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型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25 17:21: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创型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股权激励 管理层 影响 积极 局限
股权激励是指企业通过多种方式让企业的员工拥有本企业的股权或者股票,让员工享受到企业发展的利益,从而在公司的所有者和员工之间建立一种激励和约束的机制。它是一种让经营者等获得公司股权,赋予经营者得以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的决策、分享企业发展的利润、承担企业发展的风险,从而让员工和经营层得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而努力。目前国内很多公司都开展了股权激励方案,国家也非常重视规范企业的股权激励方法,例如中国证监会在2006年1月4日颁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管理办法》,同年9月30日,国资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当然股权激励方法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也要了解它的风险,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推动企业的股权激励方法。
一、股权激励模式和内在机制分析
股权激励方案在国外非常流行,在美国有2万家以上的企业实施了股权激励方案,涉及到300万的员工,世界前500强的工业公司有90%以上都采取了股权激励方案。这些企业的所有者希望能够通过股权激励的方式将股东和经理层的利益统一结合在一起,防止经理人员短视行为以减少内部人对股东利益的侵害。
(一)股权激励模式的简要介绍
常见的股权激励方式有虚拟股票模式、股票增值权和限制性期股模式。下面本文对这三种模式进行简要的介绍。虚拟股票模式是指以股票期权为基础的虚拟股票激励方式,企业通过设计一个内部价格型的虚拟股票作为依据实施股权激励方案。该期权是员工在将来的一定期间内以一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的权利。员工在这个期间内可以行使或者放弃这个权利,虚拟股票可以让员工享受一定数量的分红和股票升值,但是员工没有股票的所有权,没有相应的表决权,在员工离开公司的时候该股权自动失效。股票增值权是所有者授予员工一定数量的名义股份权利,员工不必为这部分股权支付现金,行权后员工可以获得现金或者等值的公司股票。公司会在期末定期计算公司每股净资产的增量,以此乘以名义股份的数量向员工支付相应的收益,员工可以获得相应的现金或者股票。限制性期股模式是指所有者和员工约定在将来的某一个期间内员工可以购买一定数量的公司内部股权,购买价格一般以股权的目前价格为参照,一般员工需要完成特定的目标后才可以抛售手中的股票并从中获益,它对股票的来源、出售的期限、抛售方式等有一定的限制。
(二)股权激励的内在机制分析
公司的股权激励是通过决定是否授予股权、授予对象的选择、授予程度多少的选择、授予后的制约安排等激励公司员工行为的一种制度安排。在现代企业中,公司的内部结构和股权激励是有相互反馈的机制。公司的内在结构,如治理结构会影响股权激励的效果,公司治理结构会影响公司的决策机制、交易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从而影响公司的行为,同时影响公司管理层的行为。而股权激励对公司的影响则主要是建立在委托和人力资本理论之上。委托理论认为公司管理层和所有者有矛盾,通过实施员工的股权激励,可以让企业的员工,特别是让管理层拥有企业一定比例的索取权,从而将管理层和所有者的利益结合在一起,在实践中进行自我约束,实现公司激励和约束的统一。而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则认为,企业的股权激励是员工以其智力资本让资本的所有者给予一定的股权激励,并根据股权激励的效应传导机制对自身利益的影响来决定自己的决策和行为,从而影响自己的行为效果,进而影响到公司的决策和业绩。
二、股权激励给企业带来的优势分析
尽管国内的股权激励方案并不成熟,也不尽科学,但是国内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热情持续高涨,股权激励也得到了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青睐。实施股权激励对公司而言有众多的好处,笔者主要从员工心态、企业发展、人才挽留和业绩提升等角度进行分析。
第一,实施股权激励方案可以让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相结合,它是通过将经营者的报酬和公司的利益结合在一起,将二者的利益联系起来从而调节管理层和所有者之间的矛盾,通过赋予优秀员工参与企业利益分配的权利,有效地降低经营层发生道德问题的概率,把对员工的外部激励和约束转化成员工自身的激励和自我的约束,从而争取实现企业的双赢。在这种激励模式下,员工的工作心态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端正,公司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提升。员工的身份发生了一定的转变,这种转变带动了员工工作心态的变化,员工自己成为小老板让员工更加关心企业的经营状况,极力抵制一些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
第二,实施股权激励让经营者更加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股权激励模式是通过将持有者的收益和公司的经营好坏进行挂钩,希望企业的经营者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经营好企业,完成股东大会所规定的预定目标,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传统的激励方式如年度奖金容易让经理人员将自己的精力集中于短期的财务数据,这种指标难以反映长期投资的效益,这种激励方式客观上刺激了管理层的短期行为,而股权激励方式则是更为关注公司的未来价值创造能力,有些股权激励方式是会让经营者在卸任后还可以获取收益,这就会引导管理层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让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这样才能够保证其延期收入,这样就会提升企业的长期价值创造能力和竞争力。
第三,实施股权激励模式可以降低企业的激励成本,留住有用人才。如果股权激励方案设计合理,持有人的收益分配和定期行权都是建立在收益增值的基础之上,这样的配比原则可以保证企业的收益高于支出。同时实施股权激励方案可以提升企业的凝聚力,有利于企业的稳定,留住优秀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实施股权激励机制一方面可以让员工分享企业成长所带来的收益,从而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外一方面,当员工考虑离开企业的时候他必须综合考虑股权的收益,从而提升了员工离开公司的成本,实现了企业留住人才、稳定人才的目的。对于未加入公司的优秀人才,股权激励方案也是一种吸引人才的优秀武器,这种承诺对新员工带来了很强的利益预期,有较强的吸引力,从而可以让企业聚集大批的优秀人才。
第四,实施股权激励可以实现对员工的业绩激励。作为一种长效的激励方案,股权激励让员工所享受到的认同感是其他短期激励工具无法比拟的,它也可以降低企业的即期成本支出。实施股权激励方案后,企业的管理者和技术人员成为了企业的股东,他们可以享有企业的利润,经营者也可以因为企业业绩的好坏而得到相应的奖惩,它可以提升关键员工如管理层和技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主动去为企业创造价值,激发其潜力的发挥。这种激励可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从而优化企业的商务模式、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等,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创造性。
三、股权激励实施存在的障碍和风险分析
由于国内资本市场和产权转化市场的不发达,国内企业实施股权激励都是属于初创型实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种种的局限,这种局限也容易影响股权激励方案给企业带来的优势发挥,从而造成股权激励方案的风险。
(一)股权激励模式容易面临较大的股市变化风险
