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素质教育范文

时间:2023-03-30 16:10: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青少年素质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青少年素质教育

篇1

【关键词】素质教育;改革;策略

在当今社会,大家谈起青少年一代,大部分人都会摇头叹气。在我就职的中专学校里,也确实存在这样一些问题。这样一些青少年,他们学习差,行为不良,上课大部分时间睡觉,课余吃喝玩,上网等,这已经不是个别现象。针对这样的状况,作为教育工作者该如何应对?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相应的素质培养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采用肯定式教育

对这些青少年学习成绩差,行为不良等一些问题,我首先肯定主要不是他们的原因。这样的认识,才容易走进他们的心里,才会与你沟通,交流,你的教育思想才容易被接受。之后,要多表扬,多鼓励,多肯定,让他们在现实中肯定自我(而不是在虚拟的空间里),最后激发他们对未来,对梦想的追求,让他们不在现实中堕落,不在虚拟中迷茫。

二、感恩之心的培养

经常用一些事例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比如药家鑫事件,上海机场刺母案等事例让青少年学生去讨论反思。以及古代成语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等故事对他们进行教育,使他们具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他人,社会,国家。认识自己的错误,让他们迈向真、善、美。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从一个叛逆,桀骜不驯的误区走出来,迈出成熟的一步。

三、荣辱观认识

许多青少年对荣辱认识不清。不知道什么是荣,什么是辱。针对这样的问题。在教学中不是单纯的说教可以解决的,要深入浅出地通过一些事例诱发他们自己得出正确的认识。

四、知书达礼的教育

在当下的青少年中,他们的言行举止有许多与我们的期望与要求相去甚远。经常给他们讲到传统美德要求,男孩子要有君子风度;女孩子要有淑女风范。指出他们的不足,但不要责备他们。为什么?因为他们不知书,所以不达礼。同时又不失时机地教给他们礼、仪、仁、智、信等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传统。在这些正确的思想引导下,这些青少年越来越走向了正轨,言行举止有了可喜的进步。以前,见到老师,低头,旁视,形同陌路,而今彬彬有礼;以前粗话不断,而今此类现象已经几乎没有了,因为知书,所以达礼也。

五、修身养性与身心健康

在当今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社会飞速进步发展;同时也引发了诸多不良的现象,进而影响并改变了青少年一代。比如。懒惰、不思进取、向钱看、小小年纪抽烟,酗酒,谈恋爱的现象严重。针对这些问题怎么办?单靠强制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必须使他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错误。要告诫他们做人要修身养性,不但身体要健康,心理也要健康。诸如,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合理饮食,生命在于运动,充足睡眠;以及如何保持心理健康,相信自己,克服自卑心理,多沟通,交流,乐观向上。让他们明白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而沉迷网络生活是一种不健康的并且毁灭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又通过现实中两个同时患上绝症病例的人,使他们明确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两个人钓鱼的好朋友,一个人是离休干部,一个是退休工人,同时被查出患上绝症;离休干部症状轻,而退休工人更重些;离休干部从此不出门,在家休养整天在家想着活不长了,反观退休工人则是依旧乐观,豁达,整天钓鱼锻炼;像正常人一样;结果离休干部,病状稍轻的一年后去世,而退休工人,病症很重的,五年过去,依旧整天乐呵呵地早出晚归。为什么这样?心理健康创造的奇迹。明白了这些道理后,他们都自觉不自觉的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理念。

六、知识技能的学习

一说到学习,这些青少年可能就反感,因此他们已经养成了不读书不听课的习惯。如何调动他们学习热情,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引入了中国近代历史的事例。使大家从心里认识到学习知识,国富民强的重要性,落后就要被动的挨打,青少年不学习则会民不富、国不强的道理。同时针对他们目前文化状况,提出适合的目标要求,且不可过高过大,使他们望而却步。

七、自立、自信、自强的培养教育

在中职教育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青少年存在自卑心理,进而引发自暴自弃,如何改变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信念是十分的重要的。首先应该教育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自己的特长,优势,自己的性格、兴趣等等;再一方面了解社会,了解社会需要,职业状况,就业形势等等;再者引导他们正确的心态的建立,做到不卑不亢、自信、自立、自强。通过我校毕业生的一些成功的例子激发他们的奋斗拼搏净胜。使他们看到希望,美好的未来离他们并不遥远。

总之,通过诸如上述各方面的素质教育,可以看到,青少年学生从根本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中专学生青少年一代的教育任重而道远,用心发现,用爱去教育,是会“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的。让我们致力于这一群体的教育工作者们修好自身,为培育好未来的青少年一代而共同努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俊英. 实施素质教育 探索中专改革[a]. 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 2000.

