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25 17:26: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方案

篇1

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学校和家庭的合作,能开启儿童的生命智慧、塑造良好的个性与人格。然而从幼儿园教育实践来看,幼儿园与家庭教育不合拍,幼儿园缺乏家庭教育科学而有力的结合等诸多问题已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成效的重要方面。在办园历程中,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幼儿园教育必须向家庭教育拓展和延伸,将指导家庭教育作为家园合作的重要内容,这是幼儿园发展变革的应然使命,是儿童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家庭教育指导的模式与策略需要反复地实践与提炼。近年来,我园人格教育的特色办学延伸出母育学校、“太阳花开”心理辅导站等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经验。基于此,“十二五”我们对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实施效能分析与评估,对教师、家长、甚至社区等不同群体进行了多层次的调查研究,发放了近千份调查问卷,对真实的现状、问题、发展不断审思:何种家园合作模式能改变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瓶颈?促使家长教育观念向行为能力方向提升的抓手在哪里?如何实现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互补作用?2012年,我们开始了新的尝试与探索,采取课题式的合作教育方式,建立课题研究,幼儿园与家长共同参与完成。我园课题《幼儿园节日活动中家园合作共育的实践研究》,以富有人文色彩的真实实践为活动背景,将家庭和幼儿园和谐融合,形成“发展共同体”,共同承担课题管理,建立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立体交叉”结构,科学合理架构课题的管理网络,聚焦教育内质,通过共同育人、和谐互动、协同研究的实际教育情境,实施有效的问题研究,帮助家长提升教育水平和能力,深化幼儿园指导的品质,让人格教育走向深入。

二、设计实施:多元创新的操作路径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方案是实现整合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使其发挥整体教育效能的基本保证。我们依托课题,与家长共同设计方案,梳理凝练,归类设计,构建立体多元的操作框架,建立起互动式的双向通道;创新联系途径、将家庭教育指导的触角延伸至各类家长群体,将指导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幼儿园的整个运作体系中。

(一)活动专题指导

我们所提出的“活动专题指导”特指以家园合作为形式,以节庆活动为主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的家庭教育专题指导方式。任何的家庭教育指导都需要真实教育情境的亲身体验与积极互动,才能得以理解与提升。因此幼儿园以横向10个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传统节日如:重阳节、妇女节、植树节等;8个节庆活动如:园庆、杜鹃花节、科技节、动漫节、毕业庆典等)、纵向18项主要家庭指导系列内容来编织“活动专题指导”较为系统的实施网络。在此过程中,课题采用多种文本活动指南、活动互动、教育体验等方式帮助家长感悟教育,了解儿童成长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同时针对不同的家长群体,开展不同类别的活动专题活动,丰富指导形式,增强家长参与合作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使活动专题指导在家长资源的充实下,更富有意义。

(二)社团专项指导

社团专项指导主要以促进幼儿个性发展与自主学习为目的,指导家长开展满足幼儿发展与兴趣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方式。我园所提出的社团专项指导是基于前期家庭教育的调查,我们发现家长对于幼儿个体所表现出的科学探索、健康运动、亲子阅读等诸多兴趣需求存在科学指导困难,家庭教育内容单一等问题。他们积极寻求学校教育的专业指导,来了解幼儿学习的特点与方式、家长的指导策略、学习方式的拓展等,来优化家庭对儿童学习成长的教育支持。对于家长的需求,开设了“亲子阅读社团”“欢乐足球社团”“创意宝贝社团”“小科学家社团”等具有活动指导张力的社团形式,充分借助幼儿园学科组的专业研究优势,定期向各年级部的家长、幼儿开放,家长可根据自己需求自愿报名申请,由幼儿园统筹安排,学科组共同设计家庭教育指导方案。在活动中,通过教师有针对性地组织不同的互动形式(讲授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帮助家长打开适宜幼儿学习发展的教育视野。

(三)班主任跟踪指导

儿童的成长是动态的发展过程,作为幼儿园,在实施人格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认为坚持对家庭进行跟踪指导尤为重要。每个儿童都是个性独特的个体,他们的成长轨迹与发展速度各不相同。为了使班主任及时依照儿童的变化,帮助家长调整教育措施,我们每个班级、家长与班主任都建立良好的沟通反馈机制,如:活动信息反馈单、面对面沟通对话、网络交互平台、微信实时互通方式等。及时应对儿童具体生活情境中发生的问题,通过交流与分析,帮助家长理解儿童行为,有效地实施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在幼儿园实施指导中,就有诸多翔实记录的指导家庭教育的案例:《榛榛的足球梦》记录了一名胆小懦弱、患有腿疾的小男孩,在他的脸上没有一丝微笑,教师拨开笼罩全家的阴霾,让他从阴暗角落、拐着腿自信迈向绿茵场,立志当一名足球运动员的故事;《自信的“小精灵”》叙述了一位屡遭学校劝退的“问题儿童”,教师重拾父母的教育自信,使其一步一步成为无锡市“小精灵”的故事。这些班主任跟踪指导,有针对性、有效地指导家长如何看待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如何与孩子沟通,怎样鼓励孩子等等,从而不断积累针对各种儿童不同的指导经验。

(四)特色效能指导

过去的家庭教育指导始终强调家长转变观念、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也发现相当一些家长,往往他们有着美好的愿望,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但是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却达不到预期的目的。鉴于此,我们认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性的教育活动上,要注重家庭教育指导的效能训练,只有提升家庭的教育能力(了解儿童的能力、协调与孩子关系的能力、有效促进幼儿学习兴趣的能力、发现问题的应对能力、合理评价儿童的能力等等),才能体现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效性。因此,我们在诸多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中,尝试着在家庭教育指导中引入个案、行为训练、家庭治疗等特色效能指导。如:“太阳花开心理辅导站”项目特色指导,重点围绕发现的特殊儿童个案,学校联动家庭、取得儿童行为干预中心的专业支持,开展一系列集体心理辅导活动、儿童行为训练等指导活动,帮助家庭掌握相关指导技能、采取有效的教养方式方法,强化家庭指导效能。如:“儿童助教体验”效能指导,教师承担儿童助教家长及邀约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通过“活动前教育指导——互动活动——现场评估——反馈分析”等环节,在真实的活动情境、多元的互动中,来提升家长的现场指导能力、增强指导的实效性。

三、内涵延展:积极有效的价值生成

篇2

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最深远,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是幼儿模仿的对象,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家庭中人与人的沟通方式,时时刻刻都影响幼儿未来人格的发展。教师与父母如何配合才能教育出具有美好心灵,具有创造力、有信心、有责任心、有责任感而且乐观向上的孩子呢?我们架构起幼儿园与家庭沟通的桥梁,促进家长的认同感和合作心,较好地实现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同步协调发展,特举行家庭教育征文活动。

一、征文范围

围绕家庭教育的学习心得、育儿体会、读书笔记等,(征文内容建议:指导孩子交往的案例、指导孩子学习的案例、孩子习惯培养的案例、亲子沟通中的案例、读有关幼儿教育的书的体会等等)

二、参加对象:幼儿园全体家长

三、活动时间:2014年5月5日至5月16日

四、征文方式:

2014年5月16日前把征文案例的电子文档交到各班班主任处,各班班主任于5月19日前上传到教学处。上交征文时同时一并上交1、2张亲子家庭照。

五、文本要求:

1、在案例文本中运用日常生活中教育细节的真实故事。

2、案例文本撰写的可以是成功家庭教育细节,也可以是缺失的家庭教育细节。无论哪一类细 节,对细节的描述以及生活中的故事一定要阐述详细,不应空发议论。

3、案例文本内容格式

(1)标题:细节名称,字体:宋体三号加黑居中。

(2)正文:生活中的教育细节故事、教育细节的分析、教育细节的效果与反思,字体:宋体小四。

4、案例字数不限。

六、活动要求:

1、各班老师动员幼儿家长踊跃参加家庭教育心得体会、读书笔记等,尽量全员参与,每班上交不少于5篇。

2、幼儿园组织园骨干老师进行征文评选,最后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 名,优秀奖:若干名,颁奖仪式在毕业典礼进行颁奖。征文以展览的形式展出,并上传幼儿园网站供学习交流:

篇3

1.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1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是学前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龄前的儿童正处于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的智力开发状况会对其以后智力发展水平起到重要影响。同时,学龄前的儿童又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旺盛期,幼儿身体的抵抗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较弱,所以幼儿家长必须为幼儿营造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所以说,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家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形式。