股权激励在推动的时候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股市的变化,企业的股价高低并不能够由经理层控制,它取决于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共同影响。我国的资本市场投机性强,很多时候公司的股价并不是公司业绩基本面的反映,这样以股价或者净资产的高低决定激励对象的收益升值基础存在较大的风险,这种定价基础容易造成价值失真,股权激励的公正性和准确性都存在较大的问题,这样股权激励就无法起到应有的长期激励效果。
另外,这种股市风险还会造成企业和经营层过多地支付了没必要的成本。由于股市的不确定性较大,这种不确定性容易造成股票的价格波动较大,致使企业的股票真实价值和价格不一致,在牛市的时候,企业有可能需要为高层支付高额的费用;在熊市的时候,期权的持有者到了规定的时间但是尚没有出售时股价就跌到了行权价之下,持有人就需要同时承担行权后的税收和股价下跌等损失。这种不确定性对所有者和经营者都有风险。
(二)股权激励中实际操作存在的问题
这种问题主要有员工进退机制、员工购买股权的资金筹措、公司价值的评估等,由于国内的企业在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上考虑不周,容易出现一定的问题。
首先是员工作为股东进退机制的问题。公司的经营管理层和员工是不断发生变化,在一些行业员工流动性较高的时候企业经常需要面临管理层变动、员工变动的问题。根据员工持股计划的设计,离开公司的员工需要退出股份,新进的员工要持有相应的股份,但是在一些非上市公司中,这种进退机制较难理顺。一些公司的性质不同也会影响股东进出的设计,在具体的操作上会较为复杂,容易出现问题。
其次,我国企业的员工在行权的时候需要提供一定的财务支持,特别是在一些国有企业,难以以非现金的形式完成行权,企业员工难以实现行权也导致股权激励效果不明显。企业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一般会采用借款融资的方式解决员工行权的难题,这种借款方式一般是通过股权质押的方式,这就需要公司内部的股东同意,也需要银行的支持,如果缺少这些条件就会影响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
再次,公司价值的评估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和产权转化市场并不完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价值难以评估,很多公司是以净资产作为评价的标准,净资产的处理容易受到会计处理方法和其他人为的影响,从而不能够真实地反映公司的长期价值,这样也就难以对经营者的业绩作出合理的评价。
当然,公司的股权激励本身是有很好的优势,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企业克服障碍,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好股权激励的优势,从而推动企业和经营者的良性互动,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笔者以此为探讨对象,希望能够对相关的行业和企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徐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式及其倾向性选择――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篇2
“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经历了初创期的艰难,不少中小企业主发现,持续稳健地经营企业并不是易事。
2005年储先生在上海创办了一家食品加工企业,主要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大卖场供货。“这几年公司经营的状况持续向好,却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让储先生有所担忧的是经营团队的不稳定。储先生说,现在又到了年末,正是一年中人才流动最活跃的时间。据储先生了解,一些竞争企业也看中了储先生公司的员工,正欲伸出“橄榄枝”。
储先生觉得,一方面高薪固然是留住人才的最有效手段;但他也希望通过长期持续的福利机制来维持人才的稳定性。“让员工们感到安心与稳定。这才是最重要的。”不过储先生也坦言,中小企业的实力毕竟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提并论,过高的福利成本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负担。
这几年,一些适合中小企业进行人才激励的市场手段也不断推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不妨采用“金字塔”的方式逐层建立激励机制,在不花费过高成本的前提下,大大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稳定性,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金字塔底层:为员工买团险
值得一提的是,由企业出面为员工购买团体险的方式门槛并不高。记者了解到,对于风险较低的行业来说,团体投保的最低投保人数通常为5~8人,风险高一些的团体投保,最低投保人数为20人。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这一基本设置与企业的规模也是大致相符的。
同时,与员工自行投保相比较,企业为员工购买团体险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处。“首先在于保险费率优惠。”保险公司介绍说,相对于个人购买保险来说,购买团险的费率较低;同时,保险公司对于投保、核保的手续也比较简化。通常来说,只需要一张保单就可以承保多人,对于企业来说,也无需为此花费额外的精力,在理赔时员工只需要按照保险公司的要求填写相关材料,定期交付到理赔人员的手中即可。值得一提的是,团险可供选择的产品范围更广,一些无法单独投保的产品,往往可以通过团险来进行购买。
团险专家介绍说,一般来讲,意外伤害、意外医疗保险和定期寿险是保障的基础,在购买团体保险时应首先考虑。这类保险保费较低,可为员工提供基本保障。如果要进一步为员工提供更周全的福利保障,还可在此基础上加上住院(门诊)医疗保险、重大疾病保险、住院津贴保险等。后一类保险保费较高,但更能体现企业的员工福利,适合预算充裕的企业投保。
金字塔中部:为骨干建立企业年金
如果说,投保团体险更加侧重于为员工提供意外、医疗方面的保障,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则更多的是作为员工的养老计划做长期的准备。因此,作为一种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企业年金也是企业主可以考虑的一种“留住人才”的手段。
尽管企业年金制度推行已有一定的时间,但是相关调查也显示,不少中小企业对于企业年金制度往往知之甚少,即使一些企业愿意花费成本为企业增加福利。也很少会想到“企业年金”这一工具。
其实,企业年金的很多原理和基本养老金非常类似。如企业年金所需要的费用,由企业和员工共同进行缴纳的。对于缴纳年金的额度,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对员工的激励程度自行进行规定。企业年金分作企业缴费和个人缴费两个账户,其中对于个人缴费部分,全部计人员工的个人账户;而企业缴费的部分,则是按照各个企业的年金管理方案。按照一定的比例计人个人的账户,在确定比例时,员工的职位、贡献、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年龄等都是重要的决定因素。通常在企业的年金管理方案中,会做出较为明确的规定。同时,企业缴费计入个人账户后。也将按照一定的比例逐步划归到个人归属的部分。通过这样的操作模式。属于员工个人的年金将不断地进行积累。记者了解到,出于成本控制的考虑,很多建立年金的中小企业往往是把企业的骨干作为激励对象。
同时,随着年金市场的发展,针对中小企业特点的年金产品也不断推出。像工行今年就推出了一款“如意养老2号”年金产品。与之前推出的年金产品相比,“如意养老2号”有许多针对中小企业客户的特点。工行介绍说,“如意养老2号”企业年金计划是一款专门为中小企业客户量身打造的标准化企业年金产品,不对申请加入计划的企业设立规模限制,只要符合建立企业年金条件的企业均可申请加入,使得更多中小企业都能获得年金管理服务。同时,“如意养老2号”延续了1号产品的管理模式,由工商银行发起设立并担任受托人和账户管理人,中国银行担任托管人,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中国人保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担任投资管理人。在产品设计上。“如意养老2号”设立了五个投资组合,可供不同人员结构、不同风险承受水平的企业和受益人选择。
