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综合考评方案细则范文

时间:2024-01-25 17:21: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学校综合考评方案细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小学校综合考评方案细则

篇1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学生用车整治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学生用车整治与管理是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需要,也是遏制交通事故和其他事故的根本之一,因此逐步推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司管理、财政补贴”的学生用车管理机制。乡政府成立学生用车安全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长任组长,分管教育的党委蒋汉武、分管政法的党委杨宏、分管安全工作的副乡长何玉任副组长,成员有:杨金兰、洪家军、肖学奎、胡志新、张兴波、肖峰、修梅交管所和修梅交警中队各一名分管杨板的工作人员,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乡教办,杨金兰任办公室主任,肖学奎任办公室副主任,全乡各站办所、各村委会、各中小学校、幼儿园为成员单位。

二、明确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学生用车审批管理制度。

当前主要采取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自主租用合格营运车辆接送学生,各村各单位属地管理、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模式,严禁学生选用报废车、拼装车、货车、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摩托车、三轮车等接送学生,各村、各单位要认真履责,切实抓好管理。

1、严把审批关。学生用车应符合以下条件:①依法登记注册的7座以上,使用年限在8年以内,符合安全技术标准,设施齐备齐全有效;②交通事故责任强制险、第三者责任险、承运人责任险等相关保险齐全;③驾驶人必须持有准驾车型、驾驶证3年以上、且在近3年内无责任事故、无超额(12分)扣分记录、无犯罪或严重违法记录,身心健康的本地居民;④驾驶人经县交警大队审查领取《准驾证》;⑤车辆经县交通运输局每年检测一次合格,并领取《准运证》和“学生用车安全性能检测合格证”和标识卡;⑥车辆和驾驶人经中小学校幼儿园和乡政府审查报批合格的,以上6条必须全部合格方可进行营运。

2、严把责任关。明确各村、各单位、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责任如下:①中小学校、幼儿园:一方面对本校学生用车道路交通安全履行主体监管职责,并将安全管理责任层层分解到班级、教师、教育工作者,保证责任到岗并签订责任状;另一方面对本校学生用车建立台帐,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全面落实定车辆、定线路、定人数、定时间、定学生监督员、定安全包保干部教师的“六定”制度,特别是做好师生集体外出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再一方面加强对学生、幼儿园及其家长或监护人的交通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带进课堂,从娃娃抓起,使其做到坚决不座非法车、不座超载车、不座不安全的车辆,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并与家长或监护人签订安全用车责任状,和车辆所有者、驾驶人等采取联动机制,确保学生行路、用车安全;②各村要对本村范围内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学生名单和去向、车辆所有人(包括农用车、三轮车)及车辆驾驶人等要建立台帐,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并监控非法载运情况,发现一例报乡政府,由乡政府再报上级有关部门严肃查处;③农业站负责对全乡范围内农用车、三轮车进行监控,发现一例接送学生的情况及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严肃查处;④综治办负责起草文件,与各村、各单位、中学、各车主签订责任状;并在每学期开学前对各车辆进行目测,发现有疑问车辆要送交通局进行检测;收集整理各村、各单位、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车主等报送的各类相关资料;协助中学处理好学生安全用车管理办公室事务;⑤派出所负责处理和协调工作中的矛盾和应急处置;⑥中学负责具体承办全乡范围内的学生用车安全整治与管理工作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并制定文件,与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车主签订学生用车责任状;⑦修梅交警中队负责对未经县交警大队审查合格的驾驶人进行打击,坚决遏制驾驶人非法接送学生。并于每周一上午8:00前,星期五下午4:00后或在节假日上学放学之前派一名交警与修梅交管站工作人员交替轮流对境内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学生用车进行执勤、巡查;⑧修梅交管站负责对未经县交通运输局审查合格的车辆进行打击,坚决遏制非法车辆接送学生,并派出一名工作人员与交警一道在学生上学放学之前交替轮流对中小学校幼儿园接送车辆进行执勤、巡查。

3、严把保障关。由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对本学校门前的交通安保工作进行清查,并列表报送到乡公路养护办公室,由乡公路养护办公室报县交通运输局审批,主要是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前的减速带、学生安全通道和学校标志等。

三、重拳专项整治,确保学生用车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1、工作目标

通过专项整治活动,使学生用车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广大师生和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非法接送学生用车得到有效整治,学校周边交通环境进一步改善,减少学生用车各类交通违法行为,杜绝涉及学生用车的事故发生。

2、整治任务

对全县所有学生用车全面实施办理《准运证》、《准驾证》、购买相关保险、统一标识制度,严禁非法违规车辆接送学生。严厉打击超速、严重超载、酒后驾驶、无牌无证、假牌假证以及报废车、不符合安全技术标准车辆和低速载货汽车、后机动三轮车、拖拉机等非法接送学生车辆搭载学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大力整治非法办学单位违规自备或租用社会车辆接送学生的违规行为。全面完善和更新学校、幼儿园门前及乡村重点路段交通标志和减速带等设施。要加大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力度,确保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秩序良好;杜绝校门前摆摊设点、占道经营、私拉乱建、违规停靠等违法行为影响学生上、放学的交通安全。在学生上学(早上7:00-8:00)放学(下午4:00-5:30)等关键时段、关键地段派出交通干警上岗执勤、指挥交通。

3、工作安排

(一)摸底审查阶段(年9月6日-9月25日前)

1、以学校、幼儿园为单位,对学生上学放学交通方式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建立学生上学放学交通方式台帐。

2、以乡镇为单位对学生用车及驾驶员进行全面摸底调查。

3、学校幼儿园、乡镇政府、交通、交警严把车辆及驾驶员审核审查关,强制学生用车进行安全性能检测,办理《准运证》、《准驾证》、张贴统一标识等。

4、做好定车辆、定人员、定线路、定学生监督员、定安全包保干部教师工作,建好台帐。

(二)集中整治阶段(年9月26日-年12月30日前)

采用专项整治和分片综合整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专项整治:即规范用车整治、交通安全设施整治、学校周边秩序整治,分管领导杨宏、蒋汉武负责牵头,综治办、派出所、农业站、修梅交警中队、修梅交管站等参加。时间为年9月26日-10月20日。

分片综合整治:主要是配合县三个小组的工作综治办、派出所、农业站等参加。时间为年10月21至年12月30日。

篇2

一、基本情况

1、调研对象:用八天时间对XX中学、XX一中、XX中学、XX中学、XX中学、XX中学、XX中学、XX中学等初中开展视导调研。这些学校对我县中小学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调研方法:一是听校长汇报学校工作。主要了解校长是否有明晰的办学思路,是否落实切合学校实际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二是深入课堂听课。主要抽查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功,新课程理念的贯穿,教学方法的使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双基的落实情况。三是走访师生。主要了解学校管理、常规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各项制度的落实、教学工作状况、教师工作责任心、学校对学生的管理等。五是查阅各类资料。重在掌握过程管理是否精细化。

二、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这几所学校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积累了不少好经验,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做法。但也存在许多不足,这些不足也是我县中小学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人事管理改革滞后

我县教师人事管理机制跟不上时展的要求,教师职业终身制、教师岗位“金饭碗”,没有被打破。竞聘上岗、择优聘用、优胜劣汰的人事管理体制没有形成。造成部分教师安以现状,不思进取,缺少主人翁意识,敬业精神差,没有危机感。在调研中发现:有的老师只满足于“出满勤”,不关注教学效果;有的小病装大病,请假在家,工资分文不少;有的评上高级职称,涨了工资,就不想上课;有的不愿当班主任等等。而学校领导对这些老师也只能是听之任之,其它奈何不了他。现阶段大家都觉得老师难管。

2、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不彻底

部分教师对推进新课程改革认识不够,加上平时不主动学习,不积极参加活动,对新课程理论了解甚少,对新课程标准掌握不全面,新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教学方法还是老一套。“满堂灌”、“填鸭式”还有一定市场。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课堂教学效益不高

部分教师“向45分钟要质量”的“有效教学”意识不强。课前准备不足,教案简单,对教材拓展不够,补充不足,挖掘不深;课中教师包办代替多,师生互动少,联系学生实际少,有效训练的时间和内容不足,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教学过程偏离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差;课后学生练习量不够,教师辅导不到位等等。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待探索。

4、校本教研流于形式

经过教研室的广泛宣传和深入指导,很多学校对校本教研引起重视,但部分学校或学科组对校本教研还认识不够,工作停留在表面上。校本教研激励机制不健全,教研目的不明,教研方式单调,教师对教研没有热情,学校教研气氛不浓。很多教研活动大都流于形式,没有产生最大效益。教研对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不大。

5、教学常规管理抓得不细、不实

多年来,我们对学校常规管理(包括教学常规)进行了督查和考评,全县中小学校的常规管理有了很大的进步。但部分学校在教学常规精细化方面还有欠缺。特别是镇教育总支对村校的管理力度不够,要求不细。在管理中,有的重视检查,不重视反馈整改;有的重视制度的制定,不重视制度的落实;有的重视量化统计,不重视定性分析;有的重视结果管理,不重视过程的指导等等。一些教学工作细节管理有漏洞。如教研组、教师工作计划审签、单元过关抽查、作业批改检查、教师听课评课辅导检查等,管理还不细致,不实在。

6、学科教师不配套

全县教师总数基本足够,但年龄结构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局部有缺额,特别是XX、XX镇学校学科教师数量不足、配套不齐,部分科目教师不够。如英、史、地、生、化等学科教师普遍缺编,学校不得于采取其他教师兼课的办法,弥补部分科目教师不足,增加教师工作量,也由于专业不对口,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7、现代化教学设备缺乏

经过“两基”攻坚的大量投入,全县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变,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教学条件明显改善。但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投入不足,设备数量偏少。全县半数以上学校没有多媒体教室,初中各校也是十几个班共用一个计算机教室和一个多媒体教室,不能满足教师使用先进教学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

1、深化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建议上级党委、政府及人事部门研究出台符合时代特征的教师人事管理规定,激活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的管理格局。落实教师绩效工资挂钩办法,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工作责任心和危机感,提高工作效益。一是实行校长竞聘制和教师全员聘任制。落实岗位职责和任职目标,营造合理的竞争氛围。二是打破教师职称终身制。完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根据工作能力和工作效果,实行“高职低聘”或“低职高聘”。三是暂停教师养老保险扣缴,以鼓励教师安心教育教学工作。

2、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必须构建长效机制,推进制度创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教师培训。增加培训经费,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改变传统培训中自上而下的“大一统”的培训形式,建立“菜单式”的培训模式,满足受训者的不同需求,激发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自觉性。二是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岗位自学,建立严格的教师继续教育检查和考评制度,改变现行只提要求,不问结果;不认真学习,冒报学分的现象。三是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名师工程”,完善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建立“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科研经费奖励机制。四是认真解决一些学科教师不足的问题。

3、完善教学质量奖惩制度

以县委、县人民政府或者县局的名誉,出台“XX县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奖惩方案”,加强学校教学目标考核和质量监控,采取过程奖励和结果奖励相结合的原则,给予在高考、中考、小学毕业合格率验收教学效果显著的教师、学校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要求各个学校也要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奖惩制度,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4、大力推进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县中小学常规管理细则,分解管理内容,细化管理环节,规范管理行为,明确考评标准,注重过程管理,提高管理效益。同时加强监督检查,重视问题反馈,落实整改措施,强化跟踪检查,要求整改到位。成立教育督导会诊小组,对教学管理薄弱的学校给予会诊帮扶,提出合理建议,实现整体提高。

5、扎实开展教学科研

增强科研兴校意识,发挥教科研引领作用,确立以课题研究为先导,以校本教研为基础的工作原则。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校本教研以“有效教学”为切入点,以课堂教法、学生学法、教学艺术等为重点。课题研究以教学模式探讨、教学过程优化、学生潜能开发和非智力因素发展为重点。注意完善教研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全员参与教研,创新教研形式,丰富教研内容,强调教研合一,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强化教学工作指导

县教研室作为全县中小学教学工作“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增强服务意识,深入学校、教师,加强教学教研工作指导。一是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二是深入调研,掌握情况,了解教师需求,提高指导针对性;三是结合学科实际,组织学校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四是注意收集和传达教改信息,做好送教下乡工作,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

7、加大投入增添教学设备

篇3

[关键词]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化;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3-0032-03

[作者简介]陆劭桓(1967―),女,广西柳州人,本科,柳州市鱼峰区教研室,特级教师。

新课程强调学校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场所,应该是教师由新手变成专家的场所,应该是教师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基于这样的思考,2007年柳州市鱼峰区提出了“区域校本教研推进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经过5年的实践研究,鱼峰区形成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区域教研网络指导体系,打造了富有影响力的鱼峰区校本教研品牌活动项目,构建了富有校本特色的学科团队教学研究模式。区域教育教研整体取得了质的飞跃,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一、加强领导,建章立制,构建区域教研管理网络