1.2有利于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影响着农村幼儿发展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关系到农村基础教育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每个人在出生之日起,便会受到来自于家庭成员、家庭文化氛围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和熏陶。同时也会在家庭生活以及日常人际交往中得到各种知识和经验,进而形成自身的情感和情绪,逐渐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及伦理道德观念,这些种种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农村幼儿家庭教育对于儿童学会为人处事的态度以及自身能力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需要一大批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来进行建设,而在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家庭教育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农村家庭而言,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能够有助于他们成长,同时也为人的能力及性格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

2.农村家长对学前教学的认识现状

2.1尚未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

对于大部分幼儿来讲,游戏可以说是他们平日里的主要活动,然而却有不少农村家长认为孩子每天做的这些游戏根本就没有任何用处,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少玩多学习,这里的学习主要指的是算术和识字。据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大约有25%的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评价时,都把爱玩当做孩子的缺点。家长在给孩子购买图书时,基本都是以唐诗、算术方面的书籍为主,而手工、绘画以及故事等方面的书籍却少之又少。很多家长都将教孩子数数、识字作为教育孩子的主要方式,只有极少家长会与孩子做游戏。上诉情况充分反映出了农村家长对知识的渴求及对幼儿游戏活动的轻视。

2.2家庭教育方法欠缺科学性

在调查中发现,孩子在发脾气或是犯错误时,大部分农村家长都会采用讲道理的方式教育孩子,如果道理讲不通,便会对孩子进行警告、斥责,甚至是进行体罚。虽然家长普遍认为对孩子采取讲道理的方法效果并不太好,但是又没有更好的教育方法,究其根本原因是农村家长严重缺乏行之有效地家教措施。当前,很多家长已经逐渐开始形成尊重孩子的意识,但由于受到传统家长制观念的影响,在孩子指出家长错误时,仍有一部分家长选择口头否认、内心赞同的方式予以应对,家长的这种表现,主要是为了维持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权威形象。

2.3家庭教育与学前教育相脱节

大部分农村家长都把幼儿园视作为与小学衔接的场所,要求幼儿园应以教孩子算术、识字为主,极个别的家长还会要求幼儿园给孩子布置作业。这些情况的发生,根本原因都是农村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不了解而导致的。很多孩子在幼儿园中学到的舞蹈、儿歌、美工、绘画等技能都得不到家长的认可和鼓励,在幼儿园养成的良好习惯在家中也难以保持。家长缺乏与幼儿园的合作意识,他们认为孩子送到幼儿园以后,所有的责任都应当由幼儿园负责,却从没有真正认清自己的职责。由于很多家长需要下地务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孩子进行辅导和教育,与幼儿园教师的联系更是少之又少,从而导致农村幼儿家长的工作开展困难。由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缺乏密切的配合与协调,致使学前教育的开展很难获得预期中的效果。

3.改善家长对学前教育认识现状的建议

3.1采取多种形式树立家长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

幼儿园应当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正确方法,增强家长与幼儿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转变家长传统的幼儿教育观念,使家长了解幼儿教育必须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发展规律。首先,幼儿园要积极组织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家长会等活动,使家长了解幼儿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内容和形式,认识到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促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目标达成一致;其次,幼儿园要发挥“家长园地”的宣传作用,在这一版块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幼儿教育内容,并注意及时更新,使家长在“园地”中了解科学的幼儿教育观念,增强对学前教育的认知,从而调动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动性;再次,幼儿园要搜集幼儿教育案例,向家长宣传成功与失败的幼儿教育资料,帮助家长走出“家长制”的教育误区,为孩子营造一个自由、快乐的成长环境。

3.2组织多样化的活动,提高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知

幼儿园应当积极组织亲子活动和开放日活动。开展亲子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家园共同教育,以此来发挥出家庭教育的真正作用,进而提升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并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而开放日活动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家园之间的和谐沟通,借此来使家长对幼儿园中的日常活动情况加以了解,这样可以使家长更为清楚幼儿园为孩子所提供的教育内容、教学环境以及保健生活环境等,是否能够满足孩子各个方面发展的需要。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家长们充分了解到环境育人的道理,从而提高农村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

3.3促进家园教育一体化发展

篇4

关键词:0~3岁;婴幼儿教育;家庭教育

中国古代也有句谚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可见3岁之前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很多新手父母来说,还沉浸在初为人父(母)的喜悦中,当他们还没明白怎样养育孩子的时候,孩子已经长大了。三年,转瞬即逝,对于从事“基础教育之基础”工作的幼儿园来讲,怎样引导家长进行0~3岁婴幼儿的家庭教育问题是一门值得探究的学问。

一、0~3岁婴幼儿阶段的重要性

0~3岁婴幼儿期是人生发展非常关键的一个时期。国内外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的探索发现以及现代脑科学的研究实践都有关于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表述:前苏联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说:“婴儿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两天”;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人生的头3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胜过3岁直到死亡的总和”;近代脑科学的研究也证明,婴幼儿在0~3岁期间,大脑发育处于一个极大的高峰期。婴儿刚出生时,他的大脑重量约370克,在此后第一年内,他的大脑重量增长速度最快,6个月时大脑重量为其出生时的两倍,占成人大脑重量的50%,而孩子的体重要到10岁才达到成人的50%,可见3岁之前,孩子大脑发育大大超过了身体发育的速度。所以说3岁之前是智力发展的高峰阶段。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关于儿童学习发展关键期的研究也充分证明了0~3岁是婴幼儿语言、动作、习惯、心理等方面发展的重要时期。

二、我国目前0~3岁婴幼儿教育的现状

0~3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但是0~3岁婴幼儿的教养方

式却令人担忧。首先,国家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条明确指出:“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这样的规定,让3岁前的孩子被挡在了幼儿园门外。同时,现在激烈的竞争也让很多父母生完孩子后,就必须回到工作岗位上,不得已把孩子交给保姆或者老人。再者,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信息社会很发达,教育理论层出不穷,家长们很多都意识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但是苦于没有规范的机构来长期指导,以至于很多孩子错过了关键的头三年。第四,如雨后春笋般发展的专业早教机构逐渐填补了0~3岁婴幼儿教育的空白,但是早教机构的功利性也严重阻碍了0~3岁婴幼儿教育的普及和系统健康的发展。在当前形势下,幼儿园作为3~6岁的专业育儿机构,比较了解入园后3岁儿童的发展情况,与社区、妇联等又有着比较好的合作关系,所以,充分担当起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将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幼儿园开展0~3岁家庭教育指导的措施与途径

1.努力健全0~3岁婴幼儿教育体系

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家庭、学校、社区是幼儿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这三个要素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然而,在我国的很多地方,家庭、学校、社区之间缺乏沟通与合作,有些地方虽然有合作,但合作效率低下,缺乏成熟的合作模式。0~3岁婴幼儿教育的指导任务主要由家庭来承担,导致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没有形成合力,削弱了整个教育的功能和价值。所以,幼儿园如果能站在促进孩子发展、促进民族进步的角度来思考,努力形成家庭、学校、社区的三位一体模式,必将极大促进幼儿的发展。“早教课堂进社区”“家庭教育大课堂”等进入社区的活动课堂可以有效增进家长对0~3岁婴幼儿教育的重视,帮助家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2.帮助家长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正确把握0~3岁婴幼儿的教养策略,树立良好的育儿观

就目前来看,0~3岁婴幼儿的成长环境主要在家庭,家长的教育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水平,都说“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所以,帮助家长提高育儿素养是重中之重,当然提高育儿素养不仅仅是学习育儿知识,更重要的还在于家长信念、理念的转变,还在于家长意识的提高,这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帮助家长提高育儿素养可以通过定期的父母课堂、育儿沙龙及QQ、微信等方式来传递科学的育儿知识,引导家长明白陪伴孩子的成长过程其实是家长不断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近两年来,红苹果幼儿园开展的“孩子入园,父母入学”就是在这一思路指导下进行的:凡是入读红幼的孩子,家长需要参加入园前培训学习,领取父母课堂毕业证,同时家长还需要参加家庭教育素养测试,孩子才可以入园就读。父母教养水平提高了,幸福的是孩子,同时也为未来的家园合作奠定了基础。

3.幼儿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提供活动室作为社区婴幼亲子早教活动阵地,让0~3岁婴幼儿教育有活动根据地

