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安全计划范文
时间:2024-01-25 17:51: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运输安全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二、用制度来规范安全管理,重新修改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各自岗位责任,将有关制度
印发到各基层单位进行宣传贯彻,并公布在船头,使职工对照规章,执行规章。
三、利用安委会,安全工作例会,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对待事故认真本文来源:文秘公文网 ()分析,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实行安全责任追究制,引导大家对安全事故的认识,从中吸取教训,教育干部职工明确安全就是效益的道理,全面做好安全工作。
四、促续签订二0一0年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严格安全目标考核奖励制度,增强激励机到,对全公司安全责任分解做好工作,强化各级安全责任,做到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做到人人有责任。
五、结合单位特点和季节性的特点,开展各项有益的安全活动,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增强全员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意识,引导职工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履行安全责任与义务。
六、规范安全检查,严格隐患整改。加强安全检查,做好安全记录,将安全检查情况及时做好通报,并跟踪落实安全隐患整改,组织安全复查。对重点部位的安全监管,做到“四勤”即:勤宣传、勤检查、勤部署、勤督促,建立群防共管体制,做好三级安全教育,确保特殊工种和安全管理人员持证率100%,定期做好安全培训教育工作。
七、规范事故报告程序和安全应急预案工作,做到物资、措施两落实,努力降低事故损失,确保安全。
篇2
一、推进落实安全责任
(一)继续深化开展“十大工程领域”、“道路安全生产综合治理”活动,加强“五个一”工程建设和双重风险管控机制建设,夯实企业主体责任“五个必须落实”。严格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构建安全发展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进一步落实各级领导责任、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岗位责任和监督责任“五个责任”,坚持责任落实“零容忍”,强化责任追究。
(二)巩固安全责任“五级五覆盖”和“网格化”建设成果,明确属地管理、行业监管、综合监管责任清单,明确企业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切实做到“五落实、五到位”,确保安全监管责任到岗、到人。
(三)严格落实《市安全生产巡视督查工作方案》,局各部门每月开展一次巡视及暗访、大检查综合情况通报,每季度组织一次谈心谈话活动。
二、推进深化改革创新
(一)完善安全监管网格建设,实施“网格化”动态监管,机制创新、监管手段创新、监管设备创新,及时更新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信息。强化安全标准化建设,行业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保持标准化三级以上水平,推动达标企业动态监管。
(二)全面落实安全生产领域改革试点任务,建设“智慧交通安全监管”项目,实现部门间数据和信息的互通共享,实时监控本行业重大危险源信息、安全许可、应急救援设施配备等情况,向全方位、全覆盖、动态化监管。
三、推进实施依法治安
(一)认真贯彻落实新《安全生产法》,加强新《安全生产法》《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强化安全文化建设,达到领导、员工学习新《安全生产法》,遵守执行新《安全生产法》。
(二)科学制定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分类分级监管,加大执法力度,深化依法治理,坚决落实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上限处罚、追究法律责任“四个一律”惩治措施,切实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
(三)发挥法律专家和法制部门作用,加强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做到程序合法、依据准确、自由裁量得当。开展安全监管行政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工作,有效提高执法能力。
四、推进隐患排查治理
(一)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日检查、周调度、月总结、季报告“四项制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网格监管签字确认制度,实行追责倒溯,责任倒查,从严处理。
(二)深入开展各类专项行动,做到“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驰而不息地抓好事故预防工作。
(三)隐患整改和治理要落实到位,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做到整改责任、时限、措施、资金和应急预案“五落实”。重大隐患限期内没有完成整改或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单位依法实施停产停业整顿,并按有关规定和程序,严格执行复产复工手续,隐患排查治理闭合制度。
(四)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行业监管责任,采取集中检查、抽查、暗访等方式,开展经常患排查整治的督促检查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工作定期通报制度。
五、推进重点企业监管
(一)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安全监管,深入开展危化品道路运输专项整治,督查规范企业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行跟踪监管。
(二)加强消防安全监管,以客运站,机关,企业办公场所,民工居住地等人员密集场所为重点,持续开展整治行动,完善消防设施,严格日常管理,消除安全隐患。
(三)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监管,突出客运、危化品运输旅游包车等重点车辆,严格动态监控,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严厉查处各类非法违法行为。深入开展“三超一疲劳”和重点营运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监管使用、超员、超载等专项整治行动。
(四)加强公路施工安全监管,重点整治借用资质和挂靠、违法分包转包、不办理施工手续,以及以包代管等影响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的突出问题。开展在建工程深基坑、高大模板、脚手架等重点部位治理,抓好施工升降机、架桥机、塔吊等大型施工机械设备专项整治行动,开展工地临时活动板房安全专项检查,严查立改安全隐患,整治非法违法行为。
六、推进应急管理工作
(一)制定本行业应急救援演练计划,突出道路运输、公路养护施工、公路抢险救援、消防、危险化学品运输、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活动。
(二)加强应急培训,所有企业管理层、关键岗位、特种作业人员和高危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培训率100%全覆盖,推动应急管理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进岗位。
(三)落实领导干部带班、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制度,发生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开展应急救援处置,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
七、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一)依托电视、报刊、网站、微信、LED大屏等媒介,全面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
(二)要以推进依法治安、深化改革创新、强化责任落实为主要内容,以企业管理人员为主要对象,开展安全生产宣讲活动。
(三)持续开展从业人员培训,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工作,增强安全意识,提高技能,从源头上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八、推进提升监管能力
(一)各单位要设置独立的安全监管机构,配备与监管任务相匹配、符合监管工作需要的设备。改善安全监管和执法条件,配齐配强安全监管人员,保障工作需要。实施安全监管业务能力提升工程,制定培训计划,拓展培训形式,切实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
篇3
序号
安全主体责任
安全工作具体职责内容
一
加强领导
1.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
2.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每年至少召开2次以上领导班子专题会议研究安全生产工作,及时解决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3.每年主要领导带队下基层检查调研安全生产工作不少于2次,并积极整改检查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严格实施安全生产“一票否决”。
4.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机构,落实必要的安全管理人员,解决安全管理工作经费。