金字塔顶端:管理层激励计划
作为一种仅限于对核心管理人员的激励计划,管理层激励计划无疑是留住人才力度最大的方式之一。事实上。在中小企业群体中,实施管理层激励计划往往有着其两面性。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的股权结构不像上市公司那样清楚和明晰,实施起来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中小企业多为民营企业,企业中的家族色彩往往比较浓厚,因此,针对管理层的激励计划往往吸引力并不大。但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如果中小企业能够成功地实施其管理层激励计划,就能够非常有效地起到留住管理人才、保持企业经营持续性的作用。
篇3
一、金融体制改革的着力点:优化资本
配置与促进技术进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方向。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主编杨瑞龙教授在主题报告中指出:GDP增速逐季回落的过程中物价水平保持稳定,同时就业水平没有出现恶化和外贸增速与贸易顺差增速大幅度回落过程中,制造业和贸易品出现萧条,但服务业与非贸易品却依然保持相对强劲的发展势头等事实无不说明,中国已经步入“传统增长要素衰减所导致的潜在增长率下降”的经济新常态。经济新常态条件下,中国需求管理政策效果递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与路径,他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从而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关键是市场化改革,而市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重点则是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宏观经济的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主要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通过金融体制改革,可进一步盘活资本和技术两个供给要素,为中国经济寻得新的发展动力。那么,如何通过金融体制的结构性改革来优化资本要素?这涉及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组织与管理制度体系。同时,如何通过金融体制改革驱动下的资本有效配置,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都是金融体制改革深化需要思考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二、资本有效配置:降成本、稳市场、去风险
杨瑞龙教授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等途径减少无效供给;第二,通过补短板、调整市场结构等途径增加有效供给;第三,增加有效的制度供给。相应的,在资本市场上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采取的途径有:通过降低资本成本进而减少无效供给;通过稳定、调整资本市场结构进而增加有效供给;通过提升外部市场信息质量与降低资本风险进而完善市场环境与制度。
(一)降低资本成本,减少无效供给
米运生教授认为,对民间金融的抑制提升了金融市场的总体成本。也就是说,忽视民间金融的内生性和一般,不但不利于初创中小企业的成长,增加其融资难度与道德风险,进而也提升企业的融资成本。对此,米运生教授通过构建声誉效应的信贷博弈模型,从初级储蓄者选择不同融资模式的条件及边界转换的动态角度,研究民间金融内生性。其研究发现:在微观层面,民间金融的存在和发展,对于新创企业度过初期阶段的困难而成功步入成长与成熟阶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宏观层面,民间金融通过关联市场对契约实施所发挥的重要功能,对于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政府应将民间金融纳入金融发展的总体战略框架之中,引导和利用好民间借贷等民间金融的传统形式,降低初创企业及其金融市场的总体融资成本,以促进初创企业乃至现代经济的健康发展。过高的资本成本,除了源资本市场的融资成本之外,还体现在实物资本、人力资本等要素的调整成本方面。刘仁和教授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投资环境没有得到较好的改善,因为资本市场中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存在较大的调整成本。在研究中,刘仁和教授应用含有调整成本的Q投资理论,依据要素投入的边际价值等于边际成本构造矩条件,运用GMM方法同时估计中国宏观经济总体的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的调整成本参数,测算了两种要素投入调整成本的大小。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投入要素的总调整成本占实际总产出的比例平均为18.42%;新增一单位实物资本的边际调整成本占边际投入成本的平均比例为45.31%;新增一单位人力资本的边际调整成本占年度人均工资的比例平均为59.20%。由此可见,当前的投资环境下,逐年高涨的投资率在带来更高产出的同时,也产生更高的调整成本。这是一种低效率的增长模式,须着力降低要素投入过程中的投入摩擦,对资本市场进行降成本的结构性改革,以提高全社会的实际总产出。该研究表明,尽可能降低调整成本,对于促进资本跨行业、跨地区的有序流动,对于优化资本配置效率、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改善经济增长质量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改革资产价格形成机制,促进金融市场有效运行
资本的有效流动和优化配置,有赖于市场化的资金价格形成机制。满一兴认为,在世界各国均采用实物货币制度条件下,国际企业间资本流动总和就是国际资本流动总和,二者表现出相当程度上的一致性,不对二者进行明确区分无关紧要;但在当今世界各国均采用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的条件下,国际企业间资本流动和国际资本流动之间出现了显著背离,对二者进行明确区分已变得十分重要。对此,满一兴构建了一个全面统一地分析资本流动的框架:“收”“实”入“内”、“付”“虚”出“外”,资本流入;“收”“虚”入“内”、“付”“实”出“外”,资本流出。这一框架不仅适合分析封闭经济条件下的一国之内的企业间资本流动,同时也适合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资本在不同国家间转移的国际资本流动。利用此框架指导国际资本流动,将有助于规范国际企业间的资本流出与资本流入,提高资本市场有效性,增加市场有效供给。分析金融投资品的价格形成机制,有助于找到相应的市场定价机制及其完善对策,提升市场有效性。对此,陈标金认为,农产品期货市场套利并不充分,交易者也不是完全理性的。其在研究中假设农产品期货市场有限套利、交易者异质信念并遵循“经验法则”预期,构建了农产品期货投机均衡定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集中竞价规则下产生的农产品期货价格是由交易者的预期决定的;前期期货价格水平、现货价格和前期期货价格的变动趋势、不同类型交易者的比例结构及其预期模式共同影响农产品期货价格的形成与波动;基本分析法交易者占主导地位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具有更高的套期保值与价格发现效率。因而,通过实时披露现货价格信息,培育和引导交易者运用基本分析法预测期货价格走势,可进一步提高农产品期货的市场效率,增加市场有效供给。除农产品期货之外,原油期货也是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柳松教授对原油期货市场的价格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运用结构断点测算法研究了原油期货价格变化的动态轨迹,进而针对投资者聚合问题研究了五类异质投资者情绪在每个结构转变阶段分别对原油期货市场收益和收益波动的冲击效应。柳松教授的研究结论表明:原油期货市场存在稳定的杠杆效应,在高位震荡期表现尤为突出;管理基金的投机活动已使其成为原油期货价格变动的引导者,生产批发商是市场上最坚定的套期保值者,互换交易商并非借套保之名行投机之实;投资者情绪波动是构成原油期货市场风险的显著性因素,管理基金代表的投机力量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因而,可通过识别管理基金、生产批发商和互换交易商的交易行为,挖掘新版COT报告的持仓信息所反映的市场情绪来预测油价走势,以提高市场的有效性。
