劳动定员工作评价办法(试行)》要求,在应用效果评价时应着手从控制用工总量、调整用工结构、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三个方面开展。首先,控制用工总量方面。可针对测算的不同结果对人员总量进行相应的控制,可采取限制人数的增长、限制使用劳务派遣和业务外包等市场化用工、劳动优化组合,将超出的人员充实到生产一线等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其次,调整用工结构方面。对于县供电企业生产一线存在结构性缺员的现象,可采取企业内部合理的统筹调配机制和主营业务专业毕业生的数量增加的方式解决。同时加强对员工的业务技能培训,特别是超员部门需要转岗的人员,认真分析员工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与岗位要求的差距,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措施和计划,不断提高员工能力素质水平,努力实现人岗匹配。同时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鼓励员工“一专多能”,以适应生产组织方式变革和业务拓展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促进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均衡配置。

4.应用效果

篇6

关键词:中国特色;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体系

Abstract:Intheeraofknowledgeeconomy,enterprise’shumanresources,becomethecreationenterprisevaluethemainactuationfactor,histechnicalprogressfactorisbiggerthantraditionalbyfarthematerialcapitaltechnicalprogressfactor.Therefore,thehumantakesoneresourcestoreceivemoreandmoretakesseriously,thehumanresourcesaccountant’susabilityandtheimportancealsodaybydayhighlight,theestablishmentandimplementationhumanresourcesaccountantisimperative.Butourcountrywasstillatpresenttothedomesticintroductionoverseasresearchresultsandtheintroductionhumanresourcesaccountant’sstage,theeffectiveperfecthumanresourcesaccountingtheorymethodsystemhasnotestablished,inthefinancialreportdoesnotrequesttosupplythehumanresourcestherelatedinformation,inthepracticehasnotobtainedtheapplication.Andhasthedifferenceandtheconflictinvarioustraditionalaccountantandhumanresourcesaccountant,processestohumanresources’accountantalsohasmanyimproper,thishaddecidedhumanresourcesaccountantcannotcontinuetocontinuetousethetraditionalaccountant’sresearchtechniqueandthemethod,mustrevise,therestructuringtraditionaccountingtheory,constructsasetnewtosuittheChinesecharacteristicthehumanresourcesaccountingtheoryandthecalculationsystem.

keyword:Chinesecharacteristic;Humanresources;Accountingtheory;System

一、人力资源会计与传统会计的理论冲突

1、会计假设方面的理论冲突

会计假设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人力资源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在接受传统会计假设的同时,又兼具了一些特殊的前提假设。①人是人力资源的载体;②人力资源是有价值的组织资源;③人力资源效用的发挥在不同的管理方式下产生不同的经济价值,也即其价值受组织管理方式的影响;④人力资源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⑤信息重要性假设。因此,传统会计假设应当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革,以便推进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创新。

2、会计目的与对象方面的理论冲突

不同的会计假设使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目的与传统会计产生了差异。人力资源会计具体目的,一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管理人力资源的信息,例如人员的编制数量、雇佣渠道以及企业人力资源应具备的“质”与“量”等,这是传统会计无法解决的。二是为投资者,债权人提供正确的决策信息。三是调动企业职工积极性。建立人力资源会计,发展和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合理开发与利用人力资源,在企业内形成一种爱才、重才、惜才的良好氛围,可激发职工的活力和热情,调动工作积极性。四是向社会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会计信息。企业在实现经营目标——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又占有使用人力资源,不可避免地肩负着履行社会责任的职责。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目的在于用人力资源的创造能力来反映组织现有人力资源的质量状况,提供详实的人力资源数据,为企业管理当局和外部利害关系者提供完整的决策信息。由此可见,人力资源会计目的突破了传统会计目的的限定,构成了其独特的目的。

而传统会计提供的只是财务资源和物质资源的状况和变动情况,核算目标是为企业管理当局和外部利害关系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人力资源会计核算对象是人力资源会计中人力资源的价值运动,包括作为价值运动起点的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和作为价值运动终点的与投入相对应的人力资源的产出两方面。传统会计则以企业的物流,资金和信息为会计研究对象,将人力资源投资计入当期费用,这不仅违背了权责发生制原则,而且将人力资源支出费用化,必然使各期盈亏报告不实,导致决策失误。因而,人力资源会计弥补了传统会计关于会计对象不完整的缺陷。

