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家庭教育范文
时间:2024-01-25 17:21: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小学家庭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国家越来越注重对教育的管理力度。在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教育的要求。在我国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家庭教育开始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甚至在农村,小学家庭教育也逐渐受到重视。家庭教育对于小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性格、习性、品行、气质,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着负面的影响,成为了人生课堂中的一门负面教材,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变这样的现状。
一、现状分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甚重,家庭是孩子生长的摇篮,对其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孩子童年生活的质量。尤其是时展迅速,家庭教育对于教育本身而言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人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越来越显著,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学正是处在一个向未来迈进的过渡时期,也是打好人生基础的重要时期,所以,家庭教育对于农村小学教育而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隔辈教育
当下,很多农村的家长去城里打工维持生计,把孩子交给自己的长辈代为看管。在农村,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管教育孩子的家庭数量很多,他们普遍过分溺爱孩子、娇惯孩子,最后导致管不住孩子,放任孩子跟随自己的意愿生活,使孩子的家庭教育一片空白。
(二)重书本、轻道德
在农村小学家庭教育中,农村家庭往往会犯一个很普遍性的错误,就是注重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性格、道德的培养。大量的农村家庭都存在着这个传统的思想,希望自己的子女未来出人头地,不像自己一样过着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农民生活,渴望自己的子女有出息。他们身为农民,深深地知道农民的苦与累,所以对自己的子女纷纷给予厚望,要求孩子们好好学习,未来有出息,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有的家长甚至想,只要孩子努力学习,怎么都行。只要学习好,孩子身上存在的任何缺点都不算什么大事,学习好胜过一切。因为学习好就是有出息,学习好会光宗耀祖,跟乡里乡亲聊天的时候谈及自己的子女特别有面子。这种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其他方面教育的教育模式对小学生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三、农村小学家庭教育优化措施
(一)改变错误教育观念
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必须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要过于教条去一味地注重书本教育,轻视其他教育。教育是多方面的,要培养孩子既有才又有德,使孩子成为一个智商和情商都优秀的人。不要被当今应试教育过分洗脑,要注重农村小学生全面发展。
(二)与学校和老师及时沟通
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情况。通过与学校教师的沟通,可以深入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发现孩子身上更多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品质。通过家长与老师的联系,不但可以加深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相互理解,也使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教育相辅相成,便于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篇2
关键词:家庭教育;农村;小学生
现今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学的普及,越来越多地区的孩子开始接受教育。而如何使我国农村地区的孩子享受到高水平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解决学生的问题则成为任教教师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就自己所任教的小学经过一定的探究工作发现,在我国教育资源逐步均等化的同时,制约学生学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农村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笔者通过对所任教的地区情况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与实践,认为就这类特定地区而言,教师要认清形势,有针对地提出解决策略。
一、现今所面对的问题
通过笔者一定的教学实践发现,现今农村家庭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现在农村许多家长读书少,还有很多家长在外务工,因此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顾,这些留守老人本身受教育程度就较低,因此,对于孩子也不能起到很好的辅导作用,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不重视直接导致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也不高,基本每次放学回去都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
2.家庭环境能够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而农村家庭由于整体受教育水平不高,所以家长在性格上难免存在缺陷,这就导致学生会受其影响。
3.在课下家长对于孩子功课以及学生心理辅导基本为零,导致学生成绩的责任主要在老师身上,而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本身在没有很好学习条件的基础之上就导致学生自身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清,本身没有一定的方向感。
现今社会舆论对学生成绩要求很高,以成绩考核老师,给老师增添了不少压力。但是笔者认为现今农村教学的提升点很大程度在提升家庭教育上,通过良好家庭环境的影响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如何科学解决问题
1.改变家长的观念
现今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很大程度上由于父母对其教育以及生活上的忽视导致学生在性格、心理上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要想解决农村家庭教育的问题,根本上还是应该从家长入手,改变他们的观念,增进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家长教育训练班”,在家长务工回家或者农闲的时候给家长普及一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农村家长积累对于子女成长重要的知识,从根本上去消除家长关于“不打不成才”以及“读书无用论”思想,让家长真正学会怎样去关心帮助自己的孩子,帮助孩子能够更好地学习。
2.强化家校的联系
适时召开家长会,增加学校与家长的联系,让学生家长能够知晓学校的工作安排和孩子在学校所表现的最新情况,这样能够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同样也能够加深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理解。同时作为任课教师应该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如家中人数、联系方式等,这样以便及时向学生家长了解和汇报学生的情况,同时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任何问题,教师都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能够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保障,让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
3.加强家访和沟通
对于农村教学而言,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家访,通过家访教师能够切实感受到学生家庭教学的氛围,也能够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让家长能够分享到孩子成长的过程;通过家访也能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家长携手合作帮助学生消除身上的消极因素,让学生能够扬长避短,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性格;这样也能够及时地结合学生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家长进行一定正确的家庭教育知识的传播;通过家访也能让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从而使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具有针对性;最重要的是能够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从而针对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家长合理化的建议,从而能够将学校与家庭的力量结合起来,最终使教师与家长能够形成教育合力;同时在教学中也应该注重增强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尤其当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重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敞开心扉去解决其内心的问题,这样可以增进师生感情,也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