(一)加强领导,建立区域校本教研的管理组织机构

鱼峰区坚持将校本教研制度建立纳入《鱼峰区“十一五”教育科学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区域校本教研组织机构,成立了由各级教研部门及名师骨干组成的专业引领队伍;设立了鱼峰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办公室;确定了工作领导小组,积极进行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校本教研之路,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二)建章立制,完善区域校本教研的政策支持系统

针对区域校本教研现状,鱼峰区出台《鱼峰区校本教研制度》《鱼峰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实施方案》《鱼峰区校本学科研修基地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校本教研的规章制度,并下发了《鱼峰区加强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鱼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校本研训工作要求》《鱼峰区中小学校本教研实施指南》等,以规范引领各校校本教研工作。

同时,鱼峰区针对教师专业发展设计了《鱼峰区教师专业发展报告册》,作为教师的成长档案,记录了教师研究足迹,推动了教师研究反思。此外,鱼峰区还定期汇编了《鱼峰区课改通讯》校本教研专辑,以此记录课题研究工作痕迹。

(三)因地制宜,探索区域校本教研的管理研究体系

1.建立纵横向网络链接,形成校本教研指导网络体系

针对校际教育发展不平衡、师资水平悬殊、教育资源参差不齐等问题,鱼峰区构建了“学科专家教授―名师工程对象―学科中心成员―学校青年教师”四级纵向教研网络和“示范校―学科基地校―薄弱校”的横向教研网络,力求网络间互为联动,形成中心辐射、区域合作、分类互动的区域校本教研新格局,使城区校本教研工作在深度和广度上得以大步推进。

2.建立教学发展共同体,形成校本教研帮扶联动体系

鱼峰区在严格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发展特点和地理位置,建立多个教育教学发展共同体。如实施了“薄弱学校对口帮扶工程”“农民工子弟学校对口帮扶工程”;实施“龙头学校”开放校本教研、骨干教师挂职锻炼、教研员蹲点指导,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等。这样实现了校际联动、优势互补,均衡发展。

二、牵线搭桥,引进活水,锻造本土学科领军队伍

(一)牵线引路搭桥,为本土专家成长提供优质资源

专业引领是校本研究向纵深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长期以来,鱼峰区很重视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先后与江苏海门市等十多个县市的教研室建立友好合作往来。同时,鱼峰区委派了大量骨干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挂职学习,近距离与全国知名专家对话,聆听他们的教诲和点拨。此外,还与各级教研部门、师范院校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获取精心的指导和细致的帮助。

(二)实施“三名”工程,提升本土专家的引领能力

鱼峰区与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合作,依托教授、博士资源,实施鱼峰区“三名工程”;沉淀了 “鱼峰区校本教研七内涵”,形成了“鱼峰区校本教研九流程”,并建立了“鱼峰区连环式行动研究”“鱼峰区问题式行动研究”等教研模式;打造了一批承担着“研究、指导、培训、示范”任务的本土化校本教研专业引领主力军。

(三)实行挂职蹲点,锻造教研员的过硬校本教研本领

鱼峰区建立了《鱼峰区教研员下校挂职制度》,立足一线和教师们开展常态下引进交流探讨机制,实施参与式评价,并承担相应基地学校的指导与研究任务,真正和教师一起思考研究、锻炼成长。

三、强化培训,逐层推进,提升执研团队专业素养

(一)强化对课题核心执研团队的培训学习,拓宽课题研究的视野

课题实施期间,分管教科研工作的副局长多次带领主要执研教研员及骨干教师,参加全国校本教研高级研修班培训,转变研究者观念,获取研究案例,推动了课题实施。

(二)强化对辖区校本教研责任人的培训,确保课题研究的实施

为了整体推进区域校本教研活动,鱼峰区开展了思想动员及启动会。同期,还举行全区教研组长校本教研培训大会,进行了“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的案例观摩大讨论及“鱼峰区校本教研问卷调查”,确立了对学科基地校校本教研操作培训的主题和计划。

(三)强化对研修基地骨干教师团队的培训,提升课题研究的实效

通过调查问卷,鱼峰区制订了针对性强的教研工作问题与发展状况的培训方案,围绕“有效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开展了校本教研主持艺术、校本教研良好氛围的创设艺术、校本教研研讨中的表达艺术及课堂教学观察技术、校本教研案例研究、视频案例研究、网络校本教研的开展等方面的培训,分阶段实施主题培训。

四、关注过程,行为跟进,有效推进区域校本研究

(一)建立学科研修基地,典型引路,形成学科教研辐射体系

为发挥课改基地校的先行典型作用,挖掘区域学科教学优势资源,鱼峰城区确立了 14个有研究水平、指导能力的学科特色学校作为鱼峰区“校本教研学科研修基地”。同时还出台了《鱼峰区校本教研学科研修基地方案》和《鱼峰区校本教研学科研修基地评估方案》,对各学科基地提出相应的责任和义务,通过任务驱动,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二)开展问题行动研究,集思广益,探索区域团队教研特色

1.开展小专题校本教研,发挥中心组引领作用,提升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小问题不解决,终究会影响大问题的解决”“不研究所谓的小问题,课改理念真的可能只停留在面上,而无法深入下去”。为此,根据《鱼峰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实施方案》,逐级筛选,鱼峰区选择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展开校本教研,探索形成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策略―实践探索―反思总结―回归实践”的行动研究方式。

2.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行动研究,探索独具特色的团队研修模式

为了提高校本教研活动效率,鱼峰区倡导开展以解决课改实践问题为目标的行动研究。此外,鱼峰区提出了校本教研要把握的七个内涵,即凸显“第一责任”、把握“真实问题”、提倡“真诚互助”、重视“高位引领”、关注“差异引领”、突出“多轮反思”、追求“有效改变”;九步研修流程:作课教师独立备课、培训对象独立思考教学设计―中小学培养对象分别进行集体备课、研究教案―课堂教学实践―反思、研讨、专家引领―修改教案―再次课堂实践―再次研讨评议、专家引领―修改教案、形成教研成果―完成研修报告。

3.开展跨学科团队教学研究,拓宽视野,促进教师专业综合能力发展

鱼峰区教育主管部门认为“各学科之间教学是相通的”“教师需要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训,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孩子综合性思维的培养”。为此我们把“三有”(有主持、有主讲、有主题)、“三能”(能共享、能应用、能点评)和“一要”(要点评)的跨学科校本教研活动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平台。这样的跨学科联动有效地开拓了各学科团队教师教学视野,相互发现了各自学科在其他学科老师眼中的独有魅力,增强了教师的学科专业认可度,同时促进了教师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建立反思对话机制,内化导行,打造区域教研品牌项目

从实践论的角度来看,“校本教研”是教师改善自身行为的反思性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因此教师的自我学习反思意识、评价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在区域校本教研中,鱼峰区倡导 “三三”反思制,即“课前备课反思―课中调整反思―课后回顾反思”;“四碰撞”团队研修对话制,即围绕课例寻找问题展开思维碰撞,围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展开思维碰撞,围绕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落实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具体的案例中展开思维碰撞,回到实践中围绕行动落实的程度展开思维碰撞。

(四)建立教研评价机制,扬长避短,促进课堂教学行为改进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行为的良好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课程改革成功的重要标志,学会评价则是重要一环。为此,鱼峰区出台了《鱼峰区校本教研指导意见》《鱼峰区中小学“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研培教)工作成效考评细则》《鱼峰区校本教研优秀教研组评比方案》《学校校本教研现场活动观察表》《鱼峰区“青苗杯”中小学青年团队研修评价表》等,并下发给学校参照,指导学校结合实际建立各自的评价量表,推优评先,逐步实现教学思维方式、教学行为方式的改变。

参考文献:

篇4

一、指导思想

学校要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应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是第一办学质量”“没有安全谈何教育”的理念,严格遵守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事故预防措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建立校园周边整治协调机制,维护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建立健全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和防控体系,切实保障师生安全和学校稳定,杜绝重大、恶性事故,避免引发,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

二、工作机制及制度

1、学校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形成安全管理工作网络。学校必须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并配备专(兼)职的安全保卫人员,校长应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确定一名校级领导具体抓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应包括办公室、总务处、政教处、教导处、综治办等处室负责人及班主任、专(兼)职保卫人员、生活辅导老师、学校医务人员。领导小组要制定好每学期的安全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学校应按学期制定的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并参照下列要求,明确职责,责任到人。

校级领导:统筹抓好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制订有关规章制度,组织对安全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维护学校教学秩序。

办公室:负责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协助政教处抓好学校安全制度建设和学校及周边环境整治,应急及节假日值班安排管理等。

总务处:负责学校食堂、商店的食品安全和饮食卫生,学校校舍及设施、设备的检查、添置、维修,管理学校的财产。

政教处和综治办:负责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全面落实中小学生手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对学生安全法制教育,组织开展“安全教育月”、“法制教育月”等活动,按《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组织开展防火、防震、防灾、防交通事故等安全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和自救能力。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要成立护校队或学校安全保卫处,维护学校内部的安全、治安秩序,制止发生在本校的违法行为,对难以制止的违法行为及发生的治安案件、涉嫌刑事犯罪案件应立即报警,并采取措施保护现场,配合公安机关的侦查处置工作;在本校范围内进行治安防范巡逻和检查,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治安隐患排查整改;做好学校重大活动的保卫工作,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和人员安全;积极完成上级及相关部门交办的临时性任务;并做好涉校机动车辆的管理工作。

教务处:定期检查实验室、电教室、语音室、图书馆等功能室的安全情况,加强对教育教学设备的管理,分年级落实安全教育及法制教育的课堂教学及评价,加强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安全防范工作。

班主任:经常了解学生的思想、身体状况,做好各种预防工作,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学生经常进行安全教育,精心组织校外活动并对学生提出安全要求。

生活辅导老师:负责学校宿舍的安全卫生工作,做到坚守岗位,勤检查,及时掌握学生到寝就宿情况,认真排查安全隐患,并督促学生做好防火、防盗、防事故工作。

学校医务人员:负责学校师生的卫生保健及宣传工作,对食堂、商店、学生宿舍、教室等进行经常性消毒,严防流行性疾病的大面积发生。保障对学生常见疾病的治疗,密切关注师生个体健康状况,每月向校领导报告全校师生患病、住院总体情况,妥善处置师生意外伤亡事件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各乡镇教育管理中心要负责对辖区内中小学、幼儿园及其他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定期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

3、学校要落实安全管理工作经费投入,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安全设施、设备的完善及保安、门卫的聘用等工作。学校门卫应当由专职保安或其他能切实履行职责的人员担任。县属学校及治安环境较复杂地区的乡镇初级中学、规模较大的幼儿园要配备适当的专职保安。

三、安全管理

1、门卫管理。学校必须实行门卫登记和验证制度,对进出人员的姓名、访问事由、进出时间及车辆的车牌等情况进行详细记载。禁止无正当理由人员及校外机动车辆进入校园。

2、禁止将非教学用品、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品、动物和管制器具等危险物品带入校园。如遇强行进入的人员、校外机动车辆或携带上述物品进入校园滋事,门卫要及时向学校专(兼)职保卫人员、学校领导或派出所驻校干警报告,并协助妥善处理。

3、校舍及设施设备安全管理。一是学校新建、扩建和维修改造的校舍建筑都必须由正规设计单位设计,按规划、建设部门的审批意见和设计单位的设计要求进行科学建设,并实行报批和工程招投标制度。未经建设、质监、规划等部门验收合格的建筑设施,学校不得使用。新建、扩建校舍选址要由专业部门进行灾害危险性评估,坚决避免在高危地区新建校舍。校园内各类工程施工应尽量利用寒暑假期,施工现场必须设有安全防护墙(栏)、警示牌等安全保障设施。二是健全房屋及各类建筑物安全防范措施,建立每房一档的危旧房屋档案,及时向有关部门申请鉴定,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对B、C级危房立即抢修,消除安全隐患,经有资质的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使用,并指派专人加强日常监控,保证房屋安全;C级危房不能马上修缮的不得使用,并要防止其升级为D级危房;对D级危房要立即拆除,暂不能拆除的不能改作他用,在周边应设立隔离带和禁止标志,严禁师生进入。三是学校要对建筑物的墙体、顶棚、走廊、扶手、阳台经常进行检查,对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排查处置。四是学校应由专人对教学楼、宿舍楼、厕所等公共场所的用电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严防电线老化、、吊落,严防线路漏电、短路,严防用电设施伤及学生。严禁学校私拉乱接电线。

4、学校锅炉全套器具和供水、供电、供气设备必须使用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安装时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根据国家有关强制性的标准进行选址和施工。要坚持经常检查维修,定期向质监部门申请安全性能检测,严防设施、设备老化和超期使用。要建立管理台帐,落实责任人,设立责任牌,操作工人要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并按要求进行年检。定期开展防雷设施安全检测。

