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纠纷范文

时间:2024-01-25 17:23: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服务纠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服务纠纷

篇1

【关键词】医疗服务;合同纠纷;解决;预防

医疗服务合同是合同标的以提供医疗服务为主的民事合同。医患之间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病情恶化,患者由于医疗机构或医护人员失误造成损伤,存在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等情况,则当事人可选择是否起诉。并且,由于医疗服务合同存在特殊性,需做好合同纠纷解决与预防工作,以免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造成阻碍。

一、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一)纠纷违约形态在医疗服务合同纠纷中,主要有两种引起纠纷的违约形态:一是不履行,当事人未有履行义务行为。如医院在为患者诊疗疾病时,并未安排医生。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可分为主客观原因,一方面是当事人拒绝履行义务,拥有履行合同义务的能力却故意不履行,另一方面则是无法履行责任义务,当事人客观上缺乏履行能力进而导致未履行合同[1]。二是履行合同义务与合同约定不符,此种情况也称之为不完全履行、不适当履行,是指合同当事人尽管有履行义务行为,但是与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不符。

(二)解决方式现阶段,产生医疗服务合同纠纷后,解决方式众多,如律师或卫生行政部调解、仲裁、双方自行和解、诉讼等,均可解决医疗服务纠纷。双方自行和解属于纠纷解决最佳方式,主要在于简单易行,且双方均在心里谅解对方,不会造成矛盾激化,无论患方与医方应当首选此方式。第三者调节的方式,无论是卫生行政部还是律师成为第三者,均会由于卫生行政部与医师和医疗机构关系,律师与当事人关系,导致双方存在不信任情况,此种方法很少能够达到解决纠纷目的;仲裁则要有仲裁协议,医患双方很少签订相应的医疗服务号书面合同协议,基本上无法实现仲裁协议;诉讼则以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为依据,当事人若是由于一方违约,受到人身损害,则可以根据合同法要求让对方承担违约责任,或是依据其他法律要求让对方赔偿损害[2]。

二、案件分析

原告(反诉被告):陈某被告(反诉原告):揭阳市某人民医院(简称医院)陈某由于外伤导致左上肢流血4小时,伴有疼痛现象,在医院住院治疗。经过入院诊断后,医院诊断陈某:1.脑震荡;2.左上肢外伤;左拇指皮肤挫裂伤。并对其实施进一步相关检查,予以改善循环、预防感染及营养神经等治疗方法,后左肩关节肿胀,患者活动受限,4-5趾活动受限,左上肢肢端麻木,左肘关节实行三维CT。检测后补充诊断,表明患者左侧尺骨冠突撕脱骨折,制定保守治疗方法,以消肿与改善循环为主,两周后由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继发左尺神经损伤、左肘关节骨化性肌炎。医院建议陈某转至上级医院诊治,陈某拒绝后,在住院期间自行至外院实施门诊治疗、中药外敷,医院此期间多次催促患者回院,未果后办理自动出院手续。出院诊断:1.脑震荡,2.左手拇指皮肤挫裂伤,3.左尺神经损伤,4.左侧尺骨冠突撕脱骨折,5.左肘关节骨化性肌炎,6.颈椎病,7.左肩部软组织挫伤。陈某出院之后诉讼法院,要求医院赔偿其费用,医院反诉陈某还医药费。法院委托广东东方法医临床司法鉴定所实施司法鉴定,提出以下结论:1.医院存在医疗行为过错,过错行为和损害后果具有主要因果关系,建议90%参与度。2.患者为Ⅹ级伤残,不需要护理依赖。3.评估后续治疗费是20000元。4.护理期312天,营养期60天。建议护理期内每天配置1名护理人员,营养期间增加共1200元营养费。医院认为《鉴定意见》存在显著错误,鉴定人缺乏鉴定资质,鉴定结果缺少依据,不具有中立性、客观性、科学性与专业性,申请鉴定人进行出庭作证,且重新申请鉴定。法院通知鉴定人出庭作证,其无法合理解释提出的鉴定意见,法院不采取此意见,陈某申请撤回起诉,医院已将反诉撤回。法院裁定双方允许撤诉,医院诉讼成功。

三、诉讼解决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一)违约责任构成要件在医疗行为中,导致患者出现人身财产损害后,鉴于患者与医院极少在事前签订合同,即便患者可证明医方存在违法行为,但如若双方并未存在有关违约金约定,则需请求医方承担赔偿损失的违约责任才可得到救济。所以,医疗行为违约若是想要让其承担民事法律责任,则应当具有损害事实、违约行为,损害事实与违约行为之间拥有因果关系这三点条件[3]。而本次案件中,医院并无违约行为,均根据诊断结果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鉴定为Ⅹ级伤残,但主要在于患者并未依据医院治疗建议实施,而是在住院期间私自在门诊治疗,无法构成医院违约责任要素。

(二)违约责任法律适用在审判过程中,医疗服务合同纠纷一般是医方未履行应尽义务,或是患者认为医方未履行义务,要求医方承担责任。很少出现医方要求患方承担责任情况,如患方欠费需缴纳、未依据规定缴纳医疗费等,此时最多是增加利息损失,法律适用十分简单。患方要求医方承担违约责任,则法律适用较为复杂,患者需要证明与医方拥有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其人身由于医方医疗行为受到损害,应当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及医疗技术规范,明确医方义务。并且,依据《合同法》与《民法通则》中规定,医方若是能够证明其履行合同不符合约定或无法履行合同约定,是由于不可抗力所致,或是由于患者过错造成,则可免除全部或部分责任。本次案件中,患方损害后果与医院诊治行为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法官由于无专业医疗知识与背景,无法自行判断,则需要委托司法鉴定,而此鉴定的合法性、专业性、合理性及科学性是否违背客观事实,能够成为案件审理证据,是本案判决的重点[4]。医院通过专业知识质询鉴定人,精心准备发问提纲,对于鉴定人是否有专家意见、鉴定人鉴定资质、骨化性肌炎形成机制、修复器等治疗原则问题逐一发问,鉴定人由于专业知识较差,且本人非临床专家,无法准确回答医院质询,击溃了原本的非专业鉴定意见,表明医院并无违约责任,赢得诉讼。

