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优势范文

时间:2024-01-25 17:22: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村官优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村官优势

篇1

早在学校的时候,我已经拿到上海和南京两家知名公司的录取通知书,成为一名白领几乎成为我的必经之路,然而一纸招聘大学生村官的公告,改变了我人生的航向,回到家乡工作是我一直以来的希望,去新农村一线锤炼自己更是让我兴奋不已,南京!南京!南京!我庄重的在志愿栏上写了自己三个去向。经过层层选拔,我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回到了江浦街道工作。

2008年7月17日,这是一个对我永生难忘的日子,那天在奥体中心,我做为南京市的村官代表从罗志军省长的手中接过出征的大旗,那一刻,标志着我正式踏上村官的道路,无论前途多么坎坷和漫漫,我都会把责任扛在肩上,立足在农村的土地,服务农民兄弟。

今天安排我来谈创业,我首先想说说自己的对创业的理解,做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创业不是简简单单的开公司,办项目,而是基于两点,一将村务管理等本职工作做到极致,这本身就是创新创业,二积极探索发展路径,办工厂、搞合作社、弄项目,引领农民致富,这也是创业。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工作情况。

我所任职的差田村地处江浦街道西北部,在全区村居经济排名中位列倒数第二,是不折不扣的经济薄弱村。到村之后,我深入实际,向村组干部学习农村工作经验和方法,向老党员了解村情和村貌,向普通群众了解他们的所思所需。这段走访时光,让我更加深刻的认为,农村是本好书,农民是村官最好的老师。

创新、创业、创优,时代赋予了大学生村官新的使命,本职工作到极致、探索创业弄潮头、服务三农无止境,一年来,我没有好好享受过一个完整的周末,周末回村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我的一种习惯。远程教育是中央到地方都极其重视的工程,差田村远教工作在联建模式、资料来源、普及方法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创新,我们将差田的远程教育打造成干流平台、党课学习阵地、百姓娱乐手段、村民致富媒介。我村的黑猪养殖合作社在村部设立了远程教育活动点,并利用远程教育系统成功规避了市场风险,在淡季扩大了规模,在复苏期一举占据并巩固了市场。网络拥有巨大的资源,我将优酷等网络资源整合到远程教育系统里,极大的丰富了远教视频资源。在给村民播放讲座的过程里,我发现法律条文极难理解,老百姓都摸不着头脑,于是我又自学了农村相关法律,并编写成通俗易懂的三字经,放在村部门口供村民取阅,变远程教育为近程乃至零距离教育。对于此项工作,金陵瞭望杂志曾做专题报道,并形容我们编制融进千家万户的心灵之网。

今年四月,针对村里低保户等弱势群体就业难,而农村道路无人养护的情况,我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果断成立了新广天劳务服务有限公司,主营农村道路养护,我们立足于差田、服务于农民,一方面帮助他们增收,另一方面也通过开发农村劳动力市场来壮大集体经济,在农村,不但有广袤的土地,还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帮助农民就业牵线搭桥,我们责无旁贷。此项目在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应,农村服务业,这一全新的概念被提及,仅区内由大学生村官创办的此类公司就如雨后竹笋般诞生。一只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大学生村官正如星星之火,定起燎原之势。

创业是村官的必选项目,但是村官的工作却是一道多选题,这幅图画展示的是差田村居民安置小区,因为修建年限等原因,这里的基础设施十分落后,小区的道路还是土质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或许是对该小区道路的最好诠释,最深处的积水更是高达四十公分。这里居住着两百位差田村的居民,今年夏日的大水之后,我心中就暗自埋下要对其进行改造的念头,要让我们的村民也走上好路。然而村里的财力薄弱,无法承受三十多万的造价,为此,我把团省委给予我个人的两万元比赛奖励捐了出来,并抱着不放弃的精神,跑遍了区级机关各个部门,从农林到交通,从民政到财政,本着把板凳坐穿、把大门等穿的精神,找完科长找局长,也曾碰壁多次,有时候为了说上一句话,等两三个小时都是家常便饭,那时候也顾不得其他,心里只想着把老百姓的事情办了,功夫不负有心人,越来越多的部门向我、向差田村伸出了援手,施工方区公路管理站甚至在合同上注明——为了支持差田村大学生村官为民办实事,现将三十万工程以二十三万元承包;财政局的领导亲口对我说,区委朱部长多次嘱咐,要帮助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冲着你身上那股闯劲,特批十万元;街道的相关单位也伸出了援手,组织的关心,让我唯有更努力的工作予以回报。在为期二十天的工期里,我每天都泡在工地上,吃过灰,蒸过沥青,有时候甚至饭都吃不上,在寒风中一次次做钉子户的工作,在骄阳下督促着工程的质量,最终,一条一千米长,连接60余户居民的沥青路在差田修建完成,差田村的百姓也可以和城里的百姓一样,这张是工程前后对比图。

从一个从未在农村生活过一天的男孩,到今日可以说农家话与村民交流沟通、编三字经帮村民普及法律、撰千字文宣传科学发展的大学生村官,走的是一条不断追求工作极致之路,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正如前面王亮所说的那样,我能我行我成功,街道的村官都有一种进取精神、一种强势心理,下一步,我将把村官便民卡打造成与百姓沟通、为百姓服务的桥梁;本着每人每月拿出半天时间为民服务的宗旨,将大学生村官服务队打造成江浦街道的特色志愿者品牌;而前不久在与其他的社区接触的过程中,为村里争取到的一批健身器材也在积极选址,差田村的百姓不日就可以离开牌桌,在自己家门口健身娱乐;而新广天的经营方向也会做出调整,正与一块五十亩的苗圃场接洽,进军彩叶树种种植业。

心系农村,胸怀全局,一年来,我阅读了超过三十本书籍,包含政、史、经济;撰写了二十余篇调研文章,涉及老城改造、新城建设、乃至城市绿化这样的细节问题;走遍了全街乃至全区的大部分村居,留下了几万字的工作心得,我在浦口党建的个人博客点击量已经超过16000人次。

同时,各级组织和领导也给予我个人无微不至的关心,区委朱部长多次关心我的工作开展情况;我的母校河海大学邀请我返校在学校礼堂给千余名师生做专题汇报,书记校长亲自接见,也给予我最高规格;省委黄省长前后两次予我颁奖,王国生书记更是在前不久于宿迁召开的全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表彰会前的接见中勉励我要大胆探索。

篇2

“种、养、加”是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的首选,已是不争的事实。不仅普通人这样认为,许多农村基层干部甚至高层领导干部,也认为只有“种、养、加”才是理所当然属于大学生村官的创业项目。农村人不搞“种、养、加”搞什么?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不搞“种、养、加”岂不是不务正业?

“种、养、加”到底是不是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的全部选择?农村经济发展必须要以农业为主?如不能从思想认识上厘清这些问题,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手脚将会被束缚。

毋庸置疑:

目前,“种、养、加”项目是首选

对于身处农业第一线的大学生村官而言,无论是自己创业致富,还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选择“种、养、加”传统项目,完全是顺理成章、无可非议的事。另外,帮助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导师,绝大多数也是身处农业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和农村管理者,他们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种、养、加”经验,指导大学生村官得心应手,这也是大学生村官首选“种、养、加”项目的重要原因。

开阔思路:不应局限于“种、养、加”项目

创业项目选择过程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但很重要的一点是尊重客观因素,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大学生村官选择创业项目如此,作为制定政策的有关部门来说也是如此,不能一刀切,不能套用同一个模式。

大学生村官群体也包括身处集镇、县城、甚至大中城市街道社区的大学生,将“种、养、加”作为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全部,显然说不通。

即使身处农村的大学生村官,也不能局限于“种、养、加”项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农村经济早已出现多元化格局,许多农村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开展了多样的生产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坚持单一的“种、养、加”生产方式,不仅约束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激情,而且很大程度上遏制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种、养、加”项目可以是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的主体,但不是全部,而且不一定是首选。

实践探究:如何选择创业项目

大学生村官创业既要以农村为主,立足于农,服务于农,同时又要因地制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关部门既要提倡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又要考虑他们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合理设计自己的创业规划。

第一,对于毕业于农业生产专业(如农林牧等)的大学生村官来说。首选“种、养、加”项目为创业项目理所当然。如:长子县大学生村官王庆峰,带领55户村民创办了干果林种植合作社,为他们提供种植技术支持。

