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奖励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4-01-25 17:21: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研项目奖励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研项目奖励管理办法

篇1

关键词:项目中期管理;科研管理

科研项目的中期管理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当前科研项目管理普遍出现过程管理力度不够,尤其是存在中期管理不到位的情况。2009年,针对我院项目中期管理出现的各种问题,科教处狠抓科研项目的中期管理,通过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水平,加大科研项目中期管理力度,制定具体管理措施,建立完善相关的奖惩制度、管理制度及措施,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监督、督促、检查,从而保障了科研项目顺利完成,提高了项目完成率,提高我院的信誉度,使我院科研项目管理逐渐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1 科研项目中期执行不力的原因

1.1主观因素 我院重申请、轻管理现象的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医院领导对中期研究认识不足,项目中期管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能建立完善相应的制度措施,没能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

1.2客观因素

1.2.1管理人员任务繁重 2002年以来,随着我院"科技兴院、人才强院"战略的实施,我院科研创新氛围浓厚、科技创新热情高涨。2012年获资助项目在2002年基础上增长了1144%,经费增长了1246%。科研项目和经费的大幅提高,带动了医院的科技创新、学科建设,提升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但由于科研项目计划门类越来越多,管理层次越来越复杂,项目也越分越细,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加上各级课题的申报工作几乎占用了管理人员大部分时间,而我院具体负责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只有2人,不仅要负责医院科研、重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建设,还要负责办公室繁琐的日常工作,用在项目中期管理的精力和时间就所剩无几,要想搞好项目的中期管理真的是力不从心。

1.2.2科研人员工作繁忙 我院是集医疗、科研、教学、干部保健、预防、急救为一体的临床医院,编制人员少,临床医疗工作繁重,加上近年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接踵而至,如SASR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等,使我院科研人员必须以临床诊疗为主,用在科研上的时间就相对有限。另外,我院还要认真完成卫生部"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承担了对赫章、丹寨、黄平、威宁等7个县级医院的对口帮扶工作,每年均派出几批医师下乡扶贫,部分科研人员也被抽调下乡,项目研究工作因此受到影响。

1.2.3研究活动经费不足 我院承担的项目大部分属于省、厅、市级项目,项目经费普遍很少,77%的项目经费在5万元以下,其中还有15%的项目是自筹经费项目,即只立项不资助经费。科研经费的不足,大大地制约我院科研项目的完成速度,极个别项目因无渠道筹集经费而无法开展。

1.2.4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我院从2002年大力实施"科技兴院",出台一系列科研奖励的制度政策,并在省内率先实施科研重奖。每年投入科研经费1000万元,对立项课题实行1:1资金配套;对获资助项目按所获资助费给予项目组5%的奖励;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获得者分别奖励200万元、100万元并1:1配套对应的科研经费;对获省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分别奖励60万元、25万元、15万元并1:1配套对应的科研经费;对获厅级成果奖一、二、三等者分别奖励6万元、3万元、2万元并1:1配套对应的科研经费;对科技工作成绩突出的科研人员,在评先选优、职称晋升、脱产外语培训、出国研修、年度考核方面均作为重要条件考虑。截止到2013年,共奖励科技人员2495人次,奖励金额3345.32万元,配套科研经费3740.8万元。但我院建立了科研奖励制度,却没有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处罚制度,导致广大科研人员只重视申请项目,而不重视项目的完成,使我院项目完成率低,严重影响了我院的信誉。

1.2.5管理措施不力 由于对项目中期管理重视不够,我院没有制定具体的、实用的、有针对性的中期监督、检查、督促的管理办法、措施,管理人员工作思路不清,所以就没有很好地组织项目的中期检查。

1.2.6中期检查流于形式 对省级项目,我院主要是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填一填进展报告,形式上进行一下中期检查。对厅级项目,由于省卫生厅没有要求,我院也就抓得不实。

1.2.7研究人员队伍变动 由于项目负责人出国研修、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下乡扶贫、离职退休、工作调动等原因,项目研究队伍不稳定,项目研究工作也因此滞后。

1.2.8实验室条件简陋 我院是临床医院,科研起步晚,动物实验室条件差,中心实验室于2005年才建立,导致许多项目需要和省、内外实验室合作完成,路途遥远、协调时间长,耽误了项目的完成时间。

1.2.9仪器设备到位困难 实验仪器有的由于价格昂贵,有的由于更新换代被淘汰,有的关键设备不能按时到位,仪器设备发生故障,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研究所需的仪器设备不能及时到位,影响了项目的开展。如我院心外科一个省级项目计划需要用SolarGen2100s-TMR激光打孔机,所需购机费用价格昂贵,另外最新文献表明效果不肯定,所以只得上报项目主管部门申请换用仪器,从而耽误了项目研究进度。

篇2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一)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规范 为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尽管教育部与财政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教育部与财政部在《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财〔2007〕1号)中也明确要求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作出了原则规定。但是从实际情况看,一些高校尚未根据科研事业发展实际制定适应本校现状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造成财会人员在经费管理中没有健全的制度可以参照,使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不统一、不连续。一些项目负责人错误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己的私人经费,财会人员审核与领导审批时也相对较为宽松,导致科研经费管理不规范。

(二)科研经费预算不科学 尽管科研项目结题时,很多项目下达单位制作的结题报告中确实有经费使用情况栏目,并委托项目实施单位的财务部门负责人签字及加盖财务公章,但是从以往来看,由于本校管理及上级监控不严,财务部门审核流于形式,因此,一般情况下,财务部门负责人都会签字,财务部门具体承办人员也会不假思索地加盖财务公章。同时,由于绝大多数项目负责人在填写项目申请书中的经费预算时,自己不懂也不咨询有关财务知识和科研成本,加之上级审核时只重视科研项目的可行与否,导致项目负责人、科研部门负责人、财务部门负责人、学校领导等都在项目申请书上签字盖章,项目下达单位最后也批准立项,但无一个环节真正重视科研经费预算的编制。项目负责人粗略的将科研经费总额分摊到几个成本项目中,导致预算精确性较低,没有达到科研经费预算的真正效果。

(三)科研经费使用不合理 由于缺乏科研经费开支范围限制,直接导致科研经费使用的不合理问题。山东省2006年度审计报告披露:一些单位科研经费中直接用于课题研究的开支仅四成,其他的都被作为管理费用、人员经费、招待费,甚至本应由科研人员个人承担的家庭电话费、交通费、学费、私家车保险费和维修费也从中列支。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安排的一个项目到审计时开支的经费中,实验材料费仅占5.6%,而招待费、管理费、劳务费、办公用品、电话费等开支竟占到94.4%。山东大学两个科研项目分别有14笔和9笔开支是以“计算机耗材”、“办公用品”等虚假品名的发票报销。

(四)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关联不够 科研经费是特殊的专项资金,需要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通力合作。但在实际工作中,科研部门一般只重视每年争取到了多少项目及其级别上有无突破、到位经费的多少、增幅以及成果的鉴定,不跟踪、评价经费的使用情况,将经费管理的责任全部推给财务部门。而财务部门只注重经费的收支核算,未及时向科研部门反馈经费开支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导致科研经费的项目管理与会计核算各成一体,缺乏部门之间信息的沟通与配合。

