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卫生教育范文

时间:2024-01-25 17:23: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卫生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卫生教育

篇1

【关键词】 自然灾害;传染病;知识;健康教育;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2-1084-02

2008年7月份以来,地震重灾区北川县擂鼓镇出现了数十例散发性的菌痢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其中大多数为15岁以下儿童。为防止夏秋季节常见传染病在校园内蔓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驻北川救灾防病队起草了“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提纲”,于2008年8月在擂鼓镇中心小学和初级中学开展了“校园健康教育”活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川县擂鼓镇中心小学四~六年级和擂鼓镇初级中学一~三年级各2个班级,每个班级再按照随机原则抽取10名学生,共120名学生。收回有效问卷119份,其中小学四年级学生20名,五年级学生20名,六年级学生19名,初中一年级学生21名,二年级学生20名,三年级学生19名。男生55人,占46.22%;女生64人,占53.78%。汉族学生67人,占56.30%;羌族学生52人,占43.70%。学生年龄最小为9岁,最大为16岁。

1.2 方法 将学校师生集中在操场,然后利用有线广播对师生讲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内容包括粪口、空气、接触途径传播的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处理。

活动开展前,进行第1次测试,考察学生卫生防病知识的现有水平和日常卫生行为;活动结束后1周,进行第2次测试,考察防病知识的提高和行为转变的情况。采用统一编制的调查表,学生自填问卷完成调查。调查员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驻北川救灾防病队5名队员承担,调查前进行了统一培训。

卫生防病知识共有6道测试题,包括:干净的山泉水或井水能否直接饮用、苍蝇传播哪些疾病、被狗咬伤如何处理、膳食营养平衡、身体锻炼时间、当面打喷嚏会传染哪些疾病等等。卫生防病意识共有4道测试题,包括每天刷牙几次(应该刷牙几次)、吃饭前是否洗手(是否应该洗手)、是否与他人共用毛巾(是否可以与他人共用毛巾)、出现发热或腹泻该怎么办等。每个知识点回答正确或态度转好得1分,答错或态度没有转变得0分。

1.3 数据处理 全部数据采用Excel软件输入,并用SAS 8.0统计软件分析。统计方法采用M-H卡方检验,即计算每个知识点调查对象的前后总得分,比较正确率的差异。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前后学生卫生防病知识掌握情况 开展健康教育前,学生具备一定的健康防病知识,119名学生6个知识点回答正确共有554人次,正确率为77.59%,正确率最高的为“被狗咬伤该怎么办”(94.96%),最低的为“苍蝇能传播什么疾病”(48.74%)。经过健康教育后,学生卫生防病知识平均正确率为82.77%,正确率最高和最低者没有变化。经过N-H卡方检验,除“干净的山泉(井)水能否直接喝”外,各知识点正确率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将全部知识点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其正确率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健康教育后学生正确率有所提高(χ2=6.03,P=0.01)。见表1。

健康教育前,学生每天刷牙的意识最强,正确率为89.08%;饭前洗手意识最弱,正确率为0.84%;整体防病意识正确率为59.45%。健康教育后,学生各项卫生意识正确率都有显著提高,最高者为刷牙和饭前洗手,均达到了100%,平均正确率为99.16%。经过N-H卡方检验可知,各项卫生意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不同年级学生健康教育前后卫生防病知识测试平均得分比较 见图1。

不同年级学生在健康教育后卫生防病知识得分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提高幅度最大的是初中三年级学生,提高了2.32分;提高幅度最小的也有1.45分,为初中二年级学生。

3 讨论

农村地区儿童和青少年受年龄、周边环境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健康观念淡薄,卫生知识的知晓率较低,不良卫生行为十分普遍[1]。大量研究表明,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开展健康教育,对预防常见病如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龋齿、视力下降、脊柱弯曲、营养失衡等疾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4]。

大地震发生后,居民的生活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卫生条件十分简陋,帐篷区人口密度大,周边环境卫生极差,居民食用不洁食品和饮用生水的习惯难以改变,加之正值夏秋季节,很容易造成肠道和呼吸道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等易感人群开展健康教育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通过此次健康教育活动来看,中小学生卫生防病知识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但主要集中在某一个或几个知识点上,如此次显著提高的为“干净的山泉水或井水能不能喝”,而其他知识点了解程度变化不大,其原因可能与中小学生原本对卫生常识如“吃肉是否比吃蔬菜更有营养、打喷嚏传染什么病”等有较好的掌握有关。健康教育后,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如每天最少应该刷牙几次、是否可以与他人共用毛巾等显著增强,这表明尽管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掌握了一些健康知识,但卫生防病意识还有待加强,健康教育传播活动则是增强学生防病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

4 参考文献

[1] 文安华,李爱玉,陈文芳,等.农村儿童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中国卫生统计,2005,22(6):422-423.

[2] 张同军,王森林,王俊儒.陕西省眉县健康教育干预5岁以下儿童腹泻效果评价.中国健康教育,1999,15(7):19-21.

[3] 席卫平,任生达,杨雪平,等.健康教育在山西农村儿童常见病防治中的应用.中国健康教育,2003,19(11):890.

