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的概念及特征范文

时间:2024-01-25 17:23: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经济的概念及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经济的概念及特征

篇1

【关键词】数字经济信息经济知识经济

一、信息经济的内涵

“信息经济”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和波拉特对于知识生产的有关研究。马克卢普1962年在《美国知识的生产和分配》中建立了一套关于信息产业的核算体系,奠定了研究“信息经济”概念的基础。1977年,波拉特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按照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分类的四次产业划分方法,获得广泛认可。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保尔・霍肯在《未来的经济》中明确提出信息经济概念,并描述信息经济是一种以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技能贯穿于整个社会活动的新型经济形式,其根本特征是经济运行过程中信息成分大于物质成分占主导地位,以及信息要素对经济的贡献。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范围内拉开了讨论“信息经济”概念及理论体系的序幕。目前,比较成熟的研究观点认为信息经济可以从微观和宏观角度理解。从宏观经济角度看,主要研究信息作为生产要素在经济系统中的运作规律。这种观点同知识经济相通,属于同一个范畴;而从微观经济角度看,信息经济所涉及到的重点研究内容是分析信息产业和信息产品的特征、以及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力度。这种观点强调信息经济是信息产业部门经济。由于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微观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因而相当多的专家学者更倾向认为信息经济一定程度上主要是指信息产业经济。

二、网络经济的内涵

“网络经济”概念的提出同上个世纪90年代全球范围内因特网的兴起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网络经济又被称为因特网经济,是指基于因特网进行资源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为主的新形式的经济活动。在网络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及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起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伴随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大量新兴行业不断涌现,资源配置得以进一步优化,构成网络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电子商务带来虚拟网络交易模式,传统交易活动演变成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的网络交易活动,构成网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和数字经济相比,网络经济这一术语的区别在于它突出了因特网,并将基于国际互联网进行的电子商务看视作网络经济的核心内容。

三、知识经济的内涵

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科技进步,全球知识生产、流通速度不断提高,分配范围不断扩大,社会经济面貌焕然一新。在此背景之下,相当多的学者也开始关注知识与经济社会之间的联系,知识经济的概念逐渐形成。例如,美国丹尼尔・贝尔和日本屋太一等学者分别从“后工业社会”、“知识价值社会”的角度论述了知识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这些论述虽然还没有提出知识经济的基本概念,但却已经涉及到了知识经济的基本内容。

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年度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认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从生产要素的角度看,知识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于土地、劳动力、资本等,因而“知识经济”是一种知识为基础要素和增长驱动器的经济模式。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和应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知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明显,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引擎。正如美国学者美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cott)所言:信息科技强化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换言之,知识经济最重要的特征是知识的创造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比重大幅度地增加了。

四、比较及总结

通过上述各概念分析,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和数字经济之间的确存在差异。知识经济强调知识作为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信息经济强调信息技术相关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网络经济强调因特网进行资源分配、生产、交换和消费为主的经济活动;数字经济则突出表现在整个经济领域的数字化。但正是存在差异,才产生必然联系性。虽然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早已提出,但是“知识经济”概念的提出并受到重视却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知识经济的产生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并最终孕育了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诞生。同时,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广泛应用更加促进人类知识的积累,并加速人类向数字时代的过渡。知识经济、信息(产业)经济、网络(因特网)经济这些概念在同一个时代提出并不是相互矛盾或重复,而是从不同方面描述当前正处于变化中的世界。“知识经济――信息(产业)经济、网络(因特网)经济――数字经济”之间的关系是“基础内容――催化中介――结果形式”。知识的不断积累是当今世界变化的基础;信息产业、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是当代社会发生根本变化的催化剂;数字经济是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表现形式。因而这几个概念相辅相成,一脉相传。

图1 数字经济等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参考文献

[1]乌家培,肖静华.信息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吴季松.知识经济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3]乌家培.信息社会与网络经济[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2.

[4]纪玉山.网络经济学引论[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

[5]刘列励.信息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篇2

关键词:信息时代 插画艺术 社会生活 文化基础

随着社会信息步伐的不断加快,今天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图像传播时代,插画作为视觉传达的重要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设计的各个领域,各种插画风格的装饰手段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选项,其中计算机是一种视觉信息数字化处理的新型媒体,是传统画布、画纸的一种延伸,其艺术表现形式是多元的,可以是静态的、动态的、甚至是相交式的。利用计算机这种数字技术进行插画创作有更多的表现选择性和更大的执行效率。数字插画已经成为当今一种新的设计时尚,以一种新的流行文化形态在大众面前呈现。

一、 插画的概念及延伸

插画并不是今天才有的新事物,它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插画的产生是为了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信息,同时又起到一种装饰信息媒体的作用。插画的历史由来已久,考古学家在古老的岩洞、石壁和墓穴中发现的很多绘画图案,在原始社会的石器时代人们就用各种图案装饰着生活用品,例如拉斯科洞窟、敦煌莫高窟壁画、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半坡氏的人脸鱼纹盆上的图案等,这些图画虽然在当时并没有给它定义为“插画”这一概念,但它们既具有信息传递的功利性,又具有不可否认的装饰性,因此它们已经完全具备了插画的内涵。

首先,插画是现代传媒中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视觉艺术形式。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种视觉化造型表现,大多配合文字与图片,通过非语言的直观形象完成心与心的交流传达的目的,作为文字的辅助要素对文字具体的内容作说明。发展到现在,插画已从过去狭义的概念变为广义的概念,凡艺术性的图画和含有说明文字的插图都可称为插画。插画可以说是无所不在,从生活用品、广告传媒、出版影视、游戏网络、移动通讯等领域以及其他各种传媒形式中都能找到它的踪影。小到一张卡片,大到巨幅的广告,从小说插图到独立的绘本、从我们儿时爱看的连环画到现在盛行的漫画读本、从餐巾纸上的图案到公园草坪花圃组成的拼画、从礼盒包装到建筑壁画、从互联网的网页插图到手机画面、从字里行间的图画到空间陈列的环境装置,无不体现着插画的应用。

其次,现代插画已成为2l世纪的一门多载体实用艺术,在市场经济的强力推动下形成了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庞大体系,其影响力渗透到当今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层面。插画、设计和摄影三者之间是设计领域的铁三角关系,它们虽分属三个相对独立的艺术门类,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形成不一样的学科范畴,但却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在广义的视觉艺术概念下,有着相似的语言母体;在现代文化语境下,借鉴、融合古今中外的文化资源、图像资源,更是各门类艺术生存、发展的重要方式。插画、设计和摄影相互借鉴语言元素、相互启发,极大地拓展了其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插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商业价值是现代大设计领域中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二、信息化时代的插画艺术的特征与优势

信息化时代的数字技术飞速发展为插画艺术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创造性思维和艺术观念得到新的发展,表现语言和展示空间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扩展。但是现代插画和传统插画还是有共通的一面,其共同点就是必须遵照视觉艺术的审美原则。艺术手段与艺术内容的统一,并符合人们视觉习惯的审美要求。

数字化手段的插画制作,大大提高了绘制效率,不仅使上色变得更快捷,同时使修改变得更方便。一幅画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处理成多种色调,多种肌理效果,随着软件技术的不断更新,电脑可以模拟出越来越多的传统手绘技法,从最初只能画粗细均匀的线条,到现在PHOTOSHOP、等软件可以模拟出的油画画笔、水彩画笔、水粉画笔、水墨画笔等几十种笔刷效果,配合数位板和压感笔使用,可以根据下笔的力度画出带有粗细变化的线条。难怪插画艺术家尼克•辛吉斯也说:“在我的潜意识里,用鼠标画画,早已和用一支笔或一根油画棒没什么两样了。这一媒介使作起来更快、更好,而且现在也更便宜。

篇3

西方发达国家自二十世纪末的滞涨现象和随后的经济新增长引出了新经济概念。1992年至2001年期间是属于美国的繁荣时期,年经济增长率达3.6%;失业率于2000年降为20多年来最低点4.2%;通货膨胀率维持平衡。经济发展中将这种持续的增长高、就业率高、通胀低的现象称为新经济。这是融合了科技革命与金融创新并基于信息技术发明的必然产物。新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融合渗透了知识经济与网络经济。知识可以分为技术型和信息型两大类,由OECD的定义,知识经济是基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及使用并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经济。网络经济则是基于网络化的经济。所谓的网络化有以下三层含义:(1)现代信息资源及信息载体网络化;(2)信息网络下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网亦被同化;(3)这些网络融合交织在一起形成全球信息网络和经济网络。新经济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以知识为基本构成、以网络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被认为是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的有效结合,而新经济也势必朝着全球信息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二、传统经济的概念及构成

