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博士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1 20:26: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博士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程博士论文

篇1

1.材料准备

(1)外观:色泽均匀,无明显损伤,无破裂孔洞,锌层平滑,无漏镀。(2)镀锌防腐:热镀锌,单面附着量大于700g/m2。(3)检测依据:《公路涵洞通道用波纹钢管(板)》(JT/T791―2010)。

2.工前培训和技术交底

工程施工前,项目部对所有参建渗井工程的人员进行培训和详细的技术交底,使所有的施工人员对渗井工程具有全面认识,能够对工程施工中出现的一些非预见性因素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3.施工工艺

依据设计说明,钢波纹管渗井工程采用开挖回填法和沉井法相结合的方法施工。渗井制作程序:场地整平放线挖土2~3m深夯实基底,抄平放线、验线涵管拼装涵管防锈处理吊装第一节渗井围槽灌砂(灌水密实)。渗井下沉程序:下沉准备工作设置垂直运输机械、排水泵,挖排水沟、集水井挖土下沉观测纠偏沉至设计标高、核对标高降水设集水井、铺设封底垫层隐检上部辅助设施安装围槽灌砂。

4.钢波纹管渗井施工方法

4.1场地清理渗井用地范围内的垃圾、有机物残渣及原地面以下30cm内的草皮、农作物的根系和表土应予以清除,并且达到规范要求。清理的表土应有序集中地堆放在弃土场内,以供土地复耕和绿化使用。

4.2测量放样根据设计图纸指定坐标:X=504955.285,Y=4328561.273,放样出平面内渗井中心位置,并初步整平,现场技术人员以设计图纸给定的外圆半径R=(4.055+100)cm画圆,精确整平。

4.3基坑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开挖。精确整平后,以外圆半径即R1=(4.055+0.15)m画圆撒白灰线,并对白线内土质进行开挖,开挖深度为2~4m。挖至标高的土质基坑不得长期暴露、扰动或浸泡,并应及时检查基坑尺寸、高程,符合要求后,应立即进行涵管吊装施工。

4.4钢波纹管的拼装在渗井附近组装钢波纹管。组装高度大于开挖高度1m,以1m的倍数拼装,拼接完成后焊接爬梯并涂刷防锈材料(乳化沥青)2遍。

4.5钢波y管的吊装采用2台25t吊车将拼装好的钢波纹管吊起,缓缓放入基坑内。检查钢波纹管的平面位置、竖直度、高程直至符合设计要求。

4.6渗井下沉(1)渗井内分层挖土和土方吊运采用人工和机械相配合的方法。在井内用小型反铲挖土机挖掘。挖土需分层、对称、均匀地进行,一般在渗井中间开始逐渐挖至四周,每层高0.4~0.5m,沿渗井壁周围保留0.5~1.5m宽的土堤,然后沿井壁每2~3m一段向井壁方向逐层全面、对称、均匀地削薄土层,每次削5~10cm,当土层在刃脚的挤压下破裂,渗井便在自重作用下均匀垂直挤土下沉,且不产生过大倾斜。各土面高差应在50cm以内。(2)渗井下沉采用排水挖土下沉方法,设明沟、集水井排水,在渗井内离井壁2~3m挖一圈排水明沟,设3~4个集水井,深度比开挖面底部低1.0~1.5m,沟和井底深度随渗井挖土而不断加深。在井壁上设置离心式水泵,将地下水排出井外。(3)渗井下沉观测方法为在渗井外壁周围弹水平线,井筒内按4等分标出垂直轴线,各吊线坠一个,对准下部标版来控制。观测时间为每班三次,接近设计标高时2h一次。随时掌握分析观测数值,当线坠偏离垂线达50mm或标高差在100mm时,应立即纠正。挖土过程中可通过调整挖土标高或人工进行纠偏。(4)当渗井下沉至设计高程后,停止下沉并测量垂直度,调整井壁,确保垂直度合格后,四周同时回填砂土并采用水沉法使回填后的砂土密实。(5)渗井挖出的土方用吊斗吊出,运往弃土场,不得堆在渗井附近。在吊运时,应由专人操作和专人指挥,统一信号,预防发生碰撞或脱钩;起重机吊运土方和材料靠近渗井边坡行驶时,应加强对地基稳定性的检查,防止发生塌陷、倾翻事故。

4.7接高渗井渗井顶面下沉至距地面1~2m时,应停止挖土,拼装钢波纹管。

4.8渗井过滤层施工(1)渗井下沉至设计标高,再经2~3d下沉稳定,或经观测在8h内累计下沉量不大于10mm,即可进行过滤层施工。(2)施工前对井底进行修正清淤,使之成锅底形,填以100cm粗砂或碎石,逐层捣实。

4.9渗井顶面处理钢波纹管下沉到设计标高后,在波纹管顶面高程下1.0m和外圆半径R=(4.055+0.6)m范围内支设模板,并浇筑C30混凝土,注意浇筑前预埋护栏柱插孔。渗井顶面应高出地面80cm,以防地面泥土及杂物进入渗井,并在渗井的井壁上设置钢筋栏杆,以防牲畜、游民等掉入渗井内,渗井外设隔离栅、井壁涂刷警示标语。当上部井圈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可进行护栏安装。

5.集水井施工

集水井和通道引道混凝土边沟一起现场浇筑。

6.埋设横向排水管

埋设横向排水管工艺流程:管节预制测量放样基坑开挖敷设管节填塞接缝管顶回填土。根据渗井、沉淀池、集水井的位置放样出排水管的埋设位置,依据设计要求确定埋置深度,控制基坑开挖深度。基础开挖后用平板振动夯夯实基底并人工清理整平基底。管节安装从下游开始,使接头面向上游;每节管应紧贴于基底上,使管受力均匀;两管接头间预留1cm的缝隙;为防止渗水,管节接缝应做止水处理,首先用沥青麻絮填塞管节之间的缝隙,外面从外往里塞,里面从里往外塞,施工时一定要注意用小型工具填筑并捣实,并使表面平整,然后在外面再包裹两道满涂沥青的油毛毡。

