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工作调研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25 17:22: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青年工作调研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青年工作调研方案

篇1

【关键词】团员青年工作 企业改革 要点

团员青年工作可以视为企业党建工作及企业群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企业发展改革新形势,积极做好团员青年工作,能够有效应对及化解企业改革过程中职工群体思想观念及行为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不足,从而使企业组织能够在发展改革的浪潮中形成智慧合力,助推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一、企业团员青年工作开展实施中暴露的问题及缺陷

在现代企业制度及企业深入改革的辅助下,企业在人才构成上逐步实现了青年群体为主导的组织架构,青年群体在企业发展中所起的推动作用愈加显著[1]。企业青年群体在政治面貌上以团员居多,企业团青工作的开展实施对企业凝聚力及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大有裨益,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企业在开展团员青年工作时,仍然暴露出一定的问题及缺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企业团员青年工作作为企业群团工作的重要构成,具备了较强的思想教育属性,而在企业团员青年思政工作实施中,相应的教育形式思想教育形式在创新性上不强,制约了企业团员青年组织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提升,企业团员青年所受的激励较为有限;其次,具体到企业团员青年自身而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团员青年在思想意识上趋于多元复杂,这就给企业团青工作的开展增添了一定困难;第三,作为负责实施企业团青工作的干部来说,其一方面更多地将精力放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对团员青年工作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容易导致企业团青工作收效甚微;另一方面企业团员青年工作干部在素质能力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涉及到团的理论知识等,掌握不够全面和系统,难以满足新时期企业团员青年工作的高要求。

二、做好企业团员青年工作的相关要点

(一)企业应强化对团员青年工作的重视程度,制定企业团员青年工作实施方案。

在企业进入新时期发展背景后,企业的人才竞争趋于白热化,团员青年群体作为企业的人才主力军,其在助推企业良性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2]。作为企业管理层而言,其应对团员青年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将其与企业党建工作、企业工会工作等加以串联,使企业团员青年工作能够在得到充足的资金、设施、人才资源保障的基础上,实现团青工作的制度化及常态化。在突出强调及重视企业团员青年工作后,负责实施企业团员青年工作的干部要做好团青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及完善,对工作流程,工作责任制度等予以明确,以此提高企业团青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注重激发企业团员青年的工作积极性,助推企业运营发展。

企业团员青年工作中,团员青年群体占据工作主体地位,而要使企业团员青年工作真正发挥出其应有功效和作用,需要对企业团员青年群体进行激发及鼓励,使其能够对企业团青工作给予认同,培养其企业归属感[3]。在对企业团员青年进行激发及引导时,可以综合采用参与激励、情感激励、兴趣激励、文化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使企业团员青年能够感受到企业基于自身的重视,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工作积极性,为企业的运营发展形成助推。在企业团员青年工作模式的创新上,应重点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组织开展技能创新比武,项目攻关等措施,使企业青年团员能够在创新实践中发挥出其正能量及聪明才智,增强其企业主人翁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参与并投身企业建设。

(三)强化企业团员青年工作干部队伍素质能力建设。

在企业团员青年工作干部队伍素质能力建设上,企业应立足新时期发展背景,正视企业团员青年群体对自身合法合理权益的争取,拓宽企业团员青年工作的视野,使企业团青工作思路能够与新时展趋势相吻合。具体地说,作为企业团员青年工作干部而言,其应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对自身的素质能力加以强化:1.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保持对政治的高度敏锐及深刻洞察,对自身的政治理论知识加以巩固提高,遵循正确的政治方向,秉持正确的政治观念。2.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及岗位责任意识,通过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充实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及企业专业知识,从而为企业团员青年群体树立典范和榜样。3.注重自身实践工作能力的提高,通过经常性地开展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调研、企业生产创新活动组织、企业团员青年群体座谈会等形式,对企业团员青年的利益诉求及工作生活困难加以全面了解和掌握,从而为后续团青工作重点的确定提供依据。

三、结语

新时期企业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团员青年工作的开展质量直接制约影响到企业市场竞争力及企业长远发展前景。针对企业团员青年工作中的薄弱点,企业要注重从团青工作重视程度的提高、团青工作青年主体积极性的调动、团青工作干部素质能力的强化等方面入手,是企业团青工作为企业发展凝聚正能量。

参考文献:

[1]莫海清.当前形式下如何把握青年特点做好团员青年工作[J].广西电业,2012,(5):62-64.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检查和落实团市委一届四次全会精神,深入基层,掌握实情,研究发掘基层创新性工作的实践,认真总结团市委三项重点工作的成功经验,按照“三新”、“三率”的总体要求,全面分析*年*共青团工作、青年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为召开好团市委一届五次全会做好充分准备,切实推动团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二、调研内容

*年各地开展三项重点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如何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市委“三市并举”发展战略,以加强和改进团的服务能力为核心,进一步明确*年全市团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工作重点。

三、调研时间

集中调研时间安排在*年11月。

四、具体安排

由团市委领导带队,分三组开展调研。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组:组长:*;成员:*

调研地点:**

调研主题:

1、*年开展共青团工作特别是开展团市委三项重点工作的主要做法、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

2、*年全市团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和有效载体;

3、如何推进团委班子直选工作,规范和发展团内民主,切实加强团内民主制度建设;

4、以领导班子开展“三树一创”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团干部的管理和教育;

5、如何开展团员先进性教育;

6、如何构建以团组织为核心的青年组织建设;

7、如何做好“推优入党”和“推干荐才”工作;

8、如何发挥好团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作用;

9、如何加强共青团信息调研工作。

第二组:组长:*,成员:*

调研地点*

调研主题:

1、*年开展共青团工作特别是开展团市委三项重点工作的主要做法、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

2、*年全市团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和有效载体;

3、如何进一步深化“青年山海协作行动”;

4、如何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计划的深入实施;

5、如何深化青年志愿者行动;

