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训练范文

时间:2023-03-28 11:28: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素质训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心理素质训练

篇1

人体发声唱歌,不仅是人体肌肉发声器官在运动,更是心理活动的表现,是神经支配思维引导感情宣泄的过程。歌唱的整个过程都服从于心理活动,而声乐艺术特点由身体状态、技术状态和心理状态三部分组成,哪一部分欠佳,整体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应加以重视,特别是心理训练,努力树立一个良好健康的心态。从广义上讲,就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和发展歌唱者所需的心理特征,为演唱等做好各种心理准备;从狭义上讲,就是培养歌唱者关于控制调节自己的能力,以获得良好的心态。

不良心态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一是受条件的规定和限制,其包括时间、地点以及对演出质量的要求等。二是技能方面对心态的影响,其包括歌唱者准备不充分,没有把握好歌曲的内容和基调,仓促演唱;歌唱者选择了不适合自己嗓音条件的曲目,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三是受个人心理方面的影响,其包括演出质量的高低与本人的心理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歌唱者太看重自己的名利,就会有紧张拘束的表现;观众会对歌唱者产生刺激,如观众中有同行或专家,歌唱者就会感到有压力,进而会倍加紧张;或是歌唱者在精神上受到其他意外事情的刺激。四是生活方面的三大影响,其包括气候的变化使歌唱者身体状态不好;睡眠不足影响演唱水平的充分发挥;演出前吃得过饱,或吃冷、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影响发声等。

以上几方面相互交织,对歌唱者产生刺激,从而产生不良心态。要解决心态问题没有灵丹妙药,只有歌唱者从技能、心理、生理这三方面不断地进行训练,才能获得良好的心态。

一、努力提高声乐技巧。俗话说:艺高人胆大。只有掌握了歌唱的技巧和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后,才会在观众面前充满自信而收放自如地歌唱,同时更要根据自己的歌唱能力和嗓音条件选择演唱曲目,特别是在演唱技巧上要给自己留有余地,不可贪大求难。每次演出也要充分做好准备,明确作品的全部内容,演唱时尽量表现出作品的内涵和情景,切忌对作品的表达含混不清。也就是说只有做到胸有成竹,才能摆脱不良的心态。

二、提高歌唱者的思想修养,树立正确的歌唱动机,克服计较个人得失的心态,培养严肃认真的态度和对观众负责的精神。自信、乐观的心态才是成功的基础。

三、加强身体锻炼。身体锻炼不但能解除歌唱者紧张、忧虑的情绪,而且还能减轻沮丧压抑的心情,因此,加强身体的锻炼才能使你时刻保持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而舞台上的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要争取一切机会参加各种公开演出,或参加一些别的表演活动,如演讲比赛等,从大量的艺术实践中获得经验,锻炼自己的信心和勇气,直到适应舞台、灯光和观众等。习惯成自然,舞台艺术实践的加强也有助于良好心态的形成。

篇2

关健词:心理素质;竞赛运动员;训练

心理素质训练是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各种手段,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控自己的心理状态,为更好地参加运动训练和竞技比赛做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训练过程。从竞赛运动员的心理来看,由于受外界刺激的增强,而导致较强的心理压力,并通过运动员的比赛行为表现出来,如畏惧心理、过分紧张心理,甚至还有性格孤僻或情绪暴躁等现象。因此,调节和控制心理活动,克服心理障碍,实施心理素质训练成为广大教练员必须关注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1 心理素质训练的重要性

运动训练包含的内容很多。体育科学研究和运动训练实践证明,现代运动训练和竞赛要求运动员在消耗巨大身体能量的同时,也要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因为运动训练和竞赛对人的机体施加生理负荷的同时,也施加了心理负荷。运动员没有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就不能顺利地完成运动训练任务,更难以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

心理素质训练已成为提高训练水平和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突破口。心理能力是在充分发挥身体能力的保证,尤其在当前国际体坛上,在运动员身体能力和技术能力差距日益缩小的情况下,发挥心理能力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两强交锋,心理能力强者胜,这在国内外比赛中早巳屡见不鲜。

2 心理素质训练的特点

2.1心理素质的好坏在非比赛时是无形的,抽象的,而在比赛时又能明显地表现出来。所以,进行心理素质训练的难度大,要求高,需要有计划、有意识、科学系统地进行训练。

2.2心理素质训练还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对不同性格、不同心理程度的运动员分别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2.3心理素质训练也必须同技术训练、战术训练、身体训练相结合,互为一体,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3 心理素质训练的作用

3.1有助于运动员心理品质的发展,提高心理机能,保证运动员在身体、技术等方面达到应有的水平,进入竞技状态,提高运动成绩。

3.2有助于练习者个性特征的培养和发展,使其获得心理能量储备的高水平,形成训练和比赛所需要的适宜心理状态。

4 心理素质训练的方法

4.1表象训练。表象训练又称念动训练和想象训练,是指在过去运动感知的基础上,利用在大脑中重现出来的运动形象来进行心理训练的方法。运动员在进行表象练习时,结合教练员的讲解与示范在大脑中形成动作表象,来强化运动技术,顺序是:回忆—重复—修改—发展—创造。表象练习包括:放松全身肌肉、唤起表象、表象排练。在训练和比赛中,让运动员在做动作前先在脑子里重复一遍完成得好的动作表象和身体感觉。另外,让运动员和别人做动作或看录像后表述其动作特征,都能提高运动员的思维表象能力。

4.2肌肉神经放松训练。肌肉和神经放松训练是最佳方法,可以使运动员很快进入“小睡”状态。这种特殊心理素质训练方法是运动员静坐下来调息理气,依次从头、颈、肩、背、腰、腹、臀、腿、足做放松动作,同时放慢呼吸,逐步进入“小睡”状态。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机体的能量消耗,而且可以通过肌肉的放松、意念的调节,减少心理能量消耗,并从各种杂念中摆脱出来。

4.3模拟训练。模拟训练可以是实景模拟和语音图象模拟。如训练运动员进行模拟比赛训练,以便适应比赛的整个过程;安排学校领导观看;制造场地的严肃气氛,调换场地和训练时间等,这些都有利于运动员克服紧张心理,提高适应正式比赛的能力,在练习中及时解决遇到新的问题,训练运动员的应变能力。

4.4竞赛中紧张情绪的转移训练。紧张情绪的转移是让运动员的注意力暂时离开过分紧张的竞赛环境,诱导他们想一些轻松愉快的事情,待情绪趋于稳定后,再使注意力回到现场的竞赛中去。训练方法一般是在紧张的运动训练和竞赛现场,利用赛前或赛中的间隙采取语言暗示,诱导运动员将注意力转移到与当前运动竞赛无直接关系的事情或完成技术动作上来。具体手段要根据运动员情绪紧张的特点和原因来确定。