篇2

面向应用。GIS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在多个领域应用,根据其应用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城市、土地、规划和空间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等。面向功能。GIS是采集、存储、检查、操作、分析和显示地理数据的系统。工具箱定义。GIS是一组用来采集、存储、查询、变换和显示空间数据的工具的集合,这种定义强调GIS提供的用于处理地理资料的工具。基于数据库。GIS是这样一类数据库系统,它的数据有空间次序,并且提供一个对数据进行操作的操作集合,用来回答对数据库中空间实体的查询。总之,GIS是一个进行有效地搜集、存储、更新、处理、分析和显示所有形式的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和有关人员(用户)的有机集合。

2GIS技术在国内广播电视网络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案例

本文根据汉佳公司的浙江嘉兴广电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所存在的问题,利用GIS技术对其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再造,期望实现网络规划和设计标准化以及网络资源的动态化管理。

2.1管理对象

当前广播电视网络资源管理的对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机房数据。主要包含设备信息和基础信息两个方面,前者主要包含入网设备、机架等数据设备,而后者以机房编号等为主。②空间资源数据。包含区域信息,机房信息等。③线路设备。主要包括光缆和电缆等设备。④连接设备。主要包括分线盒、光交接箱等。⑤项目数据。主要包括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各种数据,主要是指项目名称等。⑥其他信息,比如逻辑资源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制开发。

2.2开发平台

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属于大型系统,因此改造之前要对开发平台进行选择,主要包括对开发语言、GIS平台以及数据库开发平台的选择。当前应用的GIS开发平台有多种,比如在项目的开发中,可以选择超图公司运用成熟的Suoermap平台。

2.3设计流程

GIS设计。SuperMap组件式GIS以标准的Ac-tiveX组件的方式,嵌入流行的可视化高级开发语言环境中进行开发,可以在多种开发工具中进行面向对象和可视化编程的设计,本文结合工程项目设计实际,充分结合了各种第三方ActiveX组件,对GIS功能进行无限扩展。功能设计。广播电视网络的资源管理系统涉及的范围较广,该步就应该结合实际,对这些功能进行组织并进行系统扩展,最好的措施是根据网络资源的结构特点,采取以工程为主线的数据更新机制对系统的功能进行分层组织,可以绘制出系统功能的分层图。数据结构设计。随着项目的实施,可以对数据结构进行细化和设计,比如可以把网络资源管理的对象信息分为项目信息、资源信息等。系统实现。做好以上各方面的设计后,便可以进行系统实现,这是整个项目的主要过程。该项目中很多的数据信息都包含地理信息成分,在这一步中就要结合局域网、工作站、服务器以及基础地图、文档等现有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以保障系统的实现。

3结束语

篇3

关键词:马河水库,水利旅游

 

水管单位发掘资源优势,弘扬水文化,坚持安全、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结合治水新理念,加强水利风景区的创建,发展水利旅游,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采取生态措施实现治水事业发展的最高境界,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有效途径。

1、 马河水库的基本情况:

马河水库地处滕州市城区东北15km处。博士论文,水利旅游。。交通便利,总库容1.38亿m3.控制流域面积240平方公里,常年可利用水面近8000亩,是一座集防洪、灌溉、工业供水、养殖、发电等综合效益为一体的大(二)型水库。也是滕州市唯一一座大型水库,本身蕴藏着丰富的人文与景观资源。

2、 马河水库发展水利旅游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1) 从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看

滕州市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改革以来,全市经济社会蓬勃发展。近年来,滕州市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先后开发建设了大量的旅游景点。市内有墨子纪念馆、王学仲艺术馆,汉画像石馆、鲁班功德堂、莲青山省级地质公园、龙山旅游风景区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颗颗珍珠散落在古滕大地,马河水库风景区的创建必将为市民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极大的丰富滕州的旅游市场,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全市国民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2)从马河水库的工程现状、开况来看

马河水库建成于1960年5月,2001年被列为省级重点建设项目,进行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1.12亿元。工期二年半。除险加固后的马河水库不仅防洪标准由千年一遇提高到5000年一遇,而且为滕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保障,同时在市区北部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市民提供了一处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水库管理处在除险加固的基础上做了许多实际的工作:a、积极改善周边生态环境,保护水源。具体做法是:第一,干部职工加强与水库周边群众的联系,大力宣传水利法规,让广大群众认识到保护水源的重要性。维护工程,保护水源。第二、积极配合市水务局水政监察大队,严厉打击上游河道非法采砂行为,制止滥采现象。减少水土流失,稳固河床。博士论文,水利旅游。。第三科学引导水面养殖向有利于保护水质的方向发展。第四、积极引导群众在水库周边种植核桃、山枣、油桃、樱桃等经济林木。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增加植被,涵养水源。b、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07年6月,由澳门宝天投资有限公司兴建,总投资近5000万元的龙湖休闲服务中心在马河水库西岸正式开工建设。该中心包括餐饮、宾馆、垂钓中心、沙滩浴场等多个建设项目。2007年底峻工。2008年8月试营业。随着开发项目不断增加,景区建设逐步完善。

(3)从地位位置看

马河水库东侧的莲青山地质公园和西侧的龙山旅游风景区已初具规模。博士论文,水利旅游。。博士论文,水利旅游。。声名远播。水库处于两大景区之间,区位优势明显。站在新修的大坝上,以水库为中心,西眺龙山,有“龙岭晴云”东望莲青山,有“谷翠双峰”,几大景点都与之呼应、互为一体。“山因水而秀美,水因山而灵动”,景区绵延数里,山水相连,风光独特。是极具旅游开发价值的。风水宝地。

(4)从市场前景来看

滕州市是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需求也日益增加,短线游、近郊游日益火爆。马河水库水利风景区的创建在设计定位上以水利工程为依托,借助周边的众多风景名胜、旅游景点等有利条件。以独特的水文化优势,必将吸引广大游客的到来。博士论文,水利旅游。。

结语:通过以上分析,创建马河水库水利风景区,发展水利旅游,·不仅可以将库区的水资源等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博士论文,水利旅游。。而且可以改善库区的生态环境,促进水利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水和谐相处。