5、学校楼梯间应有警示标志,学校应合理安排学生集中上下楼梯时间,并安排专人在楼梯间负责维持秩序;要对学校所有的楼梯扶手、楼梯间的照明设施进行经常性检查,及时清理楼道堆积物,确保楼道畅通,严防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

6、学生宿舍安全管理。一是严格实行值班和巡查制度,坚持对寄宿生实行定时点名、查铺制度;要根据女学生的特点,加强女生宿舍的管理及生活辅导工作。二是学校要配备工作负责、经验丰富、身心健康的教师对寄宿生进行安全指导和管理,严禁宿舍通道上锁后无人看管,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寝室。学校要对寝室消防、电器、电路及床铺、门、窗等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三是小学低年级及幼儿园原则上不得使用双层高架床,应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及幼儿的身心特点建设富有人文关怀的学生寝室。

7、消防安全管理。一是学校办公楼、教学楼、综合楼、实验室、宿舍、食堂、浴室、文体活动场所等应按相关规定配置一定的消防水龙头和灭火器,并经常检查该设施设备是否能有效使用。二是学校要建立健全消防工作制度、消防安全疏散应急预案,完善消防安全档案,严格用电、用火管理。重点抓好教工宿舍、学生宿舍、教学楼等学生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要制订消防工作方案和绘制疏散路线图等;重点部位的消防责任要落实到人,并悬挂责任牌,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消防安全隐患排查记录台帐。三是学校要设置消防安全标志,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畅通。四是建立和落实消防前置审批制度。学校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项目,未经消防设计审核或审核不合格的,建设施工单位不得施工;竣工后未经消防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学校不得投入使用。

8、交通安全管理。一是学校应当积极配合公安、交通等职能部门和当地政府,加强对涉校机动车辆营运秩序的专项整治,在校园周边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严禁学校租用低速载货车、三轮汽车、拼装车、报废车、个人机动车辆及其它达不到条件的车辆接送学生;学校不得聘用不具备驾驶资格的驾驶员接送学生。学校发现“黑车”、“病车”、“三无车”、报废车、三轮车等非法接送学生,应立即向当地政府和公安交警部门报告,及早防范,积极排除安全隐患。二是对接送学生机动车辆全面实行准入制度,同时建立车辆管理制度,实行户籍化管理,做到“一人一档”,“一车一档”。对于学校现已自备或长期租用、借用专门用于接送学生7座以上(含7座)的载客汽车,应按要求到相关部门申请核发“校车准运证”,并粘贴校车专用标识(省教育厅、省公安厅联合监制的校车专用标识);短期租用、借用(6个月以下)的用于接送学生的载客汽车,应按省市相关规定申请办理“临时校车准运证”,不粘贴校车专用标识。符合公安部、教育部及省、市相关文件要求,且愿意从事接送学生的非个人载客车辆,可按相关程序申请办理“校车准运证”或“临时校车准运证”。凡不具备合格校车的幼儿园申办者,各乡镇教育管理中心对其办园资格初审不予通过,县教育局民教办不予核发办园许可证,原已办理办园许可证、但存在不合格校车的幼儿园须限期整改,否则将在年检中定为不合格。三是严禁未满12周岁的学生骑自行车上下学。四是学校应实行路队制,在上学、放学时段督促、协助当地政府、社区及有关部门建立“护学岗”,配合公安、交通等部门维护交通秩序,在学校附近主要交通干道护送学生上下车和穿行公路。五是学校的早操、跑步等体育活动应安排在校园内进行,严禁学校组织学生在主要街道和交通要道上开展集体活动。六是学校开展大型活动,须经过主要街道和交通要道的,应事先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共同研究安全工作方案,制订应急预案,并落实安全防患措施。七是严禁将校内场地出租用于停放社会车辆、从事非教学活动及其他可能危及师生安全的活动,不得利用学校用地建设对社会开放的停车场。八是学校应做好校内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学校要在校园内划分专门的车辆停靠位置及行驶路线,设立相关的警示牌,对有车的教职工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签订校内交通安全责任书;重大活动时,校园内要安排专人指挥交通秩序。九是加强与当地政府、社区及公安、交通等部门的协调,及时设立、更新、完善校门通警示牌、减速带、行人横道线等交通标识。有校车的学校要建立校车安全管理制度,并按照交通法律法规的规定与驾驶员签订好年度安全责任状。

9、财产安全管理。学校要对电脑室、语音室、仪器室、实验室、财务室、寝室、食堂、资料室、档案室等重点部位加强安全保卫,落实人防、物防、技防及制度防患相结合的“四防”措施,安装防盗报警装置,落实定期清点登记财产、轮流值班等管理制度,严防校产被盗事件发生。其次应加强实验室危险物品和实验器材的管理,建立购买、保管、使用、登记、注销等制度,严守操作规程,严防事故发生,特别要防止危险物品传出实验室、药品室。

10、公共卫生安全管理。一是食堂、商店、饮食店从业人员,必须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严禁无健康证、持过期健康证以及有传染病的人员从事上述职业。二是学校食堂、商店、饮食店等都应有卫生许可证,不销售生食,学校所销售的熟制食品必须三证齐全(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合格证),且必须在安全保质期内,严禁学校销售“三无”产品和过期食品。三是学校食堂、商店、饮食店,采购货物实行准入制度,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校园,同时必须严格履行进货手续,谁经手、谁签字、谁负责。建立食堂物资定点采购和索证登记制度与饭菜留验和记录制度。四是学校应添置必要的消毒设备,确保师生餐具经常消毒;学校食堂要添置必要的纱门、纱窗、纱罩,严格实行分餐制,严防污染源、传染病的交叉传播;设立相应的冲洗场所,尽量减少蔬菜的残留毒素。学校应采取措施,避免在灭蚊、灭鼠、灭蟑过程中的药物污染食品。五是学校食堂采购人员,应加强安全营养知识的学习,注重营养搭配,合理采购食品,避免有关食物共食的危害。食堂加工人员,应钻研加工技术,克服加工过程产生不安全因素。六是教室、寝室应保持洁净、通风和空气清新,定期进行消毒。要密切关注发病师生个体,严防流行性疾病暴发等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七是学校应当做好饮用水源的管理,确保水源无污染源,确保师生饮水卫生。八是学校应当做好学校水井和食堂的管理,要有专人负责看管,并及时上锁,严防违法犯罪人员投毒破坏,制造食物中毒事件。

11、学校周边环境安全管理。一是加强与公安、消防、文化、工商、城管、安监、卫生等部门的联系。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及当地政府、社区开展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建立排查整治台帐;发现问题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或县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以便有效开展集中整治行动。二是加强学校周边治安防控体系的建立。学校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工会、学生会、青年志愿者、退休人员的作用,争取各乡镇、村(社区)、治保会、调委会等力量,不断健全校内外治安防控体系。

四、日常安全管理

1、坚持安全工作例会制度。做到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全工作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安全工作,及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2、学校应当做好安全档案的管理工作。切实做好安全管理工作资料的收集和归档,妥善保管好会议记录、检查记录、隐患排查台帐及有关文件等各项工作档案资料

3、学校要结合实际,制定安全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处置预案,配备应急求援设施、装备并开展演练,加强应急管理,提高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危害及损失。

4、及时排查、整改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维护保养安全设施设备。向广大师生告知危害因素、危险状况,在安全隐患部位及易发生危险的地方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实施有效监控。坚持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排查、整改季报告制度,每季度最后一月5日前,各乡镇中小学要将排查、整改情况报乡镇教育管理中心,由各乡镇教育管理中心进行汇总后报县教育局法规股(县属学校直接上报,民办高中阶段学校报县民教办,由民教办汇总后统一交县教育局法规股)。学校对查出来的各类安全隐患要进行登记,建立台帐,并制定隐患和不稳定因素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间,严格落实“五个一”工作制度(即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及时进行整改。如有重大安全隐患不能解决或整改有困难的,要向县教育局有关股室或相关职能部门及当地政府报告。

5、学校不得聘请因故意犯罪而受到刑事处罚的人或者有精神病的人担任教职工。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抢险等应当由专业人员或者成人从事的活动,不得组织学生参与救火,不得组织学生参与商业性活动。学校要依法为教职工购买工伤保险并配备必要的劳保用品和依法购买校方责任保险。学校教职工不得有侮辱、殴打、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的,应当及时告诫、制止并与学生监护人沟通。

6、妥善处置学生伤亡事故。按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省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置条例》、《县教育系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的原则和程序等,对校内发生的学生意外伤亡事故,要及时救助,进行妥善处置,并迅速上报县教育局办公室(电话:)、法规股(电话:)和局主要领导。

7、及时掌握情报信息,健全监控体系,加强师生反警示教育、国家安全知识教育和预防专题教育,依法严防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策反以及“”、“门徒会”等组织对校园的破坏活动,防止涉黄、涉毒、涉赌等犯罪行为对学校的侵害。

8、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密和网络管理法律法规,做好文件和网络的安全管理,加强对文印室和校园局域网的管理,不得在无保密措施的计算机上建立电子文档,存放内部文件和资料的计算机上网必须配置上网安全隔离设备。

9、建立学生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将学校规定的学生到校和放学时间、学生非正常缺席或者擅自离校情况及学生身体和心理异常状况等关系学生安全的信息,及时告知其监护人并保留相关依据。对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其他生理、心理状况异常以及有吸毒行为的学生,学校应当做好安全信息记录,妥善保管学生的健康与安全信息资料,依法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学校对已知的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异常心理状况的学生,应给予适当的关心和照顾。生理、心理状况异常,不宜在校学习的学生,应当休学,由监护人安排治疗、休养。

10、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大型集体活动,应当采取下列安全措施:要慎重选择地点,派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进行现场考察;成立临时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安排必要的管理人员,明确所负担的安全职责,制定安全应急预案,配备相应设施,确保师生安全,严防群死群伤等恶性事故发生。未经审批,严禁学校擅自租用社会车辆大规模组织学生外出活动。

11、做好特护期安全管理工作。寒假、暑假、法定节假日以及中央省市重大活动(如“两会”)期间必须实行24小时领导带班的值班制度,建立专人护校、守校机制,确保特护期的稳定。在汛期,各学校必须加强对校舍等设施的重点排查整改并加强师生防汛教育。

12、做好春、秋两季开学安全管理工作。要全面排查公共卫生隐患,严防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对食堂、商店、教室、学生宿舍、水井等重点部位进行全面的清理和消毒,未经严格的卫生检查及学校负责人批准,不得仓促投入使用。

13、在课间及午间、晚间等静校时段要安排人员值班并进行安全巡查,实行点名和查寝制度,严防学生擅自攀爬围墙外出,特别是夏天午休时要严防学生擅自离校、下河游泳,严防溺水事件发生。

14、切实做好不稳定因素排查处置工作,将各类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发生矛盾纠纷时应及时依法做好调处工作。

15、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学生、幼儿上、下学按时接送的交接制度,不得将滞留在校的学生、幼儿交与无关人员,严防绑架、冒领等犯罪事件发生。

五、安全教育

1、各学校要精心组织“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月份最后一周星期一)、“应急管理宣传周”(月份最后一周)、国际禁毒日、“安全生产月”(月)、“交通安全教育宣传周”(月)、“”消防安全日及“法制宣传教育日”(月日)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2、严格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及《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规定,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将交通、消防等安全教育纳入课堂教学内容,落实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的要求。针对学校所在地自然环境常见灾害,组织中小学生学习洪水、泥石流、地震、坍塌等突发自然灾害基本知识。教育学生假期外出和上学、放学途中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掌握交通、游泳等安全常识,防止交通、溺水等意外事故发生。组织开展以“防火灾、防踩踏、防中毒、防劫持、防勒索、防爆炸”为内容的公共安全教育,举办预防突发事故演练活动,提高学生的公共安全防控意识和能力。

3、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落实学校健康教育课程计划,根据不同季节学校疾病预防的重点,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按照不同年龄开设相应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课程或讲座,提高学生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与公安、消防、交通、卫生等相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聘请有关人员担任校外辅导员,根据学生特点确定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同时,通过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对家长宣传安全知识,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预防安全事故的机制。

六、考核评价

1、按照层级管理原则,县教育局与各县属学校、乡镇教育管理中心签订年度《中小学校(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责任状》;各乡镇教育管理中心与辖区学校、幼儿园签订相应的年度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书;各学校、幼儿园与班主任和相关人员签订相应的年度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书。责任层层落实到位,追究责任落实到人。

2、安全管理工作考核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评。有下列情况的实行“一票否决”,单位年度内不评优评先,安全保卫工作第一责任人和分管领导不评优评先,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

