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素质教育范文

时间:2023-03-26 12:21: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素质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园素质教育

篇1

【关键词】幼儿园 素质教育

Brief talk about th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in the kindergarten

Wang Enhong

【Abstract】The basic spirit of th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is with a view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healthy body and heart. The infant teachers should know well the spirit of th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respect the infants, teach them in accordance of their aptitude and make the teaching aim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age character of the infan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elf culture, construct excellent education condition, mobilize the power of the kindergarten, family and society, do well the education work and advance the infants’ development.

【Keywords】Kindergarten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素质教育作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奠基工程,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幼儿教育,也应把培养人才的启蒙教育与提高国民素质有机地统一起来,顺应素质教育这一场深刻的变革,逐步实现从思想认识到教育行为的全面转变,这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幼儿园工作规程》的精神实质就是为幼儿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这既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也是幼儿教育工作者承担的光荣任务。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着眼点是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每一个年龄阶段所掌握和达到的标准都与其年龄特点有关联,目标在前,内容方法在后。吃透了素质教育精神以后,我们再制订与其年龄特点相适应的三年发展目标和学期发展的子目标,并分解到每周每日的活动中去,使每项活动都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在工作方法上,摈弃了填鸭式教学方法,采取幼儿乐于接受的分区活动的教学方法,使幼儿在各自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教育观点上,作为幼儿教师,我们首先要学会尊重幼儿,尊重其人格尊严,合理要求乃至满足细微的情感需要;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相信其自我发展的内在潜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作用。必须坚持“观察在前,目标在后”,在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改变过去统一规格的、共性化的教育目标,真正使每个孩子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教育者的任务是引导其健康向上发展。如栽培一棵幼苗,施肥、除草、浇水等一系列措施无非是助苗成长,而拔苗助长只会摧残和毁灭幼苗。

在教育目标上,中华民族素质的整体提高是群体目标,群体素质的提高和个体素质提高具有一致性和统一性。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应当确立群体基本素质的培养目标,但又要重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还要有在每一个孩子每一方面发展的原有基础上确定的个体发展目标,古代称为“因材施教”,现代教育思想称之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素质教育称为“创造适合每一个幼儿的教育”。

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规程”中提出的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发展的精神。另外,我们还要树立大教育观念,认识到幼儿教育是一项涉及到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系统工程,只有调动三方面的力量,形成牢固的“金三角”,同步调、同方向地对幼儿实施好教育,才能全面、积极在促进幼儿的发展。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提高教师整体水平,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幼儿身上的闪光点,最大限度地挖掘幼儿潜力。要以“启发”为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用知识本身的魅力引导幼儿动脑、动手、动口,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去探索,解决疑难。采取多种形式,让孩子们主动、活泼、愉快地进行学习,从而达到既传授知识,又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而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的教师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业务水平,这样才有能力把自己的知识转化为幼儿能接受的东西,才能从心理、卫生和幼儿发展规律等方面寻找到切入点,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篇2

关键词: 幼儿 素质教育 误区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教育对象的基本品质与素养为宗旨的教育,其实质是要促进每个教育对象的真实发展。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前教育,由于缺少或没有直接的“应试”,使幼儿园在课程设置及教育实施方式等方面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幼儿园由此成为实施素质教育态度最为坚决的阵地。但是,由于理论研究的滞后,在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实践中,还是明显地存在着一些误区。

误区之一:过分强调认知性发展,忽视教育对象的人本意义。

教育是时代的产物,受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及意识形态所制约,但同时教育本身又是一种前瞻性的工作,具有发展的能动性。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应服从于教学主体,即拓展、提升、完善幼儿的整体素质,包括知识、能力、习惯以及精神品格,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共处、学会生存,这是素质教育生存及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生命质量”。幼儿教育是一项基础性工程,教育不仅应注重学生现在的发展,更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重视学生现在的发展对未来的发展价值和迁移价值。

但是,目前的教育模式往往偏重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较多地考虑幼儿学会多少知识、掌握多少技能,过分强调“学以致用”,至于与幼儿个性心理品质休戚相关的人文素养,如人性的陶冶、身心的平衡等,却所提甚少。毋庸置疑,认知性目标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任务,浅者要讲清知识,深者要发展能力,但并非是唯一目的。教学活动的目标应该涵盖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在内的全部人生体验,包括情感、意志、行为习惯、自我意识、交往技能等等。当然,这些目标不可能希冀在一次教学或一组教学中全部完成,但至少应该贯彻始终。

从一定意义上讲,教育在人与社会的交互过程中起着平衡与协调的作用。素质化的教育教学目标只有统合具有社会价值的科学素养和具有个性意义的人文素养两个方面,这样的教育才是全面的教育。

误区之二:过分突出教师的干预功能,忽视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

素质教育的实施有赖于教法的改革与更新。时至今日,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具有探索意义的学习氛围已为广大幼教工作者所共识,启发式和“情境”教学的方法也为教学任务完成的效率和幼儿素质培养的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另一方面,不少教师在具体实施时却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为追求形式而“启发”,单纯地创设情境,过分突出了教师的干预功能,忽视了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例如角色游戏,有“责任心”的教师往往设计了多个场景,准备了足够的材料。幼儿在教师精心准备和策划的“舞台”上兴致勃发,场面则热闹非凡。但不能不思考的是,幼儿在这种任何材料均能随手拈来的游戏环境中究竟能迸发出多少创造的火花?又如教学活动,有些教师尽管准备了充足的材料,但操作活动草草了事,匆匆收场,不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有些教师习惯于按部就班地让幼儿一遍一遍地操作(尽管每遍操作的内容及程度不一),幼儿成了教师发送指令的“接受器”,这种程式化的操作无疑背离了素质教育“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要求。

