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的特性范文

时间:2024-01-25 17:24: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教育的特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教育的特性

篇1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作品;文化特性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115-01

从音乐诠释的角度来说,音乐表演的成功依于对给定曲子的所有相关维度的理解:除了知道如何产生与表演音乐样式的句法与非句法结构外,还必须理解此作品,是现性的还是再现性的。如果这些方面都具有,表演者必须决定如何把这些维度整合为一个整体。因此,无论是音乐作品的创作还是被表演,都表明音乐是在文化境脉中被生产与被诠释,它不是绝对的无功利的、自足的。在中小学音乐教育范围内,我们着重讨论音乐作品的文化特性与实用特性。

一、文化的内涵

文化指应用各种方法的各种探究领域。除了被运用于生物与物理性发展外,它还经常被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指为一个民族的生活进行方式,包括语言、习俗、一个具体社会群体的爱好。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人应该都是被“文化着”的,因为每一个人属于或被引入某种人类社会。文化又是具体成就的实体,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文化人是指他对某种文化产品具有的见识。在给定的时间与地点内生存,一个群体必须适应与调整他们的物理、社会与形而上的环境。在这种“情境”的感觉中,一个群体的文化是在一个具体的时间与地点内为适应、生活、生长而分享的项目。文化是一个群体物理与社会环境的信仰与这个群体在发展过程中因需要而被保存下来的文化形式之间互相作用的结果。所以,文化不全是人们拥有的东西而更是人们制作的东西。

二、多元文化的内涵

多元文化是指在一个公共的社会系统中不同的社会群体的共同存在。这是一个描述性定义,它只是简单地指出文化的多样性。但是,多元文化也有一种评价感觉。它意味着一种社会理解,即在尊重与保留每种群体完整性的同时,支持一种为了不同群体间进行交流从而使全部群体更加丰富的一种政策。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似乎说明当一个国家可能包含许多不同的文化的时候,它要制定使群体都平等的法律、教育与经济机会是困难的,但具有多元文化的国家都努力地做着这件事。理查德・柏瑞特认为,多元文化这个词最合适在符合以下三个标准的一个国家或共同体使用:(一)它必须呈现包括很多不问文化(政治、种族、人种、宗教、经济、基于年龄)的文化多样性;(二)这些微文化共同生存必须有近似平等的政治、经济、教育机会;(三)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可行系统和基础的多元文化主义的价值,必须有一个公共政策的承诺。从理说碌墓鄣愠龇,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这些国家可能可以被看作是由一个分享的核心文化又有许多亚文化组成的共同体。

三、多元音乐教育的内涵

不同的群体形成不同的文化,一个国家的文化是多元的,更不要说世界文化是多元的了。而音乐是人类制作的一种文化,从世界范围来说,音乐的多元毋庸置疑。每种音乐有着孕育其生长的群体。如保加利亚风笛,它有着保加利亚风笛的制作者与听众;巴洛克合唱有巴洛克合唱制作者与听众;中国音乐有着中国音乐的制作者与听众。所以,在特定群体中产生具有特定风格的音乐,反过来说,音乐风格是一个包含了音乐人与听众的音乐群体,他们具有相同的听觉特征,并且在音乐信仰、偏好和共识方面上存在共性。与此同时,有的音乐分支之间联系紧密,有的联系不那么紧密,如美国的爵士乐还是比较大地受到西欧音乐传统的影响,而印度的音乐就与西欧音乐相差甚远。

音乐与音乐之间没有更好但有更合适。要尊重与深化自己民族的音乐,同时不排斥其他民族的音乐可能是对多元音乐内涵比较合适的理解。同理,对多元音乐教育的理解可能是这样的:在世界范围内音乐教育应该是多元的,每个民族都有保留与完善自己音乐文化的义务。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行为,即把一种音乐文化作为权威向全世界范围内渗透与推广的行为。但是,到了具体的国家、具体的学校,音乐是指Music,是指个项的音乐,推行的当然是自己国家、自己民族习惯的音乐教育内容,不可能把全世界五花八门的个项音乐全都纳入自己学校音乐教育的范围,以此表示追求多元音乐教育的新理念,这是对多元音乐教育内涵的误解。

总之,多元音乐教育是在落实自有音乐文化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现有的传统音乐教育内容进行学习,期间不断渗透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开阔学生视野与思维。

参考文献:

[1]师曼.论民族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141-142.

篇2

 

特殊教育可以看做一种“爱心教育”,其指的是那些智力层面或非智力层面与正常学生相比要低一些的孩子的一类教育形式。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形式与普通学校教学相对比具有自身的特点,因其教育的对象有着特殊性。近年来,社会上的各阶层人士对特殊学校的学生教学方式的关注度逐渐提高,通过提出各种各样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希望可以通过完善特殊学校的教育环境,从而提高特殊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使得孩子们可以更佳地融入教育体系,为以后迈入社会提高适应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持续加深,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更加努力,要信赖所教的学生,不断探究新的数学教法和教学理念,并在教学实际中去探索。特殊教育最终的目标是教书育人,帮助学生成长为一名正常的、优秀的、快乐的社会人。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现实下,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深数学思想,如何结合特殊学校学生的特殊性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今天所有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去探索的重要问题。

 

一、教师要准确掌握教材,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

 

数学教材是我们所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数学教师可以准确的掌握好和研究好教材,对增强教学有效性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数学教师必须去全面分析和探究教材的教学目标以及教材上的重点、难点,教学形式也需要时时创新,不可以只是止步在课本知识的填鸭式教学上,要注重对每一名学生的整体素养的提升。

