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奖励制度范文

时间:2024-01-25 17:24: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招商引资奖励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招商引资奖励制度

篇1

第二条:凡在*县投资兴办的各种类型企业,积极为我县引进县外资金的国内外单位或个人,均享受此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

第三条:凡在*县投资兴办企业者,县内手续由县招商局三日内办齐。凡是招商引资项目,各职能部门一律免费办理各种手续;需上级审批的,实行全程跟踪服务,负责到底。

第四条:凡在*县黄龙园区兴办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以上的,实行零地价进入,零规费征收,由县政府无偿提供项目用地。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00万元的工业项目,提供30亩土地;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00万元的工业项目,提供50亩土地。在项目运营期间,投资商如果有意购买土地,按国家有关政策执行。所有投资项目,合同签订后,应在半年内开工,一年半内建成投产,不得无限期拖延。否则,将土地收回。

第五条:凡在*县兴办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自建成投产之日起,企业照章纳税,县政府按地方财政所得部分的50%连续十年予以奖励;对收购现有国有破产企业并兴办工业企业的,对新增技改投入扩大生产规模,研制开发新产品新增部分,县政府按地方财政所得部分的50%连续五年予以奖励.

第六条:对来*县投资数额较大的国内外投资者,一事一议,一项一策,特事特办。

第七条:对遵纪守法、贡献较大的外来投资企业,授予先进企业称号,推荐其法人代表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授予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第八条:凡是来*县投资兴办企业的外地客商,享受*县城镇居民的同等待遇,并优先安排子女入托、就读重点学校、入伍、就业等事宜。

第九条:对在*县投资100万美或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兴办工业企业,对*县地方财政收入年贡献额达50万元以上者,可解决一人财政供给指标。

第十条:连续五年交纳税金50万元以上的企业,其法人代表由政府负责交纳三金(医疗保险金、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障金)。

第十一条:凡个人介绍县外投资者来*县兴办工业企业的(免税企业除外),待项目建成后,县政府按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一次性奖励引荐人;单位引资从该项目地方财政所得部分中提取30%奖励单位,其他项目按投入资金的1%予以奖励。

第十二条:对县直各部门、各企业事业单位引进资金50万美元或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工业项目,直接有功人员除享受第十一条优惠政策外,将记三等功一次,同时奖励一级浮动工资,并作为提拨重用依据之一。

第十三条:有偿有息引进资金,利率不高于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使用期一、二、三年以上,分别按引资总额1‰、2‰、3‰提奖;有偿无息引资金使用在一年以上按3‰提奖;引进无偿资金的,按实际到位资金铁10%提奖,资金由受益单位支付。

篇2

一、我县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项目少,成功率低,储备不足。项目建设硬环境和软环境都有很大差距。超前性准备不足,项目来了,由于没有建设用地储备,或受其它建设条件制约,使一些项目不能落地。比如南洲的地没有征下来,阻碍了南洲大桥的建设项目。

2、上项目的认识和氛围还远不够。没有形成都关心项目、都支持项目,帮助项目单位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氛围。如果领导或管理层出现消极因素,无论是对项目的引入还是建设,还是对项目单位,负面影响都是很大的。

二、如何抓好项目建设,提出以下思想和建议:

1、进一步加大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大幅度提高手头项目尤其是大项目的数量储备。有了数量做基础,才能有较高的机会和成功率。我们县还达不到挑挑拣拣选项目的程度,对于前来投资的项目,我们需要说行,而不能上来就说不行。有些项目中心地带不合适,边缘地带可能合适。有的传统工艺不合适,采用先进工艺可能就达标。即使感觉不行的项目,也要通过充分论证,向投资者讲清楚,而不能上来就拒绝。一个项目就是一桶金,上的项目多,尤其是大项目多,资金投入就多,就会创造出快速发展的条件,这就是硬道理。

2、创造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条件。工业园区建设是实现项目建设发展的好形式。有了园区,就有了项目发展的载体和平台,可以更好更优势的聚集生产要素,优化项目布局,构筑低成本的经济运行环境,并且能更好的保护环境。当前,我县专门规划了工业园区,成立了专门机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取得实际意义的进展。我们应对建立工业园区高度重视,进入实际运作,作一个好的规划,打一个好的基础,组建一个好的筹建班子,为下一步的项目引入和建设打好基础。为加快发展,看准的事情就大力推动,勇于承担一些责任是值得的。

3、做好项目筹划。要根据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和我县的优势条件,自行筹划一些重点发展的项目,做好项目前期工作,通过招商引资进行建设。实践证明,自行筹划的项目,更加符合当地发展的实际,是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提高大项目成功把握的一个好办法。重要的是,要选好项目,谋划好工作策略,扎实推进,确保成功。

4、完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各项政策。一个好的政策就是一面旗帜,好的政策和投资环境也是连接投资者的纽带。优惠政策不仅包括对一些费用的减免,也包括项目投资到投产的简化工作程序和高效率。是否为投资者充分着想,反映了当地领导和政府对引进项目的基本态度和诚意。制定好的政策,就是在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使投资者愿意来考察,和我们谈,同时也使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参照标准。

5、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改善投资“硬环境”。 投资硬环境就是指一个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状况。包括城建、交通、水利、能源、通讯等重要领域。硬环境的好坏已经成为能否吸引客商前来投资的第一道“关卡”,是影响一个地方招商引资发展的重要“瓶颈”。目前,我县的基础设施现状相对落后,特别是交通条件的落后,严重制约了招商引资工作的进程。因此,要加快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发展,必须先要加强县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采用政府投入、引入民间资本、外商投资开发等多种方式,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特别是要加强交通、通讯、供电、供水、排污等公用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高聚集效应,为招商引资提供良好的“硬环境”。

篇3

今年以来,我____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省和________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围绕建设北部湾新兴工业城____、开创____大工业时代的目标,以工业园区、招商融资“三讲三评”为总抓手,深入实施“规划引领,工业强____,城乡宜居,跨越发展”战略,攻坚克难,务实创新,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园区建设再创佳绩,招商融资成效显著。今年1-9月,全____实现生产总值175.33亿元,增长11.6%;完成工业增加值28.33亿元,增长2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65亿元,增长38.4%;实现国税收入3.13亿元,增长5.64%;实现地税收入2.01亿元,增长25.1%。佛山顺德(____)产业转移工业园荣获20__年全省转移园考核一等奖,得到1000万元和500亩用地指标的奖励。现将我____工业园区、招商融资“三讲三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科学规划,着重打造“一园三区”发展平台

我____把“规划引领”作为发展战略,做到经济发展,规划先行。先后聘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等单位参与编制了《________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_______产业及产业园区布局规划(20__-2015年)》、《佛山顺德(____)产业转移工业园总体规划》、《________“一园三区”发展规划》、《________家电产业20__-2015年发展规划》等,重点发展家电、家具、水泥等优势传统产业和新电子、新能源、新医药等新兴产业以及钢铁、石化中下游产业,做到产业布局合理,主导产业突出,园区特色鲜明。

二、理清思路,注重打好“四张牌”

思路决定出路,我们不断拓宽招商融资思路,注重打好“四张牌”:一是政策牌。出台了《________招商引资优惠暂行办法》、《________加快招商引资工作奖励办法(试行)》等规定,鼓励支持企业到我____投资创业。同时,积极争取上级的政策支持,如去年我们顺利争取到省水利厅投资2亿元建设广东(____)水库移民培训就业基地;二是资源牌。利用我____沙石、木材等资源丰富的优势,重点引进资源加工型企业,如三和管桩、金泰木业等项目;三是产业牌。围绕水泥、家电、家具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钢铁、石化产业链对口招商,如广东一品家具产业园、上海中技桩业等项目;四是质量牌。改变过去大小通吃的做法,按照“高税收、高成长、少污染、少用地”的原则进行挑商选资,注重引进央企或上____公司,把好项目引进质量关,如最近签约的华润水泥等项目。

三、改进办法,提高项目的签约量和履约率

我们不断创新招商融资方式方法,广开门路,多措并举。一是____、镇(街)两级联动。建立____对镇(街)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奖励制度,调动镇(街)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一方面组织招商小分队有针对性地开展上门招商,如今年10月,我____在珠三角开展的水库移民培训就业基地厂房招商活动,反应良好。另一方面,主动邀请有投资意向的央企或上____公司到我____考察、洽谈。如华润水泥、上海中技等。三是实施外出乡贤反哺工程。利用各地____商会资源,动员鼓励外出乡贤回乡投资创业,参与家乡建设。如今年引进的深圳____明隆辉实业有限公司投资的环保砖厂项目、东莞____富达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的谢鞋山风景区项目等。四是做好跟踪服务。一方面通过互联网、会(节)活动收集有投资意向的客商信息,主动沟通联系,促成投资;另一方面加强对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争取项目早日落地建设,提高项目的履约率。