3、会计核算原则的理论冲突

人力资源既具有商品的共性,又具有商品的特殊性。将人力资源列为会计核算的对象,在核算过程中除了遵循会计的一般原则外,又赋予了一般核算原则新的内涵,同时还兼有特殊性的核算原则。

(1)权责发生制原则。人力资源会计需正确反映人力资源投资支出及其受益情况并为决策者提供有用信息。对于支出情况应按其受益期合理摊销,属当期或以后各期应予以确认或采取其他方式在受益期确认,以此避免信息失真。

(2)谨慎性原则。为了有效规避风险,对人力资源评估处理时,不能少计可能发生的费用与损失,置换正在使用的职工所估算的支出,在适当范围内可多计,但不得多计可能实现的收入,使企业能够有一定的备抵准备,减少职工因突然离职而带来的损失。

(3)效益成本原则。在使用人力资源过程中,不仅能实现自身价值,而且能实现价值增殖。基于效益成本考虑,在核算时对决策意义不大且核算成本较高的项目可不予以揭示。

(4)原始价值核算原则。人力资源原始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取得的招聘费、教育费等一次性费用支出;二是使用过程中支付的维护支出。

(5)有形资产核算原则。作为人力资源的载体的人是有形的,人的劳动也是有形的,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是通过对人实施提高生活质量、医疗保健、健身娱乐等维护方式来实现的。因此,应遵循有形资产核算原则。

(6)成本区分核算原则。人力资源成本构成,一是平均成本与个别成本,将人力资源的一次性投资作为平均成本,分期投资作为

个别成本;二是人力资源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政策保障性成本和人为损失性成本。

4、会计报告方面的理论冲突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将有80%-90%来源于知识及经济创新的贡献,因此,作为对知识载体的人力资源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人力资源会计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主流。人力资源会计报告所要解决的是企业如何将有关人力资源的信息传递给信息使用者,供他们作出相关决策。但传统会计报告既不反映人力资源信息,又不反映人力资产的价值,也不反映人力资本,忽视了劳动者对企业的经济贡献,低估了企业资产价值,歪曲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显然是不完整,不充分的。

二、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体系完善的对策建议

1、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体系

现阶段,我国尚未就人力资源核算制定相应的会计准则或会计法规,实务中也没得到广泛应用,其关键问题就在于人力资源会计赖以构建的基本理论缺乏足够的支持。因此,迫切需要有关部门结合人力资源自身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会计准则,利用“企业理论”的最新成果来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寻求理论支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加强理论研究,对当前理论上存在争议的方面加以修正、补充,并借鉴、吸收西方先进的会计理论来发展、完善我国的会计理论,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体系。

2、建立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模式

将人力资源的计量属性与计量单位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模式。人力资源的计量单位,主要是用货币或其他非货币量度单位计算与反映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会计计量属性,可以分为人力资源成本计量和人力资源价值计量,前者是企业根据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支出即为了取得、开发和保全人力资源使用价值所付出代价作为人力资源成本的依据,后者是以产出价值对人力资源的经济价值所进行的会计核算工作。

由于人力资源会计确认、计量中带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一方面可将上述两种计量模式结合使用,相互弥补不足,力求完善;另一方面,也可参照西方在此问题上的解决方法,如职工持股计划或干股的方法。从现行的所有者权益中让出一定的比例,供劳动者分享,员工可参与分利。

3、将人力资源会计纳入财务会计系统,规范财务报告

人力资源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资产,因此,人力资源价值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都是财务会计的重要内容。将人力资源纳入传统的财务会计系统,将财务对象由财务资源扩大到能够导致企业价值增值的财务资源和人力资源,将人力资源资产及其有关的权益和负债在现行资产负债表上予以充分揭示和披露。在利润表中将“未分配利润”分为“未分配职工利润”和“未分配投资者利润”两个明细科目,利润表将增设“人力资源成本费用”项目,反映未资本化的人力资源的其他费用及人力资产的摊销。在利润分配表的“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项目下增设“应付人力资本所有者收益”项目,由此反映人力资本投资者对企业利润的分享情况。在现金流量表中,对为取得、开发、培训人力资源而发生的现金流出和企业人力资源带来的现金流入,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下单独列项反映。

如财务报告上揭示人力资源的信息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时,还可附加报告:人力资产投资报告、人力资源结构及变动情况报告、人力资源效能报告等。