(1)发生校舍倒塌、火灾及因学校管理不善、措施不力而出现重大责任事故,造成3人以上重伤或1人以上死亡或经济损失5万元以上的。

(2)发生重大食物中毒的。

(3)3名以上教职工非法越级上访,静坐示威的。

(4)教职工出现参与“”等组织活动或吸毒的,出现策反、叛逃、出走、滞留不归等违反《国家安全法》及实施细则行为的。

(5)出现重大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的。

(6)发生教职工对学生进行害的。

3、学校有下列情形予以扣分:

(1)未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机构的;不按规定时间向县教育局报送安全工作有关材料的;未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状的;未制订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的;未建立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未制定安全应急预案的,未进行演练的;参加相关安全工作会议应到人员缺席、迟到、早退的。

(2)出现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刑事案件及涉黄、涉毒等治安案件,受到公安机关处理的;发生群体性闹事或械斗的;发生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重大失窃案件的,均予以“一票否决”。

(3)特护期未实行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制度或值班制度落实不到位的;汛期等时节未采取特别防护措施的;门卫室建设不到位,安全保卫制度不健全、不落实的。

(4)未按要求开展安全教育、法纪教育、应急管理教育、反警示教育、国安知识教育、预防专题教育等,视情节扣分。

(5)情报信息不畅,未及时上报有关信息的;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缓报、瞒报、未报的,视情节扣分。

(6)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月排查制度不落实或未建立工作台帐的,视情节扣分;安全隐患整改不到位或未整改的,视情节扣分。

(7)未对聘请的保安、门卫及工友进行定期考核或因管理不力,导致出现违纪违规行为,产生不良社会影响的,视情节扣分。

(8)乡镇教育管理中心未组织辖区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和安全保卫人员定期接受有关安全管理培训的;未督促、指导辖区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的;未建立对辖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考核制度的;对辖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检查、督查每期少于2次的,视情节扣分。

(9)发生安全事故,学校未积极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共同做好救援和调查处理的,视情节扣分。

(10)出现其他违纪违规行为的,酌情扣分。

4、学校有以下行为的予以奖分:

(1)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有突出成绩的奖分。

(2)安全工作抓得扎实或某项工作有特色、有成效的奖分。

(3)其他认定可以奖分的项目酌情奖分。

5、县教育局对县属学校、乡镇教育管理中心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将初级中学、小学、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工作情况纳入乡镇教育管理中心的考核范畴。考核情况由县教育局法规股汇总,分期予以公布,年终纳入各单位的目标管理考评之中。考核得分90分以上的为先进单位,80—89分的为达标单位,70—79分的为重点管理单位,70分以下的予以“一票否决”。

6、县教育局不定期对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督查,发现安全隐患,将当场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责令学校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并向县教育局法规股和相关股室书面汇报整改情况。

七、责任追究

1、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学校领导不重视、责任不到位、防范制度不落实,导致学校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按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到位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教育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严厉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责任。

2、学校不履行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职责,对重大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措施的,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教育局对学校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1)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造成学生和教职工伤亡的。

(2)发生事故后未及时采取适当措施、造成严重后果的。

(3)瞒报、谎报、缓报重大事故的。

(4)妨碍事故调查或者提供虚假情况的。

(5)拒绝或者不配合有关部门依法实施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

3、明知校舍或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不及时报告,造成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县教育局将依法给予相应处分。造成重大伤亡责任事故的(指重伤3人以上或死亡1人以上),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4、学校主办或管理的校内供餐单位及由学校负责组织提供的集体用餐导致学校师生集体食物中毒事故的,依照卫生部、教育部《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5、学校违反《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省中小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中有关规定的,除依法由学校承担民事责任外,县教育局还将按有关程序对直接责任人和学校主管领导、主要领导进行责任追究。

八、附则

篇5

关键词:教育发展协作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2-0074-0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要通过“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实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力求实现“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湖北省丹江口市(县级市)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按照“边制定、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的思路,以“切实办好每一所学校,关爱每一位学生”为宗旨,制订了《丹江口市教育局关于建立教育发展协作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在六里坪协作区和习家店协作区两个地区进行试点后,于2010年初在全市范围内展开教育发展协作区的建设。

一、教育发展协作区建设缘由及概况

在2006年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和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两基”任务检查合格之后,丹江口市的义务教育发展开始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提升的转型。如何促进校际均衡、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义务教育质量、让更多适龄儿童享受优质教育等问题被提上日程。2008年下半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库区试点移民的搬迁成为义务教育发展协作区(后文简称协作区)成立的直接原因。此次移民将于2012年最终完成,该市移民总数约10万人,其中,外迁移民37966人,就地后靠复建的约6万人。可以推知,身为移民的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儿童数量在当地中小学(包括学前)6.2万在校学生中所占比重很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源情况变化迫使丹江口市政府将教育协作区建设事宜列入2009年的政府工作日程之中,其重要任务是对原教育系统的各类资源重组整合,以促进区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丹江口市政府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制订了《实施方案》,着力进行体制机制的重新建设,切实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2009年下半年,丹江口市教育局打破原来16个乡镇、4个办事处、局直4所中小学各自为政的格局,将全市共99所中小学划分为七个义务教育发展协作区(见表一)。其中,由于2008年移民试点涉及到六里坪镇、均县镇、习家店镇、嵩坪镇等乡镇,六里坪协作区和习家店协作区首当其冲,成为七个协作区中首先试点的两个协作区。经过半年试点之后,协作区的建设已经于2010年在全市范围内推开。

教育发展协作区是丹江口市最低级别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其管辖区域突破了乡镇行政区域的界限,将2至3个乡镇作为重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的基本单位,不仅负责教育局与区内学校之间的上传下达工作,更重要的是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可以对区内的学校布局、师资配备、教学管理、课程研究、教学设施和教育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及一体化的整合。协作区突出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师之间在学校管理、教学教研和课程开放等方面的协作,促进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张,使全市义务教育由量的达标转向质的提高。协作区挂牌的办公室在区内的某一所学校里,通常由专人负责协作区的常务工作。此举几乎跳过了乡镇一级行政部门,解除了以前众多中心校所承担的不必要的行政事务,教育管理的权力相对有所集中。管理层级由以前“局一镇一中心校一学校”四级转变为“局一协作区一学校”三级,不仅降低了教育行政管理的成本,而且实现了市教育局对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更直接和更有效的管理,为提高办学效益创造了条件。

二、教育发展协作区建设的具体方法

1.调整布局,整合资源

因为移民总体工程的开展,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流动规模很大,部分中小学生源不足,出现了班级规模缩小乃至空壳化现象。协作区采取高年级相对集中,低年级相对分散的策略,在满足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追求规模效益,以缓解师资和经费的紧张情况。具体说有两条途径:

一是将生源不足的学校撤掉或兼并到距离较近的以前的中心校;二是将部分学校的高年级(小学五、六年级)合并到一所学校,组建师生比较小的班级,而原学校的低年级继续保留,变为教学点。如习家店协作区根据艾河、甘沟两地因南水北调移民外迁、学校学生减少的实际,把两校五、六年级学生合并到习家店小学,将原校办成了针对低年级授课的教学点。学校布局调整之后,伴随着生源的集中,师资紧张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丹江口市为确保学校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方面施行了适当的倾斜政策。在农村地区保留学校的设施建设,包括教学楼、食堂、宿舍楼、办公楼、教学器材与设施配备等。为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骤然增多的燃眉之急,“丹江口市教育局筹资362万元,建设了4所总面积为4 617平方米的初中标准化建设项目;投资了180万元,新建了2所农村学校的教学楼;投资了370万元,新建了4所农村学校的食堂和厕所,维修了教学楼;筹资200万元,为68所农村寄宿制学校购置了78台洗衣机和3 800套餐桌椅,为10个乡镇中小学校添置学生用床1295套;还投入245万元,在六里坪镇中学、张家营小学等5所学校新建了塑胶运动场。省教育厅还为丹江口市配置‘班班通’设备和实验室仪器设备,并与黄鹤楼科技园捐赠的体育音乐器材以及为丹江口市配套的物资一起全部配送到协作区薄弱学校”。

2.联校排课,开齐课程

由于协作区内不同学校之间师资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学校和几乎所有教学点都没有科学、英语、音乐、体育和美术等学科背景的专业教师,只能开出核心课程或主干课程,这成为制约农村义务教育由外延扩张到内涵提升的硬伤。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规定的课程开不齐,即使勉强开出,也因教师不专业的缘故使质量难以保证。“联校排课”就是打破学校界限,将不同学校之间的课程统一安排,学进度,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统一评估,让这些急缺学科的教师在多个学校上课,以有效地解决部分学科教师短缺的矛盾。这样,通过教师巡回教学,各个学校(教学点)都开齐了国家规定的课程,开足了必须开的课时。学生通过各种课程的学习丰富了学校生活,各项素质得到了尽可能的发展,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

3.学科走教,强弱结对

其实,学科走教也就是巡回教学,即任课教师教两个或更多学校的课程。因为即使在同一协作区内,不同学校的学科质量差距也比较大,所以为使优质师资能够在更大范围内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提高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协作区鼓励支持学科建设质量较高的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

师到薄弱学校授课或挂职锻炼。骨干教师在薄弱学校教授一门课程的同时,还以“师带徒”的方式培养青年教师,借助学科走教的平台,建立“师徒结对”的关系。此外,骨干教师也会参与到该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去,积极献言献策,通过参加集体备课、评课、评选优质课和同课异构等活动,强化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每学期骨干教师和“徒弟”的教学工作情况被协作区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并作为重要的参照指标之一。通过“学科走教,强弱结对”,加强了优质资源的共享力度,实现了强弱学校之间学科互动交流及不同学科之间优势互补,缩小了不同学校教学质量的差距。

4.以校带点,三级教研

学校布局调整后,中心学校的师资得到增强,在硬件设施方面也得到了政府更多资金和政策的支持,综合办学实力得到提升。与此同时,学校布局的调整,部分学校变成教学点后,办学实力被削弱,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平衡学校间的差距,特别是在课程教学质量方面,两极分化会日趋严重,教育内部的不公会更加尖锐。为避免此种情况发生,协作区将中心校和教学点捆绑考评,构建三级教研网络,力图在区内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力度。为此,协作区首先建立协作区一级教研中心,负责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落实课程计划,结合协作区自身情况给各校提出课程实施计划或建议;其次,按学科成立学科中心教研组,负责协作区内本学科的教研专题和课题研究,制订年度教研计划和活动安排,评估各校该学科的教学质量;最后,建立以校为单位的学科教研组,负责本校该学科的教研活动。由于一些学校(或教学点)的教师缺少教研经验,根据以校带点的原则,由强校的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组织、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以锻炼其教研能力。

教研活动紧紧围绕教学实际工作展开,以学科教学、德育、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等为主题,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带头作用,搭建教研课题共享、教研成果交流转化和教学管理与考核一体化的平台。此外,协作区之间还积极倡导走出去方式,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级教学竞赛,通过竞赛、优质课评选等活动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目的。通过三级教研网络的建立,每一位有意愿参加教研的教师都能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这对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教研秩序和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等都具有积极意义。

5.城乡互动,对口帮扶

在丹江口市的七个协作区中,城区协作区除了推进协作区内部本身的均衡发展工作之外,还担负对其他六个协作区的帮扶任务,由市教育局人事科、基础教育科统一协调实施。在城区协作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中分别选出六个中学强校和小学强校与农村协作区的相对薄弱学校通过对口帮扶的形式加强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的流动,进而达到促进农村教育质量提升和缩小城乡差距的目的。一方面,城区协作区积极引导超编学校的富余教师向紧缺教师的农村学校流动;另一方面,城区协作区选派优秀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到其他六个协作区交流挂职,负责管理和教学,其余协作区则选派年青而有事业心的同志到强校任职任教,学习管理经验和教学经验,为期一年。这种相互选派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部分学校管理水平较低、教学质量无人把关的问题。此外,为进一步实现城乡教师配置上的相对均衡,该市还根据义务教育部分学校教师短缺的状况,每年有计划地从免费师范生和特岗生中择优录用30名左右的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

为确保帮扶落到实处,丹江口市政府和教育局还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比如对确立对口帮扶关系的城区学校和对口帮扶学校的课程教学安排、课改教研等教育教学活动进行一体化评价;还规定城区学校每年参与协作区交流的教师人数不得少于学校在岗人数的5%,且男50岁、女45岁以下的教师,必须有在协作区交流走教3年以上的经历;还规定对参与交流的管理人员和教师给予适当补贴,并在评优评先方面优先考虑。

一年来,全市参与交流的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达243人,涉及中小学校75所,覆盖率83.3%;全市参与挂职交流的教育管理人员达到66人,其中在城区10所学校选派了26名中青年干部和教师到乡镇学校担任校长和中层干部,同时,选拔了10名乡镇学校后备干部到城区学校挂职锻炼。另外,市教育局还组建“名师支教”讲师团在各协作区进行巡讲,开展送课下乡活动,交流各自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