4.5自我调节控制情绪训练。运动员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才能在紧张的气氛中充分发挥已经掌握的技术水平。在训练中,采用一些手段有意识地调整运动员的赛前

过分激动、紧张、恐惧而导致的注意力分散和运动能力明显下降的不良情绪状态,如有意识地改变表情动作,进行不同节奏的呼吸练习和肌肉放松练习等。

比赛中,教练员指导运动员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帮助运动员集中精力对运动员的表现及时表扬和鼓励。在处于优势时,提醒其抓住时机,防止出现被动局面;在失利情况下,互相信任、互相鼓励、增强信心,总结完成动作的情况和失败的原因,给运动员以良好的影响。

参考文献:

篇3

论文关键词:高考,体育训练,心理素质

历年来存在着体育生体育专业过关,但是到高考文化成绩过不了关的现象。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体育生实现双过关呢?因此我认为让学生在高一高二打下良好的文化课基础,然后在高三这一学年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选好专业,然后针对性的系统的进行训练。这样既能保证了学生的文化成绩,同时也能针对性的提高体育专业的过关。但是在高三这一学年紧张的学习训练中,有的学生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心理问题。如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呢?

有一次在训练完一百米跑的时候,发现有几个学生垂头丧气的,没有一点精神。在我的追问下她们向我道出了心中的困惑和担忧:“老师,我对自己一点信心都没有,你看百米成绩到现在还没有什么长进,并且训练完回到教室就犯困,担心又影响学习。老师你说我练体育值还是不值啊?如果万一体育专业过不了,既耽误了文化课学习,又拿不到体育测试合格证,那我该怎么办啊?真的想放弃体育训练,回去静下心学习,可是我又不甘心这样放弃了。我总是这样矛盾着,你说该怎么办啊?”

于是我把他们叫到一边,开始和她们分析了一通:首先自己要对自己有信心,因为一个人对自己有了充分的自信,面对一切困难就会游刃而解的。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没有起码的信心,做什么都是很困难的。再次就是要有坚定的信念,如果想成功一件事,就会面对各种困惑,但是如果自己有一颗坚定信念的心,就会慢慢的克服和解决一切困惑。然后就是要有极强的受挫心理承受力,心理的成熟是需要经过一个锻炼的过程的。这样你才会成长,长大。我和她们针对性的把她们的心理问题解决了。她们听完后,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于是都像换了个人似的把精力用在了学习和训练中去了。

在学习训练中,有的学生出现这样的心理问题,我认为应该:

1、要和学生及时进行心理沟通。体育教师不仅仅是一个专业教师,同时也是学生的心理教师,做学生的知己。在学生训练过程中,要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走出困惑。

2、要及时的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体育教师要和班主任及时的交流和沟通,从而更渗透的了解体育特长生在班级的表现和状况,协助班主任对体育生的管理,这样体育生的心理和各方面得到多方面教师的关怀和关注,让体育生能够体验到学特长的优点和长处,认识到特长生并不是差生,从而让学生能从自身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这样才能做到学习和训练的衔接,解决体育和文化课双过关的问题。

3、要及时的和年级和学校进行沟通。只有各个环节和谐了,其他工作就好开展了。得到年级的大力支持,协调好每个阶段的训练时间。同时年级和学校不断的对体育特长生不断的鼓励和支持,无形中体育生的自信也不断的提高。

4、要及时的和家长进行沟通。就动员学生练体育这事上,有时做家长工作比做学生工作还要难,因为部分家长认为动员学生练体育是对学生的文化成绩的不认可,只有差生才走这条路。所以要让家长认识到体育特长实际上是让学生展现自己长处,迈向成功之路的捷径。只有得到家长的支持,学生才能安心学习和训练,让社会认可。

5、培养良好的集体氛围,对学生的心理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

积极的群体效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技能的掌握。在友爱、信赖、愉快、协作的训练中,当某个学生练习动作不规范或失败时,教师和同学要热情鼓励和帮助,这就增加了该生继续训练的勇气,坚定了他成功的信念。当他微小的进步得到集体的肯定和赞扬时,就会激发喜悦,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提高自尊感,唤起自我实现的需要,进而激发学习热情。因此训练中,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应该多从正面引导、鼓励,耐心地与他们一起分析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提高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帮助学生吸取经验教训,防止出现负面效应。还要充分发挥体育基础好,成绩技能出众的尖子生的带头作用,激发学生积极的从众心理,从进步中看到希望,增强他们刻苦训练、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体育高考学生由于平时缺乏心理素质的培养,体育教师和考生比较重视运动技术的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练习,没有对心理训练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一部分体育考生参加体育训练时间比较短,对考试前的心理准备不够充分,仓促盲目上阵是造成考试失败的主要原因。

建议体育教师和体育考生在平时进行运动训练的同时,重视将心理训练安排在平时的训练之中,多进行体育高考前的适应性训练,有意识地加强练习难度,有意提高训练负荷,不断强化考生的心理素质。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体育考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及体育高考测试中自我调节的能力,重视体育考生考前的心理训练是取得体育高考成功的重要保证。体育高考测试中,考生要将个人的心理状态与周边的环境保持平衡和协调,尽快适应考试中紧张激烈的场面及不断变化的复杂情况。要始终保持稳定的情绪,充满自信,使竞技水平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充分体现考生主、客观全面素质,才能保证体育高考的成功。

参考文献:

1、《运动训练学》,过家兴等,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1年8月。

2、《体育心理学》,编写组,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5月。

3、《中国学校体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 , 2001年第4期。

篇4

【关键词】冰球运动员,赛前焦虑,影响因素,心理素质,心理训练

1、前言

冰球运动是当前世界上让人兴奋的运动之一,它是速度与力量以及技巧、团队结合的完美体现。在这项运动中,要具备高超的个人技巧,完美的身体平衡能力以及超强的体力。运动员的赛前焦虑随着比赛的接近而逐渐上升,即随着比赛的逐渐接近,赛前焦虑逐渐提前,到即将开始比赛时达到顶点。冰球运动员赛前焦虑在竞技水平、训练年限和参赛次数、性别、年龄以及比赛情境等方面存在差异。在竞技水平上,高水平冰球运动员赛前焦虑低于低水平冰球运动员;在训练年限和参赛次数上,随着训练年限的增长,参赛次数的增多,赛前焦虑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这是由于在长期的训练与比赛过程中不断地体验着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刺激,随着训练的不断成熟和完善,比赛的历练,赛前焦虑就会成下降趋势;在性别上,女运动员的赛前焦虑高于男运动员,这和生理特点有很大关系;在赛场上,冰球运动员心理焦虑的程度与比赛对手的水平强弱有很大关系,但不一定完全成正比或者反比的关系。往往对手的水平越弱,赛前的心理焦虑程度会越低。但是并不是对手越强赛前焦虑的程度就会越强,因为面对明显水平极高于自己的对手时,往往焦虑就不再明显了。