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主动活动、自由活动和充分活动的机会和权利。素质教育要真正得到落实,教师就必须将创造还给孩子。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讲:要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教师过多的“创造”实际上是对幼儿创造潜能的一种剥夺。

误区之三:过分强调现代技术的教育功能,忽视教学活动的生命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被不断引入课堂。不少幼儿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往往较多考虑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对教学活动本身的生命意义却日渐忽视。

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与网络技术集声、像、图、文于一体,内容充实形象,符合学前儿童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其辅助作用在于调动各种感官,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功效。正是其无与伦比的优点,使得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使用频频,似乎没有多媒体辅助教学便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多媒体辅助教学便体现不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应该承认,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对课堂教学的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不只表现为教学内容数量上的增多,手段上的更新,更体现为一种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模式。但不管教学的手段如何先进,它的宗旨是还是为教学活动服务。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忽视幼儿的主体活动,应该是积极而有度的。

篇3

20世纪以来,各发达国家把艺术教育作为义务教育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认真抓好,他们在制订现代课程计划时,均把艺术教育纳入其中。他们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高度提出了艺术教育的目标要求,从纯粹艺术教育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的过程中获得美感体验,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艺术活动的有形结果,而“真正重要的是要唤起创造的热忱,帮助人们提高到一个更高的生活水平。”他们认为,美感经验和科学经验是感知万古长青的世界的两条道路,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艺术本身,而是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以利于孩子积极灵活地适应面向21世纪的社会的变化,使孩子在未来社会中学会生存。现今,教育作为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在知识、技术、创新成果方面,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被称之为启蒙阶段的幼儿教育,如何在百年树人的工程中抓好素质教育,在教育应从娃娃抓起这一感召下,结合自身独特的艺术教育特点,做好素质教育工作,培养幼儿从小具有创新意识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

当代研究幼儿教育的人,都知道幼儿教育理论指导经历了不同的阶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皮亚杰理论是指导幼教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它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儿童的智慧来自动作,应安排具体的材料让儿童动手去操作,让儿童在主动的活动中自主地去构建知识。近些年,伴随着社会对智能观念的改变,素质教育的深入,多元智能教育的理念,也由国外流传进来,为越来越多的幼教人士所接受。在多元智能理论发展的近二十年,加德纳教授提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纵观幼儿艺术教育的内容、方法、目标,学习的弹性化,明显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兴趣和创造能力的全方位发展。

我国的美术教育除了讲究智力和才能的发展外,主要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特别考虑政治前提下的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美育。这说明中国在美术教育立足民族的基础和本国国情前提下,正在逐步向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方向转换。

但现行的美术教育只注重基础技法的训练,而忽视孩子艺术素养、艺术积淀的训练,忽视孩子主动思维进行艺术创造的能力;注重孩子课内的练习,忽视孩子的艺术实践活动;注重继承现有的一程不变的艺术观念,忽视艺术发展的创新、创造等等。以上这些问题都是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我们现行的美术教育体制,如不及时跟上市场的要求,非但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艺术素质的提高,而且会造成社会艺术需求的断层,对艺术的发展是不利的,对美术教育事业也造成消极影响。

手创艺术教育属于美术教育,它有着规则的设想,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手创艺术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相信这种美术教育事业也将在并不遥远的将来走在世界的前列。

二、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新《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品,体验创造的乐趣;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那么,手创艺术在我国幼儿园素质教育活动中的实践与研究何在呢?当今,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年代,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进行一场重大的改革,如何改革课程、改革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更加全面、深入地推进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如何评价儿童的能力和学习效果成为每个教师、家长以至全社会都共同关心的问题。据此,多元的、开放的、尊重文化差异和个体差异的、重视实践效果的智能观和教育理念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其开发的活动和评估方法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可操作的经验和策略。

因此,在贯彻实施新《纲要》的同时,结合本园特色,对手创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作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1.手创艺术教学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创新

