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水产品市场分析范文

时间:2024-01-25 17:22: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加工水产品市场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加工水产品市场分析

篇1

关键词:福建 水产品出口 隐忧

2015年福建省出口水产品81.19万吨,同比增长5.6%,货值54.87亿美元,同比小幅下滑0.8%,出口货值占全国水产品出口总货值的28.0%,重量和货值同比增长率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6年1―4月,福建检验检疫局辖区共出口水产品16.37万吨、23.96亿美元,同比增长7.58%、15.3%,在外贸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企稳回增。经过调研福建省30余家水产加工企业,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一、企稳回增的主要原因

(一)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有所提升

三明市梅列区出口鳗鱼、长乐市出口鳗鱼、东山县出口海捕水产品、诏安县出口养殖虾和宁德出口大黄鱼质量安全示范区均获批国家级质量安全示范区,助力带动产品质量提升,形成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效应。

(二)企业主动开展供给侧结构改革

部分企业加强育苗和养殖技术研发,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如东山县逸昌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和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共同研开发工厂化室内循环水健康养殖技术,掌握多种石斑鱼育苗技术,与越南农业部门开展合作开展鱼苗和技术输出;另外,部分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强深加工产品研发。

(三)闽台水产品贸易和东盟国家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水产品贸易热络

企业利用“一带一路”的持续升温以及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建设、中澳等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等有利契机,继续扩大东南亚、台湾、澳大利亚等新兴市场份额,同时积极开拓欧盟、拉美和非洲等国际市场,进一步形成多元化的市场格局。2015年福建省水产品出口国多达109个、基本覆盖全球,其中出口台湾水产品突破11亿美元,占比21.3%,对南亚、东南亚地区出口分别达1.06万美元、18.8亿美元,分别增长80%、16%。

二、出口稳定表象下存多种隐忧

(一)企业盈利水平普遍下滑

调研显示,8成以上企业反映2015年利润比往年明显下滑。多数老企业处于极微利,部分新增企业甚至出现亏损情况。调研情况显示,原料价格、人工成本明显上涨,俄罗斯、日本、东南亚部分国家货币贬值,粗加工产品面临东南亚国家的低价竞争等成为企业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9成企业判断2016年形势比2015年更加严峻。

(二)“融资难”问题未得到有效改善

由于原料收储存在季节性,水产品加工企业往往需要大量资金用于流转,加之水产品行业中小企业众多,申请贷款难度较大。近两年,各商业银行纷纷紧缩银根,减少授信额度,水产品出口行业利润微薄,难以获得除银行贷款以外的其他融资。部分企业在行业快速发展期对行业前景判断过于乐观,大量融资上项目,在盈利下滑和银行资金抽离的双重压力下陷入经营困难。

(三)贸易壁垒影响仍存

韩国颁布《进口食品安全管理特别法》和《农药肯定列表制度》,加大水产品口岸查验频率,且出现以模糊标准判定我国出口产品感官、净重不合格,以技术性贸易措施压低价格的现象;出口欧盟水产品自2015年1月1日起不再享受普惠制优惠待遇,而东南亚等国却并未受欧盟普惠制方案调整影响,这进一步削弱福建省水产品出口欧盟的竞争力;美国实施《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新规》,对我国出口水产品加严检查;俄罗斯新注册企业批准较慢。

(四)粗放式发展模式未彻底转变

福建省水产品行业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品结构单一、无序竞争等现象较为普遍。在全国最大的水产品加工出口基地东山县,60家水产出口企业中年出口规模上亿美元的仅有5家,占8%;一千万美元以下的中小企业40家,占67.8%;能够以自主品牌开拓市场的仅有6家,占10%。

(五)原料紧缺瓶颈未有效改善

水产加工行业对原料依赖性较强。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问题导致近海海捕资源不断减少。虽然近年来远洋捕捞业发展迅速,但总量不大,短期内无法弥补海捕原料缺口。在养殖水产品方面,部分种类价格上扬竞争优势减弱。

三、促进福建省水产品出口行业发展的有关建议

(一)扶优扶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合理规划水产品加工产业布局,促进漳州、宁德等地水产加工业集群发展,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式渔业,提高现代渔业组织化和标准化水平。完善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对企业研发高新产品的补贴力度,引导有关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合作,推动行业精深加工技术水平的突破性提升,打造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集团化企业。在税收、贷款、政府补贴等方面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大力扶持。

(二)群策群力营造优质营商环境

借鉴台湾渔业协会先进经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对内加强行业自律,避免同行业之间的恶意竞争和血本竞销。对外加强同其他国家行业协会的联系,做好水产加工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及,满足政府制定政策和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决策的需求。政府部门出台政策、对企业进行奖惩时征求协会意见,提升协会地位。

(三)抓好质量安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以质量安全示范区为平台强化养殖环节和海捕环节的卫生安全监管。行业协会、有关部门要加强国外技术性贸易信息的收集和研究,建立信息库及时传递并指导企业应对。探索与国际接轨的水产品全过程监控体系,狠抓源头和关键节点管理,引导企业根据出口市场积极参加各种国际标准认证。建立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多部门合作机制,联合企业共同应对不合理的贸易壁垒。

(四)多措并举突破原料瓶颈

扶持水产养殖业发展,采取综合措施稳定大宗水产品价格,防止大范围波动损害养殖户利益。加强养殖源头监管工作,帮扶企业完善养殖企业和农户备案制度,进一步规范养殖过程用药管理。加强渔业捕捞监管,严格实行休渔政策,加大对“绝户网”等非法捕捞方式的查处力度,划定海洋保护红线,全力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同时大力发展远洋捕捞,鼓励进口水产品缓解原料紧张局面。

参考文献:

[1]郑思宁.闽台水产品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3(1):103―112

篇2

1.辽宁省醉蟹市场地区销售情况调查。

由于在辽宁省的市场上醉蟹的主料是辽南河蟹,所以省内醉蟹市场主要集中在盘锦,鞍山,营口等地,其中盘锦是北方最大的河蟹人工孵化和养殖基地,加工成的“盘锦醉蟹”畅销国内外市场,被誉为“天下美味”。仅盘锦一地年出口外地醉蟹产量就达到1.5万箱(4坛装),占全省醉蟹销售量的70%以上,多数运往锦州、大连和沈阳各大超市。但辽宁省的醉蟹市场并不让人看好,目前的醉蟹销售地带集中在辽中和辽南地区,仅盘锦本地的醉蟹销售量就占了30%左右,55%则销售往南方,而辽宁其他地区各大超市的醉蟹销售还不到销售总量的25%,虽然还无法与那些人们熟知的副食品相比,但醉蟹已渐渐被人们所认同,醉蟹市场的前景还是很乐观的,尤其是2004年一年时间,全省各大超市的醉蟹销售量比前两年的销量翻了一番。

2.辽宁省醉蟹消费状况调查。辽宁省虽然是全国北方河蟹生产第一基地,但也具有劣势,具有季度性。河蟹产品主要是天然放养,而不是圈养,它不象虾产品那样可以轮捕轮放,轮种轮养;并且集中在10-11月出塘、上市,价格难以保证,即使是加工成保鲜期延长的醉蟹也无法摆脱这一劣势,除了季度上无法保证外,醉蟹每年的销售价格变化也较大,如2003年醉蟹的价格为55元/坛,而2005年醉蟹的销售价格提高到65元/坛。调查的结果还显示醉蟹的消费状况也会受到一些其他特殊因素的影响,2005年爆发的禽流感大大影响了禽肉和蛋类的销售量,人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开始吃素,人们的肉类食品开始趋向于水产品,醉蟹在这场风暴中得到了短暂的发展,但是地区消费不均的问题仍然存在,据相关负责人透露:2005年辽宁省醉蟹消费状况大致为盘锦44%,沈阳20%,大连12%,锦州10%,其余地区14%。