2、几种克服赛前紧张和焦虑心理训练的方法

在冰球竞赛中,对运动表现影响较大、较直接的就是赛前焦虑。冰球是速度与力量和技巧相结合的运动,冰球运动的技巧不仅体现在技、战术方面,对个人滑行的技巧同时有较高的要求,对影响赛前焦虑的原因分为环境因素与个体因素两大类。冰球运动员赛前焦虑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比赛的重要程度和比赛结果的不可预测性两个方面。通常越大规模的比赛,对于运动员来说就越重要,运动员的赛前焦虑水平就会越高。运动员赛前焦虑水平与竞赛等级的高低、参赛队伍的范围、竞技的选手等要素有关。另外,预赛、半决赛与决赛、主场与客场、积分和排名、观众的多少及支持度、媒体的宣传,运动员的身体状态等等,都将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运动员对体育比赛重要性的主观评价,而产生不同的赛前焦虑水平。冰球运动员赛前焦虑个性特征方面的因素主要是运动员自身焦虑特质性的高低。冰球运动员的特质焦虑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他们将竞争和社会评价看作更具威胁性或不具威胁性。冰球运动员的特质焦虑存在一定的差异,相对于低特质焦虑的冰球运动员,高特质焦虑的冰球运动员倾向于把竞争看作具有更大潜在威胁,对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更为敏感,更容易导致赛前状态焦虑水平的激增。

对于竞技体育比赛来说,过程和结果往往都很残酷,非赢及败的结果在赛前让运动员充满了紧张情绪。在分析了冰球运动员赛前焦虑的特点后,对于教练员来说,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尤为重要。以下介绍几种训练方法:呼吸调节法、表象调节法、活动调节法、暗示调节法。这几种方法都是教练员可以协助运动员预防和克服赛前焦虑的有效方法。

2.1呼吸调节法。是克服赛前紧张和焦虑的最基本的一种心理调节方法。通过深呼吸可以使运动员的情绪波动稳定下来。当运动员情绪低沉时,可以采用长吸气与有力的呼气练习,能提高情绪的兴奋水平。

2.2表象调节法。是通过表象重现对运动员赛前焦虑进行调节的一种方法。教练员在比赛前帮助运动员在脑中清晰地重现自己和队友们过去获得成功的最佳表现,体验当时的身体感觉和情绪状态,能够增强信心,调节焦虑水平,提高运动成绩。

2.3活动调节法。是当运动员情绪过分紧张时,教练员可以让运动员采用一些强度小、幅度大、速度和节奏慢的动作练习,可以降低情绪的兴奋性,消除焦虑带来的紧张状态。反之,当运动员情绪低沉时,可采用幅度小、强度大、速度和节奏快的变向动作练习,通过反复的动作练习可以提高情绪的兴奋性。

2.4 暗示调节法。是运用语言、手势、表情或其他暗号对运动员心理活动施加影响的一种方法。教练员还可以通过语言、表情、手势等降低或提高运动员对比赛的期望值,从而达到调节运动员赛前焦虑的目的。

对于运动员赛前焦虑的问题,不仅仅是依靠赛前调节就能解决的,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整体训练对于解决赛前焦虑非常重要。首先在训练中要循序渐进,善于诱导。竞技体育的运动员开始训练的时候年龄都比较小,训练的初始心理还很不成熟,性格也在成长期。教练员在训练的时候就要,循序渐进、在每天的训练中观察运动员心理、生理等变化,从细微之处关心和鼓励运动员的自信心。教练员对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练习也要区别对待,对于不同的年龄段运动员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每个运动员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不是“同一副药” 能解决所有运动员的问题,教练根据每个队员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辅导方案,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总之心理训练方法是帮助冰球运动员克服赛前焦虑的有效方法,对于不同性别、年龄、性格、运动经历和家庭背景的运动员,对心理干预措施运用方面存在着差别,冰球项目对不同位置运动员有各种不同的要求,一种心理训练技术不可能对所有的人均有效果,对个体的需求进行全面的评估,制定出符合特定个体的心理训练计划,才能对运动员赛前焦虑有效调控。在更多了解竞技体育的残酷性的同时,加强运动员心理素质就变为重中之重,分析赛前焦虑的原因,找到解决提高冰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在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同时,这个课题还要不断深入地研究下去。在高速刺激的冰球项目中,避免运动员赛前焦虑,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将是一个永远的课题。

结束语:对于冰球运动的特点,分析冰球运动员赛前焦虑的特点,了解赛前焦虑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心理素质训练是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提高比赛成绩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144

篇5

关键词:青少年;竞走运动;心理素质;培养

一、心理素质水平对于青少年竞走运动员的影响

我国的体育事业一直保持着与世界体育同步发展的状态。现代体育事业的发展,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都有很大的关系。竞走运动是一种常见的田径类运动,除去体能和技巧之外,青少年竞走运动员的个人心理素质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在现代的体育竞技中,不仅要求运动员有足够好的体能和高超的技术素质,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由于当前各种运动器械和技术层出不穷,运动员之间在掌握技术经验以及体能方面的差距都越来越小,为了保证现代竞走运动可以顺利正常地发展,就需要通过对竞走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来保证竞走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可以让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充分的发挥。竞走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与赛前的心理准备、赛中的心理控制以及赛后的心理调整密切相关。

例如,很多在国内可以轻松取得很好成绩甚至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到了国际赛场上却表现平平,单从技术经验层面和体能层面而言,我国的田径项目的水平与国外一流水平不相上下,但往往由于心理素质的原因,比赛结果才会与实力之间存在那么大的差异。

二、对青少年竞走运动员进行心理素质培养的方法

1.比赛前的心理素质训练

比赛前的心理训练是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重要步骤,对于整个比赛的结果都有重要的影响,对比赛结果有一定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在比赛之前,教练人员应该要对青少年竞走运动员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分析,鼓励运动员能够对自己的状况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从而对一些心理问题采取正确的措施。对于那些在比赛之前很早就开始表现兴奋的青少年运动员,可以采用将其注意力从即将开始的比赛上转移的方式来调整,减少青少年竞走运动员对于比赛相关信息的关注,从而避开较为紧张的赛前气氛。可以根据每一位青少年竞走运动员的个人兴趣以及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其开展与比赛无关的活动,在保存运动员体力和精力的同时让青少年竞走运动员的注意力从比赛上移开。

对于那些对参加比赛缺乏自信心的青少年运动员,教练应当给予适当的暗示和鼓励。教练可为其安排一系列的训练,从身体和心理层面上都让运动员认为自己已经处于一个身心平衡的良好竞技状态了。然后再引导运动员对以往的一些竞走经验和技术进行快速的回顾,并且重新体会曾经在赛场上表现出最佳状态的身心感受,让运动员寻找那段时间自己对技术和战术的领悟,进而形成坚定的比赛信心。