(五)科研成本核算不严 为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国家有关部门,确定了科研经费支出范围。允许将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资料费、数据采集费、印刷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其它支出等计入科研成本。但在高校成本核算实际上是核算科研项目的直接费用是否用完。主要原因:一是对一些间接费用,由于教学与科研密不可分,造成了科研成本的多重性与难分性,如水电、科研场所、图书资料、房屋、人员工资、奖金等并未纳入科研成本。二是国科发财字[2005]462号《关于严肃财经纪律 规范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经费使用和加强监管的通知》规定:“严禁从课题经费提成用于人员奖励支出”。一些单位为鼓励科研人员争取课题经费,自行制定内部政策,从获得的课题经费中提成用作科研人员奖励支出。按规定,人员费应按照研究人员的工作量和国家相关标准在课题预算人员费科目中据实列支。人员费必须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执行,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形式挤占挪用课题经费用于人员奖励等超出预算范围的支出。

(六)科研经费资产流失严重科研经费资产流失主要表现在:一是科研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流失。一些科研人员与不法商店勾结,将科研经费购买的电脑等固定资产故意开成电脑耗材等。二是科研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私“有”化。一些科研人员在使用科研经费购买设备时,尽管按照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规定进行采购和入账,但是在项目结题后,该设备却一直归科研人员使用。三是科研人员无偿使用学校设备,造成学校资产流失。

(七)科研成果价值管理难 相对于科研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而言,对科研经费形成的无形资产的管理更加薄弱,主要是高校财务制度中没有无形资产管理的内容。学校科研部门虽然对专利权、版权、软件等进行登记,但是并没有制订出具体价值管理。

(八)经费结余资金管理不完善 据2004年审计署对教育部等中央部属18所高校2003年度财务收支情况审计,至2003年末13所高校有1.73万个项目已结题却未按规定结账,结存资金3.69亿元还滞留在已结题项目上。

(九)科研经费监督不力 “热规定,冷监控”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一大特点。在报销过程中,财务部门对各项经费支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监督力度不够;科研部门依赖财务部门最后审核;审计部门在国家未制定科研审计管理办法,学校也未要求审计部门加强对科研经费审计的情况下,审计部门无法发挥其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作用。

二、高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的加强措施

(一)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科研经费管理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要管理好科研经费,就必须针对当前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一是基本制度。对纵向科研经费,要根据教育部与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教育部与财政部《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财〔2007〕1号)、《关于严肃财经纪律 规范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经费使用和加强监管的通知》(国科发财字[2005]462号)等的规定,注重和突出政策性,制定《纵向科研经费使用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规范纵向科研经费的使用。对横向科研经费要立足推动市场竞争的需要,在合理合规合法的前提下,强调灵活性,制定《横向科研经费使用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明确横向科研经费的使用。对校内科研经费,要制订更加严格的科研经费使用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二是制定《科研经费支出管理定》,根据科研项目相关资料,如支出审批手续、目书中的预算科目与金额、合作单位名称、合法有效的票据等,支付科研经费。三是制定《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国科发财字[2005]462号第六条禁令明确规定:“严禁课题结账后不及时进行财务结算,长期挂账报销”。高校应制定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明确科研课题结账时间和结余经费的用途,项目负责人应严格执行科研合同,按规定及时结题。四是制定科研经费资助制度。科研经费资助应体现“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理念,资助的方向更多的放在资助学科和申请人的优势上,选择优等的申请者给予资助。五是制定《科研经费审计管理定》,对每个科研项目的科研经费都要进行审计。审计部门要事前参与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编制、对重大科研项目和大额科研经费的支出要事中进行会审,事后则要对所有科研项目的科研经费进行审计分析并作出结论。

(二)明确科研项目支出范围 对来源不同的科研经费应当分类管理,确定不同的支出范围。如校级(包括无经费资助的纵向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科研项目的支出范围可以明确为:差旅费、通讯费、上网费、邮寄费、查询费、调研费、会务费、论证费、测试费、印刷费、复印费、纸张文具费、电脑耗材费、论文版面费、出版资助费、图书资料费、实验材料费等,严格禁止发放劳务费、奖金及招待费。纵向有支持经费的科研项目的支出范围是在校级科研项目的支出范围的基础上,再适当开支如下费用:会务费、鉴定费、仪器设备费、培训费、设计制作费及一定比例的劳务费、招待费、出租车费等,但必须认真审核科研仪器设备购置的必要性和真实性。对横向科研项目的支出范围,在原则上包括校级科研项目和纵向有支持经费的科研项目的所有支出项目的同时,还可以明确将科研与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仪器设备费、房屋折旧或使用费、专业图书资料费、水电费费、实验材料费、科研人员费等包括在内。

(三)确定经费的支出比例 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无疑是科研经费的一部分,但必须确定一个合理的支出水平。对项目管理费可按照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规定的比例由学校安排使用;没有规定的由学校予以规范,根据财务制度允许的分摊方法分摊计入课题成本,在项目预算范围内列支。项目管理费提取比例最高不超过项目经费总额的10%,并应当纳入学校预算统筹使用。对于人员经费、招待费、出租车费、礼品等,要有科学、合理、有效的制约机制,保证科研经费的支出比例合理,将有限的经费真正用到项目过程中去。

(四)完善预算管理 首先,要集中核算。高校取得的各类科研经费均是学校收入,必须全额纳入学校综合预算编制中,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课题编号、专款专用。其次,科研预算管理必须强调预算的合理性、准确性、科学性,既要反对漫天要价,也要反对低报预算,以提高申报成功率的砝码。重点是确定科学的预算定额和支出标准,细化编制内容,按用途分逐一在预算中列示。考虑到项目经费预算的专业性,学校科研部门、财务部门或审计部门应当提供项目预算服务。科研部门要细化科研经费的使用范围,财务部门必须在经费使用前明确各类费用的支出标准。

(五)规范资产管理 国家和各省市有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中都明确规定:科研经费购置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其使用权和经营权归项目依托单位,必须纳入项目依托单位的固定资产账户进行核算与管理。因此,除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中另有规定外,凡是运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与学校用其他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一样均属于学校的国有资产,必须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项目负责人必须配合财务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做好资产的保管、维修、报废、报损、清查等工作,特别是在项目结题时, 应及时做好清理、移交、保管人员变更等手续。另外针对高校科研经费按课题拨款、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的现状,可实行高校现有仪器设备有偿使用的办法,发挥本单位已有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也可尝试对资产实行统一管理、有偿调配、专人负责、定卡、定人、统筹使用的办法。对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转化转让应由学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成果转化法》和《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执行。

(六)加强部门配合 科研部门在主管项目的同时协助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经费的管理工作;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会计核算,指导科研人员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及结题决算,并且在项目经费的使用过程中指导科研人员按照有关财经法规合理使用经费;项目负责人应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科研项目结题及结账手续,并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应明确权责、积极配合,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

(七)加强全方位监管 建立由财务部门、科研部门为主管,资产管理部门、审计和监察部门参与的科研经费监管信息系统。由科研部门将科研课题名称、下达经费单位、研究期限及经费预算方案等信息录到课题负责人名下;财务部门负责将收到的每笔收入、发生的每笔支出明细录到每个课题中;课题负责人通过密码可在网络上查看自己的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及结余情况。实现数据共享,达到管理环节的相互协调、相互依托、相互渗透,有效提高科研经费管理监督的水平。

