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惩罚奖励制度范文
时间:2024-01-25 17:22: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班级惩罚奖励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用心与学生交朋友
“亦师亦友”是教师和学生想要达到的最好境界,这种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走进学生心里,了解学生的状态。所以,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以往用“命令式”管理学生的模式,要耐心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强硬地要求学生必须这样做、那样做。比如:早恋问题,是我们广大班主任最为头痛的事情,但是,不解决更不利于现阶段学生成长的。所以,作为班主任,我们就要用心去与学生交流,去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否则,仅是强硬地让两个人分开,只会招来“憎恨”,这也是不利于师生关系建立的。所以,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要用心做好这些琐碎但又十分重要的事情。
二、用心培养班级干部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所以,班干部的选择就非常重要了。那么,该如何选出能够为学生服务的班干部呢,该如何选出令学生信服、令老师放心的班干部呢?依旧是用心,用心去观察每个学生,不论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要从思想上摒弃学困生一无是处的想法,要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估,并通过民主选举的方法来进行选择,并对选择出来的班干部进行考察,通过最后考察的学生才能担此重任。如果班干部在任命后,其行为不能与考察时保持一致,我们就要随时进行更换,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每个学生的优点,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舞台。
三、用心建立奖惩制度
奖惩制度是每个班集体中必须存在的,也是每个学生必须要遵守的。就好像是这个班级的法律一样。唯一不同的就是除了有惩罚的制度之外还有奖励制度,进而为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做好保障工作。例如:奖励制度要包括:为班级争光,比如:参加运动会的学生、拿到名次的学生等如何奖励等等;如果一些学生好的行为没有被纳入奖励制度,我们可以随时添加,这样才能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让学生建设更加顺利的实现。
总之,我们要用心管理、用心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以构建出平等、愉快、和谐的班集体,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篇2
班主任述职报告最新202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交流一学期的工作,听了前面老师们的精彩发言,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将本学期的班主任工作向各位领导老师汇报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加强学习,提高班级管理理论水平和自身业务素质。
在班级管理中,我遇到了一些困惑,为了解决管理中的问题,我购买了有关班级管理的书籍,阅读了知名班主任郑学志老师的“班主任成功秘诀丛书”。通过学习结合本班的情况,一方面改进了管理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借鉴了书中的办法,比如建立了奖励机制、竞争机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二、完善班级制度,建立个人奖励机制和小组竞争机制。
开学后,我班不断完善,建立了值日制度、奖励制度、竞争制度,用制度管理班级。
个人奖励机制:为每个学生建立了一个“奖励本”,从学习(包括课堂听讲发言、作业、测试、晨读午练)、卫生(包括值日、卫生保持、个人卫生)、纪律(包括升旗仪式、红领巾校牌佩戴、放学路队)、体育(两操)、活动五方面对学生实施奖励。每次奖励一个小印章,集齐5个印章换1个小粘贴,集齐5个小粘贴由班主任给家长打电话报喜表扬,集齐7个小粘贴上班级光荣榜,集齐10个小张贴发奖品一份。印章由组长奖励,粘贴由班长奖励,只有班主任有惩罚权,班长、组长有奖励权。
小组竞争机制:竞争评比标准仍是学习(包括课堂听讲发言、作业、测试、晨读午练)、卫生(包括值日、卫生保持、个人卫生)、纪律(包括升旗仪式、红领巾校牌佩戴、放学路队)、体育(两操)、活动五方面。每组10分为基础分,每天一比,共九个组奖励前三组,前三名分别奖励3、2、1颗星,最后一名扣一颗星,并奖励优秀小组长。
通过个人奖励制度和小组竞争制,班级面貌焕然一新,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更加积极,班风积极向上,学风浓厚,小组凝聚力和班级凝聚力增强。
三、人人参与,实行组长轮换制、固定班干部与流动班干部结合制。
本学期我班在班干部培养上的一个创新是实行组长轮换制,固定班干部与流动班干部结合。我班59人共分9组,每组6或7人,小组组长任职一周,负责本组内收发作业、组织活动、监督卫生、管理纪律等。这样做的好处是让更多的学生得到了锻炼,尤其是内向和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班干部不再仅仅由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担任。 此外,还增设岗位,部分岗位轮换制,努力实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如:副体育委员——负责西路路队,协助体育委员组织队伍;理财委员——协助老师收费;宣传委员——负责活动时拍照、帮助老师整理材料、协助老师办黑板报、发放报纸刊物等。
四、开展“班级焦点访谈”活动,创新惩罚方式。
学生犯错时如何惩罚是个难题。根据口语交际和一宗事件的启示,我们不断尝试,采取了“班级焦点访谈”方式。即:老师先客观地陈述事情,再由全体同学发表自己的观点,再由犯错的学生自己选择改正方式(口头保证或书面保证)。这样做一方面犯错学生乐意接受避免了直接批评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发挥了学生评价的作用,锻炼了学生评判是非、口语表达的能力。
班主任述职报告最新2021
尊敬的领导:
在这个学年里,本人在学校的工作安排下,担任了xx年级xx班的班主任工作和xx年级xx班到xx班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一学年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以下是我的述职报告:
一、思想政治学习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参加政治学习。热爱本职工作,责任心较强,并具有一定的钻研和创新精神。工作任劳任怨,敢挑重担,乐于接受学校安排的常规和临时任务,并能认真及时地完成。严格遵守学校的劳动纪律、规章制度,工作积极、主动、讲究效率。
二、业务知识能力
在日常工作中,能努力地有计划地学习政治理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文化业务知识。主动、认真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和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学习,尽力做到学以致用。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并能做到有准备、有成果、有探讨、有反思、有提高。本年度我努力探索,大胆尝试,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教学的方法。积极调动学生上课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三、考勤方面
本年度我在座班制时,能尽力做到遵守学校的制度,能准时到岗到位,按时签消到,有事履行请假制度,尽量不因个人的事影响到学校工作。
四、班主任工作
在担任xx年级xx班班主任工作中,结合本班学生情况,做到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重视班风、学风的培养,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严格管理,积极与家长配合,研究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我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针对学生常规工作常抓不懈,培养学生养成学习、清洁卫生等良好的习惯,努力创造一个团结向上,富有朝气的班集体。
五、努力方向
充分向骨干教师学习,进一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能力。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提高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提高获奖率和发表率。积极认真地开展家访工作,想办法解决特殊学生的逃学旷课厌学等难题。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搞好个人的学习准备阶段工作。
此致
敬礼!