二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1.建立完善本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关键岗位人员安全责任承诺制。
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强化企业安全管理,量化考核指标。
3.定期对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三
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1.继续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两化”(标准化、信息化)体系建设工作,基本建立企业分级分类管理模式,构建企业对照标准自查自改、实时监控的工作机制。
2.深入开展运输车辆、建筑施工、仓库门店、租户、旅社等为重点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3.全面建立和完善隐患登记制和销号制。
5.对重大危险源实施实时监控。
6.严禁车辆、人员发生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三超”及酒驾、毒驾等不安全行为。
7.对安全生产实行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四
强化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
1.做好春运、两会、十一等重点时段以及防汛、雨雪冰冻、寒潮大风等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
2.加强与相关人员、部门的沟通协作,做好预防预警工作。
3.开展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承诺、“三无”(员工无违章、现场无隐患、管理无缺陷)和优秀班组创建活动。
4.定期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复查,将创建成果运用于企业安全管理。
五
加强安全保障及预案救援体系建设
1.组织编制企业安全生产综合预案和专项预案,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备。
2.预案要组织专业人员评审,经企业主要领导签批后进行。
3.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综合性或专项应急救援演练。
4.加强应急值守,强化救援准备,及时有效处置各类事故和突发事件。
六
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1.加强对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一线重点岗位人员的安全培训。
2.加强从业人员资格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3.认真组织开展每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和其它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七
严格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
1.按有关规定及时、准确报告企业所发生安全事故信息。
2.规范完善事故统计报表及相关资料。
3.不瞒报、谎报、漏报和迟报安全事故。
4.严格执行事故“说清楚”、约谈、事故查处情况公告制度。
5.积极配合事故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强化事故责任追究。
八
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总体要求
1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有关精神和工作要求进行传达贯彻,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布署。
2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列入工作总体计划,明确时间、目标任务和进度安排。
3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成立工作专班,制订工作方案
4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制定企业隐患问题清单和制度措施清单。
5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指定牵头部门,相关部门和人员参与,相关责任、措施和资金有保障。
6按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时间安排,定期上报工作总结。
九
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落实
1成立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形成由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专责、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参与的常态化防疫责任架构。
2制定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和工作预案。
3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和各项预防措施执行。
武汉市第二汽车运输公司安全监管责任清单
序号
主要职责内容
具体职责事项
1
组织起草、拟定公司安全生产发展规划,指导协调全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分析和预测公司安全生产形势,安全生产信息,研究、协调和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
(1)负责研究提出安全生产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措施的建议。
(2)制定公司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3)安排部署重大节假日和重要时期全公司安全生产工作。
(4)组织部署开展全公司性安全生产重要活动。
(5)分析预测季度、年度全公司安全生产形势。
(6)分析预测重特大事故风险,及时预警信息。
(7)负责全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报告、分析及预警工作。
(8)指导、协调安全生产系统的法制建设工作。
(9)组织起草安全生产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就起草的文件向有关单位及部门征求意见。
(10)组织研究拟定综合性的安全生产规章、规程。
(11)编制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报告。
2
承担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的具体工作
(12)组织筹备公司安委会全体(扩大)会议、年度安全工作会议。
(13)组织签订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诚信承诺书,并组织对各单位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14)按要求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宣传氛围。
(15)组织开展安全文化示范企业的创建工作。
3
组织指导全公司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
(16)负责组织国家、省、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宣传工作。
(17)负责对全公司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持证上岗,并督促检查各单位安全生产培训情况。
4
承担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责任
(18)分解下达公司年度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并严格考核。
(19)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督促基层单位安全工作“五落实,五到位”。
(20)依法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情况及其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投入、设备设施(特种设备除外)、整章建制、安全管理情况。
5
依法监督检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督促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依标运行。
(21)对各单位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或设备设施处于不安全运行状态的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依法监督检大危险源。
(22)指导全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督促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依标运行。
6
负责组织全司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督查;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全司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
(23)组织开展全公司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24)组织编制公司安全生产综合应急预案,按规定向政府相关部门报备并做好相关衔接工作。
(25)指导全公司各单位编制安全生产专项应急救援预案、现场处置方案。
(26)督促公司所有单位每年至少组织1次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指导基层单位做好应急预案演练的评估及持续改进工作。