篇2

1.对全面推行科技素质教育缺乏认识

科技素质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全面的科技素质教育课程的支撑。全面的科技素质课程应包含科技知识理论课程以及科技应用实践课程。然而,当前科技素质教育课程大多数是传授科技理论知识的课程,涉及科技应用实践的课程少之又少。其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学校没有认识到仅设置科技理论知识的课程难以真正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学生仅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掌握科技知识,这种课程设置不全面的状况难以促使科技素质教育全面推行。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青少年学生开展的。然而,大多数学校在科技素质教育过程中只重视对少部分优秀学生进行科技素质培养,目的是培养他们去参加各种科技竞赛,为学校争荣誉。这种做法明显是对全面普及科技素质教育的精神缺乏必要认识,导致青少年学生科技素质整体偏低,影响科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

2.教学资源缺乏

人力资源方面,高水平科技教师短缺。在我国,高水平的科技教师非常短缺,这主要是由于大多数年长教师过去因条件限制,并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科技素质教育。大部分年轻教师虽然受过一定程度的科技素质教育,但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他们也没有及时补充新的科技知识。高水平科技教师短缺,使得青少年想要接受良好的科技素质教育非常困难。科技教育专用实验设施设备欠缺。科技教育专用实验设施设备是保障科技素质教育正常开展的必需品。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校在开展科技素质教育活动时并没有专用的实验设施设备,其所使用的实验设施设备均是与物理、生物、化学等其他学科共享的。由于物理、生物、化学等均为升学必考科目,实验设施设备会被优先安排给这些学科使用。专用的实验设施设备欠缺无法保障科技教育实践活动正常开展,科技素质教育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数字化科技教学新资源不足。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科技知识时刻都在更新,数字化科技教学资源也在不断更新。一直以来,我国的科技素质教育所使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大多比较陈旧,与青少年学生的现实生活严重脱节。在科技与生活高度融合的今天,陈旧的数字化科技教学资源无疑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科技知识的兴趣,科技素质教育也难以高水平地开展。

3.教学方法单一

近年来,我国一直主要采用“讲授法”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科技素质教育,传授科学技术相关概念和原理、科技符号术语和公式、科技规律和规则等科学知识。这些相对抽象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严重脱节,仅靠老师的讲授难以对这些知识深入理解,导致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进而出现上课“抄科学”、课后“背科学”、考试“答科学”的状况。在这种状况下,青少年学生只好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科技知识,只能用题海战术来应对考核,出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局面。单一的科技素质教学方法极大地降低了青少年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使青少年学生丧失了获取科技知识的乐趣。

4.教育经费使用不到位

科技素质教育经费主要由国家财政拨款、学生学杂费以及教育集资等组成。用于解决科技教师工资、购买科技教科书、建设科技活动设施、购买科技设备、选购科技书刊杂志以及与科技素质教育有关的其他物资。调查发现,经费使用不到位的状况在科技素质教育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大多数中小学校仅把科技教育经费放在外聘专家讲座报酬的发放以及科技教科书的购买上,而没有用于更新科技活动设施设备以及购置科技新书刊新杂志等方面。陈旧的设施设备和过时的科技书刊杂志无法与新时代的科技发展相适应,从而成为科技素质教育的绊脚石。其二,有些学校科技教育经费使用不合理,使得科技素质教育绩效低。经费使用是否得当直接决定科技素质教育能否有效地开展,经费使用不到位以及经费投入绩效低的情况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二、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根本原因:应试教育制度影响了科技素质教育的正常开展

在应试教育制度下,科技素质教育因与中、高考没有直接关联而显得不太重要。青少年学生毫无疑问会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升学考试科目的学习上,以求考上理想的学校。另一方面,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会把与升学考试有关学科教学列为首要教学任务。尽管落实“科教兴国”国策的要求在相关教育政策文件中多次出现,大多数学校对于科技素质教育的态度可谓“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应试教育无疑已成为科技素质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2.重要原因:传统教育思想影响科技素质教育的有效进行

传统教育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大多数学校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科技素质教育过程中着重对青少年学生灌输科学技术知识,忽视对学生进行科技能力的培养。青少年学生书本知识学得不错,但是科技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传统教育思想难以真正让青少年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成为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3.直接原因:教师的学科本位观念阻碍科技素质教育的施行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着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承担语文、数学、外语等升学考试科目的教师大多都持有学科本位思想,在课堂上总会有意或无意地引导学生重视与升学考试相关的科目,忽视甚至忽略诸如科技素质教育等科目。青少年学生受到教师诸如此类的引导后,自然而然地认为科技知识的学习可有可无,从而降低了学习科技知识的兴趣。教师的学科本位观念导致青少年学生难以产生学习科技知识的兴趣,是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三、解决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问题的对策

基于当前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采取以下对策加以解决。

1.提高认识,全面推行科技素质教育

学校要设置全面的科技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全面的科技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必须包括科技知识理论课程与科技能力实践课程两个基本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科技知识理论课程所包含的知识点应在科技能力实践课程中有对应的应用实例。这样有助于青少年学生理解所学的科技理论知识如何应用于实践,并且能够通过对应用实例的学习来更深入地理解所学到的科技理论知识。学校要加强对全体青少年学生科技素质的培养。科技素质教育不应以培养学生参加科技竞赛为主要目标,而应把提升全体青少年学生的科技素质作为培养目标,让全体青少年的科技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2.加强资源建设,提高科技素质教育水平