四、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各项指标走在前列

我____高度重视工业园区建设,把____经济开发区和佛山顺德(____)产业转移工业园整合为主园区,另外规划金山工业集中区、良垌工业集中区和龙头沙海洋产业集中区,举全____之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大园区开发力度,提升园区的承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截至20__年9月止,开发区(含转移园)共开发面积4229.8亩,引进企业112家。今年重点抓好梧村垌片区首期6家入园企业和广东省(____)水库移民双转移培训就业基地建设以及第二期650亩土地平整、污水处理厂建设、道路改造工程等。园区先后被授予广东省小家电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广东省火炬计划智能化节能电饭锅特色产业基地、广东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等称号,荣获20__年全省转移园考核一等奖。

1、园区经济快速增长。今年1-9月,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22亿元,增长59.2%;园区工业投资6.33亿元,增长227.8%;园区地税收入807万元,增长31.2%。

2、园区招商成效明显。1-9月,园区新引进动工项目10个(不含从____内迁入园区和“三讲三评”签约项目);新增建成投产企业7个(不含从____内迁入园区和“三讲三评”签约项目),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个。单位面积投资强度为701万元/亩。

3、园区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能力显著提升。大力抓好园区节能降耗工作,园区工业增加值能耗0.173吨标准煤/万元,比________平均水平低0.927吨标准煤/万元。加快园区污水处理厂和企业环保设施建设,20__年6月完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今年建成园区污水处理厂,园区污水处理排放率达到100%。

4、园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注重园区公共服务平台、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筹建园区 综合服务大楼,培育省级产品研发中心2个。鼓励外出乡贤参与园区工业大道二期改造工程、西环大道一、二期工程、梧村垌片区“三通一平”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达11.4亿元。

5、大型企业落户园区逐年增多。积极引入世界500强或境外大型企业。目前,香港绿色东方垃圾焚烧发电、华润万家(百信)、华润水泥、中石化____国储石油基地等4个项目入园建设。

五、服务环境明显改善,客商投资信心增强

我们狠抓服务环境建设,致力打造办事效率最快、行政成本最低的投资洼地。一是建立服务招商引资奖励机制。每年组织企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各部门服务招商引资工作情况进行考评,对先进单位予以奖励。二是实行重点项目考评制度。对重点项目推行“五个一”的做法,即: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人马,一个方案,一抓到底。____主要领导每月听取一次情况汇报,每季度通报一次进度,年终考评奖励。三是开通项目建设快速通道。____招商局对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全程代办手续,____行政服务中心提供办证“一条龙”服务,各职能部门作出办事期限承诺,做到“能办即办,手续不齐指导办”,对吃、拿、卡、要者实行问责。四是落实收费减免政策。认真落实上级规定的行政事业性、经营性收费减免政策,有上下限标准的按下限执行;属本____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性收费的,一律按标准下限的50%收取。五是增强客商投资信心。结合今年“三打两建”和“机关作风整治年”活动,进一步优化了法治环境、____场环境和服务环境,提升了客商的满意度和安全感,增强了客商到我____投资的信心。

六、招商融资成效显著,项目推进整体良好

____委、____政府把招商融资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成立以____长为组长的招商引资领导小组,设立招商局,成立4个专业招商小组,从有关部门抽调10多名干部脱产从事招商引资工作。建立____四套班子成员推进项目落实、部门服务招商引资、镇(街)招商引资等考评制度,充分调动各级领导、各部门单位抓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抓好项目引进跟踪服务和落地建设,做到投产一批、开工一批、签约一批、储备一批。今年我____“三讲三评”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共18个,____主要领导每月听取一次情况汇报,先后召开6次现场办公会,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签约项目的顺利实施。目前,已建成项目1个,动工建设项目15个,核准、审批项目2个。今年1-9月,全____累计新引进500万元以上项目82个,总投资额99.81亿元人民币、3.15亿港币。

七、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措施

篇4

——“堵塞一个漏洞”。通过举行“面对面话环境,心连心促发展”电视对话会,开展“走千企、访万人”活动,虚心征求各类意见,针对存在问题扎实整改。如,针对打假力度不够的问题,投资多万元增添了执法车辆、通讯设备和现场检测仪器,开设了24小时值班的“”打假举报专用电话,实行了打假举报奖励制度;针对市民呼吁对果蔬农药残留和装饰材料防射线污染进行检测的问题,投资多万元购置了检测设备,成立了“市农副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面向社会开展检测服务,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

——“提出一套措施”。按照“提速、减量、增效”的要求,该局出台了《关于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规定所有审核审批、审查备案项目在行政审批中心“一站式”办结。目前%的行政审批项目实现提速,其中提速15天以上的10项,缩时一半的17项。去年我局驻行政审批窗口共受理审批事项万项,办结率达%,收到来自企业的表扬信封、锦旗面。年月,气体充装站因改制急需办理变更危险品经营许可证和气体充装许可证等有关证照。工作人员特事特办,用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办妥了有关证件,确保企业改制后安全合法的开展工作。

——“解决一个难题”。针对目前多数企业不了解生产许可证办理程序的问题,该局推出了“跟踪帮办制”。年以来,先后为个水泥生产企业的个产品集体申报了生产许可证。年月份,我们又在技术机构的业务办理窗口实行10小时工作制,对企业办事人员免费提供午餐,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开拓一个领域”。年该局经反复与有关部门协调,先后收回了水泥检验站和煤气表检测站;开展了燃气报警检测标准项目、X射线和超声波探伤仪的检定、条码胶片制作业务。各县局想方设法拓宽工作领域,如福山区分局还利用仙丰公司新购买的先进化肥检测设备扩建自己的化工检验室,并争取两家摩擦片厂投资万元,建起了摩擦片检测中心。

——“开拓一个市场”。该局锅检所采取借水行舟、优势互补的办法,利用企业闲置厂房和部分设备建立起乙炔气瓶检验站,既填补了气瓶检验的空白,又方便了企业生产。招远局针对龙口粉丝生产企业多、塑料包装袋用量大的特点,建立了塑料包装材料检验室。

篇5

一、加快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总体要求与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以党的、一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为主线,以发展现代制造业、壮大优势产业为重点,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努力实现开发区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结构优化、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目标,促进全市开发区规范、有序、健康地发展。到2020年,各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20%以上,占全市比重达到50%以上。

(二)基本原则。一是规划先行原则。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和产业规划,尤其是产业链配套规划和发展循环经济规划,明确开发区产业定位和功能分区,立足比较优势,形成产业特色。二是产业集聚原则。要根据地区资源特点和现有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优化区域产业结构,鼓励全市工业按产业向开发区集中,区内居民向生活小区集中,实现开发区建设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良性互动。三是高标准建设原则。要瞄准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开发区,超前进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配套,增强产业集聚和招商引资的承载力、吸引力。四是产业导向原则。进入开发区发展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政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无污染的项目。五是循环经济原则。大力推行节约生产、清洁生产、循环生产,按产业链延伸发展。加快开发区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突出抓好开发区的发展规划与产业布局

(三)高起点、高水平编制发展规划。各类开发区,都要按照“布局集中、土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聘请国内外高水平的专门机构编制总体发展规划和相关专业规划,切实搞好总体发展规划和主要专业规划的衔接,充分发挥总体发展规划对开发区建设的指导作用。总体发展规划必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

(四)规范开发区的规划决策程序。各开发区的总体发展规划编制或修订完成后,必须报市开发区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由市开发区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论证后,报市政府或省政府审批。开发区详

细规划,以及功能布局和产业建设规划等,必须符合总体发展规划要求。

(五)着力培育主导产业。要构建以主导产业为核心,配套合理的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宗旨,以智力密集、产业集聚、开放环境为依托,成为企业为创新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载体和集中区域。经济开发区要向主导产业明确、关联企业集聚、综合配套能力较完备的方向发展。特色工业园区和专业化加工制造基地要成为省级开发区的发展重点,要突出产业特色,推动单一特色产业资源要素集聚,形成产业链完整、具备园区品牌的企业集中功能区域。

(六)积极促进产业聚集。今后全市引进的外来投资项目,市内企业新建项目,原则上都要布局到相应的开发区。鼓励符合区域产业发展特点的龙头骨干项目向开发区集中,鼓励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先进、能形成规模效益的投资项目向开发区集中,鼓励城市搬迁工业企业向开发区集中。

三、大力优化开发区的发展环境

(七)高标准建设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开发区要高起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设电力、燃气、供热、通讯、道路、消防、排污等必要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必须整体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发展。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各级政府管理的资金、土地、供气、供电等生产要素要优先满足开发区的需要,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各种形式参与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逐步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八)高标准建设开发区的生态环境。开发区的建设规划要对排污总量控制、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提出对策措施。加快开发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集中供热设施和垃圾收集装置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按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改造开发区。积极推进企业节约生产、清洁生产、循环生产、安全生产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九)努力提高开发区的土地容积率。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开发区内的生产性用地比例不得低于70%。国家级开发区土地投资强度一般不得低于240万元/亩,省级开发区土地投资强度一般不得低于200万元/亩。对进入开发区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小于500万元的项目,不再单独供地。鼓励开发区内建设多层建筑,着力提高土地利用率。