第二,如果当地具有某种明显的资源优势,则可开发当地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如:沁源县大学生村官王晓飞,科学调研后发现当地自然气候条件适合种白灵菇,每年可种植两季且产量高、价格优,在他的带领下,几十余户村民开始种植白灵菇,并由此走上了致富道路。又如:利用平顺井底优美的自然风光,元红周申办旅游开发公司,并号召村民各自开办农家乐。

第三,对于毕业于非农专业的大学生村官,如果学有所长,则可根据自己擅长的专业(或当地村民的需求)选择创业项目。如:长治市郊区的大学生村官李帅毕业于美术专业,他教当地村民绘画技能,在丰富文化艺术氛围的同时,帮助村民致富。又如:壶关县大学生村官牛江波,凭借自己教育学专业毕业的优势,在村里开办了幼儿园,为本村及邻村适龄儿童解决了入园难问题。

篇3

[关键词] 关工委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指导

北京林业大学关工委发挥老先生、老教授们知识面宽、业务精湛、人生阅历丰富、对大学生感情深厚、在师生中有威望的优势,重点开展了就业指导、市场建设、项目帮扶等各项工作。

一、发挥经验优势,搭建咨询平台,做好学生指导咨询工作

继续发挥老先生、老教授“人生规划咨询指导师”作用,规划好各种形式的咨询指导活动,充分挖掘和调动老先生、老教授的特长和积极性,为广大同学提供了全方位的生涯指导咨询服务。 一是继续开展好一对一个性化预约咨询工作,为毕业生做人、做事和成才解疑释惑,当好人生引路人。将预约咨询活动固定时间、固定场地,做好老教授的特长、专业介绍工作,开发网上预约系统,保证同学可以根据个人专业情况和自身特点进行选择。

二是发挥老先生们的专业优势,对接部分专业,开展结合专业的学业规划、职业规划教育。以学术讲座、学术沙龙、现场访谈等形式,介绍行业情况、发展趋势、科技前沿等,分享老教授在学术及人生道路上的奋斗历程和感人事迹,引导广大同学热爱林业事业、学习林业知识、投身林业发展。三是做好家庭经济困难、择业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工作。针对家庭困难学生群体,建议设立老教授资助基金,为同学提供面试正装、简历制作、面试差旅等物质上支持,提升就业硬件水平,提高面试成功率。针对就业困难群体,发挥老教授多年来在教学一线接触各类同学以及耐心、细致的强大优势,分析找准同学择业困难的具体原因,做好心理疏导帮扶工作,提升就业信心,勇敢面对挑战。

二、发挥资源优势,拓展市场平台,做好就业市场拓展工作

老先生、老教授在林业教育事业中经过多年实践,十分了解行业情况,同时培养了大量的林业人才,他们既是优秀校友,也是林业管理部门、林业场站、涉林企业等高层管理人员。通过老先生、老教授这一重要渠道,充分整合他们的学生资源,为在校生提供指导和服务。一是进一步丰富完善企业资源库。组织老先生、老教授统计现在林业行业中有话语权、有广泛资源、有深厚母校情节的学生,通过这批优秀校友,联系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实习实践和就业招聘活动,增加就业单位和就业岗位的数量,扩大毕业生在主流行业的就业机会。二是有针对性的做好贫困优秀大学生资助工作,并推荐工作机会。发挥这批优秀校友的资源优势,设立有影响力的助学金和奖学金,进一步做好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和帮扶工作,并通过严格的选拔机制,推荐优秀同学到相关企业参加就业实习实践。三是对毕业生创业开展咨询服务。这批校友中的优秀企业家代表,拥有丰富的创业和企业管理经验,特别是在林业行业领域,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正蓬勃开展,发挥这批企业家的优势,在项目研发、生产经营、企业管理、产品销售、风险应对等方面提供帮助,指导帮扶有创业愿望的同学实现创业愿望。

篇4

Abstract: College-graduates village officials shoulder important mission as a leader in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and they are the communicators and promoters of policy, technology and market information. The post of college-graduates village official has common attributes, but the college-graduates village official entrepreneur has a social character.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s a process that a kind of social organization (enterprises,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novatively integrates the social value and economic value in the operation process. Advancing the college-graduates village official entrepreneur is the important way of realizing the goal that they do well the work and effectively integrate into rural areas. Encouraging their entrepreneurship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establishing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college-graduates village official, and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structure of grass-roots cadre team, strengthening 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and promoting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aims at studying the college-graduates village official entrepreneur.

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农村;社会创业

Key words: college-graduates village officials;rural area;social entrepreneurship

中图分类号:D2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009-02

0 引言

创业是一种个人价值实现和经济独立实现的过程。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总书记在2008年曾做出重要批示,称赞“‘十佳’大学生‘村官’创业激情和奉献精神难能可贵。”推进大学生村官创业,是实现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呆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有效融入农村的一条重要的途径,鼓励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作为建立“村官”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对于改善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大学生“村官”创业的社会创业导向性

社会创业,即一种社会组织(企业、非盈利组织等)在经营过程中,将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创造性地融合的过程。近10年来,社会创业应社会需要而产生,并在许多国家得到不断发展,具有公益性、创新性、导向性和持续性的特点。《2012年中国创业教育报告》指出,培育、规范和发展中国社会企业对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建设和谐社会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大学生“村官”肩负担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的重要使命,是政策、科技、市场信息的传播者和推动者,从事的是由国家出面选聘,由公共财政负担的专项事业岗位,大学生“村官”所具有的使命感、服务感和社会感特征,决定了大学生“村官”创业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创业导向性:

①在创业定位上,应当立足当地农村的需要。大学生“村官”作为党的“先进性”代表,在创业过程中,需要考虑公共利益,考虑农村群众的需要,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农民群众愿望出发,精心设计创业项目、积极搭建活动平台,确保创业活动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②在创业过程中,应当广泛吸收群众参与。大学生“村官”创业要以推动发展为着力点,引导更广泛的群众积极参与,特别是在享受地方政府专门提供的借贷、担保、贴息、补助等支持过程中,要将这种效应放大,释放到农民群众当中,转变群众观念,增加群众收入,让自己的创业能够给农村群众带来较多的正外部能量。③在创业目的上,要让群众直接受益。大学生“村官”应该能够通过创业,整合农业、科技、扶贫等有关部门的项目资源,整合发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智力优势,或增强群众的经济利益,或提升群众的公共利益,或影响和改变群众的传统观念,带动社会青年创业。

2 大学生“村官”社会创业的现状和存在的困难

大学生村官投身创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正在江苏农村涌动着热潮。据统计,近两年省选聘到村任职的2600多名大学生村官中,共有1185名通过领办、合伙、入股等形式创办各类实体910多个,吸纳创业资金4.7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3万多个,带动7万多名农民脱贫致富。阜宁、如皋、涟水、灌云、句容等地大学生村官创业率都超过了80%。[3]①缺乏导向性。部分大学生“村官”在社会创业的过程中简单地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的创业者,对自身利益关注较多,对社会价值关注不够。在地方政府鼓励村官创业项目上简单化为“一笔钱,一块地,一个项目”,并且把企业完成注册作为创业成功的标志,极少关注后期扶持和路径引导。②缺乏平衡性。大学生村官的创业热情虽然很高,但他们的法规理解、政策应用、实践经历、知识积累、创业技能、心理准备等方面缺乏平衡性,在选择创业项目上存在盲目性,对农村经济发展估计不足,造成大学生村官创业成功率整体偏低。③缺乏效益性。由于大学生“村官”缺少技术支持和管理经验,创业的起点和档次较低,资源利用率不高。使得大学生“村官”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不够强,效益发挥得不够好,没有能够通过社会创业放大政府投入资金的效应而使老百姓从中得到更多的利益。

3 构造基于社会创业导向的大学生“村官”创业体系的建议

构造基于社会创业导向的大学生“村官”创业体系,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大学生“村官”本人四方面的协同努力。