4、修正权益理论,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本参与剩余收益分配的模式

传统会计理论将决定知识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排除在会计核算之外,但在完全意义上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才是最稀缺的生产要素,因为正是由于富有一定创造力的人力资本的参与,非人力资本的增值才呈现几何增长,成为现实。所以,最先进的知识载体——人力资本所有者也应和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一样成为企业剩余权益的索取者。因此,我们不能停留在忽略人力资本,突出财务资本的基础上,对“人力资本应纳入权益理论”给予应有的重视和关注,从法律上保障人力资源权益并加以确认,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本参与剩余收益分配的模式。在人力资本获取一定固定收入的基础上,将净利润扣除财务资本必要报酬后的余额在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

同时,修正权益理论,将人力资源这一因素包含在权益理论当中。为此,权益理论应该拓展为“财务资产+人力资产=财务负债+人力负债+财务资本所有者权益+人力资本所有者权益。”

篇7

(一)360度绩效考核。360度反馈评价是一种从不同层面的人员中收集评价信息,从多个视角对员工进行综合反馈评价的方法,包括被评价者本人以及与他有密切关系的人,上级、同事、下级、客户等进行全方位的匿名评价,然后由专业人士根据各方的评价结果,对比被评价者的自我评价向被评价者提供反馈,以达到帮助被评价者改变行为、提高能力水平和绩效的目的。

(二)平衡计分卡考核。平衡计分卡是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和成长四个角度将组织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一种新型绩效管理系统,从而保证战略得到有效的执行。举例而言,用平衡计分卡可以对银行营业网点的绩效考核指标设置如下:财务面指标为中间业务收入,净利息收益率(NIM)、个人存款付息率;客户面指标为个人加权贵宾客户占比及增长、个人产品交叉销售率、对公产品交叉销售率、贷款净增数、存款增长数、贷记卡加权活动客户数提升;内部营运面为电子渠道分流率、三化三铁率、不良贷款控制额;学习和成长面指标为第三方测评通过率、柜员定级考试通过率、存在问题整改率等。

(三)贡献明细账系统考核。这一方法可以将管理贡献与经营责任紧密联系起来。以事实为依据,通过关键事件法对评估对象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进行记录;以结果为导向,通过对关键绩效指标进行考核,以结果“说话”;以记录为手段,保证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以个人为主体,对实现的成果目标进行检查和评价;以评估为基础,通过连续的经营数据,来评估评估对象的管理贡献的人力资源评估计量方法。用于核算员工的成就贡献、价值估算等。

二、推进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几点建议

(一)全面认识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丰富内涵。一是区别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含义。人力资源是一种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资源,而人力资本是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所形成的凝固在人身上的价值。人力资本体现为通过投资使人们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体现为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二是更新传统会计要素的概念。人力资源的投资、成本以及价值等核算要素区别传统会计的要素概念,体现了人力资源核算的特点。对于会计核算的四个前提也体现了企业各自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人力资源在用货币计量的同时,还要用非货币对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业绩进行评价。三是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到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中。加强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可以促使企业的管理从物本主义转向人本主义。

(二)准确把握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一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具体核算服务期总工资支出、各类证书(如英语等级证书、注册证书、职业技能证书)对应的培训成本、学历教育成本、继续教育成本等,再用测算的能力系数和成就系数进行换算。人力资源成本可作为引进高、专、突出人材薪酬的确定依据。二是人力资源投资会计核算。人力资源投资是为了使作为人力资源载体的现实和潜在的劳动者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从而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所进行的投资。因人力资源投资具有投资者和受益者不完全一致、收益的长期性、滞后性、差异性和高效性等特点,加强人力资源投资会计核算可以提供人力资源投资信息,强化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实例中可运用到“跳槽”员工的价值补偿的测算上。三是人力资源的价值会计核算。通过货币性和非货币性的人力资源计算方法,能够较准确评估员工的价值,吸引和留住有价值的员工,将员工安排到能使他的价值得到最充分体现的位置上去,从而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将人力资源价值核算的理念运用于履职考核中,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员工的价值,为优化管理队伍提供定量依据。四是人力资源权益会计核算。主要核算劳动者作为人力资源所有者而享有的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相应权益,在考虑以调动员工积极性为基础的股票期权等奖励性工具的同时,还要考虑人力资源参与企业分配的滞后性,应保留一定的人力资源未分配利润以便来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期酬制度在银行工资收入分配中的应用。五是人力资源的管理会计核算。主要是通过运用各类科学的方法,综合考虑相关因素,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发展规划和工作任务出发,对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数量、质量和时间等进行预计和推测。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的运用可以对全行人力资源的布局和培训有一个前瞻性的安排,避免出现人力资源在时间和质量上的结构性断层。