(十)努力创造一流的开发区服务环境。市、区县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开发区的扶持和服务力度,进一步简化下放行政审批权限,省级及省级以上开发区,可享受地方同级政府的行政审批权。有条件的可以设立“一站式”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对进区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服务。除全国、全省统一部署和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检查外,市、区县有关部门到开发区的检查,都必须报经同级政府批准,并由开发区管理机构或当地政府统一安排。未经批准的检查,各开发区和企业有权拒绝。

(十一)加强开发区智力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各开发区要积极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和高层次人才,走产学研联合和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的路子,努力形成开发区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进行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的机制。要努力创建国内一流的高创中心,其他开发区要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切实加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切实增强开发区的技术创新和高技术成果转化能力。

四、加大对开发区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

(十二)各项优惠政策要向开发区“聚焦”。今后各级各部门出台的优惠政策都要向开发区倾斜,已经出台的优惠政策,在开发区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对在各类开发区投资建设的项目,不分市内、市外,不论经济成份,优惠政策一视同仁。

(十三)加大对重大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的政策倾斜力度。对于进入开发区的重大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在用地、财政扶持等方面,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办法,实行更加积极灵活的优惠政策

(十四)努力保证开发区建设用地需要。今后全市每年建设用地指标,除首先保证市政府确定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用地外,市开发区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将根据各开发区上报的全年用地计划,研究确定全市开发区用地切块指标,切实保证进入开发区的工业项目用地,严格限制开发区以外的工业项目用地。积极支持开发区进行土地整合,各区县通过土地整合增加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向开发区集中。

(十五)加大对开发区的财政支持。今后市里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评审、招商、考核奖励等,区县也要安排一定配套资金,用于扶持开发区建设与发展。对开发区项目用地上缴的土地出让金地方分成部分,扣除国家规定的政策性专项支出外,按照50%返还开发区,专项用于开发区内土地开发建设。开发区规划区域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地方分成部分全部留在开发区,用于基础设施维护和建设。开发区内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地方分成部分,以2016年为基数,在“十三五”时期,超收的50%留在开发区,专项用于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和滚动发展。高新区的财政政策仍按照原规定执行。

(十六)加大对开发区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对符合条件的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公用事业项目给予信贷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区内企业通过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

五、切实强化开发区的招商引资工作

(十七)提高开发区招商引资水平。各区县、高新区都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开发区建设的“一号工程”,围绕开发区产业特色,对开发区招商引资进行整体包装策划,确定招商目标,瞄准重点地区和国家,集中力量引进带动开发区发展的好项目、大项目。

(十八)加强开发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各开发区都要建立高水平、专业化的招商队伍,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招商引资机制。有条件的开发区,可以适当提高招商引资奖励标准,吸引全社会力量参与开发区招商。

(十九)积极创新开发区招商方式。各开发区要充分挖掘现有企业的招商潜力,做好以外引外、以商招商工作。要努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根据产业特色,组织开展专业招商活动。围绕开发区内的大项目、产业链项目、配套项目招商,提高区内配套能力。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积极开展网络招商。

六、创新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十)建立健全精干高效的开发区管理机构。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小政府、大服务”的要求,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设置。开发区管委会是设立开发区的市、区县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经市、区县人民政府授权对开发区范围内的经济和行政事务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各开发区要完善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原批准的省级开发区要尽快完善机构、规范运作。

(二十一)建立健全开发区封闭运作体制。要建立区划、人、财、物相对独立的运作体制,建立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岗责明确的用人机制。鼓励各类开发区与相应的行政区采取合一的管理模式;跨行政区划的开发区,有条件的要适时对区划加以调整。

(二十二)建立健全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要加强财政预决算管理,开发区的年度财政收支预决算、财政预备费的动用,以及财政收支计划的调整方案,须经同级政府和人大批准后执行。要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开发区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经费,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标准执行,不得擅自出台增加新的人员支出项目;公用经费可在同级预算标准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但原则上不得超过25%。

(二十三)建立开发区统计信息报表制度。各开发区要设有专人负责,按照规定时间,及时准确地向市开发区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经济指标统计数据、经济发展信息,并对所有数据和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七、加强对开发区工作的组织领导

篇6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

对外宣传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影响力的日益扩大,都离不开对外宣传工作。作为国家外宣工作组成部分的地方外宣工作,既肩负着对外宣传中国的使命,又担当着树立地方形象,推动地方开放的重任。在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市场竞争不只表现在产品和企业层面,而且表现在国家和城市层面。因此,城市要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利用更多资源,克服边缘化带来的种种不利,就必须加强对外宣传工作。这不仅是一种主动参与竞争的战术选择,更是一种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考量。

加强对外宣传工作是实施“突破菏泽”战略,加快菏泽发展的需要。突破菏泽,实现“三三一一”目标是省委的要求,也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愿望。实现这一目标,固然需要全市干部群众发愤图强、埋头苦干,但是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外宣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一进程,动员更多的人力、物力参与这一进程,以更快更健康的方式接近和实现这一战略目标。

加强对外宣传工作是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的需要。对外宣传工作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区发展实力的重要标志。在扩大开放、招商引资过程中,只有最大程度地把菏泽的发展情况、投资环境、各种优势、人文环境,包括发展机会、发展空间宣传出去、推介出去,千方百计提升菏泽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招商引资中赢得主动,在扩大开放中取得丰硕成果。

加强对外宣传工作不仅有提升形象、推动开放的作

用,对内也有凝聚人心,更新观念,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作用。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外宣工作者一定要立足全局,统一思想,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对外宣传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对外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全市对外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根据中央、省确立的外宣方针,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全市工作大局,服务于“突破菏泽”战略和全市招商引资确立的任务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和改进外宣工作,努力树立和提升我市形象,提高知名度,扩大我市在海内外的影响,为全市开放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要根据地方发展和地方外宣工作的实际,坚持市外就是外的原则;坚持国家利益是最高利益的原则;坚持以我为主、以正面宣传为主、以事实为主的原则;坚持内外有别、讲究策略、注重实效的原则。同时,外宣工作还要注意打好主动仗,掌握主动权,体现时代性、规律性和创造性。

全市对外宣传工作要围绕让世界了解菏泽,让菏泽走向世界,树立菏泽良好形象,扩大菏泽对外影响,促进菏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这一总目标,进一步健全机构,创新机制,理顺关系,整合资源,着力构建全市统筹协调、部门密切协作、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大外宣格局。

切实加大“突破菏泽”战略的对外宣传。要突出宣传省委、省政府突破菏泽的战略和重要举措,着重宣传我市围绕“突破菏泽”战略确立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大力宣传市委、市政府推出的加快发展、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一系列重要措施;重点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在实施“突破菏泽”战略进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我市坚持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菏泽全面发展的情况。

突出做好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对外宣传。进一步加大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情况的对外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我市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大好形势。抓好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招商引资工作会议精神的宣传,着重宣传我市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宣传我市加快发展六大产业的情况,宣传高标准抓好园区规划,高质量搞好园区建设的举措和成效,宣传抓好大项目建设的做法和典型。大力宣传我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文明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新局面,宣传我市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进展。宣传我市资源丰富,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生态环境不断改进,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对外合作优势突出,特别是人民勤劳朴实,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的良好投资环境,充分展示走向新世纪的菏泽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风采和美好前景。同时,要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培育我市对外宣传新的舆论引导增长点。

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外宣工作,进一步提升菏泽牡丹之乡、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武术之乡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充分发挥我市“四乡”优势和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在对外宣传中的作用。有计划地组织到海内外举办重要的文化交流活动,推介菏泽特色文化,培育一批对外文化交流的精品项目。搞好旅游宣传,让国内外旅游者在参与旅游文化活动中更多地了解菏泽。大力发展对外文化产业,努力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品牌文化产品,积极参与国内外文化市场的竞争,根据中央和省的要求,尽快成立菏泽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积极配合国际舆论斗争开展对外宣传。要注意发挥地方在国际舆论斗争中的独特资源和角色优势,对涉及国家利益和安全、党和国家形象、民族尊严等重大问题以及西方敌对势力的造谣攻击,结合菏泽实际,运用生动的事实做好正面宣传,切实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和国际形象。

三、拓展外宣渠道、整合外宣资源,不断提高我市对外宣传工作的水平

1、依靠中央、省媒体优势,借助海外媒体力量,切

实搞好对外新闻宣传。要加强与中外报纸、广播、电视、

网站等新闻媒体的联络,建立有效的对外传播渠道,及时为媒体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努力提高我市在境内外媒体的报道数量和质量。要善于借用外力为我宣传,通过开设专版、交流稿件、互换节目、合作拍片、购买时段、租(建)频道等各种形式,努力提高我市信息在境内外的有效落地率。有计划有重点地邀请中央、省和海外媒体记者来菏泽采访。设立稿件反馈奖励制度,凡在中央、省及涉外重要媒体发表我市稿件、影视作品,并有反馈的,给予最高相当于稿酬的奖励,以鼓励各方面宣传菏泽的热情和积极性。进一步加强我市对外新闻宣传阵地和队伍建设。市直各新闻单位要在做好市内宣传的同时,充分利用人才、资源、阵地等优势,积极承担对外宣传任务。各新闻单位主要领导要拿出相当的精力抓外宣工作,要成立专门的对外部室,每个新闻从业人员都要落实一定数量的外宣任务。市直各部门、单位都要结合自身的业务工作和招商引资任务,加大对外联络,相继开展对外宣传工作。

