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投资管理范文

时间:2024-01-25 17:24: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房地产投资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房地产投资管理

篇1

关键词:房地产投资风险

房地产投资风险的主要类型

(一)外部风险

1.宏观经济风险。宏观经济风险对于每个房地产投资企业都是不可幸免的。譬如说,当经济衰退,处于低速消沉时,社会对消费的需求也会大幅度减缩,这其中当然包括房地产。更有甚者,每当经济陷于低谷,消费减缩时,受冲击最大的往往是如汽车、房地产之类的长线耐用消费品,这时人们会修正在经济景气时制订的消费计划,推迟或干脆取消对耐用消费品的购买。社会风尚如此,造成房地产市场一时供大于求,房屋价格亦连连下跌。

2.财政利率风险。财政利率风险多来自于利率波动的影响,因为很多人买房并不是全额付款,一般都会利用杠杆原则向金融机构申请抵押贷敖以解决一部分资金。假如贷款利率上升,投资人所需要负担的贷款利息就可能是楼价本身的价值,此种情形对于一些财力有限的投资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加息有可能迫使他们放弃房地产。当然如银行收回抵押房地产可以得到贷出款项的话,则投资人无须再负担任何责任。然而,假如房地产市场正处于低潮,银行在拍卖房地产时仍得不列足够的款项偿还抵押贷款时,则投资人仍需负一定责任。所以,投资者在策划置业计划和议价房地产时,必须把利率波动因素考虑进去。

3.市场风险。由于供求形势变化,引起市场竞争范围、竞争程度、竞争方式以及房地产市场性质、市场结构、市场发育等变化而导致的风险。市场风险是房地产市场价值跌落的一种可能性,主要来源于房地产供应的时间误差。譬如当房价因供应短缺而上升时,开发公司便会纷纷兴建楼宇,但由于建筑需要一定时间,故此虽然待建楼的总体规模已经超出供应需要,但短期内楼价仍然会持续上扬。近年来,建筑业技术日渐先进,所以造成房地产能迅速供应市场,直接缩短了地产循环的时间,也使得楼价波动变得更为频繁。

4.自然风险。由于自然因素的不确定性、不可抗性(如地震、洪水、风暴、火灾等)以及土地的自然地理和技术经济特性带来的风险。

(二)内部风险

1.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由于房地产投资经营上的失误(或其可能性),造成实际经营结果偏离预期望值的可能性;经营风险起源于投资内部问题和项目的经济环境情况,如管理水平、管理效率低,使用经营费用超过预计值,房屋空置率高,租金回笼等问题,都将使企业的营业收入小于预期值。经济环境可能不理想,对房地产的需求偏低,会产生比预期高的空置率。

2.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房地产投资者运用财务杠杆,在使用贷款的条件下,既扩大了投资的利润范围,同时也增加了不确定性、增加的营业收入不足以偿还债务的可能性。

房地产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

所掌握信息不全、不准,投资决策草率。所依据的信息不够准确,或前期调研不细,对购买力及项目的销售前景预期过于乐观,都会导致在运用中出现与当初的估计有较大偏差。

宏观形势出现意想不到的不利变化,由此引发多种风险。这在近年的经济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表现为:一是前些年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诱发建材价格上涨,工程造价跟着上涨;二是货币发行政策和银行信贷政策。如银行紧缩银根对房地产商就意味着筹资或变现风险。三是房地产供求形势的变化。房地产供给严重不足的状况已成历史,现在的情况是供过于求,房价自然就要下降,销售难度增加,促销成本加大,期房销售几乎成为不可能。四是房地产政策及由此形成的大气候。如当前银行对房地产业的支持重点从“开发”变为“购买”,这不利于刚开发并需持续投入的房地产项目的开展。

发展商主观上对房地产市场供求形势,房地产政策,金融政策的理解、判断或把握上出现偏差。具体表现为:发展商过分相信自己的“感觉”,而实际上“感觉”错了或反了。如有的发展商过分地相信自己会容易地找到“下家”,将项目脱手,而实际并未如愿;有的发展商在决策上项目时只考虑、分析了一时的市场供求形势,而没把开发的周期因素考虑进去,结果供求关系“此一时彼一时”,或者对市场的估计及项目自身的优势的判断过于乐观,最终导致销售困难;还有的发展商过分相信自己的“道”(即通过“关系”拿到“好项目”的能力),而经营实力(开发实力、管理能力、行销能力)不足或较弱,项目运作中难于实现预期的经营业绩。

此外,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发生也是引发房地产开发中的工程建设风险的原因。

房地产投资风险的识别

如何正确估计和评价一宗房地产投资的风险呢?通常的办法是计算投资风险率,其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采用国际房地产投资业常用的三个指标来识别

1.投资房地产的营业率。一切能够带来收入的房地产都必然发生经营费用。以利润来维持其赚钱的能力。营业率被用来判定投资报告的净营业收入是否具有现实性。计算公式为:

营业率=年营业总费用/年计划总收入

据有关调查数据表明,新公寓楼营业率在38%—40%之间是可行的。办公楼、商业楼有不同的营业率。营业率太低说明投资方案中有些成本费用没有考虑。太高则说明管理不善。太低或太高都说明风险太大。

2.偿债收益比。营业净收入是扣除所有成本费后的收入,是偿还债务资金的基本来源。它和偿债责任的比率反映了借款人偿还贷款的能力。

偿债收益比=营业净收入/要求的年偿债额

偿债收益比数值越小,该项借款投资的风险越大;反之,则风险越小。住宅资产的偿债收益比一般要求超过1:2才被认为是安全的。

3.保本占用率。保本占用率是计算房地产安全性的另一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保本占用率=(年营业总费用+要求的年偿债额)/年计划总收入

保本占用率越高,投资风险越大。可以接受的住宅资产的保本占用率一般为85%-90%。

(二)概率与数理统计的方法

由于风险度量涉及到房地产投资项目可能结果的概率分布,因而可以采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作为房地产投资风险的识别方法。这里的投资结果主要是指房地产投资的报酬回报率。而报酬回报率的概率分布的取得很不容易。虽然可以作市场调查,有已开发项目的资料,可以使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得出分布或其估计,甚至通过统计检验,但其结果只能在相对意义上代表拟开发项目的概率分布。这是因为各个房地产项目之间的差异较大,有时相距十几米的位置,即使其它条件都相同,投资的报酬回报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将抽样调查的方法与主观概率判断结合而确定出房地产项目投资的报酬回报率的概率分布是实际工作者常用的方法。

但如果某一房地产项目投资的报酬回报率的可能结果有几种,每一种可能的结果为xi其出现的概率为Pi,则其数学期望为:

如果投资者将投资报酬率的预期结果取为数学期望是合符情理的。因为在统计的意义上真实的投资报酬率出现在数学期望左右的概率最大。那么此标准差就描述了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平均”变动程度,因此可作为一种风险的度量。标准差越大,风险越大,标准差越小,风险越小。用标准差度量投资风险的优点是概念比较清楚直观,可以借用成熟的数理统计一整套理论和方法。在降低投资风险的投资组合理论中,这一度量有出色的表现。其缺点是准确的概率分市Pi不易找出。考虑到相同的标准差,对于期望值不同的投资项目,它所表达的影响程度或对投资者的损害程度,也即风险大小,应该是不同的。期望值大时,风险应小些,期望值小时,风险应大些。所以人们更喜欢用变异系数来度量风险:

R=б/E

怎样的R值是小(大)风险,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性格有关。但R接近1的风险,通常是投资者不愿接受的风险。R>1的风险,是很多投资者不能忍受的风险。也可以用Δ=E-б这一绝对数来度量风险。Δ

房地产投资风险的控制

在房地产投资活动中.投资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这对于所有的房地产投资者都是一样的。投资风险的控制即在于能及时的发现或预测到这种风险并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化解、缓和、减轻、控制这种风险,减少投资者预期收益的损失可能性。

控制风险的基本思想是对某种损失的可能性进行调整、进而最大程度降低这种可能性的主要方法有:

(一)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分析以作出科学的项目决策

风险是指在投资经营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因素,使实际收益偏离预期收益的可能性。减少这种不确定性,从而减少这种偏离的最好方法,就是通过市场调查,获得尽可能详尽的信息,把不确定性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较好地控制房地产投资过程中的风险。通过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状况和趋势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从中选择社会最需要的并能够取得较大收益的投资项目,这部分工作可以由投资者自己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查,也可委托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进行。

(二)在预期收益相同的情况下投资风险较小的房地产项目

房地产投资项目种类较多,它们的风险度大小不一。有的风险度较大,可能遭遇的不确定性也较高,而有些投资项目的风险度较小,选择风险小的投资项目可以使投资收益能得到有效的保证。