3.1 政府引导 作为政府,在引导、扶持和考核大学生“村官”创业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强化社会价值导向,并持续贯穿始终。①引导大学生“村官”对创业进行正确定位。要引导大学生“村官”在更加开放的层面上创业,努力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按照农村社会导向,结合大学生“村官”的个人特长,因地制宜地鼓励大学生“村官”创业。②深入把握大学生“村官”创业的社会导向。各级党委、政府,作为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的主导者,作为大学生“村官”创业的驱动者,要引导大学生“村官”在注重创办企业的同时,拓宽视野,积极创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挥整合作用,从参与微观的创业向宏观层面的创业转变。③健全基于农村公益导向的大学生“村官”创业考核体系。对大学生“村官”创业的考核,要具有鲜明的导向,把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吸纳劳动力的人数和带动农民致富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联席例会制度,加强监督调度,掌握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动态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事迹,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3.2 社会引导 大学生“村官”创业是具有较大精神压力和财务风险,甚至经历挫折和失败的艰巨而复杂的活动,有意识地塑造和建设良好的创业氛围和体系,切实发挥社会导向作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①建设创业型社会。一要整合政府资源,充分利用村官创业扶持政策,争取上级的项目资金、物资、技术向“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倾斜,助推“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做大做强。二要简化创业程序,降低准入门槛,优化税收政策,为“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搭建绿色通道,以减轻大学生“村官”创业初期的负担。三要健全服务创业配套体系,允许大学生“村官”分配一定的时间用于创业,引导正确处理创业与履职的关系。四是建立创业项目信息库,向大学生“村官”推介创业项目,围绕市场、任职村(社区)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选项目。②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一方面,需要政府采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等方式对社会舆论进行控制,牢牢把握舆论导向,充分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让鼓励创业、尊重创业、支持创业、宽容失败的理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需要新闻媒体在遵循社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发挥其覆盖面大、传播速度快、渗透力强的优势,用典型的创业事迹教育大众,用成功的创业实例激励人心,坚定大学生的创业的信心和斗志,营造良好“社会创业”氛围,着力培育创新创业文化,进一步激发创业热情和活力,全力营造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大学生“村官”积极创业的浓厚氛围。③心系群众,实行带民创业、施惠于民。一是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规划实施者要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心系群众,扎根农村,与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结合起来,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帮助农村理清思路、制定规划、协调项目、争取资金,力所能及地为农村解决制约发展的基础设施滞后、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发展资金短缺等突出问题;三是要以农民的需求为指针,突出对农民群众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创立推进型,发展型、服务型、富民型、社会型创业企业建设,形成示范效应。④培育社会创业文化氛围。一是弘扬时代主旋律,培养社会创业意识和公益精神,鼓励滋生更多的公益组织,实现公益多元化;二是实施各项积极政策,有力促进开展社会创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公益组织不能满足公众需求的压力;三是加强社会创业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创业能力,弥补目前公益组织人力不足的问题;四是体现人文关怀,鼓励竞争,宽容失败;五是树立“大创业”教育观念,培育终身学习、终身创业的意识,推动社会公益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刘西忠,基于农村公益导向的大学生“村官”创业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1(01).

篇5

大家上午好!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县人事局、团县委在此共同举办迎新春*县大学生村官联谊会。在此,我代表团县委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县所有大学生村官及其家属,致以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祝大家新春快乐、工作顺利!

过去的2008年,全县人民紧紧围绕“立足好,突出快,集中精力抓发展”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开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650多名大学生村官带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激情,怀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满腔热情地投入我县农村工作中,为*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受到了农民群众的广泛欢迎和社会各界的一致称赞。

2008年,总书记就大学生村官工作作出重要批示。12月22日,同志讲要切实关心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努力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县委、县政府也给予大学生村官更多关注和支持,新年到来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村官这个优秀青年荟萃的群体,在县人事局的支持下,团县委将牵头指导成立大学生村官联谊会,目的就是深入大学生村官群体,主动靠前服务,增强村官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友谊,为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营造更加良好的氛围。

为此全县各级团组织要高度重视服务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主动配合县村官办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我们将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一是通过联谊会这一平台,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加强与大学生村官的联系和沟通,及时掌握大学生村官的需求,提供共青团组织力所能及的帮助。二是根据大学生村官的需要,建立大学生村官团支部、兴趣小组等组织,把大学生村官联系、凝聚起来,组织大学生村官不定期的开展学习交流活动,为大家提供培训讲座、文体娱乐、日常生活等方面的服务。三是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与相关部门共同开展评选表彰和推优荐才工作,在大学生村官中树立优秀青年典型。加大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大学生村官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的感人事迹和突出贡献,在全社会营造支持关心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良好氛围。四是将大学生村官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力量,鼓励大学生村官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农村共青团各项工作,巩固和扩大大学生村官兼任团支部书记工作成果,充分发挥他们在推动农村共青团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篇6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有效需求 充分供给 长效机制

大学生村官就是通过政府选拔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的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早在1999年,海南省就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从2005年起,北京、四川、等省市先后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四川省近年来大学生村官的流失率高达70%以上,海南省大学生村官计划渐趋停滞。这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大学生村官这种制度安排是不是一种具有可持续 发展 的长效机制?

1 新农村建设对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需求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合法性,《村委会组织法》第十一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因此,大多数地方政府的“空降村官”,多以村支书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形式出现。虽然这些职务的安排有打擦边球的嫌疑,但只要能够得到村民的认可和接受,权且不去纠缠合法性的问题。我们仅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人才交易的方面分析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需求。

1.1 大学生村官岗位的事业平台

在对人力资源的激励因素中,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首要因素是事业平台。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农村,乃至三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农村,尤其是西部或欠发展的农村地区,并不具备吸纳大学生这一人才群体的环境和条件。然而,在以行政主导为特色的我国 经济 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模式中,农村的领导班子和管理队伍的水平和素质,对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以政府需求的方式,搭建一个村官的事业平台,首先在农村村级领导层中引进具有高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大学生人才,作为农村吸纳人才的突破口,无论从成本与效用的比较,还是从可行性考虑都不失为一种立足现实的择优设计。

目前大学生村官就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优势,协助并村委班子,引导农民认识农村发展的模式与大趋势,传播农业科技,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走规模化、集中化和合作化的农村经济发展道路;着力发展农村的社会和文化事业,推进国家的农村社会事业政策的落实等方面施展才干;大力促进农村的民主 政治 进程,法治进程,促进农村的和谐社会的形成。

1.2 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源交易的报酬机制

作为一种人力资源交易的大学生就岗村官,公平、合理的报酬待遇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情况来看,由大学生村官的使用村来承担其薪酬显然是不现实的,一是一般的村集体收入缺乏,根本无力支付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即使是现任职的村干部的津贴,往往也是由上级财政拨付的。因此,现在的大学生村官的报酬都是由省级政府拨款的。陕西省每年每一大学生村官2.1万元的津贴。除了现金报酬以外,政府对大学生村官还附加有若干非经济报酬的条件,诸如考研加分、考公务员优先等,重庆市规定到农村岗位工作满两年的大学生村官可以直接转正为公务员。

纵观这些对于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和待遇附加,不难看出具有很强的暂时性和应急性的特征。在陕西,每年2.1万元,对于目前就业状况不佳的大学生来说,考虑先解决目前短期的就业问题,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这种一刀切政策,能否长期执行以吸引优秀的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和奉献才能,都是存在疑问的;对于大学生村官所附加的考研、考公务加分或优先的条件,更是与设计大学生村官的实际意义相去甚远。因为如果大学生村官立志于考研、考公务员,他(她)们根本就不会去就应招村官,因为农村根本就不具备 考试 的学习或复读环境,加那么一点点分数,根本抵不了留在城市或学校复读取得的进步的幅度。再说,到农村去,每天都复习考试课程了,那还有时间和精力承担村官的工作;对于工作几年后能够直接转正为公务员,这倒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如果这种政策能够长期实施,无疑,大学生村官队伍肯定会壮大和发展。

因此,大学生村官的报酬机制必须要有一种长效机制,否则,现行大学生村安排,也就是毫无意义地解决了一些大学生的临时就业,与真正意义上新农村建设中的知识、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去甚远。

1.3 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除事业和待遇外,吸引和留用人才的重要因素是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其考虑的主要内容有事业发展前景、职位提升的阶梯、收入增加的预期,以及家庭、婚姻和生活环境。对于受市场经济环境熏陶,越来越讲求现实的大学生来说,这些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必然在其抉择村官的考虑之中。然而,在事业、职位和收入的未来预期不明,个人生活环境明显差于城市的条件下,就职村官只可能是一种短期的或者是权宜的选择。因此,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从长远考虑,必需为他们的事业发展和生活前景设计出适合其预期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大学生人才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1.4 大学生村官有效需求的长效对策设计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制度安排,不应该是一项临时的、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权宜之举,而是借此机遇,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应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农村,乃至于“三农”发展趋势和变迁的战略高度出发,以农村基层管理水平提升的一项长远的工程和长效的制度设计。