(八)加大法规宣传力度 学校各部门应通过各种方式宣传科研管理规定和财务管理规定,使广大科研人员充分认识到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重要意义,做到自觉遵守财务制度,使科研人员合理、合法使用科研经费。

篇3

(一)提升高校科技发展水平

科研项目管理作为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科研项目成果质量、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促进科技进步与发展、增强知识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综合国力的竞争力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制约科研项目管理的发展与创新,同时也制约高校科技水平的提高。

(二)推动高校科研发展进度

高校是人才的聚集地,是各种知识交融的场所。自由的学术氛围决定了高校是新思想和新技术的发源地,也是各类科研项目的主要承担单位。重视学校科研项目管理水平是推动高校科研事业发展的起动机。因此,科研项目管理是高校科研管理的重要部分,提高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水平已成为高校科研管理的核心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机制不完善

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模式是管制型的官僚制,管理多、服务少,权利大、责任小。项目管理者与项目负责人之间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二者缺乏沟通,信息传递是单向的,存在“一事无人管,一事多人管”的现象,使得项目负责人无所适从。在日常管理中,管理人员往往只是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其工作局限于对项目、经费、成果鉴定等被动管理。而对项目负责人需求方面的工作缺乏探究和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意识不强,使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大大降低了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不够重视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比较重视前期立项工作,而对立项后的管理工作跟踪管理力度不够。对科研项目进行过程中的相关材料归档情况、中期检查等掌控不到位,导致大部分项目不能按时结题,从而影响了整个科研项目进度。

(三)项目管理过程存在信息不对称

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教师组成的信息交流体。但是,因为某些方面不成熟的因素,往往导致管理人员和项目负责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或者是科研项目负责人本身没有做到及时地和管理人员进行沟通,或者管理人员没有准确地采集到项目组成员的整个研究动态,所以这种信息不对称性加重了项目过程管理的难度[1]。

(四)项目负责人和科研团队存在信心不足

科学研究是一项比较枯燥乏味的学习研究过程,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也是如此。有时候研究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出现成果,有可能研究到一半又要重新实验,从而导致研究人员没有成就感。因此,在早期申请立项研究时,信心十足的项目负责人及科研团队可能最后因为无法结题而延误了结题时间,更有一些项目负责人申请立项后,不严格按照立项研究的进度进行,混淆了研究程序,导致研究不能按时完成,这种现象在高校屡见不鲜。

三、完善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必须有完善的、独立的、健全的管理办法及制度。传统的理想化组织管理模式环节多,不利于信息的有效快速传递。现代高等教育提倡扁平化管理,尽可能地减少中间环节,科学化的科研管理体制应当是限集权,适当放权,增强适应性和灵活性。[2]制定完善的科研管理办法,必须按照具体的要求严格实施,否则办法形同虚设。高校科研(技)处是学校最高科研管理机构,上对各级主管部门和国家各部委科研管理部门,下对学校各二级单位主管科研的领导、秘书和从事研究的教师。因此,高校科研管理机构要及时准确地将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信息传达给每位科研教师。对各类科研项目立项、中期检查、项目结题等每个阶段进行跟踪管理和服务,提高项目管理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二)建立高素质的科研管理队伍

1.科研项目管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了解各种政策和法规,熟识学校科研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积极性,使得科研项目管理工作顺利实施。2.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新时代的科研项目管理人员也需要有创造性思维方式,具备创新能力的科研管理人员很有可能成为科技创新的倡导者。具有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对于科研项目管理人员极为重要,高校科研管理人员是本单位科研教师与上级主管部门相互联系的“桥梁”,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有较强的对外交流能力和语言沟通技巧。3.提高科研项目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及专业知识。高校应为项目管理人员做专业项目管理培训,改变管理能力,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岗位职责。4.实行绩效机制,激励科研项目管理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科研项目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三)创造优质的科研团队

科研项目研究中,科研人员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应调动项目负责人积极性,重视科研人员的优质团队培养。1.学校应建立灵活有效奖励制度,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创新性。如学校设立立项奖励金,激励项目负责人组建优质的团队,积极申报高级别高水平的科研项目。2.学校应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不同级别不同类别的项目应给予不同的校内经费补贴。3.完善科研教师的培养机制,学校投入经费培育有创造性、积极性的青年教师。在学科带头人的带动下,组建精干的科研团队。4.组织教师学习校内外的各类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熟悉各类项目从申报到结题的整个流程。

(四)明确项目管理人员和负责人的责任

篇4

[关键词]军队医院;科研经费;军队财务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064-01

与医疗事业经费管理相比,在财务制度上科研经费核算没有统一规范。对科研经费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院科研课题的完成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高效发挥,关系到医疗人员申报医疗课题的积极性以及医院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工作,因此,医院财务管理要将科研经费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坚持科研经费管理原则,统一核算,专款专用

医院在加强科研人才梯队和学科带头人的建设中,要主动坚持科研经费管理的原则性,即:1.政策性原则。无论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级人员在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中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令,维护财经纪律。2.计划性原则。科研工作中的任何资金活动,都必须先计划后开支。3.节约性原则。在科研活动中,要坚持勤俭办事原则,最大限度地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尽可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科教部门要规范科研经费的制度管理,制度符合医院发展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对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制度和执行,财务部门可给予正确导向,对经费使用进行适当调控,加强事前、事中的财务管理、集中核算。经费严格按照《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专款专用,通过“专用基金一科研基金”核算收入,分析来源情况。并细化科研基金支出科目,监督支出的去向。结题时所有与财务收支相关的数字,均须经财务部门审核确认后才能出具报告。

二、按效益原则管理医院科研经费

1.医院财务部门与科研管理部门密切配合,编制年度科研经费预算,做好项目预算上报及经费需求申请,并按业务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院内科研经费。2.医院科研管理部门每年初确定科研项目,并对各科室的学术活动计划进行统筹,下达项目预算经费及学术活动经费。3.依据科研项目执行后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对经费分级分类使用。按项目实施阶段合理配置资金。4.按课题责任人设立个人账户,在所申请被批准的额度内核拨经费。审查科研项目执行后实际效益,如与预算有过大偏差要及时纠正,并对项目责任人追究责任。5.医院财务部门应定期提供科研项目经费来源及使用去向分析,使医院科研管理部门全面掌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利用各项财务或非财务指标综合评价分析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通过以上程序,增强科研经费使用人及管理人的责任心和效益观念,提高医院科研成果产出率,促进医院科研创新技术在临床运用的发展。

三、理顺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和课题组三者的关系,完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

医院科教、财务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财经法规执行力度,使医院管理者及项目负责人充分认识到规范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医院科研经费是医院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医院科教、财务等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不断完善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作为财务人员应打破以往认为“科研经费的申请、筹集和使用是医疗科研人员的事,经费的所有权归课题组所有,财务部门则更无权干涉”的观念。要积极主动地参与科研经费筹集和使用的监督工作,了解与医药卫生有关的科研经费主要来源的含义及途径,了解医学科研实践活动过程中经费使用的具体情况,如科研业务费、实验材料费、科研中专用医学仪器设备的数量、价格等,以及协作费及管理费支出。既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又为以后课题经费的测算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四、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建立科研经费全成本核算制度