传统经济亦称自然经济。相对于商品经济,多见于乡村及农业社会,以社会风俗和惯例为主用于生产基本经济问题的解决。在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时,通过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开放式过程,这种模式的应用,在工业的快速发展中,会因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人口数量的增长,环境自身净化能力的减弱,导致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资源短缺的危机更加突出。传统经济模式具有标准化、规模化、效率化和层次化等特点,传统经济以产品生产为发展方向,以直接交易为经营方式,注重于效益的高低,以广告为渠道,创立营销品牌,但不以客户满意标准为先。尽管新经济也重视经营效益的好坏,但它更以客户的终身价值以及股东权益为主,营销提倡以人为本,依靠实际行动来建立口碑,努力保持和开拓客户资源。

三、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对比

由政治经济学理论可知,扩大再生产有外延式和内涵式之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于二十世纪实现了由大量原材料加工到技术设计和应用的转变:从资源到信息的加工转换,从物质资料到知识和智能应用的转换。这种转换过程延续了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横向发展过程,实现了传统经济向新经济的转变。新经济的生产方式则是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纵向发展过程,是引领扩大再生产的最优形式。

(一)特征对比第一、知识是经济活动的主要构成。虽然在传统经济活动中,都离不开资源、资本、劳动力等基本构成要素,但在新经济时代,它们远不如知识重要。这里的知识主要是指科学、技术、能力和管理,也是传统生产要素生产能力和效率提高的重要途径。第二、知识创新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在新经济时代,用于生产、交换、消费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知识创新,它充分体现了人类的最高智慧。而人类不断推出的新思想、新观念、新产品和新技术正预示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增长。第三、新经济的发展基于计算机、网络、数字化等技术。新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知识的推广,更直接推动了知识的创新。第四、新经济的发展以教育为核心。教育是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的基石,现代和未来的国际竞争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更是教育的竞争。第五、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新经济本身就具备可持续发展性,具有失业率低、通涨率低、赤字低、增长快的特点,因此,未来经济的发展基于新经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篇4

关键词:海峡两岸;文化创业产业;核心看法;发展现象;对比

新形势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我国良好经济发展模式形成至关重要。在此形势影响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西方的很多国家开始主动接触中国文化,逐渐形成了良好的文化创意氛围,并促进了该产业发展。设计者在开展设计工作中,通过对中国元素的合理运用及有效融合,间接地增强了东方美学的宣传效果,为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给文化创意产业注入了更多的活力,更好地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

一、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概念与范围对比分析

通过对台湾地区文化相关文件内容的深入探讨,可知其中对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进行了科学界定:所谓的文化创意产业,是指通过长时间的文化积累与创意理念的灵活运用,逐渐形成了价值信息量大的智慧财产,具有良好的就业潜力,在创造财富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有利于提升文化水平的重要行业。同时,台湾地区有关规定,确保了文化创意产业界定有效性,为自身的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中,“台湾地区立法机构”的相关规定,将文化创意产业划分为这些部分:(1)包含音乐与表演展业、工艺产业及相关产业的艺文类;(2)包含流行音乐、电影产业及多种相关产业的媒体类;(3)包含建设行业设计产业、品牌设计产业及其他设计产品的设计类;(4)基于数字内容产业的数字内容类。这些文化类产业的合理划分,确保了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界定有效性。[1]相比台湾地区,大陆对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及范围也作出了相应的说明。大陆文化创意产业本质上融合了多方面的内容,像经济、政治、文化等,在丰富文化产业内容的基础上,更好地适应了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要求。在及国务院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规模正在扩大,并对其进行了科学分类:层、延伸层及核心层。与此同时,大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也在不断完善,认为该产业是有关文化产品及相关产品集中体现的产业,对于文化建设意义重大。这类产业所涉及的领域包括:(1)包含各种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文化方面的休闲娱乐服务、文化出版发行服务等丰富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2)有关文化产品生产方面的各种活动;(3)各种文化用品生产制造活动;(4)有关文化产业中文化专用设备的各种活动。在这些不同的领域中,占据主体地位的是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且其他领域都是有关文化及相关产业的重要补充,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至关重要。[2]综上所述,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有着异同之处。相同的地方在于:都注重满足民众精神方面的多元化需求;区别在于:大陆关注的是有关文化产品生产过程及不同的服务环节;台湾地区关注是的文化产品的各种创意活动。而海峡两岸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有关其中的核心内容看法基本保持一致。

二、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对比分析

(一)二者在主导产业方面的差异

通过对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调查报告内容的深入探讨,可知当前形势下数字内容产业适合大陆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求,而各种时尚品牌中所包含的文化创意因素形成的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客观地说明了资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采取有效的措施将数字内容融合于文化创意产业中,有利于加快该产业在大陆的发展速度,并为其朝着国际市场更好地迈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针对当前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中所包含的多种产业类型,是相比其他国家和地区同类产业中的优势体现,客观地说明了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良好的发展态势及市场竞争优势。台湾地区文化创业产业中强调了“创意生活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即将创意生活中的所有产业集合起来,逐渐形成具有深层次、高服务质量、高品质的产业,客观地说明了台湾地区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中更加关注的是文化产业各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美感体现效果,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未来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主要的发展方向是创意生活产业,主要在于自身的地理环境及社会环境有着独特的发展优势。随着自身经济发展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将会重视高品质生活追求,为创意生活产业逐渐成为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主导产业提供了可靠保障。[3]

(二)二者在区域发展方面的差异

虽然当前大陆文化创意产业整体的发展速度正在加快,但其中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其中,东部地区相比中部与西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像北京、上海、广州等,不仅在国内这类产业发展中竞争优势明显,也在国际市场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各大城市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最优的是直辖市,然后是省会城市及地市级。以北京市为例,其作为我国的文化发展中心,在所有支柱产业中,文化创意产业在该地区排名第二位,无论是文创企业、人员数量还是总量规模,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每年创造的利润价值都在增加。2014年,该产业增加值已经达到了2826.3亿元,在北京市的经济比重占到了13.2%,客观地体现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良好的发展趋势。[4]相比大陆,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性并不明显,而协调性、均衡性正成为该地区文创产业发展特征。台湾地区文创产业发展中通过对群聚效果利益创造的重点关注,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创新思维,确保了其文创产业发展的稳定性。与此同时,台湾地区通过大力支持各地文创园区建设,实现了群聚效应的高效利用,为自身的文创供应链形成提供了保障,最终形成了良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创新思维。

(三)二者在驱动力方面的差异

受到政府大力支持的积极影响,大陆文化创意城市的整体竞争水平高,确保了文创产业的快速发展,而台湾地区文创产业发展中的优势在于:人才数量充足。在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驱动模式的支持下,大陆文创产业发展速度日益加快,而台湾地区文创产业发展中以市场驱动为导向,在不同的营销文化方面取得了众多成果。像内容商品营销文化、博物馆营销文化、城市营销文化、在地文化营销文化,隶属于台湾文创产业方面的重要驱动因素,关系着该地区这类产业整体发展稳定性。[5]

三、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对比分析

(一)二者在文创政策方面的差异性分析

在创意文化产业发展中,台湾地区通过相关文件的方式,对文创产业定义、内涵、范围、价值等进行了充分说明,强调了其在创造财富及就业潜力方面的优势。“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通过出台文创产业方面的有关规定,对工艺产业、设计产业、流行音乐产业等文创产业发展潜力给予了充分肯定,这对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有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目标,即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支柱产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应从不同层面上给予这类产业发展更多的保障。在党的十报告中,强调了加强文化强国建设,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并对大力推动文化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实现进行了说明。这就需要文化建设中能够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作出应有的贡献,并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与此同时,2014年国务院会议中也对文化创意与社会行业的融合问题进行了探讨,总理及其他深化改革小组成员给出了指导意见,促使文化创意产业未来发展中能够形成良好的发展模式,结合基本国情,将这类产业发展置于战略高度层面,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6]

(二)以合作共赢为目的的两岸文创政策转变分析

受到区域经济及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影响,当前形势下海峡两岸在扶持文化创意产业中了一系列的规定,为创意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大陆在各种政策法规的支持下,更加注重全民素质提高,并对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进行了总体的规划,使得这些产业的发展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大陆对文创产业发展给予了足够重视,也希望联合各方力量扩大自身的产业规模,优化产业布局,积极探索适合大陆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长期发展的发展道路。同时,台湾方面通过制定“厚植文化国力”等政策,也给予了文创产业发展更多的支持,促使自身的整体竞争水平得以提升。在此背景下,海峡两岸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以合作共赢为目的,通过采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拓宽文化宣传渠道、打造高效的文创交流平台等方式,确保了海峡两岸文创产业良好的发展形势,对两岸未来文化交流活动开展意义重大。[7]

四、结语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深入探讨,客观地说明了文化创意产业对海峡两岸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全面提高海峡两岸文化产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因此,未来海峡两岸应找准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定位方向,把握好其发展契机,并在各种政策的扶持下不断丰富文化创意产业内容,保持这些产业良好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应提升对文化创意产业时代与信息化时代的认知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健全保障体系,重视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整体规划建设,真正实现文化创新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瞿群臻,刘岩君.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合作战略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2(10).