在比赛之前,还可以适当借鉴我国传统的气功,结合功法治疗和心理诱导放松训练,让运动员的情绪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让身体循环系统加快,呼吸系统稳定,这样可以将伤痛对竞走运动员的影响降到最低,并且有助于竞走运动员身体的恢复,让竞走运动员全力释放自己的潜能。

音乐对于竞走运动员的赛前状态的调整也是非常有效的。音乐是一种舒缓情绪的要素,在运动过程中加强对音乐元素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平复运动员的紧张情绪,帮助竞走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积极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对音乐的适当应用,可以消除青少年竞走运动员的疲劳,让运动员的紧张心情得到缓解。

此外,比赛前很多教练也会对竞走运动员采取实景模拟训练和语言图像训练两种方式。实景模拟训练主要是在训练的过程中,展示出与比赛相同的天气、场地以及模拟观众,甚至模拟对手的技术、战术、观众行为和裁判判罚等情境;而语言图像模拟则是通过语言或者图像的方式,引导竞走运动员想象比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自己遇到这些问题所采取的各种解决方法,从而实现让竞走运动员提前对比赛各种情形适应的目的。

总之,在训练的过程中,应该营造出各种比赛可能出现的情况,然后让运动员根据出现的状况依照曾经教授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从而在趋近于实际比赛的情形下,让运动员完成各种技术和战术动作。

2.比赛期间的心理素质训练

适当的准备活动可以很好地调节运动员在比赛前的心理状态,更重要的是要使运动员可以在比赛过程中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确保各种动作可以很好地完成。为了确保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可以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应该在赛前的准备活动上对运动员进行相应的引导,使运动员可以舒缓情绪和身体,因此在比赛前做一些舒展大方、整体协调有力的活动,可以使运动员在整个准备

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轻松自然的心态。这样不仅可以让青少年竞走运动员的参赛情感得到显著的提高,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对手施加精神层面的压力,让对手产生心理负担。

在准备活动结束之后,根据运动员的心态进行之后的举措,如果运动员的情绪依然很稳定,那么就可以引导运动员对以往比赛和训练中所采用的各种战术措施进行回顾,让运动员的战术安排和战术素质得到再次的深化;如果运动员的心理状况表现得较为急躁,那么就可以引导运动员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比赛场地之外,并且辅以音乐对运动员的心态进行放松,让运动员原本非常焦虑的心态得到缓解。

此外,比赛的过程中,如果运动员处于领跑的地位,那么需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并且随时关注对手的位置和动作,确保对手不会突然赶上或者超过自己。如果有对手想要挤掉自己领跑的位置,可以适当地提高竞走的速度,以保证继续掌握领跑的位置,尤其是当比赛接近尾声的时候,更要保证自己的领跑位置,一定要相信自己的体能和技术、战术;如果在比赛一开始就是跟跑的位置,那么等到比赛到中间的时候再逐渐加速,不断提前自己的位置,等到接近领跑者的时候,再开始调整自己的节奏,节约自己的能量,确保高效跟走。

3.比赛后的心理素质训练

比赛结束之后的心理素质训练仍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在比赛结束之后,应该要做好运动员的安抚,很多运动员会因为成绩不佳感到沮丧,这对运动员的训练会有很大影响,因此要做好运动员的正确引导。只要比赛一结束,那么这场比赛就应该成为过去,无论是获得金牌还是名落孙山,都不应该太过在意。无论是教练还是运动员本身对于本场比赛的结果都不应该只是进行赞扬或者责怪,而是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对于那些失败了的运动员,应该积极进行鼓励,让运动员不再纠结之前赛事的失败,而是全身心投入到之后的训练中去,吸取之前比赛出现错误的教训,确保以后的比赛不会再出现同样的问题。

三、总结

随着各国在体育竞技方面的水平逐渐持平,运动竞技的竞争也愈来愈激烈,其中田径类的项目竞争最为强烈,竞走是我国田径中的强项运动。所以在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中,一定要加强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当前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逐渐重视对竞走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并且在此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员,以全面提升青少年竞走运动员的实力。与此同时,还需要教练以及心理素质训练专业人员从专业的角度,根据每一位运动员的性格特点制订相应的训练计划,不断提高青少年竞走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钢琴学习;心理素质;演奏技巧钢琴演奏和其他表演艺术一样,演奏者平时练习的成果要在演奏的一刹那完美地表现出来。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是演奏动机、欲望、情感的表现与记忆、想象、控制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的体现。演奏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表现的效果,如何将心灵和身体与音乐相结合创造出完美的音响效果,一直是钢琴演奏者们追求的目标。钢琴演奏的过程是各种技能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演奏心理的变化过程,是多种心理要素的协调活动。稳定的心理因素是成功演奏的必备条件。

1钢琴学习对学生的心理要求

(1)具备演奏的自信心。在钢琴学习中首先要具备和树立的就是自信心。前苏联著名钢琴演奏家亨利・涅高兹也在《论钢琴表演艺术》中提到:“信心是放松的基础,信心越大,技术上缺乏信心的情况就越少。”众所周知,每个人的心理素质都是不同的,在公开演奏场合演奏时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人并不惧怕在众人面前的钢琴演奏,反而,人越多他的演奏欲望和自信心就越强,他就会感到高兴、兴奋,而适度的高兴和兴奋能够使得演奏者弹的比平时更生动。但是有的人害怕众人的注视,众人的眼光对他简直就是一种有形的压力,弹起来拘束放不开,平时练习的成果在台上就大打折扣。所以要抓住每一次上台演奏的机会,对于心理素质好的同学可以加强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而对于缺乏自信心和心理素质差的同学来说更要珍惜每一次难得的机会来锻炼,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2)具备应变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多登台演出,多在人多的地方演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积累更多的演奏经验。有了丰富的演奏经验学生在台上的应变能力也就会随之增强。匈牙利著名女钢琴家安妮・菲希尔1985年在北京演奏贝多芬的《“黎明”奏鸣曲》有一段分解和弦,进行一开时她就没有弹准,但是这位七十多岁的老钢琴家凭着她丰富的经验,很快就找到了和弦的位置,使整个演奏没有减色。据说有名的钢琴家别辽斯基在一次音乐会的演奏中忘记了原谱的音符,他只得在台上即兴演奏长达十分钟之久,绕了很多圈子才把音符完全抓回来,他依靠演奏经验使得演奏没有丢失其完整性。

在演出过程中加强自己的应变能力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冷静+自信+适度的兴奋感,尤其在钢琴演奏中,调动大脑在最佳状态下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与控制,使自己排除一切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与障碍,完全沉浸在美好的琴声中进行演奏。当然,演奏中通常会出现某些丢音或失误,但这都是很正常的,学生不要因此就自暴自弃或是放弃整个演奏。在演奏过程中种种不可预测的情况会随时发生,这就需要学生迅速而灵敏的应变能力,要求学生在出现问题之后更要积极地去调整心态凭借着丰富的演奏经验及时挽救,以免造成残局而不可收拾。