篇4

学术论文是一种具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成果的记录,是进行成果推广和交流的手段也是考核科技人员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它是人类知识宝库的基本单元,或为人 类精神财富的一部份,并能为科学界有效地利用,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起推动作用。

一、 学术论文的分类

学术论文包括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出的论文。这种论文 是考核申请者能否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可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及博士论文等三种, 其水平由浅而深。学士要求达到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硕士 要求达到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博士则要求达到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 工作的能力和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由字数来看,学士论文约一万字, 硕士论文约五万字,博士论文则在五万字以上,有时多达十至廿万字。兹分述如下: (一)学士论文大学本科毕业生运用在校期间学得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分析、解决某一不太 复杂的科研课题所写的毕业论文,顺利通过签辨者,均可授予学士学位。其条件如下:

1.能够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二)硕士论文

硕士所提之硕士论文应为指导教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者,其论文须有自 己的新见解,并在过程中有一定的工作量。一般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约一年左右。其基本要求如下:

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

(三)博士论文

博士论文对本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本学科水平提高有重要的突破。其基 本要求如下:

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2.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在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四)一般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论述创新性研究工作成果的书面文件,是某些实验性、或理论性、或观测性的新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

学术论文的内容应该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进步,而不是简单重复、 纯属模仿或全盘抄袭前人的成果。学术论文应具有新的信息。

学术论文通常在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在学术报刊上发表等。它反映学科最新的 前瞻科学技术水准及其发展动向,体现了科技工作者拥有的成果。

为进一步探讨学术论文写作特点和规律,应从内容性质和结构形式的差别方面将学术 论文分为理论型、实验型、描述型和设计型等四大类。 理论型论文的重点在于理论证明和分析。依研究对象可分两种:一种以抽象的理论问 题为研究对象,其研究方法重于理论推导和运算;另一种则以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观测数据 以及有关的文献数据为对象,其研究方法是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及抽象化, 并通过归纳、演绎、模拟等过程,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见解。一般说来,理论型论文正文 结构型式灵活,没有固定格式,可将研究的对象或结果划分为若干有联系的层面,按一定 逻辑逐层进行论述。

实验型论文的重点在于设计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它也可分两种:一种 是介绍实验本身为目的,重在说明实验装置、方法和内容;另一种是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 析和讨论,从而认识客观规律。实验型论文的正文结构与理论型论者不同,主要是由实验 报告的结构演化而来,并已形成一定约定俗成的格式,一般有『材料和方法、『结果 和『讨论等三部份。此三部份仍可做适当调整,其重点内容则必须对实验作说明和分析 。

篇5

他是享誉国内外的知名教授。作为一名科研尖兵,他在国内外率先开展了多变量模糊-神经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并引领此方向开展了近20 年的研究。已经指导毕业博士后、博士研究生,毕业硕士生近百人,其中1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人获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张化光作为国内外智能控制的领军人物之一,2010年入选“辽宁省院士人选培养工程”,目前是辽宁省控制学科为数不多的几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之一。

从1991年开始,张化光在国内外率先开展了多变量模糊-神经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特别是提出了基于模糊-神经辨识的广义预测自适应控制方法,并于1993年出版了国内外第一本结合神经网络技术实现模糊自适应控制的学术专著《复杂系统的模糊辨识与模糊自适应控制》。经过近20年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模糊-神经辨识、建模、动态特性分析、状态或网络传输时滞分析、模糊-神经优化、自适应控制器设计等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引起了许多后续研究。著名国外学者R. Belohlavek、E. N. Sanchez、S. Arik等都对张化光在多变量模糊-神经自适应控制领域的开创性工作给予好评。同时,张化光也被推举担任IEEE 计算智能学会的自适应优化技术局主席。他的学术研究成果先后获得2008年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10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近20年来,他一直坚持扎扎实实地做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工作。张化光不只在战略方面给学生指导,在细节方面也从不放过。每个学生发表的论文都要经过他的审查,从文字的推敲,表达式的演算到结构的安排组合,他都给予充分的重视。目前张化光已经指导博士后10名(6名已经出站),毕业博士生20人(其中留学生2人),毕业硕士生60多人,很多人都已成长为各单位的杰出人才。

张化光不仅在教学中注重培养方法,在生活上也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2010年5月,他把当选沈阳市特等劳动模范所获得的一万元奖金全部捐赠给优秀的贫困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在众多科研成果中,张化光负责开发的流体输送管网的实时数据采集分析方法、高精度泄漏检测定位技术和面向节能的复杂配电网监测控制与实时故障诊断系统已规模化生产,广泛应用于中石油和中石化公司的56个输油子站和11个省份的86家集控子站和电厂,每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过亿元,对企业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及相关技术的科技进步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提升了我国在故障诊断、容错和监测控制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国际地位。

篇6

虽无大功大喜而标,一路走来,时至今日,除心存感激之余,夫复何求?

首先谨以最诚挚的敬意感谢我的导师欧阳自远院士,是他以大家的气度、深邃的思维、广阔的视野造就了我能纵享中国科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强强之间的资源。

最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上官文峰教授,研究从选题立题、实验设计到具体实验、结果分析直至文章撰写和论文的修改都凝结了导师的心血和智慧结晶。上官文峰教授是一位良师益友,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和高尚的人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将使我受益终身。

感谢中科院地化所王世杰研究员给予到上海交通大学从事博士论文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感谢地化所教育处王宁研究员、帅世文副处长、夏红梅老师、张老师给予的协助、关心和支持;感谢贵州大学化生学院的领导给予的关心和支持,感谢我硕士导师曾祥钦教授、陶文亮副教授给予的一贯关切和关怀。

感谢上海交通大学燃烧与环境技术中心的袁坚副教授在论文工作中给予的大量帮助和有益讨论。感谢施建伟高级工程师,陈铭夏老师。感谢课题组的所有的兄弟姐妹们,他们是:胡海博士生、肖文浚博士生、许士洪博士生、刘恢博士生、王仲鹏博士生、蒋丽博士生、曹玲霖博士生、张海蓉博士生、张志翔博士生,马晓东博士生、李东红硕士生、林彦硕士生、冯清鹏硕士生、凌基薇硕士生,祝福他们科研有果,早日完成学业。

