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活动评价及建议范文

时间:2024-01-25 17:22: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活动评价及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园活动评价及建议

篇1

关键词:幼儿园;绘本教学;活动建议

引言:

俗话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阅读作为知识获取、文化渲染的主要途径,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开展幼儿园绘本区域活动,有利于幼儿获得多元化情感体验,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情趣,进而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使之受益终生。

1绘本区域活动概述

所谓的绘本,即是指通过图文并茂形式展示儿童生活的图书。最早的绘本起源于日本浮世绘,发展至今,其所涵括的概念十分广泛,包括图画书、插画书、字母书以及玩具书等。顾名思义,绘本教学就是指以绘本为载体开展的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充分挖掘、利用绘本资源,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有利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根据学者陈雪梅的论述,区域活动是指在明确教育目标的指导下,教师有意识地分割活动区域空间,并有选择性地投放绘本材料,进而组织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喜好集体活动。开展幼儿园绘本区域活动,有效地触发了幼儿主观能动性,重在引导自主学习,教师则可更直观地了解幼儿,理解他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从而作定向指导,建立师幼双方和谐关系。

2对开展幼儿园绘本区域活动的建议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全面发展幼儿已然成为了各阶段学前教育的核心目标及任务。在此目标任务指导下,结合幼儿园教育需求实际,对开展绘本区域活动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2.1优化组织环境:绘本区域活动开展的载体是绘本,其数量积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此项工作成效。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绘本区域活动主要是借助环境的潜移默化影响力发挥作用,重视幼儿自主学习,进而实现全面发展幼儿目标。因此,优化组织环境,对开展幼儿园绘本区域活动至关重要。具体而言,幼儿园应充分认识到绘本教学的功能价值,合理整合及调配资源,适当加大此工作投入力度,从“数”和“类”两方面丰富藏书,包括不同主题的、不同风格的、不同国家的,为幼儿提供多元化的阅读体验服务。在此基础上,幼儿园还需加强对绘本区域的管理,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并有针对性地摆放图书,将志趣相投的幼儿聚集在一起,引导他们相互成长。此外,幼儿园应重视文化氛围塑造,创设基础书香环境,如阅读室、书架等,激发幼儿参与热情。2.2完善活动设计:幼儿园绘本区域活动组织是一项系统化工程,需要完善各环节设计,为后续工作开展保驾护航。对于教师而言,其职能定位于引导幼儿发展,应切实做到尊重幼儿个性差异,丰富自身知识涵养,提高综合教学技能,以辅助幼儿自主阅读。具体而言,幼儿园绘本区域活动目标设计,必须要涵括认知、情感、能力三个维度,表征形式上要量化行为目标及表现目标,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在幼儿园绘本区域活动组织设计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发展,认真审视整个教学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予以改进,最大限度地提高活动服务与幼儿需求的匹配度。因此,还需完善绘本区域活动评价机制,有机地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整合在一起,客观反映幼儿成长实际,有针对性地作出指导。2.3促进家庭参与:家庭是幼儿启蒙教育的主体之一,对幼儿成长的影响伴其一生。正如《给孩子读书的父亲》一书中提到,“很少有孩子会主动喜欢上阅读,通常都必须有某个人引领他们进入书中奇妙的世界。”而父母显然是引领幼儿进入奇妙书世界的第一人选。相比于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的时间更加充沛,其所具备的资源及发挥的功能与幼儿园教育优势互补。因此,开展幼儿园绘本区域活动,应重视家庭单位参与,全方位整合有效资源,积极组织亲子类阅读活动,如:故事爸妈,即利用美好的晨光组织家长到园开展陪读活动。同时,幼儿园仔细观察每个家庭单位的阅读指导情况,给予家长一定建议或方法,协同提高育儿效力,实现家园共育的良性循环。此外,建议家庭建立温馨阅读书房,为孩子营造独属阅读空间。总而言之,开展幼儿园绘本区域活动十分重要和必要。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学术界对幼儿园绘本区域活动组织的研究将持续,以追求其功能效益最大化。因此,希望业界更多学者参与绘本区域活动研究,结合幼儿园教育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有效开展建议,以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燕.幼儿园绘本阅读现状与对策[J].学周刊,2016,29:252-253.

[2]周平,杨江凤.依托绘本开展幼儿分享教育的建议[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6,07:124-125.

篇2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二十年

——基于《学前教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张 媛 蔡建东(1-03)

我国学前教育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郭文斌 周念丽 方俊明(1-11)

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中的身体问题

——五论进化、发展与儿童早期教育 杨 宁(1-19)

早期儿童延时自我认知的发生

杨丽珠 满 晶 刘 凌 段 放(1-27)

对中央政府有关幼儿教育政策文件的分析与建议 程晓明(1-36)

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监控中需处理的三对关系 刘 昊(1-43)

民族幼儿教育的困境与破解

——基于重庆秀山县金珠苗寨的田野考察

张卫民 张 敏(1-48)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政府主导推进学前教育公平的政策及启示

庞丽娟 孙美红 夏 靖(1-53)

对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标准化实践的思考及其启示

——基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两个学前教育机构的个案研究

宋占美 左志宏 夏竹筠 高 瑾(1-60)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方向实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与举

措 蔡兆梅(1-66)

幼儿园版画教学的基本方法 章小慧(1-70)

第二期

幼儿园教师的主观社会地位及其改善 龙正渝(2-03)

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幼儿园骨干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

素——基于社会质量理论的视角 操 凯 杨 宁(2-12)

幼儿园教师职业压力问卷编制与现状分析

阿拉坦巴根 刘晓明(2-21)

新形势下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汪 丞 郭跃进 伍香平(2-27)

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重建 李 晖 胡海建(2-33)

道家“法自然”思想的教育意蕴及其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陈文华(2-38)

童话中的性别书写与儿童社会性别的建构刘丽群 曲 茜(2-43)

提升幼儿园教师的性别教育觉知能力和行为水平

——秉持和超越双性化人格理论 王 峥(2-49)

湖南民办幼儿园课程自我评价现状与模式建构 赵 南(2-54)

幼儿德育情境模拟训练的合理性根据 戴洪晖(2-63)

幼儿自主阅读的教育指导策略 孟 瑾(2-67)

培养幼儿问题意识的教育策略 王恩芝(2-70)

第三期

美国教育彩票及其对我国学前教育筹资的启示

罗 枭 蔡迎旗(3-03)

随迁子女家长投人学前教育的水平与影响因素 孙 红(3-08)

幼儿园等级评估制度现状考察与批判

——基于教育公平的视角 黄小莲 陈妍琳(3-15)

5-6岁幼儿同伴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 王小慧 戴思玮(3-22)

中日3-5岁幼儿自我调控的发展特点比较 董存梅(3-30)

学前儿童在园主动性行为发展的特点 李思娴 郭 嘉(3-37)

受心理虐待儿童的心理弹性发展刘 文 刘 娟 张文心(3-43)

家庭嘈杂度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曾从周 赵振国 刘文博(3-50)

当前欧美国家关于学前教育政策与质量的争论及数据时代的挑战

宋占美 夏竹筠 周宏燕 编译(3-58)

让孩子在有准备的环境中成长 徐皇君(3-64)

让孩子成为真正的阅读者 戴晓明(3-67)

促进亲子阅读的指导策略 林凤姐(3-70)

第四期

叙事性游戏中成人的游戏引导与儿童的游戏发展

Pentti Hakkarainen, Milda Bredikyte, Kaisa Jakkula, Hikka

Munter (4-03)

美国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机构类型、特点与发展趋势

蔡建东 张慧芳 叶平枝(4-11)

全教协会早期教育师资培养标准变革及其基本经验

张世义 顾荣芳(4-20)

蒙台梭利教师教育认证协会的标准与程序及其启示

洪 明 高展鹏(4-28)

河南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现状与教师需求差异分析

崔财艳 岳亚平(4-36)

农村转岗幼儿教师职前培训的意义与有效模式

程秀兰 王娇艳(4-43)

江苏省幼儿园园长培训评价及改善建议 田 燕 刘明远(4·49)

发展性评价在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王 可(4·55)

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与突破

谢应宽 田兴江 吕 晓(4-58)

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黄 俐(4 - 64)

多元解读“娃娃情趣日记”,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李 漫(4·67)

混龄教育对轻度自闭症儿童行为的改善 黄 茜(4-70)

第五期

学前教育资源空间分布现状与优化

——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 李 菁 黄大全(5-03)

幼儿园新教师的教学适应过程与方式 康 丹(5·11)

公立与私立幼儿园教师工作价值观的比较

张建人 祁虹鹏 凌 辉 刘雯瑜 胡蒙江(5.17)

幼儿园教师对保育与教育价值的选择比较冯艳慧 王冬兰(5·22)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构建原则与基本内容 易凌云(5·30)

幼儿园教师职业准人社会教育知识技能标准的构成与实施建议

双立珍 郭铁成(5-37)

从家长送幼儿人园动机分析家长的游戏观

邱学青 续润笑 吴卫杰 王春燕(5·41)

澳大利亚儿童早期学习框架的性质、内容与特点

员春蕊 王小英(5-48)

儿童习得性无助的成因、机制及其缓解

燕良轼 颜志雄 邹 霞(5-57)

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园本课程建设 郝江玉(5-61)

家、园、社区协同教育的现状、影响因素与发展路径王秋霞(5·64)

幼儿园民族音乐欣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策略 许丽萍(5·67)

幼儿辩论活动的价值与组织策略 王翠霞(5·70)

第六期

高水平研究机构建设与高质量研究标准及美国学前教育研究趋

势——弗兰克,波特格雷厄姆儿童发展研究所所长Samuel

Odom博士访谈录 (6-03)

21世纪国际学前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和前沿演进

——基于Ssci中最有影响力的5种学前教育期刊文献的计量和

可视化分析 邱 淞 潘 黎 侯剑华(6-10)

国外ICT应用于早期教育的项目实践及启示

朱书慧 汪基德(6-21)

我国地方普惠性民办园教师政策分析及其启示 梁慧娟(6-30)

学前语言教育的新取向:重视儿童学业语言的发展

周 兢 陈 思 Catherine Snow Paola Ucelli(6-39)

儿童哲学的内涵及其哲学预设 华党生 金永生(6-45)

3-4岁儿童的颜色偏好及其特点 杨 敏 胡玲燕(6-50)

体育舞蹈教学对自闭症幼儿主动沟通行为的改善 郭剑华(6-56)

3-6岁幼儿亲自然情感的培养策略 王 莉 陈知君(6-61)

幼儿园实施全纳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及其开展途径

李玉莲(6-64)

幼儿园散文诗欣赏活动的指导策略 叶明芳(6·67)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 冯淑霞(6·70)

第七期

美国学前教育的现在与未来及其对高质量师资与研究的需求

——全儿教育协会主席Cera Jacobs博士访谈录 (7-03)

学前教育学研究资源的分配与流动

——以近17年来的学术会议为分析样本李 丽 王 燕(7·13)

我国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组成与构建 王海英(7-19)

