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奖励办法范文

时间:2024-01-25 17:22: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主创新奖励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自主创新奖励办法

篇1

一、奖项及奖励标准

1、发展高新产业奖。对获省科技厅批准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10万元的奖励;对获得省级以上自主创新产品和新产品的给予2万元的奖励;对当年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试制计划、国家火炬计划、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给予10万元的奖励。

2、建设创新平台奖。对获批的国家级、省级创新技术平台,包括产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科技示范园区、企业技术中心等,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的奖励。

3、引进高端人才奖。对引进高端人才的单位,每引进一人给予1万元奖励。高端人才是指两院院士、享受国务院或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博士学位或正高级职称人才等。

4、促进科技进步奖。县政府设立促进科技进步奖,奖励在本县科学技术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团队和个人,包括技术研究开发及应用、社会公益、重大工程建设等领域。设县长特别奖一项,奖金5万元;一等奖3-5项,奖金各1万元;二等奖5-7项,奖金各5000元;三等奖7-10项,奖金各2000元。

5、科技成果转化奖。科技成果通过验收鉴定取得省级科技成果登记证书,成果水平达到国内领先以上,对推动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到重要作用的,每项给予1万元的奖励。对被授予专利的企业或个人给予专项奖励,发明专利每项奖励5000元,实用新型专利每项奖励1000元,外观设计专利每项奖励500元。

二、奖项报批程序

1、对获省科技厅批准的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自主创新产品或新产品、省级以上创新技术平台、纳入国家重点科研计划、以及引进高端人才、取得省级科技成果、获批发明专利的有关企业或单位,要及时在县科技主管部门备案,并提供相关证书或材料。

2、县科技局负责各单位上报奖项的组织、受理、认定和日常管理工作,每年底做出奖励资金预算,报县政府研究批准后,及时将奖励资金发放给相关单位及人员。

三、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1、县科技创新奖励的申报、认定和授奖,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2、对获得的其他荣誉,县委、县政府有关政策已列入的,如商标、名牌产品等,按有关政策进行奖励。

3、县政府促进科技进步奖,由县科技局负责制定具体的奖励范围及标准。

4、申请人提供虚假数据、材料,骗取或者协助他人骗取科技创新奖的,剽窃、侵夺他人的发现、发明或者其他科技创新成果的,报县政府批准后撤销奖励,追回证书和奖金。情节严重者,由相关部门依法予以责任追究。

5、参与县科技创新奖组织、认定的有关人员在评审活动中弄虚作假,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6、企业如有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环保污染事故、重大偷漏税行为的,不得享受本政策的各项奖励。

7、本《办法》实行最高限额原则。对同一事项涉及多项奖励的,奖金按“从高、不重复”的原则给予奖励。

篇2

创新动力+产品证明

江苏凯宫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先后被评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首批创新型试点企业。仅2007~2008年期间,凯宫累计开发新技术50项,其中有7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功研发并投入生产高新技术产品3个系列6个品种,精梳机,条并卷机,自动络筒机,粗纱机技术申请专利受理41件,其中发明专利18件。

技术创新一直都是凯宫不断突破和前进的动力,为鼓励员丁的创新积极性,公司制定了“技术开发奖励办法”和“科研经费管理规定”,设立了技术创新奖励基金,将研发人员的收入与开发经费、新品销售进行挂钩,鼓励技术人员积极开发新技术、新产品;2008年已发放技术创新奖励资金20万元。

JSFA286/286A/288/388系列高效精梳机,JSFA360型高效能条并卷联合机、KGFA4101/4102/4103型电脑粗纱机等产品都是公司产品创新的重要体现。其中JSFA388型精梳机,是公司为适应国内外高效精梳机市场及国际最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在传承了JSFA288精梳机全部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应用了多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并结合国内外最新精梳设计及制造技术,推出的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新型高速、高产、高质、低能耗的高效能精梳机。JSFA388精梳机设备采用先进的机电一体化设计,使设备生产加工工精梳产品实现了过程的工艺参数设定、工作状态控制、故障诊断显示停机,并实现了空筒自动落筒、自动换卷、自动收集落棉、部件自行清洁等监测运行自动功能。设备投产使用实际生产速度已达到380钳次/分,设备工艺上机运行技术性能稳定、可靠,传动系统设计浴、传动部件加工精度高,锡林、顶梳,钳板等关键部件制作选用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设备运行平稳震动小,精梳条质量稳定,精梳条质量达到2001乌斯特公报5%~25%水平,并达到行业高性能精梳机标准,设备可适应建设现代化纺织企业配套生产高档精梳纱,也是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重点选配的国产高效能精梳设备之一。2008年3月,凯宫又推出JSFA588智能型高效精梳机,速度达到500钳次/分,其核心技术也为自主开发。JSFA360条并卷机牵伸倍数合理,并合数较大,改善了纤维的伸直度和棉卷的均匀度,减轻了精梳机梳理负担,自动化程度更高了。KGFA4101/4102/4103四轴联动电脑粗纱机,车头内电机的放置,结构简单,工艺调节方便,无需更换捻度的工艺轮,通过人机界面进行设定。采用高品质的摇架加压,调节维护方便,压力均匀,提高了纺纱的质量此外采用精密的减速机械传动,提高了传动的精确性。

