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检测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25 17:21: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检测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各地情况不同,要求也就不一样。比如,大连机场现在要求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才可以取登机牌,报告最好是纸质版的,电子版也可以,但是需要在机场填写一张表,关于核酸检测预约问题。
2、一般情况中高风险地区坐风机需要做核酸检测才能上飞机,而低风险区域没有硬性要求,具体要看当地机场的通知要求。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测试数据;分析系统;击求分析
Abstract: With China's amount of traffic operations is rising year by year, throughout the testing and management of traffic has also become a difficult issue in the municipal management projects. Management practices, we recognize the need to rely on modern high-tech tools and techniques to achieve an accurate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and test result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will this situation to talk about the handling of the test system in a variety of traffic engineering analysis.
Key words: test data; analysis system; strike to demand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 D035.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个生产和生活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并且一直告诉和稳步的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进。所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道路和交通工程也迎来了新的发展的高峰,也就增加了公路管理和测试的难度和工作量,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依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形成一个新的管理模式,更好的服务于现代的公路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交通工程测试数据分析系统作为其中一个管理内容和方面,应该受到各方面的管理人员的重视。其主要的操作原理是对于各种相关的公路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和整合,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专门测试公路在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情形下的数据的一个软件。这种测试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实现和完成,系统会将测试的结果自动的生成报表,并且以一个清晰的效果呈现处理,方面数据的提取和运用。下文中笔者将对这种系统进行详细的介绍。
1该技术和系统的业务流程
根据我国的相关的公路管理和公路的运行状况的标准的规定,在进行公路的运行指标的检测和测试的时候,我们应该按照已知的公路测试的顺序进行测试,具体的流程顺序根据公路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2该技术和系统的业务内容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严格的执行测试的顺序,还要明确各自测试的具体的内容,并且要在测试前分析各个环节和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做好数据的统筹。
2. 1试验检测项目
(1)基本土工试验,因为就是道桥工程的通用的土木建设的试验测试;
(2)砂、石等建筑材料的相关试验,即对于各自建筑的材料的原样进行检测和试验;
(3)水泥标号及相关水泥的项目试验,主要在于测试水泥的品性和砂石原料的结合是否符合工程规定;
(4)混凝土和泥浆的相关试验,主要是测试公路路基和路面的混凝土材料的浇筑情况;
(5)普通钢材的材料和性能试验,即对于钢筋的韧性和强度的试验;
(6)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相关试验,即对于主要的路面材料的性能试验;
(7)整体路面检测及路面基层材料试验,对于相关的其他辅料的检测;
(8)最后,公路工程质量检测,综合上述的内容和其他的检测,得出一个该公路的具体状况的评估。
2. 2确定试验
所谓确定试验,即根据中心试验室的业务内容和试验检测项目、能力的分析进行试验表格的定型和界面要求处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做到的是确定各个检测的具体项目和内容,相当于检测和测试工作的方案制定环节。
3数据采集
具体的测试工作涉及到的数据是非常多且复杂的,要求我们的工作人员做好相关的数据的收集工作。主要要统计的是现行公路工程标准、规范、和规程,在统计和采集数据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规范。
(1)桥涵回弹
①我国的相关桥梁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范:DB32/ P(JG) 002一92
②我国的工程质量管理中关于桥梁的回弹超声波综合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范:DB 32/ P ( JG)X03一92
(2)水泥国标:GB/ T 17671 -1999
4数据处理
随着高科技手段在工程的各方面的运用,传统的数据的处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的工程的信息和数据的处理工作了,无论是从其准确度还是效率上来看,我们都必须依靠现有的先进的数据统计办法和技术。但是在管理人员实施计算机出具报告和试验资料存档时,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即以试验检测机构管理办法第一十条中有明确的规定:委托单、试验记录、检测报告一律使用统一表式的规定,这一条款要求我们要现根据试行情况及具体要求、实用性,进行检测和试验的前期需求分析。
4. 1试验检测报告本身有固定格式,计算公式,数据计算由计算机完成,填写报告只需输入原始记录数据即可,这也是检测报告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的表现之一。
4. 2要求寻找表格方便可行,调用快捷,界面直观可行,表格要求分类:首先,序,然后正文内容包括:验检测报告封面;土工试验;石料试验;无机结合料试验;集料试验;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其他试验;现场测试。
4. 3结合规范对于特殊试验自行编制表格的按序号插入方便。
4. 4试验电力表表格只能使用存档和出具报告,表格程序只能安装,拷贝无效,程序有保密措施,这也为系统的数据安全的管理和维护做出了贡献,以防止数据的流失。
4. 5表格中的公式、试样等不会因输入数据时误操作而使表格无效,提高了数据的处理效率,避免了重复工作和操作。
4. 6输入原始数据的在表格中的位置要明显,要有提示并A提示i1:确顺序。
4. 7按试验检测报告封面的类别和编号自动归入试验检测报告档案中。试验报告编号不重复,如有重复可自动提示归档不明确。
4. 8人机对话界面直观方便实用,给一些具体的紧急问题的沟通提供了方便。
4. 9明显的误操作输入数据明显不准确,计算机能自动给出提示,以帮助工程人员提供啊数据管理的准确率。
4. 10一旦出现电力表格数据库、试验仪器设备数据库,在试验检测报告封面中输入仪器设备编号即可出现仪器设备名称和型号,方面了相关的常用的数据的查询。
4. 11试验检测报告总表要有数据库直接按试验内容调用。
4. 12试验检测报告总表和试验检测封面要在统一界面可同时操作。
5报表分析
表格的制表和数据的处理固然重要,但是对于具体的报表的审读和分析也是不容忽视的,下文中笔者就报表分析中的关键问题进行阐述。
5. 1对所列所有试验进行数据结果处理,对不合格的结果做出相应的提示。
5. 2自动绘出击实试验、最佳沥青用量的曲线图,水泥混凝土凝结时间曲线图,并可以按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进行调整,可以精确的绘出土的液塑限的锥入深度与含水量关系图,各种回弹模量试验所包含的图形等。
5. 3可调用规范规定的各种级配范围,自动绘出集料的筛分曲线,集料混合料组成级配曲线,沥青混合料组成级配曲线。
5. 4可进行各种材料和料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5. 5可以完成对试验的权限查询。