[2]林秀琴.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趋势、共识与思路[J].东岳论丛,2014(12).

[3]徐晞.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研究———基于民间组织平台[J].经济体制改革,2015(4).

[4]杨梅.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协同发展研究[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4).

[5]宋强.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论坛在浙江举行创意创业创客[J].台声,2015(22).

[6]范梦月.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合作研究[D].南京大学,2013(5).

篇5

关键词:新媒体;情感需求注意力;社会群体随着互联网走入千家万户,通讯技术及数字广播技术的突飞猛进,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的大量应用,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媒体作为一个集合体,具有电脑、电视、手机等多方面的优势,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新媒体是基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广播技术等,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脑、电视、手机、PDA、MP4等设备为终端的媒体。新媒体作为企业营销一个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业面临面对营销环境的巨大变化,如何才有有效的新媒体营销策略值得我们分析和研究。

一、新媒体营销的概念及特征

新媒体营销,是指在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开展的营销活动,以达到开拓市场、增加盈利目标的经营过程。新媒体具有非线性、双向互联的传播特性,更加快速、即时。目前其种类以网络新媒体、移动新媒体、数字新媒体等为主,具体可细分为门户网站、搜索引擎、WIKI、SNS、RSS、Email、IM、LBS、Blog、网络杂志、视频、Webcast、手机短信、彩信、IPTV、移动电视等。

二、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变迁下的新媒体营销对策分析

1.通过移动终端,实现移动营销

新媒体满足了人们对社会群体信息的依赖与合作,消费者找到了传统媒体所欠缺的部分,他们主动改变自己的消费行为,同时积极影响周围人的消费选择。对于商品的未知求助于群体成员,也共同分享令他们满意或向往的消费体验。企业这时已经无法全面控制自己的营销市场,所以必须向日益强大的消费者群体妥协。企业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去分析用户流向,分析流量背后的消费者心理和行为,换句话说,流量到哪,营销走到哪,这其中的商业潜能是无可估量的。

2.完善网站建设,提升企业形象

就目前而言,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更加注重企业的品牌,将企业的品牌视为一个产品质量的保证,因此,企业应该准确把握消费者这种心理的变化,通过网络途径完善网站的建设,使得消费者通过手机浏览器,微信,微博等多个渠道都能够了解企业的信息。此外,突出网上商城形象的设计,通过网站的设计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之所以网店商品特色描述越详细,商品的图片越精美,消费者的兴趣才会更高,是因为网络店铺销售中大多数产品的买家,仅用眼看或听觉来判断产品的各种信息。最后,不要考验消费者的耐心,应该简化操作程序,尽量使消费者轻松愉快的操作好每一步,从而让消费者很快得到想要的结果。

3.根据消费者心理变化进行企业宣传,提供个性化服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个性化的要求更加突出,因此,企业在进行宣传时,应该通过移动电视、手机彩信和IPTV等多渠道进行企业宣传,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宣传,满足不同消费者不同的心理要求,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扩大消费者选择的余地,提升服务价值。特别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消费者通过网络与供应商或销售商接触、交流的机会增多,他们选择商品面向的区域增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由此发生了重大变化,追求个性,彰显消费个人时尚与追求,成为网络消费的基本特征之一。

4.合理设计网上商城外观,增加消费者二次消费

大家都知道,实体商店的门面,交通状况,地理位置都会影响销售量。同样,这种情况也会影响新媒体的销售情况,企业应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在不同的销售板块设计不同的风格来吸引消费者,还可以通过域名的选取和主页面的栏目制定、色彩搭配、静动结合等要素实现商店外观设计的心理效应,在此基础上同大型搜索引擎企业开展合作,增加网上商城的点击率,增加二次或多次消费机会。

结束语

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消费者的购买心理以及购买行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营销方式已经不适应时展的潮流,根据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变化,获取有效的市场信息,洞悉消费者的需求,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购买动机等变化的过程,采用有效的新媒体营销对策,才能实现新突破。因此,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必须基于网络消费心理对企业营销的重要营销,从网络消费的动机、需求特征入手,选择实施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以提升企业网络销售的适应能力,拓展营销市场与空间。(作者单位:北京大学)

参考文献

[1]卢志强,张丽.新媒体冲击下的影视与音乐产业[J].电影评介.2008(10)

[2]新媒体市场的矛与盾[J].中国记者.2006(06)

[3]杨扬.论互联网的普及与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J].怀化学院学报.2008(07)

篇6

关键词:电子技术;测控技术;应用;研究

引言

电子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该技术也衍生出了各种新型的技术和产业,测控技术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技术之一。电子技术中的测控技术能够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通过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来丰富电子技术的内容,提高电子技术水平,同时通过该技术的使用,也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社会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子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测控技术在人们生活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去了极大的便利,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工业行业当中,测控技术是核心技术之一,对于工业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篇文章通过对电子技术的测控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对于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测控技术概念及特点

1.1测控技术的概念

测控技术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类型的技术,目前在各行各业领域当中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该技术包含多种技术手段,主要有五部分组成分别是控制器、测控应用软件、程控设备、总线与接口以及被测对象。控制器是测控技术的核心部分,通过控制器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对其他各部分进行准确的控制。控制器主要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含单片机和计算机。测控应用软件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可执行测控应用程序、功能接口应用程序以及仪器驱动器。程控设备主要进行信息的存储和显示,并且根据系统所发来的指令执行命令操作。总线和接口将控制器程控设备相连接,保证整体系统的稳定运行,并且通过总线和接口能够将被测对象和系统连接到一起。利用相关设备接口将被测对象和系统连接到一起,对被测对象进行信息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等工作内容。

1.2测控技术的特点

目前电子技术当中的测控技术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点网络化,网络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通过利用网络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本身的普及性、渗透性和实用性非常强,通过将测控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可以使测控技术的现代化特征更明显,测控技术的系统建立也更加便捷。同时通过将二者相结合,能够推动测控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使其朝着更加智能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第二点数字化,所谓的数字化是将信息转换成数字或者是用数据进行表示,通过利用信息转换出的数字或数据来建立相应的模型,这样就将相关的信息转换成了二进制代码,将代码输入到计算机当中就能够进行分析,从而进行控制。对于测控技术来讲,数字化是该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该技术已经存在较多的数字化特征,相信在未来该技术的数字化水平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第三点是智能化,该技术的智能化主要在工作当中展现,目前该技术和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有着紧密的关联,通过将该技术和其他技术相结合,也使工作更加智能化的进行。第四点是分布化,该技术的相关设备的分布场地没有硬性要求,通过将相关仪器布置到被检测的场地当中,就可以对该场地进行高质量的检测。在检测的过程当中,由于相关设备与计算机系统相连接,就能够对于实时收集的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能够实现自动化的测量、控制和管理。

2测控技术的应用

2.1传感器技术的应用

对于测控系统来讲,传感器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手段,在整个测控系统工作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传感器这一设备也是测控系统当中的重要组成,随着测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测控系统当中的传感器种类也存在差异性,传感器的功能也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目前被研发出,而且应用在行业当中的传感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集成传感器、智能传感器、数字化传感器等。一般在心压及火车状态的监控工作当中会用到智能传感器,在温度和压力的监控和测量过程当中会用到集成传感器,同时在环境测量、医院监控、图像传感器等领域当中会应用到数字化传感器。另外在进行社会安全控制和监测时,会用到微型气体传感器。在我国国防军事工业等领域当中都有传感器的应用,而且不同的传感器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2.2虚拟仪器技术的应用

对于虚拟仪器技术来讲,该技术在使用的过程当中不仅会涉及到测控技术的使用,还会应用到计算机技术,三者的合理化结合,使测控系统的交互性得到了增强,灵活性更高,在功能方面也能够满足工作的需求。结合后的测控系统,拓宽了现代科学仪器的应用范围。该系统在目前许多领域当中都广泛的应用都取得了良好的测控效果。例如,在农业领域当中,利用该系统研发出了自动秧苗分析系统,通过该系统能够对种子的发芽情况进行准确的预测,同时根据种苗的生长情况对种苗的生长进行控制和管理。另外,通过利用虚拟技术及测控技术的相关系统能够对液力变矩器性能的参数变化进行准确的测量,根据测量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后能够找到参数变化的临界值为液力变矩器的应用提供准确的数据。测控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其他技术的相结合,使测控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的扩大,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不断的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