重庆市学前教育体制改革政策文本的话语分析

胡福贞 邓家英 王睿憨 石 敏 何 浩(7-26)

我国农村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经验及其启示 夏 婧(7-35)

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数学语言的特征与发展

赵琳 黄 瑾(7-42)

当前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行为存在问题分析及其改善策略

张琴秀 庞 婷(7-48)

幼儿园教师职业责任感的现状与培养对策 柳阳辉(7·53)

幼儿园女教师体育健身意识与体育消费特征分析

张强峰 彭 森 邹 勇(7-60)

适于幼儿园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园本教研方式

宋 武 徐 宇 张璐琳(7-64)

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现状与改进策略 王 燕(7·67)

在主题探究活动中实施幼儿发展评价的价值与策略江旭琳(7-70)

第八期

终身发展理念下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目标构建及教育促进实验

杨丽珠 金 芳 孙 岩(8-03)

3-6岁儿童在不同叙事活动中的叙事能力

王 婷 吴 燕 吴念阳(8-17)

新疆多民族地区3-6岁幼儿家庭教育期望状况及因素分析

方建华(8-26)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成效分析与政策建议 郑 名(8·34)

经济发展必然带来学前教育的发展吗

——基于对广州市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分析

叶平枝 汤建静(8 - 44)

世界发达国家保障学前教育发展质量的主要经验及其启示

杨 文(8-52)

农村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及其干预策略 杨淑芸(8-55)

家长对幼儿园保教价值的认可度俞 文 陈金芝 高 云(8-60)

幼儿泥塑艺术教育的基本原则 袁恩培 梁书鹏(8-64)

幼儿园区域活动与领域活动优化整合的策略

黄晓军 郑晓静(8-67)

基于幼儿生活的科学活动实施策略 陈 芝(8-70)

第九期

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意义 程秀兰(9-03)

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儿童绘画教育理念

李文馥 徐建琴 杨文泽 李 甦(9-14)

幼儿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策略 张炳林(9-22)

儿童早期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的困境及其关键点 孙爱琴(9-31)

家长的幼儿饮食营养教育观念与行为 顾荣芳 高 健(9-38)

害羞儿童早期干预项目及其未来展望

李 燕 陈 露 王悦敏 吕 芳 徐 欢(9-45)

当前欧美国家有关入学准备研究的最新进展

夏竹筠 宋占美 张丹彤 编译(9-52)

课程改革: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契机 段发明(9-59)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乔艳红(9 - 64)

游戏精神引领下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樊人利(9-67)

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王 昆 郑竞翔(9-70)

第十期

学前儿童语言与阅读的发展及其促进 舒 华 李 平(10 -03)

“语言资源观”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郑 荔(10 - 11)

幼儿园收取“赞助费”现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刘天娥 蔡迎旗(10-17)

县域学前教育资源配置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李克勤 郑 准(10-23)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来源与挑战 黄 进(10-31)

西部农村公办小学附属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与变革

杨晓萍 何孔潮(10-36)

儿童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差异的文化发生学探索

张 凤 冯晓霞(10 -43)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应对策略及教师干预态度

向海英 孙文杰(10-52)

幼儿园教师培养与培训的科学规划

——基于在实践中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思考

王迎兰(10-58)

博物意识与幼儿园课程实践的新探索 陆淑娴( 10 - 61)

o—6岁儿童一体化亲子课程的实施策略 吴邵萍(10 - 64)

幼儿园民族舞蹈教学的实施策略 黄 芳(10 -67)

幼儿园中层管理者驻班管理探索 王丽娟 李兰芳(10 - 70)

第十一期

儿童观简论 蒋雅俊 刘晓东(11-03)

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的方式及其特点与影响

刘 颖 冯晓霞(11 -09)

国外企业支持幼儿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王玲艳( 11 - 17)

长株潭三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雷 芳(11 -23)

美国儿童保育援助项目的历史、现状与问题

刘晓红 李帅英(11-29)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郝兆杰 梁芳芳 肖琼玉(11-35)

现象学视域下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实践性缺失与提升

叶秀丹 黄秀兰(11-42)

幼儿亲社会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阮素莲(11-47)

幼儿园英语教育的生活价值取向 梁 斌(11-55)

微信公众平台在幼儿园管理中的运用与开发 何秀凤(11-58)

幼儿园保教工作优化现状及其改进策略 张晓辉( 11- 61)

农村幼儿园玩教具的开发与管理 吴群英(11-64)

民间传统儿童游戏的传承与创新 罗红辉(11-67)

幼儿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郭 茜(11-70)

第十二期

教师对幼儿情绪表达事件的态度及其意义

但 菲 梁美玉 薛瞧瞧(12-03)

观察学习对幼儿提问的影响 费广洪 汪文娟 赵嘉茹(12-08)

结构化家庭烹饪活动对幼儿数学学习的影响 史月杰( 12 - 16)

婴幼儿早期教育参与情况及其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刘玉娟(12-23)

我国幼儿园师资队伍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与运用

高丙成(12-29)

黑龙江省公办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政策及其效果分析

韩 影 邹山丹 王 薇(12-36)

幼儿园园长作为课程领导者的历史与变迁

——基于北京市某园长课程领导实践的个案研究

李敏谊 周晶丽( 12 - 41)

中瑞两国婴幼儿家庭政策比较 郑 杨(12-47)

示范性幼儿园游戏活动质量评价 杨莉君 罗叶琦(12-50)

接受美学:幼儿艺术教育实施的新视角 王 峥(12-55)

都市文化对儿童教育的影响机制及其历史考察

刘向辉 封 蕊(12-58)

城镇化进程对儿童传统民间体育游戏传承的影响

刘大维 曾小玲 胡向红(12 - 61)

基于支撑平台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探索 陈凤玉( 12 - 64)

篇3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调查;江西省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6)01/02-0052-05 

为了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了《教师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框架》(ICT-CFT)。〔1〕近年来,国内关于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日渐增多,政府也在努力推动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2013年10月,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加以测评,以推动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2〕2014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3〕特别指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幼儿园由于教育对象特殊,教师应具备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中小学有所区别。本研究通过对江西省不同群体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状况的调查,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意见和建议。 

一、 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对象是204名参与2014年国培计划学习的江西省幼儿园骨干教师。共发放204份问卷,剔除有缺失的问卷,获得有效问卷198份,有效率为97.1%。研究者将1~3年教龄的教师界定为新入职教师,4~8年教龄的教师界定为熟手型教师,8年以上教龄的教师界定为专家型教师。根据这一界定方法,新入职教师为128名,熟手型教师为32名,专家型教师为38名。 

访谈对象为来自6所不同等级幼儿园的6位园长和其中两所幼儿园的6位教师(每所幼儿园各3位教师,分别为新入职教师、熟手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 

2.研究工具 

研究者采用自编问卷《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价问卷》。本问卷系研究者根据前期对幼儿园的调研,参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1年的《教师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框架》(ICT-CFT)〔4〕和教育部办公厅2014年印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5〕设计而成。问卷分两部分,一是幼儿园教师的个人相关信息,二是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部分参照《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中“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五维度标准,并采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的测评方式,结合研究者前期所作的相关研究和分析,形成了包括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共五个维度的问卷内容。每个维度3~6个题项,共22题。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记为1~5分。 

技术素养维度主要考察幼儿园教师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课程与教学活动的意识、观念及常用软件使用情况,具体包括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活动的意识;使用常见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情况;应用与教学有关软件的情况;通过有效途径,获取数字教育资源的情况;有效加工、制作和管理数字教育资源情况;信息道德和信息安全意识等内容。 

计划与准备维度主要考察幼儿园教师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去的情况,具体包括依据幼儿园教育的相关法规,运用信息技术解决课程与教学问题的情况;围绕学习目标设计信息化教学过程的情况;根据教学活动需要,选择与使用信息技术资源的情况;加工制作能有效支持教学活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情况;预见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订应对方案等的情况。 

组织与管理维度主要考察幼儿园教师在教学活动组织与管理中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情况,具体包括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改进教学方式,有效实施课程与教学的情况;观察和收集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反应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有效调整的情况;灵活处理教学活动中因技术故障引发的意外状况等的情况。 

评估与诊断维度主要考察幼儿园教师利用电子档案袋等信息技术对幼儿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与诊断的情况,具体包括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对幼儿发展进行评价的情况;建立幼儿学习电子档案,为幼儿的综合发展评价提供支持的情况等。 

学习与发展维度主要考察幼儿园教师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个人学习与发展的情况,具体包括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自我反思与发展的情况;利用网络开展有利于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水平的学习活动的情况;利用信息技术与专家和同行建立并保持业务联系的情况;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情况;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园本研修活动的情况等。 

统计分析表明,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6,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14、0.748、0.773、0.745、0.845,说明本问卷总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内部一致性。问卷数据通过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 

二、 研究结果与分析 

1.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从表1看,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总平均分和各维度均值均在3.6左右,表明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评估与诊断维度的均值低于其他四个维度,且标准差较大,离散程度较高;计划与准备维度均值最高,离散程度较低。技术素养维度中,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题项得分为4.24,显著高于本维度的平均分。相关检验发现,五个维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说明这五个维度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

2.不同发展阶段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本研究根据富勒教师成长四阶段学说,将样本幼儿园教师分为新入职教师、熟手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不同发展阶段幼儿园教师间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2。 

从表2看,不同发展阶段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总体上无显著差异。相关检验发现,教龄只与技术素养维度成负相关,与其他维度均无显著相关性。 

3.不同等级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江西省将幼儿园等级分为省级示范幼儿园、一级幼儿园、二级幼儿园和未定级幼儿园四类。运用多元方差分析方法考察不同等级幼儿园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影响,结果见表3。 

从表3看,省级示范幼儿园与一级、二级和未定级幼儿园之间均有显著差异,且等级水平差距越大,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异越显著。 

4.不同学历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教师学历有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及以下四个水平。本研究样本中,研究生学历0名,本科学历26名,大专学历110名,中专及以下学历62名。不同学历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异分析见表4。 

从表4看,本科学历与中专及以下学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异显著。T检验表明,除组织与管理维度外,两者在其他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 

三、 结论与讨论 

1.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本研究统计结果显示,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各维度水平均处于中等偏上(均值在3.6左右),各维度间相关性较大。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五个维度总体差异不明显,各维度水平较为均衡,评估与诊断水平均值略低,计划与准备水平均值较高。这说明幼儿园教师应当努力提高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评估与诊断的能力。 

2.不同发展阶段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总体水平无显著差异 

统计结果显示,不同发展阶段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总体水平无显著差异。1~3年教龄教师的技术素养和计划与准备两个维度得分略高于其他两个发展阶段的教师,这可能表明年轻教师比老教师对信息技术更了解,应用意愿更强。近年来师范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大力加强了对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4~8年教龄的教师在评估与诊断和学习与发展两个维度的得分略高于其他两个发展阶段的教师,这表明熟手型教师有较丰富的经验,事业上处于上升期,学习与发展的意愿较强。 