5. 6对同一试验进行汇总并对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平均值、代表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均方差等计算)。
5. 7可自动按照规范规定的项目对数据结果进行评定,做出相应的结论,用户可以自己填写或修改。
5. 8对于残缺的试验报告(即数据不完整的试验)进行保存,可以一次使用,进行修改如水泥胶砂强度3a,7a,28a的强度等及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3 d.7d、28 d强度等。
5. 9数据的导入和导出在没有联网的前提下用于上级管理部门和单位检查数据的情况。
5. 10数据的提交当数据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可提供最安全的保存数据的方法(利用刻录光驱进行数据刻录)。
对于工程质量的评定,工程质量的优、良、合格、不合格用的是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的相关规定进行的,既保持了对工程质量评定的合法性和完整性。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考核打分评定。
6数据结构
篇3
检化验信息管理系统涉及的使用部门包括检查站、检化验中心和品质部。其管理流程,如图2所示,该系统始于样品接收,终止于管材质保书生成并提交。首先,钢管检查站接收来自轧钢部送检的产品样本,并从三级系统L3获取管材批次信息(或人工录入),生成检验委托单,将检化验任务提交至检化验中心,中心将根据委托单所需检测项目进一步分解至各相应检化验设备,各项检测结束后,经校核、签发后生成检测报告单,各分项检测报告按批次汇总后,保存并上传至检查站,检查站根据品质部提供的质量标准对样品进行质量判定,最终形成质保书保存打印并上传至三级(MES)的质量管理系统。
2检化验系统的主要内容
2.1检验委托
2.1.1检验委托单的。检查站接受上级系统发送的检化验请求,自动接收管材批次信息,包括:批号、材质、规格、熔炼号、委托单位等信息。按照取样规则产生代表样号,保存至检化验任务池中,上述过程也可通过人工录入完成。2.1.2送检委托管理。检查站从任务池中选取检化验任务,提取试样信息,选择执行的质量标准及相关规则,确定委托检验的项目,编制试样标号,生成“管材性能检验委托单”,保存后提交至检化验中心,上述过程支持符合权限的人员采用人工操作模式实现。2.1.3接样管理。钢管检化验中心收到检化验任务委托单后对委托单进行检查,以确定该委托单是否正确、可否执行。如果经检查拒绝接受委托的,将委托单返回检查站,如果确认并接收后:①检查站不得对该委托单进行增加、修改、删除等任何操作;②生成接收记录,亦即对该接受委托单记录于数据库中备案待查;③将委托单下发到终端计算机上。2.1.4任务分发。系统通过委托主页面信息,实现自动按照检验项目类型不同,分解检化验任务,并分发至不同的实验室科室,如:机械性能实验室、工艺性能实验室、金相组织实验室等。各检测项目完成后,检化验结果自动或人工保存至中心试验数据库,并按批次生成检测报告单,检查员确认后,经校核提交至待签发任务表中,当一个批次的所有检化验报告生成后,签发人员予以汇总并签发,签发后的报告单自动提交至检查站并保存至中心数据库。
2.2样品检验
各实验室根据检验任务完成各种检化验操作,记录检化验的结果数据,同时提供从各种自动化检验仪器中自动获取各种质检信息的功能。系统对检化验的结果数据进行包括:录入、修改、作废等处理后形成检测原始记录,并对原始记录进行有效管理。系统在生成的检化验数据结果和原始记录的基础上生成检测报告,检测报告经核准发于检查站。
2.3报告反馈
检测报告生成并经核准后发于检查站,发送流程为:①检测报告在签发人确认签字后,报告单自动发送于检查站;②如果签发人发现报告单有错,则将报告单返回于检测人处,依照问题情况进行处理或者重新进行实验(同样校审人发现问题后有权作类似处理);③检查站接受检测报告,并对报告数据进行整合以便于管理。
2.4样品重测
在检测原始记录或生成检测报告单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实验数据有误,经核准后确认要重新进行检测的样品,系统提供重测功能。系统在保持原有委托信息不变的同时,重新从实验机上获取新的实验数据;在生成新的生成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单时,用新的实验数据覆盖旧有数据并保存。
2.5系统管理
人员管理:系统提供人员、班别、班次、岗位管理功能,可以任意增加人员或调配其班别、岗位。班别按甲、乙、丙、丁、常白5个班进行管理,班次分白、中、夜,岗位分收样、制样、机械性能分析、光谱分析、工艺性能分析、技术员、系统管理员等。权限管理:系统提供分级授权管理功能,针对不同岗位人员,设置不同权限,其中系统管理员具有最高权限,可以进行权限的动态分配和其他一切管理。数据管理:系统针对检化验业整个流程中生成的委托单接收记录、检测委托单、原始记录、检测报告单等数据信息建立高效便捷的数据库进行有效管理。数据查询与报表管理:系统针对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提供报表管理功能,针对生成的数据信息提供数据导入、导出、打印等信息统计分析的相关管理功能。通讯管理:系统提供与全厂MES系统(L3)的通讯功能,预留通讯接口,采用TCP/IP通讯协议,以数据报文的方式传递。
3结论
篇4
关键词:工程检测、技术、报告
中图分类号:TJ76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检测技术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的工程检测技术方面基本是空白,这是因为20世纪70年代前我国在工程检测技术上还没有一本国家标准和专业标准可依。直到1976年了《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J321-76),与当时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验收规范及设计规范相配套,属于验收检验标准。80年代以后,由于我国建筑设计方法由原来的极限状态定值法改为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同时又完善、增加了设计内容,新规范编制过程中新列很多课题,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量试验。这些试验为工程检测技术的发展注入活力,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一些标准,无疑将推动我国工程检测技术的发展。
当前随着相关科学的发展,如电、磁、声、射线等学科的快速发展,应首先大力发展非破损检测。一些特殊的工程检测技术急待研究并尽快上升为标准。由于建筑技术的发展需延伸或增加现有的检测手段,比如,回弹法是在工程检测中被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但它在混凝土使用龄期和强度范围上都有缺撼。又如,建筑幕墙、建筑采光、照明、保温、隔热等物理性能检测技术还是空白或萌芽状态,等等。工程检测技术的发展需要现场使用方便,灵活的设备、仪器并附以计算机处理。这样可以加大样本数量,提高检测结果的精度。
二、我国常用的工程检测方法
拔出法
拔出法是检测混凝土强度的一种微破损试验方法。它具有检测精度高、破损程度小、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等特点。作为一种新的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在我国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发达国家都有标准,有些国家甚至将拔出法的检测结果作为混凝土强度的验收依据。拔出法分别为两种:一种是浇灌混凝土时在测试部位预先埋入锚固件,待混凝土硬化后做拔出试验,称为预埋拔出法。主要适用于测定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如确定脱模时间,供热养护时间及施加预应力时间。后装拔出法,是在硬化混凝土的测试部位上钻孔、磨槽、嵌入锚固件后做拔出试验。拔出法的优点除了检测精度高外,还可以进行高强混凝土的强度检测。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石子与水泥胶结构的强度相近,材料趋向匀质,石子在检测中影响减少,可以提高拔出法检测的精度。据资料报道,现有拔出仪所能检测的混凝土强度最高达85.0Mpa,且拔出法的测强曲线为直线方程,只要检测设备许可,是可以检测更高强度的混凝土。
2、超声回弹综合法
超声回弹综合法首先选定待测混凝土构件,并按规程或有关规定布置一定数量的测区(测区尺寸为20×20CM2;相对应的两个20×20CM2方块视为一个测区),然后按布点方式进行回弹值、超声声速值的测试(对于同一测区宜先进行回弹测试,后进行超声测试)。
2.1 回弹法
回弹法在每个测区相对应的两个测面上分别测读8个回弹值(两面共测取16个回弹值),剔除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后,将剩余的10个回弹值进行平均取得该测区的平均回弹值。如非水平状态测得的回弹值,应进行修正;如顶面或底面测得的回弹值,应进行修正。测试时,如仪器处于非水平状态,同时构件测区又非混凝土的浇筑侧面,则应对测得的回弹值,先进行角度修正,后进行浇筑面修正。
2.2 超声法
超声法在每个测区相对应的两个测面上各布置3个测点,在保证换能器与混凝土耦合良好的前提下,使发射和接收换能器在同一轴线上。当在混凝土浇筑的顶面和底面测试时,由于上表面砂浆较多强度偏低,底面粗骨料较多强度偏高,综合起来与成型侧面是有区别的,另外浇筑表面不平整,因此,会使声速偏低,所以进行上表面与底面测试时声速应进行修正。
3、冲击反射法
