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范文

时间:2023-03-26 02:00: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微课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微课堂

篇1

一、微课概述及教学意义

1.微课概述

微课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由教师根据某个知识点而进行实践设计开发而成的。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短是指时间短;小是指容量小;精是指内容精、设计精、活动精;悍是指应用面广,效果显著。微课在教学中用以辅助学习或拓展学生思维。

2.微课教学意义

首先,微课教学是在“生本”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微课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氛围,课堂教学在微课开展的过程中,变得富有“民主”气息,教师给学生带来的感觉也更加平易近人。其次,微课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课堂是一个富有生机和探究氛围的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与微课相结合,更能够实现信息技术应用实践上的便捷性。最后,微课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载体的,这就意味着视频片段不仅仅只局限在课堂上学习,还可以在课下自由选择时间回放复习巩固知识,而这同样是微课教学显著的教学优势之一。

二、微课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

1.以微课为桥梁拓展教学知识层面

微课是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技术基础的,因此微课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能够使两者起到很好的互补双赢的教学效果。微课带给学生的知识点学习不仅仅是讲解和诠释式的,微课视频可以将课本中完整的知识脉络和结构,以精简的方式生动地呈现给学生。这种科学归类的知识结构具有完整性、系统性的特点和优势,体现了知识脉络上的智能化联系,较好地实现了所学信息技术知识上的延展性和互动性。

比如,在巩固学习基本的办公软件Word和Excel时,教师就可以将两个知识点的微课视频对比进行演示讲解,实现“一石二鸟”的教学效果。此外,利用微课视频,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互联互通的学习,扩展信息技术的学习层面。

2.运用微课实践信息技术技能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更侧重于理论联系实践的知识应用,微课作为信息技术教学开展的良好模式,一方面使信息技术知识得到了有效的讲解和诠释;另一方面既能实践课件的演示和练习,更可以以制作微课视频为教学目标,来引导学生开展信息技术知识的实践学习,让学生参与到教师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同时也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

比如,微课视频制作需要的构成要素如图像画质、声音、字体及动画等,都是信息技术知识运用的实践练习。因此,信息技术与微课是相得益彰的教学存在。

3.以微课创设教学场景增强理解力

微课教学的显著优势,便是微课视频能够将知识点生成富有生趣的动画视频来演示给学生学习,改变传统课堂单纯的以教师讲课为主的学习氛围。微课的课堂充满学习的乐趣,微课视频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听觉上的渗透,微课创设的学习情境,对学生来说更有视觉上的刺激和心神上的领悟,因此对学生来说,信息技术的学习更加的多元化,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更全面深入。

比如在学习图片合成制作时,教师可以先用视频播放有关近期的热点话题新闻图片,或者也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风格图片,并将原始图片和加工后的图片进行对比,视觉美感和图片内容上的差异性很容易引起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点的学习兴趣。教师由此“言归正传”,自然会更具有教学效率。

总之,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具有得天独厚的教学优势。信息技术课与微课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互利关系。因为有信息技术的存在,微课的发展才得以与时俱进,而也正是得益于微课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技术教学才更能够获得学生心理上的认可,教学与学习效率也同时双双提升优化。

参考文献:

[1]江柏荣.浅谈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应用的意义[J].中学教学参考,2015,(15).

篇2

奕:我从网上买到了闵嗣鹤的《格点和面积》,也找到了上面关于格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证明,根本看不懂。

师:看着像天书是吗?因为有很多知识我们还没学到,不过有这本书在,我们就能确信长大后我们的确能证明。n年后谁先知道为什么多边形的面积=内点数+边点数÷2-1,我奖他一个红包(时间十年有效)。

我认真看了孩子发的图片,一时没看懂,一个连我都难理解的内容,我不期待孩子们能明白,故事似乎结束了。哪知第二天晚上周思澄上传了一张图片并兴奋地说了一番话。

澄:我要红包,我的图可以证明:一个内点一格,所以内点数不变;除4个顶点外,一个边点半格,所以边点数要÷2;为什么减1,因为4个顶点,属边点应该是4÷2=2(格),但每个顶点只有[14]格,4个顶点正好1格,少了1格。所以多边形的面积=内点数+边点数÷2-1。

师:我猜你是明道第一,不仅是学生,连老师都不知道为什么呢!

澄:不是我聪明,是您上课时让我们从简单的研究起,我就在点子图上画了一些长方形,我盯着顶点想,我想减1问题肯定出在这儿,画着画着我就发现了。

我发了个微信红包给澄,半小时后张铭清也上传了一张图片。

清:我发现三角形也符合要求,每个内点1格,每个边点半格,3个顶点应该1.5格,实际上只有半格,少了1格,所以也是内点数+边点数÷2-1。

这下微课堂热闹了。

锐:张铭清,你那3个角不要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说明正好是半格。

清:有道理,不过我这一移更直观。

师:看来这规律真不是巧合了!

澄:梯形也符合规律,瞧,4个顶点4÷2应该是 2格,但拼起来只有1格。

师:四边形内角和360°,也可以不拼。

珊:我画的这个六边形也符合规律,瞧,6个顶点应该是3格,结果移动后只是4个半格即2个整格,少了1格。

锐:老师都提醒了可以用内角和想,六边形内角和720°,720÷360=2(圈),也即两格,6÷2=3(格),少了1格。

……

第二天一早,我看到赵^凌晨五点多发的话。

^:昨天我们都已经接近答案了,如果大家想起彭老师的“回头看”就都能发现了。我们理解内点数不变,也理解边点数除以2,只是无法理解几个顶点数要联合减1。我们移动顶点处的图形时,每次都有人发现可以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巧算。答案就在那儿,多边形的内角和=(边数-2)×180°=边数×180°-360°,边数和顶点数相同,180°恰好半圈半格,360°是1圈1格。所以不管是几边形顶点处的面积都是n个半格再减1格。所以多边形面积=内点数+边点数÷2-1。