很多三岁前的孩子都非常渴望进入幼儿园进行游戏活动,出于安全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幼儿园一般都拒之门外。但是,如果在充分做好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幼儿园定期开放一个活动室作为婴幼儿活动室,既可以起到帮助家长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多种多样丰富的亲子活动,如“爬爬比赛”“亲子运动会”“玩具分享会”“图书开放日”等增进亲子感情,引导家长更了解孩子。幼儿园老师的专业优势、幼儿园大型玩具等都可以为0~3岁的孩子提供便利的服务。

《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中明确提出,0~3岁婴幼儿的教育应“关爱儿童,满足需求,以养为主,教养融合,关注发育,顺应发展,因人而异,激发潜能”。0~3岁婴幼儿教育的主战场在家庭,家庭也是最好的早教园地,希望更多的幼儿园能够重视早期教育工作的开展,为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篇5

幼儿教育家校合作实践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主要发达国家已意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纷纷进行教育改革,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也在人力资本理论鼓舞下建立健全自己的教育体系,大家已有共同的认识,教育不单纯是一种消费事业,而是能带来长久效益的重大投资。其中家庭作为儿童教育过程中的特殊力量,与学校的合作更是受到广泛重视。

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颁布的《综合行动纲要》倡导“就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协作而言,应采取措施以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显然,各国普遍认为,在当今社会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难以完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变得如此复杂,以至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育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儿童接受教育的渠道由过去单一的学校扩展到多方位的影响,可以说家校合作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趋势。

一、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的现实需要

当前幼儿园与家庭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正逐渐被人们认可,幼儿园也正在实践着家长工作,但在现实中存在一些问题,其一,家园合作双方地位不对等,表现为以幼儿园教育为中心,要求家长配合,较少考虑家长的想法和需要,家长处于被动位置;其二,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教师仅仅白书报杂志上的有关文章摘抄一些到家长园地,以单向的讲授为主,没有留给家长思考和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结果使得指导的内容缺乏针对性,更难被家长真正接受并内化为今后教育子女的能力,影响了家长参与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三,教育资源浪费。这种资源浪费既有幼儿园现存师资、设施设备等,也有家庭与社区中物质、自然和人文资源。

哲学人类学家兰德曼说:“生活很少以自然的安排为基础,而是以在文化上被塑造成的形式和惯例为基础。我们已历史地获悉不存在自然的人,甚中至最早期的人也生活在文化”。也就是说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脱离他生长的社会群体而独立成长。儿童教育也就必须从儿童在特定环境中所经历的活动、关系出发,协调相关的社会群体的力量,家校合作是促进儿童发展的必然作用,共同促进儿童的发展。

二、家园合作是世界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

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20世纪后半叶,世界各国纷纷进行教育改革,一些有识之士(在教育中)开始从封闭走向开放寻求来自社会多方面力量和配合。上世纪美国提出了“家庭开端计划”,该方案是在家庭中为儿童及其家长服务,家长是方案的实施者,又是方案的对象,对美国的儿童教育他起到了很好的并影响到了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的儿童教育,是家长参与儿童教育的典范。而意大利瑞吉欧教育体系就是一个由幼儿园和社区共同组成的“教育社会”,大家都把对儿童的教育作为自己的一项日常工作,儿童教育成了社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联合国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在这项工作(指学前教育)中我们应该挑选和培植家庭与社区联合这种最积极的形式。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包括常规的与非常规的手段,都应该用来发展基础教育。”因而必须把学校与家庭、孩子周围的人们以及大众传媒的影响协调起来,这是当前世界幼教的发展趋势。

三、正确理解家园合作的内涵进行有效的家园合作

1.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帮助家长建立主人翁的意识。心理学原理表明,家长合作的态度取决于是否满足了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需要。当学校满足了家长的合理需求时,家长的合作愿望和热情会更高,态度也会更积极。鉴于教师在合作中的领导地位,我们认为,教师有责任唤起家长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的合作的态度。

在家园交流中,老师很多时候处于主动地位,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以朋友的身份来对待家长。我们必须在尊重家长的基础上耐心、虚心、诚心、真心真意、一心一意,听取家长的合理建议,努力营造一个平等、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同时教师可通过多种活动表达对家长的尊重之情。如“三八”妇女节日为妈妈做一件事,重阳节为爷爷奶奶制作一件小礼物等,激发家长参加幼儿园教育的兴趣。引导家长认识到,孩子既是自己的子女,也是国家的未来,自己有责任与教师合作共同培养孩子。当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孩子和工作的责任感时,自然就会信任老师,并愿意与之沟通和合作。

2.家园共同创设沟通的渠道,开展家校合作教育活动。家园合作的活动大致可以分成以幼儿园为核心和以家长为核心的家园合作活动两大类。其目的就是家长教育水平提高,儿童的发展以及教师的自我成长。

以幼儿园为核心的家园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表现,同时观察教师的教育行为;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作用,支持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形式主要有:教育活动开放日、幼儿学习成果展览与汇报会、接送交谈与家访、参与管理、为幼儿园教育提供资源保障等。以家长为核心的亲职教育活动是为了提高家长素质和家教质量进行指导,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提供帮助和进行指导的过程。活动形式主要有:家长会、家长园地、家教现场指导活动、家长沙龙、家庭互助组、社区教育基地等。以上两类活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非常明确的区分,家园合作创设多方面沟通渠道,最终都要落实到儿童的发展上。

3.整合善用教育资源,实现优质的家园合作。幼儿教育不只是幼儿园教育,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幼儿园应充分发挥家庭与社区的各种教育的功能。

第一幼儿家长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家长的先进教育思想和成功育儿经验是幼儿园有效的教育经验资源;家长的不同知识和职业背景为幼儿园提供丰富的知识来源和教育内容来源;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和参与管理活动则唤起家长的主人翁意识,真正成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第二社区的文化历史与社会生产生活作为教育资源,能让幼儿体验到本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价值,使幼儿产生对社区文化和本土民族文化乃至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总之,在教育愈来愈强调生态化的今天,幼儿教育的家园合作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教育机构应将家园合作视为重要工作之一,使幼儿园、家庭以及社区教育资源发挥最大功能,使幼儿得到更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入园适应;幼儿;新中班;农村幼儿教育;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6-0029-05

一、研究缘起和研究设计

(一)研究缘起

我园地处江苏省扬中市新坝镇,全镇共有19275户居民,总人口4.75万人。近些年来,随着新坝镇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幼儿教育也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到2007年9月止,镇中心幼儿园班级数已扩增至16个,幼儿入园率达98%。

然而自1993年起,我镇一直存在学龄前幼儿不入幼儿园小班,等到5岁时直接入中班的现象。为此,园方需增设新的中班,少则增设一个班、二三十名幼儿,多则增设两个班、五六十名幼儿。为了区别于常见的、由小班升级而成的中班,我们将这些扩增的中班称为“新中班”。据统计,我市10所镇中心幼儿园中有5所幼儿园存在这样的现象。可见,这一现象较为普遍,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二)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了新中班这一独特现象的产生?无小班教育经历的新中班幼儿的入园适应过程是否与小班幼儿类似?应当如何帮助新中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以跟上普通中班幼儿的发展进程?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的实践研究。

2、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和目的抽样的方法,选择了研究者所在幼儿园的一个设立于2007年9月的新中班。全班共计33人,在其他幼儿园曾上过小班的仅4人,其余29人均未接受过学前机构教育,比率高达88%。

3、研究方法

问卷法――为了解新中班幼儿的家庭教育状况及其对入园适应的影响,我们向家长发放了自编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认识,二是家庭中的日常保育教育状况。

访谈法――我们结合问卷调查对幼儿家长进行访谈,以深入了解新中班产生的原因和幼儿的家庭教育状况。此外,我们还访谈了新中班的教师。从中了解幼儿初入园的表现和入园后的变化。

个案观察法――在帮助新中班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过程中,我们追踪观察和记录了幼儿与家长的典型表现,形成个案,以分析幼儿的发展变化。

二、研究结果

(一)新中班产生的原因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孩子是否需要正规的幼儿教育”一题上,79%的家长回答“是”,仅有21%的家长回答“否”。这表明大多数新中班幼儿的家长能意识到正规幼儿教育的重要性。那这些家长为什么不早点把孩子送入幼儿园接受小班教育呢?调查显示,仅有9%的家长是因为“上幼儿园贵”而不让孩子上小班;61%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小班就是‘关关水’(玩玩)的,学不到什么”;还有36%的家长是因为“家里有人带孩子”使得他们有了“等一等”的想法,以至于不少幼儿延误了进入小班的时机。