冲击反射法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项混凝土缺陷检测的先进技术,穿透能力一般为2000~3000mm,其检测的准确性有所提高,且在检测时只需一个测试面,不用去除装饰层,还可以用于构件厚度的检测。
三、工程检测报告内容
同是表格式报告内容有相同部分也有特殊部分。例如:用表格式的混凝土《回弹法》和砌筑砂浆《贯入法》检测报告,其工程信息和签字区表述内容基本相似,检测结果同样必须体现抗压强度推定值。不同的是前者还要提供混凝土抗压强度换算值的平均值、标准差、最小值;后者按批抽检时还要提供砂浆抗压强度推定值之一、之二;又如:表格式的混凝土《钻芯法》检测报告应记载芯样破坏时的最大压力、芯样抗压强度、混凝土换算强度及构件混凝土换算强度代表值。拟制式检测报告一般包含如下内容:
①工程概况(含工程基本信息和检测原因);②检测目的;③检测依据;④检测项目及抽样数量;⑤检测情况及检测结果;⑥检测数据分析(含图表分析);⑦检测结论。
四、工程检测报告编写存在的问题
1、存在的问题
1.1 检测报告与鉴定报告混淆
检测报告是数据的体现,其结论不涉及原因分析,不做出“对承载力影响不大”“经计算与原设计强度相差不大”的结论。然而,鉴定报告不但可以作出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和是否满足原设计要求的结论,而且可以作出原因分析相关安全验算分析和划分责任的结论。检测报告不包含鉴定报告内容,反之,鉴定报告可以涵盖检测报告内容。但有时候只把检测报告贯上“鉴定”两字便成为鉴定报告。贯不贯“鉴定”两字,要根据委托目的来定。例如,司法委托要求对指定钢筋力学性能鉴定,这时的检测结论与鉴定结论没有本质区别,只把“检测报告”改称“检测鉴定报告”而已。也可以把钢筋检验报告作为鉴定报告的附件,作一些描述、分析后得出与检测报告一致的结论。
1.2 报告中的依据
无论报告涉及的标准依据有多少,有的总喜欢在报告中罗列一大堆标准、规范,生怕人家说你懂得少,或欲用一大堆标准吓唬外行人。有的以万全之策,干脆把惯用标准全部印制在报告的封底。也有的没有列举或者列举与应用的标准不一致。尚若如此,与“有心人”打起官司来吃亏的是检测机构。
1.3 检测报告中的“特别声明”
我们常常可看到检测报告的“重要声明:1.本报告换页、涂改或剪贴后无效。2.报告无主检、编写、审核、批准人签字无效。3.如对本报告有异议,请在报告发出20天内向本单位发出书面复议申请。”
现针对上述的重要声明三点进行讨论:第一,“换页、涂改或剪贴”是违法行为,对于违法的报告不是有没有效的问题,而是要追究法律责任问题,是不需要声明的。第二,“无主检、编写、审核、批准人签字无效”,这签没签字不是百姓能左右的,是检测机构内部管理问题,按目前的管理,不签字的报告不可能盖章,否则那章子也是假的。第三,“复议”出自于法律名词,有司法复议和行政复议两种。“在法律上,指司法机关根据当事人或有关机关提出的申请或要求,对自己在诉讼中作出的决定重新考虑”。在《行政复议法》中复议的受理主体是指本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主管部门。复议提出时间是“知道该具体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法律另有规定超过60日的除外”。“复议”和限期“20天”之所以出现在我们的检测或检测鉴定报告里面,是由于一贯以来政企不分、政事不分造成的,是法律意识滞后的一种体现。
2、工程检测中的异议处理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规定“检测结果利害关系人对检测结果发生争议的,由双方共同认可的检测机构复检,复检结果由提出复检方报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2.1 繁琐冗长的检测报告
没有做到“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和“篇幅力求简短”是拟制式检测报告的通病。某些报告好像是以篇幅长短来收费似的,把报告做得冗长且繁琐。例如把十个孔的水位检测报告分成十个报告来编写。有的报告不管你看不看得懂非要把检测原理大书一通。诚然,在当时缺乏相应的检测标准时,把检测原理介绍一下是应当的,可是某个标准已经很成熟、相关规程中已有详细的介绍,没必要在检测报告中大篇幅地阐述检测原理,只要简单介绍一下检测方法、表述报告依据、控制水准以及作出相应的数据就可以了。
2.2 术语表达不准确
“柱混凝土回弹测试结果”应表达为: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 强度。原表达口语化;“砼实测修正后强度”应表达为:混凝土强度推定值(在适当地方注明“测区强度已钻芯修正”)。原表达对测区强度和构件强度推定值概念不清;“砼强度设计值”应表达为:原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C20)。原表达对混凝土强度设计值与混凝土强度等级混淆。“强度偏差”和“厚度偏差”来路不明其说明中的强度偏差、厚度偏差公式在我国的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中从未所见。依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和相关鉴定标准,对某构件的强度只能作出是否达到原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的评价,也可以把达到设计或规范要求的批次和构件、楼层的数量进行分析与评价;对某构件的结构尺寸只能对照规范规定的“允许偏差”值进行评价。该强度偏差和厚度偏差的计算结果没有任何意义,计算公式为自我臆造。
结束语:
工程检测是建设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近年来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现有的水平远不能满足工程实践的需要,需要更快的速度发展。工程检测报告编写工作的研究,是提高工程检测水平和质量管理的大事,如何加强工程检测队伍及检测质量管理,是摆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建材检测试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我们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工作的责任心,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丰富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水平,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建设部令141号);
篇5
在建材质量检测过程中充分的运用计算机技术手段确实具备着较为理想的作用和价值,这一点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表现,从最终的使用效果上来看,计算机技术在建材质量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减少了建材质量检测人员的工作量,对于计算机技术在建材质量检测中的应用来说,其最为突出的一个作用表现就是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降低建材质量检测人员的工作量,在原有的传统建材质量检测过程中,相关人员的工作任务是比较繁琐的,不仅仅需要针对具体的建材质量检测操作进行严格的控制,还需要针对各项数据和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尤其是采用纸笔记录方式的话,更是会较大程度上提升其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也就更容易造成一些问题和故障的出现,而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就能够有效地减少相关人员在记录或者是转交中的工作难度,为建材质量检测人员减负;
(2)提升建材质量检测的准确度,对于建材质量检测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来说,其还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相关的检测准确度,这种准确度的提升主要就是依靠降低建材质量检测中的失误发生率而达到的,尤其是在一些数据和信息的记录以及计算过程中,完全依靠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和控制,其更为准确,也更不容易出现一些失误,并且在计算的效率和速度上也存在着明显的优势;
(3)延长了数据保存时间,在建材质量检测过程中充分的运用计算机技术还能够在最终的数据保存方面具备较强的积极作用和价值,相对于原有的纸质文件记录来说,在计算机设备上进行相应数据和信息的存储具备着极强的应用效果,其保存的时间更长,在后续查询以及借鉴中能够发挥的作用也更大,这也是计算机技术在建材质量检测中应用的一个突出表现所在;
(4)优化了不合格台账的处理,在以往的纸质记录模式中,对于不合格台账的处理一般都是通过人工逐个等级撰写的方式来进行呈报,该种方式的使用不仅仅耗时耗力,还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和误差,而这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就能够较好的避免这种记录误差问题的出现,并且还能够直接采用计算机相关设备进行不合格台账的打印,进而优化了不合格台账的处理程序,提升了相应的操作效率。