2.3远程测控技术的应用

远程测控技术是测控技术领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应用也是目前测控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在众多领域当中都应用到了远程测控技术,尤其是高危行业,通过利用远程测控技术能够降低工作的风险,简化工作的操作,降低工作的难度。例如核电站以及石油输送的远程监控,通过远程监控,能够减少人力的投入,同时人员不用亲自到场地进行数据的收集,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也得到了保证,工作难度得到了降低,也为企业的工作带来了便利。另外在水电煤表的抄表过程中,也利用了远程监控这一技术,通过利用这一技术不仅使的所抄数据结果的准确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而且也减少了人力的投入,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测控技术在远程监控技术当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监控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也降低了人员工作的难度,保障了人员工作的安全。在未来,将远程监控系统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能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2.4总线技术的应用

所谓的总线技术是指各设备之间连接的元件,总线技术水平会直接影响系统的开放性、兼容性以及可靠性。总线技术水平越高三种性能就越高,也能够简化系统的整体结构,降低了后期系统维护与保养工作的难度,还能够降低企业的成本投入,提高整体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例如在USB当中,应用总线技术能够保证USB在各种设备上的正常稳定运行,通过在GPIB当中利用总线技术能够扩大监测技术的发展规模。总线技术的应用以及发展能够影响电子行业发展的情况,目前总线技术正朝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自动化水平越高,能够更有效地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及行业的发展和进步,降低企业的成本投入,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回报。

2.5屏蔽技术的应用

电磁场的存在会影响到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因此必须利用屏蔽技术来屏蔽电磁场。在屏蔽电磁场的工作当中,针对存在的骚扰源,利用接地导体对其包围,从而避免其影响电路的正常运行。为了保证屏蔽体的性能符合要求,提高屏蔽的效果,一般利用铝或铜材料的导线,保证屏蔽体的导电效果。若系统在工作时电磁场的干扰强度过大,需要利用双层屏蔽技术来屏蔽电磁场的干扰。又因为在空间内电磁波会影响到信号的接收,所以在设计电路时还需要利用金属屏蔽网来进行电磁波的屏蔽。

2.6接地技术的应用

对于测控系统来讲,该系统会应用到不同的线路,主要有信号地线、噪声地线、外接地线,通过三种地线的使用,能够提高整体系统的抗干扰效果。如果系统在运行时工作频率在1Hz以内,就可以在接地系统当中利用一条屏蔽接线来屏蔽电磁场对整体系统所带来的干扰。如果工作频率超过了10Hz就可以利用多条屏蔽接线来屏蔽外界电磁场对整体系统所带来的干扰。在选择接地线时,要保证接地线的直径够大,这样才能够提高整体的抗干扰效果。

篇7

信息社会也称信息化社会,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以后,信息将起主要作用的社会。在iPhone5即将面世的现在,“信息化”这个词汇早已不再陌生了。据《大趋势》作者、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John Naisbitt(1982)观点,1956—1957年是时展的一个转折点,它标志着“工业社会”的结束和“信息社会”的开始。可见,从那时起,信息化已不再是一个观念,而成为一种现实。日本经济学家松田米津在《信息社会》中认为(1982),1975—2000年间,信息社会将发展到第四个阶段,即实现个人的电脑化。实践证明,个人掌上电脑的出现和大众使用,标志着这一阶段的早已实现,并且这一实现如此之快。新的世纪以来,苹果数字产品从“iPod”到“全新iPad”已历经10次升级;近5年来,苹果通讯产品从“iPhone”到“iPhone 5”已历经6次升级。据统计,2011年全球苹果iPhone系列通讯产品销售总量超过4个亿,仅中国用户就有800万。毋庸质疑,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以巨大的威力,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当我们站在历史长河上眺望未来的时候,我们清晰地看到:在信息化与全球化浪潮之后,新生的超信息化和智能化浪潮即将滚滚而来,它将以无与伦比的伟大的历史力量把人类带进光辉的未来,带进一个崭新的“后信息社会”。

后信息社会是继工业社会机器时代和信息社会网络时代之后的一个以哲思(哲学创新思维取代常规形式思维)为时代特征的新社会,日本著名逻辑思维科学家大雄建村(1996)在《新思维革命》一书中率先提出这一概念。后信息社会以创意为基本动力的经济形态和社会组织兴起,创意产业不仅成为众多国家经济的新增长点,而且成为其他产业的“推力器”,带动了整体经济的发展。创意成为稀缺资源,大规模的设计理念创新成为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现代化水平经历工业化、知识化发展到创意化阶段。

在创意化这一新现代化条件下,创新具有了新的意义:创新本身是目的性的,是生命进化本身。从创新的内容来看,创意更强调创新的人文内涵,创新不仅是针对生产手段和工具的技术创意,而且是对人的意义和价值的创造性释涵;从创新的方式来看,一方面更加强调创意是原生态的创新,一方面更加强调创意是“活”的创新。对创新的生命有机性方向的强调,使全球创新潮流,呈现出艺术化,成为创新的新意所在。哈佛商学院教授Rob Austin(2004)指出:当商业变得更为依赖创意来创造价值时,工作也变得更像是艺术。

后信息社会的根本特征,是实现了“真正的个人化”,一是个人选择丰富化,二是个人与环境能够和谐化。在后信息时代里,创意产业发展迅猛,生产和生活艺术化、人工智能化,人们跨越时空无障碍,数字化生存将使人获得最大解放,民族、国家界限模糊,人类将走向真正的全球化,走向合作替代竞争、追求普遍和谐的时代。

二、后信息社会所需人才的基本特征

1.具有先进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由于创意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最基本的付出就是创造性思考,思考便是人生活的第一需要。会思考的人淘汰不会思考的人,培养会思考的人比培养会学习的人更重要。树立哲学思维观念,取代终身学习观念。正如哈弗大学校训所言:“在大学里学习,重要的不是知识和经验,而是先进的思想观念和正确的思维方式”。

2.具有先进的思维方式。

这种先进的思维方式即哲学思维方式,指的是人们认识、改造客观世界时所运用的具有辩证性、批判性、实践第一、超经验的思维方法。总的来说,哲学思维方法不在于给人多少具体的知识,也不在于给人解决了多少具体的问题,它的根本作用在于给人提供了一种正确的理性思维模式,培养和锻炼人的思辨能力,从而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出巨大的推动力。可以建立一套从创新实践创新思维方法创新能力创新理论创新规律创新哲学研究的逻辑体系。

三、后信息社会的设计教育观

⒈尊重个性,关注人的生存发展

所谓个性,即人或物存在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体现在非共性的,非普遍的,非一般的特质上。对人来所说,个性是体现在心智上的,是智慧的源泉,是创新能力的本质体现。创意经济最核心的原则是把人的创新能力的充分发挥作为经济增长最根本的源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与此相同,设计的灵魂与本质也恰恰在于创意。

全球化给人类的创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新一轮观念更换中,人的创造趋势是为人的生存发展创造更加人性的和谐的物质与精神环境,并且这种趋势在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中乘风破浪。伴随着创意经济时代的文化创意产业建设进程,作为创意重要手段,设计的重要地位日益凸现。设计教育之所以也被人们愈来愈重视,是因为它事实上已经成为一种创造性的学科,在它的学习中更多地呈现出人的个性、创意和智慧的品质。这样的情景告诉我们:人的创造来自不同的信息、不同文化、不同要素的对话和融合,而不是孤立自闭、凭空而来,而这些又召唤着现代教育的改变——更多地去教会学生善于将异质的信息和要素相融合、对话以创成新质,使之多义性呈现出人进入“生活世界”的整体生命过程,建立一种以人的生存发展为目标的设计教育体系。要知道后现代化已把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划入历史,人的发展将成为“后现代化”的主题。

⒉鼓励跨界与融合

后信息社会,信息内容的多元化、媒介的多元化与终端用户的多元化导致原有的单一向度知识结构不能满足创意设计的需要,因此要有跨界;信息的全球化和国际化趋势导致信息编码的同一性,例如数字化,因而又必须要有融合。跨界与融合恰如哲学思维中多样性与统一性辩证关系而合理存在。我们可以看出跨界与融合的存在:①终端跨界,单一功能向集成化功能迈进;②媒介跨界,硬件在移动终端的融合,屏幕成为统一接入和交互界面;③内容跨界,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④设计跨界,创意产品的多元化与个性化发展趋势导致产品的研发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需要不同领域的创意阶层合作完成,或需要设计师(总监)完成不同领域的设计。一种基于参与式设计、用户设计、系统性设计方法论之上的与民设计理念必将成为时尚。