(3)具备较强的意志力。在演奏过程中,产生与和谐演奏状态相悖的因素,通常称为“杂念”。这些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一些学生很重视分数,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过分的希望拿到好的成绩或者过多地考虑,反而会给自己施加压力,而使得顾虑重重,失去常态。又如,在演奏过程中出现了停顿、错音等小的失误后而不能集中演奏,而放弃了整个演奏的效果。因此,在练琴过程中要学会排除“杂念”。认识到演奏过程中出现问题是正常情况,只要能够坚持集中演奏,保持乐曲的完整性。这样对演奏的效果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2在钢琴学习中的不良心理分析

(1)自卑心理。钢琴的演奏技术是相当复杂、艰深的,钢琴作品也浩如烟海,学生每前进一步都要面临种种困难,付出艰辛的努力。自卑与畏惧情绪一般是由于练习中的技术造成的,所以如何看待技术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自卑感强的学生处处感到不如别人,悲观失望,在学习中遇到挫折就容易产生对钢琴学习的畏惧感,即使是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会轻言放弃。

(2)依赖心理。钢琴教学一般都是“一对一”的形式。它的优点是有利于老师的因材施教,但也容易形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学生信任老师是正常的,但学生的一切行动依赖老师,容易形成机械被动的教学,也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很多的学生对家长的依赖性也很大,练琴时也要家长督促,结果学习很被动,进步不大。

(3)心理障碍。演奏心理是指演奏者在演奏活动中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是在实践中发生的认识活动,是演奏者的才能、注意力、意志、音乐记忆、音乐思维、音乐听觉、个性心理特点、审美心理表达等各种心理因素的统一。就我自身而言,演奏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常常在学习,演奏或考试中“抛锚”由于心理过于紧张,失去了正常的演奏状态,使音乐思维停顿,不能够完整的表达音乐的意境。除技术不过关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演奏心理障碍造成的。

3钢琴学习中心理训练

3.1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增强学习的兴趣。钢琴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许多老师会认为钢琴教学越专业越好。无论学生出于什么样的目的,都应该按照专业化的要求。但是从学习的效果来说,并不能真正的完成任务,而过于专业的要求会使学生失去对钢琴的兴趣。因此,老师应以学生喜欢音乐,喜欢钢琴为目的,来安排教学进程及要求,让学生自然的接受之后再考虑引入较高的专业化要求。第一,老师应给学生选择适当的教材,布置适当的作业。第二,钢琴课应力求生动有趣,丰富多彩,让学生在音乐中掌握技巧。第三,教学过程中老师应采取鼓励,表扬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第一,学生要选择合理的练琴方法:1)在练琴过程中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该从慢练开始。2)同时学生的思想也要积极认真,手指的弹奏动作、指法、音量变化等都要按照谱面的提示弹奏要领来练习和体会,养成一种严格读谱的好习惯。3)加强学生自身脑、眼、耳、手、脚等感官协调的配合训练,使音乐技巧与表现融为一体。第二,要有科学的记忆法。科学记忆法包括:听觉记忆、动作记忆、理解记忆等等。“听觉记忆”是演奏者获得音乐意义的主要门户;“动作记忆”是以人们操作过的运动状态或动作形象为内容的记忆;“理解记忆”是一种与积极的思维活动密切相关的记忆。

3.2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1)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学生常会在考试、演出中产生紧张的情绪,致使演奏效果大打折扣。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练习时不认真,表演时记忆力集中了,却发现自己对乐曲缺少控制的能力,自然也就有紧张的情绪。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呢?第一,要集中注意就要加强意志力的锻炼。积极主动的意志力能让学生克服惰性,把注意力集中起来,在练习中遇到困难时,想象自己在克服它之后的快乐,积极投身于实现自己目标的具体实践中,你就能坚持到底。第二,训练听力是集中注意力的最好办法。“听力”指接受声音、分辨声音的能力,听力的培养与训练可以说和训练手指同等重要。练琴时学生应养成“用耳朵听”的习惯,集中注意力,认真视谱,用耳朵听自己的琴声,一旦弹错音能很快反应过来,主动纠正。这样慢慢地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起来,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2)学生要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突出表现在对自身能力、演奏效果和技术难易三个方面:第一,对自身的评价。成功型的学生具有坚定的自信心,练习和演奏中积极主动,乐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喜欢公开演奏,不把学习钢琴当作是一种负担,而作为显示自己能力的平台。第二,对练习结果和演奏效果的评价。成功型的学生不介意自己在练习和演奏中的失误和不足,他们看中成功,对于每一个成功都充满喜悦。一旦遇到失败时也能迅速调整状态,从失败的阴影中解脱出来。第三,对技术难易的评价。成功型学生乐于接受高难度技巧的挑战。觉得这是对自身能力的肯定。他们喜欢弹快速,高难度的作品炫人耳目,能较客观的看待难易问题,对比较容易弹的作品也欣然接受。

(3)学生对乐曲的分析,处理要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在学习钢琴过程中,学生要认识作品,看清整个作品的框架、初步理解作品的结构、创作的时代背景、作品的音乐形象。使学生对所要学习和演奏的作品有一个总的概念和想象,然后在总体的基础上不断地去要求每个细节,完善整部作品。这样,弹奏时学生才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只有学生对作品有了全面的剖析和认识,学生在弹奏时才能够得心应手。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总结以及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笔者认识到了在钢琴学习中对学生心理素质训练的重要性和必然性。要想让学生在钢琴演奏过程中获得最佳心态,必须在学习的各个阶段克服各类不同的心理障碍,大胆参与到各类观摩、演出和实践中去,多增加学生艺术实践的机会,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去体会过程与心得,并不断地进行总结与交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比较自我感受来调整感觉,以便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客观而准确的评价,从而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控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为学生的成功演出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将会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项重要科目。参考文献:

[1] 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

篇7

[关键词]排球 运动员 心理障碍 心理素质训练

随着排球运动的发展,运动员身体素质、技术和战术的训练水平日益提高,差距逐渐缩小,运动员心理素质往往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克罗格曾指出:“美国奥林匹克队在进行身体训练的同时,应增加心理训练”。因此,了解排球运动员心理活动的规律,尤其把握运动员在竞赛中的心理障碍,有针对性地加强排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意义尤为重要。

一、运动员心理素质对竞赛胜负的决定性作用

1.运动员的认识对竞赛胜负的决定性作用。过高估计己方的力量或者过低估计彼方的力量都会导致排球运动员的心理准备不足,一旦进人临战状态,尤其是比分悬殊、气氛紧张的场面,情绪产生较大波动,水平必然每况愈下,甚至出现“打傻了”的局面。