2计算机技术在建材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建材质量检测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主要就是通过构建相应的建材质量检测系统来实现的,这种系统的构建也就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其建材质量检测的实施效率,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和积极价值,由此可见,这种计算机技术在建材质量检测中的应用主要也就是体现在建材质量检测系统的作用表现上。
2.1领导管理
计算机技术在建材质量检测应用中的一个最为突出的作用体现就是其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建材质量检测管理人员对于整个操作流程的管理和控制,一般来说,这种管理人员主要就是指建材质量检测实验室的主任。在具体的建材质量检测过程中,其具体的操作流程是比较复杂的,这不仅仅是因为各项建材质量的检测操作程序比较复杂,还在较大程度上体现在需要检测的建材类型极为复杂,比如石料、混凝土、砂、砖、水泥、钢筋、水等,都是需要进行质量检测的一些关键建材,因此,为了提升其建材质量检测的效率和操作水平,就应该着重加强对于各类建材质量检测的管理和协调,尤其是对于相关检测任务和检测人员的匹配来说,就可以充分运用这种计算机技术来实现管理,当然,这种管理只有相关管理人员才能够进行操作,这也就需要在计算机相关系统的构建中针对相应的权限进行有效地设置,保障只有建材检测实验室主任级别的管理人员才能够操作该系统模块。
2.2信息的收集和录入
对于建材质量检测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来说,信息的收集和录入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应用方面,对于这种信息的收集和录入来说其主要涉及到了以下两方面信息的搜集和录入:①对于一些原始信息进行相应的收集和录入,主要就是指在建材质量检测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些取样操作,在取样过程中必然也就会涉及到各类信息,这些信息也就应该较为真实有效地录入到相应的计算机系统中去,其既能够为后续的检测工作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撑,还能够较好的进行数据的储存和备份,为建材质量检测做出应有的贡献;②还应该针对整个建材质量检测过程中涉及到的各项操作信息和数据进行详细全面的录入,这些数据信息的录入更是具备着极强的应用价值和效果,并且同样也是建材质量检测工作的核心所在,这些数据同样也直接关系到建材质量检测的相关结果信息。
2.3相关信息的分析和处理
计算机技术在建材质量检测中的应用还能够较大程度上体现在相关数据信息的处理和分析上,这也是计算机技术比较擅长的一个方面,对于这种计算机技术的分析处理工作来说,其对于具体的建材质量检测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在一些相关的计算方面,运用计算机相关程序进行操作具备着极强的操作价值,也能够较好的提升其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这也是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一个突出表现所在。
2.4检测报告的输出
对于建材质量检测工作来说,其最终的结果就是应该输出相应的质量检测报告,从这一方面来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同样具备着极强的应用价值和效果,运用计算机进行相关数据报告的呈现具备着较强的便捷性,相对于人工操作模式来说,直接采用计算机针对前期搜集录入的一些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最终也就能够得到相应的报告信息,并且还可以通过相应的计算机处理软件来把这种报告更为直观形象的表现出来,如果存在打印机设备的话,还能够更为有效的打印成纸质版进行递交。
2.5查询功能
篇6
关键词:试验室;仪器;质量管理;试验检测报告
公路工程的试验检测机构为确保试验检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真实性,而公正廉洁高效是我们管理体制的宗旨。改进试验室先进管理模式。当前,试验检测机构依据《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结合我们自身的实际的情况,建立起了质量管理体系,来指导各项质量指标有序的进行。通过这几年来的运行与实践。本人认为加强与完善试验室内部管理制度,就要在于明确试验检测报告的形成的过程,及在各过程中可能影响试验检测报告质量的因素,因此,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有效管理措施,以保证最终试验检测报告的高质量。
1目标
试验检测报告是试验室检测工作的最终所要结果,也是试验室工作质量的最终体现,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客户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了我们试验室的公正形象和信誉。因此,保证试验检测报告的高质量,是我们试验室质量管理的一个目标。
2两个过程
2.1 样品管理过程
样品的管理是试验室质量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试验室应对样品的接收、流转、贮存、处置以及样品的识别等各个环节实施有效地控制,保证试验检测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完整性以及试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要求试验室建立样品唯一标识系统,也就是要求对样品实行盲样管理。样品唯一标识系统是样品管理的关键环节,它是每个样品在试验检测过程中识别和记录的唯一标记。实行盲样管理,试验室应充分考虑承揽工作的性质、开展业务的特点、人员的分工等各种因素,编制适合自身的试验检测流程,制订切合实际的盲样管理制度,做到收样独立、试验检测独立、报告编制独立、报告分发独立。
2.2 试验检测过程
在试验室,样品的流转过程就是试验检测报告的形成过程,是试验的溯源与传递过程,是各类人员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的过程,是一个不间断的环形链条,是报告真实性的体现过程。以公路工程路面基层配合比设计为例,大致可以分为收样、集料试验、水泥试验、最大干密度确定、成型试件、脱模、养
护、强度检测、报告编制与发送等环节,这中间伴随有试验任务委托书、任务流转单、各项原始记录、仪器使用记录、试验检测报告等各种资料的传递。参与这项工作的科室有样品室、水泥室、土工室、成型室、力学室,人员有样品管理员、试验检测人员、资料管理人员、报告的复核和批准人员等。在整个工作流程中,涉及到人员的组织和管理、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使用、样品真实性和代表性的保证、试验检测环境的控制和维护、记录和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的保证等质量保证措施。因此,加强试验检测过程管理是试验室质量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3 三个有效管理
3.1 人员的管理
在试验室检测所有的资源中,人是最重要的资源,一个试验室技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员素质与检测水平。目前,试验标准、规程中不断更新,仪器设备从过去单一的机械化、人工化逐渐过渡到微机处理、以机代人,就更要求试验人员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熟练的操作技能、完整的分析判断能力。因此,试验室必须加强人员管理,提高人员技能,确保试验室工作的高质量,以适应试验检测市场的需求。
要想提高人员的素质,培训是最佳的途径。一方面,应加强试验人员的业务学习,组织人员参加各级机构组织的新规程、规范、标准的培训;另一方面,加强对既有规范的学习,结合试验实践,交流探讨,提高试验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纠正不规范操作。同时,还应鼓励试验人员参加成人教育,加强理论知识学习。
在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试验检测人员应履行本岗位职责,把试验检测质量同个人业绩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发展。
3.2 仪器的管理
仪器设备是开展试验检测工作必需的重要资源,也是保证试验检测工作质量、获取可靠数据的基础。因此,加强仪器设备管理是试验室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一般来说,对新购仪器设备,试验室应从源头抓起,选择信誉高、质量保证体系完善的供应商,确保所购仪器设备满足检测要求,建立档案,从采购、验收到使用都要按规定制度执行;做好量值溯源工作,对在用仪器设备及对试验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的环境监测设备进行周期检定或校准,对自校设备编制自校规程,做到规程、记录、证书、标志四统一;做好仪器设备状态的标志管理工作,便于确认仪器计量特性、仪器现场管理;加强标准物质的管理和使用,增加结果可信度,如水泥细度标准粉、基准水泥,可作为控制物质进行检验,证明待测水泥细度、强度等参数试验检测结果的可信性。
3.3 环境和设施的管理
试验室的整体布局应本着安全的原则,在保证不影响试验检测结果和质量的前提下,结合专业检测室的工作性质和操作流程、仪器设备的环境条件要求,综合规划,合理布局,配置必要的设施和环境条件。水泥室、混凝土养护室应配备制冷、加热、加湿装置,保证温湿度满足要求;对环境要求严格的仪器,单独存