2008年6月凯宫又成功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KGFA208型自动络筒机样机,技术性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尤其在单锭和整机控制系统,自适应防叠技术,络筒纱线羽毛减少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

截止2008年底,凯宫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员工总数的46%,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92%,中高级职称人员占21%,分别比2006年提高了31%,40%,46%。

质量支柱+服务保证

在凯宫,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生命”的观念,坚持走“质量增效”的发展道路,一方面强抓工作质量,每年对全体员工进行两次质量轮训,增强质量意识和质量责任,严格执行质量手册,以提高工作质量来提升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强抓产品质量,严格按照IS09001质量管理标准体系要求,在关键工序和重点岗位都设立了质量控制点,重抓各车间、各工序流程控制和各道半成品,成品质量检验、把关,推行从物资采购、入库、制造、成品出厂和售后服务一条龙质量保证责任制,确保产品质量出厂合格率100%,用户满意率100%。江苏凯宫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斌说:“在当前的纺织工业中,打造有实力的民族品牌很重要:凯宫机械是在消化吸收进口机型的基础上,实现自主创新的。其产品经过很多纺织厂的使用,反映性能良好,其中不乏山东鲁泰、山东德棉、无锡一棉等国内知名企业。所以,公司在挑选纺器配件时,也会尽可能地使用口碑好、质量佳的国产货。”

篇3

一、坚持“四个强化”,夯实科技主导地位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始终坚持把科技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为成员的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科普工作工作联席会,定期研究部署科技工作。同时,聘请高校院所专家担任科技顾问,抽调科技骨干,设立科技特派员制度,为科技工作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二是强化政策保障。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创新进一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工程的意见》、《宜丰县竹加工产业企业创新奖励办法》等政策性文件,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强有力地制度保障。

三是强化资金投入。将科普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保障了科技创新、科普宣传活动的正常开展。仅2009年县财政通过新产品开发或企业技术改造扶助企业资金2900万元。2010年,落实了财政科技投入418.7万元,其中科技专项经费323.4万元。此外,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作为竹加工产业创新奖励基金。

四是强化宣传培训。全县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送科技下乡、科普进社区等活动23次,编印散发各类科技资料7种2万余册(份);举办科技报告会、大型科普宣传展览10次,举办科技培训20场(次),收到显著实效。同时,充分运用电视、广播、网络等现代传媒,大力宣传科技知识,倡导科学思想,在全社会营造了“重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的浓厚氛围,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

二、坚持科技兴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一是实施科技项目带动。扶持一批规模较大、技术先进、主业集中、主导产品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科技优势企业,培植壮大了一批附加值、科技含量均较高的民营科技型企业。2009年,重点组织实施了国家节能减排项目2个、循环经济项目1个,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1个、重大战略产品科技专项1个,以及LED产业基地建设五大重点项目;五大重点项目获得国家、省相关资金支持超过2000万元;有侧重地组织实施县本级科技计划项目10个,落实科技经费58.8万元。华太药业在实施科技项目中,获得国家二项发明专利授权,其中一项发明专利获得2009年市科学技术奖励技术发明一等奖,主导产品之一的“右旋糖酐铁分散片”被认定为江西省自主创新产品。通过科技项目的组织实施,为宜丰县工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是做产学研结合文章。全力打造全省竹产业基地,立足竹资源优势和竹材加工技术优势,重点支持奋发企业、绿保公司、康替龙公司、保距等竹加工企业上规模、创品牌;支持江西元好竹生化奈米科技公司竹炭系列产品开发,尽快将其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积极牵线搭桥,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帮助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县政府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齐生签订了竹加工产业发展全面合作协议,投资1200万元建立“宜丰竹加工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除建设综合研究大楼外,还设3个研究室(所),即竹子重组材、竹纤维研究开发室;竹碳、竹醋等医药保健研究开发室;竹家具和竹工艺品研究开发室,力争通过两年的努力,把该中心建设成省级产学研基地。通过科技合作与交流,与竹产品研发专利对接,推动了竹加工产业的全面优化升级。目前,绿保公司、康替龙公司都拥用自己的实用新型专利。奋发企业除了有10多个实用新型专利外,还有2项发明专利。2009年12月,金竹竹业自主开发的“原竹对剖联丝展开重组层积材加工技术”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三、坚持科技强农,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一是积极引进推广优良品种。按照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的思路,确定全县农业科技发展计划。引进了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果等新品种100多个,着力推广绿色水稻、畜禽生态养殖、无公害蔬菜、栽桑养蚕、毛竹丰产、油茶栽培、兰花、食用菌、猕猴桃、有机葛、农副产品加工等11项农业实用综合配套技术。

