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4-01-25 17:51: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科技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科技的特点

篇1

现代课堂教学管理特点的主要标志

现代课堂教学管理是以现代先进的教育管理思想和教学管理理论为指导的,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及其优化组合为基本特征的教学管理实践活动。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心理和行为进行组织控制,从而有利于学习,有利于规范,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应具备以下主要标志。

1.科学的教学管理目标

目标准确、全面、具体,不仅有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认知目标,还有思想品德、情感、意识等非智力因素目标。目标具有层次性,课堂一切活动都围绕目标进行,教学目标统领教学管理各环节,贯穿教学管理始终。

2.管理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师生之间民主、平等。课堂气氛既是紧张的、严肃的,又是和谐的、愉悦的;课堂内既有大量的信息交流,又有充分的情感交流。课堂充满生气,充满活力。

3.管理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指导学生开展具有一定深度、广度的学习活动,形成个人独立学习与同学间合作学习、全班共同学习的动态组合,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

4.管理有充分的思维训练

教学管理过程是师生思维互动的过程,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教师不断启迪学生的思维,创设学生思维相互碰撞的条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5.管理方法最优化,管理手段现代化

课堂教学中根据需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方法,实现教学管理方法的最优化;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调动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现代课堂教学管理的特点

(一)必须树立的基本观念

1.管理要有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人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现代课堂教学管理的全过程是进行完整的人的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现代课堂教学管理的目标是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管理要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其主体性(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都应受到充分的尊重,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3.管理应有民主合作的教学观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现代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不仅是受教育者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一种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社会化实践过程,是师生之间多向、多形式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学生尊敬教师,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学管理与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探索,共同享受成功喜悦,实现教学相长的活动。

4.优质高效的效益观

现代课堂教学管理追求的目标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和精力消耗,让学生收到尽可能多的实效,应体现教学管理方法的优化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实现课堂教学管理的优质高效。

(二)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教学管理原则是教学管理规律的反映。一切符合教学管理规律的教学管理原则都应该遵循。

1.目标导向性原则

教学管理目标的基本要点是完成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良好的教学管理目标可使师生的心理同步、思维定向,使师生的活动有共同的指向,成为教学中的行动方向。教师根据教学管理目标调控教学的行为,使教学活动沿着预定的方向顺利进行,直至目标的实现。

2.主体性原则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动精神,把管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是管理和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从而自己管理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尝试,大胆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精神。

3.面向全体的原则

现代课堂教学管理与现代课堂教学一样,都必须面向各类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因人施管,因材施教,分层推进,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管理与学习要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4.知情并重原则

现代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的学习和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创新的能力等),开发智力,同时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审美等)。知情结合,知情并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开放性原则

现代课堂教学管理要打破“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教学管理模式,树立开放意识,紧密联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经济生活的实际进行教学管理,把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充分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

现代课堂教学管理的途径

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工作包括课前管理(准备)、课堂教学管理(过程)和课后管理(完善)工作三个环节,每一环节有不同的任务,每一环节都有具体要求。在此,主要谈谈课堂教学管理工作。

上课是课堂教学管理的中心环节,各项教学管理目标都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堂教学管理必须紧张有序,管理过程应是师生之间信息、思维、情感、人格精神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的自我价值、创新精神和人格魅力得到充分展示。管理应努力做到科学性、教育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1.针对学生需要,满足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是现代课堂教学管理的出发点。学生的发展主要是由他们参与教学管理活动的态度、形式和有效性决定的。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加强学生活动,增加学生自我管理活动的时间,活动的形式要灵活多样。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思路(或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模式)应该是“目标――活动――发展”,即“以发展为中心,在活动中学习,达目标靠管理”。

2.融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通情达理,情感育人,创设良好氛围,教管结合,突出正面教育,多表扬鼓励,少惩罚打击,激励学生学习。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多种方式创设浓郁的趣味情景、民主情景、激励情景、主动学习情景、探研情景等,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主动学习的行为,感受民主、和谐氛围、教师期望、同伴的鼓励,体验成功的欢乐。

3.管理加强预见性,提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对课堂教学的干扰。

4.建立有效的教学常规,加强制度管理。如考勤管理、奖惩管理、操行(分数)管理、座位编排管理、提问管理等。

5.激发所有学生动力,让学生自主参与管理,教师通过学生管理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并且教师把自己看成其中的一员。

6.充分发掘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心理学因素,应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时机设置悬念、适度渲染、适当夸张、丰富情感、突变情节、修辞技巧、反接技术等,吸引学生注意力,把握课堂教学管理节奏,轻松愉快地达到目标。

7.创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使恬静与活跃相统一、热烈与凝重相统一、宽松与严谨相统一,营造课堂教学赖以发生和进行的和谐的心理背景。

8.研究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行为管理因素,正确处理学生因适应不良、厌烦学习、挫折与紧张、生理和心理障碍、情绪困扰、家庭因素、社会背景等原因而引发的问题行为,帮助学生调整认知结构,严格指导学生行为,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规范,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寻求社会与家长的合作支持,运用教师权威进行干涉制止,控制学生的情绪波动。

9.严格课堂教学中的纪律管理,帮助学生认识纪律的含义及重要性,克服逆反心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课堂行为规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克服厌学行为,吸引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有选择地强化学生的正当行为,适当地运用惩罚手段,充分发挥教师民主、平等的领导品质,管理育人,纪律保障。

10.运用多种教学管理方法,选用恰当教学媒体,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教学管理目标的达成,有利于学生主体活动的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坚持多种管理方法结合并优化组合。

11.重视教师的人格力量,规范教师的课堂行为。教师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教师要衣着整洁,仪表端庄,精神饱满,责任感强,知识面广,生动风趣,有组织能力;尊重学生,以民主、平等的思想看待学生,任何情况下都不得羞辱学生,不得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不布置惩罚性作业,更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教学管理语言要准确精练、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形象生动;板书要工整规范、科学合理;教态要亲切自然。

篇2

运动训练是在教练员的指导下,运动员积极努力,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并不断提高运动成绩的专门组织的过程。在内容上讲,运动训练主要包括:生理机能、运动素质、运动技术、运动战术、运动心理和运动智能等主要子类系统及其要素[3]。而现代科技对这些系统要素的促进主要表现竞技武术难度动作的科学训练,竞技武术套路及难度动作创新,竞技武术训练的科学监控等方面。运用现代信息科技对动作技术进行解析,进而推动武术动作科学化训练。如,李玉刚、严发本等利用三维图像解析系统对我国优秀武术运动员旋风脚720°运动时间特征、身体重心位移特征、身体重心的速度变化特征以及身体主要环节夹角的特征等进行分析与评价,提示了其动作过程的运动学特征与规律,为旋风脚720°的科学训练提供了动作时间、位移、速度等一系列量化指标[4]。再如,梅汉超等运用三维图像解析系统对我国优秀武术运动员摆莲720°技术动作进行分析与评价,并针对该技术的特点,从训练方法上进行了探讨,提示其动作过程的运动学特点与规律,建立整个动作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量化指标[5]。这些现代科技的介入,使得人们可以对竞技武术中的难度动作进行科学的分析,建立一系列具体的量化指标,为难度动作的练习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数学模型,有利于运动员对难度技术的掌握。进而推动竞技武术中难度动作的发展。随着新的《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制定,竞技武术发展呈现出越来越注重“高、难、美、新”的特点。而在高水平运动员中“高”与“美”已越来越难以拉开差距,这时如何更好地掌握“难”与“新”就日益成为运动员制胜的关键。在创新套路编排上,一方面可以借助互联网,查看到世界各地高水平武术比赛运动员的比赛录像,从而为创新提供强大的素材支撑。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优越性,将武术套路基本动作与创编要求输入计算机然后让其自动编排。在创新难度动作方面,首先应对现有难度技术进行科学分析,建立一系列具体的参数指标,依据这些指标在现有难度基础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逐步增大这些量化指标。如增加旋转的度数,由原来的360°到540°再到720°等。再如,减少难度动作开始的准备时间。其次将两个难度动作进行了组合,如在旋子中加入转体的成分。现代生物科学,特别是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的发展,为竞技武术训练提供了大量具体可操作性的指标来评定运动员在训练中所达到的训练强度和由训练所产生的疲劳程度,并为疲劳的消除提供了大量科学有效的方法。如,利用心率强度来判断运动训练的强度,利用运动员血乳酸浓度来判断运动员疲劳的程度等。这些都提供了科学的监控依据,保证了竞技武术训练的科学进行。同时,科学的运用超量恢复原理和现代生物、光电技术,促进运动员较快地恢复并获得充分的训练效果。