放,并配备相应的设施;对有接地要求的仪器必须按规定接地;对易燃、易爆、剧毒等化学危险品,按规定设专用库房存放,并指定专人(双人双锁)妥善保管;对废气、废物、废液,按照有关规定妥善处理,不随意排放;配备适用足量的消防器材,放在明显位置,并定期检查。
为了预防和控制试验检测现场、办公区潜在的事故、事件或紧急情况,试验室还应成立安全应急小组,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做好事故、事件应急准备,以便发生紧急情况和突发事故、事件时能及时有效地采取应急控制,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可能造成的对试验检测结果的影响。
4 检测报告
4.1 试验记录和报告不断完善
试验原始记录是出具试验报告的依据,它的有效管理很重要。原始记录一要能反映现场的全部信息,二要能够再现,具备在现性,应当及时、准确、完整、客观。记录中常见的问题是:记录的数据不全,没有把原始数据全部记录下来,失掉了观测的原始性;记录表达不准确,如有效数字位数不统一等;记录的格式不规范,未设计适用的记录表格,常遗忘必须记录的信息;书写不规范,字迹不清晰工整,出现笔误等等。因此,应针对记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新规程规范的要求,对原始记录不断补充,不断完善。
试验检测报告是试验室检测工作的最终产品,要具备格式统一、信息完善、依据正确、数据准确、结论正确、签字齐全、印章清晰等特点,同时,也要保证报告的及时性。试验室还应收集各类不合格报告,每年进行报告正确率评定,确定质量目标是否实现,为制订新目标提供依据。
4.2 标准持续更新
标准、规范、规程是试验检测工作的技术准则,是开展试验检测工作的依据。为保证标准、规程、规范现行有效,试验室应通过向同行咨询、网络搜索等不同渠道,及时对规程规范进行查新,制订标准管理制度。同时,组织人员参加标准、规范的宣传培训,使试验人员加深对标准、规范的认识,做到既了解试验项目的工作原理、适用范围,又掌握检测方法、实施步骤及检测结果的计算公式,更要会过程计算、数据修约及结果判定,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的操作步骤开展试验检测工作。
4.3 不合格项持续改进
通过计量认证的试验检测机构,每年都经历各级质量技术监督局、主管部门的资质评审、监督检查、专项检查,试验室可将每次检查中,专家以文字或口头方式提出的各种不符合项、基本符合项,责任到人,一一落实,实施整改,并保留整改记录、图片等资料,一方面预防不合格项再次发生,另一方面可见证试验检测机构的发展历程。
4.4 持续参加能力验证
试验室间的能力验证是试验室全面审核试验检测质量的一项工作,是证明技术能力的一种主要手段。它不但包括了对试验检测人员、设备、环境等的比对,也包括对试验检测报告、数据处理的验证等,是试验室能力确认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试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可以衡量与其他试验室试验检测水平的差别,识别出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助于试验检测水平和竞争能力的提高。
篇7
关键词:质量控制 检测过程 检测结果
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活动,其目的为监控检测、校准的有效性,保证检测结果可靠。对检测实验室来说,其质量控制就是对影响检测质量的“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制定计划和程序,并在其实施过程中进行连续评价和验证,对发 现的不合格情况及时处理并采取纠正措施。
1检测标准、方法的控制
1.1 实验室应定期到标准库对在用标准进行查新,确保检测工作所依据的标准版本现行有效。遇有标准变更,应及时收集新标准,并按程序的要求做好新标准的培训工作。对新、旧标准应加以分析比较,做好仪器设备改造、设施配置等基础工作。如该标准所涉及到的参数已通过计量认证,应及时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更改申请,并登记备案。
2人员
2.1 实验室的人员配备应满足建设部令第141号《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及《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规定,还应满足各省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标准中对检测人员的要求。检测人员必须经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2.2 实验室应制定培训计划,对检测人员应进行适时培训,使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培训可采用技术交流、座谈、研讨会等形式,其内容可包括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廉政建设、作风纪律的教育;标准知识、质量控制、监督管理、计量理论、误差理论、数据处理、数理统计、抽样方法和理论、外语、质量体系文件和质量方针目标、计算机理论和操作的学习等。
3仪器设备的管理与控制
3.1 仪器设备是完成各项检测工作必备的基本条件之一,其运行的精确度、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影响检测能否正常进行及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 坚持“专人管理、定期维护、责任落实到人”的基本原则,并列入公司经济责任制考核。对仪器设备的使用进行授权,授权使用人员范围应为已取得使用该仪器的检测项目上岗证的检测人员。
3.2 坚持仪器使用记录制度。仪器使用记录的主要内容有:使用日期、使用人、检测项目、运行状态(包括停电、停水及工作异常等情况)、运行检查、维修保养等。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众多检测项目需要携带仪器到现场进行检测或抽样,除了遵守在固定场所使用的仪器的规定外,还应做好领用时检查、运输中防护、按规范使用及入库时检查工作。
3.3 按规定周期定期进行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做好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对使用频率高、易损坏、性能不稳定以及长期工作环境恶劣的仪器设备还应进行期间核查,以保证其能正常使用。 发现设备运行有问题时,应停用报修,对所涉及的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有影响时,应对检测项目进行重新检测,对已出具的检测报告如需修改,应以书面形式通知客户。修理期间的仪器应粘贴禁用标志,对影响精度的仪器修理后,经检定合格后,更换合格标志后方可投入使用。所有的仪器设备都要有唯一性标识和检定/校准状态标识。
4环境条件的控制
4.1检测人员应在试验开始前对环境条件进行检查,达到标准要求环境条件后方可开始检测;达不到标准要求环境条件时,经调整达标后再开始检测。遇环境条件有较大变化、危及到检测结果时,应停止检测,待影响因素恢复正常后再进行检测,必要时重新进行检测。实验室应配备环境监控设备,并按规定对检测时的环境情况(如温度、湿度等)进行监控和记录。
5标准物质与标准材料的控制
5.1 标准物质和标准材料的采购,应选择有资质和能力的服务方,并获得相应的资质和能力的证明性文件。对一些长期、重要供应商建立合格供方名录,以这些供应商作为固定用户,从而保证试验用材料的相对稳定性。如水泥胶砂强度试验用的标准砂、外加剂混凝土性能试验用的基准水泥等。
6样品的质量控制
6.1 样品要有代表性,抽样应采取随机抽取的方法进行。检验批的组成、样品数量、样品的规格要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检测人员应认真做好抽样工作记录,现场抽样时,抽样点的描述应尽可能的详尽。接收样品时,应记录样品的异常情况或偏离。当样品与所提供的说明不符合时,或对所要求的检测规定不够详尽时,实验室应在开始工作之前询问委托方,以得到进一步的明确,并记录讨论的内容。
6.2 收样后,样品应按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行存放或放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养护,并应对存放条件进行监控和记录。样品应规定保存期限,以及保存期满后的处理程序。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污染环境的样品的处理,应符合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
7检测结果质量控制
7.1 实验室应制定质量控制计划,选择的监控方法应与工作类型和工作量相适应。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或次级标准物质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或次级标准物质进行内部质量控制;进行实验室间的比对试验或能力验证;进行实验室内部比对试验利用相同或不同方法反复进行检测;参加国家实验室认可委或其他组织举办的实验室能力验证计划活动。
7.2 实验室应分析质量控制数据,在发现质量控制数据超出预定的判断依据时,应采取有计划的措施来纠正出现的问题,并防止报告错误的结果。
8检测记录和报告
8.1 检测记录的基本要求