在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中,科教、财务部门应切实加强对各课题组经费支出的审批与管理,尤其对每笔经济业务在财务层面中要监督中的经费支出是否超标,是否合理,制度明确禁止的消费项目严禁在科研经费总开支。建议对科研经费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全面成本核算,通过预算提出科研项目的技术指标、技术途径、经费概算,权衡费用开支的轻重缓急,并监控科研目标的实施进度。通过建立和完善全面成本核算制度,确定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的合理水平,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用于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支出,区分清项目经费支出与医院的正常业务支出,所有支出科研费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在科研项目间进行归集分配,以真实反映科研经费状况,反映出科研活动的真正经济效益,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

五、加强科研用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

利用科研经费或结题经费购置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医院应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对其进行核实、管理和处置,科研项目负责人应配合医院资产管理部门做好固定资产的登记、保管、维修、报损等工作,防止账外资产的流失,提高资产利用率。医院可成立中心实验室,避免重复购置科研设备,做到资源共享,提高科研经费的利用率。同时,医院必须重视无形资产的管理。医院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科研成果应用在临床带来无形资产数量增加,对医院各方面效益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医院要重视无形资产核算管理办法,对无形资产进行有效的评估和管理。

篇5

项目预算是项目承担单位根据课题研究开发任务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按照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在科学、合理、真实的基础上编制的,是项目支出的最主要依据。项目单位特别是项目承担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课题经费预算评估评审的沟通反馈机制,从严从实把握,从预算源头把握项目的实施进度和支出要求。首先,项目的总预算和分年度预算应结合项目研究内容编制,尽量做到与项目研究任务进度需求保持一致;其次,项目承担单位应组织参与单位,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充分沟通和协调,避免项目经费预算在各单位间重复编列;再次,项目实施过程中,承担单位应切实履行经费使用和管理的主体责任,强化参与单位预算控制的整体意识,对参与单位经费支出做到动态监控,防止支出时各自为政。对项目执行进度和状况做好风险预估,确保项目总支出处于总预算控制之内。

二、处理好预算执行与预算调整的关系

由于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的执行期较长,为使项目预算能够更好地与项目任务匹配,主动适应项目执行中科研活动实际变化的需要,财政部、科技部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1434号)中明确了项目预算调整的内容及调整办法,特别是对于直接费中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其他支出等预算调整,给予了项目单位较大的调整自。今年,国务院在《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ll号)中,又明确了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等三项经费在不突破三项支出预算总额的前提下,相互间支出可以调剂使用。但即便如此,项目单位在进行项目预算调整时,还应充分尊重项目预算的严肃性和连续性,强调预算调整应以项目研究任务的微调整作为依据,而不是因为诸如预算申报不准确导致支出困难或其他原因而随意调整预算。

三、处理好合理与合法合规、原则与突破的关系

农业公益性行业专项预算编制和支出的诸多原则中,任务匹配原则、合法合规原则是其最主要的原则。任务匹配是一项经费开支能否计入项目支出的最主要依据,合法合规则为项目经济支出内容的范围和标准划定了界限。实践中“合理性”常被课题研究人员以农业科研项目的特殊性和实施的不可预见性作为突破项目管理相关规定的借口。如强调气候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为预算进度缓慢和不按预算执行寻找借口;强调实验条件的复杂和不可控性,为突破预算和违反规定支出寻找理由等等。另外,项目管理办法对于直接费用各分类支出的内容范围作了许多“原则上”的限制规定,如材料费中对办公用品支出和生产性农资购置的限制;国际合作与交流费中对访问学者、交换学生、长期出国进修支出的限制;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中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印刷装订费支出的限制;设备费中对台式或便携式计算机等通用信息产品购置的限制等规定。然而,预算执行中,常会发生科研人员为了某些特定的目的,如为了改善自己的办公条件,编造各种理由甚至偷换概念,将项目经费用于采购办公用品或手提电脑;刻意强调项目的田间属性,大量采购生产性农药、化肥、农膜等农用物资,实际都是为了变相挤占项目经费。对于上述情况,项目单位、项目负责人和单位财务部门应严把“原则”关,从严控制相关经费支出,及时纠正上述不规范的行为,保障项目经费支出的合法合规。

四、做好间接费用支出的管理

篇6

关键词:高校 公益性行业专项 经费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111-02

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是指围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支持开展公益性行业活动,由中央财政设立的专项经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在财政部、科技部指导下,由公益性科研任务较重的国务院所属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开展本行业应急性、培育性、基础性科研工作。主要包括:行业应用基础研究、行业重大公益性技术前期预研、行业实用技术研究开发、国家标准和行业重要技术标准研究和计量、检验检测技术研究。

公益性行业专项是我国实施的4个重大科研项目之一,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及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等专项相比,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是带有行业性和公益性等特点的重大科研项目,对于行业体系建设和行业科技研发能力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随着高校承担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和金额逐步增加,专项经费管理工作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突显,亟待规范和加强专项经费的管理,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违规风险。

一、高校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的现状

1.经费管理监管机制有待健全。国家虽然出台相关的规范文件,如《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财教【2006】219号),但不同学校之间在科研经费的管理要求、资金使用、开支范围等项目上标准不一、各行其是。各学校往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及财务人员对行业专项经费管理的理解制定一些管理规定,因此,专项经费管理缺少统一的监管机制,对科研经费使用全过程的监控以及对项目结果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

2.专项经费支出较混乱,使用不够合理。目前国家对于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实行的是零余额管理制度,承担公益性行业项目支助的岗位科学往往在研项目课题较多,年末项目完成的压力就很大。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的支出拥有较大的自,因此,不同项目的经费使用界限不明显,经费支出混乱。另外,项目负责人往往对经费使用的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在经费使用过程中法律意识淡薄;同时缺乏科研经费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从而在经费管理和使用中容易出现不合理、违纪甚至违法现象。例如由于该专项实行的是零余额管理,年末为了保证结题报告的报出,项目负责人常常不按实际支出情况填报结题报告,或者通过调账等方式将不符合要求的支出更改为符合要求的支出。

二、高校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项目指南中的资金支出范围与实际不符。为了保障项目经费的有效使用以及科研工作的顺利实施,有关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纷纷出台,针对专项项目甚至编制了非常详细的项目指南,以规范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行为。但是,项目指南中所列支的支出范围并不能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所有费用支出。

2.项目前期费用无法在立项项目经费中支出。科研经费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亦如此,为了取得这一资源,高校各科研项目组通常在项目申报前就已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进行前期研究,基本上完成项目总体30%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取得项目立项,而这部分前期投入按照目前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是不能在立项项目经费中支出的。

3.高校对专项的科研管理与经费管理相脱节。高校科研项目由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掌管控制,科研管理部门只重视争取项目的级别、数量、到位经费多少、管理费的提成及成果的鉴定,而不重视科研经费的管理,不审核科研经使用的合理性。认为科研经费使用是财务部门简单核销的问题,因而项目申报、合同的签订、经费预算都由科技管理部门特别是课题负责人编定,财务部门参与较少,了解甚少。然而,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往往非专业财务人员,不能科学地编制预算,使预算经费与实际使用经费存在一定差距,导致计划与保障不相符,出现一些费用预算额度紧张不够使用,一些费用又无需使用预算额度浪费的现象。