二、辽宁省醉蟹市场分析

1.辽宁省醉蟹市场规模分析。从地区上讲,加工醉蟹的企业规模很小,而且分散,并且有一部分是个人自产自销,由于企业规模小,无法形成系统的管理体系,因此也就无法形成规模,致使市场规模很小,这一点急需解决。最近几年,国家“抓大放小”改革战略的推进,对醉蟹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虽然醉蟹行业规模总体上偏小,但在其他行业调整、地方政府主导等各方面作用下,醉蟹加工企业结构在不断分化,综合型集团也在不断增加。

2.醉蟹经济效益分析。“卖者的心,天上的云。”有人这样形容市场经济中卖方市场的变幻莫测。就目前辽宁省醉蟹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卖方力量也就是醉蟹生产企业或者个人掌握了醉蟹这一重要生产资源---河蟹,所以,卖方优势明显大于买方,也就致使醉蟹的价格会很高。很大的程度上,醉蟹的生产企业或者个人很难受到买方的威胁,因为他们很难买到相应的醉蟹替代品,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要想保持河蟹的鲜美除了加工成醉蟹很难找到其他方式。这也就使得醉蟹的替代品一直没有诞生,新进入者也迟迟未到来的原因。从生产成本来说,醉蟹的生产成本不高,由于生产企业和个人掌握着河蟹资源和醉蟹的制作方法,也就使得醉蟹的价格只升不降,单从这点来说,醉蟹的经济效益是比河蟹的买卖要高得多得多的。

3.外省竞争对手分析。近几年来,随着水产品的销量巨增,省内很多城市的水产品已经供不应求,大批外省的水产品已经打入辽宁省的醉蟹市场,绍兴白马湖醉蟹,屯溪醉蟹已经出现在辽宁省内某些大城市的超市柜台上了。与北方河蟹味道鲜美相比,南方的河蟹的优势在于多膏多肉,体形,以及口感的差异立刻吸引了不少好奇和追新的消费者。由于江苏省才是国内第一河蟹大省,所以南方的河蟹文化要比辽宁深厚,而且南方的醉蟹生产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使得辽宁省的醉蟹产业遇到了几年来最大的挑战。

三、辽宁省醉蟹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作为醉蟹加工企业,想要赢得市场,获取利润,必须树立新型市场营销观念,为此,营销战略必须创新,这种创新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市场营销渠道出发,改善营销方式。目前辽宁省的醉蟹生产厂家和个人还是以过去的生产销售方式经营,所以导致了外省的醉蟹企业的有机可乘,但我们不必将其看成是危机,相反的可以看成一种商机,一种挑战,一种机遇。之所以我们的醉蟹市场会被外省侵入,并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相当大的原因在于我们没有人家那么多那么完善的营销渠道,始终“闭关锁国”。外省醉蟹打入辽宁市场事件可以成为辽宁省醉蟹企业变革及改变传统营销方式的一次催化。而目前醉蟹企业可以采用的新的营销方式有:

(1)柔性营销。所谓柔性营销也就是加工企业适时灵活地调整营销活动适应并满足个体化需求的一种方法。改变以往醉蟹生产线只能生产一种标准化产品的生产方式、单纯依赖中间商中介(超市)的流通模式,建立以信息网络为中介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密切联系的“外订内制”的产销模式。这样会大大减少企业在生产到销售过程中的成本。

(2)网上营销。即在互联网络上开展营销活动的一种方法。加工企业可通过国际互联网建立网站,传递商品信息,吸引网上消费者注意并在网上购买。现在部分有实力的醉蟹加工企业已经实施了这一种营销方式,甚至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一家两家的实施是无法达到规模效应的,因为目前辽宁的醉蟹加工企业规模都很小,所以全部辽宁醉蟹加工企业都建立自己的网站,就目前企业的实力来说,还不太现实,要想在这一领域打开醉蟹的市场,企业间要进行联合。

(3)零库存营销。即采用先接订单后生产、库存为零的一种营销方法。采用这一方法的关键是要争取到足够的订单,因而加强产前订货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的醉蟹加工企业固定生产一批醉蟹产品,而生产的数量是根据以往的销量而制定的,这样很容易忽视当时当地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的影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造成库存积压,原料浪费。

(4)无缺陷营销。即在整个营销活动过程中不给顾客留下任何遗憾的营销方式。包括产品无缺陷——100%的保证质量,销售无缺陷——100%的保证挑选,服务无缺陷——100%的保证满意。所谓无缺陷未必缺陷绝对是零,而是以零为最终目标,来制定目前的目标,以便努力去实现,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对目标作出进一步的修订,这样看来,无缺陷非指技术而是一种管理哲学,服务质量的提高和保证是一个永恒的目标。在醉蟹市场上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就应该采取无缺陷营销方式。

(5)事件营销。即通过或借助某一有重要影响的事件来强化营销、扩大市场的方法。长虹公司借助柯受良驾车飞越黄河的重要事件来宣传产品、扩大市场,便是成功一例。开展事件营销的前提是充分抓好和利用某一有影响的事件,并把它与企业营销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借风过海”、“借风”的目的。开展这一营销方式就必须时刻了解当前国内外的时事新闻,比如说今年的世界杯还有2008年北京举办的奥运会等,都是让醉蟹“飞天”的机会。

2.采取非价格促销手段。无可厚非,醉蟹的生产成本很低,采用价格促销手段,可以短时间内提高市场占有率,但那是饮鸩止渴。作为一个生产企业,追求的就是最大利润,降低了产品价格,其实就是变相的提高了生产成本,这样产品利润率就会相应的下降,这绝对不是任何一个企业想看到的局面,而且一旦运用不得当,很容易出现价格竞争,最后血本无归。

若要采用非价格促销手段首先要追求高知名度,营销人员在设计促销知名度活动之前应通过征求顾客意见、市场调研等形式考察醉蟹的销售状态,然后对症下药,确定合理的促销目标。其次考察醉蟹所处的市场生命周期,根据产品市场生命周期理论,任何一项产品都要经历投入市场、发展、成熟、衰落四个阶段,醉蟹加工企业应努力达到促销目标,就需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各有侧重点,很显然,目前来说的醉蟹正处于发展阶段,知名度较高,也正在发展壮大,若采取促销策略,其效果可想而知。另外,还要考虑竞争对手的促销活动,营销策划人员应考察在辽宁地区有竞争力的外省企业采取的促销手段和方法,然后设计相应的促销目标和手段,以抵消竞争对手给本省醉蟹加工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当然,除此之外企业还应综合考虑本企业所处的营销环境以及市场发展变化趋势及因素。

篇3

关键词:纯鸡粉;应用领域;市场前景

中图分类号:TS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2

我国目前的调味系列产品正朝着产品多样化,复合方便化,营养保健化的方向发展。随着调味品厂家对设备与技术的不断完善升级,新一代具有更高品质的调味品应运而生。纯鸡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出的第三代调味品。在国外鸡粉的概念和应用几乎得到了普及,鸡粉代替味精的取代率基本上达到了百分之六十。而在国内这个取代率的总量还不到百分之十。所以笔者认为对纯鸡粉的一个完全的了解和认识是十分必要的。

一、纯鸡粉的纯“绿色”加工模式

中国是世界上养殖家禽的大国,其产品主要以禽肉及其制品、羽绒羽毛类产品、禽蛋类产品为主。但是其中的家禽的骨架等副产品在深加工中的利用率非常低。纯鸡粉正是以鸡骨架为主要原料制备的,将深加工剔除下来的鸡骨架等废料再次利用,精制成营养健康的天然鸡粉产品。大力发展纯鸡粉产品不仅能解决鸡类骨架利用率低的问题,还可以进一步推进以养殖为主的农业和工业的发展。