[4] 马玉霞,谭凤珠,徐兵,等.贫困地区儿童环境卫生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中国学校卫生,2004,25(3):314-315.

篇2

关键词:品德教育;学生叙事;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416

一、引言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要从日常生活教起,通过品德教育来规范他们的行为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近些年来,我国小学的品德教育实效性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光靠枯燥乏味的道德灌输只会引起小学生的反感。因为小学生思维活跃,对凡事都想自己动手做,只有将品德教育落实到实践中,才能收到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的实际效果。

品德教育终究是要回归到日常细节中去,通过品德养成来规范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为此,为了更好地实施品德教育,我采用了叙事研究方法,试图通过讲述小学生的德育故事,来逐渐构建学生的行为规范培养历程。

二、从品德教育规范小学生的日常行为

片段1:张萌是我们二年级(一)班的一个漂亮小女孩,我还清楚地记得刚开学的时候,她用那甜美的声音向我问好的情景。本以为这个孩子会非常优秀,可是开学几个星期下来,我发现她上课不够专心,学习习惯非常差,动作也很慢,整天把自己桌面搞得脏兮兮的。对她进行批评也没什么大作用,她依然如此。

有一次,我发现她在新桌子上乱涂乱画,我就问她:"你为什么要在桌子上涂涂画画呢?这是非常不好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要爱护我们的环境。"张萌低着头,支支吾吾地说:"我知道,我也控制不住我自己。我以后不这样了。"可是第二天,我又看见她在桌子上画画。于是找来了她的家长,她的家长反映,在家里她也是这样的,写字桌上第一天刚擦干净,第二天又被她画好了,她家长一直提醒她,可她还是改不了。我想,这是她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不好,要帮助她慢慢改掉。不要小看这只是行为习惯不好,这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习习惯。因为我发现过几次,上课的时候她有时候也会不知不觉地低下头去在桌上画画。所以我就找一些习惯比较好的学生和她做同桌,以此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她,我想通过学生影响和我的帮助,一定能把她的习惯培养好。在给她换同桌的时候,我找她好好的谈了一次心。我告诉她:"别的女孩子非常爱干净,她们的学习成绩也很优秀,你要向她们学习。"她是一个很聪明的女孩子,经过我和她谈心之后,她就觉得自己把别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尽量让自己和别人做的一样好。在一段时间之后,她有了很多的进步,因此我鼓励她,让她做了卫生监督员,她也非常开心。每次卫生大扫除,她都能自觉地留下来,和值日生一起整理教室。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因此,在我们的教育中,尤其是小学初始阶段,对于小学生习惯的培养不可忽视。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大量良好行为不断积淀的过程,习惯形成的前提是某些具体行为的练习和熟练。良好习惯是大量良好行为积淀的结果,习惯培养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没有大量规范化日常行为要求和训练,习惯的形成是困难的。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严格要求。大多数习惯是行为达到自动化后才出现了。在行为向自动化发展和转变的过程中,严格的行为要求和按要求行为是必要的。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细节着手。习惯培养中严格的行为要求必然也要求对细节的重视。习惯培养必须融入学生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注重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尤其是那些容易出现行为问题的方面。

片段2:对于成天呆在教室里苦读的小学生来说,秋游是一件多么令人神往的事情。以往,学生在秋游时总是兴高采烈,尽兴而归。但是久而久之,我发现在秋游中隐藏着一些问题。第一,秋游花了多少钱?据我观察,每次秋游,学生花费平均在15元左右,有的甚至高达40多元,我知道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都在长身体,吃得比较多,但是他们基本是在家吃过早饭去游玩的,那么,他们在花钱时有没有想过要合理用钱?十几元钱在他们眼中意味着什么呢?第二,学生的钱是怎么得到的?秋游要花钱是自然的,但是孩子在向父母要钱时是怎么要的呢?是父母自愿给还是软磨硬泡?据我观察,大多数学生并不懂得钱是来之不易的,向父母要钱觉得天经地义,理所当然,这就使得他们不懂得生活的艰辛。第三,学生秋游为什么要花这个多钱?有没有这个花钱的必要呢?有一次我在班会上问他们:"你们秋游时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呢?"这时候,学生七嘴八舌地说:"花钱可以显示自己的阔气,可以买别人买不到的东西。"这是明显的攀比现象。还有学生说:"自己花钱少了怕被别人看不起,不想丢面子。"这是典型的从众现象。

以上三个问题反映了小学生对金钱的态度。学校组织秋游本意是好的,是为了让小学生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为了秋游让学生浪费金钱,变成一场花钱比富的活动,就有违秋游的本意了。为了及时调整学生的心态,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我特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首先告诉学生秋游不是为了攀比,也不是简单游玩的活动,而是为了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增加热爱祖国的感情。其次,我在家长会上和家长们一起探讨了秋游的话题,与家长一起沟通,形成共识。再次,我重新制定了班规,规定每次出去秋游,所带东西不能超过10元钱,以此杜绝攀比现象。

每个小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不管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都需要教师的精心栽培和灌溉。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他们都有高尚的道德本性,所以教师要从现实生活入手,及时发现小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为他们创设一个适合他们成长的环境,让他们成为社会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焦敬芝.如何改正小学生的坏习惯[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13)