感谢我的室友齐守良博士生,三年同室的和谐和友好!感谢在上海工作的东哥(杨东),肥哥(杨露海)给以我兄长般的关爱和照顾。感谢所有关注我、关心我的朋友。

篇7

本文是在以往研究积累的基础上,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到了博士研究生群体在高校和社会系统中的特殊功能和潜在价值,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阐明蕴藏在我国博士研究生群体中的丰富的智慧潜力和社会资源,并且力图寻找使其功能发挥的调控途径和措施,以期能够引发他(她)们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一、典型博士研究生群体结构的特征

1.年龄结构的差异。博士研究生群体的年龄差异较大。以同济大学环境学院2001级博士班29名博士生为例,男生出生年份从1977到1962年,最大、最小年龄跨度为15年;女生出生年份从1976到1964年,最大、最小年龄跨度为12年。

2.婚姻状况的差异。博士研究生中,由于年龄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婚姻状况也出现较大的差异。这29名学生当中,有的已经结婚多年;有的结婚不久;有的处于热恋状态,正在准备结婚;也有部分同学是正在积极寻觅之中。不同的家庭婚姻及恋爱状况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业余生活,也使同学们间接丰富了各自的生活阅历,在了解同学的同时,也间接接触到了社会。

3.教育背景的差异。博士研究生入学前必须完成各自本科、硕士阶段的学习,这29名博士研究生分别来自全国各地不同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青岛海洋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纺织大学等等,有的学生每个阶段均在不同的高校学习、研究和生活。他(她)们带来了不同学校的风格和特性,带来了各自专业领域的前沿信息和最新进展。

4.社会经验、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差异。这29名学生中,既有应届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也有毕业多年且有多年工作经验的高校教师、行政领导干部、公司总经理、公司总工程师等等,并且拥有副教授、高级工程师、讲师等相应的技术职称等等,由于社会经历和工作经历的不同,同学们看待事物的观点和侧重点有一定的差异。随着班级学术交流活动的不断开展,同学们逐渐了解和展示了彼此的学识背景和专业特长。通过不断地沟通与交流,同学们在生活和思想上,彼此取长补短,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在学术上,也常常会出现实际价值和理论价值判断相互融合的结论,年长的同学常常可以给较年轻同学一些中肯的建议,年轻的同学常常能带给年长同学更多的朝气和活力,从长远观点来看,这小小的群体多少也反映了社会的一个掠影,同学们在彼此理解和沟通的同时,均能很好地感受到彼此思想上、行为上的精华和独特之处。

二、博士研究生群体的特殊功能

1.教学体系中的承前启后功能。如同校园内的其他各类学生,博士研究生也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培养计划,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考核标准,以达到进一步优化和系统化本专业领域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技能的要求。因此,博士研究生实际上依然是学生身份,但是,是最高级别的学生,是教学体系中最后的承载者,汇聚了本专业领域较全面、较系统的知识体系;并且,在融合专业知识、开拓交叉学科知识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起点,在学科发展的进程上,起到了重要的承前启后功能。

2.科研创新体系中的主力军功能。博士毕业论文,是博士研究生最终的成果展示,同时也宣告了博士研究生身份的结束。博士研究期间,多数学生参与到各类科研项目之中,协助导师及其课题组共同攻关;另外,由于博士论文在创新性、工作量、发表高水平论文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博士研究生在研究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往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也更容易获得创新的科研成果,因此,在科学研究方面,博士研究生体现了重要的主力军功能。

3.新兴领域和新技术的传播者功能。博士研究生,归根到底,其求学的目的,是期望在思想上、科研技能上、学术造诣上,能够精益求精,更有利于今后的发展。基于已有的专业知识背景的系统训练,他们往往具有很强的科研进展整体观,对新的研究成果、新的学术领域、新的研究技术、新的仪器设备等等非常敏感,常常能够率先尝试和应用,实现了新技术在本专业领域的交叉应用等,因此,博士研究生,往往也承担了新领域、新技术的传播者的功能。

4.科研团队中的传、帮、带的功能。当前的科研团队,多以课题组的形式存在。在课题组中,既有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如日中天的中年教师、意气风发的青年教师,也有正在做毕业论文的大学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等。其中,博士研究生的地位很独特,在学术上可以同教师们共同探讨,与教师有更深入的思想接触;在生活中,又同其他学生一样,住公寓、吃食堂等,与学生们打成一片,并且,在实际科研工作中,能够对相对低年级的本科生、硕士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能够带动其他学生的科研水平共同提高,因此,在整个团队中,博士生群体具有很好的传、帮、带功能。

三、充分发挥和调控博士研究生的智力潜力和社会功能

1.提供充足的相互交流和背景介绍的空间。从群体的角度分析,“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博士研究生们在互动的过程中,其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因为在这个特殊的群体中,人人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经验积累、人际关系等,群体中各成员之间是简等的同学关系,而没有一般职场中的利益冲突等等,另外,由于不同学生所属导师、课题组和研究领域的差异,他们能够将各自研究领域的前沿信息汇集到一起,彼此提供借鉴和参考,共同出谋划策、集思广益,常常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也正是这个群体功能得到发挥的最有利条件。关键是我们要有足够的交流与沟通的平台,让群体中的每个成员有足够的互动和相互了解的机会,创造足够的条件让他们能够展示各自的特色和背景。因此,定期举行学术交流,从每个学生以往的研究经历和成果介绍开始,逐渐过度到大家共同参观和讨论目前存在的生产实际问题,然后就是邀请不同领域的学术专家来讲座和座谈,使学生们在展示自己背景的同时,也有机会接触和吸取其他同学的精华,更有意义的是可以及时得到专家们的指导和指正,整体水平的提高,将更有利于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如何更好地拓宽同学们的交流空间和挖掘他们的背景潜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跨专业、跨学校、跨地区、跨国界的学术交流等,一定可以提高博士生群体的学术功能。

2.发挥博士生群体在高校不同层次学生群体中的带头作用。经常听到本科生说,他们很愿意跟着研究生一起做实验,因为可以学到很多实用的科研技能和思维,这种学生间的传、帮、带的形式远远好于单纯地开设实验课程,学生与学生