三、高校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的对策

1.建立健全高校专项经费管理信用档案和信息公开制度。科技部、相关主管部门对高校财务部门及高校课题负责人等科研人员、中介机构和咨询专家在经费管理使用、评估评审方面的信誉度进行评价和记录,作为今后参加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科研和评估评审等活动的重要依据。此外,及时对非课题预算安排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逐步探索建立课题绩效情况公示制度;积极推进对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的行为进行公开。高校也应当逐步建立课题信息公开制度,在单位内部对课题组人员构成、课题设备购置、预算调整、外拨经费、间接费用使用情况等进行公开。

2.强化预算编制和合理简化预算调整程序。高校应当在认真学习理解《经费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开发任务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按照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科学、合理、真实地编制课题经费预算。课题直接费用各项支出不得简单按比例编列,例如,公益性行业专项开展的是应急性、培育性、基础性科研工作,劳务费预算可不设比例限制,高校应当结合实际和相关人员参与课题的全时工作时间,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编制,并严格按照《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的开支范围使用;专家咨询费预算应当按照《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的标准据实编制;设备费预算编制中应当注意严格控制设备购置,鼓励共享、试制、租赁专用仪器设备以及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确有必要购买的,高校应当对拟购置设备的必要性、现有同样设备的利用情况以及购置设备的开放共享方案等进行单独说明。

简化预算调整程序。公益性行业专项作为科研项目的一种具体表现,具有鲜明的探索性、创造性和不确定性,因此专项经费的管理难度往往较大。预算调整也在所难免,可在课题总预算不变的情况下,直接费用中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其他支出预算如需调整,课题组和课题负责人根据实施过程中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提出申请,由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审批,科技部或相关主管部门在中期财务检查或财务验收时予以确认。设备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预算一般不予调增,如需调减可按上述程序调剂用于课题其他方面支出。间接费用不得调整。课题经费预算评估评审中,有关中介机构和咨询专家应当科学合理地提出预算审核建议,不得简单化地按比例核减课题直接费用预算。建立健全课题经费预算评估评审的沟通反馈机制。

3.正确理顺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课题组之间的关系。明确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和课题组三者在专项经费使用和管理中的权责,提升科研经费管理水平,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科研管理部门要协同组织财务部门参与科研项目立项及合同的签订,提供科研经费来源渠道、性质及管理使用的相关数据与信息。财务部门要协同科研管理部门做好项目预算管理工作,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确定科研经费适用范围,针对专项科研项目应单独按项目管理,进行会计核算,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课题负责人要积极配合科研管理部门和经费管理部门的工作,顾全大局,服从学校领导,思想上要重视科研经费的管理,开支要严格按项目的预算计划执行,专款专用,及时报账、冲销所借科研活动经费款项,做到项目结项就结账。总之高校财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课题组特别是项目负责人要各负其责,不仅要做好本职范围内的工作,而且要加强联系,密切配合,互相沟通,使科研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

4.建立专项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绩效支出是指高校为提高科研工作绩效安排的相关支出。为了激励广大高校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高校应建立和完善科研项目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建立科研经费使用的绩效考核制度。间接费用中绩效支出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5%。科研项目的国际国内技术水平、科技含量、经费收支、经费结余、取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考核。同时,学校应建立科研项目奖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这样做,一方面弥补了教学工作实践性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高校可以逐步完善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机制,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娟.科研预算方法及财务管理研究.会计之友,2007(9)

2.谢薇,金志丰.科研院所科研经费动态管理模式探讨.财会月刊,2011(5)

3.丁爱珍.浅议高校结算中心的功能演变与完善.财会通讯,2011(2)(中)

篇7

关键词:农业;科研管理;建议

科研管理不仅仅是管理一些的科研档案,还包括学术活动、科研信息、科研计划、课题实施和科研成果等方面的管理。科研管理工作是科研工作中一个重要辅助的组成部分,它能够确保科研工作的顺利运行。争取到各类科研项目能给科研单位带来一定的科研资金,并能够提升科研单位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因此“重立项、轻管理、重成果、轻执行”的现象在大多数科研单位都会出现,这类现象的发生归根结底是由于科研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造成的。农业科研管理面对的是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在工作上适当的引导、严格地把关以及热情的服务对于科技人员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求科研管理人员除了具有“严谨、求实、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外,还要有“甘为孺子牛”的服务意识。为了解决在农业科研项目的申请、执行及验收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严格规范农业科研项目管理制度

1.1 建立健全农业科研档案制度 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在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尤为重要,是科研活动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农业科技档案记述和反映了科研科技人员从事科技活动的整个过程,是储备科科学研究成果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手段,是保障农业快速发展不可或缺的技术资源。管好用好科技档案是提高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因此,必须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档案员及时向项目负责人收集科技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和保管,并提供科技档案的利用服务;项目负责人在科研计划立项实施之初,要按照档案管理制度的要求认真积累各种资料,直到成果验收鉴定后,提交给档案室。科技档案主要包括:(1)调研报告、可行性报告(开题报告)、课题立项申报书、课题论证材料、文献综述、计划任务书、项目合同书、会议记录等;(2)总体设计书、年度试验设计、年度总结、照片、计算机软盘、图表以及试验记录等;(3)课题总结、技术总结报告、研究应用报告、研究工作报告、检索查新报告、各种数据的检测报告,鉴定(验收)申请表及审批材料、专家鉴定意见,鉴定证书、成果登记报告表、成果证书以及农作物新品种审定(认定) 证书等;(4)奖励申报书及审批文件、奖励证书;(5)推广应用技术文件和工作总结、技术转让协议和合同、用户反馈意见、效益证明及宣传报道材料。

1.2 建立健全农业科研管理制度 科研管理工作之所以能够顺利的进行,首先必须建立一个规范的科研管理模式,其次还要有一个科学的、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这就要求以国家科研项目制定的管理办法为依据,以科研管理为核心,以优秀科研成果为目标,以规范化服务为宗旨,制定适合本单位特点的科研管理制度,充分调动科研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科研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制定比较完整的科研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项目(课题)申请立项、组织实施、成果鉴定、经费管理、科研评估、科研奖惩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形成《科研管理制度汇编》,并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制度。

1.3 坚持动态跟踪管理 首先,抓好项目(课题)的前期申报工作、建立科研档案。科研管理人员应该及时撑握科研项目(课题)申请信息,并及早通知单位的科研人员,为项目(课题)申请者有充分的撰写时间。当项目(课题)被批准立项后,应及时将立项通知及相关的管理办法转发给课题组,使其掌握研究程序及注意事项。重点抓好课题组研究人员、实施方案、科研经费的组织落实,增强项目(课题)主持人的责任感,从而保证课题研究计划的及时顺利开展。同时为立项的课题建立跟踪档案,确保各项文件资料可以及时归档。

其次抓好项目(课题)中期检查。改变简单的档案管理,实行动态跟踪管理。根据课题的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做好项目的中期检查、评估以及督促工作,重点关注中期科研成果,以保证及时了解(项目)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和课题经费的使用情况,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对计划实施和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对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给予支持、协调解决,确保科研课题能够顺利进行。