现代科技对竞技武术竞赛的促进

竞技武术是以参加比赛并夺取优异成绩为主要特征的竞技体育项目,参加比赛并取得好的名次是其直接目的。现代科技对武术竞赛的促进主要表现在促使竞赛规则的科学化,促使竞赛场地器材等标准化。体育统计学的兴起使得原本定性化的武术套路向量化的转变,而竞赛规则的量化又大大地增加了武术套路比赛的客观性。如将演练水平分三段九级,极大地增强了套路评分的公平性。对于刀、枪、剑、棍等器械的改造使其更适合比赛,易于推广。武术散打中的护具、拳套的改进,促使了武术搏击功能的体育化,促使了散打运动的迅速发展。

现代科技对竞技武术传播的促进

竞技武术是现今武术的主流,其终极目标是进入奥运会从而更好的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武术。其传播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对于武术的认识与接受。现代科技对竞技武术传播的促进主要体现在传播媒介上,即现代科技通过对传统传播媒介的改革与优化来促进竞技武术的传播。以传播媒介为标准,可以把武术传播分为文字传播、声音传播、图像传播、多媒体传播、网络传播等[6]。文字传播主要是报刊杂志与书籍的传播,激光照排技术的发明极大的提高了报刊出版业的效率,自然也极大的促进了竞技武术报刊文献资料的传播。声音传播、图像传播更多的是带入到多媒体的传播之中,使人们更加形象的感触到竞技武术。而网络时代的到来则极大的推动了竞技武术的全面发展。文字、声音、图像还有多媒体等各种各样的传播媒介都可借助网络这个新兴的途径驶上信息传播的高速公路。通过互联网,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接触到竞技武术,了解竞技武术。此外,现代科技带来的交通工具的改进促使举办世界性的竞技武术比赛越来越容易,而这又是更为直接的向全世界推广了竞技武术。如,“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武术作为特设项目开展了世界性的比赛,就通过各种媒体很好的传播了竞技武术。

篇3

关键词:博物馆;现代科技;博物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5-0248-02

一、现代科技与博物馆的教育职能

现代科技,是以材料、能源和信息科学技术为三大支柱,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兴起的世界新技术革命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高新科学技术群。现代科技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高新技术群;②发展创新速度快;③科学与技术之间相互渗透、互相促进的关系明显加强,各种新技术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出现了众多边缘学科或交叉技术。

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历史悠久,是伴随着博物馆的产生而发轫的,是博物馆的三大职能之一。作为博物馆的另外两个职能:收藏职能和研究职能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教育职能的实现。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把博物馆作为全民教育、终生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很多国家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我国的博物馆也建立了很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仍把重心放在收藏和研究上,教育职能的落实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只有改变传统的博物馆教育模式,把更多的现代科技的因素渗入到博物馆的教育职能里面,才能更好地吸引观众的目光与兴趣,更充分更有声有色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

二、现代科技影响下博物馆教育职能的新发展

(一)“寓教于乐”,教育类游戏软件的开发

在博物馆这类非正式教育环境内的学习,一般被称为非正式学习,是与发生在学校内的正式教育不同的。一般的非正式学习,大多会涉及到游戏。近年来,网络游戏己经发展如火如荼,越来越少地占据了广大青少年的业余活动。对此,不应该觉得这是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发挥所面临的对手,而应该把它看作是机遇。作为保护和传播人类文化的博物馆,我们应该充分地利用这些科技资源。比如,在南京博物院参观区的休息大厅内,有几台游戏机。打开游戏机的界面,你会发现上面的内容与博物馆的教育内容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里面的游戏,包括考古发掘现场模拟实验、太空航行模拟、野地寻宝等等,它们涉及了考古学、物理学、生物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对提高参观者的兴趣及青少年智力的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为博物馆的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借鉴与启示。

(二)“参观自导式”,电子类器材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很多电子类的辅助器材开始越来越深受广大参观者的喜爱。

首先是平面电子显示屏与立体式放映大厅的应用。平面电子显示屏造价并不高,而且通过这种的视觉刺激留给参观者的印象比较深,收到的效果也比较好,因此在国内的很多大的博物馆都可以看到。除了简单的平面放映之外,还有一种立体式放映。比如陕西兵马俑博物馆内一立体式放映厅。一走进放映大厅,强烈的视觉刺激迎面而来,在圆形的放映厅内,四周的墙壁上全是屏幕这种立体式画面、立体式声音留给参观者的是摄人心魂和荡气回肠。虽然这种立体式放映厅的造价远比平面式显示屏的造价要高得多,但是它留给参观者的感官刺激与深刻印象也是一般的平面电子显示屏所无法比拟的。

其次是电子触摸屏的应用。现在国内很多大型博物馆的参观区内都放置了好几台电子触摸屏。通过触摸屏幕上的字幕,参观者不仅可以了解到关于整个博物馆的布局设计,而且还能较详细地了解到各类展品多方面的咨讯与介绍,甚至可以了解到许多展品背后的故事。通过电子触摸屏,参观者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陈列展品本身或者陈列设计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解学习,更好地实现了博物馆的教育职能。

最后是电子耳麦的应用。受到收音机、录音机等的启发,很多博物馆为了让参观者在自行参观的情况下接受到更多的关于博物馆本身及内部展品的资讯,都提供了免费提供给参观者电子耳麦的服务。由于电子耳麦造价本身就极为低廉,而且具有可跟参观者的参观速度尽可能同步性的特点,因此深受广大参观者的喜爱。另外,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还可以根据馆内展品研究取得新进展等对其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这样既刺激了参观者进行下一次再参观的兴趣,又很好地实现了博物馆的教育职能,意义重大。

(三)“无限向网”,网上博物馆的兴起

传统的博物馆教育只能局限在博物馆内实现。人们只能通过实际进入博物馆进行参观才能获得相关的知识。近些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Internet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人们日常娱乐生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越来越多地占据着人们的业余生活,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思想发展、行为模式。

网上博物馆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应运而生。网上博物馆是建立在实体博物馆丰富的藏品数据库基础之上,借Internet为媒介,向世人介绍博物馆的藏品、展览、历史等各方面的知识。可以说,网上博物馆不仅是一种宣传,更是一种展示,一种新型的人文关怀,是实现博物馆教育职能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

三、现代科技背景下博物馆教育面临的机遇

现代科技的发展给博物馆教育的实现带来了新的机遇。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在现代科技的影响下已经具有了除了在传统模式下表现出的特点以外其他的一些新的特点,从而使博物馆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参观者及其他类型的受教育群体,让他们接受到更为新颖且具有吸引力的教育模式。