3.省级示范幼儿园与其他等级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异显著 

调查表明,省级示范幼儿园与其他等级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异显著。研究者在日常调研中发现,幼儿园的评级指标中有办园条件这一项,其中有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这一内容,对等级越高的幼儿园,使用要求也越高。对不同等级的幼儿园,政府给予的相关支持力度也不同。调查还发现,省级示范幼儿园大多有电子白板、投影仪等设备,活动室大多接入宽带,教师都有专用的备课电脑,有的幼儿园还购置了丰富的数字教育资源包。而在一些低等级的幼儿园,信息化资源很少,使用也不方便。一位6年教龄的一级幼儿园教师说:“幼儿非常喜欢多媒体设备。原因我倒没有认真想过。我经常想用多媒体设备,但很多时候多媒体设备并不在我们班里,是各个班级轮流使用的。”由此可见,不同等级幼儿园信息化资源配置并不均衡。 

4.本科学历与中专及以下学历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异显著 

一般而言,本科院校对学生素质要求更高,大多开设有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基础之类信息素养课程,而专科及以下的学校对学生信息素养关注度相对较低,由此可能导致本科学历与中专及以下学历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差异显著。 

四、建议 

学前教育信息化近年来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决定了学前教育领域信息化的实施效果。基于研究结论,研究者提出如下建议。 

1.均衡配置信息技术资源 

本研究发现,幼儿园等级会影响幼儿园的信息技术资源配置,以致会影响到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建议政府在配置信息技术资源时,一方面要规范对各级幼儿园信息技术方面的相关评定要求,加大对各级幼儿园的信息技术资源投入;另一方面要重点考虑提高信息技术资源的利用效率,促使教师能够充分便捷地获得和使用信息化设备。观察和访谈均发现,一些幼儿园虽然建立了非常上档次的多媒体室,但只是偶尔使用。另外,在寻找数字化教育资源时,多数幼儿园教师都是自己上网查找,“大海捞针”,费时费力,且效果不显著。建议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投入专项经费,分批、分类建立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以供省内各级幼儿园使用。建议每所幼儿园配备一至两名全职或兼职的信息技术人员,负责全园教师信息技术基本应用能力培训、课件制作、设备维护等工作。 

2.建构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机制 

本研究发现,51.5%的幼儿园教师的计算机相关知识来自于职前教育,39.7%的幼儿园教师是通过自学获得的,而通过职后培训获得相关信息素养的教师只占8.8%。因此,建议在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两个环节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建构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机制。 

在职前培养阶段,以提高信息素养和丰富信息技术领域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为主。信息素养培养重在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信息观念和信息技术水平,信息技术领域的学科教学知识培养则重在帮助他们提高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与教学活动的能力。 

不同发展阶段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异不显著。对年轻教师来说,职后相关培训能显著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因为年轻人对信息技术的领悟能力往往更强。而对于那些信息技术基础较弱的熟手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来说,职后相关培训也能显著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但调查发现,目前幼儿园教师所接受的职后的信息技术培训以软硬件的使用为主,很少有将课程与教学活动和信息技术整合起来的培训,有关运用信息技术对幼儿发展的过程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的培训也不多。访谈也发现,幼儿园教师往往不是不会使用信息技术设备,而是对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开展教学活动以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对幼儿进行评估和诊断感到迷茫。因此,对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的职后培训可重在提高其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能力以及评估与诊断的能力。幼儿园可通过帮助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整合起来,使教师的信息素养真正起到促进课程与教学及幼儿发展的作用。 

3.支持幼儿园教师持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自我学习是幼儿园教师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专著、观摩优秀教学活动、与其他教师交流讨论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幼儿园管理者应当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引导教师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持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的范围有一定局限性,其调研结果可能存在地域性特点,因此,解释的范围只限于研究对象,进一步的研究有待深入。 

参考文献: 

〔1〕〔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框架(第二版)〔M〕.北京师范大学,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篇4

一、灵活参照《指南》目标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了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并为儿童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拟定了目标和教育建议。这些目标是指导性的参照,犹如名为“发展指南”不是“发展标准”一样,切不可将其作为“标尺”,而要以灵活的方式分析、运用。

《指南》提出,幼儿的发展是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又要充分尊重幼儿连续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幼儿园的孩子由于遗传因素、家庭环境、性格特征、教育资源的不同,他们的发展也差异明显。他们在不同阶梯、不同起点开始起步。目标应灵活运用于处在不同台阶的孩子身上,应是宽泛的、富有个性特征和具有差异性的。教师只有了解孩子原有的基础,才能在面对众多儿童时,教育目标、教育策略随儿童的差异相应调整,以帮助儿童在原有基础上适度发展及最大化发展。

幼儿园有及时评价(接触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成长档案),还有期末儿童发展评价。期末评价的工具与量表通常是同一样式运用于所有的孩子,老师的分析重点也着重在目标的量化分析上。如果我们有“灵活”的意识,分析时将面向全体的横向比较改为面向个体的纵向比较,目标就从生硬变得有弹性。如动作发展目标“能在较窄的低矮物体上平稳地走一段距离”,面对协调性发展好和协调性发展较弱的不同孩子,前者的“较窄”“低矮”可能是宽15厘米、高30厘米,后者则有可能是宽20厘米、高20厘米。孩子原有基础不同,拟定的目标不同,教学活动场景的设置也应不同。采用分组学习、分层次材料提供,都是差异性设置的表现方式。灵活的目标运用与差异性活动场景设置,就是希望孩子们站稳每一级台阶,并为迈向更高一层做好准备。

二、坚持儿童立场是“去小学化”的根本所在

《指南》实施原则指出,“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早期教育是奠基性教育,是为儿童做好适应未来准备的教育,是在尊重儿童年龄特点基础上的教育。早期教育不是早点让孩子学习知识,早期教育开发也不等同于早期智力开发,而是促进儿童身心两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坚持儿童立场,就是要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要遵循学前教育规律,要让儿童在适宜的阶段做适宜的事情。

遗憾的是,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分追求知识的积累,忽略习惯、兴趣、能力的激发与培养,孩子的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性未得到充分的尊重。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有些幼儿园丧失了科学教育的立场,带着孩子学着不感兴趣的知识、做着不愿意做的功课。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里的起跑线,并不是全面发展的起跑线,而是社会、家长热衷的知识学习、艺术学习的起跑线,这是急功近利的短视眼光,是压抑孩子学习兴趣的杀手行为,是违背教育规律、“拨苗助长”的肤浅动作。就是这句“不输在起跑线上”,成为中国早期教育最大的商业忽悠,导致了“小学化”倾向,让孩子失去了快乐的童年。

3-6岁儿童的思维处于直觉形象阶段,他们需要的是亲身感知、体验,故幼儿园教育应从孩子生活出发,而不是从书本中的概念和知识出发。只要是与孩子生活有关的,是他们感兴趣、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有助于拓展其经验和视野的内容,都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内容。与孩子有关的社会生活及幼儿的游戏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善于从孩子的生活出发,利用他们身边的人和事,利用熟悉的环境,以适合的方式组织活动,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教育孩子如同种树,千万不能走捷径、省环节、“拔苗助长”。社会不需要“人工神童”式的“天才”,需要的是在科学的幼儿教育下成长的心智健全,终身能为社会、家庭作出贡献的人才。

三、幼儿园应科学引领家庭教育的方向

自独生子女家庭占主流后,家庭对早期教育的关注达到痴狂状态。年轻的父母片面理解“优生优育”,怀孕前滋补身体、怀孕中胎教、生育后早教、3岁选择理想的幼儿园……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的期望越来越高,不自觉地偏离了科学的教育方向,家庭教育走进了误区。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总是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而一百种当中,他们偷走了九十九种……”一摘自马拉古奇《你理解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吗?》。孩子有着广泛的兴趣与爱好,孩子需要“工作与游戏”,家长应给他们一个体验现实与幻想、科学与想象、天空与大地、理智与梦想的空间,而不是“偷走了九十九种”,只留下期望的唯一。

《指南》的教育建议里,有许多对家庭教育的建议。如“经常带幼儿参加一些群体性的活动,使幼儿‘乐群、合群’。如:参加亲戚、朋友和同事问的聚会,以及适合幼儿参加的社区活动等,支持幼儿和不同群体的同伴一起游戏,丰富他群体活动的经验。”“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家里来了5位客人,桌子上只有3个杯子,请幼儿想办法解决”。《指南》明确了家庭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期望通过提出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

篇5

1、让家长走进幼儿园,了解我园的全面工作情况及发展现状,了解幼儿学习、生活及成长情况,参与幼儿教育。以进一步提高园所的质量,增进幼儿园和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同时让家长不断获取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信息,改变家庭教育方式,以更好地支持和协助教师工作,家园配合,

2、教师也可以通过开放日活动更好地了解家长。

一方面,教师可观察家长在开放日的表现,引导他们采用正确的方式参与活动,以提高活动质量,实现活动目标;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根据家长在开放活动中与幼儿的互动方式,推测其家庭教育方式,从而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开放时间:2011年11月4日7:40—11:30

三、活动地点:各班教室

四、开放内容: 半日班级活动

五、活动要求与建议:

1、11月1日前教师活动课详案备好并上报给段长,日班级活动安排有序,突出综合性和整体性,要有自己特色。要求学习、运动、游戏活动渗透在半日活动中。二节教育活动内容由2位教师负责,语言组、计算组各上一节,户外活动(包括晨间活动)要有目标,材料充足,一定在计划上显现,早操:整队,队形,口令,要求动作大方,整齐,幼儿精神饱满。各环节衔接(礼仪教育):自然有序,注意(上下楼梯、洗手、入厕,喝水、餐前活动、用餐要求、餐后活动)常规教育及安排

2、班级将学期计划、月安排和周教学计划或其他班级特色等、孩子们的平时作品向家长进行展阅,使家长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情况。特别是元旦节目演出有挑选到的孩子向家长沟通。

3、提高家长的参与性,家长人手一张《大班家长开放日活动记录反馈表》对幼儿园的学习活动、早操、游戏活动、户外游戏的全程评价。(重点指导家长如何观察孩子的各方面表现)

4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们一定要注意面向全体,注意现场调控,考虑细节处理,使每一个孩子都有发言或者动手操作的机会,不要当众批评孩子,使家长能够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正常表现,对待家长的询问要耐心。(《幼儿教师十不准要求》)

5保证家长数量(家长签到表)和家长参与活动的兴趣。最好在开放前一天的放学时开个简单的家长会,让家长明确开放日活动的目标、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以及自己的任务以及填写要求。宣读并张贴家长开放日活动注意事项。(附后)

“我们为什么要开展这次家长开放日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希望家长了解一些什么?通过这类活动我们希望家长有什么样的收获?”