6.两级督导,规范管理

为确保教育发展协作区建设方案中的措施落到实处,切实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质量,丹江口市市委和市政府建立了两级督导机制和各种规范管理机制。其中,市政府将协作区的建设纳入工作日程,为每一个农村协作区设一市级领导专门负责协作区工作的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工作难题和督导检查各乡镇(街道办)配合协作区建设情况,纳入年终考核,并实行行政问责制。市教育局成立由副局长带队的六个农村协作区督导专门班子,负责协作区各项工作的监督检查。市政府、市教育局还出台了《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以明确各方责任,并建立目标考核机制,通过签订《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责任书》,评价市政府、市教育局、各协作区和乡镇相关工作的实效。此外,还出台《教育发展协作区教学管理评价细则》、《挂职交流干部教师补贴标准》等一系列文件,作为保障协作区建设顺利进行的细化和补充文件,使各项工作做到有据可查,有理可依,规范管理。

三、对建立教育协作区的反思与启示

“国家统一实施的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市政府、市教育局在协作区建设的推进过程中作为分配教育资源的主体和控制教育发展的中枢,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主导力量和第一责任人。协作区建设是丹江口市市情变化和实践需要的产物,其重要意义是搭建了较以往更为便捷、有效、低廉和科学的教育资源整合管理平台,在一年多实践探索中所取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当然也有一些需要继续思考和探索的地方。

1.需要继续激发各方的积极性

从本文写作过程中所搜集到的资料情况看,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政府应采取更有力的措施继续激发优质学校、骨干教师和家长参与协作区建设的积极性。教育均衡发展并不等于各协作区的同步发展,也不仅仅是协作区的办学条件的改善。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持续、动态和螺旋上升的过程,教育质量的提高必须着眼于薄弱学校与该校教师本身对此问题的认识。如果过度强调强校支援弱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参与走教交流的作用这种捆绑式的“削峰填谷”的协作交流,长此以往,教育效率就会受到威胁。城乡之间、各协作区之间和协作区内部的协作并不是建立在“支援”基础之上的,而是一种平等基础上的对话和交往关系,也是一种竞争关系。特别是城乡之间,不平等的协作关系只是暂时的,更重要的是政府要为学校建设、教师发展和学生升学搭建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平台。

2.解决师资流动的制度障碍

在短时期内,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的流动还会继续,然而,行政部门以行政命令的方式作为人员调动的依据却有待商榷。辨清公立中小学是否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是否应该贯彻教师聘任制尤为重要。如果学校作为法人具有独立财产权和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那么校长作为一个学校的法人代表,就有权作出是否聘任教师的决定,有权拒绝教育局的人员调动要求。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公立中小学是教育行政部门的附属机构,在整个协作区的建设过程中居于完全被支配地位。这样,在人员调动的过程中,学校内部管理就可能产生混乱,校长就有理由对学校的发展卸责,教师就可以不对任教学校的校长负责。在协作区的建设过程中必须明确这一点,政府要认识到义务教育阶段公立中小学校的法律地位和教师的法律地位,理顺人事关系,不管建设结果如何,都要承担起全部责任。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等在不同学校之间挂职和交流过程中的学校地位、学校职责、相关人员的薪水待遇、职称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等方面都亟待政府作出明确的制度和政策安排。

篇6

一、深刻理解生本德育的内涵

区“生本德育”是以生本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美好学习生活为真正基础,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主要手段,以生命的唤醒和提升为目的的德育。“生本德育”强调以生命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为依托,生活世界的教育是生本德育最有效的形态,主要通过教师的放手和搭台,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现由重外塑到重内生的转换,由重限制到重发展的转换,由重知识到重生活的转换,由重“知道”到重“体道”的转换,由重思维到重实践的转换,由重接收到重接受的转换,由重他律到重自律的转换。通过完善知性、陶冶德性、提升悟性、唤醒志性,从而达到激扬生命,提升生命的教育。

二、进一步加强生本德育的原则和方法

(一)生本德育的开展要牢牢把握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核心目标,它集中表现为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学校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继续转变教师观念,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打破“家长制”作风,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神秘感和畏惧感,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二是搭建学生发挥才能的主阵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如德育实践活动设计让学生自己动手,教师起发动和参谋作用;“五好”教育的实施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起指导和监控作用。三是把德育工作自评和互评的权力交给学生,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如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对学校的卫生打扫、课间纪律、学生的个人卫生等进行检查、量化、考评等,教师起调控、协助作用。四是提倡成功教育。学生渴望被人重视,渴望成功,因此,德育工作中应多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充分运用激励的机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生本德育工作的开展要具有层次性。一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分阶段有梯度有层次的开展,要避免德育工作“原地走”和“齐步走”。如:小学低段:可以以小学生一日常规教育为基础,以“如何做一个小学生”教育为核心,逐步教给集体生活常识和文明行为习惯,并帮助学生认识学校、班级、初步树立集体观念和纪律观念。小学中段:可以以必要的社会常识和社会公德教育为基础,以集体主义教育为核心,继续培养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能力,使学生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纪律观念,知道国家有法律,学校有纪律,要遵纪守法。小学高段:可以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基础,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实践的自觉性,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社会,帮助他们进一步形成判断是非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同时应对学生进行浅显的政治法律常识教育,加强动机、情感、意志等良好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初中阶段:可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为基础,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理想教育为核心,同时加强青春期教育和良好意志品格教育,培养学生情绪调控能力,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情操,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二要针对学生道德差异实际确立德育目标。如自制力差的学生要加强规范教育,纪律教育;对于集体观念淡薄的学生要重点进行热爱集体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培养团结友爱的精神等。三要完善学生成长档案袋,有条件的学校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尝试建立学生电子成长档案袋,用生动的影音、鲜活的图片记录学生成长的点滴。

(三)生本德育的推行要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推进的原则。一是学校上至校长,下至普通教职员工,要以高尚的师德示范学生,真诚的情感感化学生,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要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二是加强课堂主渠道的德育功能。区倡导的生本德育强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独立明辨是非的能力等,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个人展示培养学生的自信和思辨,寓德育于生本教学中,让德育在良好教学生态中发荣滋长。三是统筹各学科,特别是思品、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进一步提升数学、科学、技术等课程的育人价值;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提升综合育人效果;开发有效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丰富学校德育资源、打造学校德育特色。四是加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评价育人等,努力形成人人做德育、事事有德育、时时见德育的良好局面。

(四)生本德育工作的开展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就是要结合学校实际,构筑德育工作长效机制,结合学生思想实际来开展德育活动。贴近生活,就是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切入点,如狠抓课堂渗透,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打造德育平台,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学校生活。重视社会实践,让德育走进学生的社会生活。发挥家庭教育作用,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家庭生活。贴近学生,就是要以学生成长需要出发,避免违背道德品质成长规律,用成人的功利性的眼光激励和评价学生;就是要贴近学生心灵,拓展自主、自由发展空间,贴近问题学生,给他们插上飞翔的翅膀,贴近留守学生,为他们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五)生本德育工作要有针对性、生动性、实效性。一是各校要召开德育工作专题会议,认真分析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出本校学生在理想信念、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法制观念、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的真问题,认真梳理,分析原因,抓住要害,制定切合实际的德育工作方案,引导年级、班级细化、落实。不盲目跟从或照搬照抄,不贪大求多或期望一蹴而就。二是无论是课程渗透,还是活动的设计等,都要适合学生需求和心理特性,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及内心世界,重视学生的需要、学生生命的个性、学生的多样性存在等,要以学生的自主管理、主动竞争、合作互助、主动探究为主要特征,开展适合学生的各类德育活动,避免德育被知识性的范式所统摄,防止将德育演变成为“道德教育=学生必须做什么”或“道德教育=不许学生做什么”的枯燥模式。三是各中小学校要加强生本德育规律研究,从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避免盲目拔高道德教育的层次,要注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和润“物”无声,把德育工作真正做到学生心坎上。要突出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客观真实记录学生行为表现情况,引导学生将道德知识内化为思想认知,转化为道德实践。要勇于改革创新,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定期开展德育研讨活动,提升教师德育专业能力。

(六)生本德育开展要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当前,世界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科学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加剧各种良莠不齐的文化思潮通过互联网强烈影响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按照党的十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生本德育的主要内容。在德育中,要大处谋略,每项德育工作的开展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立德树人”来思考,在实施过程中又要从小微入手,准确把握时代文化,要在“变”字上下功夫,在“乐”字上想办法,在“恒”字上系统抓。德育工作创新性,就是要以德育品牌创建为抓手,立足自身优势,从小微问题入手,确立生本德育重点,加强研究,善于总结,实现德育多元化导向、特色化呈现的科学发展。鼓励学校抓住一条主线,突出一个特色,形成一个亮点,从而推动全校、全区德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进一步加强生本德育的措施和要求

(一)加强学习与思考。在学校领导干部和广大教师中,要着力解决为什么要学习的问题、学什么的问题和怎样学的问题。在学习目的上,努力做到“三个着眼于”,即“着眼于学习基本理论,提高理论素养;着眼于学习管用,提高育人能力;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结合,解决学生思想品德的突出问题”。在学习方式上,可采取读(自读、集体读)、听(听辅导报告)、看(看录像资料)、谈(谈体会)、写(写总结、写理论文章)、讲(主讲专题发言)和研讨会等形式,坚持自学与集中学习结合、个人调研与集体研讨相结合。在学习效果上,坚持做到“理论精髓要悟透,实际问题要吃准,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够”。在学习内容上,始终着眼于教育理论与教育改革、德育政策和德育经验等,要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加强研究和实践。在认真实施《市区生本德育实施方案》过程中,各校要以课题引领、研究推进、实践检验为抓手,力争在养成教育、自主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家庭教育指导等五个方面有所突破,形成本校的德育品牌。一是可以在德育途径方面进行研究,如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体验育人、生活育人。二是从德育内容上进行研究,如思想品德上如何达到求真向善尚美,法制教育如何入心入脑的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上如何珍爱生命等。三是在德育的活动模式上进行研究,如如何构建主体性德育模式、活动德育模式、情感德育模式等;四是在德育方法上进行研究,如怎样采取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品德修养指导法、陶冶教育法等。总之,各校要因校制宜的确立生本德育研究重点,做实做细做透德育研究工作,让研究在实践中验证,让实践丰富研究的内容和水平。

篇7

第一条为加强市区中小学生接送工作管理,规范学生接送服务行为,保障学生接送交通安全,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明〔2005〕55号)、浙江省教育厅、公安厅、交通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学生接送车管理的意见》(浙教基〔2006〕137号)及有关法律法规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市区中心城区以外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中小学学生接送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各县人民政府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学生接送,是指按照学校与学生接送企业约定的起始地、目的地、时间、路线、费用结算方式接送中小学生上下学的客运包车行为。

第四条学生接送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学校主动配合、企业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市、区政府建立学生接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生接送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管理,教育、交通、财政、公安、安监等部门按各自职责依法对学生接送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学校配合企业具体负责学生接送工作的实施。

第五条学生接送工作应当坚持公益性为主、经营性为辅的原则,按照政府加大扶持、企业主动让利、家长适当负担的基本要求平衡接送费用,使承运企业在保持盈亏基本平衡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运输服务。

第六条市、区政府共同设立学生接送运费补贴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运输企业接送学生的运费补贴和学生接送车辆更新贴息,专项资金实行多存少补,滚动运作。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七条市、区两级政府的工作职责:

一、市、区两级政府分别建立学生接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市区学生接送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对本辖区内学生接送交通安全工作负总责;

二、市政府建立学生接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于学期初或期末召开学生接送工作联席会议,检查考核上学期学生接送工作实施情况,研究决定企业学生接送运费补贴方案和奖励办法,部署新学期学生接送工作任务;

三、落实市、区两级财政的学生接送工作专项补贴资金,并督促相关部门按时足额发放到位;

四、研究解决学生接送工作中的其他重大问题。

第八条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职责:

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全力推行学生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将学生接送安全工作纳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的安全工作考核内容:

一、建立学生接送交通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并与学校签订交通安全责任书,督促学校开展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加强学生接送管理工作,落实学生交通安全责任;

二、每学期对接送学校、接送人数、行驶路线等基本信息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于新学期开学前十五天向市、区学生接送工作领导小组及交通运管部门报告,以便及早安排运力,报交警部门备案;

三、科学、合理规划和实施教育布局工作,在制订教育布局调整方案时,涉及学生上下学交通问题的,应当主动征求交通、公安等部门的意见。并在正式实施教育布局调整时,提前告知交通运管部门,便于交通运管部门及时组织运力实施学生上下学生的接送工作;

四、协助公安、交通等部门负责学生接送车标志牌的制作和发放。

第九条学校的工作职责如下:

一、建立学校学生接送安全工作机构,落实专人负责学生接送的安全管理工作;