第三要做好项目(课题)验收结题的奖励工作。科学研究工作水平的目标和最终体现就是出成果,这也是衡量科研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科研项目(课题)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是督促项目(课题)主持人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完成科研总结。因此,在后期管理中根据项目(课题)的进度安排,按期结题,并组织好成果鉴定、评审以及申报奖励工作。对于实际应用意义大、推广效果显著的科研成果要予以高度重视,扩大科研成果的宣传及推广应用力度,使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实际当中。

篇8

【关键词】 科研经费; 内控管理; 风险点

高校内部控制是指高校管理者围绕既定的中长期办学目标,为确保学校各项教育、科研事业有序运行,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效地降低各类风险,而建立的一整套管理控制系统。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对科技创新的不断重视,高校科研经费来源渠道不断拓宽,科研经费总量大幅增加,科研经费已成为不少高校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由于高校管理者对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意识不强,科研经费相关的配套管理制度办法不健全,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不高。近年来,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暴露出诸多问题。当前,高校很有必要建立健全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更加注重科研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和效益性,从而调动广大科研工作人员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营造高校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笔者拟结合高校科研管理现状,对高校科研经费控制的目标、经费管理的风险点、经费控制的重点以及科研项目经费主要控制流程及控制对策建议进行分析,进而为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为真实地了解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现状,便于分析问题,笔者分层选取了江苏省部分高校对科研经费的管理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参照资料文献及互联网上搜索到的其他省份高校的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了综合总结。从调查情况来看,高校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风险。

(一)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理念错位

根据调查结果,有相当大一部分高校参与科研经费管理部门和人员不能充分认识建立健全科研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往往认为按现状也能把事情办好,也没有树立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的理念,普遍存在重项目申报,轻项目过程管理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人员素质不高、能力不强,或者有私心、私利,就会导致内部控制措施执行力度不足,影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效果,使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科研经费是高校教育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依照其他高等教育经费严格、规范管理。但高校科研、财务、科研管理乃至监督部门人员在对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与管理模式上还存在认识误区:认为科研经费是科研人员自己经过“努力”而得来的,是科研人员自己的财产,不应“从严”而应“适当放宽”,其使用与管理属于科研人员的个人行为。可以说,“从宽”是高校对待科研经费管理的普遍“心态”,财务部门、科研管理与监督部门对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日益显现。

(二)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内控制度不健全

在对江苏省所在高校是否建立了完善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加强对科研经费预算、成本和效果的控制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1%的人认为所在高校该方面的管理很完善,51.7%的人认为一般,另17.3%的人认为有待完善,这也表明江苏省高校对资金来源的另一重要渠道——科研经费的管理比较欠缺,容易造成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低下,甚至出现科研违规和腐败案件。

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活动中,科研人员、科研管理、财务、资产和监察审计部门都是参与管理的主体,管理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科研经费内控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一是各管理部门职责不清,相互扯皮,导致科研经费管理出现“空白”;二是部分管理部门和人员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抱着“你不管我也不管”的态度,导致科研经费管理“失控”;三是各部门对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未能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机制与协调机制。对于一些科研工作和水平正处在“爬坡”上升期的高校,为充分发挥科研工作对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一直以来对科研经费管理相对较为宽松,科研政策的制定也以鼓励教师积极争取科研项目为导向,在科研经费管理上,特别是科研经费预算、支出和结余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薄弱。

(三)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存在较高的风险

近年来由于科研管理不当导致的腐败案件常见于报端,事实上也存在科研经费相当部分被用于“公务费”、项目研究人员的人员费支出等,没有全部用于真正的科学研究,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更有甚者通过巧立名目,将经费转移到个人腰包。从强化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角度看,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风险:

1.预算管理风险。一是预算编制不合理,项目申报得不到批准;二是项目经费未按照预算规定的额度、支出类别、控制比例等要求合理使用,导致项目竣工结算无法报批。

2.财务管理风险。科研项目经费未按照财务管理的要求建立专门的会计科目统一进行核算。

3.支出风险。一是支出事项与科研内容不相关,存在潜在的风险;二是支出票据、手续不完备或者违规带来的风险;三是资金转拨违反规定造成风险。

4.采购风险。科研项目中设计的仪器、材料、设备和工程建设未按照规定的程序实施存在的风险。如:应招标采购但未履行招标手续。

5.资产管理风险。科研项目经费购置的所有资产都属于学校所有,不得作为科研项目组的私人所有,但现实中存在“巧立名目”、“张冠李戴”将国有资产纳入个人腰包。

6.结题风险。由于多种原因,科研项目最终结果未达到预期目标而存在的无法解题的风险。

这些问题和潜在风险的存在,损害了高校形象,严重阻碍了我国高校科技创新乃至高校自身的良性发展,对社会不良风气也起到推波助澜的消极作用,高校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内部控制体系。

二、完善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的对策及建议

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是指科研项目从申请批复、资金到账、经费合理使用到竣工验收经费决算的全过程管理。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是指为实现科研任务目标、管好用好科研经费、合理控制各类风险而建立的一整套控制流程和措施。

(一)明确科研项目经费控制的目标

1.合规、合法性。科研经费管理符合国家及有关部委针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颁发的办法和规定;科研经费收支在遵照项目申报预算的基础之上,同样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的要求;科研经费的增减、转拨和结余等变更也要合规合法。

2.效益性。科研项目批准立项时就规定了预期达到获取成果,通过有效控制,合理使用科研专项资金,保障科研任务顺利实施,达到预定的科研目标,争取实现科研经费的最佳使用效果。

3.风险最小化。当前,由于对科研项目控制薄弱,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导致腐败案件的产生,对项目负责人,乃至高校都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相应内部控制可减少科研活动中的风险。

(二)突出科研项目经费控制的重点

按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流程,对科研项目经费控制的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预算编制和执行。项目申请时,课题申报主要负责人结合科研的任务量,负责项目预算的编制,财务部门按照经费管理的相关办法,协助和指导课题主要负责人编制预算。“项目经费来源和经费开支预算编制要科学、合理、详细、明确、切合实际”。科研项目经费预算一经批复,必须严格按预算规定的开支范围和进度执行,不得超预算开支费用。批复后的预算一般不作调整,确需调整,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批。

2.科研经费的转拨。科研经费转拨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必须经学校科研管理、财务部门共同审核,科研项目负责人应该向学校职能部门提供该科研项目的批复、合同和项目经费本。杜绝层层转拨、变相转拨经费、借科研协作之名将科研经费挪作他用的现象。

3.科研经费的支出。科研经费的支出要符合开展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各项支出应与科研任务具有相关性,不得列支无关的支出,不得虚构经济业务或通过非法手段取得票据套取科研经费;各支出项目进行财务报销时必须提供真实、合法的票据,不得以假发票、白条等虚列支出。

强化大额支出管理。建立科研经费大额支出专项内部控制制度,按照控制制度的要求超过一定额度的科研经费支出必须经过各个部门和各级人员审核和签字,不得违反程序列支大额支出;对利用科研经费购置大型设备的应严格执行学校相关采购程序,强化专家论证的必要性,不得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强化支出中项目劳务费、评审费、专家咨询费、国际交流费和会议费的管理。对于这几类费用,批复的项目预算和相关管理办法都规定了一定的支出比例。项目组负责人编制经费预算和支出相关费用时,不得随意编列和列支,严格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评审费的支出控制,对于涉及到人员支出的费用,发生相应支出时,必须由本人签收或汇入本人个人银行账户,不得以任何理由由他人代签,同时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4.科研经费购置的资产。使用科研经费购置与形成的固定和无形资产,应严格执行国家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资产权属均为国有,要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科研人员不得以任何方式隐匿、私自转让、非法占有或谋取私利。