(一)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博物馆的教育职能更具开放性

传统的博物馆教育只是局限在博物馆内实现。人们只能通过实际进入博物馆进行参观才能获得相关的知识,局限性很大。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Internet己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人们日常娱乐、学习、生活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使人们的学习变得十分的便利。在这种情形的影响下,尤其伴随着网上博物馆的产生,博物馆的教育也越来越具开放性了。

首先是受教育群体更加开放、更为庞大。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博物馆的教育对象开始越来越具开放性,尤其是网上博物馆可以让博物馆的受教育群体不受时间、空间、经费、身体状况等因素的制约,从而比实体博物馆拥有了更加广泛和多元化的受众群体。其次是教育方式更具开放性。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除了亲临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外,人们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更具开放性的方式接受到博物馆的教育了。博物馆的教育工作人员可以将博物馆内丰富的典藏、研究以及展示资源进行整合,制成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在网络上提供相关资料的下载,或者即时在线上与博物馆的受教育群体进行互动交流学习。第三是藏品本身的展示更具开放性。出于保护藏品的目的以及受展览场地空间的限制,博物馆一般只在展厅内将很少的一部分藏品对外展示,一些国宝级的文物出于安全角度的考虑甚至在一般情况下都不对外展示。而在网上博物馆上开设网上展厅可以将这些藏品资源有效地开发出来。第四是研究成果与资料更具开放性。博物馆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对藏品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得出的成果必须通过博物馆的教育人员才能传达给广大的参观者。在此方面,除了要求加强博物馆教育人员与研究人员的互动交流外,现代科技的发展更是为研究成果的传达提供了一个更为开放性的平台。

(二)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博物馆的教育职能更具互动性

教育效果的实现是在互动性中产生的,博物馆的教育也是如此。而传统的博物馆教育是在博物馆讲解员的说教或者利用展品的文字说明来实现。事实上,在博物馆的各类展示材料中,文字说明材料的吸引力,要远远低于图像和互动性展品的吸引力。因此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学者开始认识到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活动的各种弊端,开始越来越关注博物馆教育的互动性研究。为了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博物馆工作人员除了在博物馆内设立了一些互动性的项目,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其一,走出有围墙的馆舍,利用电化教育、电视媒体的介入等方式,扩大社会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群来关注博物馆。从增强社会利用率的角度来强化博物馆的教育职能的实现,并实现了良性的互动。

其二,通过在网上博物馆开展收藏沙龙、访客留言等形式,实现博物馆工作人员与参观者的良性互动。

(三)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博物馆的教育职能更具时效性

在现代科技的影响下,电视、广播媒体、报刊杂志、网络等的宣传使博物馆的宣传教育更具时效性,更加方便、快捷,更易操作。同时由于网络在博物馆方面的运用,观众与观众、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就更方便快捷,更好地促进博物馆的研究日新月异,也能使博物馆的教育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

在影响博物馆教育时效性的因素里面,最重要的就是网络因素了。在Internet的世界里,博物馆的网络信息更新速度非常快,世界上各个地方博物馆的任何信息,都可以随时在网上查询到。新信息、新文物、新知识,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在网络上传播。人们在网上博物馆上不仅可以随时看到世界上各博物馆的最新信息,同时可以不受时间限制,不论开馆闭馆,可随时去博物馆参观,可以在白天,可以在晚上,可以在家里、学校、网吧,随意点击网上资料。这些都使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得到了非常适时有效的发挥

(四)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博物馆的教育职能更具趣味性

博物馆的教育有别于学校教育,是一种非正式性教育。尤其是近年来,博物馆的观众不仅要求在参观中获取知识,而且对博物馆的休闲、娱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况且“寓教于乐”本来就是博物馆在组织教育活动中必须要注意的。而这些都对博物馆的教育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实体博物馆内开发的与博物馆的教育方向有关的游戏软件以及一些虚拟博物馆,都使得博物馆的教育职能更具趣味性。

首先,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深入浅出的叙述方式及富有交互性的浏览方式,使得网上博物馆的教育极具趣味性,比一般的课堂教育更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法。

其次,现在一些大学里新开设了教育类游戏软件开发室,意义重大。博物馆里有着丰富的历史题材资源,将这类的教育游戏软件的开发与利用置于博物馆中,可以使博物馆的教育更具趣味性,更有吸引力。

最后,数字化的博物馆可以通过虚拟技术模拟真实场景,观众可以足不出户地通过浏览数字化博物馆内的展览或制作活动,配合模拟的声音和图像实现身临其境的感觉,趣味性极强。

参考文献

[1]吕建昌.博物馆与当代社会若干问题的研究[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

篇4

关 键 词:现代科技 公共艺术教育 实施

高等院校是世界各国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培养适应现代环境的高素质人才无疑是各国高等教育都面临着的严峻挑战。艺术是人类高级的精神活动,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状况理应为我们所关注。

一、 现代科技发展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的影响

科技革命引发社会各方面的重大变革,促进了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现代科技发展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现代科技发展对宏观教育体制的影响

科技的发展影响了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产业结构变化和生产方式变革的同时,对技能教育提出很高的要求,需要人们学习更多新的知识来适应时代的发展,在具体的教育实施过程中科技信息量的增加、学科的细化,必然会影响到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

培养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公共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宏观教育体制的调控是否合理、得当,直接影响到公共艺术教育的顺利开展以及教育整体目标的最终实现。

2.现代科技发展对高校结构的影响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校体制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热潮的到来,相当多的高等学校通过各种方式进行重组。中国现有的“综合性大学”是从一个个专业学院演化而来的,涵盖了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学科。无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专科性大学,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都力求开创自己的办学方向,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实现大学办学的个性化、综合化和国际化,并建立起一个适应新世纪社会变化、注重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体现终身教育思潮的高等教育体系。

但是,我们在重视优势学科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边缘学科,尤其是公共艺术教育,并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重视不够、体制不健全等问题。

3.现代科技发展对艺术本身以及欣赏者个体的影响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在过去任何一个时期对艺术自身的影响都是举足轻重的,是艺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决定因素。西方美术史上从文艺复兴到印象主义,其中科学技术对美术的影响可见一斑。但是,在科技发展促进艺术进步的同时,也给艺术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滥用现代科技手段大大削弱了艺术的本质审美特征,消极的、标新立异的、哗众取宠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现代艺术当中层出不穷;艺术自身发生变化的同时,对艺术的欣赏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艺术作品如何给予客观的评判、正确的引导,是新时期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

二、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现代科技发展的作用下,其性质的宽泛特征和基本要求

1.公共艺术教育的普及性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接受公共艺术教育的权利,体现了教育的民主性。开设多门艺术类选修课配合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现在国内很多高校明确规定大学生必须完成艺术类选修课的学分,用相关规定来要求学生参与,以达到对全体大学生进行普及性艺术教育的效果。

2.公共艺术教育的侧重性

在普及中提高,注重大学生的个性培养。实际上,这是一个从知识积累到能力培养的过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绪,以及对艺术作品的批判性理解能力。为学生提供充分接触艺术的空间,为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特征、为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的发展打造了一个可供调节的知识平台。

3.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与互补性

公共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功能是互补的,两者的融合能够弥补各自的缺陷。在公共艺术教育中渗透科学的方法和精神,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实现融合的最终目标是要提高培养人才的整体素质,要把公共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各自的单一目标整合到总目标中来,达到教育的完整性要求。

三、 公共艺术教育的具体实施体系

针对现代科技冲击下的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为改变高校现有公共艺术教育的落后现象,在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还要根据我国高校自身特点,构建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公共艺术教育体系,以确保公共艺术教育顺利实施。