2.运动员的情感对竞赛胜负的决定性作用。在高水平的排球比赛中,队员获得信息的90%来自视觉观察,即对手、裁判员、队友和教练员的身体姿态和而部表情所产生的暗示效应。在接连失误的紧张时刻,教练员的沉着、冷静、充满信心的表情,会使队员们得到安慰和激励;队友之间的一种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口号、一个的挥拳动作,不仅可以提高本队的士气,还会使对方在心理上感到有一种潜在的威胁。

3.运动员的意志对竞赛胜负的决定作用。在高水平的赛中,要使技术水平得到充分发挥,必须以心理变化与平日无太大差别为前提。要保持这种自控能力,关键在于意志力。在环境变化时,有的运动员紧张得手足无措,有的运动员则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把心理活动的指向完全集中在平日训练所培养出来的充分发挥竞技水平的必胜信心上。

二、影响排气运动员竞赛行为的心理障碍

1.动机障碍

过高的动机水平会引起机体兴奋性过高,使运动员注息力分散,情绪不稳定,难以控制动作,造成动作质量下降等不良反应;而动机水平过低,又表现为不能充分调动主动性、积极性,导致机能潜力发挥不足,心理能量得不到充分释放,造成运动水平降低。

2.情绪障碍

一般来讲,适度的紧张有助于激发运动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烈的紧张甚至焦虑情绪,就会影响动作技术和心理潜能的发挥,使运动成绩下降。

3.心理饱和障碍

在排球竞赛中,运动员有时要进行长时间的持续努力,付出极大的心理能量,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灵活的思维反应、精细的感知、敏锐的观察,但当运动竞赛的时间持续过长时,疲劳状态得不到缓解,便会产生心理饱和状态,产生厌倦情绪。

4.激活障碍

赛前的过度训练、生理疲劳、心理准备不足、动机过高或过低、环境压力过大等因素,会引起激活障碍。当激活不足时,运动员往往表现出冷漠、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厌恶等情绪;激活过度时则表现为紧张、焦虑、慌乱、亢奋等情绪。

5.攻击障碍

攻击性是运动员在竞赛中产生的重要心理特征及行为。在排球竞赛时运动员以对手为攻击对象并处十全力拼搏和进攻性冲动状态之中。但是运动员的攻击行为受到特定竞赛规则的约束,如果在竞赛中欲达到的目的末达到时,运动员往往会采取过激的攻击行为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而使局面更不利于自己。如果这种攻击性得不到充分泻泄和释放,他们会把攻击欲望带到竞赛之后,这种不正常的心理障碍无论对于运动员参加竞赛,还是对今后的训练、生活都是十分不利的。转贴于

三、科学的排球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方法

1.放松训练法

(1)肌肉紧张放松法。使运动员某一肌肉群,保持紧张约10S,然后尽量放松。放松时可以从上肢开始,过渡到头部、颈部、肩部,然后从腹部到背部、髓部、大腿和小腿。在每次紧张和放松时,要把注意力同紧张和放松的感觉联系在一起。

(2)语言暗示放松法。选择相对安静环境,运动员可坐卧在凳子上或床上,然后闭上眼睛,使全身处于放松状态,这时进行自我暗示,默念几遍“我感到舒服”,“我轻松极了”等等。放松过后,进行自我动员,暗示“我有力量”,“我感觉良好”。

(3)模拟比赛放松法。由于参赛而造成的焦虑,可在模拟比赛下进行放松,即模拟过渡到比赛实际。例如:测验、选拨赛、问答提问等。只要意识到自身紧张的信号,马上进行深吸气、慢呼气,并默念放松。

2.想象训练法

(1)在训练和竞赛期间进行想象,如队员练习正面扣球技术。在练扣球之前,把整个动作过程想象一下,之后再进行练习;练习之后,再利用想象和思维及内部语言简述自己在练习扣球中的体会,知道错误和正确的地方。

(2)借用直观形象进行想象。如利用电影、录像、挂图、照片给运动员看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动作,使他们头脑中保持这些运动表象,然后再让他们想象自己以同样的方法进行终习。

(3)模拟想象。在训练中,运动员经常是伴随着模拟动作来完成内合想象的。因此,练习接发球时队员边练一传,边想象一攻的战术配合,特别是接一传后,就积极上步扣球,进攻结束后的自我保护等。

(4)胜利情境想象。用想象胜利情境去鼓舞斗志,增强必胜信心,消除心理障碍,使怯场或害怕失败的运动员消除失败的苦恼。

3.自我暗示训练法

自我暗示训练是用语言提示,对自己的心理施加影响过程的一种方法,这种语言提示,是由运动员自己在内心进行,即为自我暗示。

如发球时,运动员在比较紧张和信心不足时,可暗示“冷静、沉着”,“一定发好球”;在出现技术问题时,可暗示“抛好球”,“击准球”;在连续失误时、可暗示“要发过”,“不失误”,在连续得分时,可暗示“要认真”,“不松劲”等等。

又如在运动员扣球前,可暗示“我一定扣好球”,“我能扣死对方”。在击球的一刹那,可将暗示喊出来,“扣死”或“嘿”,以锐不可挡的士气压倒对方,以增强必胜信心。

4.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主要用于短期的心理练习,它是为运动员参加竞赛作好准备。运用此法首先要及时掌握情况、信息、参赛对手、环境、条件以及“时差”等方面都要做出详细的了解与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研究安排训练,其次训练要通真,从对手、场地、器材、裁判和观众都要模拟真正比赛的气氛。

参考文献:

[1]心智竞技能力的构成与训练——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姚家新.竞赛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6.

[3]现代排球运动教程编写组编.现代排球运动教程.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7,11.

篇8

1 在射击运动中良好心理素质的作用

不管是在何种类型的比赛中,激烈和紧张的气氛都会出现,就算不存在观众和喧闹声,有着十分平静的射击赛场,运动员们还是会表现出一定的紧张状态。射击比赛持续时间久,会将充足的时间留给运动员去思考,所以,很难对思维进行控制。在开始射击比赛时,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各个运动员是看不见对手的,但是,最为重要的是对手对自我都能够进行认识,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和战胜自我为射击比赛的真正较量。在比赛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压力,每个人在参加比赛中都会有这样的反应,动力是压力的产物,压力适当的出现,能够振奋起运动员的精神,集中运动员们的注意力,和平时进行比较,动作会更加连贯,使运动员将更好的成绩创造出来。但是,在运动员心理负荷之上出现了这种压力,就会不断的麻木运动员的思想,注意力难以集中,造成反应迟钝,肌肉发颤,控制困难,兴奋过度,进而对运动员的正常发挥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在青少年运动员参加射击比赛时,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利用后天的练习将青少年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起来,对心理素质进行培养,不但是令他们在比赛中将高水平发挥出来,并且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策略,对于渗透到具体练习中的心理素质进行合理的应用,进而能够将青少年运动员的射击成绩有效的提升上来,提升他们的适应力和耐受性,为取得优异的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青少年心理特征分析