述职人:xxx
20xx年x月x日
班主任述职报告最新2021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是组织和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发挥整体教育的关键。本学期,我担任七(16)班的班主任,我结合学校提出的要求和本班的实际情况,开展班级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我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
一、从规范入手,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由于我是新教师,我为了更快,更透彻地了解学生,做到勤下班级,与学生接触,细心地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我发现班中存在一批纪律、生活散慢,不爱学习,集体观念差的同学,买零食的现象也相当严重,造成班内不清洁。我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贯彻学校的各项常规教育,分析本班的特点,制订本班在学习、纪律、卫生等行为规范要求。结合规范开展文明学生评比,利用一切机会表扬遵守纪律,勤好学,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的文明学生,为全班学生树立积极的榜样对象。如每周把评比的结果公布,连续几次做得好的同学表扬。通过这样做,促使学生良好的行为养成。加强课前、课外纪律,发现问题,立即指出,耐心诱导。
二、制订学习目标。
学期初,我让每个学生制订好本学期的学习目标,时刻用目标来衡量、约束学生。如徐某,对集体很关心,但上课经常说话,与同学闹不团结,于是我找他谈话,肯定他的优点,经常与他制订的目标结合教育,学习态度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学习很积极。每次犯了错误,我都耐心地教导,使之认识自己的错误,还懂得同学之间要谦让,互相团结、合作,要形成一个好集体,必须从自己做起。
三、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主动性。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要圆满完成班级的各项任务,必须领导学生,信任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为了挑选出来的班干部成熟起来,充分发挥他们主动性,带好和管理好班集体,真正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1、树立威信,热情帮助。
班干部威信高低是一个班级各方面好坏的量度,在同学心中有较高的威信,除了班干部的自身努力外,还需要班主任的热情帮助。要求其他同学才会乐意接受和改正。
2、对班干部要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开展工作,去发挥他们的才能,当班干部在某个方面出现错误或遇到困难时,班主任作他们的后盾,为他排忧解难。班干部工作主动,敢于指出班中不良作风,使老师更彻底地了解班级的情况,顺利地开展工作。
3、召开会议。
定期内召开班干会议,让他们说出班中存在的问题,商量、讨论解决的方法,许多同学都能大胆地提议,而我对他们的优点给予肯定,指出他们的缺点,并给予指导,帮助他们克服。
4、努力转变后进生。
(1)首先积极了解学生,摸透学生的特点,从学生身上挖掘闪光点,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在课堂上,要关注后进生,尊重后进生。学生在校里主要活动场所是课堂,用好这个阵地。上课时,多提问他,建立一帮一的帮教小组,请班中成绩好的同学作他们的小老师,在学习上关心、帮助他们,让他们体会到班集体的温暖。
(2)多与家长联系,做好家访工作。许多家长对后进生恨铁不成钢,给予孩子的是批评、指责。为了让家长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通过家访,加强与家长沟通,以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
(3)及时疏导,细致说理。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违反了纪律,被老师点名批评时,表面
装出接受批评的样子,实际心里暗暗责骂老师,甚至作出对抗。我先跟他分析对抗行为的弊端,及时疏导,诊治心病,让学生消除抵触的情绪,放低偏见,重振其鼓。
四、加强对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
本学期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有:
(1)对人有礼貌,主动同别人打招呼,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诚实勇敢。
(2)站有站样,坐有坐样,孩子起立时要有神气、有自信,挺胸抬头,手放身后,双眼注视老师。坐时挺胸抬头,胸离课桌一拳,双眼注视老师,脚平放在地上。
(3)大胆举手回答问题,先举手后发言,声音要响亮,并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4)做事有始有终,独立完成作业,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乐于帮助他人,养成刻苦耐劳的好习惯。
(5)有良好的作息习惯,定时上学,按时完成作业,正确处理学习与玩耍的关系,先学后玩,多学少玩。通过经常性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已经有较大的进步。
五、抓好平时各项比赛活动的训练,做好各项考评工作。
本学期比赛活动较多,工作、学习的任务较重,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其各项技能,增强班级凝聚力,我重视去培养学生的各项素质,发掘其潜能,让学生勇敢地团结在一起面对考验,争取好成绩。经常性去检查学生的个人卫生,及时发现问题。搞好学习园地,优秀作业,并定期更新内容,增长学生见闻,在班上开设信息栏,定期公布全班学生成绩,有纵横的比较,在班内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风气。
六、充分发挥班主任职责,协调各方力量。
(1)协调学校——家庭——社会。
(2)协调各科任之间联系,及时交流班中情况。
(3)积极及时做好家访工作。
篇3
1.学生主体地位的确定
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与管理,而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班级、学校管理的全过程[1]。在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班级关系。因此,教师首先要从根本上转变自身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在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实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
2.从矛盾他律走向和谐自律、他律结合
班级管理从班级的德育功能上分为他律和自律两种境界。他律是通过外因条件发生作用来规范、约束个体行为,是成本相对高的管理;自律相对于他律而言,是个体自觉地约束自己,是低成本的管理,是在“他律”基础上的升华[2]。自律、他律,虽然有不同的内涵和诠释,但我认为它们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自律是对学生在班级生活学习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通过教育,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提高认识和觉悟,是能够自律的。在要求学生自律的同时,也需要加强他律。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严格管理,加强监督,是建设和谐班级的第二道防线。
二、建立和谐高效的班级管理机制的途径
1.创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知识的双边活动。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师生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师生关系观。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良好人格的形成,同时师生和谐的关系有助于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