1.明确公共艺术教育目标、价值标准

公共艺术教育和专业的艺术教育应该有所区别。我们要明确通过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艺术判断力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而不是像专业艺术院校那样过于注重对学生艺术技能的培养,同时也不能借用其他学科那种固定的标准来衡量普通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素质。

转贴于

艺术素质教育是以通过艺术来塑造人的灵魂、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作为一种特殊教育,公共艺术教育既应遵循普通高等教育的规律,也应遵循艺术教育本身的规律。公共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它是以音乐、美术、书法、影视、舞蹈等艺术手段和内容,来培养大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基本能力为目的、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艺术知识水平的提高为己任,同时适应现代科技发展需求,做到与时俱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

2.构建合理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是达到教育标准实现教育目的的有力保障,这体现在课程设置、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等方面。

就我国公共艺术教育现状而言,在知识结构、层次结构、审美结构层次等方面都有待于改进。从普及到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开设相应的课程,在课程的内容选择上下功夫,注意和现代科技发展保持同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媒体电脑的普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经在服装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印刷制版等领域广泛运用,这些都是与人的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大学生有必要对它们有所了解。同时做到难易适度,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配合相关的教材和读物使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得以顺利实施,确保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与质量。

3.创新科学的公共艺术教育方法

第一,注重从学生兴趣出发,注重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一方面,要向学生介绍理解作品所需的相关素材,如作者的人格个性、人生经历、时代背景、宗教知识等;另一方面,必须要不断启发学生对于这些经典作品的个人理解,培养他们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第二,摒弃标准答案,充分激发学生的个性审美热情和潜能。艺术欣赏实际上就是认识事物、把握创作者思想意图的一个过程。艺术欣赏课最终不仅要丰富学生审美情趣和拓展其文化视野,而且还要使他们深入艺术的精髓,使他们懂得怎样靠自己的双眼去洞察人生的艺术和艺术的人生。

第三,教学形式上,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当前校园内所关注的审美问题,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安排教学。

第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增强课程的实践性。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只有掌握这种语言,才能真正读懂艺术作品,了解艺术内涵,提高欣赏水平。所以通过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组织课外美术小组,使学生走近绘画,了解美术语言,亲自体验绘画过程的情感活动,然后和欣赏美术作品结合起来,其效果是非常好的,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第五,通过艺术欣赏教学,使学生掌握艺术欣赏的基本方法。只有当学生自己掌握了比较科学的方法时,他们的审美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比较是艺术欣赏的一个重要学习方法,尤其是作品的艺术风格技巧方面,如不同的画种、不同风格的作品,常常不易用文字语言来描述清楚,但如果把这些作品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各自的艺术特点就容易区分开了。在艺术欣赏中不要孤立地对待一件作品,而是要和其他作品联系起来看,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比较,以此启发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四、建设高素质公共艺术教育教师队伍

目前公共艺术教育教师队伍良莠不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自身文化修养差、文化底蕴不足、科研能力不强、敬业精神与教学能力欠佳、教育思想观念滞后等问题。加强管理与不断提高这支队伍的整体水平,确保这支队伍的良性发展,在公共艺术教育中做好导向作用。

要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发展对高校公共艺术的促进作用,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创新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模式,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素质教育体制。

参考文献

[1]马国俊著《论大学国民性艺术素质教育》,原载于《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 月

[2]刘德富 张朔著《在并校改革中推进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原载于《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4月

[3]杨涛著《试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美术欣赏课》,原载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6月

[4]张小册著《深化高校美术欣赏课的艺术思维》,原载于《中国美术教育》,1999年5月

篇5

关键词 科技馆;常设展览;设计创新

科技馆的主要教育形式是常设展览,其教育对象是不同文化程度的广大公众。常设展览反映的是科技馆的主体内容与核心功能,是科技馆展教水平与展教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决定一个科技馆建设成败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展览设计又是一个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创新思维和实践探索交相辉映的程序复杂的创作过程。因此,常设展览是科技馆建设最重要的着力点,也是评价一个科技馆建设成效的关键环节。

1 吉林省科技馆新馆介绍

吉林省科技馆新馆位于风景秀丽的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是吉林省“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4亿元,2011年5月完成布展工程。新馆楼体建筑为正方体,分为地上六层、地下一层。其中,地上一至五层为展教区,六层为培训实验及办公区,地下一层是库房和展教研究区。由序厅、常设展览、短期展览、科普影院、交流活动、培训园地、展教研究及库房等八个基本功能组成。其中展教面积1.5万平方米。

新馆的常设展览以“科技与梦想”为主题,按照“梦想—智慧—创造—未来—实践”的展示主线,设置“梦想的摇篮”、“智慧的阶梯”、“创造的辉煌”、“我们的未来不是梦”四大主题展区、18个展厅、14个展教方面,364件(套)展品。展示内容涵盖了数学、物理、天文、地理、生物等学科经典科学原理。又充分介绍了当代工业、农业、信息、材料、生态、能源、环境、宇宙等众多领域的先进技术及中国古代科技,同时突出了吉林省科技创新的特色,运用大量先进的展示手段,为参观者呈现出一个崭新的现代科技馆。

2 围绕主题形成以我为主的展览设计体系

2.1 确定符合时代特征的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是科技馆建设者在建馆过程中所要表达的建设意图,追求的理想境界,反映了建设者对现代科技馆的基本认识和理解。“科技与梦想”是吉林省科技馆新馆研究确定的展示主题。其含义为:

梦想是科技产生之源,发展之力。有梦想,才有创造,勇于梦想,才勇于创新,梦想也就是创新思想。

科技产生于梦想,也是实现梦想唯一正确的道路。科技之所以能够实现梦想,在于其尊重并遵循了自然的规律与法则。梦想是人的梦想、是追求幸福的梦想,梦想创造的科技,一定是为人类幸福服务的科技。通过科技服务于梦想的展示,阐述科技的人本属性、进步属性,强调科技要以人为本、为人类幸福服务。

总之,“科技与梦想”凝炼概括了“创新思想”、“科学观念”、“和谐理念”和“以人为本”等当前有关现代科技馆建设的主要思想。

2.2 体现主题思想的内容框架

吉林馆采用主题展开式兼顾学科分类式的展示方法,从本馆楼层较多的特点出发,由下至上纵向构建推进展览。

“梦想的摇篮”主题展区位于一层两个厅,设计展品36件。主要内容是针对学龄前儿童的认知性、趣味性科教展示。儿童是梦想的起点,是引发梦想、培育梦想的重要时期。该展区以培育和引发儿童科学梦想为主要展教取向,从梦想的产生开始诠释“科技与梦想”的主题。

“智慧的阶梯”主题展区位于二层,设计展品131件。主要内容是有关数、理、化、生等基础经典科学原理的展示教育。通过对部分重大科学发现过程和经典科学原理的演示,告诉人们,一项科学成果的取得,既是初级梦想的实现,更是提升智慧至实现高层次梦想的阶梯,强调掌握基础科学理论的重要性,从科技实现梦想的过程推进了“科技与梦想”的主题。

“创造的辉煌”主题展区位于三层及四层A厅,设计展品114件。主要内容是展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和与现代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技成果。以给人类生存与发展带来根本性改变的现代科技成果的展示,证明科技在实现人类梦想中的巨大作用,从科技实现梦想的实践层面,进一步推进“科技与梦想”主题。

“我们的未来不是梦”主题展区位于四层,设计展品83件。在展示介绍环境、能源、太空、未来科技等有关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深层次挖掘和揭示科技之所以能够实现梦想,本质在于其尊重并遵循自然的规律与法则这一根本属性,回答了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主题,将“科技与梦想”主题演绎到永远。

四个递进的主题展区,由下至上,融会贯通,环环相扣,步步升华,使整个展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给观众一个明确的启示、系统的引导、深刻的记忆。