(三)化解价格风险,增加市场有效供给
针对过高的市场风险,蔡键指出,可通过保险市场的构建,将市场风险转嫁给第三方。蔡键以目标价格保险为例,对保险产品的作用机理、保费方案与实施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并利用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农产品价格数据和实地调研的样本数据为内蒙古肉羊市场设计出合理的保险方案。尽管蔡键并不是直接研究针对资本市场风险的保险产品,但是其研究结论也给予我们启示:以价格波动为表征的市场风险不利于市场稳定,有效市场制度供给不足将引发较大的市场风险,对此可通过建立和健全保险市场的方式来进行风险转移,其中,根据供需双方进行保费设计则是保险市场能否有效建立的核心。从作用机理角度来看,保险是将风险从投保者转移至保险供给者,并非将风险完全消除。因而,陶玲认为,提高信息质量、确保市场信息的有效流动,才是降低市场风险的直接途径。对此,陶玲以农业类上市公司为例,从资本市场上的融资者角度出发,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提出,农业上市公司股权的适度集中有利于提高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降低市场风险。因而,相关部门可从公司治理角度规范上市公司行为:健全激励机制,减少委托成本;合理设计董事会规模;逐步健全独立董事的监督、激励、考核、评价等机制;防范由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产生的“内部人控制”;加强监事会的独立性,健全监事会的培训、激励、晋升机制等治理机制;优化公司外部的治理环境等。通过上述途径,进一步促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水平的提升,从而降低资本市场风险。
三、以金融改革,优化资本配置与促进技术创新
(一)风险投资促进与企业技术创新
风险投资是否能够有效地诱导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和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与现实问题。孟繁邨利用中小企业板广东省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风险投资背景类型、持股比例对初创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她的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的支持有助于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不同背景的风险投资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不同,民营背景是最有效的投资者。因而,我国要充分发挥风险投资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上的积极作用,必须加强对风险投资机构的引导,通过税收优惠、配套支持等措施鼓励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于创新型企业。可见,改善风险投资条件,优化资本市场的融资环境,将有助于技术创新,进而推动经济发展。
(二)优化资本内部配置与企业技术创新
常见的高管薪酬分配方式有两种:一是货币薪酬;二是高管持股。那么,究竟是哪种方式更有助于刺激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其背后的影响机理又如何体现?对此,毛雅娟与赖彩梅构建了高管薪酬和股权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作用的概念模型,并以2009—2015年创业板上市353家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高管货币薪酬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正向作用,即企业高管年度报酬总额越高,对企业创新的研发投入会越多,研发效率也更高;第二,高管薪酬与专利数量没有呈现出显著相关性,但高管持股与研发投入呈现“U”型关系,即当高管持股比例较低时,高管持股与研发投入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而当高管持股比例较高时,高管持股与研发投入存在显著正向关系。因而,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企业治理机制和管理者薪酬激励机制,谨慎实施股权激励,合理进行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刺激企业技术创新。
(三)金融中介与企业技术创新
篇4
创业是一件失败率极高的事情,只有极少数的创业者成功建立了一家“独角兽”(科技行业术语,指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公司)。Elon Musk已经创立了三家,雷军目前有两家。硅谷传奇人物Bill Gross已经创立并成功获利退出了七家此等规模的企业――eToys、Overture、、Netzero、Centra、和Citysearch。
Gross创立并一直亲自管理的Idealab是美国最早的,大概也是目前最成功的孵化器之一,国内的“创新工场”即以Idealab为模板。Idealab创立于1996年,当时38岁的Gross已经创立并成功出售了两家软件公司,他决定用其中的部分收益,以及一些他熟识的投资人对他的投资,来创立他自己的企业孵化器。 Bill Gross中学即开始创业,1996年创建了Idealab。
从创立之初,Idealab就选择了一条与加州的主流投资界完全不同的投资路径,Idealab创立的企业大多数来自于Gross自己的创意想法。Idealab为自己的初创企业提供约25万美元的初始资金,并为其聘用合适的CEO负责企业运营。Idealab有一整套全职团队负责为其初创公司在发展初期提供包括财务、法务、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初创公司可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一个公司的“看家本领”――技术和产品上。如果公司发展按照预期,Idealab会协助公司从外部的投资基金募集资金,位于硅谷的几家大型风险投资机构都是Idealab忠实的拥趸。
20年来,Gross创立了150多家公司,其中已有45家单独上市或被收购,成功实现资本退出,另外还有差不多数目的企业目前处在孵化和运营发展阶段。
Gross创立的独角兽企业中包括了很多超级成功电子商务和线上广告公司――Overture,发明了现在 Google、百度等巨兽产生主要营收的pay-per-click商业模式,2003年被雅虎以16.3亿美元收购。Idealab最近还有两家公司与其他科技创新公司完成了合并,合并后的公司Twilio和Taboola现在也都成长为超过10亿美元的大家伙。这些年来,Gross还创立了多家最终成功出售给Google、eBay、AOL、AirBnB等行业巨头的科技公司。除了互联网,Gross还在清洁能源、机器人、在线教育、无线网络、3D打印、家庭医疗护理等领域创立了多家科技企业。
Gross很早以前就停止从外部融资了,一直以公司而非基金的方式在运作Idealab。Gross无论是在想法还是行动上都更像是一个亲力亲为的创业者,而非通常意义的风险投资家。
每当Idealab有项目成功退出,股东们都会得到不菲的分红,收益的其余部分留存在公司中为新的初创公司提供资金,这样的安排很好地兼顾了股东利益和企业发展需求。Gross是Idealab的最大股东,他有着绝大多数技术公司创始人梦想中的创业环境――创立新公司的充沛想象力和热情,每年都可以适时创立若干家新公司,充足的创业资金和人才支持。
Gross在中学就开始了创业生涯, 在过去的20多年间,他经常早于大多数人敏锐地觉察到技术领域的新机遇。对此,比尔・盖茨曾给予如下评语:“Gross和他的Idealab团队作为世界上最具创新精神的孵化器工作室之一,年复一年地让我刮目相看。”
不久前,本文作者有机会在加州面晤Bill Gross,聆听了他的创业心得,以及他眼里的“The next big thing”(科技行业术语,指下一个大机会)。
问:过去几年,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风险投资和孵化器都有了巨大增长。目前仍有很多资金在急迫地寻找值得投资的新想法。请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你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有哪些“超级趋势”是你认为将在未来30年改变世界的?