在创意经济时代,品牌要成为人们的注意力中心,必须针对消费者的审美需求,通过创意来为消费者创造难忘的消费体验。品牌要取得商业创意的成功,往往也需要借助于创意产业的风力,乘上“创意经济”的帆船。“创意”贯穿品牌建设与传播过程的创新性思想与行为的各个环节,体现出人们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价值的成果的创造能力。所谓商业创意,它包括广告创意、品牌创意、行销创意、产品创意、商业模式创意、产业战略创意等内容。如此丰富的创意载体,正可以与创意产业的各个行业进行跨结与融合,例如广告创意与广告、品牌形象创意与艺术设计、营销创意与媒体艺术等等。创意产业的发展,正为商业创意跨结与融合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为品牌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⒊面向创意产业,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创意设计研发人才

在后信息社会,创意经济所引导的创意产业将成为主流产业,其核心不再是科技,而是创意,关键是创新性设计人才,基础是设计教育。那么,究竟如何面向创意产业,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创意设计研发人才呢?基于可操作性,本研究团队认为,立足眼、脑和手的创新能力训练,全方位培养感受、思维和创造能力。

第一,基于眼的专业化训练,培养具有面性特征的艺术观察能力,有一双具有国际视野、敏锐把握市场规律、从平淡中发现美的慧睛。

第二,基于脑的专业化训练,培养具有点性特征的创新思考能力,有一个兼具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富有哲学思维和创意思维的大脑。

篇8

关键词:网络经济;特征;发展;趋势;应注意的问题

当下,最具潜力、最具爆发力、最具成长性的经济形态———网络经济,正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网络经济的直接体现,电子商务的崛起,不仅改变了一个村、一个县、一座城,也正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互联网具有全球化、快捷化、个性化、无边界性、高渗透性等显著特征,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补充,构成了新经济体,顺应时展趋势,推动网络经济发展,是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转型升级、实现追赶超越的重要途径。

一、网络经济概念及特征

(一)网络经济的概念

网络经济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经济形态,它包括计算机信息技术产业、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及由于高新技术推广和应用引起的传统经济产业部门的飞速发展,网络经济涉及的主要领域包括互联网购物、在线支付、搜索引擎、网站信息招聘、旅游网站等。

(二)网络经济的特征

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社会环境发生变化,促进了网络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同时网络企业的经济规模也不断扩大。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商业、电子服务、网络交流平台、移动智能等网络经济形式迅速崛起和发展,受到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由于网络经济具有信息平行交替和资源对称的特点,因此,传统的社会经济运行结构、社会的竞争状态、生产方式、价值观念被改变。崔雪(2010)研究提出,通过网络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全世界范围内的购物,享受网络企业提供的服务,缩短了交易的时空距离,因此网络经济具有虚拟化、开放性、效率高、成本低、创新性五个特点。周丛根(2011)研究指出,网络经济具有强外部经济性、长尾累计效应、多重叠加效应、级数扩张特性。徐璇(2014)指出,通过网络经济可以制造商可以和消费者直接接触,同时网络经济具有无时间限制和无地理边界限制的特性,随着网络购物的发展对传统的零售企业造成威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及相关政策的出台,网络经济正在逐渐成熟,基本的经济原理仍然指引着网络经济各项活动的开展,尤其是电子商务行业,在分析和考察其发展前景、盈利潜力及竞争环境的同时需要分析这一行业的经济特性,这样才能根据电子商务领域的经济特性对电子商务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现象进行分析。综上,在数字技术、通信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驱动下,网络经济的特征如下。

1.便捷性。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将经济主体或者是企业组织联系在一起,使整个行业形成网络化的经济系统,并不断创新行业内部与行业之间连接方式,从而使整个经济系统逐渐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结构。网络经济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呈现出便捷、即时性的特征。在网络经济环境下进行交易或者交流,可以突破时间和地理的限制,同时缩短了经济活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时间滞差,并突破了空间的约束,网上无形市场成了经济活动开展的重要场所,市场活动空间扩展到全世界范围内等,十分便捷。通过计算机网络构造了大量新的资源基础,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信息时代下知识和信息资源的利用更加广泛,减少了其他资源的消耗,拓宽了经济发展面。

2.高渗透性。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渗透性较高,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使得信息服务业迅速地向第一、第二产业扩张,三大产业之间相互融合,界限越来越模糊,对于传统的制造业、传媒业等来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实现了产业内部的升级改造。此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催生了医疗电子器械产业、汽车电子产业、光学电子产业等边缘产业,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产业之间迅速融合。

3.自我膨胀性。网络经济的自我膨胀性突出表现在吉尔德定律、马太效应、梅特卡夫法则、摩尔定律四大定律上。吉尔德定律是美国激进的技术理论家乔治•吉尔德的预测:在可预见的未来十年,通讯系统的总宽带将以每年3倍的速度增长,宽带费用的价格点无限接近于零。马太效应:在网络经济中,由于人们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惯性,会最终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垄断局面。马太效应反映了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竞争中一个重要因素——主流化。梅特卡夫法则:按照此法则,网络产生和带来的效益将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而呈指数形式增长。摩尔定律:1965年,摩尔预测到单片硅芯片的运算处理能力,每18个月就会翻一番,同时,价格减半。实践证明,这一预测一直比较准确。网络经济的四大定律展示了网络经济的自我膨胀性,同时也揭示了网络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4.边际效益递增性。边际效益递增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网络经济边际成本递减。信息网络成本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网络建设成本,信息传递成本,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制作成本。网络建设成本和信息传递成本这两部分的边际成本为零,平均成本明显递减。随着入网人数增多,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制作成本会提高,但其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都呈下降趋势。因此,信息网络的平均成本随着入网人数的增加而明显递减,其边际成本则随之缓慢递减,但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其边际收益和总收益也会不断扩大。二是网络经济具有累积增值性。在网络经济中,对信息的投资可以获得一般的投资报酬和增值报酬,信息网络能够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分析形成高质量的信息源,从而增加报酬。

5.外部经济性。一般的市场交易是买卖双方形成的一种契约,只对买卖双方进行约束,不涉及其他利益主体,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契约履行会影响到缔约双方以外的第三方。第三方受到的影响为外部效应。工业经济带来的主要是外部非经济性,如工业“三废”,而网络经济则主要表现为外部经济性,网络形成增加了成员,增加了价值,反过来又吸引更多的成员。6.可持续性。网络经济是知识经济的一种具体形态,在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会过度消耗有形资源和能量,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等问题,它促进和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网络经济发展趋势

(一)虚拟购物

信息技术快速迭代将为电商创造新场景,推动电商向精细化方向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将持续为电商创新发展提供支撑,创造精准匹配、交互式购物等新体验,并构建新的商业模式。为增强消费者的体验感,一种新型的购物方式———虚拟购物应运而生。虚拟购物借助于VR(虚拟现实)等新科技,让消费者网购时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产生近乎真实的感官模拟体验。消费者进行虚拟购物,既可以足不出户买到商品,还能享受到实体店购物带来的乐趣。但是,当前虚拟购物还处于起步阶段,体验效果有待改进。虚拟购物平台上架的商品都需要一个个建模,非常耗时耗力。相对于电商平台上的商品种类来说,虚拟购物平台上的商品只是沧海一粟,可供消费者选择的种类有限;在虚拟试穿方面,网上模拟的身材肤色、穿衣样式等,跟消费者的实际情况相比,有着不小的差距,总体参考性不够强。有消费者坦言,现在虚拟购物远不够成熟,娱乐性大于实用性,不过这是网络购物发展的未来趋势之一。

(二)发展共享经济

通俗的讲共享经济就是将个人闲置的资源共享给别人,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从中获得回报,共享经济的理念就是,共同拥有而不占有,这是一种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商业模式。共享经济平台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产物,通过移动LBS应用、动态算法与定价、双方互评体系等一系列机制的建立,使得供给与需求方通过共享经济平台进行交易。如以凹凸租车为代表的共享租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消费者“求而不得”的自驾需求,另一方面避免了汽车闲置资源无法被有效利用带来的浪费。共享租车的出现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国民用车难。凹凸租车等共享租车平台整合和利用的是闲置的私家车资源,能够提供更具弹性的车源供给量,适应不同时期的出行高峰需求。在我国,汽车共享行业有巨大发展前景。来自全球独立咨询机构罗兰贝格的《2018年中国汽车共享出行市场分析预测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已经形成625亿美元的共享经济市场,汽车共享出行规模两年后将达1.8万亿美元,发展前景广阔。