(二)新中班幼儿入园时的情况

新中班幼儿没有上小班的经历,上中班是他们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因此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反应。研究者观察发现,90%以上的幼儿在刚入园时面临入园适应障碍,表现为强烈的入园焦虑,情绪不稳定,缺乏安全感,无法参加正常的保教活动。这些幼儿可大致分为抵触型和茫然型两类,前者占幼儿总数的33.4%,后者占57.6%。

抵触型幼儿表现出对陌生的幼儿园环境的排斥,有的幼儿以外显的哭闹、攻击来宣泄,有的幼儿则比较内敛,以消极沉默的方式表示对抗。

案例一:女孩文文在和同伴一起自由活动时比较自然,但只要发现教师注视到她,就会很快低下头。如果教师提到她的名字,她就会埋头趴在桌子上,间或抬头窥视一下教师。一旦做错了事被教师批评了,她就会趴在桌子上一动不动,任何活动都不参加了,包括吃饭。

茫然型幼儿则表现出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不敢表达或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不知所措。

案例二:男孩亮亮是班上仅有的几个入园第一天没哭的孩子之一,但他比较茫然。玩玩具了,他面无表情地看着别人玩;跳邀请舞了,小伙伴邀请到他,他也不理不睬。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活动似乎都不能引起他的兴趣。

初次带新中班的J老师说:“新中班的孩子非常安静,集体活动时,他们似乎都很认真地盯着老师,但老师问了问题,他们几乎都没有反应;自由活动时,他们也安静得有点不正常。”曾经两次带新中班的G老师认为:“新中班的幼儿与普通中班幼儿相比,在知识面、胆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他们往往比较乖巧,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太强,有一大半的幼儿只相当于小班上学期的发展水平。”可见,与普通中班幼儿相比,新中班幼儿在入园初期总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在语言、社会性、情感、自理能力等方面都面临挑战。

不论是从幼儿自身的表现,还是从教师的反馈来看,我们都发现新中班的幼儿与许多初入小班的幼儿一样有一个入园适应的问题,他们在人际交往和主动学习上存在着困难和障碍。这需要教师采取积极措施,帮助他们适应幼儿园生活。

(三)帮助新中班幼儿尽快度过入园适应期

我们结合新中班幼儿的认知和情感发展特点以及幼儿家庭日常教育保育状况等影响幼儿入园适应的因素,采取了以下措施。

1、立足“最近发展区”,调整保教阶段目标和进度

维果茨基将“最近发展区”定义为“介于幼儿能独自解决问题的发展水平与经由成人的指导或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来解决问题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根据维果茨基的观点,教学应落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教师必须立足于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为他们提供略高于实际能力的学习内容,创设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从而帮助他们不断跨越“最近发展区”,循序渐进地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新中班幼儿在认知发展水平上具有独特性。他们的发展水平略高于小班新入园的幼儿,认知和理解能力较强,入园前接触过更多的事物,因而好奇心较强,更乐意积极地运用各种感官去探究、了解新鲜的事物;相对于普通中班的幼儿,他们的发展水平略低一些,尚无法即刻接受平行中班的教育内容。根据新中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我们适当放慢进度,降低目标,使之落在新中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下表显示的是我们根据普通中班幼儿和新中班幼儿已有经验与学习能力的差异,

针对数学活动“破译电话号码”所制定的学习过程和进度。

2、把握幼儿的情感需要,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

新中班幼儿和小班新入园幼儿一样,走出家庭来到幼儿园,生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身上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分离焦虑和对集体生活的不适应。但受其年龄特点的影响,新中班幼儿在情绪上比小班幼儿稳定,不会看到同伴哭自己也哭,而且他们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道德情感,会对成人的赞许感到满足,也会因成人的批评而感到羞耻。新中班幼儿在情感上需要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此外,家庭教育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中班幼儿的情感。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家长在孩子入园前都会告知孩子要上幼儿园了,但告知的方式有所不同:仅有2%的家长属“鼓励型”,他们强调“宝宝长大了,要到幼儿园学更多的本领了”;还有87%的家长属“说教型”,他们强调“听老师的话才是好孩子”“有谁欺负你了就告诉老师”“上课的时候,眼睛要看着老师”“交了那么多钱,你要好好学”;让人担心的是其中有11%的家长属“恐吓型”,他们会威吓孩子“在幼儿园好好学,不学好,就不接你(回家)了”“要上幼儿园了,让老师给你上上紧箍咒”“上幼儿园不能哭,哭了老师就不喜欢你了”。这类家长强化了幼儿与教师及幼儿园之间的对立关系,使得幼儿产生了负面情绪,惧怕教师、惧怕入园。

针对新中班幼儿特殊的情感需要和家庭教育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要求新中班教师有意识地观察、了解幼儿的愿望、需要和情绪情感表现,通过身体抚触(如拍拍孩子的小脑袋,拉拉孩子的小手,抱抱、亲亲他,亲切地称他们为“宝宝”)以及情感认同(如“我知道你很难过,好多事情还不知道怎么办,但我相信你会找到办法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让幼儿萌发安全感和信赖感。同时,我们还要求教师有意识地观察和了解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与话题,以此为中心开展活动,满足幼儿的探究欲望,并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最终让他们消除对幼儿园和教师的恐惧感,乐于和教师做朋友、说心里话。也只有这样,幼儿才会切身感受到幼儿园生活并不像父母在家里形容的那样无聊,教师也并不是可怕的人。

3、基于日常家庭保教状况,以家园合作促进幼儿的入园适应

无论是入园前的准备,还是入园后的配合,家长的态度、行为都影响着幼儿的入园适应。调查发现,新中班幼儿中,由祖辈担任主要抚养人的幼儿有28人,占总人数的85%。在入园前的日常保育和教育中,幼儿家长往往重养轻教,有96%的幼儿有专人照看饮食起居,还有4%的家长为了保证幼儿的安全,家长走到哪里,便把孩子带到哪里。过分注重保育使得家长包办代替现象较为严重,幼儿的自理能力相对较差。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通过主题活动和家园合作来影响家长和孩子。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我是哥哥姐姐”,以激发幼儿成长的自豪感,帮助幼儿树立自理意识、培养自理能力。我们还通过家园联系栏,向家长介绍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各种具体方法;通过请家长来园观看幼儿的“穿衣叠被比赛”,让家长们意识到幼儿完全能照顾好自己。在家园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幼儿开始学着自己吃饭、独立穿脱衣服、折叠被子、系鞋带,并学着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家长也开始意识到应该大胆放手,给予幼儿更多学习独立的机会。

在教育方面,部分家长在幼儿入园前已具有一定的家庭教育意识。66%的家长会为孩子买挂图和图画书,11%的家长会给孩子讲故事,还有8%的家长会教孩子数数、背诗。然而分析一下不难发现,这些家庭教育内容较为单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忽视了能力、情感和个性的培养。此外,家长的教育方法也较为简单,强调倾听、记忆、背诵。这种家庭教育状况显然不利于新中班幼儿尽快跟上平行的普通中班幼儿的学习节奏。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通过与家长在接送环节中的沟通、家园联系册、家长访谈、家长会以及网络班级论坛,主动与幼儿家长交流幼儿的在园表现以及取得的点滴进步,用实际教育案例指导家长科学地实施家庭教育。同时,也让幼儿看到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亲密关系,进一步增强对教师的信赖感。

4、建立幼儿成长档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

幼儿成长档案关注发生在个体身上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具体事例。记录和整理这些事例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解读幼儿的言行,分析其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例如,通过跟踪观察前述“案例一”中的文文,我们发现她性格比较孤僻、倔强,吃软不吃硬。为此,我们在入园初期尽量安排她和同伴一起在集体活动中展示自我,并及时鼓励她,然后慢慢过渡到让她独自表现。

又如,我们发现“案例二”中亮亮茫然不知所措的状况很可能来自他爸爸的影响。他爸爸总是认为“其他都不重要,关键在于培养孩子的兴趣”,可对于究竟如何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兴趣并没有想法。借助于幼儿成长档案和家长半日观摩活动,亮亮的爸爸直观地看到了孩子的发展状况及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差距,他那种盲目“关注兴趣”的观念也开始发生变化了。他表示,今后要多与教师沟通,及时把握孩子的发展进程,借鉴教师有效的教育方法。