Bill Gross:好的,我可以很快向你解释这些问题。我们从人口增长开始。目前的预测是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从当前的74亿增长达97亿。更多的人口意味着在环境、安全、信息等方面将面临的更多更复杂的问题,我们需要科技来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未来主要的挑战有哪些?我认为主要有六个方向。我是一名骨子里的工程师,所以请允许我给你列一个名单:
1.应对气候变化;
2.如何为更多的人提供更好的、可负担的医疗服务,以及如何预防和阻断疫情的产生和蔓延;
3.食品安全,在全世界范围为人们提供足够的、安全的食物;
4.缩小科技的受益人群和还没有享受到科技福利的人群之间越来越扩大的差距;
5.未来的工作形式和内容都将发生巨大变化,如何确保人们拥有可以找到工作的技能;
6.互联网的未来,如何为每一位使用者提供足够好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
问:恐怕正在致力于解决这些“超级问题”的人都志在拿诺贝尔奖而非创立科技公司。因此我想了解一下,在上述六个方向里,哪个方向你认为已有明确的商业机遇,哪些技术方向既有伟大技术突破的可能性又有巨大的市场应用前景?
Bill Gross:当然,你不会指望我把钥匙直接给你,把我们目前正在投入的领域向你全盘托出。但是,我可以与你分享一下我认为有巨大机会的几个领域,以及我们正在或期待有所创新的一些方向。再一次,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给你列一份名单:
1.自动驾驶汽车和无人机;
2.水的净化和清洁能源;
3.新的教育模式,提高个人和群体的教育质量,比如MOOCs;
4.农业技术,包括城市农业,在人口密集地区附近就近种植粮食;
5.高级机器学习,深度神经网络等,提供更好、更智能的数据和决策手段;
6.3D打印,使用金属和其他新型材料;
7.物联网新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
8.家居智能化,联网家庭整体解决方案;
9.虚拟现实和新型人机交互技术;
10.新型交通工具,包括超级高铁,甚至飞行汽车;
11.太空新技术,包括更便宜的火箭发射、太空采矿和纳米卫星等;
12.有关上述所有领域的软件支持和网络信息安全。
尽管仍有很多机会可以使得初创公司仅仅花费少量的投资就可以迅速抢占市场并发展壮大,就像Idealab在过去20年一直在做的那样,但是在很多最前沿领域,即那些通常被称之为Moonshots的“疯狂”科技领域,新的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都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和更长期的孵化支持。当然,这些领域对成功的回报也远远超出我们之前所见。
问:几乎所有Idealab的10亿美元级别的退出都发生在互联网的孩童时代,包括Citysearch、和eToys的IPO,以及线上广告公司Overture的售出给雅虎。退出是越来越困难了吗?
Bill Gross:IPO确实是在减缓。现在美国每年的IPO总数远少于我们刚开始Idealab的20年前。当时平均每年有超过300家企业在美国IPO,如今这个数目要少于100家。今年看起来恐怕要成为美国IPO最少的一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在美国的高额上市费用和后续每年的维护费用,以及越来越重的监管压力。我们现在的退出更多是通过并购的方式,将我们的创新企业出售给更大的企业集团。我认为我们做得还不错。
我简单向你介绍一下我们最近的三个通过并购退出的案例。这三家企业属于不同的行业――移动电话安全、太阳能和机器人。我们创立了Authy来为客户提供简单有效的移动电话数据和交易安全。我们在去年将其与Twilio合并,已于今年夏天在纽交所上市,目前的市值超过40亿美元。
RayTracker是我们创立的一家太阳能领域的技术公司,其核心技术在于通过精确追踪太阳轨迹来调整太阳能板的转向,以达到提高发电量的效果。将太阳能变得更高效更便捷是我从中学就开始付诸实践的梦想。我们将RayTracker卖给了First Solar,美国最大的太阳能组件制造商。今天,像RayTracker这样的地面太阳追踪装置已经应用在美国超过90%的太阳能装备上,First Solar是市场的绝对领导者。
另外一个我想与你分享的我们近些年的退出案例有一点苦乐参半,因为我们或许过早地推出了一款当时的消费者还没有完全理解和接受的产品。当然,他们现在已经完全接受甚至热爱此类产品了。
过早地将一个新想法推向市场可能失败得比过晚地进入还要快。我们的公司叫Evolution Robotics,大概是市面上第一家设计家用扫地机器人的公司,我们既有硬件也有软件。我们开发了很多核心的新技术,包括视觉识别和空间地图标记等。我们将公司出售给一家竞争对手,iRobot,现在他们已经是该领域在全世界范围的老大了。
问:我们可以聊一下Idealab目前还在运营管理的创新公司吗?给我们介绍一下有哪些公司你认为有可能在未来的几年成长为10亿美元级别的企业?
Bill Gross:我提到过我有一个一生的热情所在和追求是将清洁能源,特别是太阳能变得更便宜、更高效。我们现在有两家公司,Edisun和Cool Energy,它们都有受到太阳能市场高度关注的核心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Edisun有发电和储能的全套解决方案,可以依据电网的需求向其输电。 Cool Energy采用200年前在苏格兰发明出来的斯特林发动机技术来捕获低温的废热,比如工厂里面的大型装备在运行时候的发热,将其转化为清洁电能。这套技术也可以利用废冷,比如LNG存储装置的巨型制冷系统来发电。
Mark Andersen,第一个商业互联网浏览器的发明人,现在是一名成功的风险投资人,曾经说过“软件正在把世界吃下”。他的意思是未来几乎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需要更多更好的软件。我完全同意。这里有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这些急需的软件工程师从哪里来?我们已经创立了两家公司来教年轻人如何写软件,CodeSpark和Ucode。我们注意到尽管运营环境是全英文的,但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使用CodeSpark来学习如何写软件。我们需要尽快中文版本。
另外一个我们看到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领域是收集和分析更多更好的移动电话数据,并将更精确的分析结果用于更高效的广告推广等领域。这完全有可能成为像让Google和百度赚大钱的“Pay-per-Click”线上广告技术一样,迎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和盈利能力。在该领域我有比几乎所有人都长的历史。Overture,一家我创立并出售给雅虎的企业,正是此类定向线上广告技术的先行者。
问:在过去的20年,你已经成立了150多家公司,另外还有几百个新颖的想法。纵观历史,全世界范围的创业者中都极少有人能够创立如此多的公司,更不要讲媲美你的惊人的创业成功率了。从这些年的经验中你是否已经总结出了一些创业公司成功和失败的要因?