之间的交流,如同一个家庭中的兄弟姐妹一般,许多的体验和技巧均在日常的工作中自然地传输着,新手可以及时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迅速学会正确的方法和技术。在这种“传、帮、带”的系列中,博士生群体无疑资格最老,拥有更多的可以传授的技能和知识,如何更有效、有系统地推行学生间的有效联接,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3.以解决实际问题来引导博士研究生整体功能的发挥。可以说,博士研究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无论在学术上还是社会关系联络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如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挖掘他们所拥有的资源潜力将是一个值得各方面重视的问题。在不断地对外交流、不断受益的过程中,他们强烈地意识到需要一个长期的沟通与交流的平台,不仅对当前的博士论文研究有帮助,而且,对于未来的事业发展也是很有帮助的。于是,博士生论坛、博士生研究会、博士生网站等专业性的交流、交友活动日益活跃,其目的就是希望为大家现在和将来的进一步交流提供一个永久的平台,并且从博士的专业角度来看问题,可以普遍提高网站、论坛等交流的质量和品位,为大家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信息传递的场所。由此可见,博士研究生们的创造性和集体智慧是前所未有的丰富和新颖,如果能够认真收集与合理采纳的话,将一定有助于问题的高效率解决,其效果也许会比由单个的教授或研究组承担攻关要好,这方面,我们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4.以科学前沿领域的交汇来激发博士研究生们的原始创新动力。因为博士论文的要求,使博士研究生群体有了一般高校学生所不具备的特质,即,他们均拥有足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背景,以及对前言领域最新动态的把握;另外,他们拥有三年(或五年)的时间和机会将这些前沿动态进行充分地汇集和交流。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将多学科的博士研究生进行组合和交流,或者创造形形的机会来促进学生们的沟通与交流,使其在相互渗透的同时又相互激发,在不断实践的同时又不断探索,用前沿领域的信息交汇来启迪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理念将会不断涌现出来,我国教育界期待已久的原始创新的局面也将不会遥远了。

参考文献

[1]廖良才.从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谈我校博士生培养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0(3).

[2]汪昌林,杨再明,等.博士生教育中几个问题的实践与探讨[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1995(5).

[3]庞海芍.博采各家之长,完善中国博士生教育制度[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4(1).

[4]司徒惠仙.论博士生生源与培养[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0).

[5]吴启迪.博士生教育在高等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高教研究,1995(6).

[6]王则温,张君,陈智峰.跨学科培养博士生,促进学科交叉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3(8).

篇8

关键词:高速公路水稳碎石基层裂缝防治

 

一、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1.1干缩裂缝:水泥稳定碎石在干燥空气中硬化时,随着水分的减少,体积将收缩变形,每隔一段距离产生均匀的干缩裂缝。水泥稳定碎石产生干缩裂缝的原因与其水泥、水和碎石集料都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混合料在凝结硬化过程中,水泥与水起水化反应,消耗大量的水分。水泥含量越高,则消耗的水分越多。另一方面,碎石集料表面也要吸附水,集料中的细料成分越多,表面吸附的水分就越多。再者,基层施工过程中,含水量越大,蒸发散失的水分就越多。因此就越易产生干缩裂缝。

1.2温缩裂缝:水泥稳定碎石由于混合料中有5%左右的水泥,所以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混合料硬化初期,水泥水化放出较多的热量,但散热较慢,因此其内部温度较高,使内部体积膨胀。而外部如遇气温急剧降低则冷却收缩,内胀外缩相互制约,产生较大的应力。一旦应力超过其极限抗弯拉强度,将产生温缩裂缝。温缩裂缝多数是横向分布。

1.3网状裂缝:网状裂缝也叫“龟裂”,它是由于局部弯沉太大,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结构性破坏的裂缝,它是一种破坏性较大的裂缝,如遇下雨,则渗水,在外力作用下引起翻浆。博士论文,高速公路水稳碎石基层裂缝防治。初期时仅为网状细裂纹,随着时间的推移,裂纹处基层内部的水分继续蒸发,裂纹逐渐发展成为发散形裂缝。在外力作用下,基层呈塌陷状。这在城市道路中较为常见。

1 4纵缝:如果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施r早期产生纵缝,一定是施工控制方面引起的。其原因应归结为局部土基压实度或基层压实度没有达到规范要求。但城市道路基层7d养护期满后,如果管理维护不到位,也会产生纵缝。由于基层较厚,采用分层碾压作业。第一层摊铺碾压成型时,其厚度较薄,一般在15cm左右,尽管养护期满,但其承载能力较低。城市道路施工作业面不象公路建设作业面那么单一,本来周围房屋建筑的限制使得施工作业面有限,再加上随道路施工进展,各种工程管线相继进场施工,各分项工程的作业面相互交叉,自来水管、燃气管、电力电信构件等大型重物堆放或重型车辆上路,基层极易被压裂。

1 5荷载型裂缝:荷载型裂缝主要由于行车荷载作用而产生的裂缝。在车轮荷载作用下,半刚性基层底部产生拉应力,当此拉应力超过材料的抗拉强度时,则半刚性基层底部发生开裂。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底部裂缝会逐渐扩展到上部,并使沥青面层也开裂破坏。其中超载是造成沥青路面开裂、使用寿命骤减的主要原因。

二、裂缝防治

2.1原材料控制:

(i)水泥:为保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时有足够的时间运输、摊铺和压实,应对水泥的终凝时间有限制,一般需要6~ 10h。。夏季施工时,气温较高,表面层的凝结硬化速度较快,水泥终凝时间应尽可能达到10h;春秋季施工时水分蒸发较慢,终凝时间可缩短至6h。水泥标号不能太高,最好不要超过32.5,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剂量控制范围为5%左右。因为水泥剂量太低,强度难以满足要求;而剂量过高时,混合料的收缩系数增大,裂缝增加。故水泥剂量一定要经过试配并结合现场调试合适之后确定。