2.建立健全班级奖惩机制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为使班级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和精细化,为使班级每个成员的档案中的德育分有考核依据,必须建立健全针对本班级情况的奖惩机制,建立科学的学习效果评估体系,把学习态度、学习情况、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学生的评优选拔挂钩。制度一定要有针对性、可行性和科学性。首先要知道本班学生的特点,如优点、突出人物、存在问题等;在此基础上制定班级奖励制度、惩罚制度等,内容切合实际,学生能够接受并严格执行。
3.构建平等、民主、全员参与的班集体
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使班级成为一个优秀的、健康的班级。在班级管理中,主动权属于学生,教师是协调者,师生处在完全平等的位置,相互尊重,实行民主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不偏袒优生,不漠视后进生,这是班级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班主任要扮演好教师、朋友、父母等多重角色,也只有这样才会赢得同学们的尊重、信赖,形成一股强大的班级凝聚力。
三、结语
篇4
在学校领导的直接指导下,这学期来,我在做好教授教化工作的同时,也尽心努力地做好五年级班主任工作,依据这一学年的班主任阅历,现将这一学年来班主任如下:
一、培养有责任心的班干部,工作实行精细化责任制。
怎样能力使教授教化工作和班级治理工作做到两手抓,并两手都抓得稳,抓得圆满,能让我们在处置惩罚班里各类庞杂事务的同时能抽出更多的光阴研究备课,研究讲堂,有更多的光阴指点学困生。这就必要有一批得力的班干部了,培养好小干部,对班级治理做好指导。而作为班主任,必然要充分相信学生,撒手让学生去做,这样培养熬炼了学生的处事才能,如班长的统领和和谐反省;纪律委员的时时监督治理讲堂;学习委员的学习带动,作业的督导,早读及写字课的讲堂指导;小组长的作业反省和作业收交,守卫兵时时对课堂的保洁等等。给班干部足够的空间光阴去做本身份内的班级事务,当他们做欠好或做纰谬时,我首先指出他们的误点,再勉励,指导他们,给他们机会继承做下去,既在同学面前建立他们的权威形象,又可以匆匆使他们做得比以前更好,使他们的责任心更强。
二、匆匆进学生上进的思想教导,在勉励中求提高。
在学校大队部的指导下,每周都有一个主题班会,我以奖励制度调动每一位学生对每周的主题运动的参于,对表现得好的,较好的给予评价和奖励,进步了学生的思想境界,加强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意识,各人争当规范生。对付学生的大小“申报”及呈现的问题,我一一干预干与,并傍边间人,实时地处置惩罚,引导他们遇到相似问题该如何办理,让打斗的同学领悟到打是不能办理事情的,让引起胶葛的同学主动正直本身风格,同时让他们认为班级同学间的连合友爱的紧张性,进步他们自我的素养,上进的思想意识,以及感想感染到先生是可以帮他们的。我还注意故意识地引导各方面的人才,平时多注意学生的特长喜好,如王天飞同学数学才能强,在尽力下他得到数学角逐全年级第一名;张可等同学画画棒,文章写得好,让她们帮忙课堂的部署,在“三八”节课堂部署评比中,我班得到了一等奖;孙崇斌等同学具有表演天分,在讲义剧的展示中有不错的表现等等。在学习上,我让造诣有差异的同学同桌,并鞭策他们相互学习,相互赞助,对落后生有提高的同桌两人都给予表扬。我力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各方面进步自我向上的思想,对点滴的提高进行实时的勉励,求得全体同学的配合提高。
三、培养习惯,症结在于坚持。
篇5
[关键词]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 导学与反馈 激励机制
引言
从孔夫子兴办私塾以来,教育这个问题已经在中国绵延好几个世纪,人们围绕“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探讨出了很多教学的好方法。从最早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再到近代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1],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法”[2],甚至到了现在,还出现了类似“快乐教学法”等一些新颖独特的教育方法。
除了以上所知的教学方法外,近年来多个省市、地区还先后掀起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教改热潮,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东卢中学的“讲学稿”教学模式以及我省川石中学的“先学后教,自主互助”教学模式等。通过一系列的实地考察观摩,研究总结:这些学校的成绩都是位居当地前列,都是采取了“先学后教”的模式,都是利用了“讲学稿”、“导学案”作为书面的预习导向材料。在有坚实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上,我区在这三年来也根据自身教学资源、学生生情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教育改革,推出了“导学与反馈”的课改试验。三年以来,“导学与反馈”[3]的课改试验已经进行得轰轰烈烈,一系列的讲座、一系列的听课评课、一系列的《导学与反馈》设计比赛活动都已经开展的有声有色,作为这次课改的参与者,我深感荣幸,同时经过三年的试验,也对这样的教学模式有自己深深的体会与看法。
一、《导学与反馈》的定义、原则浅析
定义:“《导学与反馈》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
“导学与反馈”通常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精炼反馈、拓展延伸、学后记等环节。
原则:
1.课时化原则
尽可能的将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学案。 按课时内容确定导学与反馈的内容编写。这样,有利于调控课时学习的知识量,加强授课的计划性、针对性、时效性,构建高效课堂。
2.问题化原则
问题的设置,应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和认知规律,学科信息要准确,问题的针对性要强。设置的问题既有利于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又有利于加强知识的拓展,强化与生活的联系,具有较强的思考性。问题的设置要少而精,能够体现新课标理念,能够对应本课的教学目标。
3.方法化原则
学案中要包含学习目标设计、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不要有很强烈的预设性,而是要从学生想问题的角度出发来合理给予学法指导。
4.层次化、递进行原则
导学与反馈的设计,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希望。一份合理的“导学与反馈”应该能让全班同学都能积极参与,而且参与面广,要让每个层次的同学都有解答题目的机会。
二、《导学与反馈》使用中出现的情况说明
试验三年以来,我在教学中一直在使用、设计、修改《导学与反馈》,发现了以下益与弊的一些情况,现提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探讨。
益处:
1.促进教师成长。为了编写一份合理正确的《导学与反馈》,教师会认真研究分析教材、解读大纲,查阅资料、加强集备,积极修改,最终定稿,通过这一个过程,教师的进步成长显而易见。
2.一定程度促使学生进行预习活动。以往没有书面的预习材料,学生根本不会去预习,现在有了这份书面的《导学与反馈》,学生或多或少心中有数,知道明天上课的课题、作者、生字词等一些粗浅的知识,会有一定的预习功效。
3.听课复习有东西。《导学与反馈》在课上能很好地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导材料,并且学生可以在上面做好笔记,此外收集齐全的这些材料将来可以作为迎考的复习材料。
弊端:
1.《导学与反馈》设计的不科学性。总的来说,大部分材料编者都是很认真的,可是极少数的材料具有不合理性,使用起来困难。
2.《导学与反馈》对于语文来说具有局限性。三年的试验下来,发现《导学与反馈》也许更适用于理科,而对于文科来说,需要更多的想象创新空间,而这种导学材料预设性太强,教师难以自如发挥,学生知道太多缺少兴趣。
3.《导学与反馈》不能很好试用于广大学生之中。一直以来,发现《导学与反馈》更适用于导优,对于后进生来讲,这种材料如同虚设,无法达到“先学后教“的理想模式。
4.小组合作的融入效果不佳。通过观摩,几乎运用这种模式的教师,都会融入“小组合作“的捆绑机制,在短暂的时间里头会发现《导学与反馈》的使用效率提高不少,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但是发现长期下来,这样的小组合作里面也有弊端,小组里的“组长”会感到力不从心,因为每每总是由他们来为小组赢得分数、礼物,而里面的后进生有“吃大锅饭”的感觉,责任感并不强烈,自然而然《导学与反馈》的使用效率是低下的,有作用,但不明显。
三、《导学与反馈》有效使用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与方法提出
主要问题:
针对以上的弊端情况来看,我认为第1、2个问题是从教师自身出发,能够很好解决。而第3、4个问题就是《导学与反馈》的有效使用中出现的最主要问题了:学生无法长期很好地使用《导学与反馈》,有什么对策能和这种教学模式进行很好地捆绑?