(三)正确进行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实务操作。一是完善绩效激励制度设计。根据实际情况,将人力资源核算的先进理念和先进方法融入到银行绩效考评体系中,提高绩效考核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同时一定要体现绩效对等原则,即能力与报酬相挂钩,激发员工提高能力。如实施年薪制中,基本年薪主要依据经营者的能力,增值年薪主要考虑经营者的业绩表现,而长期年薪主要考虑经营者的贡献。二是加强对人力资本的价值计量和核算报告,体现员工价值。定期将员工的成本性支出、投资性支出以数据形式进行报告,可以增加员工的价值归属。尝试运用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理念,建立会计核算体系,采用平衡计分卡、贡献收益表、关键绩效指标法等进行人力价值的计量。通过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建立对人员流出的价值补偿机制。三是应用人力资源会计和人力管理会计的理念,规划员工培训,提高员工能力,促进人力资源价值提升。通过人力资源核算方法的运用,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分析、摸底,有计划地安排用工计划,超前规划培训,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力度。同时根椐人力资源的价值报告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核算成果,将合适的人用到合适的岗位,体现人尽其能。利用人力资源的核算成果,实施员工分类管理,重点关注对全行贡献较大的员工群体,加大此类群体的投资力度。

篇8

一人力资源会计的主体

人力资源会计是通过会计方法和跨学科领域的方法,测定和报告有关人力资源的信息,以供企业管理当局和其他利害关系者使用的一门学科。是对人力资源数据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因此,凡是需要进行人力资源核算工作的组织都是人力资源会计的主体。人力资源会计的主体可以是国家(社会)、企事业单位、家庭。

社会人力资源会计是将人力资源作为社会的经济资源,从社会的角度出发,以社会为主体对人力资源数据进行会计处理,核算社会人力资源的总投入和总产出,进行人力资源的宏观管理。

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会计则是以企业或者说事业单位为主体,对其拥有或控制的人力资源数据进行会计处理,从企业的角度核算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总投入、总产出和明确人力资源权益,进行人力资源的微观管理。

家庭人力资源会计是以家庭为主体,对家庭的人力资源投资活动、投资效益等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和分析评价。

由此可知,人力资源会计主体的范畴和传统会计主体的范畴是不一致的。但拥有或控制人力资源的组织也不一定会成为人力资源会计主体,不一定要进行人力资源的核算。如果在一个组织中确立了人力资源权益,这个组织必然成为一个人力资源会计的主体;虽然在一个组织中并没有确立人力资源权益,但当组织是一个人力资本密集型的组织时(这时人力资本对组织的业绩具有重大影响),或组织成员所拥有的人力资本差异较大时,组织都应进行人力资源的核算,这时组织也成了人力资源会计的主体。一个组织是否应进行人力资源的核算,是否是人力资源会计的主体,应该根据组织的人力资源情况来确定,不应得出凡是拥有或控制人力资源的组织都是人力资源会计主体的结论。

二人力资源会计的假设

会计假设是组织会计工作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人力资源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就隐含着与传统会计的四大假设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对象有其特殊性,因此人力资源会计不能简单的完全继承传统会计的四大假设,而应结合人力资源会计的特点对传统会计的四大假设加以重新认识或适当扩充后将其作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假设:①会计主体假设认为需要进行人力资源核算的组织是人力资源会计的主体。②持续经营假设要求组织应不断的取得所需的人力资源并不断的提高组织的人力资源的素质。要求企业和员工都认识到在契约期内,员工为会计主体服务,而企业则通过人力资源能力的发挥收回其在人力资源上的投资。③会计分期假设使组织能够将所发生的人力资源成本划分为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为资本性支出的摊销期限的确定提供了依据,并使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建立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之上。④货币计量假设应扩充为货币性计量和非货币性计量假设。这一假设认为,在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中,货币性计量所提供的定性的会计信息和非货币性计量所提供的定性的会计信息,对于组织内外的信息使用者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人力资源会计的目的