[2]张娟娟.笑脸和哭脸[J].今日教育,2010,(06)

[3]周平,徐璋,李翠花.关注孩子的"零花钱"[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2006,(06)

[4]陆敏.浅谈一年级新生的日常行为指导[J].班主任,2003,(02)

篇3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学校卫生工作,保障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我县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水平,根据《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安全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做好2011年学校卫生工作通知如下:

一、健全学校卫生工作体系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和国家未来的长远大计,也是学校卫生工作的根本目的。各学校校长为学校卫生工作第一责任人,建立分管校长—总务主任—校医(保健教师、食堂从业人员)工作体系,逐级分解落实工作责任。寄宿制学校必须设立卫生室,非寄宿制学校根据学校规模设立卫生室或保健室。

二、积极改善学校卫生工作条件

各学校要对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中规定的要求,结合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实施教室“光明工程”,采取有效措施,把改善教室照明、宿舍通风、厕所卫生、学生食堂、学校生活饮用水和卫生保健室设施与设备条件作为工作重点,不断改善中小学卫生工作条件。

三、加强学校食品安全和疾病预防工作

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做好学校食堂、饮用水的卫生管理。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针对常见的流感、麻疹、流脑、腮腺炎、结核病、肝炎等重点疾病积极有效地开展校园内的预防工作。要落实好晨检及因病缺课登记制度,建立以班主任和校医或保健教师为主的传染病监测网络,要管理好日常卫生,认真落实环境和个人卫生制度,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清扫、消毒杀虫工作。切实加强校舍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四、规范学生健康体检和评价

各学校要根据《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工作的通知》求,建立和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认真组织开展每年一次的学生常规健康体检,确保学生体检率100%。要加强体检质量控制,及时录入评价体检结果,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反馈给学生或学生家长、学校以及教育局,做好学生体检数据的情况分析、结果反馈和档案管理等工作。切实做好小学、幼儿新生预防接种证查验登记工作,确保新生预防接种率100%。

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1、各学校要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将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年度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通过学科教学和班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学科教学每学期应安排6-7课时,主要载体课程为《体育与健康》,小学阶段还应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学科的教学内容结合,中学阶段应与《生物》等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努力提高广大学生和教职员工卫生知识和健康素质,在校园内形成人人重视健康教育、人人关心学生健康的良好氛围。

2、启动中小学生近视、龋齿和营养不良防治工作。学生防近工作要前移,重点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各学校(含幼儿园)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原则,落实《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中的各项工作措施。学校(幼儿园)每班配发眼保健操挂图和近视力表,提高每天两次的眼保健操质量,每学期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并及时反馈相关信息以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3、开展学校红十字会活动。学校红十字会是中国红十字会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辅助形式和措施。各中小学要健全学校红十字会组织,广泛开展红十字献爱心、救死扶伤、贫困助学活动,积极开展红十字示范校创建活动。

4、加强学校控烟工作。各校要认真执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控烟工作的意见》,加强控烟宣传教育,发挥教师控烟表率作用,落实控烟规章制度。要采取主题班会、同伴教育、宣传栏等多种形式,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控烟教育教学活动,向师生传授烟草危害、不尝试吸烟、劝阻他人吸烟、拒绝二手烟等控烟核心知识和技能。积极开展无烟学校创建活动,到2011年底,校园内不设置吸烟点,不摆放烟具;重点区域均有醒目的禁烟标识;无烟学校达标率不低于75%。到2012年底,中小学校全面禁烟,无烟学校达标率为100%。

篇4

摘要: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小学生的行为指导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小学生的行为发展趋势,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 行为规范 教育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又说:“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俗话又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因此可见良好的习惯培养,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背景。我认为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有侧重地进行重点突破,尤其要注重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心态及健康的体魄。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六、七岁正是他们在父母身边撒娇的年纪,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好动、好玩的年纪,加之现在多是独生子女的诸多个性。表现出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不易集中,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不会与人交往、行为习惯不稳定等年龄特征。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这些问题更是让家长和老师感到挠头。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把学生在校良好习惯的养成上做了一些探索与尝试,总结了一些心得,在这里和大家交流。

一、教学儿歌,规范行为

一年级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课前、上课、放学、作息……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单凭老师的说教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课堂纪律,很容易形成条件反射,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兴奋点反复的练习。为此我就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编成儿歌。如:上课铃声响后,学生会在班长的带动下边拍边唱: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上课守纪律,坐正看前方。”在儿歌的带动下,学生会由喧闹变为安静。平时站队时,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我是守纪小标兵,站起队来,快!齐!静!”。如此这样把对学生行为养成的要求编成儿歌,不但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又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适时的让学生诵读,使其明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读,在运动中巩固,在快乐中不知不觉中使学生行为得到规范和强化。

二、针对主要矛盾,设计教育活动

为更好地完成知、情、意、行的整合,教育中我们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了不同的活动方式。