6、如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

7、如何进一步推进“希望工程”和“爱心助学行动”;

8、如何做好中学共青团工作,推进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9、如何坚持“全团带队”的原则,做好新时期少先队工作;

10、如何加强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和管理;

11、如何加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

第三组:组长:*,成员:*

调研地点:*

调研主题:

1、*年开展共青团工作特别是开展团市委三项重点工作的主要做法、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

2、*年全市团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和有效载体;

3、如何进一步推进青年创业行动,切实抓好青年培训工作;

4、青年人才工程建设状况调研;如何在“三市并举”战略中大力开发青年人力资源;

5、如何推进保护母亲河行动和生态市建设;

6、如何增强乡镇团委在农村团的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7、如何进一步深化创建青年文明号和青年岗位能手活动;

篇3

一、建立和落实整改领导责任制

团市委党支部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对本单位的整改工作负总责,对存在的问题要心中有数,对整改的重点要统筹谋划,对整改的进度要合理安排,务必把整改工作牢牢抓在手上,确保投入足够的精力抓整改。

二、实行整改分级负责制

一是强化落实,建立整改责任制。各部室及个人要认真细化整改措施,逐条落实。团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定期组织检查考核,同时,强化公众监督,确保整改措施落到实处,制度得以执行,整改显见成效;

二是抓住重点,立即整改。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能够解决的立即解决,绝不拖延,让干部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共青团工作者思想和作风上的变化,看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效。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也要按照整改方案制定的整改时间和具体措施,逐步落实;

三是抓好整改,促进工作。要在搞好整改工作的同时,抓好当前工作,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提高和改善青年工作环境,为广大青少年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三、科学落实整改活动

分析检查阶段我单位重点查摆出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服务的观念、意识和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三是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方式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四是科学谋划和超前思维的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五是工作创新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详见孝青办发[2009]9号文件)。团市委研究决定,就突出问题特别是广大群众关注度高、意见比较多、反映比较强烈、制约我市共青团事业科学发展的相关问题作出承诺,并严格按照《团市委班子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方案》(孝青办发[2009]10号)所制定的整改目标、整改措施、整改责任、整改时限进行整改。

四、公开承诺

团市委的承诺书以网站、文件等多种形式面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

五、认真践诺

团市委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履行承诺。要通过意见箱、座谈会等形式,主动听取意见,接受群众监督,接受组织检查。不断完善各项整改措施,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六、民主评诺

篇4

如何保持和不断增强共青团的凝聚力是团建的一个重要和根本性问题,而青年文化是根据青年身心发展特点逐步形成的符合企业建设发展的文化氛围,它使青年意识到自己工作、生活的价值,增强青年的组织归属感和使命感,在凝聚、引导、组织、服务青年等方面发挥着核心的作用。本文围绕企业青年文化和共青团凝聚力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调研、访谈和分析,较为客观的反映了当前企业青年文化以及共青团凝聚力的现状,阐述了青年文化与共青团凝聚力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了当前企业青年队伍以及共青团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建立一个体系、关注两个平台、实现三个转变和构建四个互动”的对策和建议,为青年文化与增强共青团凝聚力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

青年文化 凝聚力 团组织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文化是一种在实践中获得,并反过来指导和规范实践的日趋丰富多样的价值和认知体系。青年文化是整个文化系统中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是社会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塑造青年,青年创造文化。青年文化对于塑造青年的社会理想、社会人格、社会意识以及思维方式、情感方式、行为方式都具有独特的力量。青年文化建设不仅关系到青年的全面发展程度,而且关系到这种文化涵养、文化底蕴发挥作用的持久性和深刻性,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文明和秩序被青年接受的程度,更关系到共青团组织对青年的凝聚。

随着社会的发展,共青团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首先,在工作对象方面,青年对文化的需求快速增长,并更加趋于个性化和多元化。其次,在外部环境方面,多种非正式组织的兴起,使青年可选择的组织形式日益增多,对团组织的作用和凝聚力形成较大的冲击。另外,在团的自身建设方面,我们对青年文化的思考不够,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一是把青年文化建设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二是把青年文化建设等同于精神文明建设;三是把青年文化建设等同于青年文体生活;四是把青年文化建设仅仅局限于表面现象。这些都是对青年文化建设的片面认识,必须打破思维定势,进行系统思考。

为深入研究青年文化与增强共青团凝聚力这一课题,公司团委组织成立了课题组,在公司范围内35周岁以下的青年群体中开展了《青年文化与增强共青团凝聚力》问卷调研。调研按照公司20%的青年比例进行抽样,涉及不同的年龄层次、学历层次、岗位结构的青年1101人,围绕青年的“三观”、企业文化、岗位工作、业余生活、共青团工作等方面,采用网络调研的方式,获得了大量的数据资料,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在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广泛的座谈、访谈等形式的研究,课题组进一步剖析了青年文化与共青团凝聚力的关系,系统构建了企业青年文化的理论体系,明确了公司青年文化理念,挖掘和收集了青年文化践行的优秀案例,并汇编成《青年文化》手册。同时,结合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对企业青年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探索,并针对企业团组织如何加强青年文化建设和增强共青团凝聚力提出了解决方案。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基本情况

1、青年普遍遵循、认同主流文化。调研数据显示,公司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都是正面的、积极的。通过对调研问卷中“对世界的看法”、“对人的本性的认识”、“青年努力的目标”等问题的数据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公司的青年员工追求修身齐家和谐发展的人生状态,认同公平竞争、维护集体利益,同时都有较强的纪律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司青年没有满足于比较优越的生活条件,将终身学习作为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青年群体的受教育年限的不断提高,公司青年的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正在不断提升和优化。同时,由于外部环境的积极引导和企业正面教育力度的加大,青年员工普遍树立了积极追求进步、勤奋进取、努力成才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青年对文化的需求快速增长。面对多样化的生活方式,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致使信息、知识、思想、观念的传播手段和方式更加科技化,社会各种文化日益丰富,青年的个性文化需求快速增长。调查显示,青年对时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主要集中在网络文化、流行文化、品牌文化等方面,青年更倾向于参加提高自身文化素养,陶冶个人情操的高雅文化活动。因此,我们在开展活动时必须从青年的需求出发,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不断激发青年的内在动力以及积极性和创造性。