篇4

创新机制体制,激发科技人员工作热情

科技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它融贯于生产经营的各个领域。

作为国家“一五”期间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惠安公司在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谁占据了科技最前沿,谁就将拥有发展优势。藉此认识,公司确立了“科技兴企”的发展战略,始终坚持把创新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产品研发确保企业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了“集中资源,以高技术起点、高工艺保障、高生产效率、高环保性能、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发展思路。在发展公司主营业务、核心业务上下功夫,在延长和拓展产业链上下功夫。坚持公司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之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结构、提高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制度创新,加快推进项目进程和产业化运用,不断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和科学发展能力。

立足市场、瞄准前沿、坚持领先。惠安的产品研发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密切跟踪国际前沿,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推进产品的升级换代,形成了“生产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惠安技术研发和产品更新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生产一代要做精,预研一代要找准,探索一代要拓宽”的创新思维模式,为公司实现“尖端军品、强大民品”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

加快技术改造、创建节约型企业。公司以工艺改造创新为重点,积极采用各种既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又有利于节能降耗的新工艺、新设备;实施“三大工艺计划”,即先进工艺推广应用计划、主要工艺改造创新计划和落后工艺淘汰计划,淘汰各种高耗能、高污染、高消耗的工艺和设备,实现公司工艺技术的现代化。为确保“技改”费用,激励技术创新,每年提取销售收入的2.5%用于技术开发,制订技术创新奖励办法,拓宽科技工作者的上升空间,从待遇、住房、个人发展等方面向科技人员倾斜,鼓励广大科技人员和员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工艺革新和技术创新活动,整体技术水平提高,技改效果明显。

近年来,公司先后承担了国家、部级型号课题90余项,获得发明、科技进步奖53项。其中国家发明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3项,部级(集团公司)进步奖37项。仅“十一五”期间,惠安公司累计申请发明专利13项,其中国防专利11项,授权专利2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6项、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9项。公司综合经济效益也位列兵器集团公司前列。实践证明,重视科技创新,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切实推动节能减排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视程度的提高,作为一家大型化工企业,惠安公司生产经营中面临的环保压力与日俱增。要在压力下求得生存与发展,深化节能减排,重视人与自然和谐,提升发展质量已成为企业上下一致的共识。

近年来,公司决策层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调整产品结构、节能减排和对环境的有效保护方面。在制订整改落实方案时,把降低能耗、减少废水排放和企业持续发展同时列为首要任务,尤其是通过今年的职代会,进一步明确了环保工作的基本思路。一是加快推进废水分区分类治理方案实施。抓紧进行方案详细设计,加快东区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管网分离工程,尽早实现东区生产废水达标排放,确保军品正常生产;二是确保现有废水治理设施良好运行。部分生产线加快废水处理站改造、扩建工程,协调好生产、建设、调试、排放各环节,确保达标排放,不达标则停产;三是加强与集团公司和地方环保部门的沟通,稳步推进废水治理工程;四是统筹做好环保减排项目的申报,完善节能减排专项,争取国家资金支持;五是加强环保监管和环保基础管理。在分区分类治理工程施工中,加强环保监管,严格排放制度,严格责任追究,以“高压”的态势,杜绝偷排、乱排,杜绝破坏环保事故发生。

在工作运行机制方面,将原隶属技安环保部门的废水处理站分离出来,使之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其职能由管理向经营逐步转变,使各单位由无成本排放向有成本排放转变,从机制上保障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实效。到2011年,企业共投入资金近七千万元,相继完成了一批新建改建废水处理设施,使废水处理能力由原来500吨/日提高到7 000吨/日,且全部实现达标排放。