1.4.1 岗位设置法定化

目前的大学生村官岗位只限于村支书和村主任助理,且没有明确、统一的国家或地方 法律 确认,这些大学生村官,很容易就被只作为临时性的跑腿打杂工来使用。国家或地方可以通过立法或行政法规将大学生村官的岗位,以及岗位职责进行规范,这些岗位不仅仅限于助理,也可以在大学生不是当地村民的情况下,以村官的身份经由村民选举和认可成为合法的村主任或村支书。

1.4.2 报酬待遇常态化

借鉴于行政岗位的报酬待遇,对于大学生村官可以按助理、副职、正职等相应地与科员、副主任科员、副科长等级别予以对应。使得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待遇常态化。其它有关大学生村官的考研、考公务员加分等附加措施完全可以不要。

1.4.3 组织管理和生活保障双重化

在组织管理上,大学生村官的组织关系保留在县级机关,他们以县派干部的身份,在县城和所工作的乡村拥有和安排生活保障条件。

1.4.4 职业生涯通道法制化、正常化

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县乡公务员管理渠道,规定在村官岗位上工作满两年以上的可以经考核和选拔,成为公务员。同时可以将已经被村民选举为村副职以上的正式村官,按相应级别的公务员对待。

2 大学生村官的供给机制分析

农村所需要的是大学生村官,而不仅仅是大学生。而目前的情况是只要是大学生,就可以就岗大学生村官,而不论其所学专业与技能。由此而导致的情况是,一些理工科和人文社科专业的大学生村官,由于自身缺乏适应于农村的经济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出现了无法适应农村环境,专业知识技能无处发挥,只能做一些打杂跑腿的零活。因此,作为农村基层管理岗位的村官,并非是只要是大学生都能适应,同样需要与岗位职责相对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大学必须有针对性地培养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培养。

2.1 大学生村官岗位的知识、技能

(1)具有一定的 农村 发展 变迁与农业 经济 的知识和信息;

(2)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的技能;

(3)具备管 理学 、经济学和人文社会 科学 的知识;

(4)具有农村行政管理,以及农村社会事务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5)掌握党和国家的新农村建设和“三农”政策和法规;

(6)具备基本的 现代 信息知识和技术的运用能力和一定的文学 艺术 修养和能力。

2.2 大学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或专门培训机构的设置

我国现行的大学专业设置并没有专门针对村官的管理专业。从能够真正的培养适合农村工作需要,又能够留在农村工作的现实考虑,让重点大学或外地大学培养当地所需要的村官人才是不现实的。因此,可以在高职学院,地方性的二本院校,或农业院校设置农村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有针对性地为农村村级行政管理培养村官人才。

现在大学并没有针对性村官专业,或不设置村官专业的情况下,对于已经选拔确定的大学生村官,必须指定相关的大学再进行一定时间的专门培训。培训内容是大学生村官的岗位知识、技能要求的内容。并且在培训过程中,适当地安排一些实践性的考察和训练的科目和内容。

2.3 大学生村官的培养

由于我国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且不同发展程度的农村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必须以适应当地农村的村级行政管理需要为导向,培养能留得住、用得上的村级干部。在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政策支持方面可以考虑以下内容:

2.3.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适应农村基层行政管理需要的管理人才。

2.3.2 专业知识技能模块与课程设计

专业的知识技能模块和课程设计不要求统一,而是根据地方的实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村级行政管理的需要,以及当地农村的特色与优势进行具有特色的课程设计。具体实施时可以在保证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设置具有侧重经济管理、社会事业管理、农村文化的组织管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管理、农村民主 政治 建设的推进与管理等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方向。

2.3.3 实践性教学环节

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应该加大对学生实践性环节的训练力度。采取建立实践基地、校村结合的方式,从入学开始,在各个学期都应设置和安排认识实践、调研实践、问题分析实践和具体的专项管理实践等实践性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农村现实的管理能力。

2.3.4 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品格的 教育 培养

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是为农村村级组织培养管理人才的,因此,必须教育学生具有热爱农村、服务农村和奉献农村的思想和品格。加强学生对农村,以及农村发展的新认识,增强学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 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与考核

大学生村官作制度安排,只有将其纳入公务员管理范畴,才可能成为一种长效机制。在这种长效安排中,对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和考核必须体现为建设和发展新农村事业,以及为了加快我国农村的转型与变迁选拔农村行政管理人才的初衷。

3.1 大学生村官的选拔

在选拔大学生的过程中,首先明确其目的是为农村村级管理选拔行政干部,必须使应聘的大学生清楚,村官岗位设置不是政府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应急举措,同时就岗村官不应成为择业的过度跳板和再选择的镀金过程,它是奉献新农村建设事业的职业选择。其次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必须体现出不同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村级行政管理的人才需求特点。

3.1.1 大学生村官选拔过程的政府主导

虽然大学生村官是村级需求,但是就现行的农村,特别是西部或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并不具备对外来大学生的有效需求。因此,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还必须是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计划安排。政府承担大学生村官岗位的全部成本。

3.1.2 大学生村官岗位需求的地方特色

由于我国农村发展的极不平衡,以及不同的农村具有不同的地域特点,因此在选拔大学生村官时,不能够进行一刀切式的计划安排。对于不同地区大学生村官的知识、技能要求进行深入的调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大学生村官岗位的职责说明。这样就能够保证选拔到适合于当地村级管理需要的不同专业、不同技能的村级管理人才,也能够确保大学生村官就岗后具有其发挥优势的有效的事业平台,和发展空间与前景。同时,也能够实实在在地为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3.1.3 大学生村官选拔过程中的村民参与

大学生村官最终是与村民打交道,对农村的了解、与村民的融合是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基本前提。为了预防所选拔的大学生出现不适应农村、村民不接受情况、难以同村民融为一体的尴尬境地,在大学生村官的选拔过程中,安排由村民参与的大学生村官面试环节,以使村民了解当代的大学生知识、技能和信仰品格,大学生了解农村和农民生活状况,双方进行深入、有效的勾通,确保在随后村官工作中的融合基础。

3.2 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和业绩管理与考核

大学生村官,是具有我国特色的村级行政管理的一种制度安排尝试,大学生村官工作具有很强的探索性、适应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是一个不断地干中学的过程。因此,对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评价应形成融管理、培育与考核为一体的评价体系。

3.2.1 制定明确的大学生村官业绩评价体系

大学生业绩评价体系应包括目标责任、岗位要求、发展通道,评价方式,以及奖励措施等完整的激励内容。使大学生村官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职业发展前景。同时,业绩评价体系要既能够保证大学生村官的个人发展和个人权益的保护,也要能够确保村官的工作促进农村的发展与建设,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转型与进步。

3.2.2 业绩考核与培养提高相结合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评价过程,不应仅仅进行与升迁、奖励等激励相挂钩的单向结果考核过程。由于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探索性,各级政府组织应从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干部知识技能化需要的战略高度出发,对他们更多的进行帮助,培养和促进其农村工作能力的不断提高。业绩评价方式是一个目标沟通、形成共识、支持帮助、结果反馈、不断提高的循环进步过程。

3.2.3 大学生村官考评过程中的村民意见表达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考评,必须更多地考虑村民的意见表达。大学生村官的去留、升迁、奖励等,都应以村民的意见作为主要依据。这样,既能够对大学生村官的业绩和作为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又能够促使大学生真正努力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新农村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总之,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不应是一种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临时举措。只有从新农村建设对知识型、技能型村级行政管理人才需要的战略高度出发,以村级行政管理人才的有效需求和充分供给为基础,开展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使用和考核评价工作,才能使大学生村官的安排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参考 文献

[1] 赵锦山,《论大学生村官权威的合法性》[j],天府新论,2008年第5期.

[2] 李法霞,《大学生“村官”的角色社会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10期(中).

[3] 李包庚等,《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思考》[j],青年探索,2007年第6期.