3、青年对企业文化普遍认可,成长成才愿望强烈。调研数据显示,公司青年对公司文化的认同度较高,青年对企业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82.0%的青年比较认同企业文化;65.9%的青年员工认为企业未来“前景光明、充满希望”;76.3%的青年认为企业青年文化对青年的作用较有成效。从调研数据中不难看出,公司青年员工对公司的心理预期基本实现,公司在福利、经营、社会地位等方面给予青年职工的保障也让人较为满意。在公司建成全球最具竞争力钢铁企业的实践中,绝大多数青年职工坚信公司的发展前景,并愿意与公司共同努力。

4、青年对团的工作予以肯定,对团组织的作用比较满意。调研数据显示,公司青年员工对公司各级团组织的满意度和认同度较高。71.5%的青年认为作为一名团员,应当在工作中勤于开拓,勇于创新,带动周围青年群众共同进步;81.5%的青年认为在遇到困难需要组织帮助时,团组织能够予以帮助解决;63.8%的青年认为团组织是青年之家,是青年的朋友,能够为青年服务,对青年帮助较大。我们可以看出,公司团员的责任感、使命感比较强烈,团员青年对团组织评价较高,体现出团员青年对团组织的信任和依赖。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青年较多的以自身利益为着眼点,对社会价值实现的目标相对模糊。一是对社会贡献的责任意识淡漠。青年在选择最愿意为哪些目标尽力的时候,“家庭的温暖幸福”占25.2%,“企业的兴旺发达”占21.5%,“国家的繁荣富强”占17.6%。青年把家庭、企业、国家的利益依次进行了重要性排序,突显出青年先“小家”后“大家”的心态。二是对个人利益的保护欲望强烈。62.6%的青年认为“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情况下,愿意帮助别人”,部分青年把个人利益放在了首位,社会矛盾、利益冲突对青年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三是对整个社会信任和满意度不高。在和他人交往时,青年重视对方的诚信占97.6%,但认为国民诚信状况较好的仅占15.9%,一些青年人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心理上却深感价值目标的缺失,甚至偏离社会行为的某些价值标准。四是缺乏将社

会责任意识转化为行动的动力。经常参加公益活动的青年仅占18.3%,青年缺少一定的奉献意识,青年社会责任感有所弱化,部分青年对公益事业的关注有所减弱。

2、青年在享受现代技术文化成果的同时,人际交流的满足感和归属感在逐渐迷失。一是青年业余生活表现出明显的个人化特征,与他人交流的机会不多。调查显示,76.2%的青年一半以上的业余时间用于上网,并且用于打网络游戏、看影片的居多,青年之间缺少交流,业余文化生活比较单一,青年往往感到空虚和孤独。二是对追逐时尚和个性等方面反应敏感,但喜好和立场极易发生变化。随着社会各种文化日益丰富,理想化、浪漫主义的价值取向与现实激烈地冲突着,青年的价值观呈现多样化趋势。三是放大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难以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情感寄托。尤其是新进员工缺少情感的寄托,他们刚刚离开学校步入企业,往日的情感依赖和寄托不复存在,但又很难在短期内将情感寄托到“企业”之中,这样就使得情感发生归属问题,产生飘忽不定和没有寄托的空虚感。四是青年崇尚快餐式的时尚文化,对传统经典文化的认知程度不够。部分青年仅仅把文化追求的目的归结为娱乐、消遣、追求感官刺激和非理性的文化享受,对外来文化或新兴文化表现出一种疯狂的崇拜和追求,而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却有所弱化,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并在学习的占38.5%,并且多为追赶时尚潮流。

3、青年成长成才意愿强烈的同时,对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认识不足。一是青年员工求知欲强烈,但在学习方面存在短期行为。目前有61.1%的青年员工在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和培训。由于员工的学习主要为了满足岗位的学历要求,难免将学习的功利性看得较重。尤其是学历较低、从事操作维护岗位的青年员工,他们为了保岗位而大量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二是青年员工在个人成长方面意愿强烈,忽视自身努力及个人修炼。青年认为获得职业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运气、机遇占21.6%,人际关系占15.8%。虽然自身能力因素占20.1%,但青年关注的能力提升主要体现在外语、专业知识的培训方面,特别是忽视了人文、品德方面的提升,认为获得职业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是品德的仅占7.5%。许多员工仍然将职业发展计划简单地等同于个人职位的向上移动,导致了盲目追求外部条件是否具备,而忽视自身努力对个人成长的决定性作用,很容易造成员工职业发展停滞的挫折感和失落感。三是青年员工普遍有浮躁心理,安心现场的意识有所欠缺。生产一线的青年职工扎根现场的意识不强。这一特点在青年技术人员层面尤为突出。他们往往认为现有岗位不足以发挥自己的能力,认为管理岗位才是最有吸引力的岗位占50.4%,因而放松了对现场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在困惑、苦恼或不切实际的假设中荒废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4、青年在追求多元文化带来个性冲击的同时,始终摆脱不掉需求与参与的矛盾。一是青年的个性文化需求快速增长,满足青年文化需求的渠道更加多样化。团组织根据青年的需求开展活动,但往往参与人数较少,甚至出现“总是那几个熟悉的面孔”的现象,青年人参与的热情不高,暴露出需求与参与相矛盾的局面。二是活动参与的主体不明确,没有把个性化需求的这部分人集聚起来。调查显示,仍有12.4%的青年认为活动开展面太窄,没有分层分类的开展活动。三是活动参与的渠道相对单一,还是停留在组织发动、组织参与的层面,活动内容不能满足青年人的深层次需求。42.4%的青年认为团员与团支部信息不畅是团支部作用发挥不明显的主要原因,还有11.7%的青年认为团组织开展的活动内容空洞,不大受欢迎。青年希望开辟新的参与途径,不断提高参与的效率和效果,以丰富多样、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满足青年个性化的参与要求。