2、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对外宣传。要高度重视互联版权所有

网等新型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继续按照“积极发展,

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大力推进互联网对外新闻宣传工作。各涉外部门的网站要尽快开设英、日、韩等外文版,在招商引资中发挥作用。各主要网站要密切配合,联手宣传,做到优势互补,形成网上正面宣传菏泽的舆论强势。依法加强互联网新闻宣传管理,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系。加强互联网新闻宣传阵地和队伍建设,支持各主要网站整合资源,强强联合,做大做强,打造宣传菏泽的网络巨舰,提升我市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对商业网站要加强联系、沟通,及时指导,发挥其在互联网宣传中的积极作用。

3、做好重点对象国家及港澳台的宣传工作。重点加

强与我市交往频繁、经贸合作潜力巨大的日本、韩国及欧美等国家的对外宣传。充分借助港澳国际交往广泛的优势,借用港澳台媒体的力量对外介绍菏泽,扩大我市在海外的影响。积极推动菏泽与港澳台之间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促进招商引资,扩大区域合作。

4、加强和规范新闻工作,提高对外新闻宣传的

时效性和权威性。要按照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

于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进一步加强新闻工作的意

见》(菏办发〔2004〕35号)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完善新闻制度,建立市政府、市直部门和县级政府三个层次的新闻工作机制。由于政府新闻工作的特殊性、具体操作中还要建立与市主要领导、媒体、者、受众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新闻工作要掌握政策,注重策划,规范管理。要加强对新闻发言人的业务培训,提高新闻的效果。市直各类媒体、互联网站、驻菏新闻单位担负着新闻的重任,要在保证时效性的同时,拿出重要版面和重要时段,以维护政府新闻的权威性。

5、进一步做好对外宣传品制作、发行工作。要进一

步强化外宣品制作的精品意识,认真总结对外宣传品制

作、发行工作的经验和差距,努力制作更多的适合海内外受众的外宣精品。要继续加强因公出国和赴港澳台团组携带外宣品的管理,做好外宣品的对外发送工作。积极探索外宣品市场销售和海外发行渠道,使更多的外宣品走向海内外。市委外宣办要加强对全市外宣品的统筹规划和统一管理,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审批登记制度。外宣印刷品要采取国际标准,要有统一书号。

要组织好菏泽市对外传播奖(政府奖)评比工作,进

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6、切实做好重大涉外经贸、文化活动的对外宣传。

要积极主动地参与配合菏泽国际牡丹花会、中国林产品交易会、招商引资说明会等重大活动,借助重大活动的“聚焦效应”扩大影响,充分利用这些重要活动舞台,精心组织实施对外宣传,掀起集中对外宣传菏泽的强大声势。要从重大活动的前期舆论宣传、宣传品制作着手,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宣传方案,组织新闻媒体做好活动各个阶段的宣传报道,努力推动活动的圆满举行并取得好成效。我市在境外举办的经贸文化活动要有外宣部门参与,以动员当地媒体做好必要的舆论宣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加强领导,努力构建大外宣工作格局

对外宣传工作是全党的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也是我市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提高开放水平、加快发展速度的角度,切实把对外宣传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关心、支持、研究对外宣传工作,提供与我市开放程度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保证和物质条件。要形成由对外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统一协调,对外宣传办公室具体负责,部门各尽其责,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对外宣传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部门特别是新闻、外事、外经贸、涉台、旅游等部门要把对外宣传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发挥各自优势,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出访招商团组应结合工作任务,利用各种机会做好外宣工作。各企事业单位和工作人员要主动把对外宣传融入各项对外交往合作中,使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充分利用教育交流渠道开展对外宣传,加强对学生外宣意识和知识本领的教育培训,使他们成为菏泽走向世界的对外宣传员。重视和支持民间对外宣传活动,多渠道、多层次开展丰富多彩的对外宣传。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要加强对市直部门和各县区对外宣传工作的指导。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对外宣传干部队伍建设,注意把那些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理论修养好、组织协调能力强、有良好的外语基础的优秀人才选配充实到外宣队伍中来。要在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关心、爱护外宣干部。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外宣干部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外宣干部队伍。版权所有

篇7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县域经济的核心支撑。加快工业发展是扩大县域经济总量的有效途径,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增加财政收入的主要渠道,也是保障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县积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着力壮大四大产业,全县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总体来看,全县工业经济仍然存在着总量不足、规模偏小、结构不优、链条不长、层次不高、缺乏大企业、大集团的带动和支撑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影响了财政保障能力和综合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工业强则强,工业兴则兴。突破工业发展,已经成为摆在全县各级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全县上下必须深刻认识突破工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把突破工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举县一致,集中攻坚,务求在工业经济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为构建和谐昌盛新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明确突破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工作原则

1、指导思想。

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以强县富民为目标,积极抢抓关天规划实施的重大机遇,加快实施“五大工程”,破解“四个难题”,强化“四项保障”,全力打造支柱产业优势突出、园区经济活力凸显、骨干企业支撑有力、非公经济蓬勃发展的工业经济新格局,促进全县工业经济超常规、突破性发展。

2、奋斗目标。

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到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130亿元,年均递增18%;工业增加值达到43亿元,年均递增1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60户,其中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15户,5亿元以上企业5户,10亿元以上企业2户;催生和培育中小企业1000户。

3、工作原则。

——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坚持转变发展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更加注重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循环经济,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着力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工业经济整体竞争力。

——以扩大总量为主攻目标,坚持外延扩张和内涵发展相结合,更加注重工业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着力增加企业数量,壮大企业规模,扩张工业经济总量。

——以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更加注重企业发展环境建设,着力突破资金、土地、人才等瓶颈制约,提升园区孵化功能和承载能力,打造工业发展的核心区。

——以企业为主体,坚持政策扶持和优化服务相结合,更加注重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品牌打造,积极鼓励企业内引外联、改制重组,着力打造大企业、大集团,以大企业、大集团引领工业经济突破发展。

三、突破工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实施“五大工程”,努力扩大工业经济总量

1、实施“项目支撑工程”,以项目推动工业发展率先突破。项目是突破工业发展的核心所在。紧密结合县内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按照“储备一批、推介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滚动发展原则,建立全县“工业项目储备库”,集中实施一批市场前景好、产品附加值高、社会贡献大的工业项目。在抓好太酒2万吨白酒生产线、三义5万吨玻璃瓶生产线、关中压缩机活塞液泵生产线、起点窑炉续建、宝深真空挤出机生产线等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争取实施社会水泥日产48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八钢2万吨汽车板簧生产线等工业项目,以工业项目建设推动工业总量扩张和工业经济突破发展。

2、实施“园区承载工程”,打造工业突破发展的重要平台。园区建设是突破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按照“一年强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提升”的要求,全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做大做实园区开发建设公司,积极争取省市资金,扩大银行贷款规模,解决园区建设资金难题,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集中抓好霸王河工业区电力增容、集中供水、光缆改造等配套工程建设,加快实施霸王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加快砖机产业园“一纵一横”道路建设步伐,启动创业大厦和会展中心的规划、定点和建设,全力打造“中国第一砖机城”。积极采用市场化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不断完善园区道路、供水、供电、绿化、环保等服务设施,增强园区吸引力和承载力。进一步理顺县科技工业园管理运行机制,配硬配强园区管理人员,放宽园区人、财、事、物的管理权限,增强园区建设和发展能力。强化园区服务职能,坚持一个政策对外、一套班子服务、一个窗口审批、一道禁令保护,统一园区土地开发、出让,统一收缴各种规费,推进园区科学化、规范化运行。

3、实施“骨干企业带动工程”,以大企业、大集团带动工业突破发展。企业是突破工业发展的主体,骨干企业是核心力量。坚持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建立骨干优势企业动态管理机制。从年起,选择25户骨干企业,实行“四个一”(即“一户企业一名县级领导牵头、一个部门负责、一个发展目标、一包三年不变”)包抓制度,帮助包抓企业及时解决企业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中遇到的资金、技术、用地、环境等困难和问题。在积极争取省市扶持资金的同时,县政府每年从突破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拿出100万元,重点支持25户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并在用地、融资、技术创新等方面优先支持,促进骨干企业尽快做大做强。

4、实施“招商引资推进工程”,以招商引资推进工业发展借力突破。牢固树立“招商第一”的理念,抢抓东部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依托工业园区、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加大工业项目招商、选商力度,更加注重招大项目和高科技项目,千方百计吸引大企业、大集团前来投资落户,增强招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园区招商力度,把吸引企业入园建设作为当务之急,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产业配套企业和高附加值企业为重点,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今后,凡县内新上工业项目,原则上不得在园区以外布局。强化招商责任,健全招商引资考核激励机制,从今年起,县政府每年拿出30万元重奖工业项目招商功臣,充分激发全民招商热情,努力形成全县上下大招商、招大商的生动局面。