2.3 贯彻主题思想的建设原则

1)在内容组织上,做到“五个结合”。即,把传播科学知识与传播科学方法、展示科研过程、传授科学理念相结合;把宣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社会意识相结合;把国际先进的科教理念与本土特色相结合,以吉林科技文化实例为背景,展示当代科技文化的全球性特征;把普及基础原理与展示介绍前沿科技相结合,保证展教内容的前瞻性与导向性;把科普教育与科技展示交流相结合;2)在展教方式上注意“五个突出”。即,突出以观众为本,定位于观众立场,模拟个人视角,关注个体感受;突出主题展开式,兼顾学科分类式,以适应现代科技日益交叉,科学、技术、社会高度融合的实际;突出情景学习与互动参与,增强科技馆的感知、体验功能;突出常展中以青少年和普通公众为对象的科普功能,避免博物馆式的历史陈述及通用展览馆式的成就展示;突出代表性知识点的选择和典型性展项的设置,不过分强调科学内容与知识的全面系统描述;

篇6

关键词: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医院建筑应用

日新月异的现代智能化的照明技术,为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充分体现了这个时展的特点,从上世纪开始智能控制系统开始出现,到现代智能化的技术在各行各业都有体现,人们经历的巨大的创新阶段、应用阶段,每个时期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从医院对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应用来看,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做好医院工作的保障。

一、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特点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产生发展经历了一段重要的发展时期,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技术,其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科技性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已经不是新鲜的事情,但是该系统依然是现代社会较为先进且在发展过程中的系统,其是在现代科技信息化时代的环境下发展的,也当然的具有了科技的特性,比如该系统在对照明设备的亮度的控制、时间的控制方面都充分体现了设备所具有的科技能力,智能控制系统的优点也正是其所具有的无可比拟的科技性。

2.具有实用性

从医院建筑的角度看,医院是一个救死扶伤的场域,随着现代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再加上我国老龄化情况的严重,去医院就诊的病患者也很多,通常大型医院的医疗大楼都很高且内部设置复杂,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人力控制照明系统,已经很难满足现展的需要,此时智能照明系统根据建筑的需要,不断改进其使用效果,极大的提高了利用效率,同时达到了节约电能的作用,因此,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3.具有便于管理的特点

智能控制系统摆脱了传统的人力控制照明的形式,在大型的建筑中只需要在一个房间设置管理总系统就可以对每个楼层的照明情况进行控制。另外这种控制系统还可以根据楼宇的不同需求设置不同的照明效果,在医院的建筑中主要是根据具体的环境需要进行效果变化。

二、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在医院建筑中设置的应用区域

医院建筑内部布置各有不同,在医院建筑中应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笔者根据实践情况,认为在以下区域是必须要做好智能照明控制工作的:

1.医院建筑的入口和通道

在医院建筑中,这一区域是人员流动性最大的区域,因此要特别注重在这些地方设置好智能照明系统,在该控制系统下,能够根据具体的天气情况、时间段分布、人员流动情况进行照明系统调节,比如在白天,光照较好,透明度较高的情况下,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可以对照明设备进行调节,降低亮度或者关闭设备;在阴天或者夜晚,如果则要根据是否有人员经过,通过对人员身体的感知确定是否启动照明设备,这样能够达到节约和效率的目的。

2.病房和办公区域

这是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需要控制的重点区域,也是人员活动最为频繁的区域。在办公区域设置控制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做到节约,因为办公区域人员流动和上班时间有关,一旦下班,人员是较少的,如果照明设备一直使用着,无疑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另外病房装设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也是未来给病患者提供更多的方便,同时达到提高照明设备使用效率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在病房区域,照明设备的使用应当根据病患人群的实际情况进行区分,在儿童区域应当降低亮度,而在老年病患者的区域则应适当提高亮度。

3.医院建筑周围

医院建筑周围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存在能够一方面保障医院工作的正常开展,另一个方面也能够起到一种美观的效果,在周围设置控制系统,根据医院运行的实际情况对照明设备的亮度、亮点进行调节,是非常必要的。

三、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在医院建筑应用的未来发展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一种产物,其在医院建筑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和发展空间,在未来发展中必定能够发挥其更大的优势。

1.系统更加具有针对性

现代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虽然能够在医院建筑中进行完全应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技术还是一种普遍性的技术,其应用的领域也是各行各业,医院建筑和医院的职能虽然具有普通性的特点,但是其也具有与众不同的地方,比如针对的特殊群体、对照明设备控制的数量,设备亮度大小的控制和时间的把握等,这些都是以后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发展的要求。

2.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专业化程度更好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未来发展的另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专业化,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该系统的控制范围完全可以突破现有的局域,通过技术的处理,对照明控制系统进行更新。在医院建筑中,控制系统也可以实现不同建筑之间的联合控制和子系统控制相结合的模式,甚至一个城市之中的所有的医疗机构都可以实现这种模式的发展。

四、结语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在医院建筑中的应用不仅是现代更是未来的一种发展性的要求,从当前的情况看,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已经在许多的大型医院出现并发挥作用,但是要想真正实现突破,充分发挥该系统的优势,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水资源;科学技术;社会发展

水是维持地球上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浪费、污染日益加剧,淡水资源日益缺乏,水资源问题成为限制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现代科技革命的发生和进一步深入,一定程度上给水资源的利用带来了一些不良后果,但更多的是为解决水资源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科技措施,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本文主要从这两方面入手,深入分析了现代科技革命在水资源利用中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以期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1水资源问题

水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 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最主要的资源。地球上水资源总量很大,但97.50%是海水,不能够直接利用,淡水只占2.50%,而其中绝大部分为极地冰雪冰川和地下水,适宜人类享用的仅为0.01%。同时,自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进一步深入和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工业、农业的迅猛发展,世界水资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方面,水资源浪费严重,而水资源需求越来越大。20世纪以来,全世界农业用水增长了7 倍,工业用水增长了20 倍,从1980 到2000 年,美国每年用水比往年增长约50 %。[1]世界上许多国家正面临水资源危机,我国国内600多座城市,400多座面临缺水问题。到2025年,水危机将蔓延到48个国家,35亿人为水所困。另一方面,水资源的污染日益严重。联合国水资源世界评估报告显示,所有流经亚洲城市的河流均被污染;美国40%的水资源流域被加工食品废料、金属、肥料和杀虫剂污染;欧洲55条河流中仅有5条水质差强人意。[2]

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这种不和谐因素又反过来使得人与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与发展受到伤害,制约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2现代科技革命在解决水资源问题中的应用

20 世纪50 年代前后,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掀起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层次最高、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新的科技革命,被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或现代科技革命,[3]主要涉及包括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与海洋开发技术等领域。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现代科技革命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短,技术发展及更新越来越快,以及小科学向大科学过渡等特点。它们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导致了新型工业部门的形成,并引起传统产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缓解水资源问题,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更多的在于应用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进行科学技术的渗透。[4]自现代科技革命以来,科学技术在解决水资源问题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支柱。