纯鸡粉是通过选取优质原材料,首先利用现代生物酶技术将鸡骨架中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更容易吸收的氨基酸,再采用高温高压的萃取蒸煮工艺将鸡汤的鲜美滋味提取出来。将物料进行喷雾干燥或微波干燥精制而成的纯天然调味料。整个加工制作过程中不添加任何调香、调鲜、调味的修饰成分,只为保存天然鸡肉的风味、滋味及营养成分。纯鸡粉的整个生产过程及应用价值都充分体现了现代绿色生产的含义。

二、纯鸡粉的产品特点

1.调味效果强

纯鸡粉浓缩浸提了鸡骨中的水溶性成分,最大限度的体现了鸡肉的原有风味。而且产品含有多种蛋白质、多肽、游离氨基酸和脂肪更增加了味道的鲜美饱满。在与其他调味料搭配使用后不仅丰满了味道,在口感方面也更增加自然逼真。协同使用后的调味品可以得到鸡味浓郁,香味自然的效果。

2.工艺先进,质量稳定

纯鸡粉是在严格的工艺条件下生产的高品质调味料。原料经过了酶解、水相抽提、乳化、调和、浓缩、喷雾干燥等工艺,将鸡骨架中所含有的有效成分和鲜味物质都进行了最大的提取。适合大规模化的工业化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只要将生产过程中进行严格的控制管理,就能够得到高稳定性的产品。

3.绿色原料

制作纯鸡粉的主要原料是鸡骨架,而鸡骨架在现代工业中的利用率是非常低的,该产品的高效生产不仅解决了这一资源浪费的问题,还生产了一种适合当代社会进步的高品质调味料。

4.营养丰富,使用方便

产品本身富含大量氨基酸包括L-谷氨酸,L-天冬氨酸等,多肽,包括肌肽、谷胱甘肽、核酸等风味成分,有机酸、糖和无机盐、骨质生物钙等,不仅味道鲜美,而且易于吸收。是具有高含氮量的生物食品配料,符合消费者在追求鲜美味道的同时也要营养健康的需求。另外纯鸡粉是粉状产品,这就使产品的保存和使用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且不受用量和温度限制。

三、纯鸡粉的应用市场分析

纯鸡粉可广泛用于营养调理食品、鸡精、鸡粉、咸味香精、各式汤料、方便面调料、膨化食品、肉类及水产品等食品加工领域。下面将详细介绍纯鸡粉在鸡精、方便面调料及膨化食品的应用。

1.纯鸡粉在鸡精(粉)中的应用情况

鸡精是近些年兴起的调味料,其特点是既有鸡肉香味,又有味精的鲜味,风味独特。纯鸡粉是鸡精中必不可少的原料,被不少鸡精(粉)生产企业誉为解决新的鸡精标准中总氮和其它氮指标最佳调味原料及最新调味技术。纯鸡粉在鸡精的制备中担任的角色,是其他咸味香精取代不了的。目前我国鸡精(粉)生产厂家相对集中于华南、华东地区,比较知名的品牌有太太乐、家乐、美极、豪吉、七宝一丁、佳隆等。近几年鸡精行业的发展很快,年增长率约20%以上。通过实际生产中鸡精(粉)的配方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在生产中注重鸡肉风味的鸡精中纯鸡粉的添加量占总含量的6.5%左右,注重鲜味的鸡精纯鸡粉的使用量也在3.5%左右。所以纯鸡粉在鸡精的使用不仅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添加量也要按照要求达到一定的比例。

在发达国家如欧美地区, 鸡精、鸡粉产品的消费量占鲜味调味品总量的80% 以上, 而国内的使用只在10%左右。在未来的5 -10 年里, 鸡精类产品年销量可以达到50 万至60 万吨。另一数据表明,在鸡精鸡粉普及较广的地区鸡精的人均消费量在2.7g,仅为习惯吃鸡粉国家的30%-50%。而且在中国有大量的鸡精消费的盲点地区,这些地区的鸡精人均消费量不到0.2%。因此, 参照国际经验, 我国鸡精类行业仍然具备很大的成长空间。鸡精的巨大潜力市场势必会带动纯鸡粉的需求量。

2.纯鸡粉在方便面调料、膨化食品外撒料中的应用情况

方便面行业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迅速发展,是我国方便食品中产量最大的品种。随着市场的发展,人们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关注美味而且追求营养健康。在这种大趋势下方便面的调料包的配方中纯鸡粉的添加比例逐渐加大。例如,在实际生产中一款鸡肉风味的的调料包里纯鸡粉的一般添加量在8%-18%。而普通风味的调味料包中纯鸡粉的使用量在3%-6%。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面制品分会统计,中国早已成为世界方便面第一大国。2011年方便面行业总产量为483.83亿包,占到全球的近50%,方便面产业在中国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并预计在2015年中国方便面的销售收入总量将定为1000亿元。随着方便面产业的转型必然会带来对天然营养的调味料的巨大需求。

休闲膨化食品具有食用方便,老少皆宜等特点,所以这是一个经久不衰的市场。膨化食品的外撒料是构成膨化休闲食品的重要原料,使用量在8%-10%。也就是说一台膨化机一天生产一吨左右的膨化食品,外撒料的用量大约80-120公斤。在外撒料的配方中纯鸡粉大致用量在3.5%-7.7%。显而易见,休闲食品的快速发展也会带动着纯鸡粉的需求量。

由于纯鸡粉本身的特性与营养价值使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必定会成为将来食品工业中不可替代的关键基础料。随着食品行业的逐渐发展成熟,一种高品质的纯鸡粉产品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四、结论

由鸡骨提取物制备的纯鸡粉是新一代的天然、营养、增鲜增味明显的调味基础料。可广泛用于营养调理食品、鸡精、鸡粉、咸味香精、各式汤料、方便面调料、膨化食品、肉类及水产品等食品加工领域。本文从实际生产中总结出鸡精(粉)中纯鸡粉的使用量在3.5 %-6.5 %。方便面调料中的使用量在8 %-18 %。在膨化食品的外撒料中纯鸡粉的使用量在3.5 %-7.7 %.鸡汤粉中纯鸡粉的添加量是5 %-8 %。不难看出随着人们对食品要求的提高使得纯鸡粉在食品领域中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目前我国仍存在对这一新型产品的认识不够完善,企业发展力度不足等问题。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加强这一新兴工业的推广。

参考文献:

[1]卫祥云.中国调味品产业发展研究[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37-40.

[2]李耀.我国纯鸡肉粉的生产现状及对策[J].中国调味品,2011,36(3):20-22.

[3]曾天孺,陈秋霞,袁观玉.原味纯鸡粉在鸡精(粉)中的应用[J].中国调味品,2004,(3):31-32.