三、网络经济发展策略及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网络经济发展策略

1.加快网信基础设施建设。深化认识网信基础设施的公共产品属性和支撑作用,把网信基础设施提升到与交通、水利、电力等先导性设施同等重要位置,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为网络经济发展夯实基础,蓄势聚能。

2.大力支持企业,培育网络经济创新主体。引导传统龙头企业转型,加大本土优势企业培育力度,扶持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增强网信企业使命感、责任感,形成网络经济发展聚集效应。要鼓励和支持企业成为研发主体、创新主体、产业主体,支持企业布局前沿技术,推动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创造和把握更多机会,参与行业乃至全球竞争,拓展发展空间。

3.发挥杠杆作用,创新投资基金融资方式。推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和带动社会投资,培育发展“互联网+”领域创新领军企业;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推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信息经济领域聚合,明确提出强化资金引导、技术研发、创新创业、人才支撑和鼓励跨界融合等五个方面的政策举措,如组建网络创新研究平台等。

4.搭建人才梯队引领网络经济发展。网络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对待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要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打造一批优秀企业家队伍、培育一批技术领军人才。

5.政府部门优化网络经济发展环境。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快构建网络经济生态体系,政府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提出加强统筹协调、简化行政审批、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加强监测考核、建立健全法规规章、加强宣传引导和扩大交流合作等优化发展环境的具体措施。

(二)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地区优势特色和借鉴外地经验相结合。充分考虑地区网络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明确把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网络文化、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网络安全和网信军民融合等十个领域作为地区网络经济发展的重点,突出地区的特色和优势。同时,借鉴外地经验,加强资源整合、政策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

2.注重宏观指导和实际推进相结合。坚持目标导向,瞄准发展大势,以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作参照、定标杆,侧重从宏观层面提出方向性要求和任务性目标,加大网络经济发展基础的设施建设,明确网络经济发展的要求。

3.注重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在网络经济发展目标、发展重点、配套政策和优化环境等方面不断完善,注重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信息经济领域聚合,又强调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引导各界树立互联网思维,以顺应信息时展趋势。

四、结语

由于网络经济具有便捷性、高渗透性、外部经济性、可持续性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网络经济的发展应该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结合区域优势,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监管净化网络经济发展环境,细化分解任务,加强指导考评,不断扩大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规模。

作者:祝孔儒 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崔雪.网络经济环境下的金融安全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2]徐璇.电子商务环境下大型零售企业的商业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4.

[3]周丛根.网络经济背景下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

篇9

关键词:数字化;继电保护;智能变电站;智能电网;电力系统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35-0046-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35.023

目前,我国的智能变电站逐渐向数字化与自动化发展,规范性比较差,对系统运行的评估体系相对缺乏,对各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掌控不严,其中又以继电器保护为智能变电站应用的重点与难点。

1 研究目的

1.1 数字化继电保护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背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电力系统也在不断升级以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在其中起到调整电压、分配电能的作用,因此,对变电站环节一旦发生故障,所造成的损失影响非常大。当前我国在智能电网技术以及相应的智能电气设备开发和推广上的研究不断深入,变电站在建设上也迈入数字化时代。另外,为了维护变电站的安全,国家也制定了相关的规范希望推动数字化继电保护系统的应用。所以,加强对数字化继电保护在智能变电站中的运用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数字化继电保护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研究意义

变电站的数字化继电保护系统在提升变电站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推动电力系统的数字化建设,维护国家在农业、工业、商业以及人民生活的正常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数字化继电保护在智能变电站中的研究,推动数字化继电保护系统在变电站的广泛应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数字化继电保护及其自动化概述

2.1 概念及原理

继电保护是当电力系统有异常状况发生或者有设备故障的情况出现时,在继电保护系统的能力范围内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选择区域时,自动向电力人员发出故障信号或将其中产生的故障设备排除,是一种依靠自动化降低事故损失度的保护措施。而数字继电保护则是以数字信号为依托来实现设备之间的相互通信与信息传递,可以说其所具有的数字化为最显著的特征,与传统的继电保护相比更加高效与便利。

2.2 数字化继电保护系统与传统微机保护系统的比较

2.2.1 简化了二次回路。数字化继电保护系统中的合并单元与电子互感器等配件相互配合,可以实时对测量值进行处理,将原有的非数字化信号转变为数字化信号,并在通信的过程中利用光纤而非传统的电缆进行数字信息传送。它与之前传统的微机保护系统相比,电缆的传送回路不同,可以将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进行有效隔离,明确清晰了现场的各个间隔,避免了不慎与电缆发生触碰、连接的事故的发生,更加安全高效。

2.2.2 加强了保护的可靠性。数字化继电保护系统中的电子式互感器无论是在绝缘性能上、线圈范围的广度上以及抗干扰能力上都比传统的微机保护系统更胜一筹,因此也就比传统的微机保护系统更能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光纤对于数字信号的传输方面也有保护作用。数字化继电保护系统中的智能操作箱取代常规断路器可以在过程层网络和保护装置的帮助下实现实时通信。

2.2.3 开放性和互操作性大大提升。数字化继电保护系统依照统一的IEC61850通信标准来运行,因此与数字化继电保护设备相关的生产供应商也都会基本生产统一设备型号,确保了设备的共享性,避免了设备在使用更换时发生不连续的情况,使成本得以节约,并使得在变电站的保护方面具有更大范围的开放性。

2.2.4 继电保护的自动化。在实际的工作中,如果电力系统由于种种原因出现短路的情况,要是想要及时地把这些信息发送出去,一定要保证继电保护设备的可靠性。在出现故障的时候,继电保护设备一般来说会出现拒动故障与误动故障两种情况。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的时候,继电保护设备没有及时行动起来,因而电气故障并没有及时地清除掉,这就是拒动故障。如果继电保护出现了一些比较严重的故障,那么电力系统就非常容易出现崩溃现象。继电保护设备的误动故障指的是其实电力系统是正常的,没有故障出现,继电保护设备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继电保护发出错误的动作,这时候也会发生相应的利益损失。继电保护设备自动化装置主要就是对电力系统进行检测和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控制。

3 智能变电站相关设备的保护装置

智能变电站要求有较高的装置配置,在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以及母联保护方面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

3.1 线路保护

智能变电站中的保护应当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将站内保护、监测与控制等功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间隔具体情况单套设置。在进行线路保护时可以直接跳到断路器上以对设备运行的信息进行直接采样。保护监测装置被应用于线路间隔内,并且该装置除了Goose网以外,不会再与其他的设备装置之间发生信息传递,而剩下的均采用点对点的方式进行连接来传递数据。

3.2 变压器保护

首先,按照规范要求,变压器保护中分别采用主、后备保护一体化双套配置,无论是合并单元,还是智能终端的两侧都要采用主、后备保护一体化双套配置,间歇电流和中性点会分别并入对应侧;其次,直接采样的方式在保护时也会直接跳到两侧的断路器上。

3.3 母联保护

母联保护也就是分段保护。与线路保护相比,二者十分相似,但是在结构上,母联保护相对简单一些。此时的母联保护装置不需要具备数据交换的功能,只要进行直接采样、直接跳闸,因此它与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直接相连。对于智能变电站母线保护,可以选择用分布式设计相应装置,在进行设计时,每个间隔之间可以选择用独立母线保护方式。其中如果为110kV智能变电站母线保护设计,可以选择用分段保护方式,保护单元与合并单元进行连接,并且与智能终端连接,不利用网络来进行系统信息以及数据的交换,以此来直接完成对数据信息的采样与分析,另外,母联保护装置可以跨间隔实现信号的传递,最终实现跳闸动作。

4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原则

在实际的工作中,对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的研究,必须要满足四个要求:(1)对于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必须要具备可靠性、选择性、快速性以及灵敏性特点,提高继电保护的安全性,能够快速地针对电网运行中存在的故障进行分析,并迅速进行解决;(2)对于110kV及以上高电压级别变电站,如果双母线与单母线分段接线形式有特殊要求时,应该选择安装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3)对于110kV及较低电压级别变电站在安装继电保护保护装置的时候,可以选择用集成安装的方式。其中,对于主变压器来说,应该对各侧合并单元进行冗余配置,剩余各间隔之间合并单元应进行单套配置;(4)要控制好继电保护与监控、调度之间关系,满足数字化以及远程控制变电站运行的要求,提高各级调度技术支持系统之间的联通性,进而保证电网能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5 数字化继电保护系统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