(三)以合理组织融资形式进行滚动开发

房地产投资需要量大,必须以一定的形式筹措资金,以满足需要。房地产融资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筹集开发资金。通过预售开发的商品房和卖楼花,从客户那里筹集房地产开发所需资金。利用已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到银行获得抵押贷款。组建股份公司,申请成为上市公司。从股票市场上融资。各房地产开发公司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合的融资形式,以便迅速、大量、低成本地融入资金,投入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开发公司不但要掌握融资技巧;而且还要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比如在投资项目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运用多种手段,促使施工单位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周期。房地产企业还要增收节支、提高劳动效率,减少经营管理费用,以保证所投入的资金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四)通过多项投资组合及多种经营分散风险

不同投资项目的风险、收益等因素也是不同的,所以,实行多项目投资组合可以获得比所有投资集中于一个项目上更稳定的收益:当然,各项目之间的相关性不能太强,否则就无法起到降低风险的作用。

(五)通过加强资产管理来控制风险

一个投资项目能否达到预期的收益水平,管理人员是最为重要的关键因素。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进而提高管理水平,可以提高对市场的可预测性,降低不确定性,可以更有效地使用资产,减少经营费用,降低空置率,提高收益水平,进而降低和控制风险。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非预期损失;影响因素;量化核算

F293.3

1 非预期损失的概念与影响因素

房地产企业非预期损失是指与房地产预期损失相关联的经估算的超过上述平均损失以上的损失,它是对期望损失的偏差——标准差(σ),也可以表述为受随机变化的不确定风险因素影响,所引起的房地产市场收益偏离预期收益的程度。换言之,房地产非预期损失就是除期望损失之外的具有波动性的资产价值的潜在损失。

导致房地产非预期损失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城市和土地利用发展战略及规划问题、市场主体本身的问题、政府相关房地产政策及其运作问题、宏观经济环境问题以及区域房地产市场本身的问题。

在风险的控制和监管上,意外损失等于经济资本,因此房地产非预期损失随房地产企业容忍度的不同,可以通过保有资本金承担这种预料外或由不确定因素造成的潜在损失,从而缓解非预期损失对日常经营活动的冲击。

2房地产非预期损失的原因

2.1城市发展战略、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问题

城市及土地开发规划缺乏高起点的、统揽全局的总体规划,对土地性质、功能等方面的定位比较模糊,功能分区混乱,基础设施建设无序,使开发商对滨海、城市的未来发展缺乏有效想像空间,难以根据土地规划把握开发热点和赢利机会。

很多县市的城市土地发展规划缺乏系统的、具体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加上房地产热过程中的盲目圈地,占地为牢,滨海、城市土地开发具随意性和低水平性,反复的推倒重建,既给滨海、城市的长远发展带来严重不利影响,又给开发企业带来它自身难以控制的系统风险。

2.2市场主体本身的问题

在暴利导向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主体出现一些不讲信用的投机操作乱象:少数房地产相关政府部门以及相关责任人不作为或者乱作为;开发商违规操作;商业银行贷款“三查”不严,风险管控不足;职业炒家操控市场;购房者浮躁、恐慌、盲目跟风;部分媒体大肆炒作、片面报道,导致市场短期内出现供求失衡、房价大幅上涨的现象。

房地产市场主体中问题最严重的当属开发商,很多外来开发商跟随热潮来,却因为没有对市场的深入把握,新开楼盘规模偏小,这些反复的小规模房产开发商绝大部分资金都是依靠银行贷款和商品房预售款,一旦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或开发商后续资金不能迅速到位,项目就有可能被搁置。

还有开发商针对本地环境,过多注重高价位楼房以及海景房的开发,照搬内地设计,没有充分结合本土文化和房地产项目低碳技术要求,导致品牌的应用效果不佳,存在一定的误区。

2.3政府相关房地产政策问题及运作问题

多年来一直是实行“重买轻租,透支消费”的房地产政策,缺少清晰、明确、适合房地产平稳发展的政策,房地产政策是一波三折,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轮后回到原点,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出现。

2010年配合国家宏观调控,政府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出台,通过采取控制土地、税收、紧缩贷款、提高首付款比例、限制购买第二套住房、提高房地产开发项目资本金占比、禁止别墅类高档住宅项目的支持、控制写字楼及商业用房项目支持以及不得向“圈地”“屯地”的开发企业发放贷款等手段,对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实施调控。

但是这些宏观调控政策却在某些县市相关部门、某些银行和某些房地产项目遭遇执行不力,政策效果打了一定的折扣,市场不可预期因素却在逐渐增加,——房地产行业面临全新的考验。

同时某些县市办事效率低、程序复杂、规则模糊等问题仍十分突出,房地产开发项目“关卡”很多,隐性运作成本较高,制约了外来房地产投资企业投资开发的积极性。

3非预期损失量化核算与控制

财务型方法是对无法控制的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非预期损失所做的财务安排,这种方法的核心是把消除和减少房地产投资风险的成本均匀地分布在一定时期内,以便减少因随机性的巨大非预期损失发生而引起财务上的波动。通过财务处理,可以把房地产投资风险成本降低到最低程度。

3.1经风险调整后的投资收益(RARI)

房地产投资的预期损失(ELI)为房地产企业投资风险资产的暴露部分,是企业从事房地产经营活动将承受的损失。因此,企业必须留存价值与预期损失相当的坏账准备以避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如果企业的投资风险没有发生,风险资产的实际损失为零,则坏账准备可以计为企业的收益。房地产预期损失等于房地产企业的预期投资损失概率、既定投资损失率与投资风险暴露三者的乘积,是投资风险损失分布的方差。

ELI是计算投资风险调整后收益的核心,其基本含义是房地产企业在拓展投资规模的一段时期内,平均而言可以预期到的损失额度。

记V为房地产企业在一定分析期内受投资风险影响的资产价值,简称企业的风险资产暴露价值,EDF为房地产企业的预期投资损失率,LGD为在EDF下不能收回的那部分资产的价值(又称既定投资损失率),于是投资预期损失可表示为:

ELI=V×LGD×EDF(1)

由于本文研究房地产企业在投资活动中所面临的投资风险,可假定企业暴露在风险下的资产价值V为房地产企业全部投资额;既定投资损失LGD为房地产企业在分析期末即投资期满时损失的那部分投资。进一步记α为投资回收率,即投资期满时房地产企业能够收回的投资率,则既定投资损失率LGD为1-α(该指标可以利用房地产投资的历史数据估计获得,也可援用行业的平均水平);EDF的估计可援用相应的投资风险评估方法。

由上述分析,可得房地产企业经风险调整后的投资收益RARI的计算公式为:

RARI=V×(1-LGD×EDF)-投资成本(2)

由于投资给房地产企业带来一系列应收账款,因此投资成本除销售成本外,还包括投资所涉及的其他成本(见图1)。

图1风险调整后的投资收益

3.2投资风险资本(CIR)

房地产企业的风险资产价值V通常随着投资的损失率和投资损失的非预期变化上下波动,本文称之为房地产企业所面临的投资非预期损失(ULI),采用当期风险资产价值V的标准差进行度量:

(3)

设随机投资损失变量L的密度为f(L),并假定导致投资损失的随机投资风险因素与投资损失变量L相互独立。设V0为初始风险资产价值,记 和 分别为随机投资损失变量L和投资预期损失率EDF的方差。由于

易得:

(4)

(5)

将(4)式和(5)式代入(3)式,即得:

换言之,随着投资的损失率和投资损失率的非预期变化,投资的非预期损失为:

若房地产投资损失是一个两状态事件,则投资损失概率即EDF的方差为:

若房地产投资损失是一个多状态过程,则需考虑投资风险等级转换概率,此时房地产非预期损失的表达式会复杂得多。房地产投资资产组合的非预期损失与预期损失不同,它不等于其所包含的各单个房地产风险资产的非预期损失的线形总和,包含N个房地产资产的资产组合的非预期损失为:

(8)

其中

(9)

联合投资损失概率P(Di.Dj)=EDFi+EDFj-P(Di+Dj),P(Di+Dj)表示至少有一个房地产企业投资损失的概率。由于房地产企业之间投资相关系数的计算量极大,一般将房地产企业所属区域的相关系数作为房地产企业相关系数的近似。

由于投资的非预期损失是除投资预期损失之外的潜在损失,房地产企业必须为该不确定的潜在损失预留足够的资本,以便在损失真正发生时能够缓解企业的财务压力,维持其经营。称这类预留资本为房地产企业的投资风险资本(CIR),可用非预期损失ULI的倍数加以刻画,不妨记CIR=r×ULI,其中称r为投资风险资本乘数。

设ε为置信水平,则在投资期满时,企业预留的投资风险资本CIR应满足:

Prob(L≤CIR+ELI)=ε(10)

其中L为随机投资损失变量,ELI为投资的预期损失,又由CIR=r×ULI,(7)式又可表示为:

(11)

由(8)式可计算出在置信水平ε下的最小投资风险资本乘数r,进而得到企业为不确定的潜在损失应预留的投资风险资本CIR。

3.3经风险调整后的投资风险资本收益

根据前面的分析,进一步还可得到房地产企业经风险调整后的投资风险资本收益模型:

(12)

根据I-RROC值,房地产企业可以衡量每次投资业务给企业带来的投资风险资本的收益。由于上式中考虑了投资的非预期损失,企业在拓展业务或进行投资活动时将收益与风险完全匹配起来,从而使企业的经营更加稳健,对投资风险的控制更加完善。

4 房地产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量化核算案例

假设某房地产企业的销售收入是100亿元,销售成本为60亿元,投资管理成本为10亿元;该企业的预期投资损失率EDF=12%,σEDF=0.318,2。

援用文献[3]中损失变量服从β,分布的假设,不妨设投资损失变量L服从参数α=1和β=9的β,分布,因为β,分布的均值和方差分别为μ=α/(α+β),σ2=α×β/[(α+β)2×(α+β+1)],易得企业的既定投资损失率为LGD=10%,标准差Lσ=0.090,4。

由式(1)可得该房地产企业投资业务的预期投资损失为:

ELI=100×0.1×0.12=1.2亿元

由式(5)可得该房地产企业投资业务的非预期损失为:

5结语

在当前国际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环境面临许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各房地产市场主体应加强房地产投资风险和非预期损失防范理论学习,不要迷信权威专家和迷信媒体,从而规避房地产投资风险及其非预期损失,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迟国泰.基于银行贷款组合风险的经济资本计量模型[J].管理评论,2007.

[2]于研.完善我国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机制的思考[J].上海经济研究,2004.

篇3

关键词:我国房地产项目工程;造价投资管理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房地产行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建设,当前的房价已经极大超出了公民的购买力,因此降低房价,让百姓能够住得起房是社会安定很重要的因素。为了使公民能住上房,需要房地产开发商控制好总投资,根据工程的造价来控制成本。现有的房价模式中包括了许多不利于国家健康发展的因素,例如房地产的炒作、商品房的空置率、社会资金的不断涌入等,使现有房产供大于求。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大面积的发生,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遏制房价的过快上涨,而房地产公司的造价投资管理措施能够更好地控制房价,在开拓市场的同时,有效管理企业资金流通方向,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一、我国房地产项目工程中的造价投资管理方向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投资者往往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需要降低工程的造价,所以降低投资费用、按期或提前交工都是相当重要的。为了更好的控制房价的过高或快速增长,首先必须了解影响房地产建造价格的因素。一般房地产的造价成本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 房地产项目工程中的土地造价投资管理

地段的不同,使房地产的价格也不一样。处于市区良好的地段可以保障良好的销售率,此外,需要一定的资金来安置拆迁户。开发的房地产有一部分是用来为公共事业提供服务的,还有一部分要保障足够的绿化面积,这就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成本。

2. 房地产项目工程中的设计造价投资管理

为了防止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需要科学的设计房地产项目和规划,这样可以降低成本,也可以带来效益。为了防止对后期施工和销售产生影响,前期的设计利用价值工程必不可少。

3. 房地产项目工程中的施工造价投资管理

在建筑工程中,施工成本一般为总工程成本的40%。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建材的价格也不断上升,这就导致了施工成本也在不断上涨,使其他方面的成本也逐渐涨价,例如采购、储存,保管,材料的选择,施工设备的选择,施工队伍的选择等许多方面。如果按工程价值原理,在控制好房价的同时,需要保障建筑的质量。

4. 房地产项目工程中的监督造价投资管理

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项目的资金投入都是比较大的,在运行期间,资金会被大量占用,如果建筑施工的时间过长,会对成本和造价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房地产商在购买一块地皮后,需要向银行抵押贷款,如果施工中的时间过长,房地产商对银行就会支付更多的利息;如果建筑施工的周期短,房地产商就可以调用资金,周转的次数就会很多,这样产生的收益是很客观的,当由于物价的过快上涨,资金也会随着时间的推退导致了资金不断贬值,加大建筑商的资金投入。所以在建筑工程中,施工的周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房地产成本的投入,也使项目的实际成本过高。

二、我国房地产项目工程中的造价投资管理手段分析

1.房地产项目计划规划阶段的造价投资管理手段

为了使项目在施工安装、项目完成周期和经济效果等方面能够更好的完成,需要在施工前规划房地产项目,这样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全面实行计划的安排,在技术和经济下出色的完成建筑施工。房地产项目的规划是施工过程的指导和施工进程实施的方向,在控制工程造价上有很大的优势。在房地产规划中,需要咨询有丰富经验的工程造价师,让其在房地产建筑施工前参与项目的管理与设计,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提高工程的投资效益,是工程的造价更合理;另外,可以根据价值工程原理来验证设计的方案是否符合实际的需求,在房屋的功能上、房屋安全等方面考虑,从而找出更优的方案;在设计的方案中,需要限定一定的条件,确定设计标准、规模、原则的合理性。例如根据一些外在的环境来控制建成后的经济效力,水文、地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地形、地面高度等方面对工程造价也有一定的影响;还可以根据地貌进行灵活多变的设计手法,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减少挖、填土石方量,在此基础上来降低工程造价。

2.房地产项目施工阶段的造价投资管理手段

在建筑施工中,建筑的进程是按项目的规划来进行的,但计划只是大体的总纲,在实际操作中,项目实施阶段即项目的实体阶段,是从计划到实际的具体化转变,施工沿着设计的思路,这是资金大量使用的阶段。从以前的施工过程来看,在具体施工时,资源节约的概率一般都较低,施工人员大都对建筑施工节约的意识较弱,这样就会造成大量的浪费,所以,严格控制资源的使用是相当迫切的。在建筑施工中,需要聘请专业的施工团队,这样就可以进行系统性管理,根据合同来施工,杜绝不必要的浪费,减小可以控制的部分,把项目的造价意识深深的植入每一个施工者脑中,让他们觉得每一份资源都要合理利用。为了在这个方面能有所提高,需要技术人员有相当强的经济概念和观念,培养他们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格执行工期规定的时间,让每一位施工人员牢记节约意识。另一方面,根据计划严格执行,防止因计划的大范围变动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浪费,所以,需要提高设计的标准和人员施工的标准;一般在工程中计划发生改变,要及时认真的处理。还可以通过现场签证来管理工程的进度,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和经济管理人员工作上能够相互配合,做到每天、每段时间签证,可以确保工程的进度,达到计划量化的要求。

3.房地产项目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投资管理手段

在控制造价的过程中,竣工阶段是控制造价的最后一个阶段,是需要按工程进度、施工合同、施工监理等根据工程的价款来结算的。一般在工程结算阶段,需要按合同的细则来确定工程的验收工作,通过考虑工程的质量、建材采购价格、工作人员工资等方面来确定合同;在结算前,查看工程的施工记录和验收记录,对隐蔽工程施工记录和验收签证方面进行严格的审核结算工作,工程的手续要确保完整,工程的施工量与竣工图的标准是一致的,这样才能完成工程的结算;对于投标过程中的所报的单价和签证价格,需要严格的按标准审查,防止出现高套单价;在结算时,根据合同和条款进行计费,严格计取各项费用;在结算的最后阶段,严格审查、复核,避免出现各项的计算误差。为了使工程实现造价的预期效果,需要合理的建立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动态管理过程,根据科学、系统的管理对工程的每一个阶段进行控制。

综上所述,作为房地产开发公司,在考虑利润的同时,也要考虑购房者的购买力,迅速占领市场,加速资金回报率和投资收益率,促进了资金的流通,防止因房价过高而导致死盘、烂盘等现象。从科学的发展观来看,需要建立建造标准,严格控制成本,保障民生的同时,并或得稳健的利润。

参考文献:

[1] 张妍妍,朱方明.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理性思考[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5)

篇4

投资有风险,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着投资成败,尤其是房地产投资项目,具有投资金额大、投资周期长的特点,加上这些年房地产的不景气,房地产投资风险越来越大,很多房地产企业都因为投资失败而陷入财务困境之中,甚至倒闭。从目前房地产企业投资风险管理水平来看,在不断攀升的投资风险面前,呈现出来了“力有不逮”状况,如何针对自身投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短板以及问题进行不断创新,成为了房地产投资中必须要做好一项基础性工作。