首先,增强了自我意识。随着年龄增长,他们不断增强了自我意识,独立倾向非常明显,非常重视自我的表现,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乐于接受赞美,开始抵触他人的批评,因此,在增强了自我意识同时,强大的心理抵抗能力也是不能缺少的。一旦没有正确引导他们的自我意识,就会导致他们抗压能力降低。

其次,丰富多变的情感。随着青少年生理不断变化,从不成熟过渡到成熟,因此,在此阶段中,他们会时常表现出激动的情绪,在酝酿和爆感上都非常强烈,多种情绪并存的情况会时常发生,并且一种极端情绪往另一种极端情绪蔓延非常迅速,在此阶段中,他们非常容易发脾气和暴躁。

再次,较强的求知欲,不断提升思维能力。他们在此阶段中,记忆能力非常强,好奇于一些新鲜的事物,经常会将一个陌生的问题搞明白。其次,通过成长和不断的学习,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和视野的不断拓展,在很大程度上会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开始能够用实然和应然区分对事情的判断,明显提升了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

最后,控制应激能力不强。应激往往会引起许多负面因素,应激心理往往表现为紧张,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出现紧张状态多是因为在比赛时有强大的刺激影响到他们,产生了较大的心理负担,进而应激心理状态就会出现,适当的应激能让身体将更多的能量释放出来,进而对机体目前的需求进行应对。体现在:提升了反应速度,头脑清醒,动作灵敏等。紧张过度,能够令射击运动员控制过程失掉平衡,大脑过度兴奋,进而思维效能就会降低下来,阻碍正常的分析,出现消极思维。

3 具体的训练方法

培养和提升青少年的心理素质为一项艰苦细致且潜移默化的工作,在运动员和教练员长时间交往的过程中,凭借合理的心理训练方法会对运动员们带来巨大的帮助。并且相关的理论实践证明:学习动作技能,需要对心理机能进行训练,需要进行控制应激训练。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对青少年射击运动员的心理进行训练时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3.1 放松练习

在重大的比赛前或比赛中,运动员一般都会非常紧张或者兴奋,放松训练就是通过相应的语言来暗示自我,进而来有效的放松神经和肌肉,方法为:身体在射击前可以躺着、坐着或者站立,保证身体舒服,将双眼合并,进行深而慢的腹式呼吸,提醒自己是非常安静的。对四肢散发的温暖感觉和沉重感进行体会,对心率进行调节,对心跳用语言暗示:有力、平稳。使自己能够入静,是放松练习需要达到的目的,对于紧张状态和不安反应有效的去对抗,将干扰排除,向着最佳状态调整肌肉力量。

3.2 表象练习

此项训练中,让青少年对技术要领、正确的肌肉感觉和动作形象进行回想,在表象中能够重新出现技术动作,便于按照表象动作将技术动作完成。在射击训练和教学中,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在少消耗和同样时间中利用表象训练将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提升上来,完成射击,为了达到这样的境界,基础是扎实的技术训练,一旦技术基础不够,这种训练也是毫无意义,因此,要有效的结合技术训练和表象训练,才能够将最为理想的效果获取出来。

3.3 注意力集中训练

在相应的时间内,对某一固定的目标进行关注即为射击运动员注意力集中训练,向着一个和谐、稳定的射击环境中将自己代入进去,不受噪声、人员和气候等不良因素影响。在射击时,规定他们具备高度集中和稳定的注意力,越能够集中注意力,对于自身的杂念和外界的干扰就越能够摆脱,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技能动作。在日常训练中,对正确动作的完成作为运动员注意力的主要集中点,便于将完整动作的质量提升上来。比赛开始后按照规定,运动员的注意力范围要适当拓展,进而对四周环境和射击规则能够有效的去适应。

3.4 认知练习

为了消除射击运动员意识中的消极因素,认知训练是将射击运动员的认知能力、自信心提升上来的一种方法。在比赛中运动员之所以会紧张是由于消极因素在思维活动中的作用。可以这样训练:将消极思维阻断,在他们感觉到自己在执行一些消极思维时,对思维刹车,将意识中的消极因素阻断,提醒自我“马上停车”,对于这些不要去想;其次,解释要合理,例如,一些射击运动在比赛中会想每个人都在关注自己,对我的成绩可能会带来影响,我和他人都会受到影响这是一种最为合理的解释,将一些科学的思维互动开展起来,对于运动情绪能够有效的去控制,并且将他们的真实水平能够有效的发挥出来。

篇9

一、立足平时训练强化学生意志品质

心理学认为,意志就是根据既定的目标合理支配自己的行为并能自觉克服心理障碍和竞技困难的一种心理素质品质。由于当下乒乓球项目的技术水平更加全面、精湛,竞争日趋激烈和残酷,导致乒乓球竞赛对选手的技术和心理的竞技品质要求更高。可以说现今的乒乓球竞赛比拼的不仅是队员的技术、战术和体能,更重要的是比拼队员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成为比赛必胜的重要条件,谁的品质顽强、耐挫能力高,谁就更能胜券在握。因此,乒乓球指导老师在训练指导时,应该立足比赛强化心理意志品质训练,制定完整的训练计划,循序渐进地加以训练培养,要不断加大训练难度,从严从难规范训练,坚持科学严格的训练要求。同时在训练中要加强对抗性训练,对训练中获胜的选手要表扬激励,刺激队员的竞技意识,也可以引进强队和技术全面的队员来陪练,诱发学生的意志品质。

二、立足群体训练强化学生团队精神

乒乓球比赛的奖牌设置主要就是单打、双打、团体三种,而训练多是群体训练。因此,乒乓球的训练指导必须强化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养成对集体荣誉的担当意识,形成个人拼搏关乎集体智慧和荣誉的品牌意识。训练中,我们可以采取组合训练、对抗比赛、拉练淘汰等多种形式,来促进团队精神的养成。一是将不同技术水平、不同年龄的队员进行多轮次分组结对,以小组形式进行训练、比赛、对抗,进而将比赛结果进行段级归类,刺激每一个队员都充分关注比赛过程和结果,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二是合理进行团体比赛。这样做便于学生在不同组合中学会适应和竞争,从而达到技术、战术、性格、心理等多方面的互补共进,在比赛和切磋中增进集体荣誉感,继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集体和个人和谐共生。

三、立足攻防训练强化学生拼搏精神

乒乓球最基本的技术就是攻防推挡。训练中,我们首先从基本动作入手,应该重点强化正手攻球训练,灌输给学生主动进攻、发球抢攻的思想意识。要下大力气反复进行正手攻球训练,打好打牢攻球基本功。其次是增加正手推挡的难度。要不断增加攻防次数,在定时计数基础上计算有效攻防的次数和质量。再次是要采取变位抢攻、发球抢攻强化训练办法。要把抢攻作为必备的基本技能,作为训练考核的重要内容,以发球抢攻作为训练必修课,用以激发学生的主动进攻意识和拼搏精神。