1.用讨论式解决“知”的问题。如“面对‘擂肥’怎么办”,学生由于“知”的环节认识不清,在面对“勇于斗争”与“花钱买平安”的问题前显得很茫然。老师围绕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讨论,通过交流,归纳出既不能莽撞硬拼、受伤流血,又不要胆小怕事、滋长恶势力,解决了学生认知问题。

2.用情境式解决“情”的问题。有一位老师为了解决不少孩子娇气重,体谅父母少的问题,以生活的真实场景或具有生活气息的情境将父母亲在工作中、生活中繁忙的情景在课中再现,学生看到父母艰辛地哺养孩子的场景,帮隗疚地低下了头。

3.用体验式解决“经验缺乏”中的问题。如: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虽然人人皆知应遵守交通规则,但由于侥幸心理作祟,常常控制不住自己,违反交通规则。针对这一现象,细心的老师除了为学生播放“小球王在公路上踢球,因侥幸心理而痛失一条腿的悲剧录像,让学生体验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危害外÷课中还设计了具体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参与、体验,通过摸拟表演加深了学生交通安全防范意识强化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在实践中我们切身地感受到,这样富有生活气息的课堂破除了过去学校行规训导课中的“表演式”,深受师生欢迎,走出实效性差的困境。

三、反复训练, 养成行为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的那样:“心知道该怎样,未必就能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当我在新学年接手了一个新班级时,我会在开学初就带领同学们学守则、提要求、订常规。制定好习惯养成的班级计划:(1)早晨到校时要和老师同学相互问好;(2)自觉上好早自习,珍惜时间;(3)认真做好两操,老师在和不在一个样;(4)课桌里的学习用品排放整齐,不在教室上课时桌面应保持干净,没有书本、文具用品等物;(5)课间文明休息,走路轻声,不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6)保持教室地面整洁,课桌里无废纸屑。

以此同时又作了具体分解。如书本文具课桌里的摆放;个人及环境卫生……每周都提出明确可行的要求。并坚持做到:一、反复强调、训练,随时检查,经常讲评,直至形成良好习惯;二、认真执行,持之以恒,环环相扣地紧抓下去,有一种不厌其烦、不达目的誓不罢体的精神;三、注意抓好典型,反复强化。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

四、提供选择的时空与方式

训导中我们注意到行为的指导不能模式化,不能抽象化,要有鲜明的个性化、多样化,才能使学生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我们注意为学生设计提供选择的时空,如:在《面对“擂肥”怎么办>一课中,老师指导学生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时,设置了多个环节,有的是几个同学在一起如何面对“擂肥”者;有的是在偏僻的地方遇到“擂肥”者如何处理;有的是在比较热闹和熟悉的地方如何应付“擂肥”者……给学生提供不同的情境,让他们知道在可给可不给的情况下,坚决不给;在不能不给的情况下,给后报警;在可多给可少给的情况下少给;在不给的情况下坚决不给。这样的不同行为方式,克服了千人一面模式化的解决问题办法,有利于学生更好操作。

多年的小学班主任工作,多年的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告诉我,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不能操之过急,必须持之以恒,如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长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篇5

 

一、中小学生体育教育的卫生要求

 

1.培养学生正确的坐、立、行的姿态,并经常变换。体育锻炼应侧重于基本姿态和基本技能练习,避免脊柱弯曲、肢体发育不均的现象,特别是儿童阶段更应重视正确的体态培养。

 

2.加强学生眼保健操练习,可消除眼睛疲劳,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提高眼睛生理机能,避免近视。

 

3.注意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如田径、球类、武术、游泳等练习,教师要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使学生在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素质上均衡发展,不能偏颇。

 

4.要了解学生各年龄段的生理特点,注意敏感期素质的重点发展。一般来说,儿童10岁是发展柔韧素质的最佳时期;5—6岁是体操、武术、游泳等项目发展的最佳时期;10—12岁是发展速度、力量素质的最佳时期;7—14岁是耐力素质发展最佳时期。只有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培养学生各项的身体素质。

 

5.教学时,教师要慎用负重练习和过多的跳跃练习,时间不宜过长,次数不宜过多,避免下肢负荷过大,从而使骨化提前,影响身高,而应多做一些悬垂和引体向上练习。

 

6.教学中,教学内容和形式应多样化和具有趣味性,多穿插一些小型比赛,时间不宜过长,避免过度疲劳。

 

7.由于学生的心肺功能和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教学时应发展有氧能力为主的活动,如跑步、一般性球类活动等,运动量安排适宜,心率控制在125—155次/分之间,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节奏等。

 

8.加强学生膳食指导,强调膳食要全面,并多吃含钙、磷的食物,有利于身体骨骼的生长发育。

 

9.由于学生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教学时教师应运用明确的语言和正确的示范,增进教学的直观性。

 

10.教师应注意对青春期女生经期锻炼的指导。在此期间,不应完全停止锻炼,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剧烈运动和腹部运动。

 

二、中小学体育教育的运动卫生要求

 

1.个人卫生要求:上课时教育学生讲卫生,不随地吐痰,以免附着在球上或其他物体上,沾在手上;不乱丢乱扔,保持运动场清洁卫生。运动时穿运动服和运动鞋,随身钥匙、小刀之类物品放好,避免发生损伤。