(四)新中班幼儿的发展和变化

入园十天后,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新中班幼儿在刚入园时的茫然或者抵触情绪已开始减少或逐渐消失,能基本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和环境了。已有研究曾指出,婴幼儿的入园适应期为一个月左右,且适应过程必然经历波折和反复。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新中班幼儿的入园适应过程比小班新入园的幼儿要短,且较少出现反复。经过教师两个月的努力,新中班幼儿在语言、社会性、情感、自理能力等方面都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并远超小班幼儿的发展速度。通过观察和对教师、家长的访谈,我们发现42%的新中班幼儿已经能赶上普通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

很多家长提到,“现在孩子能自己照顾好自己了,穿衣、叠被、吃饭、睡觉基本不用我们操心了,任性的行为也渐渐变少了,还会主动关心周围的人,帮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把幼儿园里学到的儿歌、歌舞表演给我们看”。班上的教师也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和主动了,他们能够按规则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大多数幼儿愿意主动跟老师、同伴说说心里话,并共同游戏。最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他们的学习兴趣变浓了,语言表达和数概念方面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三、引发的思考

帮助新中班幼儿入园适应的实践研究引发了我们对新中班幼儿现象以及相关问题的一系列思考。

1、巩固新中班幼儿入园后的适应状况。本研究针对新中班幼儿入园状况而采取的相应措施加快了幼儿的适应过程,但部分幼儿在发展水平上仍略低于普通中班幼儿。对此,教师应继续采取措施巩固幼儿的适应状况,提升幼儿的发展水平,使其能尽快弥补过去一年的发展滞后。例如,充分利用幼儿园内部的人力资源组织混龄活动,引导新中班的幼儿以“小哥哥小姐姐”或“小老师”的身份在各个方面给“弟弟妹妹”(小班幼儿)做好榜样,同时又鼓励幼儿不断向“哥哥姐姐”(大班幼儿)学习,以积累经验,获得更大的发展。又如,合理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创设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幼儿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习和发展。

2、以社区为单位,开展入园前的家庭教育指导,并逐步延伸至0~3岁婴幼儿的保教指导。如今,家庭教育指导已成为幼儿园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孩子年龄越小,家庭教育的影响力越大。然而,影响家长的教养观念是一个缓慢渗透和浸润的过程,必须依赖于各种长期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为此,家庭教育指导有必要将对象向下延伸,逐步指向0~3岁婴幼儿家庭。例如,建立幼托班,亲子班,准爸爸、准妈妈班,借助于家长学校、入户指导等模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早教观念,为家园共育奠定基础。

篇7

(一)现实依据

我县幼儿园地处偏远,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年轻父母又纷纷外出打工,子女的教育大多落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身上。祖辈的教育思想往往非常传统,应试教育在他们的脑海里根深蒂固,有些家长甚至于用在幼儿园学习文化知识的多少,来衡量幼儿园教学质量的好坏。他们对幼儿园正常的教学活动,如,开放式区域活动、游戏活动、集体活动等不予接纳。另外,家庭和幼儿园缺乏双向交流和沟通,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不能达成一致。他们大多数文化程度较低,仅凭借自己的主观经验去带孩子,同时多数家长教育观念和方法存在误区,对孩子健康发展已经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影响。针对这一现实情况为探索幼儿园、家庭教育的有机联系和综合功能发挥制订了运作机制。推进家长工作,形成教育的正向合力,我提出了《农村幼儿园家园互动的有效途径》这一课题。

(二)理论依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教育学》理论:环境和教育是两个不可分割的共同体,物质环境为教育提供保证,精神环境则影响教育的程度,教育不是去改变孩子自我发展的自然程序,是要从孩子出生之日起,为他们不断地创造适应每个阶段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环境刺激,与孩子的生理、心理和行为产生相互作用,促进孩子的发展。因此,只有发挥家庭、幼儿园的合力作用,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才能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实践意义

家长是活动的有效资源,家长支持、参与幼儿园活动的程度直接与幼儿园“集体学习”的有效性有关;家长应与儿童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这种互相沟通、交流、支持的过程有利于儿童探究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有利于探索和总结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思路。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家园一体教育模式及运行机制,重组幼儿园教育资源,并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扩大幼儿园的办园功能,强化幼儿园为家长和社区服务的功能。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幼儿园、社区、家庭共同开启农村幼儿早期教育的大门,满足幼儿早期发展的需要。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育者更新学前教育理念并将其转化为实践行为,产生对该领域的探索和研究的内动力。

4.运用各种途径对保教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与研讨,提高家长和保教人员的整体素质。

5.探索创建适宜的家、园互动方式,引导教师逐步达到家、园互动活动深层的反思与交流,促进部分教师与家长角色的转换。

三、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一)研究过程

1.调查研究阶段(2011年5月-2011年7月)

(1)学习课题相关资料,收集理论资料。

(2)明确研究任务,拟订实施方案。

(3)计划、设计促进家园之间有效沟通。

2.课题实施阶段(2011年8月-2011年12月)

(1)学习课题相关资料,提高理论水平。

(2)转变教师的传统观念,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3)转变家长的陈旧观念。①发放宣传单。②早教咨询。③召开教师、家长交流会。④发挥榜样力量。⑤传统方式的有效利用。

3.总结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1月)

(1)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2)做好课题结题相关准备工作。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查阅法。查阅有关家园互动方面的理论资料。

2.行动研究法。通过在日常教学中组织的活动,进行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沟通,根据实际工作的现状调查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边调查,边研究,采取的教育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要进行设计―探索―反思―总结。

3.经验总结法。采用各种途径转变家长的传统观念,发现问题,总结不足。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发现问题,然后寻找解决的方法,制订出一系列的措施,以便进行下一阶段的实践。

四、研究的原则

1.教育过程的连续性原则:幼儿园、家庭教育的结合是自然的、连续的,而不是间断的、支离破碎的。它贯穿于教育的各个环节,从而成为一个有序的开放系统。

2.多种影响的渗透性原则:幼儿园、家庭构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不是一种机械的、外在的纯组织性联系,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矛盾统一体,通过双方共同作用的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形成正面合力,达到教育效果。

3.运行机制的内在性原则:调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依据各自的内在需要,使幼儿园、家庭行动一致,在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的正确实施上达成共识,相互激励,相互竞争,相互监督,相互评价,实现共同的目标。

五、研究的内容

1.构建适合农村幼儿园、家庭教育的新模式。

模式的基本图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幼儿园、家庭、幼儿三结合幼儿教育模式,幼儿园承担着主要的组织指导与研究的任务,家庭和社区的积极参与构成互动的关系。

2.研究提高幼儿保教队伍的专业素质和社区内幼儿家长的育儿经验的方法和途径。

3.研究家园互动、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形式和方法。

六、研究措施

以五大活动为主线贯穿了课题实验研究的整个过程,突出活动性。

第一大活动:服务性活动

服务性活动是指幼儿园、家庭及社区以资源共享为目的,相互提供服务的活动。主要活动内容与形式有:教育咨询、媒体宣传、家访。

教育咨询:幼儿园以多种形式向家长开放,解决家长在家教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要求。我们不定期地进行家教知识和行为能力、安全教育的调查和宣传。

媒体宣传:幼儿园利用每月一期的家园卫创宣传栏,家园共育宣传栏,各年级家长会等大众传播媒介向家长宣传家教知识。

家访:教师根据事先确定的工作目标主动走访家长,了解幼儿在家庭的各种表现,与家长沟通,密切感情。每学期除两次集体家访外,还有个别走访。

第二大活动:开放性活动

开放性活动是指幼儿园对外开放,即提供场地、提供设施,营造温暖、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吸引家长关心教育。主要活动内容与形式是参观观摩。如,“教学活动开放日”“幼儿亲子运动会”“家长开放日活动”“家园共乐庆元旦”等等。

第三大活动:参与性活动

参与性活动是指家长在一定范围内参与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与活动,家长被视为幼儿园教育与教学过程中有效积极的社会教育资源而加以利用,使家长逐渐成为教育教学过程的积极贡献者。把幼儿园教育的理念和具体做法,从幼儿园推及家庭。

主要活动内容与形式有:亲子活动、家委会、园长信箱。

亲子活动:幼儿园亲子活动是指幼儿园组织的,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的活动,它是一种有助于增进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情感交流的集体活动形式。我们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开展多种亲活动。