篇7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有效需求;充分供给;长效机制

大学生村官就是通过政府选拔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的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早在1999年,海南省就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从2005年起,北京、四川、等省市先后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四川省近年来大学生村官的流失率高达70%以上,海南省大学生村官计划渐趋停滞。这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大学生村官这种制度安排是不是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1新农村建设对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需求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合法性,《村委会组织法》第十一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因此,大多数地方政府的“空降村官”,多以村支书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形式出现。虽然这些职务的安排有打球的嫌疑,但只要能够得到村民的认可和接受,权且不去纠缠合法性的问题。我们仅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人才交易的方面分析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需求。

1.1大学生村官岗位的事业平台

在对人力资源的激励因素中,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首要因素是事业平台。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农村,乃至三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农村,尤其是西部或欠发展的农村地区,并不具备吸纳大学生这一人才群体的环境和条件。然而,在以行政主导为特色的我国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模式中,农村的领导班子和管理队伍的水平和素质,对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以政府需求的方式,搭建一个村官的事业平台,首先在农村村级领导层中引进具有高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大学生人才,作为农村吸纳人才的突破口,无论从成本与效用的比较,还是从可行性考虑都不失为一种立足现实的择优设计。

目前大学生村官就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优势,协助并村委班子,引导农民认识农村发展的模式与大趋势,传播农业科技,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走规模化、集中化和合作化的农村经济发展道路;着力发展农村的社会和文化事业,推进国家的农村社会事业政策的落实等方面施展才干;大力促进农村的民主政治进程,法治进程,促进农村的和谐社会的形成。

1.2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源交易的报酬机制

作为一种人力资源交易的大学生就岗村官,公平、合理的报酬待遇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情况来看,由大学生村官的使用村来承担其薪酬显然是不现实的,一是一般的村集体收入缺乏,根本无力支付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即使是现任职的村干部的津贴,往往也是由上级财政拨付的。因此,现在的大学生村官的报酬都是由省级政府拨款的。陕西省每年每一大学生村官2.1万元的津贴。除了现金报酬以外,政府对大学生村官还附加有若干非经济报酬的条件,诸如考研加分、考公务员优先等,重庆市规定到农村岗位工作满两年的大学生村官可以直接转正为公务员。

纵观这些对于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和待遇附加,不难看出具有很强的暂时性和应急性的特征。在陕西,每年2.1万元,对于目前就业状况不佳的大学生来说,考虑先解决目前短期的就业问题,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这种一刀切政策,能否长期执行以吸引优秀的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和奉献才能,都是存在疑问的;对于大学生村官所附加的考研、考公务加分或优先的条件,更是与设计大学生村官的实际意义相去甚远。因为如果大学生村官立志于考研、考公务员,他(她)们根本就不会去就应招村官,因为农村根本就不具备考试的学习或复读环境,加那么一点点分数,根本抵不了留在城市或学校复读取得的进步的幅度。再说,到农村去,每天都复习考试课程了,那还有时间和精力承担村官的工作;对于工作几年后能够直接转正为公务员,这倒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如果这种政策能够长期实施,无疑,大学生村官队伍肯定会壮大和发展。

因此,大学生村官的报酬机制必须要有一种长效机制,否则,现行大学生村安排,也就是毫无意义地解决了一些大学生的临时就业,与真正意义上新农村建设中的知识、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去甚远。

1.3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除事业和待遇外,吸引和留用人才的重要因素是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其考虑的主要内容有事业发展前景、职位提升的阶梯、收入增加的预期,以及家庭、婚姻和生活环境。对于受市场经济环境熏陶,越来越讲求现实的大学生来说,这些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必然在其抉择村官的考虑之中。然而,在事业、职位和收入的未来预期不明,个人生活环境明显差于城市的条件下,就职村官只可能是一种短期的或者是权宜的选择。因此,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从长远考虑,必需为他们的事业发展和生活前景设计出适合其预期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大学生人才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1.4大学生村官有效需求的长效对策设计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制度安排,不应该是一项临时的、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权宜之举,而是借此机遇,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应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农村,乃至于“三农”发展趋势和变迁的战略高度出发,以农村基层管理水平提升的一项长远的工程和长效的制度设计。

1.4.1岗位设置法定化

目前的大学生村官岗位只限于村支书和村主任助理,且没有明确、统一的国家或地方法律确认,这些大学生村官,很容易就被只作为临时性的跑腿打杂工来使用。国家或地方可以通过立法或行政法规将大学生村官的岗位,以及岗位职责进行规范,这些岗位不仅仅限于助理,也可以在大学生不是当地村民的情况下,以村官的身份经由村民选举和认可成为合法的村主任或村支书。

1.4.2报酬待遇常态化

借鉴于行政岗位的报酬待遇,对于大学生村官可以按助理、副职、正职等相应地与科员、副主任科员、副科长等级别予以对应。使得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待遇常态化。其它有关大学生村官的考研、考公务员加分等附加措施完全可以不要。

1.4.3组织管理和生活保障双重化

在组织管理上,大学生村官的组织关系保留在县级机关,他们以县派干部的身份,在县城和所工作的乡村拥有和安排生活保障条件。

1.4.4职业生涯通道法制化、正常化

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县乡公务员管理渠道,规定在村官岗位上工作满两年以上的可以经考核和选拔,成为公务员。同时可以将已经被村民选举为村副职以上的正式村官,按相应级别的公务员对待。

2大学生村官的供给机制分析

农村所需要的是大学生村官,而不仅仅是大学生。而目前的情况是只要是大学生,就可以就岗大学生村官,而不论其所学专业与技能。由此而导致的情况是,一些理工科和人文社科专业的大学生村官,由于自身缺乏适应于农村的经济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出现了无法适应农村环境,专业知识技能无处发挥,只能做一些打杂跑腿的零活。因此,作为农村基层管理岗位的村官,并非是只要是大学生都能适应,同样需要与岗位职责相对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大学必须有针对性地培养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培养。

2.1大学生村官岗位的知识、技能

(1)具有一定的农村发展变迁与农业经济的知识和信息;

(2)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的技能;

(3)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

(4)具有农村行政管理,以及农村社会事务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5)掌握党和国家的新农村建设和“三农”政策和法规;

(6)具备基本的现代信息知识和技术的运用能力和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能力。

2.2大学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或专门培训机构的设置

我国现行的大学专业设置并没有专门针对村官的管理专业。从能够真正的培养适合农村工作需要,又能够留在农村工作的现实考虑,让重点大学或外地大学培养当地所需要的村官人才是不现实的。因此,可以在高职学院,地方性的二本院校,或农业院校设置农村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有针对性地为农村村级行政管理培养村官人才。

现在大学并没有针对性村官专业,或不设置村官专业的情况下,对于已经选拔确定的大学生村官,必须指定相关的大学再进行一定时间的专门培训。培训内容是大学生村官的岗位知识、技能要求的内容。并且在培训过程中,适当地安排一些实践性的考察和训练的科目和内容。

2.3大学生村官的培养

由于我国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且不同发展程度的农村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必须以适应当地农村的村级行政管理需要为导向,培养能留得住、用得上的村级干部。在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政策支持方面可以考虑以下内容:

2.3.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适应农村基层行政管理需要的管理人才。

2.3.2专业知识技能模块与课程设计

专业的知识技能模块和课程设计不要求统一,而是根据地方的实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村级行政管理的需要,以及当地农村的特色与优势进行具有特色的课程设计。具体实施时可以在保证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设置具有侧重经济管理、社会事业管理、农村文化的组织管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管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与管理等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方向。

2.3.3实践性教学环节

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应该加大对学生实践性环节的训练力度。采取建立实践基地、校村结合的方式,从入学开始,在各个学期都应设置和安排认识实践、调研实践、问题分析实践和具体的专项管理实践等实践性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农村现实的管理能力。

2.3.4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品格的教育培养

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是为农村村级组织培养管理人才的,因此,必须教育学生具有热爱农村、服务农村和奉献农村的思想和品格。加强学生对农村,以及农村发展的新认识,增强学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与考核

大学生村官作制度安排,只有将其纳入公务员管理范畴,才可能成为一种长效机制。在这种长效安排中,对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和考核必须体现为建设和发展新农村事业,以及为了加快我国农村的转型与变迁选拔农村行政管理人才的初衷。

3.1大学生村官的选拔

在选拔大学生的过程中,首先明确其目的是为农村村级管理选拔行政干部,必须使应聘的大学生清楚,村官岗位设置不是政府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应急举措,同时就岗村官不应成为择业的过度跳板和再选择的镀金过程,它是奉献新农村建设事业的职业选择。其次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必须体现出不同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村级行政管理的人才需求特点。

3.1.1大学生村官选拔过程的政府主导

虽然大学生村官是村级需求,但是就现行的农村,特别是西部或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并不具备对外来大学生的有效需求。因此,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还必须是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计划安排。政府承担大学生村官岗位的全部成本。