解决方法:
在三年的教学试验中,我发现: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作为教育者都知道学生喜欢被表扬、被奖励,所以长期有目的性的“激励机制”就是驱动“导学与反馈”有效使用的最佳方式,而且效果显著。
四、《导学与反馈》有效使用中的“激励机制”方法设想
激励机制(enthusiasm mechanism)[4],是管理学当中的常用名词,即“管理者依据法律法规、价值取向和文化环境等,对管理对象之行为从物质、精神等方面进行激发和鼓励以使其行为继续发展的机制”。
激励机制包含的内容有:(1)诱导因素集合(2)行为导向制度(3)行为幅度制度(4)行为时空制度(5)行为归化制度,其中“诱导因素”在教学中可以看成是“对学生的一切奖励:奖状、奖品、鼓励语言”;“行为导向制度”可以看成是“教师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给予各自积极导向的制度和预设,做到每个人都有得到激励的机会”;“行为幅度制度”可以看成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努力收获情况调整不同程度的奖励制度,让学生始终出于努力高幅度状态”;“行为时空制度”可以看成是“教师为了避免学生激情的短暂性,应该在奖励之前列出好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奖励制度,必须具有一定的阶段性,让学生有长期付出获得奖励的心理准备”;“行为归化制度”可以看成是“教师对全班同学进行组织同化和对违反学习规范或达不到要求的处罚和教育”。
五、《导学与反馈》的激励机制的运行模式
第一, 双向交流。这一步的任务使教师深入学生内心,了解他们的个人需要、人生理想、能力和素质等,同时向学生阐明使用《导学与反馈》的总目标、班级所倡导的价值观、学习中的奖酬内容、考核标准和行为规范等;而学生个人则要把自己的能力和目标、个人的各方面要求和打算恰如其分的表达出来,同时学生要把教师织对自己的各方面要求了解清楚。
第二, 各自选择行为。通过前一步的双向交流教师将根据学生个人的特长、能力、素质和工作意向给他们安排《导学与反馈》中适当的学习任务,在他们自身提出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权衡并考核办法,采取适当的鼓励方式并付诸行动;而学生则采取适当的学习态度、适当的学习方式和努力程度开始学习。
第三, 阶段性评价。阶段性评价是对学生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学习进展及时进行评判,以便教师和学生双方再做适应性调整。这种阶段性评价要选择适当的评价周期,可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任务确定为一周、一个月、一个季度或半年等。
第四,月考、期中、期末评价与奖酬分配。这一步的工作是在期中考和期末考进行的,教师要配合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并据此获得教师的奖励资源。同时,教师要善于听取学生自己对工作的评价。
第五, 比较与再交流。在这一步,学生将对自己从学习过程和任务完成后所获得的奖励与其他可比的同学进行比较,以及与自己的过去相比较,看一看自己从学习中所得到的奖励是否满意,是否公平。通过比较,若学生觉得满意,将继续支持这样的教学激励模式;如不满意,可再与学生进行建设性磋商,以达成一致意见。
全过程激励模式突出了信息交流的作用,划分了激励工作的逻辑步骤,可操作性强。
六、《导学与反馈》的激励机制的操作实例举隅
试验对象:初一(9)班、初二(11)、(12)班
试验方案:
“红星榜”奖惩方案
奖励规则:
(1)《导学与反馈》的题目能够发言一周达到10次或者10次以上,奖励一颗星(科代表作好记录);
(2)《导学与反馈》每三个“优”,奖励一颗星;(科代表作好记录,给予兑换);
(3)每次考试班级“前三名”,各奖励一颗星;较上次进步“5分”者,各奖励一颗星(科代表作好记录,给予兑换);
(4)《导学与反馈》的“精炼反馈”测试“100分”三次,换一颗星;
(5)课代表、大组组长(收发《导学与反馈》,做好登记)。
(6)参与“一帮一”活动,徒弟两次“精炼反馈”测试“100分”,师傅兑换两颗星,徒弟兑换一颗星,不准再重复兑换“三次累计100分”的奖励;徒弟正式考试进步5分,师傅奖励两颗星,徒弟再奖励一颗星,不重复累计奖励。
(7)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后进行阶段表彰:“红星榜”前10名,以及每次考试较上次进步“5分”的同学(徒弟进步5分者,不重复奖励,见第6条)。
惩罚规则:
(1)师傅所帮助的徒弟有2次《导学与反馈》小测抽检没有订正,没过关,师傅扣除一颗星,徒弟扣除两颗星。
(2)徒弟态度不积极,不服从师傅安排,报告老师,扣除一颗星,视情况严重程度,请家长到校给你辅导一天;
(3)课代表没有履行义务的,被投诉,老师查证属实,扣除一颗星。
大组组长没有按照规定收发《导学与反馈》的,没有做好登记的,造成课代表无法按时送交作业,老师无法及时批改作业的,老师查证属实,扣除一颗星。
(4)上课不守纪律,不按规定完成《导学与反馈》任务,被老师点名的,扣除一颗星。
一周无故欠交《导学与反馈》达两次以上者,每两次扣除一颗星。
“语文一帮一”方案
师傅职责:
(1)上课不讲话,积极发言听课,做徒弟的榜样;
(2)每天督促徒弟抄作业回家,写《导学与反馈》,隔天按时交预习作业;
(3)隔天有《导学与反馈》小测的内容,提前一天就开始督促徒弟背诵,帮助他,先给他考一考;
(4)小测不过,当天要对徒弟进行辅导,让其补考过关,将情况汇报给课代表,再汇报给老师;
师傅所帮助的徒弟有2次小测抽检没有订正,没过关,师傅扣除一颗星,徒弟扣除两颗星。
享受权利:
见《“红星榜”奖惩方案》之奖励规则(6)(7)。
徒弟职责:
(1)上课认真听课,做好《导学与反馈》笔记,努力发言;
(2)积极请教老师、师傅,态度认真;
(3)《导学与反馈》小测不过,当天用红笔订正五遍,给师傅检查正确与否,找师傅重新补考;
(4)态度不积极,不服从师傅安排,扣除一颗星。
附录 试验表格:
表一:“红星榜”(新一阶段开始,前一阶段的数量不累计)
表二:学生成绩进退步分析表、光荣榜
表三:学生考试前的目标分数和目标成效表(目标达成,给予奖励)
试验证明激励机制对《导学与反馈》的有效使用和学生的成绩具有驱动作用,而且激励的对象范围广泛、时间持续性久、成绩提升幅度较快,具有稳定性。这种教学激励机制对学生的某种符合教师期望的行为具有反复强化、不断增强的作用,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作用下,学生能够不断进步,从自己的努力当中收获成功的喜悦感。当然,在这种看似良好的激励机制之中,或多或少有负强化和惩罚措施对学生的不符合教师期望的行为起约束作用。激励机制对学生行为的驱动作用给教师的启示是:教师应能找准学生的真正需要,并将满足学生需要的奖励措施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效的结合起来。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激励机制具有致弱作用。激励机制的致弱作用表现在:由于激励机制中存在去激励因素,教师对学生所期望的行为并没有表现出来。尽管教师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激励机制的运行,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的目标。但是,无论是激励机制本身不健全,还是激励机制不具有可行性,都会对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抑制作用和削弱作用。在一个班级内,当对学生学习积极性起致弱作用的因素长期起主导作用时,“先学后教”的模式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导学与反馈》就无法有效使用。因此,要想让激励机制很好地驱动《导学与反馈》有效使用,教师对于存在致弱作用的激励机制,必须将其中的去激励因素根除,代之以有效的激励因素(比如教师要做到:事先了解学生的心理、双方沟通交流、认真备课、设计好《导学与反馈》、制定好激励方案、言而有信等等)。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与情境教育[M],李吉林,田本娜,张定璋,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精神实质及现实意义,刘君晓,河南,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年01期卷;
[3]《优秀教师的修炼之道》,蒋宗尧,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篇6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级管理;存在问题;策略
引言
班级是学校教学的最基本单位,班主任就是这个最小单位的管理者和监督者。小学生刚步入小学,第一次正式接触正规教育,平均年龄都在六周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并没有形成固定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而且是学生身体和心理成长的关键阶段,因此,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既要担任班级学生的教学工作,还要负责班级学生的纪律管理工作,同时要与每一个学生家长做好沟通工作。“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也是这样,因为小学班主任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孩子,每一个孩子在家里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是被家里人宠出来的“小太阳”,当许多这样的小太阳组成一个班集体的时候,无论是在生活习惯,还是在学习习惯上都要进行细致的教育和管理。小学班主任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工作,使这些被宠出来的“小太阳”,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学会与人沟通,并逐步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基本的价值观。