学校要建设高水平的科技教师队伍。在我国,教师科技素质水平极大地影响科技素质教育的质量。因此,应将教师的科技素质培训列入计划,有目的地以外出进修、远程教育等形式对教师进行科技素质培训。推行科技教师名师工程,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不同地域之间科技教师互访、研讨等活动,让教师能够受到科技新知识的熏陶,不断提升其科技素质。此外,还应积极开拓社会上的科技教育人力资源,聘请科技专家、工程师作为科技教育顾问,吸收有经验的科技教育志愿者、在校研究生担任兼职科技教育老师,使其与校内教师有机组合,共同组成一支高水平的科技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学校要配置科技素质教育专用设施设备。科技素质教育设施设备是科教体系的一个基本组织部分,更是科学技术与青少年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各学校必须为科技教育建造专用的活动设施,以及购置专用的实验设备,保证这些设施设备为科技教育活动所用。只有设施设备得到必要保障,科技素质教育活动才能够正常进行。学校要采用数字化科技教学新资源。数字化科技教学新资源是青少年学生系统地接受现代化科技教育、提升科技创造能力的必要保障。数字化科技教学新资源的“新”应体现在这些资源是与青少年学生实际生活相关,且能够引起青少年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而不是与青少年学生实际生活脱节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这样能够帮助他们认识这些教育资源的实际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3.优化教学方法,使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应在保留以往“讲授式”教学方法基础上,增添科学实验法、问题探讨法、科技角色扮演法等方法。教师要使这些方法相互结合,形成能够引导青少年学生对事物进行科学观察、动手进行科技实验操作、通过讨论解决问题的科技教学方法体系。进而根据现阶段的实验条件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选取若干种教学方法,各种方法优势互补,让青少年学生在科技探索与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

4.合理使用科技素质教育经费

篇3

关键词:素质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注重开发智慧潜能,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特别是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今天,加强学生素质的形成和培养,都是同社会、学校、家庭密不可分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者结合起来,才是更好的素质教育方式。

一、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是青少年综合素质稳定发展的保障。社会上的各种因素对人的成长发展都起作用,也都有影响。特别是年轻学生的思想、品德、性格、才智的形成和发展,都毫不例外受到社会的影响和制约。我们应营造有利于发展素质教育的社会环境,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接受社会因素中积极方面的教育,排除社会因素中消极方面的影响,不断在社会实践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锻炼自我、把握自我、增强审美观,加强自我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社会认识,转变社会观念是社会对发展素质教育的重大支持,同时,社会应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生存和生长空间,不能只看学生的成绩,应更多地关注其成长。

社会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作用,也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整个社会都应该懂得为青少年创造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就是对人类未来负责。我们都应该注意对青少年正确引导与教育,以保障他们健康成长,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

二、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有效场所,是青少年综合素质形成的主导,它在人生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在现阶段,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重视智力教育,忽视其他素质教育及后进生教育,重视“主课”学习,忽视“副课”学习,学生除了吃饭和不足的睡眠时间之外,整天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习中渡过的,学生都背着沉重的学习包袱。这样培养的人才结果只能是高分低能,毫无创新意识,综合素质差,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需要。因此学校教育迫切地需要全面加强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素质教育。

这就要求我们学校首先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其次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开全、开足、开好所有课程,特别是音、体、美、劳技、心理健康等;再次,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和方式,鼓励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与此同时,学校必须争取家庭和社会教育机构的配合,使各方面的教育统一起来,使学生在学校中受到的教育,能够在他所参加的各种校外活动中得到强化和巩固,避免社会和家庭环境中的消极影响削弱了学校教育的影响。

三、家庭教育

家庭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我国古语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综合素质形成的基础,是整个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新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发展过程来看,家庭教育是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在当前,每个家长对自己的独生子女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过分溺爱,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情况,忽视对孩子的道德观念教育。生活方面没有负担,使孩子在生活中是“小皇帝”、“小公主”,这样的家庭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但在社会上无任何竞争能力,甚至连基本的生活生存能力都没有,更谈不上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了。

篇4

一、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兴趣以及其特性的发展

当下我国的教学形式都是统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以及课程标准中都是采用的都是统一的,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其他的教学方式无法取代的。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当下的学校强调学生之间的共性,对于学生的个性的发展以及特长的培养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当下的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这种教学方式在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青少年的发展,抑制其特长及兴趣爱好的发展,不利于青少年的个性的发展。而校外教育并不属于统一的教学模式之内,相对来说是非常灵活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教育的内容,明确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充分的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的发展,这种模式的教学方式取得的成果是在学校教育中无法实现的,校外教育中是音乐、美术、舞蹈和体育等活动为主的教学活动,而这些活动通常也是广大青少年感兴趣的活动,在长期的高压的状态下学习,身体里积压了很多的想要表达的东西,青少年在参与校外教育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这些活动进行释放。除此之外,在校外教育的过程中经常以小组的形式出现,并且各自小组之内都是具有相同兴趣的成员,这些具有共同兴趣的成员之间就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合作,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并且还可以增强青少年的团体精神。