我佩服也汗颜,我们不曾思考的话题孩子们却一天接着一天想。反思这个过程。

1.我们是不是要对引用、延后负责?闵嗣鹤的《格点和面积》是我课上推荐给孩子们的,到底能不能答疑我并没有看过这本书,我只是看到很多这节课的设计里都提到它,我也曾想过去买,但几次试教时间都比较紧,估计没办法在课内再释疑,所以就采用延后的方法。我没想到孩子们真的去买,这不禁让我想到我们的很多公开课,问题无法就地解决时抛出的一句话:“课后咱们继续研究!”课后真研究了吗?也许连教师都没去研究,就如我引用别人的设计推荐一本孩子根本看不懂的书,课后是省略号,省着省着就没了,我们并不较真课后。

2.孩子们无法理解的问题是不是真的无法理解?当黄奕将《格点与面积》那本书中关于证明的几页拍给我看时。我看过后就武断地将孩子们理解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时间推迟到他们长大后。孰不知孩子越感兴趣就越是想知道,公开课越精彩越是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孩子们的图很好懂,可惜我一辈子都想不到,因为我根本不会去想,因为问题不属于小学范围。他们却无知无畏地认为老师提及的都该会。我庆幸有红包的诱惑,我庆幸有执着的孩子。我想提起皮克定理,我们班孩子一定能就那个长方形瞬间回忆起公式,而不会像很多老师茫然无所措用“可能”“好像”!孩子们用他们的研究告诉我们,他们并不是我们认为的只能那样,也许深奥的东西他们不懂,但他们可以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理解,而我们要重新构建我们的知识框架,不断打破已知探求未知。

篇3

微课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思想,利用计算机技术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微视频。他所涉及的知识点少,针对性强,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微课是有别于传统单一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特征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它有着不同于传统资源的特点。

1.微课教学时间短,但针对性强,简单明了

微课的设计一般在5~10分钟之间,针对一个重点,一个议题设计一段视频。相对于传统资源主题鲜明,重点突出,针对性强。所设计重点集中在疑难问题的解答上,十分适宜学生自主学习。

2.微课设计知识点少,但意义重大

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的活动,所以每一个所涉及的内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微课设计“步子”慢,但效果不慢

微课都是“小步子”原则,一个微课讲解一两个知识点,看似很慢,但稳步推进,实际效果并不慢。微课视频播放速度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接受程度和基础确定视频播放快慢,自主学习性强,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微课制作简单,但实用

微课制作可以用摄像设备录制一段5~10分钟的教学视频,制作简单。一个微课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微课一个事。

5.微课虽“小”,但形式多样化,学生更易自主学习

微课是针对一个知识点、一个重点,一节课的某一教学环节所设计的,是一对一的学习。

三、微课在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1.微课为新授课夯基铺路

在新授课的课前复习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微课把新知识与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开课前看微课保证新课的顺利开展。引入新课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可以设计一个新颖别致的微课,激发学生的探求欲与主动性,为新课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微课对课后巩固提供帮助

对于每节课的难点学生理解困难,设计微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典型案例,并让学生在合作研究中完成。也可以设计巩固练习保证习题的数量和质量,巩固所学知识。还可利用小结拓展的微课来加强课后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规律及重点,建构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3.微课促进教师教学研究和业务水平

教师制作微课的过程就是教学研究的过程,一线教师将授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然后将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成果制作成微课,简单明了,这不仅是教学研究过程,更是教学反思活动,更能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微课主要依靠移动设备和互联网进行传播,能进一步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会强化知识的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学效果。微课的形式新颖、制作简易,制作微课的过程是资源的分享、交流和积累的过程,能不断提升教师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提高教学资源的整合水平,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四、用微课打造高效课堂

1.利用微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优秀的微课应该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好看又实用。微课视频形式的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满足其视觉和心理愉悦,微课的可视化、动态化和趣味性,将学习者的注意力从形式转移到内容上,不仅注重了学习目标,而且容易养成思维开发性。能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储备出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积极主动构建新知,给学生充分自主思考的时间,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微课的利用为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微课的利用可以为学习基础性的以及难以掌握的概念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微课可以释放课堂中讲授的时间,使得更多时间用在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应用上。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课堂外观看教学视频,在课堂上留出更多时间来进行复习和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以从讲授中解放出一定的时间,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学习支持。一个知识点就是一个微课,一个个微课的自主学习,就是一个个知识点被击破的过程,即使上课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微课的学习也可以解决。让微课来为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3.利用微课的多样化来打造高效课堂

在教授新课时可以设计讲授类的,这样可以直接明了地让学生接受。在巩固所学知识时设计问答类的,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检查知识,这样针对性强,效果明显。在突破难点时设计演示类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或通过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认识。学生从直观上认识问题,才能想得来,想得通,才能理解。有些课程的理解,可以通过表演类的微课,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戏剧化的模仿表演和再现,以达到学习交流和深刻领会的目的,培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微课的多种形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主意识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大增,当然学习的效果也就可以预见,高效率的课堂也将会打造成功。

当然打造高效课堂方方面面都要起作用,我们不仅要很好地利用微课,而且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打造高效课堂。

篇4

【关键词】高中数学;微课教学;教学方法

微课堂指的是上课时间短、内容精简、效率高的新型课堂教育。主要是围绕数学知识的某一知识点进行设计的视频表现的教学方式。它的出现符合时下新课题的教学,对其运用高中数学课堂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课堂的活跃性,还能激发高中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新型教育方法的出现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和教师的认可。本文从微课的优势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了分析。