(三)建立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流程

科研项目经费控制应当以科研项目立项开始作为切入点,以科研经费资金流控制作为主线,从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合同签订、经费到账、资金管理和使用一直到项目竣工结算结题上报,贯穿科研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其流程见图1。

(四)强化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措施

1.强化参与项目管理主体人的责任。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是项目负责人,其对所承担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负主要责任,应严格按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和批复的预算使用经费,自觉接受校内外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确保科研经费使用真实、有效和合理,对未按照有关办法执行的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

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进行统一管理主体,具体负责科研项目日常管理,包括立项和签约、合同管理和预决算管理等工作程序,督促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立项通知书、合同和项目预算开展科研工作,并监督科研经费的使用。

学校财务部门是对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项目结算工作主体。财务部门主要负责制定和完善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制度、审批报销流程等;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预算、决算,指导、监督项目负责人在其权限范围内科学、合理地使用科研经费。

学校审计部门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的日常审计监督,每一项科研结题经费结算上报须经过审计部门审签。

2.构建统一和规范的科研经费会计核算和审核制度。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在财务管理部门或科研管理部门设立专职会计岗位,协助项目负责人科学、合理、真实地编制项目预算;按照科研经费财务管理要求设立统一的会计账户,对取得的各类科研经费全部纳入财务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对科研经费使用提供全过程服务,加强科研项目的核算和审核,同时加强财务日常监督,确保核算内容和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3.畅通信息与沟通渠道。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平台,对项目立项、经费到账、经费使用和结余等情况在项目负责人、科技部门、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等参与管理主体的项目信息管理中予以公开,及时了解和掌握经费使用情况。

4.建立科研经费监督检查制度。项目组负责人应按照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经费使用进度、合规性自查;项目研究结束或通过验收后,对照批复的预算,及时办理结题结账手续。学校科研、财务和审计部门要加强交流、沟通、紧密合作,定期对科研合同签订、经费使用、经费划转和资产管理等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指正,尽早、尽可能在校内得到解决,确保科研经费合理使用。

5.建立科研项目结题经费决算审计制度。每一项科研项目结题上报前,由项目负责人编制经费决算,经科技部门、财务部门审核后,报学校内部审计机构对经费决算进行审计,审计的重点为:预算执行情况、经费支出的合规性、结余资金的处理等。

6.建立项目风险责任制度。为防止项目不能很好、如期实施,按照项目总金额对科研项目经费设定一定比例的风险责任金,各种科研项目若出现失败风险,根据约定的风险责任予以赔偿。

7.建立科研经费管理奖惩激励机制。根据项目组织、管理和完成情况,对科研经费管理规范、科学和有效使用并作出突出成果的项目、单位或个人,学校应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对组织不力完成效果不好的项目和单位,学校有权进行管理和干预,对有关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并报告项目委托单位。在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中有违法违纪行为的,应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相应责任。

【参考文献】

[1] 张春梅.我国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7.

[2] 钟正敏.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8):23.

[3] 武彩霞.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J].山西财税,2012(6):15.

[4] 何岸.高校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模式探微[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48.

篇9

关键词:科研经费 管理 科研项目 重要课题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b)-0133-0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强国战略的推进实施,国家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成为科研和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管好用好科研经费,对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提升科技管理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技部部长万钢部长在“加强科技计划经费监管暨科技部2013年科研经费巡视检查”启动会上强调:“财政科研经费是公共财物,是纳税人的钱,管好用好,切实保障资金的安全,发挥出资金的效益,是科技管理部门的职责所在,也是每个科研单位、承担科技项目的科技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如何更加有效地使用科研经费,解决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科技工作的健康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1 当前经费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从近年来科研项目的审计、检查结果情况看,科研经费管理监督工作还有一些薄弱环节,存在未按照规定对财政资金进行单独核算,超预算超标准范围支出经费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1)部门之间缺乏信息共享和有效沟通。目前,科研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是由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分别完成的。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主要是对项目申报、立项、预算、采购合同审查、进度控制和验收等过程进行管理,注重争取更多科研项目和更多科研经费,对经费预算编制和执行监管不够,对执行过程中的财务数据缺乏了解。财务部门负责经费管理,主要是对项目的收入、支出、结余进行核算,对经费使用的合理、合法性进行管理。由于不参与科研项目申报、立项及结题验收等过程管理,不掌握项目立项信息,对项目预算的编制、执行进展等环节不了解,无法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合理性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由于各部门管理目标不一致,对对方的管理流程和信息数据不够了解,又缺乏沟通,最终导致无法有力监管经费的使用情况。

(2)预算编制不科学,与科研活动难以实现有机统一。科研经费有国家、省市、企事业单位等不同来源渠道,每个渠道又有不同类型的项目。项目数量多,涉及面广,专业性强,财务部门往往不参与科研项目预算的编制,对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也缺少审计检查手段。而科研管理部门多注重研究内容的合理性,达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对于预算编制的审查只限于经费构成的合理性,具体财务科目的核算多由科研人员自行完成。而科研人员由于不懂财务制度,不掌握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办法和政策法规,无法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合法性。从而造成科研经费预算弹性较大,或编制不合理,最终导致经费不好花、支出窜项或经费报销不真实;而弹性较大的预算直接导致很多科研课题结题不结账的问题,亦或是为了应对审计和验收,出现大笔转账、突击花钱的不合理现象。

(3)缺乏科研经费执行情况监管的有效手段。科研经费到账后,科研管理部门按规定建立分账号,提取管理费用,并按预算将经费划拨至各承担部门分账号,后由财务部门对分账号进行监管。由于缺少有效的预警和监督手段,无法及时监管经费超支现象。而科研管理部门在审查科研支出时,没有财务数据作为参考,仅仅依靠预算能够判断支出的必要性,而无法了解账号相应科目下的具体支出信息,盲目的审批通过后,直接进入财务支出科目,致使科目出现超支现象,甚至是超出很多也很难被发现。待项目即将结题验收时,发现问题为时已晚,为应付审计不得不出现调账、结转等不合理现象。

(4)科研经费执行与绩效评价脱节。目前对科研经费的监督检查意识较弱,缺少对科研经费的审计和效益分析,尚未形成在经费监管下的完善的科研项目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2 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建议

增强科技经费监管意识,加强科研项目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措施,完善科技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

第一,要提高科研经费管理认识。要加强科研人员的财经法规和财务知识教育,提高他们自觉合法使用科研经费的意识。加强主管领导、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对科研经费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明确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经费管理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及所在单位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

第二,要强化科研经费预算管理。预算不仅仅是为了申请到项目,更是为了项目的执行提供资金使用依据。科研管理部门应协同财务部门联合审查合同任务,不仅要审查项目申请人的学历、职称、研究方向、工作经历与项目任务的匹配度,更应关注项目的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法要求以及合同(任务书)和预算批复,组织科研人员合理使用科研项目经费。认真做好转拨和外协经费的审核,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加强对劳务费、间接费用和结存结余经费等的管理,规范预算调整程序,完善科研项目经费支出、报销审核监督制度。

第三,要将国家的奖励充分用在科研人员身上。要充分发挥评价导向作用,正确引导和调动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改革评价机制,推行分类评价和开放评价的新机制,建立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科研项目考核、评价和奖励制度,鼓励科研人员面向国家需求,潜心研究,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做出更多的创新性贡献。建立和完善科研绩效档案,并将其作为科研人员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项目推荐的重要依据。

第四,要提高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整合现有的科研管理系统,建立全面涵盖科研项目管理相关的项目、人员、设备、经费等信息的管理和共享机制,注重完善项目信息库的建设,实现院内科研项目实施过程及科研成果的动态监管,做到经费监管的有效预警,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效率,方便科研人员和管理服务人员及时了解跟踪科研项目的动态信息。

参考文献

[1] 宋永杰.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的探讨[J].中国科技论坛,2009(11):3-7.