素质教育只有在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中才能实现,而手创艺术教学作为近年来在全球幼儿教育中得到实践的一种以强调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教育形式,主要是因为它表现出了能够促进幼儿通过主体性活动得到发展的主动活动、自主选择、相互交流和持续探索等特点。 手创艺术教学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不是教师把知识告诉幼儿,让幼儿被动、静止地接受,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各种物质材料,让幼儿在和作品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作为幼儿素质重要组成部分的主动性和实践性品质,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学的层次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为小、中、大班幼儿设置不同的实践模版,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有时即便是同一班级中同一类型的活动也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来体现层次性。适合幼儿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学习节奏的多层次的活动材料,可以满足不同幼儿进行自主选择的需要。选择相同实践形式的幼儿一般具有共同的或相似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可以说,在活动中,每个幼儿都在有意无意地关注同伴的一言一行。由于来自同伴的激励和启发往往比教师的说教更能激起幼儿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因此,每个幼儿都能通过伙伴之间的相互交流不断地产生新的思想火花,进而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索。在课程中,幼儿之间的相互观摩、学习、启发和激励是经常发生的,这已经成为幼儿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的重要推动力量。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手创艺术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面对全体幼儿进行说教的人,而成为幼儿的交流伙伴--教师在和幼儿平等交流的基础上支持和引导幼儿的活动,对幼儿的活动力向、活动方式等进行指导。教师和幼儿之间的这种相互交流对揭开活动区教学质量,促进幼儿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家长积极参与是课程深入开展的有效手段之一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家长的职业、专长各不相同,其中不乏有许多可利用资源,因此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可使课程资源更多元与广泛。在利用家长资源的同时,通过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课程设计,不仅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也使家长了解了孩子的学习过程和老师教育工作的过程。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在理论上以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结合杜威的“儿童中心论”,他提出教师应放弃向导和指挥官的作用,而只充当一名看守者和助理者。在手创艺术教育过程中儿童应该是中心,是太阳,教师应围绕儿童转,要特别强调儿童的作用,以儿童的创造为主题内容。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手创艺术教育是多元的一种;而且这种多元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人们将不断地对人的智能种类进行开掘,某种能力只要得到实践的和生理解剖的足够证据的支持,就可以进入多元智能的框架之中。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一直主张儿童心理发展是天赋能力的自然表现,他呼吁要重视儿童的自我发展,重视儿童发展的敏感期和阶段性,重视儿童的活动;反对成人用不恰当的标准去干涉和妨碍儿童,希望通过确定儿童发展的敏感时期和阶段来弄清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并通过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来保障儿童的自我活动。手创艺术教育就强调让儿童自我活动和发展。同时,手创艺术教育以美国刘纯芳博士的手创艺术教材为模版,创造性地研究、开拓和建构《手创艺术在素质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促进幼儿园教学,促进教师成长,从而也促进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的完善和发展。

四、概念界定及目标

手创艺术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而不是专业教育。手创艺术课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美术材料和创作美术作品中,培养起对美的敏锐感受能力,初步学习用艺术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与想象。注重引导幼儿“观察—体验—发现—想象—创造”的心理过程。

美劳艺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对美的敏锐感知、鉴赏能力;开发幼儿创造性,能运用各种材料、工具大胆表现自己的内在情感、理解、想象,培养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情感,建全的人格,良好的品德个性;体验发现的乐趣,形成良好的探索学习习惯。在课程实践中,调动社区、家长等有效资源,加强合作,参与环境创设,营造适宜幼儿发展的环境,推动课程的开展。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及要求

一直以来,我们总是提倡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当多元化智能教育思想传入我国并被大家纷纷学习讨论时,“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的观念便开始为广大幼教工作者所认同。因此,我班决定以“手创艺术在素质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为题,进行尝试性、探索性的研究。课题旨在将多元化智能教育引入学前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对手创艺术课程的设计,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即建构一个以幼儿为主体的手创艺术氛围,提供一个适合我班开展多元化智能的素质教育模式,并初步形成幼儿园创设手创艺术的基本理论框架。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 通过调查研究掌握班级手创艺术课程创设的现状,为班级手创艺术素质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奠定实证的基础。

2、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结合新《纲要》的精神,构建班级手创艺术课程的目标要求。

3、探索班级手创艺术课程开展的基本规律。

4、建立班级手创艺术课程开展的操作内容。

六、研究的操作要点

1、将手创艺术引入现行课程,并有机结合。

课程结构决定着幼儿的素质结构。因此要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就必须对班级的课程进行调整或尝试编制符合新《纲要》精神的新课程。增加手创艺术课程能促使幼儿参与手创艺术的课程内容、教育方法和学习活动(游戏)的组织形式,从而也减少许多不利于幼儿参与手创艺术的课程内容、教育方法和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

2、探索研究并实施合理化的手创艺术教育

根据课题研究的总目标,探索形成符合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幼儿行为和心理特点的梯度教育目标。在探索系列化梯度教育目标的基础上,编写可操作性方案。实验教师再根据课题研究指导思想和上述可操作性方案,创造性地设计出引导幼儿参与手创艺术的活动方案。在探索手创艺术教育的同时,要重视对教育实现目标的评价。在研究中引导教师参考以下问题:

①手创艺术是否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②手创艺术内容的选择是否具有科学性,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的材料是否有助于教育目标的达成?

③手创艺术教育的组织和编排是否具有逻辑性,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等等。

3、构建立体式的家园同步教育。

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应重视幼儿家长学校的建立, 在幼儿家长学校中教师应向家长宣传手创艺术教育的目标及指导思想,并通过讲座、咨询、辨析、宣传栏等形式,引导家长提高认识,及时扭转家长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错误的思想倾向和态度、行为,帮助家长学习、掌握一些对幼儿进行素质培养的良好方法。在课程设计上,也要充分考虑家庭因素,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适当安排面向家长的课程,在常规内容之外,普及一般的教育知识,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在幼儿参与手创艺术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家庭、社区与幼儿园的合力作用。通过开放日活动、家校沙龙、家长自愿者活动,家访、电话交流等多种形式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了解幼儿在园情况,从而唤起家长与教师合作的内在需求,建立良好的合作教育关系,增强手创艺术的整体效果。

七、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温州市第七幼儿园小(1)班29名幼儿,其中男幼儿13名,女幼儿16名。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成

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课题研究报告

篇4

关键词:素质教育幼儿教育

教育家陶行知说:“幼年的生活是最主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主要的教育。”在大力提高全民素质的今天,幼儿素质教育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把每一位孩子都培养成热爱祖国、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孩子们得到全面的发展,最终将孩子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幼儿素质教育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幼教工作者必须对孩子们的各方面情况进行细致观察和分析,不断探索适应孩子们身心健康的教育方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材。要搞好幼儿的素质教育,除知识能力的培养外,尤其必须注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会孩子学会做人