二、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行的今天,对创新精神的培养已经成为当下教育中的核心。在校内教育中受多方面的影响,无法深入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校外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其具有非常强的灵活性,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提供一些创新的活动,并且活动内容可以随时的调整,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创新,为学生创造一个培养其创新能力、树立创新意识的环境。同时青少年在参与到校外教育的过程中,这些教育的项目通常都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并且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所以学生有非常大的积极性来参与实践。虽然校外教育中也有教师在指导,但学校的主体仍然是学生,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培养自身的素质,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充足的自信心。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中往往会展现出超前的积极性,并且思维也会变得非常的敏捷,在这种状态下学习的效率也会变得高涨。青少年在校外学习中激发了学习的自信,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的主动,对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有利于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的社会化教育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信息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使当下的青少年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互联网的兴起为广大的青少年带来更多的娱乐以及更加宽阔的眼界之外,也带来了大量的有害的信息,通过没有地域限制的信息的广泛的传播,世界各地的文化、信息都展现在青少年的眼前,鱼龙混杂的信息里面有对他们的成长有利的东西,也有对他们的成长有害的信息,但是当前的青少年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分辨这些信息的好坏,同时这些对青少年的诱惑越来越大,也就出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误入歧途。所以当下对于如何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为当下最重要的话题。校外教育的开展基本上都是在寒暑假或者课余的时间进行,是专门的针对青少年提供优越的学习、交流的环境,对学生的个人潜力的挖掘,对兴趣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提供一个专一的服务平台。并且这个服务平台是以青少年的兴趣作为吸引点,引导学生投入到积极健康的教育中来。在这个平台中学生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项目的范围内自由的发展,不仅仅可以提高其特长的技能,还能够在学习、交流中形成高尚的情操,以及提高其道德水平。同时通过对志愿者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公众活动的参与,就可以将教育与道德文化联系在一起,不仅仅可以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合作精神,并且可以增强自信心,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树立坚强的意识,为未来更好的适应社会做好充足的准备。

四、结语

篇5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心理素质;培养

今天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然而近些年出现在青少年身上的一些问题却让人感到不安,据近些年对几所城市在校学生的调查,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小学生约为10%,初中生为15%,高中生为20%,随年级的升高呈递增趋势,最新统计资料表明,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患已超过30%。最近新闻媒体报道,北京市十七岁少年小新为了偷钱上网,竟然将奶奶砍死,将爷爷砍成重伤。陕西省户县十五岁少年王某为图好玩,竟制造火灾。这些问题的出现,无一不与青少年心理方面的原因有关。

上述枯燥的数字和惨重的事例并非危言耸听,它们确实反映出我国教育工作中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欠佳。事实证明,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一个重要因素是心理是否健康。但令人遗憾的是,一段时间以来,学校只重视智能教育,甚至以学生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其优劣,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推行素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导致青少年心理不健康的因素很多:独生子女的剧增,破碎家庭的出现,父母的望子成龙,金钱的刺激和网络的诱惑,频繁的考试和升学压力,生理的剧变以及现代社会的攀比竞争等,给未成熟的青少年心理发展带来过度扭曲、积压和困扰。使之表现出过度的害羞和依赖,或严重的狭隘和抑郁,或病态的却懦与自卑,或出现逆向心理、打斗伤人,甚至轻生自杀等心理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说明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又要有健康的心理。我们一般知道保持身体健康的途径是讲究生理卫生,却常忽视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是讲究心理卫生。心理健康,是一个系统完整的概念,不能等同与智力发育正常,其核心是情绪稳定、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良好。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而健康的心理状态又是培养心理素质的基本条件。

作为体现基础教育本质要求的素质教育,是一种按着人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和个性特长,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它所提供给学生的不仅是书本知识,而且还包括各种生存本能、生活能力和创新精神等。尤其要在更为广泛的活动中,全面发展全体学生的品德、智力、性格和社会适应性等多方面的心理素质。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做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素质教育工作,不仅可以使我们及早识别和预防其心理障碍,而且可以发展和完善其良好个性,促进和保证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这项工作不仅只是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保证人才和谐成长的先决条件,进行素质教育的前提基础,还是顺应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

针对青少年心理障碍的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理论研究。对心理素质,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科研,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指导教育实践,反之又可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重视课堂教学。由于青少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抓住各门学科的课堂教学这个关键,渗透心理保健知识。中小学的许多课程都包含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特别是思品课,语文课,历史课等科目,教师应深入的加以挖掘,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可在中小学专门开设“心理卫生”、“心理教育”等协同课程,促使其心理素质提高,中小学还应设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信箱、心理咨询热线电话,有经过培训的心理咨询老师,不断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

四、注重课外活动。恰当的利用课外活动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找到友谊和自信心,减轻心理压力,培养健康心理。实验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中小学生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方面的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常人。体育锻炼能改善心理环境,增进心理健康,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

总之,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要减少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产生,让他们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快乐阳光的度过青春期,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的积极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晓文.学生自我发展心理学探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刘益民等.心理学[M].科学出版社,2000.