 

学生必须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所有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发展,要结合特殊教育学生的各自特征以及各自的兴趣所在实施课堂设计,对每一名学生的问题要有着针对性、可施行性和特殊性,要推动学生互相之间实现思想和感情上的互动。利用积极的沟通交流,去发掘学生的心里想的是什么,教师与学生之间最终构成一种和谐的联系,这需要数学教师不仅是具有优秀的教学技能,还要在与特殊学生的沟通上具有有效的手段,从而缩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鸿沟,利用“亲其师”,最终实现“信其道”的效果,进而提高特殊教育中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有效性。

 

二、教师要注重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必定就是教师同学生、学生同学生之间的一种积极的互动交流。在小学数学课程学习时,必须要提升课程学习的互动性,从而增强学生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积极参与其中。

 

通过增强教师同学生、学生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得学生在独自思考和互相讨论中激发自己的数学学习思路,促进学生互相讨论、独自思考的良好习惯。学生只要在互相间的互动交流中发掘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就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地探索问题、提出质疑和解决疑问能力的提升,并且在一定层面上调动了学习气氛,增强了数学的教学质量。

 

三、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帮助学生建立信心

 

小学这一阶段,孩子们的心理还没有成熟,小学生的心理都相对脆弱,特别是特殊教育的学生,他们的心理或者智力有可能与大多数的学生有着差别,但是他们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在同他们的沟通中,除了要教授给他们数学知识和理论,还要帮助孩子们建立面对外界的自信。

 

教师要给予特殊教育的学生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同他们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了解每名学生的特点和不同,使得学生可以积极的施展自身的特点来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让学生可以积极地去面对所处的困境。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教师都需要大声地的表扬,给予他们受尊重的心理需求,让他们也可以真切的体会到凭借自身的努力实现成功的喜悦。在长时间的教学实际中发现:只有我们用一颗包容的心去面对学生,促进学生树立生活、学习的信心,才会在教学工作中起到更好的效果,才可以推动学生们一步步地提升自己,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促进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这不仅对他们当前的学习有帮助,更是对他们的未来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教师要提高课堂导入、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一般来讲,好的开端是成功之路的一半。因此,课堂导入的成功与否对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情况有非常大的影响。数学教师要结合数学这门学科的特征以及特殊教育学生的知识层次,利用教学案例、课程导入等形式,构建有效的的导入细节,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数学的学习上来,接着教师再自然而然地进行之后的课程。

 

此外,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数学思想、理念发起的过程,在各种数学定义、数学公式和数学理论中都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数学思维,因此,教师要通过使用多层面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时刻领悟较多的数学思想,只有增强数学教学元素的有效性,才会在最终能够实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特殊教育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每一位数学教师所追求的教学目标,在新课标的推动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用爱心推动学生构建信心,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凭借不断创新的数学教学教法以及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显著的进步。

篇3

 

技工学校的学生与普通高中的学生有着明显的差别,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差,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在学习上是极度不自信的。尤其是英语教学,英语是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与本国的语言在学习上有着很大的差距,很多技工学校的学生英语基础差,给教学增加的难度,因此,一定要结合技工学校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保证技工学校学生在学习上有着极大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 技工学校英语教学的特殊性

 

中国自从加入WTO后,经济得到飞速发展,趋于国际化发展的企业和现代化的生产环境都需要较高综合能力的技工人才,即要求他们有精湛的技能之外,还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对外交流能力。英语作为技术交流的主流语言,所以无论从设备操作还是生产技术上对员工的英语水平有了新的要求。技工学校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其特殊性在于:一是学生总体水平较差。生源主要包括初高中毕业生和社会再就业人员,自身的英语底子薄,接受能力较差;二是办学目的旨在培养企业所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教学内容偏于技能培训而忽视了理论的教学。因此,技校作为众多企业员工的主要来源,如何去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动力是各技工学校需要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我们做好事情的前提,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学生有了兴趣,才能够将英语学好。技工学校的学生在学习上是没有兴趣的,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如此,首先,这些学生是高考落榜的学生,基础就存在着问题,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吃力,有很多的的学生很轻易的就放弃了学习,没有了求知的欲望,其次就是教学方法与技工学校的学生是不相适应的,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还是按照原有的教学理念进行,学习文化知识,参与实际的英语训练,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了极大的压力。最后就是在教学方式上没有任何的创新,现在有很多的技工学校在设备和师资上都无法达到要求,教学设备存在着落后的现象,教学方式没有任何的创新,这样学生就会排斥英语的学习,一定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本着为学生排忧解难的心理进行教学,吸引学生学习英语,使课堂变得活泼,不在枯燥和乏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英语教学的技巧,使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进行英语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要学会赞赏学生,使用温暖的话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如沐春风,这些都会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3 要把握好英语教学的节奏

 

技工学校的英语教学与普通高中的英语教学有着明显的差别,绩效英语的教学时间一般是1-2年,这一时间段内主要进行的是专业基础教学和其他的文化学习,这样在英语上学习的时间就会大大的减少,有些初中毕业或者是普通高中转过来的学生是无法适应这样的教学方式的,这些学生习惯的是被动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在黑板上进行课程、单词和语法等知识的详细辅导,没有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是无法适应这样的教学方式的。作为英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课堂的基本节奏,帮助学生改变学习的方式。

 