4.改变农村的观念
为解决农村家庭教育的问题,应该改变农村的观念,形成崇尚知识、尊重学习、鼓励读书的良好氛围。例如,可以在村里开展教育宣传工作,将知识转化成生产力的电影、故事等村里广泛宣传,这样从潜移默化的角度就能够改变村民的观念,从而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总之,对于农村家庭教育的改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务,应该从教师自身做起,认清与仔细分析现今家庭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加强学生与家长以及学校与家长的联系,注重加强家访以及学生沟通工作的开展,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3
一、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思想认识不够,教育过分依赖学校
据我校调查,学生家长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负有责任,并能较好地担当起这一责任的家庭只占约2成。绝大多数的家庭认为只要让孩子衣食不缺就可以了,而教育的责任在老师、在学校。有的家长和监护人甚至说:“孩子在学校,家长出X学校管,自己还操什么心?”这种教育理念与思想认识,大大增加了学校对这部分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更有一部分父母或监护人教育理念差,认为“只要吃好喝好就行”,“儿孙自有儿孙福”,认为只要能挣钱,读书也没什么用,不读书照样可以赚钱,大学生不是还找不到工作吗?这些观念势必影响孩子,产生学习无用的情绪。
(二)家长教育孩子能力不足,缺乏引领
1.对亲子关系的塑造认识不足,不能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同时也是终身的老师。只有在亲子关系良好的家庭中,孩子与父母的情感沟通和有效互动很容易形成,孩子的问题可能只是成长的问题。但是,多数家长认识不到这些,不能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有的夫妻之间存在诸多问题,带给孩子的人格问题非常多。
2.家长普遍重智轻德现象,使教育功利化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大部分家长只注重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学习成绩,而在他们眼中,往往是分数代表着一切,只关注孩子“成才”而不是“成人”,过度看重学习成绩的好坏、名次的位置,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现象严重,忽视了对孩子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忽视了健全人格、优良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3. 教育方式与学生成长脱节,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1)期望值过高,家教过于严厉。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很多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非常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因此对子女严加管教,甚至剥夺孩子起码的休息、游戏、娱乐的时间,扼杀了孩子全面发展的自由个性。
(2)盲目溺爱或疏于管理。据调查了解,大部分家长忙于家活或打工挣钱而无暇顾及孩子,更谈不上与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沟通,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有些家长素质低,不辨是非、偏袒孩子的不良行为,妨碍孩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的家长过分纵容子女,对于子女不正确的言行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管教不严、一味纵容,认为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对孩子的爱,孩子 “骄”、“娇”二气严重,性格变得任性而脆弱。
(3)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过分严厉。部分家长封建家长作风严重,家长至尊,不顾孩子的自尊,经常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不理解的规则。有的甚至认为 “棍棒下面出孝子”,信奉棍棒教育,觉得孩子是打出来的,父母打孩子天经地义,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体罚等。有的家长对孩子考试取得名次或完成某件事情,均以物质奖励;家长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所需要的是服从,根本没有与孩子沟通的意愿。长此以往,孩子变得胆小、退缩、冷漠,或以攻击和敌意对待他人。
二、 家庭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连续性、权威性、感染性、及时性等特点,为此家长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
教育孩子是每个家长的责任和义务,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发生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所以,必须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强化家长的垂范意识和责任感,不断学习家教知识,给家庭教育注入新的内涵与理念。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同时更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作为家长只有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才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二)为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因为环境因素有广泛性、经常性、自然性、偶然性的特点,所以,儿童会受到种种影响。尤其是自然性的特点,它有与教育相平行的影响,也有与教育相矛盾的影响,这时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不能低估环境因素的作用。在不同的家庭中成长的儿童,往往会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定意义说明上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古代曾有“孟母三迁”,从“其舍近墓”到“迁居市旁”,最后徙居“学官之旁”,终于使孟轲在学官的影响下,成为学者,这说明人们很早就重视环境影响人的作用。温馨和睦、民主宽松的家庭人文环境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树立现代家庭教育思想
家长要改变过去教育子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狭隘观念,努力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改变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等传统观念,积极培养孩子的科学民主、自立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现代意识;要改变重智轻德体,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发展,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四)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多看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相关视频、讲座、图书等,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提升自己的家庭教育能力。
(五)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为孩子做好榜样
家庭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夫妻间互敬互谅,团结一致;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给孩子正能量,远离一些不好的生活方式和坏习惯。给孩子树立榜样。
篇4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不可能有个性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都不可能做别人,既然成不了别人,何不让孩子好好做他自己呢?
班上有两位一起长大的学生,叫__和__,__的功课实在不好,可他老爸从来不恼,说:“儿子,这世界上有许多人比你强,所以你不一定要与别人去比,你只要跟自己比,告诉自己每天都比昨天好一点。”所以,这位学生过得比班上任何一位学生都轻松。有次考试他得了 68 分,他老爸乐得搂着他啃鸡腿似的亲,因为他上次只得了 53 分呀!在这么宽松的环境下,__个性活泼开朗。他爱好体育,在父亲的鼓励下,他参加了县运会还得了奖呢!成绩也一天天的进步。而__的情况却截然相反,他成绩非常优秀,但脸上却全无快乐的神情。即使测验得了 99 分,可只要不是全班最好,他就会郁闷,回家也免不了要受一番数落。有次测试他只考了 91 分,比最好的差了 7 分,他竟吓得不敢回家,面对着铁青着脸的父亲,__更加沉默寡言了,父子之间很少有欢谈笑语的场景,看着成绩下跌的儿子,这位父亲长叹着:“真不知他那脑袋整天在想些什么?”
仔细想想,做家长的都会明白:人活着,从来都不是刻意地活给别人看,人活着的最终目标是要活出自己的风采,活出自己的个性。渔夫会为自己的孩子是个打渔能手骄傲,农夫会为自己的孩子是个种地能手自豪,将军会为自己的孩子是个征战英雄激动,但如果孩子的志向不在于此,何不宽容一些,让他们自由成长呢?有时,家长给孩子编的梦想太重了,飞不起;太轻了,易折翅。只有攥在他们自己手中,才能以最好的姿态遨游天穹。
宽容,会让孩子从心底里喜欢你;宽容,会让孩子的世界离不开你;宽容,是你与孩子一起飞翔的“羽翼”。
童心是支清纯的引路曲,能引你走入孩子的心灵,能载你飞入孩子的天空。
同去公园看花,看见满园的玫瑰、月季,孩子会惊喜地跑过去,开心地大叫:“爸爸妈妈,快看,这刺上有花!”而你此时却可能会忧心重重的提醒:“小心啊,孩子,那花下有刺!”
同看一场拳击赛,对手势力悬殊,一方被另一方一次又一次的击倒,此时你可能会想:“唉,那人也太差劲了!”可孩子却会说:“瞧那人多棒!每一次倒下都能重新站起来!”
同在街上遇乞丐,你可能会警惕地想:“这人是不是骗子?我们会不会上当?”,可孩子却只会说:“唉,多可怜,我们要帮帮他!”