3.1.2大学生村官岗位需求的地方特色

由于我国农村发展的极不平衡,以及不同的农村具有不同的地域特点,因此在选拔大学生村官时,不能够进行一刀切式的计划安排。对于不同地区大学生村官的知识、技能要求进行深入的调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大学生村官岗位的职责说明。这样就能够保证选拔到适合于当地村级管理需要的不同专业、不同技能的村级管理人才,也能够确保大学生村官就岗后具有其发挥优势的有效的事业平台,和发展空间与前景。同时,也能够实实在在地为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3.1.3大学生村官选拔过程中的村民参与

大学生村官最终是与村民打交道,对农村的了解、与村民的融合是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基本前提。为了预防所选拔的大学生出现不适应农村、村民不接受情况、难以同村民融为一体的尴尬境地,在大学生村官的选拔过程中,安排由村民参与的大学生村官面试环节,以使村民了解当代的大学生知识、技能和信仰品格,大学生了解农村和农民生活状况,双方进行深入、有效的勾通,确保在随后村官工作中的融合基础。

3.2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和业绩管理与考核

大学生村官,是具有我国特色的村级行政管理的一种制度安排尝试,大学生村官工作具有很强的探索性、适应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是一个不断地干中学的过程。因此,对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评价应形成融管理、培育与考核为一体的评价体系。

3.2.1制定明确的大学生村官业绩评价体系

大学生业绩评价体系应包括目标责任、岗位要求、发展通道,评价方式,以及奖励措施等完整的激励内容。使大学生村官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职业发展前景。同时,业绩评价体系要既能够保证大学生村官的个人发展和个人权益的保护,也要能够确保村官的工作促进农村的发展与建设,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转型与进步。

3.2.2业绩考核与培养提高相结合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评价过程,不应仅仅进行与升迁、奖励等激励相挂钩的单向结果考核过程。由于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探索性,各级政府组织应从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干部知识技能化需要的战略高度出发,对他们更多的进行帮助,培养和促进其农村工作能力的不断提高。业绩评价方式是一个目标沟通、形成共识、支持帮助、结果反馈、不断提高的循环进步过程。

3.2.3大学生村官考评过程中的村民意见表达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考评,必须更多地考虑村民的意见表达。大学生村官的去留、升迁、奖励等,都应以村民的意见作为主要依据。这样,既能够对大学生村官的业绩和作为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又能够促使大学生真正努力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新农村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总之,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不应是一种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临时举措。只有从新农村建设对知识型、技能型村级行政管理人才需要的战略高度出发,以村级行政管理人才的有效需求和充分供给为基础,开展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使用和考核评价工作,才能使大学生村官的安排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赵锦山,《论大学生村官权威的合法性》[J],天府新论,2008年第5期.

[2]李法霞,《大学生“村官”的角色社会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10期(中).

[3]李包庚等,《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思考》[J],青年探索,2007年第6期.

篇8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山西省;大学生村官;存在问题;对策

1995年江苏省为解决“三农”问题,率先开始招聘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山西选聘大学生村干部的工作于2006年正式启动,在连续四年时间内累计选聘了28782名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为各地的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这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急需我们研究解决。本文通过分析,提出了五大解决对策,旨在为大学生村官政策更好地实施提供决策参考。

一、大学生村官在山西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一)促进了山西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加快了农村经济向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山西农村经济中“小农户与大市场”矛盾突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将各农户的农产品汇集到城市中去销售,需要农村建立一套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将信息流和物流有效的连接,这就要求农村发展现代化电子商务。山西大多数农村中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难以掌握电脑和互联网的使用,使电子商务发展受阻。拥有现代知识、现代眼光的大学生村官,将山西各村设立的“农村网络文化站”作为农村基层信息节点,为当地农民农产品购销等信息,并培训村民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效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大大加快了农村经济向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二)解决了山西新农村建设中实用人才匮乏的难题,推进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量实用型人才,有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实用人才仅占全国农村人口总数的0.6%。“十一五”期间山西省农村实用人才需求总量将达到60.58万,占乡村劳动力资源的5%。大学生村官带着自己掌握的现代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回流农村有效地解决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人才匮乏的难题。西方经济学中人力资本不仅能自身形成递增的收益,而且还能促使其他经济增长的投入资源也形成递增的收益。当前的农村发展中,以土地为主的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其他资源也开始显现缺乏的趋势,大学生村官作为人力资本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将日益凸显。

(三)改善了山西村级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促进了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优化

农村原有的干部呈老龄化,文化程度偏低。就山西省而言,已录用的大学生村官平均年龄约为25岁,年轻大学生的加入明显改善了村级干部的年龄结构,使村级干部朝年轻化方向发展。大学生村官文化程度高,管理理念新,他们来到农村能够使村级干部的平均素质得到提高,充分发挥了“鲶鱼效应”,激活了农村干部的整体活力,并为培育新农村建设中需要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原村委成员丰富的工作经验、人生阅历与大学生村官活跃的思维、良好的理论基础相结合会取得“1+1>2”的效果。

(四)搭建了村校间合作的桥梁纽带,创造了山西农村发展新产业的契机

大学生村官利用自己的资源把科研院所及高校的专家、教授请进农村,把科研项目引入农村,改进了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提高了经济效率,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持续的科技发展动力。山西省忻州市烟村大学生村官根据当地为旱作农业区的特点,与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开展合作,积极争取使烟村成为了“旱作玉米水分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基地。这个项目的落户为实现旱作玉米的高产和稳产创造了可能,并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大学生村官引导农民进行土地集约化经营,引导农民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同时也解决了留守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二、大学生村官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动机不纯,挂职不上岗现象普遍存在

大学生选择村官这一“职业”动机是多样的,有的大学生确实是抱着到农村扎实干事业的想法而有的大学生明显动机不纯。有的大学生仅仅出于就业考虑,在报考之初就想着把“村官”当作就业跳板,工作态度不认真、得过且过,在农村获得一定“工作经验”后选择二次就业;有的看重国家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不安心工作,整天想着尽快离开农村;有的私自报考普通高等院校研究生和各类公务员等,出现边读研边做村官和一人兼多职等情况。这严重违背了中央出台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意图,使基层老百姓从充满希望到彻底失望,认为这仅是一场政治秀,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根本起不到多大作用。

(二)缺乏经验,盲目乐观,工作中产生不适应感

大学生村官大多是刚迈出高校大门的学生,由于一直在校读书,缺乏经验、阅历,加之对农村生活不了解,在到村工作的前期产生不适应。许多大学生村官在上任之始感到没有头绪,对工作感到无从下手,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有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抱着到农村轰轰烈烈大干一场的心态,对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盲目乐观,认为新农村建设简单易行,在工作中不顾农村的客观现实条件,不深入调查,草率从事,导致制定的许多政策不符合实际,给农民的利益带来损害,使许多村民对大学生村官产生排斥心理。

(三)村官能力不足,阻碍优势发挥

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人才,大学生村官自身能力的不足,严重阻碍了其优势的发挥,导致实际工作能力下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不足,由于农村具有的特殊性及环境复杂性,许多大学生村官入村后很难适应,在开展具体工作时处处碰壁,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二是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大学生村官有先进的文化知识,但是在农村实际生活中,无法很好地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来解决实际问题,出现专业不对口、力不从心等现象。

(四)工作定位不明,造成资源浪费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政府对大学生村官工作定位不明确。实际工作中要么把大学生村官看成万能的,大小事都安排他们去做,借调借用现象存在,使大学生村官沦落为“跑腿工”;要么把大学生村官当“贵宾”供奉起来,很少让他们接手村委中心事务。二是大学生村官对自身工作定位不明确。有的大学生村官以当官者自居,巴结领导弄虚作假,不深入基层融入群众,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有的大学生村官与其他地方的村官或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等进行比较后,发觉差异便开始对现状感到不满,工作态度变得消极。这些问题影响了村官政策的落实,造成人力、财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五)村官配套政策机制不健全,导致工作连续性差

由于村官政策机制不健全,政府对任期结束后大学生村官的去向没有明确规定,大学生被政府“引”到了农村,却因合同期满后去向不明确而感到迷茫。有的村官在上任之始就开始考虑将来的去向,有的村官在工作渐入佳境之时不得不边工作边找门路,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村官政策机制不健全,导致三年合同结束后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选择了离开农村,重新谋求出路,导致村官大量流失,工作连续性差。