Bill Gross:我相信初创公司是最有可能引领世界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商业管理形式。如果你可以恰当的股权激励机制和正确的管理方式将合适的团队凝聚起来,你就打开了人类的潜力之门,他们可以给你无数的惊喜,使很多不可能成为可能。但是如果初创公司的结构和逻辑是如此完美,那为什么还有如此高比例的初创公司以失败告终呢?
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于无论是以投资人还是创业者身份的我都非常重要。要算创业失败次数,我大概可以独占鳌头。那些最终失败的企业在创立之初看起来都不错,资金和人才悉数到位,但还是失败了。每一次失败对创业者来说都是无比伤心的事情。因此,我希望找出真正决定成败的关键性因素,而且,我想尝试一种系统化的方式研究,以避免我的直觉性的判断,以及因为我过于丰富的经验而可能带来误导。于是我分析了Idealab的100个公司,以及100个非Idealab的公司,希望能获得一些科学性的答案。
我试着尽可能全方位地分析、归纳并解读大多数初创公司成功或失败的决定因素。我总结了五个主要的因素――创意、团队、执行力、商业模式和时机。
问:你创立的孵化器的名字是Idealab,我可以认为这表明你相信“创意”是最重要的因素吗?
Bill Gross:我确实是曾经相信创意是决定一切的根本。我把我的公司命名为Idealab正是因为我尊崇并全力追寻那绝佳的创意突然蹦出――Aha――醍醐灌顶的一刻。但是,我还是通过研究多家Idealab内和非Idealab企业的巨大成功和惨痛失败案例仔细审视了对初创公司起关键作用的那五个因素。
我的结论是什么呢?实话讲,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最重要的因素是时机。
时机大概以42%的权重比例决定了一个初创公司的生或死。团队和执行力排在重要性的第二位。新颖别致、与众不同的创意仅仅排在第三位。当然这并不是说创意不重要,只是没有那么重要,这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结果。
问:你提到的创意恐怕没有我们通常认为的那么重要,但是,在过去的三年里,如果以企业估值作为唯一衡量依据的话,最成功的创新企业是两家即时用车管理公司,Uber和中国的滴滴。这是否可以作为好的创意可以颠覆旧市场并创造新市场的例证呢?
Bill Gross:Uber是2011年在旧金山成立的。毫无疑问这是一家让人惊叹的企业,有着绝佳的商业模式,高效的执行力度。但是,可以吸引大量私家车司机加入平台的完美的时机是其以惊人的速度扩张的关键。美国和欧洲的经济仍然在从2008年的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中缓慢复苏。每个人都在寻求可以多赚些钱的机会。同时,智能手机的日渐普及也在硬件上提供了必要条件。如果人们还在依赖老旧的功能手机和电脑来上网的话,恐怕Uber和滴滴都无从产生。
问:在运营了20年Idealab后,加上之前的接近20年的独自创业和运营经历,你没有对这一切,压力、风险、创立公司的不确定性等感到厌倦?对于你来说,肯定有更安逸的赚钱方式。
篇5
一、中国医药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
近些年来,民营医药企业在我国海外并购中占据主力地位,而国有药企海外并购规模小、数量少。根据公开数据统计显示,国有医药企业在2012年到2017年间海外并购规模仅10.08亿美元。由于民营企业的经营比较市场化,其决策权集中、产权明确、经营体制灵活、风险意识敏锐、政治风险较小、信息交流相对高效、审核流程相对简化,使得民营医药企业成为了我国医药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主力军。
相对于国际跨国医药企业并购规模大、数量多的特点,国内医药企业海外并购的规模较小、频率较低。作为国内最早海外并购的复兴医药,近十年来的年均海外并购次数只有0.5次,而国内医药企业海外并购的最大金额也只有14亿美元。同国际跨国医药企业的并购案例相比,国内医药企业海外并购还有较大的差距。另外,初创型或中型的药企是海外并购首选,这说明我国药企海外并购还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此外,国内医药企业海外并购标的,有70%以上位于欧洲和北美地区,而亚太地区的标的企业较少。如今,国内医药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香港地区、印度等国家,这表明国内医药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网络还不完善,未能在欧美地区建立起成熟的经营网络,需要加大国际人才团队的建设力度。
二、民营医药企业海外并购的战略动因
(一)拓展海外市场份额
作为国际贸易量最大的医药产业,国内医药产品的海外销售大部分是以海外授权为主,严重受限于目的国当地的营销团队。从有关数据可知,自2009到2018年以来,我国的医药产品出口规模在稳步增长,但由于受各国药品保护主义和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的限制,国内医药产品出口增长幅度放缓。因此,为了充分适应国际医药市场的竞争形势,民营药企要通过海外并购来提升其全球市场空间。
(二)追求市场垄断
目前,北美和欧盟的医药企业基本垄断了全球医药市场。以Pfizer、GSK、Bayer等为首的国际医药企业凭借着其生产研发能力、管理能力和规模化经营等各个方面的垄断优势,在全球医药市场中攫取着超额的利润,维持其产品的垄断价格。相比而言,国内民营医药企业在企业规模、优质产品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距离,需要利用海外并购来突破企业规模的限制,建立起符合国际标准的生产服务体系,以获得企业产品的垄断优势。
(三)嫁接海外高新技术
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医药产业的发展涉及生物、化学等多个学科。新药的研发具有周期长、投入高和风险高等特点。新药在临床前研究阶段要耗费3到6年的时间,准备5千到1万多个新药候选物质的研究,然后选择一定的数量进行临床研究阶段,需要耗费6到7年的时间;经过三期的临床试验通过后,还需要半年到2年的新药证书申请时间,再经四期临床试验后方可上市。
对于国内医药企业而言,自主研发新药的成本和时间压力过大,而我国的新药审批时间比欧美国家更长。目前,国内药企在高端药品方面产量不足,其市场主要集中在药品仿制方面,而跨国药企则占有大部分的原药市场。为了获取高新技术,突破企业研发能力的不足,民营医药企业通过海外并购来减少研发成本的投入、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整合研发资源,增加企业新产品的数量,以实现更高的市场利润。
(四)产业链条延伸整合