同样的事情太多太多,孩子看动画片时,你粗鲁地干涉;孩子犯错误时,你严厉地责备;孩子拆东西时,你冷漠地离开,久而久之,孩子的世界你已陌生,他们的心门已闭紧。
其实,单纯并不可怕,失败也不可耻,坎坎坷坷的人生须要他们自己走过,作为父母,无法庇护他们一生,如果常以自己的观点去看待事物,常以自己的理论去分析事情,又怎能与孩子一起成长呢?
俯下身来,用孩子的思维思考,用孩子的眼睛观察,用孩子的耳朵聆听,用孩子的方式表达,你会发现一个奇妙的世界,你会拥有一段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历程。
沟通,可以为你打造出飞翔的天空,可以使你尝到与子成长的乐趣,可以让你悟到孩子的感受。
遇到事情,试着将自己融入孩子的感觉世界,设身处地地从孩子的立场去看待问题,并把自己的体验再传递给对方,让对方更深入地进行自我探讨、自我了解,产生被接纳、被理解的感受,从而加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了解和沟通,提高父母在孩子世界中的份量和影响。
孩子成绩下降了,非打即骂无法奏效;孩子偶尔犯错了,严责苛求于事无补;孩子抑郁烦闷时,一味压制更行不通。生活中孩子离家出逃的,与父母疏远的,自我封闭的屡见不鲜,这缘由就因为有些家长缺乏与孩子的沟通,缺乏对孩子的理解,有些家长除了在物质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要求他们之外,却不能认真地、客观地了解和认识他们的思想情感,理解他们的苦衷,因而使他们觉得,自己虽然在生活中受到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但在精神生活中却如同乞儿,他们觉得父母并不理解他们,结果导致“代沟”的出现。
篇5
关键词 农村小学 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A
1家庭教育的一般规律
1.1先导性
孩子首先进入的是家庭,模仿的第一个对象就是父母。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入学后,孩子的生活园地还在家庭。由于经济上的关系,生活上的依赖,学习的场所,使学生与家长形成了密切的关系。此时,孩子们也容易接受家庭的教育和影响。所以,家长的政治态度和对问题的看法,甚至思想作风、爱好特长,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家庭的这种先入为主的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影响极大,甚至会影响到孩子们的未来。有人说:孩子身上有父母的影子。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
1.2感染性
感染性谈的就是情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情感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因此,每一个家庭必须高度重视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用心学习,提高并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从小给孩子上好家庭情感教育这一课。家庭教育主要是以父母的榜样力量,让孩子学会和掌握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通过制定规则让孩子遵守,并最终形成习惯。
然而,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着追求高效率、高速度,使得人与人之间缺少情感交流,中华民族传统的互相关心、团结友爱等品质也趋于淡化。这种社会现象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现代家庭教育普遍重视对孩子的知识技能和智力的培养,而对孩子品德、情感方面的付出,相对要少的多。父母问的最多的是:“这个你会不会?”“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至于情感上的需求,父母则往往忽视,或者认为孩子根本还不懂得情感。一家一个独生子女的现状,使得孩子被众多长辈们捧在手掌上,倍加呵护着,事事包办着,认为父母、长辈给予的爱是理所当然的,养成了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的习惯。在孩子中间经常出现因为一件小事引发矛盾,表现出较强的占有欲,不懂得关爱他人,与人沟通交流时,没有感情付出的意识,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这些问题的产生与我们的社会和家庭情感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情感的感染性就更加强烈,家长的好恶取舍,常常决定子女的行为。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时候,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才会有着难以置信的教育力量。
1.3终身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中,家长与儿童朝夕相处,情感上最依恋,所以家长的影响最直接也最强烈。如今又有许多年轻父母外出打工、经商,把孩子都交给爷爷奶奶或亲戚带着。有的父母一年才回来两三次,与孩子缺少沟通。有些孩子的父母虽然没有外出打工,但他们有的忙于工作,有的自身缺乏素质,又如何去教好孩子。
比如,有这么一位家长,上午放学的时候,她来接自己的孩子。这孩子指着同桌对她说:“妈妈,他又拿了我的笔。”这位家长一听,一把抓住那孩子的衣服,大声吼:“谁让你又拿他的东西,再要拿,我打断你的手。”她一边凶,一边又对着自己的孩子“壮胆”:“你真没用,下次,他再拿你的东西就打……”试问:这种教育如何成为孩子的表率?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因心理与教育出现问题,而构成社会治安不稳定的因素。
2家庭的文化程度对学生的影响
篇6
水平,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 家庭教育 现状 对策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和谐,由此家长和教师产生了许多的困惑: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及家长的深思。
一、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要充满信心,设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有些家长总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行,一提起孩子的学习就气馁,对孩子丧失了信心。做家长的如果这样想、这样做,就是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是失职的表现。孩子也会因家长的行为而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学情绪,自己的孩子缺乏学习兴趣,做家长的理应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良好开端。没有积极情趣的加入,认知活动就会变得苍白无力。很多名人的成功,都是从兴趣开始的。孩子如果厌学,做家长的应该引导启发,列举事例向孩子讲清楚学习知识的重要性,鼓励孩子勤奋学习、刻苦学习。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做家长的应该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克服困难,不要被困难吓倒。孩子在你的鼓励下,一次又一次地攻克了学习上的困难,以后在学习上遇到问题就不会知难而退了。家长如果对自己的孩子失去了信心,不帮助自己的孩子树立信心,还有谁对你的孩子有信心?做家长的如果把培养孩子的重任全部推给老师来承担,老师也难以担当得起。
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持之以恒,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小,头脑简单,孩子对于老师、家长提出的要求在头脑里记得不牢,即使是年龄稍大些的中高年级的孩子也是这样,只是在不同的孩子身上表现出的程度不一样,这就与孩子受到的教育有关。有的家长心情好时就会和孩子谈谈心、鼓励他们学习,心情不好时就放任自流,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还有一些家长忙时闲时、心情好时坏时对孩子都不管,任其发展;更有甚者,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不是正确教育、引导,而是分散孩子的精力,引导孩子学不该学的东西,带着孩子去打麻将,甚至赌钱。
由于潜移默化,孩子不知不觉就学会了,于是孩子利用星期天或节假日,三五个就聚集在一起,背着家长也打起牌来,甚至还赌钱。这些家长的做法都是极其错误的,不仅给学校的教育增添了麻烦,而对于一个缺乏自主性和进取心的孩子来说,这是往歧路上引,这样的孩子要想学好知识、长大成人成才恐怕是不可能的。家长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增强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
首先,建议家长为孩子设计一间书房,或在孩子的卧室里配置书桌和书架,使孩子有一个学习的小天地;其次,向家长推荐优秀的家庭教育报刊,建议家长订一两份报刊杂志,作为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的资料;再次,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经常查看孩子的作业。
四、努力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
我们认为,作为家长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认真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使孩子在家庭中愉快、健康地成长。为此,家长要努力做到:提高自身素质,能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有一套能被孩子接受的家规;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生活内容;做孩子学习上的助手,指导和帮助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利用一切机会锻炼、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和耐挫力。
五、重视建立和睦的家庭
父母应该非常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应该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让孩子沐浴在一派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要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孩子树立平等、契约、宽容、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让孩子懂得:要想成才,先要成人。