1 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班主任班级管理经验不足
当前,大部分小学班主任都是年轻的教师,他们大多是刚从各大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刚刚走上工作岗位,虽然对工作充满了热情,但班主任光有热情是不够的。首先,由于这些班主任没有管理经验,只是注重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事情,虽然只是小事,比如回答问题时大喊大叫、随便下地跑来跑去或者由于举手没有被教师叫到而生气哭闹等现象;其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没有一定的方法,只是一味的说教批评,几次下来如果没有什么效果就只会找家长,这样长期下来,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第三,对学生缺少一定的爱,由于要面对的是具有一定个性的学生,他们都有自己的小脾气,不会随便就听老师的话,作用班主任一定要在深入研究一些儿童心理学后才能真正的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只有这要才能从根本上及时解决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
1.2 班主任管理理念相对落后
在现代日益开放的教育大环境下,人们的主体意识和民主意识越来越强,然而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却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有所改变。仍有部分班主任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他们要么对学生过分民主,要么不给学生任何自由的空间,极度专制,使班级管理出现许多问题。而且传统的管理理念,不能做到“以人为本”,班主任就是这个班级的“老大”,学生的一切活动都要听从老大的安排,否则就会被批评或者惩罚,这种落后的管理理念是以班主任为中心,忽视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伤害了小学生的自尊心,埋没了小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使小学生在班集体中失去创新意识,逐渐对学校和学习产生了厌倦的情绪,严重影响了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无法实现对小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
1.3 小学班主任管理压力比较大
小学班主任的工作是比较繁杂的,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学校首先是这群小学生的家长。每天从早晨来到学校就要对这一群小学生负责,要管理好小学生在班级的纪律,要维持班级的正常秩序,组织值日生打扫班级的卫生;其次是一名好教师。认真批改学生前一天的作业,要认真完成每天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小学生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三是一名保安。每个课间要到班级组织好课间活动,维持正常的班级秩序,管理课间乱跑,乱叫的小学生,并确保他们在课间玩耍时不受伤害;第四是一名保姆。随时跟在小学生的后面,提醒小学生们该做什么了,该准备什么东西了,低年级的班主任甚至要为小学生擦鼻涕等。这样一天下来,小学班主任是相当辛苦的。可是还要接受各种上级的检察工作,完成学校的各种教研,开各种教学改革会议等等,多方面的压力使教师苦不堪言,影响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精力的投入。
2 提高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策略
2.1 爱字当头,以身作则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他们都只是天真可爱的孩子,无论在学习上还是习惯的养成方面,他们的主要学习方式就是以模仿为主。小学班主任要抓住这一特点,在平时工作中,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言谈举止,不浓妆艳抹,不奇装异服,使自己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这样学生就会以自己为榜样;其次,要发自内心的去爱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之中,让孩子感受到这种爱,明白老师是对自己好,是喜欢自己的,这时候,小学生也会深深的爱老师,在这种情感基调下,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建立班级管理制度
每一个集体都有自己的规矩,班级也一样,从学生进入班级的第一天开始就要让学生知道他们应该遵守的规则,这样才会对学生有一定的约束力,并逐步形成良好的养成习惯。首先,班主任要结合班级小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通过班会与学生一起讨论制度自己的班规,比如要完成作业,不能来迟到,说话要有礼貌等等,班规的制定要切实可行,不能是唱高调,否则就失去真正的意义了;第二,要建立班级班委会。从小学生中选出一些有能力的孩子,让他们当班级的管理干部,配合班主任工作,这样既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压力,也培养了孩子的管理能力;第三,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可以根据小学生在平时的表现,制定奖励制度,比如坚持为班级浇花、擦黑板等,定期进行评比,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此激发学生工作和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集体凝聚力,挖掘学生的潜能。
2.3 以人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小学班主任要更新管理理念,做到“以人为本”,明确在管理工作中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的学生。只有以学生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更好的管理班级;其次,丰富管理手段,学会与学生沟通。在平时工作中要注意自己的语言,由其是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要注意说话的语气,不要过于严厉,说话的内容要简单易懂,要易于操作,尽量多采用鼓励性语言,不要轻易的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结束语
班级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小学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只有科学管理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目标,才会让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使学生在健康、和谐、团结、友爱的班级体中健康的成长。小学班主任要不断专研教育教学方法,多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对班级进行科学的管理,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为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田福安.名校激励管理尽力[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篇7
一、教师的努力是家校合作顺利开展的保障
通过家校合作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培养合格乃至品学兼优的学生,不仅是家长的愿望,更是教师的职责和重任,教师为了家校合作的顺利开展,应做好如下工作:
1.定期组织家长座谈会
家长自身的素质影响家校合作的效果,家长的教育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通过家长座谈,教师和家长能及时沟通,商定管理方法,共同为学生营建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真正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教师应真正关注学生的每一个变化、每一点进步,这是赢得家长信任的好方法。学生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生活,如果他们的每一点成绩都能得到教师的赞扬和鼓励,一定能深深体会到胜利的喜悦,并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3.不失时机地展现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放射的光芒是不可估量的,不仅能赢得学生的仰慕,而且也会得到家长的全力相助,它是家长与教师之间产生信任的微妙动力。