7
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组织调查处理职业危害违法违规行为。
(27)贯彻国家、省、市职业卫生监管有关法律、法规,督促检查各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因素工程控制、职业防护设施、个体职业防护等措施到位情况。
(28)负责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工作,依法监督各生产经营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
8
依法组织事故调查处理和办理结案工作,监督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落实情况。
(29)负责公司范围内一般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指导基层事故单位规模以下事故的调查处理。
(30)负责举报事故的受理、核查和处理工作。
9
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计划总体要求
(31)督促各单位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有关精神和工作要求进行传达贯彻,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布署。
(32)督促各单位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列入工作总体计划,明确时间、目标任务和进度安排。
(33)督促各单位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成立工作专班,制订工作方案
(34)督促各单位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制定企业隐患问题清单和制度措施清单。
(35)督促各单位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指定牵头部门,相关部门和人员参与,相关责任、措施和资金有保障。
(36)督促各单位按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时间安排,定期上报工作总结。
10
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落实
(37)督促各单位成立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形成由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专责、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参与的常态化防疫责任架构。
篇4
关键词:信息化;电力信息化建设;安全技术
1信息化概述
信息化是指通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信息化依托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通过对所要研究对象的要素进行汇总,继而传到数据库。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普及,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学习方式,已成为人们生产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工作进程不断加快,从而真正达到了科技造福人类的目的。
2电力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信息安全意识相对薄弱。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部分工作人员信息安全意识薄弱。因而,相关领导要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加强对信息安全的重视,为电力信息化建设营造一个稳定、安全的环境。伴随着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进步及深入发展,其在有效运用互联网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为电力发展创建了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为电力信息化建设解决了一大难题。伴随着国家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建设国际一流电力企业的愿望提出,需依赖于先进的信息化建设安全技术,增强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继而为电力信息化建设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为电力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2.2信息化安全体系不健全、不集中。从分布上来看,电力企业的位置相对分散,再加上没有相关的执行部门,从而使得需要从全国各地调拨人力资源,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资金,因而阻碍了电力信息化健康持续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各个地方的电力信息管理体系不一、规则不一,没有统一的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信息安全体系不健全,使得各地方在信息维护方面进度不一致,地区间发展存在着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电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2.3工作人员经验不足、能力有限。在电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为了维护信息安全,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专业的工作技能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继而更好地为电力信息化建设服务。部分工作人员对此没有足够了解,缺乏相关的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继而不能有效防护信息安全,使电力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易出现信息泄露或网站易被攻破等弊端。因而,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这是电力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2.4信息安全建设监督不到位。信息化技术的成熟使得电力企业的发展也逐渐走向成熟,越来越靠近我国建设国际一流电网的目标,技术化的手段带给我国电力系统无限的发展契机,为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必要的基础。在电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监管部门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监管,从而确保信息安全,减少信息泄露带来的诸多弊端。但是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在电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监管部门由于监管不力,从而使电力在信息化建设中易出现信息泄露等现象。因而,监管部门要加强执法,加大监管力度,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电力信息化建设提供安全技术保障。
3安全技术在电力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3.1安全技术在结构方面的应用。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将电力信息安全系统分为两部分,即公共网络和专用网络。公共网络,顾名思义就是对所有人开放的网络,既包括电力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也包括外部人员,公共网络的开放是为了实现资源共享、服务民众,继而为民生事业作贡献。而专用网络则是指只对电力企业内部人员开放的网络,专用网络具有排外性,也就是说外部人员不可使用,不对所有人开放。这样设置网络的原因是为了保护信息安全,以免信息泄露为电力信息化建设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专用网络由调度信息网和电力信息网两部分组成。为了将专用网络与公共网络隔离开来,需要借助安全设备,继而将整个信息安全系统分为自动化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电力信息管理、自动办公系统、实时控制区、非控制生产区、生产管理区和管理信息区,即三层系统、四个安全分区。通过采用安全技术,从而确保电力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为电力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利的保障。3.2采用信息监控技术。为确保电力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一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信息的监管,另一方面,也可以采用信息监控技术,实现对信息安全的管控。在电力信息化建设中采用信息监控技术,也就是说,当信息出现泄漏或系统被侵入以后,信息监控技术即可发挥作用,进行自动报警,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通知负责人员。负责人员在接到警报以后,尽量在第一时间内赶到,对系统采取修整的措施,从而减少信息泄露给电力发展带来的损失。在电力信息化建设中采用信息监控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系统安全性,从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与此同时,采用监控技术,对每个设备和系统中出现的故障和异常事件进行统一处理,继而找出症结,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使安全信息系统的可靠程度不断提高。