篇4

一、小湾库区生态渔业养殖项目的基本情况

小湾电站建设完毕,正常蓄水水位高程1240米,水库面积189.1平方公里,总库容149.14亿立方米,**最大的百里长湖将呈现在世人面前,小湾库区良好的水质和生态系统,是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宝贵资源。对此,**思广正大投资有限公司决定立足库区水资源优势,实施小湾库区生态渔业养殖项目。20**年10月至12月,由省农业厅渔业处牵头,**思广正大投资有限公司与临沧、保山、大理签订了合作开发协议。2009年1月,**思广正大投资有限公司在××县注册了子公司——**小湾生态渔业有限公司,经营管理小湾库区生态渔业养殖项目。**小湾生态渔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购买龙湖宾馆作为公司的办公场地,下设综合部、财务部、营销部、守护部和技术部,拥有公司员工56人,制定了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2009年初公司兼并澜沧江、黑惠江的合法渔船和渔民,建立了守护中队、守护站,配置防护设施,开始对库区水域开展守护工作。受省农业厅的委托,从2009年1月31日(正月初六)开始,公司组织增殖放流工作,到目前,共向库区投放优质鱼苗800吨。

该项目以生态养殖(大面积)与网箱养殖相结合,通过不断提升水产品质量,创品牌,建网络营销市场,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带动库区周边农民脱贫致富为奋斗目标。力争年产值超亿元,使**小湾生态渔业有限公司发展成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增强**水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整体竞争力。根据资源状况和项目奋斗目标,项目的建设内容为:建设28万亩规模化生态养殖基地,建设200亩生态网箱养殖试验示范基地;推进大面积网箱养殖;建设鱼饲料厂、鱼粉厂和鱼片加工厂。项目概算总投资5亿元,鱼片加工厂年生产能力20000~80000吨。

项目周期计划为10年,前期3年(20**年10月至2011年10月),中期5年(2011年10月至2016年10月),后期二年(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2009年5月至10月,做好项目的立项、报批,做好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为生态养殖和网箱养殖提供科学依据;2009年10月至12月开始试验生态网箱养殖;2010年1月至3月推广网箱养殖;2010年4月至8月,做好鱼饲料厂、鱼粉厂和鱼片加工厂的项目论证、选址、图纸设计、工程招投标;2011年9月至12月完成建设工程;2011年10月在国内市场建设小湾生态渔业专卖店,进行网络销售。

二、总体估价

(一)项目关联度大、拉动力强,社会效益好

项目涉及大理、保山、临沧3州市,南涧、巍山、××、昌宁等8县市,含盖农业(养殖)、工业(鱼产品加工、饲料加工)和商业服务三个领域,与澜沧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和旅游业发展息息相关,是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关联度大、拉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项目。

实施好该项目,可提高库区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和加工可节约资源投入,有利于组织统一管理和技术提高。项目的实施能够解决大批库区失地农民和其他富余劳力就业,缓解社会矛盾,增加农民收入,扩大税源。

(二)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实行科学管理模式

该项目以**思广正大投资有限公司为投资主体,由**思广正大投资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小湾生态渔业有限公司负责项目实施,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建立了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小湾渔业公司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设立了综合部、财务部、营销部、守护部和技术部,制定了部门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计划走规模化经营、科学管理、商品化生产、网络化销售的道路,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制度和管理方面的保障。

(三)前期工作动作迅速,工作扎实

从20**年10月至今,半年的时间,项目单位就完成了与三州市签订合作开发协议,组建了**小湾生态渔业有限公司,购置了办公场地、兼并澜沧江、黑惠江合法渔船和渔民、购买巡逻艇、捕鱼船建立了守护中队、守护站,向库区投放800吨优质鱼苗等前期工作,并开始建设项目的立项和报批工作。可谓动作迅速,工作扎实。

三、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请县政府建立项目协调开发领导组,有效开展项目建设。

(二)请县政府进一步完善渔业行政执法机构,切实加强渔政执法管理,打击黑恶势力,确保库区安全稳定。

(三)将项目纳入临沧市的重点招商项目,享受相应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四)请支持项目立项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农业项目补助和库区周边农民的扶持资金。

(五)请县政府协调库区乡(镇)、村委会大力发动库区农民参与网箱养殖培训和生产。

四、意见、建议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小湾库区生态渔业养殖项目,是关联度大,涉及面广,带动作用强的建设项目,由于拥有28万亩库区水资源优势,引进广东等沿海地区的养殖技术,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项目市场情景良好,开发潜力巨大。实施好该项目,可以提高小湾库区水资源的利用率,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地方税源,促进企业增效。但由于项目建设内容广博,项目周期长,资金投入大,在实施过程中难免有一些不确定因素,加之项目处于启动阶段,渔业养殖在小湾库区是新生事物,有一个探索、了解、接受的过程,因此,县委、政府应给予高规格的重视,库区乡(镇)党委、政府、村委会和相关部门对项目的引导、帮助、支持、宣传是整个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这一点显得十分必要。同时我县应将该项目作为继茶叶、核桃、烤烟、蚕桑以后的重要产业来培育,政策上给予着重倾斜,精力上给予重点保证,资金上给予优先保障,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小湾库区渔业养殖项目实施工作,从细节做起,高质量服务,把它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重点项目来抓,作为围绕以提升实现“三个核心”指标和推进“三化”进程的优势项目来扶持。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抓好项目实施工作,县政府成立小湾库区生态渔业养殖项目协调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工业和招商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农业局、发改局、招商局、国土局、建设局、经济局、商务局、环保局、交通局的主要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根据工作职能,抓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相关工作,农业局负责抓好宣传发动、组织网箱养殖技术培训和渔政执法工作;发改局负责项目论证、项目立项、转报审批和鲜鱼最低保护价制定;招商局负责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提供宽松的投资环境;国土局和建设局负责饲料加工厂、鱼粉厂和鱼片加工厂的选址、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的报批手续;环保局负责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和库区水环境监测、保护;交通局负责水运管理;商务局协助小湾渔业公司做好鱼产品营销和申办进出口经营许可证;经济局负责项目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三)营造宽松环境,提供优质服务

1、涉及该项目的证照办理、项目立项、报批手续,能减化的尽量减化,能变通的尽量变通,费用能减免的坚决减免,不能减免的一律按下限收取,努力打造成本凹地,服务高地。在公司驻地设立公安执勤点,同时与渔政执法队有机结合,为公司的生产生活提供有序良好的环境。

2、把小湾库区生态渔业养殖项目列入××重点招商项目,享受已有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必要时在特殊情况下给予特殊的政策。并积极帮助申报临沧市重点招商项目。

3、把**小湾生态渔业有限公司列为××县重点保护企业,颁发《重点保护企业》匾牌,实行重点保护,为公司负责人(法人)颁发外来投资者绿卡,提供“绿卡”服务。不得随意对公司进行除法律法规以外的检查、评比,确需进行的须经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的同意。

4、积极帮助**小湾生态渔业有限公司申办进出口经营许可证。

5、安排县渔政执法机构尽快进入小湾库区开展工作。积极请示汇报,争取省渔政执法总队在小湾库区设立渔政执法中队,切实加强渔政执法管理。

6、在饲料加工厂、鱼片加工厂投产运营后,积极帮助小湾生态渔业有限公司向县公安部门协调,在小湾生态渔业有限公司设立一个治安值勤点。

篇5

农产品深加工、食品工业是农业和工业、商业的连接点,也是农业生产价值的再延续,是实现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飞跃的重要环节,在整体产业链上它们之间存在着上、下游的关系,属于“原料生产”和“产品加工”的关系,都是满足和丰富城乡居民生活的重要产业。

在国际自由贸易的体制下,很早就开始按照食品产业体系或者农业产业体系来分析并推动其发展。在这个大的产业链条中包括了种植业、养殖业、饲料工业、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和饮料业)、餐饮服务业,另外还有零售业、进出口贸易以及其它相关产业,如食品机械、商品包装、食品添加剂和教育、科研、检测等,由此组成了一个十分庞大的“大食品产业体系”。

加入WTO之后,中国需要跳出“农业”、“食品工业”和“流通业”相互分离的传统产业思维模式,促进农业、食品加工和流通的相互协调以寻求最佳产业效益,中国具有巨大的消费市场需求,它是农业和食品加工的市场导向,也是农业和食品加工业科研发展方向;同样,有了农业的保障,食品工业才有规范和放心的原材料供应,消费市场才有安全规范的产品。只有从“大食品产业体系”整体出发,进行产业规划、扶持和发展,中国才会逐步形成大农业、大食品、大流通、国内和国际大市场的崭新格局。