 

2.场地器材卫生要求:教学前检查场地有无石块、瓦片、碎玻璃等杂物,以防运动中发生损伤。此外,夏天运动场注意洒水,以免尘土飞扬;冬天及时清理场地积雪,避免上冻结冰,滑倒造成伤害。

 

3.运动卫生要求:(1)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使身体机能处于最佳状态,准备活动以轻微出汗为宜;运动前不宜大量饮水,避免增加腹部负荷,影响呼吸,不利运动。(2)运动中不宜停下大量饮水,因为水不能立即吸收,宜导致肚子难受,加重心脏负担,造成身体不适。如因出汗过多,运动中可采用少量多次补水法,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3)运动后也不宜大量饮水,因为运动后身体消耗大量能量,人体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而大量饮水会冲淡胃内的消化液,影响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另外,运动后不宜饮用大量的冰水,这样会刺激肠胃道,引起腹痛或腹泻,同时运动后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会使扩张的皮肤、血管收缩,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4)运动结束后,要做好放松活动,不要立即停下,特别是中长跑后,骤停可使扩张的血管失去肌肉的挤压作用,加之重力作用,使大量血液滞留于下肢,造成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易导致重力性休克。(5)运动后不宜马上就餐,要等循环机能和呼吸机能恢复稳定后,即30分钟后才能进餐,剧烈运动后40分钟再进餐,否则会引起消化系统紊乱。另外让学生注意进餐后不要马上去运动,更不能做剧烈活动,这会损害消化系统功能,同时增加胃肠道和心脏负荷,造成身体不适。(6)夏季运动要选择早晚凉爽时期进行,不宜在炎热的天气下进行,以防中暑;此外夏季是游泳运动的好时机,要教育学生下水前做好准备活动,如慢跑、伸展运动,用水浇脸部、胸部、关节处,防止突然下水身体受刺激发生抽筋现象,教育学生患有红眼病、沙眼等传染病和心肺、肾脏疾病的不能参加,以防传染别人,加重自己病情。游泳结束后,立即用干毛巾擦干身体。如果耳朵进水,采用蹦跳法排出,即右(左)进水,将头偏向左(右),双脚原地跳几下,就可将水排出。(7)冬季运动注意防寒保暖,出汗时要逐渐减衣,不可立即脱下穿单薄衣服。运动结束后,要立即穿衣,防感冒。另外,冬季运动不宜张大口呼吸冷空气,可采用鼻吸口呼或微张口呼吸方式,减少冷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

篇6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庄子曰: “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这句话也为我们阐述了“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的教育理念。“养成教育”,就是要着力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品质。只有具备良好品质的人,才有发展的潜力,发展的前景。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已明显提高。人们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但与此同时,在少年儿童中却普遍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心理倾向。在学校中也常常可以看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现象。因此,对于这一代学生来说,很重要的教育任务应该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期,从道德行为习惯入手,是发展小学生品德的最有效途径。少年儿童时期养成的不良品质和习惯日后很难矫正,有的甚至可能伴随人的一生。而养成的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则终生受益。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对少年儿童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时期的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养成教育是一种点滴入微的教育,需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取得实际的效果。

一、养成教育要注重对好习惯的认知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学生日后成才的重要条件。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成才所受的影响,非智力因素约占75%,智力因素约占25%。良好的习惯是非智力因素最主要的方面,所以,培养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一生有重要作用。朱熹说“: 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从学生的认知特性出发,注重认知的实施。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实施养成教育, 首先要让学生必须明白哪些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哪些行为习惯不能养成,为什么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有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勇于提问、积极思考和讨论、大胆实践、课后认真做作业、专心学习、珍惜时间、课前预习、单元复习、自觉读书、读书写字姿势端正等;另外还要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辨别能力,并通过与优秀同学相互交流学习经验,从而和自己进行对比,自己在哪些方面不如别人,以及自己成绩不如他人的原因,让学生形成共识,从而取长补短,改正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

二、养成教育需要形成多位一体的机制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出现,既有家庭、社会、学校的客观因素,又有小学生自身发展的因素。因此,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我们构建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四位一体的教育网络,齐抓共管。

1、教师要言传身教。

“身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教师的举手投足都孕育着教育。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教师一直是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形象,小学生会有意识的将教师的一言一行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起了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不但要用真心去激励学生,而且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教师要关心体贴生活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找原因,从源头上下功夫。现在,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果皮纸屑随手乱扔、教室里随处可见垃圾,可同学们却视而不见。有人往垃圾桶里扔,那也是很少一部分。我们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长了又会重犯,因为他们意识上还得不到改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先组织班队会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转变。但许多学生道理都懂,行动上却难以改变。于是,我们应从自身出发,从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平时,我们教师走进教室,一发现地面有烂纸垃圾就随手把它捡起来,有了废纸、垃圾总是亲自扔到垃圾桶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有时老师的一个眼神,学生就会马上意识到错误并很快改正; 有时老师的一个好习惯,一个好动作,都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家庭是抚育孩子的摇篮,既是孩子的第一社会环境,也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家庭又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因此家庭教育的这种广泛性是其他任何教育都难以比拟的。作为小学阶段孩子的父母,家庭教育的责任与义务更是尤为突出。要帮助孩子完成从幼儿向学生的过渡,要与孩子共同度过多个重要的转折点与学习的关键期,要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做好对接。因此,家庭教育是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阵地。家长是学生的启蒙教师,家长的一举一动往往成为学生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有一部分学生在学校中已经接受了教师正确的引导,可是一回到家中又受到不良的家庭教育或家长不良习惯的影响,而失去了行为习惯是非判断的标准。因此,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多种渠道,密切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和各方面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帮助家长提高育人意识和能力,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