在授课的过程中,要逐渐的放慢速度,给学生安排适当的作业,这样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逐渐的加快教学的节奏,使英语教学从慢变快,给予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适应新的教学节奏,转变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安排讲授的时间,抓住重点,结合英语教学的内容深讲,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进行延伸,教师布置的英语作业要与英语的知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记牢,英语教师对于重点和难点要详细的讲解,语言要精炼,不能够偏题,那些与实际联系不紧密的内容可果断减改,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根据情况自学,以适应技校英语课教学的节奏特点,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样才能够在质和量上兼得。

 

4 使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技工学校的学生一般年龄都在15岁左右,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充满着对社会的好奇,尤其是新生事物,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兴趣。英语教学也是如此,因为英语教学中,涉及到的很多内容都是枯燥的,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产生任何的兴趣,那么学生是很难进行基本的英语学习的,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情景剧教学法和故事教学法,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可以满足他们的表演欲望,在讲故事、演节目中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在讲故事教学法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身边生活学习的有一定代表性的故事情节,用通俗易懂的英语语言讲解,在讲解过程中及时提示、提醒学生卡壳的地方,比如没有学过的生词、比较复杂的句子、时态的运用等等;在情境剧中,要编排一些跟以后的工作环境有关的剧情让学生模仿、表演,会使学生在好奇和兴奋中探索语言和动作表达方式,这样在学到英语口语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他们对以后的专业学习兴趣,从而在整体上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利用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如已成为很多技校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技校学生普遍对计算机感兴趣,可以引导他们在上网浏览时多寻找一些与自己的专业相关的英语材料主动自学,同时教师要动脑筋开发制作一些动画软件,让学生在情景交融、声图并茂中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5 结论

 

技工学校英语教学有其独有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职业需要组织教学,使技工学校的英语教学能够更具实用性、社会性和针对性。值得我们用心研究,转变固有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出发点,调整教学思路和授课内容,在教学方式上大胆创新,更好地掌握技校英语教学的宏观规律,把技校英语教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样的技工学校符合企业选拔人才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篇4

    职业学校如何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在思想认识上要弄清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有什么特点?

    1.1 从办学方向、培养目标上看,素质教育是依照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而《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职业教育必须“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素质”。因此,职业教育也是针对我国教育结构不合理的弊端,着眼于现代化建设对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让学生全面、主动、生动地发展,培养初中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有一定技能的劳动人才。

    1.2 从教育对象上看,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根据《职教法》规定,职业教育本身就应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进行思想、文化、技能、心理、身体等各个方面的教育,注重发展学生的专业特长,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1.3 从教育的途径上看,为实现培养目标,把教学作为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而且注重育人途径的多样化、生动化。通过专业技能实践、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劳动实践等多种途径,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认识、思维、实践、创造等基本能力。

    1.4 从教育的方法上看,一切教学方法必须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都把学生看作教学主体,广泛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自主性。以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为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素质教育是一种深刻的教育哲学理论,一种教育目标。随着教育的发展,它可能会具体化为一种教育机制,但它不可能具体化为一种办学模式或一种办学方式。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总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可以成为一种办学方式。在职业教育领域实施素质教育有它自己的特点。我们在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既要注重二者的共性,又要立足职业教育的特点,使职业学校准确把握自己的位置,达到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

    2.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正确认识职业学校素质教育内容和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内容的异同。职业学校学生除具有一般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等基本内容之外,还应该具有下列素质:①符合现实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创造能力的素质;②从事岗位工作需要的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③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寻求自我发展,创造和实现自身价值能力的素质。所以职业学校素质教育有它自己的特点。归纳起来,同基础教育相比,职业学校要实现其培养目标,应着重强调以下几个途径:

    2.1 职业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首先应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对他们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创业精神教育,使学生在未来职业工作中具有敬业爱岗、遵纪守法、诚信负责、礼貌热忱等素质。其次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和社会行为规范教育。人的道德情感发展是否健康、完善、深刻、丰富,对他事业的成功与否有很重要的制约作用或促进作用,因为品德行为规范是社会公众评价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依据。

    2.2 职业学校对学生进行文化科学知识教育时,应该淡化文化科学知识的专业性,重视文化科学知识的基础性、广泛性、适用性,还要加强专业理论学习,注重专业技能训练和专业实践,切实地将知识转化为技术,防止出现口头的“专家”。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既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为不同岗位工作培养实用人才,又要适当考虑学生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个人特长得到充分发展。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职业教育有初级、中级和高级不同层次,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还担负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人才的任务,所以职业教育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升学率问题。职业学校要真正发展素质教育,必须正确处理升学率和培养对象合格背后关系,防止出现初、中级职业教育为追求升学率而出现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的应试教育的误区。由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实用人才,所以对于职业学校来讲培养对象的合格率才是真正要追求的目标。

篇5

【关键词】特殊学校 感恩教育 特殊儿童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13-02

知恩图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胸怀;“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的经典诗句,集中反映了古人对感恩的认同。感恩,是人性善的反映;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尤其是特殊儿童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教育的规律,使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对受教育者培养感恩的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之内知恩图报这样一系列的活动过程。具体来说,感恩教育就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和一种以人性唤醒人性的人性教育。

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一)接受感恩教育是残疾孩子成长的需要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不知感恩,是人格的缺失,心灵的荒芜。不懂感恩,就失去了爱的感情基础。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激同学的帮助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帮助自己的人,甚至是对自己没有敌意的人。学会感恩,首先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懂得付出后,才能获得感恩。

我们国家将每年五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助残日,社会各界也时刻关爱着特殊儿童。正因为有了这些帮助,特殊儿童的学习条件正在逐步提高。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简单教育孩子说声“谢谢”,也没有想过怎样回报社会及爱心人士,这无疑对特殊儿童是一个不好的影响。今后走入社会,他们更多单纯依赖社会,而非强大自己,回馈社会。