6认真收取家长填写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反馈意见表”,广泛收集家长参与活动的感想和建议,请家长对本次活动进行评议,听取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而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提高。也可根据班级情况,也可就活动的设计意图,组织实施,活动效果(幼儿兴趣、能力的体现)等方面作一说明和分析,现时解答家长的疑惑,使家长真正了解幼儿园的教学以及孩子的年龄特点,为家园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7咨询、个别指导(园长办公室)

篇6

(一)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筹划工作

1、目的不够全面

根据调查发现,现在的教师、园长、其他岗位的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目的认识不够全面,其主要表现为:

(1)教师的认识

教师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主要是因为幼儿园领导的要求,并且把家长开放日活动作为自己班级工作的一部分来安排,也有的是并注意考虑家长的需要,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在依法治教的今天,只有少数教师认识到实行家长开放日也是为了贯彻落实幼儿教育法规和政策。而且,多数教师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是想“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了解我们老师”,“了解教师的工作”,“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方面的情况”,“听听家长的要求”,“给家长一些指导”……可见,教师基本上都是站在家长的角度来看待家长开放日活动的,认为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能给家长带来各种各样的益处。

(2)园长的认识

大多数幼儿园园长认为: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是履行自己的职责:“密切与家长和社区的联系,向家长和社区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科学育儿知识,争取家长和社区支持幼儿园工作”,“领导和组织行政工作,包括工作人员的考核、任免和奖惩[1]”。可见,在幼儿园园长看来,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完成工作计划,满足家长的要求。

(3)其他岗位幼教工作者的认识

多数幼教工作者认为,定期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使家长能够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第一是为了让不同类型的家长能够了解孩子;第二是为了让双职工的家长能够了解孩子;第三是为了维护家长的知情权。可见,多数幼儿教育工作者都是从家长的视野来看待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益处的。总的来说教师、园长、其他岗位的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目的认识不够全面表现为:没有充分认识到幼儿园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也是为了依法治教,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教育法规政策;没有充分认识到幼儿园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不仅是为了使家长受益,而且也是为了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2、准备热情度低

(1)教师的准备工作

通过对教师的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准备工作调查,我们发现,教师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教学活动;准备教学材料;通知每位家长;告诉全班幼儿。

(2)园长的准备工作

通过对园长的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准备工作调查,我们发现,园长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确定开放内容;审查活动安排;满足物质需求;提前通知家长;预先实地检查。综合上述,我们发现,教师和园长虽然都为家长开放日活动做了细致的准备工作,但却都是“通知”家长来观看,而不是“邀请”家长来参与,因而显得不够热情、友好。

3、计划不够开放

(1)计划的制定

幼儿园在制定家长开放日活动的计划的制定上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自上而下制定:先是园长或副园长带着制定,然后是年级(组)制定,最后是班级教师讨论。上层园部制定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大计划,中层年级组制定小计划,下层班级制定更详细的计划。另一种是由下而上制定:一方面,计划的制定是从教师上传到年级组;另一方面,计划的制定是从教师上传到园领导。由下而上制定家长开放日活动的计划,对班级活动的计划实行的是二级管理。还有一种是上下循环制定:任课教师把计划给分管家长工作的教研组长看看,他们都认可了以后,再给园长看,园长再整合一下,能提建议的,园长就提提建议,园长认为可以了,教师就按计划操作了。任可教师开始分工,把开课任务分给各个年级教研组长;各个年级教研组长负责把每个班级教师的教案和资料收上来,预审一下,再给任课教师。

(2)计划的改变

大多数教师认为,计划制定好了以后基本上不会改变,因为“预设的活动是比较稳定的”;但计划可能会有一点微调,一是因为教研活动需要你调整。“一般不会改变,教学活动计划要在年级组里商量,不是很好的教学活动计划才会改变”。二是因为特殊事件迫使你调整。“一般不会改变,除了特殊情况”,如“根据天气情况,作些调整”。三是因为幼儿发展促使你调整。“计划基本上都不会改变,一般来讲整个园的计划都不会改变,但具体的活动方案里面会有点小改变。现在是主题式的活动,我们有可能要根据孩子的发展在走、在变动,我们老师要根据孩子发展到什么程度,来调整计划,但活动的方向是不会改变的,完成的目标是不会改变的”。四是因为领导审查帮助你调整。“大的计划都不会改变,只是有一点小小的地方会改变,像你写的计划、制定的目标有哪一点不符要求,园长或副园长会加上几个字,帮你改一下,让目标切实可行”。大多数园长认为,计划制定好了以后基本上是不会改变的,如果说有变化的话,“变的只是时间问题,内容、形式都不会变”,或者是在其他方面进行“小的调整,比如,园长看了计划以后,发现不稳妥的地方,园长就会变化的。在正式活动开展之前,会不断完善计划”。制定好的计划“改变的比较少,因为教师对幼儿比较了解,对家长也比较了解,况且计划又是通过‘家委会’制定”的。

有上述可见:在班级家长开放日活动活动举行之前,家长很少参与计划的制订工作。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计划制定好了以后,基本上不会改变,只是偶尔地会随着“试教”或“幼儿”、“天气”、“活动”、“家长”、“领导”等因素的变化而做一点微调。

4、安排轻视家长

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本意是要让家长、学生、学校互动,但是,当前大多数学校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家长基本上处于观众的角色,学校在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安排上,大多以家长工作较忙,没有时间为由,没有让家长参与活动中,在各种活动中难以找到家长的影子。可见幼儿园在安排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时候,现行幼儿园没能像重视幼儿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那样,来重视家长的角色和作用。

5、方案比较片面

当前的家长活动日方案比较片面,特别表现在,方案中的准备阶段和活动当天的规划。在准备阶段,准备工作是比较细致的,既包括了班级的活动设计和环境布置,又包括了向家长发放通知单和问卷、做好欢迎家长的黑板,这是值得肯定的。不足之处在于:没能吸纳家长参与到集体备课和环境布置中去。活动当天的规划中,整体的布局是比较规范的,要求各班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环节的安排是比较全面的,要求各班做好家长的签到工作,摆放好家长的座位,向家长介绍学习活动的目标,记录好家长的反馈,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不足之处在于:把家长置于旁观静坐的“死角”,只能“在各走廊、底楼”来“观摩”孩子的一些活动,这样,家长就会处在完全被动的服从地位,而难以萌发主人翁的意识。

可见教师在设计班级家长开放日活动方案的时候,较为忽视家长这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6、环境不够丰富

当前,在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环境布置上,内容显得单薄,大多数教师还没有成为班级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和组织者,还没有能“通过在墙上和教室走道做些布置”、“对教室里的课桌、椅子和其他的设施的摆设”、“对课堂的时间和空间侧面进行精心地策划”来创造“一种气氛”,以激发家长参与开放日活动的热情和激情。因此,当家长来到班级的时候,他们既看不到任何欢迎他们的标语,也看不到教师对活动的具体说明。这些都体现出来,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在我国的发展还不太成熟,在环境设置方面考略还不够周全。

(二)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实施过程

1、时间不太适宜

幼儿园向家长开放活动的时间未能满足家长的需求。幼儿园基本上是每学期向家长开放1次活动,每次开放的时间主要为上午半天。然而现行幼儿园的一些做法和家长的需要还不完全相吻合,这一方面表现在家长开放日活动的频率上:教师和园长的做法虽然比较相似,主要是“每学期”向家长开放1次活动,但是这与家长的期待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因为家长希望幼儿园“每月”向他们开放1次活动。可见,家长对幼儿园开放日活动的频率不够满意,期望能增加开放日活动的频率。另一方面还表现在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持续时间上:教师和园长的做法虽然几乎完全相同,把“上午半天”的时间都用于开放活动,但这与家长的需要还存有很大的差距,因为家长期望开放日活动持续的时间为“2小时”。可见,家长对开放日活动持续的时间也不满意,希望能缩短开放日活动的持续时间。

2、场所较为局限

幼儿园向家长开放活动的空间,从园内场地来讲,较多地利用了本班的教室,较少地利用了班外场所;从园内外场地来讲,较多地利用了园内场所,较少地利用了园外场所。可见,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空间还局限在幼儿园内部、班级内部而没有充分利用园外的各种场所(如家长工作场所、社区场所)。

3、组织比较单调

研究教师、研究园长和研究现场都证明,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主要组织者是班级教师,大多数学校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组织只存在于教育者内部的研究,而以“家长工作忙”为由,没有邀请家长参与到活动的组织中来。但是,家长却认为开放日活动应该由“教师和家长”来共同组织。可见,现行幼儿园的做法和家长的需要之间存在着矛盾。

4、结构自由度小

班级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结构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动态活动和静态活动相互结合

园时的区角活动、桌面游戏属于静态活动,接下来的早操、早锻炼、户外游戏、体育活动属于动态活动,随后的两个教学活动之间有入厕、点心等静态活动;就两个教学活动来讲,第一个教学活动偏重于静态活动,第二个活动偏重于动态活动;此后是午餐午睡等静态活动。

(2)主班教师和配班教师相互配合

这些教师基本上都能做到:主班时(如教学活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配班时,和主班教师密切合作,辅助其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合班时(如来园活动、户外活动),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体现了教师具有很强的团队协作精神。

(3)没有向家长表示欢迎和致谢

几乎所有教师都没有在活动前向家长表示欢迎,在活动后向家长表示感谢,因而未能强化家长来访的意识、参教的行为,错失了与家长紧密合作的许多良机。这些都说明了:我国幼儿园能较为科学地、合理地组织幼儿的日常生活,并适当地考虑到家长的需要,做到既有稳定性又有灵活性,这是值得称道的。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我国幼儿园还存在着教师间接指导的活动较少、幼儿自主选择的机会较少、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较少等多种问题。

5、重点失之偏颇

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大多数学校是把其当做是另类的教学活动来开展,这就使得,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我们见到的大多数都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种表现,重点放在了,如何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的做法却忽视了幼儿园学生的特点,幼儿园学生在学校中,并不仅仅是死板的学习知识,他更多的是通过参加各种游戏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而家长活动日将教学活动作为主要形式,忽视游戏活动的做法也使家长对学生在校情况无法全面了解。

6、媒体不够充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媒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发挥实物和教具的作用。

教师都能注意通过创造生动、具体的形象,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2)开始尝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个别教师已把电脑运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但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技能尚不够熟练,还有待提高。

(3)注意发挥家庭和家长的作用。

教师较能注意调动家长为班级提供普通的教学资源和特殊的教学资源的积极性,这样,既弥补了幼儿园教学资源的不足,又实现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共育。可见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幼儿园没有充分运用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致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幼儿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师和幼儿、教师和家长的互动方式都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化。

7、难题认识偏差

教师对祖辈家长的作用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只看到其消极的一面,不利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面,而没有发现其有利的一面,有助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面。这也表现出教师对家庭系统理论认识不够,家庭系统理论认为,家庭包括着相互联系的成员,每个成员都会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其他家庭成员;家庭作为一个系统,具有“边界”、“角色”、“规则”、“等级”、“气氛”、“平衡”等几个特征。