4.制定适合本班学生的制度和条例
制定适合本班学生实际的《奖励制度》和《惩罚条例》,不仅能对纪律松懈、学习懒惰的学生起到约束作用,而且能使大多数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5.组织好主题班会或团队会
组织好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或团队会,及时为学生介绍优秀的人物事迹或当前出现的一些难以理解的怪事、错事等,进行集体讨论和评价,提醒学生借鉴或防范,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6.不吝啬鼓励的语言和友好的行为
教师不要吝啬鼓励的语言和友好的行为,因为教师恰到好处的语言和善意的行为方式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等,还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7.建立良好的班干部队伍
教师应建立一支积极向上、团结和谐、分工明确、负责肯干的班干部队伍,使班级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这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8.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召开班干部会议
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召开班干部会议,以利于教师及时了解班级情况,并布置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新的目标和任务,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等。
二、家校合作的作用
家校合作有利于家长和教师及时了解并分析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从而共同商讨出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更好地成长。同时,家校合作有利于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可以创建灵活多样的家校沟通方式,促进学生养成各种良好习惯。
1.有利于及时了解并分析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正处于初中阶段,这一阶段是儿童时期向青年期的过渡时期,是心理发展发生巨大变化的转变期,在整个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占特殊重要的地位。他们具有活泼、好奇的天性,教师应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和行为的可操作性。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但对教师而言,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需求并不能全部了解和掌握,这就需要与家长合作,了解他们的性格爱好和近期的生活变化,以便找出适合他们的方法,并加以引导和教育,避免误伤学生的自尊心。
2.有利于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
篇8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与复习习惯
预习是一种课前自学,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预习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能更加专心,与老师有更多的互动. 还能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变被动为主动. 尤其是一些潜能生通过预习,在课堂上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对学习会充满自信,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同样,复习也非常重要,数学家华罗庚在谈他年轻时的学习经验时说,他非常重视复习. 他复习的时间要比别人多一倍甚至两倍,由于复习充分,他做作业比别人快得多. 复习可以把当天学到的知识进行消化和记忆,起到巩固的作用.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刚记住的东西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两天后就缓慢. 因此要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加以强化,并养成习惯. 对于小学生来说,无论是预习还是复习都有一定的困难,他们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不知道该预习什么,复习什么?所以需要我们老师有足够的耐心领着他们,直到他们养成良好的预习、复习习惯. 在开始的时候,我们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预习提纲、复习提纲,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和复习提纲来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预习明天要学的知识. 有了提纲,学生就有了预习、复习的方向. 当然老师还要经常督促学生按时复习当天课程,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并检查预习、复习的效果,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时间长了,学生就知道怎么复习、怎么预习了,并形成习惯,成为自觉的行为.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良好的素养,更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很少有孩子会倾听. 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貌似很活跃,但是在热闹的背后却是内在的空白--学生活动有余而安静不足. 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不是安静地举手,而是争先恐后地高举着手喊“我!我!” 发出哼哼唧唧的声音引起老师的注意,如果喊的不是自己,有的学生则懊恼的把手放下,有时还会拍一下桌子,发出叹息声,更是无心倾听他人发言;还有的学生仍把手举得高高的. 一旦发言的学生出了一点问题或一时语塞,其余学生就急不可耐地进行“插嘴”. 一节课下来跟打仗似的,学生学得浮躁,教师教得疲倦. 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只有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积极地尝试与摸索各种方法,初见成效. 1. 用制度来约束他们的行为加强倾听能力. 对认真听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加分,加以强化,而对于不认真倾听的学生及时给予纠正,必要时还给与适当的惩罚、扣分. 2. 在班级张贴充满情趣的、有关倾听的名言来强化他们倾听的意识. 如“一双灵敏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听也是一种读,用耳朵来读”等. 3. 利用评比奖励制度来刺激学生的倾听意识. 每周评出几名“数学倾听能手”,在此基础上每月再评出“倾听月星”,让他们向大家介绍自己认真倾听的方法,并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 4. 榜样示范作用来调动学生的倾听意识. 课堂上教师可以走到孩子们中间,和他们一起倾听同学们的发言,对认真听的孩子要及时予以表扬,对听得不认真的要及时暗示提醒. 如“瞧,李力今天听得多认真呀!”“大家看,孙志贤不仅听清了别人的发言,还作了必要的补充,多棒啊!”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会倾听,这样长期影响,“倾听”的重要性将会根深蒂固地印在孩子的脑海里.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作业是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升华,通过作业可以反馈孩子的学习效果,巩固、深化课堂学到的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 在学生的作业中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教学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有些学生作业又快又准确,字迹工整赏心悦目;有些学生作业拖拉,边做边玩,少做漏做现象时有发生;还有些学生虽然完成作业,但作业中存在很多问题:抄错搬错数据、点错小数点等. 分析表明学生发生这些错误主要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作业习惯的几点行之有效的小技巧:
1. 针对实际,明确要求
教师在精心设计、选择和布置家庭作业的同时,还要对孩子提出明确的作业要求,确保作业质量.