(二)其次,开展感恩教育是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旨在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冷漠、不知感恩,人与人之间普遍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通过多层面的活动,以润物细无声的力量,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升华情感,从而形成道德认同,增强爱心行动。培养学生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责任意识,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使学生对父母感恩,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感恩,对生活感恩,增强学生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意识,并使这种意识转化为孜孜以求,自强不息的学习精神。

目前政府及社会各界的资助促进了特教事业的快速发展,但我们应该时刻谨记,我们国家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特教事业又是一个很大的工程,如果我们只是一味接受国家、政府的给予,而不懂得教育特殊孩子去努力学习,回报社会。无疑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特殊儿童的成长是欠缺的。我们必须让社会看到这些特殊孩子自身也在不断努力,不断成长,不断感恩,他们才乐于继续关心和帮助我们。特殊教育事业是一个艰难的发展过程,需要社会的支持,更需要我们自身不懈的努力。

(三)再次,开展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马克思曾经说过:恩情是联结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个良好的纽带,大到国与国、地区与地区,小到家庭与家庭、人与人,进而支撑起一个社会。从对象上看,我们要感恩那些帮助我们,关心我们,鼓励我们的人,这里包含我们对父母对亲人的感恩,对同学老师和朋友的感恩,对国家与社会的感恩,对大自然的感恩等等。而当今社会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冷漠绝情的声音?为什么结草衔环,知恩图报的呼声越来越弱?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

只要人人怀有感恩之心,处处心生感激之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才会拉近,世界也因此多一分阳光,少一点冷漠。这样也会使得我们所处的社会更文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

三、小结

人离不开群体,惟有学会感恩,感谢生活,感谢父母师长,才会更加热爱生命,关爱他人,收获和平与快乐。只有不忘感恩,才能弘扬中华民族“孝廉”之美德。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应该大力弘扬感恩文化,教育我们的特殊学生学会感恩,让感恩教育成为学生重要的必修课。

参考文献:

[1]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

[2]刘河.咱们的感恩教育有点晚[N].东方今报, 2005―10―26.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篇6

一、强化师德教育,提高教师全心全意为残疾学生服务的意识

我校80%的盲聋学生住校。学校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除了上课外,还有管学生日常生活,比如日用品的购买,甚至衣服的购买。特教学校的教师不同于一般学校的老师,教育对象和教育任务的特殊性决定了特教学校教师要承担更多、更大的责任,他们既是教书育人的老师,教学生以科学文化知识,又是残疾学生细致周到的母亲,学生在校期间的衣食住行等都要照顾。因此,我们要求全体老师注重师德修养,以崇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残疾学生,对盲聋孩子要做到真诚的爱、细致的爱、理智的爱。如:多抽时间与学生相处在一起,同他们一起游戏,一起读书、看报,一起打球、聊天等。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天气冷了,叮嘱学生多穿衣服;学生生病了带他们打针,给他(她)喂药;学生受了委屈要多安慰他们;多鼓励学生的学习。每天带着微笑走进校园、走进办公室、走进课堂,让学生们看到老师笑容,心里感到阳光、温暖。

二、坚持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克服盲聋学生在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辨别能力等方面的缺陷

由于盲聋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在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辨别能力等方面的客观缺陷,个别学生,他们生性多疑,缺乏生活常识和社会常识,有自私、撒谎、贪便宜乱拿别人东西等毛病。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凡事以我为中心,自私、认知面窄、情感体验差的特点,学校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像节假日、助残日,组织老师为学生献爱心。平时,学生生病了,班主任或生活老师买水果给学生;天冷了,班主任从自己家里拿毛衣给生活困难的学生,这些都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熏陶,让他们懂得了做人心中要有大爱,不能只有自己,施爱于人是幸福的。学生丢东西,也偶有发生,是最让我们头疼的事。根据这种情况,班主任利用晨会、班队会,对学生进行教育,思品课老师利用教材讲解,各科老师也进行有机渗透,让学生明白:不私拿别人的东西,不经过允许拿别人的东西是偷,偷东西可耻,自己没有也不许拿别人的。

每一年,学校政教处开展 “我与文明同行,文明伴我成长”、 “好书伴我成长”、“文明礼仪知识竞赛”等主题教育实践教育活动。通过“读――说――议――写――演――唱”多种渠道,一点一滴地提高盲聋学生的认知能力,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缺点,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三、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长期的特教工作,使我们清楚:学生身体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此导致的心理残疾,最后成为家庭的累赘、社会的包袱。德育工作就是要塑造完整的人,健全的心理的人,有用的人。因此我们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工作,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

针对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的问题,十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认真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学校安排相关的教师,参加省、市举办的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的培训课程。并精心布置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定时向学生开放,让学生在安静轻松的氛围里倾诉困惑、舒缓焦躁、减少妒忌、战胜抑郁……通过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使盲聋学生保持最佳的心境,体验成长的快乐。

四、进行感恩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

盲聋学生,他们因缺乏与外界交流和沟通,相对处于封闭状态,接受的事物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对一些社会常识、伦理知识十分缺乏,认知片面,感情淡漠,容易以我为中心。老师无论对他怎样关心、关爱,但只要你批评他,他立刻就会当面地比划“老师不好”。家长没满足他的要求,他们会直接就说:“妈妈不好,我不喜欢”。这种情形,让我们意识到对残疾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必要。