一、微课的优势

微课的动画性促进课堂的有趣性。我们都知道高中阶段是学生进入高考的紧张阶段,学生为了备战高考时间紧,精神不能放松。而微课的核心组成就是有声有色的视频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微课的动画效果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放松,学习效率也会提高。微课的动画性是课堂增加活力的同时也用另一种方式进行教学。例如:讲解ASA三角形的证明章节中,可利用小孩玩足球不小心打碎三角形形状的物体进行求解,设置问题哪打物体中的哪一块可以配其余两块使其恢复。利用这种具有动画性的视频教学所达到的母的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班级中平时不听讲的学生也能抬头观看视频;应发学生思考,所选取的事例与高中生生活贴切,提高了学生的关注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学习的重要性;加深学生记忆,微课教学形式新颖,使枯燥的高中学习增加了乐趣,学生接触到微课堂上得数学教学会增加记忆力,利用微课的动画性打造趣味课堂从而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微课的重复性帮助学困生解决问题。课堂上的内容可以重复播放是微课的最大优势,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听懂,由于学生存在差异也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所以,可以利用微课讲解重复播放。板书教学的弊端就是黑板对知识点的保存时间较短,而微课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反复多次对知识点进行讲解,直到学生弄懂为止。例如:证明AEC≌BED已知条件是一个中点和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对顶角相等。这是个复杂且步骤多的证明题,若用板书教学黑板会杂乱无章学生看不出解题思路,而微课中 可以清晰的呈现解题步骤,做重要的一点是可以暂停分析,反复查看证明步骤,以至于还能分享到下一届的上课过程中。微课教学不仅是解放了老师对黑板的使用,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成绩提高着想。利用微课的重复对学生就是一种巩固,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微课的记忆性帮助学生记忆数学概念。高中数学的章节多、课时长、难点大、联系紧密。通常老师讲到后面内容学生忘记前面内容。例如:数列、函数是高中数学的一点是难点,一些学生会对此混淆,我们可以通过微课解决这一问题,把章节概念梳理作为上课前的预习,让学生做到对知识点的温度而知新。我们要不断利用微课的优势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

二、微课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1.利用微课来丰富数学课堂情境

教师设置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动力,利用微课来丰富教学课堂情境就是一种理想的选择。可以通过模拟真实数学情境的办法吸引学生眼球,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乐趣还能使学生正确认识数学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例如:高中数学中的重点难点函数部分的教学,如果教师只是在黑板上画出各个类型的函数,教师没有精确的手法,画出来的图像不仅不美观且不精确,学生看到会产生错乱、知识点不扎实的现象,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刻认识,如果教师利用微课课件,区分函数的性质,制作出精确优美的图像时,学生对该内容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程度。

2.利用微课提升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的高中数学知识点多,学习过程中枯燥乏味,课堂效率不高,而微课把数学课程的主题融入视频当中,把大篇幅的教学课本浓缩为十几兆视频形式呈现学生面前,学生当然会欣然接受,微课教学不仅教学方式独特,而且能更直观、形象的突出数学科目的内容,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学习,学生也能消化课堂内容。面对高中数学这么个枯燥乏味的课程,想要是学生提升学习兴趣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制作有冲击力的微课视频,刺激学生感官。例如,在高中数学中有讲到三角形的正余弦值,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多彩的图片刺激学生感官;其次利用微课展示有趣的提问。在三角形的求值过程中若想要提问第三边的长时可以根据三角形的形象命为“对面的第三边看过来”生动的问题大大的提高学生们的解题兴趣,或者提问一些天马行空的问题,例如问假如世界上没有∠会怎样?丰富学生想象的空间,然后通过视频播放一些没有角的建筑,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最后借助微课实现师生互动。教师可以找几个同学上台用身体搭建一个三角形的互动游戏,加强师生间的交流的同时也给紧张的高中生活放松了心情,从而激发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

3.利用微课突破重点和难点知识

传统教学上课时间长、内容多、气氛紧张,尤其对重点难点来说,只用上课的时间学习学生一时很难接受,但是老师又不可能随时对学生进行讲解,板书教学学生也不能随时随地查看老师的解题思路,导致对前面的笛е识不扎实,后面的数学知识就学不进去。而微课的出现后,学生只要在能够连接互联网的地方就能看到老师的详细解题思路。例如,高中阶段让学生苦恼的难题:数列的递推关系、三角函数、计算弧长的长度等等,教师可以提前把微课视频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微课自习,课堂上在利用课件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加强认知自己所欠缺的地方,课后如果学生有不懂的地方,教师可以把难点整理成另一份课件发给学生,让学生课后复习巩固,这样一来,学生参差不齐的进度教师也不用来回的讲,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不懂查找相应的课件对照学习,直到学懂为止。简单的说,微课教学比板书更方便学生理解难点,突破重难点,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习能力。

4.利用微课开展课后复习

微课教学具有主题突出、思路简明、系统性强的特点。在微课教学中难免有部分学生开小差,又或者有些学生没有完全理解知识点,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教师也不可能在重头进行重复讲解,这个时候微课教学就起到了作用,教师可以把微课课件给需要的学生发过去,对重点难点进行批注,学生也就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目的性的进行课后巩固,突破难点,达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三、结语

微课教学比传统教学高效,是新时代下教研出的产物,微课在数学课堂上的使用是顺应数学教学的发展,它以信息技术作为依托展示数学知识的魅力,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

参考文献:

[1]曹殿波,薛苏秦.“微课”实践中亟待厘清的四个基本问题[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05).

篇5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中职专业课

当代教育正在从“知识本位”走向“综合素质本位”,即走向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为一体的教育。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知识的掌握,可以通过课前的微课自学来高效地完成,课堂上多出来的时间,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养成科学研究的态度,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相应的技能。我校师生积极尝试,在杭州市中职微课开发和翻转课堂实践中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实践。《中国教育报》2013年12月17日第五版报道我校教师在杭州市微课启动仪式暨翻转课堂教学研讨会上的精彩展示。“翻转课堂”之所以推广,是因为有效。因为微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翻转课堂让学生学习体验更加深刻。

一、“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含义及关系

笔者查阅了关于微课的解释,不同专家对微课给出了不同的定义,相应的定义更是多达十几种。其中,笔者对微课的理解更倾向于郑小军对微课的定义:“微课是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学习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

所谓“翻转课堂”,笔者认为相对于传统课堂先教后学的教学结构而言,即从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课堂外学生预先通过微课等资源先行学习新知识,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交流、答疑探讨、深度生成,完成知识的内化与吸收。

通过以上定义可见,微课是一种教学资源,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微课为翻转课堂提供资源支持,翻转课堂为微课走向应用提供市场。一定程度上来看,微课开发使用质量越高,翻转课堂的实现就越有成效;课堂的成功翻转,学生的有效学习,会促进微课资源的进一步开发。