这一技术的应用,顺应了时展的潮流,从而使电力信息化建设更好地发展。3.3采用防火墙技术。随着电力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加速了电力信息化建设步伐。如今我国电力信息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果,特别是信息化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但是电力信息化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其在提高电力系统性能的同时,也使信息化安全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因而,探究电力信息化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使电力信息化建设更好地发展,减免信息泄露为电力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要提高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级别,这是社会发展对电力信息化建设提出的一项新要求。可以采用防火墙技术,通过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架构保护屏障,建立相应的网络通信监控系统,继而阻挡外部网络的入侵,从而保护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为电力信息协同提供安全可靠的发展环境,促使电力信息化建设更好地发展。
4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迅猛更新,电力企业不断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互联网的应用,为电力建设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电力信息化建设在对外交流中易出现信息泄露或系统被不法分子恶意入侵等现象,因而要加强应用安全技术,继而为电力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个稳定、安全、可靠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彭翔宇.电力信息化建设中安全技术的应用[J].科技风,2016(24):137.
[2]刘建强.关于电力信息化安全的探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2):00174.
篇5
2006年4月17日,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近期危险化学品事故情况的通报》,总结了危险化学品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及其造成危害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运输车辆严重超载,车辆和槽罐质量状况差;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常识,违规驾驶;承运单位无资质,违规运输;生产、充装企业违规违章;道路运输安全监管不严,路面控制措施不利;发生事故时不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信息;在发生事故时,人为延迟或因特殊情况无法及时获得事故位置信息;不能及时得到运送货物的详细情况;救援措施不得力。
目前,无论是美国的《危险化学品事故预防条例》、欧盟的《萨维索指令||》,还是我国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都是从管理的角度对危险品的生产、存储、运输和使用进行规范,还没有从技术的手段来解决危化品运输的安全问题。针对此情况,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交通部、公安部联合提出了“科技兴安”的指导方针,希望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减少事故的发生,在发生事故时提高救援处理的效率。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实现对危化品本身的状态、泄漏状态、罐体状态、车辆状态进行全方位监测与跟踪的系统。基于此,我们开发了“基于卫星定位与先进传感技术的危化品运输监测与跟踪网络化系统”,通过传感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危化品运输的智能与安全。
系统功能
基于“卫星定位与先进传感技术的危化品运输监测与跟踪网络化系统”将先进的MEMS传感技术与卫星定位和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相结合,实现危险化学品运输的智能安全与可视透明化,其主要功能如下:
1 实现运输容器的数字化
当前行业应用的危化品运输罐式集装箱和槽罐车基本都是通过传统的压力和液位传感器将其压力和液位的模拟量值传递到模拟量表盘上。要了解某一罐式集装箱的压力和液位时必须通过肉眼直接观察表盘。司机在运输途中出于安全的需要,要密切观察罐式集装箱内部的压力和液位值,以确保没有泄露和压力增高而可能引起的罐体爆炸等。目前这种通过肉眼观察表盘来了解罐式集装箱内部压力和液位的方式,其缺点一是信号不准确,另外由于表盘附在罐体上,司机在运输过程中要观察压力值必须转头方可观察到表盘值,增加了运输的危险性。
本系统中通过压力和液位MEMS传感器,将压力和液位变送为电信号,并通过信号处理模块对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进行处理,将压力和液位的模拟量变送到数字量,并传输给显示终端。这样,实现了罐式集装箱状态检测的数字化,其特点是这些经过变送的数字量信号,可以传输给本地的显示终端或司机驾驶室的显示终端,司机可以在驾驶室表盘位置观察到车后罐式集装箱的状态。除对运输介质的压力、液位进行数字式探测外,还可对部分介质的温度进行探测。同时,这些数字量信号将通过公共通讯网络如GMS/GPRS将罐式集装箱的状态远程传输到监控中心,从而实现对罐式集装箱的远程跟踪与监控。
2 实现介质泄露的实时探测与远程监测
运输介质有无泄露,发生泄露时泄露的是何种介质,泄露程度如何都是需要关注的。行业经常发生危化品泄露后司机逃逸的现象,救援人员不清楚具体泄露的是何种介质、危害程度如何、如何处理等。这就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指出的“发生事故时不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信息,不能及时得到运送货物的详细情况而造成救援措施不得力”。
本系统的危化品泄露探测器采用MEMS气体传感器,可以准确实时探测危化品泄露的全面情况,包括介质品类、泄露的是何种气体、泄露等级和危险程度、泄露的具体时间和地点等,从而使发生事故处理时能够采取有效直接的应对措施。
3 实现运输载体的智能化
运输车辆和罐体有无危险?监控中心如何进行应对和预防?如何对运输车辆进行监管?该系统中的加速度和空间姿态传感器实现对运输载体监测,远程监控中心通过传感器上传的数据来判断车辆有无撞车、倾覆等危险事件发生。在此类危险事件发生时,即使没有危化品泄露,也要采取紧急应对和处理措施。
4 实现运输货物的安全化
危化品,特别是汽油、煤油、航空燃油等非有毒介质的防盗是个严重的问题。如今集装箱运输中货物安全(偷盗、掉包)事件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几乎天天都有发生,其中大部分发生在集装箱载体上。全世界每年因为集装箱货物被盗等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200~5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在2000亿美元以上。据统计,公路运输的不安全因素已经导致全球一年至少损失900亿到1500亿美元。在国内,集装箱货物被盗的事件也屡有报道。
本系统开发的腔体开关探测器采用接近开关实时检测的原理,内部集成微型探测传感器、低功耗的微处理器和短距离无线发射模块。针对罐箱与槽罐车偷盗点的不同,设计分别适用于罐箱的腔门开关探测器和槽罐车的阀门开关探测器的结构和探测电路。当阀件开关时,安装在罐箱和槽罐车的开关探测器内的微处理器会探测到门的开关状态,并将开关状态以有线或短距离无线的方式发送给运输载体检测终端的中央处理器,并发送给本地和远程监控终端,实现了对运输过程中货物运输安全的有效监管。
5 实现物流信息的可视透明化
“在发生事故时,人为延迟或因特殊情况无法及时获得事故位置信息”,也是危化品运输造成损失的一个原因。2006年6月23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安部、交通部联合《关于加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紧急通知》的安监总危化[2006]119号文件。文件要求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安装的GPS要符合《危险化学品汽车运输安全监控终端》(AQ3004-2005)要求。已安装的不符合要求的GPS,要加快改造进程,达到联网监控的要求。
本系统中采用符合AQ3004-2005标准的车载GPS定位系统,实现对危化品运输载体的准确定位,并通过手机网络和卫星通信网络将位置信息实时传输到监控中心,实现对运输车辆的运输路线、历史轨迹、行驶速度的实时跟踪和事后监管。
本系统实现了所运介质、装载容器和运输车辆的相关监测信息的实时传输,实现危化品在运输过程中的物理量(压力、液位、温度等)、机械量(碰撞、倾覆、刹车等)、化学量(成分、泄漏、等级等)等主要参数的本地监测与跟踪。并结合GPSIGSMIGPRS网络、USSD、卫星网络和Internet等通讯技术,通过危化品运输远程监控中心,实现危化品运输全过程的远程监测与跟踪,确保危化品运输安全、可靠、高效、环保,实现供应链信息透明化,为资产管理和运输物流提供实时信息流平台,大大提高企业效率与行业效益。
系统架构与技术指标
“基于卫星定位与先进传感技术的危化品运输监测与跟踪网络化系统”能够确保一旦危化品运输容器、车辆、船舶等发生危化品泄露事件,可以实时探测到泄露的全面情况,包括介质品类、泄露等级、泄露地点、泄露时间等。同时,可以对运载介质和运输载体进行监测,包括介质温度、压力、液位,运输载体速度、加速度、空间姿态以及环境温湿度等,来实现对危化品运输过程中的介质状态、运输工具碰撞、倾覆、超速等的状态监测。