为使我校的感恩教育更有实效,我们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在母亲节、父亲节或教师节开展写一封感恩信活动;赠送一个“感恩卡”,表达对他人的感激之情;学唱一首歌《感恩的心》;做一件事,为父母、亲人、老师、同学表达情感;自制一个作品,送给你最想感恩的人。“五个一”活动的开展,升华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懂得了“知恩图报”。

五、盲聋学生缺陷补偿教育的进行,促进了校风、校貌的转变

盲聋生生理上的缺陷缺陷,导致他们在心理上、人格上的发展和健全青少年都有较大的差异而表现出特殊的心理特点,例如个别盲童由于失去视力看不到周围的一切,因此给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容易产生自卑感,变得烦躁、焦虑、有畏惧感;个别聋哑学生则表现出自尊心强、多疑、易怒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过去聋生小达,曾到生活老师办公室,趁老师不注意,偷了老师包包里的钱。盲生小草,刚进学校的时候,成天都坐在教室里,不愿与人说话,也不愿出去活动,老师进行康复教育,带他们到操场活动,才知道她连正确走路也不会,她走路就是两腿弯曲,身体后仰,每走一步都战战兢兢,生怕碰到什么或是摔倒。

篇7

兴趣是一种内部动力,一个人如果对他所学的东西感兴趣,学起来就会精神愉快,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如果学生没兴趣,就会感到写字是一种负担,不但不能开发小学生的智力,反而会使小学生对写字产生厌恶情绪,甚至会把这种厌恶情绪迁移到其他的学习活动中去。

在学生学习写字的过程中,有的老师在全神贯注地挑学生的毛病。小学生每写一笔,老师就气愤地指责:“又错了。”再写一笔,老师又迫不及待地吼道:“耳朵和眼睛长到哪里去了!”这种痛斥一直伴随着小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怎能对写字感兴趣呢?为了培养学生对学习写字的兴趣,我们可以采取“寓教于趣”的方法。初学写字,学生的年龄尚小,往往写两三个字就感到厌烦。针对这一情况,老师可以为学生画小动物,诸如小鸡、小猫、小猴等,栩栩如生的画面,惹得学生手舞足蹈,跃跃欲试,拿着毛笔不断地画着、写着。同时,利用低年级学生喜爱学习语言的兴趣,来激励他们学习写字。每教学生模仿写一个新字,就用组词的方法告诉她是什么字,什么意思。学习兴趣是无价之宝,它完全胜过学习成绩本身。

二、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时间

小学生心理、身体正处于成长阶段,发育还很不完善,注意力持续时间也较短,而学习写字、练习书法需要站着,手握笔比较吃力,又要精神集中,可以说是一种脑力、体力相结合的劳动,非常容易疲劳。有的老师忽视了小学生年龄特点,只想快出成绩,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小学生,往往一写就是一、两个小时,小学生极端疲惫,写字时往往心不在焉,以种种借口逃避。我们要控制学生写字的时间,半个小时左右休息一会儿,到室外活动活动,或做游戏。经过休息,学生情绪高昂,学习新字更快,字写得更好。在有效的时间里,高质量地完成了练习任务。

三、要以表扬、鼓励为主

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写字或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常有以下几种心理。

1.攀比心理。一些老师发现别人的学生超过自己的学生时,甚至一些年龄小的学生都比自己的学生写得好时,就对自己的学生喋喋不休,甚至大发雷霆,全然不去了解每个学生的起点及其特点。比较是应该的,但更多的应是对自己学生进行纵向比较,把学生的今天和昨天相比,有进步,就应该表扬、鼓励。

2.补偿心理。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写字或练习书法的过程中,是很辛苦的。工作上的劳累,身体上的疲乏,心理上的压力,都往往转化成对学生写字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希望以学生的进步来补偿自己的付出。但有时这种补偿是不成正比的,有的老师常常把怨气情绪发泄到了学生的身上,这是不好的做法。

老师在这些心理因素的驱使下,教育学生时往往表现得不耐烦、无奈,态度比较差,结果适得其反,影响了学生学习写字的效果。对于学生的字,我们尽量用表扬为主的方法来对待,即使学生写出了令人气愤的字也是采取“先扬后抑”的方法,跟学生一起分析这个字。如“这个字的结构写得好,但如果这个捺再用点力压下去,慢慢收笔就更好了”。这样,学生的体验才能总是愉快的,不出现反感、抵触的情绪。老师的鼓励和赞扬,是对学生成绩的肯定,也是学生进取的动力,这种教育方法远比惩罚的效果好。

篇8

关键词 小学生 个性特点 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How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Education for Pupils According to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bstract School education directly reflects the direction of social progress, and is also the main positions of moral education, it is bound to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s' moral. So the school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While the student is the main object of the school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have greater plasticity. Pupils uneven development of the personality, not isokinetic personality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teachers are required to use a flexible means of education, individualized. Therefore,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must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every student, a good grasp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student's personality, the only way to conduct targeted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Key words primary students;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ideological education

学校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重要场所。在做好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教师将扮演着重要而关键的角色,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者。因此,教师必须着眼于社会实际,增强时代性,认清新形势,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采取主动性,力求实效,并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以及其表现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1 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的小学生已进入到了独生子女年代,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新课题。少年儿童是我们未来的希望,学校肩负着对其教育成人的重担。小学生的可塑性大,模范性强,所以小学阶段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学校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促进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及行为习惯的形成。学校及教师不能只偏重学生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加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从小的方面说关乎学生的成长与人格塑造,从大的方面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国家未来的发展,所以社会、学校、教师及家长必须联合起来,共同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一直以来,学习成绩是学校与家长主要关注的问题,认为孩子学生成绩上去了就万事大吉,殊不知小学生心理不成熟,抵抗能力较差,意志力较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很容易上当受骗而走入歧途。所以加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初步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做越轨或触犯法律的事情。