8、参与不够均衡

(1)在开放日活动中,父亲的出席率不高,远低于母亲。

研究者在统计158位幼儿园家长在选择“您的孩子怎么称呼您”这一问题的答案时,发现:53%的家长(83位)为幼儿的“妈妈”,19%的家长(30位)为幼儿的“爸爸”,12%的家长(19位)为幼儿的“奶奶”,7%的家长(11位)为幼儿的“外婆”,4%的家长(6位)分别为幼儿的“外公”、“其他人”,2%的家长(3位)为幼儿的“爷爷”。可见,家长集体中以父母辈家长为主,祖父母辈家长为辅:父辈家长与祖辈家长相比而言,父辈家长参与的更多;父亲与母亲相比而言,母亲参与的更多;男性家长与女性家长相比而言,女性家长参与的更多。

(2)在开放日活动中,家长的自不大,基本上是听从教师的指挥

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绝大多数家长多是听从教师安排,跟随着幼儿从一个活动环节转换到另一个活动环节;观看幼儿的各种活动。缺乏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3)在开放日活动中,经常给幼儿园义务帮忙的家长不多

研究者在统计158位幼儿园家长在回答“您在孩子班级家长开放日活动中义务帮过忙做过事吗”这一问题的答案时,发现:50%的家长(79位)选择了“有时”,19%的家长(30位)选择了“没有”,18%的家长(29位)选择了“经常”,13%的家长(20位)选择了“总是”。可见,只有不足1/3的家长能常在孩子班级的开放日活动中义务帮忙做事。

9、指导焦点欠准

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园长指导焦点欠准主要体现在:

(1)园长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对教师的指导少于对教师的观察。

(2)园长在指导家长开放日活动时,把重点放在了教师和活动上,忽视了对儿童应有的关注。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幼儿园园长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一半以上的园长都会对教师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进行多次、多角度的观察,但是,很少有园长对教师活动中的行为进行指导。而且,园长对教师的指导,重点是在教师与家长的交往上、活动的设计上和实施上,而儿童的年龄特点几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三)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绩效评价

1、主体自评不足

大多数教师没有对自己组织的家长开放日活动进行评价,自评力度不够。教师这个传统的被评价者现在已发展成为一名评价者,这是幼儿教育改革的一大进步,但在开放日活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中,教师只居第二位,仍有较多的教师处于消极地被评价的地位,这些教师难于对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教学行为及效果进行分析与反思。

2、指标比较单一

评价是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开放日活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在评价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时候,家长这个评价主体是使用幼儿园事先制定好的评价表,按照评价表上的具体指标来对“教师”或“幼儿”、“活动”进行评价。这就表现出了当前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评价指标的两点问题:

(1)家长开放日活动的评价指标都是由幼儿园单方面制定的,家长没有参与其中。

(2)家长开放日活动评价指标的使用者只是家长一方,园长、教师、幼儿、其他岗位的幼教工作者都没有加以运用。

3、策略重点偏移

教师是家长开放日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园长不仅注意从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活动计划、环境创设等方面来评价教师,而且还能从活动中的教师与幼儿的互动、特别是教师与家长的互动等方面来评价教师;园长不仅能采用观察法,来对教师在活动中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评价,而且还能通过谈话法、作品分析法,来对教师在活动前、活动后的各种教育教学计划、反思资料进行评价。但是,园长在评价家长开放日活动时,把重点放在了教师身上而不是幼儿身上,轻视从幼儿的学来看教师的教。同时,园长在对家长的评价有失偏颇,多数园长认为对家长开放活动和对同行开放活动是不同的,一因家长重结果,同行重过程;二因家长不是专家,同行是专家。

4、结果问题较多

其他岗位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认为,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还存在着机械性(开放日活动的时间主要是放在学期初,重点是向新生家长开放;或者是放学期末多,重在向家长汇报)、表演性(把家长开放日活动看作是向家长展示幼儿园的风采,汇报幼儿的学习成果,导致了某些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出现)、指令性(开放日活动主要是幼儿园的行政命令,教师自愿开放、自主决定的比较少)、单向性(开放活动往往是由幼儿园、教师单方面设计、组织、开展的,还没有让家长参与到这些环节中来)、统一性(因为是向全园或全班家长开放,园长或教师同时要面对几百个或几十个家长,所以既难以考虑到来访家长的群体特征,也难以与到场家长进行个别交流)、片面性(向家长开放的内容不够全面,主要是让家长看上课这种教学活动,因而忽视了让家长看孩子的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等)等问题,需要加以矫正。

(四)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价值取向

1、地位比较低下

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不论是在教研活动中还是在科研活动中的地位都比较低下,还没有得到幼儿教育教研员和科研员的应有的重视。

(1)家长开放日活动还没有成为幼教教研员组织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

教育教研员都认为家长开放日活动不是自己组织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一是因为幼教教研活动主要是研究如何使用幼儿园教材,如何向家长传递第二期课程改革的精神;二是因为只在特定情景下,才强调家长工作的重要性。

(2)家长开放日活动也还没有成为幼教科研员开展科研活动的重要内容

教育科研员都说明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不是自己开展科研活动的重要内容,一是因为科研活动的面很广,研究的课题很多;二是因为开放日活动的研究课题题目太小,难以深入研究;三是因为开放日活动是面向家长群体的活动,难以解决个别家长的具体问题。

2、特征重表演性

不论是教师、园长的观点,还是其他岗位幼教工作者的观点,都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的观点既相互印证,也深化了家长开放日活动与其它形式家长工作相比的强势所在:把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直观地呈现在家长的面前,让家长有多种机会观察孩子的表现、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实现教师、幼儿、家长之间的多向沟通和互动。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和平时活动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竭力向家长展示其优异的一面,隐藏其不良的一面,而没有真实地向家长呈现其全貌。

3、伙伴观念陈旧

幼儿园、班级应该天天向家长开放,欢迎家长随时来访的观点没有得到幼教工作者的拥护和赞成,幼教工作者的观点滞后于家长的观点。

(1)大多数教师不赞成“班级应该天天向家长开放,欢迎家长随时来访”的观点。

具调查,虽然有九成以上的教师不仅赞成“家长是教师的合作伙伴”的观点(98%),而且还赞成“教师应该让家长参与到班级的教育中来”的观点(92%),但却只有不到四成的教师赞成“班级应该天天向家长开放,欢迎家长随时来访”的观点(39%)。可见,教师对“家长是教师的合作伙伴”、“教师应该让家长参与到班级的教育中来”、“班级应该天天向家长开放,欢迎家长随时来访”这三种观点的赞成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2)大多数园长也不赞成“幼儿园应该天天向家长开放,欢迎家长随时来访”的观点。

具调查,虽然有八成以上的园长不仅拥护“幼儿园和家庭是合作伙伴关系”的观点(94%),而且还拥护“幼儿园应该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中来”的观点(87%),但却只有三成的园长赞成“幼儿园应该天天向家长开放,欢迎家长随时来访”的观点(30%)。可见,园长对“幼儿园和家庭是合作伙伴关系”、“幼儿园应该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中来”、“幼儿园应该天天向家长开放,欢迎家长随时来访”这三种观点的赞成率也在逐渐减少。

4、失败轻视幼儿

教师、园长和其他岗位的幼儿教育工作者都认为决定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成功因素首先是家长,如家长是否满意;其次是教师,如活动是否顺利;最后是幼儿,如幼儿是否开心。这证明了我国幼儿园教师、园长特别是其他岗位的幼教工作者没有充分认识到幼儿对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成功与否的制约作用。

5、设想不够合理

一些园长认为未来的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一方面要满足家长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要防止家长的干扰。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如了解孩子、了解幼儿园的需要),可通过丰富开放日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改变开放日活动的时间(如放在双休日)、培训与利用家长等手段来实现。为了防止家长的干扰(如干扰孩子、干扰教师),可以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如在班级安装摄像设备)、规范家长的言行来达到。

6、改革困难较多

幼教工作者大都不赞成幼儿园应该“天天向家长开放,欢迎家长随时来访”,认为这既没必要也没可能,因为它会使幼儿园受到家长等多种负面因素的不良影响。

(1)班级应该“天天向家长开放,欢迎家长随时来访”的观点,一方面被许多教师认为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这会妨碍教师的教学,增加教师的负担,影响幼儿的情绪,降低家长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被许多教师认为是没有可能的,因为幼儿园物质条件较差,班级幼儿人数较多,教学秩序也会受到影响。

(2)幼儿园应该“天天向家长开放,欢迎家长随时来访”的观点,一方面被众多园长强烈地认为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这会给幼儿园的管理带来困难,况且家长还没有提出这种要求,再者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还没有达成一致;另一方面还被众多园长强烈地认为是没有可能的,因为家长还没有这种需要,家长也会影响幼儿园的工作,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还不高。

(3)幼儿园应该“天天向家长开放,欢迎家长随时来访”的观点,一方面被其他岗位幼教工作者认为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这会影响幼儿园工作的正常运行,花费教师更多的时间,降低活动的效果,使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变得更难;另一方面还被这些幼教工作者认为是没有可能的,因为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师资水平、家长素质都有局限性。

二、造成问题的原因

(一)教师和家长对管理的理解不同

家长作为当代世界的中国人,伴随着平等、民主的价值观和自由、公平竞争的意识的增强,了解教育、参与教育的要求也变得日益强烈,他们已不满足于在家庭教育中按照自己的理想方式来教养孩子,所以还期望在幼儿园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对幼儿园的教育问题享有发言权、建议权和决定权,要求幼儿园天天向他们开放就是一真实写照;而幼儿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既难以摆脱“师道尊严”的长久影响,又难以打破“独自为政”的管理模式,所以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满足于现在的封闭式的管理状态,不希望幼儿园天天向家长开放。

(二)教师和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不同

教师和家长对教育各方面的认识都还存在着分歧,这首先表现在对教育目标的认识上,在教师看来,幼儿园教育是要为幼儿进入小学打好基础的,要为幼儿将来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家长则认为教育孩子不是“为国教子”,而是“为子教子”、“为家教子”,所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次表现在对教育内容的认识上,在教师看来,必须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而家长则认为智育、美育更重要,且在智育中,又看重教会孩子数数、识字。再次表现在对教育途径的认识上,在教师看来,幼儿喜欢游戏,应该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之中,而家长则认为,游戏就是玩耍,白白浪费了孩子的大好时光。最后表现在对教育方法的认识上,在教师看来,对幼儿要正面引导、表扬鼓励为主,而家长则认为对孩子要严格要求、严加管教。正是由于教师和家长在教育的诸多问题上还没有形成共识,所以不赞成幼儿园天天向家长开放,以免家长影响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教师和家长与幼儿的交往不同

开放日活动中,教师和家长在与幼儿交往时,存在着差别,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交往的对象不同。家长主要关心的是自己的孩子,围着自己的孩子转,而教师则要和平常一样,注意关心全班的每一个幼儿,不让任何一个幼儿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并尽力为每个幼儿提供最好的条件。二是交往的方式不同。由于家长和幼儿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所以,他们在和幼儿相互交往时,主要是以冲动的、情感的方式进行的,而教师和儿童则没有这种先天的关系,所以,他们在和幼儿相互作用时,主要是以冷静的、理性的方式进行的。由此可知,开放日活动使教师感受到他们与家长在教育幼儿的行为上存在着差异,因而就不拥护天天向家长开放活动。