为了保证污水能够稳定的达标排放,惠安公司还出台了《污水排污费征收管理制度》,从源头入手,进一步规范了各单位废水排放的流程和管理。通过排污费这一经济杠杆,促使各单位控制污水的排放量和排放指标。《制度》要求,凡从事生产经营的各基层单位,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从排水管网排出污水,都要依照规定缴纳排污费。排污费的收费标准,是根据各单位排出污水的水量和水质进行核定的,按照国务院令第369号《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执行。每月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会到各单位的分排污口进行采样分析,按排污的种类、数量、PH值、色度、CAD含量等指标计算需缴纳多少排污费。对于因超标排放而造成环境污染的单位,还将另外进行罚款。所有收取的排污费和排污罚款将作为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

此制度一出台,各基层单位为了降低排污成本,纷纷行动起来,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想方设法降低污水的排放。各基层单位都根据本单位实际,成立本单位的环境保护管理小组,制订了的污水治理管理细则。有的单位自建了污水处理池,先将排出的污水简单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有的单位在工艺上改革创新,将废水循环利用减少排放量;还有的单位由于所排的污水某些指标过高,委托地方环保局的废水处理系统代为处理……除此之外,各单位还制订了环境保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保证了污水各项排放指标的稳定。要求:当生产与环保发生冲突时,宁可牺牲产量也要保证污水达标排放,切实做到以排定产。

节能减排对惠安这样的企业而言,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企业领导班子从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经过调研论证,建立起了节能减排考核评价体系,落实责任,明确主体,运用经济手段使节能减排工作由企业决策层向中层管理人员、再向基层员工延伸。改变以往由产量定排量为由排放指标确定产量的管理模式,对废水排水量超标单位进行限产,严重超标进行停产整顿,单位领导班子收入扣减;对节能减排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单位和员工进行奖励,并在当月收入中予以体现。

新的节能减排考核评价体系的运行,使企业环保工作质量有了明显提升。首先是各基层生产过程中更加重视水、电、气的合理有效使用,生产成本普遍降低,也给废水处理系统减轻了压力;其次是基层班子更加重视工艺技术创新,从源头上着手治理,因为超排不仅意味着在考核中扣分,治污成本也会添进生产成本;再是员工节能减排意识有了提高,以前大家普遍认为只要保证生产安全,保证产品质量,保证按期完成任务就行了。现在,不仅要考虑以上因素,更重要的是考虑节能指标是否完成、排放量是否在控制范围之内。因为,所有这些指标都与自己的收入挂钩,原始记录的可追溯性,使单班生产的各种情况都准确完整地反映出操作过程,谁超标了,收入减少了,没有任何理由去申辩。

同时,这个体系也为企业营造出了人人关注节能减排、工作更加精心精细的良好氛围。

重视措施落实,积极推动“三化”管理

面对近年来能源及化工原材料大幅涨价的现实,公司领导班子及时调整思路,转变观念,抛弃“抱残守缺”旧的生产方式,眼睛向内寻找降本增效的途径,结合“精益化生产、精细化管理和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开展,把节能减排和提高发展质量放在突出位置。基层单位按照要求纷纷制订能够更为详细、操作性强的方案和措施,把单位生产成本细化到班组。突出员工个人的责任主体地位,推行以工艺技术创新、合理化建议等“五小”活动的普遍开展带动节能减排工作上台阶。纤维素醚制造厂首先完成减排转型,通过工艺技术改造,分厂不再将废水排入总厂下水,而是将其收集起来,交给专门的企业去处理,这样虽然增加了分厂的工作量,但却有效地降低了总厂污染物的治理成本。各基层单位积极推广新的设备清理方式,改以前用水冲洗设备为用布擦拭,治理跑、冒、滴、漏,对含酒精的水进行酒回收处理,既创造了效益,也节约了治污成本。主要污染物排放单位精制棉制造厂,制订了较为具体的减排措施,并规定每降低1吨的黑液排放量,奖励300元。有了措施,员工也有了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工作的热情,更加关注废水的回收利用,不但使单位的总排污量降低,而且水资源也得到了有效利用。

篇5

关键词:海洋药物学 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

海洋药物学是应用现代化学和生物学技术从海洋生物中研究和开发新的药物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应用学科,是新药开发的一个新的领域[1]。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生活着约40万种生物,在其生长和代谢过程中产生并积累了大量具有特殊化学结构并具有特殊生物活性和功能的物质,是开发新型海洋药物的重要资源。目前,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和发展方向。