修建水坝调蓄径流、拦截洪水以及调水工程是增加和调节水资源的重要方式,又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20世纪以来,伴随现代科技革命的成果的广泛应用,现代坝中重力坝与拱坝设计理论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完善和提高,水坝建设施工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使整个坝工建设在全世界得到普遍与飞速发展。我国的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跨世纪工程,它的开工建设除与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有关外,还取决于涉及泥沙、水文、地质、施工、建材、机电设备、生态环境等多学科的世界科技先进成果。同样,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支撑,美国的南加州供水工程、原苏联的伏尔加-莫斯科调水工程以及我国的引黄入晋工程等都不可能变为现实。[5]为了预测大江截流合龙时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采用三维计算机图形可视化技术,建立了包括数据库、图形库、动画漫游、数值模拟在内的“大江截流技术决策支持系统”,水文部门还运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对截流龙口水下地形地貌进行测量。这些高新技术为三峡工程如期截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先进的科学技术如材料科学、信息技术、制造技术及生物工程技术等在节约水资源方面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农业上节约水资源主要包括工程性、农艺性和生物性节水。节水灌溉工程中渠道防渗灌溉、滴灌、喷灌、渗灌、膜灌技术等的应用,直接减少了输配水过程的跑漏损失和田间灌水过程的深层渗漏损失,提高灌溉效率,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例如在节水灌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的以色列其80%的灌溉全部用滴灌,而且普遍推行了自动化控制系统。[7]除此以外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将计算机模拟技术、自控技术、先进的制造成模工艺技术相结合,开发出高水力性能的微灌系列新产品等。在材料科学、制造技术的推动下,光降解地膜覆盖材料、液态地膜的多种无污染覆盖材料得以成功的开发和应用。 同时与覆盖技术相配套的有多功能覆盖机、免耕覆盖播种作业机具和秸秆覆盖机具等多种实用性保护性机具的成功研制,使农艺性节水技术在农业节水中产生了显著的效益。[8]生物节水主要通过提高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来实现,也与植物的抗旱性密切相关。[9]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进行遗传改良,培育新的高水分利用效率和抗旱型的作物品种,也可以通过植物生理等相关技术对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调控。如美国和以色列的棉花品种、加拿大的牧草品种等,不仅有优良的节水抗旱性能,而且具有稳定的产量性状。在传统的节水农业技术中融入了生物、计算机模拟、电子信息、高分子材料,3S 技术等的现代节水技术,促进了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社会的进步。

水污染问题的解决除了取决于社会公众的参与,还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深入,污水处理技术也逐步得到更新和完善。各种组合技术工艺以及膜技术的发展,使得污水处理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如膜生物反应器(MBR) 技术在美国、日本和欧洲得到广泛推广。截至1990 年日本已建成1369 座“中水”工程,东京江东区、城北区污水回用量的80%回用于工业用水,大大缓解了该地区的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矛盾。[10]

此外,现代科技革命中“三论”的提出,使人们对水资源系统的认识和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思维方法有了根本性的变化。认识到水资源是一个复杂的自然―人工复合系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水资源问题的解决都必须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等诸多因素。[11]

3现代科技革命及其相关产业带来的负面效应――水污染

在现代科技革命的成果广泛应用于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及回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先进的科学技术及其相关产业也给水资源带来了众多的负面效应。

科技进步带来了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但其产生的大量废水排放到河流,这些废水中有的含有大量的重金属铅、镉、汞、铬等使得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新型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层出不穷,它们对于病虫害防治和产品质量的提高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各种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却导致了地上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水资源的严重污染带来生态系统恶化并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在发展中国家,80%~90% 的疾病和三分之一以上的死因都与受细菌感染或受化学污染的水有关。在我国有82% 的人饮用的浅井和江河水水质有不同程度的污染。细菌污染超过卫生标准的75%,饮用受有机物污染的饮水人口约1.6 亿。由于污染,水质达不到饮用标准的城市占城市总数的四分之一。[4]

尽管引起水污染问题的原因有多种,但我们不能否认水污染的产生也确实是现代科技革命及其引起的产业革命的后果之一。

4现代科技革命和水资源利用关系的再认识及相关建议

由上文我们可以发现水资源的缺乏和污染限制了工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也逐渐成为制约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也看到水资源问题的出现与先进的科学技术之间存在着无可否认的关系。如果没有现代科技革命,也可能就不会存在严重的水污染问题。但是需要强调的是这并不意味着水资源问题的出现和尖锐化就是现代科技革命的必然结果,或者说科学技术的进步并不是水资源恶化的充分条件。如果我们通过其负面影响的背后去深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要么是人们在应用科学技术的过程中产生了预料不到的事与愿违的后果,要么就是一部分人为了实现其经济、政治和其他利益而不适当应用而产生的后果,科学技术本身并不是问题的根本原因。 [12,13]我们更不能因为这些负面影响而否定科技进步的作用。正如上文所说,我们看到作为人类改造自然强有力手段的现代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而广泛的积极变化。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规模宏大的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抗旱节水的作物品种、海水淡化技术、污水处理的膜生物反应器等等将永远不可能实现,这些变化要远远大于其间接带来的负面效应。

当然,尽管科学技术在日新月异,但我们也不能否认水资源问题仍作为全球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但这也绝非科技本身的无能为力,问题的解决更多的还取决于人类在水资源利用中的道德和环境意识,政府部门的重视、资金投入、监督管理以及国际间的相互合作等等。要更好的促进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推动社会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加强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关键还是加大科学研究的力度,增进成果转化和技术研发,并有效的给以推广。

4.2加强公民的道德和环境意识水污染问题的产生很多是由于人为因素。所以要通过宣传、教育加强公民的环境意识,通过法律法规的约束,降低在科学技术应用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4.3加大政府部门的监管和国际合作水资源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必须要得到各国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并给以广泛的政策、法律法规的调节,加大科技的资金投入,合理进行水价调节,加强水资源管理以及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国际合作等等方面。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现代科技进步在解决水资源问题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如果能更

好地处理认识、实践和社会的关系,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现代科技革命也必将更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学东,王殿武,李贵宝等.国内外水资源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26):238-241.

[2] 何德功.世界水资源现状.,2003-3-16.

[3] 王正.现代科技革命兴起的必然性新论[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32(2):53-57.

[4] 吴彦琼.从全球化问题谈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紧迫性[J].生态经济,2006,(10):352-355.

[5]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课题组. 科技进步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002-5-10.

[6]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国外海水淡化发展现状、趋势及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2006(12):34-35.

[7] 罗玮.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海河水利,2005,(4):40-42.

[8] 武雪萍,梅旭荣,蔡典雄等.节水农业关键技术发展趋势及国内外差异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5,(4):28-32.

[9] 山仑,邓西平,张岁岐.生物节水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科学基金,2006,(2):66-71.

[10] 李本高,汪燮卿.污水回用技术进展与发展趋势[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6,(4):1-6.

[11] 李平,张百鸣,林黎等.科技进步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9):9-10.

篇8

关键词:措施分析;生态林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501077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因地制宜,克服生态林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及气候条件制定相应的措施,运用现代科技技术提高森林的整体调节功能,到达利益最大化。然而靠林业的发展仅仅依靠自身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相关制度的改革,真正的达到林业生态化、可持续性发展。具体分析如下:

1 根据当地环境特色,挑选重点型、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的产业

我国的地理面积辽阔,南北气候的差异巨大,各地林木也不尽相同,因此,发展生态林业应根据当地的特色和优势,有重点地发展有优势有特色的产业。例如贵州省,贵州气候温和湿润的原因就是由于贵州高原山地比较多,这也造就了贵州省林业资源丰富的特点,森林覆盖率高。贵州省根据地区特色可做大以下几个方面的产业:发展木竹业精深加工,如:造纸、造板、家具制作;发展林产化工,这些方面的资源有油桐、五倍子;发展森林生态旅游,这里有家喻户晓的黄果树瀑布;发展花卉苗木的种植,木本油料方面大力扶植油茶、核桃的种植。木本中药材有厚朴、黄柏、红豆杉,能够广泛种植。精品果业有刺梨、蓝莓,这些都属于稀有品种,经济效益十分可观,都可以大力的推广。作为林业的辅助产业,林下经济也是一种不错的出路。根据贵州自然环境,可大力发展8大主导产业。从效益上说,要重点发展主导产业,不但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林业也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2 依靠现代科技发展生态林业