一个人具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技能、健壮的体魄、高强的本领,这对于成就一番事业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他不懂得怎样做人,就不会正确地做事,就不能成为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那所有这一切都等于零,这首先要归结于我们教育的失败。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里面涵盖了许许多多如何做人做事的道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修养身心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成长发育的起步阶段,在这个时期,幼儿的智力开发在孩子的成长中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其人格、情感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则更为重要,因为孩子们的思维、观念特征一旦养成,就会影响到其一生的行为,所以,幼儿教育除要教会孩子们学习必要的知识、技能、审美外,尤其重要的是要教育孩子培养正确的观念,教孩子们学会怎样做人。所以,培养孩子们具有美好的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明辨是非、学会做人,是做好幼儿教育的前提。

由此可见,在教会孩子知识、技能、健身、美育的同时,千万不可忽视对孩子的做人教育。要教会孩子们热爱自己的祖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要教孩子们说真话,教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做一个具有责任感的人,教孩子做有益的事,不做伤害社会、他人、自己的事,教会孩子们懂礼义,教会孩子们关心他人、团结互助等,总之,要教会孩子们掌握做人的基本准则。

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人在知、情、意、行方面的健康状态,主要包括发育正常的智力、稳定而快乐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及和谐和人际关系等。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社会上很多不良现象甚至犯罪的出现无不与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关,人一旦发生心理障碍,就会出现孤僻、自私、忌妒,还有暴躁、易冲动、易走极端、自控能力差等现象。科学家通过研究大量的成功者得出结论:许多杰出成就者,都和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关。科学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智商,更取决于情商的高低,这已为许多实践所证实。由此可见,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往往会影响到他一生的成败。

一个人具有健康的心理,就会表现出求知欲强,对新事物有出浓厚的兴趣,意志力强,不怕困难和挫折,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情绪稳定,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态,遇事冷静,很少焦虑不安和忧郁,人际关系和谐,能积极与人交往,能与人和睦相处。幼儿园是孩儿们第一次步入陌生的集体生活环境,幼儿园教育对于培养幼儿的适应能力,形成健康的心理起着决定性作用。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于孩子一生的成长十分关键。因此,幼儿教育必须注重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就必须了解心理学的知识,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细致地观察了解每个幼儿的性格、情绪和行为,像妈妈一样呵护每一个幼儿,让孩子们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因为只有快乐的孩子才是积极的、健康的,因此,幼儿园应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此外,尤其要注重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使儿童明白挫折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事情,教育儿童要正确地面对困难和挫折,提高挫折承受力。在这方面,可以综合地从观念、情感、能力等方面加强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在认识方面,教育儿童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战胜困难,取得成功;在情感方面,要让儿童体验挫折,消除其恐惧心理,帮助孩子建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在能力方面,教给孩子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体验战胜困难的乐趣。教育孩子们,挫折打造成熟,困难成就人生。

三.培养幼儿具有创新素质

创新就是与众不同、不落窠臼,敢于独劈奇经、推陈出新。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会勇于尝试,敢于实践,会不怕失败,创造出新的天地。在当今这样一个时代,社会竞争加剧,知识呈爆炸式增长,一个人、一个民族要跟上时代的发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具有创新力,创新能力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在我们所实施的素质教育中,关键一条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因此,在幼儿素质教育中,必须突出创新力的培养。

篇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男幼儿教师加入学前教育领域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这已成为当今社会、家长及幼儿园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随后,国内一些高中专院校相继招收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培养男幼儿教师,安徽省也不例外。那么,当前幼儿园最需要什么样的男幼儿教师?男幼儿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职业素质?如何培养符合当下需要的男幼儿教师?这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为了了解安徽省幼儿园园长对男幼儿教师职业素质的期望和要求,以进一步完善当前安徽省男幼儿教师的培养体系,本课题组开展了关于安徽省幼儿园园长对男幼儿教师职业素质期望的调查。

二、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在安徽省随机抽取各地市幼儿园合计120所,本次调查对象为120所幼儿园园长(或副园长);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个别访谈;

调查内容与问卷设计:调查内容主要围绕男幼儿教师职业素质展开,自编调查问卷,问卷设计12道选择题,1至10题为单选题,11、12题为限定多选题;

问卷发放与回收:本次调查问卷实地发放100份,回收97份,电子邮件发送20份,回收11份,电话问答17份,合计回收问卷125份,回收率为90.58%,其中有效问卷119份,有效率为95.2%。

三、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从此次调查结果中看出,安徽省幼儿园园长对男教师加入幼儿园基本上持支持的态度,这正顺应了时展的要求,反映了男教师介入学前教育是迫切的,也是必要的。园长对男幼儿教师职业素质的期望,反映在对男幼儿教师的学历、专业、岗位定位、教学能力等要求上,特别对男幼儿教师职业道德、鲜明的男性特质、阳光的个性等给予很高的期望。

1.学历要求以大专起点居多。

园长对男幼儿教师的学历期望,选择大专起点的为72.27%,本科起点为15.17%,中专起点为10.92%,无所谓的为0.84%。这说明园长们对男幼儿教师的学历期望处于折中的状态,既要求男教师能有较高层次的科学、文化知识训练和学习,又担心太高的学历幼儿园留不住。