“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本和第一资源”。海洋药学专业本科教育教学担负着为国家、社会、经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强的实用性的综合型海洋药物专业人才的任务,开展应用型海洋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1.优化课程设置,注重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

海洋药物学专业是新兴的学科,海洋药学本科教育是海洋药物学科更高层次教育的基石,是海洋药物学事业发展的航母。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计划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塑造人才培养规格、体现人才培养特色的主要教育教学载体。

海洋药物学课程设置要遵循追踪学科前沿研究,符合应用需求,并具有个性化特色。过去,由于教学投资不足,教学实践课、科学研究实践的教学数量严重不足,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海洋科学教育实践水平有较大的差距。为此,在课程设置中,应该掌握海洋药物科学专业的课程共性与自己的特色之间的平衡,掌握传统课程、传统理论与海洋药物学新的发展成果之间的平衡,掌握国家、社会得现实需求的课程与海洋药物学未来发展而超前引导的课程之间的平衡,掌握理论基础课程内容与应用技术课程内容之间的平衡。

交叉学科,是由不同学科互相渗透、彼此结合而产生的新学科。通过不同学科的有机组合,构建新型的学科体系,是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基础扎实、素质全面、适应性强的综合性人才的关键[2]。20世纪以来,交叉学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纷纷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学科结构,对人才培养,特别是对创新人才培养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海洋是一个开放的、具有多样性和特色性的复杂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存在着多种不同时空、尺度和不同层次上的种种物质存在和运动形态。海洋的这一基本属性客观地决定了海洋研究的多学科综合与交叉的特征。

2.全面提高教师水平,完善药学本科生导师遴选制度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学生教育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人生道路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教师不仅是学生培养目标、基础知识和学术品格的设计者和构建者,也是学生工作的指导者与监控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学生培养质量的好坏。为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促进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生教育质量的长效保障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增强导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十九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要指导学生的生活。导师制在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导师制规定教师具有育人的责任,使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以外,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习、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3]。

3.营造“创新意识、科技创新能力”的条件和氛围,提供创新成果产出的平台

科研素质,是在个人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影响和后天教育所获得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品质,它包括科研意识、科研知识、科研能力、科研精神等很多内涵。作为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素质结构中较高层面的综合性素质[4]。为此,在学生培养中从三个方面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第一,推行“三多三动”教育措施。三多:多听多看多思想。在培养中要学生多听学术报告、科技讲座;多看海洋药物科学研究论文、多看科普知识。三动:动手动脚动嘴巴。在实验中要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设立专项基金。学校拨出专项基金资助学生创新科研活动,一部分作为项目培育和科研基金,另一部分作为奖励基金,制定“本科生科技创新奖励办法”,有成果的项目得到学校的奖励。激励学生从事科研的兴趣,调动学生做研究的积极性,为此能够多出成果、多出成绩。第三,注重“由点及面”的培育。在课题组中以优秀学生的科研创新成果教育引导其他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推动整个课题组或学校的学风建设。

4.加强国际化交流合作培养,提高海洋药学本科生教育质量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作为我国海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海洋高等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端海洋创新人才的神圣使命。通过加强学生国际化文化交流与学术交流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国际的学术氛围和条件,在国际交流的学术氛围中得到发展,使学生能够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技术,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国际交流能力,提高学术水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5.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

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在国际上已得到了广泛应用,是国际公认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最佳途径之一[6]。高校在知识创新方面有优势,科研机构在应用研究方面有专长,产业部门在产品研制和市场开发方面有经验,实行产、学、研一体化,有利于聚合三者的优势,使创新成果的价值及时得到市场的检验,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7]。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能有效整合教育、科研和企业资源,服务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现学校、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1世纪是海洋开发的世纪,也是世界各国凭科技实力在海洋上激烈竞争的世纪,海洋生物药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需要我们培养大批高素质海洋药物技术人才。如何培养海洋药物人才,应对国内外日趋复杂和激烈的竞争,仍是值得探索和深思的问题。我们将继续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等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研究,为海洋药物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探索出更有益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易杨华,焦炳华.现代海洋药物学.科学出版社,2006.

[2]南春容.医学院校中海洋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8(18).

[3]王燕,温红,张学农.药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J].药学教育,2011,27(4):14-16.

[4]冯志华,徐军田,张兵之,等.浅谈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素质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0,32:169.

[5]张燕,王文全,刘长利,等.中药资源专业研究生Seminar实践[J].药学教育,2006,22(4):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