检测记录应做到:如实、准确、完整、清晰,项目应完整,空白项应划上斜线。根据不同的检测对象不同的要求,合理编制检测记录的格式和内容。 详细记录试验过程的各项信息(主要仪器设备、环境技术条件、检测中发生的异常情况和处理记录等)。检测记录的更改应采取"杠改"的办法,即在错误的数字上划一水平线,将正确的数字填写在其上方或下方,旁边签注更改人姓名。更改只能由原检测记录人进行,他人不得代替更改。不允许用铅笔记录,也不允许用涂改液更改。检测记录应由检测人和校核人本人签名,以示对记录负责。
篇8
关键词石油专用车辆;二级维护检测;信息化管理
引言
对石油专用车辆进行二级维护检测,主要目的在于可以延长石油专用车辆的使用寿命,保障车辆运行过程中的安全以及提高经济效益,这一项措施是在石油专用车辆整个二级维护工作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能够推动营运汽车最大效益的发挥,并降低营运成本。而二级维护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对车辆的故障诊断技术和故障检测技术,在对故障进行诊断和检测过程中,采用现代信息化技术管理,不但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能够确保车辆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石油专用车辆二级维护检测技术的主要内容
(一)对石油专用车辆的安全性检测
在对运营汽车的安全性进行检测时,主要是对四个方面进行检测:侧滑、制动程序、照灯以及转向。对侧滑的检测方式是:在对车辆的专门侧滑试验台上,设定在每小时三到五公里的时速范围之间,把车辆通过垂直侧滑板向试验台上行驶过来,让汽车的前轮能够平稳通过滑动板,等汽车前轮完全通过滑动板之后,再通过指定指示装置查看汽车侧滑的方向,并把测滑量的最大数值采集出来。对制动程序的检测方式是:利用汽车制动试验台,把汽车投放到汽车制动试验台上去,利用计算机来采集汽车左右车轮产生的制动力的最大数值,并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将得出的统计结果与国家规定的车辆制动标准进行比较,以此查看该辆汽车的制动是否符合标准。对照灯的检测方式主要是对前照灯进行检测:利用前照灯检测仪器来检测汽车右前灯和左前灯的光射方向以及发光程度的强弱。最后对汽车的转向进行检测:主要检测汽车转向功能是否出现沉重异常。
(二)对石油专用车辆的动力性检测
对石油专用车辆的动力性进行检测,实际上就是对整个汽车性能进行检测,检测部位主要包括:1、对汽车车速进行检测,把汽车投放到专用检测台上行驶,把汽车的速度提升到最大值,然后马上把汽车制动器松开,迅速踩下油门,使得汽车驱动轮能够带动滚筒向前平稳运转,最后对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来对汽车车速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2、对汽车发动机的功率进行检测,考虑到汽车使用油和燃料等因素是否对发动机的功率造成影响,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检测,以确保发动机的功率正常3、对汽车的点火系统进行检测,利用万用表检测汽车点火系统,把系统中存在问题找到与万用表衔接,在这个检测过程中必须注意汽车点火系统内部的高低压线路状况,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对石油专用车辆的环保性能检测
车辆运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很大,所以在对石油专用车辆二级维护的检测中,应该特别注意对汽车环保性能的检测,这部分的检测内容主要包括对汽车噪音的检测和对汽车尾气排放量的检测。在噪音检测上,把噪音程度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在根据这个噪音等级来对汽车噪音程度进行检测;在对汽车尾气排放情况的检测上,要重点对汽车排放尾气中的污染物进行检测,然后对检测情况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尽力减少车辆在运行过程中排放的尾气污染,提高石油专用车辆的节能环保性能。
二、石油专用车辆二级维护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石油专用车辆二级维护检测不能简单理解为二级维护后对车辆的检测
在对石油专用车辆进行一二极维护作业检测的过程中,通常所说的“检测”主要是指对石油专用车辆二级维护前的检测,而二级维护后的检测通常是质检员在对石油专用车辆维护后,在签发出厂合格证之前对石油专用车辆进行的检测,一般被称之为“竣工检测”。因此可知在对石油专用车辆维护前和维护后都会对其进行相关检测,至少包括了两次检测。对于这种情况,相关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由于只提供车辆运营最终检验结果的合格报告,因此通常只对石油专用车辆的二级维护后完成的成果进行检测,而忽视了对石油专用车辆二级维护前的检测,长此以往,就逐渐形成了人们只重视石油专用车辆二级维护后的一次性竣工检测的状况,导致了人们对石油专用车辆二级维护检测概念模糊,并且失去了实际意义。
(二)汽车修理厂以及汽车监测站与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间缺少足够的沟通交流
在汽车修理厂、汽车监测站以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之间,所处的地理位置往往都是分散开的,而且由于相关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力度不够,因此就导致了这三者之间只知道各行其是,而忽略了适时的沟通交流,造成彼此之间不能相互完美配合,而出现了各种状况。汽车修理厂只注重对汽车的修理结果,只要能够顺利签发汽车出厂合格证书,就对汽车的维护检测结果并不关心;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只重视督促汽车监测站出具合格的检测报告,只要能够保证自己在监测方面能够顺利登记二级维护检测的相关备案就行,对监测报告的具体内容是否合理等并不关心,也不承担相应义务;而对于汽车监测站来说,出具合格的汽车检测报告就是其主要职责,但由于在汽车监测站管理部门中,由于相关方面的监管力度不严,就导致了部分工作人员因各种利益原因而没有做到实事求是,清正廉洁,导致出具的检测报告出现内容失真、跟实际情况不符合等问题。这三大机构之间正是由于严重缺乏沟通,才使彼此之间没有形成统一认知,从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发生。
(三)对石油专用车辆进行二级维护相关检测的人员太过信任依赖出具的监测报告
相关之间人员在对石油专用车辆进行二级维护检测时,通常都是按照相关部门出具的检测报告作为参照来进行检测,而没有想到根据自己检测勘察的实际情况从整体出发,对汽车进行全面检查,过分相信检测报告的检测结果,而对石油专用车辆的具体维护过程以及车辆的基本情况并不主动参与了解,认为只要检测报告合格了就可以给予石油专用车辆备案登记,这就导致了在对石油专用车辆的二级维护检测中,基本作业项目不完整,只进行片面检查的结果。
三、信息化管理技术在石油专用车辆二级维护检测中的应用
(一)汽车仪表和通信方面的管理
石油专用车辆内部,利用现代化高科技信息技术,可以完全实现对汽车运行状况的完美管理,主要信息化设备有:电子车速里程表、电子转速表、电子计时与定时、电子温度控制与调节、电子测速和油耗指示、汽车运行在线报警系统、车在通信装置和多功能电子屏幕显示仪表盘等等,这些通信设备共同促进了对石油专用车辆二级维护检测的信息化管理,有效又方便。
(二)远程网络信息技术的管理
对石油专用车辆的二级维护检测主要是为了确保控制其运行中的安全系数,利用远程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控制管理车俩运行状态中的行驶守法、排放控制以及发生盗抢情况等。
(三)图像处理技术的信息化管理
会安全因素的情况,无论是给车主还是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石油专用车辆的二级维护检测部门都分布极广,利用远程网络信息技术完全可以实现实时信息共享,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和科技进步,远程网络技术也得到了优良改善,最重要的就是其通信传输介质已经转变为传输速度更快、电气隔离性能好以及廉价实惠的光纤材质,确保了远程网络技术的稳定性。在石油专用车辆二级维护检测中,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对汽车前照灯近光光形图像进行分析,找出前照灯近光性能明暗截至线的具置,最后进行处理,这项技术的实施,提高了石油专用车辆夜间行驶的安全水平。
四、结语
我国的石油专用车辆二级维护检测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发展趋势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日益呈现信息化,这对提高车辆安全可靠性来说有很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正.谈石油专用车辆二级维护检测信息化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1542-1543.
[2]张正.石油专用车辆二级维护检测技术规范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1470-1471.
[3]牛会明.石油专用车辆二级维护质量控制方法[J].汽车维修与保养,2010,(8):98-99.
[4]邢海滨.浅谈二级维护与检测车辆安全运行的重要性[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7,30(8):128.