一、房地产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

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房地产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我国房地产市场是一个竞争相对充分的市场,各个房地产企业在这一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这使得房地产投资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来自于房地产投资项目不被市场接受,产品销售困难,在目前整个房地产市场供求形势出现逆转的情况下,市场风险越来越高。

2.利率风险

房地产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行业,整个行业的负债率要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因此资金成本是房地产投资的主要成本。房地产投资资金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借贷,因此利率变化将会给房地产投资带来很大的风险,举例而言,如果利率攀升,将会导致房地产投资资金成本的上升,从而带来财务风险。

3.政策风险

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受政策影响很大的行业,这些年我国房地产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调控史,不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使得房地产行业忽上忽下、忽冷忽热,这些都给房地产投资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举例而言,各级政府普遍采用的限购措施就导致了房地产投资风险的大增。

二、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原则

1.统筹兼顾原则

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需要遵循统筹兼顾的原则,这是因为房地产投资风险是多元的,对于这些风险需要房地产投资者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对于各种投资风险要进行统筹兼顾,避免某种风险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而成为投资失败的导火索。

2.重点应对原则

重点应对是指房地产投资各种风险有大有小,风险发生概率高低不一,风险带来的损失也不尽一致,因此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中需要坚持重点应对、有所侧重的原则,将主要精力集中在风险发生概率大、危害大风险领域。

3.不断调整原则

房地产投资风险客观上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状态,房地产投资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风险是不同的,风险大小也存在差异性,因此风险管理需要根据风险的变化做到不断调整,确保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效性。

4.预防为主原则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上策在于通过有效措施的采取,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提前将各种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从而避免风险成为投资失败的诱因。这要求房地产投资中要建立起来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风险,为风险应对措施的制定赢得时间。

三、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创新策略

1.风险理念创新

房地产投中风险管理创新中,首先就是理念的创新,风险管理理念层面需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彻底摒弃落后的风险管理理念。房地产投资者要树立起来预防为主、主动干预、全面管理等理念,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更好的去开展投资风险管理工作,将各种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2.风险预防创新

风险预防是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在风险预防的创新方面,关键是要根据投资风险管理的需要,在风险预防措施方面进行改变,除了制定传统的风险预警体系这一手段之外,还可以引入主观预测分析、聘请专业机构进行分析等等手段,这样就能够更全面的把握投资风险变化趋势,从而制定有效的风险应对预案。

3.风险识别创新

在风险的识别创新方面,关键是要提升风险识别能力,引入更加有效的风险识别手段,从而对于各种潜在投资风险进行准确无误的识别。在风险识别方面,需要房地产投资者积极总结经验,大胆进行创新,制定一整套能够及时识别风险的制度、措施,从而及时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4.风险评估创新

对于识别出来的房地产投资风险,需要进行风险大小的评估,毕竟并不是所有的风险都需要进行应对,一些风险应对成本甚至会超出其所带来的收益,因此就没有必要对于这些风险进行干预。风险评估方面需要引入定性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模式,在经验判断的基础之上,进行风险的精算,这样才能够更加直观全面的反映出来风险的大小,并根据风险的大小制定合适的应对策略,确保风险管理经济性的提升,力争最小的管理成本投入实现最大的风险管理收益。

5.风险应对创新

在房地产投资风险应对方面,关键是要综合运用好风险分散、转嫁、规避等措施,针对不同的风险采用不用的风险化解策略,从而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举例而言,在风险分散方面,房地产投资可以多方筹资,分散投资风险,在投资风险变化的时候,选择战略投资者来进行风险的转嫁。

四、结束语

篇5

    房地产投资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活动,同时也是一个高投入、高回报和高风险的事业。房地产的特性决定了它投资数额大,投资周期长,变现能力差,投资过程中既有经营风险、金融财政风险等有形风险,也有如政策变化等无形风险。众多的不确定因素,决定了投资效益的不确定性,从而使投资方案和决策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房地产经营风险管理是指房地产经营者对所经营的房地产客观上存在的经营风险的认识、处理与控制,以使风险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由于房地产经营面临着各种风险,这就要求经营者增强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把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来抓。除了必须设立风险管理机构、培训和配备专业管理人员以外,还要认真研究各类风险从潜伏到发生和发展的运动规律,对风险的各个环节都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并对控制措施能做到有效的监控。如何有效地分析风险、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就成为房地产决策中的首要问题。

    2 房地产投资风险

    房地产投资风险概括讲包括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以及市场风险三方面内容。

    2.1 经营风险

    一般是指房地产投资开发项目经营管理不善而引起预期收入水平不能实现,或不足以补偿费用的可能性。一般来说,投资项目越大,对经营管理的水平要求也越高。尤其是错误预测了房地产投资市场,并造成决策的失误,将会对房地产投资造成很大的风险。

    2.2 财务风险

    一般是在贷款投资房地产时形成的一种极端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投资者以所投资的房地产作为抵押物,获取用于该项目投资的贷款时。便承担了一个如果不能按照抵押货款协议规定的期限还本付息时,其所抵押的房地产就会成为他人财产的风险。不贷款的投资者不会有财务风险,但也难以利用身外资金获取利益。房地产经营者应充分估计到企业筹资困难度财产状况不良对企业带来的有关财务方面的风险。

    2.3 市场风险

    一般是指由于国家或地区的政治或经济因素的影响,利率变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造成房地产市场购买力下降,价格跌落的可能性的由于房地产市场价格与通货膨胀趋于同步的增长,且从一定时期来看,房地产总体上是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房地产投资的市场风险,常常是比较小的, 但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压的经济不景气时,由于房地产市场在一定时期内需求会骤然降低,房地产价格也可能会出现急剧下跌的情况。

    3 房地产风险管理的策略探讨

    3.1 加强对经营环境的研究。房地产企业和其它企业一样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开展经营活动的,环境既提供了机会也构成了威胁。企业的经营活动与外部环境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如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组成因素、政治法律因素、自然因素等都对企业的开发经营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并且外部环境还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就要求房地产企业的经营者们把自己的企业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断地与外部环境产生相互的影响和作用。正视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把外部环境、内部条件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一个适合自己的科学的战略目标,潜心培养并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能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灵活应变,不断地随环境的变化而调整企业的经营活动,这样对提高项目投资成功率,实现风险管理的目标定会有大的帮助。

    3.2 加强对房地产市场调查与预测。实现从产品观念到营销观念的转变。房地产企业生产的产品是房屋,它具备一般商品的特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一些低层次的需求已得到满足,人们消费商品也越来越为了满足心理方面的要求,消费者在消费方面也日益呈现出个性化的特征。面对这些变化,房地产企业要改变过去那种我盖什么就卖什么的思想,现在人们购房已不单单是为了满足居住这个最基本的功能,房产商品除了具备居住这个功能外,还要具有良好的套型设计、漂亮的造型、优雅的环境、智能的设施、良好的物业管理等等。就房产这个固定不动的核心产品来说,房子与房子之间没有什么太大的差距,而现代产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扩大了。完整的现代产品概念应该包括核心产品、形式产品、无形产品三个部分。每一种商品这三部分都完全具备。对房地产品来说,恐怕大文章要做在形式产品和无形产品方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满足消费者审美观、舒适感、安全感、方便感、文明感、优雅感、人文观等方面的要求,也才能更好地适台消费者个性化的需要。现代房地产市场已经告别了卖方市场的时代。虽然这个市场的潜力巨大,但目前这个行业内的竞争却十分激烈,稍有不慎就会有面临失败的危险。开发商们煞费苦心的谋划,目不暇接的房地产广告,不断出新的住房消费新概念等足以说明这一点。

    3.3不断提高物业管理水平。物业管理是改革开放、住房体制改革、房屋商品化的产物。它把专业化、社会化和企业化的运作机制引进了我国房地产的管理。物业管理是和房地产综合开发的现代化生产相配套的综合性管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房地产的经验证明,一个优良的物业管理不仅是房地产成熟的标志,而且是本身获得长足、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优良的物业管理有利于树立开发商的良好形象,也可以很好地满足人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已有了改变,居住不仅仅是为了“栖身”,而且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卓越的物业管理所创造的“整洁、文明、高雅、安全、方便、舒适”的居住环境,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提高人们的素质。同时,也有利于房地产公司的经营与发展,有利于提高房地产企业的档次,有利于降低风险。所以,房地产企业要克服前几年随着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而出现的“重开发轻管理”“、重销售利润而轻售后服务”的思潮给房地产业发展带来的约束,认真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物业管理之路 由于我国房地产改革与发展时间很短,物业管理方面的理论和经验还很缺乏,具体如何做,还要开发企业多实践、多探索、多借鉴。

篇6

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又带动了个人投资的增长,使其占房地产总投资的比重不断扩大,并对房地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产生着特有的作用与影响。