医药产品有着自身的生命周期,其利润和销量一般呈现出倒U型的发展趋势。为了应对医药市场的激烈竞争环境,民营医药企业要积极开拓新的医药产品,以替代位于成熟期的产品。利用海外并购的方式,民营医药企业能够极大的增强对产业链条的控制,以应对医药市场的波动所引发的风险。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实现规模化经营,增强自身在医药行业的竞争优势。从产业链的角度而言,位于产业链上游的原料生产及加工环节的附加值利润较低,企业凭借并购方式,能够全面整合产业链,减少研发经营成本,实现资源的良性利用。通过对产业链的高度整合,企业能够获得更高的产品附加值和企业发展空间。
三、 民营医药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
(一) 并购的风险
1.估值风险。企业在开始并购交易时,需要通过自身或第三方调查机构对目标公司进行了解,以健全价值评估体系,规避因信息不对称而可能引发价值评估问题。在实际交易过程中,一些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时有失草率和盲目,仅仅根据内部收益率的测算就做出并购决策,这种投机性行为的结果就造成了企业的巨大损失。作为高新技术密集、轻资产行业,医药领域的公司大都具有较高的价值估值,通常并购中小型医药企业的时候都要付出5-15亿美元的代价。在开展海外合作或并购交易时,民营医药企业要从专利情况、债务情况、产品许可等方面对目标企业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以便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来进行目标公司的并购,减少因专利失效、许可证过期等多方面因素而造成并购行为的失败或损失。例如,阿斯利康收购MedImmune付出了150亿美元的代价,但是在并购后的医药企业却在十年内无一款创新产品问世,且其名下拳頭产品“FluMist”被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从推荐清单中排除。美国Pfizer以140亿美元收购Medivation,并获得该公司多个处于研发中的产品,但大多遭遇临床失败。因此,医药企业并购初期的估值并不合理,估值价格过高,以致于并购完成后难以获得并购收益。
2.法律风险。(1)企业不熟悉并购相关法规。在进行海外医药企业并购时,通常适用并购企业主要资产所在地或其注册地的法律。国内民营企业进行海外并购时,对并购目标企业所适用的当地法律缺乏了解,往往对其进行盲目或投机性的揣测,以致于在某些方面触犯当地法律条款,造成并购方的权益损失。如果国内民营企业缺乏海外并购经验,仅仅依靠企业自身来理解和掌握并购目标企业所在地的法律条款,这会耗费较大的时间成本。(2)并购双方政府审核风险。在进行海外医药企业并购时,我国民营企业还将面临着是否通过审批的法律风险。由于各国政府对海外投资都实施不同程度的管制,对并购议案需要进行预先审查。一般情况下,海外并购通常经过三个法律审批阶段,即国内、标的国和反垄断三个审批调查步骤,任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导致海外并购的失败。随着海外并购规模的快速增长,各国政府都因此进行重点核查和管控,并从是否违反本国行业政策、是否引发市场垄断等方面对海外并购进行严格的核查。因此,我国民营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时,一定要高度重视上述各方面审核,以免造成并购损失。国内民营企业进行海外企业并购时,通常需要征得商务部等相关机构的核准,而标的国审核风险则主要源自美、法、日等国。
对于欧盟或非欧盟国家的海外并购企业,法国采取区别对待措施,这给我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带来不利影响。日本是标的国审核汇总最为严格的国家,且其审核时间和审核内容缺乏许多不明确性,同时其政治立场有一定的倾向性。日本对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行为常采取严苛的审查机制,认为我国企业大多持有较强的政治目的性,以致于屡屡否决并购议案,使我国企业蒙受重大损失。美国审查程序相对简洁、时效性强,且法律风险较小。但对于具有国资背景的企业抱有警惕意识,从而导致审查时间的延长、审查内容复杂化等情况。相对而言,民营企业遭受审查的风险相对较低,但也有搁浅几率。例如,华为于2011年欲并购美国企业3Leaf,被其政府认为不利于国家安全,从而造成该并购项目夭折。反垄断审查主要是指企业并购完成后是否造成所在国出現市场垄断问题。例如,英国以25%市场份额作为并购完成后反垄断界限,如果超出25%,就将被英国垄断委员会纳入反垄断审查中。
3.整合风险。(1)品牌整合风险。海外并购时通常会遇到品牌整合风险,涉及到商标的适应时间和费用等。我国企业在并购完成后,使用其并购企业品牌时依然受到一些限制。例如,进行并购品牌整合时,不能对品牌内涵进行任意修改,以防造成市场对该品牌的抵触情绪,因而影响品牌的市场份额。我国企业在整合并购品牌时,常采取联合品牌到自由品牌的过渡,或者实行双品牌战略。(2)技术整合风险。技术整合风险是指企业并购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我国民营医药企业常通过海外并购来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但在并购之前应慎重对待技术整合风险,科学评估并购双方基础资源是否存在互补性,自身是否具有相应的技术研发实力。海外并购时应当着眼于技术资源的互补性,使其在并购完成后能够提高并购双方的收益。所以,在进行海外医药企业并购时,我国企业要健全技术评估体系,重视业内科技发展趋势和动态,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整合措施。(3)市场渠道整合风险。在医药产品市场销售中,需要有精确的渠道定位意识。例如,大众要求通常走批发或分销渠道,而新特药则主要集中在药店和医院。美国采取的是市场化道路,医药流通企业要兼顾上下游客户;日本则以政府管制为主,医院依然是药品产品的重要销售渠道。因此,在开展海外医药企业并购时,我国企业要高度重视市场渠道整合的风险,避免因药品投放渠道有误,而造成市场拓展不力。
(二)案例分析——以复星医药并购AlmaLasers为例
1.案例介绍。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四年后在上海证交所上市。复星医药在国内的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领域中领先,其产品包括肿瘤、消化道、心血管等领域。其中,抗疟药物产品在世界医药市场中声名显著,是我国最具竞争力药企之一。自2012年在H股上市以来,复星医药逐步加快了国际化的进程。AlmaLasers(飞顿)是于1999年成立的一家以色列公司,产品范围主要集中在高端医美器械、医疗手术器械产品和美容医疗服务等。其中,在医美器械方面有着极强的研发技术实力,在世界医美市场有着极高的占有率和完善的营销网络,并连续5年被列入发展最快的高科技公司50强。复星医药和飞顿在2012年9月开始接触,并于次年4月宣布完成并购事宜。首先,复星医药经由子公司私募基金成立SisramMedical收购飞顿95.6%股权,其余作为股权激励给原管理层。