5、团的工作对青年的引导和成长有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一是团工作开展面临新环境、新情况、新问题,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已不能适应青年的需求,表现出团工作的系统性、长效性和可操作性还有所欠缺,不能完全满足青年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二是社会环境对青年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深刻影响,多种社团并存及非正式组织的兴起,组织形式参与渠道增多,对团组织的凝聚力和作用形成冲击。三是基层团支部的活力不够,作用发挥不明显,还不能够凝聚更广泛的青年群体。有11.9%的青年认为团工作流于形式,举办的活动吸引力、影响力不强,导致部分青年缺少对团组织的了解,影响团的工作效果和有效覆盖。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青年的成长需要文化的滋养和哺育,同时,青年以其特有的敏感和创造力推动着文化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青年文化建设为中心,用优秀的青年文化来影响青年、塑造青年,不断满足青年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促进青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才能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青年文化建设要发挥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能:一是服务功能,通过加强青年文化建设,满足青年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青年的文化生活,不断提升青年的文化素质,在满足急剧上升的青年文化需求中服务青年;二是育人功能,通过加强青年文化建设,用先进的文化引导青年健康成才,使青年成为企业中最具创造力的人力资源,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三是探索功能,通过加强青年文化建设,在企业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发挥团组织的“试验田”作用,开展一些前瞻性和探索性的工作,并将经验总结提炼,有效推广,让青年引领文化的潮流。具体对策建议如下:

(一)建立一个青年文化体系

青年文化在层次上讲是由理念文化(核心层)、制度文化(中介层)、行为文化(外表层)等结构形态构成的。即青年的理想信念、团组织的制度、青年在日常工作中所秉持的行为准则与观念,相互融合在一起,分别经过认知、认可、认同三个阶段,形成了青年文化。在三种文化层中,理念文化是核心,需要通过全体青年的自觉实践才能逐步形成并不断升华。理念文化不是一种口号,需要青年的主体力量对先进文化理念在心理上认同、在实践上身体力行,最终转化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并成为青年文化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定,才能使青年文化对广大青年真正产生影响并发挥作用。企业团组织首先要根据企业青年特点和自身需求,逐步研究和明确青年文化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青年文化建设的体系,明确青年文化建设的内涵和主要工作,以共同的文化理念来引导青年和凝聚青年。

(二)关注两个新兴的平台

1、关注网络阵地平台

网络平台具有的自由性、交互性和开放性的特点,青年人可以自由随意的发表言论,有的导向不明,有的过于偏激,甚至有披露隐私、人身攻击、散布谣言等现象,青年人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也容易受到偏激思想的影响,造成严重后果。因此,要对网络平台予以关注,有条件的团组织可以积极搭建青年网络平台,建立一个以学习、交流、参与为主题的网络虚拟

社区。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工作交流、信息共享;可以通过网络引导青年自主学习和交流;可以通过网络对青年群体的现状与需求进行广泛调研;可以通过网络与青年互动,开展网络讨论,倾听青年心声,及时掌握青年需求和真实想法等,主动对青年进行引导。

2、关注社团活动平台

青年自发形成的社团往往能够抓住广大青年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适应当前青年工作、学习、生活的需求,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我们要充分重视青年社团建设,整合社团资源,打破专业、部门的界限,使具有相同爱好特长的青年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社团交流平台。通过开展贴近青年兴趣、符合青年需求、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社团活动吸引力,并将多样化的社团活动融入与渗透到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青年职业生涯发展观中去,让青年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通过青年社团建设引导青年健康成长。

(三)实现三个方式的改变

1、改变活动策划方式,突出工作新颖性

团组织在活动策划时,要注重实现自上而下向上下互动的转变,实现传统守旧向突破创新的转变。团组织要善于以创新的思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要经常反思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工作,更新观念、持续改进,努力找到更高效的工作方法、更切合实际的工作方向,注重活动形式的新颖性,推动共青团工作的持续改进和创新发展。强调活动既要有很强的时代感,又要有很强的时尚性,既要有很强的教育性,又要有很强的趣味性。如可以通过团支部书记与团员青年共同讨论活动主题,明确活动计划,或在网络上征集广大青年的意见,听取青年意见和心声,制定符合青年需求、受青年欢迎的活动方案。

2、改变活动组织形式,提高工作参与性

团组织在组织活动时,要注重实现集中大型向分散小型的转变,实现指令参与向自愿选择的转变。根据青年的需求,鼓励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自发组织有创意、可操作性强、符合青年需求的活动方式,满足青年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激发青年热情、引导青年学习、鼓励青年进步等方面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各项工作,引导青年积极参与,努力在最大程度上扩大团活动的参与面和影响力。如团组织以民间社团的名义,鼓励团员青年自发组织活动,把有共同兴趣爱好的青年集聚起来开展活动,让青年自愿参与到活动中来,增强活动对青年吸引力。

3、改变活动管理模式,增强工作系统性

团组织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重实现单向指导向双向促进的转变,实现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的转变。强调对工作的过程管理和持续改进,建立“年初集中研讨、年中跟踪管理、年底评价反馈”的工作流程,对具体工作项目坚持“事前前瞻性思考、事中节点性推进与事后有效性评估”相结合,形成共青团工作的闭环管理模式。如上级团组织可以通过参与基层团活动和定点联系制的方式,主动了解基层团组织的信息和工作情况,加强基层团组织与上级团组织的双向互动;可以通过团员素质拓展培训、影响力培训、主题团日活动等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双向互动。