3、联系社会各部门。

要与社会各个部门建立联系,及时反映学生在社会上的各种表现。结合学校行为规范的教育内容开展社区教育,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聘请校外辅导员到校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规范学生的行为。

4、重视学生的相互影响。

在学校里,除了老师,学生接触最广的还是学生群体,教师要经常观察学生的活动,看看是否有不良现象的发生。有许多学生在老师面前可能会有所顾忌,但在学生之间肯定会“原形毕露”。如若纵容下去,势必会影响到其他的学生。这时,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观察这种现象,然后在一个恰当的时间,用一个恰当的办法,对“症”下药,对他们进行“改造”,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

三、养成教育应从“早”从“小”抓起

养成教育行为细的特点决定了必须重视小学生的细微行为。敏锐地发现儿童不良行为的苗头,及时教育、及时矫正,遏制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要从“早”从“小”抓起。从“早”抓起,即要注意孩子的第一次,如第一次说谎、第一次骂人、第一次不做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果家长在孩子第一次发生错误时不能及时发现、纠正,待到孩子已经形成固定习惯再改正,难度就会增大。从“小”抓起,就是从小事抓起。要不放过学生的任何一个不良行为,及时教育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防止学生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比如:不在校园走廊上打闹,衣着整洁,见到老师要问好,要主动给老人让座位等。这些看是平常的小事,都会对小学生以后的行为产生影响。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很多良好的道德习惯上的。如果教师注意到了学生的某种行为的出现,对行为学生肯定这种行为,对这样行为提出表扬或奖励,这种细微行为就会让执行者认识的升华和飞跃,会不断时间这样的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强化学生好的行为习惯,弱化坏的行为习惯,这就是养成教育。

四、养成教育需要在体验中落实

小学生情感体验具有直接性和情境性,当引起学生产生某种情感体验的事物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就会产生某种情感体验。我们可以利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讲话、学校的广播站、班、队会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培训,对学生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法律常识教育,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使学生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人民,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乐于帮助别人,自觉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实际的体验,让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向困难低头,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养成教育需要评价体制来促进

篇7

        爱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是推动学生前进的动力。一位好老师首先要爱学生,关心学生。因此,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特别注意观察那些眼神异常的学生,用细节教育学生,感染学生。我班有一个学生叫马霜,学习认真,性格开朗活泼,但身体素质差,常生病。每当她生病了,有时找不到她爷爷,我就带她去看病。但是有几天,我发现她作业马虎,眼睛里藏着忧伤,注意力也不集中。在课堂上,也不像往日那样积极发言,下课也呆坐在座位上……当我问她发生什么事时,她摇摇头。但从她那伤心的神情中可以预测出一定有什么事。我轻轻地对她说:“有什么事别闷在心里,时间长了会生病的,说出来会好过一些,有什么事别人还可以帮你。”过了一会儿,她才吞吞吐吐地对我说:“余老师,我……我想爸爸妈妈。前几天我又生病了,爷爷……爷爷骂我装病。”话刚说完,孩子的眼泪就流出来了。我听了这话心里一阵发酸。我给孩子擦干眼泪,并对她说:“你爷爷已经那么大年纪了,每天忙里忙外,干那么多家务活,又要照顾你和你姐姐(她伯父的孩子),你又常生病,爷爷累不累呢?”孩子小声地说:“累。”我说:“爷爷可能是因为太累了才说了那样的气话,你能原谅他吗?”孩子的脸有些红了,不好意思地说:“余老师,都是我小心眼,我不该生爷爷的气。”我又劝慰她一阵,她笑了。的确,每个孩子的眼神都不一样,有的充满了快乐,有的充满了悲伤;有的平静,有的激动……作为班主任,我特别注意观察那些眼神异常的学生,并及时进行询问,了解情况,帮助学生打开心结。 

二、以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注重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我们学校由于场地有限,学生人数多,课间追打疯玩现象严重,对学生的安全管理是一个难题。为此,一方面,我班开展了“礼仪之星”活动,课间派两名班干部协助老师管理学生,学生之间互相监督,参与疯打的学生根据班规一次扣操行分1到2分,每周操行分100分,如果被扣除10分,本周就取消评选“礼仪之星”的资格。这一活动开展后,课间追打疯玩现象少多了。另一方面,我利用课间、放学或其它时间,在教室里和操场上到处走走,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然后利用星期五的德育课时间,进行总结。对文明休息、热爱劳动、遵守纪律的学生予以表扬,对大声吵闹或野跑野玩,做剧烈运动的予以批评。久而久之,学生的安全意识也就逐渐增强了。