四、预防医疗服务合同纠纷措施

医疗高风险责任的化解无疑是需要由医方与患者共同解决。目前,医患矛盾平衡关键在于对医患纠纷的妥善处理,需社会共同努力。以下将对预防医疗服务合同纠纷措施加以分析。

(一)医方想要化解医疗高风险,医方应当提高业务水平与道德修养,世界医学大会赫尔辛基宣言中,在前言即提出医生的职责在于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医生道德与知识可为履行此职责提供保障。并且,医务人员拥有高超业务水平,则可有效预防医患纠纷,化解或降低医疗高风险,主要是由于医务工作与人民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医疗过程均是在医疗技术基础之上发生,若是缺少高超医疗技术,则更无法谈起救死扶伤。

(二)社会在现代社会下,舆论具有至关重要作用,如何利用舆论工具,对于减少和解决医疗服务合同纠纷影响重大,应当通过媒体宣扬正义,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将纠纷减少。国家对此可进行一定程度的引导,为医疗风险设置保障机制,不仅可维护人民尊重合法民事权益,还能在此基础上推动我国医疗事业与医疗技术的发展,为其创造良好环境。

篇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16-0001-02

医疗纠纷在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痛苦和不幸的同时也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带来损失和危害、导致受害医务人员生理、心理及职业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甚至引起离职倾向,严重影响医疗秩序和医患关系,影响社会的治安和稳定。为了减少或规避医疗纠纷,给医患双方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笔者总结多年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工作的经验,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不同角度分析医疗纠纷潜在的发生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对策,以供同行参考。

1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医疗纠纷的隐患分析

1.1机构管理方面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在我国刚刚起步,全科医生、全科护士配备不足;少数工作人员不认真执行医疗规章制度,无视医疗护理操作规程,导致诊疗、护理中出现差错;部分社区医生将首诊负责制和个人英雄主义混淆,没能正确评估患者病情、及时会诊和转诊,以致耽误患者病情或漏诊、误诊:法定假期安排不合理。

1.2人员素质方面因全科医护人员严重缺乏,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的社区医护人员多为专科医护人员转岗而来。存在知识不够全面、经验不够丰富、社区服务技能缺乏、服务意识淡薄、学历层次低、职称低、知识结构老化等方面的隐患。

1.3医患沟通中存在的医疗纠纷隐患社区卫生服务需要工作人员主动走进居民家中,与居民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才能顺利开展各项服务。若医务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差、医患沟通能力低,不仅难以开展工作,甚至在诊疗过程中容易引起居民的不满和误会。产生医疗纠纷。

1.4法律意识淡薄部分医务工作者法制观念不强,认为社区看的是小病,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在工作中存在疏忽大意。对常用的法律常识不熟悉。在执业中容易出现如药品使用不当、执行有问题的医嘱等违法行为,易引发纠纷。

1.5不良反应静脉输液是社区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而输液反应就是在输液过程中突然出现的不良反应。引起输液反应的原因很多。难以预测和预防,极易引起医疗纠纷。药品犹如一把双刃剑,能治病但也可能出现有害的反应,如果患者对这种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意料之外药物不良反应不能理解和接受。便会引发医疗纠纷。

1.6医疗文书的书写社区卫生工作繁杂、琐碎,在医疗文书管理上缺乏严格的督促检查机制,易出现记录不及时、不连续,甚至漏记、错记。成为医疗纠纷中侵权责任的隐患。

1.7社区居民因素医疗服务科技含量高,业务风险大,具有不可预见性及技术水平的限制性,“钱到病除”不适于医疗消费。许多患者和家属仅从疗效判断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认为诊断不出便是误诊,出现并发症就是误治,如出现病情恶化。便一股脑地归罪于医务人员,一口咬定是差错、是事故,于是吵闹、围攻、殴打医务人员。到处投诉。

2 医疗纠纷的防范对策

2.1加强组织机构管理工作规范人员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必须参加由政府组织的相关培训,取得社区医生、社区护士资格才能上岗。严格执行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慎重对待熟人,以免破例惹祸,更不可因为是小病便麻痹大意,省略必要的检查和告知。造成漏诊、误诊或治疗不当。建立健全的首诊负责制和双向转诊制度,防止推诿患者及合理提供转诊、会诊。安排好节假日工作,确保节假日照常营业,确保社区责任医生24小时电话通畅,以便为居民提供帮助,确保治疗的连续。

2.2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认真抓好社区医护人员的基础素质培训,围绕“三基三严”制订教学计划和实施细则,有重点、有目的地组织社区医护人员学习,每月进行测试,并将测试成绩与绩效工资挂钩。定期举办社区卫生知识讲座。努力提高社区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水平。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有计划的安排社区医护人员到综合性医院进修学习。全面提高社区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

2.3加强医患沟通提倡主动服务,要求医务人员走出诊室,走进社区,随时提供呼叫服务、上门服务、电话预约等,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进社区医务人员与居民的感情和信任。加强医护人员医患沟通的技巧培训,帮助医护人员掌握医患沟通的技巧和原则,做到医患之间有效沟通。培养医护人员的同理能力,使医务人员能对患者世界准确体察和理解,能向患者传达自己的理解,以及体会患者对自己的觉察和感知。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感,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加强与重点对象如对医务人员有不满情绪、对治疗期望值过高、情绪偏激等患者的关注与沟通,将医疗纠纷控制在萌芽状态。