四、立足战术训练强化学生抗挫心理

所有的体育竞技项目都将面临失败和淘汰,因此培养学生在失败面前的抗挫心理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指导老师立足平时的战术训练,强化学生的耐挫心理品质。第一要利用技术指导培养挫败意识。要正确引导学生敢于分析自己的失败动作、错误战术、心理阴影,然后指导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战术以适应竞技需要。第二要利用对抗比赛磨炼学生的挫败心理。要利用赛中和赛后的点评分析,找出自身不足和整改策略,在多次失败体验中提升技术和锻炼心理耐挫能力。第三要把耐挫心理作为专项的训练内容来强化。指导老师要组织专门的心理辅导训练,要把军事上、乒乓史上的优秀战例作为课程引入耐挫心理辅导上来,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胜利观和荣誉感,进而激发学生加倍地练习技术和战术,练就必胜的竞技能力。

五、立足情绪训练强化学生注意品质

乒乓球比赛的赛制需要参赛队员的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要心无杂念地投入比赛。训练学生对乒乓球竞技的注意力非常重要。第一要引导学生努力克服情绪波动和思想惰性。教育学生一旦进入场地,拿起球拍,就必须毫无杂念,认真面对每一个球、每一分,做好球球计较,志在必得。第二要以平和心态对待环境和对手。要有意识地引导队员排除环境和对手带来的各种干扰,以最佳的心境投入比赛,从心理上战胜对手。第三就是要把注意力聚焦到比赛的战略战术上。要淡化得失,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激发自己的斗志,可以用“大吼”“擦汗”“走动”等形式放松自己,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注意力,这样的训练会非常有利于学生的注意力品质的培养。

六、立足思维训练强化学生竞技智慧

对于学生乒乓球的训练,技术指导固然重要,但是思维训练更是重中之重。指导老师在强化学生基本功训练的同时,更要教育引导学生用智慧打球,因为技术、战术、智慧三者缺一不可。乒乓球早期训练中,基本技术的训练是重要的,但是智慧和技巧的结合培养更不可少。要教育学生运用过硬的技术和战略的智慧去战胜对方。平时训练时要注重学生竞技思维的启迪和激发,让学生在挖掘自我潜力的过程中树立信心,让学生带着头脑和智慧走进球场和比赛,其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总之,小学生的乒乓球训练应该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在关注学生技术训练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要把意志品质、团队精神、拼搏精神、耐挫心理、注意品质和竞技智慧贯穿在平时训练中,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技术过硬、心理强大、智慧发达的乒乓球人才,为中国乒乓球事业的不断辉煌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柔道 赛前 心理素质 培养

柔道运动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运动项目,随着比赛环境的不断变化和规则的改变,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运动员之间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的差距日趋缩小,运动员要想在紧张的比赛中持续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并取得好成绩,不仅需要一定的技战术水平,而且必须拥有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适应比赛的要求。赛前心理训练是临场发挥技战术水平、体能的前提和保证,它的作用在于挖掘心理潜力、发挥心理优势,促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最佳的竞技状态。现代柔道比赛中,运动员身心都处于极度紧张状态,心理过程的变化激烈、迅速,要消耗体力和心理能量,这将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心理调控。因此,赛前心理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应该引起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高度重视。

一、柔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途径与方法

1.表象训练法

表象训练法是体育运动领域最为常用的一种心理技能训练方法,被视为心理技能训练的核心环节。它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景,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表象训练法有助于强化运动技术的学习,加快动作的熟练和改进速度,加深和巩固动作的技艺效果。比赛前对于成功动作表象的体验将起到激励作用,使学生充满必胜信心,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进行表象训练时,要在形成正确的运动表象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暗示应简单明确。

2.模拟训练法

运用模拟训练能提高应激能力。模拟训练可根据比赛性质、规模,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运动员在紧张的气氛下易出现情绪紧张、不安、反应迟钝、知觉和思维活动过程缓慢等现象,为了调整这种不良心态,我们采用了模拟比赛练习法,使运动员在有观众、有裁判、有喧哗的环境中进行训练,一切都按比赛规则进行,让运动员经历不同情形下的情绪经验。经过几次锻炼后,这种状况得到改善,运动员的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3.自我暗示训练法

自我暗示训练法是利用语言等刺激物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进而控制行为的过程。体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自我暗示能够提高动作的稳定性和成功率。根据学生训练和比赛的特点,可适时运用暗示的方法,把运动员对比赛名次及多方面的焦虑和担忧转移到正确运用技术和提高自信上。这样会缓解运动员比赛中的紧张情绪,从而正常发挥水平。

4.注意调节法

注意调节法指有意识地改变和调节注意的指向性,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具有积极情绪作用的事物上去。运动员上场前感到十分紧张,就把注意力指向以前某次成功的比赛,回忆自己在获得优异成绩时的情况,尽力回想起当时的兴奋状态。如果比赛前运动员的注意力是指向和集中考虑自己尚未完善或尚无把握的某个动作时,就应该迅速把注意力指向完成较好的动作上去,多想自己有把握的动作,提高自信心,从而稳定情绪。教练员应特别注意赛前训练中提高运动员完成难度动作的成功率和把握性,这对稳定学生参加比赛时的情绪具有重要作用。

5.放松法

运动员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会导致肌肉的紧张度增加、运动协调能力下降、技术动作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教练员可采用肌肉放松和调整呼吸法加以缓解,来改变肌肉紧张程度,达到稳定心理状态的目的。

二、柔道运动员赛前心理素质培养的具体措施

1.加强运动员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与能力的发挥是相辅相成的,有自信心,能力往往能正常发挥。另外,还需要有不怕挫折、坚韧不拔的意志,唯有如此,才能在困难的条件下建立起自信心。柔道运动员的自信心主要依赖于平时训练中有意识的培养和锻炼及赛前训练中科学、合理的安排。教练员应尽量增强运动员对自身运动技能的自信,不允许他们出现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和害怕失败的念头;在训练中教练员还应多以表扬和肯定的语句鼓励运动员,使他们体会到一种成就感。

2.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比赛目标

柔道运动员只有明确比赛任务的意义,才能加强责任感,才能动员自己的一切力量投入到赛前的紧张训练和比赛当中,发挥勇猛顽强的拼搏精神,才有可能战胜各种困难,从而战胜对手;反之则会造成紧张、失常。赛前教练员要给运动员制定比赛目标,目标的确立应既有利于充分发挥运动员的机能潜力,又能确定行动计划,目标过高、过低都不好。如果制定的目标运动员经过努力也难以达到或对运动员在赛前期望水平过高,经常会使他们过度紧张;但如果目标过低,又激发不起运动员的斗志。因此,所制定的目标必须是他们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