2.专业要求多是科班出身。

调查中,园长要求男幼儿教师专业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为57.98%,体育教育专业的为24.37%,艺术教育专业的为7.56%,计算机教育专业的为3.36%,无所谓的为6.72%。这说明园长还是较多注重男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因为科班出身的男幼儿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更多地掌握了一系列幼儿教育规律和知识,从而懂得怎样教育幼儿。同时园长们对体育教育专业的男幼儿教师也有一定的期待,显然园长希望这些专业的教师能在幼儿园中发挥体育优势,展示男性特质,更好地对幼儿进行教育。而要求艺术教育专业的较少,因为在当前的幼儿教师培养的模式中,女教师在唱歌、跳舞、美术等方面优于男教师。

3.岗位定位凸现专职活动教师。

调查中,园长最期望男幼儿教师能定位是专职活动教师有50.42%,带班教师为13.45%,幼儿园相关辅助管理有20.17%,幼儿园科研有10.08%,电教技术人员有5.04%,0.84%的选择其他。从中可以看出,园长们能认识到男幼儿教师在带班方面不如女教师有优势,所以最期望男幼儿教师能扬长避短,做专职活动教师。同时,随着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视,较多园长最期望男幼儿教师定位在幼儿园相关辅助管理的岗位上,这样对发挥男幼儿教师在管理工作中独特的男性思维特质和创新的能力,锻炼他们多方面的才能,实现他们自身的价值,稳定男幼儿教师的队伍,更好地为学前教育作出贡献有积极的作用。

4.以职业道德为首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Professional Quality),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在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职业信念、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

调查显示,园长对加入幼儿园的男幼儿教师的职业素质结构中最看重职业道德的为51.26%,最看重职业能力的为32.77%,最看重职业信念的为14.29%,最看重专业知识的为1.68%。结果说明,教师的职业道德在职业素质中的核心作用,它不仅仅是为师表率的要求,更是做人的基础。幼儿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以身示范,做好育人的工作。

5.关注敬业和创新的职业精神。

调查中可以看出,园长在职业精神方面最关注敬业精神的为47.06%,创新精神的为37.82%,合作精神的为10.08%,奉献精神的为5.04%。职业精神体现职业信念,敬业精神不足,职业信念就不强,人们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就不会真诚,从而导致看着这山比那山高的心态。这也是园长们担心男幼儿教师不稳定的一个因素。有创新才有特色,有创新才有发展,园长们很关注男幼儿教师的创新精神,这关系到幼儿园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幼儿园教育的生机和活力,更关系到幼儿园的发展。当然,合作和奉献也是男幼儿教师不可缺少的素质。

6.第一要热爱儿童的职业道德。

调查中,园长们认为男幼儿教师第一应要有的职业道德中,选择热爱儿童的为64.71%,选择爱岗敬业的为21.85%,选择学高身正的为8.40%,选择团结协作的为4.20%,选择热爱集体的为0.84%。结果显示不管你的水平多高,知识多厚,幼儿教育最需要的是教师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幼儿是祖国的花朵和希望,需要幼儿教师更多的关怀和呵护。作为男幼儿教师,当然应首先热爱儿童,以真心从事幼儿教育工作。

7.偏向组织管理的职业能力。

调查中,园长们最注重男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方面,选择组织管理能力的为36.97%,教育教学能力的为30.25%,交往协调能力的为21.85%,科学研究能力的为10.08%,其他0.84%。结果显示,园长们最注重男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是组织管理能力,这也是为迎合男幼儿教师的自身职业期望,发挥男幼儿教师的男性特质的一个体现。当然,作为教师,最基本的仍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这是一个教师的看家本领。特别看到,园长们对男幼儿教师的交往协调能力有一定的关注,说明男幼儿教师不仅要与幼儿之间交往沟通,还要与幼儿的家长之间沟通和协调,还要与同事及园领导等各方面交往和沟通等,具备人际间的交往沟通协调能力,能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有利于园内的和谐,有利于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8.专业技能突出体育运动技能。

专业技能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相关的素质和能力。园长们最期望男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选择体育运动技能有59.66%,选择电教技术的有15.97%,选择教师口语的有12.61%,选择音乐弹唱的有7.56%,选择绘画手工的有2.52%,选择舞蹈的有1.68%。这说明园长们在一定程度上认为口语、音乐、绘画及舞蹈是女幼儿教师的优势,多数园长期望通过男幼儿教师的体育运动技能来弥补女幼儿教师的不足,发挥他们的男性特质在幼儿园中的作用。

9.特长素质期望。

调查中,园长们希望男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特长,选择最多的三项为体育运动特长(88.2%)、计算机软件应用特长(如动画制作、文字处理等)(59.66%)、艺术特长(音乐、舞蹈、绘画等)(48.74%),紧随其后的是计算机网络维护特长(31.93%),前三项中排序在第一位的是体育运动特长(83.19%)。结果说明,在特长素质期望中,体育运动特长发挥男性特质起到重要作用。信息时代,教学多媒体技术广泛运用于幼儿教育中,基于男性的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对计算机知识接受快的特点,园长们期望男幼儿教师在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中更好地发挥自己优势,发展自己的能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期望他们在幼儿园里能有计算机网络维护的特长。当前的幼儿教师培养体系中,女幼儿教师在艺术上一般优于男幼儿教师。正是如此,幼儿园里的幼儿在艺术素质的培养上,几乎一律是女幼儿教师的工作,不利于男孩的艺术教育和培养,所以,园长们期望男幼儿教师能有艺术特长,在幼儿教育中发挥强大的作用。

园长们最期望男幼儿教师具有的体育运动特长中,选择最多的三项分别是武术(60.50%)、乒乓球(60.50%)、跑步(57.98%)、跳绳(37.82%),紧随其后的是轮滑(36.97%),前三项中排序在第一位的是武术(52.94%)。结果说明,园长们期望男幼儿教师擅长一些安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特点的球类项目、传统项目。轮滑这项新型运动项目也越来越受到园长们的欢迎。

四、讨论与思考

1.安徽省幼儿园对男幼儿教师如此期待,为什么多数园长不愿聘用男幼儿教师?