5、实施“千名小老板培育工程”,大力推动全民创业。把推动全民创业作为突破工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按照“非禁即入、有需即帮、有功即奖”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降低准入门槛,让想创业者敢创业、会创业者能创业、善创业者创成业。认真落实创业贷款贴息、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扶持政策,引导本地能人自主创办,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创办、领办企业。加大全民创业奖扶力度,对新创办企业安置劳动力达100人以上的,除享受个体私营企业发展优惠政策外,一次性奖励1万元。通过2—3年努力,培训和扶持中小企业1000户,催生小老板1000名。

(二)着力破解“四个难题”,千方百计消除制约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强化工业用地保障。加快工业用地申报审批,规范土地出让行为和市场秩序,优先保障企业发展用地。围绕工业发展,积极实施土地占补平衡工程,充分利用土地存量资源,拓宽工业用地空间。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土地统征储备,严格控制土地一级市场,抑制地价过快增长,解决企业征地难问题。

2、多渠道增加工业发展投入。设立突破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从年起,县财政每年至少安排300万元,主要用于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产品研发、人才引进、技改扩能、品牌打造、宣传促销和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加快成立中小企业小额贷款公司,定期举办银企项目对接会,搭建企业融资平台,努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按照中央关于县域内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政策要求,进一步加大对金融机构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的考核奖惩力度,多渠道解决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问题。

3、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做到政治上关心、决策上尊重、工作上支持、感情上贴近,努力营造关心、爱护、尊重企业家的浓厚社会氛围。建立健全企业家培训机制,积极为本地企业家学习进修、参观考察创造条件,努力造就一支善管理、会开拓、创大业的企业家队伍。鼓励企业家在节能环保、社会就业、保障权益等方面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加强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职工队伍培训,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4、切实优化工业发展环境。把支持工业发展作为各级各部门的重要职责,严格落实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各项制度,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规范收费行为。聘请骨干企业负责人为县域经济发展环境监督员,健全重大项目投诉案件快速查处机制,加强企业周边环境治理,严厉打击破坏、干扰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的人和事,坚决清除影响工业经济发展的各种障碍,让企业放心放手发展。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为企业创造安全的生产环境。

(三)强化“四项保障”,切实加大对突破工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1、加强对突破工业发展的领导。成立以县委主要领导为第一组长,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突破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突破工业发展联席会议、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议,研究解决工业经济突破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抽调精兵强将,成立全县突破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脱离原单位集中办公,具体负责抓好突破工业发展各项组织协调工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加强对工业发展的协调和服务。

2、强化工业发展的包扶机制。完善县级领导和部门包抓重点企业制度,成立包抓工作组,全权负责包抓企业的帮扶联系工作。强化包抓责任落实,建立企业包抓台账,坚持每月深入企业检查指导,每季度对包抓情况进行总结汇报,每年召开现场办公会不少于两次,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篇8

关键词:西部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9)02-0076-04

西部中小企业在创业与成长进程中,由于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近年来遭遇了发展中的成本困境,导致企业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市场竞争力下降,面临生存危机。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成本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但近年来西部中小企业却面临发展成本越来越高的巨大压力,剖析企业发展中的成本困境、探析成本管理创新,是新时期西部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科题。

一、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是西部中小企业经营成本升高的直接原因

近年来,西部很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中小企业遭遇发展困境,经济增速放缓,特别是国内外生产要素价格上涨,经营成本的升高,大大挤压了企业的生存空间。

1. 原材料涨价,制造成本增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中国PPI指数也就是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6%,比上年同期高4.8个百分点。这个数字的不断膨胀,对物价造成了更大的压力。浙江省原材料涨价了12.8%,重庆市增长了14%。西部中小企业在成本方面,比以中小企业著称的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面临更大的困境。企业原材料成本增高,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直接影响企业生产成本。西部中小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利润较低,其生产经营对低价原材料和劳动力的依赖性远高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这直接推高了制造成本。

2. 劳动力成本上升。随着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用工成本上升,西部部分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成本平均增加了20%~30%;比中小企业发达的江浙地区人力资源运营成本增加的幅度更大。《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对制度规范、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企业影响不大,但对劳动密集型、接单出口、贴牌生产的企业影响较大。西部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企业丧失了以前靠廉价劳动力获得的竞争优势。

3. 资金成本提高。从2007年以来,央行存款准备金比率已调高15次达17.5%,加息6次,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达7.47%,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普遍上浮30%~40%;部分银行还要求企业存单质押再贴现,部分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综合融资费率分别高达12%和15%左右。在存款准备金率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中小企业不仅融资难的问题进一步加剧,而且资金成本进一步提高。

二、企业成长中的内在不足是导致发展成本升高的深层原因

1. 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导致企业成本困境的关键。中国西部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依靠大量的资金投入、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以及大量廉价劳动力的投入,依赖于传统的产业结构下落后的生产技术、落后的工艺装备水平等,即是一种“高资本投入高劳动投入并存”的粗放式经营特征。这不但给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也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传统的西部中小企业依靠较落后的技术和设备、廉价的劳动力对原材料等进行简单加工,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效益低下是西部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长期以来,西部中小企业发展的主导技术基本上依赖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从沿海等发达地区引进,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还比较少。创新主体在创新投入的总量和强度及创新的产出方面均处于较低的水平。另外,西部中小企业经营者缺乏经营管理经验或者习惯于过去生产型的经营管理,也导致了其生产经营成本升高,面临发展的成本困境。中国西部地区地广人稀,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那里却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西部中小企业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占很大比重,这种发展模式虽然在短期内刺激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由于是以成本为代价的,因而导致发展中的成本困境。由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落后,西部中小企业产业层次相对较低,造成传统制造业企业多,低水平加工业企业多,高新技术企业少,没有市场主动权,难以消化原材料上涨、劳动力成本升高带来的压力。

2. 产权制度模糊,责权利划分不清,增大了企业发展代价,提高了企业发展成本。西部中小企业中大多属于民营企业,在许多地方家庭企业、合伙企业非常普遍。在这些企业创业初期,由于许多因素难以界定,家庭成员或合伙人之间一般很难以正式书面的形式对企业产权进行划分和约定,因此产权的模糊状态不可避免。家族式管理在企业创业阶段具有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生产经营决策迅速,在特定的条件下甚至比市场更有效率;同时可以节约交易成本。但这种管理模式也存在着缺陷,随着企业进一步的发展,产权模糊的弊端就会凸显:内部缺乏民主机制,决策缺乏科学化,企业结构缺少相应的整合力,内控制度不完善,权利与责任不明晰等;进而出现决策混乱,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难以在企业内部执行,管理失控。因此,产权模糊最终会导致企业发展成本升高。

3. 内部控制制度欠缺,降低了经营效率,提高了经营成本。内部控制是一种最优化、最简捷、最理性的作业方式或作业标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使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更能防范和发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欺诈行为。目前西部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以致管理失控、资产流失、经营失败。首先,内部控制欠缺,导致经营风险增大,成本升高。有些中小企业由于内部控制欠缺,使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难以有效防范经营风险,降低了经营管理效率,难以实现管理层的经营目标,从而导致经营成本升高。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能使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等各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整体的作用,促进整个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其次,内部控制欠缺,导致利益分配机制失灵、发展成本增大。不少民营中小企业没有制定一套规范化、科学化的员工奖励制度,企业利益如何分配、财富多少用于员工、多少回报股东等问题没有很好解决。企业失灵的利益分配机制,将导致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优秀人才的流失、员工积极性的丧失、工作效率的低下、企业产品质量的下降以及企业内部吃大锅饭等,从而增大了发展成本。

三、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进一步加剧了西部中小企业的成本压力

1. 国内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最近几年,尤其是自2007年开始,从中央到地方,力促沿海地区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行业进行淘汰或转移的态度与决心愈加坚决,国内许多发达地区均颁布了《关于加强节能减排治污工作的意见》,当地政府力推节能减排工作。例如广东省政府、不少行业协会等都开始公开高调表示支持珠三角加工制造业外迁,同时广东在全国率先成为把绿色GDP纳入干部业绩考核的省份。东部地区经过多年的制造业发展已经进入了瓶颈期,而宏观政策变动和成本上升的因素在这一时期集中爆发,东部地区制造业的转型和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成了必然选择。转变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政策使发达地区大量能耗高、劳动密集制造企业迁往西部落后地区,导致西部中小企业成本压力进一步增大。一旦国家政策面上不再或大幅降低对加工制造业的支持,西部中小企业的成本困境将愈加突出。