另外,随着国际上反恐要求和措施的不断提升和加强,要求尽快实现对危化品的运输全程实时监测,通过在各罐口加装开关探测传感器,判别运输途中货物运输的安全,防止被盗,避免和预防恶意攻击等恐怖事件。通过配置GPS/GPRS系统、卫星通讯系统,实现危化品在运输全过程中的全程监测与跟踪。在确保货物运输安全、可靠、高效、环保的同时,也实现了供应链信息透明化,为资产管理和现代物流提供了实时信息流基础。
篇6
[关键词]信息化 ; 危险品运输; 安全; 运用
中图分类号:X9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229-01
引言
某大型国企成品油运输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主要为其所属的油田、炼化、销售等企业提供专业化运输服务,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设立了分公司,在481个城市设立了配送中心(车队),现有各类危险品运输车辆12398台,车辆行驶区域遍布全国各地。
运输距离长、地域跨度大、安全风险高的特点及承运物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性,就决定了危险品运输安全管理的难度。公司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危险品道路运输企业,多年来始终积极探索危险品运输安全管控的有效手段,建成了全国信息化平台,形成了“连成线、盖住片、全天候、全覆盖”的信息服务网络,推动危险品运输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
1 强化车辆运行过程管控
全面推行车辆GPS监控系统,建成了覆盖全国的监控平台,最大限度的防范超定速、超路线、超范围、超规则等违章行为。
1.1 建立有利于安全管控的监控平台
“宝石花”车辆监控平台,是公司在近10年GPS监控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自主研发和设计的,主要是利用传感器、信息资讯、卫星定位、无线传输等技术,及时获取“人、车、货、路、天气”的安全五要素信息,具有里程统计、分段限速、线路偏离报警、违规停靠报警、各类报表汇总等特色功能,配合使用集卫星定位语音导航、卫星定位监控、免提直接通话和视频监控为一体的“四合一”终端,监控面覆盖危险品车辆运行的全过程,实现了对危险品运输车辆的“零距离”管控目标。
“宝石花”车辆监控平台是目前国内功能最全、容量最大、稳定性最高、覆盖面最广的监控指挥体系,被交通部指定为该企业的唯一并网平台,和交通部物联网无缝对接。
1.2 健全有效的监控体系
公司建立了总调度室、二级单位、配送中心(车队)三级监控管理体系,在北京和乌鲁木齐设立了2个GPS总监控室,在运输主业单位设立了52个监控中心,在基层配送中心(车队)设立了480个监控室,全公司专兼职监控员已达1108人。按照“分级管理、各负其责,有效监控、全面覆盖”的原则,详细界定了各级管理体系的监控管理内容,制定了各级监控管理主体及调度员、监控员、驾驶员等相关责任人的考核办法,考核结果直接与二级单位的年终评比、单位班子成员的业绩兑现、各级监控人员的奖金挂钩,并每月进行一次考核通报,确保各级监控管理责任落实到位。
1.3 完善具体的管控措施
通过GPS监控平台,对车辆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三个重点环节,实施有效的动态管控。一是出车前的风险提示。当班调度在安排驾驶员出车前,对车辆行驶线路的风险控制点进行重点交代,并向驾驶员发放行车路线的“三规一限”(规定线路、规定时间、规定停车地点,分段限速)警示图,超前做好风险预防和控制。调度员将当日车辆任务信息及时发送给监控员,监控员根据各自管控的车辆和区域,对运行的车辆进行实时监控。二是行车中的动态监控。通过监控平台及时向运行车辆发送调度、安全警示、天气变化、道路通行等提示信息,并对行驶过程中出现的超速行驶、偏离规定路线、未按时到达目的地、乱停乱放等违章行为进行实时的提醒、警示和处理,查明原因后按规定进行处罚。三是收车后的过程排查。通过监控平台的轨迹回放功能,基层配送中心(车队)的监控员对每台车的运行过程进行跟踪回放,对未及时发现的违章行为按规定进行处罚。并根据地理信息提供的固定停车点位,对归场车辆进行点名,使用系统围栏功能,对归场车辆进行管理,避免车辆被盗或私自出车。
各级监控员认真履行“早点名、日监控、晚控制、勤提示、严纠错、细统计、精分析、善指导”的工作职责,对行驶车辆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每天统计当日车辆运行情况,填报监控日志,对车辆运行效率、监控上线率、车辆分布、超速、违规等内容按层级形成报表,为不同的管理者提供关注的信息,以确保各相关部门掌握整体情况。
2 强化生产管理过程管控
为了提高对车辆运行的指挥和管控能力,将管控延伸至生产管理的全过程,公司建成了北京、乌鲁木齐两个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和52个运输主业单位的可视化调度指挥系统,及覆盖全国609个地市级配送中心(车队)的远程视频监控、视频会议和电话会议系统,实现了两级生产调度部门的实时音视频交流和安全生产指令传达,对各级生产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及车辆归场、停放情况进行重点监控,安全管控手段更加有力。
3 强化驾驶员操作行为管控
在“人、车、路、环境”的交通管理因素中,“人”是最难管控、也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为了更好的规范和控制驾驶员的驾车行为,公司采用了现代视频监控信息技术,在危险品运输车辆上安装4个防爆视频摄像头。驾驶室副驾驶座位斜上方的摄像头,可以直接监控驾驶员的操作行为,有效杜绝了驾车不系安全带、接打电话、抽烟等严重违章行为及其他各类不安全行为,还可对驾驶室前方10米以内道路情况进行监控和录像,如遇突发事件,录像内容可作为有效证据,并可用于事件的原因分析。驾驶室顶部的摄像头,主要用于监控罐体的装油口。驾驶室左右两侧的摄像头,主要用于监控罐体的卸油口和车辆油箱。基层配送中心(车队)的监控员对驾驶员执行运输任务过程中的操作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全力保障车辆运行安全,有效控制运输过程中的数质量问题,确保只有“规定动作”,杜绝“自选动作”。
4 强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管控
危险品运输突发事件的偶发性、时间不确定性、地点随机性和后果的严重性,给应急救援处置工作到来了巨大挑战。公司结合实际,开发实施了应急抢险指挥系统,在北京、乌鲁木齐生产调度指挥中心设立了应急指挥中心,在自主设计的应急抢险车上安装通信终端,遇有突发事件,应急抢险救援车根据指令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通过终端设备将前方的音视频画面传送至应急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实现了空间、地域的跨越,为科学合理处置突发事件提供实况信息,并可将应急指令一线直达,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5 取得的成效
5.1 违章现象明显减少
自2004年以来,公司在车辆总数大幅增加的情况下,车辆违章超速报警频次由以前每年的5000次/千台下降到目前的46.5次/千台;车辆偏离行驶路线、随意停放从以前的253车次/天下降到目前的8.6车次/天。各类违规违章驾车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产形势日趋好转。
5.2 事件总量大幅降低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与GPS监控系统联合应用至今,公司的车辆被盗和数质量事件明显减少,各类事故事件得到有效控制。
篇7
出台背景:
沿江石化产业密集
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风险上升
长江是我国的母亲河,也是唯一连接我国东中西部的黄金水道。基于长江得天独厚的水上运输条件和运输成本优势,沿江工业尤其是石化化工工业布局集中,水路运输已经成为沿江石化化工产业原料和产品运输的重要途径。2012年,长江干线危险化学品运输量超过1.6亿吨,作业品种超过250种。同时,长江也是沿江地区重要的水源地,沿线人口众多,取水口密集,长江干线沿线共有生活和工业取水口400多处,涉及人口约1.4亿,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等安全事故,将直接威胁沿江居民饮水安全,影响生态环境和沿江经济发展。
伴随着近年来沿江化工产业的迅速发展,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量快速增长,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生产安全风险也在上升。2014年6月9日南京扬子石化厂区内发生爆炸,2014年5月9日长江下游靖江水域水质发生异常,2009年8月10日三峡库区发生12个危险品集装箱落水事故,等等,这些事故给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生产安全敲响了警钟,建立完善的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保障体系,保障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部门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国务院领导多次做出重要批示,要求从源头防治、运输监管和应急处置等多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确保长江饮水安全。
交通运输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质检总局、安全监管总局和国务院法制办认真落实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多次进行调研,经反复研究和讨论,在国务院应急办的指导下,形成了多方面、跨部门联合推进的工作方案。《方案》的出台,将凝聚沿江地方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的力量,加快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对提高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水平,保障长江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意义重大。
重点工作之一:
加强源头防治
提高沿江化工产业安全和环境风险防控能力