这里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当前安徽省幼儿园教师的工资普遍较低,园长们担心聘男幼儿教师,干不长久就会跳槽转行,不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2)因为当前加入学前教育队伍的男幼儿教师不多,幼儿园里几乎都是女教师,园长聘用一两位男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是一个突出的问题;(3)聘用了一个男幼儿教师,幼儿园便会极力发挥他们的优势,精心培养和打造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或骨干教师,由于他们的性别特质,很有可能被其它园挖走,有种“为他人做嫁衣”的担忧。

2.如何培养具有园长们期望的职业素质的男幼儿教师?

这是一个现实而又艰难的事情。目前男幼儿教师的培养,不管在目标定位、课程设置,还是在实践活动等,其模式等同于女幼儿教师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凸显男性幼儿教师的特质,甚至会造成男性女性化的倾向。所以关注与提升男幼儿教师的性别特质,应当是培养男幼儿教师的关键和重点。如何才能做到,一定要“以生为本,因性施教”,从目标定位开始,区别对待男女生,制定男幼儿教师的培养课程方案,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区别化教学,多多开展有利于挖掘男生潜在优势的课程,如体育、计算机、科技等,与女生所擅长科目形成互补,努力发挥他们的优势,积极培养特长。教育实践中,根据男生特点,提供更多的观摩男幼儿教师教学活动的机会,尽可能安排男生在有男幼儿教师的园里实习等等。

3.幼儿园应如何实现男幼儿教师的特长与优势?

幼儿园应该意识到男性教师加入幼儿教育领域的直接受益者是幼儿园,所以园长们应当转变观念,区别对待男幼儿教师。在工作安排分工上要实现男幼儿教师的男性特质需求,不要一刀切,与女幼儿教师一样的评价,要考虑性别特点,建立合理、完善的评价和奖励机制,让男幼儿教师感受尊重,体验成就,必要时增加薪酬待遇,应多给予男幼儿教师机会,留住人才;完善教学管理,尽可能让男幼儿教师开展专职活动,从事幼儿园相关辅助管理、电教技术及幼教科研工作,减少保育,营造适合于男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有条件的话,可以开设男幼儿教师独立的工作空间,以保持男子汉的阳刚之气。

4.男幼儿教师如何在幼儿园岗位上展现自身的素质,散发男性特质的教育魅力?

正因为备受期待和关注,男幼儿教师在幼儿园里的工作压力还是挺大的。怎样才能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从自身来说,应积极推动自身成长,满足幼儿园对自己的期望,不能认为自己备受青睐,优越感较强而对幼儿园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应正确摆正自己的位置,认真工作,刻苦钻研,努力为自己争取赢得更多展示自己魅力的机会,积极发挥个人特长,扮演好男性角色,友好地与同事相处,热爱幼儿,树立敬业乐业观念,勤于思考,不断创新,做一个进取、有为、上进的人。这样才能实现个人价值,专心幼教,彰显特色,从而获得个人成功。

参考文献:

[1]李巧萍.应重视培养和任用男幼儿园教师.现代教育论丛,1999(2)

篇6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素质教育作为一项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新世纪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时代课题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家长作为幼儿的监护人和第一启蒙老师在幼儿素质教育的推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的教养态度、教育观念、情感的反应,对孩子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但在实际生活中,家庭教育中的教养态度不太令人乐观。因此,提高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充分发挥家长在素质教育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成为当前

幼教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当前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误区

新颁布的《幼儿园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在组织与实施《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作为幼教工作者,在实践幼儿素质教育的活动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家长的密切配合十分关键。通过几年来的深入调查和总结,我们发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求还有许多偏见,具体表现在:一是重智轻能。一些家长认为早期教育就是对孩子进行早期智力开发,他们往往把过多的精力集中在幼儿的智力开发上,忽视能力的培养、品德的上升、情感的塑造,导致幼儿的自理能力差,自私心重,不关心他人,造成幼儿人格的不健全。二是求全责备。幼儿素质教育讲求的是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些家长对此总是片面理解,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将幼儿培养成全才、通才,一味求全责备。他们往往过多过滥的让幼儿参加各种兴趣班。结果是导致幼儿心力不济,产生逆反心理,对本来还有兴趣的单项班的学习也产生厌倦,适得其反。三是过专偏深。幼儿素质教育强调幼儿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有些家长把个性发展理解成“个别专长”,不惜耗费巨资带孩子拜名师,求高艺,全然不顾幼儿的自身特点,拔苗助长。四是超前教育。一些家长为了使孩子在同龄幼儿中出类拔萃,往往实施超前教育。他们或将孩子提前送入小学,或将小学的部分内容提前向孩子灌输。综观以上几个方面家长对幼儿素质教育的误区,我们觉得加强家长与幼儿素质教育的引导很有必要。

三、积极培训,正确导向,充分发挥家长对幼儿素质教育的作用

在教育越来越强调生态化的今天,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合作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而在其中起着领导作用的幼儿园应将家园合作视为自己的重要工作之一。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犹如一车两轮,必须同步进行,幼儿素质教育才会收到实效。如何充分发挥家长对幼儿素质教育的作用,幼儿园特别是幼教工作者负有特别重要的责任。