六、加强学校与家庭的互相沟通
篇7
(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浙江温州352000)
摘要:为了了解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行为偏差的状况,分析偏差行为和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为预防和矫正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行为偏差提供依据,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形式,对小学五、六年级的24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偏差行为的发生率为8.8%;有无行为偏差的学生在家庭状况、学习成绩、父母教养方式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有行为偏差的学生的偏差行为类型与其家庭状况存在关系;学生偏差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一些因子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关键词 :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偏差行为;家庭教养方式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5.053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5—0120—02
收稿日期:2014—07—08
作者简介:朱倩云(1963— ),女,江西赣州人。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心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
儿童偏差行为,顾名思义,是指偏畸、不正常的行为,与不良适应行为(或称适应欠佳行为)、问题行为或反社会及非社会行为等被通称使用。按台湾师大吴武典教授的注解,所谓偏差行为是“显著异于常态而妨碍个人正常生活适应的行为”。[1]Robins研究发现,在童年期被诊断为问题行为的儿童有一半在成年后有反社会行为倾向,因此,偏差行为不仅影响儿童的早期发展,在青年期和成人期也有一定的表现,还会发展、泛化成其他的形式。[2]
因此,在全社会关注儿童心理健康、普遍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偏差行为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为有效地预防和矫正小学生的偏差行为提供一定的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形式,选取了温州地区两所农村小学的五、六年级学生,包括:五年级男生78人,女生38人,其中10人有行为偏差,问题检出率为8.6%;六年级男生72人,女生52人,其中11人有行为偏差,问题检出率为8.9%。
(二)研究方法。采用 Rutter儿童行为问卷(教师问卷),共发放问卷320份,收回有效问卷240份。问卷将行为问题分为两大类,即“A行为”(Antisocial Behavour,即违纪行为或称反社会行为)和“N行为”(Neurotic Behaviour,即神经症行为)。问卷共包含26道题,该问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3]
此外,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该问卷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ris等人编制),用以评价父母的教养态度和行为。该问卷也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3]
本研究所得资料数据应用spss 17.0 For windows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偏差行为的研究。对有无行为偏差学生进行比较,针对离异家庭与非离异家庭(χ2=9.47,р=0.002<0.001)、成绩(t=-2.46,р=0.018<0.05)、性别(χ2=0.78,р=0.38>0.05)方面的调查数据显示:二者在家庭状况、成绩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性别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二)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经比较发现,有无行为偏差的学生在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母亲的拒绝与否认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父亲的拒绝与否认、父母的偏爱以及父母的过度保护与干涉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上,不存在差异。
(三)农村小学高年级有行为偏差学生的偏差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分析。对有行为偏差的学生的偏差行为类型与家庭状况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小学高年级有行为偏差学生的偏差行为类型与其家庭状况存在关系,且家庭状况与偏差行为类型中的反社会行为存在非常显著性的差异,在神经症行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父亲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与理解与学生的偏差行为有显著的负相关,即父亲越是给予情感上的理解,那么学生产生的偏差行为概率越低;父亲偏爱的程度与儿童的偏差行为则呈显著的正相关,即越是受偏爱的儿童,越容易产生行为偏差;母亲教养方式中的过度保护和干涉因子与学生偏差行为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即母亲的保护与干涉不易使学生产生偏差行为;其他的因子则没有表现出相关性。
三、讨论与分析
离异型家庭学生的心理封闭性较非离异型家庭的学生更大,不到万不得已,他们不肯谈论家庭问题,他们对家庭问题的敏感性比其他同学更强。在成绩上,有行为偏差的学生注意力往往很难集中,也相对缺乏毅力,容易出现学习困难和厌学情绪,因而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由于高年级的小学生还处于青春前期,男女生之间的联系不密切,因此彼此的影响不大,也就造成了其偏差行为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家庭教养方面,由于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采取的教育方式可能在不同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整个家庭的教育氛围、生活情趣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因素发生复杂的交互作用,从而加重了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也较容易使其产生行为偏差。
由于离异家庭的氛围不和睦,父母对于孩子往往缺乏关爱,造成儿童希望通过一些行为引起父母对自己的重视,因而易产生反社会行为或神经症行为。父亲越是对其给予情感上的理解,其产生偏差行为的概率越低;越是受偏爱的儿童,越容易产生行为偏差。在农村,由于父母的文化程度比较低,只是初中、小学文化或文盲,所以农村的体罚现象较为严重。农村家长对子女的教养方式经常不统一,隔代抚养占相当大的比重,爷爷、奶奶过度溺爱孩子,给父母带来了无奈的苦恼。而父母又缺乏必要的家教知识,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将自己的标准强加在孩子身上,对自己的要求却相对宽松。作为子女,体验到的只是父母的干涉、拒绝和否认。
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子女偏差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父母对子女的情感温暖、理解可以使子女形成自信、乐观、独立、坚持、适应能力强等良好的心理品质;而父母的过度干涉、保护和偏爱则易使子女产生任性、自我中心、依赖和缺乏韧性的心理特点,从而阻碍子女独立性和社会化的成长进程。
四、结论
(一)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偏差行为的发生率为8.8%,并且有无行为偏差的学生在家庭状况、学习成绩、父母教养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二)有行为偏差学生的家庭状况与偏差行为类型中的反社会行为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在神经症行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三)学生偏差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一些因子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父亲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与理解与学生的偏差行为有显著的负相关;父亲偏爱的程度与学生的偏差行为则呈显著的正相关;母亲教养方式中的过度保护和干涉因子与学生偏差行为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综上所述,小学生偏差行为的成因十分复杂,因此,矫正小学生的偏差行为也是教育工作中一项艰巨而系统的工程。对待小学生的偏差行为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寻求对策: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不仅要从家长做起,还特别要调整教养环境,尽量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充分利用家、校教育资源,形成和促进家、校互动,全面保障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
参考文献]
[1]林朝夫著.吴武典指导.偏差行为辅导与案例分析[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2]陈宁.儿童问题行为与师生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5.