三、大学生村官存在问题的对策思考

(一)发挥村官管理机构作用,执行村官考核细则,统一管理严格考核

山西省、市(县)、乡(镇)已分别设立了专门负责管理大学生村官的办公室,应充分发挥其作用,对大学生村官的各项事宜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可通过例会制度、经验交流、汇报工作等形式,为大学生村官与上级领导之间、与其他地区的大学生村官之间、与其所在乡镇政府之间及与村干部和农民之间,创造交流的平台,为其营造一个更加宽松的、有保障的氛围,使其能够有的放矢地工作。针对大学生村官脱岗严重的问题,管理部门要认真落实综合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入村入户走访调查,对村官的工作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工资、晋升、政绩等挂钩,有效解决村官在职不做事和挂职不上岗等问题。

(二)政校联合,开展政策解读,进行村官实习合作

加强山西省各级政府和学校的合作力度,组织高校学生学习村官相关政策,使其对村官有更加全面准确的了解,充分认识到“村官”的特殊性,让大学生在考取村官之前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学校也可选出一部分有意考取村官的学生到农村进行“村官实习”,使“准村官”们全面了解村委工作流程和农耕程序等农村实际情况,提前进入工作状态,有效避免任职后工作不适应等状况出现,进而改善村民对大学生村官的印象,增强对村官们的认同感。此举措可能会使一部分准备报考村官的大学生在经历了实地实习的“考验”后重新做出就业选择,有效避免盲目跟风的现象。

(三)加强培训,先做“村民”后当“村官”,积累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议山西省各接收村官的单位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训。村官在任职期间若有需要可回流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充电”,山西省有条件的高校可开设村官专业,为村官进修创造机会。大学生村官本身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要先放下身段,虚心向当地村民学习,与当地村民融为一体,先做“村民”后当“村官”。当地原有村干部和“老”大学生村官对新录用的大学生村官积极提供帮助,通过“一对一”或“多对一”等形式开展帮扶活动,为新录用的大学生村官提供更多的学习、实践机会,使村官们在干中学、学中干,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明确定位,澄清误区,培养名副其实的村官

山西省各级政府和各位大学生村官都要明确村官的工作定位,澄清选聘工作中存在的各种误区,引导大学生村官扎实工作,为山西各农村培养名副其实的村官。大学生村官到农村的主要使命是传播新思想新观念、普及科学知识、传授实用技术和帮助农民掌握致富本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这一点政府和村官都要明确。各级政府要对大学生村官们进行积极引导、悉心培育,结合实际情况对当地村民进行适当的“教育”,消除其对大学生村官的误解。建议当地政府根据实际情况为村官定岗定职,有效避免将大学生村官当“跑腿工”或“贵宾”的现象出现。

(五)采取多元措施解除村官后顾之忧,着重培养本土青年为村官政策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建议山西省有关部门在已出台的政策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解除合同到期后的顾虑:第一,效仿“重庆模式”,在大学生村官任职满三年后,经考核优秀直接录用为公务员;第二,为大学生村官提供专项创业基金,开展创业技能培训等,扶植其创业,使村官任期结束后仍能够服务于农村,达到用“事业”留人的目的;第三,为任职到期的村官联系接收单位,解决任职期满后的工作问题等。

篇9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机制 扎根基层

本文所讨论的“扎根基层”侧重过程角度,主要指大学生村官自愿服务基层,长期内能够全身心地在乡镇及以下基层从事相对稳定的工作,积极服务于新农村建设。针对制约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的主要因素,我们认为只有通过大学生村官主体、地方基层、国家、高校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大学生村官计划这一战略性决策才能真正地发挥效用。

一、主体能动机制

大学生村官深入农村、扎根基层,不仅需要在客观方面提供一系列优惠条件和保障措施,更需要大学生村官本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拿出信心和决心,付出汗水和智慧。

1、知己知彼,准确定位,树立扎根意识

大学生选择担任村官时要综合考虑是否真正适合,不能一味盲目跟风或唯长辈意见是从。我国新农村建设形势复杂、困难大,对大学生村官综合素质要求高。大学生要把握大学生村官计划意义所在,在被优惠政策吸引的同时,更要树立服务农村的明确意识。对于农村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和复杂的社会情况,大学生要切实做好心理准备,一旦踏上村官岗位就应踏踏实实“沉下去”,全身心地为“三农”谋实惠。

2、放低姿态,先当村民,再当村官

从校门跨进农门只有一步之遥,却需要大学生经历思想上的翻江倒海和行动上的千锤百炼。如果大学生村官始终以外人的心态对待农民,以看客的心态应付工作,那么他们就不可能得到农民的认可,也就不可能从感情上融入农村,工作中遇到难题时,农民也就不会像对待朋友那样支持他们。大学生身处农村要放下天之骄子的姿态,踏踏实实地从村民做起,努力践行“欲化农民,必先农民化”的准则。

3、练好内功,深入调查,虚心向群众学习

农村是个大课堂,大学生村官必须具备调查研究的能力,掌握自己任职乡村的经济、地理、人文等第一手资料,了解本村的基本情况。除了接受培训之外,大学生村官还要努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借助网络、图书等工具和高校智力资源等解决农村实际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此外,还要虚心向农民群众学习,多听、多记、多写,甘当农村干部和村民的“小学生”。

4、做好村干部的帮手,带头致富,带领致富

大学生村官的知识水平大都高于农村原先的村干部,但在实践经验和处理农村复杂事务的能力方面比较欠缺。大学生村官要正视自身不足,与村干部交流时既学会倾听也要学会表达自己。大学生村官要找准经济薄弱的症结和改变落后的突破口,利用好本村的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带头创业闯市场,努力成为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带双强”型村干部,让更多的村民投身到创业中,共同享受致富成果。

二、乡村吸纳机制

乡村吸纳是促使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的重要拉力之一,所以基层相关部门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留住大学生,要着眼于出台如何留住他们、并使他们在基层发挥持久作用的相关制度。

1、合理定位,搭建创业平台,事业留人

大学生村官刚刚走出校门,各方面能力还比较欠缺,其作用的发挥并不能在短时期内突显出来。所以地方上对于大学生村官的能力既不可过分高估也不可过于轻视,而应当通过任职之初的考核对他们的能力有所了解,安排合适的岗位。地方要积极鼓励大学生村官领办经济项目。一方面举办创业论坛、创业讲座等教育活动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另一方面聘请科技导师在兴办科技项目、推广实用技术等方面提供指导,引导他们尽快掌握创业技能。此外引导大学生村官们联合申报项目,充分发挥合力。

2、强化交流,持续关怀,感情留人

部分村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官三年之后就走人,干好干坏是他们自己的事,往往导致大学生村官刚开始受到热情周到的关怀,随后逐步成为市县乡“三不管”人员。这种前紧后松的做法不仅会影响政府的威信,更会导致大学生村官的流失。地方要通过工作会、座谈等形式持续性地给予大学生村官指导和关怀。针对大学生村官中存在村官与村官、村官与本地村民谈恋爱的情况,适当考虑让他们自由流动,为其亲属的安置开辟“绿色通道”,不但帮大学生村官“立业”,也助他们“成家”。

3、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先进表彰力度,待遇留人

农村地区综合条件相对较差,地方可以安排大学生村官在镇上集中住宿,完善宿舍设施等物质保障,让他们能够安心工作。虽然目前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大部分由省财政拨付,不足的部分由所在县财政补贴,但选派大学生任职的县乡多为经济薄弱的地区,地方财政有限,硬性规定地方全面提高村官工资待遇不现实,所以地方可以通过提高其他“隐性待遇”来平衡村官们的心态。通过考核评优对优秀的村官给予表彰鼓励,有条件的可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以看得见的实际利益激励大学生村官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三、政策引导机制

大学生村官服务期一般为三年,任职期满后的各项保障措施还未有明确规定,使得部分大学生村官在任职期内不能安心工作。对此,国家应给予政策支持,引导大学生村官继续服务新农村建设。

1、完善奖惩制度,加强待遇激励,提供各项支持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制度化管理,应建立一系列针对大学生村官的评奖评优机制,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有效性。当然,与此同时也应注意科学的动态管理,完善考勤制度、考评制度和民情寻访制度,使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有据可依,发挥他们最大的工作效率,增强他们对工作的认同感。对于大学生村官最关注的三年任期满后的保障问题,政策上对在任职期内成功扮演村官角色的大学生给予优厚的待遇和保障。