2.4强化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学习,提高医护人员依法执业的意识和能力,严格依法行医,在投诉中占到有理可循的主导地位。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分析不安全因素及其产生的原因,讨论当前发生的一些医疗纠纷案例,探讨案例中医疗纠纷早期表现、隐患及防范对策。提高医护人员的警惕性和医疗风险防范意识。寻找有效的防范措施,并常抓不懈。对患者及家属无理取闹导致医护人员人身或医疗机构财产受损者,要严厉交涉,懂得用法律武器为自己讨回公道。

2.5规避不良反应严格检查药品及输液器材的质量,杜绝使用过期、变质、包装破损等的药物和医疗器材。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杜绝污染途径和差错事故。严格掌握输液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加强病情观察,一旦发现输液反应早期变化,立即停药,并迅速有效地做出应急处理,最大限度地减轻输液反应的不良后果,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解释工作,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严把药品质量关,杜绝购进劣质药品。加强医务工作者对药品相关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药学知识,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知。强化防范药品安全患的责任意识,做到临床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给患者发药时,一定要详细告知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严格遵医用药。对非处方类药,注意提醒患者仔细阅读说明书,出现了较严重或说明书上没有标明的不良反应,及时告诉医生妥善处理。

2.6正确书写医疗文书认真仔细地做好医疗文书记录,门诊病历上眉栏项目填写齐全,过敏史、现病史、疾病诊断、用药情况等记录齐全,切不可因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而忽略,做到准确、及时、记录完整。

篇3

关键词:就医行为;医疗资源;广州大学城

就医行为的研究始于Andersen模型,模型以人群卫生服务利用的理论框架,寻找促进和妨碍家庭或个人使用医疗服务的影响因素,衡量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本文研究对象是广州大学城的大学生就医行为,属于对特定人群的就医行为研究。广州大学城聚集十所高校,共计十几万学子在这里学习和生活,伴随高校扩招和校区专业调整,其规模继续扩大,而学生患病后选择如何就医的行为,包含着学生对各级医疗机构和健康价值的认识趋向,同时反映出学校健康教育的深入程度和医疗机构的地位。文章重点分析就医行为背景下广州大学城医疗服务资源的利用情况。

1数据来源和描述统计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对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学生的"大学城医疗服务资源利用分析"的调查问卷。发放2700份问卷,回收2366份有效问卷,为研究的需要选取每所学校200个有效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其中性别和年级的频数分布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性别比例接近1:1;对于年级的分布,由于各高校研究生在大学城校区的比例较少,所收集的问卷中该人群极少,故排除在选样外,其中大一:大二:大三:大四=3:2:2:1,显示所选样本数据具有代表性和可分析性。

图1 性别分布

图2 年级分布

文章将以大学城学生就医行为为背景,主要通过对大学生医疗需求的现况、大学城医疗服务利用、大学城医疗现状分析等分析,发现广州大学城医疗服务体系的利用情况和存在问题。

2大学城医疗资源利用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2.1变量定义及模型构建 设因变量Y为"是否选择大学城医院",是二分变量:l为是;0为否。自变量分别为X1、X2、X3、X4,均为分类变量,其赋值见表1。

因变量和自变量均为分类变量,因此,不能选取普通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本文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Method)方法进行计量回归检验。回归方程表示为:Y=a+b1X1+b2X2+b3X3+……+bkXk[1]。其中,Y是否使用了大学城医院:各个系数bi表示解释变量对使用医疗服务的影响,其取值系数越大表示使用医疗服务的概率就越大。

2.2结果分析 首先进行相关分析,相关分析显示变量间的Pearson Correlation(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显著性检验单尾P值及例数,见表1。

图3 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显示是否选择大学城医院Y与是否了解大学城内医疗分布情况X1、大学城就医是否方便X2、大学城内就医环境X3、大学城医院诊疗设备X4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438,0.575,0.584,0.485,单尾P值为0.00

图4 模型摘要

回归分析中判定系数反映了回归效果的好坏,若R2=1,拟合是完全的;若R2=0,则表示自变量x与因变量y完全无关;通常观测值都是部分的落在回归直线上,即0

图5 方差分析

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是对因变量与所有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是否显著的一种假设检验。一般采用F检验,利用方差分析的方法进行。若对应的相伴概率(概率P值)小于显著水平α,说明自变量x与应变量y之间确有线性回归关系。而图5结果显示P=0.00

图6 回归分析

图7 正态概率分布图

图6显示回归分析中的系数(Coefficients)。其中常数项(Constant)=-1.475;是否了解大学城内医疗分布情况(X1)、大学城就医是否方便(X2)、大学城内就医环境(X3)、大学城医院诊疗设备(X4)的回归系数(B)分别是:0.236、0.250、0.242、0.188;回归系数的标准误差(Std.Error)分别是:0.010、0.011、0.013、0.014;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分别是:0.324、0.352、0.307、0.203;回归系数t检验的t值分别是:23.176、23.142、18、855、13、106;P=0.00大学城内就医环境>是否了解大学城内医疗分布情况>大学城医院诊疗设备情况,反映了大学生在选择大学城医院时各因素的影响。

3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建议:①合理安排到达医疗服务点的路线。针对离大学城医院远的学院,可适当增加公交线路和发班班次,使往来交通更便捷。②各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增设讲座来宣传大学城医疗服务资源的分布,包括位置、范围、服务对象、服务评价等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对大学城内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了解。③各高校医疗资源共享。因大学城十所高校专业性质差异性,建议医药类院校的校医开放对其他院校的学生服务,从根本上实现资源的共享[2]。④提升医院的服务能力。通过增设科室、医护力量以及其他医疗设施等提高大学城内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⑤健全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高校和大学城管委会应在目前的医疗保障制度下,分析人群就医特征,结合实际经济状况,适当对某些疾病进行财政补贴,或者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为大学生定制合适的保险产品,以保障学生患病后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3]。