家委会:由家长民主推选或由幼儿园与家长协商产生,由各班各类型家长代表组成,参与、协助、监督幼儿园工作,促进家园进一步沟通。

园长信箱:在园内设立建议箱,请家长参与、监督、评价幼儿园及社区早教机构的日常教育管理等各项工作。

第四大活动:教育性活动

教育性活动是根据幼儿园办学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一系列活动。

主要活动形式有:主题教学活动、家园联系栏、家长学校、儿童成长档案

主题教学活动:以多种形式开展让家长和老师一起走进课堂的教育活动。

家园联系栏:在每个班级开辟家园联系栏,定期向家长介绍班级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

家长学校:由幼儿园组织发动举办系列活动,传授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

儿童成长档案:幼儿园对各班幼儿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进行统一管理,以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第五大活动:研究性活动

研究性活动是指针对家庭教育及幼儿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家长进行研讨。实现在争论思辨中达成共识,在良好互动中获得教育信息和教育方法。

主要活动内容与形式有:经验交流、家长论坛、成果推广。

经验交流:定期组织家长开展不同形式的育儿经验交流活动,在交流中互相学习成功经验,提高家长育儿素质。

家长论坛:围绕一个主题,家长发表各自不同的教育观、育儿经验、育儿教训等,共同分享育儿的酸甜苦辣。

成果推广:通过园报、宣传栏、家园联系等形式,把幼儿园取得的育儿经验、优秀成果介绍给家长,并取得家长的支持。

七、成果形式及成效

1.成果形式

(1)调查表:调查农村家庭教育现状。

(2)案例分析:在研究过程中家园互动情况。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一份。

(4)撰写课题研究论文。

2.研究成效

(1)家园能互动、合作起来了。在家园合作中,家长工作由“教育家长”配合变成了“主动配合”,联系由单向的“信息输出”变成“信息互发”,来自家长的反馈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回应。

(2)家长重视家园合作了。部分家长的观念中教育是幼儿园的事情,家庭中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可以了,这种教育观念没有了,家长很关心幼儿园的任何活动。

(3)家园合作形式多样化,更有针对性和迅捷性。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信息化的发展,许多家长与幼儿园合作的形式更有针对性和迅捷性。

(4)培养了具有教学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师资队伍。通过个人的课题研究激发了教师研究家长工作的热情,我利用业余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借助上级支持派部分教师外出培训,开阔视野。多样的家园联系活动,锻炼指导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沟通能力。

八、研究后的思考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家长,幼儿、教师、幼儿园几方面工作的和谐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必要深入研究。

(2)本课题侧重于行动研究,在理论方面的探索仍需不断进行,而且由于我的研究水平和视野的限制,如何做好幼儿园的家园共育工作,使幼儿和教师主动发展,还需要努力。

参考文献:

[1]陈鹤琴.家庭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5.

篇8

【关键词】学前教育,农村,不足,策略

从我国国家的发展来看,我国农村的国土面积占据着我国总国土面积的百分之60%,中国农村人口占据总人口的百分之60%。这意味着我国未来的人口聚集地依旧是农村,但是从目前我国农村的教育来看,存在很大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农村学前教育来说更是如此。就此,本论文着重针对农村学前教育的不足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一、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针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认识不足,经费缺失较为严重。我国农村尤其是一些较为贫困的偏远地区,因为思想观念过于陈旧,政府并不重视学前教育,农村人更不懂得什么是学前教育。因此,忽视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这对于儿童身心发展起到了一个消极的作用,导致了大多数的幼儿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前教育。与此同时,一些教育机构并没有多余的资金给予学前教育这方面,导致了学前教育机构发展较为缓慢,学前教育机构规模呈现较小的局面。

第二,幼儿园数量较少幼教师资水平整体偏低。农村幼儿园的数量严重不足导致教育不能满足当地儿童的学习需求。部分农村地区3~4个村落只有一个幼儿园,甚至很多村落都没有幼儿园,这样缺失的情况导致了附近的农村的孩子都要上这个幼儿园学习,既影响了教育的质量同时降低了幼儿园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因为政府机构的不重视和资金的缺失,导致了很多地区都自发的构建私立幼儿园。但是,私立幼儿园的不足在于只教授幼儿一些简单的知识、没有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导致了幼儿在学习的时候只是单纯的进行学习,并没有真正的学习概念,呈现出教育不足、学习效果不良的现象。

第三,家庭教育认识不足,幼小衔接困难。在学前教育中家庭教育是最为主要的教育,在幼儿成长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家庭教育隶属于启蒙教育,但是从我国农村家庭学前教育的角度来看并不够重视,并且很多农民并不知道什么是学前教育,不理解也不知道如何为幼儿提供一个较好的家庭环境。

二、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策略

学前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基础,更是学生以后未来学习的根本。因此,强化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显得异常重要。就此,针对以上所提出来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

第一,强化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国家针对地方教育出台了地方先行、中央补助的根本原则。因此,地方应该抓住国家所颁发的政策,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重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着力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合理支配经费、发展学前教育,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从而解决服务条件差的问题,为幼儿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且,还应该呼吁国家将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体系当中,实现免费的、义务的教育,增加资金的支援,扩充幼儿教育的比例和规模,真正的为农村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入学环境,多渠道的开发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从多角度让家长以及幼儿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幼儿对幼儿园的向往和学习的欲望。

第二,增加幼儿园的数量,提高幼儿教师的师资水平。增加幼儿园的数量提高幼儿园的师资力量是幼儿接受优质教育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应该积极鼓励社会参与办园、多渠道的多形式的创办幼儿园,从根本上扶持幼儿园的发展,并且根据各个地区幼儿园的发展情况实施奖励政策,真正的让幼儿园在农村办起来,起到一个良好的循环性作用。政府还应该开放相关的政策,积极鼓励符合条件、愿意投资幼儿园发展的人,予以审批、免费办理相关的手续和免费指导办园政策等。与此同时,还应该针对私立幼儿园办园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针对幼儿园所存在的缺失现象给予相关的指导,为幼儿园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对一些好的幼儿园予以鼓励、支持和表扬,弘扬私立幼儿园和公立幼儿园齐头并进的现象。

第三,强化农村的学前教育,促进幼小衔接。在学前教育中家庭教育隶属于启蒙教育,并且对幼儿来说影响颇大。因此,在进行学前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强化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并且重视学前教育。相关教育机构可以针对其家长进行学前教育优势理念的宣传,帮助农民正确的认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掌握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应努力的督促在外打工的父母定期的关注幼儿的发展和学习情况,从而及时的和幼儿进行沟通,提高幼儿学习的意识。只有学校和幼儿的家长共同关注幼儿的教育,才能真正的提高学前教育的意识和水平,从幼儿被动学习转变成为幼儿主动学习,改变传统幼儿不愿意学习、不想学习的尴尬局面。

第四,将多媒体教学融入到学前儿童教学当中。学前儿童隶属于一个好奇心、贪玩心非常强的阶段,因此为了提高其学习欲望,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多媒体教学融入其中,使儿童能提高自身对学习的认识和喜好程度,通过直观的方式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其学习欲望和整体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将教学内容和图片融合在一起,在图片中融入一些相关的知识从而提高其教学水平,让儿童能更好地进行学习。

结语:总而言之,针对农村学前教育来说,一定要从教育理念、幼儿园的数量、师资力量等进行完善和规划,从根本上强化对幼儿园的认识。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分析,还应该提升幼儿家长对教育的认识,重视学前教育,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周芬芬.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困境与突围[J].学前教育研究,2012.(12).

[2]孙小红.家长职业状况与子女学业成绩关系的社会学探讨[D].上海师范大学,2012.

[3]高敏,汪光霞.论新形势下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创建[J].才智,2013.(28).