2、保持政策连续性,促使大学生村官自我认同

要让大学生对村官角色有清晰地认识,相应的政策必须具有规范性和连续性,尤其是各种优惠政策的可持续性。只有充分落实各种优惠政策,并保持政策的稳定性,才能让大学生对自身有正确认识,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3、完善相关政策,实现大学生村官身份合法化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应从制度层面进行协调,不仅仅是给大学生村官提供一个工作岗位。对他们在现实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与困惑,更需从法律的层面加以考虑,使这一计划更加完善,而非短期行为。随着大学生村官队伍日益成熟和壮大,应制定针对大学生村官群体的相关法规,通过立法明确大学生村官的法律权利及法律义务,明确大学生村官与基层政府及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关系,使得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行政指导有法可依,从而不断地深入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

高校作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源头工程,应努力推进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不仅需将村官“扶上马”,更需为他们“送一程”,为村官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创造地方受益、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多赢局面。

1、深化课程改革,开展针对性的社会服务,当好“孵化器”方面

高效应调整课程设置以适应社会发展,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涉农高校可以开设农村基层管理、农业实用技术等课程,加深学生对农村的认知。非农高校可将农村相关的教育纳入教学环节,如适当设置村官选修课、把讲述农村的经典读本纳入文化必读书系列。

2、强化宣传,严格把关,优化互动,当好“助推器”方面

在校大学生是大学生村官的直接来源,对他们的宣传既是前期的熏陶和教育,也可以激励更多优秀毕业生加入大学生村官队伍。高校可以建立与基层的联系制度,及时总结基层就业、创业的先进经验,加大表彰先进典型力度。针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报名争当村官,高校要明确选聘程序,做到层层选拔、严格把关、好中选优。

3、跟踪关怀,智力支持,当好“服务器”方面

部分大学生村官到村之初,由于缺乏农村经历和实践经验,无法适应农村生活。大学生村官的母校要重视这一问题,高校就业中心、学生工作处、团委等相关部门应该时刻关心到村任职的大学生,通过电话慰问、网上交流、实地走访等形式,及时掌握他们的工作生活状况,了解他们所遇到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综上所述,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并非一蹴而就。我们相信,在主体能动机制、乡村吸纳机制、政策引导机制和高校对接机制四方的综合作用下,大学生村官必将成为广大农民的贴心人、主心骨和领路人,并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江玉珠,徐娜,查佐明,张明: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5.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从1995年江苏省率先招聘大学毕业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至今,有关大学生村官的探索已进行了14年。2009年。省委组织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实施“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政治素质好、发展潜力大、工作实绩明显、党员群众认可的优秀人员,可及时补充到基层领导干部岗位;逐步提高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从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生中招考公务员和工作人员的比例;引导国有企业、非公企业从大学生村官中招录员工。各市的政策制定更加灵活。无锡市正在实施的年轻干部培养计划,把实际表现优秀、具有发展潜力的大学生村官适时纳入,提出要把他们放到乡镇、街道担任主要领导或副职领导,通过五年的培养锻炼。争取成长为县处级的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国家实行的大学生村官制度,对社会、学校乃至个人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总体来说,“选拔大学生‘村官’对于社会、学校、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机遇。对社会而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急需人才,大学生带去的是新知识新理念,能促进苏北发展;而对学校来说,培养的学生能够学有所用,为建设新江苏做贡献,也是一种成就;对学生本人特别是工作还没落实的,更是一个就业的机会”。

一、新农村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

调查中,农村地区的干部群众普遍反映,大学生到村工作促进了农村文明风尚的形成。大学生村官观念新,文化高,才艺多。他们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主动开展各项文体活动,破除陋习,弘扬正气,大力倡导文明村风.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带到了农村。他们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和广播,坚持每天播放新闻和农村节目,提高了农民的政治觉悟和文化修养。

1 传播了新知识。带来了新思想。

如南陈集乔庄乡村民们反映,大学生们有知识、有见解,为农村带来新知识、新观念。“我们农村大多数还是有点重男轻女,比如有些人家为了生男孩子就想法设法找门路……。有些人找关系检查知道是女孩子还会做流产,对女孩子教育也不够重视,但小沈(一个大学生村官)就把村民集起来给我们开会、讲道理,还逐一做典型人家工作.通过录像、实例甚至法律等来做村民工作,效果比以前直接罚款、拉房子好多了;他还在村里办起了亲子教育班,主要给妇女讲解如何更好引导孩子、管理孩子等问题,现在我们的观念和以前有了很大变化,大家有事首先就会想到找小沈商量一下”。

2 推广了新技术,带来了新方式。

具有预见性和创新性的发展思路是大学生村官的优势领域。2007年毕业于淮阴师院生物技术专业的小张被连云港市赣榆县聘为技术助理,他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到农村信用社贷款30097,建起了无公害葡萄园、西瓜种植园.同时利用自己掌握的网络知识,将村里的采摘园、特色项目到新农村商业网站,加大了本地特色产业的宣传,扩大了客源,带来了效益。

3 改进了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

大学生村官的务实高效、求新求变给农村注人了活力。淮安市洪泽县办公室里的电脑和打印机原来一直处于休息状态,上面满是灰尘,小朱来了以后捡起这个长久以来很少有人动用的东西,起草、修改、打印各类资料、协议,大大提高了村委会的办公效率,让村民们很佩服。同时他们还利用远程教学技术,把农作物生产技术、农民创业经验、龙虾养殖等以更便捷的方式传授给农民,改变了以往主要通过专家面授、村民交流等费时、费财的技术传播方式。赢得了村民的称赞。

二、存在的问题

毋庸置疑.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作用是积极的,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的做法是受到农村各方面广泛欢迎和充分肯定的,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思想上的“扎根”问题。

大学生选择到农村担任“村官”的原因较多.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就业的考虑。调查显示,许多大学生认为担任“村官”是在就业压力下的无奈选择,对农村怀有感情、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仅占四分之一左右。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工作,是由于上级党委政府在招聘前的一些优惠承诺,这些大学生表示在担任一段时间“村官”后,会通过考公务员、考研、提拔等途径,尽快脱离农村基层。因此可以看出,到农村担任“村官”,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作出的选择。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教育引导大家在思想上扎下根来,集中精力、发挥聪明才智,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有所作为,是今后工作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2 工作上的“深入”问题。

调查发现,进村第一年的大学生多数面临工作难以“深入”的问题,如感到专业不对口、人际关系难处理、村里人缺乏认同感、生活不习惯、工作无从下手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农村人际关系复杂、利益纠葛较多,农村工作琐碎繁杂,新来者很难在短期内被农村社会所接纳。二是大学生“村官”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大多数“村官”经历单纯,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因此,如何让大学生“村官”尽快了解农村,融入农村,与群众“打成一片”,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

3 能力上的“提高”问题。

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但大学生作为农村建设的急需人才,其能力上的欠缺也阻碍着他们知识优势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一是缺乏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缺乏足够的人际沟通能力。三是缺乏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从目前大学生“村官”构成来看,他们大部分刚刚离开学校,社会工作经验不足或缺乏。四是自我激励能力有待提高,农村环境复杂,工作繁琐,面对困难和挫折,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如何弥补自身的不足,完善知识结构,将其尽快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都需要通过培训和管理等工作加以解决。

三、对策与建议

实践告诉我们,选派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为农村干部队伍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 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

管理部门要着眼于新农村建设大局。不断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制度,做到既有章可循,又不至于管理僵化。考试大网站收集一要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坚持大学生自觉自愿原则,在保证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确保把有志向、有热情、有潜力的大学生选。二要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和管理,配备优秀的管理干部,通过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能力。三要建立监督、考核、奖惩机制,健全完善科学的考核体系,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及时给予奖励.对工作业绩较差、工作能力不胜任、村民不认可的,经严格考察确认后,予以辞退。四要设计好大学生“村官”任期届满后的分流导向机制,确保各项优惠政策充分落实.保证长期稳定吸引和留住真正热爱农村、有能力的大学生扎根建设新农村。

2 大学生“村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大学生投身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己:一要热爱农民、热爱农村事业.真正做到了解新农村建设情况,掌握“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扎根农村,把农村作为自己建功立业的舞台。二要有吃苦耐劳、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在磨炼自己的同时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三要提高处理具体复杂问题和矛盾的能力,要在实践中学习工作技巧,积累工作经验,锻炼和提高组织管理、人际交往等各方面能力。四要充分把书本知识和实践工作相结合,推动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