1.要加强培训,促进家长对幼儿素质教育观的转变。要通过开设家长学校的形式,组织家长学习幼教理论,帮助他们掌握幼儿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程序。要树立科学的教养方法,让他们真正走出素质教育的误区,在幼儿素质教育教育中要智商、情商二商并重,性格、品格、人格三格同举,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2.要加强交流,促进家长与教师的日常沟通配合。幼儿园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得到家长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强化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犹为重要。如传统的幼儿家庭作业是背几首儿歌、唱几首歌曲或做几道数学题,素质教育的家庭作业可以是回去洗一次手帕、给爷爷奶奶捶捶背等。在交流方式上可以利用手机发短信、网上平台、家校通、博客等现代信息技术。

3.加强引导,促进家长对素质教育的主动参与。幼儿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幼儿园在此要发挥主导作用,但也离不开家长的参与,要使家长从被动应付到积极参与。一是要主动让出时间,关心幼儿的成长,参与幼儿园的各项亲子活动。二是主动献计献策,多提合理化的建议,参与幼儿园的管理。三是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家庭、学校、社会三大环境的影响,唯有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三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篇7

1 幼儿素质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

1.1 片面理解素质教育

素质不只是先天遗传的自然生理素质,还包括后天的心理素质和社会科学文化素质。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劳动技能以及心理健康素质等等。而幼儿教师和家长往往片面理解素质教育,将素质教育等同于科学文化素质,片面的培养幼儿的背诵能力、书写能力等等,认为只有背诵能力强、写字规范的幼儿才是优秀的,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榜样。由此可见,片面理解素质教育会导致教育内容出现偏离,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

1.2 教育方法单一化

幼儿素质教育出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教育方法过于单一化,很多家长或者教师认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是没有什么想法的,认为怎么教都无大碍,没有针对每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素质教育,看到别人怎么教孩子就一味地模仿。甚至在有些教育中,出现孩子犯错误打骂的行为。教育方法的单一化严重阻碍幼儿的健康成长。

1.3 没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每个年龄阶段的幼儿都有各自的身心发展特点,但是这一点往往被许多教师和家长忽略,只是想当然的教育幼儿,没有尊重幼儿每个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例如,幼儿大肌肉需要锻炼的时期,家长和教师没有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进行一定的身体素质教育,导致幼儿的大的肌肉群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与其他幼儿相比存在巨大的差距,严重影响幼儿自信心和素质的提高。

2 幼儿素质教育策略探究

2.1 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必须面对全体幼儿,帮助其共同发展。然而,由于幼儿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遗传、兴趣爱好等等因素导致幼儿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所以,幼儿教师在开展素质教育内容时,应该考虑幼儿之间的差异,充分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而制定出符合不同层次的幼儿需要的教育教学目标。此外,在具体落实教育教学活动目标时,应该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让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上都有进步和提高。

2.2 围绕目标,落实活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做好保育和教育工作,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全面教育内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幼儿园应该加强对幼儿的素质教育,让幼儿拥有健康体魄和灵魂,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等等。素质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更不是一个或多个活动可以取代的,而是通过知识教学的途径,进而实现培养幼儿综合素质的目的,因此,教师应该科学、合理地设计教育教学目标,紧紧围绕目标,具体落实教育教学活动中,确保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

2.3 家园形成有效合作

素质教育展开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幼儿园和家庭素质教育剥离的情况,导致素质教育效果并不显著。由于幼儿生长的环境主要包括社会大环境和家庭小环境,幼儿深受环境影响,因此,只有将家庭和幼儿园二种教育环境有效结合,才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可以在每个学期的开始向家长召开家长会,全面介绍未来一个学期素质教育的内容、目标等等,指导家长配合幼儿素质教育开展的方法,并明确具体要求。例如,培养幼儿自理能力,除了幼儿园应该培养幼儿自己穿衣、吃饭等等基本自理能力,幼儿园还要求家长同样不要替代包办,多给予幼儿鼓励,促进其成长。此外,幼儿园和每个家庭可以建立家园联系制度,定期进行幼儿园和家长的沟通,或者通过《家园联系手册》,让教师和家长共同填写,教师可以将每个月或每个星期幼儿的成长情况做好记录反馈给家长,家长再将幼儿在家的具体情况如实填写反馈给教师,使家长和教师定期掌握幼儿发展情况,进而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及时有效地提出解决办法,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

2.4 结合幼儿整体,激发幼儿个性

作为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等等,尊重幼儿,以幼儿为主体设计教育活动。由于幼儿所在的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在素质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幼儿整体,在照顾全体幼儿的前提下,激发每个幼儿的个性。素质教育是以提升幼儿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但不是损害幼儿的个性特点。例如,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幼儿统一绘画命题,让幼儿有充分创作的时间和自由,使用的材料也让幼儿自己选择,不要过度限制幼儿,以免抹杀幼儿个性。总之,幼儿素质教育的开展应该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充分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激发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篇8

心理素质教育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交往,而学会交往在幼儿园的心理素质教育中体现得更为充分。孩子一进幼儿园,首先面临的便是集体生活,如何与同伴相处、与同伴交往成了他们在幼儿园整个阶段都必须学习的一项技能。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健全幼儿的心理素质,避免这项教育的学科化和医学化,我认为必须将心理素质教育有机融合在幼儿一日活动之中,通过生动有趣、丰富多样的各类活动和情境创设,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在游戏活动中融入心理素质教育