二、基于微课的中职专业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

笔者所授课程《前厅服务》是中职旅游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突出岗位能力(主要包括预订受理、前台接待、礼宾服务、大堂副理等岗位),进行任务设计,提倡项目教学。

传统课堂的教学流程是:第一步,理论学习:课堂介绍工作规范、操作步骤、实训标准;第二步,模拟实训:实训室进行教师示范展示,学生技能练习,教师纠错、点评,小组互评;第三步,课后深化:回家作业的形式,反思总结。

传统的教学流程循规蹈矩,看似面面俱到,其实存在以下问题:①课前教师不明学情,只能根据固有经验备课,学生即便预习也无章可循;②课中教师根据经验授课,不能满足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化需求;③课堂组织占用大量时间讲授新知,缺少师生有效互动,更是难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④课后作业也是统一布置,容易造成会的学生缺乏动力,不会的学生没能力完成;⑤专业课注重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而传统课堂则很难完成。

鉴于此,笔者进行了翻转课堂的“五步曲”的探索尝试,如图1所示。

图1为实现翻转课堂的“五步曲”

下面,以《电话预订》为例,介绍翻转课堂有效实践之“五步曲”。

第一步,教师制作微课,优化学习资源。

首先整体思考设计微课内容,要涵盖理论和实践。注重时间短、内容精、模块化、情景化。在8分钟时间中设计四个板块内容,如图2所示。

图2为电话预订微课视频的设计

其次要精心设计微课的形式,包括声音录制、画面设计、视频人物选择等,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只有具备吸引力,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制作学生愿学、易学、乐学的微课资源。

第二步,学生自主学习,记录重点难点。

教师将制作好的微课上传到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在上课之前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登录平台进行学习。视频只有8分钟左右,学生可以暂停、回放、重播,随时记录重点难点。学生学习变得轻松、自主。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传道授业”的整体时间,学生可以化整为零的实现知识学习。

第三步,师生在线交流,了解知识掌握。

在学习平台上,师生、生生可以随时互动。教师的“解惑”功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发挥,并可以借助所有平台学生的力量交流答疑。平台上、交流区经常可见学生提问、专题讨论、新观点提出、学习资源“找茬”等。这样的在线交流,可以不即时,但是学生比传统课堂要积极、投入。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内容,进行梳理分析,这无疑增加了教师工作量,但是却让备课更有针对性,重点、难点的设计更科学合理,从而真正做到以学定教。为充分调动学生在这一环节的能动性和参与性,将一个班级分为十个小组,每个小组对微课内容提出问题或者回答问题不少于5个;同时,征集“志愿者”轮流做在线答疑、问题整理专员,将问题分门别类(如电话预订中礼仪类、程序类、操作类、拓展类)进行整理,教师进行再次答疑和二次加工,从而更加合理的设计课堂教学。

第四步,教师有的放矢,师生课堂互动。

教师根据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基本对不同学生对微课内容的掌握情况了然于胸。比如电话服务礼仪和电话预订程序七个步骤同学们都已经掌握,所以课堂采用集体回答的方式进行理论知识“温故”;视频中电话预订的操作学生提出不少问题,需要课堂实践;知识拓展学生有更多的建议,课堂上可以进行整合。

教师本节课重点设计了三个环节:①应知――已知:大家回答(服务礼仪和预定程序),理论巩固;②应会――再练:代表操作,评委评价(电话预订操作规范);③应拓展――深拓展:头脑风暴,知识拓展(电话预订相关知识、推销技巧能)。

第五步,知识深度拓展,提升综合能力。

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微课、课中师生交流操练,学生对电话预订这个工作任务中教师设计的四个要求基本做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为进行知识的深度拓展、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每个任务之后都设计一项例行课业:结合教师制作的微课内容、课堂讨论内容、知识拓展情况,每个小组学生制作一个微课,内容要求也是四个板块,不过要变成:①消化吸收拓展之后的电话服务礼仪;②详细具体的电话预订程序;③小组成员拍摄的电话预订视频或者采访酒店员工拍摄的电话预订视频;④广度更广深度更深的知识拓展。完成之后,上传平台,进行小组互评。

这样独特的作业,无疑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欣赏、学会评价,进一步内化了预订员的服务技能、综合素质,也进一步实现了教学的多维互动和科学评价。例如XX同学感言:“微课,我们自己也可以制作!我们拍视频,做演出,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小明星,又感觉自己像一个大导演,我的课堂,我做主!”

图3为学生拍摄的微视频

三、翻转课堂的成效及思考

(一)翻转课堂的成效

从中职专业课的课程目标出发,笔者以为大多数专业课都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因为强调理实一体化,注重技能的培养与知识的教授,而这个过程完全可以依托翻转课堂来实现,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从课前、课堂以及课后三个维度,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挖掘与再开发。笔者通过《前厅服务》这门课的实践,获益匪浅。笔者以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具有以下的成效:

1.增进课程学习的自主性

翻转课堂,让学生学习更自主。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有目标有方向的学习。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也可以在课前、课后,从而实现网络资源与实体资源的整合,提高学习效率。

2.保证课堂学习的高效性

翻转课堂,让课堂学习更高效。学生在学习积极性上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调动,课堂学习更具针对性、更深入、更高效。因为教师的教学目标变成了学生的学习目标,所以学习更有针对性;因为有备而来,所以课堂上学生变得自信,课堂效率和目标达成度明显提高;因为学生反复观看了操作规范和要领,课堂成了学生展示的舞台,更自信更规范地进行技能训练和展示。

3.提升课程学习的趣味性

翻转课堂,让学生学习更快乐。在翻转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共享、学会欣赏、学会评价,因为翻转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全程参与,通过课前预习、拍摄视频、制作视频、课堂学习等形式,有效地增进了学习的趣味性,也实现学习环节的全程性。

4.打破课程学习的固化性

翻转课堂的独特性,体现在了“翻转”二字,打破了原先学习形式,强调:先学后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突出了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学的容量,强化了学习效果,实现了传统课堂难以实现的课堂容量与课堂效果。