(2)石料:石料的粗细直接影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强度、平整度和裂缝的产生。水泥稳定碎石的粒料越粗,强度越高,稳定性越好,预防温缩、干缩裂缝的能力越强。但粒料过于粗糙,则粒料间的粘接力不足,一旦车辆上路,表面层极易跑散,使得基层的平整度难以达到验收标准要求。如果粒料偏细,基层强度难以合格。而且石粉含量偏多时,水泥稳定碎石的收缩性增大,裂缝也就增多。因此,施工现场对于集料的级配控制一定要把好关,严格控制粉料(粒径小于0.075mm)的含量。

2.2施工控制

(1)压实度: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压实度的控制是保证强度达到标准要求的重要手段之一。博士论文,高速公路水稳碎石基层裂缝防治。城市道路各种地下工程管线设施的检查维修井和未能及时迁移的地上杆线给基层的碾压带来了难题。这些结构设施的周围往往是大型机械碾压的死角。尽管面层将采取钢筋加固补强措施,但基层的压实度保证仍不能松懈。为保证压实度达到标准,检查井周围混合料的摊铺厚度可比正常路段薄一些,水泥的含量增加1%左右,使用小型机具夯实多遍。再配合路面的井圈加固,以保证井圈周围的路面的工作寿命。

(2)含水量:水泥稳定碎石是水泥与集料的水化凝结硬化的产物。含水量的控制影响到压实度的保证和裂缝的产生。考虑到混合料在运输、碾压过程中还有水分散失,尤其夏季施工时水分蒸发快,施工过程中对水的含量应控制在比最佳含水量大1%左右。含水量过小时,基层表层松散,碾压容易起皮,难以压实;含水量过大碾压时粘轮,表面起拱,而且基层成型后水分散失愈多,形成的裂缝愈多。所以施工过程中含水量要控制适宜。

(3)施工接头:基层在施工过程中留有接头是难以避免的。博士论文,高速公路水稳碎石基层裂缝防治。但接头处往往是应力的集中区,在温度应力、基层收缩应力和交通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容易诱发为裂缝,从而导致沥青面层产生反射裂缝。因此,基层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接头。城市道路路幅宽,里程短,横断面组成复杂,所以,施工组织要科学合理。博士论文,高速公路水稳碎石基层裂缝防治。无论是土路基还是基层,都应保证以完整的半幅断面施工,并且不得少于一定长度,严禁小面积“鸡窝窝”式的施工方式。两幅基层之间的衔接处的松散部位应切掉。两次施工处接头以竖直形式搭接,上下两层接头之间最少错开Im。

2 3养护控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碾压成型后应及时覆盖洒水养护。由于水分参与了水泥的水化反应,水分的散失将影响其正常的反应,从而影响凝结硬化后形成的强度,特别是夏季施工,气温较高,基层表面的水分蒸发更快,极易产生均匀的裂纹。养护的方法可以采用草袋、麻袋或塑料薄膜覆盖,保证基层不直接暴露在外。冬季施工时,要及时采取防冻措施。因为强度未形成的混合料中的自由水在气温0 cc以下时结冰,体积膨胀,使基层结构变得松散,达不到设计强度要求。

2.4外力影响:水泥稳定基层是半刚性路面结构,只有2.5—3MPa的强度,在不铺面层时,严禁超重车辆通行,过早通过超重车辆会使水稳基层的结构强度受到破坏,产生不规则的细小裂缝。博士论文,高速公路水稳碎石基层裂缝防治。车辆超载是造成沥青路面损坏的主要原因,路政管理部门要加重、加大对超载、超重车辆的处罚和监管力度。而设计人员在进行路面结构设计时,要亲自对路线的交通量及车辆组成进行调查,充分考虑到超载车辆的影响,避免出现反射裂缝。博士论文,高速公路水稳碎石基层裂缝防治。

结语:由于高速公路路建设的复杂性和道路本身的特点,使得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产生裂缝的因素更多。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有强度高且水稳定性好的特点,该结构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交通量较大的公路路面的基层。因此,只要在施工组织、质量控制和维护管理等方面多下工夫,认真细致地完成每一个环节,将可以大大的减少裂缝产生。

参考文献:

[1]于红杰,姚艳红.再生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研究.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156-157

[2]高晓刚.纤维碎石封层施工质量管理与验收.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1):7-11

[3]马高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探讨.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6):177-179

篇9

关键词:工程博士教育;规范管理;特点;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需要而设置的,是将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专业学位。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的设置对提升学校专业学位办学层次、完善学位授权体系结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面对这种新型的专业学位类型,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试图探索行之有效的工程博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一、加强培养过程的规范化管理

对于培养单位来说,规范管理主要是在工程博士教育过程中明确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从而达到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学院秉承“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针对工程博士教育的特殊性,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规章制度,有效保证了工程博士的教育质量。

(一)从学术方面到实际应用能力,明确工程博士的培养目标

知识方面:应该具备机械工程领域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能力方面:要具有科技开拓创新精神和独立研究的能力,对新技术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引领企业在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中不断前进,持续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

素质方面:具有相对专业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团结并能领导企业的研发团队,实现企业的组织创新;具有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以及对企业生产发展的改革能力。

成果方面:在推动产业发展和工程技术进步方面要做出创造性成果。

(二)从硬件到软件,注重导师团队的建设

目前,学院拥有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CAD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制造技术国际标准研究中心等5个国家级研究平台;拥有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国家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2个国家级基础教学平台;拥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拥有机械基础课程实验中心、机械学科专业课程实验中心、先进制造与装备技术综合实验中心等3个教学科研实验平台。

除此之外,学院教师队伍中有20多人次分别担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863”重点项目负责人、重大专项负责人。学院专门从这些专业教师中选聘承担过国家重大专项的教授、博导担任工程博士的导师。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环境,学院都为工程博士的教育质量保驾护航。

二、探索建立适应工程博士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

博士生的课程学习阶段担负着夯实基础、拓宽视野的重要作用,是博士生进行后续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学院根据培养对象的特点和培养目标设计了个性化的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实行多学科交叉培养。学院为此特开设了以下学位要求课程:先进制造工程学、现代设计学、现代优化方法及应用、计算制造工程学、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学生在其课程学习期间, 除校级公共必修课程与跨一级学科选修课程外, 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从学院设置的学科课程中选修2~3门专业课程进行学习。