影响学生就医行为的因素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信息系统详细地记录了各类就医数据,对这些十分繁杂、大量的数据进行系统地分析和挖掘,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更加有效地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患病后得到良好的医治。

参考文献:

[1]马庆国.管理统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

篇4

[关键词]医疗安全管理;处理;医疗纠纷

[DOI]10.13939/ki.zgsc.2016.22.099

近些年来,医患关系的矛盾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从医疗安全管理的角度出发进行医疗纠纷的合理处置,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医疗纠纷造成的损失。因此,很多医疗机构都将处理医疗纠纷作为工作的重点。

1 造成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

1.1 违反医疗工作操作流程

目前,一些医疗服务机构由于管理机制存在漏洞,造成一些医疗服务活动简单的凭借工作人员的具体情况进行推进,难以适应医疗服务工作的整体环境。还有些医疗服务人员对医疗工作的具体执行流程缺乏足够的认识,造成一些医院虽然具备详细的规章制度,却难以保证工作人员有效的履行。[1]还有些医院的规章制度并没有实践诊疗工作和护理工作的有效连接,造成不同部门的医疗服务工作者各自为政,难以从根本上提升医疗机构的整体服务质量。

1.2 手术前对病情交代缺乏详细性

一些医疗机构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对一些病人的病情交代机制缺乏关注,造成一些医疗人员虽然能够进行正常的医疗服务,却无法获得病人和病人家属的理解。还有些大型医疗活动对签字程序的重视度较低,造成一些医疗服务活动虽然能够履行正规的签字程序,却无法保证病人和病人家属对具体的医疗活动具备足够的理解,最终造成医患双方由于信息交流不畅出现误解。[2]还有些医疗人员在进行危重病人救治的过程中并没有像病人家属进行心理准备的交代,造成一些病人不治的情况下,病人家属将愤怒转向医疗人员,对医疗人员构成不合理的伤害。

2 加强医疗安全管理的具体举措

2.1 提高医疗机构制度建设水平

首先,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当前医疗服务领域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学习,严格按照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进行医疗服务活动制度建设,保证所有的医疗服务活动都能明确具体到责任人,提升病人和病人亲属对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信任。[3]另外,要在医疗机构内部进行合理的交接班制度建设,保证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能够长时间保持在工作活动的状态。要在医院内部设计科学的三级医师查房制度,通过医疗机构的会诊工作要求,对机构当中的医嘱制度实施细化,并在实施大型手术之前按照完整的审批程序进行各个岗位的职责确定,使全部的制度设计都能在讨论的状态下得到合理的应用。要在制度的设计过程中将疑难病症的讨论作为工作的重点,使全部的工作人员可以按照完整的讨论制度进行医疗服务细节的设计,方便检查评估工作的推进。医疗机构还要将相关奖惩机制作为制度设计的重点。通过对高水平医疗服务人员的奖励和消极怠工人员的惩罚,对医疗机构的所有工作人员进行激励机制的构建。[4]医疗机构还要根据卫生局的范围设定方案,对医疗服务活动的具体执行方位进行设计,以便新型医疗服务技术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制度建设当中,使医疗机构可以按照健全的制度进行上岗方案的设置,增强各项制度的注册合理性。制度的建设要充分保障流程建设的合理性,严格根据现有的流程设计模式对固定工作岗位的制度实施细化设计,以便现有的制度可以避免产生较大的问题。

2.2 完善医疗机构病例管理制度

首先,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病历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以便从医疗管理工作的依据出发,对提高医疗管理安全性的制度进行设计。医疗机构要按照卫生管理部门的要求,将现有的病历管理制度进行改良,使医院能够拥有完整的二级病例质控体系。[5]此外,要按照医院各个层次工作人员的特点和具体要求,对医疗机构现有的归档病历实施研究分析,并结合医疗机构的奖惩措施特点,对医院各个领域的病例应用情况实施分析,保证所有的医院工作人员都能进行交叉检查机制的构建。医院的工作人员要将检查机制作为病历管理的重点,从医院患者的告知书角度出发,对病历管理的合法性进行保证,使医院的工作人员可以结合具体的工作行为特点进行授权机制的构建,使所有的住院程序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医院工作人员要结合病历管理工作的具体合法性特点,对病历管理工作进行过程中的各项记录实施研究分析,使全部的管理工作能够按照抢救环节的要求进行推进,使医院的病例管理工作得到更加完善的监管。如果医疗机构出现病人不治的情况,必须要求主治医师进行死因明确,保证医疗机构的所有业务都能在主治医师的管理之下实现程序的合理控制。病历管理工作还需要从时间控制方面进行有效处置,从病例的制定到病例的完成,必须在24小时之内完成,确保病人和病人亲属能够对医疗机构具备足够的信任度。

2.3 完善医院特殊病人管理制度

首先,医院要对已经出现的医患纠纷和可能出现的医患纠纷进行主题分析,并根据不同的病患情况,对医患纠纷产生可能性较大的群体实施特殊安全管理。如果患者的亲属较多,而患者本人失去表达自主意愿的能力,医生则必须在患者家属达成一致意见之后进行大型医疗服务,避免由于责任的担负情况不明产生医疗纠纷。此外,要对经常住院的病人实施特殊管理,避免由于不同住院时期采取的不同医疗措施引起患者的误解。还要对具备医疗常识的患者实施特殊的安全管理,在进行医疗服务之前将具体的服务措施进行讲述,使接受医疗服务的人员能够对医生保持足够的信任,增强理解,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纠纷。医院还要对患者的具体身份加以关注,如果患者曾经有过犯罪经历,则需要加强对这一类病人的安全管理,避免这些人使用非法手段对医院施加影响,切实保证医疗服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2.4 完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