生态林业是一种多层次,全方面循环发展的一种林业模式,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环境日益恶劣,林业内部和外部都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依托现代科技才能可持续的发展生态林业。运用比较广泛的3s技术(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森林灾害监测、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林业管理决策),能够全面的了解森林系统,给森林经营提供准确的信息。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了精准林业的发展,并不是我们想象中仅依靠人力来完成作业。

3 优化森林生态系统

到目前为止,我国有近20家森林生态系统研究所在各个不同气候的区域内成立,代表着不同类型的森林典型,生态学家们长期致力于研究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和水循环,大量的数据为我们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日后的实践工作指明了方向。优化森林生态系统还得从以下几点做起:

科学的编制林业发展规划。要把增加林地面积,加强森林防洪保水能力,以及扩大森林覆盖率作为规划的核心内容,科学合理,因地制宜的搭配树种结构。达到 “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目的,“乔、灌、草”,“片、带、网”结合,以至于达到区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大力宣传以加强全民绿化意识及生态林业的重要之处和利好,普及林业方面的科普知识,从而做到及时规划、 快速落实、技术到家、造林成片的保障措施;普及林业科普知识之后,也要让老百姓能够在林业之中得到看得到的利益,这需要当地政府制定相关的补偿措施,鼓励广大人民群众植树造林。

4 加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在国务院提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产生的,是我国一项长期战略的目标,发展生态林业建设的目的是要依法规范流转、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我国林业生产力,促进传统林业转变发展方式,向现代化林业转变。加强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在当地挑选有竞争力、而且资金雄厚的企业与当地的农林业建立长期的联营合作机制,打造优质高效的林业产业基地,让广大群众共享“绿色红利”带来的好处;政府要规范落实好林业发展专项资金、林权抵押贷款、林业项目贷款贴息等财政方面的扶持政策,积极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继续深入林产品的质量建设,依托现代科技,不断拓展专业市场开拓,积极开展林业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的建设,加快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生态林业转变。

5 结束语

总之,生态林业要持续、稳定的发展,不仅要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的优势,重点发展主导产业,更要利用现代的科技技术,为林业发展服务。生态林业的发展也要依靠外来产业的力量,根据当地的特点,到达农、林、牧共同发展的目的。优化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体系,更好的实现林业发展生态化,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林业的进一步发展。

篇9

关键词:新科技变革;生态建筑技术;节能环保

现代科技高速发展,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新设计概念等都为现代建筑装饰设计带来变革性的影响。它改善了人们生活水平,丰富了物质生活需求。现代建筑装饰设计是以技术为依托和保证,为设计提高很大方便。随着信息网络和电脑技术应用于设计中,使设计思想和设计能力有很大提高。

一 现代建筑装饰设计发展特点

在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国内的建筑装饰设计也呈飞速发展的态势,社会经济发展也需要现代装饰设计不断变革创新。设计是以物质方式表现人类文明进步最重要的方法,科技的发展给室内设计领域提供了各种表现手法,比如后现代风格、波普风格、高技派等,这些都使设计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变革。现代科技影响下,设计师表现出了人性化设计思潮,更加注重地方性和文化的约束,重视生态环境。建筑装饰设计的手法更加多元和开放,除了传统的手工制作,声、光、电、水、火等结合,创造出了无与伦比的精彩设计。科技的发展也促使人们对装饰设计审美观念的不断变化。

二 新装饰材料对建筑装饰设计的影响

(1)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的出现丰富了设计的元素

科技的运用,也大大改变了室内、外装饰材料的使用范围,新装饰材料不但出现并应用于建筑装饰当中,同时新工艺也使传统的建筑装饰材料也出现新的用法。以室内装饰的玻璃为例,电脑镀色和掐丝技术的出现,使用现在的装饰玻璃图案丰富,花色艳丽。现代瓷砖也由于高科技手段的介入而派生出千变万化的设计效果,仿木、仿石、仿皮的纹样,既可以创造出华丽尊贵的效果,也可以使室内倍感温馨,从而也使得室内装饰效果呈现多样性的风格特征。现代纳米光影材料可以使装饰风格的细节更加纤秀雅丽而现代化。新型建筑装饰材料轻便、精致,再结合传统的设计理念,使用得室内装饰设计既有现代感又有传统文化的氛围。

(2)新型节能与环保材料对建筑装饰设计的影响

新科技产品体现在节能和环保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设计当中。现代装饰设计中,比较典型的节能环保装饰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种:1)遮阳产品:新型的屋顶遮阳系统用铝合金条型百叶,配合光感应系统,根据阳光的折射角度和强度自动开合、调节角度。2)太阳能产品:包括太阳能光电和太阳能光热。3)Low-E玻璃:阳光控制膜玻璃、热反射玻璃等和中空玻璃、真空玻璃L o w-E玻璃、阳光控制膜玻璃等。4)导光产品:典型的材料是光导纤维等,可能将自然光引入建筑物内走道、甚至地下室,节省照明的能耗等。

三 新工艺、新设备在建筑装饰设计的应用

随着建筑装饰技术水平提高,在铺设大理石时采用新型技术。现在我们通常采用干挂工艺,此工艺是利用高强度螺栓和耐腐蚀、高强度的柔性连接件,将薄型石材面板挂在建筑结构的外表面。施工不受季节影响,可由上往下施工,也有利于成品保护。这种装饰石材施工从“湿挂”到“干挂”这样看起来一项极小的改进技术,它所带来的影响却十分深远,过去室内石墙是石材钻孔,用低碳钢丝挂于钢架上,然后用水泥砂浆灌筑,石材厚度至少需要3~5cm。大大的减轻了石墙的荷载,而且经济美观,同时可以避免墙上拼接排缝,不整齐的缺点。

另外有一张新型技术是切割技术的改进,采用电脑控制进行切割,切割的刀口纹样线型可以任意,这样不仅提高了生产率,而且大大的改进了过去石材不规则型的加工难度。同时由于加工机械的先进可以使石材加工厚度达到2cm,使一块原材石料,产板材的数量大大加多,致使大面积的花色纹路统一,搭配更为容易达到,这样的先进技术为设计者提出经济、美观,节省人力等的优点。

四 新设计概念对建筑装饰设计的影响

(1)建筑智能化的提出,是建筑装饰设计领域的重大改革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智能建筑的结构、系统、服务、运营与其相互联系进行了全面综合,达到最佳组合的程度,使建筑具有高效率、高功能和高舒适性的特征。建筑智能化不是一个单项的体现,而是多项相互配合,建筑智能化是通过一个综合系统来完成。智能建筑一般需要具备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建筑设备的自动化;二是通讯的自动化;三是操作的自动化,建筑设备的自动化是智能建筑的基础。智能建筑的发展是建筑领域的重大变革,它不仅对建筑结构、形式、设备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影响对建筑设计理念和人对建筑艺术审美观念的认识。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新建筑的形式,影响了人们对建筑设计的认识。建筑装饰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建筑的延伸也是建筑设计的核心部分。人们对于装饰设计中“艺术”一词的理解,也是由感性规划日趋走向理性规划的范畴。

(2)建筑装饰设计更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从现代室内装饰品与传统装饰品的比较,可以看到这种“以人为本”理念在现在设计中的贯彻。现代生活快节奏、多元化状态,要求室内装饰品在强调艺术性和审美内涵的同时,更加讲求贴近人的生活,人们在心理上希望日用品也能将实用与美观结合在一起。