农业、食品业和零售业应该分属于一、二、三产业,其中第三产业正在成为现代社会发达国家经济的主导,2l世纪的人类正在步向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业必将占据主导地位。随着近年二、三产业的发展,经济逐步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产业系统,各产业之间相互结合、渗透为一个有机体。在这种产业关联下,要解决任何层面的产业发展,必须以整个产业经济系统为背景进行,要解决农业发展问题,必须在以二、三产业为主导的条件下去拓展思路;要满足中国市场的生鲜食品消费需求,也要以中国农业和食品加工业的现状为立足点考虑发展对策,孤立地去探讨产业发展都是行不通的。

从零售端的超市生鲜经营来看,生鲜经营的业绩固然受到内部管理体系和规范的影响很大,但外围产业发展的制约作用也十分明显,例如:水果、蔬菜、肉禽和水产品的标准化问题;生鲜食品安全性问题、食品加工相关辅料生产的产业化问题等,正是由于这些影响使得目前超市生鲜经营具有特殊的复杂性。这使我们开始认识到,超市生鲜经营的发展是不可能脱离于大的食品产业体系而独立存在和运作的,就现状而论,在这种产业关联之中既存在困难,也同样蕴含着巨大的市场发展机会。 二、生鲜供应链与产业联动新模式

鉴于中国农业小生产面对国际化大市场的矛盾现状,目前的突破模式定位于:“公司+农户”的基本结构,希望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食品工业企业发挥龙头作用和市场拉动作用,它们被认为最有希望取得整条产业链上核心企业的地位,原因之一是因为它们有品牌和市场;原因之二是发展农产品和食品深加工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关键。食品加工业成为农业产、供、销一体化的主导部门和引路行业,没有食品加工业就没有农业产品的商品化。

但是目前国际产业结构变化中一些新的发展动向使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农业最终出路还在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而“公司+农户”的只能是因应中国农业现状的过渡模式,最终模式将是“农业-工业-零售业”的结构,而直接面对消费者的零售业在“农业-工业-零售业”发展互动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主导作用。

1、消费者正在成为市场的主导。

据安永咨询公司有关调查发现,随着零售业中食品经营规模的扩大(作为当今超市最主要的经营对象,食品一般都占超市营业额的30%一40%以上),未来市场中消费者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大,超市生鲜食品经营方式的变化能够反映这种变化。

在5O年代的美国超市,主要的服务手段是适当延长营业时间,努力提供尽可能多的食物品种,以此方便消费者购买食品。但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光有上述服务已远远不够,于是超市开始在熟食加工上做了改进,向顾客售卖加工好的生鲜制成品,以此得到顾客的响应。但之后由于消费者反映这类食品不够新鲜,而且口感不好,促使超市又推出了适应消费者自身口味特点的加工半成品。顾客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加工程度的半成品,以便节省顾客的加工准备和制作时间,同时顾客也可以经过简单加工施展厨艺,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的新鲜感和个性。

由此可见,顾客的消费习惯对超市食品、生鲜品的经营方式和制作方式有着深刻的影响,中国的食品经营和超市生鲜经营模式也在这种影响之下,并因消费需求而发生着改变。

2、生鲜食品市场上零售品牌的价值日趋突出。

在大食品产业体系中,由于食品与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无论是农业生产、食品加工和零售流通,对于任何一个产业环节来说,建立和维护与消费者之间的互信关系将成为保持企业长期不衰的关键之一;而另一方面,顾客也在不断用自己的钱包来给各个企业品牌投票和打分,消费者正是以其不可预知的力量和消费支出支撑着一个个有市场号召力的品牌。

在这个产业链条上,零售企业由于其占有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天然优势,灵活的角色转换,使得零售品牌正在成为这种互信关系的集中体现。零售企业一方面调整商品经营范围,选择适宜的开店位置,信息和数据共享等,来为食品生产企业提供更为有效销售渠道;另一方面又极力争取顾客的信任,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为顾客有效消费和有价值消费的“代言人”,这种角色调整使得零售品牌对消费和生产两端的影响力逐步延伸和增加,并逐步影响着消费者餐桌的未来。

3、食品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产业一体化的联动作用将得到强化。

在产业结合不断深入的过程中,食品产销之间产业一体化和联动作用会进一步强化,跨国食品生产企业为了以多种方式更快捷、方便地向世界各地市场销售其商品和服务,也在国际市场上不断调整经营策略,一方面通过农业生产组合的方式来强化对生产原料资源的控制,以便强化食品产供销一体化程度和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另一方面与产业链下游的零售企业密切合作,及时有效地把握未来消费需求的动向。

为了通过多种途径寻求变化以迎合消费者的口味,食品加工产业内,大众快速消费品生产企业会在不断整合并购中争取扩大规模优势;而全球知名零售品牌将通过深入的消费需求分析引导整个食品产业链的发展走向,从而逐步取得食品开发和生产的主导地位。

相对于国际市场的大食品产业体系的发展格局而言,中国的农业、食品加工和流通业虽然发展较快,但起步较低,相互之间存在着制约作用,因此在产业链中消费的引导和拉动作用还未得到充分认识与体现,所以直面消费者的零售业在“农业-工业-零售业”的产业互动形式在中国还没有成为现实。入世后,随着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国际企业的进入将促使中国的农业、食品加工业和零售商业地共同发展,新型产业联动形式将会逐步显现出来。 三、产业联动带来的机会与挑战

在大的食品产业体系发展中,相互关联的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将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1、消费需求分析和把握将成为产业联动的制高点

根据产业竞争理论权威波特(Michael E.Porter)的“钻石模型理论”,任何产业的发展除了需要具备人才资源、原料资源、资金及技术资源等基本要素,以及支援性、关联性产业联动,政府政策引导带动之外,最重要的、决定产业后续发展的条件就是“消费者需求”。消费者需求将决定产业走向,而产业界相应的创新发展和快速成长又会反过来刺激消费者需求的提高,由此形成良性发展循环,产业才会有可持续性的发展空间。

中国的食品销售市场是开放程度最高的,无论是食品工业还是零售业,食品市场消费需求分析技术和把握能力都是市场竞争首要的制高点,随后才有可能通过食品产业链的协调运作,成为整个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发挥其市场主导作用。

就零售业而言,由于其直面生鲜食品的最终消费者,因此拥有极大的便利条件直接观察顾客的消费行为、采集消费数据和实证性分析,只是面对中国庞大而复杂的食品消费市场,国内零售企业在这方面的分析工作显得十分薄弱;而随着外资的进入,一些国际零售企业正在加大中国消费市场分析的投入,从起步阶段就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区域性消费数据积累和分析,这一动向可以从近年来外资零售集团的人员招聘职位描述中清晰地反映出来。作为零售企业,它们对于食品产业链上游环节的影响力正在逐步渗透和发挥。

当国内连锁超市大举进行“跑马圈地”式的规模扩张之时,对消费需求分析这个制高点的争夺已悄然展开,这反映了另外一个更深层面上的竞争。

2、生鲜经营产业化的市场潜力

经过多年发展,发达国家的生鲜经营产业化和标准化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例如:在面包制作中,针对不同类型的产品普遍使用加工程度较高的预拌粉(将该面包产品所需的各种主辅料和添加剂预先在面粉厂按照标准配方混合配制),到加工现场只需加入标准水量即可生产制作;使用标准的调味辅料(预先将相应口味的配料和调料定型制作出标准工业包装的辅料)制作各种口味的熟食制品,在超市加工现场只要按照指定方式和标准配比将主辅料配合使用,就可以加工出口味统一的标准化产品。

这说明超市生鲜加工中所使用的原材辅料本身的加工程度和标准化水平的提高,可以大大降低超市现场加工的复杂程度、现场管理难度和员工工作量,因此超市生鲜经营在这方面的需求和市场潜力十分明显,它为生鲜供应链相关各方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但基本前提是需要与生鲜供应链相关食品工业相互沟通,同步协调发展。相信随着中国加入WTO,在国际企业的带动下,生鲜经营产业化水平会有明显改观。

3、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产业细分化和专业化

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会极大地促进产业分工越来越细分化,使产业链各环节所担负工作越来越明晰,强调专业化。

