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教案设计范文

时间:2024-01-25 17:22: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政治教案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政治教案设计

篇1

【关键词】政治教学;PAD模式;创新;高效课堂

一、PAD课堂简介

对分课堂(PAD)是由普林斯顿心理学博士、复旦心理系学科带头人张新学教授提出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该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传统课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的,基于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三个环节,亦可简称PAD课堂。其理念在于将课堂一分为二,一半由老师讲解,另一半分配给学生讨论[1]。对分课堂作为一种原创性的教学模式,集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于一身,教师与学生承担的角色随着教学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强调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跟随者[2-5],为改善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新思路。

二、初中政治教学现状

课堂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场所,使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地方。对分课堂的一大特点在于对学生的考核侧重于过程性评价,体现了对学习主体差异性的尊重和保护。中学政治教学较为抽象,学生学习兴趣缺乏,往往通过填鸭式的教与学,目的在通过考试或者在会考当中完成任务[6]。没有过程性的评价,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不能自我评估,无法提起学习兴趣,不但压力无法减轻,反而会成为累赘。传统政治教学包括老师课堂讲授和学生课后学习两个分离的过程,师生交互很少,学生被动接受,主动性低,难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三、构建高效课堂途径

1.师生角色的转化和创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提倡教师对课程进行精要掣领式的讲授,分析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学生内化过程中,教师是“评委”,在讨论环节,教师是“组织引导者”,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学生消化教师讲授的主题,掌握重点难点。在内化过程中,学生是“问题的发现者”,学生利用各种资源环境,深入分析课程知识体系,对课程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碰撞者”,通过主题讨论、沟通,形成有机的知识体系。

2.考核体系的改革。考核成绩从单一的考试改变为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从机制上强制实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的自我参与和自主学习。鼓励教师从事教研,自主设计教案和学案,每个教师的学案及教案设计要发挥自己的专长,从而提高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创建优质高效的课堂。

3.做好教学过程的监控和实施。面对能力不同、特点各异、思想张扬、认知缺乏的初中生来说,课堂的讨论和发言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所在。教师如若不能很好的监控教学过程,在实施授课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断片”,讨论话题无人问津、教学秩序混乱不堪,对高效课堂的构建起消极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监控中的作用和角色尤为重要,要反复演练和琢磨,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数。

四、教学实践

1.框架讲授,作业布置。框架讲授是在课程开始之前,对课程内容进行提炼形成框架,设置问题要依据框架,避免将内容讲透。以“青春的情绪”为例,可将框架设置为“图片视频展示—引出问题“情绪的基本类型”—故事精讲—头脑风暴—特点归纳”,讲授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启发法、案例法、讲授法、情境法等多种方法。

2.分组实践,自主学习。将全班学生用对分易教学软件进行随机分组,每5人一组,设定一个小组长,依小组布置自主学习作业。内化讲授的框架内容侧重重难点,由实践“观”理论,由理论“观”实践。这里的实践既覆盖教师讲授的实践,也覆盖学生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实践。布置的问题和作业具有开放性、层次性和梯度性,使其在学习政治理论课程的过程中结合社会、学习和生活实际。

3.课堂讨论,内化吸收。课堂讨论突出合作探究,包括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自由提问、教师点睛和总结四个阶段。合作探究突出“建构—生成”的合作特性,小组发言内容通过合作途径建构、生成。但讨论可以是无小组讨论,自主讨论,发言面向全班发言,突出思想政治课独有的特性,在实践中互“观”、交流和沟通。

篇2

【关键词】思想品德;有效课堂;体会

“有效课堂 ”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发展,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要实现上述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认知因素,以及学生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使学生易接受知识与内化知识。从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应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使学生有兴趣去读、去学。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1营造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可以说,人们在心理上往往趋向于轻松愉快而躲避紧张压力。只有在和谐融洽、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会有安全感和愉悦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自由地深入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老师要改变思想观念,转换角色,从神圣不可侵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一切为了学生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援助者,放下架子,要学会热爱、尊重学生,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以营造一种宽松的、愉快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