2. 西部地区招商引资中所存在的不足。近年来,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大力从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招商引资,并在税收和土地政策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优惠;为了鼓励个人或中介组织招商引资,很多地方政府还设立了专项奖励基金;显然通过对外招商引资,能扩大地方投资规模,实现地方经济增长的目的。但由于受地理、信息、通讯、交通、人才等问题的制约,西部地区的招商引资一直举步维艰。西部地区最大的优势就是资源丰富,而各地政府往往抓住地方资源大做文章,招商引资。能源富集、电价低廉、土地征用成本低等成为西部招商引资的重要法宝,而这正好使得饱受高污染、低效率之苦的中国东部地区和其他经济发达国家再也不能容纳的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找到了“生存之地”。于是,近年来西部成了高耗能工业发展的集中地。招商引资模式确实在短时间内使西部一些地方的经济总量有所增长,但高能耗企业的大量引入,使得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原来并不突出的能源供需矛盾变得突出起来。许多西部地区形成了以高耗能产业为支柱的经济结构,发展高耗能产业成了西部经济增长的重要模式。

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西部招商引资的政策实施,“东资”尽管不断流向西部,但转移和流进的“资源”大多是一些高能耗、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最终导致西部中小企业应对各种生产要素涨价的压力进一步加大,成本困境日益加剧。

四、企业承担过多的社会责任导致社会成本不断升高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相剥离的前提下,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保护弱势群体等等。西部中小企业社会成本的形成,主要原因是企业对外部环境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所致。

1. 为取得企业发展所需社会资本而发生大量不必要的支出。由于西部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较差,企业负责人主要精力耗费在企业之外,搞社会关系、拓展企业外部生存空间,抓市场、跑资金。企业为了其存活与发展,为了取得社会资本不得不在与政府部门的协调关系方面发生大量支出。由于西部中小企业在创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自由流动资源的相对短缺,大量社会资源处于国家行政权力和国有单位的控制下。因此,通过创业者已有的和后续不断发展的社会关系网络获取各种资源成了西部中小企业创业和后续发展的基本条件,这样企业领导者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投入企业之外,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增大。

2. 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与企业相关的社会成本不断升高。从社会成本与企业行为的关系看有两种情形:一是相关成本,即成本的发生与企业行为有一定的关系,这种成本通常是因企业行为对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如对环境污染,产品因质量问题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害等,因而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所致,是企业对社会的一种必要成本支出;二是无关成本,就是这种成本与企业行为毫无关系,而是社会的一种单纯强制,如本应由政府财政负担而强制分摊给企业负担的成本。由于西部中小企业生产设备陈旧、技术含量低,经济发展方式的落后,与企业相关的社会成本难免会不断升高。

3. 税负过重是企业承担过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成本的重要体现。由于目前中小企业的增值税率偏高,它们的正常发展已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周期不到3年,大量研究表明这主要是由于创业成本过高,其中税负过重是创业艰难的重要原因。反观国外,许多国家都把中小企业的减税政策放在优先位置。比如,美国在1997年颁布纳税人税收减免法,根据此法小企业在此后10年中得到数十亿美元的税收减免;英国政府将年产出低于30万英镑的小企业的公司税率由24%减低到20%,比大企业低10个百分点,并正在拟订继续为小企业减轻赋税的计划;法国中小企业职工投资于企业,可部分免交个人所得税,中小企业的财产继承税可缓交5年~10年;德国每年拨款近10亿马克用于资助中小企业发展业务,对大部分中小手工业企业免征营业税,并将中小企业营业税起征点从2.5万马克提高到3.25万马克。因此,将中小企业纳入减税计划范畴这不仅能降低其发展中的成本,而且也能增进创业者的活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并非简单的社会公益活动,而是自主创新――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短缺的产品。对于西部民营中小企业社会成本的控制,首先必须要明确一个观念,控制社会成本并不是一味地强调节约,降低社会成本,而是规范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职责的行为,规范社会成本的支出责任,使民营企业都处在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展开公平竞争。

五、产业集群发展滞后,交易成本大

产业集群是当今产业组织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指同一类型或相互关联的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集中或聚集。由于西部地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内资企业少,规模大、竞争力强的企业更不多,难以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在西部地区虽然也散布着一些集群,但从集群形成上看,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明显,产业区内企业之间没有形成真正的专业化分工和基于共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之上的相互认同与协同关系,也没有形成上下游产业的互补效应,更缺乏既竞争又合作的创新动力。分布在同一区域内的相关企业也难以协调发展,增加了企业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矛盾。同时,各种行政干预和地方保护主义行为较为严重,生产要素在产业间和地区间的流动还受各种壁垒的阻碍,从而制约了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集聚和关联产业群的形成。由于改革滞后,中央在西部的投资重大轻小,且产权几乎独立于西部地方政府,这种投资体制的分割不利于西部产业集群的发展。

产业集群使得生产线上的各个环节都变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各个环节的生产与经营都根据效率与经济原则进行广泛的分工与协作。由于以市场交易关系取代了内部管理关系,产品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同时,同行的企业利用地理的接近性,通过合资合作、建立联盟等方式共同进行购销等活动,不仅使原材料成本降低,也使运输成本、库存成本大幅下降。此外,集群的群聚效应,使得产品的单位环境成本、信息成本和配套成本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大大减少,为提高集群产业的竞争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由于学习效应和竞争效应的存在,产业集群可以使原来基于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发展成为基于区域创新能力的竞争优势。创新常常来自集群内部企业间的互动,因为在产业群中,新工艺、新技术能够迅速传播,新思想、新观念易于被接受,使创新费用降低。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滞后,使中小企业的交易成本无法有效降低,企业竞争力减弱。

参考文献:

[1]李富勇,辜胜阻.中小企业面临前所未有困境[N].中华工商时报,2008-08-28.

[2]徐冠巨.中小企业困难局面的出现源于多种因素叠加[J].望,2008,(8).

[3]蒲林昌.对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模式的思考[J].新华月报(记录),2007,(7).

[4]朱荣恩.内部控制评价[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5]周斌斌.民营企业的社会成本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1).

[6]胡红安,马千里.我国西部地区产业集群构建的思路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7,(6).

The Cause Analysis on the Cost Predicament of Western Middle-and-small Enterprises

Pu Linchang

(School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7, China)

篇9

1.1研究对象:本论文以威海二中的200名学生8名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根据课题研究需要,通过查阅图书馆相关书籍和上网查询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及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等数据库查阅近十年的和足球运动相关文献资料。同时对校园足球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书籍进行分析,为本课题最终成文提供理论基础。

1.2.2数理统计法。针对统计出的数据,对校园足球运动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并利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1.2.3调查法。通过对收集整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今后威海二中校园足球运动的发展建议。

2.结果与分析

2.1威海二中校园足球开展的现状

2.1.1威海二中同学对足球喜欢程度。在对威海二中学生是否喜欢足球的调查中,结果显示,非常喜欢的人数31人,占16.4%,喜欢的人数为96人,占51.3%,谈不上喜欢不喜欢的人数为20人,占10.6%,不喜欢的人数为40人,占21.4%,以上的数据说明了威海二中大部分的人还是喜欢足球的。

2.1.2威海二中足球场地设施现状。足球场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校园足球开展的顺利进行,足球场地是学生平时训练的地方,如果足球场的不好会直接影响到同学平时训练的积极性,也会影响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良好的足球场地能提高教学效率。威海二中具有人工草坪一个,足球20个。

2.1.3威海二中足球的开展现状。学校足球队组建,现状学校足球队在一定意义影响着学校校园足球的开展状况。在威海二中足球运动的调查中得知,威海二中有足球队两个队伍,共有队员27名,每周训练5次,每次的训练时间为一个小时。两名体育老师带队训练,训练形式单一。

2.2影响威海二中校园足球发展的因素

2.2.1足球运动中的安全问题。学校中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学校非常关系的问题,足球运动强度大,有身体接触,对抗性非常激烈,存在着很大的危险性,这是影响校园足球运动的重要因素,这一因素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可以尽量降低这种危险的发生。

2.3威海二中校园足球开展的对策

2.3.1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加大校园足球的普及程度。威海二中可以与友校定期举办学校友谊赛,设置完善的奖励制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校园广播多放一些关于足球的新闻和足球知识的广播,学校定期办一次黑板报,做好足球宣。开展足球知识问答比赛,比赛形式多样化,可以为问答题,选择题,必答题等增加学生兴趣。开设足球社团,组织多种足球游戏,调动同学积极性。

2.3.2最大限度的降低足球运动中的危险系数。开展校园足球要以安全前提,从学校、老师和学生方面入手降低校园足球危险系数。学校方面校领导要加资金的投入,完善足球场设施,最大限度的降低危险系数。老师和学生方面,在平时的比赛中学生严格穿戴相应的足球护具。体育教师也要时刻提醒同学注意安全。在比赛中保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不要因为比分产生肢体冲突。

2.3.3加强足球场地设施的建设,为校园足球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学校加大对足球场的资金投入,将足球设施修建齐全并提供后续的资金用来维护足球场地,后续资金不足时,可以与知名企业合作,各取所需。

2.3.4壮大足球教师的师资力量。招聘更多专业足球教师,增加新鲜的血液与活力,年轻专业的足球教师受到的教育正规而且先进,能有效的提高学生成绩。定期安排学校与其他学校体育教师交流会,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教学经验,相互学习训练方法,认识自身教学缺点。老师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定期外出交流,出国深造。