[3]张大均.当代中国青少年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

篇6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校园足球;兴趣

1青少年素质教育理念下校园足球的内在要求

素质教育在不同时代阶段被赋予不同的内容形式,但归根结底是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角度出发,迎合时代特点,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实现高水平教育的最终目的。足球是一种需要多人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每位运动员都有不同的分工,大家需要携手合作。足球运动规则性较强,需要每位运动员都严格遵守规则。与其他运动不一样,足球运动进球数量较少,过程中需要每位运动员有足够耐力。当然,足球也是一门体能消耗较大的运动,需要每位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从青少年素质教育理念出发,校园足球发展内在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足球可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足球需要在一个确定的场地中进行,每位运动员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大家需要携手合作达到进球的最终目的。素质教育理念中,青少年团结合作精神是必要组成,足球需多人合作的特点正是素质教育理念的内在要求。(2)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足球场上可能一上午都难进一个球,过程中需要耗费运动员大量能量,因此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将足球融入校园中,可以逐步锻炼学生体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3)培养学生耐心。足球是一种需要团队合作的项目,每位运动员都不能急躁,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即使没有进球也要沉住气。因此,足球对运动员的耐心也有较高要求,这与素质教育理念下学生性格养成如出一辙。(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成的内在要求。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足球文化,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足球文化呈现弱势化发展趋势。素质教育理念下需要每一位年轻人都能肩负起传承与发扬中国文化、将中国打造成文化强国的历史责任。从蹴鞠发展而来的足球同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因此将其融入小学校园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2小学校园足球发展影响因素

小学是个体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性阶段,此阶段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课知识,还需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在提升身体素质的同时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中国足球是弱势项目,近年来教育部门对足球发展非常重视,逐步出台相应政策来促进校园足球的发展。在“恒大”品牌名声大噪的当下,越来越多学校和家庭开始重视校园足球,可以说校园足球在我国当下发展呈现良好之势。但是笔者根据多年的小学体育教学经验,认为小学校园足球发展仍存在很多不足,主要原因包括学生兴趣不足、硬软件配备不足等。

2.1学生兴趣不足

21世纪让许多不可能的事情都变得可能,其根本原因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出现之后,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交流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随时随地进行交流。电子数码产品作为互联网时代的衍生产品,方便了每个人的生活,让在工作之余的人们能放松心情,其中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典型代表。电子数码产品充斥了成人世界的同时也充斥着学生的意识世界,导致许多学生对电子游戏充满好奇和兴趣,而对户外运动表现出较低的情绪。有实践研究表明,即便学校和教师非常关心校园足球,学生参加的意愿却非常低。学生对校园足球的消极情绪,不仅导致校园足球文化难以深入构架与开展,还直接导致学生运动能力和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兴趣,校园足球文化也将难以深入开展构建。由此可见,要想将校园足球文化深入开展,就必须激发学生兴趣。

2.2校园足球模式较为单一

学生兴趣不足有很多原因,如自身因素和家庭因素。自身因素在上文已经分析,家庭因素主要是指学生兴趣被家庭氛围和家长意识所影响,如家长出于让学生读一所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继而找一份好工作的目的,更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而忽视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除了学生自身因素和家庭因素外,学生对足球兴趣不足,学校同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应对自身体系进行深入反思。从校园足球模式角度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校园足球呈现单一化发展模式,可能在短时间内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但这种新鲜感终究是短暂的,长此以往势必导致很多学生失去兴趣,校园足球也就流于形式了。笔者通过对已经开展校园足球小学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都表示现有校园足球模式比较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

2.3硬软件配备不足

足球运动和一般体育运动不同,需要专业的场地。对校园足球来说,除了专业的场地外还需要有专业教师进行指导。但从现有情况来看,很多小学学生数量较多,但足球场却只有1个甚至没有。此外,许多小学没有专业的校园足球师资团队,一般由体育教师兼任,甚至有些学校让对足球感兴趣的教职工来开展校园足球工作,显然缺乏专业性。

3小学校园足球发展策略

3.1顺应时代特色,教学方式深入改革

首先,小学生对电子数码产品较感兴趣,基于此,教师在足球基本技能知识点的讲解上可以辅以电子数码产品和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避免冗长枯燥的文字讲解,通过彩色图片和动态视频来深入了解并掌握足球技能和相关知识。当然,教学选材要符合学生心性特点,年龄较小的学生应以动画为主,年龄较大的学生可辅以比赛图片及视频精讲内容。对足球训练,教师应应用合作方式,让高年级学生和家长参与其中,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在训练中学会团队合作的精神。教学方式的深入改革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是校园足球发展的基础。