1.1 投资主体以中高收入人群为主。房地产商品既是人们日常“衣食住行”中的一种必需品,又因保值增值的功能而具有很好的投资品属性,因此个人购买房地产一般有两种目的:一类是自住自用,属于消费行为;一类是为获得预期的收益和回报,属于投资行为。2003年我国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 2197元每平方米。同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8472.2 元,若按此数据推算则一套 80平方米的普通住宅售价约相当于城镇一个三口之家年可支配收入的7倍。在这种情况下既要满足住房消费需要,又要有一笔不菲的资金投资房地产,只有中高收入群体才具备此经济条件。

1.2 投资形式主要为置业投资。房地产投资根据投资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其中直接投资包括房地产开发投资和置业投资,间接投资的具体形式包括购买房地产企业的债券和股票、投资于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以及购买住房抵押贷款证券。我国目前由于房地产企业总体实力不强,投资基金发展不成熟和房地产金融二级市场尚未建立等原因,房地产间接投资对个人投资者的吸引力很小。房地产开发投资对投资主体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格、条件都有着很高的要求。一般由国家和企业进行,相比之下房地产置业投资的进出限制少、简便易行,因而成为资金少、规模小的房地产个人投资的主要形式。

1.3 投资行为具有盲目性和灵活性的双重特点。在对房地产进行投资时,个人主体规模小、人力财力有限,这使得其一方面对反映房地产市场景气程度和走势的相关统计资料、权威报告以及国家政策动向的了解有时不够及时和全面;另一方面对房地产市场的认识、把握往往不够理性,而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舆论和预期的影响较大,因而在投资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同时较小的投资规模又使得个人投资具有“船小好掉头”的特点。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更快的调整投资方向和投资规模,以追逐更多的利润或避免更大的损失,这使房地产个人投资又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2 个人房地产投资的风险

2.1 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资金利率的变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和可能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房地产投资额大,投资周期长,这就注定外部资金尤其是银行贷款额相当大。如果个人投资者是购房再售,这样的不良后果使个人业主负债规模过大,当利率上升时,个人支付的利息随之增高,资本成本增大,楼盘成本加大。如果价格调高,楼盘卖不动,如果价格不动,则利润减少甚至为零,更坏的结果是销售价格低于成本,从而导致亏本。如果个人投资者购房是为了自住,当利率上升时,个人支付的利息随之增高,就会导致贷款偿还数额不断增加,还款越来越困难,甚至还不起贷款。因而,面对连续降息后的低利率,应该保持清醒头脑,不宜因降息而高估个人的贷款购房的能力。此外,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收入增长预期,避免因贷款前高估未来几年的收入能力,而导致遭遇升息后还款越来越累。

2.2 税收风险。税收是引导房地产投资的一项重要经济手段,按税收课税对象的性质不同,对房地产个人投资主要通过流转税和收益税中个人所得税的调整变动来加以调节和引导。流转税是指以商品生产、流通领域中的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类,对个人投资方向有直接的引导作用。个人所得税的课税对象是个人的合法收入,调整个人所得税,一方面可以改变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而改变房地产需求,影响投资。另一方面可以改变个人投资的净收入,从而影响其投资积极性。

3 个人房地产投资的原则

3.1 资金来源以自己可支配收入为主 。个人房地产投资是一项大额投资,投资周期也比较长。为了更好地避免由于各种不确定性所引发的风险,房地产投资应主要以个人可支配收入为投资资金来源。如果首付款都是借来的,这一般是不可取的。但是,这也不是指个人房地产投资者必须一次性付款,必须全部用自有资金来投资房地产,而是指投资者应该在确认自己未来收入水平,扣除一切必要的支出以后的余额,与房贷金额基本一致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3.2 关注政策变动,认准投资方向。我国房地产起步较晚,市场不规范,与发达国家相比,其受政府政策影响则更大。时刻关注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变化,特别是政府对房地产开发的态度,政策动态,通过对各项政策的研究,既有助于房地产投资确定正确的投资开发方向,较正确预测未来,又利于其根据政策变动及时调整投资策略,有效控制政策风险。

3.3 选择最佳投资区位。投资区位的选择对减少投资风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常进行最佳区位的选择应从这几个方面分析:①地理位置;②交通、商贸状况及水电通达情况;③医院、学校、菜市场;④公园等娱乐休息场所;⑤城市未来发展趋势等。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房地产的投资类型的区位价值决定因素又具有不同特征,必须分析从而做出决策目标的选择,除此之外投资者还考虑投资环境变化对投资项目的影响,即在投资项目建成后确保不会因投资环境的变化而造成区位选择的失误或投资项目的价值下降。也许现在区位不理想,但项目建成后由于环境的变化,城市的发展使该区位具有较高的增值潜力,倍受市场青睐。因此,在投资区位选择时还必须注重投资环境的预测。

参考文献

[1] 刘正山.房地产投资分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12

[2] (美)威廉姆・B.布鲁格曼(William B.Brueggeman),(美)杰夫瑞・D.费雷(Jeffrey D.Fisher)著.李秉祥等译,房地产金融与投资[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篇7

关键词:房地产投资 项目管理 风险管理

房地产投资项目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复杂系统,其项目决策与实施都需要专业而系统的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来指导。目前我国房地产投资项目决策大多靠经验和定性的风险分析方法, 对房地产投资项目建设的内在规律、风险管理方法的研究不够深入,项目决策中缺乏专业而系统的风险识别和评估,项目实施中缺乏专门而系统的风险管理措施,亟需对房地产投资项目风险管理方法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因此,本文拟对国内外房地产投资项目风险的管理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为我国目前的房地产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一、房地产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l)房地产投资项目风险管理能促进项目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风险管理利用科学、系统的方法管理和处置各种项目风险,有利于减少和消除各种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决策失误风险,对于项目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房地产投资项目风险管理能够促进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风险管理为项目管理者提供了控制项目风险的各种措施,使项目管理机构在进行项目的各种管理活动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3)房地产投资项目风险管理能够保证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风险管理的实施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将项目面临的风险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并能在损失发生后保证及时地提供措施,从而能够使管理部门提高经济效益,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

(4)房地产投资项目风险管理能够促进项目经济效益的提高。通过实施风险管理,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安全为目标,将处置风险的各种费用分摊到项目建筑产品或者过程中去,从而减少了费用支出,增加项目的经济效益;同时,房地产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各种监控措施也使得各个项目部门有意识地提高管理效率,控制风险损失,进而提高项目经济效益。

二、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风险管理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而比较系统的风险管理理论则是在美国形成的。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被应用于房地产投资。其研究历程以1960年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1960年以前,投资风险研究主要采用传统的财会分析方法;1960年以后,引入管理方法,创立了工程管理科学方法,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房地产投资风险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风险分析与防范、风险衡量、投资组合和风险决策等领域。如Wurkzebach在其《现代房地产》一书中,概括了房地产投资存在的风险,详细探讨了美国商业地产投资风险可能受到克林顿经济政策和新税法实施的影响。Roger P・Sindt.在其著作《房地产投资分析与应用》一书中,分析了房地产投资行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适用于房地产投资的理论。并且,在充分考虑房地产投资可能受到融资情况、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和外部投资环境等因素对其产生影响的情况下,提出了房地产企业投资的战略方案。Gaylon E. Greer和Phillip T. Kolbe 在《房地产决策的投资分析》一书中研究了不同类型房地产投资的收益及决策问题,提出了一些房地产投资决策的方法。Joseph L・Pagliari在《房地产组合管理手册》一书中研究了房地产投资组合问题。Peter・Jovanovic与David・spaulding主要在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识别、评价和防范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另外,随着决策理论真正成为一门学科,层出不穷的研究成果逐渐将现代决策理论嫁接到传统的房地产投资技术之上,现资决策技术应运而生。具体研究成果有: (1)Anstin.J.Jaffe在其《房地产投资基本原理》一书中强调了风险与回报的关系,主张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风险决策,并提出了房地产投资决策的五项原则。这些原则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依然在房地产投资决策分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美国学者盖伦.E格里尔在其著作《房地产投资决策分析》中,定性地介绍了房地产投资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讨论了传统的风险调整方法和敏感性分析方法,并把房地产风险的概率分析方法定义为“现代风险分析方法”。在此方法中,他认为风险应该表示为偏离预期值的概率。(3)国外房地产投资决策强调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如Anstin.J.Jaffe提出的房地产投资决策五原则为:房地产投资分析为系统性经济分析、风险与回报紧密相连、最优投资应以财富最大化为目标、房地产环境分析必不可少,房地产投资分析是一种风险分析。