[3]汪向东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篇8
分析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是解决农村家庭教育问题的关键。本文的研究基于2007年7月20日至2007年8月1日对安徽省宿松县五里中学,长铺中学,响堂小学部分学生、家长及老师进行的随机调研结果。此次调研的326个样本中,家长102人,学生224人。学生中男女比例为5:4,其中高中阶段的平均年龄为15.4岁,初中阶段为12.2岁,小学阶段为9.3岁,学生样本在个教育阶段即高中、初中、小学的所占比例分别是2:3:3,在访谈的家长样本中,其中父母83人,其他家庭成员19人。
(一)家庭教育目标——跳出农门
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学习走出农村,在这些家庭中48%是核心家庭,“农村生活太苦,农民太累”,“考大学,赚大钱”,城市中优越的生活环境和较好的发展机遇成了孩子学习的最终目标。调查显示,92.1%的家长希望子女能跳出农门走进城市,“城市最优化”成为不变的主题,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过早的感受城市的优越性,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想方设法将孩子送入城市的私立学校。根据孩子自身的条件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为他们确立一个正确的教育目标,这是做好农村家庭教育工作首应解决的问题。
(二)家庭教育主题——配合文化教育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现阶段农村高中生的父母大多出生在60年代,由于特殊历史环境的影响,他们整体的文化素质水平较低,有将近一半的父母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可想而知他们根本无法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给予孩子必要的帮助;而对于初中生和小学生而言,父母已有的知识以无法满足孩子的需要。现在农村中的许多父母已认识到在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的今日知识的重要性,并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成为他们的弥补措施,有89.2%的家长确定不会占用孩子的学习时间,有57%的父母不要求自己的孩子干农活,有58.8%的父母支持孩子在假期上辅导班,37.2%的学生曾经有过或现在有自己的家教老师,家庭教育中智力投资增加了,孩子课余辅导的质量提高了。但相对之下,孩子的学习负担也随之加重了,学校减负,父母加压,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的孩子难免会出现厌学、逃学现象。知识爆炸的时代家长们感到了没有知识的压力,高强度的学习负担下孩子也感到学习的压力,如何在二者之间寻找适度的平衡迫在眉睫。
(三)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影响及地位
根据美国之音(VOA)、英国广播公司(BBC)和英国医学杂志等权威媒体及学术期刊的最新报道推知,母亲的文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孩子的胎教问题。首先,文盲的母亲无从得知胎教的意义和方法。其次,低文化水平的母亲不能给与胎儿良好的语言环境,须知母亲说话的语气和内容都会影响孩子以后的语言教养。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双方对子女有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许多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指出母亲对孩子有着全面持久而深刻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研究表明,母亲的素质对孩子的十二项主要心理品质能够产生全面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在占12%的文盲和半文盲家庭中女性的文盲率为67%,调查的所有母亲样本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到总人数的80.8%,而小学文化程度占绝大部分比例。随着中国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务工,在转移的劳动力中男性占大多数,家庭教育的重任自然落在了女性的身上,照顾家庭、干农活、教育孩子等家庭负担一下子全落到她们的身上。母亲还须面对强大的压力,一方面必然导致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胎教及出生后的家庭教育;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强化了妇女对自身所属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的认同,许多女性的重男轻女观念比男性更加强烈,这样的角色期望与角色认同的理念必然会对家庭教育产生负面的影响。
(四)对新事物的认知落差
现代社会报刊、网络铺天盖地,新文化、新知识层出不穷,易于接受外部新鲜事物的孩子由于自身认知能力的局限难免会出现错误,而对于外部新鲜事物本身就接受比较慢的农村父母们,他们也难以帮助孩子真确认清它们的本质,不免在家庭成员的之间双向学习过程之中出现子女对长辈们的误导,从而给家庭教育带来许多麻烦甚至失误。以网络为例,调查结果显示有66.1%的父母知道网络但并没有亲自用过,只有19.6%的父母表示自己曾经接触过网络,对一般的网络知识略有所知,还有13.3%的父母竟对网络一无所知。
(五)攀比——学习方向误导动力
家长相聚,谈话的主题之一就是孩子的学习,有的家长把分数和在班级或学校之中的排名作为判断孩子学习的唯一标准,这不仅加大了孩子的学习压力而且会误导孩子的学习方向,扼制孩子兴趣的培养和特长的发挥。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2),有65.1%的家长对孩子考试的成绩非常重视或重视,在望子成龙心理的驱使下有许多的家长用经济手段作为孩子学习的动力,孩子的学习成绩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这无疑会加重家庭的负担。
(六)农村学校无奈的双重角色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学校教育是个体接受正规教育的开始,个体在接受学校规范教育的同时,家庭教育仍时刻伴随着个人的成长,让孩子“学会做人”这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的奋斗目标,如果二者能够很好的配合,必然对个人的成长起到促进作用。但遗憾的是,农村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似乎责任不清,一方面教师承担着学校教育的义务,另一方面农村的家长们又将家庭教育的部分职能推脱给学校,许多父母认为学校应当对孩子的成长负全责,学校一身挑两担,扮演双重的角色。
调查结果显示,当孩子犯错误后有46.8%的家长选择了立即向老师寻求帮助。帮助父母教育孩子这是老师的职责,许多老师反映有些农村家长将孩子送进学校时好像将孩子的教育权全部移交给了老师,家长对老师的信任有利于学校与家长联合起来对孩子因材施教,但农村家长对老师信任的前提值得深思。近年来随着农村进城打工浪潮的不断兴起,许多的农村家长常年在外打工根本没时间教育孩子,而对孩子的教育长辈们的教育理念又无法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学校就成了他们的求救站。除此之外许多家长还认为“我们把孩子送进学校,交了学费学校应该对孩子的全部负责”,“管孩子这是老师的义务”。
农村学校作为遍布城乡基层的公共机构,在培养孩子的同时还承担着面向广大农民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创造能力的重要任务。向孩子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保证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真正要使孩子学会做人,这仅仅靠学校教育是难以完成的,家庭教育有着其它教育形态无法弥补的内容,学校如何通过提高家长的文化认识水平来引导孩子的成长,这是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重要条件。实质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教育的内容上不应该有十分明显的界限,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应尝试着将两者结合,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