3.2激发学生对校园足球的兴趣

学生对校园足球的兴趣受自身因素和家庭因素的影响,这是限制校园足球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笔者认为,小学生处于心智尚且不成熟阶段,教师和家长作为引导其心智发展的关键主体方,应肩负起重要责任。首先,教师应在课堂知识讲解中穿插名人效应,如贝克汉姆,让学生在偶像效应中爱上足球,继而对足球充满兴趣。其次,在足球教学中,教师应融入惊喜和乐趣,如在知识讲解或者训练前可通过小游戏模式让学生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逐步过渡到足球知识学习或训练中来。此外,为了调动学生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影片播放模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如播放《功夫足球》《少林足球》等。此外,家庭也是影响学生对足球兴趣不足的重要原因。基于此,学校和教师在家长会时应强调家长日常行为活动对学生的影响,鼓励家长带着学生多参与如足球运动等户外运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摆脱数码电子产品,过渡到正常的阳光运动的生活氛围中来。学校还可组织趣味运动运动会,鼓励家长协同学生参加。通过这种模式,家长也会逐渐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这对校园足球文化的构建来说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3.3丰富校园足球活动

毋庸置疑,丰富多样的校园足球活动模式能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感受,因此学校和教师要放宽眼界,组织起充满活力的校园足球活动。具体来说,传统足球活动往往以比赛形式来开展,虽然说这能让学生感受到比赛的刺激及运动的魅力,但效果并不长久,因为学生很容易在比赛中出现审美疲劳,对于本身进球不多的足球运动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学校可以换一种方式让学生感受足球的魅力。例如,通过足球专业知识讲座,鼓励学生和家长参与,同时加强多方互动,让学生能深入了解足球。再如,开展足球征文活动,让写作好的学生能从足球角度进行写作,这同样能促进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又如,以足球为主体举办画展,让有画画特长的学生从视觉美的角度来欣赏足球运动,这极有可能学生们爱上足球运动,继而对校园足球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3.4构建校园足球文化

校园足球文化的构建,首先需要配备足够的师资力量,聘用具备足球专业技能的运动员来担任教学工作;其次,配备足够的足球场,或者租赁体育馆足球运动场来辅以教学工作的需要;再次,配备足够的教学软件,让学生既能感受体育运动的刺激也能享受新时代的新鲜感;最后,组织多学科融入的足球文化交流活动,其中包括语文作文、美术、音乐等版块,形成整体校园文化多样化又统一化的发展。

篇7

著名图书馆学家刘国钧先生认为:“儿童图书馆至少有两个作用:培养读书的习惯,使他们将来有一种爱良好著作的习性;陶冶儿童的性情,使他们不致流入歧途。”那么图书馆该如何开展读者活动,引导青少年读者提高文化素质,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开展读书活动

阅读,是少年儿童丰富知识、陶冶情操,锻炼思维,增长阅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少儿图书馆是阅读活动的良好基地,舒适的环境、丰富的藏书,为少儿读者创造了一种自然和谐的阅读氛围,提供了多元化的阅读体验,有利于引导读者在轻松有趣的读书活动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并通过广泛的、大量的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少年儿童的阅读倾向带有明显的从众心理,阅读目的性不强,容易受同伴及社会潮流的影响,这就需要图书馆员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做好导读是每个图书馆员的重要职责,也是衡量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标准。因此,积极指导和培养少儿读者学会良好阅读的习惯和方法,才能使其不断提高自主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阅读兴趣是诱发阅读动机的内在因素,它能使读者产生积极的阅读情绪。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少儿图书馆的读书活动必须要有亲和力、感染力,要能激发少儿读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使读者自愿的参与读书活动,产生阅读兴趣。少儿图书馆每年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读书活动,包括专题书展、有奖知识竞赛、读者座谈会、读书报告会、知识讲座、读书征文、演讲、朗诵比赛等,这些读书活动都是为了启发少儿读者自觉的扩大知识面,培养高尚的伦理道德,健全完美的人格,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生命需要“阳光、空气和水”,少年儿童的成长更离不开阅读,有道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掌握了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开阔视野,美化心灵,提高文化素质。为此,我们必须反复进行宣传和引导,帮助少儿读者鉴选内容好、品质高的各类图书,有针对性的推荐书刊,开展各类新颖的读书活动,引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让他们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让他们认识到“开卷有益”,这样才能在少儿图书馆教育职能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开展信息素养培训

在当今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信息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国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青少年信息素养的培养正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广泛关注,信息素养的获得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那么什么是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最早的概念是从图书馆检索技能发展和演变过来的。简单地说,信息素养就是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这是当今现代化人才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在当今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阶段,我们应该认识到,提高青少年的信息素养不仅是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实施科教兴国、增强综合国力的客观需要。在这个高度上认识信息素养,就不能不增强我们培养青少年信息素养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图书馆不是唯一的青少年信息素养的培训机构,但是,图书馆以其丰富的馆藏资源占据优势地位,这是其他培训机构不可比拟的。图书馆在帮助青少年树立信息意识,获取信息,训练思维能力,提高信息素养等各方面,都具有责无旁贷的责任。