二、完善学校学生接送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将学生交通安全法规教育纳入学生安全教育内容,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规,引导家长和学生共同拒绝无安全保障的非法运输方式;

三、协同运输企业组织好学生上学和放学学生乘车工作,合理调整学生上下学时间,维持学生乘车的正常秩序。每天放学安排老师负责值班,按照核定载客人数组织学生上车,严格控制乘车学生人数,制止超载,不得安排学龄前儿童乘坐学生接送车;

四、为学生接送企业提供安全有序的学生上车下车的接送场地,确保学生上车下车安全有序。

五、指导学生规范使用IC卡乘车,协同企业做好学生接送运费的结算工作。

六、每学期开学前十五天确认接送学生人数并上报区教育局,并按照上报接送人数与接送企业签订学生接送协议书。协议书每学期签订一次,协议书内容应当包括接送学生人数、接送时间范围、接送线路地点、接送付费方式、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原则上应当在开学后十五天内完成签订工作;

七、配合公安交警部门妥善处理学生接送安全事故,做好相关的安抚稳定工作。

第十条交通部门的工作职责:

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指导市区接送学生的行业管理工作,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学生接送的日常管理工作,公路路政机构负责公路路况的维护保养和隐患的整改督促工作:

一、根据教育部门提供的新学期学生接送人数、接送线路等信息,做好运量运力的预测和配置安排工作,组织运输企业科学制定接送运力配置方案,满足学生接送运输需求;

二、加强对学生接送企业的监督管理,督促企业完善学生接送安全管理机构网络和人员配备,监督企业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履行学生接送协议书,认真做好学生接送安全工作,不断提高学生接送服务质量;

三、依法对学生接送车辆定期开展综合性能技术检测,确保车辆技术状况符合营运标准;学生接送车车辆设施技术标准和外观标识先按市确定的要求统一制订,并督促企业按要求认真执行。今后待全省统一时再按照浙公办(2007)117号文件要求统一制订,并按要求装置安全带。

四、督促企业选配合格的驾驶员从事学生接送工作,加强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工作,严格查处无从业资格证上岗行为;

五、学期期末会同教育、财政、公安等部门对企业学生接送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提出奖惩建议并上报市学生接送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审核结果作为学生接送运费补贴资金的发放依据;

六、会同公安、安监、教育等部门对学生接送线路的勘察确认工作,并督促当地政府及时整改危险路段的安全隐患。

七、参与学生接送交通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第十一条公安交警部门的工作职责:

一、做好学生接送车辆安全技术状况的监督管理,严格安全检测,确保车辆车况良好,负责对学生接送车辆驾驶人上岗资格的审定,同时负责对学生接送车标志牌的制作;

二、广泛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定期对学生接送驾驶员开展安全行车教育,督促驾驶员严格遵守安全行车的各项规定,同时,定期指导学校对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三、加强路检路查工作,严格查处学生接送车的超速、超员等交通违法行为,取缔无牌无证等不符合要求的车辆运载学生;

四、会同交通、教育、安监等部门对学生接送线路的勘察确认,发现路况不符合通行安全要求的应当及时通知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整改。

五、负责学生接送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第十二条安监部门的工作职责:

负责综合协调和监督市区学生接送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督促相关部门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组织并参与学生接送交通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第十三条财政主管部门的工作职责:

负责学生接送专项补助资金的筹措和保障工作,确保学生接送专项补贴资金及时到位;每学期结束后,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对学生接送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核算,提出学生接送企业运费补贴额度建议方案,报市学生接送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并督促市、区两级财政及时划拨运费补贴资金;

第三章安全资质

第十四条从事学生接送工作的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不少于25辆企业自购载客9人以上、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载客标准且经检验合格的车辆;

二、有健全的安全、服务管理制度;

三、有固定的办公场所;

四、配备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安全管理人员,并有符合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条件的驾驶员;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五条从事学生接送的车辆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接送学生专用车辆应当是9座以上客车,特殊路段必须使用9座以下接送车的须报经运管部门同意。车辆外观标识应当符合交通运管部门制订的统一标识车辆前挡风玻璃内侧应当放置“学生接送车”标志牌;

二、必须参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和司乘人员保险,投保承运人责任险不得低于每人15万元;

三、接送学生专用车辆经营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到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进行检测,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依据检测结果按规定对车辆进行车辆技术等级评定;

四、必须定期进行二级维护,车辆的维护作业项目和程序应当按照国家标准《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定》(GB18344)等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执行;

五、企业在学生接送高峰发生运力不足情况时可申请机动运力,机动运力车辆应当申领由公安交警、教育部门共同核发的“学生接送车”标志牌,并报运管部门核准后方可参加学生接送服务;

六、学生接送车必须安装GPS和IC卡机,并落实监控管理制度。

第十六条学生接送车驾驶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备相应的准驾车型和有3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

二、年龄60周岁以下,身体健康,无恶劣品行记录;

三、在本记分周期内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行为和满分记录的;

四、近一年内未发生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交通责任事故;

五、经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培训考试合格,取得《从业资格证》;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四章运输服务

第十七条学校应当于每学期开学前十五日内将新学期需要接送的学生人数、接送线路等信息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告知运输企业。教育主管部门接到此信息后应当向学生接送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同时通报给交通运管部门。

第十八条运输企业应当于每学期开学前十五日内主动对学生接送运输需求状况进行调查预测,并在接到学校的信息之日起十五日内制订好学生接送运输方案并向交通运管部门报告,同时告知给学校。交通运管部门在接到企业报告的运输方案后应当向学生接送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同时通报给教育主管部门。

第十九条运输企业与学校应当于开学后十五日内签订统一格式的《学生接送协议书》,《学生接送协议书》文本格式由市教育主管部门会同市交通主管部门统一制订。《学生接送协议书》文本格式应当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一、签订协议的企业名称和学校名称;

二、本学期接送学生的人数和天数;

三、接送线路和学生上车、下车的具体时间、地点;

四、接送车辆数量、座位数和车辆牌照号码;

五、接送运费价格、付款方式;

六、双方在学生接送安全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

七、违约责任;

第二十条学生接送运行线路应当符合公路和桥梁的通车技术标准的要求,接送线路是否符合通车安全条件应当由区政府组织公安、交通、安监、教育等部门共同勘察确认。企业或学校接送过程中发现危桥危险路段等安全隐患时,应当及时向交通运管部门和公安交警部门报告,不得擅自在不符合通车安全条件的线路上接送学生。

第二十一条学生上下车接送点的确定应当坚持安全、就近、便利的原则,所在乡、村或学校应当为学生上下车接送点提供相对宽敞的车辆停靠场地和必要的学生候车设施,确保学生上下车安全。

第二十二条学生接送起止时间应当综合学生睡眠时间的保证、学校教学计划的执行和企业运输计划的安排等因素,原则上早上不得超过6:00—7:50之间,下午不得超过15:30—17:00之间,且同一条线路接送趟数原则上不得超过两个班次。对于距离较长接送时间较长的线路,可以通过学校错时上课、错时放学等办法加以解决。

第二十三条学生接送车应当在车身的指定位置统一设置外观标识,在车厢内显著位置公示监督和投诉举报电话96520。学生接送车外观标识由交通运管部门会同教育、公安等部门统一制订。接送学生车身外观标识不得随意涂改。

第二十四条企业应当建立学生接送车技术档案,档案包括驾驶人信息、运行时间、行驶路线、接送方案及《学生接送协议书》等内容登记造册,建立工作台帐,形成一车一档,并报交通运管、公安交警部门备案;

第二十五条企业应当督促驾驶员遵守下列各项规定:

一、遵守道路交通安全和道路运输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

二、驾驶员在营运途中不得有超载运行、超速行驶、酒后驾车、疲劳驾驶等违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行为。

三、随车携带《机动车驾驶证》、《道路运输证》和《从业资格证》;

四、协助照看好学生上、下车,车未停稳不得开门上下客,学生未坐稳也不得随意起动,途中不得无故急刹车或突然加速行驶,确保学生乘车安全;

五、着装整洁,语言文明,不得在车内吸烟;

六、保持车厢内外整洁,确保车辆设备、设施齐全有效;

七、无合理原因不得无故中途倒换学生乘坐其他车辆;

八、维护乘车秩序,不得搭载本车学生以外的其他人员,确保副驾驶位置不得乘坐学生;

九、未经运管部门核准及企业同意,不得利用学生接送车从事其他客运经营活动,不得利用学生接送车从事与学生接送无关的活动;

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侵害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行为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保护,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案;

十一、接送学生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首先救助学生,并立即向单位和相关部门报告,保护好现场;

十二、法律、法规、规章的其他规定。

第二十六条企业应当加强对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并对驾驶员的学生接送活动行为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建立健全企业投诉受理制度,并配合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调查核实对本企业的投诉案件,以不断提高学生接送行车安全水平,改善学生乘车服务质量。

第五章运费补贴

第二十七条学生接送运费除企业依据学生运输协议通过学校向家长收取部分外,市区两级政府建立每年1000万元的学生接送运费补贴专项资金,其中市财政500万元,南浔、吴兴两区分别为300万元和200万元,统一上交市财政纳入专户管理,专门用于学生接送承运企业的运费补贴。专项资金以年度为一个使用周期,不足部分逐年追加,积余部分留存下一年度滚动使用。

第二十八条运费补贴的具体标准按每人每天(每天接送各一次为一人天)确定,运费补贴总额度按承运企业实际接送学生人数确定。具体由财政部门组织力量,按照确保企业盈亏平衡并保持微利的原则,对各企业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审计,根据审计结果再来核定统一的具体补贴标准。

第二十九条运费补贴按照确保基数、奖优罚劣的办法运作。确保基数是指在财政部门核定的补贴标准中划出85%,作为所有企业都应得到的运费补贴,按时足额发放给企业。奖优罚劣是指在财政部门核定的补贴标准中划出15%,作为奖励基金与企业的接送工作行车安全与服务质量的优劣挂钩,以鼓励企业加强内部管理,降低运输成本,重视安全运输,提高服务质量,保质保量地完成学生接送任务。

第三十条运费补贴的基数部分的结算办法如下:由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建立学生接送人数登记台帐,经学校、企业专人负责登记并签字确认,于学期期末进行汇总分别报经教育、交通部门审核后送市财政局结算出补贴的基数部分,由市财政局直接划拨给所有承运企业。

第三十一条运费补贴的奖励部分的划拨办法如下:由交通运管部门制订“市区学生接送行车安全与服务质量考评实施细则”经学生接送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于学期期末由交通、教育、公安、财政、安监等部门组织考评组对各承运企业进行考评,视企业学生接送工作开展情况评出优劣等级,报经学生接送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对考评结果列入优秀等级的,给予多奖,对考评结果列其次的,给予少奖。

第三十二条学生接送运费专项补贴资金在保证运费补贴支付后的结余部分,可以用于学生接送车辆的更新贴息和GPS或IC技改补贴,除此之外不得挪做他用。

第六章附则

篇8

1 引言

图书馆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场所之一,在人类文明进步、人文素质提高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图书馆集群式管理方式在我国各地开始推行实施,有力的整合了当地的文献信息资源,实现了馆与馆之间资源共享。克拉玛依市作为中国西部的第一大油田城市,通过网络信息科技提升克拉玛依市公共图书馆服务文化软实力,发挥知识宝库作用,对将克拉玛依打造成为“世界石油城”,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同时也是建设高品质城市的重要保障。因此,基于本人在图书馆的工作实际,对克拉玛依市图书馆“联建共享一体化服务体系”的运用效果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找出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一些优化体系运行的有效措施。

2 联建共享一体化服务体系运行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2.1联建共享一体化服务体系创建背景

2009年以前,克拉玛依市共有3个区级公共图书馆、87个街道社区图书室[1]、48个中小学校图书阅览室,平均1829人拥有一座图书馆室,而且每个区的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水平相差甚远。2009年,克拉玛依市图书馆在对基层图书馆的调研中发现全市基层图书馆中文献资料种类不丰富,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比较低,整体管理比较混乱,而且各个地区的图书馆以及书屋发展十分不平衡,图书馆间的协调作业极不和谐,各图书馆分布比较分散等突出问题。针对全市图书馆资源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了更好地整合全市图书馆资源、选择合理的发展路径,有效利用全市图书馆资源,进一步提升全市图书馆事业整体水平,构建图书馆联建、共享一体化服务模式运行体系则显得十分有必要。

2.2联建共享一体化服务体系运行成效及管理模式分析

联建共享一体化的全面实施及在全市范围内推行文献资源整合和通借通还服务,极大地丰富了全市图书馆(室)的文献资源量,调动了广大市民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的热情,读书氛围浓厚。2013年,示范项目作为市政府对市文广局的绩效考核目标,接待借还读者人次22.731万人次,我市常住人口按40万人口计算,人均到馆次数约为0.57人次;全市借还人次较2012年考核目标20万人次增加13%,完成2013年年初制定的增长10%,接待22万人次的考核目标。2013年11月底,全市公共图书馆馆藏增至1883723册(其中市区1415982册,白区75927册,独区391814册)