(四)教师和家长所承受的压力不同

由于家长开放日活动都是教师唱主角,家长当配角,所以教师和家长所承受的身心压力就截然不同,相比来讲,教师承受的压力要远远多于、大于家长。在开放日活动前,教师是设计者,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来准备活动,还要迎合家长的需要,否则就可能是出力不讨好;而家长则是被通知者,接受教师的通知,按时来参加就可以了。在开放日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全身心地投入到各项活动中去,还生怕哪个环节出现了差错;而家长则是旁观者,像个普通的观众,倾听、观看活动就可以了。在开放日活动后,家长是评价者,他们对活动进行评价;而教师则是被评价者,要接受家长的评价,尽管家长的评价结果不一定正确。由此可见,开放日活动的实践使教师深深地体会到他们付出的太多、得到的太少,因而就不赞成天天向家长开放活动。

三、改善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相关建议

(一)对管理机构的建议

1、完善幼儿教育法规

1996年,国家教委在《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八章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中的“第四十九条”里,明确指出:“应建立幼儿园与家长联系的制度。……幼儿园可实行对家长开放日的制度”[1]。这一法规的出台,勿庸置疑对我国幼儿园家长开放日制度的建立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在14年后的今天,伴随着幼儿教育改革进程的深入,幼儿教育管理部门就很有必要通过不同的形式,组织不同岗位的幼儿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读这一法规,鼓励大家畅所欲言、献计献策,然后集思广益,把大家的建议归纳起来,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使这一法规能得到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以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共育。

2、贯彻幼儿教育法规

幼儿教育管理部门应该通过不同的渠道,促使广大的幼教工作者认识到:要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的资源,对幼儿进行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教育,并注意寓教于游戏活动之中,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要全面调动家长支持教育、参与教育、评价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与幼儿园协调一致地教育幼儿,以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3、落实课程改革法规

幼儿教育管理部门应该通过不同的方式,组织幼儿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这一法规,全面认识变革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程管理、课程实施的必要性,深刻领会吸引家长参与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运作的可行性,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4、执行儿童教育法规

幼儿教育管理部门应该通过不同的传媒,大力宣传“儿童优先”的原则,使幼儿园能够更加重视家长工作,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保育观和教育观,掌握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以优化儿童成长的环境。

(二)对评估机构的建议

1、反思我国评估幼儿教育机构的标准

地幼儿教育评估机构或评估专家小组,应当反思自己的评审标准,并对评审标准进行修改,适当增加一些“家庭”的条目,补充一些“家庭”的内容,并使之更加具体化,更具有操作性,真正发挥对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杠杆作用,以适应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2、借鉴国外评估幼儿教育机构的标准

2006年9月,美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开始运用新的《幼儿教育机构标准和认证指标》,具分析美国评估幼儿教育机构的标准具有:体系比较完整,定性评价明显;指标比较细化,操作较为简便;家庭指标较多,联系较为紧密;家庭地位较高,突显家庭重要等特点。因此:我国幼儿教育评估机构或评估专家小组可以借鉴美国评价早期教育机构的标准,来完善对示范幼儿园评审标准、托幼园所办学等级标准的构建,以引导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逐步走向经常化和日常化。

3、建立科学评估幼儿教育机构的标准

幼儿教育评估机构应该从评价的目的和功能、目标和体系、方式和方法等方面来制定科学地评估幼儿教育机构的标准,以实现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最优化。具体要做到:重视发展性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重视多元性评价;重视互动性评价;重视自主性评价。

(三)对科研机构的建议

1、加强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

(1)广泛研究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

幼儿教育研究机构不仅要研究后现代课程论、社会互动理论、生物生态学理论对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价值,而且还要研究家庭系统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层次需要理论对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意义,以丰富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园课程理论,为家长开放日活动搭建广阔的理论平台。

(2)深入研究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基本问题

幼儿教育研究机构不仅要研究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可能性,而且还要研究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目标、内容、途径、形式和方法,以指导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2、关注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实证研究

(1)开展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调查研究

幼儿教育研究机构要深入实际,与不同岗位的幼教工作者密切配合,就家长参与课程建设工作的重点、难点及热点问题,展开调查研究,了解家长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为家长开放日活动质量的提升提供感性的研究经验。

(2)开展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实验研究

幼儿教育研究机构要进入幼儿园,与园长、教师、家长一起进行实验研究,例如,对教师的教育经验或教育能力与家长的参与水平或参与能力进行比较研究,对家长的参与水平或参与策略与幼儿的发展水平进行比较研究,以探索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特点、规律和效益,为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质量的提高提供系统的研究经验。

3、重视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交流活动

幼儿教育研究机构应积极创造条件,举办各种类型的国内、国际学术研讨活动,为幼教工作者搭建对话和交流的平台,强化幼教工作者研究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意识和行为,为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改革提供强有力的科研支撑。幼儿教育研究机构即可以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对家长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各种参与问题进行比较研究,又可以通过中文图书期刊、互联网、外文图书期刊、国内年会、国际论坛、专题研讨会等不同的形式,把我国的研究成果呈现出来,促使国内、国际同行进行分享和交流,以共同探索幼儿园利用家庭资源完善课程建设的基本规律和特殊规律。

(四)对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议

1、调整课程设置

我国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和其他承担幼儿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该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不同学历、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师资培养和培训课程的结构,增设“幼儿园与家庭合作共育”的课程,并定为必修课,以保证落到实处,或在相关的必修课程中加大“幼儿园与家庭合作共育”内容的比重,并增加课时量,使幼教工作者在步入工作岗位时,就具备了与家长进行交往和沟通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通过在职培训而不断提高与家长交流和分享的各种技能技巧。

2、改革教学方法

要保证所设置的课程的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就必须改进教师培养(培训)的方法。在不同学历层次、不同类别的师资培养(培训)工作中,不能片面强调通过集中讲授的“讲师团”方式,向学生(学员)传递系统的理论知识,过于重视学生(学员)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而应提倡通过小组研讨、录像分析、现场观摩、亲身实践等方式,来培养学生(学员)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的习惯,增强学生(学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沟通和交往的能力,以提高学生(学员)的综合素质。具体可以采用:反思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对话式教学。

3、改革考核方式

(1)完善学生(学员)评价教师的内容和形式

幼教师资培养机构应该树立“以学生(学员)为本”的教育观念,不断对学生(学员)评教的量表加以修改,重视对教师特殊能力的评价,关注对学生(学员)学习过程的评价,并使评教结果更加透明化,以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为学生(学员)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服务。

(2)优化教师评价学生(学员)的内容和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师范院校教师对学生和学员(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和学员)学业成绩的评价,主要是由平时学习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这两个部分构成的;平时学习成绩的考查,主要是依据学生(学员)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情况来决定的,约占40%,期末考试成绩主要是依据学生(学员)完成教师设计的闭卷试题情况来决定的,约占60%。可见,对学生(学员)的考核主要是通过闭卷的形式来进行的,考核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学员)的书面表达能力、记忆能力,这种现象应该加以改变,以提高师范院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具体来说需要:重视考查口语能力;倡导实行开卷考试;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五)对幼儿园的建议

1、发展和家庭的伙伴关系

(1)正确认识伙伴关系

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和家长的不同优势,承认家长的教育地位和教育权利,理解家长的教育需要,尊重家长的教育决定;不把家长看成敌对者、局外人,而把家长看成同盟者、合伙人。这样,当“教师把家长看作是保育和教育儿童的真正伙伴”时,“家长就会经常来观看和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幼儿园和班级就会在任何时候都对家长开放,鼓励家长无论何时有空都可以来访参观[1]”。

(2)发展巩固伙伴关系

要使伙伴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幼儿园就必须为了儿童的利益而坚持不懈地与家庭合作。

幼儿园可以把儿童的学习活动、班级的课程改革活动、年级的教学研究活动作为与家庭开展合作活动的重要内容,以吸引家长的广泛参与,使伙伴关系从普通的公共关系活动转变为独特的教育教学活动。

幼儿园要鼓励教师经常与家长交往,并为教师创造实践这些行为的机会,使伙伴关系从幼稚、不完善走向成熟、理想化。

2、完善向家庭开放的政策

(1)提高幼教工作者的认识

园长、教师应该打消“家长随时来访参观,会干扰幼儿园的正常工作”、“给儿童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等顾虑和担忧,以开放的思想和积极的心态,来对待面向家长开放的政策,相信这一政策的实施,必然会促进幼儿园和家庭友好关系的发展,增加与家长交往的时机,帮助家长理解幼儿园课程的特征和游戏活动的重要性。

(2)增强家长的主人翁意识

园长、教师可以通过“家长讲座”、“家长会”、“家园小报”、“家长园地”等多种渠道,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的开放政策,使家长认识到:他们也是幼儿园的主人,幼儿园也是他们的家;幼儿园和班级的大门始终向他们敞开,他们任何时候来访和参观都是受欢迎的;他们的感受和见解对园长、对教师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幼儿园就是在剥夺家长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关闭与家长合作的重要通道,失去与家长互动的许多大好时机。

3、提高园本教研活动质量

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深入改革,需要优质的园本教研活动来支撑。为了提高以园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的质量,幼儿园可从:形成崇尚教研的氛围;打造热爱教研的团队;开展独特的教研活动;支持教师的教学探索几个方面入手。

4、组建家长志愿者队伍

“‘志愿者’指的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支持学校教育目的和儿童学习或发展的任何人”[1],他们是不拿报酬的。“‘志愿社会服务’在美国有着悠久的历史[2]”,家长志愿服务是美国幼儿教育发展的优良传统,今天仍被众多的幼儿教育机构所采用保教工作者鼓励并欢迎家长来到班级帮忙或参加特别的活动,家长们也都乐于利用业余时间来到孩子们中间,为班级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情感。美国幼儿教育机构的这些做法值得我们效仿。

篇7

【关键词】幼儿园管理 教育评价 意义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8-0160-02

评价是判断选择的重要手段。目前,教育评价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人们认识到,只有通过系统的教育评价,才能为幼儿园管理决策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一 教育评价的概念界定

教育评价是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育评价,可以了解教育活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方向,采取措施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每个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育评价,目的在于找寻评价结果,即或否定或肯定的论断,而忽略评价主体和过程。在幼儿园里主要表现为,从教师中选出教学尖子,在孩子中选出学习苗子,这是一种偏颇的评价定位。

现代教育评价的理念,既不在于评判和选拔,也不在于督促和警示,而在于检查教育效果和管理效果的达成情况。通过获得有效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幼儿园的管理方式和保教过程,针对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完善和修正,是一种客观公正、面向全体、不带任何褒贬色彩、能促进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手段。

二 教育评价在幼儿园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实施教育评价,幼儿园园长可以及时获得关于教育状况的反馈信息,形成全面、系统的认识,为正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1.教育评价的根本意义在于形成价值判断,为幼儿园管理决策服务