2.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终身有益。我要求学生课堂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作业要认真完成,错了就要及时订正。我有一个作业情况记录本,把当天作业优秀的学生记录下来及时表扬,每次作业工整无错就奖励一颗五角星并加操行分1分。作业不能及时订正的,我也记录下来,督促学生订正。现在,我班学生基本上养成了有错就及时改正的好习惯。我班还配合学校工作经常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及终生学习提供文化底蕴。

篇8

一、小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分析

笔者选用《南京市小学生心理状况调查问卷》在本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选用四、五、六年级的八个自然班共180个学生,其中男生88人,女生92人。年龄为10―13岁,基本上来自个体户、工人、一般干部和知识分子家庭。问卷从读书目的、课堂发言、作业完成、考试情绪、心中的秘密、委屈申辩、与父母交流、对竞选班干的态度、遵守纪律、帮助他人、同学交往、幸福指数等20个方面进行无记名调查,通过结果统计发现目前小学生可能存在以下几大类心理问题:

(一)爱炫耀,易骄傲。一些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子女,因为家庭条件好,平时吃的、穿的、用的基本上都能得到满足,相对于一些经济条件不充裕家庭的孩子,他们自觉高人一等,时常会表现出这一类的心理问题。

(二)敏感、自卑、嫉妒。主要表现在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学生身上。他们有的自尊心强,心理承受能力低;有的对自己缺乏信心,感觉低人一等。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心理脆弱、做事谨小慎微、行为瞻前顾后等现象。他们中还有人看到别人学习成绩好,穿得好,有好玩具等,心理失衡而产生嫉妒心。

(三)孤独、失落、脆弱。一部分学生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寄宿在亲戚家或学校,当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时,他们会变得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产生孤独感;还有些小学生抱有许多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失落感。

(四)自私、挥霍、叛逆。这些性格集中在一些“空巢”的孩子身上。这类家庭的父母对孩子缺乏关爱,为了弥补自己的爱,就在金钱上出手大方。孩子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二、小学生心理问题治疗及行为矫治

针对调查研究得出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小学生心理治疗及行为矫治,可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我教育四条途径来进行。

(一)社会教育

通过媒体、网络、社会呼吁等,关爱学生,让学生处在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中。比如:团市委主办、团县委承办的“大手牵小手,金秋欢乐游”宿迁市义工结对留守儿童金秋关爱活动,来自合作银行、卫生局、国土局等单位的青年义工与留守学生现场结对,为留守学生捐赠助学金。关爱留守学生行动是对于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学校教育

以我校为例,学校成立了《宿迁晚报》小记者团,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心理健康讲座。此外,学校还组织了专业团队,把心理健康教育正式列入了课表,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学校选拔了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也接受学生的主动咨询。心理咨询室的工作更加专业化,我校目前有30位教师参加县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并配备一名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建立比较专业的心理咨询室,固定的开放时间,让小学生一进门便喜欢它,仿佛进俱乐部活动一样开心。

(三)家庭教育

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让孩子快乐成长。家长要知晓孩子的心灵更加需要关心,从小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个家长应尽的义务。多听孩子说话,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家长要注意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特别是内向的孩子,家长更要予以重视,鼓励孩子多说话;多表扬赞美,要把握一定的原则。孩子快乐的性格不是在训斥声中养成的,家长的适时表扬比其他物质奖励更能帮助孩子养成好品性,表扬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构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人生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家长要多带孩子出去旅游参观,鼓励孩子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

(四)自我教育

学会放松。要使小学生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与人谈心。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无论何事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会一辈子受益。另外,小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要善于写日记周记,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篇9

一是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把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和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督查办法〉的通知》作为重点,严格执行上述两个文件的政策规定,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全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师生都能安心过一个文明、愉快的暑假。

二是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和教师在暑假期间,不得以任何形式、在任何地点组织上课、补课和变相上课、补课。学校不得将校舍、设施设备等办学资源借(租)给社会办学机构;学校和教师均不得介绍、组织学生到社会办学机构接受培训,教师不得到社会办学机构兼职从事面向中小学生的学科辅导;教师要用更多的时间加强在职培训和自主学习。

三是要求学校要合理布置学生暑假作业。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结合实际,利用暑假让学生更多的开展社会调查、科学观察、考察探究以及参加家务劳动等,拓宽视野,提升素质。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团队学习。学生每天的书面作业量要与平时的要求大体相当。开学后,教师对学生的假期作业要认真批改、集中反馈。

四是要求中小学在放暑假前,务必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假期生活自理方面的辅导,特别要注重游泳、交通、外出、旅游、上网、卫生等方面安全和防范常识的教育。学校要将假期的相关工作安排告知家长,提醒家长安排好学生的假期生活。

五是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组织进行新生分班考试,更不得以文化课成绩等各种名义分重点班、快慢班,不得擅自举办实验班、特长班。

六是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做好假期工作作出专门安排,把有关规定要求落实到每所学校;根据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的意见》,积极引导更多的中小学教师对学生进行家访。要进一步加大对学校违规办学行为和“减负”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假期中,要保证举报电话有人接听,并组织人员进行随机督查,确保所有的中小学不发生违规行为。