[2] 罗燕琴.对高效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1):133

[3] 万钢同志在加强科技计划经费监管暨科技部2013年科技经费巡视检查启动会上的讲话[R].

[4] 关于加强高效科研经费监管工作的调研与思考[D].中央财经大学.

[5] 李凝.科研项目管理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3):174-176.

篇10

一、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的特征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很多国家加强了对农业科研的重视程度,加大了对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的投入力度,从实际情况来看农业科研项目经费有着以下的特征。

(一)科研项目经费来源较广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的来源渠道较广,从国家科技分配的情况来看,我国对农业科研经费的分布范围主要有:公益性技术研究类、高技术研究类、基础性研究类、科技环境建设类、应用研究类,由此可见我国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的来源比较广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和政府部门也会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因此经费的来源也会越来越广。

(二)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难度较大

现阶段的农业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泛,科研人员的工作范围也不仅仅局限于田间地头,而是向市场、餐桌等方面转变,农业也逐渐向工业化大生产转变,农业的现代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这样也就加大了对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难度,需要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监管打破原来的一点一线的管理,而是应该进行全方位的监管。

二、农业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问题

(一)缺少科学合理的科研预算编制

一般来说,农业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是由课题负责人来完成的,然而这些课题负责人通常不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只能凭借经验来测算,因此无法科学地编制预算。同时由于科研人员的法律意识较差,对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财务制度和管理办法了解的也相对较少,这就直接导致在编制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的时候会存在较大的主观臆断。同时,财务部门对科研项目经费的了解和认识还有待提高,并没有全面参与到预算编制审核当中去,也就不能合理地判断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因此,常会发生不按预算编制执行、随意改变预算编制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预算编制与实际开支的一致性,预算编制也失去了严肃性和严密性。一部分农业科研部门对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也是走走形式,没有对项目投资的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最终导致了课题项目预算不够细化。

同时对科研的间接经费的核算不够重视,例如对于自收自支的科研事业单位、转制科研院所、民营科研机构和企业,由于财政并不保障其运行经费,现有政策并未突出对此类机构相关科研设备、仪器、水电暖消耗乃至房屋折旧等补偿。

(二)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薄弱

由于农业科研的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还有待提高,因此对科研项目费用发生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缺乏必要的监督和认知,在管理上也是按照财务制度来管理。同时在报批科研项目经费的时候也存在违反规定的现象,一些课题负责人不能按照规定进行审批,随意对项目费用进行报销,对不能取得正规发票的,就会要求随意开具发票,这就导致大量不符合要求的发票在科研项目经费中被列支,加大了财务部门对项目经费监督的难度。一部分的农业科研部门存在着不能够在结题后办理结算手续的问题,加大了科研项目经费结算工作的难度,干扰了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科研项目经费监督制度不健全

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中缺少专门的审计方法,缺乏对科研经费进行有效的监督,对科研经费的审计监督是贯穿于科研监督工作的全过程,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的农业科研部门比较重视事后审计,忽视了事前、事中的审计,也没有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及时的监督。

(四)缺乏健全的科研项目经费绩效考核机制

大多数的农业科研部门比较重视的是评价农业科研的项目成果,并没有意识到农业科研项目财务绩效评价的重要性,即使是对项目绩效进行了考核,但是由于缺乏健全的考核机制,在对绩效考核方面比较重视的是定量的评价,农业科研项目的价值和社会价值并没有得到体现,在对项目结题验收的时候比较关注的是专利标准、论文等技术层面上的成果,对科研项目使用情况的评价却很少,由此看出在农业科研部门中缺乏健全的科研项目经费绩效考核机制。

三、提高农业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编制科学合理的科研预算

为了提高农业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的水平,农业科研部门要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不断建立健全科研项目评价体系,在编制科研项目预算的时候,课题负责人要与财务部门进行及时的沟通,在设立项目目标和任务的时候要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制定出一个基本的项目预算,并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科研项目预算提出修改性意见,对科研项目经费派出专门的人员进行跟踪服务,将科研人员从财务管理工作中分离出来,使其可以更专注地投入到科研项目当中。因为在编制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的时候会与实际支出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就需要在编制科研项目细化概算、可行性分析的时候,要根据农业科研的实际情况进行再准确、科学的分析,保证在预算编制中可以更好地体现科研预算与实际支出的情况,可以有效地避免实际支出与预算相脱节。同时,在农业科研项目进行立项、可行性论证的时候,要邀请财务人员参与进来,要对重大项目、农技推广等课题进行实地考察,聘请专业的人员对预算的风险进行评估,提高农业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

(二)建立科学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

农业科研部门在提高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政策,使科研项目经费得到规范化的管理,要从现阶段农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例如对于来源不同的科研项目经费,在财务部门中设立单独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科室,由该科室统一的管理科研项目资金。要进一步明确农业科研财务部门、科研部门、以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的权力和责任,建立科研经费预算审核和会计核算制度,建立经费内部检查制度,通过严格的内部审计,检查农业部门经费的审批、使用是否合法合理;建立科研经费奖罚制度,对科研工作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员予以奖励,对违规使用科研项目经费的个人予以惩罚。

为了更好地避免农业科研经费交叉混用的现象发生,要保证科研经费得到专款专用,追踪问效,项目经费应当纳入单位财务统一核算,确保专款专用。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要建立面向结果的追踪问效机制。

(三)不断完善科研经费项目考核机制

一方面,农业科研部门的审计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对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审查,指导科研经费的科学合理使用,为经费提供一个合法、合规的使用氛围,如果发现违反科研经费使用规定的行为,要依据相关制度,加大处置力度,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做到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保证高校科研经费的规范化管理;另一方面农业科研的领导层作为科研经费监督考核的主要力量,应该根据相关制度的要求,做好科研经费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控制工作,使监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四)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经费考评机制

我国财政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经费的考评机制,避免出现轻管理、重复立项的问题出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农业科研部门要在项目结题后及时进行绩效考评,当发现科研项目没有达到预期标准或者与预期白纸相差较大的时候,应该向主管部门申请批评。

同时对于在农业科研项目中有绩效的支出费用,应该对绩效考评达到标准的时候进行奖励,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对科研人员进行申请科研项目做出鼓励,督促科研人员严格按照预算来执行项目研发,这样既可以避免科研人员出现违反科研项目预算的现象发生,又能提高项目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