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必须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性格差异以及心里承受能力,去仔细观察,认真分析,采取不同的措施与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 小学生性格发展趋势及特点

所谓的性格指的是人在对现实、对别人表现的态度与相应行为方式中较稳定及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一个人的性格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及周围环境的态度,并把这些表现在了他日常的行为举止之中。学生的性格特征深受周围环境、社会家庭及教育条件等的影响,少年儿童心理个性之所以存在差异,后天客观环境的影响差异起着决定性的因素。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只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小学生性格发展趋势。小学生由于处于认知启蒙阶段,其性格的发展表现出了速率不平衡与不等速的趋势。性格缓慢稳定的发展是在小学的二年级到四年级,这一阶段小学生性格发展比较稳定,没有较大的波动,到了四年级至六年级,其性格发展速度较快,这也是其性格发展于形成的关键时期,家长与老师要把握好这一时期学生的教育与培养。

(2)小学生性格发展的特点。总体来说,小学生性格的总体发展是不稳定的。在这一阶段,小学生对社会与集体、对学习与劳动以及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上,缺乏自我分析与判断的能力,容易受误导与暗示,而且模仿性很强,遇事没有自我宽慰的能力。而且小学生性格在果断性判断力的发展上较缓,基本上没有适时、果断对事做出决定的能力,其性格意志特征还没有真正得到发展。

(3)小学生性格教育。如前所述,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性格发展处于初步发展的时期。没有形成稳定的性格类型,性格特征的发展也不成熟。所以对小学生的性格思想教育,适度的理性引导是首位,教育要具体形象,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在其对事物缺乏理解力与判断力的情况下。教育引导不能过于笼统抽象。所采取的教育的方式要做到灵活多样,要考虑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选择其能接受的教育方式。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形象,为人师表,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仿效榜样样式,并根据学生性格发展的特点规律及所体现的不同个性特征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

3 如何针对小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思想教育

(1)对个性倔强的小学生要注意对其沉着稳重及坚持到底精神的培养。现代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娇生惯养,养成了以一人为中心,个性倔强的性格特征。这部分学生喜欢与人交往,心理性格特点突出,他们不怕困难,热情、爽朗、果敢、为人耿直、有旺盛的精力,进取心很强,情绪常常表露在外。缺点是脾气较暴躁,比较任性,做事性急而且粗心。教育这一类的小学生,要进行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批评教育,教师要注重他们沉着、稳重气质的培养,让其做事养成坚持到底的精神以及遇事克制忍耐的品质。多让其参加一些能磨练人的意志与耐力的活动,并引起他们的注意,使其受到启发。使其逐步改正个性缺点。

(2)对活泼好动比较淘气的小学生要注重做事刻苦认真、善始善终习惯的培养。多年的教学经验与班主任工作使我了解到,那些活泼好动比较淘气的学生比较聪明、机敏,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亲切热情,人缘较好,兴趣爱好广泛。缺点是情绪波动较大,做事不踏实、不细心,自由散漫,逆反心理较大。对这样的学生如果教育方式不当,会产生较差的后果,不但学习成绩会直线下降,可能还会走上歧路,甚至可能有伤害事故的发生。所以对这类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师要尤为注意。以多鼓励为主,循序渐进,并与家长配合,着重培养他们的刻苦耐劳的精神,逐步地培养其做事注意力集中、凡事善始善终的良好习惯。

(3)对慢性子的小学生要注意培养其反应的敏锐性及办事果断的作风。在教学中会经常遇到慢性子性格较内向的学生,这些小学生比较能遵守纪律,而且能克制自己的情绪,遇事没有大的情绪起伏。但缺点是反应迟缓、不爱活动,不灵活,而且有很大的惰性,甚至常常精力不集中、萎靡不振。而且这种个性表现比较突出的,是无论上课听讲还是下课玩耍以及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等,其反应速度都赶不上一般的同学,学习成绩一般,有的甚至很差,不合群,容易受同学嘲笑或欺负。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耐心引导,上课对其多提问,培养其自信心,让他多参加班级活动,与同学多接触,多读书、多动手动脑,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教师要以诚心与耐心,给予他们充足的考虑与反应时间,注意培养他们敏锐的反应力与果断办事的作风,逐步改掉身上的坏习惯。

篇9

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音乐与生活具有广泛密切的联系,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当今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音乐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更加显示出它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作用。

进入新的世纪后,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蓬勃发展,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当代社会对各类人才综合素质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将音乐教育列入各类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都少不了音乐教育。但是,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不同于高等职业教育,更不同于其它学科,其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育途径诸方面独具特性。认识和把握这些特性,是圆满完成教育任务的前提。

笔者是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教师,在数年的工作实践中,坚持对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特性进行探索,形成了以下初步认识:

一、教育主体的差异性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主体的差异性决定教育教学的起点和目标。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主体存在四个方面的差异。一是区域差异。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源广泛,大多数来自于农村和乡镇。农村和乡镇中小学教学设施落后,音乐师资力量薄弱,音乐教学水平低下,这部分生源的音乐基础与城市生源有明显差别。二是兴趣差异。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文化成绩较差,行为习惯懒散,学习动力缺失,对音乐没有兴趣。唱歌五音不全,跳舞羞于登台,器乐多未尝试,乐理一窍不通;而极少数学生却对音乐情有独钟,对其它文化课不感兴趣。他们能唱会跳,擅长乐器,甚至形成了音乐特长。三是阶段差异。中等职业教育不同于小学初中打基础阶段,也不同于高等教育研修深造阶段,而处于补偿和衔接的中间阶段,要求承上启下,夯实基础,系统学习,形成素质。四是专业差异。中等职业学校虽然普遍开设音乐学科,开展音乐教学,但不同专业在音乐课程设置,音乐教材使用,音乐教学目标设定,音乐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都有巨大差异。音乐专业及其相近的学前教育专业,幼师专业,艺术专业等,与其它非音乐专业的音乐教育教学要求有天壤之别。如果对教学主体的差异性视而不见,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教育就会劳而无功。

二、教育内容的选择性

中等职业学校非音乐专业的音乐教育内容没有统一规定,课程设置、课时分配、教学内容等都由学校自定、学科自主、教师自选。较规范的学校开设声乐、指挥、欣赏、乐理、视唱练耳等课程。一般的学校参照普通高中音乐教学大纲开设唱歌、欣赏、器乐、识谱等课程。一部分学校在第一、二学年上下学期设置每周1-2学时的音乐欣赏或唱歌课。极少数学校甚至不设音乐课程,不上音乐课。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等职业学校非音乐专业的音乐教育内容缺乏统一规定,部分学校完全自主,甚至不开设该课程,严重影响了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三、教育目标的层次性

中等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人才的专业技能各不相同,但综合素质尤其是音乐艺术素养有共同要求,只是程度不同。中等职业学校按照专业性质与音乐学科的关联程度,区分音乐艺术专业,教育或幼师、学前教育专业,其它专业等三个不同类别,可按三个层次分别设定音乐教育目标:

第一,普及性目标。以学习唱歌为核心展开教学。在初步了解和基本把握歌唱发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歌曲学习和演唱,使学生能够做到歌唱姿势端正,呼吸方法正确,气息流畅,感情充沛,在唱歌中接受音乐感染和教育,从而陶冶高尚情操。

第二,提高性目标。以音乐赏析为核心展开教学。声乐课要深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共鸣调节,掌握吐字技巧,学习演唱不同题材、体裁、风格的齐唱、独唱和不同演唱形式的二声部合唱歌曲,并能做到音乐节奏准确,声音统一和谐,歌唱具有表现力。欣赏课要求学生学习欣赏声乐曲和器乐曲的有关常识,重点欣赏中外民歌和优秀创作歌曲,以及中外小型乐器乐曲,并了解中外着名作曲家和表演艺术家。通过欣赏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优秀音乐作品,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扩大音乐视野,逐步提高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鉴赏能力。

第三,专业性目标。这一层次的学生对音乐艺术有较浓的兴趣爱好,较好的音乐素质,较强的表演能力,较明确的专业化倾向。因此,要以音乐理论为核心展开教学。进一步夯实音乐理论基础,辅之以音乐指挥和视唱练耳等专业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初步掌握视唱练耳技巧,初步具备音乐指挥才能,并能独立进行音乐创作和音乐教学。音乐理论教育要求学生掌握五线谱和简谱记谱法,首调唱名法和固定唱名法,乐谱力度记号、速度术语、表情术语、装饰音和其他常用记号,音程和和弦等有关知识,并在演唱和欣赏音乐以及尝试创作或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调式、音阶、音程、和弦表现功能的理解和运用。视唱练耳教学要求学生能按指挥图式画拍演唱,音高和节奏准确,调式感强,逐步掌握视唱声部,视唱弦律及其自然音程、变化音程,能准确听辨节奏短句和有变化音的音乐短句。音乐指挥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各种节拍的指挥图式,能指挥齐唱歌曲,做到姿势正确,拍点清楚,起拍收拍准确无误。并能较好地指挥不同情绪、不同演唱形式的齐唱、轮唱、合唱歌曲。此外,专业性层次的音乐教育还要增加音乐表演、音乐创作和音乐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课程,为学生逐步走向专业化奠定全面而坚实的基础。当然,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目标的各个层次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循序渐进的关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依据实际,立足基础,突出重点,因材施教。

四、教育途径的整合性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途径丰富,方法灵活,重要的是对学校的师生团队,校园的场馆设施和课内教学及课外活动等各种要素加以整合。其一,以学校师生团队为核心。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都必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为主线。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在课外活动中,要根据师资条件和学生特长,成立多种音乐艺术兴趣小组和组建各种艺术团队,如歌咏队、舞蹈队、乐队、曲艺戏剧团等,通过教师推动学生,通过骨干带动全体。其二,以学校场馆设施为基点。普通教室和音乐艺术专用教室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主阵地,是音乐基础知识系统理论教学和音乐艺术基本技能教授的基本条件。此外,还必须充分利用学校的相关场地设施为学生音乐教育服务。广播网和电视台可定时播放中外经典声乐、器乐、曲艺、戏曲节目。礼堂和运动场可定期举行文艺表演和专场晚会。图书馆可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广、更深、更专的音乐艺术资料、作品和专着。多媒体教室可定期举办中外音乐经典作品鉴赏、影视展播等等。只要整个校园活起来,学生必能耳闻目染,潜移默化。

篇10

1教材分析

“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人教版《选修3-1》教材第二章“恒定电流”第3节欧姆定律的一个学生分组实验(教材第47页),从教材的安排和该实验的作用来看,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1承前

“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所处的位置为欧姆定律这一节,初中学生已经探究过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对于待测电路部分学生很熟悉,对于测量原理并不陌生,可以说是有基础,但是学生在初中没有描绘过伏安特性曲线,更没有涉及到分压式电路,更有发展的空间.