3.结论与建议

篇10

1、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模,成为*经济的支柱。“兴工强市”战略持续实施以来,我市工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已经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从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看,三次产业之比从*年的26.1:41.2:32.7优化为20*年的13.2:54.6:32.2,其中,工业经济占比达49.1%,虽然近年来农业发展速度也比较快,但工业经济的更快发展使得农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下降了一半。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年的45%提高到54.1%,工业经济已成为支撑我市经济增长的最关键力量。从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看,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5家,比*年增加218家,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到25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35亿元,是*年的6.5倍。从工业税收所占比重看,20*年,全部工业税收达5.02亿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55.4%;工业提供的地方财政收入达1.5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7.9%。从工业就业人数看,20*年,全市就业总人数27.18万人,其中:一产就业11.67万人,二产就业9.25万人,三产就业6.26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所占的比例为34%,比*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并且还吸引了部分外地务工人员来我市工作。工业成为吸纳就业最主要的主要渠道。

2、具备了一定的比较优势,经济竞争力得到加强。近年来,我市在不断改造提升传统建材、化工产业的基础上,深化新兴特色产业培育,特色产业取得显著发展。总量不断做大。去年,新兴产业实现规模以上产值71.4亿元,增长57.3%,占全市规模以上产值总数的53%。竹木、机电、建材、化工四个产业的年产值均超过20亿元。特色不断强化。电光源产业节能灯产量居世界第一;消防器材产业有两万多人在外从事营销,占全国消防市场业务的一半以上;竹木产业带动形成了华东最大的原木交易市场,实现了零资源发展;机电产业的发展带动我市成为我省重要的输变电产品生产基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带动我市成为全国最大的白菇生产和出口基地。质量不断提升。发展方式加快转型,节能减排工作稳步推进,水泥行业全部实现新型干法生产,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2005年下降了7.6%,全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完成去年年度减排任务。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市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1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研发中心9家,省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3家,与高校院所共建创新载体8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为45%。品牌建设取得突破,全市现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名牌产品12件,省著名商标12件。

3、积累了抓工业的一定经验,经济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了合力抓工业的浓厚氛围。“兴工强市、借力发展、特色推进”三大战略逐步确立的过程,就是一个造浓氛围抓工业发展的过程。三大战略的确立,解决了相当长一个时期来*发展策略和手段的问题,进一步统一全市思想和目标,使得合力兴工的氛围逐渐浓厚。积累了一定的发展工业经济的经验。*的内生性经济造成*工业经济发展在平台建设和开放度两方面有很大不足。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坚持把园区基地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形成了“两区四基地”的发展平台体系,近两年新开发土地近8000亩,新入园企业244家。去年园区工业产值超100亿元,税收近2亿元,分别占全市的51%和36%,平台集聚效应更加明显。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放在推动发展的突出位置来抓,全民招商氛围不断浓厚,招商机制不断完善,招商引资实效不断提升,累计引入各类招商项目2490个,引入市外资金近60亿元,其中工业项占总数的80%。持之以恒地实施以工业技改扩建为重要内容的“310”工程,从*年以来累计实施近“310”工程项目近400项,完成投资100多亿元,其中半数以上都是工业项目。培养了一大批领导骨干以及各类人才。通过领导干部联系基地、产业、项目等服务工业经济、参与工业发展的措施,广大干部经济工作能力显著提升,培养了一支靠得住、有本事、懂工业经济、会管理的党政人才队伍,这是加快*工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培养了一支会经营、善管理、勇于开拓、业绩突出的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队伍,这是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可以说没有工业的持续发展,也就没有*的今天。

二、正视差距,增强工业提升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提升发展要求我们不能满足与纵向比,自己和自己比,现在和过去比,更应该眼睛向外与先进地区比,先进地区不光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有工作先进地区,通过考察学习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找准定位,看到差距。今年上半年,我和陈市长以及其他领导,分别去了*的发达地区,江西、福建和我市周边欠发达地区,还有*、*等地的中等发达地区进行了考察。首先,这些地区的发展意识十分强烈。在这些地区考察感受最深的就是他们追求发展的强烈意愿和责任意识,加快发展的坚定信心和执着精神。同样是面对宏观调控,一路行来我们没有听到任何抱怨,各地都把宏观调控作为加快发展的机遇,力争在非常时期抢占发展先机。其次是解放思想十分到位。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表面上,而是落实到行动上。敢于强的比,敢于高的攀,敢于快的赛,强调坚持一切围绕发展,一切为了发展,一切服务发展,只要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事情,尽可能的变通,打好球。三是发展重点十分突出。集中精力抓经济,突出抓工业,城市建设也是为了工业,重点抓招商,集中力量资源大手笔、大力度引进大项目、引进大企业、提升大产业。

通过一系列考察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我们在发展上的差距,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发展定位的差距。争先的定位上,在全国、全省发展目标的定位力度不够。在敢于赶超和现实之间,我们选择现实的多,怕任务完不成,在制定目标时总是确保百分之百能够完成,现在“十一五”规划有的指标今年已经完成,有很多2009年也就能完成。先进地区制定的目标更加超常,敢于突破,在招商引资工作等多方面都有一定的吸引力。如**市是6连冠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城市综合实力位居全国50强之列,他们新一轮发展的目标是“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区、现代服务业的新兴区、全省人居环境最美的生态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行区、和谐社会建设的示范区,努力把*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百姓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江南名城。”**市在荣获全球人居领域最高奖――“联合国人居奖”之后,以建设文化名城、生态名城、工商名城、宜居名城、旅游名城“五大名城”为抓手,以“全面达小康、建设新*”为目标。**市提出了建设“大*、新*”的目标,积极推进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传统商贸大市向现代物流强市、内向型经济大市向外向型经济强市、生态资源大市向生态园林城市、人口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五个转变提升”,全力打造经济大市、商贸强市、文化名市和宜居城市,目标是在鲁南经济带、淮海经济区和全国革命老区中实现“三个率先发展”。总之,发展定位的差距在一个“敢”字。

2、发展势头的差距。速度落后于人。从GDP、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看,我市20*年GDP为106.8亿元,增长15.5%,财政总收入9.06亿元,增长23.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37亿元,增长21.1%。其它地区情况:*区GDP为1279.3亿元,增长18%,地方财政收入68.4亿元,增长23%,在高基数上保持了高增速;德兴市虽然GDP不到60亿元,但是财政收入一年新增三个亿,已突破9亿元,与我市相当;广丰县GDP为100.8亿元,增长14.5%,财政总收入11.6亿元,增长35.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64亿元,增长41.8%;与我市邻近的浦城、建阳、玉山等地近两年财政收入增幅也都在30%以上。质量逊色于人。从规模企业数量看,我市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285家,亿元企业仅25家,10亿元企业1家。*区亿元工业企业达到282家,相当于我市的规模企业总数。小榄镇的规模企业已超1000家。招商引资方面,即便是发达地区也十分重视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市有2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市吸引了3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等等。后劲不足于人。从事关投资发展后劲的固定资产投资水平看,我市20*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39亿元,增长21.6%。其它地区情况:*市增长25.6%;*市增长34.1%;*市增长28%;浦城、建阳、玉山等地近两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都在35%以上,发展后劲十足。

3、发展措施的差距。近期考察的这些地区,他们的发展之所以迅猛,得益于比我市更强有力的保障发展的措施。产业培育方面,各地都十分重视培养区域主导产业。*古镇、虎门、小榄等地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因地制宜确立了2至3个富有本地特色的主导产业,并在资金、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政策上一以贯之地予以倾斜扶持,经过10多年的培育壮大,古镇镇灯饰产业产值占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的80%;虎门的服装业产值100亿元,占全镇GDP的三分之一强;小榄镇有54%的工业企业属于五金类,占全镇工业销售收入的38.2%。*市着力培育机械、化工、造纸三大主导产业和电子信息、新材料、电力、交通设备、食品五大优势产业。广丰县过去经济发展主要靠“一支烟”,近年来大力发展食品工业、IT业、纸业、服装业、非矿金属加工业等五大支柱产业,从根本上改变了产业结构,烟草业占财政收入比重由68.8%下降到目前的35.9%。平台建设方面,各地平台建设都有超常规的措施,力度都很大,且产出效益高。*市丹阳开发区出资800万元聘请新加坡裕廊集团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园区规划(据*的同志介绍,连云港海滨新城规划,花亿元巨资在全球招标)。*市为龙头企业—金锣集团开辟了一个规划面积达1万亩的金锣科技园。*市开发区累计基础设施投入13亿元,投产企业175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亿元。福建建阳市投资9亿多元建设1万亩的海西林产品工贸城基地,浦城县荣华山产业组团首期5000亩平台建设就规划出1500多亩的行政及生活配套服务区。政策措施方面,各地都有一些非常实在有效的促进发展的措施。**市为引进海归人才实行“三个100”优惠政策,即一次性给予1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三年内免费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的创业场所和100平方米的住所。江西南昌市出台了支持工业发展30条,如开展制造业发展专项贴息,每年保持3000万元以上,2004年以来,共对全市83家企业的92个项目进行了6批次贷款贴息支持,总额达1.27亿元。招商引资奖金达1000万元。江西*市建立市本级工业发展基金1500万,出台《*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奖金管理办法》,设立专项奖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市*区则专门设立扶持自主出口品牌建设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申评中国出口名牌和免验产品。*东莞市虎门镇对获国家级、省级品牌(名牌)称号的分别给予100万元、30万元奖励。