人力资源会计的一般目的,是提供人力资源变化的信息以满足人力资源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对于社会人力资源会计来说,它的具体目的是通过提供社会人力资源需求的信息,使国家有关部门做出正确的人力资源投资决策,以实现整个社会对人力资源的总需求和人力资源的总供给之间的平衡;通过提供社会人力资源投资成本、该投资所形成的人力资源价值和人力资源投资效益等方面的信息,帮助国家有关部门掌握人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情况,以利于改进人力资源投资决策,提高人力资源投资的效益。

对于企业人力资源会计来说,它的具体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满足企业管理部门对人力资源信息的需求,帮助管理部门做出正确决策。人力资源是企业的一种最有价值的资源。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多的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拥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员工,对企业来说是比物质资本更宝贵的财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使企业必须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工作,企业的人力资本存量快速上升。因此,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管理者必须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效益分析,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人力资源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便是分析的源泉。

其次,满足企业外部各方对人力资源信息的需求。国家有关部门为了进行人力资源宏观管理,需要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人力资源、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未来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对人力资源的投资等各方面的信息。而对于企业外部利害关系各方,如投资者、债权人等,也需要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以便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因为他们投入的资金的运行效果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素质密切相关。

再次,调动企业劳动者的积极性。人力资源会计通过确立人力资源权益和进行人力资源权益分配的核算,使企业劳动者因将自身所拥有的人力资源的使用权、处分权投入企业而成为企业的投资者,并因拥有人力资源的所有权而成为企业的所有者。因此和物质资本投资者一样拥有剩余索取权,参与企业盈余价值的分配,这有助于人力资源的能动作用的充分发挥。

四人力资源会计科目设计

为了正确核算人力资产的价值及其增值,全面反映人力资源信息,应设置以下几个账户:

首先,“人力资产”账户。该账户核算人力资源的取得、培养、开发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发生的资本性支出及人力资产的评估增值。发生支出和评估增值时记借方,人员调出、退休、死亡及评估减值时记贷方,余额在借方,表示期末人力资产结余数。本账户属于长期资产类账户,可按部门及职工个人设置明细科目,以便按部门及个人分别反映人力资产的分布情况。

其次,“人力资本”账户。本账户属权益性账户,其性质类似于“实收资本”,期初价值包括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和积累的技能以及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身体素质等。职工被录用时或因能力提高并经重估时,据评估的价值记贷方,职工因调出、退休、死亡而脱离企业时和年老健康恶化致使其能力下降时记借方,余额在贷方,代表剩余劳动能力形成的资本额。

第三,“人力资产累计折旧”账户。本账户是“人力资产”的备抵调整账户。计提折旧时记贷方,人员调出、转让、退休或死亡时记借方,余额在贷方,表示现有人力资产的累积折旧额。折旧时可采用个别和集体两种不同方法,对高新技术管理人员可采用个别计提折旧法,对工人和一般职员则采用集体计提折旧法。折旧期可以根据职工未来服务年限并考虑职工退休制度、职工离职率、职工健康状况及技术陈旧速度等因素确定。

“人力资产累计折旧”账户不同于“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账户,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人力资产成本摊销与人力资产贬值。人力资产成本是企业为取得、培训和利用人力资产而发生的支出,它应在人力资产整个经济寿命期内平均摊销:人力资产贬值一般是指劳动者从壮年到老年期间,由身体健康状况的恶化,致使劳动能力下降,资产贬值。因此,“人力资产累计折旧”账户下应设置“人力资产成本摊销”和“人力资产贬值”两个明细科目。

第四,“人力资产成本费用”账户。本账户核算人力资产的收益性支出如工资、福利费等,以及应与本期收益相配比而摊销的资本性支出(人力资产成本)。它属于损益类账户,费用发生和摊销时记借方,期末结转损益时记贷方,结转后无余额。

第五,“人力资产损益”账户。本账户核算企业人员调出、转让时收取的补偿费用(如学习、培养、实践费用的违约金等)与账面净额之间差额,企业人员因退休、死亡等原因退出企业时注销的账面净值,意外伤亡事故收到的保险赔款、其他赔款与医疗费、丧葬费、一次性抚恤金之间的差额,退休人员的一次性退休金、一次性补助金等。补偿收入大于账面净值时和收到保险赔款、其他赔款时记贷方,补偿收入小于账面净值时和注销账面净值、支付有关费用时记借方,期末结转损益后无余额。