(二)对翻转课堂的几点思考

基于在《前厅服务》六个岗位的翻转课堂的实践,笔者以为真正实现翻转课堂,实现翻转课堂的可持续实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度思考:

1.微课开发,要注重质量和效益

微课开发是翻转课堂得以实现的资源保障。但是,微课开发的时间成本高、质量要保证,微课资源成体系,需要大量的投入。所以,要有效开发微课资源,需要有顶层设计整体规划,需要团队间的合作,最终实现资源共享,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

2.微课时代,重塑教师的角色

专业课教师不再满足于会理论能操作的“双师型”教师,相反,更要成为微课制作导演、学生随时随地的导师。教师应当成为一个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领者,一个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评价者和合作者。

3.翻转课堂,需要技术平台有效支撑

翻转课堂需要课前、课中学习的网络技术平台作为有效支撑。同时,微课资源的共享平台、学生讨论交流平台以及各项数据分析统计等方面,都需要有相应的平台和技术的支持。此外,学生学习软件移动终端APP的进一步有效开发,需要进一步实践、完善,更需要尝试校企合作开发微课、启动理实一体化的技术平台,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功能开发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金陵.萨尔曼汗《怎样走向“翻转课堂”》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

[2]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

篇6

第一,目标要明确,主题要鲜明。微课主要是围绕课堂教学中的重点、疑点、难点、易错点进行的教学,因此,微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教学主题更加突出。VFP程序设计课程涵盖的知识点较多,有数据库和表的操作、SQL语言、查询和视图、结构化程序设计、表单设计、菜单和报表的使用等。尽管知识点多且分散,也必须认真选取适合制作微课的知识点,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主题。

第二,内容要精悍,要引人入胜。根据人类视觉驻留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微课的视频一般比较短,通常不超过10分钟,并能够迅速吸引眼球,适合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或泛在学习等学习方式,方便网络的传播和分享。在VFP程序设计课程中,如何快速、方便地提取数据库中的数据以满足用户各种需求,即数据查询是一个重要知识点,它主要通过执行SQL语言和建立查询文件两种方式。因此,可以采用对比教学法录制微课,促进学生灵活运用SELECT语句完成查询。

第三,资源要丰富,情镜要真实。微课以模块的方式将某个知识点或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资源(教案设计、教学课件、习题作业及评价机制)组合起来,并建立教学资源、教学任务、教学活动、教学环境之间有意义的关联,便于师生有选择性地获取需要的教学资源。在制作VFP课程的视频之前,要对精选的知识点进行精细化课堂设计,包括教学任务、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和PPT教学课件,为下一步的微课录制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四,结构要相对独立,散而有序。微课是基于教学主题或某个知识点建立起来的,各知识模块间可以松散独立,呈现出课程学习的结构性特点。于此同时,若干知识模块间也可以建立起相应的联系,构成内容完整、统一有序的学习单元。例如在VFP教学中,既可以选取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中的循环结构录制微课,也可以选取面向对象的表单设计部分录制微课,而这二者恰恰是VFP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同时支持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

二、了解微课的种类,精心制作VFP课程的微视频

依据不同的标准和维度,微课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如果从制作方式和艺术效果的角度看,微课类型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类,他人拍摄型微课。此类微课是指有专人利用摄像设备,在电子录播室等一定的授课环境中,对教师讲课内容或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制作而生成的视频微课,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授课环境需要依据微课内容,自行选取室内教室环境或室外实习实训场所,教师可以出镜授课,通过自身的神态、表情、动作提升教学效果。(2)这种微课可以在屏幕上同时呈现教师和课件,也可以在教师图像和课件图像之间相互切换,课件图像可以嵌入流媒体素材,如视频、动画等。(3)此类微课需要专业人员、专门场地、专门设备拍摄,效果好、质量高,适用于语言类课程和操作类课程。在VFP教学中,笔者认为结构化程序设计中的for循环比较适合拍摄型微课。教师出境,并利用精心制作的课件将for循环语法格式和循环结构流程图讲解清楚,并通过例题“求100以内自然数之和”让学生深入理解for循环执行过程。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前后对比反复观看。第二类,自行录屏型微课。此类微课只需要在计算机中安装录屏大师或会声会影软件,教师自行录制通过PPT课件或手写板输入等教学软件呈现的教学过程,并同步录制讲课声音和屏幕操作,最终生成视频。该类微课具备以下三个特点:(1)教师可以不出境,屏幕仅仅显示电脑屏幕上的环境,如PPT课件的文字、图片或者应用软件环境。(2)教师只要会操作装有录屏软件的电脑,就可以自行录制完成边讲课、边操作的教学过程。(3)若想制作优质的录屏型微课,需要教师制作图文并茂、布局美观、生动形象的课件。要注意色彩的搭配、字体字号的设计等,适用于展现严密逻辑关系的课程。在VFP教学中,笔者认为“面向对象的概念”中的“类、对象、属性、事件、方法”不好理解,而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对于利用VFP开发小型管理系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可以借助PPT课件和在VFP环境下制作“密码验证”表单的操作过程录制成微课,让学生在真实的VFP环境中理解面向对象的相关概念,并按照视频中的步骤逐步完成真实案例。

三、明确微课适用范围,提升VFP课程的教学效果

第一,适用于教师备课时借鉴学习。在资源无限共享的时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优秀教师的优质微课资源拓宽眼界,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和进行教学设计,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打造高效课堂。第二,适用于转化接受知识困难的学生。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理解能力有差异,听课效果必然不同。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授课教师无法专门照顾到接受知识困难的学生。有了微课,这类学生便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反复观看,加深理解。第三,适用于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有些学生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可以提前观看微课再结合书本对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课上再经过老师的指导和点拨,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对于课后复习,微课会重现老师讲课情景,激活学生记忆细胞,加深复习效果。因此,VFP教师必须紧密围绕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精心选取主题,制作出优质的微课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作为共享资源提供给不同的需求者。

四、结束语

篇7

【关键词】微课 精练 主体 运用

一、精练-精简

1.教师语言的精练。教的秘诀在于“度”,在于语言的精练。微课指向明确,针对性强。让学生在5-10分钟的时间观看视频,学习重难点,这给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多运用归纳思维,少一点演绎思维;尽量让学生归纳整理,教师点拨与延伸。

2.课堂环节的精简。“微课”主要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教学,或是反映课堂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

【片段1】直奔主题,主线清晰

Activity1Say the numbers on the clock.