4、服务发展的差距。通过对这些地区的考察发现,凡是发展快的地区,都是干部思想解放、都是政府服务到位的地区。这些地区创业成本低、环境好,客商不请自来。相比较而言,我市在服务发展上虽然做了不少努力,但是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有的企业还是有埋怨的。一是服务意识不强。上午有很多领导已经提到了这个问题。有的部门已经进驻行政服务中心了,还打报告给市委市政府要求撤出。有不少干部对服务经济的认识不到位,理解不深刻,对*经济发展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在一些部门单位,“门难进,脸难看“的现象虽然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是最关键的“事难办”现象依然存在,把检查当作服务、收费当作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办事效率不高。主要表现在办事环节过多,程序复杂,办一件事情,要通过许多部门,一个部门内部要通过许多科室,办事效率很低,“中梗阻”、“踢皮球”的问题仍然存在,投资者意见很大。有的干部老气横生、精神不振、纪律不严,得过且过,办事拖拉的不良习气不同程度地存在,还有个别干部甚至故意刁难,不给好处不办事。招商、经贸、开发区要加强对问题的搜集。三是服务机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行政服务中心的窗口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些部门在行政服务中心的窗口形同虚设,授权不到位,办事不便捷,窗口能办的审批件还要回到部门办,给投资者增添了很多不必要的环节。四是欠缺务实低调干事的作风。有的部门喜欢空喊口号,缺乏推动发展的实质性举措;有的部门华而不实,搞得活动都没有紧贴发展和稳定中心工作。

差距让人警醒,不足催人奋进。我们不应该找客观原因,而应找主观原因,市委市政府要找,各套班子领导要找,各部门也要找,只有找了才会有感悟,才会付诸于行动。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发展的紧迫性、艰巨性,竞争的激烈性、残酷性,上下都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突破难点,努力探索*工业提升发展之路

前一阶段经贸、发改、统计等部门的调研分析都很深入到位,通过分析确定目前我市正处在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同时,“工业提升纲要”和“若干意见”也已经有了初稿。先进发达地区的经验证明,一个地区要实现大发展必须找准支撑,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一点非常关键。与经济发展相远离的工作,不一定要去争先进,要把精力、财力、物力更加集中到抓工业上,力求重点突破。必须更加强化工业首位意识,突出工业经济主导作用,举全市之力,加快工业提升发展。

1、在思想层面,必须以更强烈的欲望加快发展。一是增强争先意识。目标、任务、路径要体现积极性、赶超性,做到赶超型和现实性相结合,特别是单线工业的目标与“十一五”的目标要有区别,可以更积极有为,更振奋人心一些,不能按照常规增长确定目标。时间上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到“十一五”末,第二阶段是“十二五”期间。二是增强责任意识。市领导、部门乡镇、企业三个层面都要围绕“工业首位”,紧贴发展中心,敢于冒险、敢得罪人、敢承担责任。凡是为工作敢于变通的,我们都会给予保护。三是增强中心意识。日常具体工作、活动、争先上要紧贴中心。下一步,氛围上,我们要每年召开一次工业经济专题会议,市四套班子全部参加;市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每年组织一至两次以“深化工业立市战略”为主题的研讨会,今年六七月份要再组织一次;加强经济理论学习培训,每年定期安排宏观经济形势、特色主导产业知识等内容的讲座。在机制上,建立健全市四套班子领导主攻工业的工作机制。继续实施市级领导联系工业制度,主要联系重点项目、联系主导产业、联系重点企业、联系招商引资;建立市四套班子领导联系挂钩工业经济工作情况信息反馈、定期督查和通报制度;完善市四套班子领导联系挂钩工作经济工作奖励制度;完善市四套班子领导联系工业经济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希望同志们形成共识,齐心协力抓落实。四是增强创新意识。先进地区之所以先进,关键在于他们敢于创新,在解放思想上快人一拍,在抢抓机遇上先人一步,在谋划发展上高人一招,在创新举措上胜人一筹,形成了体制优势,积累了先发优势。同样是面对宏观调控、要素制约,他们不找客观找主观,认准目标思变通,打破常规寻捷径,工业经济实现了高基数上的高增长,保持了领先地位。与他们相比,现在我们的创新意识、创新举措还远远不够,一些领导干部碰到困难绕道走,打不开思路,放不开手脚;一些政策措施、办事方法,唯书多而唯实少,刻板多而变通少。创新思路才能闯出新路,打破常规才有超常发展。*要赶超先进、后来居上,赢得新一轮发展,仍然需要依靠创新。我们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努力克服四平八稳、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切实改变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办事风格。各级领导干部、广大企业经营者要率先垂范,勇于创新,敢于吃螃蟹,善于出新招,不被习惯思维所缚,不受利益关系所扰,不为条条框框所限,用创新的思维谋划工业发展,用创新的手段推动工业发展,用创新的机制加快工业经济发展。

2、在行动层面,必须以更务实的举措推动发展。推进“工业提升”,必须突出重点,突破关键环节,努力在主导产业培育、平台建设、龙头培育上有新的突破。一是要提升园区平台建设。平台提升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外,采取一区多园的格局,统一做好*经济开发区规划。具体抓落实当中,重点是北部和中部两大开发区域布局,突出莲华山区块和山海协作区块。江东区要美化提升,城南区要整合提升,莲华山区块争取进一步做大规划到30平方公里左右,适时启动上余跨江发展。各相关乡镇工业基地从规划中要纳入中部特色经济发展区,其他乡镇原则上不再搞工业园区,同时,在项目落地时要严格把关。要加快融资推进,建立专门精干机构,加强要素保障,全力启动莲华山区块开发建设。二是要深化主导产业培育。主导产业不是定出来的,是抓出来的,既要考虑发展基础,又要考虑发展潜力。发改、经贸经过调研提出的以输变电为主的机电、竹木加工、电光源、消防器材产业等为重点的“4+X”产业培育形式,总体还是可行的。“4+X”主导产业的培育是一个奋斗方向和过程,而不是现实结果。可分两个阶段培育,下一步还将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筛选。在产业名称的叫法上可以进一步探讨,但要打响名气。在制定产业发展目标时,要充分考虑龙头企业引进带来的跨越式发展因素。三是要深化龙头企业培育。扶持龙头是主导产业培育的关键,要坚持引进、联合、上市三管齐下,深化龙头企业培①把引进战略性产业龙头项目作为主要突破方向,主动寻求战略投资者,重点引进与我市培育的主导产业上下游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的重大项目,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到我市建立大型加工制造基地,设立营销、物流和研发中心。确保每年引进3亿元以上项目1个,亿元以上项目5个。②支持企业实施联合发展,充分利用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纷纷进行扩张的战略机遇,以靠大靠强、借力发展为主要抓手,通过深化改革实现引资嫁接,通过引资嫁接激发企业活力,积极拓展外埠市场。③以产权制度改革作为打造现代企业的核心内容,鼓励企业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确立一批重点上市培育对象,做好企业上市的有关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力争到2010年,新增上市企业2家。

3、在路径层面,必须以更开放的理念借力发展。近年来,我市工业经济在“借力发展”战略的实施带动下,内外资融合发展,经济总量得到了快速提高,“开放带动”的效应凸显。今年年底,我们在市委全会上将系统研究下一步发展目标。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开放借力的力度。一是外源性发展的突破。*经济以内源性为主,内源性发展的局限,要求我们做好借力发展的文章。目前我市的啤酒、水泥、电光源等产业已经走上与外地资本联合发展的道路。今后,我们要坚持内外并举,以外促内,着力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实现外源性发展的更大突破。二是招商理念的突破。树立积极主动的招商选资的理念,围绕重点方向主动出击招商。实现五个转变:要从单个项目招商向产业链和整体招商转变,注重引进符合主导产业培育需要的配套型、集聚型、成长型项目;要从政府亲力亲为向市场、企业招商转变,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要从数量外延的招商向质量提升的招商转变,大力引进一批外向度高、附加值高、关联度高的大项目、好项目;要从优惠让利政策招商向环境吸引招商转变,不断加强投资环境建设,降低招商成本,实现可持续招商;要从吸取直接投资向争取多元化投资转变,吸引外来资本参与本地企业的兼并重组,优化资本配置结构。三是招商方式的突破。全社会参与,人人招商,一定时期内不能变,这是部门抓经济的主业务,要继续坚持“几个不”的政策,一方面能够广泛掌握招商信息,另一方面才能体会招商的不易,切实强化各项服务。专业化招商和专业招商队伍建设要加强,探索建立招商分局,加强中介机构招商,选择与产业对接紧密的目标地,实施重点对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招商推介会,实质性协作对接,以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重点企业、大项目为突破口,务实扎实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采取专业人士介入的办法,建立不同形式的招商小分队,开展分产业、分区域、分领域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