目前,变电站正迈入智能化时代,传统的继电保护也应与时俱进,以适应新变化新形势的发展。要想让数字化继电保护系统发挥出强大的作用,首先就要改进原有的继电保护设备,将电子式互感器取代传统的电磁式互感器,用光纤代替电缆并使用有智能单元的断路器。针对设备所发生的变化,采取下文的测试检验方法:(1)过去的方式是在保护装置中输入电压和电流的模拟量,而现在新的方式是被光纤数字信号所替代。而光纤数字信号要求采用有跨间隔数据要求,以尽量在不同间隔间发生数据传输时,避免发生传输时间的不同步的情况。一旦发生明显的时间不一致的情况,保护装置就不会达到正常的期望;(2)从传统的方式中可以看出,以前的变电站在继电保护方面大多使用接点直接跳闸。但是,GOOSE网目前在智能变电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数字化继电保护中,数字信号也会通过GOOSE网等新的网络向智能终端传输,原有的实用节点直接跳闸此时会被取代,使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都得到了极大的保证,也方便了对以后的设备维修检查以及扩建;(3)当前智能变电站中的智能变电器则在原先的基础上增设优先级别,借助于GOOSE报文来实现数字信号的传递。在测试检验中,可利用整组传动实验对变电站保护装置输入和输出信号来进行检验,以确定输入输出信号的准确性和精确性;(4)与传统的继电保护系统相比,数字化继电保护系统是采用光纤数字信号的输入方式,因此数据同步性检验与测试十分有必要,例如对变压器差动保护进行测试检验和母差保护进行测试检验等,以确保数据的同步性;(5)光纤以太网在检验时主要是针对光收发器件的功率以及误码率来进行检验,从而保证其物理连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针对这一检验过程,数字化继电系统也采取的是现代化检验手段,通常依靠网络进行相关的检验。

6 结语

数字化继电保护系统对建设智能变电站所显示出的强大推动作用,已经得到了国家以及相关学者的研究及重视。在实际运行中,数字化变电站突显出节约土地和电缆,使内部监控网模块化、规范化、高效、稳定等诸多优点,为实现电力生产现代化提供了及时科学的网络信息和决策依据,对我国变电站的运行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为数字化继电保护系统对于智能变电站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目的是为我国的智能变电站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创意产业;创意人才;产业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12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6-0148-04

1997年,英国首相布莱尔提出“新英国”构想,其中文化创意产业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年,韩国政府对这一新兴产业进行扶介入,尤其注重对电子游戏、音乐及电子网络等新兴产业的支持;次年,新加坡政府将创意产业定为21世纪的战略产业,出台了《创意新加坡》计划,声称要树立“新亚洲创意中心”的声誉。从此,发展创意产业的浪潮席卷全球,通过发展创意产业的办法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取的重要战略举措。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第一强国,其创意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却仍继续注重加大科技投入,利用国际政治经济优势,输出书刊、影视、音乐、游戏、广告等文化产品鼓吹美国精神,宣扬本国的文化价值观[1]。

中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走建设创新型国家之路,希望培育出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国产知识品牌,自主创新已成为国家战略,中国要从“文化之邦”走向“创意之邦”,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而与此同时,节能减排和降低生产总值能耗也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兼备这两个特点的创意经济在中国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有关创意经济的理论研究已经成为了新的学术热点。

一、创意产业概念的界定

由于对创意产业的研究刚刚起步,基础理论研究还不是十分完善,而且创意产业又具有高渗透性的特点,因此对于创意产业的定义众说纷纭。在不同的国家,创意产业又被称为版权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内容产业等,我们认为,创意产业不应只局限于单一的文化产业领域,它还渗透到了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并处于各产业的高端位置,影响着生产经营的主要环节,因此创意产业的概念趋向了泛化,其对应的具体产业门类也走向虚化。这为我们统计创意产业的相关数据及研究如何发展创意产业设置了障碍,因此有必要对创意产业的概念进行界定。

对于创意引领经济增长的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德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早在1912年他就明确指出,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资本和劳动,而是创新[2]。从英文单词角度来讲创新与创意都是“creative”,但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他所说的创新与现代意义上的创意的内涵并不一致,因为从产业经济学角度来看,经济发展要经历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阶段,所以在20世纪初熊彼特所说的创新,他指的只能是科学技术上的创新。那么,科技上的创新属不属于创意的范畴呢,我们看一下发展创意产业浪潮的发起者英国的观点,他们的定义是,“那些源自个人创意、技能与才干的活动,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利用,具有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行为都可以成为“创意产业”。简单而言,创意产业即是将“点子”、“主意”或“想法”产业化形成价值并带来就业的产业。这是一个比较广义的概念,涵盖的范围比较大。由此可见,科技上的创新也应该是创意的一种,包含于创意之中,因为它符合上述定义,其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专利成功的用于实践并进行大规模生产。科技的创新会增加商品的功能价值,而文化创意又会赋予商品以观念价值,它们共同使商品获得较高的附加值。

创意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此早有认识,不过以前人们更多看重的是科技上的创意,强调由科技创新来带动经济的发展,这与我们现在要大力发展的狭义的创意产业,即那些对原创性和创新性要求比较高的行业(这些行业往往是和文化及艺术密切相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国家会把创意产业直接理解成文化产业)不同,这些狭义的创意产业虽然也是早已存在,但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并没有被人们所重视。直到20世纪末,各发达国家原有的产业发展已达到极限,经济的发展面临严重的资源和能源制约,因此不得不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此同时各发达国家已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达到了一定程度,人们不再满足单一的文化生活环境,开始追求更加丰富多彩的创意文化,精神文化消费支出比例提高,这为创意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以上两方面原因促使了狭义的创意产业在发达国家的蓬勃发展。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抹杀和忽略科技创意对创意产业的贡献,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个别大城市的情况已满足上面两个条件,但就全国范围来讲还远不是这样,因此中国完全可以发展广义上的创意产业,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投入,在全国形成一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承认和尊重个人创造力的氛围。

二、创意产业的核心――创意

如何将创意转化为财富,贯穿着创意产业的整个价值链体系,而在产业链上流动的最值钱的就是知识产权。在经济社会已经进入到知识经济发展阶段的今天,知识产业已成为经济的主产业,知识创新力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而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意(创新)作为知识经济的核心,是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的两大引擎。有了创意,才有可能会形成创意产业,否则整个产业链无从谈起,更不要说去研究如何发展创意产业。

说到创意,不可避免地要提起创意的主体――创意人才。纵观世界上的创意产业发展强国,无不有着先进与完善的创意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而中国与之相比就显得对培养创意人才的重视不够。总书记于2006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中国要在15年内建成一个创新型国家,于是整个社会都在谈创新,提倡创新,这正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在中国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这里且不论是科技创新还是文化创新,因为它们的本质都是一种敢为人先的精神,科技创新搞好了,有了宽松与包容的文化氛围,文化创新自然也会上去。刚刚去世的钱学森院士生前就多次提到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他说:“今天,党和国家都很重视科技创新问题,投了不少钱搞什么‘创新工程’、‘创新计划’等等,这是必要的。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问题在于,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直是这个样子。”[3]钱老的话一语中的,正是几千年来残留在国人脑子中的封建思想束缚着我们,“枪打出头鸟”的世俗观念在人们心头挥之不去,才导致中国缺乏“想别人不敢想的,做他人不敢做的”创新型人才。在中国,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对于一些创意人的创意行为,很多人不太能够理解和接受,认为是不务正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创意人群的创意热情。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就是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改变传统的教育机制和人才培养方式,在全社会形成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气氛,不同的文化可以在人们之间自由的交流、借鉴、碰撞和融合,进而为创意的产生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三、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含义及其约束条件

一个产业的发展是有其共性特征的,而这些共性特征可以通过发展模式来概括。从全世界来看,创意产业的发展还是近十几年的事,其发展模式还是处于不断探索之中。

认为,所谓产业的“发展模式”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历史条件下具有特色的经济发展的路子。也就是对特定时空经济发展特点的概括,同时也是在特定的约束条件下对产业发展路径和机制的抽象概括[4]。各国所处的工业化阶段和资源禀赋等都是创意产业发展的约束条件。不同约束条件下的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无法比较好坏,不能认为别国的创意产业发展模式一定比中国的好。发展模式本身没有优劣之分,但一个国家是否选择与国情相适用的发展模式则有优劣之分。总之,能发挥本国创意产业优势的模式就是好的模式,对于别国的模式和经验只能借鉴不能照搬照抄。

那么对于中国总体来说,发展创意产业的约束条件是什么呢?有学者认为,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雄厚的人力资源,科技资源和资本资源[5],也有学者把创意产业归纳为:创意产业=文化创意+科技支撑+商业模式[6],由此不难看出限制创意产业发展的两个条件:创意人才和商业化过程中需要的资本(这里的科技可以理解为另一个层面上的创意产业,也是受这两个条件的约束)。