篇9

一、加强宣传,促进家园信息交流

我们通过多渠道的宣传活动,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促进家园间的信息交流。

1、宣传橱窗。我园在门厅显要位置设置了家园宣传栏,每学期根据教育要求出2-3期,向家长介绍园内发生的大事、学前教育动态、孩子的各项活动以及有关科学育儿等方面的知识;每个班级在门口也设置了“家园联系”栏,每月一期,内容涉及到幼儿卫生保健、家教成功经验、幼儿园教育内容和信息等多方面。通过宣传橱窗,向广大教师和家长宣传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保教知识等,同时也成为了家长和老师的沟通渠道。不少家长利用接孩子的时间、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接受信息并付诸实践。

2、书刊宣传。我园为让家长从理论上较系统的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更科学的教育孩子。我们定期向家长发放了《家庭教育活页文选》等多种书刊,并坚持为家长们订阅了《早期教育》、《幼教园地》等杂志,开拓家长视野,增长知识。

3、材料宣传。我园通过每月一期的《幼教信息》、各班每周一期的《家长园地》,每周一反馈的《家园联系册》,定期向家长宣传保教知识,并进行实例指导。我们还创办了《家园共育》小报,内容有教师的“教育心得”、家长的“育儿经验”、孩子的“佳作欣赏”等多个专栏,成功架设了家园沟通的桥梁。

二、开展活动,促进家园合作共育

为了实现家园两轮互动,协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我园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采的活动,开创了家园合作共育的新局面。

1、成立了“家长委员会”。近几年,我园充分利用家长群学历高、素质高、理念新的特点,采用招聘、参与、交流等方式,吸纳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管理与教学,专门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定期开会、座谈、探讨家教工作、幼儿园管理工作和家园联系等情况,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解决家园沟通中的障碍,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家园互动。

2、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针对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重视智育,忽视德育;超前教育,任其发展;滥用奖励,关照过度等问题,我园认为要提高保教质量,必须首先从更新家长的观念入手,为此,我园每学期都聘请有关专家、学者通过讲座、报告、看录象等形式向家长进行育儿指导,我们聘请了有丰富经验的叶大夫为大家做了《春季常见病的预防》报告,并组织家长观看了《金色童年》系列讲座,《0岁方案》以及王才贵教授的新经典导读活动录象,使家长们受益非浅,从根本上提高了家长的育儿水平。

3、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我园定于每年的三月、十月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请家长们来园观看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听课、评课,了解幼儿在园的种种表现和发展情况,亲身感受幼儿在园的成长和进步,也及时发现幼儿的不足,同时,和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联系和探讨,以寻求更有效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达到最优化。

4、开展家园联欢会。每年的“六一节”、“元旦”等重大节日,我们都组织家园共庆活动。每个孩子都准备精彩的节目,并在和家长的共同合作中,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以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和行为。而且通过家园同乐活动,促进孩子与孩子、孩子与家长的交流,为每位幼儿都提供了表现的机会,深受家长的欢迎。

5、开展运动会等比赛活动。我们每年召开春、秋两次运动会,每次运动会都邀请家长一起参加,并设计了“赶小猪”、“踩气球”等多项亲子活动,使家长和孩子在紧张而又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比赛,既锻炼了孩子体质,又增进了亲子间的交流。另外,我们还组织了“生活技能比赛”、“歌咏比赛”等活动,在家长与孩子的合作中,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又让家长们学会了如何与孩子相处。

6、新学期的家长会。家长会是增进家园合作的重要途径。新学期开始,我园各班都要针对不同阶段幼儿的发展情况和家长的思想状态,召开家长会。会议内容主要包括园里的工作汇报、孩子的分析评定、需要家长配合的事情,最后要请家长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师和家长在这一段时间内,共同对幼儿在家、在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现场分析,研究并找出对策,以确保各项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7、膳食品尝活动。每学期,我园都要邀请部分家长来我园进行“膳食品尝活动”。通过现场观看幼儿食品的制作过程,亲自品尝幼儿食品的味道,然后在“色、香、味”和营养搭配上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更好的改进和提高膳食质量,促使幼儿健康成长。

8、“家园衔接”亲子活动。为使新入园的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我园利用7、8月份的双休日时间开展了“家园衔接”亲子活动。本活动采取家长陪伴的方式,通过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让幼儿在正式开学之前,渐渐熟识幼儿园环境及班内老师,慢慢消除幼儿在陌生环境中的恐惧心理。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幼儿很顺利的度过了家与园之间的衔接,而且还可以使家长从中了解到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老师在与家长的交谈中也了解了孩子的个性特点,为更好的开展保教工作做好了准备。

通过以上各项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不断增强对教育的重视度,提高教育素质,更重要的是,在家园间的相互交流合作中,教师与家长建立起了真诚的伙伴、互动关系,使教育形成合力,促进了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三、及时反馈,促进家园共同提高

我园十分重视家长的反馈意见,通过开展多途径的反馈活动,及时分析家长们反馈回的信息,认真整改,来促进家园的共同提高。

1、发放“家长评教表”。我园每学期末都发放“家长评教表”,通过书面形式向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对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建议,教师的“育儿观念”、“奉献精神”、“幼儿在园发生的安全事故”等多个层面进行调查,并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从中了解幼儿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整体水平,适时调整我园的目标、计划及管理方法。版权所有

2、各项活动后的反馈。在每次活动开展后,如“六一”、“元旦”、“开放日”结束后,我们都请每一位家长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师整理、汇总家长的反馈信息,及时了解家长的心声,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和家长携手教育好孩子。

3、建立“家长信箱”。我园在门口设立了“家长信箱”,请家长随时向我们反馈情况、意见及建议,并定期开箱,汇总信息,及时改进工作。

篇10

婴幼儿教育 幼儿园特色 创新

一、指导思想

陕西省教育厅下发的《0~3岁教养方案》中指出,为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0~6岁儿童教育整体化、系统化、科学化,提高学前教育机构的3岁前婴幼儿教养工作水平和家庭教育指导水平。在2005年命名了一批省级示范园为0~3岁婴幼儿教育实验园。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幼儿园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教育资源,给家长提供家庭个别辅导和提高婴幼儿社会适应性的实践场地,在教育实践中,幼儿园的0~3岁婴幼儿亲子教育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幼儿园特色的0~3岁婴幼儿亲子教育之路。

二、具体措施和方法

我们通过理论探索和具体实践,结合幼儿园的自身实际和婴幼儿的自身特点,我们探索出了一系列具有幼儿园特色的0~3岁婴幼儿教育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具体包括如下五个方面。

1.更新观念牢牢把握社会关注的教育新动向,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参观

利用暑假抽出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学习参观。并进行前期的筹划准备工作包括制定宣传方案、教室环境的布置、示范课的准备、请家长带孩子参观亲子教育环境和设施,利用周六、周日进行咨询活动,制定学期教育教学计划等。初步掌握了0~3岁婴幼儿亲子教育的方法,掌握了婴幼儿心理特征,了解婴幼儿营养膳食等方面的知识,学习科学育儿的方法,为开展0~3岁婴幼儿亲子教育实践奠定基础。

2.充分利用幼儿园自身的物质资源,创设温馨、整洁、安全的适合0~3岁婴幼儿各项活动的教室

在0~3岁婴幼儿教育中,教育环境和设施是重要的一环,而适合0~3岁婴幼儿的教室又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幼儿园自身具有良好的物质条件和物质资源,在0~3岁婴幼儿教育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和资源,整合幼儿园自身具有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为0~3岁婴幼儿教育提供便利,从而能够建立适合0~3岁婴幼儿活动的环境和教室。

3.以幼儿园为中心,调查了解周围0~3岁婴幼儿当前的教育状况、家长素质及家庭教育状况

在幼儿园周围的0~3岁婴幼儿绝大部分没有进行过亲子教育,个别婴幼儿接受过亲子教育也是断断续续的,大部分家长不重视0~3岁婴幼儿的教育。因此,应当以幼儿园为中心,调查了解周围0~3岁婴幼儿的教育状况、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状况,利用社区进行宣传,把家长请进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推广亲子教育。

4.每学期不定期地开展家长讲座

每学期开学时进行为期两周0~3岁婴幼儿亲子教育示范活动,让家长感受0~3岁婴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一些0~3岁婴幼儿亲子教育的方法和知识,为家长提供一些0~3岁婴幼儿亲子教育的资讯,并且与家长互动。

5.充分利用幼儿园自身的师资力量,教育环境,研究适合0~3岁婴幼儿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幼儿园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较好的教育环境。在进行0~3岁婴幼儿教育时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园师资和环境的优势,研究适合0~3岁婴幼儿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根据每个年龄段孩子的生理特点安排教育活动时间及每项教育活动。设计活动时注意做到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生活化、形式的游戏化,促进孩子全面和谐地发展。

三、幼儿园中0~3岁婴幼儿亲子教育的五大特色

(一)特点鲜明的亲子环境

环境是一本无声的教科书,它自然而然地指导着人们的行动,环境又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它鲜活、及时地为生活在其中的人提供帮助和资源。