优化沿江化工产业布局,提高化工园区风险防控能力是《方案》确立的重点工作,是加强源头防治,建立完善沿江石化化工产业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依托长江水运优势,沿江有关省市纷纷上马石化化工项目,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据统计,长江沿江省市化工产量约占全国的46%,是我国重要的石化化工产业走廊。虽然各地在上马石化化工项目时,也事先进行园区规划、环境评价、安全评估,但主要是单个项目或园区的局部影响评估,没有统筹考虑整个长江水系的生态环境承载力和运输系统承载力。因此,当前亟需从国家层面对沿江石化化工产业进行统筹规划布局,规范沿江两岸化工园区发展。而对于沿江已建成的化工园区,则有必要开展区域安全和环境风险及应急能力评估,完善安全和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对不符合布局要求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实施搬迁改造,从根本上解决沿江危险化学品生产及运输安全问题;对于新建、改建、扩建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必须严格进行安全、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三同时”审查。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方案》明确提出要优化沿江化工产业布局,综合考虑长江水系生态环境承载力、水源保护、运输安全等因素,规范沿江化工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就是要从源头上缓解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对沿江用水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威胁。
重点工作之二:
构建综合监管体系
推进危险化学品动态监管信息互联共享
建立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动态监管信息平台,形成监管合力是《方案》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也是建立完善长江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安全综合监管体系的重要基础。
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监管和事故应急涉及交通、安监、环保、住建、水利、消防、工信等多个部门和沿江各省市政府,各部门相互间还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应急协调联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长江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工作的有效开展。对此,《方案》提出了明确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建立完善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动态监管平台,实现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动态监管信息共享,及时掌握危险化学品的流向和状态,保障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
为建立动态监管和应急联动机制,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工作,2013年12月,交通运输部杨传堂部长和环境保护部周生贤部长签署了《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关于建立应急联动工作机制的协议》;2014年,交通运输部和环境保护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建设的通知》,重点加强预警监控、信息互通、应急协同、应急保障、科技创新、宣教及培训六个方面的合作,努力探索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提高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交通运输和环境安全,与其他部门的应急联动也正在进一步推进中。各相关部门应尽快落实《方案》要求,推动建立完善动态监管信息平台和应急联动机制,以有效控制危险化学品运输风险。
重点工作之三:
建立适运性评估制度
降低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风险
危险化学品作为工业原料或产品,种类众多、数以千计,且每年都有新品种问世并进入运输环节。由于部分危险化学品易溶于水、毒性大,一旦泄漏入水,目前的技术手段难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因此,合理地控制危害性大、处置难度大的危险品进入长江,成为当前技术条件下的最好选择。2011年修订颁布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就明确规定,禁止通过内河水域运输国家规定禁止通过内河运输的剧毒化学品以及其他危险化学品,禁运范围由交通运输部会同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制定公布。
对此,《方案》明确提出,要尽快制定出台《内河危险化学品禁运目录》,从制度层面控制不宜内河运输的危险化学品进入长江水域;同时,针对新的危险化学品,要开展适运性评估,确定运输条件,加强把关,从源头降低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风险。
重点工作之四:
改善运输装备及设施
提高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本质安全水平
单壳散装化学品船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危险品船专用锚地少及洗舱水处理能力不够,存在运输安全和水域污染风险,是《方案》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2009年,交通运输部联合地方政府制定出台《推进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实施方案》,用三年时间提前淘汰了三峡库区的单壳化学品船;2013年,又出台《“十二五”期推进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将长江中下游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单壳化学品船和600载重吨以上的单壳油船纳入限期淘汰范围,涉及到约1200多艘船龄长、技术状况堪忧的危险化学品船舶。此次《方案》明确提出要全线淘汰单壳化学品船,给出了时间表,同时国家也已出台了资金补贴政策,支持老旧船舶更新,这将进一步改善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船舶的技术状况。
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的薄弱环节,还有专用锚地不足、船舶锚泊困难的问题,如长江江苏段目前只有8处危险化学品船舶专用锚地,不能满足危险化学品船候泊、应急避险的需要;而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危险化学品船公共洗舱站和洗舱水接收设施极为缺乏,导致散装化学品船洗舱及洗舱水接收困难,增加了水域环境污染风险。为此,《方案》明确要求,要加快专用锚地、洗舱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和企业投资,以彻底扭转危险化学品船舶专用锚地不够、洗舱水处理能力不足的局面。
重点工作之五:
提高危险化学品应急能力
筑好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最后防线
近年来发生的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事故,给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敲响了警钟。《方案》确定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建立完善长江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而这也是保障用水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最后防线。
篇8
【关键词】液化天然气;槽车运输;应急管理
0.前言
世界经济的发展,石油危机的冲击和煤、石油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正在逐步发生变化,天然气的消费量急剧增长。中国经过近五十年的大规模勘探和开采,到2001年天然气年产量接近 立方米,但是,由于天然气的产地往往不在工业发达地区或人口集中地区,因此需要通过管道、槽船、槽车等运输途径来解决天然气的供求矛盾问题,近些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输气管线建设难度越来越大,建设成本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广东沿海以及珠江三角地区,每建设一条输气管线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在天然气输气管线不能够铺设或未到达地区,LNG公路槽车运输将成为解决天然气远距离输送问题的一种经济、便捷的方式。
1.液化天然气公路槽车运输及主要运输方式
接收站或小型液化工厂生产的LNG除气化后直接通过输气管道管输外,一般是经LNG公路槽车运载到各地,供居民或工业用户使用。以深圳大鹏LNG项目为例:从澳大利亚通过海运进口的LNG首先要装卸在LNG储罐内,大部分LNG气化后通过长输管线输送到电厂及城市燃气门站等大型、固定用户使用,另外一部分通过LNG公路槽车运送给中小型电厂、调峰站以及汽车加气站等相对用量较少的用户使用。因此,LNG公路槽车运输是LNG销售物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LNG销售物流的核心环节之一,不论是输出物流还是销售物流,都必须依靠LNG公路槽车运输才能更好地实现LNG的空间转移。