克拉玛依市联建共享一体化服务体系运行的具体情况如下:

2.2.1保证投入:根据我市现有公共图书馆经费划拨情况,同时征求市文广局、各区文体局及各区公共图书馆意见后,确定了各级公共图书馆(室)的管理办法和经费来源。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由所属财政统一拨款,街道、社区图书室建设管理经费列入每年各区的财政预算,保证街道图书室年购书经费达到3万元,社区图书室年购书经费达到1万元。年底订阅报刊费用单列,保证各街道图书室订阅报刊不低于50种,各社区图书室不低于20种。

2.2.2人员保障:在不改变原有行政隶属(人事和财政)关系的情况下,统一管理。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人员按编制执行;各街道、社区图书室管理人员由各区文体局招聘。为保证正常开馆,各街道不得随意抽调各街道、社区图书室管理员。

2.2.3管理机制保障:市图书馆作为联合四区的信息枢纽,负责建立统一的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协调自主采购文献资源,合理周转各馆之间的文献资源,同时指导和协调读者服务工作;各区图书馆与市图书馆统一图书管理平台,为“通借通还”提供技术支持,完成市图书馆组织的各项读者活动工作;街道图书室在业务上接受所属地区图书馆管理,负责本区域读者服务工作;社区图书室业务上接受所属街道图书室管理。

2.2.4组织机制保障:联建共享申报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并申报成功,得到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申报初期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副市长为副组长,各区、各局委办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领导小组,同时确定了专人负责落实此项工作,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

第一、完善示范项目制度设计研究方案。根据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标准,制定完善了《构建克拉玛依市图书馆联建、共享一体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方案》和《构建克拉玛依市图书馆联建、共享一体化服务体系项目建设三年规划》。

第二、建立示范项目例会制度。例会制度主要有以下作用:(1)及时传达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决策信息、发展思路和工作部署;(2)听取基层图书馆上月工作汇报及本月工作打算;(3)分析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4)安排部署本月主要工作和下一阶段工作计划。

第三、制定信息报送宣传工作制度。一是各基层图书室指定一名人员承担信息报送工作,负责搜集和整理本馆各类信息,经市图书馆工作人员审核汇总后及时报领导小组办公室。二是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收集各基层图书室报送的各类信息,对其进行整理、筛选和审核,将审核后的信息送主管领导审阅,并按领导批示,以简报形式或在媒体报道。如:2012年10月15日,中国文化报以《跨系统整合与全市域共享――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克拉玛依样本》为题,对示范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了整版报道与推广。

3联建共享一体化服务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

3.1图书馆联建共享范围不够全面

目前,全市已经建立了图书馆联建、共享一体化服务体系网络平台,基本实现了市、区、街道、社区等图书馆以及图书室文献资源的联合编目、资源共享、一证通服务,而且运行效果基本良好。但是,由于部分石油企业、医院以及中小学校等单位的图书馆属于内部图书馆,单位外市民不能进入其图书馆借阅,造成读者能在统一平台上查询到图书信息,但却不能够实现借还。让联建共享的意义没有完全达到。

3.2图书馆员工队伍素质偏低

目前,全市图书馆的许多管理人员职业化程度较低,知识结构不尽合理,高素质以及综合型人才极其缺乏,从而造成不能很快适应全市图书馆实施的联建、共享一体化服务体系的需求和要求。由于高素质的图书馆员队伍的缺乏,联建、共享一体化服务体系运行过程中的高技术的手段以及动态性的信息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图书馆联建、共享一体化服务体系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不仅掌握信息技术、网络、数据库、检索系统等应用技术,还必须具备强烈的信息意识、较深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外语水平等能力。因而,员工队伍素质偏低,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全市图书馆之间的协调运转。

3.3图书馆监督考评机制不健全

全市实施图书馆联建、共享一体化服务体系以后,由于体系较为庞大,点多面广,各自为政,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全市图书馆还没有一套完整的与新体系相适应的新监督考核机制。很多图书馆的监督考核机制不够健全,有的甚至沿用原来的监督考核机制,从而造成许多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竞争力不强、进取心低下的现象。建立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对调动图书管理员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骑着决定性的作用。

3.4基层图书馆财政投入比例偏少

在市政府的领导下,克拉玛依市将街道、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与运行经费列入各区的财政预算,并且为了保证街道、社区图书馆达到一定的建设水平,统一对街道、社区图书馆的经费数量作了相关规定。这些措施进一步提高和保证了,全市各级图书馆的财政投入比例,但是与全市经济发展、工业发展以及所有市民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还应该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用于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建设比例,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投入图书馆事业的机制[1]。

3.5图书馆领导管理机制有待加强

全市实施联建、共享一体化服务体系,由于每个图书馆比较分散,而且面向的读者也不尽相同,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管理机制还较为严重,图书馆工作缺乏宏观的规化、管理、指导以及调控能力,从而造成各个图书馆之间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严重阻碍了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共知、共享,同时也制约着图书馆的整体网络化建设。

4完善联建共享一体化服务体系运行的对策

4.1建立健全领导管理工作机制

全市推广实施联建、共享一体化服务体系过程中,还应当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管理工作机制。全市可以成立以市、区两级主管领导为组长,各区文体局领导、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市、区公共图书馆联建、共享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协调小组[2],切实把构建我市公共图书馆联建、共享服务体系纳入克拉玛依市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全市各个图书馆还应落实图书馆馆长负责制,主要负责制订所在图书馆工作实施细则、日常管理以及各图书馆的协调工作,从而督促图书馆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协调配合,合理做好公共图书馆联建、共享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4.2加大财政投入保障机制

市政府应该要求各级政府做好财政预算,增加全市图书馆的财政投入比例,特别是要保障和加大街道、社区以及农家书屋等条件比较简陋和文献资源比较匮乏的图书馆,从而进一步缩小全市图书馆之间的差距。建立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保证各级财政的投入,不断提高公共财政用于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建设比例,从而确保全市公共图书馆联建、共享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顺利推进。

4.3加强交流学习,提高员工业务素质

为了更好地满足全市图书管理人员一体化服务的业务需要,图书馆要不断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以不断提高工作人员队伍素质。市、区两级图书馆应当组织相关图书管理专业人员或者数据库专业人员对所辖街道、社区图书馆以及农家书屋图书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从而不断提高基层图书管理人员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进而增强全市图书馆整体服务体系的服务能力;全市各个图书馆之间还需要经常加强业务交流和合作,促使全市图书管理工作人员队伍素质整体均衡提升[4]。

基层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分配中,需要保证每个街道和社区要分别有专职图书管理员和社区义工相互配合工作,保证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协调,从而提高义工对图书管理工作的业务素质,进而提高图书管理的服务能力。

4.4完善跟踪监督考核机制

监督考核有助于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业务素质,也可以为员工的晋升奠定基础。因此,全市市、区两级图书馆应组织全市各级图书馆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考核机制,并且定期检查、分析监督考评实施和开展情况。

监督考核内容应根据图书馆内部部门和所负责工作的不同进行制定,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图书馆员工的思想道德、业务水平、工作出勤、工作态度、工作业绩等。对工作人员绩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及时公布考核情况,并严格按照考评结果给予表彰奖励。从而不断调动全市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修养素质,进而促进全市图书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篇9

一、紧扣“法制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三个意识,夯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切实提高了执法水平

(一)、用法制意识引导依法行政工作制度建设。

我局今年按照县政府统一部署,共制定《县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处罚行使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及其参照标准2件规范性文件,清理、废止了23件与实际工作不适应的规范性文件,提请县政府重新了1件规范性文件。

加强行政程序建设,还参照省局、市局文本重新修订了《行政执法程序规定》、《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强制措施暂行规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实施行政许可规定》等10项行政执法基础制度;并先后以新工商字〔2010〕48号、90号文件形式,发文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为核心的行政执法权力,大力完善行政执法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县局党组还在7月26日、11月5日的工作月会上,对未主动履行相关监管职责的股室、责任人员公开做了促动性批评。

(二)、用服务意识主导执法为民工作机制建设。

在行政许可方面,严审(资料)、宽进(准入)、高效(快速)、优质(服务),既遵守法律底线又搞出特色,严格把关涉及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设立、变更、注销程序,大胆试点逐步减少流动摊贩备案等一般经营性登记项目,主动简化“受理-初审-核准-执行”等内部审批环节程序,为经营者节省时间、节约资源。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共受理各类市场主体办理登记事项7213户次,办结率100%,有效促进企业、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2010年已新登记个体工商户2535户,新登记企业105户,其中外地来我县经商办企业的个体户327户、企业15户;至10月底,我县实有登记注册个体户7354户,临时性、流动摊贩经营户850余户,各类企业961户。工商行政执法中,宽松的发展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发展为先的理念,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誉,今年已有11家企业到我局赠送锦旗,感谢我局的热诚服务。

(三)、用责任意识“淬火”执法权能职业道德建设。

执法权能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是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今年我局继续在全系统实行行政执法督查制和行政执法重大偏差报告制度,今年县局监察室会同县局法制部门已对工商所等执法单位开展3次定期督查、8次暗访督查,现场督查了15个执法单位350余人次的500多个行政执法行为,对督查发现的4月份李某(劲酒案)无法定依据实施强制措施、6月份刘某(铅锌矿)无前置许可证换发营业执照、11月份柳某(公司)拖延办理登记现场核查等11个具体行政行为责令改正。

今年在执法督查中,对存在执法瑕疵的5名执法人员做了现场执法提醒,对1名无法定依据实施扣留强制措施的执法人员诫勉谈话,对1件逾期不能办结的行政处罚案件责令销案。得益于强化行政执法责任追究,今年来,我局一般程序案件共立案141件,结案139件(销案2件),经过集体议案决定处罚的达17起,行政处罚案件实现了办结率、执行率两个100%,全年无一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

二、以人为本、安全为重、发展为先,通过“类”专项整治挈领“七十项”重点执法工作,实现工商履职无缝衔接

我局2010年1月份即已成立由苏建华局长任组长的专门领导小组,梳理执法职责、明晰执法重点,制订了以8大专项整治工作为核心的年度《行政执法计划》,规划各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明确今年我局的“七十项”工作重点,完善42项执法职责履职考评细则,层层签好行政执法责任状,层层抓好落实并按时督查督办。

按照省、市局安排部署,我局今年在全系统深入开展对假冒农资、无照经营、非法传销、商标侵权、食品安全、虚假广告、违法登记和虚假登记、烟酒市场等“类”专项整治,做到一月一部署,一月一重点,一项一验收,提高监管执法效能。通过专项整治行动的有效开展,使干部队伍受到了锤炼,监管水平得到了提高,工商地位得到了提升。

为实现执法效能的横向、纵向无缝对接,我局大胆探索改革行政执法体制,适当下移行政执法重心,减少行政执法层次。经市局批准,我局率先改革食品流通许可证的登记核发流程,保证了全县1250余户从事食品经营的个体户能就近在当地工商所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我局还积极探索建立执法争议协调机制,着力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缺位等问题。今年对3件多头立案案件经由县局协调指定办案单位,避免了对人民医院、联群煤矿、金利隆复合肥公司等企业的重复检查、多头处罚,为企业营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

三、分类指导、纠错指导,淡化强制、柔性执法,以行政指导为突破,践行行政执法软实力建设

今年我局制定了《县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指导制度》,认真贯彻总局、省局《关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全面推进行政指导工作的意见》精神,落实县人大关于加强行政指导行政调解、化解社会矛盾的有关决定,积极推行行政指导。我局创新开展向全县25个中小学校派驻“工商食品安全辅导员”活动,开展“食品安全放心校园”创建活动,校园内外食品质量明显提高,存在的安全隐患得到有效解决,此举得到省工商局赞赏并已在全省推广。

我局在行政处罚中全面引入行政指导纠错制度,在查处违章违法案件时帮助企业正确认识违法违章行为的危害性,如今年通过对金利隆化肥有限责任公司案和长江页岩砖厂无照经营案的查处,指导企业及时改正,我局也将原拟处罚数万元降为仅处罚数千元,行政处罚不仅没有阻碍企业发展,反而促使企业实现了从量到质的飞跃。今年来的处罚案件仅140件,也比去年的294件大幅减少了154件,降幅达52.4%;罚没款仅有89.64万元,减少69.86万元,降幅达43.8。

我局积极创新行政调解,创建“无消费者投诉积案监管工作区”。我们今年着力推进“一会两站”和“12315”“五进”工作开展,将消费者申投诉网点渗透到村和居民委员会,今年先后建立80个村级、12个市场、学校级的消费者投诉站、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联络站;成功处置了迎光乡江边村“5.22”和酿溪镇芭蕉村“5.31”两起重大群体性疑似食品中毒事件,维护了社会稳定。