目前,发达国家商业地产项目开发研究已经比较成熟,相关学者和专业机构从不同角度对商业地产项目投资风险与收益进行了探索。如Thomas 和Jackson 通过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和预测了英国的租金水平。Gregory H. Chun 对销售额与租金水平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后期,项目风险管理的知识被介绍到我国,应用于大型土木工程项目的管理中。目前,将项目风险管理应用于我国房地产投资风险的研究刚刚起步,对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是在房地产投资风险的识别、防范和投资决策上,主要著作有:于川和潘振锋编著《风险经济学导论》,陈佑启等编著的《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及经营决策方法》,杜海鹏主编的《房地产投资风险与防范》,陈琳和潘蜀健等编著的《房地产项目投资》,李启明等编著的《房地产投资风险决策》,俞明轩、丰雷编著的《房地产投资分析》,胡晓龙主编的《房地产投资与分析》等。对于房地产投资风险的决策研究,贾焕军将贝叶斯方法应用在建设项目风险分析中。除此之外,其他大部分研究房地产的书籍都只是顺带提及风险的问题。

由于房地产在我国近几年才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内学者对房地产投资风险的研究正处于初期阶段,而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投资者投资要点的分析等方面,如:租金回报率与投资回报率的区别和未来增值空间的判别、租金回收风险的考虑等。运用的方法主要是从其他行业借鉴的,如运用混沌经济模型控制房地产投资,对房地产投资目标选择模型的研究,用正态分布图像法计算房地产投资净现值风险等。

三、关于现有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研究的评述

我国房地产业开发起步较晚,关于房地产投资项目风险管理,尤其是在企业这个微观层面上的研究还较少,现有文献大都是侧重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或者风险调控中的某一个方面进行分析或评价,三个方面研究相互之间的联系还不够紧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l)割裂了风险识别的特征联系,并且缺少对风险发生机理的深入分析。

目前,国内许多有关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的识别研究内容大都是对投资风险的某些特征,如对风险来源、风险可控性等各种具体风险管理特征的介绍。由于对投资风险关注的侧重点不同,如此分类只是针对性质相同的某一类房地产项目进行风险识别研究,这就割裂了各个风险特征之间的联系。许多文献中对“风险(驱动)因素”和“风险后果”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也缺少深入的分析,从而导致对风险发生机理缺乏研究。

(2)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之间联系不够紧密。

房地产投资项目风险的评估离不开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目前国内现有文献中许多评估指标体系都是以定性方法分析建立的,指标体系往往比较广义,针对特定房地产项目的投资风险进行识别并经过严密论证尤其是实证研究指标体系不多,造成投资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之间联系不够紧密。

(3)风险调控缺乏充分的先期研究支持。

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识别、评估的最终目的是对风险进行调控。风险调控的措施也应该建立在对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特征全面识别的基础上。而目前国内现有文献针对具体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的识别不够,缺少对投资风险因素和投资风险后果之间发生机理的分析,同时风险评估与风险识别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因此,许多风险调控提出的方法和措施大都是建立在对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定性分析基础上的政策性建议。

参考文献:

[1]李群.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现代经济信息, 2011,8

篇8

论文关键词: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盈余管理;会计政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房地产用于对外出租或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为了更好的规范这类业务的核算,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增加了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对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计量和转换作出了全面的规定,并将公允价值引入到后续计量之中。公允价值有利于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有利于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完善,许多商品难以获得公允的交易价格,并且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选择余地大,估值技术和估值模型仍有诸多欠缺,这为盈余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1 投资性房地产盈余管理的空间分析

由于准则规定在成本模式下,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和《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规定,对已出租的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进行计量,计提折旧或摊销。因此,投资性房地产盈余管理的空间主要集中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模式中。

1.1 利用后续计量模式的可选择性进行盈余管理

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并且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计入当期损益。由于近年来房地产价格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企业所持有的房地产账面价值往往低于市场价值。对于坐落于大中型城市中心城区的房地产,通常具有活跃的交易市场,因此,这些房地产满足使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条件。虽然准则规定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应按会计政策变更处理,转换无法立即产生收益,但企业在以后各期却可能由于这种会计政策的选择获益。一方面转换可以增加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同时增加企业的资产和所有者权益,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有利于企业进行融资,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实施并购重组。转换相当于因为资产的重估增值而调整账面价值,而这在历史成本计量原则下一般是禁止的。另一方面转换后的投资性房地产不计提折旧,减少了企业每期的费用,同时在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条件下,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增加能在当期确认为收益,这都有利于增加企业的利润。并且,由于税法不将资产重估增值的收益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对于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的建筑物或土地使用权也一律需要计提折旧或摊销,因此,在目前的条件下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不会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也不会使企业失去折旧的“税盾”作用。

1.2 利用资产类别的转换进行盈余管理

准则规定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投资性房地产按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价,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企业可以与关联方签订租赁合同,将闲置的房地产从原先的固定资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进行核算。同时,如果满足准则中的相关规定,便可以使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同时,企业可以将原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转换时转回,从而规避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损失》中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转回的规定。准则还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时,应当以其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可以在适当的时间解除与关联方签订的租赁合同,重新计提折旧,并将转换时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当期损益。这样通过两次转换,企业在转换期间内减少了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获得了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收益,同时增加了资产的账面价值,从而达到粉饰报表的目的。

1.3 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不同进行盈余管理

根据准则的规定,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该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这表明公允价值首先应该从公开市场报价中取得。当无法从公开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时,可以使用估值技术取得公允价值。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市场机制尚不完善,房地产市场尚不成熟,公开报价不易获得,并且由于存在大量的投机行为,公开报价也未必是公允的价格。因此,上市公司目前更倾向于使用资产评估机构或房地产评估机构的评估价格作为公允价值,其次是通过参考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获取公允价值。现行准则中,没有对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作出明确适当的规定,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对经营业绩有利或能够达到特定目的的方法。估值模型本身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容易受到主观判断的影响,但准则对于估值模型的选择和关键参数的设定缺乏必要指导和规定。企业还可能选择关联方资产评估机构进行房地产评估,出具对自身有利的资产评估报告。这都给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操作空间,使企业可以通过操纵公允价值满足自身利益,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2 投资性房地产盈余管理的实例解析

2.1 世茂股份的盈余管理

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商业地产开发运营的上市公司。2009年6月30日,世茂股份临时股东大会通过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政策变更的决议,公司根据准则规定进行了追溯调整,导致增加2009年度利润总额408万元,其中因不计提折旧增加2009年度利润总额102万元,因公允价值变动增加利润总额306万元,增加投资性房地产1317万元,增加留存收益987万元。当年下半年,因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1.61亿元,约占当年利润总额的54.51%。2010年,世茂股份因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4.26亿元,约占当年利润总额的31.14%。然而,该公司并未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进行会计政策变更的原因。世茂股份租售并举的经营模式导致该企业拥有大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且其商业地产主要坐落于北京、上海等地区,市场交易活跃,这给使用公允价值模式提供了必要条件。2009年全国范围内房地产价格普遍高企,发达地区涨幅尤为明显。世茂股份在此时进行会计政策变更,公允价值的大幅变动直接导致了当年及此后一年的利润大幅增加,相对于其他采用成本模式的房地产企业而言,业绩更加“漂亮”。并且,由于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净利润暂不得用于利润分配,上市公司无需担心这部分并无实际现金流入的利润将增加企业利润分配的负担。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企业使用公允价值模式的忧虑。

2.2 海南航空的盈余管理

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航空运输的上市公司。2009年12月14日,海南航空董事会通过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政策变更的决议,根据准则规定进行了追溯调整,导致2008年合并报表层面投资性房地产增加447万元,减少营业成本442万元,增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807万元,最终减少净亏损999万元。2009年合并报表层面投资性房地产增加投资性房地产6.8亿元,减少营业成本1902万元,增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5.9亿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变更直接导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由-1.14亿元变为3.34亿元。通过会计政策的变更,海南航空的累计亏损减少了4.52亿元。2010年,该公司因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3.48亿元,约占当年利润总额的7.96%。2009年,海南的房地产价格涨幅明显。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文件,海南国际旅游岛正式获批,此举更是推动了房地产价格的又一轮上涨。海南航空的投资性房地产主要位于北京,三亚以及博鳌,受益于这轮涨价,其房地产的市场价值已经远远高出账面价值。海南航空此次的变更在当期就产生了巨大的效果,直接使公司扭亏为盈,并且在第二年给公司带来了近8%的利润总额,效果十分明显。