2.复星医药海外并购的原因。第一,完善全产业链布局。整形美容行业在2012年起成为了社会消费的热点,但是医美器械行业有着较高的技术进入门槛,而复星医药的相关技术储备薄弱,于是期望通过资本运作来进入到这一热门行业,以树立起拥有世界影响力的自主品牌。飞顿的高端医美器械产品占据了当时15%的世界市场份额,处于同行业的领先地位。通过对飞顿的海外并购,复星医药构建全产业链布局,成功进入到世界医美器械市场,从而成为综合性的医疗服务商,填补了原有产业链中的脆弱环节,赢得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增长空间。第二,引进国际核心技术。专利和技术资源是医药企业的核心资产,要长期积累才能获得。复星医药通过并购飞顿取得其74项专利,并收获了其技术研发中心和相关的研发人才资源储备,以减少研发成本,降低产品研发周期。并购完成后,飞顿取得了2项FDA认证和5项CEP认证,其产品热拉提也成为世界上安全性最高的紧肤技术。第三,建立国际营销网络。通过对飞顿的并购,复星医药在原有成熟的国内销售网络的基础上,获得了飞顿在国际市场的成熟分销网络,并以较低的扩张成本实现了优势互补和协同效应,构建起国际市场营销体系,从而为自身产品的国际化打下坚固基础。
(三)复星医药海外并购AlmaLasers的风险
1.估值风险防控。在医疗器械的技术研发创新方面,以色列位居全球前列,其境内的优质标的企业众多。通过对以色列医疗器械企业的充分调查、评估和对比,复星医药选择了其中最为优质的标的企业——飞顿。作为连续五年发展最快的世界性高科技公司,飞顿的用户规模、行业发展强劲、技术水平都受到了市场的推崇。复星医药在多家中介机构协助下,合理评估了标的市场价值,并经Sisram公司用2.2亿美元收购其95.2%股权。Sisram于2017年在H股上市,并购完成后市值4.8亿美元,市值增加了2.6亿美元,其2016年的市盈率达到66倍,在全球同类型企业中属于领先水平。由此可见,复星医药对飞顿的并购所给出的合理估值,取得了较高的收益回报。
2.法律风险防控。以色列位于中东地区,经济和工业化实力较强,当地政府对创业型企业的扶持力度较大。在进行海外并购之前,复星药业对以色列的法律法规做了充分的调查,以避免差异化的各国法律对并购整合的影响。中国在以色列进口和出口贸易中,分别占据第一和第三的位置,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频繁,政府间的关系良好。为了欢迎中国资本投资,以色列出台了一系列的激励计划,仅对敏感技术行业有所限制,并承诺中国的投资如果失败,将由当地政府承担10%-15%的损失,上限为1500万美元。由此可见,复星医药对飞顿的收购所面临的法律风险较小,获得了标的国政府的支持,而相关的审查批准程序相对简单。
3.整合风险防控。为加强并购防控,降低整合风险,复星医药成立了并购委员会,为飞顿提供了相关资源的共享平台,以体现复星医药的诚意,从而加速了资源的整合,为双方的交流互动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作为世界宗教的重要发源地,以色列74.8%的人口信仰犹太教,当地还有其他宗教信众,为了减少并购过程中的文化、宗教冲突,复星医药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充分尊重宗教文化,推动两国文化的沟通。同时,复星医药保留了飞顿原有的日常管理制度和创新文化,并鼓励国内企业深入学习以色列企业的创新创业精神。飞顿被并购之后,其原有发展战略、财务及组织构架等多个方面难免会产生一定的变化,为了缓解飞顿原有员工的心理压力,减少并购所可能引发的消极因素,复星医药充分发挥战略投资者的优势,实施本土化的经营模式,尽可能的保留了飞顿原有经营管理团队,并给予了一定份额的股权激励。另外,复星医药减少了裁员的规模,良好完成了对飞顿人力资源的整合。
4.技术整合。在保留原有研发队伍的基础上,复星医药加快了对并购技术的接收和消化,实现研发协同效应,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提高了自身的技术研发水平,顺利进入了医美器械的国际市场。另外,通过技术的国内转移和本土化改造,使得飞顿的后续研发更能针对中国市场的变化。通过良好的知识转移机制,复星医药在完成对飞顿的并购之后,持续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2010到2018年的年增长率达到了439%,其自主研发的新型医疗器械产品也成为市场畅销产品。
四、推进民营医药企业海外并购的建议对策
(一)充分利用政府调控与支持
作为医疗卫生及健康服务等行业的基础所在,医药产业拥有成长性高、带动性强等特点,能有力推动国家经济增长。近些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用于推动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优惠政策,民营医药企业要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加入到医药国际化的进程中。在中医药、民族医药这些优势医疗领域,民营药企可对经典名方再次开发,加强民族医药理论的研究,创制具有知识产权、疗效良好的新医药产品,以开拓国际市场。民营医药企业可利用海外并购的方式来推进医药创新,降低医药研发的风险成本,提升自身新药研制实力,实现检测认证和经营管理的国际化。
(二)明确海外并购战略目标
在选择并购目标时,民营药企要合理评估自身实力、企业定位和市场需求,以选择合理的并购方向,并通过市场调研、中介咨询、专家顾问等途径对标的企业做全面的市场评估,合理制定并购评估计划及可行性报告,以规避盲目跟风的风险。民营药企在确认并购方向后,要冷静选择最佳并购标的,要注意并购双方资源的优势互补情况,经过行业行情、企业业绩、财务及市场情况等多方面信息的比较,初步筛选出意向企业。在开始初步洽谈之前,民营医药企业要健全风险防控体系,对标的企业进行深入的接触和调查,对其进行全面的资产价值评估,并根据市场分析核算出标的企业所在行业的平均估值,并经细分行业专家二次评估和技术确认后方可开始正式接触。要充分发挥国际投行的金融支持作用,实施资金预算的全面管理,选取适当支付方式,降低支付风险,以减少可能造成的财务风险。
为了减少海外并购的整合难度,降低法律风险,民营医药企业可事先聘请熟悉当地法律情况的专业律师团队,以规避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并对并购方案进行优化,健全合同协议内容,保护企业法律权益。当并购磋商完成后,可立即进入审批环节,确保并购项目的有效性。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海外并购项目,民营药企要同其政府签署稳定财产权和外汇的协议,以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政策及法律变化的负面影响。
- 上一篇:安全生产主要事迹简述
- 下一篇:防汛工作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