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及管理活动,都是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而预定的目标是否正确,各种举措是否有力,方法步骤是否切合实际,获得的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都需要作出价值判断。教育评价过程,就是按照评价标准进行动态与静态、定量与定性的系统分析,全面考察,从而形成价值判断的过程。只有获得客观的价值判断,才能真正为管理者作出选择与决策服务。

2.教育评价有利于幼儿园实施目标管理

幼儿园实施目标管理,不能搞短期行为,需要通过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管理过程来逐渐实现。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管理要素也会发生有序或无序的变化。通过教育评价,对各种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系统论证,可从中找到问题的症结。然后提出有的放矢的解决措施,可以减少偏差、避免走弯路,使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和管理活动朝着目标管理的方向前进。

3.教育评价有助于幼儿园优化管理模式

通过定期的、全面的教育评价,既能看到幼儿园的成果和进步,也能发现幼儿园教育活动和管理过程存在的薄弱环节,促使园长进行分析研究,寻找症结所在,作出新的决策。不断地评价总结,有利于幼儿园管理模式的优化。高质量的教育效果和管理水平,存在于不断通过教育评价来促进管理模式优化的过程之中。

4.教育评价有利于提高园长的科学管理能力

管理是艺术,同时也是科学。幼儿园实施科学管理,要求园长具备科学的管理方法、高超的领导艺术、系统综合辩证的思维方式和善于总结工作规律。通过教育评价,可以提升园长的管理素质。同时教育评价对管理活动起导向作用,有利于提高园长对管理活动的驾驭能力。

5.教育评价有助于激励教师积极进取,打造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

教育评价的对象之一是教师。教师的思想状况、职业道德、业务水平、教育能力、工作才干和心理品格等素质要素,是评价的主要内容;而对幼儿身心发展状况的评价,实际上也是对教师实施教育活动的评价。通过评价活动,可以促使教师主动反思、寻找差距,确立努力方向。

三 教育评价在幼儿园的实施方法

正确的教育评价方法是完成幼儿园管理评价任务、实现幼儿园管理目标的手段,需要遵循正确的评价途径和程序。教育评价方法包括思想评价方法和实践评价方法两大类。思想评价方法是实践评价方法的方法论指导,而实践评价方法是思想评价方法的具体应用。

1.思想评价方法

第一,坚持尊重客观实际的原则。不仅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反面,应意识到正反两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坚决克服教育评价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首因效应”“晕轮效应”“思维定势偏差”“感情投射偏差”以及“中心化偏差”等主观偏见。

第二,坚持事物发展的观点。不能用形而上学、静止僵化的消极眼光,对某个教师、某个幼儿的行为或状态,下最终结论或贴上标签。教师一时的轻率或疏忽、孩子一时的愚钝或顽劣,或许背后存在一定的客观原因。如果及时找到问题根源,及时帮助解决,疏导出教师和孩子主动发展的内部驱动力,又将是另外一个天地。所以,在幼儿园管理和教育评价中,要支持积极评价、杜绝消极评价,支持发展评价、杜绝静止评价,支持过程评价、杜绝终结评价。

2.实践评价方法

第一,找准教育评价的维度和切入点。幼儿园服务于教师、幼儿和家长,因此幼儿园应关注教师、幼儿和家长当前及未来的需要,满足这些需要并争取超越他们的期望。针对幼儿,分阶段评价身心发展情况和专项能力水平。针对保教活动,评价班上教师的教学状态、幼儿游戏活动的参与情况等,促进教育活动计划性和有效性的提升。对教师,评价政治思想、师德修养、工作态度、教育观念、业务水平等多个方面;对班集体,评价组织水平、风格特色、纪律水平和精神面貌等,这对于塑造良好师生情感和优质园本文化等都起到导向作用。对教育环境,评价幼儿园趋利避害的方法、与社区互动的效果等。

第二,精心构建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正确的教育评价,为幼儿园科学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和客观标准。幼儿园管理的主要职能就是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园长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和带领,只有抓好教育管理,才能提升幼儿园的品牌和声誉,保持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制订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不能仅靠园长个人的经验,需要吸收全园教职工的集体智慧,实行民主集中制,先让教职工提出各种建议,然后从中汇总提炼出精华。由于做到了全园参与,对于讨论结果的认可度有了保证,执行起来也会容易得多。一位成功的园长,应及时听取教师意见,不断地寻找机会改进幼儿园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如果教师有了建议或意见,这正是改进的良机。

第三,通过PDCA法来保证教育评价质量。幼儿园科学管理过程,就是将相互联系的各环节,有目的、有秩序地进行系统控制的过程。幼儿园教育的科学管理,需要通过系统的评价制度,将各环节有序连接起来。采用PDCA法即解决这个问题,将幼儿园管理工作分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节点,这四个节点形成一个循环,成为实施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工作流程,便于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

四 教育评价与幼儿园管理的关系反思

教育评价和幼儿园管理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幼儿园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实现教育管理科学化。正确的教育评价,是指导幼儿园进行长远规划的有效工具,是实现幼儿园科学管理的正确途径。所以,教育评价是实现幼儿园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谭厚国.现代教育评价应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6(1)

[3]赵伟.教育评价的功能、途径及特点[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

[4]陈珏.我国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

篇8

光阴似剑,日月如梭。一年来,我园教学工作在上级领导及园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教师恪尽职守的工作中。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学为中心,按照《幼儿园教育纲要》精神分析了教学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明确管理思路,精心地制定并全面落实教学计划。一年来,幼儿园的常规工作、教科研工作、节庆特色活动、、家长及对外宣传工作等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现将一年的工作向领导和各位老师汇报如下:

一、齐心协力,完成全年教学工作任务。

1、加强教学管理。 注重对蒙班和普班分别管理。严格执行检查制度,将计划、检查、督导、评价一体化。创新教育活动,注重活动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提高区域材料的投放及指导的能力。及时公布教师业务成绩,促使教师履行职责,使教学质量有了逐步的提高。

2、以分组业务研讨、园内自主培训、园内外的观摩课评析、听专家讲座、技能测试、特长培训等多种举措,强化教师以儿童为主体的意识,促使教师不断自我完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3、以科研为先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承担了“市心理健康推进及现场会”。接待并组织了市县级幼儿园的观摩活动。深入英语、体育课题的研究,增设了中班幼儿外教组、创新特色体育活动,加强固定项目评价,增强了幼儿学习活动的兴趣。促使教学质量的提高。

4、家园互动,形成合力。重视家长开放日、家长会、新生家访、家长座谈、开展亲子活动等多种方式,虚心听取家长的建议,争取家长的支持与帮助,共同改善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6、发挥示范园辐射作用,进一步建立传帮带的关系,通过来园观摩,走下去指导的形式转变姊妹园教师的教育观念,传授教育方法,建立教育评价,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7、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创办园报、开通网上在线、增大信息上报教育局的数量、重视信息上大台、上大报的频率,扩大了幼儿园的知名度。

8、在语言文字达标校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师幼口语培训、规范环境用字、认真开展推普周宣传活动。更新警示牌8块、固定宣传橱窗2个。做好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达标准备工作。

9、保质保量地完成上级各部门下达的临时性任务。

二、团结协作,做好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

1、加强教学管理,保证目标的完成。

年初,依照幼儿园整体工作目标,明确了教学管理的思路。注重观察与发现。倾听教师工作实施过程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讨论分析并做好有效的调整。如:开展诵读、手指游戏、离园阅读等给活动间的组织增添了兴奋剂,增强了幼儿活动的兴趣。其次,注重目标的落实。日常教学做到计划、检查、督导、评价工作一体化。严格依照教学计划创新开展各项活动,精心制定每项活动方案,其中“快乐宝宝过六一”、“开展的九九重阳节——爱心献给夕阳红”、“感恩节感恩的心” “庆元旦—今天我当家”、等园内大型的活动都在教师们的团结协作、大胆尝试创新中,逐一落实,圆满地完成了全年的教学计划,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

2多方位开展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在教师成长的过程中, 知道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才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要求教师自我发展与幼儿园发展目标相一致。一方面幼儿园多给教师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幼儿园从教育实际出发,开展教师自主学习、自主培训的活动。今年,根据不同教师业务能力特长,组织青年教师每人承担一项培训课题。通过自主学习讲座,促使教师专业成长。其次,在教师技能上,我们通过园内说课、技能测试、特长培训等多种形式来增长见识、扩大视野。区素质赛中宋丽如老师荣获三等奖等。在成绩面前,教师们也从中寻找出自身的差距,在寻求新的努力方向的过程中,自身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3、以科研为先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只有搞科研才能搞好幼儿园的特色教育。我们继续对 “幼儿英语学习环境整体优化“及“激发幼儿体育兴趣”课题深入的研究。增设了中班一个幼儿外教组,孩子通过与外教老师的英语互动游戏,提高了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与幼儿学习的效率;大胆创新体育,改良了户外操的活动形式。武术、太极拳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大大提高了幼儿户外锻炼的兴趣。加强固定项目评价,每月一次对比评价,督促教师自觉寻求固定项目练习的方式。本学期中、大班组幼儿固定项目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促使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4、把握机遇、增长见识,提高幼儿能力。作为幼儿的启蒙教师,要及时把握教育的机遇,为儿童提供创造发展空间。4月编排的“欢乐中国年”作为开场舞在电视台播出;六月由老师指导的8名幼儿分别荣获省少儿风采英语大赛金、银、铜奖。创编、组织幼儿参加市幼儿基本体操大赛荣获市级一等奖。其次,园内组织的“祖国母亲、生日快乐”宝宝歌会、“健康之星宝宝秋运会”等活动也为孩子们提供了快乐成长的空间,对孩子们来说是有了很大的收获,促使了幼儿能力的提高。

三、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

一年来,我们重视家长开放日、家长座谈会的开展。定期召开,及时反馈。发现家长对教育关注的问题,倾听合理化建议,结合各种活动组织各种亲子,增强亲子间的情感。让家长了解孩子、了解教育、了解幼儿园。争取家长的支持与帮助,共同改善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四、多种途径,发挥宣传的作用,扩大我园知名度。

年初,我们从自身查找了宣传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增大了宣传的力度。特增设了幼儿园网管及幼儿园园报编辑,并制定了各岗位工作细则。开创了每月两期的园报,开通了网上在线、加大了上大报、上大台及大块文章的频率。促使家长与社会人事更加了解一幼,更加了解一幼特色教育。从而扩大我园知名度。

五、取得的成绩:

今年,在全园教师的努力下,被评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工程省级示范园、先进单位。

两名教师荣获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工程“优秀辅导员”称号。

荣获“肯德基”杯幼儿基本体操电视大赛甲组一等奖;三名教师获指导一等奖。

篇9

1 我园实施“主题活动评价”的功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四部分“关于幼儿园教育的评价”中明确了评价的功能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同时指出:“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园主题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而绝不是简单地区分优劣高下。主题活动评价除了具备基本的检查、选拔和筛选功能以外,还具有以下几种重要功能:

1.1 反馈调节功能

评价者将评价的结果以科学的、适当的、具有建设性的方式反馈给被评价者,使被评者客观地认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调节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时,评价的双方在平等、尊重和互惠基础上,通过协商、讨论等沟通方式自主地调控评价活动本身,以获得评价的最大效益。例如:《快乐时光》活动(一),针对“目的性评价指标”中的第三个评价要素“内容选择的目标性”开展研讨活动,在研讨中评价者各抒己见,提出了不少思考:为什么选择这个内容?幼儿对本次的活动是否感兴趣,是否符合幼儿的需要?为何幼儿在做各种表情时假笑、假哭、假怒表情不够真实?怎样才能让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真实的情感和表情?针对这些问题,评价者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意见。这样的评价使被评价者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获得许多好的教学建议,从而学会从多角度重新思考,检查、重构自己的设计思路、教学手段和方法。

1.2 展示激励功能

主题活动评价把评价活动作为给被评价者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评价者以积极的多视角的评价方式,发现被评价者的亮点,挖掘其潜能,鼓励被评价者不断发展和提高。例如:在开展主题活动评价的第三阶段,为了让每个教师找出自己的优势并展示“亮点”,以实现资源共享。我们结合主题评价指标开展了“挖潜能、展亮点”的活动。通过说课――人人亮课――集体寻找同伴的“亮点”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全体教师的“亮点”展示在大家面前,从而树立教师的信心,同时也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

1.3 反思总结功能

主题活动评价强调被评者的参与,被评价者参与评价将会克服被动性,有利于产生内在需要,能自觉地内省和反思,及时总结和调整。如能持之以恒,将能养成批判性反思和总结经验和教训的习惯,对个人将终身受益。例如:《快乐时光》活动(二),指导教师针对评价指标中的目的性,进行自我反思:“在本次活动中,当幼儿对给生病的同伴写一封信有强烈的兴趣时,我没能支持幼儿写信的活动,即我没能及时地调整目标,以达到既顺应幼儿发展,又推动幼儿发展的目的。因此在今后开展主题活动中,我要努力做到心中始终装有大目标,及时调整小目标,不断接纳幼儿生成的新目标。”

1.4 积极导向功能

主题活动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幼儿的发展,提高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实践,把先进的教育思想、课程理念融入评价活动,并渗透到课改的各个环节,通过评价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教师自身的不断发展。例如:《快乐时光》活动(三),课题小组和专家对本次活动进行评价时一致认为:从本次活动教师的表现来看,教师高高在上,主宰整个活动,幼儿受教师的支配,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出现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教师的组织行为。因此专家建议:在设计活动时,应创设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情境,让幼儿去思考、去提问、去探索。通过这次评价活动,被评者在评价过程中得到引导和启发,能从另一个崭新的视角反思自己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及时地改变自己传统、陈旧的教育观,并逐步形成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点、课程理念。

2 我园“主题活动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课程要面向全体幼儿,使他们得到共同进步又不失个性特点的发展。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确立科学合理的,以身体健康、行为习惯、经验智能、审美情趣、情感态度为价值取向的培养目标,使每一个孩子获得和谐的发展。因此,我园在制定主题评价指标时注重以下原则:

2.1 整合性原则

培养“完整儿童”已成为现代幼儿教育的新观念。所谓“完整儿童”是指一个全面发展、和谐平衡的儿童,是指其身体的、社会的、情感的、认知的和道德的整合性发展。因此,在实施主题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做到观念的整合,目标的整合,内容的整合,资源的整合,方法、形式及手段的整合,最终达到幼儿发展的整合。

2.2 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是新课程评价的最重要的特征。发展性评价将立足点放在幼儿和教师的未来发展方面,面向未来,考虑幼儿和教师的发展需求,重发展而非重功利,不仅要关注幼儿和教师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全体幼儿和教师的未来发展,重视每个幼儿和每个教师在本人已有水平上的发展,而不是放在评定一次活动的优劣上。

2.3 活动性原则

“活动”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在主题活动中幼儿通过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动手操作物体、实际接触主题环境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等等,去体验、观察、发现、思考、积累和整理自己的经验。因此,在主题活动中,要把幼儿的主动体验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使幼儿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活动状态,能主动积极地动手、动口、动眼、动脑,让主题活动成为幼儿完全自主的活动。

3 我园实施“主题活动评价”的基本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评价在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中的作用,引导教师的专业化、自主化成长,促进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发展与完善。我园从以下几个方面针对主题活动进行评价。

3.1目的性:第一,教育计划是否考虑到各类课程的有机整合,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否符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是否着眼于幼儿的现有水平。第二,目标指向既要全面,又要具体有针对性。教师是否在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基础上,确定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第三,教师是否准确把握《纲要》提出的教育目标,是否注重情感、态度、习惯、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培养。在开展主题活动时,教师是否做到心中始终有大目标;及时调整小目标;不断接纳幼儿生成的新目标。

3.2整合性:第一,各领域内容是否有机地整合;第二,主题的内容是否以幼儿自身的兴趣、经验需要为出发点,不再局限于某一领域的单一教学。第三,是否通过方法、形式、资源的整合,及各种教育教学手段的交互作用,促进主题活动更好地开展。

3.3挑战性:第一,在开展主题活动时,所选择内容是否具有挑战性,是否创设有挑战性的环境和材料。第二,教师是否在观察、判断的基础上,设置了疑惑,促使幼儿有所反应,从而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促使幼儿积极地探索,找寻结果,最终使幼儿的认知结构达到更高水平。

3.4灵活性:指导主题活动时,是否认真观察幼儿的探索过程,随时根据幼儿在主题活动中衍生出许多不确定的因素,积极应变,灵活地引导探索,灵活解决问题,灵活使用各种教育方法和手段,促进主题的发展。

3.5开放性:第一,内容是否开放。来源于各种幼儿感兴趣的话题。第二,组织形式、时间、空间是否开放。幼儿园、家庭、社区都可以是课堂。教师、家长、社区人员都可以是组织者。第三,游戏材料的投放是否开放。幼儿能否自由选择、取放玩具材料,游戏的场地是否按幼儿的需要和愿望布置、随时可以变化的,游戏的时间是否由幼儿自由支配的。

3.6主导性:第一,在个别幼儿的探索活动中,教师是否扮演观察者、倾听者的角色。教师是否尊重幼儿的自主探索、自然发展,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第二,在小组活动中,教师是否扮演合作者、支持者的角色,与幼儿一起运用过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实际操作,获得新的经验。第三,当幼儿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教师是否扮演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组织幼儿集体讨论,并引导更多的幼儿共同参与和思考,或者向他们提出一些质疑和挑战,进而发掘幼儿的潜在能力,推动活动的发展。

3.7主体性:第一,在主题活动中是否能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敢于提出新主题;敢于提出新问题。第二,幼儿是否能循着提出的问题线索尽兴探索、尽情表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整个的活动中真正体现幼儿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3.8互动性:第一,在讨论问题时,当教师抛出的问题,幼儿把它接住,然后再把问题抛给教师或其他的同伴。第二,教师是否能根据发展的需要,与幼儿共同创设符合幼儿发展所需要的环境、材料,使幼儿主动的学习,通过环境、材料积极地探索。

3.9发展性:第一,在主题的计划中,横向上是否体现各级目标、活动内容之间的联系性、统一性;纵向上是否体现前一个活动和后一个活动的连续性和递进性。第二,在活动的过程中,是否体现幼儿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第三,教师是否通过对幼儿已有的经验的充分了解,制定出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从而提升幼儿的经验、能力。

3.10教育特色:第一,教育方法、手段的新颖、独特。第二,教育方法、内容、组织的新颖、独特。

4. 小结

根据上述原则,我园设计了“幼儿园主题活动实施评价指标表”,如表1所示。由于教学的内容、对象都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不可能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模式适应不同类型的教学,也不可能有一种万能的评价模式适合于不同的活动。需要我们具备先进的课程评价理念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底蕴,具有敏感的价值判断能力,才能灵活自如、恰到好处地评价好每个活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正式颁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J].幼儿教育.2001,(9):4-7.

[2] 杨晓萍,柴赛飞.质性评定方法对我国学前教育评价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4,(3):16-18.

[3] 陈玉霜.让教师成为评价的主人[J].学前教育研究. 2004,(7-8):112-113.

[4] 赵丽.对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几点思考[J].幼儿教育.2001,(10):5.

[5] 高美桥,王黎敏.幼儿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幼儿教育.2003, (7-8):18-19.

[6] 朱家雄,张婕.从”证明”到””改进”――论幼儿园教师评价取向的转变[J].幼儿教育. 2006,(2):10-11.

篇10

学生见习活动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在校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我们一直倡导职业学校要坚持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思路,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就是要考虑如何充分利用幼儿园的丰富资源,将幼儿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为学生在校期间丰富教学实践提供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机会。见习效果直接决定着学生毕业以后的竞争力,而见习过程中如何发挥幼儿园的作用,如何界定教师的具体职责,如何挖掘更多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依然存在很多空白点,所以开展具有可操作性的对学生见习模式、见习效果评价模式的研究很有意义。

本研究所指的专业理论课程是指《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园游戏教程》和《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等专业基础理论;见习指导是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去幼儿园进行观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合理安排见习活动、科学编排见习内容、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见习指导方法等手段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的学习水平。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分别约谈了5位幼儿园园长、10位三年级学生,设计了以下问题。

三、研究结果

(一)见习内容与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相脱节

一方面见习的安排往往只是考虑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另一方面针对理论教学安排的见习是否必要,如何以见习的成果辅助教学都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实践。

(二)缺乏指导见习工作的有效方法

见习前一般都会有具体的安排和要求;在见习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学生单方面的观察、交流,幼儿园的老师会做简要的介绍和点评,我们的教师往往处于旁观者的角色;见习后,只是让学生将见习的收获以作业的形式上交,教师批阅。但是,对于整个见习过程,尚未形成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方法的指导策略。

(三)缺乏统一的见习效果评价模式

现阶段,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往往只注重见习活动的安排,而忽视对见习效果的评价,其结果必然是无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无法评价教师的指导效果,更谈不上不断改进和完善对学生见习活动的指导。这样的见习对学生的帮助是极其有限的。

四、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对见习工作的有效指导方法研究

虽然许多大专院校都有具体的学生见习计划,有的学校也设计了针对本校学生的见习实用手册,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研究,见习手册无法充分发挥引导学生见习的作用,同时在见习过程中,教师对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尚缺乏成熟的方法。学生对见习手册的完成情况能够很好地反映学生的见习效果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怎样通过见习手册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怎样采用多样的形式指导学生分析相关问题,也就是如何挖掘见习手册的作用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在见习指导方法方面可以采用群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一方面由于学生数量众多,以群体辅导形式指导学生是一种既经济又高效的指导形式。可以尝试在幼儿园以现场教学和课堂模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学生,探索普遍适用的群体辅导方法。另一方面可以选择3—5名不同层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寻找不同层次学生在见习中各自面对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探索个别辅导的具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