幼儿园中0~3岁的亲子园十分重视环境的创设,让良好的教育理念自然的融入到环境中,使亲子园的环境形成开放性、亲子性和发展性。

1.开放性

(1)资源利用

开放幼儿园各种资源和环境,利用现有的园内各类大型玩具设施和教学设备,感觉统合训练器械、蒙特梭利教具、奥尔夫乐器等都能在教育教学中体现,最大限度发挥资源和环境的作用。

(2)创设适合0~3岁婴幼儿活动的教室

第一,大运动教室。以增强孩子大肌肉机能为内容,放置感统器械等,适合各个年龄婴幼儿的活动。

第二,精细动作教室。以发展孩子小肌肉动作为内容,可进行集体教学,提供保证适合每个年龄的婴幼儿人手一套操作材料。

第三,休息室。供孩子稳定情绪和休息,内设活动区,放置适合0~3岁孩子活动的小型器械;益智区--各类益智玩具及发展精细动作的操作材料;休息区,供孩子阅读的图书、各种绒布玩具及桌面玩具。环境创设时注意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空间,便于孩子自由选择玩耍,并具有家庭特色、温馨舒适。

2.亲子性

亲子园环境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为亲子互动提供条件和便利。如在玩教具的选择上,注重亲子互动性、共同操作性和趣味性;在玩教具的摆放和布置上,让家长和孩子就像走进自己的家一样,一起玩耍、一起游戏、一起看书;在每一个小活动结束时,都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将玩教具收拾整理放回原处。

3.发展性

亲子园的服务对象不仅是孩子,还有家长。亲子园的环境在关注孩子成长的同时,也关注着家长的成长。让环境与家长对话,活动区所有的墙面为家长提供了了解亲子教育的重要性及亲子教育的内容。

建立了家园平台,留言天地,让家长能够将自己对亲子教育课程内容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留言,以便我们进行细致的研究,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

(二)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

1.集体活动

我们通过聪明探索,手指游戏,音乐活动,集体游戏等方法和途径,帮助家长解决“什么是良好的早期教育环境”;“怎样利用操作活动、各种游戏活动等,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在游戏活动中开发智力,在游戏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各种潜能及情感交流”。

2.个别辅导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们会根据不同的孩子不同的特点和个体差异,为孩子和家长进行个别辅导。

3.下班见习

每学期为亲子园的孩子提供2~3次到小班体验生活的机会,一次半天时间,与在幼儿园小班孩子一起吃饭一起参加教育活动,目的是让孩子感受集体生活,了解幼儿园的生活习惯及要求,为入园做好心理上和生活上的准备,同时也减少了入园后的哭闹情绪。

4.主题活动

根据不同的季节和节日进行一些不同主题的亲子活动。如庆“六一”活动、趣味运动会、参观幼儿园、分批参加大中小年龄段班的联欢游艺活动,每年的活动都有所不同。春季,家长和孩子共同种一些小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孩子观察能力和亲近大自然的情感。新年到了,老师们将活动室布置一新,还准备了很多的礼物分发给孩子们,大家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非常的快乐。

(三)科学合理的亲子课程

通过几年的教育实践,目前我们的亲子教育活动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大部分。

1.来园活动

主要是让孩子熟悉环境,熟悉同伴和老师,学习交往等。

2.探索实践

主要是让家长掌握如何通过各种游戏、操作活动,教育培养和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通过动手动脑操作、探索活动,掌握基本的技能和知识。

3.轻松时刻

在每个活动之间让孩子得到休息和调整,如喝水、如厕、洗手,等等。

4.体能训练

针对每个年龄段孩子身体发展要求进行锻炼,如平衡训练、勇敢训练、钻、爬训练等。

5.音乐活动

根据每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编排一些适合他们的有关音乐方面的训练,如节奏训练、名曲欣赏、不同风格音乐的欣赏、模仿动作及基本舞蹈的训练及音乐游戏、歌表演等。

6.集体游戏

通过集体游戏,初步培养孩子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初步学习共处、交往、合作等。

7.教育经验大家谈

每月进行一次。在活动快要结束时可让家长之间、家长和教师之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如带孩子经验,目前国内最新教育动向,最新教育理念,孩子的吃喝拉撒等的教育和管理经验。

(四)系统规范的亲子教材

通过多年不断搜集整理适合0~3岁婴幼儿各种教育活动资料、教材,挖掘适合他们的各种游戏活动,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实践、适时记录、开展专题教研,形成了较适合婴幼儿特点的具有幼儿园特色的教育模式和教材。通过学习、实践、研究、整理到创新、再实践、精选、反复修订等有计划的编写程序,现在1岁~1.5岁婴幼儿、1.5岁~2岁婴幼儿、2岁~2.5岁婴幼儿和2.5岁~3岁婴幼儿四个年龄段上下学期的教师用书已编写完成。这一套亲子教学用书,既适应幼儿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又来源于实践,符合幼儿年龄、心理特点,它包含目录、婴幼儿分段年龄特点、活动内容、活动提示、活动时间安排、使用说明等,言简意赅,易操作,老师能用,家长也能用,为进一步发展0~3岁教育实践积累了资源。同时,制定了亲子园各类人员的各项工作职责,使工作开展有章可循,井然有序,为亲子园教育管理积累了经验资源。

(五)不断提升的亲子理念

我们在亲子教育活动中经常会看到,有的孩子大哭大闹不参加任何活动,家长束手无策或急躁粗鲁;有的孩子始终不离开妈妈一步,一切活动都由妈妈代做;有的不怕生,不听从“指挥”;有的不哭不闹,不理任何人等等。孩子身上出现的种种表现和家庭的教养方式有直接关系,因此我们在亲子教育过程中采取了以下解决措施:

1.改变固有观念

在开展亲子教育的初期,我们向家长介绍亲子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及重要性,使更多的人了解什么是亲子教育,打破了许多家长固有的认识,孩子的启蒙教育应从0岁开始,而非3岁。并且逐步重视,愿意主动每周陪孩子一起进行亲子教育活动。

2.掌握教育技能

亲子园有的放矢开展“宝宝课堂”活动:“强弱均衡,把握好教养过程中的度”;“蹲下来,借一双童眼看世界”等主题有针对性地给家长授课,专业的理论指导使家长找到了最佳的教育措施。如在家里,用小碗或小勺可以进行节奏游戏;用大枕头可以进行爬越障碍游戏;用语言、表情、拥抱等方式,表达大人对孩子的进步而高兴。当孩子出现某些问题时,教师会帮助家长分析孩子可能存在的情绪或技能问题。

3.形成家园共育

“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处处有教育”,在亲子活动中,我们逐步让家长接受了这一理念,使家长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也遵循这一理念,扭转重知识学习,轻习惯养成的教育观念,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进与孩子的亲情,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形成教育合力。

4.经验互相交流

经验分享交流活动的开展,源于在进行访谈时发现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许多优于我们的经验,他们的经验是通过自己的尝试得到的并且是有效的。因此,我们把这种宝贵的经验应介绍给更多的家长,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来教育家长,让家长来启发家长,发现问题,集思广益。这样既可以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也可以弥补我们在教育中的不足。

总之,0~3岁婴幼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各种亲子教育,促进了孩子积极主动地发展。在家庭中较好地普及科学的早期教育理念和方法,能使家长得到教育孩子的基本培训。可以说,这项活动是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的重要课堂,也是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的重要课程。形成了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配合更加默契。

幼儿园开展0~3岁婴幼儿教育实践证明,一方面,让更多的家长有机会学习并掌握实用性很强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使家长成为“高效能的父母”。有效配合幼儿园教育,完善家庭教育环境。另一方面,抓住婴幼儿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开展多种有趣活动,有效的促进婴幼儿身体、情感、智力、交往和独立性的发展。同时,提供提前熟悉幼儿园环境的机会,为孩子入幼儿园小班过集体生活在环境适应,身体适应,心理适应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通过近几年0~3岁婴幼儿教育的实践,给未来幼儿园0~3岁婴幼儿亲子教育工作提供的一些思路

1.对在亲子园接受过教育的孩子进行入园跟踪调查和研究,进一步了解掌握教育效果。

具体包括:建立档案;问卷调查;定期测查;综合评价;课题研究;个案研究。

2.完善各年龄段的教学大纲。

3.目前,参加亲子活动的孩子年龄在1~3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孩子年龄下延到1岁以下,尽量满足家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教育规划纲要辅导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