初期超市生鲜经营在外资零售企业的示范作用下,多以单店运作的大卖场展开,因此生鲜现场加工规模较大,形成了复杂的前店后场经营形式,多种自制产品加工和销售混合为一体,以此寻求活化卖场气氛的效果,殊不知这种生鲜经营的现场加工混合体在生鲜原料和产品标准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生鲜经营的现场管理复杂性和难度放大,例如:由于肉类加工产业化程度偏低和消费方式影响,使得鲜肉在超市现场分割难以避免,越俎代庖的零售企业一旦进入肉类加工环节,其结果可想而知,因为超市的现场分割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达到规范的大型屠宰加工企业的专业化水平,所以超市在原料及加工作业标准化、现场加工管理和成本核算等问题自始至终困扰着零售企业的生鲜经营。随着连锁店铺的增加,生鲜加工的多店管控难度也在倍增之中。

粗放经营之下,许多企业的生鲜经营达不到预期效果,投入产出比失衡,生鲜经营的利润空间难以支撑连锁企业生鲜经营的再投入,因而国内连锁超市出现生鲜经营后续投入不足,产品开发后继乏力,处于进退维谷的“高原缺氧区”。

篇6

【关键词】出口食品 质量安全 世贸组织

中图分类号:F7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563―01

0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食品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环节,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和贸易问题频频发生,因此必须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才能维持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食品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各国都为了自身的利益,对进口食品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加入WTO以后,贸易经济快速发展,国际需求量增加,改善了我国出口食品的环境。但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以及各国对食品安全准则的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国加强对出口食品的监管,完善出口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1、我国出口食品安全概述

1.1出口食品安全定义

出口食品安全在广义上来说属于食品安全范畴,要求“食品中不可以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从而导致消费者急性或慢性毒害或感染疾病,或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同时要求在养殖、生产、包装、运输、储存等活动过程中满足国家安全标准和法规,更要求食品对环境的保护,不能对环境造成污染,满足国际绿色食品、绿色消费这一概念的需求。

1.2我国出口食品安全现状

经济危机以来,我国成为出口第一大国,尤其食品出口占了很大比例。我国的出口食品主要是农产品,包括水产品、蔬菜、粮食和罐头等。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市场经济与国际自由贸易相结合,促进了出口食品经济的发展,为我国食品出口企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近些年,我国的食品出口得到了快速增长,食品合格率基本保持在99%以上,但是被其他国家反倾销和反补贴赔偿的食品也不断增多,同时有将近一半的出口食品遭到国际性技术壁垒措施的影响,例如08年的毒饺子事件,严重影响了对我国出口食品的安全信任。随着贸易保护主义和国外技术壁垒的加强,如果不采取新的对策,我国的食品出口在未来将严重受阻。

2、我国出口食品安全问题分析

我国这些年的食品出口得到了快速发展,但随着食品质量问题的不断出现,我国的国际形象深受影响,出现了信任危机,为了打破这种不利局面,我们必须分析清楚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

2.1、国际市场分析

(1)绿色食品、绿色消费的全球概念不断扩大,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与人类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因此,绿色食品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在国际贸易上更加注重进口食品的环保性和绿色性,大大提倡绿色消费。

(2)国际市场保护主义盛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对外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对外食品贸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进口国的食品行业发展,影响了其贸易利润,因此一些国家针对中国采取技术贸易壁垒措施,大大限制了我国的出口食品发展。

(3)各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不同,食品安全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安全准则,高低不同。有些发达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将食品的检验标准不断提高,检验程序不断复杂化,我国的食品质量难以满足各国标准,加大了我国的出口食品成本。

2.2国内市场分析

(1)我国食品法律体系不完善,法律体系的协调性弱,需要不同部门协调实施,往往会出现一些矛盾和错误;法律规定的操作性不强,《食品安全法》中规定的有些内容太过概括,没有具体细则,实施起来力度不够。

(2)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完善,在食品生产过程监控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标准参考,食品标准相对于外国较低,且实用性差,没有结合企业生产信息具体制定。

(3)食品安全技术检测体系不完善,检验机构体制不健全,存在贿赂行为,难以保障检验的准确性;检验设备和技术落后,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4)我国食品生产技术落后,我国食品生产企业群体庞大,种类多,差别大,很多小型企业都采用落后技术,滥用添加剂和抗生素,很容易引起食品安全问题。

(5)我国环境污染严重,食品的生产原料都取自于自然,严重的环境污染会大大降低食品原料的质量,严重影响外国对我国绿色食品的信任危机。

3、完善我国出口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的措施

随着全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食品出口贸易额也会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们针对目前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完善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由于国外因素的不确定性,我们只能努力从自身进行改变,才能适应全球贸易的发展。

3.1完善我国出口食品法律安全制度及体系

(1)法律制度应该与时俱进,根据市场情况和国际形势,对出口食品安全制定更加详细的法律法规。

(2)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监测机制,搜集市场信息,进行市场评估,提前预防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防患于未来。

(3)政府机构加强管制力度,将食品安全职责明确化、细分化,防止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加大对违反法律法规者的惩罚力度,决不姑息。

(4)建立出口食品诚信等级制度,对于优质食品给予鼓励和支持,并给予诚信等级评价。

3.2 完善我国食品标准化准则

(1)对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整合,提高我国的安全标准和食品质量,杜绝生产商投机取巧,滥用添加剂、防腐剂等危险原料。

(2)与国际安全标准靠拢,根据出口食品密集国家,制定与其相适应的安全标准,尽量减少食品入境时的检测时间和程序。

(3)根据国际市场情况积极修改安全标准。

3.3 提高对我国出口食品的生产监控

(1)对食品生产商加强管理,从养殖、加工、包装、运输等环节进行全面监控,预防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国际交流,改善生产能力、方式。

(2)大力发扬绿色制造、绿色生产、绿色食品概念,让我国的出口食品更适应国际化,扩大市场需求,改善国际对中国食品的不良看法。改善我国的环境污染,尤其是原材料生长环境,为我国的食品生产提供一个良好的条件。

3.4 改善我国的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

(1)提高检测部门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严厉处罚收受贿赂等违法行为,一定保证检测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2)政府机构定期派遣技术人员向国外进行学习和参观,对国外的先进技术要借鉴采纳。

(3)根据实际情况,对检测设备进行更新换代,采用更加准确、高效、先进的检测装置,并组织技术人员培训。

4、结束语

我国对外出口占全球贸易总额的比例越来越大,食品安全不仅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同时影响一个国家的综合素质和诚信形象。我国要保证出口食品的安全性,建立完善的出口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才能提升我国的经济地位和国际地位。

参考文献:

[1]刘坤. 浅议出口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J]. 中国检验疫苗. 2007(12).