总的来看,由于我国LNG引进和利用时间较短,与西方发达国家LNG运输经验及管理经验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由于国内LNG物流服务的专业化分工程度不够,一些LNG运输企业从属于LNG生产厂,如新疆广汇液化天然气公司、新奥能源物流公司都是自己的运输队伍,自产自运占的比重很大,这种经营模式是造成LNG物流企业现代化水平低、发展速度慢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国内LNG物流企业的整体现代化水平较低,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各企业对资质管理、质量安全、标准制订、维修保养、现场监管以及安全技术培训等方面编制的管理体系还很不完善,企业内部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安全意识不够,技能欠缺。
2.液化天然气公路槽车物流安全应急管理对策
2.1完善液化天然气公路槽车运输管理的法律法规
西方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如:TSCA(美国)、AICS(澳大利亚)MITI(日本)、国际海事组织、国际公路及铁路运输组织和国际航空协会、国际民航组织都对LNG公路槽车运输实行立法管理。目前我国国内对LNG危险品运输管理,主要集中在水路、铁路方面的管理,而在LNG公路危险品运输管理方面,由于LNG公路运输的灵活性以及运输道路的复杂性,相对管理及控制难度较大,同时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不成系统。因此,我国应借鉴国际上先进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成熟经验和做法,尽快制定LNG公路槽车运输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明确各行政部门管理职责,强化监管力度,促进LNG公路槽车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2提高液化天然气公路槽车运输从业人员素质
LNG运输业是一个非常危险并且特殊的行业,从事LNG运输的相关人员必须掌握LNG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做到持证上岗。根据《危险货物安全管理条例》相关规定,LNG公路槽车的驾驶人员应取得相应机动车驾驶证,年龄不能超过60周岁,LNG运输单位从事生产、经营、储存、运输的人员,必须接受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并经所在地市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考试合格,并取得相应从业资格证后,方可上岗作业,只有掌握车上所有安全附件和操作系统的作用和操作方法,牢记发生不同事故后的处置程序,才能做到能正确操作、正确报警、正确处置一般事故、正确引导抢险救援人员进行操作、会使用随车灭火器材、会有效保护自己等。
2.3建立液化天然气公路槽车运输信息管理平台
目前国内LNG运输企业普遍专业化程度较低,信息技术落后,无线射频技术、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物流技术在LNG运输企业的应用还很有限。LNG从生产厂到运输中心再到用户,要做到无缝连接,LNG运输的信息化是基础和关键,政府和LNG运输企业应加快制定物流信息系统的技术标准,构建信息网络平台,达到信息共享,在政府上网工程中,要重点发展相应的网上服务和网上信息共享系统,定期行业发展以及国外相关信息。
篇9
关键词 HAN;阻隔防爆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O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3-0101-02
HAN技术,简称为容器阻隔防爆技术,一直是世界各国长期以来研究的重要课题,旨在解决危险化学品储运容器的防爆问题。HAN阻隔防爆技术1991年首先用于海湾战争中,主要在飞机、坦克、装甲运输车等的油箱内安装HAN阻隔防爆装置,解决了这些装备油箱遇到枪击起火爆炸的问题。由于其独有的本质安全特点,国内许多安全专家倾向于从军事领域转向工业和民用领域。
2002年开始,我国在江西南昌、广东汕头等地的加油站试点应用HAN阻隔防爆技术,取得成功。
2005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颁布《汽车加油(气)站、轻质燃油和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用阻隔防爆储罐技术要求》(AQ3001-2005)行业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HAN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目前,该项技术广泛应用在加油站、油库、炼油厂、化工厂、油罐车、铁路运输槽车、军机、军舰等方面,已被实践证明是安全、可靠的,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2006年版的《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中对HAN阻隔防爆装置的使用做了强制条文规定,用来解决过去加油站遗留的距离民用建筑安全间距不足的问题。
1 HAN阻隔防爆技术的机理
众所周知,油品燃烧发生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素,即助燃物、可燃物及着火源,只要切断一个要素燃烧爆炸就不会发生。
抑爆原理:抑爆材料叠层中的网眼组成蜂窝状结构,把装填容器的内腔分成许多细小的隔室,遏制了火焰的传播。同时,这种蜂容结构在单位体积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迅速吸收掉燃烧释放出来的绝大部分热量,使燃烧反应后的最终温度大大降低、反应气体的膨胀程度大为缩小,容器的压力增高不大。抑爆材料因而具备良好的抑爆性能。
基于HAN技术的产品能够有效的抑制物质发生爆炸、消除静电,因此,使用抑爆材料组装的油罐车在运输中可以减少液体的晃动程度,具备不磨损容器内壁、所占容器容积小的优点,从根本上解决了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储运安全问题,同时也起到了减少空气污染,有利于环保的作用。
2 HAN阻隔防爆材料介绍
铝合金抑爆材料是由特殊铝合金组成的一种网状结构材料,按一定密度方式填充在盛装有易燃、易爆液体的容器中。当该容器中的空气与其装载的液体、蒸汽混合达到或超过爆炸极限时,如遇到明火、静电、撞击和雷击等,可以有效抑制容器发生爆炸。
铝合金抑爆材料可应用于燃料运输车、流动加油车、机场加油车、飞机、船艇等运输工具的油箱和油罐抑爆,也可应用于各种存储汽油、柴油、丙酮、香蕉水等瓶体或罐体的抑爆,极大地提高了各种运油运气、储油储气设备的安全系数。
3 HAN阻隔防爆技术的典型应用
3.1 HAN技术在撬装式加油站的应用
采用HAN技术的爆橇装式加油装置由阻隔防爆地上储罐、卸油泵、加油机、自动灭火器组成。阻隔防爆的储罐位于地面上,加油机在储罐两侧。储罐内放置多个隔舱板,可将其分隔成多个舱室,用于储藏不同的油品。在每个舱室设有阻隔防爆的油气回收装置,每个舱室的底部有清洗通道,通道连接有排污阀。
此外,在储罐内设有竖井。竖井有四个立柱,由中孔板构成的护筒填充有阻隔防爆材料的单元体。储罐清洗时,可将护筒和阻隔防爆材料单元体一起取出。储罐底部还设有清洗通道,沉淀槽连接有排污阀,储罐内的杂质、油污很容易被排出。
通过应用“阻隔防爆橇装技术”,保证了加油站环境的安全环保,能够解决储运容器和装置因意外因素引发的爆炸,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3.2 HAN技术在成品油运输上的应用
HAN阻隔防爆技术被国家批准试点以来,采用HAN技术改造了数百辆运油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有数据统计分析,成品油运输中因静电、交通事故、维修造成的事故总数占95%。安全管理伴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进一步提高,采用新的安全技术推动了以人为本和效率的安全生产管理。
因此,HAN技术在运输油罐车上的应用,体现的防爆作用非常显著。
4 HAN阻隔防爆技术优点
4.1阻浪、阻隔
采用HAN技术的运油车液体晃动高度仅是普通运油车的1/40,有利于汽车转弯时保持平稳;其油面上方空间被阻隔,其燃烧速度仅是普通运油车的1/30,即使着火,也比较容易灭火。
4.2消除静电
采用HAN技术的运油车在装卸、行驶中不会因静电积聚产生放电火花。
4.3防爆作用
采用HAN技术的运油车空间被安全保护,即使撞击、枪击也不会发生爆炸。
4.4减少轮胎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由于浪涌现象妨碍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大大减少,实施HAN技术改造后的运油车三年只需换两次轮胎,而没有实施HAN技术改造的运油车二年则需要换三次轮胎。
以上技术的优点减少了运油车安全事故的95%,因此,HAN阻隔防爆技术是成品油运输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
5 HAN阻隔防爆技术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HAN阻隔防爆技术不仅能够保证危险化学品在储运过程中的本质安全,还可以抑止油气挥发,节省能源,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HAN技术的防腐蚀特点可以减少漏油,延长容器使用寿命。另外,运油槽车实施HAN技术改造后对轮胎保护效果明显。没有实施汽车运油槽车HAN技术改造前,运油车在起步、转弯、刹车状态下轮胎磨损非常严重,应用该技术后,原来一般两年三换轮胎变成现在的一年一换。初步测算,仅此一项,一辆运油车一年就能节省万余元费用。
据最新研究报告显示,饮用水污染的主要责任者是采用地埋式油罐的加油站。
采用HAN阻隔防爆技术改造的加油站,将地埋式油罐改为地上阻隔防爆橇装加油装置,从而避免油品渗漏引起的地下水污染,抑制油气挥发带来的大气污染。
实践证明,HAN技术装置能最大限度地阻止油气污染,保护环境,符合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
6 HAN阻隔防爆技术的应用局限性
6.1增加固定资产投资
目前的价格在3300元/m3,一个加油站按照两个汽油罐改造就是30万元,确实是一笔不少的投资。
6.2 影响油品质量
对于一些对油品品质要求苛刻的高档轿车,安装了质次价廉的HAN阻隔防爆材料,可能会影响油品质量。
综上所述,基于HAN技术研发的产品,能够解决危险化学品储运容器因意外因素引发的爆炸,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HAN技术的成功推广和应用,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保作用,对提高危险化学品安全储运工作,缩小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成品油安全储运与HAN阻隔防爆技术-HAN技术.