(四)构建四个互动的格局

1、实现青年人与社会人之间的互动

从学校转轨于社会,大多数青年人具有理想主义倾向,往往现实与理想存在着较大的落差。青年能否掌握社会规范与经验,参与社会生活,逐步变为“社会人”,决定着每个青年人的人生轨迹。团组织拥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活动阵地,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各项工作,实现青年人与社会人的互动,注重把适应社会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引入青年的教育当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并融入社会,增强在现实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2、实现团组织与社会团体之间的互动

通过团支部活力建设,把基层团组织、青年社团激活起来,让每一个青年都成为青年文化建设的主人,大力加强企业中团组织与社会团体之间的互动,积极构建符合企业发展、突出社会效益、富有共青团特色的青年文化联合体,实现青年文化的持续发展,使青年文化产生更强的竞争力和凝聚力。

3、实现团工作与企业工作之间的互动

团组织应充分意识到企业运作流程的完整性和有序性要求,既要突出团组织在企业青年工作中的独特作用,又要充分融入公司运营的整体流程,把青年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纳入公司人力资源的开发流程,将青年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文化精神的塑造流程,借助公司各项政策和组织资源为青年服务,不断提升团工作与企业工作的契合度。

篇5

【关键词】90后 大学生 职业能力 企业

一、职业能力概述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职业能力主要包含胜任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能力即任职资格、步入职场之后表现的职业素质及开始职业生涯之后具备的职业生涯管理能力三方面基本要素。职业能力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职业能力是大学生胜任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职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选择及预测大学生在该职业领域成功的可能性。

二、企业需求调研

我曾报名参加上海市学生事物中心组织的上海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教师企业实训活动,赴上海电气电站工程公司人力资源部实训三周,实训期间调研企业“1+3+5” 青年人才培养模式、与毕业校友和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面谈调研企业对在校生职业能力培养建议及参与企业“90后员工如何管理“的调研。下面通过三方面详细介绍:

1、上海电气“1+3+5”青年人才培养模式

上海电气通过对青年大学生队伍状况调研了解青年大学生基本情况、青年对企业发展战略认知情况、对企业青年工作认可情况、对企业考核体系认可情况、对企业培训实际效果认可情况、对自身工作岗位的认知、对自身现实生活的感受情况及对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情况,针对调研中存在的问题,企业推出了“1+3+5”青年人才培养方案。“1+3+5“培养模式中,上海电气按照职业认知期、职业成长期和职业发展期来规划青年员工的职业生涯。上海电气电站工程公司在落实集团“1+3+5”青年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实施中,“1”阶段是对入职的应届大学生全覆盖,“1“阶段由入职培训、岗位带教,转正考评、项目部实习、岗位技能培训、初级职称评定、综合评定七个部分组成, “1”阶段结束确定“3”阶段的重点培养对象;“3”阶段将入职2-4年的员工培养成为企业的业务骨干,确定“5”阶段重点培养对象;“5”阶段对入职5-9年的员工通过实际工作锻炼和综合素质考评与培养,选拔优秀的青年人才,建成人才梯队。

这里重点提下“1“阶段,入职培训色是团训、商务礼仪培训、公文写作培训;岗位带教阶段,每位新入职大学生配一位导师,导师帮助大学生自我评估、了解企业发展需求、帮助大学生确定合理发展方向,在导师带领下完成带教课题及培养计划,带教结束后,导师对大学生工作表现及能力进行再次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履职能力和职业素养;在试用期结束后企业对新进员工进行试用期评估,包括工作态度(主动性、工作责任心、团队合作)、职业素质(质量、速度、计划能力)、工作表现(专业知识、组织能力、自我驱动)、个人潜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

从企业的人才培养方式中,我们可以看到从招聘到入职到发展,职业能力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中都起到很关键作用,单位注重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

2、校友对在校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建议

我校有多名毕业生在上海电气电站工程公司工作,本次和5名毕业生面谈。五名毕业生工作年限有9年、6年和5年,通过面谈了解他们的职场经历及对在校生的建议。交谈的5名毕业生现在已成为职场精英,他们每个人发展路径不同,所在部门不同,但他们工作踏实肯干,秉承电力学院优良传统。由于个人特质、工作环境、工作年限、中期职业路径选择不同,每个人的职场发展有所区别,总体职业满意度比较高。通过交谈,毕业生普遍提到专业学习很重要,大学生在校期间一方面要学好专业课,另外一方面要通过第二课堂培养自己的抗压能力、语言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保持良好的心态。

3、人力资源部门访谈记录

根据面谈提纲我与上海电气电站工程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招聘、培训等部门负责人面谈了解应聘流程、企业招聘员工途径、简历筛选原则、面试技巧、招聘时注重学生哪些能力、入职后的培训机制、入职后学历和能力哪个更重要等。在访谈中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提出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入职后企业的培训体系健全,企业为员工提供同济等高校的研究生学历提升学习机会及一级建造师等职业资质的培训机会;企业招聘时注重学生的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承受压力能力等;入职后相比较学历,企业更看重大学生的能力。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也提到现在90后大学生个性鲜明,创新能力强。

三、90后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

90后的大学生是充满朝气的一代,他们生长于物质充裕、资讯发达、价值观多元和社会生活型态快速变迁的环境下,这样的成长背景形成了90后鲜明的时代特征:学习能力强、创新能力强、不喜欢受约束、自我意识强,集体观念淡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等。

高校在90后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注重结合其特点有针对性开展工作。以上海电力学院为例,学校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完善,大型作业期间安排赴企业参观等环节,学校注重培养90后大学生扎实的专业功底,提升专业能力,;在第二课堂,学校提供各种平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海电力学院有大学生项目化运行中心,同学们可以报名参加老师指导的品牌项目和建设项目,每个同学也可以作为项目经理申报项目,申报项目范围可以涉及思想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学校营造“项目人人可以申报,参与人人机会均等”的良好氛围,鼓励同学争做“校园项目经理”,进一步激发普通同学组织、参与学校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通过项目化的规范运作模式,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抗压能力;学校也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帮助同学合理规划职业规划课程,提高90后大学生决策能力等。