第六,“劳动者权益分成”账户。此账户属于权益性账户。按留存的人力资本分配企业实现的价值增值给劳动者时记贷方,企业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低于国家或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时,差额部分也记贷方,劳动者从企业提取劳动者权益分成收益时和劳动者退出企业放弃劳动者收益分成时记借方,余额在贷方,表示留存在企业的劳动者权益分成额。

五人力资源会计报告设计

首先,确定人力资源财务报表的对象。人力资源会计报告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企业如何把有关人力资源的信息传递给信息使用者。传统的财务报告既不反映人力资产的价值,也不反映人力资本,从而低估了企业资产总额;把为取得、开发人力资源发生的费用全部计入当期损益,极大的背离了收入与费用配比的会计原则,严重歪曲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所以必须对传统的财务报告进行适当调整,把人力资源这项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及其有关的权益和费用,在财务报告中予以充分揭示和披露。

其次,人力资产在财务报表中的列示及其附属报告。人力资产的列示,应使管理者注意到人力资源的价值问题,为提高人力资源而设计并执行最佳的管理决策;人力资产由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而形成,且持续期限往往大于一年且一般会短于某些固定资产的经济寿命,考虑到其流动性,应列示于长期投资和固定资产之间。

但人力资源有别于物质资源,其内容比较复杂,仅靠财务报表来揭示人力资源会计信息是远远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的,所以还有必要附加以下报告:

①人力资产投资报告。该报告主要用来提供企业人力资产管理所应耗费或已耗费的成本信息。通过把人力资产实际投资额和计划投资额相比较,分析投资目标是否达到,投资效能是否理想等。

②人力资源结构及变动情况报告。该报告主要反映人力资源的结构;并通过人力资产期初期末余额及人员数量的比较,反映人力资源变动情况,从而给企业决策者提供有用信息,以决定人力资源投资方向,使人力资源结构趋于合理化。

篇9

各位领导、同事们好:

现将本人XX年的工作汇报如下:

本人在XX年8月中旬以前担任综合管理部经理,之后任总经办主任,在这一年中还兼任董事会秘书、党支部副书记、青工团书记,头顶的帽子很多,事情也比较杂工作的内容主要是协调各方面的资源为大家提供服务,都是些日常工作,大多不值得一提,所以我的工作理念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踏踏实实做好份内的事。

XX年即将过去,财务部在公司领导的指导下,在各部门的支持下,围绕年初制定的经济责任目标,认真组织会计核算,不断提高财务服务质量,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即将过去的21—XX年度,于中xxxx是极具意义的一年,公司上下团结一致,正昂扬迈向第2个辉煌的十年!

经过一年的拼搏与奋斗,本部门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在此,我首先代表本部门全体人员向唐总和其它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一年来对我及外联宣传部的关怀与支持。

现在,我向大会作21—XX年度述职报告,请予审议。

经营管理部自8月份成立以来已有4个多月时间,我主要负责事业部完成指标考核、项目预算的编制与考核、项目回款管理、项目计划汇总监督、合同评审与客户沟通等工作。XX年即将过去,XX年即将到来,现将XX年的主要工作情况分别向大家做简要汇报。

述职报告开头范例二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XX年转眼即逝,下面将我在一年来的工作向大家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现在我做XX年的述职报告。精要概括,1到9月份,部门管理工作做得多一些,9~12月份主要做产品研发工作。12月初开始,工作重点在项目执行。

当静下心来仔细考虑自己的XX年,试图梳理出一条工作的主线,却怎么也梳理不出来。回看今年的工作日志,提取出一些关键词,这些关键词能更精要地概括出今年的主要工作内容:

XX年度即将过去,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成绩与不足,制定来年的工作计划,为新的年度工作做好准备。

述职报告开头范例三

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我在XX年全年的工作职责是全面负责xxxx和xxxx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XX年11月份xxxx的业务和人员转移到xxxx,但人力资源全部工作的合并需要到XX年1月份才能全部完成一年来人力资源部在公司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的大力协同、支持、帮助和配合下,以为公司经营工作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支持为目标,开展人力资源资源的各项工作,我在此代表人力资源部向公司全体员工就人力资源部XX年的工作从全年工作的主要成绩、全年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及XX年的提升与改进三个方面进行一下简单汇报:

即将过去的21—XX年度,于xx公司是极具意义的一年,公司上下团结一致,正昂扬迈向第2个辉煌的十年!