篇9
关键词:实验室原始记录 认可
在产品的检验、检测工作必须有程序,有程序必须严格执行,执行的过程中必须有记录。是质量检验机构工作的要求,没有一项检验检测工作是不需要记录的。检验、检测原始记录是出具检验、检测报告的依据,是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总结的原始资料,检验、检测原始记录的管理在所有记录管理中有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检验、检测人员在填写原始记录的质量关系着检验、检测报告的质量,应引起实验室和检验、检测人员的高度重视。
1、在产品的检验、检测中原始记录存在的问题
原始记录必须做到真正原始、应当及时、准确、完整、客观的记录,原始记录一要能反映现场状态的全部信息,二要能够再现,具备重现性和溯源性。
在实验室检验、检测工作中总结的经验,原始记录方面发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在产品的检验、检测中原始记录出错时更改不规范
在前些年实验室行业资质审查中,发现一些实验室原始记录出错时更改五花八门,有涂改的、有刀片刮得,有纸片贴的,还有剪刀剪的等等。这些是不规范的记录更改方式。原始记录出错时更改执行杠改加盖章的原则:即在改动的数据上划一横杠(原笔误依然清晰可辨),然后在横杠上方填写更改数据,并加盖本人印章或本人签名和更正日期。一页杠改数不超过五处即可。
3、在产品检验、检测过程中原始记录信息量少,表格设计过于简单,不能真正体现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和溯源性。
4、在产品检验、检测过程中原始记录未注明依据标准或者依据标准年号。检验、检测原始记录必须注明检验、检测的依据标准。按照新标准要求,从2000年开始,标准年号一律都改成四位年号,例如:GB1355-1986 《小麦粉》。
5、在产品检验、检测过程中原始记录的试验日期未注明或不明确。对于综合实验室的原始记录,可能涉及的试验项目很多,而每个试验不可能都在同一天进行,这时,每个单项试验应分别有试验日期。
6、在产品检验、检测过程原始记录中有效位数,不符合GB8710-2008《数值修约规定》中规定进行修约。
7、在产品检验、检测过程中对可能影响检验检测结果的试验环境条件(包括温湿度要求)应在原始记录中给予记录。比如,农用地膜的检测温度20±3℃。
上述这几方面都是在实验室管理中经常发生的一些通病,实验室应予足够的重视。
一、健全检验 、检测原始记录的责任制
原始记录不仅是抽样、检验、检测过程和结果的真实记录,而且是整个检验、检测工作的核心部分。原始记录应包括:样品名称、规格、数量、检验、检测日期、检验、检测项目、仪器设备名称、编号相应的检验、检测方法标准号、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大气压)、样品状态的描述、检验过程(称样量、标准溶液浓度、样品处理过程)、仪器谱图(包括仪器条件等)、计算公式、计算结果、检验、检测人员签字、校核人签字等方面完整描述检测操作的全过程。谁在产品检验、检测原始记录谁负责的精神,是衡量检验、检测人员责任心的标尺。原始记录完整的能溯源核查到检验结果所需的全部资料,从而根据这些原始记录能重现整个测试的过程和结果。
1、检验、检测技术人员负责原始记录的真实性。⑴原始记录纸用正式表格A4纸(或A3纸),栏目填写是否齐全、有无差错;⑴原始数据是否现场真实记载;⑶计算公式的应用是否正确,有无计算差错,导致数据是否合理;⑷数值表进舍规则、异常值处理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要求;⑸境条件记载是否出自测试现场、是否失真、是否失控;⑹测的平行试验(双份)数据是否超差;⑺原始纪录中数据书写清晰、使用正确的法定计量单位。
2、校核人负责原始记录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⑴原始记录中执行标准和检验、检测方法是否正确,方法选择是否恰当;
⑵原始记录与样品传递卡和抽样单的要求是否相符;
⑶原始记录中检测结果的有效位数与方法要求相一致,平行数据结果误差的计算,超差样品(项目)的处理;
⑷有关人员如检验、检测人员在原始记录中的签字是否齐全。
3、审核人负责原始记录的规范化和合理性。
⑴出具检验、检测报告前,查看原始记录是否完整,应有的标识是否齐全;检验方法是否最新标准方法;使用的仪器设备是否在检定有效期;
检验、检测的环境条件是否受控,执行标准有无差错;
称取样品重量的有效数字应与称量使用的天平的精度是否保持一致;
滴定液消耗的毫升数是否读到0.01ml;
凝点值的判定、检查;
检查计算分析数据的误差,决定复检(验)与否;
是否符合《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有关规定。
二、健全原始记录的表格责任制
1、在设计原始记录的格式时,应给该项目中每个检验、检测数据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便现场检验、检测时记录足够的信息。
2、检验、检测人员必须用统一的原始记录表格和检验、检测人员检测方法中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要求原始记录的表格自行设计都必须客观、如实、规范、准确、及时记录,填写时要用钢笔或碳素墨水,不准用圆珠笔、铅笔,所有项目都应填写完整,检验检测人员和校核人员签字或盖章。
3、检验、检测人员应将每个实测原始数据写在原始记录表格里,不得只写诸如平均值等最终结果。不得随意涂改、删除或用纸剪贴;确需更改,必须由检验、检测人员检测人员本人更正,在改动数据上划一横杠,然后在横杠上方填写更改数据,并加盖本人签字和日期。
3、检验、检测人员在原始记录中计算检测数据的有效位数,应与标准规定的精度相适应,并按GB8170-2008《数值修约规定》中的规定进行数值取舍。
4、检验、检测人员在检验 检测试过程中,如发生停电、停水或其它故障,以致影响测试时,应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其影响和处理情况。
5、原始记录每年或每季度或每月按类别整理归档,统一保管,保存期一般为三年。
6、检验、检测人员在填写原始记录应安全贮存、妥善保管并为客户保密。
7、实验室负责人应定期检查原始记录填写和保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健全检验、检测原始记录纳入计算机统一管理
实验室为保证检验、检测工作的质量,尤其是保证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及溯源性,经验证明,它是一个快捷 、准确查阅原始记录,并溯源原始记录成功而有效的方法。
1、为满足国家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的要求,原始记录统一由电脑打印,检验 检测人员应严格规定格式填写,字迹工整,清晰。
2、对于检测、检验量大的产品的原始记录,应尽可能格式化和程序化。合理、严密地设计检验、检测程序,将基本不变的检验、检测项目、技术要求、计量单位、样品处理的环境条件、设备名称和编号等提前统一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受控编号。
3、在原始记录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超过实验室本身。原始记录由计算机统一打印出来,可以减轻检验、检测人员的大量的重复性书写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篇10
关键词:钢管超声检测 带状图 FPGA 存储记录 速度校准
引言
超声波检测作为一种有效的无损检测方法,在钢管生产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质量控制的重要检测手段。目前大多数钢管生产厂家都配备有相应的检测流水线,随着与国际的接轨,出口量的不断增加,钢管用户对钢管质量的检测控制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实现实时检测,更希望能对检测记录进行存储、打印、检索,实现质量控制的追溯。
本文介绍了如何利用日益发展的数字计算机技术对旧有的钢管检测线进行改造,对检测数据进行智能化处理,过滤掉一些无用的信号,并通过带状图显示的方式,使得检测结果非常直观,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减轻了工作负担。同时实现了对检测结果的实时存储、记录,及打印检测报告,能将检测结果及时反馈给生产,并通过数据库的检索、调用追溯历史数据,为产品质量控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 钢管超声自动检测线的介绍
一条超声检测流水线,一般包括钢管上料、传动、检测设备、下料、分检机构等,检测设备是该检测线的核心部分,包括超声探伤仪、探头、控制台、检测头(安装探头的机械装置、根据检测方式有的则包括水槽)、机电控制部分等。