高校中,90后大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部分学生存在学习自律性差,逃课打网游、谈恋爱忽视学习、作业抄袭、考试作弊诚信缺失;在一般能力方面,现在90后大学生在校期间心理问题频发,有精神分裂,失恋跳楼等心理危机事件发生;90后大学生热衷于上网,人机对话增加,人与人对话减少,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减弱。

四、对策研究

1、大学生加强自身生涯规划

有目标才能有动力,90后大学生应该从进校开始规划自身的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90大学生可以通过自我分析和测评工具了解自我的兴趣、特长、能力、价值观,通过对环境的探索了解目标行业、目标职业,在自我分析和环境分析后看,利用决策平衡单、SWOT分析法、CASVE等科学的决策方法做好自我的决策订立目标,目标制定后行动很关键,90后大学生可以制定阶段计划并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根据自身和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目标。通过制定自身的生涯规划,90后大学生明白奋斗的目标和奋斗的理由,从而脚踏实地的过好大学生涯的每一天,充分利用学校平台学习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2、父母加强对90后大学生的成长的关注

现在很多家长在孩子考入大学后,由于孩子住校,家长直接管理减少,直到有重要事情时才和学校联系。罗伊的需求理论中提到家庭环境在孩子职业选择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在孩子进入大学后,家长还应该家校互动,关注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督促孩子养成优良的学风,周末和寒暑假鼓励孩子多参加社会实习提升职业能力,家长关注孩子的职业生涯规划并督促其实施。

3、学校开展专项工作增强90后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

学校加强个性化职业咨询工作的开展,通过一对一的职业咨询活动帮助学生解答两难问题、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等职业困惑;高校辅导员针对年级和班级特色,开展特色团队训练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培养90后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班级班委组织活动时征询同学意见,提高班级主题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通过班级活动提高同学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卢俊美、王灿、姚丹丹:《迎接90后,你准备好了吗――90 后新生代职业观调查报告》,载《经营管理者》,2012年第5 期

[2]刘秀峰:《9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及其引导,华中科技大学博 士论文,2012年

篇6

一.当前青年创业就业存在的问题

1、青年的择业观念和心态需要改变

当前在青年就业创业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想干、不愿干、不敢干、不去干等不相适应的滞后的就业创业观念,习惯于依赖和享受,缺乏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就业创业精神。有些刚毕业的青年学生缺乏就业主动性,看不起基层工作,不能正确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在择业的时候“挑肥拣瘦”,对自己的收入预期过高,怕苦怕累,希望在相对稳定的国家机关、各类事业单位和收入较好的企业就业,一旦在就业和创业过程中遇到挫折,很难重树信心,从而导致就业和创业的不顺利。

2、青年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许多青年只是注重自身专业的学习,只关注“拿证”、“考文凭”,而忽略了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容易“人云亦云”,同时,不够谦虚,不善于向身边有经验的“过来人”学习。随着科技进步、产业现代化,企业需要更多的具备较强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知识的人才,而很多青年由于步入社会时间短,技能单一,缺乏实践经验,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青年主动创业能力和适应市场能力的发挥,很难实现跨行业、跨区域就业,造成青年就业与创业难度加大。

3、创业资金瓶颈比较突出

青年人由于缺少经验,创业成功与否很难预料,金融机构对青年创业贷款的积极性不高。在实际操作中,如果没有财产抵押和担保,创业青年很难从银行获取贷款。政府虽然运用小额贷款政策扶持创业,但额度不高。广大群众思想较为保守,民间放贷也不活跃。因此,由于资金瓶颈问题,青年创业非常艰难,要发展壮大更难。

二、深入推进实施,确保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取得实效

1、转变青年就业观念,培养树立青年创业典型,引导青年率先创业就业

解决青年就业创业难最关键的就是要转变部分青年思想观念落后的问题。一方面,要在青年中广泛宣传国家的就业方针和创业政策,宣传自主择业、灵活择业、自主创业等新的就业创业观念,克服悲观失望情绪,帮助青年树立起自食其力、自主创业的新思维。另一方面,要注意发现和培育典型,在企业家和成功的职业经理人中深入挖掘成功就业和创业的典型,通过在青年中的广泛宣传来发挥其带动示范作用,帮助青年增强创业、就业的自信心和自觉性,鼓励他们走自主创业、自主择业、自我发展之路,进而通过创业实现再就业。要通过就业观和创业观的教育,努力使青年劳动力转移实现“三个转变”,即转移方向从打工型向创业型转变、转移方式从无序性向有序性转变、转移层次由体力型逐步向技术型转变,在就业创业方面增强对共青团的认可程度。大力开展“青年创业奖”等系列评选活动,培养、树立青年创业典型,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青年勇于创业、率先创业。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导航设计大赛,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方案”进行评选,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明确学习目标,做好应对就业竞争压力和职业挑战的全面准备。举办青年创业计划大赛,以创业精神为理念,参照风险投资的实际运作模式,为广大青年提供一个创业实践的平台,培养青年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开展创业英雄论坛,邀请社会各界创业成功人士,组织公益性创业就业辅导系列专场活动,激励广大青年自强不息,努力创业就业。建设青年创业梦想园,依托“数字工程”这一载体,展示优秀创业项目,树立创业典型,交流创业经验,提供创业信息,传递创业政策。