医院要加强对医疗服务执行过程中的各类物资的管理,使医疗纠纷能够彻底的避免产生于硬件资源领域。另外,医院要对现有的硬件设置进行备用机制的建立,通过双回路电源装置和发电机装置的准备,提升医院医疗设备的应用质量。使患者能够在观察到医院丰富的医疗设置的情况下加强对医疗服务机构的信任。医疗机构还需要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之下进行基础设置购置制度的细化,并使所有的医疗设备采购按照规范合法的渠道进行购买,增强患者对医院工作的理解。要在医疗设备管理的过程中对设备合格证件和检查证件进行管理,使所有的设备管理活动都能在正规的模式中加以推进。

3 结 论

从医院的安全管理角度入手,对提升医疗纠纷处理质量的措施进行研究分析,对增强医疗管理质量十分重要。深入地分析处理医疗纠纷的各项措施,并对提升医疗纠纷处理质量的措施进行了研究分析,对降低医患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姜日杰.非诉讼方式解决医疗纠纷的思考和建议[D].长春:吉林大学,2010.

[2]王将军.我国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

[3]杜鹏.基于提升医疗质量的医疗纠纷前馈控制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篇5

近年来医疗纠纷明显增加是不争的事实。《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一年整医疗纠纷是否增加相关报到还不多。医疗纠纷的发生对医院建设发展客观上起了负面作用。医疗纠纷是客观现象不容回避。对医疗纠纷的成因进行分析,发现和遵循其规律积极主动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和妥善处理之是十分必要的。现就这些问题我们所作的一些思考及一些做法和体会做一个总结,以资交流。

一、成因及分析

医疗纠纷成因应当说多数是综合因素所致,引起医疗纠纷的因素大致可分为背景因素、医方因素、患方因素。现就这三方面因素浅析如下。

1.1背景因素

背景因素也可称社会环境因素或深层次原因。医疗纠纷不论以什么形式表现出来,背景因素都在其中起作用,也就是说它对医方因素和患方因素都起着作用。

首先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旧的医疗保障不复存在,新的医疗保障确实存在保障不够;二是受保障人群对新的医疗保障(包括商业保险)需要自己出钱构筑认识不足,心理承受力不足。这两个问题都会成为引发医疗纠纷的基础原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保-患”矛盾(基本医疗保险与参保职工的矛盾)转嫁成医-患矛盾,或曰社会机制问题。

其次医疗机构一方面是“福利性的公益事业”受到严重低于成本的价格管制,另一方面又完全“断奶”,同时“被推向市场,要引入竞争机制”;对于“救死扶伤”的不同理解;患者是不是消费者的争论;源自商业经营中“顾客就是上帝”翻版“病人就是上帝”等等所引起的医务人员、病患及家属在思想认识上的不知所从必然在日常的医疗服务活动中有所反应。有些认识上的误区甚至是医疗纠纷的直接起因。

第三部分新闻媒体从自身利益出发不负责任的炒作,误导造成人们在此问题出现的认识误区也是医疗纠纷增多的重要原因。以致在医疗纠纷中患方将“不如何如何我就找媒体给你们曝光”成为威胁医院的口头禅。

再有由于社会变革造成人们心理承受发生问题及部分人对社会不满,转而把医院及医务人员当做“出气筒”和“唐僧肉”的不在少数。“要致富做手术,做了手术扯事故”并非空穴来风。甚至有些病患明说“你们哪么大个医院,给一点算什么吗?”。在一些人心目中只要是国家的就是不吃白不吃的肥肉。

1.2医方因素

医务人员中付出太多、不被人理解是较普遍的情绪,医生反对自己的子女学医做医生的情况非常普遍。医疗纠纷中按患方不满医方因素可分为服务态度问题、价格问题、和医疗效果及管理的问题几方面。细分下来有服务水平低、医务人员缺乏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工作拖拉、对就诊患者漫不经心、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的某些问题指正其在某些方面处置不够妥当、病情解释或交代不清、违反医疗常规和制度、后勤保障措施不到位、病案缺陷、医院管理水平不高、记错账、技术水平不高及缺乏经验等。医方因素归结到一条就是未完全遵守国家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及常规。

1.3患方因素

患方因素导致医疗纠纷的有患者的个体差异而患方对此没有相应认识、因缺乏医学知识对疾病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对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甚至有病人进医院等于进“保险箱”认识误区对医院规章制度理解不准确、有个别医疗纠纷因患者为满足某种需求而提出特别要求引起的、家庭经济或人际关系不良的情绪转移、患者及其家属持有不同心理等因素等。患方因素中不排除少数在其他地方(包括非医疗服务行业)“闹事”尝到甜头故意行为。

二、体会与对策

关于背景因素在引发医疗纠纷所起的作用我们很难有所作为。能做的只有在合适的场合进行微弱呼吁。本来“非典”的发生给了全社会对卫生事业发展道路一个反思的机会,至少对卫生队伍整体的评价能更接近其真实情况。但到目前为止还没看到多少有利于医院发展的变化出现。因此估计在短时间内医疗纠纷仍会保持上升的趋势。至少不会明显下降。

引发医疗纠纷的患方因素不在我们控制范围。为预防和处理好医疗纠纷我们只有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们体会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处理好与医院发展建设的关系。医院软、硬件建设上去了,技术水平提高,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有成效了,医院发展壮大了能很大程度抵消引发医疗纠纷的背景因素对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的不利影响。

我院在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的一些具体作法简介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2.1学习运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全面促进医院管理水平提高

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在概念上有明显的区别,但条例中关于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的原则对预防和处理医疗纠纷起到“底线”的刚性作用。医院在条例实施前用2个月时间组织各级种类医务人员对条例逐字逐句学习、讨论。强化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知道医疗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对照条例中对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病案管理部门要求;对病历书写具体要求;对医务人员应告知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的具体要求;对医疗活动中发生了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制度等要求,医院对规章制度全面清理。对医疗活动中与条例规定要求不相适应的工作程序进行调整,从源头上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条例立法精神与民法衔接较好,医院在学习条例时特别加入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内容的学习,使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养成保存证据的意识,提高了医务人员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素养。对部颁的条例配套规章也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疗质量监控管理部门严格按照条例要求,认真履行职责,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制度化。