二、改进农村家庭教育对策
目前中国农村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与城市平均水平相差近3年。在15—64岁的农村劳动力人口中,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不足1%,比城市低13个百分点。全国有8500万文盲半文盲,3/4以上集中在西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和国家级贫困县。在这些地区许多父母的文化素质水平较低,面对现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他们已亲身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他们开始尊重知识,注重德行,试图通过自己最大的努力使自己的子女能够德才兼备,但是由于受客观环境——家庭教育观念及主观因素——文化水平较低的局限以至他们蹊径难寻。结合本次调查的实际及我国部分地区在家庭教育方面取得的经验,文章尝试提出以下建议:
(一)改变农村教育教学环境
通过学校教育来引导家庭教育的正确方向。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数,1993年全国城市小学生的人均经费为476.1元,农村为250.4元,差距为1.9倍。到1999年,两者的差距扩大到3.1倍,绝对金额分1492.2元:476.1元。李岚清曾在回答中国青年报记者关于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问题时指出。从1995年开始到‘十五’期间,仅中央财政就安排了89亿元,加上地方配套资金共198亿元,实施了两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2001年至2002年,中央财政投入30亿元,用于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今后还将继续投入专项资金支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计划在4年内解决农村中小学危房问题。中央财政还拨款3.64亿元,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2002年示范试点项目”,2002年以后将进一步加大投入,缩小农村与城市教育的差距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二)鼓励农村兴办儿童教育机构
相对延长学校正规化教育的时间,可以暂时缓解父母家庭教育知识贫乏的压力。但现存农村幼儿园布局分散、规模小、效益低、职责不清、管理不顺。先进的教育信息得不到共享,教育资源浪费严重。建立适应农村学前教育现代化需要的办园新体制,更好地推进幼儿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幼儿园质量,为农村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建立家长教育培训机构
在学校中建立家长学校,通过专业的学校社会工作者向家长传授正确的家庭教育信息,用学校和学生的“文明”带动家庭和家长的“文明”建设。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家庭教育咨询等形式展开工作,主要工作目标应包括帮助家长树立“为国教子”的家庭教育观念;通过定期的培训来提高父母在子女成长方面所需的基本知识;提出关于家庭教育的建议,并且组织学生和班主任对家长的家庭教育进行评比;加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比如组织学生给父母写信,让学生对家长的不良行有正确认识,向家长提出合理的建议;使家长认清现在的教育及就业现状;对孩子加强“三农”教育,使他们真正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变不利为动力。
(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妇女联合会的作用
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当地妇女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转变她们的观念,改变她们对固有的、不正确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的认同,从而充分发挥妇女在家庭教育中作用。
(五)文化反哺——“我来教教父母”
家庭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过程,施教与受教育者之间应冲破传统的“家长改造制”模式的局限,这样才有利于教育双方的沟通,寻找合适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模式。
调查显示(见表3),有77%的学生表示当自己的父母与他们的观点出现分歧时或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懂的问题时,他们愿意向自己的父母耐心的解释或与父母商讨,而大部分的父母也能接受孩子的意见。家庭教育过程中的相互学习,一方面有利于农村父母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
(六)采用“示范性教育”与“规范性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学校可邀请家庭教育比较成功的家长与其他家长分享教育成功的经验;学校不断规范家访制度,改变以往班主任负责制的固定模式,由专业的学校社工人员对学生家长进行帮助,建立家庭教育档案,定期回访,及时评估;开设家庭教育热线,方便家长进行随时咨询。
三、结论
国外有一句名言:人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二爱型”巨人(爱迪生和爱因斯坦),就看你的耐心、信心和决心。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我国正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农村中、小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发展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社会总目标的实现。本文从一个小范围对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目的是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引起全社会对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的重视。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不仅需要政府在财力、政策上的投入与关注,而且需要全社会特别是农村家长们的支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是当前教育永远不变的口号。
参考文献:
1、张健鹏.都是爸爸妈妈的错[M].学苑出版社,2001.
2、赵石屏.家教[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林国煽.现代社会学[M].重庆大学出版社,1990.
4、马长英.大学生问题[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5、刘中华.家庭教育的真空谁来填补[N].中国教育报,2004-04-14.
6、仲原.关于农村家庭教育思想[EB/OL].家庭教育网,2003-06-12.
7、苏欣.教育专家妙谈家庭教育新理念[EB/OL].人民网,2003-11-19.
8、张建新.孩能否健康成长家长以身作则是关键[EB/OL].新华网,2004-02-05.
9、姚颖.让孩子自己选择——坐圆凳面还是小板凳[N].新民晚报,2003-12-12.
10、王红飞.农村家庭教育的困境[N].中国青年报,2004-09-20.
11、毛丽利.农村家庭教育情况不容乐观[J].教研与进修,2003(17-18).