3 投资性房地产盈余管理的防范措施

3.1 重新规定后续计量模式的使用范围

现行准则以能否持续可靠取得公允价值为依据进行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选择,并且企业对所有投资性房地产只能采用同一种后续计量模式。对于用于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或建筑物,企业获得的是租金收入,与该项资产的市场价值并无太大的联系。通常在合同签订时已载明租赁期间承租方支付的费用,且出租房并无租赁到期时将其转让的意图。因此,对于这类资产使用成本模式即可。并且公允价值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不计提折旧或摊销,企业只有营业收入,却没有营业成本,收入费用在逻辑上不配比,违背了基本的会计原则。而对于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士地使用权,由于企业持有的目的是待其增值后进行转让,需要及时了解资产的市场价值,掌握充分的信息,以选择合适的时机对外出售,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因此有必要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准则可以规定企业应根据投资性房地产的业务类型选择后续计量模式,且企业可以区别不同的投资性房地产同时使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

3.2 增加不同类别资产二次转换的限制条件

为了防止企业利用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重分类操纵利润和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盈余管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重分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由于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首先在金融工具领域得到广泛使用,其准则制定相对较为完善。因此,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可以借鉴金融工具准则,规定企业将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且以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因持有目的改变,转换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在本会计年度及以后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内不得再次转换为以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同时对因不可抗力或其他特殊状况导致可以转换的例外条件作出规定。这样即截断了企业利用资产类别的转换进行盈余管理的道路,又可以保护企业必要而合法的利益。

3.3 加强投资性房地产的信息披露

篇9

1 投资决策阶段——投资成功与否的关键阶段

1.1 加强市场调查研究,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

投资决策阶段的投资管理的重点之一是了解市场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和经济分析,了解拟投资的某个区域内的政府或市政的规划及政府的诚信度,公共设施配套的情况,水、电、煤的配套费用的收取情况、当地人口的数量等等信息,并对目标客户群进行分析,根据特定客户群的特点、需求、爱好等因素量体裁衣,对住宅产品合理定位。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

1.2 进行准确的成本测算

在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后,就要考虑住宅建设中的各项成本的支出.成本主要由以下的内容组成,前期费用、配套费用、工程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资金成本、税金等,投资咨询机构应根据预测的成本、费用销售收入、计算出项目的总利润,并提供有关投资分析报告,以利于业主作出投资决策。

2 设计阶段——工程成本控制的重点

2.1 勘察和设计招投标,优选设计方案

工程勘察是工程设计的前期工作,目的在于为设计提供地质基础勘探报告,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设计方案,从而影响工程成本。

工程设计招投标,应推行设计方案与经济方案相结合的招标方法,从而保证了设计的先进性、合理性和准确性,避免因设计质量问题出现施工阶段的工程索赔。同时,通过招投标还可以选择到优秀的设计方案,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2 运用价值工程,推行限额设计

价值工程是以提高产品的价值为中心,并把功能分析作为独特的研究方法。通过功能价值分析,把技术问题和经济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作为造价咨询机构应对同类建筑工程的经济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协助开发企业向设计单位提出限额设计指标,并在设计合同中明确采取合同措施,有效控制工程成本。作为设计单位,在设计中要根据各专业特点,合理使用投资限额 ,要考虑建筑结构体系的选用,力争在确保结构安全、户型实用的前提下尽量采用经济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案,节约投资,降低成本。

2.3 加强图纸会审 , 减少工程变更

加强图纸会审,将工程变更的发生控制在施工之前,设计的频繁变更,会给工程造价控制带来一定的难度。为克服因设计方案的不足所引起的工程成本的增加,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正式出图之前,应组织技术、工程、经济等部门对施工图纸技术的合理性、施工上的可行性、成本上的经济性等,从不同角度进行全面的审核,及时修改图纸;二是在图纸答疑时,针对施工单位提出的问题,确实需要设计变更时,及时出具工程变更,避免将问题带入施工阶段,鼓励施工单位提出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的建议。

3 工程招投标——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

3.1 做好招标文件和合同主要条款起草和酝酿工作,尤其要对在实施过程中比较容易扯皮及对投资控制目标将会的内容在合同予以明确。(1)如招标人工作、投标人工作;(2)明确招标人指定分包的项目及招标人、投标人与指定分包人的责任划分;(3)明确甲供材料及甲定乙供材料的清单及品牌要求。(4)明确总包管理费应包含的内容及费率;(5)在合同中对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容易引起工程造价突破投资控制目标的几个因素,在合同中明确控制流程,如乙供材料的品牌和价格控制流程,签证控制流程,设计变更控制流程。(6)对工期、价款的结算方式、违约争议处理、 索赔等都应有明确的约定 , 尽量减少甲乙双方责任不清日后扯皮的现象。

3.2 编制好工程量清单、标底和报价说明

工程量清单是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投标单位进行投标和公平竞争的基础。工程量清单是表现拟建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措施项目、其他项目名称和相应数量的明细清单,因此工程量清单必须科学合理,内容明确,编制工程量清单和报价说明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编制;(2)措施项目清单的编制;(3)其他项目清单的编制;(4)标底的编制,编制标底时形成的综合单价,应采用市场价,而不能用定额价,否则标底会失去参考价值;(5)评标和回标分析工作。

4 施工管理——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

4.1 加强合同管理

按照合同约定的原则,支付工程进度款,及材料设备的核价,对于甲供材料和甲方指定分包,要通过竞争性招标或货比三家的方法控制造价。签好甲方指定分包工程合同(如电梯工程、门窗工程、打桩工程等),明确总包管理配合费率及总包管理配合工作内容,避免施工中总分包发生推诿、争执等现象。明确材料价格的审核、工程变更审核、签证审核的工作流程。

4.2 合理控制工程变更

对于设计变更做到事前把关, 主动监控, 测算设计变更可能增加的造价,从使用功能、美观、经济等角度确定是否需要工程变更 , 并用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方法,优化变更方案,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

4.3 严格审查施工企业的索赔要求

工程的各种变更必将引起施工费用索赔和工期索赔。对施工企业提出的索赔要求,应仔细分析引起索赔的原因,审查索赔事件是否真实,索赔理由是否正当,索赔证据是否充分。同时,对施工企业不履行约定义务提出反索赔。 建立工程签证管理制度,须明确有关部门, 有关人员的职权分工 , 确保工程签证的真实性,杜绝不实及虚假签证的发生。

4.4 及时掌握市场动态, 严格控制材料、设备价格。

市场经济时代,建筑材料价格波动较大。要控制好材料成本,一是要做到货比三家,尤其对于占工程成本比重较大的材料。二 是选择性价比高的材料。当前材料市场。品种繁多, 不同品牌的材料, 价格悬殊较大, 选择性价比高的材料, 既保证了质量又降低了成本。三是加强对甲供材料的供应管理。合理安排进场时间, 降低存储成本, 现场合理堆放, 减少搬运及损耗。

5 竣工结算——成本控制的最后关口

5.1 结算审核时要以招投标阶段约定的结算原则为依据。

根据竣工图、工程变更、现场签证, 结合现场核对进行审核计算。审查是否按图纸及合同规定完成全部工作,依据双方约定的结算办法、计价定额、取费标准、主材价格和优惠条款进行结算。对于工程取费类别经业主压级招标后,结算时依然不能更改工程取费类别; 有些采用一次包死的单价, 如议价, 已包含各种费用, 就不能再参与取费。

5.2 全面审核法和综合审核法相结合进行审核

全面审核法就是依据合格送审资料,全面地审核工程数量、单价 以及费用计算。这种方法的优点是: 全面细致, 审查质量高,效果好;缺点是: 工作量大, 时间较长, 存在重复劳动。在小区规模较大, 审核进度要求较紧的情况下,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 但民营投资的房地产项目大多采用这种方法。

综合审核法是结合重点审核法、对比审核法、分组计算审查法等方法对造价进行综合性的审核。它的优点是较好地把握整体、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发现问题,继而进行更为详细的审核。

5.3 实行工程结算复核、审核制度。

篇10

盈余管理作为现代会计理论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理解的侧重点不同,目前仍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Katherine Schipper (1989)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管理人员为了获取私利而有目的的干预对外会计报告过程的一种“披露管理”行为。Scott提出管理人员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以实现某些特定目标的手段。如果管理人员在一系列会计政策中自行选择,很自然会选择那些自身效用或者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魏明海(2000)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当局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或者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的契约的结果,在编报财务报告和构造交易事项以改变财务报告时做出判断和会计选择的过程。章永奎,刘峰(2002)认为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为了特定目的面对盈利进行操纵的行为”,特别指明“盈余管理并非限制在会计原则或者会计方法内”。企业基于不同动因会采用不同的手段进行盈余管理。本文通过分析企业在投资性房地产和债务重组两个方面的盈余管理来看如何遏制盈余操纵。

二、投资性房地产盈余管理手段分析

(一)利用投资性房地产定义进行盈余管理 在业务中,只有符合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条件下才可以定义为投资性房地产,但是在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中出现的核心词“资本增值”却无法落实到具体增值多少,企业可以根据主观称该资产是为了增值,将该资产定义为投资性房地产,为后续利用该资产进行盈余管理埋下伏笔。