篇7

关键词!农业 农业服务 跨区合作 宁波

发达地区的农业服务有技术、管理、信息、人才、资本等经营要素优势。欠发达地区有土地、劳动力等经营要素优势,农业服务只有实行跨区合作,才可以优势互补、经营要素互补,使资金、劳动力、土地、技术、信息和管理等要素实现跨地域、跨所有制、跨主体的优化和重组。提高经营要素的配置效率。基于此,研究宁波现代化农业服务跨区合作有重要意义。

一、宁波现代化农业服务跨区合作的现状

(一)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形式。发展现代化农业跨区服务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施行,从此宁波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有了法律依据。此前2006年6月,宁波市为贯彻落实《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积极推进宁波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宁波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较为迅猛,至2008年6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接近600家。

(二)抓住农业核心任务,保粮食安全,在大市区内跨县区科学统筹

为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提高粮食生产规模和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现代化、科技应用程度,宁波市市政府决定用3年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实施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功能区主要用于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不得随意调整结构,不得弃耕抛荒,并须全面达到6方面的标准要求,即较高的粮食复种指数、完善的基础设施、健全的服务组织、较高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全程机械化率达到90%)、探索粮食生产新的经营模式、提高科技到位率。

(三)提高农机服务合作效益,实施规模化农机跨区作业

为进一步树立跨区作业品牌,做大做强跨区作业,宁波市引导组建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实施规模经营,提升农机服务实力。并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对新成立的农机合作组织实行以奖代补政策。2008年。宁波市各级农机部门和广大机手克服油料涨价、作业成本提高、跨区作业市场竞争激烈等困难,积极拓宽跨区作业范围,扎实做好跨区作业机具检修维护、跨区作业证发放、作业供需协调、机手培训、技术指导、信息服务和接待服务等工作,精心组织572合收割机赴河南、安徽、上海、江苏、海南、广东、湖南等地实施跨区域稻麦机收作业,全年农机跨区作业面积达50万亩,创历史新高。

(四)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重视在大市区内跨县区城乡合作

“菜篮子”工程是事关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市“菜篮子”骨干企业的宁波市蔬菜有限公司,承担着市区80%的蔬菜供应和90%的水果及豆制品供应。如何更好地保障供应、调剂余缺、平抑物价、繁荣市场,尤其在节假日和灾害天气期间保障供应,是宁波市蔬菜有限公司的中心任务,也是政府改善民生的重要事项。宁波市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广泛开展以“创业创新促提升,关注民生促和谐”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推出了六大民生工程。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六大民生工程分别是:“菜篮子”建设工程,确保城乡居民餐桌更加丰富:社区商业工程。社区消费服务更加便捷有效:菜市场改造工程,确保城乡菜场环境更加整洁舒适:农村流通网工程,使农村购物消费更加便利实惠;放心早餐工程,让市民早餐更放心满意;市场监管调控,使市场运行更加高效安全有序。这六大民生工程是“菜篮子”工程业务的进一步延伸拓展,也是城乡一体化跨区合作纵深化、精细化推进的结果。

(五)企业与新疆抱团取暖,实施农业服务跨省区合作

要让资源实现更加合理的配置,就得加强区域间合作,优势互补。现在的竞争不只是单个企业之间的较量,而是整个产业链之间的竞争。这种在全国范围内配置资源、抱团取暖的做法是应对成本急速上涨、提高竞争力的良策。新疆是主要产棉区之一,宁波富宏针织公司在新疆沙雅县投资1.15亿元的纺织二期项目竣工投产,成为从籽棉收购到轧花、纺纱、织造、漂染、印花、绣花、成衣出口的一条龙集团公司。另外,浙江巨鹰集团投资长绒棉花的生产。在新疆阿克苏建立了棉纺织厂,宁波健鹰针织有限公司新投资的棉纺厂也要在新疆新和县建成投产。

(六)不断推动农产品出口服务。实施国际跨区合作

宁波是农副产品出口大市,农业外向度高,大力发展出口农业有利于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增强农业竞争力,有利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增效,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但受日益严重的贸易壁垒、美国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能源和原材料涨价、劳动力用工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出口农产品企业困难重重,许多出口企业已出现亏损,形势非常严峻。2008年1-6月,宁波市农副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15.98亿美元,同比增长37.12%。其中,出口7.53亿美元,同比增长16.63%;进口8.46亿美元。同比增长62.54%。水产品进出口贸易额11.7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7%。其中。出口4.68亿美元,同比增长25.5%;进口7.035亿美元。同比增长89%。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为2.36亿美元。宁波市出口农产品种类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密集型、区域优势明显的农产品上。据统计,水海产品、蔬菜加工品、茶叶、水果罐头、蔺草制品等五大类产品占全市农产品出口总额的76%。其中,水海产品1.856亿美元,占40%;蔬菜加工制品0,5687亿美元,占12%;茶叶0,389亿美元,占8%;水果罐头0,397亿美元,占8%;蔺草制品0,34亿美元。占7%。农产品出口仍以亚洲及日本为主,非洲、美洲、欧盟等市场份额增加。市场多元化战略初见成效。亚洲及日本是宁波市出口农产品的传统大市场。非洲、欧盟、北美洲市场比上年增长较快,分别占全市出口农产品总额的9.6%、9.1%、11%,已成为宁波市农产品出口增长相对比较快的市场。

二、宁波现代化农业服务跨区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努力,宁波现代化农业服务跨区合作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从长远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重视并且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龙头企业在外地的适应能力有待提高

很多农业龙头企业在一个地方建立生产基地后,需要与当地农民打交道,而每个地方具有不同的风土人情,尤其是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办厂时,如何处理与当地农民的关系经常成为难题。如果不能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就有可能使各方出现机会主义行为的概率加大,阻碍合作关系的健康发展。同时,缺乏与当地农业生产、加工企业的有效合作,也会使得项目的实施遇到一些困难。

(二)部分输入地的投资环境有待改善

不发达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不尽如人意,影响了输出地企业稳步拓展的能力和积极性。因此,改善输入地的投资环境已成为现代化农业服务跨区合作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不发达地区落后、陈旧的观念是现代化农业服务跨区合作最大的制约因素。大多数的不发达地区由于受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历史因素及地域文化的影响,千百年来所沿袭的是具有典型内陆民众性格特点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比较追求安逸、轻视商业行为。这种传统的文化心态妨碍着人们创造力的发挥,同时也阻碍了跨区域合作主体的培育。因此,实现现代化农业服务跨区合作,思想观念的合拍是一个根本问题。

(三)缺乏高效的物流体系,农产品流通费用过高

宁波农业的产业链遍布全国各地。在分散的农产品产地与销地之间,如何保证农产品运输和市场销售是实施现代化农业服务跨区合作成败的关键。从现状看来,运力不足,运费过高,缺乏高效的物流体系和销售网络大大增加了农产品尤其是粮食的购销及经营合作成本。粮食流通费用偏高是宁波粮食供销中的普遍现象。国家粮食局的统计资料表明。国内粮食从产区运到销区的流通费用。约占销区粮食价格的1/3.而在发达国家,粮食最高流通费用率不超过1/4。

(四)农业服务务跨区合作水平不高,没有形成规模优势

从近几年宁波一些农业龙头企业的跨区域合作情况来看,存在着生产专业化和经营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近年来,宁波在外地建立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的面积在逐年扩大,但从总体水平来看,规模偏小,经营效率不高。同时,与本市其它农业龙头企业间的互利合作偏少,龙头企业常常单兵作战,还没有形成整体合力和规模优势。

(五)农业服务跨区合作的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不少隐患

一是宁波农民专业合作社受地域限制,业务量无法拓展。组织规模普遍偏小,带动农户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组织发育还处于较低层次,对农户的辐射带动力较弱,对农户的覆盖率低,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的作用有限,主要原因是地方保护主义过强。保护本地利益的最终结果是阻止地区间的业务对接与开放,阻挠跨区合作,保护落后,损害了整体效益。

二是宁波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些项目开展步履维艰,主要原因是政府支持不够到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效益不理想。合作社租用当地村民山地的费用太高、经营环境差、技术风险大、在税、费、补贴以及技术引进上给予的支持不够。通过合作社的形式,从短期来看虽然降低了个人风险,能够开展一些大规模、高风险的项目;但从长期而言,一旦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或面临持续亏损,必然会造成会员退社、周围村民组织参加合作社态度冷淡、现有合作社面临解散等一系列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合作社的优惠措施落实得不够到位。例如,对开办合作社的资金补助、对重大项目的补贴、对经营大户的奖励不能及时到位,对合作社的免税措施尚未落实,等等,都将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三是宁波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也不科学,组织产权模糊,发育不够成熟。因利益关系导致的各类矛盾越来越尖锐且层出不穷。合作社基本上以会员的出资额或其提供的实物、技术、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作价来确定其股金额,虽然制度中大多依靠交易额和股金额来决定盈余返还部分的分配,但交易额缺少实际操作性,最后往往以股金额为标准分得红利。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某些能力强或者肯干的人承担了大部分的生产销售任务,而在盈余分配过程中却无法得到体现。在一些合作社中,小部分人完成了大部分的任务,但是却只获得和那些工作量很少的人相同或略多的报酬。这样的分配方式不但不能体现按劳分配的精神,更对合作社的凝聚力产生了负面影响。还有一些合作社的章程未考虑风险控制,一旦引进一些高风险的项目,在成本和收益的分摊上就会遇到相应的难题。如果合作社章程中未写明如何解决类似问题,必然激化合作社内部的矛盾。