12、Diave.Bittger.EducationinPoorAreas.AnEducationalSystemGrapplingwithPoverty[M].ChinaPerspectives,1995.
13、CountryReportontheChildDevelopmentinChina(2003-2004).
14、镇江句容市农村教育工作调查研究[EB/OL].中国妇女网,2003-03-23.
15、家庭教育中父母双方角色要正确[EB/OL].教育互联网,2004-09-18.
16、国外关于婴儿智力发展的最新研究[EB/OL].学前教育网,2002-12-25.
篇9
本次调查对象为全镇居住的居民,调查方式主要是实地考察、深度访谈、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等。调查结果:走访了120名农村妇女,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20份,回收率为100%。被调查的120名农村妇女中,已婚妇女90人,未婚22人,离婚或丧偶的8人。年龄结构,20岁以下的8人,21—30岁的22人 ,31—40岁的42 人,41—50岁以上的48人。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的48人,占40% ;初中的66人,占55%;高中(职高、中专、技校)的6人,占5 %;大专的0人,;本科以上的0人。
从调查情况看,__镇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主要呈以下特点:
实地调查反映,95%的农村女性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很重要,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重视儿童的全面发展都给予一致肯定。71%的农村妇女表明愿意不惜一切投入,培养子女成才。问卷调查中显示,67.61%的农村女性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业问题(成绩差、听课困难、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重视孩子情绪问题(暴躁易怒、焦虑、抑郁、自卑等)、交际问题(内向冷漠、不善交际、经常与人发生矛盾等)以及行为问题(违反校规等)的比例分别为11.83%、13.80%和6.76%。很多农村家庭父亲和母亲分头负责儿童的生活、学习和教育。而且父母共同管理儿童学习教育比例最高达77.55%,说明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以及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 “为国教子、以德育人” 为主题与核心的“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家庭教育观念被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所认同,多数家庭民主和谐,父母协力、协商共同承担家庭教育责任。
但实地调查也发现,农村学生家长教育观念落后,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严重不足,农村学生家长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负有责任,并能较好地担当起这一责任的农村家庭只占15%。85%的农村家庭认为孩子的教育责任在老师、在学校,与己无关,他们只负责从经济上、生活上满足子女的需要,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孩子出了问题就怪学校和老师,一味感叹孩子没遇上好老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有的家长和监护人甚至认为:“孩子在学校,家长出钱学校管,自己还操什么心?”这种教育理念与思想认识,大大增加了学校对这部分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更有一部分父母或监护人教育理念差,认为“只要吃好喝好就行”,“儿孙自有儿孙福”,认为只要能挣钱,读书也没什么用,不读书照样可以赚钱,大学生不是还找不到工作吗?这些观念势必影响孩子,产生学习无用的情绪;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中,由于学校单方施教,往往收效甚微。
问卷调查中,52.6%和32.3%的农村女性家长选择“私下赞赏”、“公开表扬”方式鼓励儿童的进步。孩子做错事时,61.5%的农村女性家长选择心平气和的方式指出孩子的错误。与孩子沟通交流上,60.5%和30.4%的被调查者觉得自己与儿女的关系非常好或比较好;64.5%的女性家长表示自己能够很好或较好地与孩子沟通;47.94%和47.17%女性家长明确自己的孩子经常或偶尔告诉父母他(她)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走访调查发现,孩子有事瞒着家长时,多数家长采取引导而不是强迫孩子“交待”的方法。孩子与家长意见相悖,一时难以确定对错,45%的家长会采取“冷处理”。孩子有吸烟、喝酒、沉迷网络游戏和上网聊天等不良行为,部分家长能按照问题的性质采取不同的纠正措施。这说明,广大农村家庭教育方法逐渐在改善,但调查也反映,农村家庭教育方式传统简单,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
一是教育方式简单粗暴。部分农村家长认为“棍棒下面出孝子”,信奉棍棒教育,觉得孩子是打出来的,父母打孩子天经地义,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体罚等。问卷调查显示,在教育孩子做错事情的方式上,有32.41%的被调查者选择教育方式是责骂或打孩子;3.77%的被调查者采取禁止孩子参加喜欢的活动或拿走孩子喜欢的物品等惩罚方式,甚至有2.76%农村家长认为,小孩子都会犯错误,做错就做错了,由他去。被调查的家长中,对孩子采取物质奖励的占8.86%。而且,考试取得名次或完成某件事情,均以物质奖励;直接用金钱奖赏的家长占2.08%。在与小孩之间的沟通问题上,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所需要的是服从,根本没有与孩子沟通的意愿。 24.21%的农村女性家长表示沟通的时间很少,6.49%的农村妇女反映自己与孩子双方虽有沟通的想法,但沟通过程中,总是因无法克制的情绪而中断与孩子交谈;有2.91%的农村妇女直接表态自己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或很难与孩子沟通。农村家长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长此以往,孩子容易变得胆小、退缩、冷漠,或以攻击和敌意对待他人。
二是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实地调查反映,大部分家长整天忙于农活或打工挣钱,没有更多的精力来教育孩子,更谈不上有闲暇时间与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沟通,基本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有些农村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不管不问,甚至有些家长连孩子的确切年龄和所在年级都不知道。有的家长过分纵容子女,对于子女不正确的言行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管教不严、一味纵容,认为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对孩子的爱,特别是留守儿童监护人中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这方面显得更为突出。
由此可见,教育方式传统简单,缺乏先进家教理念和科学家教知识,放任自流的教育方式仍是我镇广大农村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提高广大农村家庭科学育儿的家庭教育水平任重道远。
一方面,农村家长素质普遍偏低。被调查的农村妇女中,小学及以下的48人,占40% ;初中的66人,占55%;高中(
职高、中专、技校)的6人,占5 %;大专的0人,;本科以上的0人。农村妇女承担社会、家庭“双重角色”,大部分时间被挤占,很少有时间来充实提高自己,有部分小学文化的人渐渐退化到了半文盲的状态。“现在读书真难,孩子的作业拿回家,我根本看不懂”是农村家长普遍存在的现状。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镇广大农村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家长所受的教育少,文化底蕴差,因而无法对子女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导。另一方面,农村家庭缺乏教育氛围。目前,由于农村经济相对滞后,大部分农村家庭条件差,家庭收入只能是解决衣食问题,家长们根本无能力投资家庭教育设施建设,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好的条件,因此,虽然广大农民的住房及经济条件提高很快,但有书房或书桌的学生并不算很多。同时,农村中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少,农村女性家长农闲时大多用于聊天,或沉迷搓麻将、打扑克,很少看得见书籍,父母亲平时不看书读报的占绝大多数。