2. 持之以恒,检查督促
为了杜绝孩子偷懒而不按要求来答题,就让他们同桌之间互相查阅作业的完整性,书写的规范性. 同时对于一些作业有困难的孩子,都是由我“亲自检查”,给他们施加压力,同时给予他们最大的鼓励,我每天都会在他们的作业本上留下批注:告诉他们什么地方再改进会比较好,什么地方做得比昨天好,继续努力等. 长此以往,孩子基本上能做到课堂作业、家庭作业认真完成.
篇9
关键词:特别学生;奖励机制
江苏省大学生创新重点课题:生命视域下的“教学做合一”思想研究(201311460001Z)的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对“问题学生”的转化和教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关注这类学生的教育问题已成为现当代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据2001年的统计,在我国三亿多中小学生中,有5300多万的青少年被现行的评价标准划入了难教生的行列。[1]如此庞大的数量,令人不寒而颤。杜威指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应当是为了学生,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叶澜说:“学校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但在教育实践中事实恰恰相反,导致这类“特别学生”[2]数量非但没有减少,并且正在源源不断得输出。本文将探析奖励机制的本质以及奖励机制对特别学生产生的影响,。
特别学生是指同时满足学习性不足和社会性不足的学生,过去这些学生在学校中往往因为学业暂时落后而被人忽视。但如今在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赏识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对特别学生也有了“特别的关照”。很多老师在班级的日常管理和教学过程中采用奖励机制试图转化班级里的特别学生。奖励机制就是教育者为了能够引导、促进和改善学生的某些良好行为,促使其良好行为产生或重复而采用的一系列方式方法而构成的有机整体。这种机制看起来很好,正好顺应激励教育、快乐教育一边倒的大背景。短时间内特别学生的行为有了很大的转变,效果极佳。但事实果真如此吗?笔者曾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参与者的具体信息:P同学(我在支教期间班级里的一名学生)是云南某小学三年级的一名典型特别学生,从小父母离异,跟着爷爷奶奶一起长大,靠着低保户过着艰苦的日子。日常行为表现:课堂上随意走动、经常打架斗殴、习惯性撒谎。我采取的干预手段:为了操控他的不良行为,我实行了奖励小星星的制度。对于P同学,初期让他比班级里的其他同学更容易得到奖励,给予他更多的赞赏。开始的时候在这种奖励的刺激下他的行为有了明显的好转,但渐渐地他对现有的奖品失去了兴趣,不良行为又表现出来了,接下来我试图变换更有吸引力的奖品,在奖品的诱惑下他的行为又有所好转,但持续的时间不长。因此,最终我是以失败告终,既没赢得孩子的喜欢也没转变孩子的不良行为。经访谈很多一线教师在实施奖励的过程中也过类似的体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奖励对于抑制特别学生的不良行为在初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后期不良行为又表现出来,也就是无法从根源上消除他们的不良行为。奖励机制只是暂时遮蔽了孩子的行为,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教师)扮演着“判官”的角色,这类学生相对于其他学生更加渴望得到奖励,他们会极力奉承或取悦我,但一旦奖品对他们没有了吸引力师生的纵向关系就会受损。因此,有一段时间学生的行为看似有所转变,其实是假象,因为一开始我使用的是扭曲的方法试图来操控他的行为,最终我也只能获得扭曲的承认。当然,我们并不能仅仅从这个案例就妄下定论:“对于特别学生我们不应该采用奖励机制。”这样未免太片面了。因为也有很多一线教师使用奖励机制取得良好效果的案例。
要明白以上采取的奖励措施为什么无法转变特别学生的行为,笔者认为特别学生之所以变得特别是因为一方面他们正处于价值多元和日益开放的生活环境和生存境遇,另一方面应试教育又大行其道的背景下,人们只看重学生的学业成绩,采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产品的质量,一些不适应规范化的学生就被当成次品,他们的自尊在这个过程中一次次地遭受打击。自尊是人对自我人格的肯定,所有有价值的东西都不可能超越人格价值。人格尊严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一种动力作用,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之一,因为丧失尊严将会“削弱我们的自尊心”。康德指出:“目的王国中的一切,或者有价值,或者有尊严。一个有价值的东西能被其他东西所替代,这是等价;与此相反,超越于一切价值之上,没有等价物可替代,才是尊严。”[3]但在当下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误解了教育的本质,转向追求教育的实用价值,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否定个体的差异,抹杀个体的独特个性,试图通过集体化统一化的规训控制着人类的自然天性。由此我们再来看前面的案例中采取的奖励机制其实质乃在于要求儿童放弃自己的思考,放弃自己的兴趣,去放弃自己的内心自由,服从一个外在的、理性的权威。让儿童处于竞争状态,表现好了你才能得到奖励,强调的是奖励的外在价值。这不仅仅在学校,在家庭里父母也常常用这种奖励机制来控制孩子的行为,他们在实施奖励的时候往往是说只要你考多少分就能给予你某个物质奖励,这种做法恰恰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即为了知识而学习。整个社会以学业水平作为评价儿童的尊重为标准,这实质上是价值秩序紊乱的结果。我们的教育目的究竟是什么呢?要培养能听话的孩子?有学问的孩子?还是善自治的孩子?答案是显然的。艾恩曾说过:“如果我们最终关心的是我们的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就没有捷径可走。好的价值观必须由内而外地产生。表扬、优待或是惩罚只能(暂时)改变行为,但不能――至少不能按我们所设想的那样――改变实施这种行为的人。没有任何一种行为主义的控制措施能够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关心他人、有责任感的人。”既然如此,要如何实施奖励制度才能够对特别学生产生真正的影响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个事例----陶行知先生“四颗糖”的故事。它可以很好的诠释奖励的作用,故事是:陶行知先生在担任某小学校长时,看到一位学生用泥块砸另外的同学,就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到办公室去。放学后,陶先生来到办公室时,那位学生早已等在那里。先生没有批评他,反而掏出了一颗糖给他说:“你按时到,我迟到了,奖给你。”学生惊疑不定的接过糖。接着,先生又掏出一颗糖说:“我制止你用泥块打人,你立即住手,我应该奖励你。”学生疑惑万分。先生又掏出第三糖说:“根据我的了解,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这说明你有正义感,这颗糖也奖给你。”这时,学生激动得流下眼泪说:“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先生笑了,又掏出第四块糖:“这块糖奖给你,是因为你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好啦,我的糖给完了,我们的谈话也完了。”怎样引导孩子去思考奖励的内在价值,这是作为教师和家长应该考虑的。黑格尔曾说过每个人都有想得到自己承认的人的承认的需要。故事中陶行知校长首先肯定了这位学生良好行为的内在价值,并且学生当时处于非竞争性的状态下,陶校长通过奖励让学生自己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之所在,这种做法当然能够消除学生的不良行为。因为在此交流过程中学生的尊严是平等的,学生的意志是自由的。人为什么需要自由呢?康德说:“因为这是人的尊严。”翟振明先生也赞成,康德看来,自由意志使人成为区别于万物的对等主体,而这种意义上的对等性成为人之尊严的主要内容,一个人的自由意志凌驾于另一个人的自由意志之上就侵犯了另一个人的尊严。因此这种从奖励的内在价值出发,使学生的人格尊严得到承认,这种奖励机制能够对特别学生的行为转化产生影响。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发现奖励具有它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当我们关注奖励的内在价值,并将它辅之于转化特别学生行为的时候是有效的;然而当我们只是关注奖励的外在价值的时候,学生是处于一种竞争的状态之下,不仅会使学生对这件事本身失去兴趣,而且会歪曲学生的学习动机,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在这过程中教师将奖励作为一种手段,将学生不良行为的转变作为目的,但学生的理解恰恰相反,因此最终无法真正地转变特别学生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关文信:问题学生教育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页。