首先说人的因素,上文已经谈到关于创新人才的培养的问题,其解决途径是进行教育体制改革。那么对于现有的创意人才,就要涉及一个如何网罗、引进和留下的问题。一般来说,创意人力资源通常会集聚在拥有良好市场机会,便于获得生产服务以及有环境吸引力的城市地带,对住房、休闲等日常生活的舒适程度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改善城市环境加强城市创新文化建设可以为创意人群的集聚和创意的迸发提供便利,而创意产业的发展会从城市品位、城市活力、城市人口素质、城市综合竞争力等多方面提升城市形象,有助于形成现代宜居城市,这反过来又会吸引更多的创业人前来定居,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由于创意产业与经济基础密切相关,是在制造业充分发展,服务业不断壮大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在中国满足上述条件的城市只有北京、上海、深圳等少数几个经济发达,社会文化丰富的城市。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城市的创意产业发展走在了全国前面的原因之一。此外,还有一点在这里不得不提,那就是知识产权保护。由于创意成果易被复制和抄袭,所以它需要被严格的保护,这样才能体现对个人创造力的承认和尊重,而如果这种成果得不到尊重和保护,则会极大挫伤创意者的积极性,使他们没有动力再进行创作或移居他地,导致人才外流。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虽然也非常重视,立法也比较完善,但是由于执法水平不高,市场上的盗版现象还是十分猖獗,这已严重影响了创意产业在中国的健康发展。

再有就是资本运作的约束条件。有外国学者做过调查研究,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创意产业时所面临的一个困难就是资金不足[7]。由于近年来信息通讯技术(ICT)在创意产业中发挥的作用凸现,政府需要对全球范围的信息沟通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以期望建起一座可以沟通制造业与创意产业的桥梁,这本身就耗费了政府一部分对创意产业的投入,而对创意产业其他方面的扶持也是主要通过政府的拨款,并且融资门槛却相对较高。由前文我们知道,目前中国的创业产业多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这些城市的商务成本比较高而且还有上涨的态势,而中国创意产业的主体是中小型企业,经营能力比较弱,很有可能无力承担经营发展费用致使其创意无法产业化运营。再有就是中国的投资方式单一,不像欧美等发达国家那样有着多元化的混合资助方式和成熟发达的金融制度来融资[8]。

四、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浅析

虽然从创意产业的形成过程,创意产业所包含的内容以及创意产业发展的渗透性等角度可以对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分类,但总体来说创意产业的发展形式多以创意产业园区为载体,内容上可以包含不同的模式,各个模式之间不是彼此独立的,可以共存于创意产业园区这个形式载体下。

(一)基于产业形成视角的分类

1.楼宇集聚关联模式。即在新旧厂房的基础上发展楼宇工业并进而融入文化创意元素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逐渐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链条进行整体联动发展,也被称为是Loft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纽约的艺术家与设计师们为了逃避在市区内工作生活的限制和高昂租金,在曼哈顿的西南端,利用废弃的工业厂房进行改造,使那些旧厂房、旧仓库奇迹般地变成了颇具情趣的居室、工作室舞蹈室、画廊和电影制作室等。这之后作为一种新生活工作模式的典范受到广泛关注。此类发展模式正是在资本运作这一创意产业发展的约束条件下自发形成的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产业发展模式,其特点就是只会在“老工业城市和现代工业中心”于一体的城市中自发产生,无论是美国的纽约,英国的伦敦还是国内的上海、北京,都是此种类型的城市。这种产业发展模式的优点是对老旧的厂房加以利用,不仅变废为宝还使城市的历史文脉得到了保留,但若把这些自发形成的区域强行按照政府意愿划归成创意产业园区统一管理,可能会破坏其原有的自由的氛围,阻碍创意的产生,同时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这些地区可能会面临着周边商业区的挤压,使得地价飞快增长,反而不再适于创意企业的发展。

2.政府主导集群模式。中国创意产业园区主要采取的是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政府采取一定的产业和资金优惠政策,促进创意产业集聚。这些园区里中小型企业居多,相关配套设施齐全,物理空间较大。现在这种模式在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为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所采用。实践证明,创意产业园区的建立,不仅在空间上使创意企业形成集聚,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各种设施和服务平台,政府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对重点产业和企业进行扶持。同时,创意产业在中国正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市场体制不够完善,各方面的基础条件薄弱,所以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就显得非常重要。这种发展模式的优点是园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好,同时园区的运行会参照其他行业成熟的发展模式,保证园区内企业的良好发展,但其缺点是入住门槛比较高,不利于一些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且并不是建一些创意产业园区就一定能集聚起创意产业,还要考虑发展创意产业的两个约束条件能否得到有效的满足。

不难看出,上述两种发展模式不管是自发也好,是政府主导也罢,其最终效果都是形成了创业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而发展创业产业的两个约束条件也要求其发展必定存在着区域的不平衡。1950年,法国经济学家费朗索瓦・佩鲁提出“增长极”理论,该理论认为增长并不是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而是首先集中于某一或某些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佳影响[9]。因此,上面提到的两种发展模式都可以统一称之为极化与扩散的非均匀发展模式。

(二)基于创意产业内容的分类

1.以影视娱乐为主题的模式。这种模式以影视娱乐为主营业务,艺术家的不断创意是其发展的不竭动力。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当属好莱坞,世界著名的几大电影制作商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20th Century Fox)、华纳兄弟公司(Warner Brothers)、环球公司(Universal)、哥伦比亚影业公司(Columbia Pictures)等聚集在这里。同时好莱坞也云集了大批世界各地顶级的导演、编剧、明星、特技人员。由于当地发达的电影娱乐工业,现在“好莱坞”一词几乎成了电影工业最高艺术的代名词。虽然影视产业已经运作了近百年,但把它作为创业产业来加以重视和大力发展只是最近十几年的事,我们的近邻韩国在影视业上的发展让国人惊叹,这值得我们重视和学习,因为影视业传播的不仅是一国的文化,它还会提升一个国家的影响力。

2.以数字娱乐为主题的模式。这种模式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重点发展软件、游戏、动漫等行业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如北京石景山区的北京数字娱乐示范基地是科技部批准设立的四大数字娱乐产业基地之一,已吸引数十家数字娱乐企业入驻;海淀区的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目前已有软件、游戏、动漫画、音乐等领域200余家文化创意企业进驻;大兴的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准备引进英国国家动漫中心等世界知名旗舰级企业5~10家;东城区文化产业园以树立动漫网游产业基地品牌为目标,努力建设北京动漫网游研发制作中心。

3.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模式。这种发展模式通过开发本地区的传统文化资源,将创意元素融入其中,开发以旅游相关等产业为主的主题公园。如西安市曲江新区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大唐芙蓉园,占地面积1 000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超过13亿元。大唐芙蓉园以“国人震撼、世界惊奇”为建设标准,创下了多项世界第一。虽然前文提及发展创意产业要以经济为基础,但创意产业也有其相对独立性,不是说受到了发展创意产业约束条件的约束就完全不可以发展创意产业。将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资源与发展创意产业联系到一起这本身就是一个创意。中国学者厉无畏认为“人的创造力成为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时候,资源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更深刻和广泛的拓展。一些具有历史积淀的物质载体、一些神奇的民间传说、一些社会生活中的元素等都可以纳入到资源的范畴,可加以开发和利用,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有用的资源。”[10]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只要去挖掘总会找到一些有历史沉淀的东西来进行利用。

上面只列出了按照创意产业内容来对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分类的三种情况,前面我们对创意产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知道创意产业包涵的内容是十分广阔的,这里简要列出几点只是要说明我们要发展创意产业总归要有几个侧重点,对它们进行重点突破,而不能面面俱到,做大做全,电影人向往好莱坞,歌舞剧人向往百老汇,时装设计师向往巴黎和米兰,动漫人向往日本,这都说明一个地区的创意产业总会有一个自己的特色来重点发展,因此基于不同创意产业内容的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我们不妨把它们统一称作品牌塑造模式。

参考文献:

[1]赵友宝.创意产业:发达国家发展政策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

[2]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34.

[3]涂元季,顾吉环,李明整理.钱学森的最后一次系统谈话――谈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N].人民日报,2009-11-05(11).

[4]朱俏沫.论政府在推进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7.

[5]刘轶.创意社群与人文积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两种可能[J].戏剧艺术,2008,(1).

[6]华怡风.充分认识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N].经济日报,2006-04-20.

[7]Diana Barrowclough and Zeljka Kozul-Wright (eds),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Voice, Choice and Economic

Growth. Routledge, New York, 2008.

[8]余晓泓.美国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及启示[J].改革与战略,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