1.2视频引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前奏,它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因此在每堂课教学之前,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渲染气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想听下去,急于听下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进入最佳求知欲的亢奋状态。比如:我在上七年级思想政治课上册“意志品质”的内容时,在课堂教学伊始,首先播放了一段孟佩杰“带着瘫痪母亲上大学”的先进事迹视频,接着设问:从孟佩杰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品质?学生自由发言后引入新知。当然,引入新课的方法还很多如:案例引入、故事引入、名言导入、小品表演。

2让学生明确课堂的学习目标

这里的学习目标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特点和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的。学习目标应该全面、明确、具体,同时,目标之间的联系应该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层深入的。

3培养问题意识,引导思考,提高能力

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问题有助于锻炼学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和创造能力;有助于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从某种角度来说,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双方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开启学生心智的大门,使之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与教学的这一过程相一致,问题意识的培养也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丰富学生的知识。

3.1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课堂。我在布置学生预习的时候,总是鼓励学生将经过思考之后仍存在疑惑的问题汇总,上交,重视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倡导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一应该成为我们课堂的主流。

3.2注意做示范,引导、渗透、实现对问题意识的培养。例如:我在教学“直面挫折”的知识时,播放了曾当选“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被网友称为“中国最美洗脚妹”。——刘丽的先进事迹及有关图片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发现提出问题。学生发言非常活跃,问题百出。有的问:什么是挫折?有的问:挫折有什么作用?有的问:面对挫折应有何态度?有的问:我们如何战胜挫折?等等问题。另外,在教学中,我注意做示范,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矛盾,理论与现实的矛盾。同时也要求学生遵循其方法,自己找出矛盾,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七年级下册“自尊自信”要达到的能力目标主要是要让学生明白自尊心与羞耻心的关系,懂得做人必须有羞耻心,能够识别什么是卑下的行为,学会节制自己,拒绝卑下,维护自尊。自尊对于健康人格形成的意义:自尊心是人进步的动力。自尊能够推动青少年蓬勃向上、力争上游、不甘落后。自尊也会阻止人去做损害自尊的卑下的事情。自尊对于健康人格形成的意义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即自尊使人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人格是健康人格,什么样的人格是不健康的,健康人格为什么必须通过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形成。这样示范引导,久而久之,就能使学生从中学到提出问题的一点方法。总之,让学生有“问题”,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政治课,也要“思维”。没有思维,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从而导致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抑或死记硬背、“消化不良”。记住:教学过程一定意义说是提出、分析、解决问题之过程。

4引导讨论,感悟道理

讨论是思维碰撞出火花的基石,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手段之一。合理的讨论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合作研讨意识,在学习中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在初中政治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讨论,可以促进学生思考,促进体验,加深学生明辨是非曲直,获得道德认知,形成道德素质。比如,七年级上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节要让学生认识“如何做到换位思考,相互支持?”懂得“换位思考,相互支持,与人为善”的道理,主动体谅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教师设置了两个情境,然后再组织其他各组的同学一起来讨论。情境一:开学发书,小王同学拿到新书发现有一页破损很想给后面的同学,但他想后面的同学不会要的,于是,他自己要了。问:小王的做法对吗?假如是你,你会怎样想?怎样做?情境二:一位老师在上课,而有几个男同学有的在教室后面溜达,有的扔粉笔头,有的讲小话。问: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有何感受?这几个男同学的行为给你什么启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学习,智慧的火花相互碰撞,思维层面、思维的方式得以相互补充,从深层次上体现了教学的互动。学生就从实质意义上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反映出的是民主的、和谐的、宽松的、开放的、张扬的教学氛围,课堂教学会变得更加有活力和生机。

5让学生从实例或事实中概括归纳结论

思想品德课有其自己的学科特点。要学好其需有一定方法、能力,其中,概括归纳结论是学生应备能力之一。因此,注意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很重要。教授“法律的特殊性”时,指导学生阅读原自治区主席因贪污受贿,数额巨大受法律严惩的案例,并引导学生观看其被法院现场受审的图片。学生善于抓关键词并体会,仔细观察图片中人、物、表情等,学生很快概括归纳结论: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来实施的;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有利于提高思想品德的课堂效率。

总之,在政治课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特点,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相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材内容,提高思想品德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教育部出版

[2]《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陕西师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