[2] 陈善卿:特别学生概念由来及其成因探讨[J],生活教育,2012年12期。
[3] 刘小枫:《舍勒选集》(上)[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第627页。
篇10
[关键词]学习小组小组分工高效运作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081
班级学习小组又名合作学习小组,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把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自觉地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顺应了新课程发展的需求,成为课堂教学和课后管理的主流。
一、建立合作学习小组的理论依托
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是由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1946年率先提出的,后有人翻译成“经验之塔”。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做过类似的研究,并提出了学习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理论,结论跟戴尔差不多,只是把阅读和听讲交换了次序,认为阅读比聆听记住的东西更多,这个结论与我们的经验更加贴近一些。右图是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提出的学习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
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是“听讲”,也就是教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是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是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的内容。第五种是“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是“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或参与式学习。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
1.分组方法。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个体差异等因素将学生分为各学习小组――可以自由组合,教师给予适当指导。小组的每个成员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互相提醒、互相激励、互相评价。这样,变孤立的学习为合作的学习,既增进了学生间的友谊,弘扬了友爱互助的精神,同时又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运用这种方法,将学生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理论上优生3人,差生2人,中等生3人。首先由教师选定8个学习主动性强,责任心强且成绩优秀的学生自愿担任组长,然后由8个组长聘任组员,每组每次只允许聘任1人,依次循环下去,最终保证小组成员自愿且综合能力都在同一起跑线上。组长在聘任的人员中要选择一名监督员和一名纪律员。
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如不平衡,甚至出现较大差异时,教师应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使之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
2.小组分工。在成立好学习小组后,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学习时才不会盲从。一般情况下,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要设一名组长,负责制订计划,组织本组学习活动和具体分工,定期召开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学习有序开展。监督员负责辅助组长完成小组任务分工,并检查监督任务完成情况,整理和记录小组讨论成果。纪律员负责维护课堂纪律和维持讨论过程秩序。在小组合作学习刚开始阶段,教师可根据对学生的个性分析指定任务分工,随着小组合作活动逐渐开展,任务分工可变换轮流,使小组每个成员都有分工,都有机会为小组活动出谋划策。
三、合作学习小组的高效运作
如何发挥小组学习的积极作用呢?可在教师的带领下将小组学习更多地引进课堂,变纪律约束的课堂组织形式为自我展示、积极竞争的课堂组织形式,通过全景反馈的评价方式进行学生的自我管理。
1.制定小组汇报制度。由于小组活动多在课余时间,所以要定期对小组活动进行汇报和展示,从而抓住机会,引导小组间竞争。每周利用一次课堂和一次自习时间,分别由一个小组进行近期本组活动汇报,要求用PPT展示每次活动的时间,讨论内容,讨论过程照片,小组学生表现及收获;另一小组则利用10分钟时间进行某学科习题或方法的讲解。小组汇报情况可由学习委员进行1-5分的评分,该分将计入小组积分。
2.制定小组成员学分制。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的一种教学制度, 以学生取得的学分作为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并据此进行有关的管理工作。在新课改后,为了缓解高考的压力,高中课改也引进了学分制,这是对学生平时能力的一种评价制度,在学习小组中同样可以采用。监督员在小组活动中除了对小组同学活动进行监督、指导外,还负责小组同学的学分考核和登记。具体细则如下:(1)担任小组负责人可计1分;(2)顺利开展小组讨论会计1分,完成突出,小组同学评价高再计1分;(3)参加每次小组讨论会,不迟到,不早退,并积极配合小组活动计1分;(4)进行小组成果展示及汇报计2分,表现突出再计1分。
3.开展制定小组拓展活动。定期开展活动,如餐饮、素质拓展竞赛、阅读比赛、朗诵比赛、实验技能大赛等,各组互相帮助,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在活动中,设定评分制度,对8个小组进行1-5分的评分,该分计入小组积分。由于小组学生间知识水平有一定的差异,而现今对学生能力的评价也不只局限在学习能力上,所以在各类活动中,可以培养和展示学生不同的能力,展现各自不同的一面,增强每个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小组凝聚力。
4.制定奖励机制。鉴于学情分析,对学生应更多采用鼓励性的评价,多给予表扬,用象征性的积分对讨论好、表现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借此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荣誉感。奖励机制分为小组评选和个人评选两条线,根据以上小组积分,由学习委员进行记录及统计,学期结束评选出2个优秀小组进行全班奖励,并请优秀小组的组长进行总结和经验介绍,积分较低的2个小组惩罚形式为小组表演,形式自定。这样的奖励方式可以激励小组间的竞争,惩罚的方式也可以继续把小组学生团结在一起,在欢声笑语中总结过去的不足,为下学年的进步做好充足的准备。
四、建立合作学习小组的效果及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它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最高水平,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增进学生间的感情交流,改进人际关系。关键是要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对学生一生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通过对三个班学生两年的学习小组的建立,笔者发现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思维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行为习惯、纪律、人生价值观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学生的综合能力普遍增强,教师课堂的教学和课后的习题检测都收获很满意的结果。
- 上一篇:合伙企业股权激励协议
-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