(3)建筑装饰设计的“内容”与“形式”相融合

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内容与形式,不再是截然分开的两个论题。现代装饰设计的重心已逐渐向抽象性转化。由于我们的审美意识,已不耽于自然内容的描绘,而是渴望诠释自我的体验和创意。由于“形式”常常更有利于传达现代的意识,而具有形式感的设计也更符合现代人对环境精神的要求,因此抽象简洁的形式就更加受到欢迎。

(4)建筑装饰设计追求科技时代感的多样化设计

在建筑装饰设计中,科技手段的运用,大大改变了木、陶瓷、石、玻璃、棉麻纤维、纸等传统装饰材料的外观面貌。以室内装饰的布艺类材料为例,电脑分色的出现使花色图样层次丰富多变;织造工艺的科技手段也使得面料的表面肌理、涂层和混合材料等等效果变化无穷。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现代科技数学教育重要性

1引言

现代科技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眼下应用于教育领域中的现代科技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例如: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都属于科学技术范畴。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随着社会进步发展不断改革创新,逐渐从应试教育过渡到素质教育,标志着教育创新、改革的实现。本文针对数学教育,研究现代科技分别立足于教育内容、方法、实践三方面的具体应用。通过阐述现代科技与数学教育的关系及重要性,更好地为我国教育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2现代科学技术及数学教学概述

现代科学技术是加速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资源,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产生于发展的导火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现代科学技术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科学研究,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主要包括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1]。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为了与社会进步发展相得益彰,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科学技术与数学教学本是两个没有关系的领域,随着信息的传播和融合逐渐产生了关联性。科学技术作为重要资源可以为数学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和实践帮助,久而久之科学技术便渗透到数学教学各个环节。数学教学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由于数学知识过于枯燥乏味,且教学内容之间存在连贯性,一旦教学内容出现断层,则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且数学教学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对各阶段的难度进行教学内容划分,确保学生能够消化吸收。可见,数学教育教学难度较大。借助科学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缓解数学教学难度,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的精髓和奥秘。数学教学属于理科教学内容,脱离纯粹的理论教学,所以在教学中融入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化记忆。总而言之,科学技术与数学教学并存,才能最大限度实现两者的价值。

3现代科技与数学教育的关系及重要性分析

科学技术离不开创新,数学教育也离不开创新,因此科学技术与数学教育可谓“藕断丝连”。随着素质教育体制的改革深入及社会对高素质、高能力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要求教育必须以“服务社会”为原则。数学教育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所以教学内容不能过于传统,教学方式不能过于单一,教学目标不能脱离实践,从而加大了数学教育的难度和任务。为此,加强对数学教育的创新教学将成为未来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现代科技具备较强的共享和操控价值,所以广泛应用于数学教育可以为提高数学教育整体教学水平奠定基础。

3.1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数学教育是研究数学教学实践和教学方法的学科,需要教育工作者具备较强的基础功底和学术理解能力。此外,研究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知识型、实践型人才。通过科学技术的落实和应用,利用信息技术为信息传播和共享平台,包括数学原始理论资料、数学教育章程更新等内容进行整合,便于为数学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数据理论[2]。例如:网络图书馆、中国知网等大型综合学术交流平台,可以为数学教育提供相应理论参考。此外,数学教育涉及教学、管理、实践等方方面面,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与实践的对接,必须要广泛汲取知识储备。因此,科学技术的便捷、高效特点,对教育学者深入研究数学教育至关重要。

3.2加强数学实践应用价值

科学技术既是工具又是平台,通过科学技术的应用可以为数学教育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实践是理论知识的延伸,是从纸上谈兵到脚踏实地的过渡,是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行动的标志。例如:可以实现数学教学的远程控制,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扩大数学教学知识量和教学空间,摆脱传统单一的书本传教。此外,科学技术是服务型技术,包括各类数学道具、模型、实验器材都是科学技术的产物,应用在数学教育中能够简化繁杂的教学步骤、引导学生科学认识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3]。例如:多媒体可以实现图文并茂教学,可以通过视频互动教学,便于充分理解数学知识。总的来说,科学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数学实践的应用价值。

3.3完善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

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停留在纸质书本和课堂区间。数学是典型的理性思维教学,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和空间思维。所以,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不适合数学教学,且容易禁锢学生的思维定式,违背了数学发散思维、开发智力的初衷。新形势下,随着科学技术的应用,不断突破传统和障碍,不断将创新的教学方法搬上讲堂甚至是家中,实现一对一或一对多等多种教学形式。例如:实验教学就是科学技术的产物,教师可以通过实验道具或课件演示,生动形象的将书本知识立体化,使学生拥有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

4现代科技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数学教育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教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同时又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教书育人”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所谓术业有专攻,数学教学与其他教学的区别在于,数学知识来源于书本又高于书本。所以,数学教学实践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起到决定性作用。教育可以“兴国”“育人”,文化教育作为软实力,随着社会环境和人们意识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教育培养。数学教育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开发智力的典范,无论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还是各类智力竞赛都离不开数学的身影[4]。此外,各类科研项目,“大到航空航天、小到柴米油盐”无不存在数学的应用价值。所以,科学技术本身与数学教育就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应用就更加广泛了。

4.1数学教学内容的应用

数学教学内容分初级、中级、高级多种形式,高等数学教学还包括微积分等教学知识。数学教学内容呈现分段、分层、分级式分布,不同难度级别对数学教学所需要的内容也各不相同[5]。例如:几何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利用课件展示各类图形的三视图,呈现立体感,便于学生提高空间辨别能力;验证垂直于平衡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实验道具支持或平衡仪;学习函数知识,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绘制动态函数变化图;类似于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无不体现了科学技术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可见,数学教育不是“闭门造车”,需要借助外力和先进的技术为依托,才能更加完美的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价值。

4.2数学教学方法的应用

教学方法对教学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数学教育注重智力开发和实践应用,所以教学方法需要围绕教学实践为基础。传统数学教学方式是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书本知识为单位,以教师口述为途径,导致学习内容枯燥乏味。科学技术的应用则增加了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分组教学,教师通过计算机按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组别划分,设置不同等级的教学内容,从题库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取相应难度系数的作业,完成一整套数学教学流程;多媒体教学,通过网络和多媒体终端,利用数字化课件及影像资料传授数学知识;远程教学,利用电脑为终端平台,形成“教”与“授”一体化创新教学模式。目前,以上众多教学方法已在各类学校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且取得明显成效。

4.3数学教学实践的应用

教学实践是巩固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加深记忆的重要渠道。数学知识是灵活应变的知识,需要在实践应用中体现价值。目前,科学技术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科研合作、岗位对接、知识竞赛等形式。科学技术本身就包含数学元素,所以在应用中包括先进的设备、创新的方法、前卫的教学经验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6]。例如:计算机、投影仪、网络等都是科学技术的产物,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分别承担着相应的任务。其中还包括各类教学辅助设备,例如:计算器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计算的效率还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这就意味着科学技术与教学实践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所谓教学一体化,就是利用先进的教学条件完成全面的教学内容,以实现数学教学现代化目标。

5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教育必须要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就目前来看,科学技术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得到广泛推广,且取得显著成效。但是,由于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在实践应用中依然存在一系列不完善的地方。所以,立足于实践,数学教育需要借助科学技术为资源和支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才能有效将数学教育的实践价值落实到实际应用中,并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为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祁伟,池璇,鞠小平.试论高校教育创新与科技创新[J].学会,2010(12).

[2]杨东升,刘小冬,官亦兵.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数学研究,2001(3).

[3]左传桂.浅论微课在高等数学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6).

[4]陈雪娇.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使用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4(22).

[5]傅焕霞,张鑫.浅议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的必要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