幼儿园的活动以游戏为主要活动,游戏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是贯穿始终的。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游戏适时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除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还能让心理素质教育发挥增效作用。同时,游戏也是合群性养成、独立性培养的一种极好的手段。而众多游戏中的角色游戏,对帮助幼儿确立游戏主题、角色的选择与分配、情节的发展是很好的,能较好地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以及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能力的协调发展。

当然,通过多年在幼儿教师岗位上的实践,我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对心理素质教育是积极有效的,在游戏中要恰当地融入幼儿心理素质教育,应在游戏的选择上遵循三个原则:功能性原则、幼儿需要原则、针对性原则。依据这三大原则,在选择游戏时应注意选用一些具有心理健康内容的角色游戏、体育游戏等,通过此类游戏,让幼儿体验群体游戏的乐趣,促进幼儿适应新的环境,有效增进幼儿间的相互合作,增强合作兴趣,提高合作意识,锻炼合作能力。可以说游戏和心理素质教育是一对相互促进的教育形式,即能让孩子在愉悦的游戏活动中进行健康心理的训练。

二、在集中教育活动中融入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教育不能独立于学科教育内容之外,它应渗透于五大领域的学科活动之中。通过在集中教育活动中融入心理素质教育,把集中教育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充分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要,更好地发挥在教学活动中的心理素质的教育作用,而不是简单的就事论事、外在式的教育。如我们在大班开展新年环境创设的美术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积极讨论,在创设主题、材料选择、分工协作、精心制作的过程中都体现出了比较完美的配合,如此把美术活动与交往策略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在不知不觉(下转21页)(上接19页)中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三、在生活活动中融入心理素质教育

孩子在幼儿园里有大量的日常生活环节,包括吃、喝、拉、撒、睡,自己穿脱衣服鞋袜、自己整理生活用品等,这是他们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养。我们在日常活动中注重利用幼儿的生活环节进行随机的心理素质教育。

四、心理素质教育需要宽松的环境

心理素质教育需要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通过孩子们的视觉和听觉创设愉快的心理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孩子入园时播放轻快的音乐、午睡时播放舒缓的摇篮曲,教室内经常是孩子的歌声、笑声、老师的琴声交相辉映;园内的花园里鲜花盛开、空气清新,室内室外整洁美观,走廊的墙饰生动有趣、色彩动人,这样的环境无时不给人愉悦爽朗的心情。老师们对孩子亲切的问候以及无微不至的关怀,老师间的友好氛围也是孩子形成愉悦心情不可缺少的保证。相信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的心理是能得到健康培养和成长的。

五、心理素质教育须重视个别教育

篇9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已越来越清楚的看到,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就是民族素质的竞争,教育是因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素质教育科技教育就必然成了当今教育的根本方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科技教育,现谈谈我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科学技术和素质教育的两重性。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科学是一种工具,犹如一把锋利的刀,须用刀做有益人类的工作。为此,世界各国在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同时,十分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科学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培养科学人文素养的教育,而科学人文精神的教育必须从幼儿抓起。

通过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学习,结合我园幼儿人格培育的研究,我园把科技教育的重点放在对幼儿人文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启蒙教育上,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亲近感、好奇心、求知欲,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感官亲身经历探究活动的过程,寻找“合乎自然”的答案,获得对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过程。引领幼儿热爱科学、关爱生命、善待生灵、主动探索、勤于创造,为幼儿科学人文素养和人格发展奠定基础。

篇10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原因;对策研究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在我国的幼儿教育体系中是普遍存在的,这种现象的发生充分说明了我国教育体系出现的漏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幼儿园办学宗旨不明朗、幼儿教师教学素质不达标以及家长对幼儿教育产生的误区是最主要的原因。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持续发生,我国教育体系应该对幼儿教育的规范化提上具体议事日程,保证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

一、推行素质教育,打破应试教育弊端影响

应试教育对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社会上对人们的认识形成了错误的诱导,使得人们认为只有教会孩子更多的汉字、参加舞蹈比赛或者算数比赛获得较好的成绩以及会背诵儿歌,会讲故事的幼儿园才是好的幼儿园,导致现在一些家长都争先恐后地向这种幼儿园看齐,甚至有些家长挤破头非要让自己的孩子在这种幼儿园学习。这种错误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归根结底还是人们对应试教育体制的放不下,最终将幼儿教育引导到错误的道路上。为了转变这种现象,国家和社会应该重视素质教育,在升学考试或者教学质量评估中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技能进行综合评估,正确引导社会的价值观,让孩子受幼儿时期应受的教育。

二、规范幼儿教师队伍,提高幼教整体素质

长期以来,国家在普及义务教育的同时忽视了对幼儿教育的重视,使得一些私立幼儿园在没有制度监管的情况下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建立起来,这些私立幼儿园聘请一些不具有幼儿教师资格的社会人员来作为幼儿教师进行幼儿的教育工作。这些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不具备系统科学的认知能力,更不具备教育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能力,更有些教师觉得孩子们先进行小学化的学习是为升入小学打基础。还有些教师为了能够得到家长和校领导的认可,生硬地教孩子语文、算数。为了改变师资力量在幼儿教育中的严重缺乏现象,国家将幼师的培养作为教师培养中一项艰巨而重点的任务进行,为幼儿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推行素质教育,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是一种病态的幼儿教育现象,应该引起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并且积极采取措施加以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