1.出示钟的图片。2.Count from 1 to 10.3.教授单词:eleven, twelve.

Activity2 Ask and answer.

1.教学句型:What time is it?

T: Look at the clock.What time is it?

2.教学句型:It’s …o’clock.

T: What time is it?

S: It’s one.

T: We can also say It’s one o’clock.

生习:It’two /four/eight/eleven o’clock .

二、主体―自主

1.学生主体的定位。微课的教学方式是课前学习加上课堂研究。“微课”视频的时间较短,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它的出发点是学生,一切活动以学生为主,因而更符合视觉驻留规律和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2.自主模式的构建。在微课课堂上,学生先通过老师制作的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悟有所得,让知识进入认知本体。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在这个看似微小的课堂上,学生可吸收来自全球的视频知识解读,可以反复看,复习时再看。这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思考,真正成为一个思想的强者,适应于终身学习的大趋势。

【片段2】While reading

Activity1.Watch a cartoon.

1.Watch the cartoon and tick out the time in the story.

Activity2. Listen and match.

1. What should LiuTao do at these time?

Activity3

1. Talk about LiuTao’s timetable.

2. Sing a song.

What time is it ?What time is it ?

It’s seven o’clock. It’s seven o’clock.

It’s time for breakfast.It’s time for breakfast.

For breakfast,for breakfast.

3. Listen and read.

4. Read freely.

【片段3】归纳――运用

Step 3:Practice and consolidation

After reading

Activity:Help friends.

In this class,we know LiuTao should do these things at these time.What about our other friends.Look ,it’s six o’clock in the evening.YangLing is still reading.She maybe forget the time.Let’s say something to her.

Model:

Don’t read, YangLing.

OK.What’s the time?

It’s six o’clock.It’s time for dinner.

OK,thank you.

T: Would you like to help them?Great!Please help one or more friends.

篇8

关键词:微课;小学语文;自主学习

近年来,随着现代通讯技术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一系列的微事物逐渐涌现在人们的眼前。如:微小说、微信、微博等。那么,什么是微课?如何能让微课更好地服务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呢?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快速从下课的喜悦中集中到课堂上。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特别注意创设有效的语文情境,点燃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积极主动探究新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微课手段将课本的抽象知识变得形象、立体、生动。

如在教学《月光曲》这篇课文时,教师刚开始运用自己富有艺术魅力的语言将月光照进茅屋的景象形象地刻画在学生的脑海中,但是这么富有意境的月光美景还是无法让学生深刻体会到。

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将这个情境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身临其

境。短短五分钟的微课,学习过程入情入境,学习的灵性被激发,为后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强,所以对课本中出现的重点、难点不好掌握。这时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引导他们向目标方向思考,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将知识消化的目的,真正地让课堂教学变得“活”起来。

例如在《火烧云》一课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会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快、奇,感受大自然之美是本课的重难点。但是,学生在生活中并不能仔细地观察,所以无从领略到火烧云神奇的美。那么,如何突破这一重难点呢?教师可以从课文内容的实际出发,将各种颜色的火烧云利用微课进行展示,让学生在多次朗读的基础上通过电脑屏幕观看火烧云的颜色变化:由红通通到金灿灿,到半紫半黄,再到半灰半百合色,而其形状也在悄悄变化着:开始像马,接着变成了狗,狗又变成了狮子。这样,把呆板的课文内容变成了颜色绚丽、充满童趣的动画效果,使学生在朗读欣赏之余体会了火烧云变化之快之美之神奇,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此时,微课的运用,使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轻松气氛中兴趣盎然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

三、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尤其在微课的辅助

下,这个活动过程更要发挥出最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继而获取知识。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脑协调联动,启发学生主动观察、提问、发现和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处在探索知识、积极寻求答案的学习状态中。

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将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展示出来,然后通过阅读分析去解决这些问题。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像这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了微课的加入,学生的多种感官被调动,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四、放飞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知识

语文的学习博大精深,很多内容并不是语言能够表述清楚

的。因此在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深刻的体会、各抒己见。学生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微课的帮助下,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和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如在教学《这儿真好》这一课时,我首先展示的是一个荒岛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对这个荒岛的印象。然后利用微课播放了一组动画:荒岛上一个小熊渴望得到朋友,于是在云的启发下不停地种草植树,终于把荒岛变成一个绿岛。最后播放旁白:“这儿真好!”那到底好在哪儿呢?这时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交流、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总之,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营造了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微课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提升了课堂效率,使微课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篇9

关键词:微课 翻转课堂 慕课 关系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4.216

随着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也日益加快。在大力倡导“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时代,微课、翻转课堂及慕课经过一番“软着陆”之后正以“海啸”之势风靡全球,已然成为教育改革和在线教育的热点,给教育界带来了挑战与机遇。但是,面对教育界出现的新术语和流行名词,许多人分辨不清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此,笔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一、微课、慕课与翻转课堂的区别

(一)微课:“点”

1.微课及其特点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的特点: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精简,资源容量较小,主题突出,内容具体,草根研究,趣味创作,成果简化,多样传播。

2.微课的优势与弊端

微课的优势:其一,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研制微课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内容,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可供同行和自己观摩,便于交流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提升教学素质与能力。其二,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微课既可以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强化巩固知,又可以作为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与拓展资源。

微课的弊端:其一,知识碎片化、不系统。微课并非一节完整的课,只是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某个教学活动的片段,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逻辑框架,影响其认知结构的发展。其二,难以适用纷繁复杂的学科门类,偏向于人文学知识的普及,但无法适用于实践性较强的科目。其三,并未实现真正的交互式学习,只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无法作为独立的教学模式,必须与其他的教学相辅相成。