检测头根据钢管的检测方式来确定,一般钢管的检测分为2种检测方式:探头不动,钢管螺旋前进,这种方式的检测头需要提供一个水槽,探头浸在水中。另一种是钢管不旋转直线前进,而探头分布在钢管圆周上,探头旋转对钢管进行全覆盖扫查,这种方式需要一个旋转头固定各个探头,并通过电刷或电容耦合方式将探头信号传回仪器处理。
钢管前进、后退、探头旋转速度的控制,以及强电的供给等,一般需要有包括PLC的控制台(柜)来实现。
检测设备的核心是超声探伤仪和探头,为了保证探伤覆盖率和探伤检测速度,一般采用多个探头和多通道的超声探伤仪,目前钢管探伤设备中多用6通道的探伤仪。超声探伤仪通过触发信号使探头发射超声波,并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进行判断,如果有缺陷则进行声光报警。
检测前首先需按刻好人工伤的样管进行调试,设定好仪器的灵敏度等参数,在实际工件检测过程中,主要通过人工来监视仪器上的回波信号,更主要是依靠仪器的声光报警信号来判断管子的质量,由于是多个探头同时工作,要同时监视这些波形很难,且没有数据的记录存储,所以检测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且没有相应的检测报告,检测结果的可信度得不到客户的认可,也无法对钢管的质量检测进行追溯。
2 存储记录系统的方案设计
根据以上叙述,实现检测数据的存储记录,形成有效的检测报告,对于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数据追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样有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可信度,对于钢管生产厂家控制产品质量和提高在客户心中的地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相应地也能通过等级的划分提高产品的价格,带来不小的经济效益。
借鉴速发展的数字电路及计算机技术,在现有检测线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增加工业控制计算机、相应的位移检测电路,增加数字接口板,把检测数据接收到电脑中,再在电脑中进行处理,以便实现存储记录、打印,以及数据管理等功能,提升了整条检测线的档次,满足了客户的需求。下面详细介绍系统的组成和设计思想:
图1为改造后的系统框图,在系统中,增加了工控机、位置检测、分拣信号输出控制部分,以实现对检测数据的处理,完善系统的功能。
工控机是这套系统改造的核心,受限于超声探伤仪内部结构及处理能力的限制,所以利用了工控机高速处理器,大容量内存、硬盘,接口丰富的特点,也为后续的功能扩展提供了便利。
要实现对钢管检测结果的存储记录,就必须将探头相对于钢管的位置和探伤波形对应起来,这样才能得到有效的检测结果,所以增加位置检测装置时必须的。
3 记录系统各部分组成设计
要实现对检测结果的再处理、存储记录,首先需要将客户在检测报告中需要的有用的检测信号从超声探伤仪采集进工控机内。其中包括多个通道(实例中为6通道)的同步信号、每通道的闸门报警信号、每个通道的波形幅度信号、声时信号等,数据实时地采集到工控机内,然后结合钢管的位置信息,在工控机上通过软件进行判断、分析,将无效的信号剔除,并以带状图的形式显示出整根钢管的反射回波幅度分布,就能直观地反映出钢管的缺陷分布情况。所以记录系统的改造包括超声探伤仪的改造、工控机接口电路设计、钢管位置检测装置、软件控制程序这几部分:
3.1 超声探伤仪的改造
由于实例中为数字式超声探伤仪,内部包含了FPGA、单片机等数字信号处理单元,所以在改造过程中不需处理模拟信号,仅仅是将探伤仪内部现成的通道选通、发射触发、闸门报警信号、信号幅度值等信号“截取”后,通过缓冲器输出到输出端口上,再通过屏蔽电缆传输到工控机处理。这样仪器的修改比较小,而且在仪器CPU不干涉的情况下,这些信号在时间上并行地传输给PC机同时处理,对仪器本身的探伤没有任何影响,保证了仪器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另外传输的是数字信号,比起模拟信号来,降低了干扰的影响,工控机也不需增加AD转换部分。
由于这些信号是从仪器内部截取出来的,所以需要根据探伤仪的生产厂家和型号来改造。
3.2位置检测部分设计:
原来的系统中并不知道钢管的位置和速度,所以只能得到这根钢管有报警或没报警,报警几次的信息,而要得到详细的检测记录,则需要记录钢管每个位置检测的情况,所以在系统改造时增加了钢管位置检测的部分,这部分包含2种位置、位移检测信号:一种是钢管进入和离开检测探头的信号,可采用接近开关或激光对射开关;另外一种信号是钢管的线速度,采用旋转编码器来检测。具体实施的方案见图2。
检测原理:如图2所示,光电编码器、2个接近开关安装在检测线上,其中开关1、2安装在工件进入检测头的前端,编码器的位置视安装方便确定即可。
钢管的直线前进是通过电机带动驱动轮来实现的,编码器通过专用的耦合器联接到驱动轮的转动轴上,驱动轮带动钢管直线前进,通过其轴上连接的编码器的计数值则可以计算出相应的钢管前进距离。
接近开关1用来提示钢管准备进入检测区,开关1和2用来对编码器的计数值进行校准。假设接近开关1、2之间的距离S1,编码器在工件通过开关1时的计数为N1,通过开关2时的计数为N2,则可计算出编码器每个计数值对应的位移:
S0=S1/(N2-N1)
设开关2与检测头(探头)的距离S2,则钢管头进入检测区时的编码器计数值Ns应为:
Ns = N2 + S2/S0 = N2 + (N2 N1)*S2 / S1
对应于检测过程中编码器的计数值Nc,即可计算出正在检测头位置的检测点距离钢管头部的距离为:
Lc = (Nc Ns)/ S0
这样即可通过工件在不同位置的编码器计数值准确计算出工件的位移量以及工件的位置,工件的前进速度快慢不会影响计算结果,驱动轮的磨损也不会对精度造成影响。位置信息的准确获取,保证了后续带状图结果显示、打标位置的准确性。
3.3 工控机硬件接口部分
工控机内需要一块信号接口卡,将位置检测信号及超声缺陷相关的信号读入,进行相关的处理,然后通过PCI总线送CPU进行相应的显示、记录处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这里采用Altera公司的cyclone3系列型号为3C25的FPGA来对信号进行处理,根据仪器部分传输过来的通道选择信号和触发信号,解码出当前工作通道,再将对应的报警、波形幅度值信号存入相应通道的数据缓冲区。同时位置检测的开关状态、编码器输入信号经过隔离、信号整形后送入FPGA,得出工件的具置对应的计数值。为了减少数据量,在送CPU前FPGA对探伤数据按照工件的具置进行了压缩,在同样的位置,选取波形的最大峰值作为主要的检测幅度值,这样既得到了有效的信息,又避免大量数据的传输造成的CPU负担过重。
PCI接口既可以采用专门的桥接芯片,如9054,也可以采用FPGA的IP核来集成PCI接口功能,由于选用的FPGA功能强大,资源非常丰富,有现成的PCI的IP核供使用,所以PCI接口部分集成在FPGA中来完成。
在板上用2个继电器来提供分拣、打标信号。该信号由软件根据数据处理结果来控制。由电脑控制的信号输出可以结合位移检测信息,计算出探头和打标装置的距离,使打标信号能准确打到对应的位置。
3.4 工控机软件部分
采用 Visual C++编程,包括PCI接口驱动程序,探伤数据采集、处理模块,显示模块,存储模块,报表生成打印模块。这里最关键是带状图的形成和显示,所有的数据处理、存储打印等功能都是围绕带状图来展开的。带状图如图3所示。
其中横坐标代表钢管的长度方向位置,纵坐标代表的是对应钢管的位置上A、B闸门内波形幅度的最大值,通过这样的带状图显示,能一目了然看清楚整个钢管的回波信号情况,也就是反映了钢管的缺陷分布情况,不仅对钢管超标的报警信号能及时处理,也能看到未超标缺陷信号的分布及趋势情况。每根钢管分别用一个文件来存储该钢管的带状图,有助于对检测数据库的存档、管理。通过图形显示,在检测完成后,工人能直观地看到钢管的检测结果,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时刻紧张地听报警声,看报警灯来进行判断。既直观又准确,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4 结语
系统的改造使得钢管超声自动探伤系统能显示非常直观的带状图,并能当场显示、打印, 也能长期存储、回放,为质量控制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使得检测结果有据可寻,在实际安装使用的几套系统的使用中,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同时工作强度的降低,也受到了操作者的欢迎。以国产设备的项目改造价格,达到了进口设备的功能。
文中的设备改造思路,不仅局限于钢管超声自动检测设备,对于工业控制场合中,设备数据的采集、联网管理等应用,都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夏纪真.《工业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广东科技出版社.
[2] 任爱锋等.《基于FPGA的嵌入式系统设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