依托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与成套工艺等国家重大专项招收的先进制造工程领域工程博士生,必须实质性地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研究,是为了服务国家重大专项需求。学院专门为工程博士开设了《先进制造工程学》课程,该课程强调信息学科与传统机械制造学科的融合,要求教师以精密技术和自动化为核心,以制造学科为基础,以数字化装备、汽车工业及信息产业为支撑, 加强先进制造技术在信息产业、生命科学、环境工程等领域中的应用及教学, 并要求逐步加大应用性案例教学的比重。典型科研案例讲座关键在于注重学科交叉,着眼于科研方法的创新、研究思路的拓展, 这种案例教学法近年来在国外的一些博士课程中广泛采用, 并已证明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从而提高工程博士生的综合科研素质。特色课程《先进制造工程学》不仅涵盖了学院的优势与特色专业领域,而且依托学院在机械制造学科发展上的经验和探索,凝炼了众多学科专业博士生导师多年科研成果和学科经验,使得该课程成为工程博士专业学习逐步向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转化的桥梁。

工程博士各专题课程的设置是根据学科发展动态变化的,具体内容由各授课教师策划。近年来,数字制造及微纳制造技术已成为先进制造领域的热门,这在授课教师开设的专题讲座上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例如,学院在《先进制造工程学》博士生专业课程中设置的专题讲座有:数字化制造与智能控制类专题讲座、微纳制造类专题讲座、其它先进制造类专题讲座。这些学术专题讲座主要突出一个“新”字,包括本学科最新科研动态、学科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或前沿性问题的新发现、新学说,以及教师本人的最新科研进展。该课程对学生专业领域创新思维培养是具有一定效果的。

由于工程博士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引领企业技术创新的工程技术领域的领军人才,因此与学历博士生相比,工程博士的课程体系还专门增加了15个学分的实践环节,其中,专业课程实习实践4个学分、专业设计3个学分、工业实习8个学分。为工程博士量身定置的实践环节学习年限要求不少于3年,单从时间上看,这在工程博士培养年限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更凸显出工程博士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拔高。

三、严把工程博士学位论文关

工程博士的培养实行学校与企业的双导师制,由双方组成指导小组共同指导工程博士生的学位论文。与学历博士相比,工程博士更注重实际科研能力的培养,而工程博士学位论文是这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并且最能反映工程博士培养质量的高低,所以,学院拟从以下3个方面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

(一)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在课程学习阶段后期或结束时启动。校、企导师组根据学员的自身条件、企业的实际需求以及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指导学生正确选题;学生在对学位论文的选题进行调研和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书面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由培养单位组织导师及来自企业的专家进行审议,重点考察学员拟进行的学位论文研究是否有可能达到机械工程领域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论文的水准。

(二)学位论文中期考核

论文中期考核安排在开题报告后约一年左右进行。学员根据论文研究进展完成如下内容的考核报告:论文研究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分析、拟作调整的内容及方案、工作计划调整等等。在研究过程中允许对论文研究范畴作适当调整或补充,凡对开题报告内容不存在颠覆性的改变,则可继续论文研究工作,否则应重新开题。

(三)学位论文的评审

为了保证和提高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从1999年开始就在院系一级试行博士学位论文双盲预审制度。博士学位论文双盲预审指的是评阅人、论文作者及与作者相关的一些信息均予以匿名,然后在博士学位论文正式提交审核之前,所在学院的研究生主管部门对论文所做的最后一次把关。多年的探索充分证明了推行双盲预审制度确实对提高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起到了非常有效和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学院决定沿用博士学位论文双盲预审制度来控制工程博士的学位论文。

四、结语

与学历博士相比,工程博士的答辩增加了论文评阅专家、答辩委员会成员,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程博士最后答辩管理的监控力度。总之,学院从工程博士的招生到培养以及最后的学位授予,都建立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培养质量保障管理条例。尽管如此,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是我国研究生教育领域的一个新生事物,亟待提高与完善,以便工程博士培养更适应企业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宜.《先进制造工程学》博士生特色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9,(5).

[2]范巍.中国博士发展质量调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

[3]程宜.博士学位论文盲预审制度的实践与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 2009,(1).

篇10

关键词:博士研究生;改革;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034-03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高精尖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博士研究生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和人才储备量,已深入影响到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发展,促进各高校建立高水平的学科建设,甚至从某些角度能够充分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博士研究生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我国对于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一向都非常重视。然而,随着博士研究生入学数量上的逐年增多,伴随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为此,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必须提上议事日程,在此,笔者根据目前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方案。

一、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

1.加大课程设置弹性。通过对多所高校的调查研究,作者发现,目前我国各所高校在博士研究生培养方面存在一个通病,就是过分督促学生在第一学年投入到基础课程的学习,而忽略了学生在科研学习方面的动手能力。大多院校在学科考核方面要求相当严格,学科总成绩在第一年的奖学金评选中所占比率也比较高。这种教育方法一方面能够使博士研究生打好专业基础知识,避免在今后的科研中为了简单的基础问题浪费时间。相反的,学生容易在第一年的学习中不能轻松把握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下一步的课题研究做准备,处于盲目被动的境遇。故作者提出要使博士生的课程确定与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专业课程与科学研究起到互相辅助的作用,从而增强课程的实用价值。具体方法列举如下:首先,在学生入校不久,就由导师和学生商定研究课题,根据课题,在导师的帮助下,选择与课题相关的课程,避免课程选择的盲目性;其次,延长课程学习的时间。保证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与博士论文完成时间的互补,充分将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2.开展有效的交叉学科。通过对发达国家博士培养的研究发现,很多优秀院校对于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大都设置了专业课、公共课、选修课、基础理论课等,这些课程综合起来看都非常全面。而他们对于选修课尤为重视,选修课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交叉学科和跨学科课程,另一方面是研究生方向课程。而我国很多院校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欠缺,虽然大多数院校都设置了交叉学科,但是大多忽略了其重要性。所以,作者提出,要在交叉学科上进行切合实际的改革。充分学习交叉学科的知识和相关技术,才能把握临近学科的优秀成果,进而在学术思想、科研创新上形成有创造性的科研成果。