(二)慕课:“线”

1.慕课及其特点

慕课(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简称。它是大规模在线课程,即将视频为主且具有交互功能的网络课程到网上,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给全世界学员学习。慕课的特点:大规模,开放与共享,网络课程。

2.慕课的优势与弊端

面对慕课,学术界存在两种极端的倾向:乐观派认为慕课无所不能,带来了“未来教育”的曙光,甚至提出学校“消亡论”、教师“失业”等谬论。而悲观派则全盘否定慕课。慕课究竟怎样,我们应客观面对它的优势及弊端。

慕课的优势:慕课三大巨头Coursera创始人之一达芙妮・科勒(Daphne Koller)曾说过:“慕课意味着三点:第一,教育成为了人们基本的权利;第二,终身学习成为可能;第三,带开了创新之门。”

慕课的弊端[1]:其一,无法提供真实的学习成长经验:教育是生命和心灵的互动、情感与信念的感动过程[2]。慕课将实体的“课堂”转至虚拟的“网络”,通过“人机对话”为学生提供了自由的交流平台,但虚拟化的“言传”无法代替主体在场的“身教”,学生无法进行在场体验、情感交流。其二,无法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学:每一门课都有成千上万的授众,面对成百上千万的学生,教师不可能真正实现与每个人的交流,学生个性化需求无法满足。其三,无法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慕课采用的评价停留在客观的层面,学生的情感、思维能力等主观的内容难以体现。其四,无法适应纷繁复杂的课程类型:慕课凭借“线上”教学的形式有助于人文学科的知识传授,但不适用于实验、实训、实践类等课程中学生技能的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三)翻转课堂:“面”

1.课堂翻转及其特点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

“Inverted Classroom”,是指在信息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课下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3]。课堂翻转的特点:教学视频短小精悍,重新建构教学流程,复习方便快捷。

2.课堂翻转的优势与弊端

课堂翻转的优势:其一,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化与协同学习。在翻转课堂中,学生主要进行自主学习,课前先观看视频,然后带着问题回到课堂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互式的交流与讨论。其二,有利于教师“以学定教”。翻转课堂打破传统教学的方式,先让学生课前观看相应的教学视频,而后通过课堂上小组讨论、教师个性化辅导、师生答疑等达到更好的效果。其三,有利于师生主体的交互对话。翻转课堂一改教师独白式的交往方式,实现师生间平等的对话,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4]。

课堂翻转的弊端:其一,并未贯彻“轻压肩负”的理念。学生在完成各科纸质作业的同时还需要根据不同课程的要求观看相应的视频,发现并记录问题,其负担相比之前更加沉重。其二,教师教学能力面临严峻挑战。教师不仅需要录制相应的视频,还需预设各种问题、解决课堂生成性的问题,教师面临更大的压力与挑战。其三,无法适应全部的课程类型。各种类型的课堂教学如若都采用翻转教学,教师将难以把握重难点,影响其对教学目标的判断力,从而影响三维目标的达成。

二、微课、慕课与翻转课堂的联系

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凭借其优势备受追捧,作为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的热点,无疑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挑战与机遇。但是三者之间并非独立,而是相辅相成。微课是“点”,慕课是“线”,翻转课堂是使用慕课、微课进行课堂教学、实现课堂翻转的教学模式[5]。

我认为可将微课作为教学的资源融进慕课,并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课堂的“翻转”。

(一)微课与慕课的融合

从微课与慕课的定义与特点来看,慕课是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微课则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活动环节开发的情境化网络课程。即慕课着眼于宏观,微课着眼于微观,二者呈现出互补性的角色差异和相似的未来诉求。微课与慕课都是以视屏质量为核心指标,以学生主动学习视频为前提,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因此可以将它们有效结合起来,将着眼于微观的微课融入宏观的慕课,通过“微课”的形式做慕课,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实现课堂的“翻转”。

(二)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

将“线上”融合了微课的慕课与“线下”的课堂教学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的变革。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是一种混合学习,学生课下通过慕课预先学习教学内容,教师课上引导、答疑,将在线的慕课学习与课上面对面的学习有机整合,既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此弥补在线学习的真实情感体验的缺陷,促进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充分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三、结语

“人人皆可为师,处处皆可为课,时时皆可为学”终将成为全球教育的大趋势。但微课、翻转课堂、慕课依旧在发展,且方向未定。面对这些“舶来品”,我们仍需慎重对待,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且行且反思,不断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造福于教育界。

参考文献:

[1],冯永华.“颠覆论”下的慕课反思――兼论基于慕课的课堂“翻转”[J].课程・教材・教法,2015(9).

[2]肖薇薇.对“慕课”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4(8).

[3]陈建.微课、翻转课堂及其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新要求[J].学术t望,2014(12).

[4]蔡兴红.翻转课堂的特点及其对研究生教学的启示[J].高等教育,2015(6).

[5]陈光海,韩晋川,汪应.网络教学中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与应用[J].科技展望,2015(3).

作者简介:

篇10

【摘 要】翻转课堂在达成“先学”目标的同时,也为“后教”节省出更多的课堂时间,以便师生互动答疑解惑和总结提升,为构建教学的“新生态”做出了探索。对翻转课堂的运用,简单的“拿来主义”是行不通的,我们需要集合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智慧,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本土化”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自定步调的、高效且有深度的学习。本文是笔者在初中尝试将翻转课堂“本土化”的一些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 翻转课堂;数学教学;高效;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05-0048-03

放眼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如洋思的“先学后教”、如皋的“活动单导学”、东庐的“讲学稿”、昌乐二中的“271模式”、杜郎口的“三三六模式”等,都多少带着翻转课堂的影子。虽然每所学校都有各自的教学理念和操作模式,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翻转了“教”与“学”的关系[1]。所以说,被比尔?盖茨赞誉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的翻转课堂,无疑踏在了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上[1]。

《2014年地平线报告》指出,翻转课堂这种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破坏式创新”将会引爆大量的教育实验,构筑教学新常态[2]。对于翻转课堂,“拿来主义”是行不通的,我们需要集合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智慧,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本土化”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自定步调的、高效且有深度的学习。

翻转课堂产生于现实的教学需求,笔者做了四年的“生本教学”实践,对导学单的设计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已有了一定的心得体会,但依然感觉,无论是在横向结构上,还是在纵向操作上,都仍有大量值得探索的问题。因此,尝试依托信息技术力量满足这些现实的教学需求,正是翻转课堂吸引笔者去探索与尝试的原因。

翻转课堂=微课?