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下,青少年与少儿图书馆的接触时间不多,那么在仅有的短暂的接触时间中,少儿图书馆就更有必要、有意识的抓紧对青少年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通过主动联系中小学共同开设文献检索课,或组织学生到馆参加检索培训等方式来指导青少年用最有效的方法对各种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和提炼,促成其能力的养成。这是少儿图书馆对课堂教育的延伸和扩展,对提高青少年独立学习的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开展益智阅读游戏

稚嫩幼芽能否长成参天大树,在于是否有充足的阳光、雨露和肥料。少儿图书馆拥有其他文化教育机构所不具有的优势条件,无疑是辅助教学机构培养优秀儿童健康成长的最佳基地和场所。

篇8

关键词:素质教育;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026-01

当前,基础教育阶段实施了新课程改革,其目的是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作为社会化教育机构,肩负着对学生实施社会化教育的历史重任。那么如何开展实施素质教育,下面浅谈自己的体会:

一、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优势特点

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其发展定位以及育人目标都较之学校教育有很大差别,培养兴趣、培养创造力、想象力、观察力,强调个性的发展是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的目的和宗旨。侧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侧重学生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在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1、全面性

校外活动中心内设大量的教学设备和设置,配备较强的师资人员,所以在开展一切校外教育活动中具有全面性,覆盖面广,教育网络发达,青少年来到这里进行学习,可以享受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精良的师资,并且可以持续和长久地接受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的意识,具有协调和沟通的能力。

2、公益性

校外教育具有公平和公益性,青少年活动中心是面向全社会的青少年而开放的,尤其是设备和设施都是免费供学生使用的。学生可以单独也可以由家长带领到活动中心来学习和体验。活动中心还利用一些重大节日免费向青少年提供一些竞赛、辩论、展览等活动,这都充分体现了活动中心教育的公益性、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接纳和包容性,也是活动中心公平性的表现。

3、娱乐性和开放性

青少年活动中心对学生实施的教育,始终都是贯彻寓教于乐的原则,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在快乐中建构知识和形成学习能力。教师实施的教育都是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开展,都是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而设计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内容,在实际体验中感受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形成。活动中心的设立是向着全社会中的青少年开放的,具有一切现代教育的特征,所以活动中心开展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二、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

1、科技与艺术有机结合

在青少年活动中心所开展的素质教育中,科技和艺术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一些家长中存在一种认识,那就是科技和艺术是两个没有交集的项目。可是科技和艺术的结合应该成为举办展览和竞赛,让学生展示自己才艺的机会,所以要大力加强科技与艺术的有机结合。

2、注重活动中心的文化建设

活动中心对青少年进行的素质教育是一种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拓展,活动中心要在自身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实施素质教育。活动中心的文化建设首先是环境方面,可以利用中心的围墙进行墙面文化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墙面文化吸引学生,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尤其开辟出特定的平面,让学生自己设计图画,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遴选学生的优秀书法和绘画作品,体现我的世界我作主,我的学习我作主的办学风格。有了强烈的文化氛围,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

3、加强实验基地建设

活动中心应该建设成为学生进行科技与艺术学习的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提供科技制作的基地,提供艺术培训的实践基地。通过诗词、书画、民乐、舞蹈,强化民族文化培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挖掘中心的名师资源,对外聘请专家名师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国画、书法、民乐、舞蹈等专业培养,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修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篇9

摘 要 体育教育是民族精神的支柱教育,体育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青少年儿童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今天学校的体育工作直接影响着民族和国家整体人才的基础素质。而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通过增加体育教育中的素质教学,从而教学相长,大大提升体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 体育教育 素质教学 全民健身计划

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部门加大对体育教育的重视,青少年的体育教育情况有所好转,但当前学校体育教育面临的问题跟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有相当一部分矛盾,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很大程度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提升中小学教师体育教学实践能力,是新一轮教学改革下新的命题。

一、当前学校体育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

根据笔者对所在的地市7所中小学的调研情况表明,几乎所有学校都存在着“重科学教育、轻体育健康教育”的现状,从学校教师到学子,普遍存在弱化身体素质教育的情况。存在如此情况已久,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是教育组织者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还没有消除,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突出。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有的学校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得不到保证。其次是体育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升。体育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还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一些青年体育教师缺乏敬业奉献精神,对待学校的工作往往是课时无保证,课程无进度,教学无计划。最后,家长和学子对体育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足,没有形成健康向上的体育氛围,家长不满足学生的正常体育需求,学生的正常体育爱好被遏制;缺少全员参与的体育运动平台;体育器材管理不善,一些学校球场跑道坑坑洼洼长年失修,仅有的器械长期束之高阁,闲置不用,常用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学校运动场地不足,资金短缺。

二、中小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教学要求

体育老师是体育教育的直接实践者和引导者,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现场素质教学水平,是解决上述矛盾的关键。新的形势下,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体育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教学素质

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明确自身责任和使命,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要端正教学思想,从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素质出发,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观点。体育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多处技能。教师除对所任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之外,还要对相关学科有一定的造诣。同时还要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等。这样,教师在执行体育教学任务时就会得心应手,提高教学效果。