教育孩子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家长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品德素质对孩子影响是综合的,相互渗透,缺一不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许多农村家长认识不到知识和文化对子女成长的意义,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子女的教育责任、义务,忽视家庭教育。许多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知识,无法担当起家庭教育的责任,还有一些家长采取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甚至在无意识中对孩子进行错误的教育和导向,直接影响了农村家庭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作为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根据自己的条件,扬长避短,加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
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把农村家庭教育作为重要任务来抓。要认真做好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督查工作,使家庭教育工作管理规范化。
政府应该适当加大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投入,设立农村家庭教育基金,应付必要的农村家庭教育支出,确保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正常运行。政府要尽最大可能挖掘农村教育资源,大力创建有益孩子身心的娱乐活动场所。尽最大努力发挥农村的家庭教育功能,使农村家庭教育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家长要想方设法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创设丰富的信息环境来帮助孩子扩大视野,培养其探索的兴趣和习惯以及陶冶情操。家长可以利用电视机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节目,指导孩子收看;可以带孩子到具有教育意义的场所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可以为孩子选购有关书籍,订阅报刊杂志,并坚持与孩子一起阅读、欣赏。
农村中小学应注重宣传发动,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学校章程,规划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教学管理,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切实提高农村学生家长整体素质。
学校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将提高家长素质当成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忌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学校要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出提高农村学生家长素质的长远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要根据家长的实际需要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定期组织家长来校学习,提高家长素质和教育素养。家长学校的授课形式应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家庭教育论坛等形式。家庭教育论坛内容既包括知识讲座也包括家长发言、提问,使家长、教师形式互动,在互动中交流经验,提高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要将提高家长素质和提高家长实施家庭教育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侧重培养家长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知识和家庭教育方法,最终实现提高农村家庭教育质量的目的。
篇10
同时我校及时总结创建工作中的经验,树立典型,全面推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年小学家长学校工作总结报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家庭是塑造孩子健康人格的第一环境,为了让更多的家庭成为健康的理想的学习型家庭。一年来,我校家长学校工作因地制宜、创造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使终身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让“二期”课改的理念走进每个学生家庭,促进了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一、进一步健全组织领导,统一认识,明确职责。
一、我校建立了由校长为组长、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德育教导组成的家庭教育领导小组,同时建立了由支部书记为组长、分管德育的大队辅导员为副组长、所有班主任组成的工作小组,并对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人员进行了分工,做到了分工落实,职责明确。
二、组织学习,统一认识。
因为我校地处农村,面对的都是农村家长,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是祖辈家长,因而家庭教育的质量相对较差。为了让全体教师、全体家长了解“家长学校”的意义、目标、内涵和策略等,我们根据学校实际,利用“校务办公会议”、“全体教职工大会”、“班主任会议”、“家长学校”、“港西小学家庭教育小报”、“学校网站”等多种形式,组织大家学习创建学习型家庭有关内容,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提高了广大教师和家长对办家长学校重要性的认识,为提高家教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使家长学校工作落到实处,在每次活动中,我们实施点名签到制度,对没有准时参加活动的家长,由班主任联系补课,从而确保家长学校工作扎实开展。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努力提高家长学校工作的实效。
(一)建立基地
我校把计算机房和图书室作为家长学校的活动基地,并为创建学习型家庭的示范户提供学校图书室的部分书籍,供他们学习。同时,学校的计算机房向学习型家庭创建户开放,让他们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
(二)提供资源
我校积极向学生家长宣传推荐《学习型家庭》、《家庭教育》等书刊杂志,并免费定期向家长发放《港西小学家庭教育小报》,给家长送去了精神食粮,并在学校网站上开辟“家长园地”,给家长提供了资源共享和及时交流的平台。
(三)开展系列活动
1.以家长学校为载体,不断提高家长素质,发挥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作用。
我校以家长学校为载体,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参教议教,以达到了解学校、了解教师、了解孩子、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的目的,从而给予学校教育积极的、默契的配合。
(1)以创建学习型家庭为主题,开设家长学校讲座。
本学期我校家长学校分年级召开家长会,精心选题,安排教学内容。如针对一年级学生刚入校的特点,各种良好的习惯在养成阶段,便开设了《让你的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二年级开设了《学习型家庭中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三年级开设了《营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环境》、四年级开设了《亲子沟通是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关键》、五年级开设了《学习型家庭需要现代化的父母》等等。主题鲜明、有针对性的讲课,不仅提高了家长的整体水平,而且在家校之间架起了素质教育的桥梁。
(2)以切实提高家长育人素质为目标,围绕“百户学习型家庭建设工程”,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今年十月底我校假座北双村村委会会议室,以“让‘二期课改’走进你的家”为主题,开展了一次送教下乡活动。活动由学校支部书记主持,在我校就读的北双村50名学生家长参加了活动。首先由陈建忠校长围绕“二期”课改的理念、培养目标、课程特点、教师教育行为的转变以及家长教育方式的改变等,进行了生动的讲解。
然后由北双村妇代会李小英主任结合面上家庭教育实际与个人家教的体会,深入浅出地谈了作为家长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配合学校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最后家长就家庭教育中的困惑与我们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家长纷纷表示:“通过这一活动,既让我们接受了‘二期’课改的信息,又为我们解决了家庭教育中疑难问题,真是收益匪浅。”通过这一活动,引导各个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与时代同步、和谐发展。
(3)以学习型家庭推广工程为抓手,把学习型家庭创建工作引向深入。
- 上一篇:民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下一篇: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