2.2加强医疗服务质量重要控制环节管理

我院长期把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放在一些重要环节上。首先对接病人最频繁又最容易忽视的挂号室、出入院处、收费处门诊药房、护士站等“窗口部门”加强管理。同时对手术三关、急诊急救病例、以及医院根据工作经验总结的年纪较大、有心肺合并症等八类特殊病人进行重点要求。保证医疗确保质量不出大问题是对医疗纠纷最有效的预防。

2.3每月定期召开临床科主任联席会

会议内容为布置近阶段医疗质量管理重点工作;反馈上一阶段对医疗服务质量监控检查的结果和医疗事故隐患;各科室交流新开展的工作及需要配合的事项;其它需要“关着门”讲的事情。

2.4落实医患沟通制

按卫生部、重庆市卫生局要求将长期以来化解医疗纠纷行之有效的医患有沟通作法制度化。制定了医生、护士接诊新收病人制度,术前谈话制度、重要治疗前谈话签字制度、麻醉医师谈话制度等。在制定上述制度时将多年总结出的能有效减少纠纷的要点作为谈话内容制度化。

2.5抓好病历书写和操作常规培训

重点在低年资医师中反复训练对某项疾病诊断处理的常规工作,使其形成条件反射。强化病历书写中对疾病诊断标准(诊断依据)的撑握在病历中有明确的反应。强化对治疗中用药和治疗方法的依据的病历书写,使年轻医师养成医疗活动是有充分依据并在病历中有反应的习惯。在出院医嘱中强化向病人交待复查、随访并有记录。病情观察要及时记录。这些要求能很大程度的防范医疗纠纷或便于医疗纠纷的处理。

2.6认真处理已发生的医疗纠纷及时总结

对于已发生的医疗纠纷应认真对待妥善处理。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协商、行政调解、诉讼三个途径处理。其中要克服怕打官司的想法,因为通过鉴定和/或诉讼能够很好地让患方解除许多误会,对于内部医务人员的处理也更有说服力。当然不管哪种处理都要注意总结避免犯同样的的错误。

篇6

    区分医患纠纷与非医患纠纷,是研究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的很需要前提。对于何谓医患纠纷前面已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值得注意的是,以下两各情况不属于医患纠纷:

    1、不具备执业医师资格的人,无论是在非医疗机构内还是在合法的医疗机构内“行医”,其与患者之间的纠纷都不属于医患纠纷,而属于“非法行医”

    2、执业医师在非执业地点行医时与患者发生的纠纷,有时也不属于医患纠纷。根据《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第二条的规定:“医师经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后,方可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活动。执业地点是指医师执业的医疗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及其登记注册的地址。执业类别是指临床、中医(包括中医、届族医和中西医结合),口腔、公共卫生。末经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者,不得从事医疗、预防、保健活动。”因此,执业医师非因受其所执业的医疗机构的指派,而在非执业地点(包括其他医疗机构或非医疗机构)行医,属于“非法行医”‘与患者发生的纠纷也不属于医患纠纷。

    由此可见,医患纠纷要领中提到的医疗服务,是指有执业资格的医务人员在其执业地点进行的医疗活动。其他的“医疗服务”‘均应属非法行医。

篇7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卫医发〔2015〕2号)、《云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转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的通知》(云卫医管发〔2015〕5号)、《昆明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转发2016年深入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工作方案等文件的通知》等文件要求,我区制定印发了《经开区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方案》,认真贯彻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现将我区2016年上半年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统一部署,明确目标责任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要求各医疗卫生机构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领导组织,院长负总责,分管院长亲自抓,建立健全推动行动计划的工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加强监督管理。我局将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行动计划”开展情况的检查指导,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日常检查和集中督导相结合等方式,及时发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三是做好宣传报道。各医疗机构利用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行动计划”工作的主要内容、工作目标等,使全社会明白、了解、关注此项工作。

二、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我区将继续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患沟通,提供人性化服务,加大内涵建设,提升医院“软实力”,尽最大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明显改善,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三、改进服务流程,营造温馨就诊环境

要求各医疗机构合理分布各专科诊室和功能,经开人民医院在现有的业务用房基础上,因地制宜的合理地设置导医台、挂号窗口、缴费窗口,有效的引导和分流患者。

我局认真开展辖区医院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要求医院有专人进行监督、巡查并记录完整,确保医疗环境干净整洁,尤其做好就诊区域环境卫生整治。

加强卫生间环境管理,设专门保洁人员打扫,并有专人巡查,保持卫生间清洁、无味、防滑。严格落实公共场所禁烟要求,全区医疗机构均有禁烟标识,并设置吸烟区,公共区域有控烟员,从环境上改善患者就医感受。

四、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

加强医疗机构对医护人员进行礼仪培训,检查服务用语使用,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医院建立了医患沟通制

度,主动与病人交流,耐心向病人交待或解释病情,要求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建立、完善病人投诉处理机制,公布投诉电话号码,有专门机构及时受理、处理病人投诉。

五、妥善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公开医疗纠纷解决途径和流程,积极引导患者依法维权,通过调解、诉讼等途径妥善解决纠纷。严格执行首诉负责制,认真落实医疗投诉、纠纷处理制度,认真做好医疗纠纷文档记录及保管工作,并大力推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

下一步,我区在加强规范化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医疗核心制度,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加强医德医风、廉政建设,不断提高医院效能建设水平,在“进一步改善服务行动计划”活动中,继续推行“患者说了算”服务模式。