[2]油品储运装置阻隔防爆技术研究.中国安科院危化品安全技术研究所.
篇10
关键词:运输质量;评价;方法;指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使人们的消费结构正朝着改善质量的方向发展,其在"行"方面的重要表现是不再满足有交通工具就行,而是要求高运输质量。舒适、便捷、高效、安全和低成本的交通运输对任何国家的经济都是必不可少的。
一、交通运输质量概述
严谨的说对于运输质量的定义是:"反映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这一定义由两个层次构成。第一层讲的是产品或服务必须满足明确或隐含的需要;第二个层次是讲在第一层次成立的前提下,质量由产品或服务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来表示。
(一)交通运输的计划质量
计划质量是决策者们通过运输生产调查,根据顾客的需求而提出的质量规划。计划质量的目标是尽量满足顾客需求。因为交通运输作为服务性行业,它的生产不改变运输对象的属性或形态,只是改变对象的空间位置,并且其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同时进行,它的产品不能作为独立的实体存在于生产过程之外,即不能调拨、预制,又不能存储,基础设施不能移动。所以运输生产过程中的一次性博弈现象表明运输计划的好坏是决定运输供给的关键,计划与市场需求越一致,它的质量评价就越高。
(二)交通运输的生产质量
生产质量是指运输企业在实施计划质量的过程中实际形成的质量,目标应是计划质量。由于企业提出的质量目标只是一个计划要达到的水平,而顾客最关心的却是这一质量目标实现的如何即生产质量,生产质量所关心的是如何遵照计划质量实施生产以达到计划质量的要求。
(三)运输产品质量
指的是运输产品所包含的体现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服务特征的总和。它可以用指标直接进行综合评价。
二、指标评价体系及其方法
(一)评价运输质量的指标体系
交通运输质量是指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满足现在或潜在要求(或需求)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运输产品的质量特征主要包括:
(1)安全性。安全性是运输质量的首要特性,主要包括旅客和运输劳动者人身安全及运输工具运行安全。评价安全性的主要指标有:各种运输方式的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安全事故率,死亡率,责任事故损失率,货损率,货差率,货物赔偿率等。
(2)及时性。及时性是运输质量的时间特性,指按旅客和货主需要及时提供运输服务,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缩短运输时间。评价及时性的指标有:各种运输方式的平均旅行速度、正点率、正班率、正运率、准班率、运输期限合格率,送达期限超限率等。
(3)方便性。方便性是运输质量的基础特性,指运输服务所用的设施和设备的建立、布局和线路的安排以旅客和货主的需要为出发点,运输线路四通八达。评价方便性的主要指标有:各种运输方式的运网密度、运行班次密集性、直达运输比重和客货联运量等。
(4)舒适性。舒适性是运输质量的服务特性,对旅客运输来说就是指要强调旅客在旅途中身心健康,尽量做到不因车、船、机生活条件和环境的不佳而造成不适或损害健康。评价舒适性的主要指标有:旅客乘坐各种运输方式的人均旅乘面积、旅客满意率、优质服务率等。
(5)经济性。经济性是运输质量的经济特性,即以社会效益为基本准则,为用户提供经济的运输服务。它包含两层意思:其一,对用户来说满足所需运输需求的费用要合理、合算;其二,对运输企业来说既能为用户提供经济合算的运输服务,又能从中获得利润,使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
(二)指标评价体系方法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运输质量构成要素中每一个构成部分的得分值。
(1)修正逆指标。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有些指标数值越大,表示其质量水平越高,我们称之为正指标;有些指标数值越大,表明其质量水平越低,我们称之为逆指标。修正逆指标就是将逆指标的数值乘以-1,使其数值的变化与正指标的方向一致。
(2)指标数据处理。为使属性不同,量纲不一的多种指标过渡到可以汇总的标准化数据,对调整后的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3)计算标准化后的每两个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得到相关系数矩阵R:
R= (n-1)-1z(R为pp阶方阵)
(4)计算相关系数矩阵R的特征根及相应的特征向量。由方程| E-R|=0得到的P个特征根,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依次为 1≥ 2≥… p≥0。由方程( E-R)x=0得到对应于P个特征根的特征向量为T=(t1,t2,…,tp)T,其中ti为对应于特征根 i的单位特征向量tj=(t1i,t2i, …tpi)
(5)计算主成分得分。为了保证z的原有数据所包含的信息量被新的主成分所提取,考虑提取主成分的原则规定为累计贡献率达90%。设Yi为提取的第i个主成分得分。
(6)计算各构成要素的综合得分值。以每个主成分的信息贡献率为权数,对提取的各个主成分的得分进行加权求和,即得到各构成要素的综合得分值。根据各个构成要素对运输质量作用的大小确定各自的权数,对各构成要素的得分值进行加权求和,即得各种运输方式运输质量的最终综合得分值,进而完成运输质量的评价。
三、结语
公路运输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所包括的内容是不同的, 道路运输企业和行业管理部门在评价运输质量时, 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发展状况对指标体系进行不断的补充和完善。同时, 评价的结果应该向公众公开, 接受监督。这样, 道路运输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才能为企业发展和行业管理更好地服务。
同时对我国的运输质量分析和评价,对于我国运输质量的所有评价指标收集较难,故在安全性取1995~1998年公路每万辆汽车死亡人数;及时性取1996年高速公路占公路网比重为评价指标; 方便性取1996年公路网密度等为评价指标。通过以上方法及其分析,对于安全性和舒适性而言,我国的交通事故死亡率还很高,人均旅乘面积还很低;从经济性来看,交通工具的燃油单耗很大;在方便性和及时性方面,我国的运网规模还很小,交通工具旅行速度还较低。因此,我国交通运输质量与世界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只有急起直追,全面提高运输质量,才能不断满足我国人民对运输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许庆斌,荣朝,等.运输经济学导论[M].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
[2]任民,张翠云,高志华.铁路、公路和民航运输质量比较评价及铁路应采取的措施[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1,(5).
[3]邱东.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系统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
[4]李宗平,徐杰,杜文.交通运输业运输质量的定量综合评价[J].公路交通科技,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