七是要求各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和其他社会实践基地要有计划地向学生开放,各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活动和学生兴趣活动。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三讲两实践”系列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开展道德实践和创新实践。开学后各学校要组织专题汇报,并将完成情况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记录。

篇10

关键词:中等卫生学校 素质教育 整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b)-0-01

素质是指后天在环境的熏陶和教育中形成的,稳定的能够长期发挥作用的身体、思想、知识、心理等良好的品质。素质教育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求得一种理想人格的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提倡开创精神,鼓励个性发展,面向未来的教育。因此,素质教育侧重于人的素质的优化与提高。它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是一种适应发展需求的现代化教育。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学过程实现着教育过程,教师不是机器,而是具有个性特点的道德主体,不存在教书而不育人的教育者。教书育人的真正用意在于强调教师在教书的同时应该增强育人的自觉性,育人意识是教师德育活动成败的重要因素。中等卫生学校的教师除了要担负专业知识的传授外,还应担负起学生素质教育的重任,培养实用型卫生人才。

对于中等卫生学校来说,素质教育包括的内容为:具备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具备坚定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丰富的文化素质、自觉的法律索质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

1 坚定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道德素质

1.1 坚定的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是人才标准的核心内容,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中专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初步形成的阶段,因而要对其进行正确的理想教育、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做到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清醒的政治头脑,有较高的政治鉴别能力和较强的政治敏锐性,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

1.2 良好的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是指思想道德总体的素质基础,是指导人们社会生活的行为规则。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道德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人们的道德心理和行为特征正在由封闭转向开放,由一元转向多元,由虚转向实,由依赖顺从型转向独立自主型;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在现实生活中也导致了某些人社会道德观念的转变,诱发了金钱万能、权钱交易、有偿援助、欺行霸市等违背道德规范的行为,从而造成了学生道德认识的困惑和道德选择的艰难。因此,一方面要教育学生端正思想,认清自己的义务与使命,分清善与恶,自觉抵制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教育学生爱国家、爱集体、爱他人,尤其是医学生以后将走上工作岗位,面对的服务对象是病人。为此,教师应当的传播者,尽我们的所能来净化周围的环境,以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真诚、多一些关爱。例如,可以介绍一些抗洪救灾、舍身救的动人事迹来教育启发学生。白求恩大夫从繁荣发达的加拿大来到贫穷落后的中国,从和平宁静的家乡来到战火纷飞的异国,决不是金钱和物质利益能吸引来的。

2 丰富的文化科学素质

卫生职业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还要培养他们适应环境变化、迎接挑战的生存能力和竞争意识。教育学生在校期间,刻苦学习文化理论知识,树立强烈的敬业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劳动技能、科教如识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在学习中'不断进取,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社会贡献力量。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医学科技也同样日新月异。新的知识需要学生去努力学习,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在等待学生去迎接。我们必须对人才素质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培养他们掌握知识的能力,更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掌握和使用资源的能力。可以利用典型的榜样来进行宣传教育,尤其是当代各行业杰出人物的典型事例,也可充分利用教师的模范表率作用。教师对事业的热忱,对学生的关爱,对知识的不断探索,这是敬业意识的具体化表现。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其寓意就在于此。

创造力是民族的灵魂,是科学进步的动力。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技能,良好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能力,技术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掌握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及科学的思维能力。

中等卫生学校的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创造力才能适应社会医疗工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发挥主体与主导的两个积极性,使学生爱学、会学、学会。教师应成为导师型的人物,使学生的整个精神世界得到升华,学会创造性地生活、创造性地适应环境、创造性地对待和建立人际

关系。

3 自觉的法律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3.1 自觉的法律意识

遵纪守法是现代社会对每一位公民的基本要求,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法律意识不强,守法意识有待培养教育。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要培养其法律意识。教育者只有自身掌握一定的法律意识,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才能帮助学生形成严格守法的习惯,从而保护其健康成长,使之能够承担起法律责任。

3.2 健康的心理素质

拥有健康的心理思想素质,具有与只能因素几乎相同的作用。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思想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要教育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教育学生胸怀宽广、积极进取、乐观向上、严于律己、不畏激烈竞争,善于调节情绪,能够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不屈不饶、勇敢顽强,树立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这样的学生才能担负起建设未来、开创未来的重任。

青少年时期是塑造人生观的最佳时期,也是心理薄弱、情绪波动最剧烈的时期,在校期间一定要接受思想情操的陶冶,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由于中专生知识有限,往往认识肤浅,不能利用旧知识探索新知识,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区别,最好以例证加以说明。引导学生与教师交流、辩论,让学生感到他能超越老师,却也需要老师的指引。情感意志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败,能造就人的责任感。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责任感和培养顽强的毅力,教师应该注意:对有学习热情的学生,要给予表现的机会,对学习情绪低沉的学生,要注意引导、鼓励、帮助他们,对那些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的学生要及时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举办各种演讲会、师生座谈会,以便消除部分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利用寒暑假进行农村、社区的卫生状况调查,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社会对医务工作者的需要、信任和尊敬,体会到做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