篇10

本文即是基于当前互联网+大背景下,探讨国企中财务与人力资源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并进一步对如何合理应用财务与人力资源的关系,来适应互联网+市场趋势的发展的举措进行了分析。

一、研究现状

通过知网文献资源检索,国内外学者无论是从定性讨论还是定量分析,对企业财务与人力资源的关系进行了较为详实的研究,并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李丽华和高杰(2011)通过定量分析得出,企业人员的平均教育程度能够对企业的绩效发挥显著的促进影响。Mak A khtar基于对一系列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员工薪酬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具有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

但与此同时发现,国内外学者对国有企业财务与人力资源关系的研究文献较少,而且大多数学者对此研究偏重于定量研究方法,定性分析方法较少。现代企业中如何准确衡量人力资源情况的指标不统一,学者的研究结论多是基于特定研究目标和特定定量指标而言,不乏局限性。

二、国企中财务与人力资源的关系探究

(一)规范的财务管理与人力资源是支撑与验证的关系。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能一方面在于将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记录下来,展现企业各项资金来龙去脉,确保企业各项资金活动有序。另一方面则在于为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投资人、债权人或有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当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投资人、债权人或有权知悉企业人力资源情况的相关者在进行企业决策、投资活动时,需要企业提供企业人力资源的信息,如企业需要多大资金规模可以用于人员招聘、员工培训,或某一年,企业用于人员奖励、福利发放的资金情况如何,就需要企业对外提供有关人力资源方面的财务信息,以便信息需求者作出管理和投资决策。

(二)财务与人力资源是提升与带动的关系。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如何在最小成本下发挥人力资源最大的潜能是企业一贯的追求。要实现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最小化,仅仅减员压耗并不是长久之计,更重要的在于做好财务工作,从财务上规划人力资源成本管理,设定人力资源成本预警临界值,为企业在人力资源成本上的投入合理化提供数据参考,提升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和经营效益。与此同时,人力资源作为企业财务工作的直接主体,财务工作规范与否、合理与否直接取决于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高低。良好的人力资源素质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合规性。

(三)财务与人力资源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随着企业现代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人员注重财务报告信息的全面性、规范性和决策性参考价值。其中人力资源规模、素质等信息已成为财务报告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管理需要以财务报告的形式将人力资源成本与效益的具体情况展现出来,以便于企业未来调整人力资源利用战略,制定员工奖励与管理制度等。由此,企业财务指导人力资源发展,通过在财务报告中对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指导企业人力资源数量、布局的调整,从而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应对互联网+市场趋势影响的关系应用对策

(一)完善财务职能并强化人员管理。为了更加有力的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企业财务职能并强化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势在必行。建议国有企业对企业财务或会计人员选拔应主要集中于那些经过专业培训的、并具有相应财务或会计工作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的人员。同时,建议国有企业对现有的财务管理人员要进行定期、系统的培训,适时收集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需求,将培训需求统计、整理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培训计划,进而不断的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二)拓宽财务信息的交流渠道并加强沟通。为满足企业管理以及投资人员对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知晓的需求,国有企业要不断创新拓宽财务信息的交流渠道,使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不仅仅局限于以财务报告的形式,如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借助社交网络,如腾讯QQ、飞信,甚至是微信,在企业与各个分司之间建立财务信息的交流讨论组或群组,使总部的财务信息能够及时的传达到各个分司,且使分司的人力资源信息也能够有效的反馈给总部,突破传统国有企业的分司分散的局限性,有效推动财务对人力资源的监督、指导与支撑作用。

(三)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未来财务与人力资源融合趋势。人力资源数据作为财务管理分析与统计数据信息的一部分,财务管理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准确性对人力资源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未来企业人力资源预测的准确性具有关键性影响。由此,未来在财务信息中需要披露人力资源信息,衡量人力资源效益的指标中需要接入财务指标,财务与人力资源相互联系、影响、作用乃至融合将成为大趋势。企业应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未来财务与人力资源的这种相互联系、影响、作用乃至融合的趋势,根据企业管理实际情况,在财务核算中加入人力资源信息,并利用财务核算信息作为未来人力资源规划及使用的依据,使之成为一种常态化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