篇8

关键词 医疗纠纷 防范 增强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6.001

充分认识发生医疗纠纷的根源

深刻认识发生医疗纠纷的根源是有效预防医疗纠纷的前提。只有全面、充分、深入地了解和熟悉产生医疗纠纷的真正原因,才能从根本上有效地预防医疗纠纷。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几方面:①服务态度欠佳。个别医护人员存在服务态度差、诊疗技术欠佳等情况。②医疗保护意识不强。少数医护人员不分场合,甚至当着病人的面谈论病人的诊疗问题。③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严,部分制度尚未健全,或在执行过程中监控力度不够,导致执行不严。④病人、家属对医疗服务期望值过高。病人和家属对治疗效果的期望过高,认为病人住进医院就应该给治好,而不知道有些病目前尚不能完全治愈。⑤新闻媒体介入的负面影响。⑥国家法律法规不完善。

加强制度建设,有效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根据国家法规及医疗护理技术规范,切实完善制度建设,并增强对医疗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医疗纠纷的环节加大监控力度。如完善病人输液过程中的输液卡巡视登记制度,病人就医过程中的公开化制度,包括费用透明、诊疗过程透明等。

不断强化医疗纠纷的防范意识

增强防范意识对于预防医疗纠纷至关重要。为此,在充分认识医疗纠纷行为的同时,必须提高医院所有医护人员防范医疗纠纷的自觉性。医院全体工作人员在为伤病员服务过程中,从我做起,包括言谈举止、服务态度、医德医风、诊疗技术操作,努力做到接待病人热心,诊疗病人细心,解释病情耐心,使病人和家属满意,从而最大限度地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积极防范医疗纠纷的对策

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医德医风教育。针对外界对医护人员的反面宣传,要强化自身服务意识及医德医风教育,以良好的爱伤观念去重塑“白衣天使”形象。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是预防医疗纠纷重要措施。进行医德医风教育,要坚持“三性”:一是针对性:要针对医务人员在医德医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失时机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这样才能趁热打铁,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二是常期性:就是要对医务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医德医风教育。要有计划地、分阶段地对各类人员进行系统的教育。三是有效性:就是要注重教育的效果。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这是减少或避免医疗纠纷的最有效的措施。为此,一是不断改善诊疗条件。改善医疗设施,更新配套先进设备,换代补充医护器材等,使诊疗条件能适应医护技术的发展,能保障医护水平的提高。二是要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有计划地开展医务人员的医学教育,采取多种途径,千方百计地提高医院各类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三是要健全和落实各项诊疗规章制度。四是要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要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指标体系,开展医疗质量控制,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强化医疗纠纷管理。强化医疗纠纷管理是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必不可少的措施。为此,一是要高度重视医疗纠纷的管理,要把医疗纠纷作为医疗管理的重要内容列入医院的综合目标责任制。要专人负责,定期分析,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要把有无医疗纠纷和医疗纠纷的多少作为衡量科室及医务人员工作质量优劣的标准之一,与科室、个人的经济利益、晋职晋级挂钩,以充分调动全员预防医疗纠纷的积极性。二是要善于发现产生纠纷的苗头,及时化解矛盾。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要经常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发现产生医疗纠纷的苗头,齐心协力地及时地做好化解工作,尽量将医疗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及时认真地处理好群众来信来访。要建立健全登记制度,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答复。

篇9

律师同志:

一位老人不小心摔了一跤,右腿被摔伤,经过医院检查,确认为右腿骨折。于是,老人住进医院准备手术,虽然治疗骨折的手术做得很成功,但患者却在手术的过程中意外地出现了昏迷现象。原来,患者在手术中突然发生急性脑梗死,经过医院的抢救,患者治好了腿伤,却患上了偏瘫。此后,患者一直处于偏瘫嗜睡的状态,患者的家属与医院之间就此发生了争执,患者家属拒绝支付医疗费用,将患者留在医院不肯接走,并提出了索赔要求。

医院认为患者的偏瘫不是手术造成的,医生说患者的骨折手术进行得很顺利,主刀的医生按照手术流程严格地操作,没有发生违规操作的行为。患者手术后伤口愈合的情况很好,这说明手术是成功的。医生在进行手术时,考虑到患者的年龄较大,还曾得过高血压,就特意安排人员随时监测病人的血压情况。在手术即将结束时,患者的血压开始升高,出现了昏迷。患者经过诊断,为突发急性脑梗死。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很多,有可能是因为患者心理紧张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因为手术的刺激引起的,还有可能是患者恰好在此时发病。每一个外科手术都可能因为患者体质的不同而发生多种意外情况。医院在手术前已经让病人的家属在手术同意书上签了字,手术同意书上已经载明了手术时有可能发生的种种意外情况。

患者的家属对医院要求家属签字的手术单上所载明的十多种意外责任很有意见。他们认为患者的家属很难真正理解这种种意外会导致患者怎样的结果,也很难理解种种意外责任的真正含义。医院等于是通过签字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患者的家属,这对患者和患者的家属是不公平的。

律师解答:

根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手术同意书是指手术前,经治医师向患者告知拟施手术的相关情况,并由患者签署同意手术的医学文书。内容包括术前诊断、手术名称、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手术风险、患者签名、医师签名等。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同意书是指在实施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前,经治医师向患者告知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相关情况,并由患者签署同意检查、治疗的医学文书。内容包括特殊检查、特殊治疗项目名称、目的、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风险、患者签名、医师签名等。当然,患者如果需要进行麻醉、外科手术或其他侵袭性治疗行为时,应当签署医疗机构准备的各种相应的同意书。

患者或家属在医疗机构已拟好的同意书上签字,表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实施手术、麻醉符合卫生法规规定的程序。更为重要的是,患者或家属签字后,表明他们对该医疗措施及可能发生的医疗意外已经知晓,如果因为医疗意外造成患者人身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承担法律责任。

手术同意书由患者及其家属和医师签名,双方的约定对他们产生法律约束力。手术同意书可以约定依法可以免责的内容,但不能免除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法定义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的义务是由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操作规程等明确规定的,它是一种法定的强制性义务,不允许事先免除。即使患者或其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也不能免除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承担的法定义务。

在本案中,医院在手术之前已经要求患者的家属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手术同意书上载明了患者在手术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意外风险。根据现行的法律规范,一般应当认为,一旦患者的家属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那么医院就不对手术中出现的意外承担责任。当然,如果医院在手术同意书中免除了其应当承担的法定义务,这是不允许的,视为没有免除该项义务。同时,医院在患者家属签署手术同意书前,应当把各种风险向患者家属进行介绍,应患者家属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说明。患者家属也应当仔细阅读手术同意书,了解手术同意书的内容,从而更好地维护自身的权益。

医疗机构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监控?