2、探索创新工作形式,立足服务促进青年创业就业

深入调研了解青年创业就业困难问题,对广大青年提供有效服务。建立百企万岗——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为青年提供与专业、能力相匹配的创业就业见习岗位,为其日常实习、勤工助学、岗前培训和创业就业提供扶持。要依托各类公办、民办培训机构,重点在培训的形式、对象和内容上做文章,着力提高青年素质。在培训形式上要力求多样性,积极拓宽培训渠道,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在培训对象上要突出针对性,针对不同层次青年的特点和需求,重点强化操作技能、市场适应力、就业观念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短时间内就能掌握较强的就业创业本领;培训的内容一方面要解决就业的燃眉之急,同时也要考虑适应和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形成阶梯式培训架构。要抓住青年思想活泼、思维敏捷的特点,借助互联网等平台,深入开展青年职业技能训练和青年就业创业网络模拟训练,帮助青年制定职业规划,掌握就业技巧,增加“职业经历”。要深入开展青年就业创业见习行动,组织青年到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锻炼,在实践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要积极开展青年企业家、青年职业经理人和青年创业者的三级培训工作,以典型宣传、报告会、研讨会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对青年的创业和再创业进行教育和引导。要深化与政府部门间的项目合作。整合社会资源,形成社会合力。积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主动吸纳社会各类资源,共同加大服务青年工作的力度。构建结构合理、可持续运行的项目体系。深化现有品牌服务项目的实施力度,不断扩大品牌项目的青年受益程度和社会影响力。

3、解决青年创业缺少资金的困难

通过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化方式募集为主的方式,借鉴“希望工程”成功运作模式,设立“青年创业就业基金”,成立专项公益项目,多渠道地扶助青年成功创业。团中央与中国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的指导意见》,为各级团组织开展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基层团组织要按照团中央的统一部署,加强与银监局以及相关金融机构的合作,积极推动该《指导意见》的落实,通过团组织网络推荐创业青年及项目,迅速推进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为更多青年人得到创业贷款提供了机会。同时,要积极探索信用担保、自然人担保、联户担保、企业担保、有经济功能的协会组织担保、担保公司担保、保险保证担保等多种青年创业小额贷款担保方式,大胆创新小额贷款抵押、质押方式,发放企业存货,为创业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适应广大青年日益增长的致富成才需求,进一步增强团组织服务青年的能力,拓宽团组织服务青年的工作领域,扩大团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将共青团服务大局、服务青年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践。

4、实施青年创业就业培训工程

通过组织开展技能培训、技能大赛、技能鉴定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帮助青年提升创业就业职业技能。组建青年创业导师团,在各地聘请优秀专家学者、青年企业家、知名人士和创业成功者,对青年创业项目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指导。建立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充分利用规模较大的闲置厂房和场地、专业化市场等,为缺乏创业经验和经营场地的创业者提供服务和补助。基层团组织要广泛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专题研讨、远程教育、网上视频等多种形式,对基层团干部和青年创业人开展金融基础知识、金融政策法规、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案例等金融知识培训,着力提高团干部参与经济活动的本领,深入推进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

5、倡导抱团联动,积极为青年就业创业营造良好氛围

在当前形势下,扩大就业的根本出路在于,通过不断改善创业环境,大力培养劳动者的自我发展能力,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形成人人参与创业,各业竞相发展的局面,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供坚实的支撑。大力宣扬党和政府鼓励创业的政策,宣传先进典型,营造崇尚创业、宽容失败的和谐创业环境,进一步弘扬惠女精神,提振创业激情,动员一切能够动员的创业主体,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要不定期组织创业青年开展座谈交流、学习培训、参观考察等活动,关心爱护创业青年,积极为创业青年间交流合作和抱团发展提供载体平台,鼓励创业青年共克时艰、奋力发展,切实增强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和发展的后劲,鼓励和扶持更多的青年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带动创业,培植更多的市场主体,形成以支柱产业、骨干企业为支撑,以中小企业为依托,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努力增强我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

三、及时总结,广泛宣传

篇7

关键词:城市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作用;空间形态

Abstract: The current urban development is very fast, detailed planning can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able to mak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space has been effectively controlled, i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problem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role of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and detailed planning of the control system of the control elements and control targets, and the planning of urban spatial form the content discussed.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role; spatial form

中图分类号:TU984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概述

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产生于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在多元主体参与城市建设的条件下,以方案式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来指导城市的建设活动已无法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控规作为面向市场的规划手段,弥补了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

规划间的缺失,使我国城市规划的体系发生了根本变化。控规是对城市建设行为制定应该遵守的规则,引导市场行为向所希望的方面发展,使具体建设活动与城市空间发展总体战略意图相对接,限制严重影响他人和城市公共利益的行为发生,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改善环境质量。

控规以土地利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在面对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投资来源、建设项目、建设时序等因素不明确的情况下,控规一方面可以为政府提供项目决策、土地出让与建设指引;另一方面,政府通过控规对土地的开发进行控制,引导开发者按照城市规划进行建设活动。因此,控规成为城市规划管理的直接依据。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

1.控制作用

合理保护公共利益与生态价值。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于通过明确公共用地的种类.规模以及布局,严格保护城市公共设施和生态设施,并通过其提供的公共服务来保障城市整体土地开发,提高土地开发的经济效益.公共利益和生态效益。

在目前的城市建设中还存在众多的问题,比如建设密度过大.公共设施不足.绿地面积不够等,这些问题阻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建设质量的继续提高。究其原因,在于城市建设过程中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用地没有得到很好控制,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被逐渐吞噬,城市规划须以落实城市总体规划为目的,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对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进行合理控制,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强化政府对公共设施用地与生态设施用地的调控能力,积极保护城市公共利益与生态价值,引导城市良性和持续发展。

2.协调作用

合理安排用地功能与建设时序。通过合理确定城市用地功能和建设开发时序,控制性详细规划促成了相邻地块二维平面的协调和时间维度的有序,从而避免周边地块功能冲突和开发建设的冲突,更好的体现城市土地的整体价值。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协调作用还在于社会行动的协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过程实质上是协调政府各部门.社会公众对编制区空间利益诉求的过程,是对编制区发展目标逐步达成共识的过程。确保社会公众参与.理解并接受规划提出的各项要求,从而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避免冲突。