3.改革英语课程,增强英语实用性。当前,英语已经成为世界上公用语言,尤其是在学术交流方面更为突出。作为一个国家的高素质人才,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博士研究生的学术造诣,提高英语的实用性不容忽视。在我国,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视博士生的英语培养,设立了很多诸如写作、阅读、听、说、写等实用性很强的课程,用以在学术性的国际交流、科研合作等方面做准备。然而,对英语的实用性不太重视的高校还是有很多的,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提出,要增强英语课程实用性,将英语充分应用到科研和学术交流中。具体建议如下:首先,要在授课形式上进行改革,将传统的英语授课形式转变为以配合学术科研为目标,尽量提供条件,使博士研究生的英语教学由有资历的外国教师承担;其次,改变传统的语法、阅读的训练,提供良好的外国文化环境,提高博士研究生对英语的适应能力;最后,充分分配好中国外语老师与国外教师的工作,使他们在培养博士研究生实用性英语的学习中充分配合,为博士研究生在科研方面的研究提供有效帮助。

二、培养高素质的博导队伍

1.更新导师的教育观念。纵观21世纪博士教育的队伍现状,高校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迫在眉睫。博士生导师作为未来高精尖人才的领路人,树立全新的教育管理和人才观是博士生导师目前最应该做的。把培养专业能人的教育观转变成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把机械的传承教育观转变成创造性教育观;把纯粹性的教育观转变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等。

2.打破博导终身制,实施严格淘汰制度。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博导体系中始终存在一个有待于解决的问题,就是博导终身制。很多博士生导师虚有其名,使优秀博士生在科研方面找不到捷径。目前,在国际背景下,打破博导终身制已经在我国很多高校开始实施,以东南大学为首的高校开始摆脱行政化体系,建立完善的人才评价制度和淘汰制度,使优秀导师的学术得以发挥。故,作者提出,各高校要改革博导终身制,严格实施淘汰制度,以确保高水平的博士生导师,完善院校的博导队伍。

3.扩大完善博士生导师选拔制度。随着我国博士研究生逐年增多,针对博士研究生教育问题,博士生导师也需要经过多重筛选。目前,我国很多高校为了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对于一些虚有其名的博士生导师不能采取有效措施给予相应的淘汰,还不能有效地引进优秀人才为院校培养博士研究生提供帮助,博士生导师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普遍,极大地影响到博士研究生的质量。所以,经过对国内外优秀高校博士研究生培养的调查,作者提出,各高校在博士研究生培养方面,要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切实完善师资队伍建设;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在稳定现有师资队伍的同时,给青年教师提供机会,培养出年轻有为的博士生导师;严格完善对入校老师的考察,无论是在教学还是科研,都要由学校资历很高的教授队伍来决定其留校机会。

三、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1.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宽松、自由、民主的学术环境有益于创造力的培养。目前,很多高校对博士研究生都实行导师责任制,每个博士研究生都配一个导师,这样就容易造成博士研究生思维不够灵活,消息不够畅通,只能够从一位导师身上汲取经验,而不能博采众家之所长,容易导致博士生缺乏创新思维。因此,导师要定期组织会议,引导博士生进行学术思想交流,鼓励博士研究生提出新的想法,共同探讨,加强博士生在创新思维上的训练。此外,学校还要为博士研究生大力提供机会,使博士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国际化的学术交流中,以便使博士研究生接触到世界最前沿的科技,并从中找到科研的新思路。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学校还要为博士生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尤其是在科研的硬件上加大投资力度。

2.加强多样化的科研奖励。对于博士研究生有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就是很多博士研究生都处于适婚年龄或者都已经成家,尤其对于全日制的博士来说没有经济来源,生活压力随之而来。高校应该在科研方面给予多样化的奖励津贴,来解决博士研究生的后顾之忧。为了促进博士生的创新能力,添加科技创新奖等也是非常有效的。当然,加大奖金额度也不容忽视。

四、提高博士研究生质量

1.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观念。有数字显示,2013年以来国内博士研究生的论文通过率非常低,缺乏创新性。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提上日程。学校可以通过教学活动、实践活动、学术交流等多种途径培养博士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加不同的学术活动,可以设立讨论专题,让不同专业方向的博士生在一起讨论,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语言表达,还可以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发挥交叉学科协作能力。再者,可以让学生尽早确定课题,有利于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把学生个人品行、学习动机列入考核内容。我国博士生招生制度并不完善,仅仅通过笔试和复式两方面对专业知识的考核来录取学生是非常普遍的,忽略了学生的个人品行以及学习动机,这样就导致博士研究生仅仅是学习的机器,而在个人品行和学习动机方面有很大的缺陷,直接冲击博士研究生的质量。我们可以借鉴国外高等学府招生方法,在入学之初就要求学生进行个人自述,并由招考老师综合参考学生的思想素质、社会责任感、事业心等方面,在一个比较轻松的聊天环境中完成面试。通过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动机、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来判断考生的处世态度、心理健康、学习动机等等,综合考试成绩来确保考生质量。

3.严格淘汰机制。在我国各高校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博士研究生的毕业率很低。究其原因,就是博士研究的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博士论文的创新性不够。针对这个问题,为保证博士研究生的质量,就要建立严格的淘汰机制。对于理论考试不合格的博士研究生,给予一次补考机会,不合格者,就要严格淘汰,取消其入学资格;对于博士论文质量不合格者,则给予有限时间修改,若仍不合格,则不予答辩机会;论文不合格,需要延长学习年限的,只给予两年的延长时间,超过两年的,则不授予博士学位。对博士研究生进行严格的淘汰机制,可以一定程度上督促博士生积极进取,全身心投入到科研中,以最快的速度得出成果,并在规定年限内顺利毕业,是博士研究生高质量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周孜,武晓维,李勇.日本博士生课程设置的特色分析及其启示[J].中国农业教育,2003,(6).

[2]朱时清.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4).

[3]吴荣超,汪馨兰.研究生教育管理问题的反思与构想[J].今日湖北理论报,2007,(5).

[4]谭志敏,刘社欣.关于研究生创造性教育的几点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