1.2启后

该实验涉及到“伏安法”这一基本的电学实验技能,在电路图的设计上有涉及到“电流表内、外接法”、“分压、限流式电路”、“滑动变阻器的选择”等一系列问题,实验过程中涉及到用图象法进行数据处理和结论分析、误差分析等等,这些都是后面的电学实验所要涉及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只有搞清楚了该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后面“测未知电阻”、“电表改装”、“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等等实验才能很顺利地进行探究.

2基于操作流程设计

2.1学生分组

同桌的两位同学为一组,全班52个同学分成26组.

2.2问题提出

如何引导学生完成“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为了促进学生的思考,笔者采用了问题串,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并完成实验的设计.

问题1:如何测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流过小灯泡的电流?

问题2:什么伏安特性曲线?

问题3:从电源、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的规格上思考如何选择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

问题4:实验的电路图如何设计?

问题5:待测电路部分,考虑到电表内阻对误差的影响,电流表如何接?

问题6:要描绘出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数据要测多点、还是少点?

问题7:为了让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从零开始调节起,滑动变阻器应如何选择,如何接法?

学生在实验之前结合原有的知识和实验技能分析问题,实现问题的解决和新问题的生成.

2.3资源共享,提出假设

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思考会不一样,得到的实验方案和方法也会有所差异,收集学生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并进行汇总,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去比较,去评价自己的实验设计与其他组实验设计的优劣,接着就各个小组的思考存在差异的地方进行设计思路的交流.

本实验容易出现分歧的地方恰恰就是实验的重难点所在:“分压式”、“外接法”.

学生在共享资源和讨论的过程中或许会生成更多的疑虑,或许“正确”的学生被“错误”的学生说服,或许各执己见,这些都不重要,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存在疑惑的地方就多了几分在意,在实验的过程中会自主尝试并比较不同方案所带来的实验结果是否存在着差异,这是学生在实验前对实验进行准备、并思考实验会出现哪些问题的过程,经历了这个过程,实验的准备工作就基本完成了,学生对实验探究来证实自己有了强烈的期待,实验设计呼之欲出.

2.4学生实验方案设计

要想顺利地完成实验,必须要有合理的、可操作性的实验设计,学生自主完成实验设计的过程是将前面对问题的思考、交流的成果进行总结并梳理实践流程的过程,在上述过程中,学生已经对实验有了较深的了解,探究欲望和兴趣也获得了有效的激发,当然在实验方案设计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参与进来,要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要清楚“哪些地方该讲,而哪些地方应该让学生自己去碰壁.”比如“电流表内接、外接”的问题,有些同学是不能理解的,应进行必要的讲解和分析,而对于“滑动变阻器分压式、限流式”如果在学生实验之前讲,学生实验电路图设计是对的,实验连图是对的,但是实验过后印象难以深刻,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碰壁,在后期具体的实验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采用限流式去发现“调节范围不大”,“无法保证电压表、电流表从零开始调节”等问题,在实践中进行设计上的自我纠错,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的操作步骤,预见性探析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项,确保实验探究能够顺利地完成.

2.5组内互动实验过程

学生互动实验的过程是实验教学的主要环节,在实验过程中,涉及到几个环节:

其一,实验过程中出现电路连接的错误或是故障,导致灯泡不亮、电表无读数等等,排除实验故障,顺利完成实验是提高实验操作能力的重要抓手,当然有些故障较为隐蔽,这时候需要我们教师和学生一起排除.

例如,有几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电路图设计是正确的,实物图连接也没有问题,但是合上电键,却发现小灯泡不亮,但两表都有读数,那么,是怎么回事呢?刚开始很多学生认为小灯泡是坏的.为此,笔者追问:“如果灯泡是坏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分别是什么情况?”实现错误的自我发现,那么会什么原因呢?学生碰壁后,很自然地找到其中的原因.

其二,是记录数据的过程,这个过程两个学生相互配合,一边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来改变通过小灯泡上的电流,记录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这个过程可以将简单的电路动态分析、电表的读数规则进行训练,提升基本实验技能.

2.6组间汇报交流

小组互动探究完成实验后,及时地进行组间交流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本次实验的原理和注意事项,这个过程中主要让学生间相互交流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遇到了哪些故障及排除故障的办法,对实验结果进行阐述,并分析测量误差的来源及误差结果怎样.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再次反思整个实验过程,促使所有学生的实验能力、操作水平、数据处理能力都能获得最大的提升.

组间汇报交流里面有个最值得关注的地方就是实验结果,这个实验最后数据处理是在坐标纸上描点并用光滑的曲线连成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首先,横纵坐标如何选?是选择画“I-U图线”?还是“U-I图线”?通过变量和自变量分析,该实验最好应该画成“I-U图线”我们调节滑动变阻器,其实是改变了分压,U是变量,I是应变量;其次,画出的I-U图线是非线性关系,对于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点如何连?是连成折线,还是光滑的曲线.这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难点,必须要进行科学的引导,学生才会描绘出光滑的非线性曲线.此外,对曲线的反思,为什么会是曲线而不是直线呢?那么某一电流值对应的小灯泡的电阻是多少呢?这个是在实验数据记录和描点连图之外的拓展延伸,有很多学生会由于思维定势而错误地以为“I-U图线”切线的斜率是此时电阻的倒数,实际上电阻等于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应该是图线上的点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