现今正是微博、微信、微学习、移动互联等新媒体与新思想集中爆发的时期[3]。新技术、新媒体、新观念的冲击, 使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剧烈的转型和深刻变化。

什么是课堂?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育人的主渠道。笔者认为,在新媒体与新思想集中爆发的时期,课堂将被重新定义,它将是促成各层次的学生“生成”需求并具备相对宽松自由的学习空间解决自身需求的地方,不限场所、时间和方式。因此教师要做的是,满足学生对碎片化学习、个性化学习、移动学习甚至泛在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需求,教学“生态”已发生了改变,微课走进我们的教学成为必然,翻转课堂应运而生。

许多人将翻转课堂与微课划上了等号,认为与技术有关。实际上,它的意义在于课堂的“根”问题的设定和规划剖析,过程相对完整只是基本要求。微课表现只是形式,让孩子们拥有更多时间从事高阶探索和高阶思维才是目的。因此笔者认为,作为翻转课堂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微课的设计目标不宜求“全”而应求“专”。把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转换为一种学生更易接受的方式,并结合教师的教育智慧与情感进行“温度”诠释,使得数学教学内容层次更分明、要求更明确。

笔者在《与二次函数有关的面积问题研究》一课中,设计微课的目的主要是坚持简单、根本、开放, 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可以听懂,并有不同程度的反思收获。

微课的主题《求三角形面积不就那点“事”》通过体验三角形面积从小学到初中求法的“进化”过程,让学生体会知识是“成长”的。我们现在所学的无非就是在先前学习的基础上往前走了一小步而已。同时,感知“根”问题——寻找相互垂直的底和高,同时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的定义知识对接,即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某一点的坐标可得到其到x、y轴的距离,即横平竖直的线段。因此,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下求面积问题,就转化为求围成三角形的关键点的坐标问题。

传统的导学单无法形象地诠释这种“生长”,但微课能够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并且感受到其动态的“ 生长” 过程, 并且通过视觉和听觉比较, 可以轻松与教师达成共识: 有“ 点” 就有“ 线” 就有“面”。凸显关键点坐标在求规则三角形面积时的价值,同时为接下来探讨的将不规则三角形转化为规则三角形求面积做铺垫。

可见,只有从数学课程的角度来设计、制作和应用微课,才能使微课更具“生命力”,让其走得更高、更远;才能真正引发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进行深度学习,提高数学课堂的实效性,从而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学习任务单=“先学”?

翻转课堂的自主学习任务单让笔者感觉异常亲切。我曾认真研读了苏州电教馆原馆长金陵的文章《如何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感觉自主学习任务单在形式上与我们传统的导学单相似,在功能上也是相通的:包括课题名称、达成目标(对应我们导学单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建议(与侧边栏留白的设计理念吻合)和课堂学习形式预告(与导学单的前置学习相一致)。

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笔者意识到基于翻转课堂的自主学习任务单不仅仅停留在纸质的层面。它将导学单中要达成的深层目标,即自学、内省、评价和自我管理,利用信息技术深度地融合在一起,使得各个环节“可视”,提高了“先学”的效率。

例如, 以往导学单的特点是“简单、根本、开放”,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导下,通过完成教师设计的题目,引发学生思维的冲突,从而“悟”出做题的方法——内省。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较高,中等偏下的学生一般只能停留在会做题,但是很少能“悟”到位,必须通过课堂的展示和教师的总结才能明白过来。而教师课堂上的展示过程使得中等及偏上的学生在“陪太子读书”。

相比现在, 学生在自主学习任务单的指引下,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中以视频方式的微课在明确学习目标的情况下,自学的资源不再是单调乏味的纸质资源,而是轻松活泼的视频资源,并且这些资源可以反复地观看以解决在之前观看中的疑惑。直至“悟”到教师的意图,弄清本节课的核心概念,达到内省。

同时, 与本次微课配套的问卷星练习的超链接地址以文字形式到该视频信息中,一起发送至微信公共平台,以便学生在观看完微课之后直接点击“阅读全文”进行实时检测。结合问卷星平台进行在线的实时检测, 可以让学生在“先学”阶段更专注,对所学内容理解得更透彻。同时后台可以及时地反馈给学生测试的结果、问题解析以及班级中其他同学的“先学”状况。学生直接和间接地了解自己在班级群体中的“状态”,无声地竞争,生成客观的自我评价。由于借助家长的手机,家长也参与到评价环节中,满足了学生在家长面前被肯定的需求。通过微信平台的交流,满足了学生群体评价的需求,多维的评价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发展为深度学习。

如叶圣陶所说“ 教是为了不教”。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无时无处不受到教育的熏陶。如此一来,课前“先学” 不单单是停留在数学学科层面, 更多的是让学生得到来自自我、同伴、家长和老师的肯定。

学生被认可的需求得到了满足,进而不自觉地进行自我管理。在此过程中引发的“学习力”是无法估量的,这才是“先学”的真实价值。

意外生成 =“后教”?

微课和自主学习导学单更好地达成“先学”目标,也为“后教”节省出更多的课堂时间,以便教师答疑解惑和总结提升,不仅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内化知识,而且帮助学生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在线监测”还具有监控、检查、诊断、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作用。第二天课堂中学生的“意外生成”早已被教师了如指掌,因此教师在学生课堂交流互动时的教学指导就会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设计在线测试环节时加入“我的疑问和收获”,意在依托网络平台帮助笔者实时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 关注每位学生的生成。通过了解学生的课前“生成”指导笔者的“后教”,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具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