(二)利用后续计量方法选择进行盈余管理 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一投资性房地产》,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实行。《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首先,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需满足的条件来看,在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并能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那么当无法从市场取得公允价值时,采用的估值技术将带来很大的主观性。现行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一直没有明确的规定,对于估值模型的选择和关键参数的设定缺乏必要指导和规定。因此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评估机构或者评估价格作为公允价值。若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相比,现在的投资性房地产市场已经是一个价位很高的市场,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无疑体现出企业丰厚的净资产,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对于上市公司则有利于企业进行融资,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实施并购重组。同时在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条件下,投资性房地产每期公允价值的增加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能在当期确认为收益,这都有利于增加企业的利润。并且,由于税法不将资产重估增值的收益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因此不会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其次,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无需计提折旧或者摊销,那么在历史成本计量下本需计入费用类的这部分金额便无需再计,同时意味着增加了利润。例如海南航空在2009年通过董事会决议进行会计政策变更,将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改为公允价值模式。根据准则进行追溯调整后,2008年合并报表层面投资性房地产增加447万元,减少营业成本442万元,增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807万元,最终减少净亏损999万元。2009年合并报表层面投资性房地产增加投资性房地产6. 8亿元,减少营业成本1902万元,增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5. 9亿元。变更直接导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由- 1. 14亿元变为3. 34亿元。通过会计政策的变更,海南航空的累计亏损减少了4. 52亿元。这一实例无疑体现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利润弹性。

(三)利用投资性房地产转换进行盈余管理 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因为无需进行折旧或者摊销,这一规定给企业增加了盈余管理的手段。体现在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与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中。首先,当从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时,一方面,无需计提折旧与摊销,减少费用,增加利润。特别是对于闲置的建筑物来说,本只能作为固定资产,并且每期还需计折旧或者摊销,如若将其出租,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且减去折旧费用。另一方面,由于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的期间则不得转回。固定资产本不可以转回的资产减值准备,通过转换,改变了用途,转销资产减值准备,这无疑增加了净利润。其次,当在适当的时候再次从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时,所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给企业带来了利润收益,并增加了资产的账面价值。以达到美化报表的目的。

三、债务重组盈余管理分析

(一)利用债务重组范围界定进行盈余管理 新准则下,债务重组是指债务人在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在定义中的几个关键词让定义变得模糊。一方面对于何为“财务困难”没有做出明确的界定,另一方面,“让步事项”若未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将会导致债务重组并未作出实质性的让步。

(二)利用关联方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 由于上市公司的债权人多是大股东,那么利用这样的关联方来实现豁免债务或者少偿还负债使重组交易本身不具有公允性,无疑给企业带来了扭亏为盈,或者合法摘掉ST帽子的机会,这清晰体现了操纵利润的空间。

(三)利用债务重组损益进行盈余管理 一方面,新债务重组准下重组产生的收益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即营业外收入。特别的,在转让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时,不仅确认债务重组利得,同时确认转让资产损益,计入当期损益。这无疑会为公司的当期利润产生重大影响,为盈余管理预留空间。另一方面,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会造成收入和费用的不配比原则,也不符合资本保全的原则,巨额债务重组利得可一次计入当期损益无疑成为美化报表的捷径。因此原本期望企业通过债务重组恢复到正常状态,不能期望其在短期内见效,而应将收益分在一个或者几个会计期间进行。例如2007年的沧州化工(600722)便从债务重组中获得了巨额利润。债务重组收益高达19.86亿元,是报告利润总额的2倍、营业收入的8倍:当年基本每股收益竟达2.68元,若剔除巨额债务重组利得,沧州化工2007年实际净亏损7.10亿元。同时,沧州化工控股子公司沧井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年产23万吨PVC装置2007年一直处于停产状态;2007年5月老厂区年产6万吨PVC生产线也被迫停产,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大幅下降。可见,通过盈余管理,公司大大改观了当时的报表,但这些漂亮的数字并没有任何经营上的实际意义。

(四)利用债务重组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 在新准则下,一方面,非现金资产清偿某债务时,规定以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和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债务重组利得,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作为转让资产损益。另一方面,当债务转为资本时,规定以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股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这些会计处理中引入的公允价值,如同在上述投资性房地产中讨论过一样,我国多数非现金资产在没有活跃市场的情况下,企业便会通过资产评估机构来估值,这无疑给了企业人为提高公允价值的机会,进而提高每股收益,改变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详细探讨了投资性房地产和债务重组中的盈余管理手段及防范措施,从每类资产或交易的定义应明确界定到会计处理中可待改善的部分,都可看出会计准则应严谨求真的重要性。同时企业也应该清晰认识到盈余管理只是实际盈余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分布,通过账面数字来提高盈利并不能使企业长期发展下去。在不断完善会计准则的同时,如何去完善市场监管政策也应给予极大的关注。如此双管齐下,不合理的盈余管理现象相信会得到抑制。

(二)建议 一是规范投资性房地产的界定。一方面,若将某资产作为出租的建筑物或者土地使用权而言,那么租赁协议各方面的资料应该充分地具备,不能有任何的缺漏,以经营租赁租入土地使用权转租后不能再划为投资性房地产。另一方面,持有并准备增值后的土地使用权,定义中也归属于投资性房地产。但是由企业管理当局仅作书面决议而没有硬性条件来界定很容易产生主观的盈余管理,模糊的概念应从定义中删除,建议该类准备增值的土地使用权先划入无形资产,待出租时各类资料具备的情况下再转为投资性房地产。

二是限定投资性房地产与其他资产之间的双向转换。在公允价值模式下的投资性房地产与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转换时,可以限定转换以后的本会计年度以及以后的两个不能再次转换,无法预料的特殊状况下除外,这些特殊状况将由相关权威部门作出界定。这样不仅可以一定程度限制企业随意转换,也可以保证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是明确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选定条件。在后续计量模式选择中,一方面对于不同的情况建议采用不同的模式。相应对于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或者建筑,取得的租金收入是确定的,和市价不会有太大相关,这类资产建议使用成本模式。若使用公允价值模式,公允价值的取得一定要严格进行。否则不能进行模式转换。取得的公允价值与该资产成本模式下的账面价值差额占账面价值的比例超过某个值,如10%,方可以转换。这样既可以保证企业资产真实反应市场价格的变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企业随意进行模式转换。另一方面,在公允价值模式下不计提折旧或摊销,这一点也是企业在转换模式时想要利用的盈余管理手段之一。建议仍然在此模式下进行折旧或摊销,并以每年期末的公允价值为基础来计提下一年的折旧或者摊销额,不仅使得遵从收入费用配比原则,也降低此处的盈余管理空间。

四是通过行政手段严格规范公允价值取得方式。如今市场上大部分企业都是从各种资产评估机构中获得估值,建议一方面,可以为某些类资产的市场指定一个专门对其估值的部门,如国土资源部对于投资性房地产可予以权威估值。从此处公布出来的估值作为市场上的标准估值,企业不得引用其他处估值作为公允价值。同时,该部门也应该将其评估的各类详细信息进行公布,如评估方法的选择、评估假设、评估模型的选择、评估参数的选择、评估的过程及结果等信息。企业应该提供详细真实的资产详细状况,如物业的名称、所在位置、基本概况、产权情况、抵押或担保的状况、价值类型的定义。若未形成稳定市场的资产类,财政部应对于其使用条件,应考虑的各种因素,确定公允价值的程序和方法等做出严格的规定,以制止因此而可能导致的盈余管理。

五是规范债务重组界定。债务重组定义中的“财务困难”建议量化到与公司的盈利状况联系起来,对于上市公司。若存在以下条件之一,则认定为财务困难。条件一是最近一年连续亏损,条件二是因为三年连续亏损,股票被暂停上市。条件三是最近一年期末股东权益为负值。条件四是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况。根据上述具体条款,在一定程度上来限定随意的债务重组。

六是降低债务重组利得盈余管理空间。财政部在2008年12月份的《关于做好执行会计准则企业2008年年报工作的通知》中作出规定:“如果接受控股股东或控股股东的子公司直接或间接的捐赠,从经济实质上判断属于控股股东对企业的资本性投入,应作为权益易,相关利得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关联方之间进行债务重组也可以借鉴此条,将债务重组利得不是计入当期损益,而是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既体现了资产转让中的利润获得,又避免企业利用关联方进行盈余管理。非关联方之间,对具有使用寿命的非流动性资产产生巨额的债务重组利得,可分期将利得平均计入当期损益,而不是一次性计入。这样可抑制企业利用短期扭亏为盈的可能性,造成漂亮的报表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