四、二级监督、量化考评,述廉述职、民主评议,健全绩效考评机制,完善执法制约监督机制

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校本革命行动纲领》为指导,以实现我县教育快速发展、内涵发展、优质发展为目标,围绕魅力校长、魅力教师、魅力课堂、魅力学生、魅力校园的创建,倾力打造教育品牌,为建设实力、秀美、和谐的现代化新做出贡献。

二、目标任务

(一)通过魅力教育创建活动的开展,激发教育内部活力,出经验,出品牌,出模式,出成果,彰显教育魅力,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教育特色。

(二)通过理论学习、经验交流、挂职锻炼、专家指导等各种途径铸造魅力校长,使校长成为学校科学管理的决策者、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推进者。

(三)通过有效开展“三师”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专业技能和师表形象,努力打造一支由魅力教师引领的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

(四)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深入实际,大胆创新,有目标、有步骤、有突破地创建适合本学校实际的课堂模式,创建更有活力的魅力课堂。

(五)通过深入推进“十个一”进课堂和“双爱好”活动,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培养魅力学生。

(六)通过优化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让学校成为最美丽、最和谐、最育人的学生乐园,创出独具特色的魅力校园,形成全市的亮点学校。

三、工作内容及方法

推进魅力教育创建,具体工作内容及方法为:

(一)打造魅力校长,实现校长思路大转变

1、进一步加大对校长的培养力度。完善校长培训机制,激发校长队伍活力,营造校长魅力展示空间,重点实施“五个坚持”:一是坚持开展校长外出学习培训、挂职锻炼活动。让校长有机会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成功经验,学习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教育教学理论,开阔视野,活跃思想,逐步开创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二是坚持开展校长“练兵”活动。定期进行校长教育政策、法律法规考试和业务能力测试,另外,通过教育教学质量评比等方式评选魅力校长,加快校长队伍素质建设。三是坚持开展校长“进课堂”活动。要求校长深入课堂一线,开展教学研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兼好课、上好课,听好课、评好课,巡好课、导好课,增强课堂研究力,提升对创新课堂的领导力,发挥管理者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四是坚持开展校长读书征文活动。有条件的校长要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记录工作动态、管理心得及学校发展规划;成立校长书库,每两月读一本教育专著,并做好学习记录、心得体会,定期组织读书心得交流和征文活动。五是坚持开展校长教学、才艺、技能展示活动。每学期举办校长教学展示,才艺比拼、技能大赛活动,为校长施展才能、释放才华、互动交流提供强有力的平台,大力度提升校长自身魅力素养。

2、进一步明确校长的责任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要坚定“育好一名学生,幸福一个家庭;成就一所名校,造福一方百姓”的工作理念,争当一个学习型校长、理论型校长、敬业型校长、创新型校长,做到“四个必须”:一是校长必须熟知法律法规、教育政策、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人文社会知识。为此,校长要加强学习,包括向书本学,向网络学,向领导、专家学,向老师、同行、社会人士学。二是校长必须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要善于将先进思想、经验、做法有机整合,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教育管理思路,以学校的长远规划、管理措施、工作计划来体现自己的教育思想,用思想指导工作,做到融会贯通,促使学校管理协调、有序发展。三是校长必须以人为本,合理利用学校的人力资源,充分发挥每一个教职工的积极性。校长要深入一线,鼓舞教师干劲,指点教师迷津,积极引导教师享受职业乐趣。四是校长必须做好表率,当好标杆。无论是学习上、纪律上还是工作创新上都要有让教师佩服的地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要公开透明、科学规范,保证学校工作的公平性和效率性,做到依法执教、以法治校。

3、进一步加强对校长的督导考核。完善校长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过程督导管理。一是加强对校长的跟踪管理和考核监督,对校长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量化标准、科学考核,校长考核直接与魅力教育创建相挂钩。特别是魅力校长创建,绝不能流于形式,要让每项活动都成为提升校长素质、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二是在校长选拔任用上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坚持民主评议和公开竞聘上岗制度,促进校长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和工作反思。

(二)造就魅力教师,实现教师素质大提高

1、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修养。作为教育工作者,师德是第一位的,最基本的要做到:一是遵纪守法,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言行。一切从大局出发,要像爱护自己的家庭一样爱护、维护学校。二是充满爱心,要热爱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不歧视差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让学生在学校里愉快地学习、生活,健康地成长。三是乐于奉献。教师要认识到教育工作的意义,把做好本职工作与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结合起来,忠于职守,甘于奉献,为学生服务,为教育服务。四是廉洁从教。广大教师要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严格自律,廉洁从教。学校要定期就师德建设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师德建设的重点难点,适时召开师德建设专题研讨会,学习先进经验,探索师德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不断提高师德建设工作水平。坚持做好每日巡查,每周总结。每月、每学期的师德考核工作,坚持由学校考核与学生、教师、家长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把教职工师德考核的结果与教师岗位聘任、晋职晋级、提干评优、绩效工资分配等结合起来。

2、提高师能水平,实施名师培养带动工程。从知识结构考虑,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具备四方面知识:一是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教师不仅要熟悉所教学段的知识结构,还要了解本学科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发展动向与前沿研究成果,这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二是广博而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精力充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他们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都有广泛的兴趣,教师应当以自己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满足学生的兴趣。另外,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综合渗透的趋势,教师只有了解相邻学科的发展情况,才能做好教学工作。三是丰富的阅历和实践知识。教师的教学不同于研究人员的科研活动,具有明显的情景性。教师面对一些不可预测的教学现象,要及时做出明确的决定,要采取适合特定情境的行为,这种行为往往表现为教学的机智和艺术。四是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教师必须熟知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知识,懂得教育规律,然后才能逐步培养起自己的教学艺术和技巧。要建设这样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一是必须强势推进教师专业培训,提升广大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课程实施能力和新课堂驾驭能力;二是实施学科名师发展计划,举办“名师发展研修班”,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采取专家讲座、新课堂研讨沙龙、自主课堂实践、外出学习、新课堂大比武等方式,培养一批学科领军人才;三是组建创建新课堂专家团,设立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传、帮、带,培养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四是各学校要立足实际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素质提高,让每一位教师既有终身职业发展的蓝图,又有具体的问题研究促进发展,形成一个实践---研究---学习的良性循环,成为发展于研究中、快乐在学习里的新型教师。

3、树立师表形象,开发出每位教师的魅力。在魅力教育创建实践中,每一个教师都要确立自己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努力开发自身强项,开展自身素养大反思,自觉挖特色、提内涵、展魅力。一是教师要勇于接受最新潮的思想、最前沿的理论,并积极实践,把它们内化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二是教师要敢于张扬自己的个性,修炼自己的气质美,并把美的气质、美的形象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成为学生效仿的典范。三是教师要积极培树自己的“魅力点”,可以是语言表达上的优美准确,可以是文字描述上的才思敏捷,可以是才艺表演上的技惊四座,也可以是接人待物上朴实无华。四是教师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和尽量完备的技能,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做一个学生喜爱、家长放心、同事佩服、领导认可的魅力教师。

(三)创建魅力课堂,实现课堂效率大提升

课堂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展示教师魅力和学生魅力的重要平台,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为学生的成长所作的付出,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因此,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的教师,都不应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应使每一节课都能成为有魅力的课堂。各学校班子成员、教研员、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要认真学习《“打造魅力教育,构建魅力课堂”学习材料汇编》,带头实践,深入课堂,参与教研,引领、指导、推动魅力课堂创建持续高效开展。创建魅力课堂,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把握“五个要素”(明确的目标、良好的氛围、自主地学习、自信地展示、有效地训练)。教师组织的每一堂课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并有为达成这个目标所做的预设;要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给学生自我展示的勇气和机会,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注重课堂效果,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训练,通过练习训练巩固提高。二是要树立一个理念。魅力课堂不是一味地灌输、包办和代替,而是通过教师自己的人格魅力、艺术魅力、科学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索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使笑声、掌声、欢呼声贯穿始终、精彩瞬间不断涌现的课堂。为此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欣赏学生,构建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三是魅力课堂要创设美的情境。通过挖掘课程美的因素,教师在课堂中、实践中、展示中锤炼教学策略,在“激情课堂”、“趣味课堂”、“动态课堂”“诗意课堂”、“智慧课堂”和“创新课堂”的活动中,以艺术化的手段启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四)培育魅力学生,实现学生个性大发展

全面落实县教育局《关于在中小学校开展“双爱好”教育活动的通知》和《关于“十个一”进课堂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以培育魅力学生为目标,扎实开展“六爱塑魂”、“双爱好”等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特长发展,使之具备四项基本素质:一是良好的道德行为。高尚的品德是魅力学生的灵魂,学生应有理想,能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有爱心,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父母;有责任感,能对社会负责、对他人负责、对自己负责;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守纪、诚实守信、勤学刻苦、勤劳俭朴、自律慎独。二是丰富的知识。掌握丰富的知识是成为魅力学生的保证,要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崇尚真理,追求真理,善于探索,勇于创新;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广泛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意志;有持久的注意力、细致的观察力、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善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三是强健的体魄。强健的体魄是魅力学生的基础,有了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行为敏捷,充满朝气,充满活力;阳光开朗,对未来充满热情,充满希望;心态平和,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从容应对各种压力;善于与人相处,能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热情真诚,宽容大度。四是高雅的才艺。创新是魅力学生成长的翅膀,高雅的才艺是学生人生的升华。让学生拥有一副好口才、一手好书法、一项好才艺、一种好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提升学生的自豪感。培育魅力学生,一是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在课堂上,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完备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把德育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引导青少年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人生坐标。二是积极开辟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开展阳光体育、阳光口语、阳光随笔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使每名学生都能具备一至二项体育和艺术特长。三是深入开展三年爱县教育活动,通过“文明小标兵”评选、志愿者服务等一系列教育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走进敬老院,学会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爱,爱家乡。

(五)塑造魅力校园,实现校园环境大变样

以特色学校创建为契机,进一步推进魅力教育的开展,积极推动理念革命、校长革命、师本革命、生本革命、课业革命和评价革命的开展,构建学校特色发展体系。各学校要在全面落实“十个一”和“社团建设”活动的基础上,围绕“特色”项目的打造,通过学校的环境氛围营造、管理制度建设等不断提炼、固化、传承、创新,建构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活动文化,凝炼独特的学校文化,创建魅力校园。

1、凝炼学校的传统文化。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名片,是学校特色办学水平的综合体现,各学校要充分挖掘学校的自身优势,结合学校的传统,准确定位学校在课程设置、社团活动、学生特长培养等方面鲜活的、独特的经验或做法,选择具有校本特点并优于他校的特色领域。各学校要将传统与创新充分融合,形成特点突出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模式和课程特色,凝炼成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

2、构建学校的静态文化。教学楼、实验楼、图书楼、学生宿舍、食堂等建筑的设计、命名做到有创意,整体和谐而保持特色;学校墙上要镌刻校训与学校精神;校园内设置橱窗、板报、宣传栏,将学校的教育理念、育人思想,包括特色教育活动、师生个人典型事迹、优秀教学成果等进行集中展示;制定具有个性魅力的校训、校歌、校徽、校旗、校报,并解读其内涵;设计具有教育性、激励性、人文性标语、宣传画;给校园内的花木挂上介绍标志,提醒学生爱护花草,与自然和谐相处。总之,要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育人,每一面墙壁都说话,弥漫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氛围。

3、激活学校的动态文化。在全面开展“十个一”建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身特点,组建如声乐、器乐、舞蹈、美术、书法、剪纸、科技、文学等社团,并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活动;积极推进校园集体舞和大课间活动,办好每学年一度的艺术节和运动会;适时开展元旦、春节、青年节、儿童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少先队建队日等联欢活动、报告活动、讨论活动、参观活动、演讲活动、制作活动、公益活动等,使走进学校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一种文明和谐、昂扬向上的氛围。

四、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再造氛围

1、各学校要及时召开推进魅力教育创建工作动员会,成立以校长为首的推进魅力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发动全体教师,强力推进,唱响魅力教育主旋律,迅速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2、各学区、各中小学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推进魅力教育创建活动具体方案,做到有思路、有内容、有创新、求实效。通过推进魅力教育创建促进实际工作开展,在实际工作中展现教育魅力。各学区、学校把魅力教育创建情况及时报局推进魅力教育办公室备案,作为对各单位创建活动考核的主要依据。

3、开通魅力教育网站,印发《魅力教育》专刊,利用现代媒体构建交流平台,加强对学校魅力教育创建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通报;建立魅力教育积分排名榜,大力营造声势,让全社会都关注魅力教育。

(二)严格督导,突出实效

1、建立合理考评机制。制定魅力教育量化考核实施细则,实施教育局---学区---学校三级考评机制,对于各单位开展的魅力教育创建情况,做到月月有评价、有考核,形成过程性台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