(二)体育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体育教学要把教育贯穿到教学中去,利用体育教学丰富的教育因素,加强学生的德育。通过教材的游戏内容,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热爱集体、勇敢顽强、机智果断、遵守规则等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严密的课堂组织,培养学生动作迅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协同行动的良好习惯和作风。通过田径、球类、体操等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勇敢、果断、机智、顽强的意志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教育影响学生。要时刻注意对学生的言传身教,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立表率。

(三)体育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身体方面,不仅要求要有健壮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因此,要充分利用体育这一独特的教育形式,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顽强向上的精神,良好的心理品质及坚强的意志,发展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要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自尊、自爱、自信。

三、对于解决体育教育矛盾的思考

为了有效改善当前学校体育工作落后状况,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教委颁发的规程要求,从根本上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全民健身计划,开满体育课,上足体锻课,充分应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加强体育教学研究和体育活动的指导,切实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有一定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二)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大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的力度。在思想上积极引导,举办科学理论讲座,请模范体育教师做报告,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深入领会体育教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他们热爱本职,重教敬业。在业务上悉心培养,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举行教学观摩,开展优质课的评选活动等,多渠道、多层次地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使他们尽快成为学科的带头人。

(三)改善体育教师待遇,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体育工作相对辛苦,学校采取一定的倾斜政策来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评优、评先要重视体育教学工作的成效;职称评定设置岗位要考虑到体育学科的职称结构。对于贡献大、能力强、素质全面的青年教师要破格晋升,不拘一格地加以重用,使青年体育教师能够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学校体育工作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素质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青少年素质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效途径,也是现代社会对青少年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基于素质教育观念,审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从青少年实际的心理素质情况出发,构建素质教育观念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是素质教育整体改革的关键环节。

一、素质教育观念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解读

1.素质教育观念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与意义。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普及心理健康的卫生内容与常识,一方面帮助青少年学习解决与处理常见心理问题的技巧,另一方面帮助青少年适应学习、生活与社会做准备;二是预防重大心理问题与疾病的发生,学校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心理教育与心理咨询活动,帮助青少年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利用学校提供的心理资源寻求帮助,做到防患于未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会影响青少年思想与品德方面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实现人格的健全与完善,促进青少年健康水平的提高。再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开发青少年的心智潜能,通过情绪、心态、信念等方面的心理教育,充分开发青少年的心智潜能,促进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2.素质教育观念下青少年主要的心理问题。素质教育观念下青少年在心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四大方面:一是学业适应问题,由于课业负担过重与升学竞争过强,很多青少年难以适应学业的开展,出现考试焦虑情绪、厌学情绪、抗挫折能力差等方面的心理问题;二是人际交往萎缩问题,现在的青少年基本为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娇生惯养,形成自我中心的孤僻性格,很难融入到人际交往的过程之中;三是情绪情感问题,这种心理问题的内在表征为恐惧,如心理症状的恐惧、社会评价的恐惧等,容易使青少年产生焦虑、敏感的情绪;四是社会适应问题,青少年由于个性发展的不成熟与不完善,存在薄弱的意志力、较差的承受力、不稳定的情绪等各种个性发展问题,这使得青少年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观念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仍然存在,这些心理问题会阻碍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利于青少年的人格发展与健康成长。因此,要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探寻素质教育背景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为青少年形成健全的心理提供途径与保障。

二、素质教育观念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构建。教师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之一,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构建是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基础,因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先要构建教师心理健康观与心理健康教育观。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培训、讲座等多种活动类型来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观念,引导教师深入地认识到心理健康对青少年心灵成长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倡导教师“心理保健师”的新型身份,即教师要时刻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状况,及时发现青少年出现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地针对性措施解决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途径,这种课程的开设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心理学课程的开设,通过心理学课程中认知、情感及学习心理等方面的学习,引导青少年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来适应学习生活,掌握合理的人际交往技能来适应社会生活;二是身心方面指导课程的开设,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特殊性,这就需要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年龄特征选择合适的课程来满足青少年的实际发展需求,如青春期发育、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课程等。

3.专业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建立。心理健康辅导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学校要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来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访谈等活动,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专门的场所、专业的人员、适当的时间与活动经费保障。专业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为三个方面:一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与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二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监护;三是协助专任教师合理安排心理课程,培训相关教师进行心理课程的教学。通过专业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建立,可以帮助青少年及时地解决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心理问题,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与价值观,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4.心理健康教育宣传途径的扩展。引导青少年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就需要不断扩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营造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一方面,学校图书馆可以通过购置有关青少年心理保健的杂志报纸或有关心理学的书籍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青少年对于心理健康保健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可以共同编辑心理小报,开设“心灵之窗“”大声喊出心里话”等心理栏目,让青少年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心理保健的常识,为学校创设良好的心理校园环境与氛围,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感受性,促进心理健康校园氛围对学生无形的熏陶与感染。素质教育观念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需要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家庭与社会的相互配合与支持。家庭教育、社会环境都会影响到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水平与质量,因此,要实现家庭、学校与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体化,为青少年提供正确的家庭教育、良好的社会环境及适当的学校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促使青少年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作者:任丽 单位: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