3.引导作用

合理促进城市开发与城市经营。控制性详细规划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在于确定土地的开发强度,最终形成平面+高度+时序的四维控制体系。通过确定地面以上总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限高.人口密度(其中地块用地性质.兼容性.地面以上总建筑面积.绿地率与公共绿地面积等作为法定条文规定下来)等空间指标,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了各地块的开发权和开发强度,引导市场与公众进行符合规划要求的开发与经营;同时,由于市场机制下开发需求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规划赋予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适度的行政裁量权,通过积极的规划引导,合理平衡土地价值与开发需求,为开发与经营保留适当弹性,并保证相关开发与经营合乎公众利益。

三、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体系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我国具有法定效力的规划编制层次之一,是城市规划调控城市土地开发和各项建设活动的直接依据。在控规的实施过程中,常常遇到大量的控制指标调整申请诉求。选取控制指标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规划控制意图,不同类型.不同区位.不同用地性质,有不同的规划意图和不同的控制目标,控制内容也应各有侧重,确定控制指标体系时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针对不同类型地区的用地,采用相同的控制指标体系,忽视了各地块不同的控制需求,难以确保获得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环境和保护城市文化特色。因此,笔者对不同地区控规指标体系的差异性.指标的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此为对控规指标科学确定.控规标准等方面都进行了探索。

1.控制指标体系的确定要加强地区差异方面的研究

因地制宜是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针对规划区的不同用地类型,如新发展地区.基本建成区.老城区.城中村.历史文化保护区等,各地块建设状况不同,建设方式与更新改造方式也不同。因此,本着有效规划控制的原则,针对不同用地.不同建设项目和不同开发过程,应采取多手段的控制方式和制定多层次的控制深度。为了适应同一城市不同类型建设地区的建设需求,可依据建设特点和管理要求,将规划建设用地划分为五种类型:新发展地区.基本建成区.旧城更新区.城中村改造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并根据各类型地区的特点分别明其规划原则和控制要素体系,确定其刚性控制指标和弹性控制内容。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对需要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区进行前期研究与可实施性研究,明确实施主体,确定具体的控规编制区域。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任务书中落实总体规划对本区的定位,落实发展单元的控制要求,延续总体规划的要求。

2.控制指标体系的确定要重视空间形态方面的研究

控规中多数指标针对的只是城市建设总量的开发控制,较少考虑城市空间形态方面的研究。决定城市空间环境质量好坏的因素,除了建筑形体之外,由空间界面组成的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城市轴线和广场周围,建筑实体与界面的贴线度达到80%以上,界定的环境空间尺度宜人,也能较准确地反应规划意图,达到理想的环境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由于政府或者开发商出于某种目的,而过度开发带来的负面影响。

3.控制指标体系的确定要考虑弹性分区方面的研究

从理论上讲,规划的弹性就是指规划思路及指标体系对随机性的市场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规划与市场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由于市场经济具有许多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的特征,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广阔灵活性和实用性的弹性规划体系。对于大量用地性质调整情况的出现,是因为我们对市场需求把握不够准确,鉴于此,可以在新发展地区类型中设置用地性质的弹性分区,在此分区内的用地性质确定第一用地性质,为主要的用地类型,其他可根据市场情况的需要,设置第二用地性质的替代方案,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指标,使原来过于具体的刚性的规划控制方法转变为应变能力较强的动态的弹性的规划方法。

4.综合多种方法确定控制指标,力求科学

指标的确定必须有科学的根据,特别是容积率这种敏感的问题,可综合运用形体布局模拟法.经验归纳统计法.调查分析对比法这三种现有的控制指标确定方法,相互校验,以避免单一的方法有失偏颇。同时运用微观经济学原理,加强经济效益分析,协调业主利益最大化和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关系,确保土地价值得以充分实现和公共设施得以有效利用。加强经济分析,进行合理的经济.开发测算。经济分析是研究土地开发建设潜力,形体布局模拟是将规划空间具象化,分析对比统计是总结借鉴他人经验,规划只有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并结合实际,才能确定出符合地方发展要求的控制指标。

5.强化现状调研,制定技术标准

首先,保障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依据的准确性,加强现状调研的力度,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现状调研的技术标准,要求编制单位首先完成现状调研的分析报告并通过评审,在此基础上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其次,落实上层次法定规划的要求,合理分解总体规划的土地使用功能.人口容量.用地规模.开发强度.配套设施。

四、城市空间形态控制的方法研究

1.明确需要控制的要素

城市空间形态的控制要素覆盖面很广,而且不同城市,不同地段,不同的开发形式所需要控制的要素也不尽相同,因此,首先必须明确需要控制的设计要素。在此将需要控制的元素分为两类。第一类主要为已经被纳入控规体系中的空间限定要素。如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界面、绿地率等;第二类为尚未被纳入控规编制体系,但要对塑造城市空间形态起关键作用的要素。

2.如何控制这些要素

在明确了需要控制的设计要素后,必须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它们进行控制,针对不同设计要素在控制上要注重层次性。应当明确哪些要素是一定要控制住的,哪些要素是建议性控制的。强制性控制要素是空间设计、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最基本的和强制性的条件,由于其直接影响到城市的面貌,必须严格遵守;建议性控制要素是对必要条件的补充,它们不是硬性规定,可以根据需要针对投资者提出的申请,作出相应的调整。管理过程中做到有收有放,有紧有松。开发过程中既能保持良好的空间尺度关系,又能避免城市空间形态过于单一,使其具有多样性。

五、结语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分析研究对城市规划有重大的意义,不仅能提高城市规划实施质量。而且揭示和剖析控制性详细规划自身的运作过程和实施结果,不断地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自身的调整和完善,从而巩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社会地位,促使城市规划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夏南凯,田宝江,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2]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功能探析。规划师,2002.

作者简介:

1、戴军 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建筑所 所长助理 九三学社青岛市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