律师同志:

某男孩因为发烧、咳嗽到儿科就诊,儿科的医生怀疑是喉炎,于是把患儿转到五官科治疗。五官科的医生将患儿诊断为喉炎,开了一个处方让家长去取药。处方上有一种药是25%的葡萄糖注射液,发药时药剂师把混放在葡萄糖注射液盒里的氯化钾注射液发给了患儿家长。护士拿到注射液后,也没有认真查对,就给患儿进行静脉注射。当药液注射一半时,患儿出现口唇发红,呼吸急促的现象,护士感觉不对,赶紧叫医生前来救治,医生立即采取了输氧、按摩等措施,患儿因抢救及时而脱险。事故发生后,医院领导十分重视,下决心整治医院管理混乱的问题,责成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督促医务人员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及时纠正医务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医院的服务大为改观。

律师解答:

医疗服务质量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保护患者的权益,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疗服务的日常监督管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7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设置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监督本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工作,检查医务人员执业情况,接受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投诉,向其提供咨询服务。”

具体而言,医疗服务质量监控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医疗机构应当设置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医疗机构应当根据自身情况,设置单独的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或者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具体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工作,以确保医疗安全。

(2)医疗服务质量监督的内容是监督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工作,检查医务人员的执业情况。医疗服务质量监督的范围应涉及医疗服务的各个工作环节,要督促医务人员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严格执行各项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遵守职业道德,发现医务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应及时纠正。

(3)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或人员应当接受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投诉。接受患者对医疗服务投诉,有利于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或人员掌握医疗服务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监控和管理。产生医患纠纷后医疗机构应认真听取患者的意见,使患者可以通过正当渠道陈述自己的观点,以便促进纠纷的合理解决。否则可能激化矛盾,不利于医患纠纷的处理。对患者投诉的问题,要进行核实调查,如果确实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原因引发了纠纷,医疗机构应立即采取措施,妥善处理,并将结果及时反馈患者。

篇10

当前,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我国的医疗纠纷逐年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第一问题。一方面医院对日益增加的医疗纠纷不堪重负,另一方面,患者对目前的医疗纠纷解决颇有怨言。相对于日益增加的医疗纠纷,当前医疗纠纷解决机制明显滞后,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法律上仍然存在一些误区。

1关于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

医患双方在提供和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到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法律关系?这个问题在理论上一直存在争论。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直接决定了医疗纠纷的归责和赔偿原则,也决定了医疗纠纷的处理模式,因此,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是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

医患关系中,医患双方就医学知识的掌握而言肯定是不平等的,但是否知识和技术上的不平等就必然带来法律地位上的不平等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医务人员掌握了医疗技术,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患者给付一定的金钱购买这种服务,双方是一种典型的医疗服务合同关系。虽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相对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但并不能因此而否认,双方法律地位的平等性。

在我国,医事法律关系仍未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系统,医患双方在医疗服务合同的订立、履行和终止上,完全体现了民法的平等和自愿原则,符合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因此应该纳入到民法的调整体系,而这一点,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卫生部门的同志一直不愿意接受。在国外,医患关系基本都是归属民法调整,有的国家从保护患者的利益考虑,在法律上,进一步明确患者的消费者地位,如在美国,患者作为消费者早已成为现实。

2关系医疗事故鉴定的法律效力

医疗事故鉴定的法律效力问题,历来是一个影响医疗纠纷诉讼的关键问题。目前仍有相当多的人认为医疗事故鉴定结论是处理医疗纠纷的唯一依据,认为“医疗行为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鉴定后,认为确实构成了医疗事故的,才可以要求赔偿”。这个观点在卫生界有相当的代表性。这也往往是医患双方激化矛盾的焦点,医疗事故鉴定,按其法律属性而言,是医疗技术事故鉴定委员会对医疗部门在医疗行为中是否存在重大过失的一种结论,是医疗行政部门对医疗单位进行行政处罚的主要依据,但并不是法院审理医疗纠纷案件的唯一依据。

之所以有人认为医疗事故鉴定结论是处理医疗纠纷的唯一依据,其根本原因乃是将医疗侵权简单等同于医疗事故,认为如果医疗纠纷未被鉴定为医疗事故,则同样不构成医疗侵权,完全混淆两者的界线,实际上两者在法律上存在重大区别。认清这一点,有利于缓解医患双方的矛盾。

实际上,构成医疗事故的,必须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客观上造成患者死亡、残废或功能障碍的严重侵权后果,同时在主观上存在重大过失,且造成的后果与行为存在因果关系,方可能构成,否则属于医疗意外,不属于医疗事故的范围。因此,只有构成严重的医疗侵权时才可能构成医疗事故,而一般性的侵权行为被排除在“条例”之外。

医疗侵权行为从性质上而言属于民事侵权行为的一种,医疗侵权行为是指医务人员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侵害了患者的非合同权利或者受法律所保护的利益的不法行为,不仅包括医疗事故,还包括医疗侵害。因此,医疗侵权的内涵和外延均大于医疗事故,两者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