(六)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仍受许多因素制约

一是耕地面积下降。宁波市由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997的319万公顷减少为2008年的147万公顷。二是基础设施薄弱。粮食生产始终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仅占总耕地的40%左右,有40%的耕地处于不断退化的状态。宁波市1995年有效灌溉面积为279万亩。2008约为275万亩,相比之下表现为减少趋势。三是粮食科技进步缓慢。宁波超级稻等增产科技尚未大面积推广,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推广力度表现较弱。四是农业比较效益低。种粮每亩纯收益一直在几百元左右徘徊,相对于经济作物等其生产效益一直偏低。粮食播种面积难以稳定。尽管粮价上涨,政府补贴增加,但与打工收入相比,种粮的机会成本仍然较大,农民务农意愿依然偏低。

三、关于宁波现代化农业服务跨区合作工作的建议

宁波现代化农业服务跨区合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抓好这个工程,前提之一是要进一步加快健全完善宁波农业技术服务、农产品流通、现代农产品营销、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农产品质量的安全保障、农业观光旅游等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现代农业服务业体系。关键问题是,从宁波市农业发展实际出发,着眼于发挥现有比较优势和创造新的竞争优势,选择市场需求旺、基础条件好、增长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服务领域和优势项目重点突破,实现跨区合作。鉴于此,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一)抓好农业服务工作,把握宁波现代化农业服务跨区合作的关键

要实现现代化农业服务跨区合作,关键是要做好5项农业服务工作:1 牵线服务:政府的牵线搭桥,不仅可为宁波企业提供信息,更为重要的是可协调与输入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关系。2 政策和法律知识的服务:即政府部门为经济主体提供政策和法律的培训、咨询、援助等服务,使经济主体了解“走出去”创业哪些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哪些是法律不许经营的。同时,当经济主体利益受到非法侵害时,要给予必要的法律援助。3 技术服务:宁波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较高,外拓企业进入不发达地区后常面临技术服务方面的困难,宁波应当组织科技服务小分队赴外省市基地提供服务,帮助外拓者拟订发展计划、审报项目资金、解决技术难题等。4 金融服务:融资难是宁波现代化农业服务跨区合作主体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跨区域合作中的输出地经常处于一些经济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依靠地方财政投资难度大,资本市场欠发达,当地融资困难,直接融资的比例很小,经济发展主要依靠银行信贷资金。西部多数商业银行是“存差行”,而东部却是“贷差行”。总体来看,通过银行间接融资形成的资金流向是向东,西部资本又被“虹吸”到东部。在宁波,如何为外拓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就职显得尤为重要。5 物流服务:充分发挥宁波港口优势,重要交通枢纽功能。政府需要在以下几个方法发挥作用:第一,尽快疏通宁波与粮食主产区之间的粮食运输通道,保证粮食运输及时、快捷。例如,在宁波和黑龙江省之间开行粮食运输定时快运专列,由两地诚信度高、实力强的龙头企业粮食运输业务,协调引导社会多元主体利用粮食专列,扩展两地运输通道,以满足产销区粮食合作的需要。第二,新建、扩建和改造宁波现有的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大力推进粮食现代物流的发展。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建设大型粮食批发市场:改造现有的区域性粮食批发市场,发挥市场的集聚功能,发展集批发、加工、仓储和信息四位一体的现代粮食物流中心,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建设粮食中转码头,利用宁波的港口优势。发展铁水联运,扩大粮食运输能力。  (二)加强工作手段建设,推动宁波现代化农业服务跨区服务信息化进程

宁波应当加快“三网合一”建设(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逐步整合),以传统传媒与电子网络相结合的现代农业信息化体系,研发、利用智能化程度高、可扩展的农业信息网络平台,集成农业信息标准化的数据格式、农业信息智能检索引擎、用户需求智能判断技术:解决宁波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的一系列关键技术,综合利用全国农业资源与农情遥感监测系统和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定期农作物种植面积、作物复种指数和种植结构等变化,主要作物总产量预测及其它农情等信息:农业气象信息可在互联网上实际运行:建立和完善农业宏观决策支持系统并在互联网上运行,建立农业生产技术信息服务系统、农产品市场分析与预测信息网站。开发农业管理决策信息系统:开发包括农业宏观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农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农业企业经营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农业生产技术推广服务信息系统、农产品交易信息分析预测系统、可视化农业远程信息咨询服务系统、便携式农业信息数字化产品等一批农业信息产品:面向宁波农村、农户应用农业信息技术的示范样板,实现网络通到乡镇一级,并根据宁波的农业特点,在农业生产实际中应用农业信息技术,大幅度提高宁波农业信息化水平:认真实施全市农业信息服务工程,为广大农民及时提供各项富农政策、市场供求信息、先进高效种养模式、网上农业博览会等信息服务,大力实施农业上网工程,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促进农产品流通与销售。

(三)创新合作模式,大力推进宁波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

支持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服务性组织,为农业跨区合作提供载体。农民专业合作社要积极发挥协会联系政府与会员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推动诚信建设,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担负起组织、引导、协调、管理和规范协会的职责,不断完善协会的职能。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立足宁波资源优势,结合农业结构调整,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一批销售贸易、生产加工、种植养殖等类型的龙头企业,培育一批特色明显、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企业集团对农业生产的带动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能力和市场辐射能力。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企业集团兴办棉花、蔬菜等农产品生产基地,组织农民开展标准化生产。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企业集团积极参与当地农业开发。逐步与农民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发展改革、财政、农业、商务、扶贫等部门要优先安排相关扶持政策及资金。

(四)拓宽合作区域,实现跨市区、跨省区乃至国际跨区合作

做好推进现代化农业服务跨区延伸横向发展工作,向其他地区的拓展。现代化农业服务跨区涉及面广,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强化工作力度。部署好、组织好、服务好现代化农业服务跨区延伸工作,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在巩固本市区合作的基础上,一要推动现代化农业服务跨市区合作。借鉴本市区合作的成功经验,建设跨市区合作服务平台,推进长江流域的“东西合作”以及重点农产品区域高效能服务的“南下北上”,扩大跨区合作规模。二要推动现代化农业服务跨省区合作。通过政府引导扶持,加强宣传培训示范,强化信息和省际问协调,积极推进跨区服务。三要利用宁波港的优势地位推动现代化农业服务国际跨区合作。重视农产品贸易促进工作,把农产品贸易促进工作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

(五)丰富合作内涵,拓展宁波现代化农业服务跨区合作的范围

除了横向拓展外,也应将宁波现代化农业服务跨区延伸工作向纵深方向拓展,扩充其内容。农业服务作为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内容,不仅在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也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良种服务,为农民提供优质高效种子种苗:二是农资服务,为农民提供放心农资:三是农技服务。为农民提供高效适用种养模式和技术;四是培训服务,培育新型农民,拓展农民增收致富道路;五是信息服务,为农民提供各项急需的信息服务:六是流通服务,为农民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交流平台和服务:七是休闲服务,满足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娱乐和体验农耕文化需求,促进农民增收:八是保险服务,实施政策性及商业性保险,减轻农民在灾害面前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